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时期环境监测质量影响因素与改进措施
新时期环境监测质量影响因素与改进措施
摘 要: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前置要件。高质量的环境监测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和环保决策的顺利、正确制定提供充足、可靠的数据保障和参考信息。环境监测工作影响因素众多,排除不利因素干扰,保障监测数据可靠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原则。文章围绕环境监测影响因素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对不同来源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归纳,并提出针对性改进措施,以其提高环境监测工作质量。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环境监测布点;监测仪器;改进措施
引言
21世纪,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面对的重大问题。日益频繁的社会化大生产活动给自然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环境污染问题突显,逐渐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环境保护成为各国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共识。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组成部分,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实用性、完整程度与后续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密切相关。加强环境监测中了影响因素分析,消除不利影响,是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环境保护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环境监测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环境情况监测是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前置作业,环境保护工作的方针、措施的制定要以环境监测的数据信息位基础,环境监测的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后续环境保护工作的决策和实施。环境监测是项系统工程,其影响因素十分复杂,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环境监测设置的影响
环境监测主要采用现场取样、采集信息的方式进行。监测位置的设置是开展监测工作的第一步,监测点位置设置是否科学、合适,对于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和采集的监测数据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监测点附近的环境情况会影响到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精度,使得数据反映的情况和实际情况不相符,不能发挥应有的参考作用。对于监测点设置的影响因素包括排污口所在的地理位置、天气状况、附近自然条件等。另外,部分监测设备结构复杂精密,易受监测点周围的环境指标,比如气温、空气湿度、粉尘情况等影响,从而造成监测数据质量下降。为了尽可能保证监测点周边环境符合监测点设置要求,工作人员在进行设置监测点前都会对待选位置进行细致深入的评价和筛选,但由于自然环境复杂多变,前期评估工作无法对监测点长期状况作出可靠保障。监测点周边环境因素对环境监测产生影响在所难免。
1.2 监测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影响
人是生产活动的主体。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思想素质对于监测工作的实施情况有着重要影响。监测工作涉及大量野外作业,工作条件艰苦,对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价值去向有着很高的要求,这些精神因素会反馈到工作实际中去,对工作质量产生影响。而业务水平更是监测取样、信息采集、分析工作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在选择、聘任监测工作人员时,要全面评价其思想素质、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确保具备承担监测工作的各项能力。
1.3 采样质量的影响
环境监测数据来源于对采集的样品的分析和检测。采样工作质量对于环境监测工作能否有效开展意义重大。环境监测采样工作地点一般都位于野外,野外自然条件复杂多变,给样品采集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和不确定性。而采样工作涉及许多环节。相关工作的细节情况,比如采样设备的状况、样品采集数量、深度、样品的储存方式、频率以及采样的运输方式等都会影响到采样工作的最终质量,进而对监测工作产生影响。
1.4 监测仪器的影响
环境监测取样、分析等工作需要大量仪器设备。设备的运行、保养状况、精密程度、配套使用的软件等都会对监测结果产生较大影响。仪器工作状况越好、精度越高,那么分析结果就越可靠、越能反映目标地点真实情况。根据这些数据所下的结论就越准确。反之,仪器状况不好、精度差,那没采样、分析的结果质量就无法保障,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反的情况,从而给环境监测工作造成重大阻碍。此外,不同设备的使用范围和适用情况也是不同的。在选择监测工作相关设备时,要注意设备的自身特性和工作条件是否相符。例如,塑料和部分有机液体容易产生化学反应,在盛装石油等有机液体时,就不能选择塑料材质的容器,以免样品和容器发生反应,改变样品特性。实际工作中,石油类的样品一般采用玻璃材质容器装盛。在进行称量作业时,天平的精度直接影响着分析结果。工作人员要根据分析检测的要求,确定称量精度,以此为基准选择称量精度适当的天平,避免因为设备选择不当引发的分析误差。此外,要做好仪器维护工作,保障设备状态正常,条件运行情况下,在作业正式开始前应进行校准。
1.5 测试分析方法的影响
采样、测试、分析的方法是指导环境监测作业实施的作业规范。不同检测项目、环境条件和测试对象的分析、检测方法也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个检测项目,不同采样时期其检测方法有时也会发生变化,评价标准、操作流程往往存在很大区别。在进行样品测试分析时,工作人员应根据检测项目的具体条件和测试要求选择正确的分析方法,以免因检测方法不当给检测带来巨大误差。改善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的主要方法
2.1 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监督体系
环境监测工作涵盖内容多,涉及范围广,要保障监测质量就要采用系统论的方法,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监督体系,围绕环境监测各个环节,特别是监测质量易受干扰的部分加强监管,构建保障体系。诸如在空气质量监督、水体治理等方面,就要加强应急监测、现场监测等薄弱的环节的质量监管从而确保整体体系工作质量的提升。
2.2 科学配置监测点
在监测点的配置上,要坚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位置作为环境监测点,以通过有限的数据反映最大范围的实际情况。在具体选择监测点时,要综合考虑当地自然条件和取样发展规划等因素,科学选择监测点位置。
2.3 打造作风优良、业务过硬的监测人员工作队伍
一要建立监测工作人员培训机制,对于新加入的人员做好岗前培训,使其掌握系统的检测业务知识,同时对在岗人员做好在职培训,不断深化其业务能力,提高工作水平。二要加强监测工作队伍精神文明建设。培养监测人员的责任意识进取意识。努力将他们锻造成政治素质高、业务素质强的环境监测人员。结束语
当前,人口的激增、经济活动,特别是工业生产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使得环境保护形势日趋严峻。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高峰期,环境问题和经济发展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问题。做好环境监测,加强环境保护,落实环境治理,是我国现阶段的重要国策之一。环境保护关系到国家长远健康发展,关系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能否顺利实现。作为环境保护的基础作业,环保监测必须得到高度重视。环保单位要深入分析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的影响因素的形成机理,排除不利因素,努力提升环境监测工作质量,为做环境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诸振兵.浅谈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因素及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1).[2]邓广金,廖汝霞.环境监测质量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6).[3]潘衡.环境监测过程中质量控制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8).
第二篇:室内空气品质的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
室内空气品质的影响因素
及改进措施
摘要:介绍了空气品质的概念,分析 了室内空气品质的 影响 因素及提高室内空气品质的国内外 研究近况;阐述了作者对我国室内空气品质 问题 的看法。关键词:室内空气品质 通风 病态建筑综合症 空气污染 1前言近二十年来,生活在 现代 建筑物内的人们呈现出某些较为严重的病态反应,这一问题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于是,病态建筑(Sick Building和病态建筑综合症(SBS, Sick Building Syndrome的概念出现了。同时,也出现许多空调综合症(如眼睛发红、流鼻涕、嗓子疼、头痛、发困等)。从而使人们的身心健康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降低了工作效率,病休及医疗费用上升等问题也随之出现了。因此,室内空气品质(IAQ)间题已成为当前建筑环境领域新的研究热点。本文讨论影响室内空气品质的主要因素及改进措施。2空气品质的概念最初关于室内空气品质定义是指一系列污染物的浓度指标。然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人,发现这种定义已不能完全涵盖室内空气品质的 内容。在89室内空气品质讨论会上,丹麦哥本哈根大学P.O.Fanger教授提出:所谓品质就是反映满足人们要求的程度,如人们满意,就是高品质;不满意就是低品质。英
国的CIBSE(Charted Instituteof Building Services Engineers)认为:如果室内少于50%的人能够觉察到任何气味,少于20%的人感觉不舒服,少于10%的人感觉豁膜刺激,并且少于5%的人在不足2%的时间内感到烦躁,那么此时的室内空气品质是可以接受的。这两者的共同点就是将室内空气品质完全变成了人们的主观感受。在ASHRAE标准62一1989R中,提出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acceptable indoor air quality)和感受到可接受室内空气品质(acceptable perceived in-door air gualitg)的概念。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定义为:空调房中的绝大多数人对空气没有表示不满意,并且空气中没有已知的污染物达到了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威胁浓度。感受到可接受室内空气品质定义为:空调房中的绝大多数人没有因为气味或刺激性而表示不满,它是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有些气体如co,氛等,对人体的危害非常大,但无刺激,故仅仅用感受到可接受室内空气品质是不够的。3室内空气品质问题的起因引起室内空气品质问题的原因一般有两类:一是暖通空调(HVAC)系统设计或运行不当;二是各类污染源产生的污染物的作用。第一类原因一般包括:①通风和气流组织问题,如新风不足,室内气流组织不好等;②热舒适间题,当室内未达到希望的温湿度时,人们就会对室内空气品质抱怨。第二类原因包括:①室外大气的恶化(由新风人口或门窗等进人的污染
物);②交叉污染,由于设计时各房间的压力分布不当而导致地下停车场、打印室、吸烟区、餐厅等散发的污染物流人建筑的其它区域;③室内污染,如室内办公设备、家具、装演、人员等产生的污染物;④微生物污染,常由空调凝水或漏水造成的。室内空气品质问题可分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室内的各种物理参数,如温湿度、气体污染物的浓度等客观因素对室内空气品质产生影响(尽管人们还没有完全明白其是如何产生影响及究竟产生多大影响);同时,人们的心理状态、对外界的反应敏感程度、性别等主观因素差异也会造成对室内空气品质的不同反应。3影响室内空气品质的因素3.1建筑因素3.1.1室内污染源普遍认为室内污染源主要来源于以下4个方面:①建筑围护结构及其表层材料;②室内环境状况;③室内人员数量及其活动情况;④暖通设备及系统。对于建筑结构表层材料中有害物质的散发机理、散发 规律、定量 计算 及抑制和测量 方法 已有一些研究成果,但不是很完善。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人将有利于控制室内的空气污染。3.1.2室外环境的影响室外环境与室内是有联系的,室外的污染必定影响室内。室外在没有 工业 污染的条件下主要受 交通 车辆散发的VOC气体影响。研究表明,无论室内还是室外,总是离地面越高VOC的含量越低。一般认为建筑物的一层受到室外的影响较大。同时发现室内的一系列污染源所造成的VOC总是高于室外,如巴西里约热内卢的室内平均VOC浓度为
304.3一1679.9 mg/m3,而室外则为22一643·2 mg/m3。3.2非建筑因素3.2.1新风问题由于设计或运行不当引起的新风问题包括新风量及新风清洁度两个方面。新风量是空调设计中有关室内空气品质考虑最多的一个问题,在空调 发展 不同阶段,相应的通风标准也不同。传统的观念认为,新风是为了清除人所产生的生物污染,所以房间的最小新风量的确定仅由每人的最小新风量指标确定。然而,随着 科技 的发展,发现现代建筑中的装演材料、家具、某些办公用品及通风空调系统本身就是污染源,并且其气味远远超过人所产生的。因此,在ASHRAE标准62一1989R中,认为用以确定新风量的污染物来自人员和室内气体污染源两个方面,所以房间的最小新风量应由每人最小新风指标和每平方面积所需最小新风指标一起确定。另外,在空调运行中,随着室内负荷及换气效率的变化,为了减少能耗,室内的送风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但为了满足人们的舒适健康而确定的新风量不应该发生太大的变化。ASHRAE标准62一1989R中有关变风量控制的内容明确指出,在整个变风量运行中,新风量要始终保持在设计新风量的90%以上。新风清洁程度近来也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主要源于室外环境的逐步恶化,空气污染严重,新风质量下降。因此有关新风处理的讨论也不断出现,新风三级过滤设想也就应运而生。所谓新风三级过滤就是将传统新风机组中只含粗效过滤器的状况,变为除含粗效过滤器外,还含有中效甚至高效过滤器的设计模式。这种设计最大的优点是极大降低由新风带人室内的尘菌浓度,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延长系统部件的寿命。不过室内空气品质除涉及到室外污染物外,更多的是受室内的微生物污染和气态污染的影响。因此,新风三级过滤对室内空气品质问题解决的作用到底有多大,新风过滤器是否应考虑其它室外污染物的过滤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3.2.2污染物的 影响 非建筑因素的污染物来源也较多,包括了固体颗粒、微生物和有害气体。因一般微生物多依附于固体颗粒或液体传播,所以把污染物分为颗粒污染物和有害气体污染物。颗粒污染物依据其颗粒大小,分别会感染人体呼吸道和肺部。气态污染物的种类更多,除CO,C02,NH3和氧等人们熟知的外,还有有机化合物(挥发性)。一般认为这些污染物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及神经系统有较大的影响,甚至致癌。不过调查显示,即使人们抱怨很频繁,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并没有某种污染物单独超标。这一结果的最好解释是由于多种而不是单一污染物的影响而导致对室内空气品质的抱怨,同时也使人们对现有污染物浓度指标的 科学 性和全面性提出怀疑。4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措施概括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建筑设计与施工特别是表层材料的选用如何完善,二是保证足够的新风量和加强新风与回风的过滤,三是切实保证空调系统的正确设计和严格的运行管理与维护。4.1国外已提出一些规定细则要求在房屋
建造和取材时必须选用坚固耐久而不散发有害物质的材料,不得采用热带木材,围护结构和材料必须防水隔潮。对通风空调提出如下规定:(1)建筑必须很好保温,并保证良好的气密性;(2)设计时必须考虑南向开窗以获得能量;(3)避免冷表面,不渗风;(4)尽可能在北向取人新风;(5)外部污染决定新风入口位臵;(6)适当的换气量和回风量,空气直送到人;(7)应有再分配人室内的可能性,特别是夜间送到卧室;(8)必须避免在风道中滋生微生物并且有清扫的可能;(9)使用户易于明了如何实现和保持清洁通风。此外也有一些专家提出健康建筑应该达到的目标为:(1)最小的悬浮微粒和生物污染;(2)控制室内相对湿度水平;(3)最小的渗风量;(4)减少VOC的挥发;(5)提高能量利用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6)为居住者提供对通风的控制。这些规定是相当严格的,要达到就要求各项技术具有高水平和各项工程质量严格把关。4.2关于新风量在许多有关室内空气品质调查结论都提到新风量供应不足。有的在空调系统的改造中加大了新风量,这 自然 有利于改善室内空气品质。前面已经提到在ASHRAE新标准中新风量要求按人体和稀释室内污染所需来确定。问题 是新风往往受到空调系统污染而质量变坏,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增大新风量也难以改变室内空气品质。另外,由于送入的空气中混有相当比例的回风,而一般过滤器难以清除回风中所含有的低浓度VOC气体和细菌等,从这一角度看,减少回风和加大新风
量甚至采用全新风系统,有利于改善室内空气品质。5几点看法综上所述,国外对室内空气品质问题是十分重视和十分认真对待的。下面结合国内的一些情况谈谈自己的看法:(1)我国对室内空气品质的 研究 刚刚起步,有的同行已经发表一些成果,开展了一些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上来说关注和宣传程度是不够的。(2)建筑和暖通人员需要转变观念,建立新意识,在设计一开始就要慎重选材,考虑建筑因素污染,建立卫生空调观点,改变对空气的单一热湿处理,加人生物化学处理,积极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在设计中考虑送风实效,采用缩短送风凤管和通风效率高、新风接近人的气流组织形式。(3)最好是组织人力进行现场实测,监测空调系统对空气的污染状况,监测室内建筑材料和器具设备放散的有害物质及其对室内空气的污染。要争取有关专业的配合,还要争取环保部门、卫生保健部门的支持。(4)建议对暖通空调设计规范中的有关章节进行必要修改、增删。(5)空调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非常重要,系统内部必须定期清理,避免污染送风气流。对此应制定严格管理和运行法规,并严格执行。参考 文献 1沈晋明,等.室内空气品质的新定义与新风直接人室的实验测试暖通空调,1995,(6).2沈晋明,室内污染物与空气品质评价.通风除尘.1995,(4).3李先庭,等.室内空气品质研究与进展.暖通空调.2000,(3).4 BescomB.Indoor air quality in school.5 Beary David W.Indoor air
quality and HVAC system.Liewis pub.1993.6赵荣义.关于热“舒适”的讨论.暖通空调.2000,(3).7马仁民.国外非 工业 建筑室内空气品质研究动态.暖通空调.1999,(2).8
第三篇:审计质量影响因素及改善措施
审计质量影响因素
审计职业的存在或客观需求在于其可有效降低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利益冲突的代理成本,是由其对外提供服务产品的质量决定的。审计质量主要包括审计工作质量和审计成果质量两部分,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工作质量是成果质量的保证,成果质量是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1].只有高质量的审计服务能使财务报告具有更高的信息含量,减少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代理成本,从而增加经济价值。反之,低质量的审计服务不仅不能增加经济价值,反而纯粹是一种社会资源的浪费。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资本市场的运行中,由注册会计师实施的财务报表独立审计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这种作用具体表现为监督、预警和经济补偿三方面的机制对于独立审计质量的要求,正是由这三方面的机制内在决定的。依据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影响审计质量主要有会计师事务所、公司治理以及审计市场这三方面的因素。
1.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事务所的规模组成形式、审计收费、市场占有率以及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规模越大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单个客户收入的依赖程度越低,而机会主义行为的机会成本越大,所以,一般认为规模大的事务所识别舞弊并出具更严厉审计意见的能力显著强于小规模事务所;行业专长会计师事务所在某种或者少数几种行业的审计业务中培育出的特殊专长,它使会计师事务所在这些行业的审计市场上占据着较大的份额。由于同一行业中的不同客户具有相同或类似的组织与营运机制、存在行业特定的会计或审计准则,行业特定的知识可以使作为行业专家(industrysPeeialist)的审计师更好地发挥效应。此外,审计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审计人员的经验是至关重要的。审计经验决定着审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和收集审计证据的效率和效果。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更可能找到审计风险高的领域,降低审计的风险,提高审计的质量。审计人员需要掌握审计、会计、法律、税务、管理等领域的理论和实务以及计算机技术,同时,由于经济
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和会计审计活动中的会计判断,要求审计人员具备高水平的职业判断能力去关注审计中的风险。专业水平是审计人员必备的。执业经验的缺乏和职业判断偏差,不仅会浪费大量的审计成本,也容易形成错误的审计意见,从而导致低的审计质量[2].2.公司治理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塑造真正的审计需求者,防止审计关系失衡,使独立审计真正成为维护和加强委托人与受托人之间相互信任、合理保障各自利益的基础。相反,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会深度影响审计关系格局[3].公司治理机制通过激励和监督的方式制约管理层行为,减少其对外部审计师审计过程和发表审计意见的干预,以保证外部审计师的独立性,进而保证审计质量。上市公司大股东持有的流通股比例,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独立董事人数的比例以及上市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受教育程度都会影响审计质量。
3审计市场对审计质量的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服务的主要对象是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的年报审计是独立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环境由不同的具体环境因素所组成,既包含审计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有利因素,也包含制约和抵制某些审计活动的不利因素。两种因素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赖,前者产生正面效应,后者产生负面影响,两者综合最终产生一定的审计效果。本文讨论的审计环境主要为审计市场的竞争程度、集中程度和审计的监管体系。
审计质量衡量标准分析
审计的基本特性有真实性、有效性、经济性、及时性以及合法性。笔者认为,当审计的过程和结果都满足了审计的基本特性,就可以表示该审计的审计质量较高。换句话说,可以用审计的基本特性来衡量审计质量。具体表述为:
1.经济及时性指审计工作必须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审计成本,贯彻“成本效益”原则,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并且须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完成审计任务。
2.真实合法性指审计工作的过程是真实、客观的,审计工作的结果如实反映了实施审计的范围、依据、程序。并且审计工作必须贯彻依法审计的原则,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实施审计,包括审计程序合法、取证合法、处理处罚合法等。真实性要求具有相近背景的不同审计人员,分别采用同一审计方法,对同一审计事项实施审计后,能够得出相对一致的结论。使得审计工作的“产品”有助于其用户正确做出决策,发挥审计工作的作用。
审计质量的改善措施
1.加强审计人员的教育,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审计是一项服务,归根结底是由审计人员完成的。在影响审计质量的各种因素中,人为因素是至关重要的,审计人员的工作态度和自身素质决定了审计质量。首先,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员选择会关系到事务所的生存与发展。在人员选择上需要定制一套完整的选择录用制度以及考核方法。其次,对审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加速知识更新,加强其专业胜任能力。可以定期和不定期的组织内部培训或利用业余时间加强自学;也可以在审计业务执行过程中,采取让审计经验丰富的审计项目负责人或审计人员指导新从事审计工作的员工,提高专业胜任能力。再次,推进审计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比如推进先进的审计软件的应用,推进相关的抽样软件的应用,推进风险导向型审计方法的研究和应用等。
2.加强审计收费监管首先,在审计收费市场化下,监管重点应置于事务所是否存在为招揽业务而采用压低收费或乱收费,上市公司是否存在以审计收费为筹码而达到购买审计意见目的等不正当行为的,发现之后应当按照相关法规予以严惩。其次,年报披露审计收费监管有待加强。证监会应进一步发布有关支付事务所报酬及其披露指南,特别是统一相关标准,以使所披露的信息之间具有可比性,严格要求上市公司按“规范”要求进行披露。基于上市公司有可能利用审计收费作为购买审计意见的筹码,更换事务所的公司应当对支付报酬情况做更详细的说明。
3.完善公司治理制度首先,要健全和完善董事会以及独立董事会制度。除CEO以外,董事会成员由外部董事构成,外部董事不能曾被公司雇佣,或与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之间有明显的商业关系。建立外部独立董事继续教育规定,让独立董事具备一定的财务、会计、审计以及金融知识,有助于其与公司迅速变化的业务保持并肩发展,有助于保证他们尽到监管职责。其次,审计委员会应全部由独立董事构成,并行使聘请审计机构的权力。这样,可以改变目前广为存在的大股东控制的格局,尤其对改变我国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股本结构的现状、公司治理的落后格局;可以独立监督管理层,减轻其控制造成的财务失控,维护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可以发挥独立董事的专业特长,尤其是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的财务会计专业特长,使得对审计师选择更趋合理,沟通更容易。
4.完善审计环境注重营造一个有利于审计质量提高的环境,注重经济规律研究,健全市场经济制度,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合理的竞争环境,避免会计、审计工作中不利因素的出现。注重法律、政治环境研究,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选择有利于提高审计质量的审计机构设置方式。加强审计准则的执行和审计责任的追究将会从根本上改善审计质量低下的现状。回顾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的案例可以发现,大多数案例都产生了严重的后果,比如说银广夏事件、蓝田股份事件等,但是,对审计责任的明确和追究却不够刚性,对相关的责任人员的惩罚还不够。
相关阅读:
第四篇:影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因素分析和改进措施
影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因素分析和改进措施
摘 要: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是一项常规工作,但是目前普遍存在着审计质量低下的问题。本文首先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分析了影响国企内部审计的主要因素,然后从加强国企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规范国企内部管理层的业务范围、提高审计人员执业水平、改进审计方法和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提高国企内部审计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内部审计;因素;措施影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因素
1.1 主观因素
国企内部审计通常未受重视,包括管理者和审计人员自身,很多人也并没有真正的花费心思去深入了解审计工作的内涵,对审计工作没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和其他许多职员类似,固守现有工作模式和方法,没有积极探索,认真对待审计工作的态度,而是把工作看作是按章办事的俗套,这样就很难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去解决实际问题。内部审计人员整体的职业素养偏低,多数缺乏工作经验,可能会出现审计方法选择不当,分析判断不合理等现象。另一方面,国企本身对审计也是不抱太多的期望,这样就造成了审计人员对职业热度不高,而且审计结果只能作为一种参考依据,并不同于证明等具有很强应用性的文件,这一点也是造成审计人员职业关注度低的原因。
1.2 客观因素
1.2.1 审计所处法律环境的变化
法律是保障社会安定有序的有效手段,审计活动作为一种经济活动也必然受到相关法律的约束和规范。法律在赋予审计部门专门的签证权利,同时也规定了其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审计人员有对审计对象客观审查、如实报告的责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审计服务涉及到的人也越来越多,有政府部门,还有债权人、投资人等,因此,审计人员对社会公众也负有提供准确的审计信息的义务和责任。如果审计人员因为违约、失察等原因提供虚假的审计结果,进而损害了企业的利益,则可以依法追究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
1.2.2 审计意见指导性和影响性更大
审计结果的重要性在经济发展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从过去的较低的参考性到现在较高的依赖性,使得公众对审计结果的关注度不断增加,有些投资人甚至会把审计结果作为主要的投资参考意见。无论是企业法人还投资人也更加注重财务审计的作用,审计结果将会给企业的运营提供指引。审计行业发展但现在已经成为了市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可以有效帮助建立、维护资本市场。因而,金融市场涉及到的各利益团体都越来越关注审计,并且愿意为审计买单,以此降低投资风险。
1.2.3 审计方法本身的影响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通常会运用相应的审计模型对审计对象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审计模型通常是前人研究好的,可以直接拿来使用。但是,在使用中会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模型本身都不可能是与实际完全相符的,只能是接近或类似;另一方面,在应用模型时一般都会有使用条件,该条件不一定都满足,综合起来看,无论是哪种模型的使用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风险产生。审计人员在模型和方法的选择上本身也存在风险,他并不知道哪种方法更加适合所审计的对象,无论是用传统的审计方法还是现代审计方法,该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提高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改进措施
2.1 加强国企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
国企内部控制是管理部门制定的,用以保护资产的完整性,保证会计资料的可靠、准确性,提高经营效率和收益,保证管理部门制定的各项经济政策得以贯彻执行的监管体系。首先要对内部控制进行检验和测试,发现薄弱环节与可能发生疏漏之处,再结合公司其他的具体情况确定审计的重点、程序和审计方法,进而确定审计规模等相关事宜。
2.2 规范国企内部管理层的业务范围
公司内部管理层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公司的盈亏,管理层应该明确自己对公司财务报表等财务情况应该承担的责任。国企内部的管理层要求显得略为松散,许多现实资料表明,审计风险频发的根源多数是会计报表自身存在的错报和漏报,并不是审计人员的行为过失造成的。虽然我国《会计法》中有规定:“财务会计报告应当由单位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完整”。但是,单位负责人如何保证,若未能保证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并没有做出具体的规定。适当的时候应该有一些法律的强有力的措施和手段来约束公司内部,明确其责任和义务以及明确相关处罚标准,一旦触犯应该按规矩执行惩罚措施,真正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2.3 提高审计人员自身执业水平
审计人员的执业水平直接影响到审计工作的好坏,提升审计人员的审计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第五篇:影响旋风除尘器除尘效率的因素与改进措施
影响旋风除尘器除尘效率的因素与改进措施
旋风除尘器|多管旋风除尘器|扩散式旋风除尘器-XD-Ⅱ型多管旋风除
旋风除尘器是利用含尘气流作旋转运动产生的离心力将尘粒从气体中分离并捕集下来的装置。与布袋除尘器、布袋式除尘器、静电除尘器、脱硫除尘器相比,以其结构简单、体积小、制造维修方便、除尘效率较为理想等优点,成为目前主要的除尘设备之一。广泛应用于工厂窑炉烟气除尘、锅炉除尘器和工厂通风除尘等,如何提高旋风除尘器除尘效率是当前除尘器行业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研究和分析影响旋风除尘器除尘效率的因素,是设计、选用、管理和维护旋风除尘器的前提,也是探求提高旋风除尘器除尘效率途径的必由之路。由于旋风除尘器内气流速度及粉尘微粒的运动等都较为复杂,影响其除尘效率的因素较多,需要我们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寻求最优设计方案和运行管理方法。当前,除尘器的许多理论还待研究和探讨。随着对旋风除尘器认识的进一步的深入和完善,它必将在除尘脱硫行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旋风除尘器的结构与原理
旋风除尘器按气流进气方式分为切流反转式、轴流反转式、直流式等。切流反转式旋风除尘器工作时含尘气体通过进口起旋器产生旋转气流,进人旋风除尘器后,沿外壁自上而下作螺旋形旋转运动,这股向下旋转的气流到达锥体底部后,转而向上,沿轴心向上旋转。气流作旋转运动时,尘粒在惯性离心力的作用下移向外壁,在气流和重力共同作用下沿壁面落人灰斗,去除了粉尘的气体汇向轴心区域由排气芯管排出。
旋风除尘器与其他除尘器相比,具有结构简单、没有运动部件、造价便宜、除尘效率较高、维护管理方便以及适用面宽的特点,对于收集5~10μm以上的尘粒,其除尘效率可达90%左右。多管旋风除尘器的性能通常以其处理量、效率、阻力降3个主要技术指标来表示。处理量系指除尘装置在单位时间内所能处理的含尘气体量,它取决于装置的型式和结构尺寸;效率是除尘装置除去的粉尘量与未经除尘前含尘气体中所含粉尘量的百分比;阻力降有时称压力降,它代表含尘气体经过除尘装置所消耗能量大小的一个主要指标。压力损失大的除尘装置,在工作时能量消耗就大,运转费用高。许多旋风除尘器运行效率并不高,排放指标未到达设计要求,研究和探讨旋风除尘器除尘效率影响因素,对提高其除尘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影响除尘器效果的因素
(一)、除尘器结构
旋风除尘器的各个部件都有一定的尺寸比例,每一个比例关系的变动,都能影响旋风除尘器的效率和压力损失,其中除尘器直径、进气口尺寸、排气管直径为主要影响因素。在使用时应注意,当超过某一界限时,有利因素也能转化为不利因素。另外,有的因素对于提高除尘效率有利,但却会增加压力损失,因而对各因素的调整必须兼顾。
1、进气口
旋风除尘器的进气口是形成旋转气流的关键部件,是影响除尘效率和压力损失的主要因素。切向进气的进口面积对除尘器有很大的影响,进气口面积相对于筒体断面小时,进人除尘器的气流切线速度大,有利于粉尘的分离。
2、圆筒体直径和高度
圆筒体直径是构成旋风除尘器的最基本尺寸。旋转气流的切向速度对粉尘产生的离心力与圆筒体直径成反比,在相同的切线速度下,简体直径D越小,气流的旋转半径越小,粒子受到的离心力越大,尘粒越容易被捕集。因此,应适当选择较小的圆筒体直径,但若简体直径选择过小,器壁与排气管太近,粒子又容易逃逸;筒体直径太小还容易引起堵塞,尤其是对于粘性物料。当处理风量较大时,因筒体直径小处理含尘风量有限,可采用几台旋风除尘器并联运行的方法解决。并联运行处理的风量为各除尘器处理风量之和,阻力仅为单个除尘器在处理它所承担的那部分风量的阻力。但并联使用制造比较复杂,所需材料也较多,气体易在进口处被阻挡而增大阻力,因此,并联使用时台数不宜过多。筒体总高度是指除尘器圆筒体和锥筒体两部分高度之和。增加筒体总高度,可增加气流在除尘器内的旋转圈数,使含尘气流中的粉尘与气流分离的机会增多,但筒体总高度增加,外旋流中向心力的径向速度使部分细小粉尘进入内旋流的机会也随之增加,从而又降低除尘效率。筒体总高度一般以4倍的圆筒体直径为宜,锥筒体部分,由于其半径不断减小,气流的切向速度不断增加,粉尘到达外壁的距离也不断减小,除尘效果比圆筒体部分好。因此,在筒体总高度一定的情况下,适当增加锥筒体部分的高度,有利提高除尘效率,一般圆筒体部分的高度为其直径的1.5倍,锥筒体高度为圆筒体直径的2.5倍时,可获得较为理想的除尘效率。
3、排气管直径和深度
排风管的直径和插入深度对旋风除尘器除尘效率影响较大。排风管直径必须选择一个合适的值,排风管直径减小,可减小内旋流的旋转范围,粉尘不易从排风管排出,有利提高除尘效率,但同时出风口速度增加,阻力损失增大;若增大排风管直径,虽阻力损失可明显减小,但由于排风管与圆筒体管壁太近,易形成内、外旋流“短路”现象,使外旋流中部分未被清除的粉尘直接混入排风管中排出,从而降低除尘效率。一般认为排风管直径为圆筒体直径的0.5~0.6倍为宜。排风管插入过浅,易造成进风口含尘气流直接进入排风管,影响除尘效率;排风管插入深,易增加气流与管壁的摩擦面,使其阻力损失增大,同时,使排风管与锥筒体底部距离缩短,增加灰尘二次返混排出的机会。排风管插入深度一般以略低于进风口底部的位置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