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救人反被诬告的反思
不要忘了,诬告救人者的名字也叫受害人
看了我爱主旋律的《宽容未必结出善良之花》,心里很有些难受,却又不好反驳。孟飞先生所讲的“原本已然不高的社会道德水准”,是不争的事实。但总觉得“那就是原本已然不高的社会道德水准一降再降。”并不是宽容的过错。
我最初关于宽容的认识,来自于房龙先生的《宽容》。在房龙先生那里,宽容许是人类追求的目标,倒不是人们真正具备的美德。在这本有关人类宽容的历史书中,我们见到的多半是人们的不宽容,借助的是正统、正确、法律或是道德的旗子。正如房龙先生在他优美睿智的序言里写到的:“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过去,发生在现在,希望将来不再发生……”在这本书里讲到许多为人类的宽容事业做出了贡献的人,其中就有两位伟大的宗教改革者,路德和加尔文。他们在改革的初期或许还借助宽容的力量,但改革成功后却成了最不宽容的人。他们用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摧毁了中世纪黑暗的宗教法庭,却又建立自己的监狱,惩罚那些不赞同他们信仰的人。但宗教改革却为人类的宽容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两位改革者把《圣经》翻译成了本国的语言,使老百姓再也不需要通过牧师的嘴巴,自己就能知道“上帝”到底都说了些什么,扫除了人们自由思想的障碍。
遗憾的是,房龙先生未能活到现在。不然,一定会发现中国人在宽容的事业上,为人类做出了更为了不起的“贡献”——正如某些哲人认为的那样:“宽容是道德观念衰退的产物。”新中国成立后,从一个一贯正确的人——毛泽东主席,谁要是批评了……就是反革命;转变到一贯正确的党和社会——共产党领导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不仅是思想得以自由,行为也越来越没有了底线。先是取消了“投机倒把罪”,放开了人们掠取财富的手脚,只要是能获取金钱,各种投机甚至欺骗千变万化,以致生活俨然成为一场智力游戏,一场没有game over的游戏。然后是,对于受伤的路人要不要施以援手?都成了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不知人类善良的天心都到那里去了?国外的影片里,对于受伤的猫、狗,人们都给予同情和援助,“勤劳善良”的中国人都到那里去了?
但不争的事实摆在眼前,江苏南京彭宇案、天津许云鹤案、重庆万鑫案……现又有江苏如皋殷红彬案。被救助者事后诬告施救者为 “肇事者”,要求索赔,甚至走到了法院。彭宇案中法院还成了帮凶,万鑫案中要不是有个挺身而出的路人,也会成为一桩冤案,给做好人的人的生活和家庭带来了许多的痛苦和灾难。新进的殷红彬案,要不是有了那可贵的小摄像头,殷红彬案或许会是另一个结局。对于诬告救人者,网上、各大媒体一片喊打,有人甚至提出:“严惩被人援助反而诬告好人的恶徒。” 我又想起了药家鑫,那个驾车撞人后又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的恶徒,说自己是“一时糊涂”,法院还采用创新的旁听问卷方式审案,还有学生、教授呼吁免除死刑,但民愤极大,最后未能逃脱一死。记得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事件,最后人们为自杀的枪手也献上了花圈,原谅了他。认为他其实也是受害者,是社会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没能帮助他。对于药家鑫,中国人的我们是不是能有这样的气度。记得药家鑫还说过:“考虑到对方撞伤后会找他不断索赔。” 是的,这或许就是事情的关键。设想一下,如果他把人撞成半身不遂或是植物人……对于一个普通的家庭,其天价的医疗费是不能够承担的,给自己和他人的家庭造成的灾难也是不可估量的。应该说药家鑫不是个疯子,撞人也绝不是故意的,假如他家里有的是钱,或是没有这样的担忧,这样的悲剧是不是不会发生?我又想起了那些“诬告好人的恶徒”,我想问他们:“假如家里有的是钱,或是没有医疗费和以后生活的担忧,你们还做不做诬告好人的恶徒?”如果我们还仁慈,答案应该是否定的。
虽说人们对诬告者充满了愤怒,对社会充满了无奈,对人性已失去了信心,但是,可敬的国人们,还是没能忘记做人最基本的良知。人们提出“做好事可先留证据”的方法,甚至求助于法律,倡议对于救助者“判决应当疑罪从无”,还有 “至少在中国目前环境下,司法需要承担一定的引导社会风尚的责任。”真是笑话,何时道德还需要法律的救助,不知国人何时打破了法律需要道德的救赎传统,创新出这样人间社会的传奇。无论人们提出怎样的创意,国人们还是谨记“救人有风险,出手需谨慎。”空喊的是多数,救人者是少数。网上、媒体也不乏无人救助,枉死街头的悲剧。国外的影片里,对于受伤的猫、狗,人们都给予同情和援助,“勤劳善良”的中国人都到那里去了?
外国友人,只怕是非要看一看中国的交警,以及交警们处理交通事故的做派,或许才能体谅中国人的顾虑。比如,某处出现了汽车和电动车(自行车、行人)相撞事故,警察到现场拍照勘察,听取双方当事人的陈述(如果可能),作了简单记录,扣留肇事的汽车,让汽车的驾驶员带伤者(电动车、自行车、行人)上医院,医药费由驾驶员垫付(先不管是谁的责任,以后再说),警察的现场处理就基本完成。告诉你到什么时候中队再做进一步处理,接着就拖走肇事的汽车完事(不管汽车能不能自己走都拖,因为要收费),剩下的就是双方到中队东扯西拉钱的问题。如果仅是电动车、自行车、行人的不小心,而他又没有钱,驾驶员垫付的钱就有可能成为迷途羔羊,但拖车费、停车费却不能少,你也可以不提车,但多停一天也要钱。但,上面所说的只是可能,只要是有车的的人,都知道变通的方法,医院、警察的钱是肯定不能少的,一个要命、一个扣车,但警察和驾驶员共同骗人的方法还是不要告诉外国人,免得引起外国保险公司不必要的误会。
有人说:“房产改革,中国人住不起房子了;医疗改革,中国人看不起病了。” 是啊,中国私有化的矫健步伐,把医院的“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歪管是不是公立的,进医院,先给钱;看病,先给钱;要死了,先给钱。没有钱,流血无医生管、腿断无医生结、要死无医生理。医生们嘴里喊着各种的医德宣言,比《希波克拉底医德誓言》还要高尚,却还是一切都围绕着钱,小病往大了看,怎么能多收钱就怎么看,医生们更志立于开设个人的诊所,各种私立医院如雨后春笋……现在,请告诉我,治疗被撞的半身不遂的病人需要多少钱?一个植物人呢?且不谈物价的飞涨,病人以后的生活要不要钱?或许,我们能较为平静地走进诬告者的家里,就能发现其中的心酸和无奈。
虽然,对于不幸的伤者,我们能给予最大的同情,但当有人问:“面对伤者,你救还是不救?”不要拐弯抹角,直接了当地回答救、不救。如果我们还诚实,我们的回答应该是:不救。
但如果社会,对,就是社会能够做点什么,或许,就不会使中国人的道德面临发达国家所没有的尴尬。
《吕氏春秋〃察微篇》中的《子贡赎人》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说鲁国有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见到同胞沦落为奴隶,只要能够把这些人赎回来,就可以从国家获得的补偿和奖励。子贡,把鲁国人从外国赎回来,但不向国家领取金钱。孔子说:“子贡,你错了!圣人做的事,可用来改变民风世俗,教导可以传授给百姓,不仅仅是有利于自己的行为。现在鲁国富的人少穷人多,不领取补偿金对你没有任何损失(有的是钱);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两千年前的孔子所说的话,或许,就是物质、精神文明高度发达今天,中国道德的救赎。
是的,改变目前的尴尬局面,只需一个简单的方法,首先是人民的警察,在发生事故的首先考虑的是人,其次才是车和钱。就像我所了解有些国家的警察一样,优先“亲自”把伤者送往医院——公立医院,并安慰伤者;医院也放下他们的担心,仅凭警察提供的身份及保险单号,在不先收取一分钱的情况下,专心而又有分寸的给予及时地救治;当好心人把伤者送到公立医院时,医院的救治同样也不收取钱,但应通知警察,给予查证。对于好心人,警察应给予表彰和鼓励。就像《子贡赎人》这则故事的下半段讲述的: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那人感谢他送了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高兴地说:“鲁国人从此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但朋友们或许会说,医院又不是福利院,钱从哪里来?
中国人道德的尴尬,其他的国家和地区是不是有着相同的不幸呢?我首先想到了香港,在百度一敲“香港汽车保险”,搜索中很快弹出《保险研究》2005年第8期的一篇文章,标题是《香港汽车保险局的产生及启示》,文中讲述了香港汽车保险局产生的缘由:“由于某些机动车辆没有购买保险、机动车辆或司机肇事逃逸、保单持有人或司机违反保险条款等,因而保险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使受害人得不到应有的赔偿,因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香港汽车保险局与香港政府共签署了几个重要的协议,建立了相应的基金,使汽车的保险赔偿基金的建立有了保障。”“第一笔基金是通过征收汽车保险费的1%逐步建立起来的。”我相信中国有许多的法学、税务的专家,肯定比我更了解如何来保障“受害者的合法权益”,比我更有理由出来制止对受害人的一片打骂,遗憾的是没有,不知是没有想到,还是担心多了一个保险局,就像纯洁的红十字会一样,多了一个腐败的温床。
对于交通的受害者,我们就交给那些法学、税务的专家去打理。那,对于其它受害者呢?他们从们有伤害过一只幼小的动物,也没有损害国家和集体,他们辛勤的劳作,但不幸的命运并没有放过他们,可怕的疾病还是降临在他们头上,对于他们,我们是不是也要成立一个基金,基金的名字叫着仁慈,“第一笔基金是通过征收腐败官员贪污费的1%逐步建立起来的。”
勤劳、勇敢、善良的中国人啊,什么才是你道德的最后的救赎。只有仰赖社会、希望社会承担其应有的责任,让中国人堂堂正正地做人,正如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自豪而又庄严地高呼:“中华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社会道德的救赎绝不会是也不能是法律;无论道德的文章写得多么华丽、多么崇高,如果国家、个人一切都是围绕着钱,社会的道德就没有救赎。
写于2011年9月6日凌晨
第二篇:《海豚救人》教学反思
《海豚救人》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想重点体现如下两点学科理念:
第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新课标”中提到:“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根据这一理念,根据本课教学内容,我着重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即口语交际能力。课前,同学们都搜集了很多关于海豚的资料。往日的课堂,我们常常是让同学把资料读一读就可以了,为了让资料发挥更大的作用,我把介绍资料和口语交际结合起来,让同学们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来介绍海豚的知识,最重要的是用上学过的表达方法。我发现学生基本都能说下来,但有些写同学说得过于死板,象是背课文。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的——如何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去说。
另外,口语交际的培养我希望同“新课标”提出的“评价建议”结合起来。课上,我请同学们认真听,有目的的去听同学的说,在每个同学介绍完资料后,由大家找出他在发言中所运用到的表达方法,让学生学会倾听别人说话,锻炼口语表达能力。这一环节学生大部分学生能够完成任务,正确的指出自己听到的表达方法,做到边听边思维。
第二,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这一环节我主要想通过介绍海豚救人的故事来体现。我让学生以自学的方式进行,通过读书填表来完成。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来学习并作介绍。每个同学都开动脑筋,想把故事介绍得更好。
在本节课上,我认为导入时展示的海豚图片还是比较吸引学生的。图片中的海豚有的唯美,有的可爱,有的写实,有的卡通,学生很喜欢看,下课以后还有很多人想再看看那些图片,甚至有些不喜欢海豚的同学也开始觉得海豚很有意思了,我想这确实和那些美丽的图片有关系。
第三篇:海豚救人教学反思
海豚救人教学反思
海豚救人教学反思1
一、注重学生的预习习惯的培养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故事性强,层次分明,除了一些词句的含义较难外,其它内容比较简单。因此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由于以前经常训练,所以学生的预习结果还不错。课堂上,学生还能针对自己的疑难问题去认真听讲、提出问题。以后还要经常加强此方面的训练。
二、培养用事实说理的习惯。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学习举实例、列数字的表达方法,并能逐步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我布置了这样一些题:
1、作者是怎样证明海豚能救人的?然后引导学生说出下文的三个真实的故事。
2、咱们班的李鸿艳可真是一个拾金不昧的好同学,谁能说说为什么?接着有许多同学都说出了赵悦拾金不昧的事例,并且有一个学生还能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去叙述。这样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这种表达方法。省去了许多说教。
三、培养学生有针对性搜集资料的习惯
由于学生都有搜集资料的习惯,所以在展示的时候,展示了许多有关海豚的资料,但其中有两个孩子们问到两个非核心问题“鲨鱼为什么怕海豚?一海里是多少公里?”时,见他们兴趣盎然,急须知道答案时,我卖了个关子,“这个艰巨的任务,谁愿完成,下午来开个新闻发布会”下午我一到校门,有几个就迎上来迫不及待地告诉我上网查来的结果。随后我就教他们要根据自己的疑问、兴趣去查阅、搜集资料。
四、注意渗透思想教育,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及习惯。
在《海豚救人》一文的课堂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探寻了海豚救人的原因后,一名男同学忽然提出疑义:海豚救人只是它的一种本性,并谈不上“见义勇为”,并且海豚的做法很“傻”,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进而上当被捕捉。
针对这个课堂“意外”,我发动学生进行了讨论,让学生明确了“海豚救人”的这种行为的内涵是对“子女”的照顾与爱护,海豚把对子女的这种关爱应用到了一切漂浮物,是善良的表现,不能说是傻。另外,人和动物应该和谐相处,我们不能为了一己之利而利用动物的善良本性对它们进行捕杀,我们也要以一颗善良的心去关爱它们。还给学生讲了非洲象在人类的“伤害”之下,“学会”了对人类的攻击行为的故事。
通过这一课堂小插曲,我再一次深深地体会到: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渗透思想教育,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当然,在课堂上也有不足之处,忽视了对学生仔细观察、学会联想习惯的培养。课文中有一幅插图,画的是课文第三自然段描述的海豚赶走鲨鱼,救助姑娘伊瓦诺的情景。教学时候,我蜻蜓点水,一闪而过。现在回忆一下,此部分正是对学生进行仔细观察、学会联想习惯的培养的。
海豚救人教学反思2
这是略读课文,在没有任何预习的情况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我就“穿针引线”
1、整体把握:三个海豚救人的事例、来源,跟以前的说明文有点不一样,学“事例”时抓“救人特点”,学“来源”抓住“照料的天性”来咬文嚼字、嚼引号,避免了过碎的分析,避免了串讲
2、两个问题:当孩子们问到两个非核心问题“鲨鱼为什么怕海豚?一海里是多少公里?”时,见他们兴趣盎然,急须知道答案时,我卖了个关子,“这个艰巨的任务,谁愿完成,下午来开个新闻发布会”魏远征、钟慧敏、刘远城领命,下午我一到校门,他们仨就迎上来迫不及待地告诉我上网查来的结果。博览课上,他们在新闻发布会上,着实“火”了吧。
不足:未让学生根据标题质疑、猜测内容或体裁,可制造矛盾,激发其兴趣。海豚救人》一看标题便易猜到可能写什么?“怎样救人”应是多数同学的问题,这对于让学生区分这部分内容在全文中作用及懂得举例子方法都很帮助,同时学生带着阅读期待读文时,很容易从文中抓住海豚救人的特点——主动救人、集体行动、托出水面、护送到安全地带。
海豚救人教学反思3
《海豚救人》是一篇略读课文,先举例介绍海豚救人的现象,然后说明了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教学的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继续学习说明事理的表达方法;让学生认识到海豚是人类的好朋友,人们应该对它们充满爱心,与动物和谐相处。教师谈话导入新课后,通过自由读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然后带着问题自学课文,讨论交流海豚是怎样救人的,为什么能够救人。在回忆《鲸》的表达方法后,说说本文运用了哪些表达方法。最后放手让学生将自己搜集到的海豚的有关资料介绍给大家,增加同学们对海豚的认识和了解。为此在这节课中我更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受到语文素养的熏陶感染。在生生、师生的交流中使学生感悟知识、培养技能。
教学中,当我引导学生探寻了海豚救人的原因后,一名同学忽然提出异议:海豚救人只是它的一种本性,并谈不上“见义勇为”,并且海豚的做法很“傻”,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进而上当被捕捉。针对这个课堂“意外”,我发动学生进行了讨论,让学生明确了“海豚救人”的这种行为的内涵是对“子女”的照顾与爱护,海豚把对子女的这种关爱应用到了一切漂浮物,是善良的表现,不能说是傻。
另外,人和动物应该和谐相处,我们不能为了一己之利而利用动物的善良本性对它们进行捕杀,我们也要以一颗善良的心去关爱它们。还给学生讲了非洲象在人类的“伤害”之下,“学会”了对人类的攻击行为的故事。通过这一课堂小插曲,我再一次深深地体会到: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渗透思想教育,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完本课,我觉得课堂结构还有三维目标的完成还可以,但也觉得自己的教学机智和教学基本功还不够,主要是对课文的驾驭还不是轻车熟路的感觉,有些生硬。
海豚救人教学反思4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我着重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即口语交际能力。课前,同学们都搜集了很多关于海豚的资料。往日的课堂,我们常常是让同学把资料读一读就可以了,为了让资料发挥更大的作用,我把介绍资料和口语交际结合起来,让同学们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来介绍海豚的知识,最重要的是用上学过的表达方法。我发现学生基本都能说下来,但有些写同学说得过于死板,象是背课文。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的——如何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去说。
另外,口语交际的培养我希望同“新课标”提出的“评价建议”结合起来。课上,我请同学们认真听,有目的的去听同学的说,在每个同学介绍完资料后,由大家找出他在发言中所运用到的表达方法,让学生学会倾听别人说话,锻炼口语表达能力。这一环节学生大部分学生能够完成任务,正确的指出自己听到的表达方法,做到边听边思维。
海豚救人教学反思5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想重点体现如下两点学科理念:
第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新课标”中提到:“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根据这一理念,根据本课教学内容,我着重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即口语交际能力。课前,同学们都搜集了很多关于海豚的资料。往日的课堂,我们常常是让同学把资料读一读就可以了,为了让资料发挥更大的作用,我把介绍资料和口语交际结合起来,让同学们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来介绍海豚
知识,最重要的是用上学过的表达方法。我发现学生基本都能说下来,但有些写同学说得过于死板,象是背课文。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的——如何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去说。
另外,口语交际的培养我希望同“新课标”提出的“评价建议”结合起来。课上,我请同学们认真听,有目的的去听同学的说,在每个同学介绍完资料后,由大家找出他在发言中所运用到的表达方法,让学生学会倾听别人说话,锻炼口语表达能力。这一环节学生大部分学生能够完成任务,正确的指出自己听到的表达方法,做到边听边思维。
第二,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这一环节我主要想通过介绍海豚救人的故事来体现。我让学生以自学的方式进行,通过读书填表来完成。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来学习并作介绍。每个同学都开动脑筋,想把故事介绍得更好。
在本节课上,我认为导入时展示的海豚图片还是比较吸引学生的。图片中的海豚有的唯美,有的可爱,有的写实,有的卡通,学生很喜欢看,下课以后还有很多人想再看看那些图片,甚至有些不喜欢海豚的同学也开始觉得海豚很有意思了,我想这确实和那些美丽的图片有关系。
海豚救人教学反思6
海豚是我非常喜欢的一种动物,我很希望在这节语文课上,能够通过我的引导,激起同学们的无限兴趣,但经过了今天的实践,我发现我做的还远远不够,以下是我的一点点反思。
第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上,我请同学们认真听,有目的的去听同学的说,在每个同学介绍完资料后,由大家找出 他在发言中所运用到的表达方法,让学生学会倾听别人说话,锻炼口语表达能力。这一环节学生大部分学生能够完成任务,正确的指出自己听到的表达方法,做到边 听边思维。
第二,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这一环节我主要想通过介绍海豚救人的故事来体现。我让学生以自学的方式进行,通过读书填表来完成。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来学习并作介绍。每个同学都开动脑筋,想把故事介绍得更好。
在本节课上,我认为导入时展示的海豚图片还是比较吸引学生的。图片中的海豚有的唯美,有的可爱,有的写实,有的卡通,学生很喜欢看,下课以后还有很多人想再看看那些图片,甚至有些不喜欢海豚的同学也开始觉得海豚很有意思了,我想这确实和那些美丽的图片有关系。
本节课难点的突破不是很顺利,新的表达方法学生领悟地比较费劲。我想这跟我的设计提问有关。我问的是: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便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是拟人。我的问题不明确,学生的思维就会分散,没有达到预定的效果。
本 节课最大的遗憾是我没有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 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此,应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这一点我做得远远不够。从中我也吸取到一个教训: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不是 一日之功,他在于平时日积月累的训练和培养。所以,这也正是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首先需要改进、锻炼的。
海豚救人教学反思7
《海豚救人》一课所属的单元以“要用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动物世界的无穷魅力”为专题。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着这个专题展开,结合课后的思考题,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通过感悟、理解、有感情朗读,来品味优美的词句,感受动物世界的无穷魅力。
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比如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课文的学习中让学生用自己总结的话语来叙述,尽量做到精简准确,大多数学生能够做到,极少数的同学还很欠缺,概括提炼能力有待提高。针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欠缺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加强了学生的朗读指导,运用了领读的方式对重点、有难度的字词句进行指导,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另外,增加了快速默读的要求,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快速的阅读,教学中特别提醒学生“快速默读的前提是理解”,以防止学生图快而忽视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捡了芝麻丟了西瓜,得不偿失。
纵观本文的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总的来说还不是很令人满意的。学生的心没有很好的回到学习上来,学习状态很令人担心,经常有些人上课开小差,不能集中精力专心听讲。部分学生在学习态度上也不是很端正,布置的学习任务马马虎虎,不认真的完成。
对于课前的预习也只是胡乱的弄上一通,常常让课程无法按时完成,同时作业质量差。这些现象的存在,将极大的影响到以后的语文教学。这些让我清醒的认识到,在以后的教学中除了要注重每一课的训练重点之外,还必须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习惯的培养,让学生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提醒自己要加强备课,仔细的钻研教材,努力学习一些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来指导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海豚救人教学反思8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是一篇说明文。文章先以海豚救人的三个实例讲述了海豚被人们称为海上救生员,然后介绍了人们经过对海豚的研究,解开了“海豚救人”之谜——“海豚救人的美德,来源于海豚对其子女的‘照料天性’”。全文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海豚被人们称为见义勇为的海上救生员。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大都因为很多动物出于各自的生活习性或某种本能,客观上给人类带来益处。而海豚能“见义勇为”当海上救生员,“见义勇为”是指见到合乎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
这种只有有思想的人类才有的行为,为什么出现在海豚身上呢?读到这里谁都会产生一个疑问。第二部分(第5—8自然段)写人们经过研究,解开了海豚救人之谜。学情分析我所教学的村小,是间比较偏远的完小。班级人数二十多人,生活在海边,对海洋生物有所认识,但海豚也没能真正见过。有些同学认识海豚,也是从电视上间接认识的,也能有所了解。五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略读课文可在老师的指导下,放手让学生自读感悟,然后在小组或班上交流。
海豚救人教学反思9
海豚救人是一篇略读文章,课文先举例介绍海豚救人的现象,然后说明了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选编课文的意图是学习说明事理的表达方法,认识到海豚是人类的好朋友,人们应该对它们充满爱心。
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提高默读速度,分层次,有重点的思考问题。上课伊始,我让学生根据标题质疑、猜测内容,激发其兴趣。《海豚救人》一看标题便易猜到可能写什么?“怎样救人”“为什么会救人”是多数同学的问题,这对于让学生区分这部分内容在全文中作用及懂得举例子方法都很有帮助,同时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例读文画出海豚救人的过程,谈感受,学生很容易从文中抓住海豚救人的特点——主动救人、集体行动、托出水面、护送到安全地带。
在教学中的不足是公开课上教师有些紧张,语句不够连贯,学生朗读训练方面必须加强,学生回答问题不够自信,声音不够洪亮,学生没有完全进入状态,有待加强训练!
海豚救人教学反思10
这节课,我抓住“海豚”二字,来引入课文的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先板书“豚”字,师问:这个字同学们认识吗?谁来说说该怎么读呢?可以组成什么词呢?那你又对海豚作了哪些了解呢?学生纷纷回答,在回答到海豚可以救人时。我就切入话题,再板书“救人”二字。
接着,我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回答老师提出的以下问题:
1、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来学习?
2、找出海豚救人的句子,读一读,并勾出表示动作的词语。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呢?
3、海豚真的具有救人于苦难的精神吗?说说原因?
学生朗读课文中,教师查寻学生读的情况,对词语的理解,如不能理解的就找同学或查工具书解决。学生读完后,我就请学生起来依次回答我提出的3个问题,教师相应的点拨,总结学生说的。特别是在海豚救人的过程中要详细说出海豚见义勇为的精神,并且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加深理解。在第二部分的学习中,要仔细探索海豚救人的来源。海豚照顾子女和救人有什么相似之处。
最后教师总结这堂课所学到的知识。根据板书再次回顾本堂课的内容,加深理解。
海豚救人教学反思11
朗读教学是诗词教学的一个重点。所以备课时在这个方面花了不少心思。但同时朗读又是学生的薄弱点,怎样有新意又有效呢?形式上的反复可起强调的作用,同时一唱三叹,回环往复,更加强了诗歌的韵律美。于是在词句上作了改编,如“风住尘香花已尽”加工为“风住尘香花已尽、花已尽”,“物是人非事事休”加工为“物是人非事事休、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加工为“欲语、欲语泪先流”,“载不动许多愁”加工为“载不动、载不动许多愁”,这样的改编,放慢了节奏,似乎是把作者的悲愁的心情反复的咏叹,反复的品味,进一步把作者的万般愁绪一览无遗地表现出来,,同时也让学生更快地进入了朗读的境界,体会到了朗读的乐趣,朗读的意境。事实上,这似乎是学生最投入的一次朗读,与了解作者的身世有关,更与这种朗读的方式的改变有关。但如果想达到更尽如人意的效果,如果出示名家的朗读音像资料,让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再加以必要的揣摩,可能会更锦上添花。
第四篇:海豚救人反思
《海豚救人》文章先以海豚救人的三个实例讲述了海豚被人们称为海上救生员,然后介绍了人们经过对海豚的研究,小编给大家推荐一下海豚救人反思范文,希望大家会喜欢!
海豚救人反思范文篇1
口语交际的培养我希望同“新课标”提出的“评价建议”结合起来。课上,我请同学们认真听,有目的的去听同学的说,在每个同学介绍完资料后,由大家找出 他在发言中所运用到的表达方法,让学生学会倾听别人说话,锻炼口语表达能力。这一环节学生大部分学生能够完成任务,正确的指出自己听到的表达方法,做到边 听边思维。
第二,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这一环节我主要想通过介绍海豚救人的故事来体现。我让学生以自学的方式进行,通过读书填表来完成。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来学习并作介绍。每个同学都开动脑筋,想把故事介绍得更好。
在本节课上,我认为导入时展示的海豚图片还是比较吸引学生的。图片中的海豚有的唯美,有的可爱,有的写实,有的卡通,学生很喜欢看,下课以后还有很多人想再看看那些图片,甚至有些不喜欢海豚的同学也开始觉得海豚很有意思了,我想这确实和那些美丽的图片有关系。
海豚救人反思范文篇2
本节课难点的突破不是很顺利,新的表达方法学生领悟地比较费劲。我想这跟我的设计提问有关。我问的是: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便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是拟人┅┅。我的问题不明确,学生的思维就会分散,没有达到预定的效果。
本 节课最大的遗憾是我没有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 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此,应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这一点我做得远远不够。从中我也吸取到一个教训: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不是 一日之功,他在于平时日积月累的训练和培养。所以,这也正是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首先需要改进、锻炼的。
海豚救人反思范文篇3
海豚是我非常喜欢的一种动物,我很希望在这节语文课上,能够通过我的引导,激起同学们的无限兴趣,但经过了今天的实践,我发现我做的还远远不够,以下是我的一点点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想重点体现如下两点学科理念:
第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新课标”中提到:“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根 据这一理念,根据本课教学内容,我着重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即口语交际能力。课前,同学们都搜集了很多关于海豚的资料。往日的课堂,我们常常是让同学把资 料读一读就可以了,为了让资料发挥更大的作用,我把介绍资料和口语交际结合起来,让同学们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来介绍海豚的知识,最重要的是用上学过的表达 方法。我发现学生基本都能说下来,但有些写同学说得过于死板,象是背课文。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的——如何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去说。
第五篇:海豚救人课堂反思
《海豚救人》课文意在认识到海豚是人类的好朋友,人们应该对它们充满爱心。小编给大家推荐一下海豚救人课堂反思,希望大家会喜欢!
海豚救人课堂反思篇1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我着重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即口语交际能力。课前,同学们都搜集了很多关于海豚的资料。往日的课堂,我们常常是让同学把资 料读一读就可以了,为了让资料发挥更大的作用,我把介绍资料和口语交际结合起来,让同学们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来介绍海豚的知识,最重要的是用上学过的表达 方法。我发现学生基本都能说下来,但有些写同学说得过于死板,象是背课文。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的——如何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去说。
另 外,口语交际的培养我希望同“新课标”提出的“评价建议”结合起来。课上,我请同学们认真听,有目的的去听同学的说,在每个同学介绍完资料后,由大家找出 他在发言中所运用到的表达方法,让学生学会倾听别人说话,锻炼口语表达能力。这一环节学生大部分学生能够完成任务,正确的指出自己听到的表达方法,做到边 听边思维。
海豚救人课堂反思篇2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是一篇说明文。文章先以海豚救人的三个实例讲述了海豚被人们称为海上救生员,然后介绍了人们经过对海豚的研究,解开了“海豚救人”之谜——“海豚救人的美德,来源于海豚对其子女的‘照料天性’”。全文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海豚被人们称为见义勇为的海上救生员。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大都因为很多动物出于各自的生活习性或某种本能,客观上给人类带来益处。而海豚能“见义勇为”当海上救生员,“见义勇为”是指见到合乎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
这种只有有思想的人类才有的行为,为什么出现在海豚身上呢?读到这里谁都会产生一个疑问。第二部分(第5—8自然段)写人们经过研究,解开了海豚救人之谜。学情分析 我所教学的村小,是间比较偏远的完小。班级人数二十多人,生活在海边,对海洋生物有所认识,但海豚也没能真正见过。有些同学认识海豚,也是从电视上间接认识的,也能有所了解。五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略读课文可在老师的指导下,放手让学生自读感悟,然后在小组或班上交流。
海豚救人课堂反思篇3
海豚救人是一篇略读文章,课文先举例介绍海豚救人的现象,然后说明了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选编课文的意图是学习说明事理的表达方法,认识到海豚是人类的好朋友,人们应该对它们充满爱心。
在 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提高默读速度,分层次,有重点的思考问题。上课伊始,我让学生根据标题质疑、猜测内容,激发其兴趣。《海豚救人》一看 标题便易猜到可能写什么?“怎样救人”“为什么会救人”是多数同学的问题,这对于让学生区分这部分内容在全文中作用及懂得举例子方法都很有帮助,同时让学 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例读文画出海豚救人的过程,谈感受,学生很容易从文中抓住海豚救人的特点——主动救人、集体行动、托出水面、护送到安全地带。
在教学中的不足是公开课上教师有些紧张,语句不够连贯,学生朗读训练方面必须加强,学生回答问题不够自信,声音不够洪亮,学生没有完全进入状态,有待加强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