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规定(省政府令54号) - 交

时间:2019-05-13 17:47: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江苏省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规定(省政府令54号) - 交》,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江苏省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规定(省政府令54号) - 交》。

第一篇:江苏省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规定(省政府令54号) - 交

江苏省人民政府令 第 54 号

《江苏省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规定》已于2009年4月7日经省人民政府第29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

二○○九年四月十二日

江苏省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制定规范性文件的活动,完善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制度,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监督管理,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和国务院《规章制定程序条例》、《法规规章备案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备案,适用本规定。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违反本规定制定的或者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公布但没有公布的规范性文件,不得作为实施行政管理的依据。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规范性文件,是指除规章以外,由本省行政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规定程序制定,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义务,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各类文件的总称,包括政府规范性文件和部门规范性文件。

前款所称本省行政机关(以下统称制定机关),包括:

(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

(三)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

(四)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的非常设机构,以及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下设机构,不得制定规范性文件。

第四条

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备案,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符合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坚持依法行政,维护法制统一,保证政令畅通;

(二)体现行政机关权力与责任相统一,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提高行政效率;

(三)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四)从实际出发,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第五条

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工作,纳入依法行政考核内容。

第二章

规范性文件的制定

第六条

行政机关可以就其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制定规范性文件,但应当本着精简、效能的原则予以控制。

依法可以制定规范性文件的行政机关,由同级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向社会公布。

第七条

涉及两个以上行政机关职权范围的事项,需要制定规范性文件的,有关行政机关应当联合制定规范性文件。两个以

— 3 — 上行政机关联合制定规范性文件,应当明确其中的一个行政机关为主办机关。

第八条

规范性文件的名称,可以根据需要称“决定”、“办法”、“规定”、“细则”、“意见”、“通告”等,但不得称“条例”。

规范性文件的用语应当准确、简洁,条文内容应当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法律、法规、规章已经明确规定的内容,规范性文件原则上不作重复规定;上级规范性文件已经明确规定的内容,下级规范性文件也不再作重复规定。

除内容复杂的外,规范性文件一般不分章、节。

第九条

行政机关制定规范性文件以实施法律、法规、规章的相关规定为主,并不得创设下列事项:

(一)行政许可;

(二)行政处罚;

(三)行政强制;

(四)行政征收征用(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五)机构编制事项和其他应当由法律、法规、规章或者上级行政机关规定的事项。

规范性文件为实施法律、法规、规章作出具体规定的,不得违法增加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义务或者限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权利。

— 4 — 第十条

行政机关制定规范性文件,应当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立项审查或者编制年度计划。

规范性文件制定计划,应当明确负责起草规范性文件的部门、机构或者组织(以下统称起草单位)。

规范性文件制定计划,由制定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以下统称制定机关的法制机构)负责拟订,经制定机关批准后组织实施。

因形势发展变化等原因,制定机关的法制机构可以对规范性文件制定计划提出进行相应调整的意见。

第十一条

起草规范性文件,应当广泛听取有关机关、组织和公民的意见。听取意见可以采取书面征求意见和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多种形式。

鼓励采用各种有利于扩大公众有序参与的方式起草规范性文件。

第十二条

起草政府规范性文件,起草单位应当将规范性文件草案送审稿及其说明和有关材料报送制定机关;起草部门规范性文件,起草单位应当将规范性文件草案送审稿及其说明和有关材料报送制定机关的法制机构。

前款所称的说明,包括制定的必要性、拟规定的主要制度和措施、征求意见的情况等内容;有关材料,包括制定依据、汇总的意见、听证会笔录、调研报告、有关参考资料等。

第十三条

规范性文件草案送审稿,由制定机关的法制机构

— 5 — 负责审核。审核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内容是否合法,与其他相关规范性文件是否协调一致;

(二)程序是否符合规定;

(三)主要制度和措施是否合理、可行;

(四)体例结构和文字表述是否规范。

第十四条

制定机关的法制机构对规范性文件草案送审稿的审核,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初步审查;

(二)征求和听取意见;

(三)调研;

(四)协调;

(五)送审。

因突发公共事件等特殊情况,需要立即制定规范性文件的,可以对前款规定的程序进行必要的调整。

第十五条

制定机关的法制机构经初步审查,发现报送规范性文件草案送审稿的相关材料不符合本规定第十二条要求的,可以缓办或者退回起草单位。

第十六条

对直接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或者存在重大意见分歧的规范性文件草案送审稿,制定机关的法制机构应当通过网络、报纸等媒体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或者举行听证会。听证会的组织,参照国务院《规章制定程序条例》第十五条的规定执行。

— 6 — 第十七条

有关行政机关对政府规范性文件草案送审稿有不同意见的,由制定机关的法制机构进行协调;经协调,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制定机关的法制机构应当将协调的有关情况和处理意见,报制定机关决定。

第十八条

制定机关的法制机构应当对规范性文件草案送审稿进行修改完善,审核工作完毕后形成书面审核意见,并将审核完成的规范性文件草案和书面审核意见提交制定机关,由制定机关常务会议或者办公会议集体审议、决定。

经制定机关常务会议或者办公会议集体审议通过的规范性文件,由制定机关主要负责人签署后,以制定机关文件形式发布,并按照有关政府信息公开的规定,向社会公布。

前款所称制定机关文件形式,不包含制定机关的批复、会议纪要等内部文种。

制定机关主要负责人签署之日,即为规范性文件发布之日。第十九条

制定机关应当对规范性文件统一编排文号。两个以上行政机关联合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只标明主办机关文号。

第二十条

规范性文件应当明确施行日期。施行日期与公布日期的间隔期限,参照国务院《规章制定程序条例》第三十二条执行。

第二十一条

规范性文件不溯及既往,但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特殊情形除外。

第三章

规范性文件的备案

第二十二条

规范性文件发布后,应当自发布之日起15日内,由制定机关依照下列规定向上级行政机关(以下统称备案监督机关)报送备案:

(一)政府规范性文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二)部门规范性文件报本级人民政府备案;

(三)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报设立该派出机关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备案;

(四)作为部门管理机构的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报本级人民政府备案;

(五)实行垂直管理部门的下级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同时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两个以上行政机关联合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由主办机关报送备案。

规范性文件备案的具体监督关系,由政府法制机构按照本规定第六条第二款要求公布制定机关时,一并予以确定并公布。

第二十三条

备案监督机关的法制机构负责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履行备案审查监督职责。

报送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备案的规范性文件,径送该级人民政府的法制机构。

第二十四条

报送规范性文件备案,应当提交备案报告、规

— 8 — 范性文件正式文本和制定说明(一式三份)。

规范性文件有法律、法规、规章以外制定依据的,报送备案时,应当同时附具该制定依据一份。

报送规范性文件备案,应当同时报送规范性文件的电子文本。

第二十五条

报送规范性文件备案,符合本规定第三条、第二十四条要求的,备案监督机关的法制机构予以备案登记;不符合本规定第三条要求的,不予备案登记;符合本规定第三条但不符合本规定第二十四条要求的,暂缓办理备案登记。

暂缓办理备案登记的,由备案监督机关的法制机构通知制定机关补充报送备案或者重新报送备案;补充或者重新报送备案符合规定的,予以备案登记。

第二十六条

制定机关应当在每年一月底之前,将本机关上一年度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目录,报送备案监督机关的法制机构备查。

第二十七条

备案监督机关的法制机构对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就下列事项进行审查:

(一)是否超越权限;

(二)是否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是否同其他规范性文件相矛盾;

(三)具体规定是否适当;

(四)是否违反制定程序;

(五)其他应当予以审查的事项。

第二十八条

备案监督机关的法制机构审查规范性文件时,认为需要有关部门或者地方人民政府提出意见的,有关机关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回复;认为需要制定机关说明有关情况的,制定机关应当在规定期限内予以说明。

第二十九条

备案监督机关的法制机构经审查发现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存在违法或者不当内容等问题的,按照下列规定予以处理:

(一)由备案监督机关的法制机构要求制定机关在规定时间内自行纠正,制定机关应当在规定期限内改正,并向备案监督机关的法制机构书面报告处理结果;制定机关无正当理由逾期未纠正的,由备案监督机关的法制机构制发《行政执法监督决定书》,责令制定机关限期纠正;仍拒不纠正的,由备案监督机关的法制机构提请备案监督机关决定撤销或者改变;

(二)继续执行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在制定机关改正之前,备案监督机关的法制机构可以提请备案监督机关及时作出中止执行该规范性文件部分或者全部内容的决定。

第三十条

下级政府规范性文件与上一级部门规范性文件之间有矛盾或者同级部门规范性文件之间有矛盾的,由备案监督机关的法制机构进行协调,提出处理意见;涉及行政职责划分的,还应当会同机构编制部门一起进行协调。

备案监督机关的法制机构认为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制定

— 10 — 依据相互矛盾或者抵触,同级人民政府无权处理的,应当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法制机构报告,由上一级人民政府法制机构依法处理,或者提请有权机关处理。

第三十一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规范性文件与法律、法规、规章相抵触的,可以向备案监督机关提出书面审查建议,由备案监督机关的法制机构予以核实、研究并提出处理意见,按照规定程序处理。

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的审查建议,备案监督机关的法制机构认为需要制定机关说明有关情况的,制定机关应当在规定期限内予以说明;认为需要有关部门或者地方人民政府提出意见的,有关机关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回复。

制定机关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修改或者撤销其规范性文件的书面建议,应当予以核实;发现本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确有问题的,应当予以修改或者撤销。

第三十二条

制定机关不按照本规定要求将规范性文件报送备案的,由备案监督机关的法制机构通知制定机关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由备案监督机关的法制机构给予通报批评。

对规范性文件存在的问题拒不纠正、拖延纠正的,由备案监督机关的法制机构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造成不良后果的,备案监督机关的法制机构可以提出处理建议,由制定机关的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四章

规范性文件的管理

第三十三条

制定机关应当每隔两年对规范性文件进行一次清理。对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或者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规范性文件,应当及时予以修改或者废止。清理后继续有效、废止和失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应当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四条

制定机关应当开展规范性文件制定后评估活动。规范性文件制定后评估的具体办法,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五条

制定机关应当定期对规范性文件进行汇总或者汇编,并将汇总及汇编的情况告知本级政府法制机构。

制定机关应当建立和完善规范性文件电子管理系统,便于公众免费查询、下载。

第三十六条

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机关和备案监督机关应当加强队伍建设,保证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经费安排、工作条件与工作任务相适应。

第五章

第三十七条

规范性文件的解释,由制定机关负责,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发布。

— 12 — 规范性文件的解释,与规范性文件具有同等效力。第三十八条

规范性文件的修改、废止和解释程序,参照制定程序执行。

第三十九条

本规定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1997年10月29日省人民政府印发的《江苏省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规定》同时废止。

主题词:法制 规范性文件△ 制定 备案

命令

分送: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省委各部委,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军区。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9年4月13日印发

第二篇:上海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规定

上海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规定

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18号

《上海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规定》已经2003年12月22日市政府第26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

市长 韩正

二○○三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上海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规定

(2003年12月2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18号发布)

第一章 总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了规范本市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备案,加强对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监督,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促进依法行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规章制定程序条例》和《法规规章备案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定义)

本规定所称的行政规范性文件(以下简称规范性文件),是指除政府规章外,本市各级行政机关依据法定职权制定的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具有普遍约束力、可以反复适用的文件。

第三条(适用范围)

本市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备案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规定。

第四条(适用排除)

行政机关的内部工作制度、人事任免决定以及对具体事项作出的行政处理决定等,不适用本规定。

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备案,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条(原则)

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备案,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

(二)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进行;

(三)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

(四)体现职权与职责一致性;

(五)坚持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

第二章 规范性文件的制定

第六条(制定主体)

下列行政机关可以制定规范性文件:

(一)市和区(县)人民政府;

(二)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工作部门;

(三)依据法律、法规、规章的授权进行行政管理的市人民政府派出机构;

(四)乡镇人民政府。

第七条(制定主体的限制)

下列机构不得制定规范性文件:

(一)临时性行政机构;

(二)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

(三)实行垂直领导的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下属机构;

(四)区(县)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

(五)依据法律、法规、规章的授权进行行政管理的组织,但法律、法规或者规章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八条(名称和体例)

规范性文件的名称,一般称“规定”、“办法”、“细则”、“决定”、“通告”。凡内容为实施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的,其名称前一般冠以“实施”两字。

规范性文件一般用条文形式表述。除内容复杂的外,一般不分章、节。

第九条(不得设定的内容)

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下列内容:

(一)行政许可事项;

(二)行政处罚事项;

(三)行政强制措施;

(四)行政收费事项;

(五)其他应当由法律、法规、规章或者上级行政机关规定的事项。

规范性文件对实施法律、法规、规章作出的具体规定,不得增设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义务,不得限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权利。

第十条(组织起草)

规范性文件由行政机关组织起草。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组织起草规范性文件时,可以确定由其一个或者几个部门具体负责起草,也可以确定由其法制机构起草或者组织起草。

规范性文件的内容涉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部门职权的,应当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部门联合起草;联合起草时,应当以一个部门为主,其他部门配合。

其他行政机关组织起草规范性文件,参照本条第二款、第三款的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调研起草)

起草规范性文件,应当对制定规范性文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研究,并对规范性文件所要解决的问题、拟确立的主要制度或者拟规定的主要措施等内容进行调研论证。

第十二条(听取意见)

起草规范性文件,起草部门应当听取相关机关、组织和管理相对人或者专家的意见。

起草部门听取意见,可以采取书面征求意见或者召开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形式,并向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以下简称制定机关)说明听取、采纳意见的情况。

第十三条(意见的处理和协调)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规范性文件草案内容提出意见和建议的,起草部门应当予以研究处理,并在起草说明中载明。

相关机关对规范性文件草案内容提出重大分歧意见的,起草部门应当进行协调;协调不成的,报请上级行政机关协调或者裁定。

对重大分歧意见的协调和处理情况,应当在起草说明中予以载明。

第十四条(报请审核的材料)

报请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发布规范性文件,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报请审核的请示;

(二)规范性文件草案;

(三)规范性文件的起草说明;

(四)起草规范性文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政策以及上级行政机关的命令、决定(以下简称制定依据);

(五)征求意见的有关材料;

(六)其他有关资料。

其他行政机关发布规范性文件需要起草部门提供有关材料的,参照前款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法律审核)

制定机关的法制机构负责对报请审核的材料提出法律审核意见。

法律审核意见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是否具有制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是否超越制定机关法定职权;

(三)内容是否与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政策相抵触;

(四)具体规定是否适当;

(五)是否与相关的规范性文件协调、衔接;

(六)是否征求相关机关、组织和管理相对人的意见;

(七)是否对重大分歧意见进行协调;

(八)其他需要审核的内容。

第十六条(审核处理)

对报请审核的规范性文件草案,制定机关的法制机构可以进行修改、协调;对重大分歧意见协调不成的,报请制定机关决定。

规范性文件草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制定机关或者其法制机构可以将其退回起草部门,或者要求起草部门修改、补充材料后再报请审核:

(一)不符合本规定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的;

(二)制定的基本条件尚不成熟的;

(三)有关机关对草案的内容有较大争议且理由较为充分的。

第十七条(批准)

规范性文件草案经制定机关的法制机构审核,符合本规定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的,由法制机构提出提请制定机关有关会议审议的建议。

区(县)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应当经区(县)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决定。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市人民政府派出机构以及乡镇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应当经制定机关办公会议审议决定。

第十八条(发布)

发布规范性文件,应当由制定机关的主要负责人签署,并在规范性文件公文主题词中使用专门的公文类属词。

第十九条(公布)

规范性文件应当由制定机关向社会公布。未向社会公布的,不得作为实施行政管理的依据。

规范性文件应当在制定机关指定的政府网站上公布。

市人民政府和区(县)人民政府规范性文件应当在同级的政府公报上公布。

除在政府网站、政府公报上公布外,制定机关还可以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形式公布规范性文件。

第二十条(公众查阅场所)

公众有权查阅已经公布的规范性文件。

市和区(县)档案馆是同级人民政府指定查阅规范性文件的场所。市档案馆应当提供市人民政府以及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发布的规范性文件,供公众查阅。区(县)档案馆应当提供本区(县)人民政府、区(县)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发布的规范性文件,供公众查阅。

除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外,制定机关应当在本机关办公场所提供本机关发布的规范性文件,供公众查阅。

第二十一条(施行时间)

规范性文件应当自发布之日起30日以后施行,但因保障国家安全、重大公共利益的需要,或者发布后不立即施行将有碍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政策执行的除外。

第二十二条(终止时间)

规范性文件规定的内容属阶段性工作的,制定机关应当在规范性文件中规定规范性文件的终止时间。

第二十三条(简化制定程序)

因发生重大灾害事件,保障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重大公共利益,执行上级行政机关的紧急命令和决定等情况,需要立即制定规范性文件的,经制定机关主要负责人批准,可简化制定程序。

第二十四条(规范性文件解释)

规范性文件的解释权,由制定机关行使。

第二十五条(清理和汇编)

制定机关应当定期对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制定机关应当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政策的调整情况以及实际情况的变化,对已公布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修订或者废止。

制定机关应当定期汇编本机关已公布和清理的规范性文件。

第三章 规范性文件的备案

第二十六条(备案审查工作机构)

市、区(县)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的规范性文件 备案审查工作。

第二十七条(报备途径)

制定机关应当自规范性文件发布之日起30日内,依照下列规定向上级行政机关(以下统称备案监督机关)报送备案:

(一)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和市人民政府派出机构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报市人民政府备案;

(二)乡镇人民政府、区(县)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报区(县)人民政府备案。

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行政机关联合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由主办的行政机关按照前款规定报送共同上一级行政机关备案;制定机关不隶属于同一个行政机关的,由制定机关按照前款规定分别备案。

第二十八条(抄送)

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和市人民政府派出机构将规范性文件报送市人民政府备案时,应当同时抄送市档案馆。

区(县)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将规范性文件报送区(县)人民政府备案时,应当同时抄送市人民政府有关业务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区(县)档案馆。

乡镇人民政府将规范性文件报送区(县)人民政府备案时,应当同时抄送所在区域的区(县)档案馆。

第二十九条(报备的材料)

报送市或区(县)人民政府备案的规范性文件,直接送市或区(县)人民政府法制机构。

规范性文件报送备案时,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规范性文件备案报告1份;

(二)规范性文件正式文本5份(附电子文本1份);

(三)规范性文件的起草说明、制定依据各1份。

第三十条(备案受理登记)

报送规范性文件符合本规定第二条、第二十七条和第二十九条规定的,备案监督机关的法制机构予以备案登记;不符合规定的,备案 监督机关的法制机构退回或者通知补充材料。

第三十一条(审查内容)

备案监督机关应当对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的下列事项进行审查:

(一)制定机关是否具有相应的法定职权;

(二)是否与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政策相抵触;

(三)具体规定是否适当。

第三十二条(对违法或者不当规范性文件的处理)

备案监督机关发现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超越行政机关职权,同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政策相抵触,或者显失公正的,按照下列规定分别予以处理:

(一)由备案监督机关法制机构提出要求制定机关自行撤销或者改正的书面意见;制定机关拒不纠正的,由备案监督机关法制机构报请备案监督机关决定撤销或者改变,必要时,由备案监督机关直接予以撤销或者改变;

(二)继续执行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在制定机关改正之前,备案监督机关应当及时作出中止执行该规范性文件部分或者全部内容的决定。

第三十三条(备案审查时限)

备案监督机关的法制机构应当自收到报备材料之日起30日内,将对规范性文件审查的意见书面通知制定机关;对专业性比较强或者情况特殊的,经备案监督机关的法制机构负责人同意可以延长审查期限,延长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30日。延长审查期限的,应当通知制定机关。

备案监督机关认为规范性文件存在问题,并向制定机关发出书面审查意见的,应当将书面审查意见同时抄送制定机关的上级业务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制定机关所辖区域的人民政府。

第三十四条(对有关建议的处理)

备案监督机关接到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规范性文件提出的 书面建议应当予以核实。其中,规范性文件可能存在问题的,备案监督机关应当按本规定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处理。

制定机关接到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规范性文件提出的书面建议应当予以核实。其中,规范性文件确有问题的,制定机关应当自行改正或者撤销。

第三十五条(对决定或者审查意见的执行)

制定机关应当自收到备案监督机关及其法制机构的决定或意见之日起30日内或者在限期内自行改正,并书面报告办理结果。

第三十六条(目录公布和汇总)

备案监督机关应当定期公布经备案审查后的规范性文件的目录。

制定机关应当在每年1月底之前,将本机关上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目录报送备案监督机关。

第四章 对制定机关和备案监督机关的监督。

第三十七条(对制定机关的监督)

制定机关不按照本规定将规范性文件报送备案或者抄送的,由备案监督机关的法制机构通知制定机关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由备案监督机关给予通报批评。

对规范性文件存在的问题拒不纠正、拖延纠正的,由备案监督机关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造成不良后果的,由有关部门对制定机关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八条(对备案监督机关的监督)

备案监督机关收到规范性文件不予审查或者对审查发现的问题不予纠正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责令限期改正或者通报批评;情节严重、造成不良后果的,由有关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章 附

第三十九条(对现行规范性文件的处理)

在本规定施行前制定并且仍然有效的规范性文件,由制定机关进行清理。制定机关应当自本规定施行之日起6个月内,将清理后的规 范性文件目录报送备案监督机关备案,并将清理后的规范性文件向社会公布。

第四十条(参照执行)

本规定第七条第(五)项所指的法律、法规或者规章另有规定的授权组织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备案,参照本规定执行。

行政机关修订、废止规范性文件,参照本规定执行。第四十一条(应用解释)

本规定的具体应用问题,由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解释。第四十二条(施行日期)

本规定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2002年10月9日市人民政府发布的《上海市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规定》同时废止。

第三篇:成都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规定

成都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规定

2005-7-29 成都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规定

(政府令118号)

发布单位:成都市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2005年7月29日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规范本市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备案,加强对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监督,保证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国务院《规章制定程序条例》和《法规规章备案条例》,以及《四川省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规定》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结合成都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定义)

本规定所称行政规范性文件(以下简称规范性文件)是指除政府规章外,本市有制定权的行政机关或组织在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制定、公开发布的涉及或影响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权利义务,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政文件。

第三条(适用范围)

本市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备案、监督管理,适用本规定。

本市行政机关或组织的内部工作制度、管理制度、人事任免决定以及对具体事项作出的行政处理决定,不适用本规定。

第四条(制定和备案原则)

本市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备案,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维护国家法制统一;

(二)符合依法行政要求;

(三)体现科学规范行政行为;

(四)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

(五)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

(六)坚持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

第五条(制定主体)

本市下列行政机关或组织可以制定规范性文件:

(一)市、区(市)县、乡镇人民政府(含高新区管委会);

(二)市人民政府组成部门、办事机构、直属机构(以下简称工作部门);

(三)区(市)县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含街道办事处)根据工作需要确需制定规范性文件的,应将拟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名称、依据、主要内容和制定该规范性文件的必要性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经本级人民政府同意,可以制定规范性文件;

(四)市级依据法律、法规、规章授权进行行政管理的组织。

市、区(市)县、乡镇人民政府设立的临时机构、议事协调机构,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不得制定规范性文件。

第六条(制定程序)

制定规范性文件,应当按照立项规划、调研起草、征求意见、协调分歧、论证听证、法律审核、讨论决定、签署公布等程序进行。

因突发公共事件、保障公共安全和重大公共利益、执行上级行政机关的紧急命令和决定等情况,需要立即制定规范性文件的,经制定机关行政首长批准,可以简化制定程序。

第七条(不得设定的内容)

除有法定依据或者国家另有规定的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下列内容:

(一)行政许可事项;

(二)行政处罚事项;

(三)行政强制措施;(四)行政事业性收费事项;

(五)其他应当由法律、法规、规章或者上级行政机关规定的事项。

第八条(起草和论证)

起草规范性文件,内容应当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应当对制定规范性文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研究,并对规范性文件所要解决的问题、拟确立的主要制度或者拟规定的主要措施等内容进行调研论证。

第九条(征求意见)

起草规范性文件,起草部门应当听取相关机关、组织和管理相对人或者专家的意见。重大或者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规范性文件草案,要采取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向社会公布规范性文件草案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

第十条(意见的处理和协调)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规范性文件草案内容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起草部门应当予以研究处理,并在起草说明中予以说明。

相关机关、组织对规范性文件草案内容提出的重大分歧意见,起草部门应当协调;协调达不成一致意见的,报请上一级行政机关协调或裁定。对重大分歧意见的协调和处理情况,应当在起草说明中予以说明。

第十一条(报请审查的材料)

报送政府审查的规范性文件草案,应当由起草部门主要负责人签署;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联合起草的,应当由联合起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共同签署。

报请市或区(市)县人民政府发布规范性文件,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报请审核的请示;

(二)规范性文件草案;

(三)起草说明(包括制定规范性文件的目的、依据、主要内容和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情况等);

(四)起草规范性文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五)征求意见的有关材料;

(六)其他有关资料。

其他行政机关或组织制定规范性文件,需要报送审核的材料,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合法性审查)

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的法制部门(机构)负责对规范性文件草案提出法律审查意见。

法律审查意见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是否具有制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是否超越制定机关的法定职权;

(三)是否与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相抵触;(四)是否与其他规范性文件相协调、衔接;

(五)具体规定是否适当;

(六)是否违反法定程序;

(七)是否征求相关机关、组织和管理相对人的意见;

(八)是否对重大分歧意见进行协调和处理;

(九)其他需要审查的内容。

第十三条(审查处理)

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的法制部门(机构)应当对报请审查的规范性文件草案进行审查、修改,对存在的分歧意见进行协调;对重大分歧的协调情况应当向制定机关报告。

规范性文件草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制定机关或者其法制部门(机构)可以将其退回起草部门(机构),或者要求起草部门(机构)修改、补充材料后再报请审查:(一)不符合本规定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的;

(二)制定的基本条件尚不成熟的;

(三)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规范性文件草案提出意见且理由充分,起草部门(机构)未采纳且未说明理由的;

(四)相关机关、组织对规范性文件草案有重大分歧意见且理由充分,起草部门(机构)未采纳且未说明理由的。

第十四条(批准程序)

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制定规范性文件,应当经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决定。

其他行政机关或组织制定规范性文件,应当经办公会议审议决定。

符合本规定第六条第二款规定的,制定规范性文件可以由制定机关的行政首长审查决定。

第十五条(公布)

规范性文件应当由制定机关向社会公布。

规范性文件未向社会公布的,不能作为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

第十六条(生效期限)

规范性文件应当自公布之日起30日以后施行。

因突发公共事件、保障公共安全和重大公共利益、执行上级行政机关的紧急命令和决定等情况,公布后不立即施行将有碍该规范性文件执行的除外。

第十七条(解释)

规范性文件由制定机关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备案审查机关)

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法制部门、市政府工作部门的法制机构具体负责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工作。第十九条(报备时间)

制定机关应当自规范性文件公布之日起30日内,向备案审查机关报送备案。

第二十条(报备途径)

按下列规定报送备案:

(一)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向省人民政府法制部门报送备案;

(二)区(市)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市级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组织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向市人民政府法制部门报送备案;

(三)乡镇人民政府,区(市)县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向区(市)县人民政府法制部门报送备案;

(四)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应同时向上一级主管部门报送备案;(五)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联合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由主办部门报送备案,其他部门抄送上一级主管部门。

第二十一条(报备材料)

规范性文件报送备案时,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备案报告(由制定机关的主要负责人签署);

(二)规范性文件正式文本5份(附电子文本);

(三)起草说明,并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依据。

第二十二条(备案受理登记)

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符合本规定第二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规定的,由备案审查机关予以登记备案,并定期予以公示;不符合规定的,不予登记备案。

第二十三条(审查事项)

备案审查机关应当对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的下列事项进行审查:

(一)制定机关是否具有相应的法定职权;

(二)是否与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相抵触;

(三)是否违反法定程序;

(四)具体规定是否适当。

第二十四条(对违法或不当的规范性文件的处理)

规范性文件存在下列问题的,由备案审查机关按下列规定处理:

(一)违反本规定第四条、第七条规定的,由备案审查机关发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意见书》。制定机关收到意见书后应当在15日内自行修改或废止。拒不执行的,由备案审查机关报本级人民政府同意后予以撤销。

(二)下级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与上一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就同一事项规定不一致的,由备案审查机关进行协调;经协调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由备案审查机关提出处理意见报本级人民政府决定。

(三)同一级政府工作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之间就同一事项规定不一致的,由备案审查机关进行协调;经协调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由备案审查机关提出处理意见报本级人民政府决定。

第二十五条(对制定机关的监督)

对不按本规定制定或报送规范性文件备案的,由有关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并予以通报;视情节和所造成的后果,由有关机关依照《成都市国家公务员行政过错行为行政处分暂行规定》,追究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的责任。

第二十六条(清理)

制定机关应当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政策调整情况以及实际情况的变化,定期对已公布的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修订或废止不适应需要的规范性文件。

第二十七条(解释机关)

本规定由成都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施行日期)

本规定自2005年9月1日起施行。1991年9月2日起施行的《成都市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市政府令第18号)同时废止。

附件:××××××××关于《××××××××》的备案报告

附件:

××××××××

×××规备字[200×]×号

关于《××××××××》的备案报告

市(区、县)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

现将我区(市、县、委、办、局)200×年×月×日制定,并已发布的《××××××××》,上报备案。

附:正式文本×份(含电子文本),起草说明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依据。

××区(市、县、委、办、局)人民政府

二00×年×月×日

第四篇:规范性文件制定备案和清理制度(精选)

规范性文件制定备案和清理制度

第一条 为了加强规范性文件科学管理,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确保规范性文件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西双版纳州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规定》,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以局名义印发的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与管理,均按本制度办理。

第三条 本制度所称规范性文件,是指西双版纳州广播电视局在实施广播影视行政管理工作中,依据法律、法规、规章的相关规定,按照法定权限和规定程序制定发布的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具有普遍约束力或者涉及其权利、义务的规定、办法、细则等文件的总称。

第四条 对广播电视行政管理工作中的某一方面进行部分或全面规定的规范性文件称“规定”;对广播电视行政管理工作中的某一项具体事务做出比较具体规定的规范性文件称“办法”;对法规、规章进行细化和延伸并具有实施性质的规范性文件称“细则”。

第五条

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符合法律、法规、规章的有关规定,不得与其抵触;

(二)符合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

(三)从广播电视行政管理工作实际需要出发,实事求是;

(四)不得自行设置行政许可、行政审批事项;

(五)不得自行设定行政处罚;

(六)不得与其他同级规范性文件重复或矛盾。第六条 局传媒网络视听管理科负责全局规范性文件的审核和向上级部门的备案工作。审核的主要内容是:

(一)规范性文件是否同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相抵触;

(二)规范性文件是否同国家、省、州的现行方针、政策相违背;

(三)规范性文件相互之间是否矛盾;

(四)规范性文件所涉及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是否合理;

(五)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是否符合规定程序及规范化要求。

第七条 局机关各科室负责本科室主管业务范围内的局发规范性文件的起草工作;规范性文件内容涉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科室业务的,由局长指定主办科室,并组成各相关科室参加的起草小组进行起草工作。

起草行政规范性文件应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内容直接

涉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切身利益,或者对本地区、本行业建设有重要影响的事项,应当采取听证会、论证会、座谈会或者向社会公布规范性文件草案等方式向社会广泛听取意见。

第八条 起草规范性文件包括文件草案和起草说明两部分。

规范性文件草案的内容一般应当包括制定依据和宗旨、适用范围、权利义务主体、具体规范、奖惩办法、监督管理、施行日期等。

起草说明主要包括规范性文件制定的目的、依据、指导思想及原则、起草过程、需要说明的问题等。

第九条 规范性文件的内容一般应分条文书写,冠以第某条字样,条以下可分款、项、目。款以自然划分,项冠以

(一)、(二)等数字,目冠以阿拉伯数字序号。

规范性文件内容繁杂或条文较多时,可以分章、节,必要时可编目录。

第十条 规范性文件应当结构严谨、条理清晰、概念明确、文字简练规范。

第十一条 起草规范性文件应当与现行规范性文件相衔接和协调。如对某一事项作出与现行规范性文件不一致的规定时,应当在送审时说明情况和理由;如现行规范性文件将被起草的规范性文件所代替,必须在草案中写明予以废止。

第十二条 规范性文件在起草过程中,其内容涉及若干科室业务或者做出与其关系密切的规定时,主办科室或起草小组应当事先征求相关科室的意见,协商一致;经协调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应当在送审时将不同意见列出,并说明情况和理由。

规范性文件的内容涉及与本局外部有关部门业务的,还应当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

第十三条 主办科室在完成规范性文件草案起草工作后,应由科长签字同意后连同起草说明应当先送局传媒网络视听管理科进行审查。初审合格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在签发前由局传媒网络视听管理科按规定报送州政府法制办进行合法性审查。

局传媒网络视听管理科应当依照本规定第六条内容对规范性文件草案进行审核。

第十四条 对送交审核的规范性文件草案,传媒网络视听管理科应根据不同情况作如下处理:

(一)经审核符合本规定第六条要求的,经主办科室科长签署意见后,即为送审稿并送局办公室按公文办理程序办理;

(二)经审核不符合本规定第六条要求或者相关科室意见分岐较大的,提出具体意见,由主办科室修改或与相关科室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后再送局政策法规科审核;

(三)因情况变化,暂缓或者无需制定规范性文件的,说明理由,退回主办科室。

第十五条 规范性文件送审稿提交局长办公会议审议。主办科室作起草说明。

经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的规范性文件,由分管局长、局长签署后印发。

经局长办公会议未通过的送审稿,由主办科室按规定程序通过再修改,上报审定;会议审议通过,但个别条款或文字需要修改的,由主办科室修改,局传媒网络视听管理科审核后,送分管局长、局长签署后印发。

需要与有关部门联合行文印发的规范性文件,按照公文处理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六条 主办科室应当在规范性文件印发之日起七日内,将规范性文件正式文本、起草说明和制定说明各一式五份,并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依据送传媒网络视听管理科备案;由传媒网络视听管理科起草规范性文件备案报告,于规范性文件发布之日起五日内报省局办公室和州政府法制办备案。

报送的规范性文件,如发现问题不予备案的,局传媒网络视听管理科应及时协同文件起草科室按照州法制办意见办理。

第十七条

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清理程序如下:

(一)局传媒网络视听管理科应当对照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协同原文件起草科室,对已发布的规范性文件每年清理1次,并将继续执行、废止或修改的行政规范性文件目录及时报州法制办备案。

(二)局传媒网络视听管理科应将当发布和现行执行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定期进行汇编。

第十八条 本制度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雅安市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办法

雅安市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工作,维护法制统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四川省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规定》,结合雅安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规范性文件是指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制定的,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义务,在一定时期内反复适用,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政公文。

第三条 本市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备案适用本办法。

第二章 规范性文件的制定

第四条 下列主体可以制定规范性文件:

(一)各级人民政府;

(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

(三)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

(四)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组织。

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的临时性机构、议事协调机构和政府工作部门设立的内设机构、派出机构不得制定规范性文件。

第五条 制定规范性文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国家法制统一原则;

(二)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原则;

(三)职权与责任相统一原则;

(四)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

(五)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原则;

(六)精简、统一、效能原则;

(七)保障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原则。

第六条 规范性文件应当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内容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规范性文件不得与法律、法规、规章以及上位规范性文件相抵触。

第七条 规范性文件应当内在逻辑严密,用语规范、简洁、准确,使用文字和标点符号正确、规范。

第八条 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下列内容:

(一)行政征收、征用;

(二)行政处罚;

(三)行政强制;

(四)行政许可;

(五)行政事业性收费;

(六)其他应当由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内容。

规范性文件对实施法律、法规、规章作出的具体规定,不得增设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义务,不得剥夺或限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定权利。

第九条 规范性文件应当规定有效期,自施行之日起不超过5年;名称冠以“暂行”、“试行”的不超过2年。有效期届满,规范性文件自动失效。安排部署工作有明确时限要求的规范性文件,工作完成自动失效。

规范性文件在有效期届满前6个月,制定机关或者实施机关认为需要继续实施的,应当组织对该规范性文件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情况重新发布或者修订后发布。

第十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向行政机关提出制定规范性文件的建议,行政机关应当予以研究并作出答复。

第十一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制定规范性文件,可以确定由其一个或者几个工作部门负责起草,也可以确定由其法制机构起草或者组织起草。

规范性文件的内容涉及两个以上工作部门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组织职权的,应当由两个以上工作部门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组织联合起草,可以确定由一个工作部门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组织为主。

起草规范性文件可以邀请有关专家、组织参加,也可以委托有关专家、组织起草。

第十二条 起草规范性文件,应当征求相关机关、组织和行政管理相对人及专家、学者的意见。重大或者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规范性文件草案,应当采取听证会、论证会、座谈会或者向社会公布规范性文件草案等方式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

起草规范性文件需要听证的,按照《雅安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听证程序执行。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规范性文件草案提出意见的,起草单位应当予以研究处理。

第十三条 起草规范性文件,应当对其合法性、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研究,并对需要解决的问题、拟确立的主要制度或者拟规定的主要措施等内容进行论证。

第十四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制定规范性文件,起草单位在提交政府审查时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报请审查的请示;

(二)规范性文件草案;

(三)起草说明(包括制定规范性文件的目的、依据、必要性和可行性、主要内容、有效期等);

(四)合法性论证情况;

(五)征求意见情况。

市县(区)人民政府制定规范性文件,其草案存在重大分歧意见的,起草单位应当做好协调工作;协调不成的,应当如实记录分歧各方的意见和理由,报制定机关裁决。

第十五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制定规范性文件,应当经本级人民政府法制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

第十六条 政府法制机构在对规范性文件草案审查过程中,发现未附起草说明和有关依据、资料的,通知起草单位补送;发现未征求有关方面意见或征求意见不充分的,退回起草机构补充征求意见,也可以直接征求意见;发现与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相抵触的,退回起草单位修改后重新报送,也可以直接予以修改。

第十七条 对规范性文件起草过程中的争议问题,政府法制机构应当召集有关方面进行协调;经协调仍有争议的,应当报请本级人民政府决定。

第十八条 政府法制机构对规范性文件草案审查终结后,应当出具审查报告,报本级人民政府。

第十九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制发规范性文件,应当经政府常务会议通过。

政府常务会议审议规范性文件时,政府法制机构和文件起草单位负责人应当列席会议,并根据需要对有关问题进行解释说明。

因重特大突发事件、执行上级行政机关的紧急命令和决定等情况,需要立即制定规范性文件的,可以由制定机关主要负责人审查决定,但事后应当及时向政府常务会议报告。

第二十条 规范性文件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有关规定向社会发布。

第二十一条 规范性文件应当自公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但是公布后不立即施行将有碍规范性文件施行的,可以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十二条 本章对政府工作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和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制定规范性文件未作明确规定的,参照本章关于市县(区)人民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有关条文执行。

第三章 规范性文件的备案

第二十三条 规范性文件应当在发布后15日内按下列规定报送备案审查机关备案:

(一)各级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应当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市县(区)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还应当按有关规定报同级人大常委会备案;

(二)工作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应当报本级人民政府备案,也可以同时报上一级主管部门备案;实行垂直管理的工作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应当报上一级主管部门备案,也可以同时报本级人民政府备案;

(三)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应当报直接管理该组织的行政机关备案。

两个以上工作部门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组织联合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由主办单位报送备案。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法制机构负责下一级人民政府和本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工作。

第二十五条 规范性文件备案,应当提交备案报告、正式文本和起草说明一式2份,并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依据。

第二十六条 政府法制机构在审查规范性文件过程中,需要制定机关、有关部门和法律、法规授权组织提出意见、提供依据或者协助的,制定机关、有关部门和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应当按要求予以配合。

第二十七条 政府法制机构收到工作部门和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备案的规范性文件后,对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应当及时登记,加注备案登记号,并将规范性文件文本、制定机关和备案登记号一并在政府法制信息网站或者政府门户网站上公布,接受监督。

第二十八条 政府法制机构在审查备案的规范性文件时,发现其有违法情形,应当建议制定机关15日内自行修改或者废止;无正当理由拒不修改、废止的,根据职责权限报备案审查机关同意后予以撤销。

下级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同上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和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就同一事项规定不一致存在争议的,由上级人民政府确定如何适用。

同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和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就同一事项规定不一致存在争议的,由本级人民政府确定如何适用。

第二十九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规范性文件有违法内容的,可以向制定机关、备案审查机关和政府法制机构反映。有关机关应当及时研究,对确认规范性文件存在违法内容的应当予以纠正。

第四章 规范性文件的管理与监督

第三十条 制定机关应当通过政府公报、政府门户网站、政府法制信息网站、部门网站等相对固定、普遍知晓的方式公布规范性文件。

第三十一条 制定机关应当建立规范性文件清理制度,并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布清理结果。

第三十二条 制定机关应当于每年1月底前将上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目录一式2份报备案审查机关备查。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应当每半年将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情况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并将汇总情况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

第三十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监督,将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情况纳入依法行政考核内容。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规定第八条第一款规定,在规范性文件中设定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许可等事项的,由其主管机关或者监察机关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五条 对违反本规定第四条、第五条、第八条,制定机关无正当理由不按要求修改、废止的,由备案审查机关对责任单位给予通报批评;由其主管机关或者监察机关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由雅安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解释。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雅安市人民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规则》(雅府发〔2001〕69号)同时废止。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有效期为五年。

下载江苏省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规定(省政府令54号) - 交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苏省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规定(省政府令54号) - 交.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全文)

    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全文) 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 新华社北京5月27日电 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 第一章 总......

    广西壮族自治区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规定

    广西壮族自治区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规 定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广西壮族自治区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规定(2005年10月1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第3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05......

    青海省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办法

    青海省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办法 青海省人民政府令2013年第99号 《青海省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办法》已经2013年10月25日省政府第1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

    内蒙古自治区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监督办法

    内蒙古自治区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监督办法 (2012年11月26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第1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13年1月11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191号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

    济宁市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办法12.24

    济宁市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办法 (草 案)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制定规范性文件的活动,完善规范性文件备案制度,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监督管理,维护法制统一,促进依法行政,根据......

    青海省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办法

    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本省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备案,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监督管理,维护法制统一,推进依法行政,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

    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审查工作汇报[小编推荐]

    海勃湾区规范性文件 制定和备案审查工作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区高度重视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审查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

    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规定(五篇范例)

    **市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规定 2005年06月16日 10:01 **市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政府的行政行为,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行政效率,保证政府规范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