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黑龙江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doc
黑龙江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试行)
(2012年06月第二次修订)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教学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毕业和获得学士学位的必要条件。毕业论文(设计)是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全面检验学生综合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加强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三条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实行校、院二级管理。学校成立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教学校长担任组长,教务处负责人担任副组长,各院(部)主管领导参加,对全校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行宏观指导。教务处负责全校毕业论文(设计)的总体管理工作,会同有关部门为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第四条 各教学单位应成立由主管教学工作的院长(或主任)担任组长,系主任(或教研室主任)、部分学术委员会成员等组成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为“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的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工作。
第五条 各教学单位教务办公室负责本单位毕业论文(设计)日常工作。
第三章 选题管理
第六条 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工作应从第四学年第一学期开始,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由一般数量不得少于本专业当年毕业生的数量,经领导小组审核确定。每届题目更新率按专业类别分别要求如下:艺术类专业应不低于10%;文、理科基础类专业应不低于20%;外语类专业应不低于30%;文科应用类专业应不低于40%;管理类专业应不低于40%;理科应用类专业应不低于50%;工程技术类专业应不低于60%。
第七条 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应遵循以下原则:
1.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使学生受到全面的专业基本技能训练; 2.坚持专业理论和科研、生产或社会实际相结合,注重课题的应用性和创新性;
3.对外语、计算机及文献检索有较高的要求;
第十六条 各教学单位应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一般情况下,文科基础及应用类、管理类、外语类等专业应安排不少于8周,理科基础及应用类、工程技术类、艺术类等专业应安排不少于14周。
第五章 答辩与成绩管理
第十七条 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完成后都应参加答辩(对于多人合作的题目,应分别进行答辩)。各教学单位成立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明确答辩要求和评分标准。答辩委员会下设若干答辩小组,答辩小组成员采取“指导教师回避制”,每组成员一般不得少于3人。
第十八条 在答辩前,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应按照《黑龙江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分表(指导教师用)》格式要求进行评分,并在《黑龙江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评语表》中填写评语。
第十九条 各教学单位应认真审核学生的毕业论文或设计说明书、《黑龙江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分表(指导教师用)》、“黑龙江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中相关信息,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参加答辩: 1.毕业论文或设计说明书不符合撰写规范;
2.“黑龙江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中相关信息填写不完整; 3.指导教师评定的成绩为“不及格”;
4.参加学术不端抽检,学校责令其限期整改或延期答辩后,仍未达到复制比≤30%者。
第二十条 各教学单位应在学校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答辩工作。学生答辩时应有一定的自述时间,答辩小组成员应就论文(设计)的相关成果、难点问题的解决途径和应用前景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提问。根据答辩情况,答辩小组按照《黑龙江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分表》的要求给出答辩成绩。各教学单位应做好答辩记录。
第二十一条 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最终成绩为导师成绩×30%+答辩成绩×70%。领导小组应统一审定本单位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及时根据学校要求将成绩录入到黑龙江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并下载打印《黑龙江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统计表》,报送到教务处备案。
第二十二条 指导教师应对自己所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内容、格式及质量严格把关。如发现毕业论文(设计)中存在代做、雷同、抄袭等现象,毕业论文(设计)成绩
第二十九条 学校将组织有关专家对各教学单位推荐的毕业论文(设计)进行评审,并对获奖学生及指导教师进行表彰奖励,教务处将获奖论文或作品进行汇编。
第九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各学院应在本办法的基础上根据本学院、专业特点,制定本学院关于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的具体实施文件。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黑龙江大学 二○一二年七月十四日
第二篇:武汉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办法修订
武汉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办法(修订)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本科生毕业论文(含毕业设计,以下统称毕业论文),是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学术和实际问题的重要方式,是反映学生全面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标志。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毕业论文管理工作,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特制订本办法。第二章 毕业论文工作的目的 第二条 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计划中独立设置的一门必修课程,本科生毕业论文教学的基本目标是通过该课程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三)培养学生运用专业手段及科学方法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开展调查研究、处理实验数据、利用文献和书面表达等综合能力。第三章 毕业论文工作的组织 第三条 学院(系)是毕业论文工作组织和实施的主体,提倡各学院(系)分专业成立由系主任牵头的毕业论文课程组,开展毕业论文教学工作。毕业论文课程组主要负责提出本专业毕业论文课程的基本要求,落实毕业论文课程计划,指导教师的配备,毕业论文题目筛选,毕业论文指导,评阅,论文答辩,成绩评定,质量分析,推荐优秀论文等具体工作。学院(系)要对毕业论文工作给予高度重视,组织学院(系)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核课程组拟定的课程计划和论文要求,制订本院(系)的毕业论文工作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督促和协调课程组做好指导教师的安排,明确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量,保证毕业论文工作经费及时到位,监督和检查毕业论文的质量。第四条 教务部负责制定全校毕业论文工作的指导原则,组织校内外专家对毕业论文工作进行抽查和监督,负责对优秀毕业论文和优秀指导教师的评选和奖励。第四章 毕业论文的选题要求 第五条 毕业论文选题是确保毕业论文课程效果,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各学院(系)及毕业论文课程组要切实加强论文选题工作,做好选题指导。毕业论文的选题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专业性 论文题目要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满足人才培养基本要求,使学生在专业知识应用方面得到比较全面的训练。理工医科学生要尽量选择实验类、工程实践类的毕业论文题目,人文社科类学生应根据专业特点,结合社会实践设立题目。拟题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切忌题目立意过大,内容空泛。要通过做毕业论文,使学生具备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性 论文题目应尽可能结合生产实践、社会实践和科研实践,鼓励学院与外单位科研院所、大型企事业研发和生产单位联合拟定论文题目,符合要求的可采取联合指导的方式。毕业设计的选题要注重与实际工程项目结合,难度和工作量应高于课程设计,并体现出一定的综合性。
(三)创新性 论文题目应突出创新性,要结合学科创新、技术创新和具体产品创新,使论文题目在难度适中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反映科技创新和社会生产创意的需要。
(四)可行性 论文题目要具有可行性,符合本科生知识、能力、水平和工作条件的实际,切实满足本科毕业论文工作量的要求,避免过多和过少两个极端。保证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努力能够完成任务或取得阶段性成果。
(五)个性化 论文题目要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方针,避免千篇一律,鼓励学生根据兴趣在教师指导下自拟题目,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同时鼓励学生根据兴趣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使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较大的提高。第六条 论文题目应一人一题。由多名同学合作研究的题目,必须明确每名学生应独立完成的任务,并根据实际情况在题目上加以区别。第七条 论文题目应保持较高的更新率,改进题目或新题比例原则上不低于70%。第五章 毕业论文的选题和开题程序 第八条 毕业论文教学安排由各学院按照专业培养方案执行,一般不应少于10周。特别优秀的学生需提前开始毕业论文工作时,应向学院(系)提出申请。经学院(系)严格审核认定其确有提前开展毕业论文工作能力者,可以提前开始毕业论文工作。毕业论文答辩仍要遵循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规定。第九条 学生考试不合格的必修课程学分累计达到20学分,不得开始毕业论文工作。学院(系)负责毕业论文资格审核。第十条 学院(系)或毕业论文课程组在课程开设前一个月应组织指导教师开始选题准备工作,可以通过召开选题指导会等形式,向学生简要概述毕业论文题目的内容,具体要求,难易程度等,列出主要参考资料,与学生充分沟通,指导学生选题。学生也可根据兴趣自己申报题目,经过指导教师批准,学院(系)或毕业论文课程组审核通过后,作为毕业论文题目。鼓励学生结合大学生业余科研和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等前期项目成果拟定毕业论文题目。第十一条 选题工作应采取学生自愿和学院分配相结合的原则。选题公布一周内,学生和教师通过双向选择完成第一轮自由选题,经过第一轮没有获得所选题目的学生,学院(系)或毕业论文课程组应综合考察学生的兴趣、能力、知识水平为学生确定其它合适题目,保证每个学生选定一个题目。选题结束后,学院(系)教学办公室应将选题汇总并备案。第十二条 选题确定后一般不能随意更改,确有更改必要时,应由学生提出申请,经指导教师审核同意后报学院(系)教学办公室备案。第十三条 指导教师填写《武汉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在毕业论文课程开始时发给学生。任务书应包括毕业论文题目的来源、应完成的主要内容、基本要求、成果形式、进度安排、参考文献等。第十四条 学生根据指导教师拟定的任务书,在查阅相关资料后遵照教师要求填写《武汉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开题工作须在下发任务书两周内完成。学院(系)可根据情况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开题报告会。第十五条 开题未通过的学生须在教师指导下重新开题。第六章 毕业论文的指导 第十六条 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由本校讲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必要时可聘请外单位讲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或科技人员担任。助教可以协助中、高级教师指导毕业论文。每个指导教师或指导小组指导学生一般不超过5个。第十七条 论文开题后,指导教师与学生约定每周指导的具体时间,及时跟踪学生的工作进度,给予指导。第十八条 学生要主动加强与指导教师的联系,在教师指导下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并严格执行,定期向指导教师汇报工作进展。学生无故缺席毕业论文时间累计达到毕业论文总时数1/3,指导教师有权取消学生继续做毕业论文的资格,并向学院(系)提供必要的证据材料,报学院(系)研究决定并备案。第十九条 学院(系)对指导教师的工作进行考核,并记载工作量。对不履行指导教师职责,或有其他违规行为的教师,要给予批评教育,直至暂停或取消其指导教师资格,并按《武汉大学教师教学事故处理办法》进行处理。第七章 毕业论文的撰写 第二十条 毕业论文的撰写应遵照《武汉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书写印制规范》执行,指导教师要严格把关。涉外专业学生经指导教师同意后可以用英文或其他外国语书写毕业论文。第二十一条 毕业论文的撰写应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毕业论文出现抄袭、雷同、伪造数据、请人代写等现象,一经查实视情节轻重按考试违纪处理,并追究指导教师的相关责任。第八章 毕业论文的评阅 第二十二条 学生毕业论文撰写完成后,首先交指导教师评阅。指导教师评阅后,填写《武汉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评分表》,对学生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论文(设计)质量等做出评价,并给出是否同意答辩的意见。第二十三条 在指导教师同意答辩的前提下,学生在答辩前一周向答辩委员会提交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指定评阅教师对毕业论文进行评阅,评阅教师填写《武汉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评阅表》。对于评阅不合格的论文,学生应根据评阅教师给出的意见对论文做出修改后再次提交答辩委员会。第九章 毕业论文的答辩 第二十四条 答辩时间一般为每年6月上旬。第二十五条 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后向学院(系)提出答辩申请,学院(系)审核后应提前公布具有答辩资格的学生名单,以及具体的答辩时间安排。有下列情况的学生不能获得答辩资格:
(一)毕业当年申请延长学习时间者;
(二)论文评阅不合格者;
(三)论文或成果经证实有侵犯他人著作权者;
(四)有其他严重违纪违规行为者。第二十六条 学院成立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主任一般由学院院长或负责教学工作的副院长担任。答辩委员会委员原则上应由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也可以聘 请校外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答辩委员会可根据需要分成若干答辩小组,每组成员不少于3人,设组长1人。每组须设秘书1人,负责答辩记录。第二十七条 答辩应包括论文陈述和答辩提问两个环节,学院(系)可根据专业特点提出具体的答辩要求。经答辩委员会同意后,涉外专业学生在答辩过程中可以使用外语陈述及回答问题。第二十八条 答辩小组根据学生答辩时论文陈述和回答问题的综合表现进行评分和答辩投票,并报院答辩委员会,经院答辩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汇总报教务部。答辩小组将《答辩评分表》和《答辩表决票》报学院(系)存档。第十章 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 第二十九条 毕业论文成绩的评定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单项成绩评定和总成绩评定一律按照百分制记载。
(二)总成绩评定时,一般应包含指导教师评分、评阅教师评分和答辩评分三个部分,各部分所占比例由各学院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其中答辩评分占总成绩比例不应低于30%,各部分成绩单项评分一般不得超过95分。若指导教师评分与评阅人评分差值超过15分,则应经答辩委员会讨论评分。分项成绩占总成绩的具体比例,各学院根据以上原则自行确定,但同一专业的成绩计算方法必须统一。第十一章 毕业论文的质量监控 第三十条 学院(系)根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本科生毕业论文管理办法定期检查毕业论文的有关工作,并于学期末将检查结果报学校教务部。第三十一条 学校定期组织专家对全校本科生毕业论文进行抽查,抽查结果向学院(系)反馈。第十二章 校外毕业论文的管理 第三十二条 学生在校外作毕业论文须向学院(系)提出申请,经学院(系)审核同意后才能进行。第三十三条 在校外进行毕业论文的学生须定期向学院(系)或本专业毕业论文课程组汇报毕业论文进展情况,学院(系)指定专人督促、检查校外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工作。第三十四条 在校外完成毕业论文的学生,经指导教师评阅合格并同意答辩后,应提前一周向学院(系)答辩委员会提交论文和答辩申请,答辩资格审定和答辩程序、答辩要求按照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执行。第三十五条 在校外教学科研单位做毕业论文的学生一般应回校参加毕业论文答辩,有特殊情况需在校外答辩者,应经学院(系)同意后报教务部批准。第十三章 毕业论文的存档 第三十六条 毕业论文资料(图纸、文档资料、实验记载、原始数据、计算数据、调研记录、程序、音像磁带、磁盘、图片、设计手稿、打印本及其它有保存价值的资料等)学生均不得带走,统一交学院(系)保管或处置。第三十七条 未经指导教师同意,学生不得将毕业论文成果寄出校外发表。成果转让工作须征得学院和学校主管部门同意,学生不得私自转让。第三十八条 毕业论文工作结束后,各学院应将学生毕业论文、任务书、开题报告、成绩评定表、指导教师评分表、论文评阅表、答辩评分表、答辩表决票、毕业论文信息汇总表等归类整理存档。第三十九条 学院每年开展优秀毕业论文遴选工作,并报送参加各级大学生优秀毕业论文和大学生科研成果评奖。第十四章 其他 第四十条 在本条例指导下,学院(系)可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制定更加具体的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报教务部审定后执行。个别专业如艺术影视文学等专业对毕业论文形式和内容有特殊要求,不能适用本条例的规范者,应及时制定相关专业毕业论文管理细则,报教务部审定后执行。第四十一条 本条例由武汉大学教务部负责解释。第四十二条 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武汉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试行)》自行废止。附件:《武汉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书写印制规范》 附件 武汉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书写印制规范
毕业论文写作是反映学生毕业论文工作成效的重要途经,是考核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掌握撰写毕业论文的基本能力是本科人才培养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为了统一我校本科生毕业论文的书写格式,特制定本规范。本规范约定的书写格式主要适用于用中文撰写的毕业论文。涉外专业用英文或其他外国语撰写毕业论文的书写规范可参照本规范执行。毕业论文由设计图纸和论文两部分组成的,其图纸部分的规范格式由各学院根据不同专业图纸的要求对图纸的版面尺寸大小、版式、数量、内容要求等制定详细的规范格式。在遵照本规范的前提下,各学院(系)还可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对相关专业的毕业论文撰写格式提出更具体的要求。一 内容要求
(一)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应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准确概括整个论文的核心内容,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缩写字。中文题目一般不宜超过24个字,必要时可增加副标题。外文题目一般不宜超过12个实词。
(二)摘要和关键词 1.中文摘要和中文关键词 摘要内容应概括地反映出本论文的主要内容,主要说明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内容、方法、成果和结论。要突出本论文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不要与引言相混淆。语言力求精练、准确。在摘要的下方另起一行,注明本文的关键词(3—5个)。摘要与关键词应在同一页。2.英文摘要和英文关键词 英文摘要内容与中文摘要相同。最下方一行为英文关键词(Keywords3—5个)。
(三)目录 论文目录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各章节组成部分的小标题。目录应按照章、节、条三级标题编写,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要求标题层次清晰。目录中的标题要与正文中的标题一致。
(四)正文 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和核心部分,不同学科专业和不同的选题可以有不同的写作方式。正文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引言或背景 引言是论文正文的开端,引言应包括毕业论文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相关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的简要评述;介绍本项研究工作研究设想、研究方法或实验设计、理论依据或实验基础;涉及范围和预期结果等。要求言简意赅,注意不要与摘要雷同或成为摘要的注解。2.主体 论文主体是毕业论文的主要部分,必须言之成理,论据可靠,严格遵循本学科国际通行的学术规范。在写作上要注意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章节标题、公式图表符号必须规范统一。论文主体的内容根据不同学科有不同的特点,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毕业论文(设计)总体方案或选题的论证;(2)毕业论文(设计)各部分的设计实现,包括实验数据的获取、数据可行性及有效性的处理与分析、各部分的设计计算等;(3)对研究内容及成果的客观阐述,包括理论依据、创新见解、创造性成果及其改进与实际应用价值等;(4)论文主体的所有数据必须真实可靠,自然科学论文应推理正确、结论清晰;人文和社会学科的论文应把握论点正确、论证充分、论据可靠,恰当运用系统分析和比较研究的方法进行模型或方案设计,注重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等。3.结论 结论是毕业论文的总结,是整篇论文的归宿。应精炼、准确、完整。着重阐述自己的创造性成果及其在本研究领域中的意义、作用,还可进一步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和建议。
(五)中外文参考文献 毕业论文的撰写应本着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凡有引用他人成果之处,均应按论文中所引用的顺序列于文末,并且所有参考文献必须在正文中有引用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均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按照GB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执行)。一篇论著在论文中多处引用时,在参考文献中只应出现一次,序号以第一次出现的位置为准。
(六)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包括本科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已发表论文或被鉴定的技术成果、发明专利等成果,应在成果目录中列出。此项不是必需项,空缺时可以略掉。
(七)致谢 表达作者对完成论文和学业提供帮助的老师、同学、领导、同事及亲属的感激之情。
(八)附录 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的重要支撑材料,可编入毕业论文的附录中。包括某些重要的原始数据、详细数学推导、程序全文及其说明、复杂的图表、设计图纸等一系列需要补充提供的说明材料。二 书写和打印规范
(一)文字和字数 除有特殊要求的专业外,毕业论文一般用简化汉语文字撰写,毕业论文的字数人文社科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1万字,理工医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1.5万字。对于部分专业毕业设计成果由毕业设计图纸和毕业论文两部分组成者,其毕业论文字数原则上应不低于1万字。各专业可根据需要确定具体的文字和字数要求,并报教务部备案。
(二)书写及装订 论文按照本规范的要求单面打印,论文裁切后规格为70g白色A4打印纸。一律左侧装订。封面为120g白色铜版纸。
(三)字体和字号 论文题目 黑体2号 各章标题 黑体小2号 各节的一级标题 黑体4号 各节的二级标题 黑体小4号 各节的三级标题 黑体小4号 款项 黑体小4号 正文 宋体小4号 中文摘要、结论、参考文献标题 黑体小2号 中文摘要、结论、参考文献内容 宋体小4号 英文摘要标题 Time New Roman大写粗体小2号 英文摘要内容 Time New Roman体小4号 中文关键词标题 黑体小4号 中文关键词 宋体小4号 英文关键词标题 Time New Roman粗体小4号 英文关键词 Time New Roman小4号 目录标题 黑体小2号 目录内容中章的标题 黑体4号(含结论、参考文献、致谢、附录标题)目录中其他内容 宋体小4号 论文页码 页面底端居中、阿拉伯数字(Times new roman 5号)连续编码 页眉与页脚 宋体5号居中
(四)封面 论文具体排版规范见封面示例,字体与字号要求如下: 学号(黑体5号)密级(黑体5号)武汉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宋体1号居中)论文题目(黑体2号居中)院(系)名称(宋体小3号)专业名称(宋体小3号)学生姓名(宋体小3号)指导教师(宋体小3号)年 月(宋体3号)
(五)学术声明 郑重声明(宋体粗体2号居中)声明内容(宋体4号)见学术声明示例。
(六)页面设置 页边距标准:上边距为25mm,下边距为20mm,左边距为30mm,右边距为30mm。段前、段后及行间距:章标题的段前为0.8行,段后为0.5行;节标题段前为0.5行,段后0.5行;标题以外的文字行距为“固定值”23磅,字符间距为“标准”。
(七)摘要 摘要正文下空一行顶格打印“关键词”款项,每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开,最后一个关键词不打标点符号,英文摘要应另起一页。具体示例见中、英文摘要示例。.(八)目录 目录应包括章、节、条三级标题,目录和正文中的标题题序统一按照“1……、1.1……、1.1.1……”的格式编写,目录中各章节题序中的阿拉伯数字用Time New Roman体。目录的具体排版格式见目录示例。
(九)正文 正文各章节应拟标题,每章结束后应另起一页。标题要简明扼要,不应使用标点符号。各章、节、条的层次按照“1……、1.1……、1.1.1……”标识,条以下具体款项的层次依次按照“1.1.1.1”、“(1)”、“①”标识。见正文示例。
(十)引文标示 引文标示应全文统一,采用方括号上标的形式置于所引内容最末句的右上角,引文编号用阿拉伯数字置于半角方括号中,用小4号字体,如:“……模式”。各级标题不得使用引文标示。正文中如需对引文进行阐述时,引文序号应以逗号分隔并列排列于方括号中,如“文献[1,2,6-9]从不同角度阐述了……”
(十一)名词术语 全文应统一科技名词术语、行业通用术语以及设备、元器件的名称。有国家标准的应采用标准中规定的术语,没有国家标准的应使用行业通用术语或名称。特定含义的名词术语或新名词应加以说明或注释。
(十二)物理量名称、符号与计量单位 论文中某一物理量的名称和符号应统一,一律采用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单位名称和符号的书写方式,应采用国际通用符号。在不涉及具体数据表达时允许使用中文计量单位如“千克”。表达时刻应采用中文计量单位,如“下午3点10分”,不能写成“3h10min”。在表格中可以用“3:10PM”表示。物理量符号、物理量常量、变量符号用斜体,计量单位符号均用正体。
(十三)数字 无特别约定情况下,一般均采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年份一概用4位数字表示。小数的表示方法,一般情形下,小于1的数,需在小数点之前加0。但当某些特殊数字不可能大于1时(如相关系数、比率、概率值),小数之前的0要去掉,如r=.26,p<.05。统计符号的字形格式,一般除μ、α、β、λ、ε以及V等符号外,其余统计符号[3]一律以斜体字呈现,如ANCOVA,ANOVA,MANOVA,N,nl,M,SD,F,p,r等。
(十四)公式 公式应另起一行居中,统一用公式编辑器编辑。公式与编号之间不加虚线。公式较长时应在“=”前转行或在“+、-、×、÷”运算符号处转行,等号或运算符号应在转行后的行首,公式的编号用圆括号括起来放在公式右边行末。公式序号按章编排,如第3章第2个公式序号为“(3.2)”,附录中的第n个公式用序号“(An)”表示。文中引用公式时,采用“见公式(3.2)”表述。具体见公式图表示例。
(十五)表格 每一个表格都应有表标题和表序号。表序号一般按章编排,如第2章第4个表的序号为“表2.4”。表标题和表序之间应空一格,表标题中不能使用标点符号,表标题和表序号居中置于表上方(黑体小4号,数字和字母为Time New Roman粗体小4号)。引用表格应在表标题的右上角加引文序号。表与表标题、表序号为一个整体,不得拆开排版为两页。当页空白不够排版该表整体时,可将其后文字部分提前,将表移至次页最前面。统计表一律采用开口表格的标准格式,具体见公式图表示例。(十六)图 插图应与文字内容相符,技术内容正确。所有制图应符合国家标准和专业标准。对无规定符号的图形应采用该行业的常用画法。每幅插图应有图标题和图序号。图序号按章编排,如第1章第4幅插图序号为“图1.4”。图序号之后空一格写图标题,图序号和图标题居中置于图下方,用小4号宋体。引用图应在图标题右上角标注引文序号。图中若有分图,分图号用(a)、(b)等置于分图下、图标题之上。图中的各部分中文或数字标示应置于图标题之上(有分图者置于分图序号之上)。图与图标题、图序号为一个整体,不得拆开排版为两页。当页空白不够排版该图整体时,可将其后文字部分提前,将图移至次页最前面。对坐标轴必须进行文字标示,有数字标注的坐标图必须注明坐标单位。具体见公式图表示例。(十七)注释 注释是对论文中特定名词或新名词的注解。注释可用页末注或篇末注的一种。选择页末注的应在注释与正文之间加细线分隔,线宽度为1磅,线的长度不应超过纸张的三分之一宽度。同一页类列出多个注释的,应根据注释的先后顺序编排序号。字体为宋体5号,注释序号以“①、②”等数字形式标示在被注释词条的右上角。页末或篇末注释条目的序号应按照“①、②”等数字形式与被注释词条保持一致。(十八)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著录应符合国家标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与正文中的引文标示一致,如[1],[2]……。每一条参考文献著录均以“.”结束。具体各类参考文献的编排格式如下: 1.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 [序号] 作者.文章题目[J].期刊名, 出版年份,卷号(期数):起止页码.(2)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 [序号] 作者.书名[M].版次.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份:起止页码.3.文献是会议论文集时,书写格式为: [序号] 作者.文章题目[A].主编.论文集名[C], 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份:起止页码.4.文献是学位论文时,书写格式为: [序号] 作者.论文题目[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5.文献是来自报告时,书写格式为: [序号] 报告者.报告题目[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报告年份.6.文献是来自专利时,书写格式为: [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名称:专利国别,专利号[P].发布日期.7.文献是来自国际、国家标准时,书写格式为: [序号] 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份.8.文献来自报纸文章时,书写格式为: [序号] 作者.文章题目[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9.文献来自电子文献时,书写格式为: [序号] 作者.文献题目[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可获取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可以只选择一项).电子参考文献建议标识: [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DB/MT]——磁带数据库[M/CD] ——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CP/DK]——磁盘软件[J/OL] ——网上期刊(十九)附录 [EB/OL]——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 论文附录依次用大写字母“附录A、附录B、附录C……”表示,附录内的分级序号可采用“附A1、附A1.1、附A1.1.1”等表示,图、表、公式均依此类推为“图A1、表A1、式(A1)”等。(二十)印刷与装订顺序 毕业论文应按以下顺序装订:封面→学术声明→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致谢→附录
第三篇:黑龙江大学毕业论文
黑 龙 江 大 学
毕 业 论 文
题 目:论秘书的文化内涵 院 系:黑龙江大学文学院 班 级:人力资源管理(2)班 学生姓名:刘海龙 学 号:60410010100 联系电话:***
目录
一、绪论„„„„„„„„„„„„„„„„„„„„„„„„3
二、秘书文化的内涵
„„„„„„„„„„„„„„„„„„3
(一)文化的含义 „„„„„„„„„„„„„„„„„„ 3
(二)秘书文化的内涵„„„„„„„„„„„„„„„„„4
三、秘书的文化素养„„„„„„„„„„„„„„„„„„„5
(一)秘书的主要特点
„„„„„„„„„„„„„„„5
(二)秘书的文化内涵体现
„„„„„„„„„„„„„„7
(三)如何培养秘书的文化内涵
„„„„„„„„„„„„8
四、结论 „„„„„„„„„„„„„„„„„„„„„„„9 参考文献 „„„„„„„„„„„„„„„„„„„„„„„9
论秘书的文化内涵
【摘 要】秘书文化是以秘书这一社会职业而形成的文化现象,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这个群体既是文化的记录者,又是文化的传承者,同时他们又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文化承载者。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秘书群体特定的文化内涵和职业规范,秘书职业也就成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社会执业门类。
【关键词】 秘书 文化内涵 文化素养
一、绪论
秘书职业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悠久,远在上古时期,政府中的重要官员——史官即为履行秘书职能的文职人员。他们职掌天文、历法、记注,负责文书撰写与档案及国家典籍的整理、保管。后来各级政府中的文秘人员及现代意义上的秘书职业,即由此发展而来。所以,秘书工作在中国是经历了几千年文化积淀并浓缩着高度人文精神的、具有厚重文化内涵的职业。
二、秘书文化内涵
(一)文化的含义
文化,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不论是狭义文化还是广义文化,其实质性含义是“人类化”,即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人。只有人才能创造文化,文化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体现,是人类本质的形式和体现,是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文化内涵,对于秘书来说关系重大,关呼其生死存亡。《中庸》里说,3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要成为一个治世贤能,他得从修身开始。那“修身”,“修”的是啥呢?修的就是自身的文化内涵。秘书,自它诞生之日起,就承担这着其他职业不可替代的责任和使命,重大的责任感使命感要求其具备更高的文化内涵。秘书扮演的是领导身边智囊团的主角,如果没有深厚文化积淀,就很难在那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生存。
(二)秘书文化的内涵
秘书文化是历代秘书工作者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和在形成、发展秘书职业的过程中,以秘书职业价值观为核心的精神文化和行为规范,以及与其相适应的文化物质表现形式。秘书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其固有的形态。
首先,秘书文化是一种亚文化。它不能脱离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民族文化的影响和制约而独立存在。作为一种亚文化,它渗透在民族文化的各个细胞中,并且又给予一定的社会文化和民族文化以积极的能动作用,并相互影响。
其次,秘书文化是一种物质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秘书与其工作相对应的载体也在不断的发展,由古代的笔、墨、纸、砚发展到现在的电脑、打印机、粉碎机、传真机等,构成庞大的秘书文化物质载体,也是秘书发挥各种技能的重要使用工具。此外,秘书要伏案,又兼具文化人,茶酒也成了秘书文化的物质载体。
再次,秘书文化是一种制度文化。秘书职业本身就要求比较严格,其工作也比较严密,其制度也是秘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党政、军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等所规定的秘书制度和秘书行业的职业规范要求。这些规范,都符合我国法律和政策,逐渐形成一套规范性的具有强制的约束力的规范程序和工作要求。
最后,秘书文化是一种精神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许多秘书保持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伟大气节。在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宏旨,体现出高尚的职业情操;在为人处事中,奉行“仁爱为怀”的优良品质,实现“兼利天下”的人生价值与目标,其核心 4
是秘书职业的昂扬、勤勉、细致的职业精神与“重义轻利”的节操。
三、秘书的文化素养
(一)秘书的主要特点
秘书工作的从属性、辅助性的根本性质,决定了秘书工作的一系列特点。其中最主要的特点是它的双层次性。
秘书工作的双层次性主要是针对其工作要求和工作内容而言。秘书工作的双层次性还形成了其他一系列特点。具体而言,要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1)被动性和主动性的对立统一;(2)事务性和政治性的对立统一;
(3)秘书工作中还有其他一些特点,如机要性与群众性的对立统一,经常性;
(4)和随机性的对立统一等。
秘书工作除了上述的一般特点外,一些专业秘书还会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如商业秘书、企业秘书的工作具有经营性(即秘书工作要紧紧围绕商品的生产、销售活动二进行)、时效性(即相对于一般秘书工作,更需要讲求时效,加快运转节奏)等特点。又如,一些大型会议往往要组成临时性的秘书部门,其工作中协调性、时间性、服务性的特点就显得十分突出。1.秘书工作有哪些基本要求: 秘书工作的基本要是:主动、高效、准确、保密。2.秘书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秘书位居领导“近身”,承担辅佐领导工作的种种责任。这就决定了秘书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不失职不越权。
从“不失职不越权”的基本原则出发,就产生了秘书工作中常用的一些专门性工作方法:(1)积极影响法;(2)工作程序控制法;(3)工作超前准备法;(4)工作时间管理法。
秘书工作能否适应领导的需要,保证领导工作的顺利进行,是衡量秘书工
作好坏的根本标准。秘书工作必须从“不失职不越权”的基本原则出发,完善各种方法,适应、满足不断发展和变化的领导工作的需求。3.秘书机构的设置与任务
秘书机构是秘书工作人员集中办公的部门,又叫秘书部门。在我国,“秘书机构”有广义和狭义两种不同的理解。广义秘书机构,是指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所设的综合办事机构,承担办文办事、信息调研、综合协调、督促检查和事物管理等项工作。狭义的秘书机构指承担以办文办会为主的秘书业务部门,如各级办公厅(室)下设的秘书局、秘书处、秘书科等。秘书机构的设置
秘书机构设置原则:符合法定程序的原则;有效性原则;精简原则;责权对等原则;整体效应原则;适应发展原则。秘书机构设置形势
根据秘书机构的设置原则,我国目前秘书部门主要有以下四种形势。专业型秘书机构;综合型秘书机构;专项任务型秘书机构;距矩阵型秘书机构。
以上是秘书机构设置的一些概要,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秘书机构的任务。(1)协调任务——指秘书组织中各级各类秘书部门之间、秘书组织内部各部门之间协调一致,紧密配合,以确保秘书工作的正常运转,力求达到优质高效的一种机制。
(2)保障任务——指从机构设置、后勤工作、人员素质提高等方面保证秘书工作正常进行,力求快速高效的一种机制。
沟通任务——指秘书部门沟通上下左右,促进信息交流的一种机制。(3)激励任务——是指搞好机关思想政治工作,树立先进,奖惩结合,激发秘书人员工作积极性,增强机关工作活力,促进秘书工作高效运转的一种机制。
(4)制约任务——指秘书部门中各个部门、各项秘书工作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协调动作,确保秘书工作高效运转的一种机制。
我们通过秘书与秘书工作知识的一些了解,大概知道了秘书这个职业它不 6
同于其他职业,秘书工作说来简单,无非就是一个领导跟前跟班的,又可以说,秘书工作是非同寻常的无论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都离不开秘书,离不开秘书的兢兢业业。秘书工作是否高效,直接影响到所在机关、团体、企业、单位等各个部门的工作效率。毫不夸张的说,秘书及秘书工作下至黎民百姓,上至皇族公卿。秘书在各个部门所扮演的主角角色注定它所能承载的内涵要远胜于其他职业,故而决定了它需要更多的文化积淀做基础,只有具备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及素养,才能在处理日常工作事务的过程中游刃有余。接下来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文化与秘书素养。
(二)秘书职业的文化内涵体现
首先是善于思考,富有谋略。因为处在决策层边缘,秘书工作的好坏,实质上也会对全局产生深远影响。所以大多数秘书,一般都能做到忠于职守。周恩来身边的秘书也是这样,周总理曾告诫身边的秘书人员对各部门报告、情况等,他要求秘书先阅读‘吃透精神,然后把文件提炼成几百字后再给他批阅,签字’。他对秘书的要求是:你们在我这里,就要能够站在我的角度考虑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试想,如果秘书们不善于思考、不勤于动脑,那么周恩来这样的交代也就是没有必要的。
其次,知识广博、视野开阔。历史上有建树的秘书人无一不是知识广博、视野开阔者。屈原、贾谊、白居易、左雄、苏轼、苏辙等是文学家;刘向、高士奇、赵翼等是史学家;梁鹊、王羲之,明代沈度等是书法家;程邈、耶律突吕不、窦尔德尼等是本民族文字的创制、发展者等。而现代秘书工作更是综合了各领域、各学科的知识点,如哲学、美学、历史、文艺等学科领域,秘书工作往往都会涉及到。没有广博的知识,开阔的知识视野,实很难承担秘书工作。
再次,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现代秘书侧身领导者中间,既是领导者下级,又是领导者某种程度上的代表和体现,充当沟通上下、联络各方的中介,其地位特殊,角色重要,所以,优良的道德品格实为其从业的内在要求,文化素养培养其道德情操,道德与文化,对秘书人员来说不可分割。秘书也讲求无私奉献。从传统文化角度看,古代士大夫“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及“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思想,都是现代秘术人 7
员培养道德情操取之不尽的源泉。历史上无数志士仁人身体力行,造福社会,显示了公而忘私,默默奉献的精神,处在统治者身边的秘书们也不例外。他们中不少人谦和诚信,讲道义,勤俭廉洁,后来成为老百姓心目中的清官谏臣。这和他们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分不开的。
(三)如何培养秘书的文化内涵
秘书工作人员的素养,既包括合理的知识储备、相当的专业技能,又包括成熟的职业性格、稳定的心理健康状态,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这些素养也是文化内涵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这些素养我就不再展开来讨论了。我就从其他方面来谈谈如何培养秘书的文化内涵。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体系完整,风格独特,民族性强,凝聚力大,是世界上一支独具特色的文化源流。数千年来,它不但在中国历史上大放光彩,惠及历代炎黄子孙,而且在汉代“丝绸之路”开辟后,影响了西方世界的历史与文化。进百年来,中国文化虽然受到来自西方现代文明的冲击,但它基础深厚、成熟,在许多方面仍有独到之处,依然不失为世界上一脉优秀的文化。而且随着中国经济、科技等各方面实力和影响的增强,在交往频繁的现代国际社会中,有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对中国文化发生了兴趣:京剧表演艺术使欧洲、美国的观众如此着迷;烹饪技术使品尝过中国菜的外国人啧啧称赞;《孙子兵法》成为西方企业家的经营战略;儒学、老庄哲学、易学在西方再一次盛行;法国、美国、德国等国家频频举办“中国文化节”„„中国文化以其独特、丰厚的内涵和魅力在世界和魅力在世界上占有重要一席。
秘书——“从事办公室程序性工作、协助领导处理政务及日常事务并为领导决策及其实施提供服务的人员”,并同时规定,秘书应当“具备较强的文字与语言表达能力、综合协调能力与合作能力、逻辑思维与分析能力等”。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尤其是传统文化,有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不但要继承,而且要发扬光大。从秘书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秘书其实就是领导的军师或者是参谋,如此重要的角色,如果对自己国家的文化都不了解,不能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在日常工作中给自己带来思想 8 的源泉,那么这样的秘书是失败的,不仅得不到领导的赏识,而且在秘书这个行业也算是走到了尽头。所以,我想大胆的向世人表露,要做一个出类拔萃,想有所作为,想真正提升自身的文化内涵就静下心来,专心 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一句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总之,从历史来看,秘书文化源远流长,体现在各个方面,渗透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秘书不仅是文化的记录者,也是文化的传播者,他们也是一个有较高文化修养的群体,在历史的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创新和发展是提高工作效能的源泉,秘书工作人员就要不断的完善自己,来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钱立静《秘书原理与实务》——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 谌世龙《 中国历史与文化 》——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 [3] 许慎《说文解字》卷三(下),中华书局1963年影印本 [4] 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8 [5] 王育·秘书学原理及实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6] 张大成·组织会议和活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7] 网络等
第四篇:华南农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
华南农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在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研究训练和独立工作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
第二条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工作,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学校普通本科生。
第二章 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组织管理
第四条 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由分管校长领导,实行校院二级管理。
第五条 教务处在分管校长领导下,负责毕业论文(设计)规章制度的制定、实施及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 学院负责本单位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管理细则制定和全过程管理。
第三章 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
第七条 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选题的深度、广度和难度要适中,使学生
指导教师意见独立完成毕业论文(设计)。
第五章 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要求
第十四条 毕业论文(设计)一般由题目、中外(英)文摘要、关键词、目录、正文、致谢、参考文献、附录等部分构成,具体要求见《华南农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华南农教„2012‟30号)。学院如有特殊要求,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调整方案报教务处备案后方可实施。
第六章 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评定
第十五条 毕业论文(设计)成绩由指导教师评定成绩、评阅人评定成绩和答辩成绩三部分组成,各部分成绩所占比例由学院自定,其中指导教师评定成绩不少于总评成绩的40%。
第十六条 学院根据需要成立若干答辩小组,每个答辩小组成员不少于3人,设组长1人,答辩程序由答辩小组制定。
第十七条 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的态度、能力表现、论文(设计)质量等情况撰写评语并给出指导教师评定成绩,不及格者不得提交评阅。
第十八条 评阅人由答辩小组指定,指导教师不能作为所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评阅人,评阅人根据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和水平撰写评语并给出评阅人评定成绩,不及格者不得参加答辩。
第八章 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检查与资料保存
第二十四条 为保障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学校将不定期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检查。
第二十五条 学校对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实行纸质版和电子版“双套制”归档管理,学院组织完成毕业论文(设计)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在规定时间内按档案管理要求及时移交学校档案馆保管;不在规定移交范围的其他资料由学院作为教学档案妥善保存。
第九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学校之前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原《关于加强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的意见》(华南农大(办)字„2000‟第23号)同时废止。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第五篇:中国农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
中国农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
中农大教字„2009‟15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生教育最后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从事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的初步尝试。
第二条 通过毕业论文(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具有一定理论或实践意义的课题进行独立研究,使学生得到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做好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 组织与领导
第三条 全校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由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全面负责,教务处、院(系)分级管理,分工协作。
第四条 教务处工作职责:
1.贯彻落实教育部及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对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根据学科的特点,制定我校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文件,明确学校的总体管理目标。组织协调各院系的有关力量,分解实施管理目标并布置全校的毕业设计工作任务。
2.负责具体安排、组织、检查全校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度,协调有关问题;负责组织毕业论文(设计)校级开题与毕业答辩。
3.做好全校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和《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摘要》编印工作。
4.组织毕业论文(设计)管理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为专业建设及教学改革提供依据。5.按学校毕业论文(设计)存档文件清单做好教务处毕业论文(设计)文档资料的归档管理工作。
第五条 院(系)工作职责:
1.贯彻执行学校有关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规定,布置本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任务。组织有关系拟定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计划,审定指导教师名单,审定题目及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汇总《中国农业大学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一览表》、《中国农业大学毕业论文(设计)统计表》报教务处备案。组织选题与开题、定期检查、答辩和成绩评定工作。按照《中国农业大学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评选办法》组织评选、推荐本院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及优秀指导教师。
2.做好毕业论文(设计)过程控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
3.做好本院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和经验交流。于春季学期末将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送教务处,并按照《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摘要选编撰写规范》撰写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摘要一并送教务处。
4.按学校毕业论文(设计)存档文件清单做好本院毕业论文(设计)等文档资料的归档管理工作。
第三章 指导教师职责
第六条 指导教师一般由具有讲师及以上技术职称的教师担任。助教一般不单独指导毕业论文(设计),但可协助指导教师工作。指导教师和辅导教师由系安排,主管教学院长审批。每名指导教师所指导的学生数不得超过6人(不含指导在校外进行的毕业论文(设计)学生)。
第七条 在校外单位进行的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必须由学生所在学院聘请校外单位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同时确定相应的校内指导教师,校内指导教师为第一责任导师。
第八条 凡承担指导毕业论文(设计)任务的教师,应本着对教学负责的态度,严肃认真地做好指导工作。在整个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认真做好选题与开题、过程指导、中期检查、论文答辩工作。不仅要负责业务指导,还应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第九条 确定题目,拟定任务书,制定指导计划。指导学生完成开题报告并提出论证意见。认真做好学生外文翻译的评阅,并签字。指导学生按规范要求正确撰写毕业论文(设计),对学生答辩申请给予是否同意参加答辩的结论。
第十条 按任务书的要求定期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和工作质量,及时解答和处理学生提出的有关问题。指导教师必须保证每周至少对学生进行一次答疑和检查。
第十一条 重视对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及设计方法与设计思想的指导。
第十二条 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和评定成绩。
第四章 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第十三条 按照《中国农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基本规范要求》认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
第十四条 要充分认识毕业论文(设计)的重要性,认真做好毕业论文(设计)前的准备工作。独立按时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不得弄虚作假,不准抄袭他人成果,否则其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以不及格计。并要承担由此产生的相关责任与后果。
第十五条 在设计中,要严格要求自己,树立严肃、严密、严谨的科学态度,既要虚心接受教师的指导,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努力钻研,勤于实践,敢于创新。
第十六条 无论校外、校内,都要严格遵守学校和所在单位的规章制度,学生有事离校(实习单位)必须向指导教师请假。毕业论文(设计)期间,无故缺席按旷课处理;缺席时间达四分之一以上(含四分之一)者,取消答辩资格,其成绩按不及格处理。
第十七条 答辩后,学生应交回所有资料(包括设计任务书、设计说明书、图纸、论文、阶段资料、实验原始记录、译文、软件文档等)。
第五章 选题与开题
第十八条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必须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满足培养计划的基本要求,使学生得到比较全面的综合训练。
第十九条 选题尽可能结合科研和生产实践。题目可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及指导教师与学生的不同条件选择。减少假拟题目的数量。结合实际的选题,如果综合训练不够,指导教师可做适当的补充。题目的难度和份量要适当,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工作量饱满,通过努力能完成工作任务。原则上一名学生一个题目,几名学生共同承担一个较大的课题时,必须明确每名学生独立完成的任务,使每名学生都受到较全面的训练。课题的类型可以多种多样,应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鼓励学生自选课题,使学生的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
第二十条 选题要注意基本技能的综合训练,对于方案设计、实验与数据处理、绘图、资料查阅和外文翻译以及计算机应用等内容综合考虑。选题力求有益于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
第二十一条 指导教师提交毕业论文(设计)题目,院(系)负责教学的领导组织有关人员对题目筛选审核,必要时对题目进行论证。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批准后向学生公布。
第二十二条 学生自主选题,由系主任组织相关教师对选题进行评定,认可后确定相应指导教师并向学生公布。
第二十三条 主管教学的系主任负责向学生介绍本专业各设计题目所要完成的主要内容及要求,并组织学生选题,学院协调平衡后,确定每位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并由主管教学的系主任签发正式的任务书。
第二十四条 组织针对各专业学生的开题指导讲座。第二十五条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必须在第七学期初下达给学生,学生可以结合所选的题目选修相应的专业选修课。
第二十六条 开题报告是毕业论文(设计)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课题研究的依据和撰写论文的基础,也是评定毕业论文(设计)成绩的依据之一,毕业生必须认真完成。
第二十七条 学生在接到任务书后按学校要求时间完成开题报告并交给指导教师。经指导老师同意后,学生提交开题申请。
第二十八条 各专业组织所有学生进行开题。同时学校、学院分别随机抽取1%、5%~10%比例的学生进行统一开题,结果在学校范围内公布。
第二十九条 开题报告主要内容:文献综述(包括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及主要参考文献;主要研究(设计)的目标内容、拟采用方法和技术路线;毕业论文(设计)进度,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困难以及解决的途径;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所必需具备的条件(技术资料、主要仪器设备等)。
第三十条 取得开题资格要求:广泛研读国内外文献资料,提交一份文献综述(3000字以上)并列出研读资料目录;完成与论文相关的专业领域外文资料翻译一篇(3000字以上),并由指导教师评阅签字通过;提交《中国农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申请表》。
第三十一条 开题报告论证须由不少于3名本专业教师组成的论证组进行论证,并在学生报告后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开题报告论证通过后由论证组成员签字认可。首次未通过论证的学生,必须在三周内重新完成开题工作。
第三十二条 所有学生应于第七学期内完成开题报告。
第六章 质量监控
第三十三条 质量监控分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进行。学校、学院、系三个层面分别组织检查,校、院视导组参加检查工作。
第三十四条 毕业论文(设计)前期,各学院检查开题是否按时完成,重点检查指导教师到岗情况,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是否及时下达到每个学生。
第三十五条 毕业论文(设计)中期,学校、学院、系三个层面分别组织中期检查工作,着重检查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进度、教师指导情况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给予解决。
第三十六条 毕业论文(设计)后期,各学院、系着重组织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规范和质量进行检查,对学生是否具备毕业答辩资格进行审查。
第七章 答辩与评分
第三十七条 各专业应成立答辩小组,具体负责本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和成绩评定。答辩工作可聘请校内外同行专家参加。指导教师应严格按照答辩资格的审查标准,明确是否同意其指导的学生参加答辩并评定成绩。如果指导教师认为答辩申请人不具备答辩资格,答辩申请人需按照指导教师提出的意见,对毕业论文(设计)进行重新修改,再提交答辩申请,直到符合答辩条件,方可参加答辩。评阅、答辩程序按各学院制定的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细则进行。第三十八条 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按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以下)五级评分。采用“结构分”进行成绩的综合评定。结构分由指导教师的评分、评阅人的评分和答辩评分按2:2:6结构组成,具体的评分标准按照学校制定的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评审标准、评阅人评审标准、答辩评审标准执行,各学院可根据专业选题的特点另行制定,报教务处备案后执行。答辩委员会给定综合成绩,答辩委员会有权独立评定成绩。成绩评定必须坚持标准,从严要求。各专业学生成绩应呈正态分布,评为优秀的毕业论文(设计)不得超过答辩学生人数的20%。
第八章 总结
第三十九条 毕业答辩结束后一周内,各学院(系)要召开专门会议,对毕业论文(设计)全过程及毕业答辩环节进行认真总结,并于毕业论文(设计)结束后两周内,将书面总结、《中国农业大学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一览表》、《中国农业大学毕业论文(设计)统计表》送教务处。
第九章 附则
第四十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学校以前公布的毕业论文(设计)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相符的,一律以本办法为准。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