第一篇: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工作 提高应急管控效能1(范文)
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工作 提高应急管控效能
应急管理是对突发事件的全过程管理,根据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发生和善后四个发展阶段,应急管理可分为预防和应急准备、检测和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善后恢复与重建四个过程。应急管理也可以概括为“一案三制”,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急机制、体制和法制。
企业应急管理是指对企业生产经营中各种安全生产事故和可能给企业带来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外部突发事件,以及企业可能给社会带来损害的各类突发事件的预防、处置和恢复重建等工作。近年来,随着国家和各级政府安全管理部门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视,各企业也相应加强应急方面工作,加大应急工作人力和财力的投入,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既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外部要求。但是面对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环境污染事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经济高速发展下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等情况,企业如何提高预防事故灾难及减少损失的能力。一旦事故发生,能够迅速组织开展有力、有效的救援,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设备损坏和社会影响。本人在从事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几年以来,强调以下几个重要观点:
一、明确责任,建立并贯彻执行应急管理工作制度。
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要求,建立健全本企业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制定应急管理工作制度,层层落实各级人员应急责任,明确应急处置原则、应急预警、信息报送、应急处置、应急恢复、应急物资装备管理、应急教育培训管理、应急值守管理、事故报告、专兼职应急队伍管理职责、应急预案管理等规定。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到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需要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运行机制,确保制度的执行力。
二、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提高应急预案质量。
应急预案是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可能发生的事故,最大程度减少事故及其造成损害而预先制动的工作方案。企业应急预案主要由综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构成。应急预案的质量在应急准备、事故处置中发挥重要作用。要制定针对性、实用性和操作性强的应急预案,需要各企业成立由各专业技术骨干组成的应急预案编写工作组,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全面开展危险因素和风险辨识评估,科学分析本企业可能发生事故及事故危害程度,收集危险岗位资料,对现在情况应急能力评估。也可以参考企业隐患排查、安全性评价和企业达标验收的单元划分和部分评价结果,确定危险源,分析发生事故类型,指出产生的此生、衍生事故,并制定出防控措施。有的企业不够重视编写过程,一两个人突击一下就完成了,没有经过论证,预演,仅仅为了完成任务或者应急备案而编写,在事故过程中会处置不力或者酿成大事故。
进入编写阶段要找准编制依据,引用的各个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范性文件要按最新版本,同时注意与上级部门应急预案的衔接,然后按照《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进行编写。个人认为编写前对所有编写成员进行应急专业知识培训很重要,便于开展工作。编写结束后,重点对现场处置方案组织讨论和推演。
三、重视应急管理的宣传和培训。
应急培训是企业应急管理工作重点之一,企业应通过报纸、局域网络、微信平台、培训讲课等有序开展法规宣贯和应急管理知识综合宣传教育,确保所有职工了解企业存在的风险和危险点,掌握紧急避险和救援能力。企业需制定出年度培训计划,包括各级人员,尤其应急领导成员要了解应急管理制度和基本流程,熟悉应急职能,才能在事故状态做好指挥,或者不会置身事外。岗位人员应熟知本岗位基本的操作知识,事故防范措施,应急处置措施,劳动防护用品使用等。比如在区内发生的几起硫化氢中毒事件就暴露出作业人员无章可循,盲目操作和盲目施救酿成人员伤亡事故;有的演练过程人员不会使用正压式呼吸器,不会人工呼吸等。所以各单位要结合实际,认真梳理和明确不同岗位应急培训内容,落实培训责任,做到培训内容不留死角,并做到定期检查和考问,确保培训管控效果。
四、加强应急预案演练工作,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应急演练是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情景,依据应急预案模拟开展的应急活动,是对应急培训效果的实际检验。各企业应急演练应做好长期规划,做到“一案一演”,三年完成全部预案的演练。演练前需要制定目的明确的计划和方案。专职消防队员需理论联系实际多进行实战演练。岗位人员建议多组织桌面推演,时机成熟在进行现场处置操作演练,以加深印象提高岗位人员应急技能和人员防护意识,达到预期效果。通过演练能进一步发现应急预案存在不足,应及时进行评估修订,整改存在问题,并做好记录。通过不断积累,企业应急处置能力得到实实在在的提高和巩固,达到本质安全管理。
树立“预案不完善就是隐患、培训不到位就是隐患、演练不到位就是隐患”是企业完善应急管理工作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重要理念,各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基础上要加强应急管理工作,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作者简介:陈晓艳,女,1973年生,高级工程师,现从事安全管理工作,电话:0951-4927197 手机:***
第二篇:强化预算管控 提高管理效能
强化预算管控
提高管理效能
如何加强预算管理,实现科学理财,最大限度的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促进部队又好又快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本人就结合自身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实际情况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加强预算宣传的基础性
正确的理财观念是优化经费资源配臵、坚持依法理财科学管财、提高经费使用效益的客观要求。弘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学习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从每一个人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促进经费收支管理的精细化、集约化是后勤正规化建设中势在必行、非常正确及时的重要举措。一是责无旁贷地做好宣传工作,通过不同形式的宣传教育,加强对预算管理工作中的决策、管理工作、执行三个环节层次人员的教育引导,使全体人员认识到预算工作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不断增强全局意识、创新意识,克服各种不良思想情绪,正确对待经费分配中的利益调整,达到部门之间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协调一致,从制度上确保分配好、使用好经费,从源头上促进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强化预算的监督职能。二是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氛围。预算管理是部队建设的一件大事,需要专业人员、机关部门单位、部门单位领导乃至于全体官兵共同来负责。否则,在预算编制与执行两个环节容易造
费预算管理规定》,加强和完善预算管理的相关规定,制定适合本单位、本部门的预算管理规定,明确责、权、利关系,确保经费预算体系的有序运行,使经费预算活动得到有效的法律规范。二是各级领导更新理财观念,增强经费预算就是法规的意识,加强对财务工作的领导,严把经费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关,以预算为依据对开支经费审核把关,对于不符合规定且超出预算范围的,坚决制止,从而促进预算就是法规的权威性。三是加强对各级官兵的教育。让各级官兵明确预算就是法规,减少在执行中的多次追加,严格按经费预算项目和预算范围结算报销,防止预算和执行“两不相干”。同时,在经费预算编制、执行中的责任者也要增强法纪观念,树立预算就是法规的意识,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编制经费预算,压缩不合理的项目,减少经费预算“水分”,提高经费预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增强权威性。
四、加强预算监督的严肃性
预算能否实现其功能,归根结底取决于执行的程度,这就需要建立和完善预算监督制约机制。一是对全部经费都要纳入预算统管,将分项预算臵于单位预算之下,一切经费的申请与划转必须纳入单位预算管理部门统一办理。严格按事业任务核定预算,坚持有多少钱安排多少事,不能花过头钱。对预算外经费严格落实“收支两条线”要求,全面测算,充分论证,精心筹划,把需求搞准、搞扎实,能够利用的财力、物力资源充分利用。二是严
加强军队预算管理 发挥预算管理效能
预算管理是军队财务管理的重点,在军队财务活动中发挥着龙头控制的作用,预算管理效能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军队财务保障效益的高低。新形势下,要立足有限经费提高财务保障效益,必须探索充分发挥预算管理效能的途径。
一、预算管理效能的现状
(一)预算权威性不够。预算作为保障军队各项建设目标实现的资源配臵计划,需要有足够的权威性确保执行,为提高预算管理效能,军队预算的主管是各级单位党委。然而,预算规定的制度不统一,使党委统一决策面临困难。预算法规仅以总后勤部或总装备部名义颁发,无论是权威性还是约束性,都有一定局限。预算权威性不够,必然导致预算管理效能低下。
(二)预算编制效能低。我军预算编制的起点是微观预算单位,由于其所处层级较低,对于来自宏观层次的军事政策和战略计划往往把握不准,致使预算编制产生偏离,难以实现预算与政策、计划目标的有效衔接。特别是现行军队预算制度规定预算单位从年初开始编制下预算,经项目论证、草案拟制和报批下达三个阶段,在年底前完成下预算的编制和下达工作。由于工作计划的下达时间滞后于预算编制时间,造成在编制预算时,事业任务不明确,从而导致一些新建项目缺少立项依据,大大降低了预算项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特别是在当前经费供应标
准化程度还不高的情况下,许多建设项目的安排必须经过周密的论证,由于事业任务不明确,部分建设项目得不到充分论证,造成单位、部门在安排项目时出现一定的盲目性,预算编制与事业任务脱节比较严重,从而导致预算编制效能较低。
(三)预算执行效能低 现行军费管理体制主要分后勤财务和装备财务两大系统纵向独立运行,部分事业部门还设臵了财务机构,按各自系统管理经费,这种状况导致了预算编制单位的多元化。财务部门作为预算编制工作的主管部门,虽然负有指导和监督预算编制工作职能,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对部门经费需求信息掌握不完全,加之信息成本过高,财务部门在编制预算时通常会处于一种“理性无知”状态,从而导致了单位预算往往就是分项预算的简单相加,使军队预算处于条块分割的状,导致预算执行效能较低。
二、提高预算管理效能的对策
(一)加强制度建设。一是建立健全有关的法规制度,为预算改革的深化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明确各级各部门职责和预算的分类编制程序、审批权限等。建立预算编制的考评制度,通过考评,使预算编制严格按照有关法规进行,克服随意性和“长官意志”。建立预算编制的责任追究制度。对因预算编制失误而造成重大损失,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二是实行滚动预算制度,用中期支出规划将政策、计划和预算结合在一起。根据军事核心层做出的军队政策、战略计划,确定军事建设项口的优先发展次序,通过估算得出实现各建设项目的实际成本,然后按照规定的重点和可用财力,对预算当年和随后三年的情况进行估算,从而在更长的时间跨度内调整经费结构,指导预算的编制。三是调整预算时间,衔接好军队建设计划下达时间、预算编制时间和预算执行时间。
(二)深化体制改革。一是要设臵隶属于各级党委的预算机构,负责预算编制的管理工作。在计划预算机构的领导下,实行分工管理。二是要合并财务机构,设臵直接隶属于各级党委的规划、计划与预算三位一体的职能机构。将生活费、公务事业费、基本建设费、装备购臵费等纳入统一管理,有关经费的计领、分配、划拨、收缴、结算、报销、检查监督及财务立法职能由合并后的财务部门统一归口实施,形成集中统管的军队财务编制体制。
(三)改进技术方法。一是完善项目库的建设。以部队建设中长期规划和经费标准为依据,所有的预算项目都必须从项目库中提取。二是要明确项目评估方案的具体内容。一般来说评估方案应包括各项目的费用水平、可替代性项目等方面,并通过成本-效益分析,分别说明不同项目的成本、效益的风险程序。还应将新项目的评估与已有项目的评估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方案评估体系,以利于项目进行审查、评价,做出最优选择。三是要改进论证方式。对需要列入预算安排的项目,加强定量分析和效益评估,并积极主动地会同业务部门对预算项目进行严格核算,项目不经充分论证,预算就不能安排。
作为现代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预算管理在军队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谓军队 预算是按法定程序编制和审批的一定时期内军队经费的收支计划。然而,当前我军的预算管理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和不足,有待加强。
一、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预算的编制缺乏单位建设规划的明确指导,经不起检验。编制预算的目的是为了防范财务风险更好地实现单位建设目标。然而很多单位的预算没 有明确的建设规划指导,只重视短期目标,单位预算与长期建设规划不相适应,难以取得预期 的效果。另一方面,许多单位常以封闭的心态编制预算,忽视对单位实际的调研与预测,许多预 算指标与单位的内、外部环境不相容,整个预算体系很难与实际相适应。缺乏对实际的应变 能力,预算在实施中会大打折扣,使单位的预算工作难以发挥相应的管理作用。
(二)预算管理缺乏整体观念。不少单位缺乏完整的预算指标体系,没有将建设规划的各阶段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而只对 财务支出进行预算控制。有的单位则只为交差应付,缺乏通过预算进行管理的意识。事实上, 预算管理需要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这种缺乏整体观念的预算管理会导致预算管理控制出 现空白地带,也会出现经费支出心中无数的局面,影响军队预算管理的整体效果。
(三)编制宽余,预算失去应有的作用。预算松弛现象在军队各级单位中尤为普遍。财务预算的执行者利用信息不对称或参与权 力,蓄意将预算的标准放松。财务预算的宽余扭曲了军队经费资源配置。资源向预算宽余的 部门流动,使单位建设的短期活动脱离了长期目标影响单位规划的长期发展。
(四)预算的执行过程缺乏监督控制。尽管认识到了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但许多单位的财务预算往往没有严格执行,缺乏监 督控制。实际状况发生重大变化或其他原因使得预算不能实现,但财务预算却未能及时做出 调整,使预算脱离实际变成空洞的数据游戏。这也是财务预算管理难以发挥应有作用的原因 之一。
(五)预算执行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考核和奖惩不到位也是影响军队预算目标不能很好实现的重要原因。上级单位以预算标 准考核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以考核结果对其奖惩时,被考核方过多的强调客观的因素的影响, 考核方则常常参杂个人的情感因素去评价单位的预算控制指标,使考核过程在有色眼镜下进 行。考核后没有配套的奖惩措施,缺乏应有的激励机制,使考核工作流于形式,预算失去了权威 性和严肃性,成为软约束,影响了预算管理激励机制作用的发挥。
二、加强军队预算管理的对策
(一)合理、有效制定预算目标。预算目标要服从单位建设发展规划,预算带有鲜明的战略个性。各级单位要制定出符合 自身实际的建设目标,并将既定规划、计划通过预算的形式加以固化与量化,以确保建设目标 的最终实现。管理者可以透过预算这个数字化的有效沟通载体,全盘考虑单位建设发展的价 值链间的相互联系。在实际工作中,受管理人员管理理念以及编制的程序性、手段性等主、客观因素制约,预算往往和战略脱节,这种现象的存在极大削弱了预算管理的实施效果。编制 的不合理甚至可能阻碍单位建设目标的最终实现。由此看来,要先有单位建设规划、计划,后 有预算目标,各级单位如何制定建设目标是开展预算工作的关键。预算目标的制定要依托单 位规划、计划,是建设目标的分解和细化,是保证党委工作意图得以实现的有效手段和工具。换言之,没有单位建设规划、计划,预算就会失去方向,失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从一个单位整体的角度讲,规划包括单位本级与下属单位两个层面的两级规划,预算也包 括与之相对应的两级预算。两级预算必须是建立在两级建设规划高度统一的基础上,方能保 持步调一致。所以,在单位本级这个层面上,就必须高度重视单位建设的规划与制定。要侧重 于宏观分析,设置高水平的建设规划研究机构,负责组织各个业务部门,投入一定的人力和财 力,掌握详实、全面的信息,从而保证研究成果的可信度。在分析单位所处的环境和发展现状, 包括军队建设战略方针、所担负任务发展趋势、单位主要工作任务等信息后,据此制定 工作阶段、步骤,不同阶段、不同任务的应对措施及所要达到的目标等方方面面的计划, 以及 3 至 5 年的发展规划。在下属单位层面,则需要根据上级单位的建设规划和自身实际情 况制定本级单位的建设规划、计划。两级规划确定后,将其作为预算编制的纲领性指导,在此 基础上确定的各级自己的预算目标就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规划性,并且贴近实际、易于操作。
(二)正确处理预算目标与军队经费资源配置的关系。经费资源的配置要以预算目标为依据。预算目标是军队经费资源分配的重要依据。预算 必须与经费资源分配紧密联系,只有这样一个单位才能获得支持其预算目标的经费资源。高 的预算目标往往以具有增量经费支出预算作为支撑。如果经
费资源分配与预算目标脱节,必 然会导致一个单位因经费资源不足,而在制定预算目标时趋于保守,就会导致积极性不能被充 分调动和预算的前瞻性不足。同时,资源的分配应该站在单位整体的高度和层面上,综合性地 加以考虑,必须模糊掉单位内部管理职能和行政界限,打破业务部门间的壁垒,使单位整体经 费资源能够相互融合流动,信息通畅,以便于更好地进行综合协调。把优质的经费资源用在刀 刃上,减少经费资源的闲置和浪费,提高经费资源的使用效能和效率,支持单位预算的实现和 单位整体建设规划的实施。只有当人、财、物的流动都以实现预算目标为牵引时,预算的有 效性才得以真正的体现。
(三)细致分解各项指标,科学确定预算管理的责任单元。将单位所有的经济活动都纳入到预算管理的环节中。通过目标细致分解,层层落实。确 定各部门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管理权限以及相应的奖惩制度,使各个部门的方向明确、责权 利清晰。同时建立严密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强化对各部门预算执行过程和结果的监督、控 制、管理和考评,避免由于内部管理不善、控制薄弱而造成的浪费损失。
(四)预算实施动态的管理。一味地采用静态预算指标,会使预算具有盲目性、滞后性和缺乏弹性,难以成为考核和评 价单位建设的有效基准。所以,应积极寻求科学合理的方法加强预算动态管理。例如,在深化 军队管理预算的过程中,引入概率预算、滚动预算等。
(五)强化预算控制力度,及时反馈预算执行信息。单位相关的各项活动均应围绕实现预算开展。每一个部门,每一项业务的发生都要受到 预算的严格约束。在预算调整时,要对调整范围、调整程序、调整权限进行严格规范,从制度 上约束个人行为,确保预算在不失控制作用的前提下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同时财务部门应及 时向执行部门反馈预算执行信息,以便各部门及时了解本部门的财务开支状况,发现问题并及 时解决,确保其经济活动不偏离本部门的预算目标。
(六)将预算作为绩效考核的基础和杠杆。预算本身并不是最终目的,更多的是充当在单位建设规
划与工作绩效之间联系的工具。在军队建设中,一个单位的规划、预算和绩效三者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应该形成闭环。只有通过三者的高效互动,单位才可能达成其既定的建设目标。预算在这个过程中,起着承前 启后的重要作用。科学的预算目标值是形成关键绩效考核指标的主要来源,也是整个绩效管 理的基础和依据。同时,绩效考核也可以说是预算管理的生命线。只有通过科学考核和合理 赏罚,才能确保预算管理落到实处。预算与绩效管理的结合,使绩效考核真正拥有明确、可行 的目标,预算管理在为绩效考核提供参照值的同时,管理者也可以根据预算的实际执行结果去 不断修正,优化绩效考核体系,确保考核结果更加符合实际,真正发挥评价与激励的作用。一个 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对一个单位的预算推行和预算管理非常重要,在考核中必须体现客观 性、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现行军队预算管理制度的不足
(一)预算编制有待进一步规范 一是预算科目的设置过于宽泛。随着军队改革的推进,预算编制体制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入,预算科目的设置有了改进,但我军目前的预算科目设置仍不够合理,没能充分涵盖预算支出项目,也未能将所有经费按性质和用途明确划分,没能全部分部门进行核算。二是未能充分体现效益原则。零基预算和综合预算尽管已经在部队中广泛推行,但预算编制过程中仍然存在以经验性决策为主导,局限于部门之间利益平衡的问题,未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军费效益。预算编制前缺乏周密论证,讨论审定时缺乏科学依据,组织预审时偏重于形式上的平衡,预算安排上存在短期行为,这些都导致了预算编制不能充分体现效益原则。
(二)预算管理制度执行不规范、不严肃 一是随意性大。人为因素干扰多,擅自变更预算,乱“开口子”,乱“批条子”追加支出的现象比较普遍。二是只讲需求,不顾可能,不按预算办事,搞变通执行。三是不按预算拨付资金。不管预算立项与否,有无经费来源,只要领导批示就开支,致使预算与执行相互脱节。预算编制和执行混乱,必然造成预算管理效益低。
(三)缺乏相应的评估体系,激励作用不足 总体看来,各级部队对标准经费预算管理摸索了不少经验做法,考核机制比较完善,但对项目经费预算管理的评价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还没有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项目测算和费效比分析体系,激励和约束作用难以发挥,项目经费的使用效益还不够高;没有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的跟踪检查和成果考评;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预算评价机制;没有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有机结合起来,将预算管理成效与各部门、单位的工作业绩评价挂钩。
(四)预算管理监控不力 一是监督主体不明确。由于预算管理涵盖面大,涉及面广,牵扯部门多。所以监督主体也呈现综合性。目前,很多监督主体不明确自己的监督责任和范围,造成事无人管或互相推委的现象。二是监督程序不规范。军队预算管理监督的法规性不强,对监督的严肃性重视不够。很多时候不按程序办事,监督的随意性大,制度性差。预算的透明度不高,看似人人监督,实则无人监管,都严重影响了预算执行的严肃性、法规性和效益性。三是监督方法陈旧。目前监督形式主要是党委监督和审计监督相结合的方式,监督方法不灵活。对于事业部门监督和群众监督没有很好地运用起来,监督渠道窄,覆盖面小,不能充分发挥监督作用。
三、军队预算管理现有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市场经济的双重性对军队预算管理的影响 市场经济的发展能够促进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有利于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破除小生产意识的同时,强化了人们的平等观念、竞争意识和效益观念,也为道德文明、优良作风的成长奠定了物资基础。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市场经济在一定的条件下也诱发了一系列的消极因素,给廉政建设带来了消极影响。例如,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刺激了一部分人的投机心理和利己主义,使他们为了追逐利益不择手段;“拜金主义”、权钱交易也在人们的思想领域渗透,不可避免地影响了部分军队财务人员的思想。
(二)日常性预算管理
教育工作不足 有些单位或部门领导对新形势下财务部门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调查研究不够、分析不透、估计不足,对财务人员的思想教育仅仅停留在传达文件的基础上,教育针对性不足、力度不够;相当一部分单位或部门领导对财务部门的教育没有找好重点,只是片面的从职务上、生活上关心财务工作人员,很少对其进行思想和道德教育,对潜在犯罪分子暴露的一些反常规现象没有及时发现和制止,错失了预防犯罪的时机。
(三)执法机制不健全 一是财务部门的检查监督职权受到限制。财务部门一方面受上级业务部门指导,一方面又是本级党委的理财参谋。这就使得当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和本级党委决定产生冲突时,财务部门左右为难,本级党委的决定要执行,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和规定又不能违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财务部门的独立性,影响了监督权的有效行使。二是执法弹性不合理。军队财务立法采取规范法的形式,而规范法最大的不足就在于执法弹性过大。各种法规约束力不同,执法者在执法过程中可以依据个人对违法情况的理解进行判断,在处理违法情况时,主要是根据违法的情节来进行惩罚。这种执法活动容易掺入非理性的因素,造成违法事实相同而处罚结果不同的情况。
(四)财务人员的观念偏差 有的单位认为计划始终跟不上变化,预算管理强化与否影响不大,导致不重视预算工作或缺乏依靠预算加强管理的信心和决心;有的财务人员认为加强预算管理主要责任在于单位领导,财务部门只是执行领导的决定,只要有明确批示,不管是否合理、合法,一概不拒,没有发挥应有的监督、参谋作用;有的事业部门在经费开支上存在“挤、靠、等”的思想,只要自己认为需要开支的项目,不管是否有经费来源,也不管是否有必要开支,均采取“挤、靠、等”的方式来解决,严重影响了其他事业任务的完成,甚至产生额外的经费缺口,加大了财务保障的难度。
四、加强军队预算规范化管理的对策和措施
(一)规范预算编制,增强预算的科学性 各级部队在安排预算编制过程中,要坚持科学立项,应对部队经费需求进行广泛论证,使每个项目建立在“非立不可,必须建设”的基础上;要对拟立项目进行论证,搞清拟上项目的规模、质量标准、所需经费及其它制约因素,做到不上则已,上则必成,凡未经论证 的项目,不得上马,不得安排经费,坚决杜绝计划外项目;要准确测算经费需求,尤其是要把需求算准、算细,做到理由充分、程序严密、方法科学、结论可靠,既要把该给的经费领回来,又要不脱离实际,胡编乱造。
(二)增强预算管理的透明度,创造良好的民主理财环境 实践证明,要保证预算管理活动规范、健康、有序进行,必须增强运作过程中的透明度、公开性,以便各级机关、事业部门及部队官兵进行监督。当前,在预算管理活动中出现的以权谋私、以钱谋私行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透明度不够。因此,应建议对无保密意义的经费及物资的使用,广泛实行办事公开制度。公开分配原则和分配依据(包括党委分配意图、分配标准和计算过程),按规定的程序公开办理,增加透明度。同时,实行定期报告制度。对经费的使用和拨付情况,要定期报告或通告党委、首长及有关部门。通过严格的权力限制,使权力在公开的情况下、正常范围内的轨道上运行,自觉接受广大官兵的监督。
(三)完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完善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既是新预算编制制度顺利推进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深化预算制度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首先,要建立预测分析系统。预测分析主要是统计分析相关数据,建立信息完备的预算项目资料库,为预测需求、辅助决策提供服务。要完善控制反馈系统。控制反馈主要是控制业务的合理流程,自动审核预算项目,控制资金支付,同时全面、及时反映每一项预算编制与执行的详细情况。其次,充分利用军队网络平台,对现行系统进行改进和完善,以提高预算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可以在现行预算编制管理系统的基础上,改进与其他财务软件的接口,使得系统能够更方便的从其他财务软件中提取相关数据,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制定系统数据录入规范,增强系统的模糊查询和统计分析功能,以便能从系统中获取满足各种需要的数据信息。从长远看,可以利用军队网络平台,开发一个综合性财务软件,将预算编制功能嵌入其中,实现现行财务软件的所有功能。同时,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手段,克服管理层次和单机运行对预算管理的约束,在现有财务公用数据交换网和部分单位财务自动化管理局域网基础上,加大网络化建设力度,逐步将所有军队
财务机构用网络连接起来,以实现财务部门内部和上下级之间的信息沟通,促进预算信息处理的相互渗透,相互衔接。
(四)规范预算管理的执法过程,加大执法力度 加强预算管理执法力度,是提高预算管理规范化的重要手段。首先,要加强财务法规的宣传教育,运用各种手段,及时、主动向各级部队、部门及其人员宣传财经政策、法规的内容以及遵守财经政策、法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他们自觉维护财经政策、法规的严肃性,这样才能确保各种政策、法规和措施的贯彻执行,收到良好的预期效果。其次,要认真抓好落实,严格执行财务法规。抓落实是军委反复强调的问题。是否扎扎实实抓落实,不仅仅是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问题,也是党性观念和工作指导思想问题。各级单位和部门,要加强守法观念,自觉按照有关法规和纪律行事,做到不越权,不过界,尊重和维护法规的权威,确保军队预算管理工作开展的正常秩序。再次,要严格执法,力惩违法违纪者,形成震慑氛围。各级财务、审计和纪检部门要认真了解经济犯罪的特点、手段和处理原则,克服以教代纪、以纪代法的错误做法,不断提高政策水平和执法力度。坚决查处各种经济犯罪行为,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手段,反贪倡廉,提高军队财务预算管理的廉政建设。要扭转那种认为只有触犯国家法律才算真正违法,而在军队财经活动中违反有关法规,甚至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也只算工作失误的错误观点和做法。要加强对这类在当前军队财务工作中违规行为法律责任的追究,把自觉遵守法律规范,作为考察单位部门领导政绩的重要内容。对越权、过界的人和事,要严肃处理,认真追究。
第三篇:应急管理工作自查报告
镇平县移动公司
关于2011年应急管理工作的自查报告
县应急办:
根据县委、县政府文件要求,镇平县移动公司全面开展了应急管理工作,并进行了深入自查,现报告如下:
一、加强应急管理组织领导
镇平移动公司领导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深刻认识到应急管理工作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和谐稳定的环境,为此,结合实际,经镇平移动公司管理层研究决定成立以分公司经理王君超任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经理汤红伟、李建,经理助理杨朝锋、郭鹏飞任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各部室管理负责人任成员的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杨琳兼任办公室主任,杨琳同志具体负责日常工作的开展和落实。强化了应急管理“一岗双责”责任制,加强了应急管理的组织与领导。
二、强化应急管理工作值班制度
严格执行值班制度,每天安排了一名带班领导和值班人员进行值班,负责同志保持手机24小时通讯畅通,值班人员进岗到位,落实各项防范措施。要求值班人员增强工作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树立了“值班无小事”的思想。所有值班人员做到了严守值班纪律,做好电话记录和应急管理信息第一时间上传下达工作。
三、加强应急管理知识宣传教育
加强了广大干部职工应急管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普及教育,使广大干部、职工掌握应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采取贴近实际、灵活多样的方式积极宣传普及应急管理知识,每周星期五学习日召集全体机关干部职工集中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不断提高了广大干部职工应急管理责任意识和工作水平。
四、完善突发信息和预防机制
配备了信息员,明确工作职责,规范应急管理信息报送。一是每周对机关防火、用电、防盗及车辆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及时整改发现问题,从源头杜绝隐患的产生。二是对机关内部消防安全设施进行了全面检查,及时发现了可能存在的隐患,并购置了一批灭火器材,按要求放置在办公区指定位置,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学习使用方法及初期火险处理方法。三是做好春节、“五一”、“十一”等节前安全大检查工作,消除安全隐患,夯实安全运行基础。四是实行保安二十四小时值班巡逻制,确保不发生任何安全事故。五是严格执行南阳市移动公司应急通信指挥手机对讲机终端使用管理规定,保障无线通信为我县应急管理工作服务,维护无线通信秩序,合理利用信道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应急通信指挥调度能力和应急突发事件的快速应对能力,确保了对讲机24小时开机,24小时有人值守。
一年以来,在镇平县应急办的指导下,我公司全面完成了应急管理工作各项目标任务。今后将在县应急办的领导下将继续扎
实抓好维稳各项工作,为镇平县通信畅通及网络覆盖稳定保驾护航、为镇平县的健康平稳发展贡献出力量。
镇平县移动公司 2012年2月1日
第四篇:关于应急管理工作心得体会
关于应急管理工作心得体会范文篇
1本月15日到18日,我有幸参加了2012年陕西省骨干教师安全与应急管理培训,在四天培训中,我认真聆听了省教育厅领导陈国栋、宝鸡文理教授苏振武、陕西新纪律师事务所 律师张艳芝等的讲座,内容涉及《教职工应对意外突》《学校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理》、《学校安全事故防控与处理》、《中小幼校园安全管理的思路与对策》、《班级安全管理的思考与建议》、《学生不良行为的预防和矫正》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在讲座中专家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案例,一串串触目惊心的数字,使我深刻感受到加强中小学学生安全工作刻不容缓。以血淋淋的事实让我再一次审视了自己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实质,一次次血的教训让我再一次深刻地理解了安全对于我们每一个人的重要意义。通过本次培训,分享了专家关于安全工作的见解,收获颇多,经过整理,我将自己的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一、学校要加强安全管理,从严管理、落实责任,做到防患于未然
学校安全问题已成为当前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全社会共同关心的热点话题,据调查家长担心孩子受伤害的地方的调查显示:学校占52%,自然占10%,公共场所占 36 %,家庭 2 %,这就决定了加强校园安全管理是中小学生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的地位。
因此,把安全工作放在学校工作中的首位,成为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在每学期开学初,学校日常工作的重点是要通过广播、板报、上好开学初安全教育第一课等宣传教育,使广大师生增强安全意识,经常学习安全知识,逐步提高自护应急的能力。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教育工作计划,建立健全安全工作责任制,定期对校园及校园周边环境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汇报、及时消除隐患。
将安全工作抓实、抓牢,帮助学生及时了解相关的学校安全制度和安全规定,将安全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
学生的安全和健康成长涉及到千万个家庭的幸福,安全工作决不能掉以轻心,决不能麻痹松懈,学校安全工作必须重视再重视、尽心再尽心,必须从严管理、落实责任,要进一步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集中抓,同时每位教师也要树立人人都是安全员的意识,把安全工作落实到各个工作环节中去。
二、加强家校合作、明确各自责任,让安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现在我们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受到家长的宠爱,养成任性且唯我独尊的个性,而我们的家长认为一旦将学生送入学校,学生的安全就成了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家长就和学生安全没有什么瓜葛了,而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还为成熟的阶段,有时缺乏一些必要的安全知识,出于逞能、好强等心理弱点造成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这些都极有可能给我们学校和家长造成损失。
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不但在自己给孩子讲好一些安全知识的同时,还要督促学生家长也要给孩子负起安全的责任,让他们知道孩子是学校的安全关注体,更是家庭的安全关注体,时刻提醒家长高度重视孩子们的生命安全,进一步明晰未成人在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外出期间的管理责任,切实落实好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教育责任,并恳请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对学生的防溺水、食品安全、交通安全教育,教给他们防雷击、电击、火灾等方面的自救知识。
三、加大宣传,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安全自救能力
当前学生的安全,已引起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保护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已成为学校、家庭及社会的当务大事,学校要利用集会时间,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各班级要利用班会活动开展以安全为主题的教育活动,特别要从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方面入手;同时还要利用板报、标语宣传安全的重要性,增强师生防范意识,营造校园安全环境。
要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有效预防校园周边和校内暴力、伤害事件的发生,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事件的发生,教师要关注学生思想动态、情绪变化,对校园周边发生的及学生中间发生的各种暴力欺负行为要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对心理上出现的问题要给予更多的关爱、积极疏导化解,要重点关注单亲家庭子女、留守子女以及有缺点错误的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同志们,安全无小事,重在抓落实,常抓是保证,预防最重要。我们要力争做到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全。让安全意识、安全责任深入人心。一个学校,肩负着千钧重担,如何做好学校的安全工作,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让社会满意,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是责任重大,容不得半点疏漏和大意,务必把工作抓实做细,确保万无一失。
我的汇报完毕,最后祝各位同仁平安健康,工作顺利!谢谢大家。
关于应急管理工作心得体会范文篇
2为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应急管理干部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应急管理工作水平,公司举办了为期5 天的培训班。下面谈谈个人体会。
一、认清突发事件的内涵。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包涵核心要素为:一是具有明显的公共性或社会性。突发事件应对法所要解决和应对的是公共危机,具有明显的公共性。国家制定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核心目的是为了应对突发公共危机。二是具有突发性和紧迫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是突如其来,如果不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危机就会迅速扩大和升级,会造成更大的危害和损害。三是具有危害性和破坏性。危害性和破坏性是突发事件的本质特征,一旦发生本法所称的突发事件,就会对生命财产、社会秩序、公共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如应对不当就会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或社会秩序的严重动荡。四是必须借助于公 2 权力的介入和动用社会人力、物力才能解决。公权力在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发挥着领导、组织、指挥、协调等功能,公权力介入突发事件的应对。
二、积极应对突发事件。
应对突发事件,把预防和应急准备放在优先位置,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只有牢固树立居安思危、常备不懈意识,逐步把握规律,主动采取防范措施,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同时,在无法完全避免突发事件发生的情况下,要总结探索如何制度化、科学化、专业化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第一,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制度。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加快应急管理的法制建设,形成有效应急管理法制体系,把应急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第二,制定完善应急预案机制。认真制定应急预案,健全监测、预测、预报、预警和快速反应系统,加强专业救灾抢险队伍建设,健全抢险救灾物资储备制度,搞好培训和预案演练,全面提高抗风险能力。第三,加快建设科技应急体系。高度重视运用科技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应急管理科学研究,提高应急装备和技术水平,加快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形成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的科技支撑体系。第四,加强组织协调应急管理。加强相关部门的协调机制,落实各自承担的专项预案,要按照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做好纵向和横向的协同配合工作。健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明确各方面职责,确保一旦有事,能够有效组织,快速反应,高效运转,遇事不乱。第五,积极开展应急宣传培训。利用多种方式,广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特别是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增强公众的危机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深入开展应急专题培训,特别要加强对公务员进行专题教育及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培训,全面提升应对管理水平。
三、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应对突发事件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无论政府还是公众,都需要学习、探索,提高应对的能力。培养危机意识。危机意识是突发事件预警的起点。在和平时期,人们往往缺乏危机意识。通过模拟危机情势,不断完善危机发生的预警与监控系统,培养危机意识。
关于应急管理工作心得体会范文篇
3通过三天的培训学习,使我对应急管理工作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对应急预案在街道工作中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现就如何做好应急管理工作,我的认识是:
首先要落实应急管理工作的各项责任。街道应制定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创建实施方案,将应急管理工作的每一项都落实到每个部门和责任人。
其次营造应急管理工作氛围。街道应制定应急演练计划,经常组织维稳工作人员开展练兵。大力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意识、责任意识,推动应急管理工作深入开展。
再者就是制定应急管理工作预案,加大防范措施。一是对当前应急管理工作进行深入认真的分析,结合本街道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应急管理工作预案。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工作规章制度,特别是贯彻落实好24小时值班、带班制度。三是以防为主,加强管理,确保应急管理工作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针对突发公共事件,丽园街道成立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办公室,并成立了应急预案编制领导小组,履行值守应急、预案管理、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能,发挥街道应急管理工作的运转枢纽作用,建立建全了覆盖街道各社区、各行业、各单位的预案体系。
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部署下,丽园街道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紧密围绕街道工作大局,结合各社区实际情况,认真贯彻应急管理工作的决策部署,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妥善处置,把突发事件控制在掌握之中,较好的完成了应急管理工作任务,确保了社区居民的安全。具体做法是:
(一)完善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强化工作责任。
(二)逐步完善各项应急预案体系,明确工作措施。
(三)建立健全值班值守机制,完善应急信息报送工作制度。
(四)强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组织应急救援演练。
为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力量,建立了一支一专多能、一队多用的综合队伍。这支队伍大多分布在街道和基层社区,配备了一定数量各种抢救装备,具有一定综合救援能力,在关键时刻能拉得出、救得上、抢得来,目前已成为丽园街道应急救援的重要力量。为此还建立24小时应急信息报送制度,各应急管理信息联络员必须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并按要求在第一时间报送各类突发事件信息,在双休日、节假日及政治敏感期等重要时间段,必须每天上报当天情况,坚决杜绝重要信息迟报、漏报、误报、谎报和不及时续报等现象,实现信息报送的程序化、规范化、及时化运作。在应急管理宣传工作中,丽园街道还通过信息平台、QQ群等方式对居民进行应急管理的宣传,效果明显深入人心,使社区居民对应急管理有了新的认识,并得到了他们对应急管理工作的大力支持,从而使得社区居民基本树立了应急管理理念,认识到应急管理涉及到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人,认识到学习掌握应急知识的重要性。
丽园街道接到预警信息后,迅速核实情况,对情况属实的,及时上报领导。随后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各部门应急预案,立即拟订相应工作措施。及时、有效地开展先期处置、控制及事态发展,将事件消除在萌芽状态。并根据防控情况及时调整措施,防止事态扩大。为保障各社区居民安全,长期以来坚持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活动。明确安全责任,坚持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方针,坚决反对重生产,轻安全的思想,加强安全监管。对辖区内住街网点、居民区进行排查,重点检查火灾隐患,对存在不安全因素的场所及时清理。同时,还定期查看小区各处的下水井盖,以此来确保社区居民的出行平安。
丽园街道在平时及敏感时期、重大节庆期间所采取的措施如下:
一、进一步完善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机制,促进安全社区向预防为主、条块结合、综合治理的工作运行机制转变。
二、巩固安全社区建设成果,持续提高安全社区运行绩效。
三、提升层次,优化安全社区结构,积极推进各级各类安全社区建设。
四、以安全社区创建为载体,推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
丽园街道在接到群众纠纷及街道派出所、社区警务室、街道办公室处理群众及辖区范围内紧急突发事件时的做法如下:
1、及时地组织维稳人员赶到现场,安排现场抢救和警戒,调度、妥当、科学、合理地安排维稳人员化解矛盾及进行现场施救。
2、适时增派抢救队伍,有效遏制事态扩大,保护现场,妥当处理善后处理工作。
3、组织事件调查,维护社会稳定,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事件的处置情况。
事件平息后,丽园街道会尽快做好善后处理工作,查清受损情况(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督促和组织开展修复工作,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秩序,并进入实地察看、核实灾情,安置受灾群众。积极采取相应补救措施,协助有关部门解决抢救、医治、转移伤病员及死者善后处理及家属抚恤工作,尽量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在应急管理工作虽然做出了突出的成绩,但离上级主管部门的严格要求还相差甚远,因此,在日后的工作中,丽园街道坚持深入基层贴近实际进行调查研究。只有深入实际,才能深化认识;只有广泛听取社区居民的意见,才能拓宽认识;只有积累总结各种意见,才能提高认识。应该把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经常化、制度化,应急管理工作才能得到长足进步。
培训回去后,我们应以崭新的姿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为促进哈密平安和谐作出自己的贡献。
第五篇:应急管理工作情况汇报
农业局应急管理工作情况汇报
我局的应急管理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按照“抓基层、打基础,抓落实、求发展”的思路,加强组织协调,完善机构网络和预案体系,做好统筹规划,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工作开展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
按照打牢基础、细化职责的方针,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把加强应急管理摆上重要位置。我局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局属各科室、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应急管理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履行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能,发挥运转枢纽作用。同时,制定的各项预案都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对各种灾害的应急工作制定了责任制,确保工作有人抓、问题有人管、责任有人担,形成了信息及时报告、反馈,突发事件及时预警、处置的应急管理运行机制。
二、突出体系建设,形成应急管理工作合力
(一)完善预案体系,确保应急工作有章可依
近年来,我局根据上级部门关于应急管理工作提出的各项要求,对职能范围内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进行了研 1
究、分析、论证,先后修订了《农业生物灾害应急预案》、《农作物病虫应急防治工作意见》、《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农作物防洪抗灾应急预案》、《农业局信访维稳工作应急预案》等多个应急预案,初步构建起了全局应急框架体系,做到应急管理工作有章可依、按章办事。
(二)完善保障体系,确保应急防控所需到位
1、人力保障:局全体工作人员均作为突发事件应急预备队员,在此基础上成立专业化应急应对队伍,充分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人力保障。
2、装备、物资保障:装备应急防治设备230台(套)。同时,局机关所有运行情况良好的车辆均作为应急保障装备,由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统一管理和调配。物资方面,县植保站配有一200m应急防控药剂储备库,基本配齐常规应急防治药种,能够保证应急防控所需。
三、重抓队伍建设,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为切实提高我县农业应急防控能力,我局从三个方面加强应急队伍建设。一是抓好骨干队伍建设。立足于现有的条件,在整合各类专业人员和物资的基础上,建立起农作物生物灾害、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和重大农业灾害三个专业化应急队伍,充分发挥骨干应急队伍在突发事件应急应对中的重要作用。二是重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突发事件应对相关知识以及技术技能的培训。要求各单位将其作为重2
要内容进行学习,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的方式,使干部职工掌握突发事件应对相关知识,充分认识到应急管理和处置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提高我局干部职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三是积极开展应急演练。我局计划在今年九月份开展一次水稻穗期稻飞虱化学应急防控演练活动,在实战中加强应急能力。
四、完善网络建设,提升应急工作反应速度
建立健全应急值守制度,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应急值班、值守工作。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严肃值班工作纪律,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确保24小时通讯畅通。选派年富力强、熟悉业务、工作责任心强的同志值班,切实做到任务到岗、责任到人、管理到位,严禁出现缺岗、脱岗现象。值班人员做好值班记录,建立健全并妥善保管值班记录档案。加强对信息的收集、汇总和分析研判,及时上传下达,保证突发事件进展情况以及领导指示及时到位。初步形成了以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为主线,局属各相关值班单位为依托的应急信息网络系统,有效提升了应急应对反应速度。
五、强化预警预测,切实降低减少群众损失
(一)扎实做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
认真开展病虫害监测,为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重大病虫防治工作坚决做到四到位:领导到位,行动迅速;宣传到位,保障有力;情报到位,防治科学;制度到位,责任到人。3
重点开展小麦、水稻的主要病虫监测,认真做好系统调查、面上普查,及时进行分析。今年上半年,共编发《病虫情报》、《植保方单》等各类指导意见30余期,向农民发放明白纸十多万份,有力地指导了我县的农业生产,取得了较好效果。
(二)扎实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我局重点强化源头治理,切实提高监管能力,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一是加强基地管理。进一步强化农产品生产基地管理,按照生产技术规程,严格执行禁限用高毒农药和农药安全间隔期规定,督促各基地种植大户建立规范的田间生产档案。二是加快体系建设。打造县、镇、基地三级监管体系,建立健全农产品全程监管网络,实现县有监管科、农检中心,镇有监管站、检测室,基地有速测点。将县内的种植大户纳入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做到日常生产有台帐,产品追溯可查询。三是加大检测力度。在做好日常监测的同时,定期、不定期地开展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的抽检工作,及时掌握我县农产品、农业投入品的安全隐患及问题。根据监测结果对我县农产品安全状况进行评估,及时做好预防工作。
(三)扎实做好重大自然灾害防范工作。对干旱、多雨等不良天气状况做充分准备,制定针对性应对办法,指导农民度过难关。今年,第8、9、10、15号台风接踵来袭,对我县农业生产构成严峻考验,我局严格按照省、市、县领导的要求,立刻通知各镇区增强防范意识,认真做好防台应对工作,切实减 4
轻台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同时成立专门督察组,到各镇(区)认真督查各项防御工作的落实情况,重点督查设施农业防台情况,督促防台的组织、措施和人员落实到位,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全力夺取抗台工作的全面胜利。
六、存在的问题及工作建议
1、已制定的预案还不能做到全方面、全覆盖,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能力有待增强。需对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梳理,扩大预案体系的覆盖面,增强预案内容的实用性。同时,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加强与相关部门应急队伍的交流、磨合、联动,切实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预测预警整体水平较低。监测手段相对落后,综合监测预警能力还不够,应急相关设备相对缺乏,这些设施设备的改进和改善需加大资金投入。另外,要加速应急信息资源整合,加快应急信息平台建设,形成通畅的预测预警信息渠道。
3、物资保障机制有待完善。应急物资还缺乏统筹管理,紧急调拨和配送机制不够完善,现有应急物资储备方式还比较单一,物资数量偏少,更新、轮换、补偿政策不够健全,有待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
二〇一二年八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