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残儿童行为问题的个案分析5篇

时间:2019-05-14 21:37: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孤残儿童行为问题的个案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孤残儿童行为问题的个案分析》。

第一篇:孤残儿童行为问题的个案分析

孤残儿童行为问题的个案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一名有攻击性行为的孤残儿童的观察与记录,对其产生行为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问题解决策略。

关键词:攻击性行为;孤残儿童;个案分析

一、个案分析

小东(化名),男,14岁,因患有脊柱裂而下肢有轻微残疾,身体强壮结实,思维活跃,劳动能力强。不太喜欢与他人进行交往,不善于用语言交流,一旦不顺意就容易大打出手或大声喊叫,经老师批评后有短时间收敛,但不久后又会旧态复萌。通过对所居住生活区进行家访,得知小东和十几个男孩生活在同一家庭,平时较勤快,脑子也较灵活,是照顾他们的阿姨的得力助手,会帮助阿姨对家庭中其他男孩进行管理,但管理方式较粗暴,经常对管理对象喊叫,甚至出手打骂。

二、个案举例

上课时,为了培养小东的责任感,让小东担任班长,对其他孩子进行纪律管理。其中一名男生违反纪律私自说话和走动,起初小东对其进行了劝导后无效,并且这个男生对他进行了言语顶撞,小东出手举起课椅向其丢去,所幸?G的不太准,没有造成该名男生受伤,但该名男生和身边同学都受到了惊吓,老师看见后及时制止和劝导,并将小东拉出教室,以防事态进一步恶化。

三、问题分析

通过了解小东的基本情况及典型的案例发现,小东在课堂上经常发生攻击行为,包括言语攻击和行为攻击,行为表现上行为攻击多于言语攻击,且不愿意与老师有过多交流,较封闭自我,不愿表露自身内心的真实想法,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经过观察、访谈和分析,发现造成小东出现行为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成长环境

小东从小被亲人抛弃,在福利院的集体生活中长大。有研究表明:福利院儿童适应力明显低于普通家庭儿童,而反社会行为倾向明显高于普通家庭儿童,福利院儿童之间也存在着以大欺小、恃强凌弱的情况。福利院由于实行集中供养,一个生活阿姨要照顾十几个孩子,从而无法照顾到每一位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小东从小在这种集体环境中长大,生理和心理需求长期得不到充足的关注,内心会有自卑,从而性格内向,不愿意也不会与别人分享自己内心的感受。加之有个别生活阿姨文化水平较低,平时教育方式可能不当,会有言语攻击或行为攻击,小东由模仿获得这种交往模式,并且固化下来,从而遇到不能顺利解决的问题,就会出现情绪失控,甚至对别人出现言语攻击和行为攻击。

(二)对新环境的不适应性

小东之前由于各种原因离开了班级很长一段时间,最近新入学,对于新的环境、同伴和老师都表现出了一定的不适应性。而在陌生的环境下,人会本能地有防御心理,会通过自己的方式来保护自己,而小东常用的防御方式就是攻击,用先攻击别人来保护自己,防止自己受到伤害。

(三)自身年龄特点

小东年龄已经进入青春期,表现出青春期的一系列心理特点,如:自我意识强而不稳。独立欲望增强,对事物能做出自己的判断,但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过高或过低,常被一些矛盾所困扰,如独立欲望与缺乏独立能力的矛盾,自己心中的“成人感”与成人眼中的“孩子气”之间的矛盾等等;情感世界充满风暴。常常表现出幼稚的感情冲动和短暂的不安定状态,孤独、忧伤、激动、喜悦、愤怒微妙地交织在一起,组成一个强烈、动摇和不协调的情感世界。

(四)缺乏沟通交流技巧

仔细观察,小东其实有与人交流的欲望,但在成长过程中缺乏人际交往的学习和练习,缺少与人沟通交流的技巧,不会与人进行交流,而只会用自己习得的不良方式与外界进行交流,不当的交流方式往往带来相反的结果,从而给他挫折感,从而更容易封闭自我。

四、问题处理

(一)改善家庭环境氛围,改变错误的教养方式

及时与生活区的养育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就小东在教学区的行为表现进行讨论,并及时收集小东在生活区的行为表现,与养育人员探讨家庭环境氛围对孩子人格及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促使养育人员以合适的教养方式来对孩子进行教育,从而形成良好的家庭环境氛围。

(二)帮助适应新环境

小东的攻击行为一方面是为了在陌生环境进行自我防御,所以要帮助小东尽快适应陌生的教学环境,以便他在教学环境中放松下来,减少自我防御。老师与小东进行了多次交流,以朋友的身份接近他,倾听他的心声,与他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打破陌生感。在此基础上,在教学中多多与小东进行互动,并让其参与到课堂管理和课堂交流中,加快其对课堂的融入和与同学的熟悉度。并且老师仔细观察小东的兴趣点,多鼓励其参加其感兴趣的课程,增强他的学习积极性。

(三)利用行为疗法,正确使用奖励和惩罚来改变不良行为

小东进入了青春期,他渴望关注与尊重,并且有时会用大喊大叫或发脾气来获得关注,这时候可以利用行为疗法来培养他的良好行为,纠正他的不良行为。当他出现良好行为时对其进行奖励,当他出现不良行为时对其进行惩罚,老师多使用的是精神奖励,辅以物质奖励。当小东出现良好行为及时奖励,比如某节课纪律较好,就及时对其进行口头表扬,或一段时间表现较好就奖励其喜欢的拼图;但当小东出现不良行为时就给以惩罚或撤销奖励,比如当小东大喊大叫想引起别人注意时,老师和同学可以对其进行无视,不给予其想要的关注,或在其表现不好时,不让其参与他喜欢的活动,以此作为惩罚。

(四)通过多种活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小东想与别人进行交往,但缺乏交流沟通的技巧,人际交往能力较低,往往弄巧成拙。老师可以教给他一些沟通交流的技巧,让他学会如何与别人进行沟通交流,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见给别人让别人理解,并鼓励班内一些交流沟通较好的同学主动与其建立友谊,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让他更好地与人交往。

五、效果评估

通过以上措施,经过一段时间后,小东的攻击性行为和言语明显减少,上课纪律性有了明显改善,与同学和老师的关系亲近起来,也愿意与老师分享自己的生活和想法了。总之,经过一段时间辅导后,小东的行为问题明显减少,辅导具有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雁,蔡练.依恋研究及其新进展[J].宜昌:三峡大学学报,2004,3(2).[2]张柳青.关于福利院儿童社会化问项目实践与发展性社会工作的探索――绵竹青红社工服务站的经验及反思[J].社会工作,2011(2).[3]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作者简介:王华影,河北省石家庄市,石家庄市社会福利院。

第二篇:智障儿童问题行为处理个案

弱智儿童问题行为个案处理

肇庆市第十七小学:白东梅

由于智障儿童身心发育不健全,每个学生都伴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行为,在处理这些事件过程中,我开始少不了用追问学生,批评学生,投诉家长的方法,可是效果总是不好,甚至有让自己碰钉的情况。有了失败的经历,吸取教训,我在处理这些事情时开始学会运用一些策略、技巧,取得了较好效果。

上课了,啊晓拿出一盒口红,在脸上涂抺,脸上成了一个大花猫,逗得同学哈哈大笑。经验告诉我批评学生可是效果总是不好,于是我想了想,拿出一块镜子,走到啊晓身边,小声对她说“你看一看镜子,啊晓漂亮吗。”啊晓看了一下,摇了摇头,说“不漂亮”。于是我对她说 “以后抺口红要在咀上抺,还要照一照镜子,看一看好不好看,学校要求上学是不抺口红的,在家才能抺的好吗。”“好的” 啊晓欣然接受。以后她再没有上课抺口红。

上数学课,,我看见学生忆烙手拿彩笔正在画画,他的课桌上放着一盒彩笔,咋眼一看,这彩笔很眼熟,再细看,这不正是我的彩笔,怪不得前几天找来找去找不到,原来是忆络“拿”了,这还不算,居然还不避嫌,在老师的眼皮下画画呢。看着正在沉浸于画画而怡然自得的他,如果这时当着全班的面去批评他拿了我的东西,肯定收不到好的教育效果,我想了想,于是我走近身边,小声问他:“忆烙,你喜欢这彩笔吗?”“喜欢”忆烙低头,轻声答我。“那老师把这彩笔送给你好吗?”忆烙抬头看我。接着我对他说“不过,以后你如果喜欢老师的东西,你要开声问老师要,不能拿走了而不告诉老师,老师不喜欢这样的小朋友,知道没有?”“知道了。”忆烙答我。放学忆烙爷爷来接他时,我把这事的处理告诉他爷爷,请忆烙爷爷转告他如果喜欢别人的东西,要开声问别人要,他爷爷也对我的做法表示赞同,表示会协助老师对忆烙进行教育。从这以后,忆络就再没有拿过我的东西。

下课,我在走廊值日,我一走近教室,就看见学生嘉星和啊炎在争吵。于是我走过去问为什么。嘉星说是啊炎偷了他的橡皮檫,我问啊炎“你有没有拿了嘉星的橡皮檫?”啊炎没有出声,摆了摆手表示没有。“有,我亲眼看见的他偷了我的橡皮檫” 嘉星斩钉截铁地对我说。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嘉星开始搜啊炎的衣服,啊炎举高双手,任由嘉星搜,可就是不到,看着啊炎紧闭的咀巴,一声不吭,忽然我心里不禁一颤,莫非他把橡皮檫含在咀里,由于智障学生身心发育不健全, 有时会做出一些让老师意想不到的事,如果真是这样,该怎么处理?于是我马上支开嘉星,不让嘉星再纠缠啊炎,我怕嘉星迫急啊炎啊炎,啊炎会呑下橡皮檫。接着从袋子使出一粒花生,哄啊炎:“啊炎,你把橡皮檫吐出来,我就给你花生吃。”他马上张开嘴巴,把橡皮檫吐出来,这时,我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学生是可塑的,我们面对的是形形色色的学生,老师只有在教育中采取科学化、艺术化的德育,才能真正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2012.1.9,

第三篇:自闭症儿童行为功能评估的个案分析

自闭症儿童行为功能评估的个案分析

摘要

本文以一名自闭症儿童为例,运用功能性行为评估方法对其挑战性行为进行了评估,详细分析了挑战性行为的功能及目的,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干预措施,进行实施。该儿童的行为变化验证了最初的行为功能假设。研究结果为自闭症儿童的行为干预提供了一种思路。

关键词

自闭症 挑战性行为 功能性行为评估 分类号

G760

功能性行为评估通过收集与挑战性行为有关的一系列前奏事件、行为及行为结果方面的资料,分析挑战性行为产生的原因,从而制定干预措施[1]。它是对个体实施积极行为支持干预的基础,这种方法将问题行为称为挑战性行为(challengingbehavior),认为挑战性行为与个体所处的当前情境因素直接相关,并具有某种功能,而且系统控制这些情境因素可以减少挑战性行为的发生[2][3][4]。这一策略已经被用于对自闭症及其他严重发展性障碍儿童的行为评估实践中[5][6]。本文详细阐述了运用功能评估方法对一名自闭症学生进行行为评估的过程。案例基本情况

小健,男性,7岁,上海某特殊学校一年级学生。2岁多被诊断为自闭症。无家族遗传史,孕期母亲情况正常。该儿童常常独自一人,不与其他儿童游戏玩耍;难以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有时口中喃喃自语,但内容无法让人理解,有时能模仿简单口语,但不主动与人对话;对上课、学习没有兴趣,不服从教师指令,无法完成作业;偶尔会出现尖叫,不顺心时常通过发脾气来达到目的;大小便无法自理;惧怕人多的环境;喜欢玩玩具和吃东西。该儿童曾在私营机构接受过一年左右的训练,学会了一些简单的口语,如“要”、“爸爸”“、再见”等。2 行为功能评估的过程

2.1 确定小健需要干预的行为

这是行为干预的第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要确定需要干预的挑战性行为。该过程主要通过访谈与案主关系密切的人员以及观察案主在实际情境中的行为表现来完成,同时对行为发生频率根据从不、有时、常常、频繁及绝大多数进行5级评分。通过对小健老师的访谈发现,教师认为目前小健主要的挑战性行为是:自伤性行为,包括用力拍打自己的头和脸,吮吸、咬自己的胳膊;破坏性行为,包括拼命跺脚、猛跳,乱扔掷东西,乱翻老师抽屉,赖地;不遵守课堂秩序行为,包括上课喜欢随处走动,随意站起来,拒绝完成课堂学习任务,不听从教师指令。教师对上述行为发生频率的评分如表1。

表1 挑战性行为发生频率评分结果 行为 发生频 率评分(1-5)行为 发生频 率评分(1-5)打头5擅自拿教具4 吮吸胳膊5上课时尖叫或自语4 猛跳5拍击桌子3 扔东西5坐在座位上摇晃身体3 乱翻老师抽屉5无故转圈3 赖地5坐在座位上脚乱踢3 上课擅自离座5拍打大腿3 不听课,玩手中玩具4抢同学玩具或教具2 对教师评分为5分的行为进行了2周的课堂观察和记录。结果表明,小健打头行为最少每天61下,最多可达144下,平均每天105下,严重时候能将太阳穴附近的皮肤打得青紫。根据观察结果,确定打头、吮吸胳膊、猛跳、扔东西、翻抽屉、赖地和上课离座等行为作为干预的目标。

2.2 确定挑战性行为的发生情境和行为结果此阶段的任务主要是通过观察分析情境中引发和维持挑战性行为的因素。在2周的观察时间内,运用ABC行为观察法对个体行为发生的前奏事件、行为表现及行为结果进行了记录。对行为分析结果见表2。

从表中可看到小健的挑战性行为多发生在以下几种情境:教师阻止其先前行为;向教师提出要求不被允许;教师要求其完成某项任务;没有明确的事可做。行为之后常出现的结果表明,教师对这些挑战性行为的态度不一致,有时阻止,有时不理会,有时给予要求的满足。

表2 小健挑战性行为观察记录分析 行为表现(Behavior)发生情境(Accident)行为结果

(Consequenc)e 行为功能 打头

教师阻止其某先前行为 向教师索要某物不被批准 被教师阻止,则继续打头, 若满足他的需要,则打头停止 负强化 正强化

教师要求完成某项任务教师不要求其完成,打头停止负强化

吮吸胳膊上课、课间休息,无固定环境教师不理会或批评,持续吮吸自我刺激 扔东西

(书、本、鞋)

教师阻止某先前行为 向教师索要某物不被批准 教师要求完成某项任务

教师捡起被扔物,继续扔,直至教师离开 教师给予索要物,扔东西的行为停止

教师捡起被扔物,不理睬其行为,案主继续扔,任务 不完成 负强化 正强化 负强化

猛跳

向教师索要某物不被批准 长时间静坐之后开始活动

教师离开,或给予其索要物

案主持续该行为一段时间后自动停止,每次时间长 短不同 负强化 自我刺激

赖地

教师布置任务,而他不愿完成 要求不被批准

教师不理会或强行将其拉起 案主再次赖地 负强化 正强化 翻抽屉

无特殊原因,案主想寻找食物或者玩具

教师阻止其行为,案主发脾气、打头,满足其要求 教师不理会,自己找到食物 自我刺激

上课离座

教师讲课,课堂作业时间, 教师未向其布置明确任务,案主无事可做 教师将其拉回来或不理会 案主自行玩玩具或找东西吃 正强化 自我刺激

2.3 判断小健挑战性行为的功能

根据表3中所列出的ABC关系,小健的各挑战性行为与当时情境中所发生的事件及行为结果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打头、扔东西、赖地等行为常会在教师布置作业任务之后出现。如果此时教师离开或者允许其不完成任务,则这些行为会减少或者停止;如果不能如愿,则会继续,甚至更加严重。在这一情境中,其行为功能是逃避所布置的作业任务。小健通过打头、扔东西、赖地等行为让教师无法忍受,进而放弃对他的行为要求。教师的反应对其行为进行了负强化。

打头、猛跳、赖地等行为也会在小健向教师提出要求(通常是食物)但不被允许的情况下出现。若教师不予理会,通常这种行为会持续很长时间;有时教师会无可奈何,只好满足其要求。在此种情况下,其行为功能主要是获得要求的满足。教师的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对其进行了正强化,且属于间歇强化。由于教师的态度不一致,小健对教师的不理会具有很好的耐性。

打头、扔东西、猛跳等行为也会在教师阻止小健某些先前行为时出现。这些先前行为通常被教师认为是问题行为,因此教师在这些行为出现之后进行阻止,如用语言命令或行动试图让其安静下来。但大多数情况下,小健的问题行为反而更加厉害。此时教师为了维护课堂秩序而不得不放弃对他的要求,甚至用食物哄他安静。此种情境下,小健的行为功能是让教师停止劝阻。教师的离开恰恰满足了其行为目的,起到了负强化的作用。而用食物让其安静更是对小健问题行为的正强化。

吮吸胳膊、猛跳和乱翻抽屉常常会在小健无聊的情况下出现。由于对教师所授的教学内容很难理解,课间休息时也常不知道做什么,此种情境下,其行为的主要功能应是获得自我刺激。特别是在自闭症儿童行为功能评估的个案分析/昝 飞 谢奥琳·36·静坐之后,这些行为的发生频率更高。此时所出现 的行为较好地满足了自我刺激的需要,提高了其兴奋水平。

上课离座的行为通常是在教师讲课或者课堂作业时间。由于小健的能力有限,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对所布置的作业任务也常无法完成,故教师通常不叫其做作业。有时离座之后教师会将其拉回座位,小健能在座位上安静地坐一会儿;有时离座之后他会直接寻找食物或者玩具。因此,该行为的主要功能应是自我刺激和正强化。离座之后的行为不仅提高了小健的神经兴奋水平,同时找到的食物或者玩具也很好地对离座行为提供了强化,教师拉其回座位的反应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他的一种关注,也是一种强化。

2.4 根据行为功能及合理性制定干预计划

根据功能性行为评估的理论,即使个体表现出的行为在外部表现上一致,但若功能不同,干预措施也应有所不同,而如果功能相同,不同行为的干预措施也可能类似[1][7]。

对于小健来说,不管是哪种行为表现,作业任务布置之后的挑战性行为功能主要是逃避。在制定干预措施时,需对逃避行为进行具体分析,确定逃避的原因,并考虑是否可允许其不完成作业。通过观察发现,由于小健往往无法听懂授课内容,故常常不听,即使偶尔尝试完成作业任务,也常常失败,因此引发厌恶。对于此种情况,干预时需要着重设计适合小健能力水平的作业任务。当小健尝试参与时,不管其完成质量如何,教师应对其努力状态进行鼓励,并忽视其各种逃避行为,坚持要求,强调必须完成。

向教师提出要求但被拒绝情况下出现的行为,其功能主要是为了获得想要的东西。对于此种情况,设计干预计划时需考虑小健的要求是否合理。对于需求合理但教师拒绝的情况,今后教师应该给予满足。若教师认为所提要求不合理,那么教师应严厉拒绝,并忽视其挑战性行为。但同时也需考虑小健所提要求在其他情境下的合理性,若合理,应给予满足。如果小健所提要求为食物则需仔细考虑。如果教师认为给予食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其挑战性行为,给予少量的食物可以

作为一种选择,但必须意识到食物作为奖励物只能是一种过渡性策略。对于教师阻止小健某些先前问题行为之后出现的行为,其功能主要是为了逃避教师的劝阻。干预计划中需较全面地考虑这些行为。第一,对小健之前的问题行为进行分析。首先考虑之前的问题行为是否可以消除。第二,对教师劝阻的方式进行分析。小健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男孩,非常希望从他人那里获得良好的评价,教师对其行为的劝阻实际上就是一种消极评价。因此,如果教师改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让其参与到另一活动中,那么小健表现出问题行为的概率可能会降低。

对于提供自我刺激的吮吸胳膊、猛跳、乱翻抽屉以及上课离座的行为,在制定干预计划时需考虑到小健是一个患有自闭症的学生。自闭症儿童常常会表现出一些刻板的自我刺激行为,小健出现这些自我刺激行为是其生理的一种需求,是自闭症的一种特点,无法完全消除。问题在于小健目前的自我刺激行为可能对其自身及他人带来较大伤害或者干扰,因此干预时考虑是否可让小健采用另一种伤害性水平、干扰程度较低的自我刺激行为。另外,小健之所以会频繁出现这些行为,也说明小健有效参与课堂活动的程度较低,无法从教师所安排的课堂活动中获得足够的刺激,而是通过这些行为获得满足。因此,干预时,教师可考虑通过调整教学形式让小健有效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来增加其刺激量。3 干预实施及对功能评估结果验证

通过与教师的协商,我们尝试对小健的行为进行干预,并对小健的行为变化进行记录。此段观察时间为2周,共计10个工作日,所观察行为的统计结果如图

1、图2。图中列举了干预开始时及最后三天观察期的各行为每日平均发生情况。图1 小健行为观察结果1(注:打头行为的单位为下/次,其余为次。)图2 小健行为观察结果2 3.1 课堂教学的调整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到,教师如何教学与小健的挑战性行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教师向小健提出要求直接会引发小健打头等行为。由于教师认为其无法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所以上课时只是要求他安静地坐在位置上。教师提问、让学生回答问题、一起朗读以及课堂作业等环节,绝大多数的时间教师都不要求他参与,这就导致小健常常游离在课堂教学之外,无事可做。因此,我们与教师一起对小健的学习能力进行了反思,对各堂课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节设计进行了思考与调整。如在语文、数学课上,教师开始要求小健尽可能与其他同学一样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如读生字、上讲台完成小任务等。即使难度较高,教师也安排其他同学协助他一起完成。在其努力参与之后,不管他是否达到教师的要求,教师和全班同学对其努力进行表扬,有时会获得山楂片(首选强化物)的奖励。若整节课小健的参与度较高,能够基本遵守课堂行为规范,则在课后立即告诉他今

天上课表现很好,同时进行表扬。在前面的功能分析中,可知小健在经过一段安静时间后需要一定的刺激来提高其兴奋水平。因此,在教学环节设计上,教师会在讲课持续一段时间后安排一些离座或者在讲台上完成的任务,通过走动、动手操作等方式让其获得足够的刺激,在完成任务之后对其进行表扬。教师同时对所布置的作业任务难度进行了考虑,尽可能选择有一定难度同时又可通过努力完成的内容,如将手工课上小健无法完成的撕纸片任务调整为穿珠子或插雪花片。

通过调整课堂教学的内容与环节,并结合奖励物的举措,小健的参与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上课不断离座等行为得到了控制(见图

1、图2)。32.对挑战性行为的处理

课堂教学措施的调整增加了小健有效参与教学过程的程度,减少了挑战性行为的诱发因素,但是对,于挑战性行为已经成为一种习惯的小健来说短,时间内靠调整教学措施解决所有行为问题是不可能的,因此,通过讨论让教师统一了挑战性行为出现之后的态度与措施。现以打头、乱扔物品、赖地为例进行说明。32.1.打头行为

当小健出现打头行为时,教师口头阻止并采取身体制约,即抓住小健的胳膊让,其无法打头直,到平静然,后放开胳膊。若打头行为再次出现,则重新束缚。若打头的原因为表达需求则,在其安静之后要,求用语言或者动作表达自己的需要,如“:我要山楂片”。若能表达,则对其行为给予表扬和奖励;若要求合理,则进行满足。

若打头的目的是逃避作业任务,除了有针对性地调整作业任务之外,在小健安静之后,仍要求其继续完成任务,并告知若完成,可以获得山楂片。以插雪花片为例一,开始他拒绝并将雪花片全部扔到地上,同时打头,教师抓住其双手之后告诉他必须完成该任务完,成任务之后可得到山楂片。期间不管小健如何哭闹,教师只是多次平静地重复要求直,至小健完成该任务。

以上策略刚刚实施时,教师一般要反复抓住其胳膊3到4次才,能让小健停止打头,但持续一周以后小,健打头的情况逐渐减少即,使发生被,束缚一次后基本都能停止打头。有时教师的口头劝阻、眼神、手势都可让小健举起的手放下。开始时,每天打头的频率可达到20次左右到,2周结束时基本降低到每天10次以下有,时只有1、2次。教师和家长也反映小,健打头的行为明显减少。32.2.乱扔物品和赖地行为

对于乱扔物品和赖地行为若,在教师布置作业任务时出现,其操作原则同打头类似。一方面调整作业任务,另一方面在,小健出现乱扔行为之后要,求其将扔掉的东西捡起来,若小健拒绝,则抓着他的手捡起物品然,后再次要求完成任务。若出现赖地行为,则通常将其拉回座位,并通过肢体演示要求将手脚放好。若小健能做到教,师则对其行为表示奖励,同时要求其完成任务。几天后,小健逐渐理解他乱扔物品和赖地无法达到目的,在被命令捡起物品后能被动捡物,口头命令让他不得赖地,也能自己起来并在位置上坐好。2周后,扔物和赖地行为发生的概率大大降低具,体结果见图2。4 讨论

小健在2周内取得了比预计更快的进步,证实了干预策略的良好针对性,也说明对其挑战性行为的功能假设是符合事实的。这一案例分析也让我们更进一步认识到挑战性行为产生的原因也,为如何设计干预策略提供了一个思路。

在小健这一案例中造,成其挑战性行为的根本原因之一是小健感到无聊、无所事事的时候较多。由于目前教师没有针对自闭症儿童的有效教学经验和手段,很多自闭症儿童常常游离在课堂教学之外这,种情境在一定程度上为自闭症儿童产生挑战性行为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德雷克斯认为,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一种强烈愿望他,们希望成为班级中重要的一员,如果他们没有获得这种归属感,就会 出现寻求关注、权力,报复和自暴自弃的行为8[]。

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如,果在校期间大多数教学活动都是被排除在外的话,那么归属感也就很难形成。在课堂管理领域课,程、教学、管理是帮助教师防止学生行为问题的三大主要因素而,维持课堂纪律的最佳方式是吸引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并,对每个学生进行关注[8]。在这一点上,行为功能评估的观点和积极行为支持理论也具有异曲同工之处。因此,在小健这一案例中,我们将改善课堂教学环境、调整教学措施、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环节作为干预计划设计和实施的重点,小健的行为改变也证实了这一思路的正确性。

根据功能评估的观点,挑战性行为具有与良好行为一样的特点,即行为具有某种功能和目的1[]。对于特殊学生来说,由于多方面能力的限制,他们常常会通过非传统的方式获得功能的满足而,这些非传统的方式则常被普通人认为是有问题的。因此干,预者应该更着重于教授个体如何采用适当方式表达自己的要求。在这一案例中,我们试图通过教小健用口语和动作表达自己的要求来替代原先的挑战性行为。对于自我刺激行为,由于这是自闭症个体的一种生理特征,无法完全消除,因此对,于此种行为需要有一定的容忍度同,时需要为其建构合理地获得自我刺激的行为。我们考虑了这些行为的伤害和干扰程度也,通过设计教学活动让小健活动身体来帮助其获得刺激而,这些活动又恰恰是教学中的一个有机整体,并不显得突兀。小健的行为变化也证实了这样的一个干预思路在操作中的可行性。功能性评估的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去认识自闭症儿童的挑战性行为,在此基础上所设计的干预计划可能更具有可操作性但,如何进行有效操作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参考文献 GreshamF.M,.WatsonT.S,.eatl.Funcitonalbe 2 havoiraalssessment:prnicpiels,procedures,andfu2 utredirecitonsT.heSchoolPsychologyReveiw,2001, 30(2):156-172 2 张琴昝,飞.功能性行为评估———行为评估方法 的新发展.中国特殊教育,20061,1:64-68 3 CarrEG..,DunalpG,.RoberHt.,eatl.Postivie BehaviorSuppor:tEvoultionofanAppiledScience.JournaolfPostivieBehaviorInetrventions2,0024,(1)4:-20 4 CarrEG..,DurandVM..Reducingbehavoirprob 2 elmsthroughfuncitonaclommunciaitontraninigJ.our2 naolfBehavioraElducation1,9851,81:11-126 5 JaninePeckSitchterF.uncitonalanaylssit:heuseof anaolguesinappiledsettingsF.ocusonAuitsmand OhterDeveolpmenatlDsiabiltieis,2001,16(4):232-240 6 KernL,.ChlidsK.E,.DunalpG.,eatl.Usnigas 2 sessmen-tbasedcurrciularnietrvenitonotmiprove hteclassroombehaviorofasutdenwttihemoitonable2 havoiraclhallengesJ.ournaolfAppiledofBehavoir Anaylssi1,9942,7:7-19 7 ChandelrL.K,.DahlqusitCM.F.uncitonaalssess 2 men:tsrtaetgeisotpreventandremedaietchallengnig behaviornischooslettnigsU.pperSaddleRvierN,J: MerrlilPrenticeHall,2002.8 CharlesCM..建立课堂纪律.李庆,孙麒译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2.31,64 ACasestudyofFunctionalBehavioral AssessmentofanAutisticChild ZAN Fei XIE Aoiln(DepatrmenotSfpeciaElducaitonE,asCthinaNomraUlnviesrtiy,Shanghai,200062)Abstract

Weusedfuncitonablehavoiraalssessmenttoevaluaethtechallengnigbehaviosrofanautisitc chlid.Weanalysednideatiltheufncitonandobejcitvesohfsichallengnigbehavoir.Basedonhteanaylsisw,e desginedandimpelmenetdannietrvenitonporgramC.hangesnithechild’sbehavoirconifrmedhtehypohtessiof ufnctionablehavoir.ReseacrhouptuptrovdiedsomeimpilcationsfobrehavoiarlinetvrenitonniAutism.Keywords

auitsm challengingbehavior ufncitonablehavoiaralssessment ·76·

第四篇:自闭症儿童个案分析

请以班级中的自闭症儿童为个案,找出一名学生的5个生活事件,并对这些事件进行功能性评估。

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

邢映梅

因我所教班级是聋生班级,班内没有自闭症学生,所以无法按要求完成上述描述。但在我的班中似乎有自闭症倾向的学生,他的一些表现似乎有些问题,不知是否符合此题的要求。

小霆是一个12岁的男孩子,在班内听力较好,进行简单对话交流没有问题。但是当他受到批评不高兴的时候,他会不断地重复老师说的话,双手紧紧握拳,有时情绪激动时会扯自己的头发或扣手指甲。有时在老师批评他后,他会去打班里比较弱的同学。有时还会有精神分裂的表现,说自己看到两个小人,一个是恶魔,一个是天使。恶魔叫他去做坏事,天使叫他做对的事,这两个小人就在他的头脑里打仗。

A(前事分析):

•(何时)在老师批评后。•(何地)学校

•(何人)自已、同学

•(怎样)受到老师批评,情绪变坏。

B(行为本身的描述):

• 不断地重复老师说的话,双手紧紧握拳。• 扯自己的头发或扣手指甲 • 打班里比较弱的同学。• 精神分裂的表现。

C(行为的结果):

• 强制性安抚:要求其承认自己发脾气是不对的,要对自己做错的行为承认错误。(导致屈服于老师,但是自身的脾气可能更加厉害)

• 设计性安抚:分散注意力,带着参与各项活动。等其情绪平复时,再来谈心。

因为本学生并不是自闭症学生,只是在行为中略带过分的行径。所以在对该生的指导时还是以讲理为主。

1、告诉该生不管是因为什么,有自我伤害行为都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应尽量避免和改正。当伤害性行为出现时,即使后果没有特别严重,也要告诉他这样做是错误的。

2、对于该生的各种情绪,教师要与家长经常沟通,以便用心加以体会。当该生能明白教师批评他是为了他好以后,他的愤怒就会大大地降低,从而放弃过激的破坏性行为。同时,这也可以发展他们的沟通能力,使师生感情更亲密。

3、搞清楚该生发生破坏性行为的原因。在他有所不适当的行为发生时,不要过分批评,应采取措施安抚他们的异常情绪。

4、对于该生在情绪激动时的破坏性行为所破坏的东西,凡是能恢复原状的,作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要求该生和自己一起将它加以恢复和修补。如果不能恢复原状的,要带领他做好善后工作,让该生了解破坏的后果是什么。

第五篇:留守儿童个案分析

让孩子的心灵布满阳光

——帮扶教育的个案

四牌坊小学袁静

一、当今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分析: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乡镇出现了劳动力剩余的现象,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都外出务工或经商。可她们当中大多有未成年的子女,因为客观的原因不能将孩子带入就业地(身边)学习,从而使其成为留守儿童,于是,我们学校也就相应的出现了很多的留守儿童。经过走访交谈调查,我们得知这些留守儿童目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隔代监护,即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对“留守儿童”进行监护,以此监护为方式的比例比较大。对于这种监护的方式,外出的父母比较放心。但这种监护方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却有着难以克服的问题。其一由于血缘、亲缘关系,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其二祖孙辈年龄差距大,观念不一样,对待许多事物的看法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代沟”明显,难以相互沟通。一般来说,祖辈们往往以她们自己成长的经历来教育要求孙子辈,思想观念保守,教育方法简单。而现在的孩子见识广,喜欢赶新潮,寻求刺激和创新,做事不拘一格等,老人的观念和教育方法很难为孙辈接受。另外,老人年岁大,精力不济,健康状况欠佳,再加上有的老人监护的有几个“留守儿童”,真是力不从心。以上情况说明祖辈难以承担监护教育之责。二是上代监护,即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伯、姑、姨、舅等亲戚或她人抚养的人监护,而以此监护为方式的比例较小。由于监护对象并非己子,监护人在教养过程中难免有所顾虑,不敢严格管教。这样,上代监护也大多属于物质型和放任型的管教方式,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而对于较为敏感的儿童来说,又容易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从而形成怕事、孤僻、内向的性格。

针对此状况,现将我班一名留守儿童有关方面作以下简单的分析。

二、个案情况:

姓名:周燕

出生年月:2000年10月

年龄:10岁

性别:女

民族:汉族

现监护人:周燕的外婆

家庭住址:长江厂集资楼1单元7楼二号

基本情况:通过家访了解到周燕同学家庭经济状况良好,其家由六口(即: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她和妹妹)三代组建成一个幸福的大家庭。在本学期转入我班的第三周,其父母均外出务工(即:其父到陕北油田上务工,其母赴杭州

务工),该生在爷爷奶奶的陪伴下进城读书。由于她的父母都外出务工,平时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生活,加之监护人(爷爷、奶奶)年纪大,体弱多病,该生欠良好的习惯——经过我的走访调查和几个月细心地观察、分析,发现在周燕同学身上集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1、经常有厌学的情绪出现

该生学习上有畏难的心理,在学习、生活上对家长过分依赖,也就是说欠自觉性与主动性。另外上课老打不起精神,注意力老是不能集中。而平时的作业不想做、懒得做,特别是当作业过多时,就会故意将作业放在家里不按时批改或者是只做一部分,其她的说忘记做了或者说没听清楚作业做什么等等以此为借口。实际上是怕动笔、怕动脑、怕发言、怕作业,加上没有人约束,一心想随心所欲地玩。最后造成了成绩不理想,有自卑心理,平时少言寡语,与同学、老师交往时,往往显得不自信,在各种班级活动中常常是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

2、自卑心理严重,与同学交往困难

该生平时沉默寡言,独来独往,不愿与同学、老师交流,课堂上几乎从不发言,即使是很简单的问题,她会的问题,也不敢回答,自卑心理严重。偶尔也流露出想和同学们交往的思想,但显得不知所措,跟同学相处困难,所以无论是上学还是放学,还是在其她地方,你会发现始终都是她自己一个人,身边没有其她同学。

3、不良的行为层出不穷

该生不太爱劳动,乱花钱,吃零食,说脏话,打同伴,“拿”同学东西。当有人检举出她的不良的行为时她老以仇恨的目光以待,紧握着两个拳头,还老找借口或话题回绝。蛮横无理的不良举止举不胜举。

三、问题分析:

我通过多次家访、与本人交谈、长时间细心观察、与同伴的交流等多种方式,不断深入了解周燕和她的家人,最后我得出周燕同学身上的这些问题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的原因:

1、隔代监护出现的过度溺爱,爷爷奶奶对周燕十分溺爱,大事、小事都迁就随愿,不忍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教育,连日常生活小事都不舍得让她做,甚至连整理书包、装吃的等这些本该孩子做的事都包办了。

2、父母不正确的教育和不合理的疼爱方式

由于该生父母常年在外地务工,在周燕同学的生活中缺少父爱和母爱,在外的父母心里觉得内疚,因此对孩子处处补偿、事事迁就,生怕亏待了孩子,特别是在物质上,金钱上,她们对孩子更是有求必应,但和孩子在思想上的沟通却是极少的,对学习更是不闻不问。

3、自卑使她的性格发生了变化

以前的她,性格开朗而又活泼,自父母外出后,她一直心神不定,成绩直线下滑,平时很少和老师、同学交流,表扬更是远离了她,这些使她觉得自己处处

不如人,内心深处的自卑感使她害怕竞争、害怕失败,所以逃避一切,将自己包裹起来,并远离集体。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周燕身上的问题主要源于监护人的溺爱、父母的错误教育方式、方法和她孤僻和不自信的性格,于是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教育和引导。

四、教育和引导措施:

1、从监护人和家长入手,使她们能形成正确的教育观

我在课外时间充分利用课题组制作的“家访联系卡、记录卡”与监护人多次交谈,并用打电话、发短信等方式与周燕的父母进行沟通,让她们意识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严重性,使她们明白:钱不能弥补自己对孩子的歉意,无节制的物质满足是在害孩子,会使孩子滋生许多生活上的恶习。

2、对她进行“三优”政策。即:优先发言、优先辅导、优先批改作业,并充分利用“结对子(手拉手)帮扶法”、“谈话法”、“主题班会法”“田径运动会”等活动帮助该生确立自信、自强的信念,使其能融入集体,鼓励她多与同学交往,体会与人交往的乐趣,并通过讲解数学家小的时候的好多小故事来激发她学习的兴趣。

3、加强联系密度。针对周燕在校的一些情况,我及时和她的监护人联系,帮助分析孩子的问题原因所在,指导她们怎么做才能更好地去帮助孩子。

4、榜样陶冶法。该生由于种种原因,似乎感觉在别人的眼中总是低人一等。为了让孤独、自卑的周燕同学走出封闭的自我,平时在关心和爱护她的同时,还和她多交流。不光是老师和她的交流,我先后让班上优秀的同学,更有意地让留守儿童、单亲生等去主动接近她,与她一起谈心、学习、活动。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学习等方面帮助她,努力让其找到成功的喜悦,促进其在各方面进步。同时,还要引导她主动地和同学交流,尽可能地及早融入集体中来。

五、个案教育的成果:

1、在品行方面:

前面已经说道,周燕同学在教育之前,除了存在较重的焦虑感和孤僻感之外,并无道德上的较大缺陷。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现在的周燕,已经变得开朗了,愿意与同学和老师接触,喜欢将自己的欢乐和痛苦与外人分享或分担,特别尊重老师和长辈,人际交往能力有明显提高。

2、在学习方面:

本学期开学初刚转入的周燕同学,各个学科均落下很多,在学习上不能找到任何自信,现在能够主动地学习了,各科作业基本上能及时完成了,第一次月考测试中语文还考了95.5分,可以说,周燕同学的学习精神已感染了全班绝大多数同学,她在学习上的进步让我们师生都感到兴奋。

六、教育引导后的感受和小结。

周燕的转变让我真正感受到,留守儿童问题是社会普遍问题,更是学校的热点慰问体,只有抓好学校教育这一重要的环节才能更好的教育好留守儿童,才能让我们的下一代健康成长!那么学校理应是留守儿童的第二个家,老师是留守儿童的第二父母。当孩子在家得不到的父母的关爱与照顾,就需要我们老师来充当代理父母,对她们给予更多的关爱和照顾,使其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同时,我们做老师的要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对待她们,让其感受到父母的温暖。另外,社会各界要统一思想、认识,留守儿童是一个需要关爱的弱势群体,有与其她学生完整的人格尊严,不是问题学生、弱智学生。不要歧视她们,而要给予她们学习生活上的关心与帮助,学校力争为留守儿童创建积极健康的校园氛围和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的环境。

下载孤残儿童行为问题的个案分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孤残儿童行为问题的个案分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留守儿童个案分析

    留守儿童个案分析 前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民进城务工,在广大农村地区催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

    特殊儿童个案分析

    中二班特殊儿童个案分析 个案案例:一、个案基本情况吴豪,4周岁,性格外向,好动,喜欢表达,行为态度极其随意。中班从其他幼儿园转到我园。父母工作较忙,繁忙的工作之余几乎没有时间和......

    孤残儿童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 1、孤残儿童护理员由于其工作对象的特殊性,要求其既要有丰富的孤残儿童保育知识,又要具有(B )。 A、丰富的法律知识B、崇高的职业道德C、丰富的康复知识D、丰富......

    关爱孤残儿童

    5月是一个充满爱心的月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四十八条规定:“每年五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今年的5月18日,是我国第二十六个助残日。这是一个有善......

    行为偏差学生个案分析

    行为偏差学生个案分析 08(23)班 蓝秋金 由于现行的教育体制,高中分层教学编班,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可能在一个班内接受教育。加上不同的家庭教育环境,学生不同的性格、行为习惯,每......

    大连自闭症儿童个案分析

    大连自闭症儿童个案分析 一、问题的发现 一个胖嘟嘟的小男孩,长得又白又胖,很可爱。他的一张脸上老是露着憨厚的笑容。开学第一天,他呆在教室里一刻都不能停:一会儿玩积木、一会......

    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个案分析

    LUOYANGNORMALUNIVERSITY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个案分析院(系)名称教育科学学院专业名称小学教育学生姓名蒋玉洁学号161254053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个案分析从我开始学教育、励......

    留守儿童个案分析2

    留守儿童个案分析 三年级一班留守儿童邵明明,父亲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刑法,判给母亲,因母亲在外打工,只好跟随姥姥生活。他先是调皮捣蛋,不爱学习,还扰乱别人学习,周围的人都不喜欢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