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规定

时间:2019-05-14 21:33: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上海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规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上海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规定》。

第一篇:上海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规定

上海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规定

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18号

《上海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规定》已经2003年12月22日市政府第26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

市长 韩正

二○○三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上海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规定

(2003年12月2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18号发布)

第一章 总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了规范本市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备案,加强对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监督,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促进依法行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规章制定程序条例》和《法规规章备案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定义)

本规定所称的行政规范性文件(以下简称规范性文件),是指除政府规章外,本市各级行政机关依据法定职权制定的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具有普遍约束力、可以反复适用的文件。

第三条(适用范围)

本市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备案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规定。

第四条(适用排除)

行政机关的内部工作制度、人事任免决定以及对具体事项作出的行政处理决定等,不适用本规定。

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备案,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条(原则)

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备案,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

(二)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进行;

(三)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

(四)体现职权与职责一致性;

(五)坚持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

第二章 规范性文件的制定

第六条(制定主体)

下列行政机关可以制定规范性文件:

(一)市和区(县)人民政府;

(二)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工作部门;

(三)依据法律、法规、规章的授权进行行政管理的市人民政府派出机构;

(四)乡镇人民政府。

第七条(制定主体的限制)

下列机构不得制定规范性文件:

(一)临时性行政机构;

(二)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

(三)实行垂直领导的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下属机构;

(四)区(县)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

(五)依据法律、法规、规章的授权进行行政管理的组织,但法律、法规或者规章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八条(名称和体例)

规范性文件的名称,一般称“规定”、“办法”、“细则”、“决定”、“通告”。凡内容为实施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的,其名称前一般冠以“实施”两字。

规范性文件一般用条文形式表述。除内容复杂的外,一般不分章、节。

第九条(不得设定的内容)

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下列内容:

(一)行政许可事项;

(二)行政处罚事项;

(三)行政强制措施;

(四)行政收费事项;

(五)其他应当由法律、法规、规章或者上级行政机关规定的事项。

规范性文件对实施法律、法规、规章作出的具体规定,不得增设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义务,不得限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权利。

第十条(组织起草)

规范性文件由行政机关组织起草。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组织起草规范性文件时,可以确定由其一个或者几个部门具体负责起草,也可以确定由其法制机构起草或者组织起草。

规范性文件的内容涉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部门职权的,应当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部门联合起草;联合起草时,应当以一个部门为主,其他部门配合。

其他行政机关组织起草规范性文件,参照本条第二款、第三款的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调研起草)

起草规范性文件,应当对制定规范性文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研究,并对规范性文件所要解决的问题、拟确立的主要制度或者拟规定的主要措施等内容进行调研论证。

第十二条(听取意见)

起草规范性文件,起草部门应当听取相关机关、组织和管理相对人或者专家的意见。

起草部门听取意见,可以采取书面征求意见或者召开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形式,并向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以下简称制定机关)说明听取、采纳意见的情况。

第十三条(意见的处理和协调)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规范性文件草案内容提出意见和建议的,起草部门应当予以研究处理,并在起草说明中载明。

相关机关对规范性文件草案内容提出重大分歧意见的,起草部门应当进行协调;协调不成的,报请上级行政机关协调或者裁定。

对重大分歧意见的协调和处理情况,应当在起草说明中予以载明。

第十四条(报请审核的材料)

报请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发布规范性文件,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报请审核的请示;

(二)规范性文件草案;

(三)规范性文件的起草说明;

(四)起草规范性文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政策以及上级行政机关的命令、决定(以下简称制定依据);

(五)征求意见的有关材料;

(六)其他有关资料。

其他行政机关发布规范性文件需要起草部门提供有关材料的,参照前款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法律审核)

制定机关的法制机构负责对报请审核的材料提出法律审核意见。

法律审核意见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是否具有制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是否超越制定机关法定职权;

(三)内容是否与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政策相抵触;

(四)具体规定是否适当;

(五)是否与相关的规范性文件协调、衔接;

(六)是否征求相关机关、组织和管理相对人的意见;

(七)是否对重大分歧意见进行协调;

(八)其他需要审核的内容。

第十六条(审核处理)

对报请审核的规范性文件草案,制定机关的法制机构可以进行修改、协调;对重大分歧意见协调不成的,报请制定机关决定。

规范性文件草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制定机关或者其法制机构可以将其退回起草部门,或者要求起草部门修改、补充材料后再报请审核:

(一)不符合本规定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的;

(二)制定的基本条件尚不成熟的;

(三)有关机关对草案的内容有较大争议且理由较为充分的。

第十七条(批准)

规范性文件草案经制定机关的法制机构审核,符合本规定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的,由法制机构提出提请制定机关有关会议审议的建议。

区(县)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应当经区(县)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决定。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市人民政府派出机构以及乡镇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应当经制定机关办公会议审议决定。

第十八条(发布)

发布规范性文件,应当由制定机关的主要负责人签署,并在规范性文件公文主题词中使用专门的公文类属词。

第十九条(公布)

规范性文件应当由制定机关向社会公布。未向社会公布的,不得作为实施行政管理的依据。

规范性文件应当在制定机关指定的政府网站上公布。

市人民政府和区(县)人民政府规范性文件应当在同级的政府公报上公布。

除在政府网站、政府公报上公布外,制定机关还可以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形式公布规范性文件。

第二十条(公众查阅场所)

公众有权查阅已经公布的规范性文件。

市和区(县)档案馆是同级人民政府指定查阅规范性文件的场所。市档案馆应当提供市人民政府以及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发布的规范性文件,供公众查阅。区(县)档案馆应当提供本区(县)人民政府、区(县)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发布的规范性文件,供公众查阅。

除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外,制定机关应当在本机关办公场所提供本机关发布的规范性文件,供公众查阅。

第二十一条(施行时间)

规范性文件应当自发布之日起30日以后施行,但因保障国家安全、重大公共利益的需要,或者发布后不立即施行将有碍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政策执行的除外。

第二十二条(终止时间)

规范性文件规定的内容属阶段性工作的,制定机关应当在规范性文件中规定规范性文件的终止时间。

第二十三条(简化制定程序)

因发生重大灾害事件,保障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重大公共利益,执行上级行政机关的紧急命令和决定等情况,需要立即制定规范性文件的,经制定机关主要负责人批准,可简化制定程序。

第二十四条(规范性文件解释)

规范性文件的解释权,由制定机关行使。

第二十五条(清理和汇编)

制定机关应当定期对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制定机关应当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政策的调整情况以及实际情况的变化,对已公布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修订或者废止。

制定机关应当定期汇编本机关已公布和清理的规范性文件。

第三章 规范性文件的备案

第二十六条(备案审查工作机构)

市、区(县)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的规范性文件 备案审查工作。

第二十七条(报备途径)

制定机关应当自规范性文件发布之日起30日内,依照下列规定向上级行政机关(以下统称备案监督机关)报送备案:

(一)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和市人民政府派出机构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报市人民政府备案;

(二)乡镇人民政府、区(县)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报区(县)人民政府备案。

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行政机关联合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由主办的行政机关按照前款规定报送共同上一级行政机关备案;制定机关不隶属于同一个行政机关的,由制定机关按照前款规定分别备案。

第二十八条(抄送)

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和市人民政府派出机构将规范性文件报送市人民政府备案时,应当同时抄送市档案馆。

区(县)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将规范性文件报送区(县)人民政府备案时,应当同时抄送市人民政府有关业务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区(县)档案馆。

乡镇人民政府将规范性文件报送区(县)人民政府备案时,应当同时抄送所在区域的区(县)档案馆。

第二十九条(报备的材料)

报送市或区(县)人民政府备案的规范性文件,直接送市或区(县)人民政府法制机构。

规范性文件报送备案时,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规范性文件备案报告1份;

(二)规范性文件正式文本5份(附电子文本1份);

(三)规范性文件的起草说明、制定依据各1份。

第三十条(备案受理登记)

报送规范性文件符合本规定第二条、第二十七条和第二十九条规定的,备案监督机关的法制机构予以备案登记;不符合规定的,备案 监督机关的法制机构退回或者通知补充材料。

第三十一条(审查内容)

备案监督机关应当对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的下列事项进行审查:

(一)制定机关是否具有相应的法定职权;

(二)是否与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政策相抵触;

(三)具体规定是否适当。

第三十二条(对违法或者不当规范性文件的处理)

备案监督机关发现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超越行政机关职权,同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政策相抵触,或者显失公正的,按照下列规定分别予以处理:

(一)由备案监督机关法制机构提出要求制定机关自行撤销或者改正的书面意见;制定机关拒不纠正的,由备案监督机关法制机构报请备案监督机关决定撤销或者改变,必要时,由备案监督机关直接予以撤销或者改变;

(二)继续执行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在制定机关改正之前,备案监督机关应当及时作出中止执行该规范性文件部分或者全部内容的决定。

第三十三条(备案审查时限)

备案监督机关的法制机构应当自收到报备材料之日起30日内,将对规范性文件审查的意见书面通知制定机关;对专业性比较强或者情况特殊的,经备案监督机关的法制机构负责人同意可以延长审查期限,延长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30日。延长审查期限的,应当通知制定机关。

备案监督机关认为规范性文件存在问题,并向制定机关发出书面审查意见的,应当将书面审查意见同时抄送制定机关的上级业务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制定机关所辖区域的人民政府。

第三十四条(对有关建议的处理)

备案监督机关接到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规范性文件提出的 书面建议应当予以核实。其中,规范性文件可能存在问题的,备案监督机关应当按本规定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处理。

制定机关接到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规范性文件提出的书面建议应当予以核实。其中,规范性文件确有问题的,制定机关应当自行改正或者撤销。

第三十五条(对决定或者审查意见的执行)

制定机关应当自收到备案监督机关及其法制机构的决定或意见之日起30日内或者在限期内自行改正,并书面报告办理结果。

第三十六条(目录公布和汇总)

备案监督机关应当定期公布经备案审查后的规范性文件的目录。

制定机关应当在每年1月底之前,将本机关上一年度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目录报送备案监督机关。

第四章 对制定机关和备案监督机关的监督。

第三十七条(对制定机关的监督)

制定机关不按照本规定将规范性文件报送备案或者抄送的,由备案监督机关的法制机构通知制定机关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由备案监督机关给予通报批评。

对规范性文件存在的问题拒不纠正、拖延纠正的,由备案监督机关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造成不良后果的,由有关部门对制定机关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八条(对备案监督机关的监督)

备案监督机关收到规范性文件不予审查或者对审查发现的问题不予纠正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责令限期改正或者通报批评;情节严重、造成不良后果的,由有关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章 附

第三十九条(对现行规范性文件的处理)

在本规定施行前制定并且仍然有效的规范性文件,由制定机关进行清理。制定机关应当自本规定施行之日起6个月内,将清理后的规 范性文件目录报送备案监督机关备案,并将清理后的规范性文件向社会公布。

第四十条(参照执行)

本规定第七条第(五)项所指的法律、法规或者规章另有规定的授权组织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备案,参照本规定执行。

行政机关修订、废止规范性文件,参照本规定执行。第四十一条(应用解释)

本规定的具体应用问题,由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解释。第四十二条(施行日期)

本规定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2002年10月9日市人民政府发布的《上海市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规定》同时废止。

第二篇:成都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规定

成都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规定

2005-7-29 成都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规定

(政府令118号)

发布单位:成都市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2005年7月29日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规范本市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备案,加强对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监督,保证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国务院《规章制定程序条例》和《法规规章备案条例》,以及《四川省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规定》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结合成都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定义)

本规定所称行政规范性文件(以下简称规范性文件)是指除政府规章外,本市有制定权的行政机关或组织在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制定、公开发布的涉及或影响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权利义务,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政文件。

第三条(适用范围)

本市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备案、监督管理,适用本规定。

本市行政机关或组织的内部工作制度、管理制度、人事任免决定以及对具体事项作出的行政处理决定,不适用本规定。

第四条(制定和备案原则)

本市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备案,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维护国家法制统一;

(二)符合依法行政要求;

(三)体现科学规范行政行为;

(四)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

(五)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

(六)坚持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

第五条(制定主体)

本市下列行政机关或组织可以制定规范性文件:

(一)市、区(市)县、乡镇人民政府(含高新区管委会);

(二)市人民政府组成部门、办事机构、直属机构(以下简称工作部门);

(三)区(市)县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含街道办事处)根据工作需要确需制定规范性文件的,应将拟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名称、依据、主要内容和制定该规范性文件的必要性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经本级人民政府同意,可以制定规范性文件;

(四)市级依据法律、法规、规章授权进行行政管理的组织。

市、区(市)县、乡镇人民政府设立的临时机构、议事协调机构,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不得制定规范性文件。

第六条(制定程序)

制定规范性文件,应当按照立项规划、调研起草、征求意见、协调分歧、论证听证、法律审核、讨论决定、签署公布等程序进行。

因突发公共事件、保障公共安全和重大公共利益、执行上级行政机关的紧急命令和决定等情况,需要立即制定规范性文件的,经制定机关行政首长批准,可以简化制定程序。

第七条(不得设定的内容)

除有法定依据或者国家另有规定的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下列内容:

(一)行政许可事项;

(二)行政处罚事项;

(三)行政强制措施;(四)行政事业性收费事项;

(五)其他应当由法律、法规、规章或者上级行政机关规定的事项。

第八条(起草和论证)

起草规范性文件,内容应当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应当对制定规范性文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研究,并对规范性文件所要解决的问题、拟确立的主要制度或者拟规定的主要措施等内容进行调研论证。

第九条(征求意见)

起草规范性文件,起草部门应当听取相关机关、组织和管理相对人或者专家的意见。重大或者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规范性文件草案,要采取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向社会公布规范性文件草案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

第十条(意见的处理和协调)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规范性文件草案内容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起草部门应当予以研究处理,并在起草说明中予以说明。

相关机关、组织对规范性文件草案内容提出的重大分歧意见,起草部门应当协调;协调达不成一致意见的,报请上一级行政机关协调或裁定。对重大分歧意见的协调和处理情况,应当在起草说明中予以说明。

第十一条(报请审查的材料)

报送政府审查的规范性文件草案,应当由起草部门主要负责人签署;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联合起草的,应当由联合起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共同签署。

报请市或区(市)县人民政府发布规范性文件,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报请审核的请示;

(二)规范性文件草案;

(三)起草说明(包括制定规范性文件的目的、依据、主要内容和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情况等);

(四)起草规范性文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五)征求意见的有关材料;

(六)其他有关资料。

其他行政机关或组织制定规范性文件,需要报送审核的材料,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合法性审查)

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的法制部门(机构)负责对规范性文件草案提出法律审查意见。

法律审查意见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是否具有制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是否超越制定机关的法定职权;

(三)是否与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相抵触;(四)是否与其他规范性文件相协调、衔接;

(五)具体规定是否适当;

(六)是否违反法定程序;

(七)是否征求相关机关、组织和管理相对人的意见;

(八)是否对重大分歧意见进行协调和处理;

(九)其他需要审查的内容。

第十三条(审查处理)

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的法制部门(机构)应当对报请审查的规范性文件草案进行审查、修改,对存在的分歧意见进行协调;对重大分歧的协调情况应当向制定机关报告。

规范性文件草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制定机关或者其法制部门(机构)可以将其退回起草部门(机构),或者要求起草部门(机构)修改、补充材料后再报请审查:(一)不符合本规定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的;

(二)制定的基本条件尚不成熟的;

(三)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规范性文件草案提出意见且理由充分,起草部门(机构)未采纳且未说明理由的;

(四)相关机关、组织对规范性文件草案有重大分歧意见且理由充分,起草部门(机构)未采纳且未说明理由的。

第十四条(批准程序)

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制定规范性文件,应当经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决定。

其他行政机关或组织制定规范性文件,应当经办公会议审议决定。

符合本规定第六条第二款规定的,制定规范性文件可以由制定机关的行政首长审查决定。

第十五条(公布)

规范性文件应当由制定机关向社会公布。

规范性文件未向社会公布的,不能作为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

第十六条(生效期限)

规范性文件应当自公布之日起30日以后施行。

因突发公共事件、保障公共安全和重大公共利益、执行上级行政机关的紧急命令和决定等情况,公布后不立即施行将有碍该规范性文件执行的除外。

第十七条(解释)

规范性文件由制定机关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备案审查机关)

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法制部门、市政府工作部门的法制机构具体负责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工作。第十九条(报备时间)

制定机关应当自规范性文件公布之日起30日内,向备案审查机关报送备案。

第二十条(报备途径)

按下列规定报送备案:

(一)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向省人民政府法制部门报送备案;

(二)区(市)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市级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组织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向市人民政府法制部门报送备案;

(三)乡镇人民政府,区(市)县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向区(市)县人民政府法制部门报送备案;

(四)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应同时向上一级主管部门报送备案;(五)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联合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由主办部门报送备案,其他部门抄送上一级主管部门。

第二十一条(报备材料)

规范性文件报送备案时,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备案报告(由制定机关的主要负责人签署);

(二)规范性文件正式文本5份(附电子文本);

(三)起草说明,并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依据。

第二十二条(备案受理登记)

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符合本规定第二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规定的,由备案审查机关予以登记备案,并定期予以公示;不符合规定的,不予登记备案。

第二十三条(审查事项)

备案审查机关应当对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的下列事项进行审查:

(一)制定机关是否具有相应的法定职权;

(二)是否与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相抵触;

(三)是否违反法定程序;

(四)具体规定是否适当。

第二十四条(对违法或不当的规范性文件的处理)

规范性文件存在下列问题的,由备案审查机关按下列规定处理:

(一)违反本规定第四条、第七条规定的,由备案审查机关发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意见书》。制定机关收到意见书后应当在15日内自行修改或废止。拒不执行的,由备案审查机关报本级人民政府同意后予以撤销。

(二)下级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与上一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就同一事项规定不一致的,由备案审查机关进行协调;经协调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由备案审查机关提出处理意见报本级人民政府决定。

(三)同一级政府工作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之间就同一事项规定不一致的,由备案审查机关进行协调;经协调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由备案审查机关提出处理意见报本级人民政府决定。

第二十五条(对制定机关的监督)

对不按本规定制定或报送规范性文件备案的,由有关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并予以通报;视情节和所造成的后果,由有关机关依照《成都市国家公务员行政过错行为行政处分暂行规定》,追究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的责任。

第二十六条(清理)

制定机关应当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政策调整情况以及实际情况的变化,定期对已公布的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修订或废止不适应需要的规范性文件。

第二十七条(解释机关)

本规定由成都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施行日期)

本规定自2005年9月1日起施行。1991年9月2日起施行的《成都市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市政府令第18号)同时废止。

附件:××××××××关于《××××××××》的备案报告

附件:

××××××××

×××规备字[200×]×号

关于《××××××××》的备案报告

市(区、县)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

现将我区(市、县、委、办、局)200×年×月×日制定,并已发布的《××××××××》,上报备案。

附:正式文本×份(含电子文本),起草说明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依据。

××区(市、县、委、办、局)人民政府

二00×年×月×日

第三篇:青海省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办法

青海省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办法

青海省人民政府令

2013年第99号

《青海省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办法》已经2013年10月25日省政府第1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

省 长 郝 鹏

2013年11月18日

青海省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办法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规范本省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备案,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监督管理,维护法制统一,推进依法行政,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行政规范性文件(以下简称规范性文件),是指除政府规章外,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制定的,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在一定期限内反复适用,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文件。

第三条 本省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备案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行政机关内部工作制度、人事任免决定、对具体事项作出的行政处理决定以及向上级行政机关的请示、报告等文件,不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工作部门和派出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可以依法制定规范性文件。

行政机关的议事协调机构、临时机构、部门派出机构、部门内设机构,不得制定规范性文件。

第五条 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备案,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

(二)维护法制统一和政令畅通;

(三)坚持职权和责任相统一;

(四)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

第二章 起

第六条 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下列内容:

(一)行政许可;

(二)行政处罚;

(三)行政强制;

(四)行政收费;

(五)其他应当由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内容。

前款第(四)项不得设定的内容,省人民政府以及省财政主管部门、省价格主管部门依法制定的规范性文件除外。

规范性文件对实施法律、法规、规章作出的具体规定,不得增设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义务,不得超越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限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权利。

第七条 规范性文件应当由制定机关组织起草。

政府规范性文件由本级人民政府办公厅(室)负责起草,也可以确定由其所属一个或者几个工作部门代为起草。部门规范性文件由工作部门确定其有关内设机构或者下属机构起草。

第八条 起草规范性文件,应当对其合法性、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研究,并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拟确立的主要制度或者拟规定的主要措施等内容进行调研论证。

第九条 起草规范性文件的行政机关应当采取召开座谈会、听证会、论证会以及公布规范性文件草案等方式,广泛听取相关机关、组织和公民以及有关专家学者的意见。

相关机关、组织和公民以及有关专家学者对规范性文件草案提出意见、建议的,起草单位应当予以研究处理。

第十条 相关机关对规范性文件草案提出重大意见分歧的,起草单位应当与相关机关进行充分协商;经过协商仍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报请共同的上级行政机关协调或者决定。对重大意见分歧和建议的协调处理情况,应当在起草说明中载明。

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起草规范性文件时应当组织有关专家召开论证会:

(一)制定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必要性或者可行性需要进一步论证的;

(二)涉及内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

(三)拟设定政策、措施或者制度的科学性、可操作性需要进一步论证的;

(四)可能导致较大财政投入或者增加社会成本的;

(五)起草单位认为确有必要的。

第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起草规范性文件时应当组织召开听证会:

(一)直接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各利益相关方存在重大意见分歧的;

(二)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存在重大意见分歧的;

(三)起草单位认为确有必要的。

第三章 审

第十三条 规范性文件送审稿经起草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后,应当及时报法制工作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范性文件应当经本级政府法制工作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

部门规范性文件应当经本部门法制工作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

乡(镇)人民政府规范性文件应当经乡(镇)人民政府法制工作人员进行合法性审查。无法制工作人员的,应当报县级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

第十四条 起草单位报送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时,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规范性文件送审稿;

(二)起草说明(包括制定的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制定依据,起草的简要过程,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规定的主要措施,征求意见及采纳情况等);

(三)征求意见的有关材料;

(四)其他有关资料(包括听证会笔录、调研报告和参考资料等)。

第十五条 合法性审查的主要内容有:

(一)是否超越制定机关的法定职权;

(二)是否与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政策相抵触;

(三)是否违反本办法第六条的禁止性规定;

(四)是否符合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程序;

(五)是否与相关的规范性文件有冲突;

(六)其他需要审查的内容。

第十六条 政府及部门法制工作机构应当自收到符合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的材料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完成对报送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因特殊情形不能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审查的,经法制工作机构主管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并将延长的理由告知起草单位。

法制工作机构的审查意见应当以书面形式作出。

第十七条 规范性文件送审稿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制工作机构可以将其退回,或者要求起草单位修改、补充材料后再报请审查:

(一)制定的基本条件尚不成熟的;

(二)审查中发现内容存在较大问题的;

(三)未按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提供相关材料的;

(四)未与相关单位就重大意见分歧取得一致意见的。

第四章 决定和公布

第十八条 规范性文件送审稿经合法性审查通过后,应当提请制定机关有关会议审议决定。

省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涉及重大事项的,应当经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决定,其他规范性文件可以由主要负责人审查决定;州、县级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应当经州、县级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决定;乡(镇)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应当经乡(镇)长办公会议审议决定。

部门规范性文件,应当经制定机关办公会议审议决定。

第十九条 为应对突发事件、执行上级行政机关的紧急命令和决定等情况,需要立即制定和施行规范性文件的,可以简化制定程序,由制定机关主要负责人审查决定,但事后应当及时向政府常务会议或者单位办公会议报告。

第二十条 规范性文件应当由制定机关的主要负责人或者其授权的有关负责人签署。

规范性文件签署后,应当送本级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公布。未经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公布的规范性文件一律无效,不得作为实施行政管理的依据。公布和印发规范性文件,应当按照规定标注登记号。

第二十一条 规范性文件应当通过本级政府公报或者政府网站向社会公布;对涉及公众重大利益的规范性文件,还应当在本行政区域内公开发行的报纸以及其他媒体上公布。

自治州、自治县公布规范性文件,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时公布当地通用的民族语言文字版本。

第二十二条 规范性文件应当自公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但因国家安全、公共利益的需要,或者公布后不立即施行将有碍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政策执行的除外。

第五章 备案和登记

第二十三条 制定机关应当自规范性文件发布之日起20日内,按照下列规定报送备案:

(一)省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州(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报省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备案;

(二)州(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县级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报州(市)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备案;

(三)县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报县级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备案;

(四)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向设立该派出机关的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报送备案;

(五)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向直接管理该组织的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报送备案。

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行政机关联合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由主办的行政机关报送备案。

第二十四条 规范性文件报送备案时,应当提交备案报告、正式文本、起草说明各2份,以及电子文本1份。

第二十五条 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符合备案条件的,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应当于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登记,出具《规范性文件登记通知书》。

报送备案的材料不属于本办法第二条所称的规范性文件,或者不符合本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法制工作机构不予登记,于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出具《规范性文件不予登记通知书》,同时将材料退回,并说明理由。

报送备案的材料不符合本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法制工作机构应当通知制定机关在10个工作日内补正材料;补正后符合规定的,予以登记。

第二十六条 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应当对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的下列事项进行审查:

(一)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的合法性审查的内容;

(二)是否符合本办法第十三条、第十八条、第二十条规定的程序;

(三)是否按照本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予以公布;

(四)适用简化制定程序,或者自公布之日起未满30日施行的,是否符合本办法的相关规定。

第二十七条 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审查规范性文件时,需要制定机关、有关部门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提出意见、提供依据或者协助的,制定机关、有关部门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应当予以配合。

第二十八条 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对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审查后,应当按照下列规定作出处理:

(一)未发现规范性文件存在违法情形的,准予备案;

(二)未发现规范性文件存在违法情形,但合理性或者文字表述存在瑕疵,需要提请制定机关予以注意的,准予备案并附相关书面审查意见;

(三)规范性文件存在内容违法或者明显不当的,不予备案,并提出要求制定机关限期改正、废止,或者停止执行该规范性文件部分、全部内容的书面审查意见;

(四)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发布形式不符合本办法相关规定的,不予备案,并可以提出要求制定机关停止执行该规范性文件、限期补正程序和重新发布的书面审查意见。

第二十九条 有本办法第二十八条第(三)项、第(四)项所列情形的,制定机关应当自收到书面审查意见之日起,在20个工作日内补正程序、停止执行、自行改正或者废止规范性文件,并将办理结果书面报告政府法制工作机构。

制定机关拒绝按照前款规定执行或者逾期不执行书面审查意见的,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可以报请本级人民政府作出改变或者撤销该规范性文件的决定。

制定机关收到改变或者撤销规范性文件决定的,应当立即执行,并将执行情况书面报告政府法制工作机构。

第三十条 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应当通过本级政府网站或者政府公报,定期向社会公布准予备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作出改变、撤销规范性文件决定的,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应当通过政府网站或者政府公报及时向社会公布。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一条 制定机关和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收到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已公布实施的规范性文件提出书面审查的建议,应当予以核查,发现规范性文件未报备或者确有问题的,应当按照本办法有关规定予以纠正和处理。

第三十二条 制定机关应当规定规范性文件的有效期。未规定有效期限的,有效期确定为5年;名称标注“暂行”、“试行”的,有效期确定为2年。

有效期届满,规范性文件自行失效。制定机关认为需要继续施行,内容未作修改的,应当重新公布;内容需要修改的,应当按照本办法的有关程序重新制定和公布。

第三十三条 制定机关应当每2年对规范性文件进行一次清理。全省性的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由省人民政府统一部署和组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制定机关或者指定其起草部门及时组织对相关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

(一)因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政策的调整、废止而与其规定不一致的;

(二)与新制定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政策的规定不一致的;

(三)调整对象已不存在的;

(四)与相关规范性文件相抵触的;

(五)不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

(六)与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不一致的。

规范性文件清理意见形成后,应当由制定机关的法制工作机构进行审核。规范性文件清理后,制定机关应当将决定废止、失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工作纳入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考核的内容。

第三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应当对同级部门规范性文件和下级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形成督查报告,向上一级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报告。

第三十六条 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应当于每年1月底前,对上一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情况向本级政府作出报告,同时抄报上一级政府法制工作机构。

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应当对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情况进行定期通报。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政府法制工作机构给予通报;情节严重、造成不良后果的,由有权部门对制定机关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不报送或者不按时报送规范性文件备案,经督促仍不补报的;

(二)拖延执行或者拒不执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决定或者政府法制工作机构书面审查意见的;

(三)未经备案的规范性文件违法损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

法制工作机构收到规范性文件不予审查或者对审查发现的问题不予纠正的,由本级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或者通报;情节严重、造成不良后果的,由有权部门对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七章 附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2004年2月24日省人民政府公布的《青海省规范性文件备案办法》同时废止。

第四篇:青海省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办法

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办法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规范本省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备案,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监督管理,维护法制统一,推进依法行政,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州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行政规范性文件(以下简称规范性文件),是指除政府规章外,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制定的,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在一定期限内反复适用,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文件。

第三条 本省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备案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行政机关内部工作制度、人事任免决定、对具体事项作出的行政处理决定以及向上级行政机关的请示、报告等文件,不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工作部门和派出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可以依法制定规范性文件。

行政机关的议事协调机构、临时机构、部门派出机构、部门内设机构,不得制定规范性文件。第五条 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备案,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

(二)维护法制统一和政令畅通;

(三)坚持职权和责任相统一;

(四)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

第二章 起

第六条 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下列内容:

(一)行政许可;

(二)行政处罚;

(三)行政强制;

(四)行政收费;

(五)其他应当由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内容。前款第(四)项不得设定的内容,省人民政府以及省财政主管部门、省价格主管部门依法制定的规范性文件除外。

规范性文件对实施法律、法规、规章作出的具体规定,不得增设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义务,不得超越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限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权利。

第七条 规范性文件应当由制定机关组织起草。政府规范性文件由本级人民政府办公厅(室)负责起草,也可以确定由其所属一个或者几个工作部门代为起草。部门规范性文件由工作部门确定其有关内设机构或者下属机构起草。

第八条 起草规范性文件,应当对其合法性、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研究,并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拟确立的主要制度或者拟规定的主要措施等内容进行调研论证。第九条 起草规范性文件的行政机关应当采取召开座谈会、听证会、论证会以及公布规范性文件草案等方式,广泛听取相关机关、组织和公民以及有关专家学者的意见。

相关机关、组织和公民以及有关专家学者对规范性文件草案提出意见、建议的,起草单位应当予以研究处理。

第十条 相关机关对规范性文件草案提出重大意见分歧的,起草单位应当与相关机关进行充分协商;经过协商仍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报请共同的上级行政机关协调或者决定。对重大意见分歧和建议的协调处理情况,应当在起草说明中载明。

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起草规范性文件时应当组织有关专家召开论证会:

(一)制定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必要性或者可行性需要进一步论证的;

(二)涉及内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

(三)拟设定政策、措施或者制度的科学性、可操作性需要进一步论证的;

(四)可能导致较大财政投入或者增加社会成本的;

(五)起草单位认为确有必要的。

第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起草规范性文件时应当组织召开听证会:

(一)直接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各利益相关方存在重大意见分歧的;

(二)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存在重大意见分歧的;

(三)起草单位认为确有必要的。

第三章 审

第十三条 规范性文件送审稿经起草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后,应当及时报法制工作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范性文件应当经本级政府法制工作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

部门规范性文件应当经本部门法制工作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

乡(镇)人民政府规范性文件应当经乡(镇)人民政府法制工作人员进行合法性审查。无法制工作人员的,应当报县级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

第十四条 起草单位报送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时,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规范性文件送审稿;

(二)起草说明(包括制定的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制定依据,起草的简要过程,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规定的主要措施,征求意见及采纳情况等);

(三)征求意见的有关材料;

(四)其他有关资料(包括听证会笔录、调研报告和参考资料等)。

第十五条 合法性审查的主要内容有:

(一)是否超越制定机关的法定职权;

(二)是否与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政策相抵触;

(三)是否违反本办法第六条的禁止性规定;

(四)是否符合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程序;

(五)是否与相关的规范性文件有冲突;

(六)其他需要审查的内容。

第十六条 政府及部门法制工作机构应当自收到符合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的材料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完成对报送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因特殊情形不能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审查的,经法制工作机构主管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并将延长的理由告知起草单位。

法制工作机构的审查意见应当以书面形式作出。第十七条 规范性文件送审稿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制工作机构可以将其退回,或者要求起草单位修改、补充材料后再报请审查:

(一)制定的基本条件尚不成熟的;

(二)审查中发现内容存在较大问题的;

(三)未按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提供相关材料的;

(四)未与相关单位就重大意见分歧取得一致意见的。

第四章 决定和公布

第十八条 规范性文件送审稿经合法性审查通过后,应当提请制定机关有关会议审议决定。

省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涉及重大事项的,应当经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决定,其他规范性文件可以由主要负责人审查决定;州、县级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应当经州、县级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决定;乡(镇)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应当经乡(镇)长办公会议审议决定。

部门规范性文件,应当经制定机关办公会议审议决定。第十九条 为应对突发事件、执行上级行政机关的紧急命令和决定等情况,需要立即制定和施行规范性文件的,可以简化制定程序,由制定机关主要负责人审查决定,但事后应当及时向政府常务会议或者单位办公会议报告。

第二十条 规范性文件应当由制定机关的主要负责人或者其授权的有关负责人签署。

规范性文件签署后,应当送本级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公布。未经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公布的规范性文件一律无效,不得作为实施行政管理的依据。

公布和印发规范性文件,应当按照规定标注登记号。第二十一条 规范性文件应当通过本级政府公报或者政府网站向社会公布;对涉及公众重大利益的规范性文件,还应当在本行政区域内公开发行的报纸以及其他媒体上公布。

自治州、自治县公布规范性文件,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时公布当地通用的民族语言文字版本。

第二十二条 规范性文件应当自公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但因国家安全、公共利益的需要,或者公布后不立即施行将有碍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政策执行的除外。

第五章 备案和登记

第二十三条 制定机关应当自规范性文件发布之日起20日内,按照下列规定报送备案:

(一)省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州(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报省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备案;

(二)州(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县级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报州(市)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备案;

(三)县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报县级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备案;

(四)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向设立该派出机关的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报送备案;

(五)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向直接管理该组织的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报送备案。

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行政机关联合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由主办的行政机关报送备案。

第二十四条 规范性文件报送备案时,应当提交备案报告、正式文本、起草说明各2份,以及电子文本1份。

第二十五条 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符合备案条件的,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应当于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登记,出具《规范性文件登记通知书》。报送备案的材料不属于本办法第二条所称的规范性文件,或者不符合本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法制工作机构不予登记,于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出具《规范性文件不予登记通知书》,同时将材料退回,并说明理由。

报送备案的材料不符合本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法制工作机构应当通知制定机关在10个工作日内补正材料;补正后符合规定的,予以登记。

第二十六条 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应当对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的下列事项进行审查:

(一)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的合法性审查的内容;

(二)是否符合本办法第十三条、第十八条、第二十条规定的程序;

(三)是否按照本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予以公布;

(四)适用简化制定程序,或者自公布之日起未满30日施行的,是否符合本办法的相关规定。

第二十七条 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审查规范性文件时,需要制定机关、有关部门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提出意见、提供依据或者协助的,制定机关、有关部门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应当予以配合。

第二十八条 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对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审查后,应当按照下列规定作出处理:

(一)未发现规范性文件存在违法情形的,准予备案;

(二)未发现规范性文件存在违法情形,但合理性或者文字表述存在瑕疵,需要提请制定机关予以注意的,准予备案并附相关书面审查意见;

(三)规范性文件存在内容违法或者明显不当的,不予备案,并提出要求制定机关限期改正、废止,或者停止执行该规范性文件部分、全部内容的书面审查意见;

(四)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发布形式不符合本办法相关规定的,不予备案,并可以提出要求制定机关停止执行该规范性文件、限期补正程序和重新发布的书面审查意见。

第二十九条 有本办法第二十八条第(三)项、第(四)项所列情形的,制定机关应当自收到书面审查意见之日起,在20个工作日内补正程序、停止执行、自行改正或者废止规范性文件,并将办理结果书面报告政府法制工作机构。

制定机关拒绝按照前款规定执行或者逾期不执行书面审查意见的,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可以报请本级人民政府作出改变或者撤销该规范性文件的决定。

制定机关收到改变或者撤销规范性文件决定的,应当立即执行,并将执行情况书面报告政府法制工作机构。

第三十条 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应当通过本级政府网站或者政府公报,定期向社会公布准予备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作出改变、撤销规范性文件决定的,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应当通过政府网站或者政府公报及时向社会公布。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一条 制定机关和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收到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已公布实施的规范性文件提出书面审查的建议,应当予以核查,发现规范性文件未报备或者确有问题的,应当按照本办法有关规定予以纠正和处理。

第三十二条 制定机关应当规定规范性文件的有效期。未规定有效期限的,有效期确定为5年;名称标注“暂行”、“试行”的,有效期确定为2年。

有效期届满,规范性文件自行失效。制定机关认为需要继续施行,内容未作修改的,应当重新公布;内容需要修改的,应当按照本办法的有关程序重新制定和公布。

第三十三条 制定机关应当每2年对规范性文件进行一次清理。全省性的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由省人民政府统一部署和组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制定机关或者指定其起草部门及时组织对相关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

(一)因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政策的调整、废止而与其规定不一致的;

(二)与新制定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政策的规定不一致的;

(三)调整对象已不存在的;

(四)与相关规范性文件相抵触的;

(五)不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

(六)与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不一致的。

规范性文件清理意见形成后,应当由制定机关的法制工作机构进行审核。规范性文件清理后,制定机关应当将决定废止、失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工作纳入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考核的内容。

第三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应当对同级部门规范性文件和下级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形成督查报告,向上一级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报告。

第三十六条 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应当于每年1月底前,对上一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情况向本级政府作出报告,同时抄报上一级政府法制工作机构。

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应当对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情况进行定期通报。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政府法制工作机构给予通报;情节严重、造成不良后果的,由有权部门对制定机关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不报送或者不按时报送规范性文件备案,经督促仍不补报的;

(二)拖延执行或者拒不执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决定或者政府法制工作机构书面审查意见的;

(三)未经备案的规范性文件违法损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

法制工作机构收到规范性文件不予审查或者对审查发现的问题不予纠正的,由本级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或者通报;情节严重、造成不良后果的,由有权部门对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篇:贵阳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规定

贵阳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规定

2010年03月01日 17时36分 365 主题分类: 法制建设

“规范性文件”

贵阳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规定

贵阳市人民政府令第5号

《贵阳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规定》已经2010年1月11日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4月1日起施行。

市长 袁周

二○一○年一月十五日

贵阳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规定

第一条 为了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政令统一,加强对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监督,保证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正确实施,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行政规范性文件(以下简称规范性文件)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属部门(包括工作部门、直属机构、办事机构、派出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管理公共事务的组织,下同)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的、涉及管理相对人权利义务、具有普遍约束力、规范行政管理事务的各种文件。

制定机关部署阶段性工作的文件,规范本机关、本系统内部工作制度、管理制度的文件,人事任免决定,向上级行政机关的请示和报告,以及有关具体事项的布告、通知、决定、批复等,不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实行分级管理,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的原则。上级行政机关应当指导、监督下级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备案审查工作。

第四条 制定规范性文件,应当依据本市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规定的程序,经制定机关法制机构对其进行合法性审查或审核,并经制定机关主要负责人或授权的其他负责人签署。

第五条 规范性文件的公布日期和生效日期间隔不得少于30日。但公布后如不立即施行将会对规范的重大事项造成严重妨碍或涉及安全、灾情、疫情等重大、紧急事项的除外。但一经公布应及时报送备案。

第六条 规范性文件制定后,制定机关应当自文件公布之日起15日内依照下列规定报送备案:

(一)各级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属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报本级人民政府备案,同时抄送上一级业务主管部门;

(三)各级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报设立该派出机关的人民政府备案;

(四)实行垂直领导的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报上一级主管部门备案,同时抄送本级人民政府;

(五)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部门联合制发的规范性文件,由主办部门按照

(二)(四)项的规定报送备案。

第七条 报送规范性文件备案应当提交备案报告、制定说明、制定依据、规范性文件正式刊印文本等一式五份,以及规范性文件的电子文本。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具体负责本市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工作;实行垂直领导的部门应明确由本部门法制工作机构具体承办本系统有关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工作。规范性文件报人民政府备案的,由制定机关径送受理备案的政府法制机构。每年1月15日前,制定机关应当将本机关上一年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目录报送受理备案的政府法制机构。

第九条 受理备案的政府法制机构应当对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的下列内容进行审查:

(一)是否符合法定权限和程序;

(二)是否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规范性文件的规定;

(三)是否与其他部门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相冲突;

(四)其他应当审查的内容。

第十条 受理备案的政府法制机构在对规范性文件审查时,需要制定机关提供相关材料或者说明有关的情况,制定机关应当配合;需要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的,有关部门应当在规定时间内予以答复。

第十一条 对备案审查中发现的问题,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一)规范性文件超越法定权限或者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规范性文件规定的,由受理备案的政府法制机构通知制定机关停止执行并限期纠正。逾期不纠正的,提请本级人民政府予以撤销或者变更;

(二)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不规范的,由受理备案的政府法制机构提出建议,通知制定机关限期纠正,或者报请人民政府予以撤销;

(三)规范性文件之间对同一事项规定不一致的,由受理备案的政府法制机构进行协调。经协调达成一致意见的,相关部门应当执行;经协调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提出处理意见报本级人民政府决定;

(四)规范性文件制定依据相互矛盾,本级人民政府又无权处理的,应当报上一级政府法制机构按程序处理。

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机关应当自收到纠正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对规范性文件进行修改或废止,并将修改或废止的情况书面报告受理备案的政府法制机构。

第十二条 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对受理备案的政府法制机构作出的审查处理意见有异议的,可以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接受备案的人民政府提出申诉,并将申诉报告抄送受理备案的政府法制机构,政府法制机构应当向人民政府提交审查处理说明,由人民政府决定。

第十三条 接受抄送的机关认为抄送的规范性文件与法律、法规和规章相抵触或者规范性文件之间相互冲突的,可以向受理备案的政府法制机构提出审查建议。

第十四条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规范性文件与法律、法规和规章相抵触或者规范性文件之间相互冲突的,可以向受理备案的政府法制机构提出审查建议,受理备案的政府法制机构接到审查建议后,应当予以核查。确有问题的,按照第十五条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对书面审查建议,应将审查结果告知建议人。

第十五条 上级政府法制机构发现下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存在第九条所列问题的,可以责令负责对其备案审查的法制机构重新审查,必要时可以责令制定机关按照第七条之规定报送有关材料,直接进行审查。

第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属部门应当加强对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规范性文件内部审核、备案审查统计报告、备案审查情况检查、责任追究等管理和监督工作制度,并将备案工作列为行政执法责任制的重要内容。

第十七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行政机关应当及时清理本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并视实际情况作出修改、废止的决定:

(一)已被法律、法规、规章、上级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以及本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修改、替代或者撤销了部分或者全部内容;

(二)已不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或者与上级行政机关新的规定不一致的;

(三)已自然失效的。

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应当及时按照第七条之规定,将依照前款规定清理规范性文件的情况报告受理备案的政府法制机构。

第十八条 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报送备案不符合要求的,由受理备案的政府法制机构通知其限期补正;逾期不备案的,负责备案工作的政府法制机构可以报请本级人民政府给予通报批评;逾期不备案的规范性文件存在违法问题并造成严重影响的,报请有权机关对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负责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十九条 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违反本规定,拒不执行审查处理意见的,由政府法制机构建议本级人民政府给予通报批评;造成严重后果的,报请有权机关对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条 受理备案的政府法制机构违反本规定,不履行备案审查职责的,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政府法制机构应责令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报请有权机关对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一条 实行垂直领导的部门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及处理,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自2010年4月1日起施行。

附件: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贵阳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规定》的说明

附件:

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贵阳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规定》的说明

一、制定的必要性

国务院《法规规章备案条例》(1990年2月18日国务院第48号令)、《贵州省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规定》(2003年9月23日省政府第71号令)发布实施以来,我市开展了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加强了对政府各部门制定规范性文件的指导和监督工作,一方面制定机关从依法行政的高度充分认识了规范性文件制定和报备的重要性,严格遵循审核程序,及时将规范性文件报送审查机关备案审查,另一方面法制机构作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机关,严格履行了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职责,加大审查力度,对政府各工作部门制定的与国家法律、法规、规章相抵触的规范性文件及时予以撤销和纠正。但是由于有的部门法律意识不强,在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过程中,只看重本部门利益,忽视法制和政令统一原则,个别部门存在对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不经法制机关审查把关就直接报领导签发的现象,有的部门对规范性文件报备工作不重视,报备时间严重超期,使文件中的问题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另外,不报、漏报现象仍有存在。

因此,为有效解决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切实维护法制统一,提高规范性文件制定质量和促进依法行政,制定《贵阳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是十分必要的。

二、制定的依据

(一)国务院《法规规章备案条例》;

(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

(三)《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

(四)《贵州省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规定》;

(五)《贵州省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规定》。

三、起草过程

随着依法行政工作的不断深入,为进一步提高规范性文件质量,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统一和政令统一,保证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正确实施,市政府法制办通过借鉴和学习甘肃、广州、合肥等省市的做法,结合我市实际起草了《贵阳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规定》(征求意见稿),征求了各区、市、县政府和市国土局、市财政局、市工商局等60余个单位和部门的意见,同时在市政府法制办网站上公示征求意见,经反复修改和完善,最终形成《规定(草案)》送审,并经2010年1月11日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

四、需要说明的问题

(一)关于备案审查中撤销或者变更规范性文件的问题

为加大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力度,充分发挥法制机构的监督职能,提高审查质量,及时纠正违法的规范性文件,《规定》第十一条对备案审查中发现的问题如何处理作了具体规定。

(二)关于修改、废止规范性文件的问题

为切实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保证规范性文件的顺利实施,保证政令畅通,《规定》第十七条对修改、废止规范性文件的范围作了界定。

(三)关于罚则的问题

为了有效解决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切实维护法制统一,提高规范性文件制定质量,《规定》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二十条对违反本规定行为的单位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规定了相应的处罚。

下载上海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规定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上海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规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规范性文件制定备案和清理制度(精选)

    规范性文件制定备案和清理制度 第一条 为了加强规范性文件科学管理,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确保规范性文件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西双版纳州规范性文件制......

    雅安市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办法

    雅安市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工作,维护法制统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

    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全文)

    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全文) 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 新华社北京5月27日电 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 第一章 总......

    关于规范性文件制定

    永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规范性文件制定、备案 和清理工作的自查报告 自治区政府法制办: 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对规范性文件备案和清理工作进行检查的通知‣(宁政......

    规范性文件备案

    规范性文件备案 今年年底,我国要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成。在这个法律体系当中,囊括了宪法、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也就是说,规范性文件在这个体系中是不可......

    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

    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第一条为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维护法制统一,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规范性文件的起草、审查、公布......

    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

    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 为促进我县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维护政令畅通和法制统一,加强对我县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监督和管理,保证法律、法规、规章的正确实施,根据青海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规定

    广西壮族自治区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规 定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广西壮族自治区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规定(2005年10月1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第3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