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视审议意见办理 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重视审议意见办理 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陇南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关于组织检查《食品安全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提出了审议意见,充分肯定了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贯彻《食品安全法》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并结合实际提出了5点工作建议。市人大常委会以(陇人大常发„2012‟9号)文件将审议意见转交市政府办理。市政府高度重视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的办理工作,接到文件后,迅速安排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对审议意见中的五条建议逐条进行研究,制定整改措施,通过一年多的有效落实,全民食品安全意识明显增强,食品安全工作的责任更加明确,监管措施更加到位,监管体系更加健全,监管重点更突出,源头把关更严,全市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得到有效提升。突出体现在对五条建议的落实上:
一、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法的宣传培训,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的建议。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根据《陇南市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纲要(2011-2015年)》,制定下发了《陇南市2013年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计划》,结合“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安全生产月”、“食品安全宣传周”等主题,统筹组织农牧、质 1 监、工商、食药监管、商务、卫生等部门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培训工作。一是加强执法人员培训。食品监管各部门高度重视监管人员培训工作,采取邀请省上专家讲授等多种形式,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46期,培训市、县区两级食品监管人员1320余人次,执法人员业务能力显著提升,为实施科学监管提供了强有力地支撑。为有效预防和及时控制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市县区进一步修订完善食品安全突发事故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9次,有力地提升了监管部门应对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和队伍实战水平。二是加强行政相对人教育培训。本着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原则,采取集中培训与上门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全市食品安全监管各部门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168期、培训食品从业人员11256人次,教育引导行政相对人规范从业行为,诚实守信、依法经营,有效推动了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为保障食品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三是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科普宣传。2013年6月17日至27日,全市统一组织开展了“社会共治、同心携手维护食品安全”为主题的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通过展出宣传版面、悬挂宣传标语、散发宣传资料、接受群众咨询、受理群众投诉举报及产品展示、企业推介、发布投诉举报电话等多种形式,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为深入推进宣传活动,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在中国陇南网开办了健康饮食宣 2 传专栏,扎实开展了食品安全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企业等宣传行动,采取播放食品安全公益广告、户外公益宣传等形式,扩大宣传覆盖面,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全市累计出动宣传人员2000余人次,发放宣传单10万余份,接受咨询6000余人次。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广大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识假辨伪能力不断提高,全社会食品药品安全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明显增强。
二、关于进一步加大重点环节的监管力度,强化监管部门的职能和作用的建议。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统筹工作力量,强化工作措施,认真履行监管职责,突出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品种,加大监管力度,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全年未发生Ⅱ级以上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一)农产品环节。一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市、县区组织开展农产品例行抽检和专项抽检170次,累计抽检蔬菜、畜产品、水果、食用菌、茶叶等29个品种、3501份,抽检平均合格率99.91%。加强生猪肉、生鲜乳、水产品违禁添加物监测,共抽检育肥后期生猪尿液100份,经检验均为阴性,全市畜禽规模养殖户和10个奶畜养殖场均未发现使用违禁兽药和非法添加违禁物质的现象。二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市累计开展以蔬菜、肉产品、水产品为重点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和专 3 项检查168次,出动监管执法人员1260人次,检查农产品生产基地147处,农贸市场、批发市场、超市508个次,各类经营门店349户,责令整改46户,查处违法违规案件46起。三是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全市“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累计173项次,生产面积304.12万亩,养殖规模249.46万只,分别达到食用农产品生产面积和畜禽养殖规模的48.27%和45.46%,全市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水平进一步提升。
(二)食品生产环节。一是严格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全市累计核发《食品生产许可证》企业140户,其中14户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2户企业通过HACCP认证,2户企业通过有机食品认证,45户企业通过计量合格确认,8户企业成功争创甘肃省名牌产品。将404户食品加工小作坊纳入监管范围,进行了改造提升,小作坊食品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二是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测。全市共完成食品监督抽检360批次,检验合格334批次,合格率为92.8%,风险监控抽检18批次,全市食品质量安全呈现稳定上升趋势。三是强化食品生产质量监管。全面落实食品质量生产安全责任制,与544户食品生产企业和加工小作坊签订了食品质量安全责任书和承诺书。以白酒、饮料、淀粉制品、食用植物油、调味料等产品为重点品种,组织开展食品生产安全大检查活动2次、巡查回访10次,排查食品生产企业500 4 户次 ,查处无证生产食品企业18户,取缔制假白酒黑窝点1个,注销生产企业14户。
(三)食品流通环节。一是严格食品流通市场准入。全市累计核发《食品流通许可证》10626户,注销《食品流通许可证》3503户。对婴幼儿配方乳粉实行专区专柜销售,现场悬挂质检报告,指导群众安全消费。对米、面、油等食品实行“协议准入”、“场厂挂钩”、“场地挂钩”等制度,确保货源清楚,正当合法。对蔬菜等农产品实行企业自检制度,发现质量问题立即停止销售,依法进行处理。二是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测。全市共完成抽样检验总数300批次,合格率99.33%;完成食品快速检测11808批次,检测合格率99.58%,抽样检验任务完成率100%。三是加强食品流通市场监管。按照“一季度一重点”的要求,以食用农产品交易市场、城乡结合部、工地、中小学校园及周边等为重点场所,开展食品流通质量安全检查活动,排查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6918人次,检查单位1618户次,取缔无照经营35户,查处案件365件,没收不合格食品6081.56公斤,收缴罚没款67.15万元。
(四)餐饮服务环节。一是加强餐饮服务准入管理。全年共核发许可证1343户,依法注销许可证330户。将学校食堂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供餐餐饮单位、家庭托餐全部纳入监 5 管范围,依法许可学校食堂287户、托餐家庭46户,全面禁止高校以外的学校食堂和学生餐制作凉菜,学校食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二是加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对3733家餐饮服务单位落实了量化分级管理措施,开展了诚信等级评定,制作了公示牌,在餐饮服务单位经营场所公示诚信评定结果、不良行为记录、食品安全责任人和监管责任人、投诉举报电话等信息,接受社会监督。三是加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7363余人次,检查单位8359户次,下达监督意见书3460余份,责令限期整改563户,查处案件105起,没收不合格食品及保健食品120种2500余瓶(盒),收缴罚没款20.26万元;全年共抽检食品19个品种、367批次,抽样完成率102%;全市累计保障重大活动食品安全25次,新创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街或示范乡镇11条(个)、示范店111家。
(五)商贸流通环节。一是加强畜禽屠宰监管。指导成县大路沟生猪定点屠宰场和礼县天诚畜产品加工厂完成升级改造,全市屠宰企业标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监督企业严格落实肉品检验检疫、不合格肉品无害化处理、检验人员持证上岗、生猪来源和产品流向记录等管理制度,组织屠宰企业与销售大户签订协议,设立“放心肉”销售点,确保了县城所有市场、超市、集体食堂、餐饮单位销售和使用肉品来自定点屠宰企业。二是加强酒 6 类流通监管。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指导企业落实酒类经营随附单、经营场所不向未成年人售酒明示等制度,严查酒类无证经营、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取缔无证及严重违法经营户23家,行政处罚案件71起,查处假冒伪劣酒类1100余瓶、质量不明散酒720公斤。
三、关于强化各职能部门的配合和协调,进一步加大专项整治的力度的建议。在市、县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省、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目标责任要求,市、县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协调农牧、质检、工商、食药监、商务、公安、卫生等部门扎实开展了联合专项整治工作,提升了监管合力,增强了工作效果。一是根据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食品安全隐患排查的通知》和《陇南市2013年度打非治违和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方案》精神,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各部门开展了种植养殖及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食品安全隐患排查活动,对涉及食品安全的重点品种、重点区域、重点部位进行集中治理,有效消除了各环节食品安全隐患,预防和杜绝了各环节食品安全事故。二是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了《陇南市2013年开展打击食品生产加工黑作坊黑窝点专项行动工作方案》,以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校园及公共场所周边为重点区域,以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腐竹食品、乳制品、肉制品、食用油、调味品、酒类产品作为重点产品,由公安部门牵头组织开展了打击以“地沟 7 油”为重点的食品生产加工黑作坊黑窝点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使用劣质原材料或非法使用非食用物质生产假冒伪劣食品及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铲除黑作坊黑窝点滋生土壤,净化了食品市场。三是按照全省开展肉制品专项治理行动工作要求,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加强牲畜和现场宰杀活禽检疫监管的通知》和《关于开展肉制品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等文件,组织公安、农牧、质监、工商、食品药品监管、商务等部门开展了以“瘦肉精”为重点的肉制品专项治理联合行动,查处了一批销售不合格肉制品违法案件,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了各环节肉制品购进、销售管理,建立健全了肉制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确保了肉制品质量安全。在各项专项治理行动中,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680人次,检查单位768户次,行政处罚案件25起,移交公安机关查处案件3起。四是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认真贯彻《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市政府、市检察院下发《关于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建立了食品安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加强与公安、检察院等部门沟通协调,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对涉及食品安全犯罪行为,及时移交司法机关查处,依法惩治食品安全犯罪行为,保持打击食 8 品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全市共出动干警800余人次,收集整理食品药品制假售假线索67条,破获食品药品刑事案件26起,打掉食品药品制假售假犯罪团伙6个,抓获违法犯罪人员31人,其中刑事拘留27人,涉案价值214万余元。在“地沟油”专项整治行动中,徽县公安局与工商、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密切配合,查处销售不合格食用油窝点3处,查获不合格食用油10391升。在肉制品专项治理行动中,礼县破获公安部督办的制售病死肉案1起,查获病死肉4000公斤。
四、关于进一步强化监管部门的自身建设,着力解决人员、设备和经费的建议。市政府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地方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指导意见》和省政府《关于改革完善市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精神,下发了《关于改革完善市县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改革完善市县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构建行政管理、监管执法、技术支撑和基层监管“四位一体”的监管体系。一是整合监管职能和机构。将市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责、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卫生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责进行整合,组建新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对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和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实施统一监督管理。二是整合监管工作力量。9 将市县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基层派出机构相应的食品安全监管执法人员、编制和相关经费基数,以及涉及食品安全的检验检测机构、人员、编制、装备及相关经费基数,划转并新组建同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三是健全监管执法机构和检验检测机构。在整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现有食品药品监管执法机构、检验检测资源和人员力量的基础上,组建市县食品药品稽查局和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分别负责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市场稽查和检验检测工作。四是健全基层监管体系。在乡镇街道设置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按照一类乡镇不少于5名、二类乡镇不少于4名、三类乡镇不少于3名的标准配备人员编制。目前,市级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已基本完成,组建了监管机构,配备了领导班子,充实了工作力量;部分县区已完成县、乡监管机构组建、职能移交和人员划转等工作。机构改革完成后,食品安全监管力量和经费不足、设备缺乏的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
五、关于进一步完善制度和机制,努力提高执法的层次和水平的建议。市政府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政府年度工作计划,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进行了安排部署,并与各县区政府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下发了《关于分解落实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的通知》、《陇南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安排意见》、10 《2013年陇南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目标责任考核方案》等一系列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文件,进一步强化了食品安全工作责任落实。市政府常务会议多次听取食品安全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食品安全重大问题,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深入监管一线,检查指导食品安全工作。根据领导分工变化和机构改革情况,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及时调整组成人员和办公室,进一步完善了食品安全综合监督机制,落实工作督查督办、信息报告、工作考核等制度,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确保了食品安全工作组织协调到位。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创新和加强社会管理的要求,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纳入全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考核的通知》,将食品安全纳入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考核、政府绩效考核内容,有力地推动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深入开展。根据市政府统一安排,按照“一季度一督查,半年一考核”的要求,由各监管责任部门负责对各县区食品安全工作进行督查和考核,及时掌握监管工作动态,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各县区政府和市直各部门按照省、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统一部署,建立健全责任体系,细化量化工作任务,狠抓目标责任落实,全市上下普遍形成了政府领导、部门负责,社会监督、行业自律,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食品安全工作格局。
陇南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 杨春洲
第二篇:关于食品安全监管审议意见整改落实情况的报告
关于食品安全监管审议意见整改落实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2008-3-27 10:46:48 来源:admin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2007年12月27日在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7次会议上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张社平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今年6月,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听取审议了执法检查组关于全市食品安全监管情况的报告。会后,市人大常委会以转办函的形式将委员们的审议意见转政府办理落实。针对会议提出的要求,市政府加大工作力度,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根据安排,我代表市政府就强化食品安全监管与整治工作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水产品养殖面积18万亩,年水产品量达9万吨,年出栏生猪80万头,生猪定点屠宰场27个,禽类1200万羽,食品生产加工企业74家,具有食品卫生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55家,无证无照食品小作坊152家,证照不齐食品小作坊108家,全市证照齐全合法有效的食品经营经济户口2850个。餐饮单位1599家,其中A级4家、B级21家、无证92家(早点、夜市)。学校、幼儿园食堂140所,其中A级2所、B级7所、C级126所,新开业5所、餐饮从业人员4203人。建立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个,建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42处,面积145万多亩,有6个农产品获国家农产品认证,27个农产品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在整治活动期间累计出动各类行政执法人员2057人次,检查食品生产企业150家,食品经营主体9300家,集贸市场346个,餐饮业1187家,学校食堂88所,收缴并销毁不合格食品和“三无”食品1435公斤,查处各类违法违规事件134起,取缔私屠滥宰窝点27个,收缴私宰肉、注水内等违法肉品4587公斤,无害化处理病害肉3767公斤,有力地净化了我市食品生产经营环境,保证了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截至目前,我市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二、主要作法
1、强化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实施。一是市政府成立了以市长张爱国任组长,副市长王小平、张社平任副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一把手任成员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并组织召开了食品安全相关职能部门的专题会议,进行了认真的研究部署。要求各职能部门进一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有针对性地开展整治工作,并以天政办发〔2007〕82号文下发了《天门市食品安全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各地、各相关职能部门成立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和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制定了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明确了专人,成立了工作专班,积极开展了食品生产经营专项整治活动。二是结合我市实际,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天门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天门市猪肉质量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等政策性文件,确定了专项整治的重点、步骤和措施,并明确了各地、各单位目标任务。三是多次召开全市整治工作会议,动员部署专项整治工作。9月3日召开了全市专项整治工作会议,各乡镇办场区分管镇长、市政府各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25家企业代表参加会议,对整治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9月19日和24日分别召开了全市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会议和打击制售假药工作会议,对重点行业的整治工作进行再动员。在10月9号全省深入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万
人动员电视电话会议之后,市政府对专项整治工作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并组成8个督查组于11月5日至9日深入到全市各乡镇,检查各地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进展情况,对省政府督查组在检查中发现的台帐不全、无证生产经营等问题进行督促整改。在省政府襄樊会议后,我们及时召开了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分管领导会议,对下阶段的工作进行了进一步的安排,要求各单位不留死角、查漏补缺,确保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2、强化责任追究,层层签订责任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为把专项整治工作做扎实,确保硬账硬结,市政府与相关职能部门及各乡镇政府分别签订了《天门市生猪屠宰和肉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目标责任书》、《天门市食品生产加工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责任状》;5个乡镇人民政府与村组签订了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状;全市各乡镇屠管办与屠宰企业签订肉品质量安全责任书27份,27家屠宰企业向社会公布了肉品安全承诺书,2968家肉品经营户与屠管办签订了肉品安全保证书,严格实施责任追究。
3、强化舆论宣传,提高安全意识。搞好食品安全监管,提高全民安全意识,舆论宣传至关重要。今年9月3日至9月7日是全国第四个食品安全宣传周,我们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标语、宣传车等舆论工具的作用,采取不同形式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进行宣传。一是就生猪屠宰和肉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问题在《天门日报》头版刊登,并在天门电视台新闻栏目连续播放;二是以“关注食品安全、构建和谐社会”为题作了重要讲话;三是在天门人民广播电台“行风热线”栏目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多次就食品安全问题回答听众的提问;四是在主要街道和学校、社区、工地、农村悬挂张贴宣传横幅、标语,营造良好的整治氛围;五是各职能部门开展了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宣传活动。市卫生局在各乡镇及城区大型宾馆、酒店门前悬挂横幅、标语。市质监局在全市各乡镇主要集贸市场、闹市区、食品生产企业及小作坊张贴《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特别规定》、《食品召回管理规定》等文件法规。市工商局开展了“红盾之光”进校园、进社区食品安全宣传活动。活动期间,全市悬挂宣传横幅和张贴标语340余幅(条),出黑板报、墙报37期,出动流动宣传车44台次,印发各类宣传资料18000余份,张贴各类宣传资料500份;六是开展了执法人员、乡镇分管领导、协管员、村级信息员、食品生产经营业主的宣传培训工作,共计宣传培训800余人次,发放食品安全知识竞赛问卷400份,发放各类培训资料2000余份,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4、突出重点,狠抓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是群体性食物中毒最易发生的区域,也是防止群体性食物中毒的重点部位,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市政府专题下发了《天门市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组织卫生、工商、质监、教育、公安、食品药品监督等职能部门对全市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开展了重点整治和集中整治。一是对人大领导在检查调研活动中发现马湾镇华严湖村小销售“三无”食品的问题,市政府于6月15日组织相关职能部门执法人员30多人对马湾镇所辖中小学食堂、学校小卖部、校园周边餐饮业和小卖部进行了突出检查,同时,对我市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开展了专项整治;二是9月至10月又对全市学校食堂及校园周边进行了全面彻底的集中整治,此次专项整治活动共计出动执法人同1820人次,查处违法行为19件,涉及总货值金额1.6万元,罚款金额33万元,立案查处25起。检查学校食堂189家,查处学校食堂商店421家,查处学校内部商店违法、违规经营食品行为51起,查处周边食品餐饮摊点206家,取缔学校周边制售假劣食品和有毒有害的窝点1个,取缔无生产许可证生产的1家,取缔无卫生许可证生产的2家,取缔无卫生许可证经营的10家,取缔无卫生许可证的餐饮店(馆)3家,取缔无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餐饮店(馆)3家。
5、重拳出击、彻底摸排、全面掌握我市食品生产经营持证情况,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一是对全市各类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了普查建档工作,对74家证照齐全食品生产加工企业,55家有食品生产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建立了质量档案和电子档案。企业建档率、取证率、换证率、执行标准登记率、标准覆盖率、食品添加物质备案率均达到了100%。对28家具有一
证一照而无食品生产许可证的生产企业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书,督促其进行生产条件和设备的改造,限期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并签订了食品小作坊质量安全承诺书。二是采取逐户排查的办法,建立食品经营主体经济台账,共出动执法人员360余人次,巡回检查食品经营主体9300家,集贸市场346个次,查扣(封)各类假冒伪劣及“三无”食品1235公斤,查办各类违法违章案件27起,罚款金额2.6万元,取缔无照经营户29户。目前,我市证照合法齐全有效的2850户食品经营户,实名登记率达100%。全市批发经营户、超市共计336户,按要求100%的建立了进货查验索证索票制度和销货台帐制度。乡镇政府所在地及城区、街道、社区的食品经营店铺1920家均100%建立了进货台帐。所有食品经营户均100%的落实了不合格食品退市和召回制度。乡镇和城区小食杂店、小摊点无照经营得到了全部取缔。三是全市餐饮单位1599家,餐饮单位的监督覆盖率达100%,城区餐饮单位建档率100%,对已发证的餐饮单位实施量化分级管理达100%,学校食堂和城区餐饮单位实施建立原料进购索证率100%,对使用病死的禽畜及其制品的监督覆盖率100%。此外,对从业人员进行了体检,目前体检率达95%以上,对92家早点、夜市无证经营户的从业人员也进行了健康体检,签订了责任书。四是开展了对肉类食品质量的专项整治,检查经营户(含屠宰场)810户次,查处违规事件49起,取缔私屠滥宰窝点27个,收缴私宰肉、注水肉等违法肉品4587公斤,无害化处理病害肉3767公斤。五是设立了34个生猪报检点,27个报检室,公布报检电话,严把运输检疫申报关、生猪屠宰进场关和市场交易关,确保进入流通环节的牲畜全部佩戴上新型二维码耳环。对进入屠宰场的动物,切实做到与屠宰同步检疫。竟陵地区进点屠宰率实现100%,乡镇进点屠宰率达95%,竟陵地区所有市场、超市、集体食堂、餐饮单位销售和使用的猪肉100%来自定点屠宰企业。
三、今后的工作思路
1、进一步明确职责,完善考核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强食品监督责任网、社会监督网和农村食品现代流通网的建设。
2、加大宣传力度,坚持开展食品安全知识进校园、进农村、进工地、进社区活动,进一步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科学知识,提高人民群众辨假、识假的能力,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和维护自身权利意识,引导科学安全消费。
3、加大经费投入,建立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市政府将加大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投入,切实解决检测检疫手段落后、监督经费欠缺等问题,确保监管工作的及时性、有效性和持续性。
4、加大对农村食品市场、学校周边及建筑工地等人群集中地方的监管力度,杜绝群发性食物中毒,消除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隐患。
5、继续围剿“无证”生产经营活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规范我市食品生产经营秩序。
6、市政府将积极引导生产企业扩规上档,通过招商引资和兼并重组等手段,使我市的食品从目前多、乱、小的状况向集团化、集约化转变,从根本上解决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质量隐患和安全风险问题。
7、大力开展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有机食品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项目,推广科学的种、养殖,切实保障初级农产品的安全,同时,把我市的农产品深加工经济板块做大、做强。
食品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市政府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强化组织保障,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安全意识,落实专项经费,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切实做好食品安全监管的各项工作,为促进我市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建设和谐天门、平安天门作出贡献。
第三篇: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一、监管执法依据
《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八项制度》、《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二、监管对象或范围
流通环节预包装及散装食品经营户。
三、食品流通许可证发放措施
申请领取《食品流通许可证》,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食品流通许可申请书》;
(二)《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复印件;已取得《营
业执照》的,提供《营业执照》复印件;
(三)与食品经营相适应的经营场所的使用证明;
(四)负责人及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的身份证明;
(五)与食品经营相适应的经营设备、工具清单;
(六)与食品经营相适应的经营设施空间布局和操作流程的文件;
(七)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文本;
申请人委托他人提出许可申请的,委托代理人应当提交委托书以及委托代理人或者指定代表的身份证明。
四、常见违法表现形式及违法行为调查处理
第四篇: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作为基层质监部门的一员,如何严格履行职责,把好食品安全监管关,成为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目前面临的头等难事、头等急事、头等要事,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为此,笔者结合工作实践,与大家交流如何做好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严格依法履职。监管人员要充分依靠地方政府,各级各部门要依法担负起各自的职责,将工作做到实处,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食品安全监管既不交叉,又不脱节。
逐步完善监管长效机制。首先要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基层监管部门要把全面建立索证索票和台账制度作为重点,建立工业品和食品两个全过程监管链条,建立质量追溯和责任追究体系,实现从源头抓质量。要引导和监督食品生产经营者建立质量承诺和协议准入制度。对于流通环节中有缺陷、不合格的产品,要实行货源回溯及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确保产品质量。食品经营者必须要有具体的承诺,保证承担食品质量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其次,要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通过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推广标准化生产模式,从产品的产前环境质量检测、产中生产技术操作达标到产品出厂检验,全过程实行标准化和规范化生产与管理,从源头上提供质量保证,工作总结《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健全完善检测体系。要实现全过程、高标准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基层监管部门应该大力借鉴先进国家、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建立健全检测体系,配齐配强检验人员,购置添加先进的检测设备,运用高科技检测手段,严把产品质量关。
建立健全监督网络。监管部门应该着力建设两个监管网络。一是加速建设科技监管网络。充分利用信息手段和电子手段,把食品、药品、农产品、涉及人身健康和安全的消费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纳入监管网络。二是逐步建立健全社会监管网络。不仅要充分调动基层单位和干部的监管积极性,还要充分发挥乡镇、社区居(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产品质量监管网络。
大力开展专项整治工作。一是结合整治目标,进一步摸清底数。二是突出重点,抓主要对象。
(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乡政府食品安全监管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完善监管网格化体系,健全管理制度,加强本乡食品安全工作,确保人民群众饮食安全,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根据《2013年xx县食品安全工作实施意见》,结合本乡实际,特制定xx乡2013年食品安全监管实施意见。
一、总体思路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要求,按照《食品安全法》规定,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完善工作合力,以开展食品安全“百日安全”活动为先导,进一步健全管理制度、严格环节监管、加强行业自律和宣传教育,提高监管能力水平、企业自律意识和群众食品安全知晓率。
二、工作重点和目标
1、加强对重点环节(生产加工、流通销售、消费使用)、重点领域(群体聚餐、学校食堂、饮用水源)、重点品种(冷加工食品、奶制品、自行分装食品)的监督管理,控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不发生食品安全事故、食物中毒事件。
2、强化农村群体聚餐监管。按照事前申报、现场监督、按时建档的要求,完善群体聚餐监管机制,形成乡安办、卫生院、村医生各方面力量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完善对帮厨人员食品安全教育制度和持证上岗经营制度,保证留样备检,着力实现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
4、强化对无证照食品生产经营行为整治力度,积极与执法部门衔接,实现无证照食品生产加工行为100%取缔,基本消除无证照餐饮经营现象。
5、加强企业(经营户)诚信自律建设,完善经营安全承诺制度和实现按资质进行经营,在食品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建设一批诚信示范单位。
6、开展食品安全“三进”宣传,切实提高群众食品安全知晓率、满意度。学校、居民小区、食品从业人员宣传率达到100%,企事业单位达到100%。
三、工作任务和内容
(一)加强食用农产品生产安全监管
积极推广标准农业、档案农业和安全高效农业投入品,完善食用农产品准出制度;加强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经营使用环节的监管,严禁禁用农业投入品在生产中使用;加强对食用农产品农药残留、瘦肉精等的检测,确保检测合格率达到100%。同时与农业部门搞好配合,对农药科学使用进行宣教,减少农药对水源、土地造成的二次污染。
(二)加强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监管
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日常巡查,积极开展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乳制品及含乳制品等食品生产专项检查,严厉打击非法使用和滥用添加剂现象;强化检验制度,加强食品质量监督抽检,确保食品质量合格率;开展食品量化分级管理,指导企业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对食品生产小企业的监管,推进食品生产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三)加强食品流通安全监管
加强对集贸市场和超市卖场食用农产品监管,加强生猪产品、蔬菜、大米等重点产品的监管,完善农产品重点品种进货索证索票和台帐登记制度;加强保健食品销售监管,严厉打击擅自添加药物、夸大宣传、误导消费等违法行为,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经营和广告宣传行为;加强酒类、食用油、熟食等食品流通的监管,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无证和过期食品等违法行为;加强对高风险食品的快速检测和监督抽检,加大对经营不合格食品单位的处罚力度。
(四)加强餐饮消费食品安全监管
加强对餐饮服务业食品安全监管,认真做好节假日群体聚餐的监管,加强对农村婚丧嫁娶活动中食品安全的现场监督;加强对集体供餐单位食品安全监管,组织开展学校开学期间学生食堂、工地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加强对农村办酒户监督指导,强化申报登记管理,完善管理制度,落实监管责任,做好消毒药物发放和指导工作;全面开展餐饮服务单位分类分级管理,推广餐饮单位监督公示制度,完善进货食品验收、索证索票和台帐登记制度。
(五)加强无证照食品生产经营整治
健全监管信息网络,完善长效管理制度,对无证照食品生产加工现象保持高压态势,尤其是较大规模的加工窝点必须做到“三个第一”;加强无证照食品经营及餐饮服务行为整治,消除无证照食品经营现象,疏堵结合整治流动食品摊点,坚决取缔主要商户、学校、工地等区域流动食品摊点,进一步规范放心早点经营行为。
(六)加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诚信建设
加强企业诚信意识和能力建设。一是倡导规范化管理,健全管理制度,规范企业行为;二是培育食品生产经营品牌企业和名优产品,用品牌企业和名优产品带动行业诚信;三是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及普通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企业食品安全责任意识和诚信能力。
(七)加强食品安全宣传培训
深入场镇、农村、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场所,积极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知识的宣传;利用各种形式,引导群众增强食品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管理
充分认识食品安全面临的形势和要求,将食品安全放到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经费和措施,健全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切实提高监管效率。
(二)理顺协调机制
进一步发挥乡食品安全领导小组的组织协调作用,组织专项行动,加强部门配合,不断提高监管合力。
(三)加强督促检查
健全食品安全考核督查和责任制度,在强化考核管理和签订责任书的基础上,组织对重点工作督促检查,结合行政效能监察,对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失职、渎职行为追究行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