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浇混凝土楼板板底平整度防控措施[小编推荐]
保兴垾6号地块2#、3#、4#楼及地下室
混凝土平板底部平整度控制措施
现浇混凝土楼板在建筑工程应用越来越多,目前混凝土楼板底部平整度控制不利因素较多,人为控制偏差要求较高。由此带来了现浇混凝土楼板底部出现平整度超规范现象时有发生;一但发生超标准数值较大时,平板钢筋弯曲,给结构带来影响,处理难度较大。如板底平整能有效控制,平板不粉刷就能达到装饰要求,会给质量、经济效益带来直接好处。所以对现浇平板底部平整度控制非常重要。
(一)发生现象
1、模板接缝处:现浇楼板底部模板接缝处成型后上下错缝、互不连贯;
2、楼板底部局部不平整:局部上翘-多在阴角处发生、下落。
3、楼板底部整体不水平:表现为平板整体波浪型不平整;整体平度达标,但平板边线不在同一水平标高。
(二)原因分析
1、周转材料方面
(1)支撑材料钢度不达要求。造成楼板底部局部或整体平板模板下滑。(2)楞木几何尺寸不统一、平直度偏差大。(3)模板本身平整不达标、周转次数过多。
2、设计方案
施工设计方案不满足实际施工要求,模板支撑未经计算或水平、竖向连系杆设置不合理,造成支撑刚度不够浇筑混凝土时模板下滑、失稳。
3、施工方面
(1)施工人员施工不规范,不按设计方案施工、操作不到位。(2)平板各水平控制点测量出现偏差。
(3)浇灌混凝土时施工荷载超设计方案,甚至吊运重物冲击板面。使楼板支撑发生塑性应变。
(4)座在回填土上的模板支撑,因填土松软、施工用水浸泡支撑下沉。
(5)两模板接缝处,未在缝中间放置一根木楞同时支撑两板,出现空头平板。模板缝口较大,二次补缝嵌条不牢固,造成接缝处凸出条形混凝土带。
(6)混凝土坍落度差异太大,造成混凝土的收缩不统一。
4、现场管理方面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质量控制和材料检验体系不健全。岗位责任制不落实,技术交底,过程控制不到位。
(三)控制措施。
1、周转材料方面
(1)支撑材料采用钢管、扣件。钢管的壁厚达到3.25mm以上,弯曲、破损、开裂等一律严止使用;扣件无开裂、滑丝。
(2)楞木购买几何尺寸统一;楞木在使用前必需采用压刨二次加工,平直度偏差控制小于1mm。
(3)模板采用变形小、韧性好、表面光滑平整的竹胶板为宜。一般周转次数不大于八次。
2、设计控制措施
模板支撑必须经过技术人员严格计算,并编制详细施工方案,技术负责人审核;以确保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和操作性等。
3、施工控制措施(1)施工人员规范施工,严格执行设计方案施工;加强工人平时技能教育,做好班前重点教育,提高职工素质。
(2)平板各水平控制点专人测量、多点控制,标致点显眼、明确;加强测量仪器校验工作。
(3)浇灌混凝土时注意分散施工荷载,控制砼堆积高度。吊运重物严禁冲击板面。(4)座在回填土上的模板支撑,填土应夯实,支撑下加设足够厚度的垫板,并有较好的排水措施。
(5)板接缝处,未在缝中间放置一根木楞同时支托两板。验收时踩踏平板模板不得有空头板。
(6)施工中应加强混凝土搅拌的计量工作,严格控制用水量,混凝土浇捣时,必须按规定的坍落度施工,不得任意加水,防止混凝土收缩不统一。(7)做好平板模板浇筑前、浇筑后的模板面清理工作,严禁模板粘浆使用。(8)平板拆模前必须等同条件砼试块试验达到要求后,方可拆模。
4、现场施工管理措施
必须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落实岗位职责,加强过程控制,做好在控制板底平整度方面的技术交底工作。编制人: 审核人: 项目经理:
芜湖伟翔建设有限公司保兴垾6号地块项目部
2010年7月10日
第二篇:楼板板底平整度控制的可靠措施
楼板板底平整度控制的可靠措施
一、标高控制
首先建立准确的符合要求精度水平控制网,只有有了准确而符合规范要求精度的水平控制网才能进一步控制好模板的平整度;轴线、模板线(或模边借线)放线完毕。水平控制标高引测到预留插筋或其它过渡引测点,并办好预检手续。先从水准点在柱上引测1000水准线,根据设计层高,计算模板底或模支撑系统顶部标高,并测引,做好标设。
二、模板支撑系统搭设
严格按模板施工方案进行搭设支架,支架的支柱(可用早拆翼托支柱从边垮一侧开始,依次逐排安装,同时安装钢(木)楞及横拉杆,其间距按模板设计的规定。需要装双层钢(木)楞时,上层钢(木)楞间距一般为 40~60cm。支架搭设完毕后,要认真检查板下钢(木)楞与支柱连接及支架安装的牢固与稳定,根据给定的水平线,认真调节支模翼托的高度,将钢(木)楞找平。搭设模板支撑体系,最上层直接支撑模板排骨方木的钢管一定要用顺直钢管,且顶部标高准确。跨度较大的按规定起拱。底层施工注意支撑系统基础要夯实,垫木连接成整体,以防下沉。沿顶撑高度每隔1500mm设纵横钢管拉杆,并设纵模剪力撑。一层楼板的顶撑要支在坚实并有排水措施的基土上,顶撑下垫50mm厚木板。
三、排骨方木安装
排骨方木材质要求要硬即刚度要好,用老木,并在安装前,用木工压刨机械进行加工,使其规格尺寸一致。安装时间距均匀,密度合理。不得使用有翘曲的排骨料。
四、模板安装
选择厚度均匀一致的模板和支撑模板的木枋,这样保证模板的底部平整;在支摄水平模板前先根据水平控制网控制好角部的水平标高;根据各个角部和中部的水平控制点用拉通线或测设水平的点方式 将水平的模板都控制在一个高度后并进行临时固定;、检察整个模板的平整度,不符合要求的再进行整改,符合要求后进行最后固定。对于不够整模数的模板和窄条缝,采用拼缝模或木方嵌补,但拼缝应严密。模板用钉子钉牢。平模铺设完毕后,用靠尺、塞尺和水平仪检查平整度与楼板底标高,并进行校正。
五、检查
检查模板表面平整度和模板支撑体系的牢固度刚度及模板顶面标高,确认过到要求时方可浇筑砼。
芜湖中工建设有限公司
2011年4月6日
第三篇:2.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防治若干措施
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防治若干措施 楼板施工前裂缝预控
1.1 建设单位不得明示和暗示设计单位降低设计标准。
1.2在认真做好图纸会审工作的基础上,总承包施工单位应制定详细的楼板裂缝防治专项施工方案。专项施工方案应当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总监理工程师审查通过后实施。经批准的专项施工方案,不得随意变动,主要内容须包括: 预拌混凝土进场验收技术要求; 向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预提交的技术参数,应包括初凝时间、终凝时间、坍落度、掺合料品种与掺量、外加剂品种以及其他现场施工需要的技术参数; 模板体系承载力、刚度与稳定性计算和防止立杆传力应力集中的构造措施; 模板周转套数; 钢筋位臵、保护层厚度控制; 6 电气线管位臵、多层线管交叉控制; 7 板厚控制; 8 混凝土浇捣控制; 混凝土初凝前找平与终凝前抹压时间控制; 10 混凝土养护方式与时间控制; 11 终凝后上人放线时间控制; 钢筋、模板吊装时间及防冲撞控制; 13 拆模时间控制; 14 其他必要的控制措施。
1.3监理单位应制定现浇混凝土楼板施工旁站监理实施细则,明确裂缝防治监理要点。
1.4 施工单位应对各工种实施技术交底,并形成交底记录。预拌混凝土生产与供应
2.1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应严格执行市建委《关于印发〈加强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的暂行规定〉的通知》和《住宅工程钢筋混凝土现浇楼(屋)面板裂缝控制技术导则》中的相关规定。
2.2预拌混凝土生产应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严格配合比设计及计量。掺合料和外加剂的品种和掺量等施工技术参数,应满足预拌混凝土供货合同以及国家相关标准和有关规定要求。
2.3预拌混凝土生产单位在供应预拌混凝土时,应向施工单位提供《预拌混凝土产品说明书》,其中应明确混凝土防治裂缝施工注意事项。注意事项主要包括: 混凝土初、终凝时间; 混凝土强度达到75%以上的预计龄期;
3混凝土自浇筑起至吊装钢筋、模板等施工荷载时间建议; 4 混凝土养护方式及时间建议; 5 混凝土自身特性可能引起裂缝的其他施工注意事项。现浇混凝土楼板施工
3.1 预拌混凝土进场验收
3.1.1预拌混凝土进场时,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应根据已提交的施工参数核查预拌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内容,按规定对预拌混凝土坍落度及和易性、保水性、粘聚性等性能进行逐车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严禁在现场随意加水和外加剂。
3.2 模板体系施工
3.2.1模板材料的选取与支撑体系的支设,除满足设计计算工况和有关规定外,还应考虑施工中吊装荷载撞击效应对模板体系刚度及稳定性产生的影响。
3.2.2 模板支撑体系的支设应符合有关规定。3.2.3 模板支撑体系立杆底应设臵垫板。3.2.4 模板体系周转套数不宜少于4套。
3.2.5 模板体系周转使用前应检查修补、调换可能导致质量问题的残缺部件。
3.3 钢筋绑扎与线管敷设
3.3.1 负弯矩钢筋宜设臵通长马凳,其间距不宜超过800mm。3.3.2板底钢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垫块数量每0.8m不少于1个。
3.3.3线管应敷设在板上、下两层钢筋中间,水平间距不宜小于50mm;
21管线敷设宜与钢筋成斜交布臵或平行于板短跨方向。严禁三层及三层以上线管交错叠放,必要时宜在线管交叉处增设钢筋加强网或预埋线盒等措施; 线管直径大于20mm时宜采用金属导管。
3.4 混凝土浇捣与养护
3.4.1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和有关规定合理确定混凝土浇筑方案,不得随意留臵施工缝。
3.4.2施工单位应根据预拌混凝土初凝时间和出厂时间,确定混凝土浇捣时间,保证在混凝土初凝前完成浇捣找平工作。3.4.3 混凝土楼板振捣宜采用平板振动器,确保振捣质量。3.4.4 混凝土终凝前应对板面进行抹压。板面抹压工作结束后,应立即采用塑料薄膜覆盖,进行保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
3.5板面上荷与模板拆除
3.5.1严格控制板面上荷时间。板面上人放线时间不得早于混凝土终凝后18h(4月-11月)和24h(12月-次年3月);板面吊运模板、钢筋等材料时间不得早于混凝土终凝后36h(4月-11月)和48h(12月-次年3月)。
3.5.2吊运材料应做到少吊轻放,材料堆放处应事先铺设木垫板,位臵应避开楼板跨中部位,力求减少吊运荷载对楼板造成的冲击。3.5.3严格控制楼板拆模时间。楼板混凝土同条件养护试块达到规范规定的强度值后,方可拆除支承模板。
5、现浇楼板裂缝防治管理
5.1施工过程中发现现浇楼板出现裂缝,应按以下程序进行处理: 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和预拌混凝土生产单位,查清楼板裂缝的分布、宽度; 综合分析裂缝的性质、产生的原因; 形成书面楼板裂缝处理意见;设计单位出具楼板裂缝设计处理措施;
4裂缝处理意见及设计处理措施应经工程质量监督员审查、留存; 5 施工单位严格按设计要求对楼板裂缝进行处理,监理单位进行旁站监理;
6楼板裂缝处理后,各方应组织专项验收并形成资料存档。5.2建设、施工、监理、预拌混凝土生产单位在现浇楼板裂缝防治及处理过程中形成的所有资料,应作为工程技术资料存档。
第四篇:现浇楼板裂缝防治措施
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防治措施
(一)楼板设计
1、本工程设计规则,呈长方形布置,地下车库东西长度为177.3m,南北宽度为85.4m。1#楼、2#楼面积相同,东西长度为63.0m,南北宽度为19.5m。
2、现浇板配筋全部采用HRB400钢筋,并充分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3、屋面及建筑物两端的现浇板及跨度大于4.2m的板全部为双层双向钢筋。
4、地下车库剪力墙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要求设置后浇带。后浇带混凝土与两侧混凝土浇筑的间隔时间为14天。
(二)楼板裂缝施工预控
1、认真组织施工图纸会审工作。对楼板配筋方案不合理、构造配筋设置不到位、楼板刚度过小的,应及时在图纸会审记录中予以调增。
2、总承包施工单位应制定详细的楼板裂缝防治专项施工方案。专项施工方案应当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总监理工程师审查通过后实施。经批准的专项施工方案,不得随意变动。
3、裂缝防治专项施工方案须包括以下内容:
(1)预拌混凝土进场验收技术要求;
(2)向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预提交的技术参数,应包括初凝时间、终凝时间、坍落度、掺合料品种与掺量、外加剂品种以及其他现场施工需要的技术参数;预提交的技术参数应在预拌混凝土供货合同中明确。
(3)模板体系承载力、刚度与稳定性计算和防止立杆传力应力集
中的构造措施;
(4)模板周转套数;
(5)钢筋位置、保护层厚度控制;
(6)电气线管位置、多层线管交叉控制;
(7)板厚控制;
(8)混凝土浇捣控制;
(9)混凝土初凝前找平与终凝前抹压时间控制;
(10)混凝土养护方式与时间控制;
(11)终凝后上人放线时间控制;
(12)钢筋、模板吊装时间及防冲撞控制;
(13)拆模时间控制;
(14)其他必要的控制措施。
6、监理单位应制定现浇混凝土楼板施工旁站监理实施细则,明确裂缝防治监理要点。
7、施工单位应对各工种实施技术交底,并形成交底记录。
(二)预拌混凝土生产与供应
1、预拌混凝土使用单位在订购预拌混凝土前,应根据工程不同部位和环境提出对混凝土性能的明确技术要求。掺合料总掺量不宜大于水泥用量的25%,最大不应超过30%。
2、对高强、高性能和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建设单位、施工总包单位和监理单位应参与配合比设计。
3、预拌混凝土生产应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严格配合比设计及计
量。掺合料和外加剂的品种和掺量等施工技术参数,应满足预拌混凝土供货合同以及国家相关标准和有关规定要求。
4、预拌混凝土生产单位在供应预拌混凝土时,应向施工单位提供《预拌混凝土产品说明书》,其中应明确混凝土防治裂缝施工注意事项。注意事项主要包括:
(1)混凝土初、终凝时间;
(2)混凝土强度达到75%以上的预计龄期;
(3)混凝土自浇筑起至吊装钢筋、模板等施工荷载时间建议;
(4)混凝土养护方式及时间建议;
(5)混凝土自身特性可能引起裂缝的其他施工注意事项。
5、严禁在运输途中随意向预拌混凝土内加水和外加剂。
(三)楼板裂缝施工过程控制
1、预拌混凝土进场验收
(1)预拌混凝土进场时,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应根据已提交的施工参数核查预拌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内容,按规定对预拌混凝土坍落度及和易性、保水性、粘聚性等性能进行逐车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
(2)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应参加预拌混凝土进场验收,参与混凝土试块留置、坍落度测试等,并在有关记录上签字。
(3)严禁在施工现场随意向预拌混凝土内加水和外加剂。
2、模板体系施工
(1)模板支撑系统必须经过计算。模板材料的选取与支撑体系的支设,除满足设计计算工况和有关规定外,还应考虑施工中吊装荷载撞
击效应对模板体系刚度及稳定性产生的影响。
(2)模板支撑体系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立杆上、中、下部位应设置必要的横向杆件,确保整个模板体系稳定可靠。
(3)模板支撑体系立杆底应设置垫板。
(4)模板体系周转套数不宜少于4套。
(5)模板体系周转使用前应检查修补、调换可能导致质量问题的残缺部件。
3、钢筋绑扎与线管敷设
(1)应加强对现浇楼板负弯矩钢筋位置的控制。控制负弯矩钢筋位置应设置足够强度、刚度的通长钢筋马镫,其间距不宜超过800mm。马镫底部应有防锈措施。
(2)板底钢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垫块数量每0.8m2不少于1个。
(3)管线应尽量布置在梁内,当楼板内需埋置管线时,线管应敷设在板上、下两层钢筋中间,且宜与钢筋成斜交布置或平行于板短跨方向。
①线管敷设不宜立体交叉穿越,确需立体交叉的不应超过二层管线。严禁三层及三层以上线管交错叠放。
②线管在敷设时交叉布线处可采用线盒,同时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形分布,尽量避免紧密平行排列,以确保线管底部的混凝土浇筑顺利且振捣密实。
③当两根以上管并行时,水平间距不宜小于50mm,沿管方向应增加Φ4@150宽500mm的钢筋网片,做到在应力集中部位有双层布筋。
④线管直径大于20mm时宜采用金属导管。
4、混凝土浇捣与养护
(1)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和有关规定合理确定混凝土浇筑方案,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
(2)在混凝土浇筑时,对裂缝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筋受力最大区域应铺设临时性活动跳板。
(3)施工单位应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确保楼板厚度控制准确。根据以往施工经验,提出以下楼板厚度控制施工工艺。
①拉控制线法
施工要点:楼板施工前,在每跨柱子的插筋上(剪力墙结构在暗柱插筋上)根据标高标出结构+50点,且用红油漆做好标识。+50点之间对角拉设细绳水平线,且保证水平线拉紧。浇注混凝土时,操作工人在每跨之间,根据水平线做出混凝土板面的控制点,控制点要均匀分布,距离不要超过2m,控制点与水平线的距离为500mm。最后根据控制点,采用两米刮尺将每跨的混凝土面找平。
②预埋插筋法
施工要点:在混凝土浇注前,在楼板钢筋上预先设置插筋,插筋高出板面不小于500mm,间距不超过5米,根据标高,在插筋上标识出结构+50线标识点,具体控制方法同1。当楼面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时,将露出板面的插筋截除。
③制作标准卡法
施工要点:在混凝土浇注前,根据楼板厚度制作标准的钢筋卡(详见下图),操作工人在混凝土找平时,根据钢筋卡来控制楼板厚度。操作中要保持钢筋卡上下垂直,否则会造成控制误差。
④标准马凳法
施工要点:在混凝土浇注前,根据板厚制作标准马凳(详见下图),施工时直接将马凳放在模板上,马凳间距不超过2m。操作工人根据马凳高度,用刮尺找平混凝土板面。完成找平后应及时将马凳取出,清理干净待用。
⑤预置PVC电线套管法
施工要点:楼板钢筋绑扎完成后,将预先截好的与楼板厚度等厚的
PVC电线套管绑在钢筋上,保证套管垂直、牢固。套管位置作为控制楼板厚度的控制点,每个房间设置数量不宜少于三处,并作为隐蔽验收的内容。为避免套管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造成堵塞,可事先将套管的上口封堵,方便以后进行验证性检查。
(3)施工单位应根据预拌混凝土初凝时间和出厂时间,确定混凝土浇捣时间,保证在混凝土初凝前完成浇捣找平工作。
(4)混凝土楼板振捣宜采用平板振动器,确保振捣质量。
(5)混凝土终凝前应对板面进行抹压。板面抹压工作结束后,应立即采用塑料薄膜覆盖,进行保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
5、板面上荷与模板拆除
(1)严格控制板面上荷时间。板面上人放线时间不得早于混凝土终凝后18h(4月-11月)和24h(12月-次年3月);板面吊运模板、钢筋等材料时间不得早于混凝土终凝后36h(4月-11月)和48h(12月-次年3月)。
(2)吊运材料应做到少吊轻放,材料堆放处应事先铺设木垫板,位置应避开楼板跨中部位,力求减少吊运荷载对楼板造成的冲击。
(3)严格控制楼板拆模时间。楼板混凝土同条件养护试块达到规范规定的强度值后,方可拆除支承模板。
(4)后浇带处应采用独立的模板支撑体系,浇筑前和浇筑后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之前,后浇带两侧梁板下的支撑不得拆除。
6、主体验收前,应对现浇楼板进行检查,发现裂缝立即处理,并形成记录。
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比较普遍,产生裂缝的原因较多,其中有设计的原因、规范的原因及环境的原因等,但对施工单位来讲也有诸多因素,我们在施工中,着重对原材料选择及施工过程进行如下控制:
1.原材料和试配
(1)对混凝土工程所用的水泥:进场时必须有生厂家的出厂质量证明书并严格按规定进行复试(应有28天强度),保证凝结时间、安定性和强度合格。
(2)石子:石子应按规定进行复试,其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风化岩含量、强度、坚固性、有害物质含量、反应性骨料含量(如易引起碱骨料反应的骨料)等应符合要求。施工过程中所用的石子的粒径、级配、产地应符合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
(3)砂:用于混凝土的砂子必须用中、粗砂,不许用细砂。砂子应按规定进行复试,其颗粒级配、含泥量、风化岩含量、坚固性、有害物质含量、反应性骨料含量(如易引起碱骨料反应的骨料)等应符合要求。施工过程中所用的砂必须符合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4)砂石进场要有专人进行验收,不符合要求的要坚决退回。
(5)混凝土所用的水、外加剂及掺合料应符合有关规定。根据季节情况适当选用减水剂、微膨胀剂。
(6)外加剂要选用有资质的生产厂家,严格按批量进行复试,严禁由厂家送样复试。2.混凝土的搅拌
(1)混凝土搅拌前必须经开盘鉴定,根据砂石的含水率及时调整配合比(施工配合比)。(2)计量准确(包括外加剂、掺和料严禁用容器计量),严格控制水灰比、坍落度,对坍落度要随时抽查。
(3)搅拌时间应符合规范要求,不能过长、过短。3.混凝土的运输、浇筑与振捣
(1)无论采用哪种运输方法,均应严格掌握混凝土从搅拌机中卸出后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不得超出规范的要求和试配的初凝时间。
(2)对商品混凝土应就近选择搅拌站,并向搅拌站提出具体的技术要求。(包括:施工部位、强度等级、坍落度及允许偏差、有否早强及缓凝要求、初凝终凝时间、浇筑速度等)
(3)泵送混凝土采用高效减水剂,并做水泥与外加剂的匹配试验,适当掺加粉煤灰,以减少水泥用量,保证混凝土施工连续作业,避免水泥用量多而产生的裂缝。
(4)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和配合比,严禁浇筑混凝土时任意加水(包括商品混凝土)。(5)在钢筋容易锈蚀的环境中,更要严格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当设计与规范不符时应与设计协商解决。混凝土振捣足够密实,避免钢筋锈蚀膨胀而沿钢筋出现裂缝。
(6)厚度在100-150mm之间的楼板,必须使用平板振动器振捣,并在混凝土初凝前,按标高控制点找平,用大杠刮平,终凝前用木抹子搓平(不少于三遍)。
(7)施工缝处的混凝土除按规范要求处理外,还应加强振捣,使其紧密结合。
(8)坍落度较大的和较厚的混凝土,做好二次振捣和二次抹面。(二次振捣必须控制在混凝土初凝前)
4.混凝土的养护及保护 混凝土有干缩湿胀的现象,而且最大的收缩是在初期干燥后,因此及时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并使之处于潮湿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1)常温(+5℃以上)情况下应严格按规定及时对混凝土浇水养护。高温、低湿、高风环境下,浇水后应适当覆盖,使混凝土不致受风吹、曝晒,以保持混凝土足够的湿润状态,以避免混凝土失水过多、过早而干裂;良好的养护也控制了混凝土结构温度和湿度不致变化过大,同时放松徐变约束作用,避免因过大的变形应力超过混凝土拉应力而出现裂缝。
(2)混凝土的养护应设专人负责并做好养护记录。浇水的次数以能保持混凝上具有足够的湿润状态为宜。在一般气候条件下,混凝土浇筑完最初三天中,白天应每隔2h浇水一次,夜间至少浇两次。在以后的养护中,每昼夜至少浇水四次。干燥和阴雨天气应适当增减浇水次数。
(3)浇水养护时间:普通混凝土应不少于7昼夜,对抗渗混凝土及掺缓凝剂的混凝土,应不少于14昼夜,对掺加粉煤灰的混凝土应不少于21昼夜。
(4)对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未达到1.2Mp前(必须做1.2Mpa同条件试块),不得在其上踩踏、安装模板、堆放材料;安装、拆除大模板时一定要轻起轻放,不得撞击楼板混凝土;拆下的模板及周转材料要及时转运,不得集中且大量地堆积于楼板上。避免混凝土结构过早受振动或加较大、较集中的施工荷载而产生裂缝。楼板上堆放的材料不得超过模板设计的荷载,下部要垫通长木方,木方的位置要靠近楼板根部或与下部支撑对齐(沿通长方向)。5.对模板的要求
(1)设计模板体系时,要保证模板体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并且地基、基础牢固,模板龙骨、支撑间距要根据选用材料的实际规格经计算后确定。以避免因模板变形、移动、下沉或地基和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混凝土裂缝。
(2)专业工长按确定的龙骨、支撑间距绘制各房间的配模图确保上下层支撑对齐;对于快拆体系的顶板模板,必须按快拆体系的要求进行支搭,严禁先拆后顶;支撑下端要加垫木板。(3)安置布料杆的房间要根据布料杆的重量,其支撑、龙骨间距减 小。(4)梁板(含拱、壳)结构的模板拆除,必须有可靠的强度依据,(必须留置同条件试块)并经技术主任(或工程师)的批准。
(5)设有后浇带的工程,后浇带部位设置独立的模板支撑系统,待后浇带砼浇筑完成并达到强度要求后,方可拆除模板及支撑。6.其它
(1)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各部位钢筋位置正确,保护层厚度符合要求,并且架设专门施工马道,严禁踩踏钢筋,避免因钢筋位置不正确而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必须设专人看筋,出现问题及时处理。
(2)对于楼板内预埋管线(PVC)应设小马櫈,固定在中性层附近,在管线较集中的部位,征得设计同意,在管线上方铺设钢板网。
(3)对沉降不均及配筋不充分等需要由设计完善的,要做设计变更,从结构设计上合理解决。
2009-12-14 砖砌体住宅建筑现浇楼板裂缝成因及防治对策
1工程概况
住宅楼6+1层 砖砌体结构 楼板全现浇砼C20 2裂缝情况
贯通性裂缝 形态特征 墙角45°斜裂 直裂 3原因分析
排除法分析:荷载作用;地震;地基不均匀沉降;材料不合格;设计承载力不足。收缩;温差;温度应力;工期控制 4 裂缝的处理方案及效果
由于本工程出现的裂缝是由混凝土的收缩和温度变形的辅助作用引起的,属于非结构性裂缝,不会影响结构的安全使用。但可能引起渗漏或因其它原因使裂缝发展而产生不利影响,以及考虑到住户对住宅的心理影响,因此从满足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和结构耐久性的需要出发,决定进行灌浆处理。对大于0.3mm的裂缝,进行压力灌浆处理; 对于小0.3mm的裂缝,采用环氧树脂胶泥进行密封处理。其工艺流程为:查缝→清理→埋嘴→封缝→灌浆→封闭。本工程于2007年5月裂缝的加固处理,由于专业技术人员现场跟班指导,专业补缝队伍的精心操作,加上加固方法选择恰当,故从加固到现在的两年时间来看,加固处理效果良好,未出现有新的裂缝,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业主也较满意。5 预防裂缝的措施
通过对上述裂缝原因的分析可知,对于砖砌体住宅建筑现浇楼板裂缝的控制可以从以下二个方面采取相应预防措施。5.1 设计方面
(1)在结构构造设计,要考虑混凝土的收缩和温度变形的辅助作用的影响。无论结构计算如何,现浇楼板均应采取如下措施:①提高板的配筋,对于外墙转角所在房间的楼板,即使按通常荷载的不利组合,跨中虽未出现负弯矩,但仍采用上下两皮通长配筋方案,以增强混凝土的抗裂性,钢筋直径可以细一些,但长度必须超过楼板对角线的1/3;②适当增加板厚,厚度可取100~150mm;③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取C20以上,并在水泥中掺入12%~13%UEA或AEA等混凝土膨胀剂,以拌制补偿收缩混凝土。
(2)可采用现浇楼板与梁之间增设滑动层的做法。在墙的两端的部开间,其端跨可设计成简支板的形式。即在现浇楼板与梁之间设置施工缝隔离,使板与梁的连接有“放”的余地;考虑抗震要求,此处的构造应满足“微动,不可大动”的要求,以防止滑脱,从而达到减小CX值的目的。
(3)提高两端山墙及相邻纵墙的保温隔热标准。特别是对外墙转角处的里的墙面,最好采用加筋保温隔热材料的办法,使温差对现浇楼板带来的影响减小到最低限度。(4)楼板内PVC电线套管只允许平行于楼板受力方向(或双向板的短边方向)埋设,应尽量布置在结构层的中性轴位置上,并在PVC套管上、下部加铺宽度不小于400mm的钢丝网片作为补强措施。(5)研究开发泵送条件下的低收缩的干硬性混凝土,专门用在现浇混凝土板工程上。混凝土塌落度要求对于竖向和水平结构是不同的。5.2 施工方面(1)做好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并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用于具体指导施工。(2)提高楼板底模及支架的刚度,使其能满足承受各种可能的施工荷载的需要,以防止现浇模板变形;混凝土捣后必须浇水覆盖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并防止在烈日下曝晒和大风袭击。除非采用针对性的技术措施,否则只有当混凝土强度大于1.2Mpa时,才允许上人操作。必须重视混凝土保湿养护工序落实。特别是掺加掺合料粉煤灰,其养护条件要求又不一样。
(3)加强施工的组织与管理,浇捣楼板混凝土时,必须铺设操作平台,防止施工操作人员直接踩踏上皮负弯矩钢筋。同时加强浇捣楼板混凝土整个过程中的钢筋看护,随时将位置不正确的钢筋复位,确保其位置正确。加设铁马确保可靠。
(4)混凝土配合比方面,应尽量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在满足混凝土的强度和塌落度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水泥用量,减小混凝土的水灰比。对现场拌制的混凝土要实行盘盘过磅,并严格控制用水泥量,更不得在施工过程中随意加水。粗、细骨料尽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碎石卵石和粗砂,在满足施工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较低的砂率,砂、石的含泥量分别控制在2%、1%以内。对商品混凝土,在出厂运输过程中和缷料时不可生产离析,混凝土不得失去任何一种原料,更不能混入其他外来成分和附加水分,特别是不准随便加水。泵送混凝土前做好坍落度试验,坍落度超标的混凝土严禁使用。竖向结构和水平结构混凝土塌落度要求是不一样的!(5)施工速度应建立在严密的科学的组织基础上,应坚决摒弃违反科学的蛮干的做法。盲目抢工期而又不采取可靠施工技术、管理措施是不可取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当前现浇楼板结构裂缝的多发性、普遍、常见性这一质量顽症得到有效遏制。
一、裂缝产生的原因
混凝土水灰比、塌落度过大,或使用过量粉砂
混凝上强度值对水灰比的变化十分敏感,基本上是水和水泥计量变动对强度影响的叠加。因此,水、水泥、外渗混合材料外加剂溶液的计量偏差,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而采用含泥量大的粉砂配制的混凝土收缩大,抗拉强度低,容易因塑性收缩而产生裂缝,泵送砼为了满足泵送条件:坍落度大,流动性好,易产生局部粗骨料少、砂浆多的现象,此时,砼脱水干缩时,就会产生表面裂缝。
混凝土施-1中过分振捣,模板、垫层过于干燥
混凝土浇筑振捣后,粗骨料沉落挤出水分、空气,表面呈现泌水而形成竖向体积缩小沉落,造成表面砂浆层,它比下层混凝土有较大的干缩性能,待水分蒸发后,易形成凝缩裂缝。而模板、垫层在浇筑混凝上之间洒水不够,过于干燥,则模板吸水量大,引起混凝土的塑性收缩,产生裂缝。
混凝土浇捣后过分抹干压光和养护不当
过度的抹平压光会使混凝土的细骨料过多地浮到表面,形成含水量很大的水泥浆层,水泥浆中的氢氧化钙与空气中二氧化碳作用生成碳酸钙,引起表面体积碳水化收缩,导致混凝土板表面龟裂。而养护不当也是造成现浇混凝土板裂缝的主要原因。过早养护会影响混凝土的胶结能力。过迟养护,由于受风吹日晒,混凝土板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水泥缺乏必要的水化水,而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此时混凝土早期强度低,不能抵抗这种应力而产生开裂。特别是夏、冬两季,因昼夜温差大,养护不当最易产生温差裂缝。
楼板的弹性变形及支座处的负弯矩
施工中在混凝土未达到规定强度,过早拆模,或者在混凝土未达到终凝时间就上荷载等。这些因素都可直接造成混凝土楼板的弹性变形,致使砼早期强度低或无强度时,承受弯、压、拉应力,导致楼板产生内伤或断裂。施工中不注意钢筋的保护,把板面负筋踩弯等,将会造成支座的负弯矩,导致板面出现裂缝。此外,大梁两侧的楼板不均匀沉降也会使支座产生负穹矩造成横向裂缝。
后浇带施工不慎而造成的板面裂缝
为了解决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和温度应力,规范要求采用施工后浇带法,有些施工后浇带不完全按设计要求施工,例如施工未留企口缝;板的后浇带不支模板,造成斜坡搓;疏松混凝土未彻底凿除等都可能造成板面的裂缝。
二、裂缝的预防措施
1、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质量检验以及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确配合比。严格控制水灰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小、空隙率和砂率以减少收缩量,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
值得注意的是近十几年来,我国一些城市为实现文明施工,提高设备利用率,节约能源,都采用商品混凝土。因此加强对商品混凝土进行塌落度的检查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
2、在混凝土浇捣前,应先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避免过多吸收水分,浇捣过程中应尽量做到既振捣充分又避免过度。
3、混凝土楼板浇筑完毕后,表面刮抹应限制到最小程度,防止在混凝土表面撒干水泥刮抹,并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楼板浇筑后,对板面应及时用材料覆盖、保温,认真养护,防止强风和烈日曝晒。
4、严格施工操作程序,不盲目赶工。杜绝过早上传、上荷载和过早拆模。在楼板浇捣过程中更要派专人护筋,避免踩弯面负筋的现象发生。通过在大梁两侧的面层内配置通长的钢筋网片,承
受支座负弯矩,避免因不均匀沉降而产生的裂缝。
5、施工后浇带的施工应认真领会设计意图,制定施工方案,杜绝在后浇处出现混凝土不密实、不按图纸要求留企口缝,以及施工中钢筋被踩弯等现象。同时更要杜绝在未浇注混凝土前就将部分模板,支柱拆除而导致梁板形成悬臂,造成变形。
三、裂缝的处理方法
1、对于一般混凝土楼板表面的龟裂,可先将裂缝清洗干净,待干燥后用环氧浆液灌缝或用表面涂刷封闭。施工中若在终凝前发现龟裂时,可用抹压一遍处理。
2、其它一般裂缝处理,其施工顺序为:清洗板缝后用1:2或1:l水泥砂浆袜缝,压平养护。
3、当裂缝较大时,应沿裂缝凿八字形凹槽,冲洗干净后,用1:2水泥砂浆袜平,也可以采用环氧胶泥嵌补。
4、当楼板出现裂缝面积较大时,应对楼板进行静载试验,检验其结构安全性,必要时可在楼板上增做一层钢筋网片,以提高板的整体性。
5、通长、贯通的危险结构裂缝,裂缝宽度大于0.3mm的,采用结构胶粘扁钢加固补强。板缝用灌缝胶高压灌胶。
第五篇:现浇混凝土楼板开裂原因及解决办法汇总
现浇混凝土楼板开裂原因及解决办法
摘 要:随着建筑业的发展,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非常普遍,但在实际施工中又出现了一个质量通病问题——裂缝问题,本文通过现浇混凝土板开裂的原因分析,探讨了预防现浇混凝土板开裂的措施。
关 键 词:现浇混凝土;楼板开裂原因;处理措施
一、引 言
当前在钢筋混凝土民用建筑物中,现浇混凝土楼板出现变形裂缝的现象较为普遍,已成为商品房质量纠纷、投诉的热点问题,它不仅影响使用功能,有损外观,而且破坏结构的整体,降低其刚度,引起钢筋腐蚀,影响持久性强度和耐久性。本文根据工程实践和试验室的长期对比观测,对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产生原因及施工控制措施进行深入的探讨。
二、现浇板裂缝出现的位置特征
1.在房屋四角的房间,裂缝在板角部,与板边缘约成45度,斜向发展;
2.穿过板中部,近似直线发展;
3.沿板边缘,近似直线发展;
4.不规则裂缝现浇板开裂原因分析混凝土收缩裂缝产生的机理是:水泥在水化过程中会产生水化热,由于构件内部和表面升温和降温速度不同,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就不同,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受到外界的约束时,如钢筋的约束,就会产生较大的收缩应力,当收缩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混凝土就会产生裂缝。引起混凝土板收缩开裂与材料、设计、施工、等几个方面的因素有关。
1.材料原因混凝土组分的变化对混凝土收缩的影响很大。
①混凝土配合比不当由于混凝土配合比不当,造成混凝土分层、离析,特别是梁板结构的板,由于混凝土的离析,上部出现富水泥浆层,收缩大,引起板面裂缝。
②混凝土强度高、水泥用量过大混凝土强度高,水泥用量就大,同样会增加混凝土的收缩变形。水泥标号越高,越快硬高强,水泥水化的发热量就越大,收缩也会越大。
③粉状掺合料大、品质不良引起的裂缝粉剂掺合料的使用,如掺加硅粉、粉煤灰、矿渣等,也会增加混凝土的收缩。粉状材料的用量越大,收缩也越大。
④粗骨料用量减少和粒径减小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可泵性,工程中一般选用较小粒径的粗骨料,或减少粗骨料的用量。粗骨料的用量的减少和粗骨料粒径的减小,会使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下降,不稳定性变大,从而增大了混凝土收缩。
⑤外加剂应用不当引起的裂缝目前混凝土中外加剂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外加剂应用不当会直接引起混凝土种种质量问题,并且外加剂的使用也会增大混凝土的收缩。
A.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不好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不好,将导致水泥假凝、沁水等,增加混凝土收缩,从而导致混凝土构件出现裂缝。
B.早强促凝剂的使用由于工期模板周转及冬季施工的需要,混凝土中往往掺加早强促凝剂,早强促凝剂的使用,特别是CaCl2。使用会显著增加混凝土的收缩值,引起混凝土构件开裂。
C.缓凝剂的使用由于用于复配缓凝剂的品种繁多,部分缓凝剂会增加混凝土的收缩值,导致混凝土构件出现裂缝。
D.微膨胀剂的使用在整体浇注混凝土中使用UEA等微膨胀剂,只是对混凝土的收缩时间进行调节,而不能改变混凝土的总收缩一一都不能发挥其微膨胀的作用。
2.设计原因
①建筑平面收缩裂缝往往出现在收缩应力集中的薄弱截面上,如结构的凹凸处和角部。建筑设计中,一般只注重建筑功能而忽视结构问题。建筑平面不规则,而结构设计时没有采取加强措施,在凹凸角处容易产生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集中,而造成板开裂。
②楼板配筋板配筋间距偏大,特别是板面抵抗负弯矩的钢筋未通长设置,致使在靠近板边缘处沿负弯矩筋端部出现裂缝。而在房屋角部的板角处,由于收缩是双向的,由于没有配置足够的构造钢筋,因此产生45度斜裂缝。
③楼板厚度楼板厚度不足也是引起裂缝的原因之一。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受力是由钢筋与混凝土共同承担的,板件过薄,板的刚度势必减弱,受拉钢筋和受压混凝土应力增大,板因此开裂。
④楼板中暗埋PVC管由于楼板较薄,因此在埋有PVC管线处楼板截面削弱很大,而楼板跨中部位一般只有一层下部钢筋,容易出现顺着PVC管线走向的裂缝,如我们发现板中部的通长裂缝经常从灯头处穿过。
3.施工原因
①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同时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降低,从而引起楼板开裂。如某住宅楼楼板,设计要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而实测混凝土强度仅达到15MPa,强度远远达不到设计要求。
②配筋和楼板厚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施工中,由于钢筋配置不符合要求、钢筋间距偏大和楼板厚度不符合设计要求,均会导致楼板开裂。严重时,由于施工中擅自减小配筋量,则会引起构件的安全问题。
③钢筋保护层偏大施工浇注混凝土时为铺设跳板,施工人员在钢筋上踩踏,致使上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偏大,引起板面开裂。特别是负弯矩钢筋没有通长配置时,裂缝往往会出现在负弯矩钢筋的端部,沿板边缘近似成直线发展。
④未采取适当的养护措施混凝土浇注后,没有按要求进行养护,导致板收缩开裂。如掺加外加剂、硅灰、矿渣或粉煤灰混凝土等,必须严格养护,才能达到提高强度同时控制收缩裂缝的出现或发展。
四、现浇混凝土楼板开裂的处理
1.对混凝土中水泥安定性不合格或者水泥不同品种混用发生化学反应而导致的破坏性裂缝,须进行彻底处理,即将混凝土打掉重新浇筑。
2.对受力产生的裂缝,可根据裂缝出现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加固补强措施。如果对已影响到结构安全的楼板裂缝,除了沿缝凿成V字形凹槽冲洗干净,将环氧树脂液用压力灌入缝内封闭外,还要用粘扁钢或碳纤维布等措施对楼板进行加固。
3.对由温度、混凝土的收缩、施工等因素引起的非受力裂缝处理如下。
①对于一般混凝土楼板表面的龟裂,可先将裂缝清洗干净,待干燥后用环氧树脂液灌缝或用表面涂刷封闭。施工中若在终凝前发现龟裂时,可用抹压一遍处理。
②对其它一般裂缝(宽度在0.05mm~0.2mm之间)的处理,其施工顺序为:清洗板缝后用1:2或1:1水泥砂浆抹缝,压平养护,封闭以恢复观感即可。(仅限于缝的数量少且非通长、贯通的缝)
③对当裂缝(宽度大于0.2mm)较大时,应沿裂缝凿八字形凹槽,冲洗干净后,用1:2水泥砂浆抹平,也可以采用环氧胶泥嵌补。(仅限于缝的数量少且非通长、贯通的缝)
④对当楼板出现裂缝面积较大时,应对楼板进行静载试验,检验其结构安全性,必要时可在楼板上增做一层钢筋网片,以提高板的整体性。或在板面用环氧树脂液灌缝封闭(作一层防水也行),在板底用碳纤维布粘贴成井字形,间距同布宽。
⑤对通长、贯通的危险结构裂缝,裂缝宽度大于0.2mm的处理方法也为:除了沿缝凿成V字形凹槽冲洗干净,将环氧树脂液用压力灌入缝内封闭外,还要用粘扁钢或碳纤维布等措施对楼板进行加固。对通长、贯通与非通长、贯通裂缝共同组成数量又多时板底只有纵横都粘贴。
五、结束语
本人通过多次研究分析,在若干工程实践中及时采取防预措施,并根据以上所述总结经验教训、对症下药,为工程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要砌底消除裂缝现象,不仅要提高施工技术水平、采取科学方法,更重要的是加强施工管理人员的责任心,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安全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