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医疗质量,防范医疗作风
提高医疗质量的培训
我国传统医德倡导“大医精诚”的精神,医疗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作为现代医务工作者,同时又应该是白求恩精神的继承者,在人民的健康面前、在最宝贵的生命面前、在履行医务人员的职责面前,每一个医务工作者都要坚持仁术济世的精神,积累厚厚的“德”与“行”,才不负于这个时代。
成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集团内各医院医疗工作的业务指导和质量管理。由其制定专业质量考核方案,对各医院实施质量考核评估等。通过建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力争使医院在同一专业上统一质量标准,建立以医疗质量和安全为核心的医疗服务市场秩序,引导医院向重质量、重安全、重服务、重绩效的方向发展。医院评审以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医护服务品质、医药费用、病人满意度、工作人员满意度等绩效内容为核心。
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是医院工作永恒的主题,各级管理者必需树立质量管理重于泰山的意识。所谓医疗质量意识,就是指医院的每个工作人员在思想深处时时处处都装着医疗质量这个问题。而确保医疗、护理安全是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内容之一。假如病人在医院诊治的过程中,医、护安全都没保障,那就说明你这家医院的医护质量有问题。医疗质量水平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死存亡,新形势下医院的竞争,就是医疗质量水平的竞争。医院要生存,就需要有病人。卫生事业的改革,市场经济的机制引入卫生领域,医院之间竞争是必然的,医疗质量在竞争中已经越来越显示出了竞争的分量。医疗质量高,病人就愿意来,医院的生存发展也就有了保障。医疗质量关系着病人的生命,医院是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的单位,医院工作人员是治病救人的“使者”,必须以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尽力地治疗和挽救每一个伤病员。否则,则有悖于医德规范,有负于“白衣天使”的崇高荣誉。在我们实际工作中,往往因为对一些最为基本的操作环节不重视、责任心不强导致差错、事故的发生。我们反复强调的“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病人的利益高于一切”,这些年轻的医护人员都会讲、会背,然而病人的利益包含哪些内容却不甚清楚。要知道病人的利益,除了少花钱,看好病之外,更重要、更大的利益是医疗安全。病人到了医院,把生命都交给医院了,还有什么东西比生命更宝贵、更重大呢?因此,医护人员的责任重于泰山,绝不是一句空话。医务工作是高风险的工作,任何一个检查、治疗环节都要按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都必须一丝不苟,精力必须高度集中。否则就会出差错、事故,甚至大事故,就会损害病人的根本利益,当事者则要负刑事责任。因此,医护人员,特别是年青的医务人员,必须时时刻刻提高警惕,清醒地认识到医护工作确实责任重大,要把医疗安全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以满腔的热情、极端负责任的态度,精神高度集中地去做好每项检查、治疗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医疗、护理安全,确保医疗、护理的质量,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病人的利益不受损害。
作为质量直接管理者的科主任、护士长要利用各种形式,在各种场合,结合本科的实际,举一反三,对医护人员进行医疗质量意识教育、医疗安全教育,提高对医疗质量、医疗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其次教育要形式多样,体现自主原则,变被动为主动受教育。差错事故纠纷的责任者一般都能主动地从差错事故中吸取教训,我们应该因势利导,在院科两级管理中,分层次发挥医务人员的作用,由医务人员自己讨论医疗质量上的问题,充分发挥医学专家和管理人员的作用。再次教育要及时持久,医疗质量意识教育的及时性与长期性并存。质量是医院工作永恒的主题,教育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教育的长期性必须与教育的及时性相结合,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医疗服务不能与工业化生产相比,有其特殊性,但对质量问题特别是发生质量缺陷时,是进行质量意识教育的好时机。及时性强调“第一时间”观念,无论质量优劣者,在第一时间进行强化,往往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还要从教育效果上评价,医疗质量意识教育作为质量管理的一部分,其效果的评估也应建立、包含在具体的质量检查标准之中。
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狭隘的质量观,对医院服务的可靠性、安全性、适用性和社会性提出新的要求,对医院质量管理的范围和内容提出更广泛、更严格的要求,要求医院不仅提供良好的医学技术服务,还要求能提供良好的心理、社会、生活和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综合服务;但最为重要的还是要强调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操作,并以现身说法、将心比心的方法来启发大家,教育大家,使全体工作人员真正深刻地认识到提高医疗质量的意义。
医疗集团总裁从医疗工作的角度,对医疗安全提出了十条具体要求。结合卫生部关于“医院管理年”的精神,集团医管部要通过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医疗行为,加强了医疗质量控制管理。重申了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他要求各科主任要将安全工作作为中心工作引起高度重视,安全工作要责任到人,会后各科组织自查。通过自查,找出存在的事故苗头和安全隐患,及时消除及时整改。
医院是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救死扶伤的场所,更应该重视安全工作,加强责任心,落实各项安全措施,为老百姓提供一个舒适、洁净、安全的就医环境。要努力实践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实际工作中切实体现“以病人为中心”,坚持落实医院各项制度,建立健全门、急诊和各项医疗安全责任制。广大医务人员要牢固树立医疗质量重于泰山的意识,严格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诊疗规程,业务上精益求精,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的侵蚀,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医院管理部门要从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出发,加大对医疗服务的管理力度,强化管理手段,重视事前、事中的服务质量管理,形成规范管理的良性运行机制,切实保证在医疗机构深化改革的同时,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同时要加大执法力度,对管理不善、存在重大医疗安全隐患的医疗机构和工作中不负责任、推诿病人、服务态度恶劣的医务人员,采取果断措施,依法予以严肃处理
第二篇:关于如何提高医疗质量的思考(本站推荐)
关于提高医疗质量的思考
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也是医患关系的中心,医院管理的核心。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卫生需求的增加,医疗质量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它包括了对医疗效率、医疗技术、经济效益、病人心理及其他医疗服务的满意程度,是医院综合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关系着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是医院各项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
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是一个不断提高、持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需要建立强化管理的长效机制。这就要求在开展医院管理活动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继续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狠抓医院管理,转变服务理念,建立和完善管理的长效机制,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从整体上提高我国医院的管理水平。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等方面,取得更大的成效,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更大的力量。
加强医疗服务的规范与管理,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是医疗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永恒主题。对于如何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主要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国家卫生监督政策方面:
1、严格控制卫生医疗事业准入标准。其中包括医疗服务的各个要素,医疗机构(包括血站)的准入;有人员(包括医师、护士等)准入;医疗服务项目的准入、医疗技术的准入,还有其他方面的准入,从国家宏观层面讲有药品和医疗器械的准入。以质量保障为核心持续改进的体系,首先是对医疗服务的各个服务要素准入的控制。
2、缜密控制医疗卫生活动。各个要素进入医疗服务领域以后,要制定各种规则、规范,对整体医疗服务系统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的行为和服务全过程进行控制和规范。《医师法》、《献血法》、《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血液制品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等都是从不同的层面,对医疗活动的各个环节和职责提出了要求,卫生部相应制定了医院管理工作制度、各种诊疗规范、诊疗指南,相应地确定了医师职责、血液管理、医疗机构质量管理、医院感染,这都是对整个医疗服务服务过程的一种控制。
3、建立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评价系统。提出合理完备的《评价指南》,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评价程序,逐步完善评价体系。通过评价来发现医疗服务系统的问题,进行反馈和纠正。
4、独立、全方位的检查和监督系统。除了对医院管理进行检查和监督,包括对市场、医疗机构和人员的检查和监督,以及对服务全过程的监控。对违法违规的行为,及时查处。发现问题,随时反馈到控制系统和准入系统,指导我们制定政策,修订有关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
5、及时有效、权威的信息公示与医疗风险预警系统。信息公示,包括对医疗服务过程中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反馈,向社会、向公众、向医疗机构、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卫生行政部门本身也要有公示,包括内部的、向新闻媒体、社会的通报,以解决医患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医疗风险预警系统,包括抗菌素使用、临床传染病的发生、医疗事故处理等等。通过这个系统来分析、发现医疗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继续反馈到控制系统和准入系统。
二、医院管理、经营层面:
1、增强质量管理意识,建立完善的组织及制度不断地对医务人员进行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及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教育,使全院人员充分认识到医疗质量是医院生存之本、发展之本,是市场竞争的源泉。
2、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人才是医疗质量的基础,是最根本的要素,要提高医疗质量,首先要提高人员素质。重视人才培养,并把它作为重要战略工程来抓,在搞好人才引进的同时,采取多种途径、多种方式抓好年轻医务人员的培养,重点是加强“三基”、“三严”训练,进行考核,鼓励撰写学术论文,参加院内外学术交流,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对科主任、护士长,不仅要有过硬的业务技术,还要加强管理知识的学习、运用,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本级质量管理的作用。3、鼓励开展新业务、新技术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是医院技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
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途径;不仅可解决了病人疾苦,同时也提高了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质量,提升了医院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全体医务人员应养成遵章守纪的良好习惯,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推行“优质、高效、低耗、便捷”的服务模式,坚决制止医疗活动过程中的不良行为,降低了医疗成本,减轻了病人负担,提高了病人满意率。
5、重视门、急诊工作门、急诊是医疗工作的最前线,也是医院的对外窗口,是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多发地。为提高门、急诊工作质量,医院应加强技术力量配备,安排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出诊,提高疑难重症的首诊确诊率,减少了病人复诊次数和不必要的费用。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专科会诊制,防止跨专业收治。
6、抓好疑难、危重病人诊治疑难疾病的诊断水平和危重病人的抢救能力是衡量医院整体医疗水平和质量的标志。医院应积极加强医务人员训练,开展病例讨论、学术交流、专家讲座,以提高疑难病的诊治水平和危重病人的救治能力。凡遇疑难病例均应由医务科组织全院专家会诊或请外院专家教授指导,相关科室人员密切配合,有效地提高疑难病诊治质量,防止了医疗事故的发生。总之,提高医疗质量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是医院管理的重地,是一项不间断的工作,只有不断地加强管理、提高医疗质量,才能不断提升医院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服务保障实力,才能“适应市场谋发展,加快发展保打赢”,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等方面,取得更大的成效,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更大的力量。
第三篇:医疗质量材料
强化细节管理 促进医疗质量
去年以来,我们以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为契机,整章建制,进一步强化细节管理,有力地促进了医疗质量提高,确保了医疗安全,实现了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
一、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强化细节管理,必须有健全的、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为此,我们由主管院长负责,组织医务科护理部人事科党办等部门,围绕《河南省医院管理年活动考评细则》,针对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医疗服务、医院管理等方面,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了《首诊负责制度》《三级查房制度》《重点病人报告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院内控感管理制度》《出院病人电话回访制度》《医疗事故预防及处理预案》等22个临床管理的常用规章制度。制度的建立和健全,为强化细节管理,促进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提供了基础保证。
二、建立健全三级管理及考核组织
强化细节管理除了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外,还必须有健全的管理、考核和落实机制。为此,我们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也进一步建立健全了管理考核的院、部、室三级管理、考核和落实体系。我们先后成立了“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医 疗事故预防及处理委员会”等12个管理组织。此外, 还成立了医疗质量组、医德医风组、院内感染组、院规院纪组和后勤保障组等5个督导组,从周一到周五不断巡视检查。以医疗质量的管理考核为例,医院形成了三级的以院领导为主的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以职能科主任为主的医疗质量检查小组、以临床科主任、护士长和专家为主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三级医疗质量管理考核体系的完善和建立,为全面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三、在落实的细节上做文章
1、细节决定成败。在不断完善制度,健全管理、考核组织的同时,还要在落实的细节上多下功夫。所以,在日常的管理、落实的过程中,我们对每一项工作都进行了细化。比如在抓医疗质量过程中,我们抓三个环节,分别是基础质量环节、中间质量环节和终末质量环节。
管理考核和落实三个环节的是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委员会由主管院长任主任,成员由医务科、护理部、质控办及临床、医技、药剂科室主任组成。其职责一是负责制定全院的医疗、护理、医技、药剂质量管理目标及质量考核标准,对医疗、护理、教学、病案的质量实行全面管理。二是负责制定《医疗事故防范与处理预案》,对医疗缺陷、差错与纠纷进行调查、处理。三是制定质量管理奖惩办法,落实奖惩制度。四是负责贯彻执行有关医疗卫生法律、法规等规章制 度及技术操作规程,对全院的医疗质量进行全面管理,定期检查和逐项考核。
2、实行公示制度。督促检查的目的是发扬成绩,改正不足。为此,我们不怕家丑外扬,每月都在《新三院简报》和医院《医疗信息》上公布各个督导组检查考核的情况。内容包括:医疗质量检查情况,病历质量检查情况,科室和医生使用抗生素类药品金额情况,各类违章违纪人员名单和处罚情况等。公示制度的落实,极大地促进了医疗质量的提高和医院各项工作的开展。
3、创新医疗服务模式。如何使医疗服务质量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是我们不断努力的方向。去年,我们根据上级有关精神,结合医院的实际,围绕“优化临床路径管理”,制定了180种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临床路径,并对诊疗过程实行持续监测和定期评价,实现了“高品质、低费用”的医疗服务新模式,受到了广大患者和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
4、强化培训,人人过关。我们除了坚持对新进人员全部进行岗前业务技能和规章制度培训外,去年还对全院医务人员分期、分批、分级别进行了“三基”、“三严”培训及考核,促进了业务技能的提高。
5、加强薄弱环节的管理。院内的控感工作是我们工作的薄弱点,为此,去年,结合医院管理年活动的开展,我们制定了医院感染管理考核的新办法,每月对全院临床、医技 科室的控感措施及落实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同时,规范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每季度对全院各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检查、评价使用的合理性。还不断加大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购进、使用及用后处理的管理力度。通过以上措施的落实,有效地减少了院内感染率。此外,医院感控科定时收集上报各临床科室感染情况报告,没有因为迟报、错报、漏报感染信息而影响医院及社会稳定事件的发生。
6、严格医疗质量。去年,我们组织开展了“查找医疗缺陷,提高服务质量”活动。我们采取职能科与临床科室现场共同讨论、分析查找自身医疗缺陷的方法,对全院15个临床科室,10个医技科室进行了缺陷查找,并针对查找出的问题,制定了整改措施,限期进行了整改。通过不断查找缺陷,整改缺陷,完善制度和优化流程,提升了医院的服务品牌。
7.加强护理安全。为确保护理安全,医院制定了详细的护理安全制度。制订了“执行医嘱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安全用药管理制度”、“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等。有关人员每天都深入科室检查护理安全工作,从多方面确保医疗安全。(1)根据质控计划,控制护理质量,做到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特别加强检查督促危重病人的护理、重点护理等方面工作。(2)加强对环节质量的监控,每周组织护士长夜查房两次,及时处理和解决护理工作上的疑难问题。(3)督促一级质控考评,做到三级质控联手齐抓共管。
8、创新服务内涵,倡导人文关怀。为使服务更加贴近患者,我们经常性地开展“假如我是一个病人活动”,时时处处想病人所想,做病人所需。(1)简化就医流程,细化管理环节,实现医疗工作各科室之间的无缝隙衔接。门诊值班主任坚持每天巡视,随时协调解决病人就医遇到的问题。在门诊大厅开设简易门诊和无假如门诊,方便患者就医。同时,更新了就医导向标识和示意图,人性化的设计,为患者营造了良好的就医环境。(2)在门诊大厅和各病区配置了轮椅、纯净水等便民物品。增设了公示牌和宣传栏,使患者了解到了更多的医疗信息,(3)在专家门诊和医技科室设立了电话预约制度,对老年和外地患者做到随到随看随检查,各种报告单免费邮寄,从而使医疗服务延伸到了院外,人文服务的内涵得到了最有效的扩展。
9、层层签订管理目标责任书。我们按照“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院长和各科主任签订了《管理目标责任书》,一季度一考核,年中兑现,奖优罚劣。使职能科主任有了压力和动力,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圆满完成。
以上是我院去年有关质量管理方面的一些做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明白,我们的工作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实现医院各项工作的新跨越,对我们的工作还有更高的要求。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勤勤恳恳,加倍努力,使医院的各项工作做的更好、更扎实,为全市的医疗卫生事业作出我们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
2009-2-4 6
第四篇:医疗质量范本
临床诊断、实施手术方式。检查病历记录情况。对相关岗位人员进行培训及培训记录。7月份:临床路径和单病种管理执行情况。
8月份:合理用药,包括抗生素专项治理和用药的情况分析及病情处置等。
9月份:病程记录方面。包括三级查房制度、病程记录记载要求对检查、化验的分析并合理用药、处置等。加强首次病程录的内涵。重点检查鉴别诊断诊疗计划的内容。疑难病历、死亡病历讨论书写的检查。会诊及转诊记录及时性、完整性。
10月份:①归档病历的评分;②讨论病历的书写。
11月份:手术分级动态管理、考核、授权等
12月份:一年来医疗质量与管理总结,巩固成绩,改正缺点,持续改进。
五、定期召开质管小组会议,及时反馈,总结。每次检查后及时反馈科主任,病历检查及时反馈书写医师,每月检查的存在问题以季度书面总结报院长,并在每季召开质量管理委员会会议反馈,在会上要求各位把科室存在问题提出大家讨论,提出整改方案,以持续改进。
第五篇: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防范预案
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防范预案
按照卫医管发(2011)4号卫生部关于印发《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的通知精神,为提高医务人员法律法规意识和质量意识,规范医疗行为,预防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发生,及时有效处理医疗纠纷,特制定本预案。
一、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防范措施
1.强化安全医疗教育。每年定期组织全院职工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培训,不定期地进行医疗安全、质量意识教育,及时传达上级卫生部门的有关医疗安全方面文件和各项规定。
2.建立和健全各项医疗规章制度。制度是保证医疗质量有章可循的关键,尤其是核心制度和医疗安全制度等。重视病历书写质量,病历保管规定,规范填写病人知情同意书。要加强对一次性医疗用品、医疗植入物的管理。3.落实各科医疗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各科室制定相应的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召开临床科室科务会,进行科室自查,交流经验,规避潜在医疗风险,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二、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处理程序
1.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由于诊疗过错、医疗产品缺陷等原因,造成患者死亡、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等明显人身损害的事件。
2.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及损害人数,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分为三级:
一般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造成2人以下死亡或中度以上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或其他人身损害后果。
重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
(一)造成2人以下死亡或中度以上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
(二)造成3人以上中度以下残疾、器官组织损伤或其他人身损害后果。
特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造成3人以上死亡或重度残疾。3.当发生或者发现医疗安全质量事件是,当事者立即向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在第一时间内向医务科或行政值班汇报,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并将有关情况向主要负责人汇报,发生医疗事故的按照规定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4.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报告时限如下:
一般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医疗机构应当自事件发现之日起15日内,上报有关信息。
重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医疗机构应当自事件发现之时起12小时内,上报有关信息。
特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医疗机构应当自事件发现之时起2小时内,上报有关信息。5.已发生或者发现医疗安全事件的,当事人在按规定程序上报同时,由科室或院部组织最强技术力量,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防止损害扩大。
6.发生医疗争议时,有关人员应及时报告医务科,并组织有关人员会同换房对现场实物封存和启封,需检验的,由双方指定的检验机构检验。
7.对发生患者死因不明或对死因有异议的,应告知患方在规定时间(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内提出尸检申请,拒绝尸检的,应让患者家属签字,如拒绝签字的,院方应当如实记载,并记录在场的其他证人。
8.凡发生医疗纠纷争议时,当事人必须将事情详细经过以书面形式陈述,经科室谈论,分析愿意,写出定性结论,并以书面形式在2天内交医务科,并提交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讨论,予以责任认定和提出整改措施。
9.凡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医疗事故处理人员要及时到位,一方面接待患者或家属,了解情况,另一方面向责任人了解情况,当事人和所在科室负责人务必积极配合,在处理期间,当事人和科室负责人不准请假外出,并有责任在鉴定会和法院审理时出庭,必要时当事人暂停执业行为。10.发生较大医疗纠纷时,为维护医院正常秩序,确保医护人员人身和公共财产安全,安全保卫人员要迅速到达现场,如遇矛盾激化或事态扩大,立即报警。11.医疗安全事件处理程序
(1)医务科接待投诉工作,有工作规范与记录文件,对投诉的问题应及时与相关科室部门通报,对重大事件投诉的信息迅速报告院领导。
(2)公布投诉电话、信箱、建立适宜的投诉处理流程。(3)通常一般问题应在一周内予以答复,若因问题复杂须增加时间进一步调查时,应事先向投诉者告知。
(4)对投诉问题的处理及整改意见,及时向科室反馈与落实情况。
(5)医院应对投诉事件进行定期分析,要从医院管理的机制、制度、程序上提出整改措施,防治类似事件重复发生。
(6)建立完善医患沟通体制,曾强医患交流,规范医患沟通内容形式,交流时用语通俗易懂,增强沟通效果。
12.医疗安全事件处理程序
(1)医疗投诉由医务科负责接待工作。
(2)接待者将患者或家属投诉的事由、意见、建议记录在登记表上,并告知答复时间。
(3)将登记表交给当事人写出书面陈述后,交科室讨论,交由科主任写出定性结果于2日内交回医务科。
(4)医院组织人员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报院领导或医院医疗安全委员会讨论,提出定性结论和整改意见。
(5)由医疗纠纷处理办公室在1周内将处理意见告诉患者或家属,如有不同意见,同时告知其他解决途径。
(6)将整改和处理结果反馈科室和当事人。
三、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