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司法鉴定质量检查暂行办法

时间:2019-05-14 21:45: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上海市司法鉴定质量检查暂行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上海市司法鉴定质量检查暂行办法》。

第一篇:上海市司法鉴定质量检查暂行办法

上海市司法鉴定质量检查暂行办法(草案)

第一条

为了规范本市司法鉴定质量检查工作,保障司法鉴定质量,提升司法鉴定整体形象,根据《上海市司法鉴定协会章程》及其他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在上海市司法行政机关审核登记的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

第三条

司法鉴定质量检查应当遵循规范、公开、公平、公正、专业的原则。

第四条

司法鉴定质量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司法鉴定文书;

(二)司法鉴定程序;

(三)司法鉴定档案;

(四)鉴定机构内部质量控制情况;

(五)协会认为需要检查的其他内容。

第五条 被检查机构的义务主要包括:

(一)及时全面地提交检查所需的全部资料,并保证所提交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二)为检查组提供必要的工作场所和办公条件;

(三)确定专人负责与检查组的联络,并配合检查组开展工作;

(四)如实回答检查人员的询问,准时参加检查组召集的会议,及时进行意见反馈。

第六条

被检查机构的权利主要包括:

(一)听取检查组对本机构检查情况的反馈意见;

(二)对被检查内容作出相关说明和陈述;

(三)必要时,可就检查结果向协会申诉,并要求复查。

第七条

司法鉴定质量检查工作组由协会各专业委员会成员和秘书处工作人员组成,亦可根据检查工作需要,聘请其他具有专业特长的专家参加检查。

第八条

司法鉴定质量检查工作组人员的权利主要包括:

(一)对被检查机构的鉴定文书、工作底稿、质量控制制度、相关内部管理制度及与检查内容有关的归档资料等进行查阅、记录;

(二)对被检查机构有关人员进行询问;

(三)必要时,可将鉴定文书和相关材料调回协会查阅。

第九条

司法鉴定质量检查工作组人员的义务主要包括:

(一)对检查中了解到的国家机密、鉴定机构及被鉴定人的秘密应注意保密,不得用于与检查工作无关的任何用途,也不得泄露给与检查工作无关的任何人员;

(二)与被检查机构或其所涉检查事项存在利害关系的,应主动回避;

(三)保持廉洁自律,不得接受被检查机构的宴请、礼品或礼金等。

第十条

协会秘书处组织各专业委员会结合各自专业特点制定详细的检查和评分细则,并由协会发布实施。

第十一条

司法鉴定质量检查工作组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对司法鉴定质量检查报告负责。

第十二条

协会秘书处负责司法鉴定质量检查的组织协调工作。

第十三条

协会各专业委员会在秘书处的统一协调下,根据各专业特点每年开展一次司法鉴定质量检查。

第十四条

已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的司法鉴定机构,可予以免检。

第十五条

司法鉴定质量检查可采取书面检查和现场抽查的方式进行,检查样本随机抽取。

第十六条

司法鉴定质量检查工作结束后,由司法鉴定质量检查工作组出具业务质量检查报告,并提出整改意见。

第十七条

司法鉴定质量检查的结果由协会秘书处汇总,作为司法鉴定人执业考评的依据之一,并报司法行政机关,同时在本市公、检、法机关及行业内部通告。

第十八条

司法鉴定质量检查的结果将作为协会会员表彰奖励依据之一,并纳入协会会员的诚信系统。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上海市司法鉴定协会常务理事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2012年3月28日协会理事会审议通过后生效。

上海市司法鉴定违规行为惩戒办法(草案)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维护司法鉴定执业秩序,保障司法鉴定人依法执业的权利,规范对司法鉴定违规行为的惩戒办法,根据《司法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司法鉴定程序通则》、《司法鉴定执业活动投诉处理办法》和《上海市司法鉴定协会章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上海市司法鉴定协会会员中的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因违反执业行为规范实施惩戒的,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协会实施惩戒时,应遵循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教育与惩戒相结合原则,并依法保障和维护投诉人和被投诉人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

协会对司法鉴定人或者司法鉴定机构的投诉进行调查时,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应当积极配合。

第二章

惩戒的种类和适用

第五条

惩戒种类有:

(一)训诫;

(二)通报批评;

(三)取消会员资格。

第六条

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情节给予训诫、通报批评或取消会员资格:

(一)违反司法鉴定技术规范从事司法鉴定活动的;

(二)为阻挠委托人解除委托关系,威胁、恐吓委托人或者扣留鉴定相关材料的;

(三)向办案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行贿或者指使、诱导当事人行贿的;

(四)协会在处理投诉的过程中,司法鉴定人或司法鉴定机构不予配合的;

(五)具有其他违法违规行为,严重损害司法鉴定职业形象的。

第七条

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减轻或免予惩戒:

(一)初次违规并且情节显著轻微,或轻微未造成不良后果的:

(二)作出书面反省并及时整改的;

(三)自觉改正不规范执业行为的;

(四)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不良后果发生或减轻不良后果的。

第八条

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惩戒:

(一)违规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逃避、抵制或阻挠调查的;

(三)对投诉人、举报人、证人和有关人员打击报复的;

(四)曾因违规行为受过行业惩戒或受过司法行政机关行政处罚的。

第九条

司法鉴定人执业证或司法鉴定机构许可证被注销或撤销的,自动丧失会员资格。

第三章

惩戒的实施机构

第十条

协会会员与维权工作委员会负责对违规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进行惩戒。

协会秘书处作为协会的日常办事机构,协助会员与维权工作委员会履行惩戒工作。

第十一条

会员与维权工作委员会通过下列工作履行惩戒职能:

(一)接待投诉或接受有关部门移送的投诉,办理受理手续;

(二)组织实施对投诉事项的调查、取证;

(三)制作评审记录,制作、送达惩戒决定书及有关文书;

(四)与惩戒工作有关的其他事项。

第四章

惩戒程序

第十二条

会员与维权工作委员会应在接到投诉材料后的七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

定,并书面告知投诉人或其代理人。情况复杂的,可以适当延长作出受理决定的时间,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个工作日,并应当将延长的理由告知投诉人。匿名投诉的除外。

投诉人补充投诉材料所需要的时间和投诉案件移送、转办的流转时间不计算在前款规定期限内。

需由司法行政机关或其他部门处理的投诉案件,应予移送,并告知投诉人。

第十三条

会员与维权工作委员会受理投诉后,应当就该投诉事项成立调查组,调查组成员由二名以上会员与维权工作委员会成员组成。

第十四条

会员与维权工作委员会成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被投诉人有权申请其回避:

(一)本人或近亲属与投诉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

(二)与被投诉的司法鉴定人在同一司法鉴定机构执业或者在被投诉的司法鉴定机构执业的;

(三)其他可能影响投诉事项公正处理的。

前款规定,也适用于会员与维权工作委员会日常工作机构工作人员。

第十五条

会员与维权工作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的回避由协会会长决定;会员与维权工作委员会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回避,由会员与维权工作委员会主任决定。

第十六条

会员与维权工作委员会应当在受理投诉之日起六十个工作日内办结;情况复杂,不能在规定期限内办结的,经协会会长批准,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三十个工作日,并应当将延长理由告知投诉人。

第十七条

会员与维权工作委员会在作出惩戒决定前,应向被投诉人发送拟惩戒告知书,告知初步认定的违规事实、拟作出的惩戒种类、理由及依据,并告知被投诉人享有陈述和申辩的权利;拟作出取消会员资格惩戒决定的,应当告知被投诉人享有要求听证的权利。

第十八条

被投诉人可在收到告知书后的三个工作日内向会员与维权工作委员会提交书面的陈述和申辩理由;被投诉人逾期不提交的,视为放弃陈述与申辩权利,不影响惩戒决定的作出。

会员与维权工作委员会应当充分听取被投诉人的意见;被投诉人应当接受会员与维权工作委员的询问。

第十九条

被投诉人在收到听证申请告知书后,三个工作日内向会员与维权工作委员会提出书面听证申请;被投诉人未在规定期限内提出书面听证申请的,视为放弃申请听证权利。

会员与维权工作委员会在收到被投诉人书面听证申请的,应当在三十个工作日内组织听证,并在听证会召开前的五个工作日内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和地点。

听证会应由三至五名会员与维权工作委员会成员组成,听证会成员不得是原作出拟惩戒决定的人员。

第二十条

会员与维权工作委员会应当根据不同情况,作出如下处理:

(一)确认有违规行为的,依据本办法给予相应惩戒;

(二)投诉事项不实或者无法查证的,对被投诉人不予惩戒,并将不予惩戒的理由书面告知投诉人;

(三)被投诉人的违规行为需由司法行政机关给予行政处罚的,应及时提请司法行政机关调查处理;

(四)对于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

第二十一条

会员与维权工作委员会对投诉案件的惩戒决定应当由集体讨论作出,会议应由三分之二的委员出席,惩戒决定应由出席会议委员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第二十二条

会员与维权工作委员会成员及其他工作人员应当对惩戒决定评议情况保密。

第二十三条

惩戒决定通过后,应当制作惩戒决定书,并载明下列事项:

(一)被投诉人是司法鉴定人的,应在决定书中写明被投诉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及所属司法鉴定机构名称;被投诉人是司法鉴定机构的,应在决定书中写明被投诉人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机构负责人等;

(二)被投诉事项;

(三)查证的事实和证据;

(四)惩戒的种类和依据;

(五)申请复查的权利、期限;

(六)作出决定的司法鉴定协会名称;

(七)作出决定的日期。

第二十四条

惩戒决定书经会员与维权工作委员会主任审核,司法鉴定协会会长签发后七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送达被投诉人。

第二十五条

惩戒决定书除直接送达外,也可以邮寄送达。

被投诉人应当在送达回证上签名或盖章,并注明日期,被投诉人在送达回证上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采用邮寄方式送达的,以挂号信回证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

第二十六条

被送达人是司法鉴定人的,惩戒决定书无法送达本人或本人拒绝签收的,可由其所在鉴定机构代为签收,代为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

第二十七条

生效的惩戒决定应予公示,并报司法行政机关,同时可抄送公安、法院、检察院等其他相关部门。

第五章

复查程序

第二十八条

协会常务理事会是复查机构。

第二十九条

协会常务理事会在收到复查申请后,应当就该复查申请成立复查组,复查组成员由三至五名常务理事会成员组成。

第三十条

复查组成员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受惩戒会员也可申请回避:

(一)会员与维权工作委员会成员;

(二)原听证会组成人员;

(三)本人或近亲属与投诉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

(四)与被投诉的司法鉴定人在同一司法鉴定机构执业或者在被投诉的司法鉴定机构执业的;

(五)其他可能影响投诉事项公正处理的。

第三十一条

复查组成员的回避由常务理事会集体讨论决定;

第三十二条

复查组应在三十个工作日内对申请复查的惩戒决定进行审查,并经复查组半数以上成员的意见作出复查决定,制作复查决定书。

复查决定可以维持或变更会员与维权工作委员会的惩戒决定,也可以发回会员与维权工作委员会要求其重新调查处理,但不得加重惩戒类别。

除发回重新调查处理的,复查决定为最终决定。

第六章

监 督

第三十三条

会员与维权工作委员会组成人员及协会秘书处工作人员在处理投诉时,有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或者违法行为的,应当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

协会对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的惩戒情况,将记入其执业诚信档案。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由上海市司法鉴定协会常务理事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2年3月28日协会理事会审议通过后生效。

上海市司法鉴定执业行为规范(草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本市司法鉴定行业的自律管理,规范司法鉴定活动,保障司法鉴定质量,促进司法公正,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司法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司法鉴定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和《上海市司法鉴定协会章程》,结合本市司法鉴定实际,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是司法鉴定人执业素养的基本要求,是评价司法鉴定人执业行为的标准,是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自我约束的准则,是司法鉴定的执业行为规范。

第三条

本规范适用于上海市司法鉴定协会会员中的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

第四条

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在执业过程中应当自觉遵守本规范,如有违反,将依据《上海市司法鉴定违规行为惩戒办法》给予惩戒。

第二章

基本行为规范

第五条

司法鉴定人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法规,恪守司法鉴定人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

第六条

司法鉴定人应当尊重科学,遵循客观规律,严格遵守司法鉴定程序、司法鉴定技

术标准和技术规范,依法独立、客观、公正地进行鉴定。

第七条

司法鉴定人应当敬业勤勉,努力钻研、精通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执业水平。

第八条

司法鉴定人应当尊重同行,公平竞争,同业互助,注重职业修养,维护司法鉴定人的职业形象。

第九条

司法鉴定人对于其他同行有损于司法鉴定人客观、公正、诚信形象的言行,应当劝告其纠正,或通过司法鉴定协会敦促其纠正。

第十条

司法鉴定人不得从事,或者协助、诱使他人从事以下行为:

(一)具有恶劣社会影响的行为;

(二)欺骗、欺诈的行为;

(三)提供虚假司法鉴定意见的行为;

(四)与中介相互串通的行为;

(五)妨碍国家司法、行政机关依法行使权力的行为;

(六)明示或暗示具有某种能力,可能影响国家司法、行政机关改变既定意见的行为;

(七)协助或怂恿司法人员或仲裁人员进行违反法律的行为。

第十一条

司法鉴定机构不得指定非司法鉴定执业人员以司法鉴定人身份从事司法鉴定活动。

司法鉴定机构不得为本机构非司法鉴定执业人员以司法鉴定人身份或以其他变相方式从事司法鉴定活动提供任何便利。

第十二条

司法鉴定人在登记公告地以外执业的,应当同时遵守当地司法行政机关的相关规定。

第三章

司法鉴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

第十三条

司法鉴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法律法规和规章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未作规定的,适用本规范。

第十四条

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应当在司法行政机关审核登记的业务范围内从事司法鉴定业务。

第十五条

司法鉴定机构应当在其执业场所的明显位置公示下列事项:

(一)司法鉴定许可证;

(二)司法鉴定人基本信息及其执业类别;

(三)司法鉴定业务收费标准;

(四)司法鉴定程序;

(五)司法鉴定职业道德基本规范;

(六)司法鉴定监督投诉电话;

(七)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的其他应当公示的情形。

第十六条

司法鉴定人在鉴定过程中应当认真、耐心地接待委托人、被鉴定人、司法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

第十七条

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非因法定事由或正当理由,不得拒绝委托人的司法鉴定委托。

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非因法定事由或正当理由,不得擅自变更、终止委托人的鉴定委托。

第十八条

司法鉴定人不得明示或暗示其可以按照委托人或鉴定事项利害关系人的意图或特定目的,违背事实出具司法鉴定意见或者影响司法鉴定意见。

第十九条

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不得为争揽鉴定业务而违背科学规律、客观事实和法律规定向委托人作出承诺。

第二十条

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应当避免对委托的鉴定事项结果事先向委托人作出承诺。

第二十一条

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在执业活动中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实行回避。

第二十二条

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未经委托人同意,不得将受理的委托鉴定事项转委托给其他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办理。

第二十三条

司法鉴定机构与委托人解除、终止委托关系后,司法鉴定人不得再以该鉴定事项鉴定人的名义进行鉴定活动。

第二十四条

司法鉴定人在鉴定过程中发现可能引起重大社会影响,或发生群体性事件的情况,应当立即向所在的司法鉴定机构报告;司法鉴定机构应当及时向司法鉴定协会和司法行政机关报告。

第二十五条

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时,应当做到:

(一)衣着端庄、整洁,举止庄重大方,注重司法鉴定人职业形象;

(二)使用普通话,用语文明、得体,表达意见客观、严谨;

(三)回答与鉴定事项有关的问题,与鉴定事项无关的问题可以拒绝回答;

(四)尊重法庭,不得当庭评论审判人员;

(五)对于庭审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在休庭后向审判人员或其主管部门提出。

第二十六条

司法鉴定人不得在执业活动中谋取非法利益。

除按照相关规定收取司法鉴定费用之外,司法鉴定人或司法鉴定机构不得向委托人或鉴定事项利害关系人索取财物,或者获取其他经济利益。

第二十七条

非经委托人同意,司法鉴定人或司法鉴定机构不得运用在司法鉴定过程中获得的信息牟取利益。

第四章

司法鉴定业务宣传中的行为规范

第二十八条

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应当通过增强自身综合素质、提高司法鉴定质量、提升自身业务竞争能力等正当方式和途径,宣传司法鉴定业务。

第二十九条

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应当遵守真实、严谨、平等、诚信、适度原则宣传司法鉴定业务,不得歪曲事实、违背科学,作出容易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第三十条

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进行宣传,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贬低其他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

(二)以有悖于司法鉴定使命、有损于司法鉴定形象的方式进行宣传;

(三)进行司法鉴定人之间或司法鉴定机构之间的比较宣传。

第五章

司法鉴定同行关系中的行为规范

第三十一条

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不得阻挠或者拒绝委托人另行委托其他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对同一鉴定事项进行鉴定。

第三十二条

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不得为了谋求司法鉴定业务而损害其他同行的声誉,不得在公众场合及传媒上发表诋毁其他同行的言论。

第三十三条

在鉴定或庭审过程中,司法鉴定人之间应当互相尊重,不得使用挖苦、讽刺或者侮辱性的语言。

第三十四条

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在执业活动中,不得采用下列不正当手段与同行进行业务竞争:

(一)故意诋毁、诽谤其他司法鉴定人或司法鉴定机构声誉;

(二)采用给予委托人介绍费或馈赠金钱、财物等方式争揽鉴定业务;

(三)故意在委托人与其他司法鉴定人或司法鉴定机构之间制造纠纷;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六章

司法鉴定行业管理关系中的行为规范

第三十五条

司法鉴定人应当参加司法鉴定协会组织的继续教育活动。

第三十六条

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应当参加司法鉴定协会组织的业务研究活动,完成协会布置的研究任务,参加协会安排的公益活动。

第三十七条

司法鉴定人或司法鉴定机构以司法鉴定协会名义参加国内外会议或者交流活动的,应当报协会批准。

第三十八条

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应当妥善处理司法鉴定执业中发生的各类纠纷,自觉接受司法鉴定协会的调解处理。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九条

本规范由上海市司法鉴定协会常务理事会负责解释。

第四十条

本规范自2012年3月28日协会理事会审议通过后生效。

第二篇:湖北省司法鉴定援助暂行办法

湖北省司法鉴定援助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了保障经济困难的公民获得必要的司法鉴定服务,促进和规范司法鉴定援助工作,根据《法律援助条例》、《湖北省司法鉴定管理条例》、《湖北省法律援助办法》以及省司法厅《关于对法律援助对象司法鉴定减免缓收费的意见》,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履行司法鉴定授助义务,对法律授助案件所涉事项的司法鉴定给予免收鉴定费的优惠,维护受援人的合法权益。

第三条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承办司法鉴定援助案件,应当接受司法行政机关、司法鉴定人协会和法律援助机构的指导和监督,接受受援人和社会的监督。

第四条办理司法鉴定援助案件的必要支出费用是法律援助经费的组成部分,按照分级负担的原则,列入法律援助经费开支范围。

第五条刑事案件的被告人是盲、聋、哑或者未成年人需要司法鉴定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死刑需要司法鉴定的,应当获得司法鉴定援助。

第六条符合法律援助条件并由本省法律援助机构受理的案件的当事人,确因经济困难无力支付鉴定服务费用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申请司法鉴定授助:

(一)请求给付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需要司法鉴定的;

(二)请求给付抚恤金、救济金、社会保险金、劳动报酬需要司

法鉴定的;

(三)请求国家赔偿需要司法鉴定的;

(四)农民工请求支付劳动报酬、工伤赔偿款需要司法鉴定的;

(五)其他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确需司法鉴定援的。

第七条需要进行司法鉴定的法律援助受援人应持法律援助案件受理决定通知书,向同级司法鉴定管理部门申请司法鉴定援助。司法鉴定管理部门遵循就近、便利、公平原则,从《国家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名册》(湖北省)中指派提供援助的司法鉴定机构并下达《司法鉴定援助派函》,同时通知申请人。

第八条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在日常业务工作中发现当事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可以告知当事人向当地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第九条司法鉴定机构应当在接受司法鉴定援助指派后,与司法鉴定委托人签署司法鉴定援助委托受理合同。

第十条承担司法鉴定援助案件的机构,应当在受理司法鉴定案件后48小时内,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需要,安排司法鉴定人承办。第十一条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接受司法鉴定援助案件指派后,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拖延或中止办理司法鉴定援助事项。第十二条对重大、复杂,疑难的司法鉴定援助案件,司法鉴定机构应当组织司法鉴定人集体研究,确定承办方案,确保鉴定的质量。第十三条司法鉴定机构应当对本机构司法鉴定人办理司法鉴定援助案件的质量进行监督。

第十四条法律援助案件结束后,受援人应当及时将判决书或调解书复印件送提供司法鉴定援助的鉴定机构。鉴定机构将《司法鉴定援助指派函》、相关鉴定文书复印件以及生效的判决书或调解书复印件装订成册,经指派案件的司法鉴定管理部门签署意见后,向受理案件的法律援助机构领取办案补贴。

第十五条法律援助机构应当督促胜诉的受援人向鉴定机构补交鉴定费用。受援人败诉的,由法律援助机构核定鉴定费用并予以补贴。

司法鉴定援助案件的办案补贴参照鄂司发通[2004]87号文规定的标准执行。

第十六条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在承办司法鉴定援助案件过程中,发现受援人有《法律援助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列举的应当终止法律援助情形的,应当及时向法律援助机构报告,由法律援助机构审查核实,决定是否终止该项援助。

第十七条各级司法鉴定人协会应当对司法鉴定援助工作予以协助,指导、督促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尽职尽责地开展司法鉴定援助工作,不断提高办理司法鉴定援助案件的质量。

第十八条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定期对司法鉴定机构开展司法鉴定援助的情况进行考评,对成绩突出的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应当予表彰、奖励。

第十九条 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违反《法律援助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本办法规定,拒不履行司法鉴定援助义务,或办

案草率的,视其情节轻重,由司法行政机关依照有关规定给予通报批评、降低诚信等级,直至撤销登记的处理。

第二十条本暂行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十一条本暂行办法由省司法厅负责解释。

第三篇:上海市小城镇社会保险暂行办法

上海市小城镇社会保险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目的)

为进一步完善本市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小城镇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加快城市化进程,根据《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同意〈上海市小城镇社会保险制度的实施方案〉的决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含义)

本办法所称的小城镇社会保险(以下简称“镇保”)是本市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一项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社会保险基本制度,包括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等基本社会保险和补充社会保险。

基本社会保险由政府强制征缴,实行社会统筹,保障基本生活;补充社会保险由政府指导鼓励,建立个人帐户,实行多种用途。

第三条(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郊区范围内用人单位及其具有本市户籍的从业人员,以及经市政府批准的其他人员。

原已参加本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农保”)的用人单位及其从业人员,应当适时参加本办法规定的社会保险。

已与参加本市城镇社会保险(以下简称“城保”)的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并参加城保的从业人员;用人单位招用原参加城保,并经协商一致继续参加城保的从业人员,不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组织机构)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市劳动保障局”)、市医疗保险局(以下简称“市医保局”)是本市镇保的行政主管部门。

本市镇保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经办机构”)是具体承办镇保事务的机构。

第五条(征缴规定)

镇保的基本社会保险费征缴按照《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和《上海市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费征缴若干规定》执行。

第二章 基本社会保险的缴费和管理

第六条(登记手续)

参加镇保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市劳动保障局指定的经办机构办理基本社会保险登记手续;新设立的用人单位应当在30天内办理登记手续。

用人单位的基本社会保险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或者依法终止时,应当在30天内向原受理登记的经办机构办理变更登记或者注销手续。

第七条(缴费主体)

基本社会保险费由用人单位按月缴纳。

第八条(缴费基数和比例)

用人单位缴纳基本社会保险费的基数,按上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乘以本单位应当缴费的人数确定。

用人单位缴纳基本社会保险费的比例为24%。其中,养老保险缴费比例为17%;医疗保险缴费比例为5%;失业保险缴费比例为2%;生育保险费暂不缴纳;工伤保险费另行规定。

基本社会保险费缴费基数和比例的调整,由市劳动保障局、市医保局提出,报市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九条(缴费记录)

用人单位按规定足额缴纳基本社会保险费后,经办机构应当为参加基本社会保险的从业人员做好相应的缴费记录,并定期告知从业人员。

第十条(费用列支渠道)

用人单位按规定缴纳的基本社会保险费可列入成本,税前列支。

第十一条(社会保险关系的接续)

从业人员变动工作单位,经办机构按规定为其接续社会保险关系。从业人员在城保、镇保、农保的缴费年限可按规定衔接或者折算,具体办法由市劳动保障局、市医保局另行规定。

第三章 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第十二条(按月领取养老金条件)

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人员,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

(一)男性年满60周岁,女性年满55周岁;

(二)缴费年限(含按国家和本市规定认定的1992年底前的连续工龄)不低于15年,其中参加基本

社会保险后按月缴费年限(以下简称“按月缴费年限”)不低于5年。

第十三条(申领和核准)

符合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条件的人员可以向经办机构申请办理按月领取养老金的手续,经核准后,从次月起按月领取养老金。

第十四条(续缴、补缴规定)

不符合本办法第十二条第二项规定条件的人员,可延续缴费至符合按月领取养老金条件后,再办理按月领取养老金手续。

男性延续缴费至65周岁、女性延续缴费至60周岁,缴费年限仍不满15年,但按月缴费年限已满5年的,可一次性补缴不足15年部分的基本养老、医疗保险费后,办理按月领取养老金手续。

补缴基数和比例按本人办理手续时本市规定的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缴费基数和比例确定。

第十五条(养老金计发办法)

按月领取的养老金根据从业人员缴费年限确定。缴费年限满15年的,养老金按其办理手续时上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计发,缴费年限每增加1年,相应增加上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0.5%的养老金,但最高不超过上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

第十六条(养老金调整)

按本办法规定按月领取的养老金,根据本市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幅度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变化情况定期予以调整,具体办法由市劳动保障局提出,报市政府同意后实施。

第十七条(社会化发放)

经办机构通过银行、邮局等机构向按月领取养老金的人员发放养老金。

第十八条(复核和注销)

按月领取养老金的人员应当按规定到经办机构办理复核手续。

按月领取养老金的人员死亡后,社会保险关系终止,其直系亲属或者相关人员应当在30日内向经办机构办理注销手续。

第十九条(中止发放的情形)

按月领取养老金的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发放养老金:

(一)未按本办法第十八条第一款规定办理复核手续;

(二)被人民法院宣告失踪;

(三)被判刑收监执行;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条(其他支付)

按月领取养老金人员死亡的,其家属可以向经办机构申领丧葬补助费、供养直系亲属救济金、抚恤金等,具体办法参照《上海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办法》规定执行。

第四章 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第二十一条(享受条件、范围)

用人单位按本办法规定足额缴费后,从缴费的次月起,从业人员或者按月领取养老金人员(以下简称“参保人员”)发生住院(含急诊观察室留院观察)、门诊大病(即:在门诊进行重症尿毒症透析、恶性肿瘤门诊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精神病治疗)的,可以享受医疗保险待遇。

第二十二条(支付办法)

小城镇医疗保险基金(以下简称“医保基金”)支付的参保人员住院所发生的医疗费用,设起付标准。在一个医疗保险内,第一次起付标准为上全市职工年平均工资60%的10%;第二次及其以上起付标准为上全市职工年平均工资60%的5%。

从业人员每次住院所发生超过起付标准以上的部分,由医保基金支付70%;按月领取养老金人员每次住院所发生超过起付标准以上的部分,由医保基金支付80%,其余部分由参保人员自负。

医保基金支付的参保人员门诊大病所发生的医疗费用,不设起付标准。从业人员所发生的医疗费用,由医保基金支付70%;按月领取养老金人员所发生的医疗费用,由医保基金支付80%,其余部分由参保人员自负。

按月领取养老金的人员,在享受本办法规定的医疗保险待遇基础上,根据其缴费年限的长短,可以再享受相应的医疗待遇,具体办法由市医保局另行制定。

第二十三条(最高支付限额)

医保基金支付参保人员的医疗费用设最高支付限额。在一个医保内,最高支付限额为上全市职工年平均工资60%的4倍。

第二十四条(部分特殊病种的医疗费用支付)

参保人员因工伤、职业病住院所发生的医疗费用,超过起付标准以上的部分,由医保基金支付50%,其余部分根据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由用人单位负担。

参保人员因计划生育手术及其后遗症所发生的费用,按本市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不予支付的情形)

参保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医保基金不予支付:

(一)不符合本市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用药范围和支付标准的医疗费用;

(二)自杀、自残、斗殴、吸毒、医疗事故、交通事故等所发生的医疗费用;

(三)国家和本市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六条(定点医疗、支付、结算办法)

医疗保险实行定点医疗制度,具体办法及医疗保险的医疗费用支付与结算办法,由市医保局另行制定。

第二十七条(未尽事宜)

本办法未尽的其他有关医疗保险的基本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用药范围和支付标准、以及定点医疗机构管理等事项,按照本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 失业保险待遇

第二十八条(领取条件)

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失业人员,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

(一)未到达按月领取养老金年龄中断就业但本人有就业愿望;

(二)缴纳失业保险费满一年;

(三)具有本市城镇户籍;

(四)已办理失业、求职登记手续。

第二十九条(申领和核准)

符合本办法第二十八条规定条件的人员可以向就业服务机构申请办理领取失业保险金手续,经核准后,从次月起领取失业保险金。

第三十条(领取期限)

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根据其失业前缴纳失业保险费年限(扣除已领取失业保险金的缴费年限)确定。缴费年限满1年不满2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限为1个月,以后缴费年限每增加1年,领取期限增加1个月。一次连续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限最长不超过24个月。失业人员未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可以保留。按本办法规定核定的个人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限与按《上海市失业保险办法》核定的期限可以接续。

第三十一条(领取标准)

失业人员第1至第12个月领取的失业保险金标准,根据其缴费年限和年龄确定;第13至第24个月领取的失业保险金标准,为其第1至第12个月的标准的80%。

失业保险金标准不高于本市当年月最低工资标准,不低于当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具体标准按照《上海市失业保险办法》规定执行。

第三十二条(中止发放的情形)

失业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发放失业保险金:

(一)应征服兵役;

(二)考入全日制中等以上学校学习;

(三)从事有劳动报酬的工作;

(四)被判刑收监执行;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三条(停止发放的情形)

失业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发放失业保险金:

(一)到达按月领取养老金年龄;

(二)移居境外;

(三)无正当理由3次拒绝就业服务机构提供适当的就业机会。

第三十四条(失业补助金)

不具备领取失业保险金条件,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可以向户籍所在地的就业服务机构申领失业补助金:

(一)领取失业保险金期满,因患严重疾病短期内难以就业或者因其他原因造成生活确有特殊困难的,可申领1至6个月的失业补助金;

(二)具有本市农村户籍的从业人员与用人单位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关系后,可领取失业补助金。领取失业补助金期限根据用人单位为其缴费年限计算。缴费每满1年,领取失业补助金期限为1个月,最长不超过6个月。

失业补助金的标准为本市当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第三十五条(医疗补助金)

领取失业保险金或者失业补助金的人员,在领取期间,因患大病或者住院,且符合《上海市失业保险办法》规定条件的,可以领取医疗补助金。医疗补助金标准为因患大病或者住院所发生医疗费用的70%。

第三十六条(丧葬补助费和抚恤金)

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其家属可以向就业服务机构申领丧葬补助费、供养直系亲属一次性抚恤金。具体办法参照《上海市失业保险办法》规定执行。

第六章 生育保险待遇

第三十七条(享受范围)

按本办法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属于计划内生育的妇女(以下简称“生育妇女”)生产或者流产后可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

第三十八条(项目)

生育保险待遇项目包括生育生活津贴、生育医疗费补贴。

第三十九条(月生育生活津贴标准和享受期限)

从业的生育妇女缴费年限满一年的,月生育生活津贴标准为上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缴费年限不满一年的,月生育生活津贴标准为本人生产或者流产当月本市月最低工资标准。其享受的生育生活津贴不足应当享受的工资性收入的,不足部分的发放,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执行。

与用人单位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生育妇女,其月生育生活津贴标准为本人或者本市同类人员当月享受的失业保险金或者失业补助金标准。

享受生育生活津贴期限参照《上海市城镇生育保险办法》的规定计算。

第四十条(医疗费补贴标准)

生育医疗费补贴标准参照《上海市城镇生育保险办法》规定执行。

第七章 被征用土地人员特别规定

第四十一条(参保规定)

本市被征用土地人员(以下简称“被征地人员”)中的征地劳动力,应当参加本办法规定的社会保险。

被征地人员中,男性年满55周岁、不满60周岁,女性年满45周岁、不满55周岁的,可以参加本办法规定的社会保险。

第四十二条(一次性缴纳和补缴)

被征地人员按本办法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其安置补助费首先应当用于支付一次性缴纳不低于15年的基本养老、医疗保险费。

本办法实施前的征地劳动力按本办法规定参加社会保险的,原参加城保或者农保,但按规定衔接或者折算后镇保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应当一次性缴足不低于15年的基本养老、医疗保险费;原未参加社会保险的,应当一次性缴纳不低于15年的基本养老、医疗保险费。原安置补助费应当用于缴纳本办法规定的基本养老、医疗保险费,不足部分由各区县政府制定具体办法予以落实。

被征地人员一次性缴费的基数和比例,按照办理缴费手续时本市规定的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缴费基数和比例确定。

第四十三条(就业期间的缴费规定)

被征地人员在一次性缴费年限内就业的,基本养老、医疗保险费可以免缴,但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缴纳其他基本社会保险费。

被征地人员在一次性缴费后就业,并由用人单位继续缴纳基本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费的,其缴费年限累计计算。

第四十四条(基本保险待遇)

被征地人员自一次性缴费次月起,在缴费年限内可以享受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等待遇。一次性缴费期满后继续缴费的,或者到龄办理按月领取养老金手续的,可以继续享受相应的基本社会保险待遇。

第八章 补充社会保险规定

第四十五条(参保原则)

按规定履行基本社会保险缴费义务的用人单位、从业人员,根据经济能力及有关规定参加补充社会保险。

第四十六条(登记手续)

用人单位、从业人员参加补充社会保险的,应当到经办机构办理登记手续。

第四十七条(缴费基数、比例、列支渠道)

用人单位缴纳补充社会保险费的基数,按本单位上职工工资总额确定;从业人员个人缴纳补充社会保险费的基数,按本人上工资收入确定。

缴纳补充社会保险费的比例由用人单位和从业人员个人自主确定。其中,缴费比例在23.5%(城保基本社会保险缴费比例减去镇保基本社会保险缴费比例后的部分)以内,由用人单位缴纳并符合有关规定的部分,在税前列支;由从业人员个人缴纳并符合有关规定的部分,不计入个人所得税计税基数。

第四十八条(被征地人员特别规定)

被征地人员安置补助费用于一次性缴纳基本社会保险费后的剩余部分,应当首先用于缴纳补充社会保险费。具体缴费水平及实施办法由各区县政府确定。

第四十九条(个人帐户)

用人单位、征地单位、从业人员按规定缴纳补充社会保险费后,经办机构应当为参加补充社会保险的从业人员、被征地人员建立个人帐户。用人单位、征地单位为从业人员、被征地人员缴纳的补充社会保险费和从业人员个人缴纳的补充社会保险费全额记入个人帐户。

第五十条(补充社会保险金的用途)

补充社会保险金主要用于:

(一)补充养老金;

(二)补充医疗保险金;

(三)被征地人员生活补贴费;

(四)本市规定的其他用途。

第五十一条(补充社会保险具体管理办法)

补充社会保险具体管理办法由市劳动保障局、市医保局另行制定。

第九章 基金的使用和管理

第五十二条(基金来源)

镇保基金的来源包括:

(一)用人单位和从业人员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二)镇保基金的利息收入;

(三)镇保基金的增值运营收入;

(四)依照规定所收取的滞纳金;

(五)依法纳入镇保基金的其他资金。

第五十三条(支付范围)

镇保基金的支付范围包括养老、医疗、失业、生育等保险待遇以及按规定应当支付的其他费用。工伤保险待遇支付另行制定。

第五十四条(基金的管理)

镇保基金实行市级统一管理,设立专户,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动用。

第五十五条(基金的监督)

市劳动保障局、市医保局对镇保基金实施监督管理。市财政、市审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对镇保基金实施监督。

第十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六条(欺诈行为处理)

用人单位、个人以虚假材料办理参保缴费的,由经办机构予以纠正,用人单位、个人已经缴纳的社会保险费不予退还,纳入社会保险基金。

用人单位、个人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由经办机构责令退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七条(经办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为的处理)

经办机构未经严格审核,将不符合参保条件的用人单位或者个人纳入镇保范围、以及向不符合条件的个人支付镇保待遇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市医保局责令改正。

经办机构工作人员违规操作致使镇保基金流失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市医保局负责追回。对负有

责任的个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八条(定点医疗机构违法行为的处理)

定点医疗机构违规结算医疗费用的,由市医保局责令改正,追回已经支付的费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一章 附则

第五十九条(个体工商户及其帮工、自由职业者、非正规劳动组织从业人员的社会保险办法)

本办法实施后,本市行政区域内具有本市户籍的个体工商户及其帮工、自由职业者、非正规劳动组织从业人员可以参照本办法规定参加社会保险。

第六十条(工伤保险)

工伤保险的具体办法由市政府另行规定。

第六十一条(争议仲裁)

用人单位和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从业人员因社会保险费缴纳等发生争议,可依法申请仲裁,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设立的各社会保险争议仲裁庭负责处理具体事务。当事人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六十二条(施行日期)

本暂行办法自2003年10月20日起施行。

第四篇:上海市银行贷款档案管理暂行办法

上海市银行贷款档案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本市银行贷款档案的科学管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贷款档案信息资源,有效地为银行信贷和投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保障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规定,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贷款档案是银行在办理各项贷款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各种不同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

第三条各级银行应按照档案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加强对贷款档案的管理。应该明确分管领导、建立工作网络,档案部门应和信贷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做好贷款档案的收集、管理工作。

第四条贷款档案要有专人管理,配置必要的档案保护设施,健全工作制度,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以利档案的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

第二章贷款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

第五条贷款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

l、人民币固定资产贷款文件材料

l.l企业基本情况表,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法人代码证复印件

1.2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计划任务书及其批准文许

l.3项目扩初设计或实施方案及其批准文件

l.4有关需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及验资的资格评审确认文件

l.5借款单位的借款申请书、担保或抵押文件

l.6企业信用等级评定、贷款风险测试等材料

1.7项目评估报告或项目审查报告书

1.8经办银行或经办单位推荐项目的材料

l.9贷款审查委员会成员签名的贷款审查意见

l.10人民币固定资产贷款合同

l.ll项目的变更方案及其批准文件

l.12概、预算审查报告

1.13项目跟踪管理的情况记录及有关报表资料数据

1.13.1 在建项目贷后检查报告

l.13.2 核定贷款指标通知书,贷款发放、收回的凭证

l.13.3 贷款还款计划

l.14到期(逾期)贷款催收通知书

l.13.5 贷款展期申请书及审批表

l.13.6 借款展期协议书、担保及抵押文件

1.13.7 呆帐核销材料

l.14与项目有关的专题调查报告及对问题的处理意见

1.15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及银行对决算审查的报告

l.16项目总结与项目评价材料

l.17其它需要归档的文件

2、人民币流动资金贷款文件材料

2.1首次借款的文件材料

2.l.l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法人代码证或身份证复印件

2.1.2企业法人代表或授权代理人的证明材料原件

2.l.3借款人财务运行情况,上财务报表及申请贷款前一个月的财务报表

2.l.4借款人固定经济收入或具有偿还能力的证明材料

2.l.5产品质量认定等级证书、证明材料

2.1.6企业信用等级测定表

2.l.7有效的购销合同、订单或意向书复印件

2.1.8公司章程、联营协议复印件

2.l.9建立信贷关系申请审批书

2.1.10 建立信贷关系契约

2.2企业基本情况表

2.3贷款调查报告

2.4贷款风险测定表

2.5贷款审批表

2.6贷款申请书

2.7企业审查资料

2.8贷款审查委员会成员签名的贷款审查意见

2.9流动资金(信用或担保)贷款合同

2.10抵押贷款文件及清单

2.11贷款展期申请书及审批文件

2.12展期还款协议书及担保文件

2.13借款及还款凭证

2.14其它需要归档的文件

3、外汇贷款文件材料

用外汇发放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贷款文件材料归档范围与人民币发放的贷款文件材料归档范围相同。此外,还需补充下列归档文件材料:

3.1政府有关部门对合资企业的批文

3.2有关部门出具的合资双方投资入股的验资证明

3.3资信调查材料

3.4外汇贷款项目备选通知书

3.5外汇项目报批函

3.6地方或项目单位委托银行筹资的函

3.7地方外汇管理局委托银行筹资的批文

3.8不可撤销现汇担保书

3.9不可撤销人民币担保书

3.10不可撤销外汇额度担保书

3.11配套资金落实情况材料

第六条贷款档案的保管期限

贷款档案应区别不同的保存和利用价值,划分不同的保管期限,保管期限分为三种:国家重点及重要大中型建设项目贷款档案为永久保管;一般大中型和限额以上项目贷款档案为长期保管,保管期限为16—50年;小型和限额以下项目贷款档案为短期保管,保管期限为5—15年。保管期限从贷款本息还清后的第二年开始计算。

第三章贷款档案的管理方式和任务

第七条贷款档案由银行档案部门集中统一管理。暂不具备库房保管条件的银行,可暂时实行贷款档案由信贷部门集中保管,贷款档案目录由档案室保存的管理方式。

第八条贷款档案分为两种类型,采取不同的管理办法。一类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上海地区大中型项目及限额以上项目贷款档案;另一类是流动资金贷款档案、限额以下和小型项目贷款档案。

第九条贷款档案每年归档一次。固定资产贷款项目的文件材料一般分两期归档,即项目竣工后进行第一期归档,贷款利息按期收回后进行第二期归档。流动资金贷款项目的文件材料在贷款本息按期收回后一次全部归档。逾期贷款的文件材料可比正常归档时间推迟一年归档。

第十条档案部门的任务

l、负责对贷款档案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2、建立贷款档案管理的具体办法和制度;

3、负责对贷款档案的接收、管理和提供利用:

4、负责对超过保管期限贷款档案的鉴定、销毁工作。

第十一条信贷部门的任务

l、信贷部门应做好贷款文件材料的积累、整理和归档前的保管工作。贷款文件材料应按照贷款项目分别存放。每年六月底前将应归档的贷款文件材料装订立卷后,向档案室移交。

2、固定资产贷款本息按期收回后,信贷部门应进行补充归档,将该项目的补充文件材料全部移交档案室。

3、逾期贷款本息全部收回或呆账贷款经批准核销后,信贷部门应将收回逾期(核销呆帐)贷款通知单和相关的文件材料及时送档案部门归档。

4、信贷部门因工作需要调换信贷员时,应由信贷部门负责人组织办理贷款文件材料的交接工作。

第四章贷款档案的整理

第十二条流动资金贷款文件材料由信贷部门的管理人员整理,填写卷内目录,装订成册,并填写贷款档案移交目录一式两份,信贷部门与档案室各执一份。固定资产贷款文件材料由信贷部门按分阶段向档案室移交,并填写移交清单一式两份。固定资产贷款文件材料暂不装订,待项目竣工、贷款清偿后,由档案部门整理。

第十三条贷款档案的立卷原则:重要材料在前,次要材料在后;贷款合同正本(包括正本的附件)在前,公证担保在后;结论性意见在前,依据性材料在后;批复在前,申请在后。然后再按贷款过程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组卷。

第十四条卷内文件应在有效张页上编页号,正面编在右上角,反面编在左上角,以便于保管和借阅利用。

第十五条档案室收到信贷部门移交的贷款档案,应做到统一分类、排列与编目。第十六条贷款档案采用币种—项目—保管期限—的分类方法。

第十七条划分贷款档案以贷款发放为准。

第五章贷款档案的利用

第十八条档案部门应完善贷款档案借阅制度,设档案阅览室或置放阅览桌。贷款档案一般不外借。

第十九条借阅贷款档案应实行登记审批制度。本单位信贷人员借阅贷款档案应在借阅档案登记薄上登记;其他部门因工作需要借阅贷款档案时,应填写借阅单,经办公室负责人同意后方能借阅。

第六章附 则

第二十条本办法由上海市档案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第五篇:上海市涉外婚姻管理暂行办法

律伴网(www.lvban365.net)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

上海市涉外婚姻管理暂行办法

【注】(1994年12月2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1997年12月19日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54号修正并重新发布根据1999年10月29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上海市涉外婚姻管理暂行办法〉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了加强涉外婚姻的管理,保护婚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上海市居民同外国人、华侨、香港特别行政区居民、澳门地区居民、台湾地区居民婚姻登记和婚姻咨询管理若干规定》和国家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市居民同外国人、华侨、香港特别行政区居民、澳门地区居民、台湾地区居民之间的婚姻管理,以及在本市范围内从事与此相关的婚姻咨询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

依法履行婚姻登记的当事人,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四条(禁止行为)

禁止任何单位从事或者变相从事涉外婚姻介绍活动。

禁止任何个人采取欺骗手段或者以营利为目的从事或者变相从事涉外婚姻介绍活动。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从事涉外买卖婚姻和其他违法的涉外婚姻活动。

第五条(主管和协管部门)

上海市民政局(以下简称市民政局)是本市涉外婚姻的主管部门。

外事、侨务、台湾事务、公安、司法行政等市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涉外婚姻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涉外婚姻咨询

第六条(咨询机构性质)

本市涉外婚姻咨询机构,是提供涉外婚姻咨询服务的非营利性单位。

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律伴网(www.lvban365.net)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

第七条(许可证制度)

本市对涉外婚姻咨询机构的设立,实行许可证制度。未取得许可证的,不得设立涉外婚姻咨询机构。

第八条(申请设立的条件)

设立涉外婚姻咨询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由市妇女联合会、市总工会或者团市委以群众团体的名义举办;

(二)有机构章程;

(三)有固定的工作场所;

(四)有必要的自筹经费,实行独立核算;

(五)有具备涉外婚姻咨询服务资格的主管人员和咨询员。

第九条(申请审批程序)

设立涉外婚姻咨询机构,应当向市民政局提出申请,并提交有关书面材料。

市民政局应当自接到申请材料之日起1个月内作出审批决定。经审批合格的,颁发《涉外婚姻咨询许可证》,并报民政部备案;经审批不合格的,应当书面答复申请人。

《涉外婚姻咨询许可证》的有效期为1年。

第十条(咨询服务人员资格)

从事涉外婚姻咨询服务的人员,应当经市民政局培训考核,取得《涉外婚姻咨询员证》。

涉外婚姻咨询机构不得聘用未取得《涉外婚姻咨询员证》的人员从事涉外婚姻咨询服务。

第十一条(业务范围)

涉外婚姻咨询机构的业务范围由市民政局提出,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十二条(对涉外婚姻咨询机构的要求)

本办法第八条第(一)项所列的群众团体,不得与其他单位合办涉外婚姻咨询机构。涉外婚姻咨询机构不得设立分支机构。

涉外婚姻咨询机构应当据实提供涉外婚姻咨询服务。

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律伴网(www.lvban365.net)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

涉外婚姻咨询机构不得邀请或者接待以婚姻介绍或者变相婚姻介绍为目的的境外团组在境内活动。

涉外婚姻咨询机构不得从事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德和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活动。

第十三条(咨询服务费)

接受涉外婚姻咨询服务的当事人,应当按照规定向涉外婚姻咨询机构缴付咨询服务费。咨询服务费的标准,由市民政局提出并经市财政、物价部门核定。

除收取咨询服务费外,从事涉外婚姻咨询服务的人员不得收受当事人的财物。

第十四条(复核和换证)

涉外婚姻咨询机构应当在《涉外婚姻咨询许可证》有效期满的前1个月到市民政局办理换领新证手续。

未持有效证件的,不得继续从事涉外婚姻咨询活动。

第三章结婚

第十五条(结婚登记申请)

当事人要求在本市结婚的,应当双方亲自到市民政局办理申请登记手续,填写《结婚登记申请书》。

当事人不得弄虚作假,骗取《结婚证》。

第十六条(申请时应持证件)

当事人申请结婚登记,必须分别按照《中国公民同外国人办理婚姻登记的几项规定》、《华侨同国内公民、港澳同胞同内地公民之间办理婚姻登记的几项规定》或者《大陆居民与台湾居民婚姻登记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提供证件和证明。

申请结婚登记的外国人(不含外国侨民)提供的婚姻状况证明,应当由该国公证机关出具,并经该国外交部(或者外交部授权机关)和我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在华连续居留6个月以上或者持有《外国人居留证》的,可由该国驻华使、领馆出具婚姻状况证明,并可不经认证。

第十七条(婚前健康检查)

申请结婚登记的当事人,必须到市卫生行政部门许可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婚前医学检查,并向市民政局提交婚前医学检查证明。

第十八条(审查)

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律伴网(www.lvban365.net)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

市民政局自受理当事人的结婚登记申请之日起1个月内予以审查。对符合结婚条件的当事人,发出领取《结婚证》的通知。

第十九条(领证)

申请结婚登记的双方当事人应当自接到领证通知之日起3个月内亲自到市民政局领取《结婚证》,不得由一方或者委托他人代领。逾期未领证的当事人,应当重新办理结婚登记申请手续。

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领证期限的,应当经市民政局同意,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个月。

申请结婚登记的当事人取得《结婚证》,即确立夫妻关系。离婚后再婚的当事人,在领取《结婚证》的同时,应当将离婚证件交市民政局注销。

第二十条(撤回申请)

申请结婚登记的当事人在领取《结婚证》前要求撤回结婚登记申请的,应当由双方当事人亲自到市民政局办理撤回结婚登记申请的手续。

第二十一条(不予结婚登记的情形)

申请结婚登记的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市民政局不予办理结婚登记,并以书面形式向当事人说明理由:

(一)未到法定结婚年龄的;

(二)非自愿的;

(三)已有配偶的;

(四)属于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的;

(五)患有法律规定禁止结婚的疾病的;

(六)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禁止结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二条(暂缓结婚登记的情形)

申请结婚登记的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市民政局暂缓办理结婚登记,并以书面形式向当事人说明理由:

(一)患有医学上认为应当暂缓结婚的疾病的;

(二)办理撤销结婚登记申请手续不满6个月的。

第二十三条(复婚登记)

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律伴网(www.lvban365.net)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

离婚的当事人要求恢复夫妻关系的,按照结婚登记的程序办理复婚登记。

市民政局对准予复婚登记的,发给《结婚证》,并注销双方的离婚证件。

第四章离婚

第二十四条(离婚登记申请和离婚诉讼)

当事人要求在本市离婚的,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本市居民同华侨、香港特别行政区居民、澳门地区居民、台湾地区居民之间协议离婚的,或者婚姻缔结地在本市的华侨、香港特别行政区居民、澳门地区居民、台湾地区居民之间协议离婚的,应当双方共同到市民政局办理申请离婚登记手续,填写《离婚登记申请书》和《自愿离婚协议书》;一方当事人要求离婚或者双方当事人自愿离婚但未达成协议的,应当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二)本市居民同外国人离婚的,应当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当事人不得弄虚作假,骗取《离婚证》。

第二十五条(申请时应持证件)

当事人申请离婚登记,必须提供本人身份证和《结婚证》正本。

第二十六条(审查)

市民政局自受理当事人的离婚登记申请之日起1个月内予以审查。对符合离婚条件的当事人,发出领取《离婚证》的通知。

第二十七条(领证)

申请离婚登记的双方当事人应当自接到领证通知之日起1个月内亲自到市民政局领取《离婚证》,不得由一方或者委托他人代领。逾期未领证的,应当重新办理离婚登记申请手续。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领证期限的,应当经市民政局同意,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个月。

申请离婚登记的当事人取得《离婚证》,即解除夫妻关系。在领取《离取证》的同时,当事人应当将《结婚证》交市民政局收回。

第二十八条(不予离婚登记的情形)

申请离婚登记的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市民政局不予办理离婚登记,并以书面形式向当事人说明理由:

(一)一方要求离婚的;

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律伴网(www.lvban365.net)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

(二)双方要求离婚,但对子女抚养、夫妻一方生活困难的经济帮助、财产及债务处理等事项未达成协议的;

(三)一方或者双方当事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或者无民事行为能力的;

(四)未办理结婚登记的。

第五章婚姻关系证明

第二十九条(申请出证)

当事人的《结婚证》、《离婚证》遗失或者损毁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向原办理婚姻登记的部门申请出具婚姻关系证明。

第三十条(委托出证申请)

申请出具婚姻关系证明的当事人不能亲自来本市的,可以委托代理人办理。代理人应当按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办理代理事项,并提供下列证件和证明:

(一)代理人的身份证件;

(二)经公证的授权委托书;

(三)委托人身份证件的复印件。

第三十一条(审查出证程序)

原婚姻登记管理部门应当对当事人要求出具婚姻关系证明的申请进行审查,并查阅当事人的婚姻登记档案。对符合出证条件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7天内出具《夫妻关系证明书》或者《解除夫妻关系证明书》。

《夫妻关系证明书》与《结婚证》、《解除夫妻关系证明书》与《离婚证》,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第三十二条(婚姻登记证明)

市民政局应当根据婚姻登记档案记载,向有正当申请理由的当事人出具其已离婚或者死亡的父母的婚姻登记证明。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对婚姻登记当事人的处罚)

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第二款或者第二十四条第二款的,撤销婚姻登记,收回《结婚证》或者《离婚证》,并处以2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四条(对涉外婚姻介绍、咨询的处罚)

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律伴网(www.lvban365.net)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

违反本办法第四条的,由市民政局责令改正,并根据下列情节处以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非法从事涉外婚姻介绍时间不到1年、或者非法介绍不满2对,或者违法所得人民币5万元以下的,处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非法从事涉外婚姻介绍时间1年以上3年以下,或者非法介绍2对以上5对以下,或者违法所得人民币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处以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非法从事涉外婚姻介绍时间在3年以上,或者非法介绍6对以上,或者违法所得人民币20万元以上,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以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七条的,由市民政局责令改正,处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第三十五条(对涉外婚姻咨询机构的处罚)

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第二款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责令停止活动。

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第一款、第二款或者第四款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1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第三款、第十四条第二款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按照本办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处罚。

第三十六条(执法程序)

市民政局作出处罚决定,应当出具行政处罚决定书;收缴罚没款,应当出具市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罚没款收据。

罚没款一律上交国库。

第三十七条(复议和诉讼)

当事人对市民政局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当事人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不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市民政局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八条(重婚检举)

当事人重婚,其配偶不控告的,知情者应当向市民政局或者检察机关检举揭发。

第三十九条(行政处分)

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律伴网(www.lvban365.net)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

本市单位或者组织为申请涉外婚姻登记的当事人出具虚假证件或者虚假证明的,由市民政局予以没收,并可建议该单位或者组织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条(执法要求)

婚姻登记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应当遵守法纪,秉公执法。对徇私舞弊、索贿受贿、枉法执行的工作人员,市民政局应当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婚姻登记管理部门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或者第二十八条的规定予以办理婚姻登记的,由市民政局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并对不符合婚姻登记条件的当事人撤销婚姻登记,收回《结婚证》或者《离婚证》。

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一条(证书印制)

《结婚证》、《离婚证》、《夫妻关系证明书》、《解除夫妻关系证明书》、《涉外婚姻咨

询许可证》、《涉外婚姻咨询员证》,由市民政局按照有关规定统一印制。

第四十二条(应用解释部门)

本办法的具体应用问题,由市民政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三条(施行日期)

本办法自一九九五年二月一日起施行。

【注】《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上海市涉外婚姻管理暂行办法〉的决定》已经1999年10月25日市政府第45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0年1月1日起施行。

全文

市人民政府决定对《上海市涉外婚姻管理暂行办法》作如下修改:

一、第一条修改为:

为了加强涉外婚姻的管理,保护婚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上海市居民同外国人、华侨、香港特别行政区居民、澳门地区居民、台湾地区居民婚姻登记和婚姻咨询管理若干规定》和国家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二、第二条、第三条合并修改为:

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律伴网(www.lvban365.net)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

本市居民同外国人、华侨、香港特别行政区居民、澳门地区居民、台湾地区居民之间的婚姻管理,以及在本市范围内从事与此相关的婚姻咨询活动,适用本办法。

三、第六条第一款修改为:

上海市民政局(以下简称市民政局)是本市涉外婚姻的主管部门。

四、第七条修改为:

本市涉外婚姻咨询机构,是提供涉外婚姻咨询服务的非营利性单位。

五、第十七条第二款修改为:

申请结婚登记的外国人(不含外国侨民)提供的婚姻状况证明,应当由该国公证机关出具,并经该国外交部(或者外交部授权机关)和我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在华连续居留6个月以上或者持有《外国人居留证》的,可由该国驻华使、领馆出具婚姻状况证明,并可不经认证。

六、第十八条修改为:

申请结婚登记的当事人,必须到市卫生行政部门许可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婚前医学检查,并向市民政局提交婚前医学检查证明。

七、第二十五条第一款修改为:

当事人要求在本市离婚的,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本市居民同华侨、香港特别行政区居民、澳门地区居民、台湾地区居民之间协议离婚的,或者婚姻缔结地在本市的华侨、香港特别行政区居民、澳门地区居民、台湾地区居民之间协议离婚的,应当双方共同到市民政局办理申请离婚登记手续,填写《离婚登记申请书》和《自愿离婚协议书》;一方当事人要求离婚或者双方当事人自愿离婚但未达成协议的,应当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二)本市居民同外国人离婚的,应当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八、增加一条为第三十条:

申请出具婚姻关系证明的当事人不能亲自来本市的,可以委托代理人办理。代理人应当按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办理代理事项,并提供下列证件和证明:

(一)代理人的身份证件;

(二)经公证的授权委托书;

(三)委托人身份证件的复印件。

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律伴网(www.lvban365.net)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

九、增加一条为第三十二条:

市民政局应当根据婚姻登记档案记载,向有正当申请理由的当事人出具其已离婚或者死亡的父母的婚姻登记证明。

十、第三十二条修改为:

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第二款或者第二十四条第二款的,撤销婚姻登记,收回《结婚证》或者《离婚证》,并处以200元以下的罚款。

十一、增加一条为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四条的,由市民政局责令改正,并根据下列情节处以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非法从事涉外婚姻介绍时间不到1年,或者非法介绍不满2对,或者违法所得人民币5万元以下的,处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非法从事涉外婚姻介绍时间1年以上3年以下,或者非法介绍2对以上5对以下,或者违法所得人民币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处以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非法从事涉外婚姻介绍时间在3年以上,或者非法介绍6对以上,或者违法所得人民币20万元以上,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以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七条的,由市民政局责令改正,处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十二、增加一条为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第二款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责令停止活动。

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第一款、第二款或者第四款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1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第三款、第十四条第二款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按照本办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处罚。

十三、对部分条文的顺序、文字作相应调整和修改。

本决定自2000年1月1日起施行。

《上海市涉外婚姻管理暂行办法》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正,重新发布。

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律伴网(www.lvban365.net)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

文章来源:律伴网 http://www.lvban365.net/

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

下载上海市司法鉴定质量检查暂行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上海市司法鉴定质量检查暂行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上海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暂行办法

    上海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暂行办法 (1987年5月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根据1997年12月1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53号修正,根据2010年12月2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52号公布的《上海市......

    海南省司法鉴定机构业务档案管理暂行办法

    海南省司法鉴定机构业务档案管理暂行办法.txt婚姻是键盘,太多秩序和规则;爱情是鼠标,一点就通。男人自比主机,内存最重要;女人好似显示器,一切都看得出来。海南省司法鉴定机构业务......

    上海市食品摊贩经营管理暂行办法

    上海市食品摊贩经营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目的与依据) 为了规范本市食品摊贩经营行为,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上海市实......

    上海市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暂行办法

    上海市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完善本市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机制,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素质,促进就业,根据•上海市促进就业若干规定‣、•国务院......

    上海市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认证暂行办法

    上海市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认证暂行办法上海市职业能力考试院第一条为推进社会工作的职业化、专业化,明确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要求,提高社会工作者队伍的整体水平,加强社会工作专业......

    上海市退役士兵安置工作暂行办法

    【发布单位】上海市 【发布文号】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126号 【发布日期】2002-10-16 【生效日期】2002-11-1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上......

    上海市退役士兵安置工作暂行办法

    上海市退役士兵安置工作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保障退役士兵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国务院《退伍义务兵安置条例......

    上海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管理暂行办法

    上海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了加强对本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管理,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公共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