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稳态作业4及答案
第四次作业
1、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中为什么采用节点电压方程,而不采用回路电流方程?
2、高斯-塞德尔潮流计算法和牛顿-拉夫逊潮流计算法各有什么特点?
3、电力系统节点可以分为那几类?无无功补偿设备的降压变电所的低压母线属于什么节点?当发电机装有自动调节励磁装置时,可以认为运行中机端电压大小恒定,当发电机按最优分配原则确定的有功出力发电时,发电机的电压母线属于什么类型节点?系统中只有一个,并且必须有一个的节点属于什么节点?
4、在什么情况下PV节点将转化为PQ节点?
5、求下图所示等值电路的节点导纳矩阵。(图中数据为标幺电抗)
6、在上图所示电力系统的等值电路中,如果变压器的变比调整为1:1.05,求电路的节点电压方程。
第四次作业参考答案
1、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中为什么采用节点电压方程,而不采用回路电流方程? 答: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中之所以采用节点电压方程而不采用回路电流方程,主要由于以下原因:①电力系统等值网络中独立节点数远远少于独立回路数(电力系统等值网络中有很多的接地支路,所以导致独立回路数远远多余独立节点数);②对具有交叉跨接的非平面网络,建立独立节点电压方程式较建立独立回路电流方程式方便;③建立独立节点电压方程式前,不必将并联支路合并,而建立独立回路电流方程式前,需要将并联支路合并,以减少独立方程式数;④网络结构或变压器变比改变时,节点导纳矩阵的修改比较方便。
2、高斯-塞德尔潮流计算法和牛顿-拉夫逊潮流计算法各有什么特点?
答:高斯-塞德尔潮流计算法对初值的要求比较宽松,但收敛速度慢;牛顿-拉夫逊潮流计算法收敛速度快,但对初值要求较严,如初值选择不当,则会出现迭代不收敛的情况。
3、电力系统节点可以分为那几类?无无功补偿设备的降压变电所的低压母线属于什么节点?当发电机装有自动调节励磁装置时,可以认为运行中机端电压大小恒定,当发电机按最优分配原则确定的有功出力发电时,发电机的电压母线属于什么类型节点?系统中只有一个,并且必须有一个的节点属于什么节点? 答:
根据已知变量和待求变量的不同,电力系统的节点可以分为PQ节点(已知节点的发电机有功功率PG、无功功率QG和负荷的有功功率PL、无功功率QL,待求量为节点电压大小U和电压相角δ)、PV节点(已知节点的发电机有功功率PG、节点电压大小U和负荷的有功功率PL、无功功率QL,待求量为和电压相角δ和无功功率QG)、平衡节点(已知负荷的有功功率PL、无功功率QL,和节点电压大小U、电压相角δ=0,待求量为发电机有功功率PG、无功功率QG);
无无功补偿设备的降压变电所的低压母线属于PQ节点。(节点发电机有功功率PG=0、无功功率QG=0、负荷的有功功率PL、无功功率QL已知,待求量为节点电压大小U和电压相角δ);
当发电机装有自动调节励磁装置并按最优分配原则确定的有功出力发电时,发电机的电压母线属于PV节点。(即节点发电机有功功率PG=定值、节点电压大小U一定、负荷的有功功率PL、无功功率QL已知,待求量为电压相角δ和发电机输出的无功功率QG)
系统中只有一个,并且必须有一个的节点是平衡节点。
4、在什么情况下PV节点将转化为PQ节点?
答:潮流计算过程中,如果某一PV节点电源输出的无功功率越限,则超过上限时电源按上限输出无功功率、低于下限时电源按下限输出无功功率,此时电源的无功出力已成为定值,由于电源不能提供保持电压恒定所需要的无功功率,所以电压不再保持恒定,显然节点已由PV节点转变为PQ节点。
5、求下图所示等值电路的节点导纳矩阵。(图中数据为标幺电抗)
解:将等值电路中的电抗标幺值改写为电纳标幺值,将变压器等值电路用π型等值电路表示,得等值电路如下图所示: 图中各支路电纳标幺值为:
y10y201(11.1)1j0.033、y30j0.034j0.275j0.241 j30j29j0.31.12y401.111j0.303、y120.481j2.404、j0.31.10.08j0.4110.454j1.891、y230.588j2.353、0.12j0.50.1j0.41j3.03
1.1j0.3y13y34
根据上图即可写出网络的节点导纳矩阵如下:
说明:本题答案数据仅供参考。
6、在上图所示电力系统的等值电路中,如果变压器的变比调整为1:1.05,求电路的节点电压方程。
解:当变压器变比改变时,节点导纳矩阵得阶数不变,只有节点
3、节点4的自导纳和节点3、4之间的互导纳发生改变。据此可求得:
111Y33()j0.268、Y440 22j0.31.051.1111Y34Y43()j0.144
1.051.1j0.3进而求得变压器变比改变后的电力网节点导纳矩阵如下:
第二篇:传热学2章稳态导热总结问答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稳态温度场:物体内各点温度不随时间变化的温度场。
等温面 :温度场中同一瞬间温度相同点组成的面。
热扩散率(或导温系数):表征物体内部温度趋于一致的能力,为c
肋效率:肋片的实际散热量与假设整个肋片表面处于肋基温度下的散热量之比。
二、解答题和分析题
1.写出傅里叶定律的一般形式的数学表达式,并说明其中各个符号的意义。t答:傅里叶的一般表达式为:qgradtn。n
其中:q是热流密度矢量;λ为导热系数,它表示物质导热本领的大小;gradt是空间某点的温度梯度;n是通过该点的等温线上的法向单位矢量,指向温度升高的方向,“-”号表示热量沿温度降低的方向传递。
2、写出傅里叶定律的文字表达式。
答:在导热中,单位时间内通过给定截面面积的导热量,正比于垂直该截面方向上的温度变化率和截面面积,而热量传递的方向则与温度升高的方向相反。
3、等温面与等温线的特点,不同温度的等温面(线)能相交不?
答:1)温度不同的等温面或等温线彼此不能相交;
2)在连续的温度场中,等温面或等温线不会中断,它们或者是物体中完全封闭的曲面(曲线),或者就终止与物体的边界上;
3)物体的温度场通常用等温面或等温线表示,若每条等温线间的温度间隔相等时,等温线越密反映出该区域导热热流密度的越大。
不同温度的等温面(线)不能相交
4.得出导热微分方程所依据的是什么基本定律?
答:傅里叶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5.解释材料的导热系数λ和导温系数α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或热扩散率α的定义及物理意义。)
答:从表达式看,导温系数a/c与导热系数成正比关系,但导温系数不但与材料的导热系数有关,还与材料的热容量(或储热能力)也有关;从物理意义看,导热系数表征材料导热能力的强弱,导温系数表征材料传播温度变化的能力的大小,两者都是物性参数。
6.将一根铁棒一端置于火炉中,另一端很快烫手,而在冬天将手置于温度相同的铁板或木板上时,铁板感觉更冰凉一些,用传热学的知识解释这些原因。答:一根铁棒一端置于火炉中,另一端很快烫手,这是由于铁棒的热扩散率较大的原因,而在冬天将手置于温度相同的铁板或木板上时,铁板感觉c更冰凉一些,则是由于铁板的吸热系数c较木板的大的缘故。
7.写出稳态导热问题3种类型的边界条件。
答: 第一类边界条件:已知物体边界上的温度值;第二类边界条件:已知物体边界上的热流密度值;第三类边界条件:已知物体边界与周围流体间的对流换热换热系数h和周围流体的温度。
8、通过大平壁、圆筒壁的稳态导热,二者的温度分布规律分别是什么? 答:大平壁内的温度分布为直线;圆筒壁内的温度分布为对数曲线。
9、常物性、直角坐标系下、有内热源的三维非稳态导热微分方程的表达式? t2t2t2t 答:c(222)xyz10、在寒冷的北方地区,建房用砖采用实心砖还是多孔的空心砖好?为什么? 答:用多孔空心砖好。
原因:为了提高建筑节能的效果,必须尽量减少砖墙的散热损失。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实心砖的热量传递只是砖的导热。而多孔空心砖中充满着不动的空气,其导热包括砖的导热和空气的导热,空气在纯导热时,其导热系数很低,是很好的绝热材料,是提高砖墙导热阻力的有效方法。
第三篇:2013年4月份考试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第三次作业主观题答案
2013年4月份考试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第三次作业主观题答案
四、名词解释题
1、答:热电厂的强迫功率是由热负荷决定的技术最小负荷。
2、答:节点导纳矩阵的稀疏度等于节点导纳矩阵中零元素个数与矩阵的总元素个数的比值。
3、答:三绕组变压器的最大短路损耗是指两个100%绕组中流过额定电流,另一绕组空载时的短路损耗。
4、答:超高压线路有r1< 抗为纯电阻称为波阻抗。 5、答:逆调压是指高峰负荷时,电压中枢点的电压升高至105%UN;低谷负荷时,电压中枢点的电压下降为UN的中枢点电压调整方式。 6、答:热备用是指运转中的发电设备可能发的最大功率与系统发电负荷之差。 7、答:功率分点是指网络中功率由两侧流入的节点。 8、答:电压降落是指线路任意两点之间电压的相量差。 9、答:不变损耗是指与负荷大小无关的损耗。 10、答:变压器的分接头是指变压器的高压绕组或中压绕组可供选择的若干个接头。 五、计算题 1、答:在节点3新增加变压器支路3-5,变压器变比为1.075:1,阻抗为j0.2后,原节点导纳矩阵元素中除Y33变化外,其余元素不变,新的节点导纳矩阵增加以阶,第5行列除Y35、Y53、Y55外其余元素均为 0。12j16 Y33112j20.3267 j0.2X1.07 52Y35Y5314.j651 2j0.2X1.075 Y551j5 j0.22、答:每台变压器额定容量为31.5MVA.变压器励磁支路功率损耗: 2X(P0jL0%XS)2X(38.5j0.8X31.5)0.0770j0.5040(MVA)SYTN10001001000100 变压器阻抗支路功率损耗: 2PxUx%XSNS214810.5X31.5502252SXT2X(j)X22X(j)X0.2331j5.2083(MVA)21000100SN1000100(2X31.5) 变压器功率损耗: (0.0770j0.5040)(0.2331j5.2083)0.3101j5.7123(MVA)ST 变电站进线对地电纳支路功率损耗: 2X1102X(jSy1X50X2.7X106)j1.6335(MVA) 2变电站运算负荷: (50j25)(0.3101j5.7123)j1.633550.3101j29.0788(MVA)S3、答:取基准容量SB100MVA,基准电压UB110KV,则阻抗基准为: 2UB1102ZB121()SB100 线路AB的标么值参数 ZAB(0.1j0.4)X500.041j0.1651 21BAB/23X106X50X1210.009 2 变压器的标么值参数: 4、答:变压器支路导纳: 11111Yii22YTj0.3557 22kk1.051.03j0.111111YijYj0.1849 Tk1.051.03j0.1k Yjj0 变压器的变比改变后: Yiij10j0.3557j9.64 43Yijj5j0.1849j4.81 51j15Yjj5、答:系统A和B的发电机和负荷的单位调节功率有名值: kGA202000800MWHZ 50 2000kLA1.560MWHZ 50 3000kGB301800MWHZ 50 3000kLB2120MWHZ 50 系统A和B的单位调节功率有名值: kAKGAKLA80060860MWHZ kBKGBKLB18001201920MWHZ 若系统B负荷增加220MW,两系统的机组不参加二次调频是,系统A和B的功率缺额为: PAPLAPGA0MW PBPLBPGB220MW 联合系统的频率: fPAPB2200.0791HZ KAKB8601920 ffNf500.079149.9209HZ 联络线上的功率: PabKAPBKBPA86022068.0576MW KAKB8601920 若系统B负荷增加220MW,B系统的机组参加二次调频增发100MW时,系统A和B的功率缺额为: PAPLAPGA0MW PBPLBPGB220100120MW 联合系统的频率: fPAPB1200.0432HZ KAKB8601920 ffNf500.043249.9568HZ 联络线上的功率: pabKAPBKBPA860120=37.1223MW KAKB860+1920 六、问答题 1、答:由于电力线路和变压器的等值电路都可以看成是Π形等值电路,而辐射形网络是由电力线路和变压器的等值电路构成的,环形网络和两端供电网络的潮流计算又可转化为辐射形网络的潮流计算,因此Π形等值电路的功率和电压计算是简单电力网络的潮流计算的基础。 2、答:频率的二次调整主要针对幅度较大,周期较长,由冲击性负荷引起的负荷变动,用调频器实现原动机输入功率的控制。在一次调频的基础上,通过调频器进一步控制原动机输入功率,其计算公式为: PL0PG0KGKLKS f 由上式可见,如果没有PG0,该式就是频率一次调整的计算公式。调频器增发的功率PG0直接抵消了负荷的变化量,从而减小了频率变化量。 3、答:首先,假设末端电压,并用末端功率由末端向始端逐段推算功率损耗和电压降落,求始端电压和功率。然后,用已知的始端电压和求得的始端功率由始端向末端逐段推算功率损耗和电压降落,求得末端电压和功率。重复上述计算,直到满足计算精度为止。 4、答:变压器二次侧额定电压规定为空载时的电压,额定负荷下变压器内部电压降落约为5%,再加上克服线路上5%的电压降落,两者之和为10%。 5、答:发电机组运行限额有:定子绕组温升约束,取决于额定视在功率;励磁绕组温升约束,取决于励磁绕组电流,而后者取决于空载电势;原动机功率约束,取决于它所配套的发电机额定有功功率;以超前功率因数运行时的其他约束,取决于定子端部温升和并列运行稳定性约束。这些约束条件的公式表达为: 微生物作业及答案 第一章 绪论 1、什么是微生物?它包括哪些类群? 答:微生物: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类群:原核类:细菌(真细菌、古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氏体,衣原体等; 真核类:真菌(酵母菌,霉菌,蕈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 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2、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为什么? 答:五大共性: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生长旺,繁殖快。 最基本的是体积小,面积大; 原因:微生物是一个突出的小体积大面积系统,从而赋予它们具有不同于一切大生物的五大共性,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交换面,故而产生了其余四个共性。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和代谢废物的排泄面使微生物具有了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的特点。环境信息的交换面使微生物具有适应强,易变异的特点。而正是因为微生物具有适应强,易变异的特点,才能使其分布广,种类多。 3、为什么说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答:巴斯德的功绩: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说;证实发酵由微生物引起;免疫学——预防接种;发明巴氏消毒法; 科赫的功绩:发明培养基并用其纯化微生物等一系列研究方法的创立;证实炭疽病因——炭疽杆菌,发现结核病原菌—结核杆菌;科赫法则; 巴斯德和柯赫的杰出工作,使微生物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并出现以他们为代表而建立的各分枝学科。使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日趋丰富。 4、用具体事例说明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 答:生产方面,它们在土壤物质转化和促进植物生长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例如根瘤菌,圆褐固氮菌都是将氮元素活化,让植物来利用的微生物。微生物还可在应用在生物工程方面。用酵母菌酿酒,用乳酸菌制酸奶,用毛霉制腐乳。还可以制造生物杀虫剂,如苏方金杆菌,日本金龟子芽胞杆菌,这些细菌对人畜无害,而对昆虫有害,是一种比较绿色的杀虫剂。然而,有一些微生物属于动植物细菌和病毒,给农牧业生产带来危害,如烟草花叶病毒,禽流感病毒。 生活方面,微生物也常影响人类的健康。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都对人的健康有益,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有益菌在肠道内生长、繁殖,将阻止外面的病原体入侵肠道,构筑成一个生物屏障。而且肠道是人体最大的一个免疫器官,有益菌可以分泌一些抗原物质,激活并强化肠道的免疫系统。也有一些我们经常听说的微生物对人的健康有害,如结核杆菌会引发结核病,流行感冒病毒会引发感冒,等等。 所以说,微生物即是人类的朋友,也是人类的敌人。第二章 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 1、名词解释:无菌技术、培养物、纯培养物、菌落、菌苔、分辨率 答:无菌技术:在分离、转接及培养纯培养物时防止其他微生物污染,其自身也不污染操作环境的技术。 培养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培养、繁殖得到的微生物群体。纯培养物:只有一种微生物的培养物。菌落:单个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称为菌落。 菌苔:固体培养基表面众多菌落连成一片时,便成为菌苔。 分辨率:是指显微镜(或人的眼睛距目标25cm处)能分辨物体最小间隔的能力。 2、实验设计:设计实验分离一种具有应用潜力的(如产胞外蛋白酶)微生物。答:采样:在生活垃圾堆放处附近的土壤取样; 富集培养:在含脱脂奶粉的液体培养基中震荡培养至浑浊; 筛选纯化: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倒平板,梯度稀释样品,将稀释好的样品涂布于培养基平板上,在培养箱中培养; 鉴定保存:培养后的平板上的菌落边缘有透明带的即为产胞外蛋白酶的菌株,取出保存。 3、简述微生物的保藏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常用方法。 答:基本原理:根据菌种特性及保藏目的的不同,给微生物菌株以特定的条件,使其存活而得以延续。 常用方法:传代培养保藏、冷冻保藏、干燥保藏。第三章 微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1、简述细菌细胞壁的功能。 答:(1)固定细胞外形;协助鞭毛运动;(2)保护细胞免受外力的损伤; (3)为正常细胞分裂所必需;阻拦有害物质进入细胞; (4)与细菌的抗原性、致病性和对噬菌体的敏感性密切相关。 2、试述革兰氏染色的方法和机制。 答:方法: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乙醇脱色、番红或沙黄复染; 机制:革兰氏染色结果的差异主要是基于细菌细胞壁的构造和化学组分的不同,通过结晶紫液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菌的细胞壁以内可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 G+细菌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故遇脱色剂乙醇处理时,因失水而使网孔缩小,再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的处理不会溶出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保持紫色。 反之,G-细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和交联度差,遇脱色剂乙醇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这时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细胞退成无色。这时,再经沙黄等红色染料复染,就使G-细菌呈现红色,而G+细菌则仍保留最初的紫色了。 3、何谓“拴菌”实验?它如何证明原核生物的鞭毛是做旋转运动的? 答:设法把单毛菌鞭毛的游离端用相应抗体牢牢“拴”在载玻片上,然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行为。结果发现,该菌在载玻片上不断打转(而非伸缩挥动),从而确认细菌鞭毛的运动机制是旋转式的。 4、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是如何解释芽孢耐热机制的? 答:芽孢衣对多价阳离子和水分的透性很差,皮层的离子强度很高,产生极高的渗透压夺取芽孢核心的水分,造成皮层的充分膨胀,核心部分的细胞质却变得高度失水,最终导致核心具有极强的耐热性。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 1、以能源为主、碳源为辅对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分类,可分成哪几类? 答:光能自养型: 以光为能源,以CO2 为唯一或主要碳源,不依赖任何有机物即可正常生长。光能异养型: 以光为能源,但生长需要一定的有机营养。化能自养型:从无机物的氧化获得能量,生长不依赖有机营养物。化能异养型:从有机物的氧化获得能量,生长依赖于有机营养物质。 2、以EMB培养基为例,分析鉴别培养基的作用原理。答:鉴别培养基是在培养基中加入能与某菌的某种代谢产物发生特定化学反应,产生明显的特征性变化的特殊化学物质,从而与其他菌落相区别。EMB培养基中大肠埃希氏菌因其强烈分解乳糖而产生大量的混合酸,菌体带H+,故可染上酸性染料伊红,又因伊红与美蓝结合,使菌落呈深紫色,从菌落表面反光还可看到绿色金属闪光,而产弱酸的菌落呈棕色,不发酵乳酸的菌落无色透明。 3、与促进扩散相比,微生物通过主动运输吸收营养物质的优点是什么? 答:主动运输与促进扩散相比的优点在于可以逆浓度运输营养物质。通过促进扩散将营养物质运输进入细胞,需要环境中营养物质浓度高于胞内,而在自然界中生长的微生物所处的环境中的营养物质含量往往很低,在这种情况下促进扩散难以发挥作用。主动运输则可以逆浓度运输,将环境中较低浓度营养物质运输进入胞内,保证微生物正常生长繁殖。第五章 微生物的代谢 1、试比较发酵、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答:发酵过程中电子载体是将电子传递给底物降解的中间产物,而呼吸作用中电子载体是将电子交给电子传递体系,逐步释放出能量后再交给电子最终受体。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最终电子受体的不同,有氧呼吸是以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无氧呼吸则是以氧化型化合物作为最终电子受体。 2、微生物细胞的代谢调节主要有哪两种类型? 答:酶活性调节:是指一定数量的酶,通过其分子构象或分子结构的改变来调节其催化反应的速率。分为变构调节和修饰调节。 酶合成调节:是指微生物对自身酶合成量的调节,主要有诱导和阻遏两种方式。 3、试说明几种常见的分支合成途径调节方式的调节机制。 答:同工酶反馈抑制:在分支途径中的第一个酶有几种结构不同的一组同工酶,每一种代谢终产物只对一种同工酶具有反馈抑制作用,只有当几种终产物同时过量时,才能完全阻止反应的进行。 协同反馈抑制:在分支代谢途径中,几种末端产物同时都过量,才对途径中的第一个酶具有抑制作用。若某一末端产物单独过量则对途径中的第一个酶无抑制作用。累积反馈抑制:在分支代谢途径中,任何一种末端产物过量时都能对共同途径中的第一个酶起抑制作用,而且各种末端产物的抑制作用互不干扰。当各种末端产物同时过量时,它的抑制作用累加。 顺序反馈抑制:分支代谢途径中的两个末端产物,不能直接抑制代谢途径中的第一个酶,而是分别抑制分支点后的反应步骤,造成分支点上中间产物的积累,这种高浓度的中间产物再反馈抑制第一个酶的活性。因此,只有当两个末端产物都过量时,才能对途径中的第一个酶起到抑制作用。 4、一酵母突变株的糖酵解途径中,从乙醛到乙醇的路径被阻断,它不能在无氧条件下的葡萄糖平板上生长,但可在有氧条件下的葡萄糖平板上存活。试解释这一现象? 答:从乙醛到乙醇的路径被阻断,仅仅阻断的是无氧呼吸的最后一步,即糖酵解过程中产生的NADPH中的氢将乙醛还原为乙醇。但是在有氧的情况下,糖酵解过程中产生的氢将不再用于把乙醛还原为乙醇,而是直接运送到线粒体中进行氧化产生水,即不经过从乙醛到乙醇的这一阶段,因此可以在有氧条件下的葡萄糖平板上存活。 5、名词解释:发酵、呼吸作用、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底物水平磷酸化、氧化磷酸化、光合磷酸化、初级代谢、次级代谢 答:发酵:是指微生物细胞将有机物氧化释放的电子直接交给底物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各种不同的代谢产物的过程,无需电子传递链。 呼吸作用:微生物在降解底物的过程中,将释放出的电子交给NAD(P)+、FAD、FMN 等电子载体,再经过电子传递系统传给外源电子受体,从而生成水或其他还原性产物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有氧呼吸:以分子氧为最终电子受体的呼吸作用。 无氧呼吸:以氧化型化合物为最终电子受体的呼吸作用。底物水平磷酸化:物质在生物氧化过程中,常生成一些含有高能键的化合物而这些化合物可直接偶联ATP或GTP的合成。这种产生ATP等高能分子的方式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氧化磷酸化:呼吸链的递氢(或电子)和受氢过程与磷酸化反应相耦联并产生ATP的作用。光和磷酸化:光合磷酸化是指由光照引起的电子传递与磷酸化作用相偶联而生成ATP的过程。有环式和非环式两种。初级代谢:一般将微生物通过代谢活动所产生的自身繁殖所必需的物质和能量的过程,称为初级代谢。 次级代谢:是指微生物在一定的生长时期,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体,合成一些对于该微生物没有明显的生理功能且非其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的过程。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 1、细菌生长曲线分哪几个时期?说明其出现原因和特点。 答:延滞期:原因:把细菌接种到新鲜的培养基中培养时,并不立即进行分裂繁殖,细菌增殖数为0,这时需要合成多种酶,辅酶和某些中间代谢产物,要经过一个调整和适应过程。特点:生长速率常数等于零,细胞形态变大或增长,RNA、蛋白质等含量增加,合成代谢活跃,对不良条件抵抗能力降低。 对数期:原因:营养物质丰富,细菌代谢旺盛,不存在种内斗争。 特点:①活菌数和总菌数接近;②酶系活跃,代谢旺盛;③生长速率最大;④细胞的化学组成及形态,生理特性比较一致。 稳定期:原因:营养的消耗;营养物比例失调;有害代谢产物积累;pH值Eh值等理化条件不适。 特点:活菌数保持相对稳定,总菌数达最高水平;细菌代谢物积累达到最高峰;芽孢杆菌这时开始形成芽孢;这是生产收获时期。 衰亡期:原因:营养耗尽,细菌无法继续生长。 特点:细菌死亡数大于增殖数,活菌数明显减少,群体衰落;细胞出现多形态,大小不等的畸形,变成衰退型;细胞死亡,出现自溶现象。 2、试分析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及它们影响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机制。答:营养物质:营养物质不足导致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能量、碳源、氮源、无机盐等成分不足,导致生长停止。 水活度:通过影响培养基的渗透压而影响微生物的生长速率。 温度:影响酶活性,影响细胞质膜的流动性,影响物质的溶解度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pH:影响细胞质膜的电荷、物质的溶解度、代谢过程中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微生物的生命活动。 氧:可分为好氧菌、微好氧菌、耐氧厌氧菌、兼性厌氧菌、专性厌氧菌。 3、说明测定微生物生长的意义,微生物测定方法的原理,并比较各种测定方法的优缺点。答:意义:评价培养条件、营养物质等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评价抗菌物质对微生物产生抑制(或杀死)作用的效果;客观地反映微生物生长的规律。 计数法:(1)培养平板法:取一定体积的稀释菌液涂布在合适的固体培养基上,经培养后计算原菌液的含菌数。优点:可以获得活菌的信息。缺点:操作繁琐且时间长,测定结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2)膜过滤培养法:当样品中菌数很低时,可以将一定体积的湖水、海水或饮用水等样品通过膜过滤器,然后将膜转到相应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对形成的菌落进行统计。优点:适用于样品中菌数很低时。缺点:价格昂贵。 (3)显微镜直接计数法:采用细菌计数板或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对微生物数量进行直接计数。优点:简便、快速、直观。缺点:不能区分死菌与活菌;适于对运动细菌的计数;需要相对高的细菌浓度;个体小的细菌在显微镜下难以观察。 (4)比浊法:在一定范围内,菌的悬液中细胞浓度与浊度成正比,可用分光光度计测定。优点:比较准确。缺点:不能区分死菌与活菌。 重量法:以干重、湿重直接衡量微生物群体的生物量;通过样品中蛋白质、核酸含量的测定间接推算微生物群体的生物量。优点:测定多细胞及丝状真菌生长情况的有效方法。缺点:不太准确。 生理指标法:微生物的生理指标:如呼吸强度,耗氧量、酶活性、生物热等与其群体的规模成正相关。优点:常用于对微生物的快速鉴定与检测。 4、控制微生物生物繁殖的主要方法及原理有哪些? 答:化学因素:(1)消毒防腐剂:能迅速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药物,称为消毒剂。能抑制或阻止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药物,称为防腐剂。 (2)抗代谢物:是指一些化合物在结构上与生物体内的代谢物相类似,能与特定的酶结合,阻碍酶的正常功能,干扰代谢进行的物质。 (3)抗生素:是由某些生物合成或半合成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或衍生物,能抑制微生物生长或杀死微生物。 物理因素:(1)温度:当温度超过微生物生长的最高温度或低于生长的最低温度都会对微生物产生杀死或抑制作用。 (2)辐射:利用电磁辐射产生的电磁波杀死绝大多数生物体上的微生物。 (3)过滤:用物理阻留的方法,除去液体和气体中的悬浮灰尘、杂质和细菌。(4)超声波:空穴作用裂解细胞;热效应使细胞产生热变性从而抑制或杀死细胞。 5、细菌的耐药性机制是哪些?如何避免抗药性的产生? 答:耐药性机制:(1)菌体内产生了能使药物失去活性的酶;(2)细胞内被药物作用的部位发生了改变;(3)使药物不能透过细胞膜;(4)形成救护途径;(5)通过主动外排系统把进入细胞的药物泵出细胞外。 方法:(1)只有在必要时才使用抗生素;(2)第一次使用的药物剂量要足; (3)避免在一个时期或长期多次使用同种抗生素;(4)不同的抗生素(或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5)对现有抗生素进行改造;(6)筛选新的更有效的抗生素。 6、名词解释:分批培养,连续培养,灭菌,消毒,防腐,化疗 答:分批培养:在封闭系统中对微生物进行的培养,即培养过程中既不补充营养物质也不移去培养物质,保持整个培养液体积不变的培养方式。 连续培养: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采用开放系统,通过不断补充营养物质和移出代谢废物,可以是微生物处于稳定的环境条件,实现持续生长的培养方式。灭菌:灭菌是指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外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杀死物体上的所有微生物,包括病原和非病原微生物。消毒: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等方法杀死病原微生物。具消毒作用的药剂称消毒剂。消毒是不完全的灭菌。 防腐:利用某种理化因素完全抑制霉腐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即通过制菌作用防止食品、生物制品等对象发生霉腐的措施。可采用低温、缺氧、干燥、高渗、高酸度、高醇度和加防腐剂等方法。化疗:利用具有高度选择毒力的化学物质来抑制宿主体内的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以治疗传染病的措施。第七章 病毒 1、什么是病毒?它有何特点? 答:病毒:一个或数个RNA或DNA分子构成的感染性因子,通常(非必须)覆盖有由一或数种蛋白质构成的外壳,有的外壳外还有膜结构;这些因子能将其核酸从一个宿主细胞传递给另一个宿主细胞;能利用宿主的酶系进行细胞内复制;有些病毒还能将其基因组整合入宿主细胞DNA。 特点:(1)不具有细胞结构,具有一般化学大分子特征。 (2)一种病毒的毒粒内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者RNA。朊病毒甚至仅由蛋白质构成。(3)大部分病毒没有酶或酶系极不完全,不含催化能量代谢的酶,不能进行独立的代谢作用。(4)严格的活细胞内寄生,没有自身的核糖体,没有个体生长,也不进行二均分裂,必须依赖宿主细胞进行自身的核酸复制,形成子代。(5)个体微小,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见。(6)对大多数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7)病毒是一类既具有化学大分子属性,又具有生物体基本特征;既具有细胞外的感染性颗粒形式,又具有细胞内的繁殖性基因形式的独特生物类群。 2、病毒壳体结构有哪几种对称形式?毒粒的主要结构类型有哪些? 答:对称形式:螺旋对称壳体、二十四面体对称壳体、双对称结构; 主要结构类型:裸露的二十四面体毒粒、裸露的螺旋毒粒、有包膜的二十四面体毒粒、有包膜的螺旋毒粒。 3、什么是一步生长曲线? 答:定量描述毒性噬菌体的生长规律,以感染时间为横坐标,病毒的效价为纵坐标,绘制出的病毒特征曲线,即为一步生长曲线。分为潜伏期、裂解期和平稳期。第八章 微生物遗传 1、为什么说微生物是遗传学研究的最佳材料。 答:(1)微生物细胞结构简单,营养体一般为单倍体,方便建立纯系。(2)繁殖速度快,很多微生物易于人工培养,快速、大量生长繁殖。 (3)对环境因素的作用敏感,环境条件对微生物作用直接均匀,易于获得各类突变株,变异易被识别,操作性强。 (4)易积累不同的中间及最终代谢产物。(5)存在多种方式的繁殖类型。 (6)参与基因工程的载体供体受体三角色。 2、历史上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基础的经典实验有哪几个?试举其中之一加以说明。答:转化实验、噬菌体感染实验、植物病毒的重建实验。 植物病毒的重建实验:甲病毒的RNA与乙病毒的蛋白质外壳混合得到烟草花叶的感染症状同甲病毒,并分离得到甲病毒;乙病毒的RNA与甲病毒的蛋白质外壳混合得到烟草花叶的感染症状同乙病毒,并分离得到乙病毒。说明杂种病毒的感染特征和蛋白质的特性是由它的RNA所决定的,证明了遗传物质是RNA。 3、简述真细菌基因组的结构特征。答:(1)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2)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组成操纵子结构;(3)结构基因是单拷贝,rRNA基因是多拷贝;(4)基因组的重复序列少而短。 4、简述基因突变的主要特点。 答:(1)非对应性:突变的性状与突变原因之间无直接的对应关系。 (2)自发性:突变可以在没有人为诱变因素处理下自发地产生。 (3)稀有性:突变率低且稳定。 (4)规律性:某一特定性状的突变率有一定的规律。 (5)独立性:各种突变独立发生,不会互相影响。 (6)遗传和回复性:变异性状稳定可遗传。从原始的野生型基因到变异株的突变称为正向突变,从突变株回到野生型的过程则称为回复突变。 (7)可诱变性:诱变剂可提高突变率。 5、简述Ames试验的原理。 答:“生物化学统一性”法则:人和细菌在DNA的结构及特性方面是一致的,能使微生物发生突变的诱变剂必然也会作用于人的DNA,使其发生突变,最后造成癌变或其他不良的后果。 诱变剂的共性原则:化学药剂对细菌的诱变率与其对动物的致癌性成正比。超过95%的致癌物质对微生物有诱变作用;90%以上的非致癌物质对微生物没有诱变作用。 6、简述局限性转导与普遍性转导的主要区别。 答:(1)被转导的基因共价地与噬菌体DNA连接,与噬菌体DNA一起进行复制、包装以及被导入受体细胞中;而普遍性转导包装的可能全部是宿主菌的基因。 (2)局限性转导颗粒携带特定的染色体片段并将固定的个别基因导入受体,故称为局限性转导;而普遍性转导携带的宿主基因具有随机性。 7、简述诱变育种的几个工作原则。答:(1)选择简便有效的诱变剂;(2)挑选优良的出发菌株; (3)处理单细胞或单孢子悬液(避免菌落不纯、表型延迟);(4)选用最适的诱变剂量; (5)充分利用复合处理的协同效应; (6)利用和创造形态、生理与产量间的相关指标;(7)设计采用高效筛选方案;(8)创造新型筛选方法。 8、名词解释:同义突变,错义突变,无义突变,移码突变,营养缺陷型,条件致死突变型,细菌的转导,细菌的遗传转化,普遍性转导,局限性转导,感受态细胞,突变率 答:同义突变:是指某个碱基的变化没有改变产物氨基酸序列的密码子的变化。错义突变:是指碱基序列的改变引起了产物氨基酸的改变。无义突变:是指某个碱基的改变,使代表某种氨基酸的密码子变为蛋白质合成的终止密码子(UAA,UAG,UGA)。移码突变:是由于DNA序列中发生1-2个核苷酸的缺失或插入,是翻译的可读框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改变位臵以后的氨基酸序列的完全变化。 营养缺陷型:一种缺乏合成其生存所必须的营养物(包括氨基酸、维生素、碱基等)的突变型,只有从周围环境或培养基中获得这些营养或其前体物才能生长。条件致死突变型:在某一条件下具有致死效应,而在另一条件下没有致死效应的突变型。细菌的转导:由噬菌体介导的细菌细胞间进行遗传交换的一种方式:一个细胞的DNA通过病毒载体的感染转移到另一个细胞中。细菌的遗传转化:同源或异源的游离DNA分子(质粒和染色体DNA)被自然或人工感受态细胞摄取,并得到表达的水平方向的基因转移过程。 普遍性转导:噬菌体可以转导给供体染色体的任何部分到受体细胞中的转导过程。局限性转导:噬菌体可以转导给供体染色体上的特定部分到受体细胞中的转导过程。感受态细胞:具有摄取外源DNA能力的细胞。 突变率:每一细胞在每一世代中发生某一性状突变的概率。第九章 微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 1、简述负控诱导和正控诱导两种操纵子转录调控的差异。 答:(1)调节基因的产物在负控诱导中是阻遏蛋白;在正控诱导中是激活蛋白。(2)阻遏蛋白的结合位点是操纵区;激活蛋白的结合位点是激活蛋白结合位点。 2、在负控系统中,如果操纵区缺失,将会发生什么情况?在正控系统中,如果激活结合位点缺失,又将怎样? 答:在负控系统中,如果操纵区缺失,则阻遏蛋白的结合位点缺失,就不能阻止结构基因的转录。在正控系统中,如果激活结合位点缺失,则激活蛋白的结合位点缺失,就不能促使RNA聚合酶开始转录。第十章 微生物与基因工程 1、名词解释:基因工程、克隆(名词)克隆(动词) 答:基因工程:通过基因操作来定向改变或修饰生物体或人类自身,并具有明确应用目的的活动称为基因工程。 克隆(名词):指从一个共同祖先无性繁殖下来的一群遗传上同一的DNA分子、细胞或个体所组成的特殊生命群体。 克隆(动词):指从同一祖先产生同一的DNA分子群体、细胞群体或个体群体的过程。 2、试举一例说明基因工程包括哪几个主要内容或步骤? 答:(1)从生物基因组中,经酶切消化或PCR扩增,分离出带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2)在体外将带有目的基因的外源DNA片段连接到载体分子上,形成重组DNA分子。(3)转化受体细胞(寄主细胞)。 (4)筛选获得了重组DNA分子的受体细胞克隆。 (5)从筛选到的受体细胞提取已经得到扩增的目的基因,供进一步分析。 (6)将目的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上,导入寄主细胞,使之在新的遗传背景下实现功能表达,产生人类所要的物质。第十一章 微生物的生态 1、名词解释:微生物生态学,共生,竞争,寄生,捕食 答:微生物生态学:研究微生物与其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关系。 共生:相互作用的两种种群相互有利,二者之间是一种专性的、紧密的结合,是协同作用的进一步延伸。联合的种群发展成一个共生体,有利于占据限制单个种群存在的生境。竞争:两个种群因需要相同的生长基质或其他环境因子,致使增长率和种群密度受到限制时发生的相互作用,其结果对两个种群都是不利的。 寄生:一种种群对另一种群的直接侵入,寄生者从宿主生活细胞或生活组织中获得营养,而对宿主产生不利影响。 捕食:一种种群被另一种种群完全吞食,捕食种群从被食种群得到营养,而对被食种群产生不利影响。 2、我国相关法规对饮用水微生物指标的规定是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指数分别不得超过多少? 答:细菌总数不得超过 100个/毫升;大肠菌群指数不得超过 3个/升。 3、极端环境下的微生物主要有哪些类型? 答:嗜热微生物、嗜冷微生物、嗜酸微生物、嗜碱微生物、嗜盐微生物、嗜压微生物、抗辐射的微生物。 4、为什么说土壤是微生物生长发育的良好环境? 答:(1)为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 碳源、氮源和能源;(2)为微生物提供有机物、无机盐、微量元素;(3)满足了微生物对水分的要求; (4)pH适合,土壤pH值范围在5.5-8.5之间;(5)温度适合,季节与昼夜温差不大;(6)土壤颗粒空隙间充满着空气和水分;(7)适宜的渗透压。 5、简述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答:(1)微生物是有机物的主要分解者;(2)微生物是物质循环中的重要成员;(3)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4)微生物是物质和能量的贮存者; (5)微生物是地球生物演化中的先锋种类。 6、简述微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 答:(1)中立生活:两种群之间在一起彼此没有影响或仅存无关紧要的影响。 (2)偏利作用:一种种群因另一种群的存在或生命活动而得利,而后者没有从前者受益或受害。 (3)协同作用:相互作用的两种种群相互有利,二者之间是一种非专性的松散的联合。(4)互惠共生:相互作用的两种种群相互有利,二者之间是一种专性的、紧密的结合,是协同作用的进一步延伸。联合的种群发展成一个共生体,有利于占据限制单个种群存在的生境。 (5)寄生:一种种群对另一种群的直接侵入,寄生者从宿主生活细胞或生活组织中获得营养,而对宿主产生不利影响。 (6)捕食:一种种群被另一种种群完全吞食,捕食种群从被食种群得到营养,而对被食种群产生不利影响。 (7)偏害作用:一种种群阻碍另一种种群的生长,而对第一种种群无影响。 (8)竞争:两个种群因需要相同的生长基质或其他环境因子,致使增长率和种群密度受到限制时发生的相互作用,其结果对两个种群都是不利的。第十二章 微生物的进化、系统发育和分类鉴定 1、名词解释:进化,分类,命名,鉴定,菌株 答:进化: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其遗传系统随时间发生一系列不可逆的改变,在大多数情况下,导致生物表型改变和对生存环境的适应。 分类:根据相似性或亲缘关系,将一个有机体放在一个单元中。 命名:按照国际命名法规给有机体一个科学名称。 鉴定:确定一个新的分离物是否归属于已经命名的分类单元的过程。 菌株:或称品系,主要是指同种微生物不同来源的纯培养物。 2、三域学说的三个域指的是哪三个域? 答:细菌域、古菌域、真核生物域。 3、双名法中一个物种的学名由哪两部分组成? 这两部分有何规定? 答:一个物种的学名都由属与种两部分组成。 规定:属名在前,规定用拉丁字名词表示,字首字母要大写,由微生物的构造、形状,或由著名的科学家名字而来,用以描述微生物的主要特征。种名在后,用拉丁字形容词表示,字首字母小写,为微生物的色素、形状、来源、病名或著名的科学家姓名等,用以描述微生物的次要特征。为了更明确,避免误解,还可在正式的拉丁名称后面附着命名者的姓和命名年号。 4、为什么16S(18S)rRNA目前被挑选作为研究微生物进化的主要对象? 答:(1)16S(18S)rRNA基因在生物中具有高度的稳定性; (2)在不同的生物中16S(18S)rRNA以不同的速率发生变化,这样可以测定生物的进化距离; (3)16S(18S)rRNA基因分子大小适中; (4)16S(18S)rRNA可以进行序列测定与分析; (5)16S(18S)rRNA在生物细胞中的含量高,约占细胞中RNA的90%,而且很容易分离纯化。 1、谈谈我国平台化模式建设中,如何加强电子政务网络安全系统的建设? 答: 网络安全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该区电子政务网网络安全体系建设应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统一标准、相互配套”的原则进行,采用先进的“平台化”建设思想,避免重复投入、重复建设,充分考虑整体和局部的利益,坚持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相结合 任何网络的安全都不单靠先进的安全技术或安全产品来实现的,必须结合管理。尤其是当前我国发生的网络安全问题中,管理问题占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在建立网络安全技术设施体系的同时,必须建立相应的制度和管理体系,才能保证网络持续和整体的安全 2、如何建成一个打破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制约的,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电子政务运作模式? 核心是政府部门内部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将大量频繁的行政管理和日常事务都通过设定好的程序在网络上实施,重新确立政府的职能及其管理模式,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决策科学化。这就是政府信息化,具体的说就是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将政府的管理与服务功能和政府所需要的与所拥有的信息资源,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成为一个自动化、网络化的信息管理系统,促进政府节约开支、改进组织结构、优化业务流程和工作方式,全方位地向社会公众提供超越时间空间、跨越部门分隔限制的优质透明、规范化法制化的管理和服务,以此促使政府的工作效率、决策质量、调控能力和廉洁程度都得到提高。 电子政务一方面要以电子化、网络化、自动化办公为依托,以信息安全为支撑,以信息共享和数据开发为基础,将涉及政务工作的管理和服务职能通过精简、优化、整合、重组后在互联网上实现。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要打破传统的官本位思维定势,改变传统的金字塔式行政体制,运用网络手段,配合与推动政府体制改革,通过优化整合公务流程以及建立信息的共享机制,重组政府职能,使其由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 简答题: 1、影响电子政务发展的主要因素有那些?(1)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状况;(2)政府信息资源整合和利用程度;(3)政府人力资源状况;(4)电子政务相关法律;(5)电子政务组织与管理 2、电子政务的实施过程一般有哪些步骤? (1)实现政府内部管理电子化;(2)推进政府网站的建设与管理;(3)建立电子化的政府管理系统;(4)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推行电子政务的实施。 3、电子政务规划应该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1)背景分析;(2)目标和任务分析;(3)实施方案分析;(4)实施保障分析;(5)评估与改进分析。 4、什么是电子政务监理? 电子政务监理是指具有电子政务项目资质的监理机构,受业主单位的委托,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监理合同,对电子政务项目实施监理的过 程。论述题 1、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的实施目标是什么? (1)为公众提供高水平的政府服务,即:能对公众的服务请求作出快速的回应;满足公众个性化服务需求;方便公众参与。(2)促进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即:政府部门按照公众的需求设立相应的机构,“关、停、并、转”一些人浮于事、职责不清的机构;彻底改变传统不良的工作作风;不同的政府部门通过电子化的形式共享信息资源,共同参与政府服务过程。(3)增加公众参与政府决策的机会和渠道,提高政府决策与管理水平。 2、电子政务的发展与政府转型有何关系?对政府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关系问题的回答要点:(1)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2)电子政务的发展对政府的管理思想、管理体制、管理模式、管理文化等各方面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促使政府转型;(3)只有持续的、协调的、全面的、与电子政务发展相适应的政府改革转型,才能使电子政务发展的成效得到体现,它的真正价值才能显现。要求问题的回答要点:(1)追求精简高效;(2)走向透明和开放;(3)注重服务;(4)推动创新。 1、简述网络时代政府职能转变的取向。 政府职能转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职责、作用、功能的转换与发展变化.包括管理职权、职责的改变,管理角色的转换,管理手段、方法及其模式的转变等.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电子政务迅速发展,凸显了网络时代政府所面临的困境,笔者认为政府职能的转变主要应该解决好以下问题:革新政府管理理念、重塑政府业务流程、强化政府管理监督,推行政务公开,扩大公众参与.2、简述电子政务对政府职能转变的促进。 电子政务的发展始终与政府管理模式的变革相联系。电子政务改变传统的层级化的公共组织的架构,建立网络型组织;改变政府的运作流程,建立一个无缝隙的政府;改变政府的职能,建设导航型政府;改变政府治理结构,从国家单独治理转变为国家与社会的共同治理;实现政府治理观念的革新,建立以大众为导向的政府。 3、简述美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启示。 1、设立首席信息官的做法对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具有借鉴意义 2、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电子政务的安全保障 3、必须积极推动全民上网,扶持弱势群体,搞好在线服务 4、必须坚持市场运作模式,走以网养网、效益双收之路 4、简述国外电子政务的建设对中国电子政务的启示。 1.电子政务的建设要与政府改革结合起来。 2.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公共服务。3.逐步完善电子政务法制建设。4.大力发展电子政务基础设施。5.重视建立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6.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建设原则。 5、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的关系。(1)电子政务可以优化政府工流程,是政府机构设置更为精简合理,从而解决职能交叉、审批过多等问题。 (2)电子政务可以使政府运作公开透明。 (3)电子政务可以使政府信息资源利用更充分、更合理。 (4)电子政务可以有效地提升政府监管能力。 (5)电子政务将使政府服务功能增强。(6)电子政务将使政府办事效率更高,管理成本更低。 6、简述政府业务流程再造的程序。(1)明确目的、认为,制订计划。(2)认真调查研究。(3)分析评价既有流程。(4)规划新流程。 (5)实验评价审批新流程方案(6)正式确定新流程。 请围绕“电子政务建设中政务内网和外网的划分”论题,依次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1.论述政务内网、外网的划分对电子政务系统安全和实现政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的影响。 2.在建设电子政务内网和外网中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难?你将如何应对和解决。 电子政务内网主要是指政府内部办公、包括向公务员提供服务及政府机关之间的互联互通。电子政务内网是电子政务的核心和基础之一,电子政务内网主要为领导决策和指挥提供信息支持和技术服务,并承担公文、应急、值班、邮件、会议等办公业务。我国自实施电子政务建设以来,各地区将电子政务内网作为本地区电子政务建设的核心内容纷纷启动建设,并在网络基础设施、办公应用等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国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内网建设中存在着一些关键的共性问题,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内网建设进程。 电子政务外网是依托统一的国家电子政务通信传输网络,整合建设电子政务外网,支持电子政务业务系统的运行,支持跨部门、跨地区的信息资源共享,支持电子政务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信息交换,促进政府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在电子政务内外网建设中可能遇到以下困难: 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框架体系中关于电子政务内网部分一些关键问题亟待进一步明确 二、各级领导对电子政务的理解不够深入,是影响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重要因素 三、电子政务网络的应用系统建设明显不足,与行政体制改革相脱节 四、部门间协调困难,各部门电子政务网络应用系统相对独立,信息资源不能共享 .五、缺乏既熟悉政府业务又懂技术的人才和稳定的技术队伍 六、现有公务员的信息化应用技能不高 我们需进一步统一规范和设计中国电子政务的整体结构和布局,科学全面、系统深入、完整规范地进行全局性战略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应对和解决以上困难。第四篇:微生物作业及答案
第五篇:电子政务作业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