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版)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时间:2019-05-14 21:48: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5年版)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5年版)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第一篇:(2015年版)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附件4

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2015年版)

一、标本类型错误率

定义:类型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占同期标本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标本类型错误率= ×100% 意义:反映所采集标本的类型是否符合要求,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标本类型符合要求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前提条件。

二、标本容器错误率

定义:采集容器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占同期标本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标本容器错误率= ×100% 意义:反映用于采集标本的容器是否符合要求,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

三、标本采集量错误率

定义:采集量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占同期标本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标本采集量错误率= ×100% 意义:反映标本采集量是否正确,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

指标。标本采集量不足或过多都可能影响检验结果。

四、血培养污染率

定义:污染的血培养标本数占同期血培养标本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血培养污染率= ×100% 意义:反映血培养过程是否操作正确,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

五、抗凝标本凝集率

定义:凝集的标本数占同期需抗凝的标本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抗凝标本凝集率= ×100% 意义:反映标本采集过程抗凝剂是否正确使用的情况,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

六、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

定义:检验前周转时间是指从标本采集到实验室接收标本的时间(以分钟为单位)。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是指将检验前周转时间由长到短排序后取其中位数。

计算公式:

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X(n+1)/2, n 为奇数 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Xn/2+Xn/2+1)/2,n为偶数 注:n为检验标本数,X为检验前周转时间。

意义:反映标本运送的及时性和效率,检验前周转时间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和及时性的重要前提。

七、室内质控项目开展率 定义:开展室内质控的检验项目数占同期检验项目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100% 意义:反映实验室开展的检验项目中实施室内质控进行内部质量监测的覆盖度,是检验中的重要质量指标。

八、室内质控项目变异系数不合格率

定义:室内质控项目变异系数高于要求的检验项目数占同期对室内质控项目变异系数有要求的检验项目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100% 意义:反映实验室检验结果精密度,是检验中的重要质量指标。

九、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

定义:参加室间质评的检验项目数占同期特定机构(国家、省级等)已开展的室间质评项目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100% 意义:反映实验室参加室间质评计划进行外部质量监测的情况,是检验中的重要质量指标。

十、室间质评项目不合格率

定义:室间质评不合格的检验项目数占同期参加室间质评检验项目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100% 意义:反映实验室参加室间质评计划的合格情况,是检验中的重要质量指标。

十一、实验室间比对率(用于无室间质评计划检验项目)

定义:执行实验室间比对的检验项目数占同期无室间质评计划检验项目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100% 意义:反映无室间质评计划的检验项目中实施实验室间比对的情况,是检验中的重要质量指标。

十二、实验室内周转时间中位数

定义:实验室内周转时间是指从实验室收到标本到发送报告的时间(以分钟为单位)。实验室内周转时间中位数,是指将实验室内周转时间由长到短排序后取其中位数。

计算公式:

实验室内周转时间中位数=X(n+1)/2, n 为奇数 实验室内周转时间中位数=(Xn/2+Xn/2+1)/2,n为偶数 注:n为检验标本数,X为实验室内周转时间。

意义:反映实验室工作效率,是实验室可控的检验中和检验后的重要质量指标。

十三、检验报告不正确率

定义:检验报告不正确是指实验室已发出的报告,其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包括结果不正确、患者信息不正确、标本信息不正确等。检验报告不正确率是指实验室发出的不正确检验报告数占同期检验报告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 ×100% 意义:反映实验室检验报告正确性,是检验后的重要质量指标。

十四、危急值通报率

定义:危急值是指除外检查仪器或试剂等技术原因出现的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必须立刻进行记录并第一时间报告给该患者主管医师的检验结果。危急值通报率是指已通报的危急值检验项目数占同期需要通报的危急值检验项目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100% 意义:反映危急值通报情况,是检验后的重要质量指标。

十五、危急值通报及时率

定义:危急值通报时间(从结果确认到与临床医生交流的时间)符合规定时间的检验项目数占同期需要危急值通报的检验项目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100% 意义:反映危急值通报是否及时,是检验后的重要质量指标。

第二篇: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2015年版)

一、标本类型错误率

定义:类型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占同期标本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标本类型错误率=类型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同期标本总数×100% 意义:反映所采集标本的类型是否符合要求,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标本类型符合要求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前提条件。

二、标本容器错误率

定义:采集容器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占同期标本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标本容器错误率=采集容器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同期标本总数×100% 意义:反映用于采集标本的容器是否符合要求,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

三、标本采集量错误率

定义:采集量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占同期标本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标本采集量错误率=采集量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同期标本总数×100% 意义:反映标本采集量是否正确,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标本采集量不足或过多都可能影响检验结果。

四、血培养污染率

定义:污染的血培养标本数占同期血培养标本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血培养污染率=污染的血培养标本数/同期血培养标本总数×100% 意义:反映血培养过程是否操作正确,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

五、抗凝标本凝集率

定义:凝集的标本数占同期需抗凝的标本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抗凝标本凝集率=凝集的标本数/同期需抗凝的标本总数×100% 意义:反映标本采集过程抗凝剂是否正确使用的情况,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

六、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

定义:检验前周转时间是指从标本采集到实验室接收标本的时间(以分钟为单位)。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是指将检验前周转时间由长到短排序后取其中位数。

计算公式: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X(n+1)/2, n 为奇数

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Xn/2+Xn/2+1)/2,n为偶数 注:n为检验标本数,X为检验前周转时间。

意义:反映标本运送的及时性和效率,检验前周转时间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和及时性的重要前提。

七、室内质控项目开展率

定义:开展室内质控的检验项目数占同期检验项目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室内质控项目开展率=开展室内质控的检验项目数/同期检验项目总数×100% 意义:反映实验室开展的检验项目中实施室内质控进行内部质量监测的覆盖度,是检验中的重要质量指标。

八、室内质控项目变异系数不合格率

定义:室内质控项目变异系数高于要求的检验项目数占同期对室内质控项目变异系数有要求的检验项目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室内质控项目变异系数高于要求的检验项目数/同期对室内质控项目变异系数有要求的检验项目总数×100% 意义:反映实验室检验结果精密度,是检验中的重要质量指标。

九、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

定义:参加室间质评的检验项目数占同期特定机构(国家、省级等)已开展的室间质评项目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参加室间质评的检验项目数/同期特定机构已开展的室间质评项目总数×100% 意义:反映实验室参加室间质评计划进行外部质量监测的情况,是检验中的重要质量指标。

十、室间质评项目不合格率

定义:室间质评不合格的检验项目数占同期参加室间质评检验项目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室间质评不合格的检验项目数/同期参加室间质评检验项目总数×100% 意义:反映无室间质评计划的检验项目中实施实验室间比对的情况,是检验中的重要质量指标。

十二、实验室内周转时间中位数

定义:实验室内周转时间是指从实验室收到标本到发送报告的时间(以分钟为单位)。实验室内周转时间中位数,是指将实验室内周转时间由长到短排序后取其中位数。

计算公式:实验室内周转时间中位数=X(n+1)/2, n 为奇数 实验室内周转时间中位数=(Xn/2+Xn/2+1)/2,n为偶数

注:n为检验标本数,X为实验室内周转时间。

意义:反映实验室工作效率,是实验室可控的检验中和检验后的重要质量指标。

十三、检验报告不正确率

定义:检验报告不正确是指实验室已发出的报告,其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包括结果不正确、患者信息不正确、标本信息不正确等。检验报告不正确率是指实验室发出的不正确检验报告数占同期检验报告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检验报告不正确率=检验报告不正确率是指实验室发出的不正确检验报告数/同期检验报告总数×100% 意义:反映实验室检验报告正确性,是检验后的重要质量指标。

十四、危急值通报率

定义:危急值是指除外检查仪器或试剂等技术原因出现的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必须立刻进行记录并第一时间报告给该患者主管医师的检验结果。危急值通报率是指已通报的危急值检验项目数占同期需要通报的危急值检验项目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危急值通报率=已通报的危急值检验项目数/同期需要通报的危急值检验项目总数×100% 意义:反映危急值通报情况,是检验后的重要质量指标。

十五、危急值通报及时率

定义:危急值通报时间(从结果确认到与临床医生交流的时间)符合规定时间的检验项目数占同期需要危急值通报的检验项目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危急值通报及时率=危急值通报时间符合规定时间的检验项目数/同期需要危急值通报的检验项目总数×100% 意义:反映危急值通报是否及时,是检验后的重要质量指标。

第三篇: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版)

附件4

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2015年版)

一、标本类型错误率

定义:类型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占同期标本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

标本类型错误率=

类型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

同期标本总数

×100% 意义:反映所采集标本的类型是否符合要求,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标本类型符合要求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前提条件。

二、标本容器错误率

定义:采集容器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占同期标本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标本容器错误率=

采集容器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

同期标本总数

×100% 意义:反映用于采集标本的容器是否符合要求,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

三、标本采集量错误率

定义:采集量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占同期标本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标本采集量错误率=

采集量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

同期标本总数

×100% 意义:反映标本采集量是否正确,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标本采集量不足或过多都可能影响检验结果。

四、血培养污染率

定义:污染的血培养标本数占同期血培养标本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血培养污染率=

污染的血培养标本数同期血培养标本总数

×100% 意义:反映血培养过程是否操作正确,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

五、抗凝标本凝集率

定义:凝集的标本数占同期需抗凝的标本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

抗凝标本凝集率=

凝集的标本数同期需抗凝的标本总数

×100% 意义:反映标本采集过程抗凝剂是否正确使用的情况,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

六、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

定义:检验前周转时间是指从标本采集到实验室接收标本的时间(以分钟为单位)。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是指将检验前周转时间由长到短排序后取其中位数。

计算公式:

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X(n+1)/2, n 为奇数 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Xn/2+Xn/2+1)/2,n为偶数 注:n为检验标本数,X为检验前周转时间。

意义:反映标本运送的及时性和效率,检验前周转时间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和及时性的重要前提。

七、室内质控项目开展率

定义:开展室内质控的检验项目数占同期检验项目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室内质控项目开展率=

开展室内质控的检验项目数

同期检验项目总数

×100% 意义:反映实验室开展的检验项目中实施室内质控进行内部质量监测的覆盖度,是检验中的重要质量指标。

八、室内质控项目变异系数不合格率

定义:室内质控项目变异系数高于要求的检验项目数占同期对室内质控项目变异系数有要求的检验项目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室内质控项目

= 变异系数不合格率室内质控项目

变异系数高于要求的检验项目数

同期对室内质控项目变异系数有要求的检验项目总数

×100% 意义:反映实验室检验结果精密度,是检验中的重要质量指标。

九、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

定义:参加室间质评的检验项目数占同期特定机构(国家、省级等)已开展的室间质评项目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

参加室间质评的检验项目数

同期特定机构已开展的室间质评项目总数

×100% 意义:反映实验室参加室间质评计划进行外部质量监测的情况,是检验中的重要质量指标。

十、室间质评项目不合格率

定义:室间质评不合格的检验项目数占同期参加室间质评检验项目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室间质评项目不合格率=

室间质评不合格的检验项目数同期参加室间质评检验项目总数

×100% 意义:反映实验室参加室间质评计划的合格情况,是检验中的重要质量指标。

十一、实验室间比对率(用于无室间质评计划检验项目)定义:执行实验室间比对的检验项目数占同期无室间质评计划检验项目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实验室间比对率=

执行实验室间比对的检验项目数同期无室间质评计划检验项目总数

×100% 意义:反映无室间质评计划的检验项目中实施实验室间比对的情况,是检验中的重要质量指标。

十二、实验室内周转时间中位数

定义:实验室内周转时间是指从实验室收到标本到发送报告的时间(以分钟为单位)。实验室内周转时间中位数,是指将实验室内周转时间由长到短排序后取其中位数。

计算公式:

实验室内周转时间中位数=X(n+1)/2, n 为奇数 实验室内周转时间中位数=(Xn/2+Xn/2+1)/2,n为偶数 注:n为检验标本数,X为实验室内周转时间。

意义:反映实验室工作效率,是实验室可控的检验中和检验后的重要质量指标。

十三、检验报告不正确率

定义:检验报告不正确是指实验室已发出的报告,其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包括结果不正确、患者信息不正确、标本信息不正确等。检验报告不正确率是指实验室发出的不正确检验报告数占同期检验报告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检验报告不正确率=

实验室发出的不正确检验报告数

同期检验报告总数

×100% 意义:反映实验室检验报告正确性,是检验后的重要质量指标。

十四、危急值通报率

定义:危急值是指除外检查仪器或试剂等技术原因出现的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必须立刻进行记录并第一时间报告给该患者主管医师的检验结果。危急值通报率是指已通报的危急值检验项目数占同期需要通报的危急值检验项目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危急值通报率=

已通报的危急值检验项目数同期需要通报的危急值检验项目总数

×100% 意义:反映危急值通报情况,是检验后的重要质量指标。

十五、危急值通报及时率

定义:危急值通报时间(从结果确认到与临床医生交流的时间)符合规定时间的检验项目数占同期需要危急值通报的检验项目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危急值通报时间危急值通报及时率=

符合规定时间的检验项目数

同期需要危急值通报的检验项目总数

×100% 意义:反映危急值通报是否及时,是检验后的重要质量指标。

第四篇: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权威解读】临床检验专业15项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2016-05-11王治国等作者:王治国 费阳 康凤凤 王薇 张路 何法霖 钟堃 陈文祥

质量控制指标(简称质量指标)是对一组固有特征满足要求的程度的衡量(ISO15189:2012)。它不但可监测和评价检验全过程(检验前、检验中和检验后阶段)中各个关键步骤的性能满足要求的程度,同时还可监测实验室非检验过程,包括实验室安全和环境、设备性能、人员能力、文件控制系统的有效性,这些都是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宝贵资源。同时,ISO15189:2012也表明:“实验室应建立质量指标以监控和评估检验前、检验和检验后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应策划监控质量指标的过程,包括建立目的、方法、解释、限值、措施计划和监控周期。应定期评审质量指标以确保其持续适宜。”质量指标能对检验全过程差错进行定量评估,通过与质量规范进行比较来帮助实验室改进服务质量,达到质量目标。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促进医疗服务的标准化、同质化,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麻醉、重症医学、急诊、临床检验、病理、医院感染6个专业国家级质控中心,制定了相关专业的质控指标(国卫办医函[2015]252号)。并要求各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加强对辖区内质控中心和医疗机构的培训指导,加强指标应用、信息收集和反馈工作。应国家卫生计生委要求,参照IFCC质量指标,依据卫生部临检中心开展的多次质量指标调查,通过国家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专家委员会多次会议研讨,最终遴选出15项质量指标。本文将对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15项临床检验质量指标进行具体解读,以期在临床检验质量指标的实际应用上给实验室一些参考。

一、质量控制指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质量控制指标 标本类型错误率 定义

类型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占同期标本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类型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同期标本总数 标本容器错误率

标本采集量错误率 采集容器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占同期标本总数的比例

采集量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占同期标本总数的比例

污染的血培养标本数占同期血培养标本总数的比例

凝集的标本数占同期需抗凝的标本总数的比例

采集容器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同期标本总数

采集量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同期标本总数

污染的血培养标本数/同期血培养标本总数

凝集的标本数/同期需抗凝的标本数 血培养污染率

抗凝标本凝集率

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 检验前周转时间是指从标本采集到实验室接收标本的时间(以分钟为单位)。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是指将检验前周转时间由长到短排序后取其中位数

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X(n+1)/2, n为奇数;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Xn/2+Xn/2+1)/2,n为偶数注:n为检验标本数,X为检验前周转时间

室内质控项目开展率 开展室内质控的检验项目数占同期检验项目总数的比例 开展室内质控的检验项目数/同期检验项目总数

室内质控项目变异系数不合格率 室内质控项目变异系数高于要求的检验项目数占同期对室内质控项目变异系数有要求的检验项目总数的比例

室内质控项目变异系数高于要求的检验项目数/同期对室内质控项目变异系数有要求的检验项目总数

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此条有修改,这是最新版本)参加室间质评的检验项目数占同期实验室开展的项目中特定机构(国家、省级等)已组织室间质评项目总数的比例。“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 ” = 参加室间质评的检验项目数 /同期实验室开展的项目中特定机构已组织室间质评的项目总数×100%

室间质评项目不合格率 室间质评不合格的检验项目数占同期参加室间质评检验项目总数的比例 室间质评不合格的检验项目数/同期参加室间质评检验项目总数 实验室间比对率(用于无室间质评计划检验项目)执行实验室间比对的检验项目数占同期无室间质评计划检验项目总数的比例 执行实验室间比对的检验项目数/同期无室间质评计划检验项目总数

实验室内周转时间中位数 实验室内周转时间是指从实验室收到标本到发送报告的时间(以分钟为单位)。实验室内周转时间中位数,是指将实验室内周转时间由长到短排序后取其中位数 实验室内周转时间中位数=X(n+1)/

实验室内周转时间2, n为奇数;

中位数=(Xn/2+Xn/2+1)/2,n为偶数注:n为检验标本数,X为实验室内周转时间

检验报告不正确率 检验报告不正确是指实验室已发出的报告,其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包括结果不正确、患者信息不正确、标本信息不正确等。检验报告不正确率是指实验室发出的不正确检验报告数占同期检验报告总数的比例

实验室发出的不正确检验报告数/同期检验报告总数

危急值通报率 危急值是指除外检查仪器或试剂等技术原因出现的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必须立刻进行记录并第一时间报告给该患者主管医师的检验结果。危急值通报率是指已通报的危急值检验项目数占同期需要通报的危急值检验项目总数的比例

已通报的危急值检验项目数/同期需要通报的危急值检验项目总数 危急值通报及时率 危急值通报时间(从结果确认到与临床医生交流的时间)符合规定时间的检验项目数占同期需要危急值通报的检验项目总数的比例

危急值通报时间符合规定时间的检验项目数/同期需要危急值通报的检验项目总数

1.标本类型错误率:

类型错误指的是送检标本的类型与申请单上申请检查标本类型不相同,例如申请单标本类型要求血清,但送检标本为抗凝全血,检测时误采用血浆。尤其是一管多用时,分装后不易识别。临床实验室应该制定识别标本类型错误的程序。例如,实验室标本接收人员在接收标本之前应对标本类型进行肉眼观察;在标本检测时如出现标本类型不太可能的极值,则考虑标本类型是否错误。同时加强对临床医生、护士、抽血人员的宣传与教育。

2.标本容器错误率:

标本容器错误指的是送检标本的容器与要求标本送检容器类型不相同,尤见于门诊患者,如要求标本为24 h尿液、晨尿等,往往需要患者从家里采集标本后送检,采用的容器随意,未用无菌容器。再如护士采血时使用EDTA抗凝管采集全血用于凝血检查,血培养采集两瓶都为需氧或均为厌氧。

3.标本采集量错误率:

标本采集量错误指的是送检标本的量过多或过少,不能满足要求标本量。例如凝血功能检测,标本量过少会加快凝集;而胸腹水等形态学检测,量过少则会影响重要细胞的检出率。标本量过多主要针对抗凝标本,导致抗凝剂与标本量的比例不当,影响抗凝效果。

4.血培养污染率:

临床实验室应按照自身情况制定血培养标本污染标准。例如,标准可为一系列血培养标本中仅有一瓶鉴定出以下菌株: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痤疮丙酸杆菌,微球菌,草绿色链球菌,棒状杆菌,或者芽孢杆菌属。一系列血培养标本指的是24 h内连续采集的用于检查菌血症的一个或以上标本。

5.抗凝标本凝集率: 抗凝标本凝集指的是本应使用抗凝剂抗凝的标本由于某种原因完全/不完全凝固。

注意以上五个质量指标都与标本相关,标本质量合格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关键前提。实验室应制定各类不合格标本的处理政策,同时记录标本拒收的情况,具体至少包括患者姓名、标本唯一标识符、拒收原因、采取的措施、处理人、日期等。

6.检验前周转时间中位数:

临床实验室应明确检验前周转时间(turnaround time,TAT)的定义,即起点和终点时间。这里检验前周转时间为从标本采集到实验室接收标本的时间、实验室应根据自身情况,参考相关文献同临床医生商讨共同制定检验前TAT规定时间。应每日记录各个标本的检验前TAT。除了每月计算检验前TAT的中位数外,还应计算第90百分位数和阈外值比例,即超出约定TAT的标本占所有标本的比例。

7.室内质控项目开展率:

临床实验室应为各个检验项目制定室内质控程序。室内质控程序主要应包括以下内容:质控品的选择(来源、水平等);每次质控时质控品的数量、放置位置;质控频度;何种质控方法,如采用何种质控图,质控图的绘制、均值及控制界限的确定;“失控”与否的判断规则;“失控”时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质控数据管理要求等。应按照自身情况为不同检验项目选择适当室内质控规则。如根据功效函数图,操作过程规范图,Westgard西格玛规则等工具选择适合本实验室各检验项目的质控规则。应为各个项目绘制室内质控“质控图”,通过长期观察失控/在控情况,及其变化趋势,及时发现实验室质量水平的变换,分析原因,明确纠正措施,改进检测性能。

8.室内质控项目变异系数不合格率:

室内质控项目变异系数指的是该项目室内质控质控品测定值(在控数据)的标准差/均值。其中当月室内质控变异系数指的是本月室内质控数据的变异系数,而累积室内质控变异系数指的是从使用相同批号质控品开始的全部室内质控数据的变异系数。临床实验室应为其开展的各个项目制定室内质控允许不精密度质量规范(即允许的变异系数)。可参照相关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制定。应该每日记录各项目室内质控结果,并计算当月和累积室内质控变异系数。

9.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 室间质量评价(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 EQA),又称为能力验证(proficiency testing,PT)是指利用实验室间比对,按照预先制定的准则评价参加者的能力。《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第二十八、二十九条中表明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当参加经卫生部认定的室间质量评价机构组织的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参加室间质量评价应当按照常规临床检验方法与临床检验标本同时进行,不得另选检测系统,保证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对于室间质量评价不合格的项目,应当及时查找原因,采取纠正措施。

10.室间质评项目不合格率:

对每一次EQA调查,这对某一项目的得分计算公式为:该项目的可接受结果数/该项目的总测定样本数。若此项目的得分未能达到80%,则为不满意的EQA成绩[10]。若出现不满意的EQA成绩,实验室应系统地评价检测过程的每一方面。包括:(1)书写差错的检查;(2)质控记录,校准状况及仪器性能的检查;(3)在可能时,重新分析原来的样品和计算结果;(4)评价该分析物实验室的历史检测性能。实验室应审核来源于不满意EQA成绩的时间内的患者数据,调查是否问题已经影响到患者的临床结果。应努力寻找导致不满意EQA成绩的原因,制定该井实验室质量体系的措施,降低问题再现的风险。

11.实验室间比对率(用于无室间质评计划检验项目):

实验室间比对指的是按照预先规定的条件,由两个或多个实验室对相同或类似被测物品进行校准/检测的组织实施和评价活动。临床实验应当将尚未开展室间质量评价的临床检验项目与其他临床实验室的同类项目进行比对,或者用其他方法验证其结果的可靠性。具体可参考行业标准WS/T 415–2013。

12.实验室内周转时间中位数:

临床实验室应明确实验室内周转时间(turnaround time,TAT)的定义,即起点和终点时间。这里实验室内周转时间为从实验室收到标本到发送报告的时间。实验室应根据自身情况,参考相关文献同临床医生商讨共同制定实验室内TAT规定时间。应每日记录各个标本的实验室内TAT。除了每月计算实验室内TAT的中位数外,还应计算第90百分位数和阈外值比例。

13.检验报告不正确率: 临床实验室应该制定识别标检验报告不正确的程序。例如,实验室标本接收人员在发出报告之前应对报告内容进行确认和核实,包括检验结果、患者信息、标本信息等。实验室应该制定不正确检验报告的处理政策。常见措施包括:(1)若报告尚未发出,则修正结果后再发出报告;(2)若报告已经发出,通知临床或患者,收回报告修正后再发出。

14.危急值通报率:

临床实验室应该根据自身情况与临床医生共同制定危急值清单和相应的危急值界限,并定期审核和修订。实验室需要制定危急值通报的相关政策,包括报告方式、由谁报告、报告给谁、报告记录、如何确认结果接收、报告规定时间框架、重复出现的危急值是否报告以及报告不成功的后续措施等。

危急值通报方式可包括:电话通知,短信通知,传真通知,实验室信息系统(LIS)系统自动通知等。报告者最好是参与检出危急值的实验室人员。报告接收者最好是负责患者医疗的临床医生。临床记录的危急值通报文件可包括:患者姓名、患者标识(ID)、患者病房病床号、危急值结果、危急值通报者ID、危急值接受者ID和危急值通报的日期与时间等。实验室可以利用计算机提醒或大屏幕体系等提醒实验室人员危急值出现。

15.危急值通报及时率:

临床实验室应该明确危急值通报时间的定义,这里即为从结果确认到与临床医生交流的时间。实验室应该与临床协商为各个检测项目制定危急值通报规定时间。临床实验室可以通过计算机提醒或大屏幕体系提醒实验室人员危急值通报时间将要超过约定时间。

二、临床实验室质量指标内部监测与外部评价

1.内部监测:

ISO15189:2012中对质量指标提出了要求:“实验室应建立质量指标以监控和评估检验前、检验和检验后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应策划监控质量指标的过程,包括建立目的、方法、解释、限值、措施计划和监控周期。应定期评审质量指标以确保其持续适宜。”临床实验室应该对以上质量指标进行室内监测。以标本类型错误率为例,实验室可以每日记录类型错误的标本量,每月计算标本类型错误率及相应西格玛水平,将标本类型错误率或西格玛水平绘制于“质控图”中,通过长期观察失控/在控情况,及其变化趋势,及时发现实验室质量水平的变换,分析原因,明确纠正措施,改进检测性能。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增高,实验室标本量也飞速增长。人工收集和计算质量指标数据显然是一项庞大且几乎不可能完成的工作。因此,LIS将会在质量指标的监测中发挥重大的作用。利用LIS,实验室可以简单、快速且准确的统计质量指标、绘制相应“质控图”。以检验前TAT为例,实验室可以利用LIS,通过条码系统记录实验室接收标本时间和发送报告时间。在LIS中计算出每个标本的实验室内TAT、各个检测项目每月实验室内TAT中位数和第90百分位数,并以月份为横坐标,当月TAT中位数或第90百分位数为纵坐标绘制相应的“质控图”。同时,实验室在咨询用户后,应为每项检验确定反映临床需求的周转时间且应定期评审是否满足其所确定的周转时间。可在LIS中设定实验室内TAT目标,计算超出目标的标本比例和相应的西格玛值,从而对超出规定时间的标本进行监测。又如标本类型错误率,实验室人员在发现标本类型错误后,可在LIS系统中相应的申请单中进行标记,LIS系统可以统计出每月标本类型错误率,并以月份为横坐标,相应的标本类型错误率(或西格玛度量)为纵坐标绘制“质控图”,监视每月标本类型错误率发展趋势。也可按照不同临床科室进行分别统计,寻找标本类型错误高发生率科室,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2.外部评价:

截至2014年,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已完成危急值、TAT、标本可接受性、血培养污染率和报告适当性的室间质量调查活动,每次调查包括多个质量指标的研究,以了解我国相应质量指标的基准,为制定质量指标的质量规范奠定基础。Ricós等通过对CAP的质量探索和质量追踪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了检验前和检验后阶段许多质量指标的质量规范,包括:标本容器错误率(0.015%),血液学检验抗凝标本凝集率(0.20%),化学标本抗凝标本凝集率(0.006%)等。Kirchner等[13]连续收集了来自加泰罗尼亚实验室的12个质量指标数据,以全部实验室结果的中位数作为相应指标的目前质量规范。然而我国目前尚无检验前和检验后质量指标的质量规范,这也是我们目前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对临床检验专业质量控制指标要求,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目前已经完成了此15项质量指标软件开发并将列入2016正式EQA计划。临床实验室应参加此计划,按照要求对相应质量指标进行监测并上报相关信息,从而了解自身实验室水平,并协助建立质量指标数据库和制定相关质量指标的质量规范。3.质量规范:

质量规范,通常指的是性能标准,代表了“帮助临床做出决策需要的性能水平”。质量指标的可接受性取决于其应用领域相关的观测和/或预期后果。检验前和检验后过程差错对临床后果影响仅有较少的研究数据可得到。因此目前仅能利用当前技术水平制定质量规范以激发临床实验室监测和改进检验前过程QI性能。利用15项质量指标的全国性调查结果,可以获取这些质量指标的基线水平数据,采用第25百分位数、中位值和第75百分位数作为最低、适当和最佳质量规范,从而制定出相应的质量指标质量规范。

应该注意,虽然这15项质量指标必须监控,但是实验室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重点监测的指标,例如,实验室可将精力多放在较重要或者实践情况较差的指标上进行监测。另外,检验全过程的质量指标数量远远超过这15项发布的指标,美国CAP的质量探索(Q–probes)和质量追踪(Q–tracks)[14,15]计划包含了患者识别差错、医嘱准确性、标本可接受性等许多质量指标。国际临床化学和检验医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Clinical Chemistry and Laboratory Medicine,IFCC)目前进行的质量指标模型(model of quality indicators,MQI)计划也包含了63个质量指标],并且目前我国已有10家已经通过ISO 15189的检验科参与该监测计划。我国质量指标卫生行业标准(已立项)中也包含了包括检验前、中、后和支持过程的28项质量指标。实验室可参考这些指标选择适合自身的质量指标,从较为简单的容易监控的指标开始,逐步增加监控的指标,从而更全面的对检验全过程进行监控。

参考文献(略)

本文节选自《中华检验医学杂志》,致谢!

第五篇: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二甲评审)2014

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 序号 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 目标 监管部门 1 入出院诊断符合率 ≥95% 2 门诊与出院诊断符合率 ≥90% 3 临床主要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60% 4 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 ≥95% 5 病床使用率 ≤93% 6 住院三日确诊率 ≥90% 7 治愈好转率 ≥90% 8 住院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80% 9 住院超30天患者病情分析率 100%

临床路径入组率≥50% 11 手术安全核查率 100% 医务科 12 清洁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 ≥97% 13 非计划再次手术台次 统计指标 14 活产新生儿死亡率 ≤0.5% 15 住院产妇死亡率 ≤0.02% 16 麻醉死亡率 ≤0.02% 17平均住院日 ≤12天 18 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平均住院日 ≤3天 19 门诊病历书写合格率 ≥90% 20 甲级病案率(无丙级病历)≥90% 21 出院病历7日内归档率 ≥90% 22 急诊留观时间≤72小时 统计数据 23 核心制度落实率--医疗 100%

“三基三严”考核合格率--医疗(80分合格)≥90% 25 特殊诊疗检查报告时间 ≤48小时 26 急诊检验临检项目出报告时间 ≤30分钟 急诊检验生化、免疫项目及常规影像检查结果报告时

≤2小时 间 生化、免疫常规项目出报告时间(平诊)≤1天 28 微生物常规项目出报告时间(平诊)≤4天 29 检验报告合格率 100% 30 细菌室间质评全年鉴定正确率 ≥80% 31 POCT项目比对达 100% 32 输血前检测率 100% 33 输血申请单审核率 100% 34 大量用血报批审核率 100% 35 36 病理诊断(常规及快速)准确率

≥95%

常规切片优良率 ≥90% 38 CT、MRI检查阳性率 ≥60% 医务科 39 常规X线检查阳性率 ≥50% 40 各种辅助检查报告单合格率 ≥95%平片、急诊CT、B超、快速病检自送检到出具结果 41 ≤30分钟 时间 42 甲片率 >40% 43 废片率 <3% 44 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 ≤40% 45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40DDD

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20% 47 急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30% 48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60% 49 I类切口(手术时间≤2小时)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30%

率 50 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 ≥30% 51 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送检率 ≥50% 52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送检率 ≥80% 53 门诊处方合格率 ≥95% 54 住院处方合格率 ≥95% 毒、麻、放、精、化等特殊药品管理符合率 100% 55 药库、调剂室药品质量抽检合格率 ≥99.8% 56 调剂室年出门差错率 ≤0.01% 57 58 分级护理合格率 ≥90% 59 基础护理合格率 ≥90% 60 危重患者护理合格率 ≥90% 61 急救设备完好率 100% 62 消毒灭菌合格率 100% 63 护理文书合格率

≥90% 64 医嘱正确执行率 100% 65 病人腕带佩戴率 100% 护理部 66 优质护理服务病房覆盖率 100% 67 核心制度落实率--护理 100% 68 “三基三严”考核合格率--护理(80分合格)≥90% 69 住院患者投诉率 ≤1% 70 严重差错发生率 ≤0.5/百床 71 跌倒、坠床、压疮发生率 统计指标 72 管道滑脱率 统计指标 73 医院感染发生率 ≤10% 74 院内感染漏报率 ≤10% 75 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 ≤1.5%

医院感染病例微生物送检率 >50% 院感科 77 手卫生依从性 ≥90% 78 医务人员洗手正确率 ≥95% 79 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 ≥95% 80 呼吸机相关肺炎例数 统计指标 81 中心静脉臵管血液感染例数 统计指标 82 留臵导尿管相关感染例数 统计指标 83 手术部位感染例数 统计指标 84 细菌耐药性监测 统计指标 85 不良事件上报例数-医疗 统计指标 质管办 86 不良事件上报例数-护理 统计指标 87 不良事件上报例数-院感 统计指标 88 病危患者访视率(医疗、护理)100% 89 临床对医技满意度 ≥90% 督查科

住院患者满意度(医疗、护理)≥90% 91 出院患者随访率(医疗、护理)≥80% 92 法定传染病报告率 100% 保健科

医疗质量和安全监测指标

一、住院患者监测指标

(一)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二周与一月内再住院例数、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 重点疾病名称 总例数 死亡例数 二周内再 一月内再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 住院例数* 住院例数 1.急性心肌梗塞 2.充血性心力衰竭 3.脑出血和脑梗塞 4.创伤性颅脑损伤 5.消化道出血(无并发症)6.累及身体多个部位的损伤 7.细菌性肺炎(成人、无并发症)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9.糖尿病伴短期与长期并发症 10.结节性甲状腺肿 11.急性阑尾炎伴弥漫性腹膜炎及脓肿 12.前列腺增生 13.肾功能衰竭 14.败血症(成人)

15.高血压病(成人)16.急性胰腺炎 17.恶性肿瘤术后化疗 18.恶性肿瘤维持性化学治疗 * 两周和一月内再住院例数指那些出院后两周和一个月以内因相同诊断再次住院的病例。

(二)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的重返手术室再手术例数

总例数 死亡例数 术后非预期再手术例数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

1.髋、膝关节臵换术 2.椎板切除术或脊柱融合术 3.胰腺手术 4.食管手术 5.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6.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7.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8.颅、脑手术 9.子宫切除术 10.剖宫产 11.阴道分娩 12.乳腺手术 13.肺切除术

14.胃切除术 15.直肠切除术 16.肾与前列腺相关手术

17.血管内修补术 18.恶性肿瘤(乳腺、肺、胃、直肠、结肠、甲状腺癌)手术

(三)麻醉

序监测项目 一季度 二季度 三季度 四季度 号 全身麻醉例数/体外循环例数 1 麻醉总例数 脊髓麻醉例数 其他类麻醉例数 2 镇痛治疗例数 门诊患者例数/术后镇痛例数 住院患者例数/术后镇痛例数 3 心肺复苏治疗心肺复苏治疗例数/成功例数 例数 4 麻醉复苏进入麻醉复苏室例数

(Steward苏醒离室时Steward评分≥4分例数 评分)管理例数 麻醉中出现非预期的意识障碍例数

麻醉中出现氧饱和度重度降低例数

麻醉非预期相全身麻醉结束时使用催醒药物例数 5 关事件例数 麻醉中因误咽误吸引发呼吸道梗阻例 数 麻醉意外死亡例数 其他非预期的相关事件例数 麻醉分级(ASAASA-Ⅰ级例数/术后死亡例数

病情分级)管理

ASA-Ⅱ级例数/术后死亡例数 6 例数 ASA-Ⅲ级例数/术后死亡例数 ASA-Ⅳ级例数/术后死亡例数 ASA-Ⅴ级例数/术后死亡例数

(四)手术并发症与病人安全指标

序号 并发症与安全事件 例数 发生率压疮院内跌倒/坠床 手术并发症(严重但可治疗)导致的死亡

手术后伤口裂开 择期手术后并发症 手术后肺栓塞或深静脉血栓 手术后出血或血肿 3 手术后髋关节骨折 手术后生理代谢紊乱 手术后呼吸衰竭 手术后败血症 4 产伤发生率 产伤——新生儿 产伤——器械辅助阴道分娩 产伤——非器械辅助阴道分娩 5 用药错误导致患者死亡 6 输血/输液反应 7 手术过程中异物遗留 8 医源性气胸 9 医源性意外穿刺伤或撕裂伤

二、单病种质量监测指标

(一)急性心肌梗死(ICD-10 I21.0-I21.3,I21.4,I21.9)期内总例数,平均住院天数,均次住院费用 元

环 节 符合例数 不符合例数 AMI-1 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阿司匹林(有禁忌者应给予氯吡格雷)AMI-2 实施左心室功能评价 AMI-2.1在病历记录中患者入院24 小时内、出院前均有左(右)心室功能评估

AMI-2.2 进行了危险评分 AMI-3 对有ST段抬高或左束支阻滞者,需尽快进行再灌注治疗(有禁忌症者需注明)* AMI-4 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β-受体阻滞剂(有禁忌症者注明原因)

AMI-5

住院期间药物使用

AMI-5.1 住院期间使用阿司匹林(有禁忌症者注明原因)AMI-5.2 住院期间使用β-受体阻滞剂(有禁忌症者注明原因)AMI-5.3 住院期间使用ACEI/ARB(有禁忌症者注明原因)AMI-5.4 住院期间使用他汀类药物(有禁忌症者注明原因)AMI-6 出院后药物使用 AMI-6.1 出院时继续使用阿司匹林(有禁忌症者注明原因)AMI-6.2 出院时使用β-受体阻滞剂(有禁忌症者注明原因)

AMI-6.3 出院时使用ACEI/ARB(有禁忌症者注明原因)AMI-6.4 出院时使用他汀类药物(有禁忌症者注明原因)AMI-7 在住院期间应进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检测与评估,对于LDL-c(≥100mg/dl)升高的患者应进行降脂治疗

AMI-8 为病人提供急性心肌梗死的健康教育

* 再灌注治疗的适应症仅限于有ST段抬高或左束支阻滞者,对于这样的病人,如在90分钟内行PCI或在90分钟内未行PCI但行溶栓治疗者,视为符合该条要求;如未满足上述条件但注明了禁忌症者,也视为符合;其他为不符合。这里的“符合例数”加上“不符合例数”应等于“有ST段抬高或左束支阻滞者”数,而不是等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总数。

(二)心力衰竭(ICD-10 I50)期内总例数:平均住院天数: 均次住院费用: 元

环 节 符合例数 不符合例数 HF-1 在病历记录中患者入院24 小时内、出院前均有左(右)心室功能评估

HF-2 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利尿剂+钾剂(有禁忌症者注明原因)HF-3 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ARB)(有禁忌症者注明原因)HF-4 到达医院后使用β-受体阻滞剂(有禁忌症者注明原因)HF-5 重度心衰使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有禁忌症者注明原因)* HF-6 住院期间药物使用 HF-6.1 住院期间维持使用利尿剂、钾剂(有禁忌症者注明原因)HF-6.2 住院期间维持使用ACEI/ARBs(有禁忌症者注明原因)

HF-6.3 住院期间维持使用β-受体阻滞剂(有禁忌症者注明原因)

HF-6.4 住院期间维持使用醛固酮拮抗剂(有禁忌症者注明原因)HF-6 出院后药物使用 HF-7.1 出院时继续使用利尿剂(有禁忌症者注明原因)HF-7.2 出院时继续使用ACEI/ARBs(有禁忌症者注明原因)HF-7.3 出院时继续使用β-受体阻滞剂(有禁忌症者注明原因)

HF-7.4 出院时继续使用醛固酮拮抗剂(有禁忌症者注明原因)

HF-8 非药物治疗临床应用符合适应症

HF-9 为病人提供心力衰竭的健康教育 * 这一条的“符合例数”加上“不符合例数”应等于重度心衰患者数,而不是心力衰竭总例。

(三)肺炎-住院 成人(ICD-10 J13-J15,J18)期内总例数:平均住院天数: 天 均次住院费用: 元

节 符合例数 不符合例数

PN-1.1 符合住院治疗标准(重症肺炎诊断标准或收住ICU标准)

PN-1.2 实施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严重指数PSI评分或CURB-66评分)PN-2 氧合评估:患者至少在住院前或住院24 小时内(吸氧前)接受动脉血气分析或指 脉氧仪检查

PN-3 首次抗菌素之前病原学诊断已经启动(痰培养)PN-4 入院4 小时内即接受抗菌药物治疗 PN-5 免疫功能正常患者开始24 小时抗菌药物选择要符合指南要求* PN-6.1 初始治疗后72小时进行评价

PN-6.2 对于初始治疗72小时无效者,应重复病原学检查并调整抗菌素** PN-7 抗菌药物疗程(用药天数)符合指南要求 PN-8 为病人提供戒烟咨询与肺炎的健康辅导(病史上有记录)PN-9 符合出院标准及时出院 * 这里的“符合例数”加上“不符合例数”应等于免疫功能正常者人数。** 这里的“符合例数”加上“不符合例数”应等于初始治疗72小时无效者人数。

(四)脑梗死(ICD-10 I63)期内总例数:平均住院天数: 均次住院费用: 元

环 节 符合例数 不符合例数 STK-1 接诊流程符合要求(60分钟内完成评估、影像、实验室、ECG和胸部X线检查结果)

STK-2.1 起病4.5小时内对静脉应用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或尿激酶应用进行评 估 STK-2.2 符合溶栓适应症者应进行溶栓治疗(有禁忌症者需注明原因)* STK-3 到院48小时内用阿司匹林进行抗血小板治疗(有禁忌症用氯吡咯雷)STK-4 在给予饮食、进食、口服药之前进行吞咽困难评价 STK-5 进行血脂评估,对所有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他汀药物治疗,目标LDL-c应低于 100mg/dl(有禁忌症者需注明原因)STK-6 住院1周内接受血管功能评价

STK-7 不能下床活动的患者在入院2 天后应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措施

STK-8 进行康复评价与实施(有禁忌症者需注明原因)STK-9 为病人提供戒烟咨询与脑梗死的健康教育

STK-10出院时使用阿司匹林/或氯吡咯雷(有禁忌症者注明原因)STK-11出院时伴有房颤的脑梗死病人口服抗凝剂(华法林)进行治疗(有禁忌症者需注 明原因)* 这里的“符合例数”加上“不符合例数”应等于符合溶栓适应症者人数。

(五)髋关节臵换术(ICD 9-CM-3 81.51-52)、膝关节臵换术(ICD 9-CM-3 81.54)期内总例数:平均住院天数: 均次住院费用: 元

环 节 符合例数 不符合例数 H/K-1 实施手术前的评估(髋关节Harris、膝关节HSS评分)与术前准备

H/K-2 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应用时机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H/K-3 预防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按照《人工全髋、膝关节臵换术DVT方案》规范用

H/K-4 单侧手术输血量小于行评价

400ml,对手术操作出血与补充血液情况进

H/K-5 评价术后早期康复治疗方案实施与功能评定

H/K-6 评价术前全身机体情况,对是否因内科原有疾病治疗不及时而影响术后康复进行 评估

H/K-7 手术后并发症治疗及时合理 H/K-8 为病人提供髋、膝关节臵换术的术前、术后和出院时的健康教育 H/K-9 切口Ⅰ/甲愈合 H/K-10 无并发症者在住院21天内出院

(六)围术期预防感染(PIP)期内总例数:平均住院天数: 均次住院费用: 元

环 节 符合例数 不符合例数 PIP-1 手术前预防性抗菌药物选用符合规范要求 PIP-2 预防性抗菌药物在手术前1小时内使用

PIP-3 手术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给予第二剂 PIP-4 择期手术在结束后24、48、72小时内停止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的时间

PIP-5 手术野皮肤准备与手术切口愈合

三、重症医学(ICU)质量监测指标 序号 监测项目 例数 比例 1 非预期的24小时重返重症医学科率(%)非预期的48小时重返重症医学科率(%)2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率(%)4 中心静脉臵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5 留臵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发病率(%)6 重症患者死亡率(%)7 重症患者压疮发生率(%)8 人工气道脱出例数

四、合理用药监测指标 序号 监测项目 比例(%)1 抗菌药物处方数/每百张门诊处方 2 注射剂处方数/每百张门诊处方 3 药费收入占医疗总收入比重 4 抗菌药物占西药出库总金额比重 5 常用抗菌药物种类与可提供药敏试验种类比例

五、医院感染监控指标 序号 监测项目 例数 比例 1 全院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率(‰)2 全院留臵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发病率(‰)全院中心静脉臵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切口浅部组织 NNIS 0级手术部位感切口深部组织 染发生率 器官感染 腔隙内感染 切口浅部组织 4 NNIS Ⅰ级手术部位切口深部组织 感染发生率 器官感染 不同感染风险指数腔隙内感染 手术部位感染发病 切口浅部组织 率(%)NNIS Ⅱ级手术部位切口深部组织 感染发生率 器官感染 腔隙内感染 切口浅部组织 NNIS Ⅲ级手术部位切口深部组织 感染发生率 器官感染 腔隙内感染

下载(2015年版)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5年版)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重症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附件2 重症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2015年版)近日,为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促进医疗服务的标准化、同质化,卫计委组织6个相关专业国家级质控中心,制定了相......

    加强检验与临床协作全面提高医疗质量.

    加强检验与临床协作全面提高医疗质量 [关键词] 加强检验;提高;医疗质量 Improving Iatric Quality Roundly through Reinforcing Checkout and Clinic Cooperation Key words:Re......

    医疗质量控制检查内容及质控指标

    备注:每一项检查内容后的数字代表《2011综合医院评审细则对应的检查项目》 第一节基础及环节医疗质量(公共部分) 一、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科室建立质控体系:持续改进,院、......

    临床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分析

    临床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分析 质量控制是保障医学检验检测水平实现一定高度的基础,具体而言,在检验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个时间段里的质量控制水平能够使得临床检验的结果......

    放射科质量控制指标

    放射科质量控制指标 一、DR的操作质量控制 (1)前台登记室正确的的患者信息输入:要求患者资料输入正确,避重复影像编号。 (2)技术人员前期操作:根据申请单在DR操作系统上选中患者,......

    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方案

    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 一、所有科室:安全指标 (一)医嘱合格率≥95%;处方合格率99%; (二)危急值报告、登记、处置率:100%; (三)每年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或隐患)报告例数:每百张开放床......

    美国CLIA88临床检验室内质量控制文件

    美国CLIA’88临床检验各专业室内质量控制文件 (一)美国CLIA’88质量控制要求 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法案最终规则(CLIA final rule)于2003年1月24日通过,2003年4月24日实施。......

    临床基础检验实验室日常质量控制方案

    临床基础检验实验室日常质量控制方案 日期:2016-02-28 10:25:36 来源:中华检验医学网 实验室对实验活动中的所有环节如人员、试剂、校准、校准验证、内部质控、室间质控、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