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内镜消毒灭菌效果影响因素分析及质量改进措施研究
内镜消毒灭菌效果影响因素分析及质量改进措施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内镜消毒灭菌效果影响因素分析及质量改进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03月-2016年03月我院250套已使用内镜,对内镜消毒灭菌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实施消毒灭菌以后,消毒液与酶液没有在有效期以内的有1套、保存不当的有1套,在清洗的过程中没有注意细节的有2套、浓度不够的有1套、伴有感染疾病的有2套,浸泡的时间比较短的有1套、反复浸泡的1套,没有实施监测的有1套。结论:为了保证内镜消毒灭菌的质量,需要根据根据卫生部内镜的消毒灭菌要求进行管理。【关键词】内镜;消毒灭菌;影响因素
消化内镜的检查属于侵入性的诊疗方式,主要特点是恢复比较快、诊断比较明确以及痛苦相对较小,广泛应用在临床上。由于消化内镜内部结构比较精密,若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误操作,极易损害了消化内镜,而且维修费用比较贵,导致医院与科室承受巨大损失。因此,在使用消化内镜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要重视消化内镜的保护,防止其受到不必要的损害。本文分析了内镜消毒灭菌效果影响因素分析及质量改进对策,总结如下:
1.资料以及方法
1.1一般的资料
选取2015年03月-2016年03月我院250套已使用内镜,包含15套小肠镜、食管镜60套、大肠镜30套、胃镜90 套与十二指肠镜45套。1.2研究的方法
对标准执行的前期的消化内镜消毒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按照消化内镜消毒灭菌改进标准,定期监测消化内镜消毒灭菌效果,深入分析不合格内镜的原因,对消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完善。1.3标本的采集
通过无菌注射器采集10毫升缓冲液,经消化内镜的活检口位置注入,再使用15毫升无菌的试管,在活检出口进行收集,然后送到检验部门进行检验。1.4数据统计
应用SPSS19.0 统计软件来统计分析所得数据,用均数±的标准差(x±s)来表示计量资料,用t进行检验;用率(%)来表示计数的资料,用x2进行检验,P<0.05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2.结果
在消毒灭菌以前,消毒液与酶液没有在有效期以内的有20套、保存不当的20套,在清洗的过程中,没有注意细节的20套、浓度不够的有3套、伴有感染性疾病的有2套、浸泡时间比较短的1套、反复浸泡的有2套。在实施消毒灭菌以后,消毒液与酶液没有在有效期以内的有1套、保存不当的有1套,在清洗的过程中没有注意细节的有2套、浓度不够的有1套、伴有感染疾病的有2套,浸泡的时间比较短的有1套、反复浸泡的1套,没有实施监测的有1套。
3.讨论
3.1消化内镜的消毒效果影响因素 3.1.1内镜的外表皮出现破损
在助手操作的过程中,没有和医生进行密切的的配合,治疗时过早的出针,导致消化内镜接触到尖锐附件,使弯曲的橡皮被划破,从而发生漏水;把内镜和尖锐附件放在一起,致使外表皮受损[1]。3.1.2内镜前端的玻璃片出现破裂
在使用或者是清洗消化内镜的过程中,使先端部位和较硬的物品发生碰撞,致使玻璃瓶发生破裂,导致内镜出现漏水的情况[2]。3.1.3送气送水的管道和喷嘴堵塞
在使用内镜以后,没有及时对内镜进行送水与送气,导致污染物附着在管道中;消毒与清洗时,没有及时将内镜官腔清洗干净,导致污染物中蛋白质固结在管道中;在消毒与清洗过程中,不小心导致喷嘴吸进棉纱布,导致喷嘴堵塞;消化内镜消毒与清洗干净以后,没有正确地进行安装,导致喷嘴堵塞。3.1.4钳子管道出现漏水情况
在消毒与清洗过程中,清洗刷子比较破旧,导致刷头尖部滑坡管道,从而发生漏水的情况;治疗性的附件与粘膜针使用不正确,在插入时使用强行插入的方式,造成钳子的管道漏水。3.1.5没有及时盖上防水帽
在进行消化内镜清洗与消毒时,及时将防水帽盖上,能够保证内镜一直处于防水的状态。但是医务人员因为工作比较忙碌,经常会忘记带上防水帽,直接放在水中清洗与消毒,致使电极进水,导致内镜受损。3.2内镜消毒灭菌效果改进的对策 3.2.1加大内镜设备的经费投入
医院需要加大内镜设备的经费投入,加设超声清洗的设备,应用一次性活检钳或者是口圈,增加肠镜与胃镜数量,使用与配备多酶的清洗剂,确保诊疗与洗消条件与相关要求相符合。此外,还要通过专业护理人员管理附件器械与内镜,在器械清洗与消毒期间,由专业人员进行清洗与消毒。3.2.2定期保养
在医疗器械中,消化内镜有着重要作用,而且内镜比较精密。因此,相关维修人员需要高度重视其保养过程,尽可能熟悉内镜结构的性能,定期检查、正确操作与精心保养,延长内镜使用寿命,减小维修的费用。3.2.3加强人员的培训
从事内镜洗消与诊疗工作的医护人员,都要接受院感知识的培训。为了与新管理模式、新技术相适应,医院需要对护理人员与内镜医师进行实时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含附件与内镜保养维护、内镜的构造原理以及内镜清洗与消毒流程等,还要进行专业护理技能与专科知识训练,应用交流与指导等方式,让医护人员充分认识到内镜防护的重要性,同时掌握正确的内镜清洗消毒技术,保证内镜使用安全[3]。
3.2.4制定管理的制度
贯彻落实内镜管理制度,可以提高内镜保护力度,保证器械与患者安全。医院需要督促医院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同时制定内镜清洗与消毒标准、内镜中心的工作制度、工作质量的标准等,定期检查各项制度执行情况,贯彻落实各个岗位的职责,从细微之处着手,提高内镜管理力度,确保内镜的安全性。3.2.5及时盖上防水帽
在进行内镜床侧清洗以后,送到清洗消毒中心之前,需要将防水帽盖好,确认好之后才能实行清洗。若发现没有盖防水帽就放到水中进行清洗的情况,需要及时取出内镜,烘干电极,并垂直悬挂,然后告知内镜的维修人员进行维修。
综上所述,消化内镜的材质比较特殊、构造较为精密,维修费用与价格比较
[3]贵。在消化内镜使用过程中,需要实时培训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强化护理人员工作的责任心,确保内镜不会因为人为因素而受到破坏,从而保证器械与患者的安全。【参考文献】
[1]王凤云,李敏.不同清洗与灭菌方法对手术室腔镜器械灭菌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4,14(23):121-122.[2]谭敏玲,陆小凡,钟巧玲.探究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在监控管理中持续改进策略[J].中国实用医药,2014,21(01):34-35.[3]王彩芽.纯化水与内镜专用多酶溶液对内镜床侧预处理效果的对比研究[J].上海预防医学,2014,24(06):56-57.
第二篇:内镜室清洗消毒灭菌制度
内镜室清洗消毒灭菌制度
1、内镜室内要合理分区:应分为清洁区、检查区、清洗消毒区等;不同部位内镜诊疗应分室进行,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与消毒设备应分开并分室进行。
2、使用合格消毒液与消毒器械,并应按规范使用、检测与登记。
3、严格遵守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与灭菌原则。对穿破粘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等须灭菌;对进入人体消化道的胃肠镜要高水平消毒。
4、严格按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步骤、方法及要点进行。如当天工作前对要使用的内镜再次消毒;每检诊一位病人要按规范(擦拭、水洗、酶洗、清洗、消毒、冲洗、干燥)程序清洗消毒。当日不再继续使用的内镜行终末消毒。内镜附件如活检钳等在按规范清洗、干燥的基础上行灭菌处理。
5、规范清洗、消毒及使用内镜诊疗相关用品:治疗单、检查床单、枕套、口圈、弯盘、活检钳、内镜注水瓶及用水、注射器及注射用水、清洗纱布、吸引瓶与吸引管、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内镜贮存柜。
6、工作人员在操作、消毒内镜时应做好个人防护。
第三篇:软式内镜清洗和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
软式内镜清洗和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
一、清洗消毒内镜时工作人员防护要求
1、穿工作服、戴帽子、口罩。
2、穿戴防水服或防渗透围裙、袖套、手套、戴防护面罩。
二、消毒内镜清洗消毒操作流程
1、送洗
①内镜使用后立即用清洁湿纱布擦拭内镜插入部,并反复送气、送水10秒钟。
②关闭内镜图像处理机器电源。
③盖上防水帽,置于内镜存放盒或运送车送至清洗消毒室。
2、测漏
①内镜轻放于水槽内,再次检查防水帽是否盖紧。
②进行内镜测漏试验,一般情况下选用湿测,紧急情况下采用干测,在清洗消毒前确保内镜无渗漏。
3、初洗
①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用纱布反复擦洗镜身及操作部至干净;纱布一用一换。
②取下活检入口阀门、吸引器按钮和送气送水按钮进行清洗,高压水枪冲洗内镜各孔道;用清洁毛刷彻底刷洗活检孔道和导光软管的吸引器管道至少3次(吸引器管道分别从 45°、90°刷洗),刷洗时应两头见刷头,并洗净刷头上的污物。④正确安装内镜清洗专用按钮,将全自动灌流器中的注液口与内镜口连接,轻触全自动灌流器的“启动”键,对内镜进行充分的清洗。
⑤清洗纱布一次性使用,清洗刷一用一消毒。
4、酶洗
①根据多酶液的比例正确的配置。
②将带有全自动灌流器的内镜及各类按钮擦干后置于多酶洗液,内镜进行全自动灌流。
③内镜折卸后部件用超声清洗机清洗 5~10分钟。
④含酶洗液一镜一换。
5、次洗
①将带有全自动灌流器的内镜及各类按钮擦干后置于次清洗槽内,内镜进行全自动灌流5分钟。
②彻底冲洗内镜各部件,管腔用高压水枪彻底冲洗。
③充分清洗内镜外表面及内腔,去除残留的多酶。
6、消毒
①将带有全自动灌流器的内镜及各类按钮擦干后置于消毒液中,内镜进行全自动灌流。非全浸式内镜的操作部,必须用清水擦拭后再用 75%乙醇擦拭消毒。
②胃、肠镜、喉镜用2%戊二醛消毒时间不少于10分钟;支气管镜消毒时间不少于20分钟;结核杆菌、其他分枝杆菌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后消毒时间不少于45 分钟;当日不再使用的内镜应当延长消毒时间至30分钟。使用酸性氧化电位水进行内镜消毒,按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使用说明书进行。
7、末洗
①更换手套。
②将带有全自动灌流器的内镜及各类按钮擦干后置于末洗槽内,内镜进行全自动灌流。
③卸下内镜清洗专用按钮及全自动灌流器。
④内镜消毒后,管腔用高压水枪彻底冲洗。
8、干燥
①将内镜及各类按钮置于内镜干燥台,用高压气枪干燥各孔道。
②内镜镜身用酒精纱布擦干。
③每日诊疗结束用75%酒精或洁净空气吹气干燥。
9、备用
①每日诊疗结束将干燥后的软式内镜储存于专用洁净柜内或镜房内,垂直自然悬挂。
②每日诊疗工作开始前,必须对当日拟使用的消毒类内镜进行再次消毒。采用2%戊二醛浸泡,消毒时间不少于20分钟,冲洗、干燥后,方可用于诊疗。使用酸性氧化电位水进行内镜消毒,按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使用说明书进行。
10、附件清洗与消毒
内镜附件(活检钳、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等)使用后,按上述程序随内镜清洗消毒流程进行初洗—加酶超声—漂洗—干燥—按要求包装—灭菌—备用。
三、消毒内镜清洗消毒机操作步骤
按《规范》索证,使用按说明书。程序应具备:机器自检—预清洗—酶洗—消毒—漂洗—酒精注入—干燥。
四、内镜清洗消毒设施及储存设施消毒
吸引瓶、吸引管、注水瓶及连接管消毒;每日诊疗结束用500mg /L有效氯消毒液消毒 30分钟,消毒后用无菌流动水彻底冲洗干净,刷洗干净、干燥备用。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消毒槽:每日诊疗结束经充分刷洗后,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消毒30分钟。消毒槽在更换消毒剂时必须彻底刷洗,清水冲洗,备用。专用洁净柜或镜房:每日保持清洁干燥。
五、内镜清洗与消毒注意事项
1、使用的消毒剂,消毒器械或者其它消毒设备,必须符合《消毒管理办法》的规定。
2、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时间应当使用计时器控制。
3、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内镜进行清洗。
六、内镜清洗消毒登记及监督管理
1、内镜清洗消毒每日必须做好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包括:日期、病人姓名、内镜编号、清洗消毒起止时间、操作人员签名等事项。2%戊二醛消毒剂必须每日进行浓度监测并登记,发现浓度不符合要求需立即更换。
2、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季度对内镜消毒液、消毒后内镜及附件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对内镜使用和清洗消毒质量进行监督管理。
第四篇:环境卫生学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与质量改进制度
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与质量持续改进制度
一、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定期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各类监测要求如下:
1、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进行生物监测和化学监测。生物监测:使用中皮肤黏膜消毒液染菌量:≤10cfu/ml,其他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100cfu/ml,每季度一次;使用中灭菌用消毒液每月监测一次,无菌生长;清洁用品的消毒效果监测,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化学监测:应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应每日监测;使用中的戊二醛应加强监测,常规监测每周不少于一次。用于内镜消毒或灭菌的戊二醛必须每日或使用前进行监测。
2、消毒、灭菌物品:应同时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消毒物品每季度监测一次,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物品每月监测一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3、压力蒸汽灭菌:必须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工艺监测应每锅进行,并详细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时间等灭菌参数;化学监测应每包进行,高度危险物品包、大包和难以达到消毒部位中央的物品包等包内需进行中心部位的化学监测。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灭菌前进行B-D试验;生物监测应每周进行。
4、环氧乙烷气体灭菌:必须做到每锅进行工艺监测,无菌包包内、外进行化学监测,每锅进行生物监测;移植物必须等生物监测结果为阴性时方可使用。
5、紫外线灯管:紫外线消毒应进行日常监测、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监测和生物监测。日常监测包括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和使用人签名;对新灯管和使用中灯管应进行照射强度监测,30W普通新灯管的照射强度不得低于90uW/cm2,使用中灯管不得低于70uW/cm2,每半年监测一次。累计时间超过1000h,应加强监测。
6、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严格执行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内镜清洗消毒机消毒效果检验技术规范(试行)》。各种消毒后的内镜(如胃镜、肠镜、喉镜、气管镜等)及其消毒物品应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其合格标准为:细菌总数≤20cfu/件,不能检出致病菌。凡穿破黏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篮、造影导管、异物钳等灭菌物品必须每月进行生物监测;其合格标准为:无菌检测合格;各种灭菌后的内镜(如腹腔镜、关节镜、胆道镜、膀胱镜、宫腔镜、胸腔镜、脑室镜等)及附件应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其合格标准为:无菌检测合格;
7、血液净化系统的监测:包括对透析液和可重复使用的透析器的监测;必须每月对透析液进行监测,标准值为:透析液细菌菌落总数必须≤100cfu/ml;当疑有透析液污染或有严重感染病例时,应增加采样点如原水口、软化水出口、反渗水出口、透析液配液口等,并及时进行监测。当检验结果超过规定标准值时,须再复查;
二、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对空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的监测;感染高风险部门如手术室、产房、导管室、层流病房、血透室每季度进行监测;当怀疑医院感染与环境卫生学因素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
三、院感办负责对全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问题及时书面或电话反馈,并协助科室查找不合格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四、临床质控护士为科室自测项目的主要责任人,按规定时间和检测项目完成本科室自测项目,对检测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改进,并重新采样监测,直到合格为止。
五、院感办负责定期对全院质控医生、质控护士进行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相关新技术、新方法的培训。
第五篇:影响实习效果的因素研究及应对措施
影响实习效果因素及应对措施研究
医学是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医学生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必须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操作能力。医学生在进入临床实践后,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只有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才能提高操作技能和临床诊疗能力。然而,现实中,实习生的实习效果不如意,不能达到实践教学大纲的要求,这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我们将分析其中的重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实习生自身因素研究
临床实践是一个主动学习过程,但有些同学在实习中表现消极、被动,导致实习效果差,临床技能操作不规范、病历书写不标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不能正确结合等,分析其中原因主要有:
(一)实习生的心理因素。由于目前实习生的实习地点大都是由学校决定的,但有些同学对所分的教学医院不满意,导致带着情绪进入实践教学医院,实习过程中表现消极、唠骚、应付;其次部分实习同学对实习不重视,认为实习没有正规的期末考试,所以在实习中表现出实习不认真,只是单纯应付带教老师交给的任务。
(二)实习生的基础知识。部分实习同学由于基础知识差,没有掌握常见病的病因、诊断及治疗等相关基础知识,导致在实践中对部分病种分析不明确、对带教老师的诊断和治疗不理解。
(三)考研与就业影响。由于目前就业压力的增加,大多数同学都选择考研,使他们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花费在看书上,导致对实习重视程度下降,实习意识淡化,实习缺乏紧迫感和自觉性,甚至有些同学擅自脱岗复习迎考;其次部分同学由于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到处考试、随意考试,浪费大量的实习时间,而且回到实习岗位上仍然表现为“坐不稳,心不安”,实习缺乏耐心,严重影响实习质量。
对于因学生自身因素导致实习效果差的问题,我们应加强对实习学生的教育,包括心理教育、入院培训以及考研就业相关指导;同时实习同学也应加强自身管理,包括心理调节、时间安排等。
二、带教老师因素研究
实习同学在学校所学的都是课本上的知识,没有真正的动手操作过,因此其实践能力只有通过实践带教老师的正确指导才能够有所提高,才能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也就才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治病救人。其中,带教老师因素主要表现在:
(一)带教老师安排不合理。大多数教学医院为了表示对实习教学的重视,多选择主任、副主任作为带教老师,但实际工作中由于主任、副主任工作、业务繁忙难以按照教学管理要求来完成教学,导致教学效果差。
(二)偏重于医疗工作,对教学意识淡薄。目前,大多数医院实行工作目标管理与经济责任制,科室工作都与经济效益相挂钩,医师的奖金直接决定于经济效益的完成情况。这导致了带教老师的工作重心和积极性主要在如何提高医疗工作的效益上,出现教学实践时间不足、教学不积极、教学不认真。
(三)带教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合理。目前,对于临床实践有很多好的教学方法,比如PBL教学、案例教学、标准病人教学法等。然而,由于有些老教师、老教授难以接受新方法、新观念导致教学刻板,使实习同学不满意、难接受,导致实习效果差。
对于这种由于带教老师原因导致实习效果差的问题,教学医院应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教学改革,包括对于带教老师的安排不仅要考虑教员的工作经验,还要考虑其学历、知识更新频率等;其次医院应切实做好教学经费管理,加大教育经费投入,鼓励带教老师授课,激励医疗人员参与教学;最后,医院应加大对带教老师的培训,包括要有医疗知识、技能培训,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加强教学技能培训,让教员掌握好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环境因素的研究
实习同学参加临床实践,其学习、生活从学校突然转入医院难免有些不适应,在医院他们要面对新的人,包括带教老师和患者,与这些人的接触可以提高他们的临床实践能力,但如果这些关系处理不好也会影响到他们的实践效果。
(一)医院教学环境。有些教学医院整体教学意识差,教学懒散,导致实习同学进入教学医院的第一天起就处于懒散状态;有些教学医院规模小,病种简单,难以到达教学要求,实习同学没有接触到相关病种病人何谈教学实践效果。
(二)医院教学管理。有些教学医院的教学规章制度、教学督导专家组形同虚设,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导致对带教老师教学督导不到位,对实习同学管理不到位;其次有些教学医院在获批后,上级领导重视程度迅速下降,医院不管在精力还是经费投入上都大幅下滑,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三)医疗环境的改变。目前,随着患者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增加了实习学生参加临床实践的难度,有些患者拒绝学生询问病史、拒绝进行操作观摩,抵触情绪较大,加上愈演愈烈的医患纠纷的影响,带教老师为避免医疗纠纷与投诉,只好不让实习同学进行相应的诊疗活动。
对于教学环境的问题,我们一方面应加强对临床实践教学的监督管理,教学督导专家组应切实做到深入临床实践听课、检查,另一方面我们要一如既往的重视实践教学,上到医院的高层领导,下到每一位带教教员;最后,我们还要把教学床位落到实处,对于教学床位给予一定优惠,充分获得患者的教学配合,并尽其所用。
临床实践是实习同学提高自身实践技能的最佳时机,不仅要把握好这个时机而且要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作为实践教学人员,我们不仅要恪尽职守,而且要充分调动自身和学生的积极性,做好实践教学工作;实践教学医院也应该不断强化教学意识、不断加强实践改革创新,提高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最佳的实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