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理浅谈自我设障
浅谈自我设障
在课堂上老师有讲过几个例子:在临考的时候,有些人会生病,会感觉不舒服;还有一些人有拖延症,总是把事情拖到最后时刻才做。
这是什么情况呢?心理学上称为“自我设障”。
自我设障(self-handicapping),又名自我设限、自我妨碍,是低自我概念者表现出的一种心理障碍。其主要表现为意识或潜意识中对自己正常的心理与行为产生抗拒与阻碍,它包括心理和行为上的自我设障两个方面。心理上的自我设障表现为思考问题负面多,经常由于失败唤起消极的情绪,对自己进行惩罚或批评,自我贬抑和自我否定。行为上的自我设障表现为怯于表达与展示自己,行为退缩,通过身体不适或其它方式使自己处于不利地位。
为什么有这种表现呢?
简单来说,就是人们普遍希望在失败面前找到借口。在我们社会中,我们可以接受因为种种内部外部阻碍甚至是懒惰导致的失败,但却无法接受因智力水平、能力水平不足导致的失败,这与每个人都希望表现出高超的能力是很有关系的。因为懒惰等可以作为外部归因,而不影响社会对我们实际能力的判断,但是因愚笨则会被看作内部归因而极大地影响社会对我们的能力判断。个体使用自我设障的好处在于一旦失败,我们便可将其归因于自己原先设置的障碍,从而避免去直接面对失败,将失败的内部归因转化为外部归因,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也就是说,自我设障的行为能够让个体心安理得地去面对失败,维护自身的评价。另一方面,一旦个体成功了,自我设障又可表明个体没有尽全力就获得了成功,因此也就从侧面证明了个体超群的能力,自然也会获得不少的好评价,达到自我提升的效果。因而,自我呈现、印象管理都会对自我设障产生影响。
而低自尊、不合理信念、消极评价等极大地影响着一个人的自我设障行为。以低自尊来具体说明。一个人积极特征的启动认识可以减少自我设障的形成。高自尊的人积极特征是突出的,很少为目前的评价情况所忧虑;在进行自尊测试时,往往回想起积极资源,在此情形下,高自尊被试很少会产生自我设障。低自尊的人“是一个谨慎的、保守的、介绍自己时进行自我保护的人”。可见,低自尊者通常缺乏自信心,遇到困难时易放弃或未尽全力,他们更可能会出现自我设障以维护他们的公共形象和他们的自尊。他们无法确定自己的想法与感受。经常对自己的想法持怀疑态度,低估自己的心智,压抑内心真实的感受;即使当初有一些干一番事业的计划,最终为低自尊所阻碍。由于害怕获得低评价,便极力退缩。从而自我设障。低自尊者常否定自己的价值,常怀疑别人不喜欢他,时常感到受伤害。因此,紧张、自责是家常便饭,许多事情不敢做决定。自觉不值得被爱或受他人尊重,就会作出贬抑自己的行为,例如,接纳别人对自己不合理的对待,结果加深我们对自己的厌恶,并容易离群所居,在此情形下,常自我设障,很少能达到期望的目标。
一样,长期持有不合理信念,处于消极的情绪状态时,自然会自我设障,导致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人们经常表现的不合理信念有:绝对化的要求,即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对某一事物怀有其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这样的信念;还有对自身和对他人不合理的评价。自己一遇到挫折便认为自己是“失败者”“没用的”人,以其中的一、两件事情来概括自己的价值等等。当然,消极的感受会抑制人们的想法,囿限人们的思维与行为,使人们自认不如别人,从而自我设障。
所以我们必须采取措施矫正自我设障。比如正确归因,培养健康的自我概念、培养健康的自尊、挑战不合理信念、改善重要他人态度、强化自我肯定训练等等。
总而言之,自我设障不仅影响我们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还影响着我们的心理健康,更对人们正常生活的适应能力有负面作用。因此,我们要了解认识自我设障,并能采取措施矫正它。
第二篇:听障及智障学生心理与教育
听障及智障学生心理与教育
第一部分
听障学生心理与教育
一、听力残疾学生心理
(一)听力残疾的诊断
1、什么事听力残疾的诊断
听力残疾的诊断是通过听力检查对被检测者有无听力残疾,听力残疾的部位、性质以及听力损失程度作出评估,其目的是为检出的听力残疾者提供治疗和康复训练的科学依据。
2、听力残疾的诊断方法。
(1)行为观察法。观察学生在自然状态下受到声音刺激后有无相应的行为反应,一次简介推断其听力是否正常的方法。听力测查法。
(2)主管测听法。常用的有语声测听、哨声测听、击掌测听、音叉测听、纯音听力计测听和语言测听等。
客观测听法。常用的有电击反应测听、声导抗测听。
(二)听力残疾学生的心理特点。
1、听力残疾学生感知活动的特点
感觉和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形式,感觉只是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整体。听力残疾学生感知活动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感知活动受到局限。(2)不能利用声音定向。
(3)使视觉发生明显的变化。
(4)触觉、振动觉、言语动觉更具有重要性。
针对听力残疾学生感知活动的特点在教育教学中要注意保护他们的视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重视触觉、振动觉的功能训练。
2、听力残疾学生注意的特点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特征。听力残疾学生注意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引起注意的刺激主要来自视觉对象。听力残疾学生不能获难以对听觉刺激产生和保持注意。
(2)无意注意起主导作用,有意注意发展迟缓。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反之则是有意注意。
(3)注意的稳定性较差。由于听力残疾学生较多地依赖和使用视觉感知事物,往往因其视觉疲劳而分散注意;如果被注意的对象难以理解获枯燥无味,其注意很难长时间保持。
(4)注意分配困难,较多用注意的转移代替注意分配。(5)注意难以随任务变化而适时转移。
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在学习活动中是相辅相成的,把二者恰当地结合起来组织教学,既能集中注意力,又可以减轻注意的疲劳。
3、听力残疾学生记忆的特点
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
环节。听力残疾学生记忆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
(1)视觉记忆相对占优势。从记忆所依赖的分析器来看,听力残疾学生的视觉记忆优于动觉记忆。
(2)对与词语关联密切的材料的记忆明显薄弱。凡是需要借助语言的记忆才来哦,听力残疾学生的记忆效果都较普通学生差。
根据听力残疾学生的记忆特点,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办法增强听力残疾学生的记忆能力,诸如调动多种感官协同参与记忆活动、充分利用无意记忆、着力培养有意记忆、将意义识记与机械识记恰当地结合起来等。
4、听力残疾学生想象的特点。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这个新形象称为想象表象。听力残疾学生想象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1)无意性较强,有意性相对薄弱。听力残疾学生的想象往往是由外界事物的直接刺激所引起的形象的联想,或在情绪和兴趣的影响下展开想象。
(2)富于形象性和直观性,逻辑性和概括性相对肤浅。(3)再造性成分较多,创造性成分较少。
培养听力残疾学生的想象力,应从发展其语言活动能力、丰富表象积累想象素材、陶冶情感激发想象动力、培养阅读兴趣扩大信息量等措施入手。
5、听力残疾学生思维的特点
思维是人对客观事物进行概括的、间接的反映过程,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听力残疾学生思维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
(2)思维发展较长时间停留在形象思维阶段。
(3)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发展到以抽象思维为主的转变过程具有明显的过渡性。
(4)思维过程的特点:
分析与综合。听力残疾学生的分析能力往往由于综合能力。比较。听力残疾学生容易找出事物之间的不同点,而较难找出事物之间的相同点;不善于作全面比较,往往顾此失彼;通常注意事物的外在差异而忽视事物的本质特征。
(5)思维形式的特点。仅以听力残疾学生掌握概念的特点为例,往往是将概念扩大与缩小而失之准确。
培养听力残疾学生的思维恩那个李,要正确认识发展其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切实贯彻启发式教学,把语言学习与思维训练结合起来,开展系统的认知策略训练,培养听力残疾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6、听力残疾学生语言的特点
言语是人们在各种活动中应用语言的过程。听力残疾学生语言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1)言语形成的过程与健听学生不同。听力残疾学生由于缺少听觉的帮助,在入学后才开始系统地学习口语和书面语,造成口语和书面语一起学。
(2)听力残疾学生除学习口语、书面语外还要学习和运用手语。(3)听力残疾学生在感受口语的过程中还要使用看话的方式。认识听力残疾学生言语活动的特点,遵循规律指导他们的言语活动,有助于培养和发展他们的言语能力。
7、听力残疾学生情绪、情感的特点
心理学把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二产生的体验称为情绪、情感。通常把一些低级、简单、与生理联系较密切的体验称为情绪,把高级、复杂、与社会联系较密切的体验称为情感,但二者的区别只是相对的,很难截然分开。听力残疾学生情绪、情感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听力残疾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一般特点。情绪、情感内容日益丰富但相对贫乏;情感体验日益加深又相对肤浅;情感的稳定性有所发展,但易变性仍很强。
(2)听力残疾学生高级情感的发展。听力残疾学生的理智感主要是在学习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其道德感主要是在集中生活中发展起来的;其美感主要是再艺术、文学等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中发展起来的。
听力残疾学生的情感教育主要通过增长知识、丰富阅历,切实提高语言能力,增强情感体验与表达功能促进其情感的发展。
8、听力残疾学生意志品质的特点
意志是人们自觉地调节行动去克服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听力残疾学生意志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意志的自觉性一般比较低。(2)意志的果断性一般不强。(3)意志的坚持性不很强。
(4)意志的自控性不如普通学生。
培养残疾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应从大处着眼,开展目的、理想教育;从小处着手,加强意志行为训练;重视引导他们意志的自我锻炼。
二、听力残疾学生的教育
(一)聋校的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指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它是再总结教学实际经验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聋校除应遵循普校一般的教学原则外,其特殊的教学原则主要有以下几条。
1、传授知识与发展语言相统一的原则
2、最大限度利用残余听力的原则。
3、多种语言形式综合运用的原则。
4、各科教学共同负有发展听力残疾学生语言的责任原则。
(二)聋校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完成一定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采取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
聋校的教学方法和普通中小学校一般的教学方法和学科教学法有许多相同的,但也有一些特有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在语言训练课中,听觉训练、言语训练飞方法,律动课中的演示法,沟通与交往课中的示范法等。
第二部分
智障学生的心理及教育
一、智障学生的鉴定
1、智障学生鉴定原则
(1)目的性原则:鉴定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主要是通过鉴定确定学生智力缺陷的类型和程度,为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专业人员的教育训练决策提供参考。
(2)客观性原则:鉴定过程中必须采取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如实地记录所观察到是事实,多方面地搜集材料,避免主管臆断。
(3)系统性原则:鉴定过程中要对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和实际表现进行系统的深入的了解。
(4)连续性原则:鉴定工作必须有一定的连续性和持续性。智力测验通常是一年一次。
(5)个别性原则:为了使鉴定结果更准确、全面和公正,进行鉴定时应当尽可能在一对一的情况下进行。
2、智力障碍学生鉴定的内容
(1)医学方面:了解血红色呢过从其母亲妊娠到现在身体的发育史;所患过疾病的症状、治疗过程;目前的身体状况;视力、听力和神经系统的检查;内分泌机能的检查等。
(2)教育方面:主要勒戒学生在幼儿园和学校各方面的表现。
(3)心理方面:最重要的是对学生的智力水平和适应性水平进行测验。(4)社会方面:主要涉及学生的急停、邻里、学校的状况;父母的文化水平、经济地位、教养态度;对学生的期望水平;三代以内亲属有血缘关系者的智力情况,生活环境的变迁情况,家庭的稳定度、和谐度等。
3、智力障碍学生鉴定的程序
智力障碍学生的鉴定要按一定的程序来进行。其步骤如下:
第一步:转介。根据教师、家长或其他有关人员的观察和学业考核的结果,将怀疑为有缺陷的学生送往专门的诊断机构,请求进一步的鉴定和诊断。
第二步:初步审查。初步审查的目的在于确认学生是否真有问题。
第三步:个别评估。由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诊断性测验,包括各种智力检测和适应性行为测验。
第四步:决策。召开决策会议,参会人员由教师、学校领导、家长、医生、心理学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和其他相关专业人员构成。会议主要内容包括:确认评估的准确性、公正性,解释和分析评估的结果,鉴定学生的特殊需要,做出教育安置决定,制定具体的教育和训练方案。
二、智力障碍学生的心理特点
1、智力障碍学生感觉的特点
(1)视觉特点:智障学生视觉的发展速度和质量远没有达到普通儿童的水平,且智力落后程度越重,这种现象就越明显。具体表现是,他们的视觉感受性较差,对大小、形状、颜色等的辨认能力明显低于普通儿童。
(2)听觉特点:智障学生的听觉通常都比较迟钝,一方面表现在他们的听觉感受性较差,常常给人的感觉是“听而不闻”;另一方面,智障学生对声音的辨别能力较差,尤其是对语音的辨别能力差。
(3)皮肤感觉特点:皮肤感觉简称肤觉,包括触觉、温度觉和痛觉,是维持人体生命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的一种感觉。智障学生的肤觉不如正常学生敏
感。肤觉感受性较低。似的他们常常不知道“冷”个“热”,对暴晒、严寒并没有特别的感觉。智障学生的肤觉能力较差还表现在手指对事物表面进行触摸的感觉能力较差。
(4)嗅觉、味觉特点:智障学生嗅觉、味觉的感受性、分辨能力都比不上普通学生。
(5)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的特点: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是人的内部感觉。是由身体内部器官的状态和变化的信息引起的感觉。智障学生在这三方面的能力总体而言都较差。他们的运动能力较有限,动作不连贯,身体的协调能力、平衡能力也差,对饥、饱、渴、舒适与否的感受性明显降低,以至难以说出自己的真实感觉。
2、智障学生知觉特点
(1)智障学生的知觉速度缓慢、知觉容量小。他们的知觉速度明显低于普通学生。知觉的范围也较狭窄。
(2)知觉分化不够,知觉联系少。智障学生的知觉分化不够,知觉联系少,直接原因是他们的大脑皮层直接通技能减弱、条件联系分化差。
(3)缺少知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智障学生在知觉上缺少主动性和积极性,当刺激或任务出现在普通学生面前时,他们都会积极主动地探究这些刺激,而智障学生却往往表现出懒得动的特点,缺少认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智障学生积极的特点
(1)识记缓慢、保持差、再现不完整。(2)识记材料的处理存在困难。
(3)记忆的目的性欠缺,有意识记差。(4)意义识记差,机械识记相对较好。
4、智障学生注意的特点
(1)注意发展水平较低。他们的不随意注意占优势,随意注意发展缓慢,注意的品质发展不及普通学生,发展时间晚、发展质量差、水平低。
(2)注意的稳定性差。智障学生容易分心,不容易把注意稳定在一个对象上。他们注意的“即时性”强,注意的中心一会儿在这,一会儿在那,很难控制。
(3)注意广度窄。注意广度是指单位时间内注意到或清楚地把握对象的个数。使得他们在听课时很难快速地感知多个事物,大大降低了学习的效率。
(4)注意分配能力差。注意分配能力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的心理活动同时指向或集中于两个以上的对象。智障学生的注意分配的恩那个李比普通学生差,但随着其年龄的增长和教育训练的实施,他们也能够在某些任务上准确地分配自己的注意力。
5、智障学生语言的特点
儿童语言获得或发展是非常复杂的,其中影响语言发展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要有相应的听力和相应的语言环境。当以言语发展的顺序为线索时,智障学生的言语特点表现出以下三大特点:
(1)言语过程发生较晚,表达能力差。(2)词汇贫乏,语法简单。(3)言语发展过程有障碍。
6、智障学生思维的特点
(1)思维直观具体,概括水平低。他们的思维水平长期停留在直观、具体层次上,概括能力薄弱。
(2)思维缺乏目的性和灵活性。,没有目标更缺少达到这个目标的步骤,他们做事常常缺乏连贯性,容易被其他的事物或刺激所吸引。缺乏灵活性表现在思维僵化、呆板,形成的思维定势难以改变,不能多角度、立体地、综合地去分析思考问题,不知道或不能灵活机动地处理问题,还表现在其不能有效地根据外在条件的变化主动调节自己的行为。
(3)思维缺乏批评性和独立性。
7、智障学生情绪情感的特点
(1)情绪不稳定,体验不深刻。
(2)情感体验的强度与引起情感的外部作用强度不一致。(3)控制情绪的能力差。(4)高级情感发展缓慢。
8、智障学生意志的特点
(1)缺乏主动性。智障学生主动性不足,依赖性大,不会主动支配和管理自己的行为,不会主动地去克服困难完成某项任务,他们也不善于按照长远的目标去行动,只对近期的、直接的目标或鼓励有兴趣。
(2)难以抑制的冲动。他们的抑制缺陷不仅存在发动缺陷,而且还存在抑制缺陷,他们的行动具有不可遏制的冲动并缺乏自制,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一些不良行为的出现。
(3)易受暗示和固执。
9、智障学生个性的特点
个性是指个体后天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个性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需要、兴趣、动机、世界观、志向等个性倾向性,又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志等内容。以下从之争学生的需要、兴趣两个方面呈现其个性特点。
(1)智障学生需要的特点。首先,智障学生需要的发展很不协调,其原始的、本能的、较低级的生物性需要一直在其生活中占有相对的优势,高层次的需要发展缓慢且比较贫乏。其次,智障学生存在需要的“亢进”现象,即对某事物的需要特别强烈,甚至达到不能控制的程度。另外,智障学生的需要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
(2)智障学生兴趣的特点。智障学生的兴趣单调,范围狭窄,物质兴趣占主导地位,其直接兴趣占优势,间接兴趣发展缓慢,并且其兴趣的稳定性较差,容易受新奇、新异事物刺激的影响。
三、智障学生的教育
1、智障学生教育的目的
在《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社会文明进步要求,使智障学生具有初步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具有初步的社会公德意识和法制观念;具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具有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和适应生活、社会以及自我服务的技能;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公民”的培养目标。具体来说,应该达到以下四个目标:
(1)培养智障学生妥善处理和应付个人和家庭生活问题的能力。(2)发展智障学生的语言和社会交往能力。
(3)发展智障学生的身心机能,矫正其身心缺陷。(4)发展智障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其掌握一技之长。
2、培智学校教育的任务
培智学校主要担负着给智障学生传授基础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培养其良好的思想品德的任务;另外担负着矫正和补偿身心缺陷的任务。这三重任务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3、培智学校课程类型
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指设计课程的种类。培智学习哦啊课程类型主要有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核心课程和潜在的课程。
4、培智学校课程的内容及其特点
(1)课程设置中遵循一般性和选择性相结合的原则。一般性课程为必修课,设置一下棋类科目: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劳动技能、唱游与律动、绘画与手工、运动与保健。选择性课程是学校根据当地的区域环境、学校特点、学横的潜能开发需要二设计的可供学生选择课程,课时课弹性安排。
(2)培智学校的课程内容是根据培智学校教育的目的、任务和智障学生的身心的特点和规律来确定的。一般而言,培智血红色呢过的课程内容应该具备一下一些基本特征:
第一,教育内容的基础性。智障学生由于认识发展水平的限制,很难学习深奥的抽象的知识,也很难掌握和记忆数量日益增加的知识,因此,为他们选择的教育内容应该是该学科最基本的且难度较低的知识,知识量也不可太多。
第二。,教育内容的实用性。培智学校课程的内容应该是智障学生现实生活和未来生活所必需的实用性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第三,教育内容的补偿性。培智学校课程一方面要给学生传授基础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各种技能技巧,另一方面还要尽可能地矫正和补偿学生身心发展方面存在的缺陷,这就要求我们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补偿性。
第四,教育内容的教育性。培智学校课程的内容除了应具有知识性、科学性外,还应具有思想性和教育性,有利于激发智障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和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有利于他们遵纪守法、动文明、讲礼貌。
第五,教育内容的灵活性。培智学校课程的内容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伸缩性,在统一要求的基础上可以允许适当的变通。
第六,教育内容的综合性。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把教育的内容进行综合,然后交给学生,无疑有利于他们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运用。除了具有以上六方面特征外,还应体现层次性、形象性等。
5、培智学校的教学原则
培智学校的教学原则是根据培智学校教育的目的和培智学校教学过程的特点和规律指出的知道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原则。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个别化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每个智障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采用不同的方法,设计不同课程内容,进行不同的教育训练,使每个智障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
(2)形象化原则:所谓形象化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借助于形象性的教具如利用图画、图表、实物、模型、幻灯、投影、电视等去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内容的感受和理解,从而使智障学生更好地掌握较抽象的知识和技能。
(3)情境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运用一切可能的教学条件,积极设计教学所需要的情境。
(4)激发兴趣原则: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各种手段,运用一切可能教学条件,激发和保持智障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5)充分练习原则:也称“过渡学习原则”。它是指在智障学生教育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再他们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中,要细心知道,反复练习,从而使智障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达到熟练和运用自如的程度。
(6)补偿性原则:是指培智学校的教学工作应有计划、有系统地补偿智障学生的身心缺陷,促进其康复和适应社会生活。
6、培智学校教学过程的本质、特点、结构
(1)教学过程的本质和特点。从认识方面看,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学生认识的一种特殊形式的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改教学是学生的个体认识、是一种间接的认识、是发展主体的认识。从实践方面看,教学活动室人类实践活动的形式之一。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是一种学习性的实践,它也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其目的的特殊性、形式的特殊性和环境的特殊性。
(2)教学过程的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诊断;确定教学目标,选择课程内容;拟订教学计划;实施教学;进行教学评价。
7、培智学校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原则,利用有关评价技术对教学过程及其预期的一切效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以便改进学校的教学工作和被评价对象做出某种资格证明。它既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作出判断,也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的变化作出估计。
(1)培智学校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对学生的身心特征和特殊教育需要是否有系统了解;
是否为每个学生制定了明确的、合适的长短期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处理是否考虑到了学生接受书评和实际需要;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中是否充分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和爱; 是否重视学生实际生活能力的培养和人格健康发展; 教学方法是否灵活有效,课堂气氛是否热烈而融洽; 班级授课中个别指导是否有合适的比重;
教学参考资料、直观教具、教学仪器以及其他教学技术手段的运用是否妥当; 教学语言是否清晰、简练、通俗、准确、有趣味性;
是否在课内外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缺陷补偿和矫正工作; 学生是否学会了教师想要教给的东西; 预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已经达到。
(2)培智学校学生学业成就评价。培智学校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有准备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四种,分别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施行。
第三篇:自我心理剖析
自我心理剖析
摘 要:本文结合自己不同生活阶段的经历,通过对自我成长经历的全面回顾及剖析,包括性格特点、处事方式、人际交往等,深层次地审阅并分析了自我的人格特征,从而揭示了自我想成为心理咨询师的内心追求和渴望,并对自己从事心理咨询师职业所具备的条件及不足进行了分析,从而指明了自我的努力方向。
一、自我成长分析
(一)学前期
我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山区农村家庭,父亲从军队复员后,一直在村里担任村干部,是一个坚持原则、甘于奉献的基层工作人员。母亲婚前在林场子弟学校当小学教师,婚后就一直在家里务农,承担一个家庭主妇相夫教子的重任。父亲和母亲是自由恋爱,家庭关系非常和睦,我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成长,一直比较宽松和快乐,在我6岁时弟弟出生,我就一直扮演着好姐姐的角色,帮父母带着弟弟成长。
这是我对自己幼儿期的记忆,现在回想起来,感觉那时的生活是最美好的,每天无忧无虑。
(二)学龄期
我6岁时进入小学,小学时学习刻苦,成绩优异,一直担任学习委员,一直是其他学生的学习榜样,一路成长起来,都是顺顺利利,我想,这应该要归功于我的父母,他们的勤劳、朴实、善良等优秀人格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由于山村的学习和生活条件比较艰苦,我经常是一边刻苦学习,一边帮家里做各种力所能及的家务以及照顾年幼的弟弟。
(三)青少年期
我们的初中也是在当地乡镇,我的初中生涯和小学差不多,在各方面也都表现得很不错,仍然是老师和同学心目的好学生,只是到了初三,在学习方面压力开始变大,感觉有些吃力,虽然自己很努力,但中考仍然以十分之差的成绩与县重点高中失之交臂,这对我以后的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心理阴影。
我就读的高中在县城,高中的生活是我开始走出大山的第一步,记得那时候去上学,村里还没有直通车,要去坐车到学校,天没亮,就得先翻山越岭两个多小时到镇上去等,然后还要坐三个多小时的车,山路一路颠簸,我又晕车,一路的辛苦可想而知。然而,我觉得这种艰苦的生活历练是自己成长最好的老师,这让我有了坚强的意志,面对各种困难都不会轻言放弃。高三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段时间,就在高考前夕体验时,一纸体验报告下来,说我的心脏有些缺陷,不能参加高考,当时真的感觉有如晴天霹雳,虽然后来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才勉强被允许参加高考,但是这件事对我后来的心理影响还是非常大的。
也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我的性格慢慢的有了变化,由之前小学、初中时期的相对外向变得较为内向,喜欢安静,凡事变得谨慎、细心、默默承受。
(四)成年早期
考入大学后,我和同学们相处比较平淡,班级组织的集体活动不是很积极,虽然学习很努力,但总觉得在很多方面比不上同学们,感觉很自卑。自己分析原因,应该与我从小生活的环境有关,从小在山村长大,见识比城市长大的同学们要差很多,各种业余兴趣爱好也由于成长的客观原因限制未能得到发挥,由此也造成了同学圈子比较小,交际也不广。
学校的宿舍虽住得满满当当,可能是因为大家脾性相投,生活习惯相似,我和室友相处的还算不错,关系融洽、人际和谐。也就是在与大家相处的过程中,我对自己有了更深的认识,我做事谨慎细心,有较强的韧性,并且能很好的觉察到他人的情绪变化,与他人较和谐的相处。我始终认为,人性会有一些优点和弱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人的要求不能太苛求完美,我相信每个人的行为背后都有其原因,只要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按照他的思维方式去考虑,很多一开始我们认为不可理解的行为就都变得可以理解了。
最好的朋友给我评语:待人真诚,能宽容待人,虽性格倔强却能听进忠言。因为开了心理学课程,了解也就逐渐深入,我发现心理学是很有意思并且是很有用的,也越来越强烈的意识到人是应该有所追求、不断拼搏的。
也是在这个时候我认了我直至今日的闺蜜,一个开朗、有点儿大大咧咧却充满活力的女孩儿,她是大学里对我影响最大的人,几乎永远都是微笑的,告诉我们许多有趣的事,逗我们开心,她的活力、热情感染着我,她教给我的不仅仅是一些生活技能,而更多的是一种乐观、向上生活的积极态度。
大学的经历是我一生的财富。那段日子让我感觉充实、宁静而又不乏乐趣,让我和同学们的关系更近,和朋友们的感情更深,我一下子感觉自己要担负起自己的生活了,感觉到了肩上的责任,包括朋友的信任和家人的期待。这是我大学最美好的回忆了。
最让我没想到的是,我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并且和新同学相处的非常好,每天紧张的学习虽然偶尔让自己感到很累,但心里还是很安慰的。我是粘液质—胆汁质的混合型人格,从艾森克人格问卷的测试结果来看,我是中间型的性格,情绪稳定性较差。我的应对方式问卷中的六个因子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解决问题、求助、自责、合理化、退避、幻想。我觉得自己以后需努力改善的有:减少对既成事实的抱怨,学着更好的去控制自己的情绪,果断的作出决定,敢于尝试一些新的事物。
(五)成年
上班对我而言意味着真正进入社会,虽然这也是个校园,但一夜之间我的身份换了,从学生变成了老师,不夸张地说,我和我的学生一起成长。
目前我的基本的人生观是:只要你付出了就会有回报,以感恩的心,微笑着面对一切,享受简单而充实的生活。我最近的大部分时间里,心情都是比较好的,有时为工作量太重而感到焦虑,但我在更多的时候感觉到的是充实和满足。虽然我没明确的宗教信仰,但我相信善恶有报。对我影响最大的人是我的父亲和母亲,父亲的对工作的原则性和对家庭的责任心感染了我,让我学会守护,学会珍惜,学会感恩,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母亲的勤劳、善良、朴实深刻影响了我,让我学会了坚持、努力,坚信每一份付出必有一份回报!
二、职业行为分析
(一)成为心理咨询师是我的人生理想和职业要求
通过对自我人生历程的分析,让我切身地感受到,一个良好健康的心态是多么地重要,健康的心理是人生成功的前提。心理咨询师职业正是一项能让我思想走向成熟、心理走向健康、人格趋向完善的高尚职业,同时,它也是一项送人玫瑰而手留余香的职业。
成为合格高尚的心理咨询师也是我内心里的一种渴望。当今世界,美国的心理咨询不管在技术层面还是制度层面都相对成熟,相比之下,我国的心理咨询还有着更多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但我相信,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我们的不懈努力,我国的心理咨询一定会变得更加专业化和规范化,使心理咨询真正成为能为国人提供更好服务的职业。我也会在这样的大潮中,努力向教师和前辈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咨询技术。
如果我有选择咨询对象的机会的话,我愿意首先选择学生做为我的帮助对象。因为我自己也是从小学到大学一步步走过来的,对学生的问题可能有着更深的体会,也比较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所以,我觉得在从业之初,以学生为咨询对象可能更为合适,随着自己生活阅历的不断增加和咨询技术的不断成熟,我也会很愿意去帮助更多不同群体的人。
(二)成为心理咨询师的优势和不足 1.优势:(1)我喜欢孩子,尤为热爱教育事业,这种骨子里的东西能永远坚定我从事心理咨询事业的信念。
(2)对于搞学生心理咨询来说,我的成长经历是我开展心理咨询工作的一笔财富,通过对我学生时代成与败的分析,可以从中提炼出丰富而宝贵的经验。
(3)我稳定的人格特征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以成为学生的榜样。
(4)多年的学生管理工作,尤其是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工作,极大地提高了我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专业水平。
2.不足:
随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以及我本人心理咨询实践,使我越发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
(1)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尚有一定的缺陷,有一些心理问题还不能给求助者以成功的解决。
(2)由于我这个人偏于内向、不善沟通的性格,对于一些求助者容易出现反移情现象。
3.努力方向
(1)不断提高理论知识和咨询技能,克服自己性格上的一些弱点,以职业性的理智态度去严格要求自我,使自己在工作中始终能够保持中立性态度,无条件地接纳求助者,并能够合理看待咨询过程中的挫折。在出现问题需要帮助的时候,能够积极争取上级心理咨询师的督导和同事们的支持,以积极严谨的态度对待求助者。
(2)由于我的职业特点和个人能力,我较为擅长青少年的发展性心理咨询,帮助家长和来访者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是我多年来所从事的研究,在今后的职业历程中,我要在这个领域深层次地发掘下去,让自己在这一领域中能够有独到之处,从而为社会做出贡献,为自己的人生增添色彩。
参考文献:
1.郭念峰《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民族出版社 2005年7月第1版,2011年6月北京第17次印刷
2.郭念峰《心理咨询师》(二级)民族出版社 2005年7月第1版,2011年6月北京第12次印刷
3.【澳】郎达·拜恩/著 谢明宪/译《秘密》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8年11月第1版
第四篇:自我心理分析-精品
自我心理分析报告
摘 要:本文为自我心理分析论文,主要是就本人现在的心理特征,产生这种心理特征的原因,以及对应的心理疗法等方面结合从本课程中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提出完善自我的方案。
关键词: 缓解心理紧张情绪锻炼意志培养能力增强体魄心理健康
内容:
一、我的心理特征
1.人生目标茫然,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缺失,生活目标随波逐流,常有无意义感伴;2.人际关系不适。进入大学,远离原来熟悉的生活与学习环境,面对新的人际群体,自己感觉多少有些不适。我对大学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异性之间的关系显得很不适应。我进入大学时说:“在大学,没有一个可以谈得来的朋友,心里真的感到好孤独。”我从未离开过家庭,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对于如何关心别人,得到朋友的关心想得较少;而另一方面,我又希望别人的认可。“心里话儿对谁说?”成为我一直以来的困惑。3.自卑与自负两极振荡,懒散与退缩,恐惧失败。事实上,任何一个处于这种状态的大学生,对于黄金年华、美丽大学生活的感受力下降,对自我发展的心理预期也会变得不确定,人际吸引力降低而且自我满足感不高,内在潜能不能够充分发掘。
二、原因分析
导致我这种状态的原因很多,除由于过度疲劳造成的精力、体力透支,人体生物周期中的低潮时期,身体疾病等因素外,心理疾病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人体若处于这样的状态时,容易患病,身心感到不适,对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不能很好发挥体力和心理上的潜力。我很少经受挫折锻炼,独立的生活能力较差,大学生活与梦想上的落差,以及同学生活上的差异,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稳定。在学习上,由于从紧张的高考中脱颖而出,我到了大学就想放松一把,而昔日的高材生走到一起,一些学生没有了往昔的优势,学习压力增大。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给我带来新的压力。近年来大学生一次性就业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而据专家预测,由于扩招生将于明年开始毕业,今后我就业难度将进一步加大。因此我应重视我的心理困扰表现,采取有效的措施使有缺陷或障碍的身心功能得到改善、增强或补偿,从盲目恐慌状态转归到自信乐观状态。
三、自我心理疗法
1.适度运动。“生命在于运动”,我应坚持适宜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或者选择参加各项能延缓人体各器官的衰退老化的健身运动,如游泳等。2.全面均衡适量的营养。人体对各种物质的需求量都有一个度,过量摄入将会适得其反,高糖、高盐、高脂肪食物的长期过量进食,尤其是饱和脂肪酸过量会导致亚健康状态。因此均衡适量的营养是维护健康的基本手段之一。3.保持心理健康。长期的精神刺激和压力以及长期的压抑愤怒等负性情绪,也是导致亚健康的一个方面的因素。保持良好的心态、乐观豁达、奋发进取的精神,是防治亚健康的精神基础。我可以适当培养业余爱好,如读书、听音乐、练字画等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
4.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往往是自我实现的人,他们具有更深刻和深厚的人际关系,拥有更多的融合,更崇高的爱,更完美的认同以及更多摆脱自我限制的能力。他们的人际关系呈现两个特点:一是对爱的理解的完整,对爱具有较高的鉴别能力,懂得处理好专一排他的爱情与普通的社会感情的关系,仁慈、爱和友谊同时存在,他们对所有的人和蔼和耐心以及对那些应受谴责的人的严厉,构成其良好
人际关系的基石。也就是说:“大多数人非常平凡,本来他们可以不平凡,他们犯一些愚蠢的错误以致感到极为痛苦,但仍不明白良好的愿望为什么会落得如此结果”。二是他们能够吸引一些钦佩者、朋友甚至崇拜者,但他们可以较好地处理好彼此的关系。5.适时干预。采取药物预防、保健品调理、体育锻炼相结合的干预措施,对失眠多梦、口腔溃疡、消化不良和躯体疼痛等症状,可适当用药或理疗或心理治疗等。6.逐步形成学校、社会、自身共同关心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目前高校普遍认识到心理素质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建立了相应的机构,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部分高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堂教学中,使心理健康教育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我也逐步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开始注重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以主动的姿态调整自身的状态,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家庭教育中也在逐步重视我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校园中营造宽松的心理气候,建立良好的班风、学风、校风,消除不良文化的影响,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人人重视自身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7.建立以发展咨询为核心的大咨询观念。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对心理咨询的认识停留在心理疾病的治疗上,事实上,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毕竟的少数,更多的学生面临成长与成才、情感与事业、日常生活事件的处理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并不构成心理疾病的主要方面,但又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发展咨询应当成为教师教书育人职责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生活中的一些事件,将发展咨询贯穿于学生成才的始终,是一项非常繁重的任务,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
第五篇:心理自我分析
自我分析
一、自我性格分析:我是真诚热情,独立坚强,敢于创新的一个人。但也会表现出倔强、情绪化的一面。性格品质中以正直和坚定为主,能忍耐有较高的自制力,喜欢自己目前的工作岗位,很有事业心和责任感。我比较看重自身素质的提高与发展,认真工作并积极通过各种途径提升自我素质。我人比较随和,与同事朋友交往也很融洽。
二、自我气质分析:都说双子星座的人具有多重性格,我觉得自己就是胆汁质和多血质的结合。我认为的性格和气质形成的原因是自己本身的潜质,加父母、家庭、社会环境等的影响逐渐形成的。因为学生时期的我成绩优异,备受父母、老师和同学的关注,性格活泼开朗、热情奔放、自信独立、活跃于校园。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环境的改变,特别是参加工作后,我认识到自身有很多不足,又逐渐形成了忍耐沉稳的个性。
三、自我情绪分析:我的情感和情绪还是稳定的,我调节情绪的能力强,也常常设身处地为他人想想,能与他人产生同理心,获得同感,与人交往真诚和善,能较好地沟通。但有时也会喜形于色,明显的表达自己的情绪。
四、自我思维分析:思考问题的方式适中,会根据环境随机应变,但对外界刺激不会有偏颇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能够与步调合拍,也能与集体融为一体。我形象思维多于逻辑思维,想象力、创造力较为丰富。可能受遗传和童年学习环境影响,对绘画服装设计等特别感兴趣,而且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较强。
希望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理由:
1、更好地从事本职工作。
本人从事的小学教师工作,不仅需要依靠教育教学的理论的支持,更需要心理学理论的支持。只有全面了解学生不同成长阶段的心理特征和不同学生的心理差异,提高心理分析技能,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内容和过程。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教育教学过程的优化与效率的提升。
2、更好地认清自我,提高自我控制和心理调节能力。
“人无完人”,完善自我是一个人成长永恒的话题。只有学习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科学地分析、认识自我,才能科学地运用心理的方法进行自我控制与调节,从而使自身的心理更加健康以达到优化自我、超越自我的目的。
3、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家庭。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加大、不良文化侵袭以及各种天灾人祸事件的影响,很多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对社会的影响非常巨大。通过学习获得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的理论和实践技能来服务社会,能够帮助身边的人解决一些实际的心理问题,也是本人积极参加心理健康教师培训的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集合我的个性优点、对人心理的分析能力及想成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愿望,我认为自己适合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