谚语成语诗词分类(唯物论、认识论部分)

时间:2019-05-14 21:41: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谚语成语诗词分类(唯物论、认识论部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谚语成语诗词分类(唯物论、认识论部分)》。

第一篇:谚语成语诗词分类(唯物论、认识论部分)

谚语、俗语、诗句中的哲理

一、哲学基础部分

1、阴阳二气充满太虑,比外便无他物,亦无间隙。天之象,地之形,皆其范围也(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气”是变化日新的物质实体;“理”(精神)不能脱离“气”而存在。——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2、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说明人的肉体与精神是统一的,不可分离的);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宇宙间万物不是神造的,而是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唯物主义观点。

3、心外无物;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唯心主义。

4、听天由命;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主观决定客观的唯心主义世界观。

5、天地和气,万物自生(宇宙之间的万物自然生存,不以人的意志所主宰。这说明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唯物主义

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为知也——对待知识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弄虚作假,体现了唯物主义精神。

二、唯物论部分

(一)物质与意识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

2、望梅止渴;心灵手巧——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3、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神话故事、宗教传闻、科学幻想)——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4、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说明了意识正确与否,与一个人看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

5、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一事物,由于个人的知识结构不同,看法也就不同。

6、有志者,事竟成;满招损,谦受益;人定胜天;事在人为;心灵手巧——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会推动事物的发展进程;反之,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7、一念之差——错误的意识会把人的实践引入歧途。

8、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和理解也就不同。

9、先入为主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其原有知识结构的影响。

10、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11、贤士徇名,贪夫死利——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指导人的行为会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指导人的行为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二)运动与静止

1、人两次不能踏入同一条河——客观事物是在不停地运动变化着。

2、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否定了相对静止,是一种不可知论。

3、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生命在于运动;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生命之树常青;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士别三日,刮目相看。——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4、刻舟求剑——否认物质的绝对运动,不懂得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

5、方生方死;朝令夕改——否认事物的相对稳定和静止。

6、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世间万事万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仅仅是相对的。

(三)主观与客观

1、不惟上、不惟书、只惟实——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反对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经验主义和迷信盲从的奴隶主义。也就是说要坚持唯物论,反对唯心论。

2、掩耳盗铃;画饼充饥、望梅止渴、郑人买履、削足适履、按图索骥——主观感觉决定客观存在,否认事物的客观存在。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而唯心主义者恰恰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3、画蛇添足——人们应如实反映客观事物,不能主观、任意地加以歪曲。

4、闭门造车——做事主观,不从实际出发。

5、郑人买履;按图索骥;邯郸学步;对牛弹琴;生吞活剥;削足适履;照本宣科——做事情死板、教条,不从实际出发,生搬硬套。

6、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的目标,主客观相脱离

7、量力而行——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做力不能及而勉强要做的事、使主观违背客观。

8、抱薪救火;扬汤止沸;饮鸩止渴——不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对待,必然事与愿违。

9、知彼知已,百战不殆——深入调查实际,全面分析情况,才能获胜。

10、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必须从实际出发,按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现象与本质

1、春江水暖鸭先知——本质总要表现为一定的现象。

2、鞭辟入里;入木三分;一针见血——透过现象,认清事物的本质。

3、守株待兔——错把偶然当必然,误把现象当本质。

4、瞎子摸象——只认识事物表面的、片面的现象,而未认识事物的本质。现象与本质,二者不同。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它是片面的、多变的,能够为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的;而本质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

5、万变不离其宗——现象与本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现象无论怎样变化,它都是本质的表现。

6、声东击西;欲擒故纵;围魏救赵;项庄舞剑;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事物的现象有真假之别,“声东”是假象,“击西”是真象,其本质是迷惑敌人,保存自己。

7、买椟还珠;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看现象,不看本质。

8、月晕而风,础润而雨——本质和现象是不可分的,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现象总是本质的表现,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人们通过对“月晕”和“础润”的分析,认识到大气运行的规律性,从而预见到天要刮风和下雨。

(五)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

1、天行有常,不为饶存,不为桀亡——自然界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2、鸿雁出塞北,举止万余里。冬季食南稻,春日复北翔——生物的运动都是遵循着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规律。

3、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沈括)——规律的客观性

4、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物质的运动有其客观规律,说明事物遗传中的一种必然联系,即规律性;体现了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5、杞人忧天——否认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片面地看问题。

6、因风吹火;顺藤摸瓜;顺水推舟;疱丁解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规律,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事半功倍,收到好的效果。

7、揠苗助长;南辕北辙;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违背客观规律,必将受到规律的惩罚。

8、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科学地结合起来。

9、人定胜天;愚公移山;精卫填海;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自强不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10、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在规律的指导下,克服困难,赢得胜利。

11、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唯物辩证法认为,人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有意栽花花不发”是指人们违背了客观规律,受到规律的惩罚。“无心插柳柳成荫”是指人们无意的行为由于符合了客观规律而收到了好的效果。

1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其客观性集中表现为不可抗拒性。“无可奈何花落去”其意为事物的变化具有规律性,人们无法改变。

13、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既要承认事物的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做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鼓励人们应当有所作为。

14、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必要性。

三、认识论部分

1、入山问樵,入水问渔;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凡事要好,须问“三老”(三老——乡官之名,由年在五十岁以上者担任。);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真理无价宝,实践里面找;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不打不相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出真知。

2、放之四海而皆准——真理的客观性;科学认识对事物发展起推动促进作用。

3、学以致用——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4、屠龙妙术;纸上谈兵——割裂实践和认识、理论和实际的辩证关系,不把理论运用于实践。

5、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我的朋友,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是长青的。——歌德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峰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

●有人认为,只有诗人才需要幻想,这是没有理由的,这是愚蠢的偏见。甚至在数学上也需要幻想,甚至没有它就不可能发明微积分。——列宁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知识源于实践,天才只是聪明才智的差异。——恩格斯 ●其实即使是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的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儿童一样,决不会就是一首好诗。——鲁迅

●不目见口问,不能尽知也。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有之也。——王充 ●真金不怕火来炼。

●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亲口吃一吃。————毛泽东 ●事实胜于雄辩。●说了不算,做出来再看。

6、胸有成竹;熟能生巧;知人知面要知心——通过积累感性材料和感性认识,并对其进行抽象思维,就能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因为感性认识只是对事物表面的、片面的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是对事物内在的本质的认识。要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就必须深入实际,反复实践,切忌“走马观花”、“蜻蜓点水”。

7、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多想出智慧;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感性材料只有经过人脑的思维加工,方能上升到理性认识。

8、叶公好龙——害怕实践,回避实践。

9、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理性认识要依赖于感性认识。

10、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书到用时方恨少;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吃一暂,长一智;失败乃成功之母;学然后知不足;——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11、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习间接经验,认真读书的同时,一定要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实践的重要性。

12、盲人骑瞎马;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离开正确理论指导的实践,是一种盲目的实践。因为正确的理论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因而它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13、活到老,经不了——客观世界是不断运动变化的,人的实践和认识也是随之变化发展的,停止的观点,无所作为的观点都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

14、苦尽甘来;在科学上面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那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人只有在实践中,不怕苦,不怕累,敢与困难作斗争,才会取得辉煌的成就。

第二篇:名言谚语、分类成语

名言:著名的话,大多出自(伟人)之口;警句:简练而含义(涵义深刻)动人的语句。格言:含有(劝戒)和(教育意义)意义的话,一般较为精练;谚语:(民间)集体创造、广为口传、言(简)意(赅)的固定语句,是民间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歇后语: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一部分是解释说明,像(谜底),友谊名言: 1.人的生活,离不开友谊,但要获得真正的友谊并不容易。它需要用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奥斯特洛夫斯基 2.不要靠馈赠来获得一个朋友。你需贡献你挚情的爱,学习怎样有正当的方法来赢得一个人的心。——(古希腊)苏格拉底 3.财富不是朋友,而朋友却是财富。——(希腊)斯托贝 4.没有真挚朋友的人,是真正孤独的人。——(英)培根 环保名言

环保行为,处处体现,文明整洁,大家坚持 节俭名言: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珍惜时间:

1、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培根

2、完成工作的方法是爱惜每一分钟。--达尔文

3、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_____莎士比亚

4、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

5、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

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 勤奋学习:

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2、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况

5、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陈遇 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7、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爱迪生 读书名言:

1、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2、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海伦•凯勒

3、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4、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5、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刘向 爱国名言:

1、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顾炎武

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

4、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司马迁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奉献名言;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3、给永远比拿愉快。——高尔基 立志:

1、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

2、有志者事竟成。——范晔

3、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诚信名言:

1、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

2、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3、民无信不立。——孔子

4、没有诚实何来尊严。——西塞罗

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孔子 养成美德:

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刘备

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诸葛亮

3、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 审 势

1.三思而后行。——《论语〃公冶长》

2.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求 新

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鹊楼》 科学名言: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2、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居里夫人

3、没有想像力的灵魂,就像没有望远镜的天文台。---爱因斯坦(美国)体育名言:

1、运动是一切生命的源泉。---达〃芬奇(意大利)

2、生命在于运动。谚语:

自然类:黑云接驾,不阴就下。云低要雨,云高转晴。青蛙叫,大雨到。红云变黑云,必有大雨淋。鸡进笼晚兆阴雨。燕子低飞要落雨。蚂蚁搬家早晚要下。鱼儿出水跳,风雨就来到。生活类:

若要富,三更鸡啼离床铺。三日勿念口生,三日勿做手生。交友: 千个朋友嫌少,一个敌人嫌多。一个朋友一条路,一个冤家一堵墙。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树直用处多,人直朋友多。学习: 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

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人在世上练,刀在石上磨。

6、根据谚语写出成语。

(1)天下乌鸦一般黑。(一丘之貉)(2)众人拾柴火焰高。(众擎易举)(3)喝水不忘挖井人(饮水思源)(4)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作自受)

7、将歇后语补充完整。

(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2)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3)打破沙锅——(问到底)(4)和尚打伞——(多此一举)(5)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6)狗拿耗子——(多管闲事)(7)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8)飞蛾扑火——(自寻死路)(9)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10)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8、将有关《西游记》人物的歇后语补充完整。

(1)唐僧的二徒弟——(猪八戒)(2)唐僧的心胸——(慈悲为怀)(3)唐僧的书——(一本正经)(4)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9、填上《三国演义》中的人物。

1)(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2)(关羽)降曹操——身在曹营心在汉 3)(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4)关公放(曹操)——念旧情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曹操败走华客道--不出所料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

10、有关孔夫子的歇后语。(1)孔夫子背书箱——(里面大有文直章)(2)孔夫子出门——(三思而行)(3)孔夫子讲学——(之乎者也)

11、写出相对应的成语。如: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1)愚公移山——(精卫填海)(2)画饼充饥——(望梅止渴)(3)上天无路——(入地无门)(4)狐假虎威——(狗仗人势)(5)洗心革面——(除旧布新)(6)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分类荟萃四字词语

1、立描写人物神态(表情)的成语:

心不在焉 泰然自若 心平气和 目瞪口呆 全神贯注 含情脉脉 坐卧不安

2、动作:健步如飞 步履矫健 大步流星 大摇大摆 步履艰难 蹑手蹑脚

3、心理:忐忑不安,心惊肉跳,心神不定,心慌意乱 ,七上八下,心烦意乱,4、外貌:玉树临风、风姿卓约、神采奕奕 小巧玲珑 身材魁梧 亭亭玉

5、友谊:深情厚谊 手足情深 血浓于水 赤诚相待 生死相依 风雨同舟

6、口才:能言善辩 伶牙俐齿 出口成章 语惊四座 滔滔不绝 娓娓而谈

7、知事晓理:勤能补拙 学无止境 滴水穿石 日积月累 循序渐进

8、描写山:重峦叠嶂、崇山峻岭、悬崖峭壁、连绵起伏、峰峦宏伟

9、描写水:滔滔不绝、一泻千里、波澜壮阔、惊涛骇浪、浊浪排空、1、描写山水:湖光山色、山清水秀、青山绿水、山水相依、山水一色

2、春景:鸟语花香 百花齐放 繁花似锦 桃红柳绿 春色满园 春意盎然

3、夏景:骄阳似火 汗流浃背 烈日炎炎 暑气蒸人 热浪炙人 烈日当空

4、秋景:秋高气爽 丹桂飘香 天高云淡 红叶似火 金风送爽 硕果累累

5、冬景:数九寒冬 寒气逼人 冰天雪地 天寒地冻 滴水成冰 鹅毛大雪

6、雪景:鹅毛大雪 粉妆玉砌 冰天雪地 银装素裹 大雪初霁 雪虐风饕

7、天空:万里无云 碧空如洗 湛蓝如洗 天高云淡 乌云密布 晴空万里

8、雨:瓢泼大雨 狂风暴雨 滂沱大雨 暴雨如注 倾盆大雨

9、寓言故事:拔苗助长 守株待兔 自相矛盾 掩耳盗铃 滥竽充数、亡羊补牢

1、神话故事:夸父追日 嫦娥奔月 后羿射日 精卫填海 女娲补天、哪吒闹海

2、稀少:不可多得 风毛麟角 前所未闻 九牛一毛 屈指可数 绝无仅有

3、繁华:接踵摩肩 车水马龙 川流不息 门庭若市 座无虚席 人声鼎沸

4、安静:万籁俱寂 鸦雀无声 门可罗雀

5、丰富繁多:包罗万象 琳琅满目 美不胜收 眼花缭乱 一应俱全 应有尽有

6、寓言故事:拔苗助长 狐假虎威 亡羊补牢 精卫填海掩耳盗铃 刻舟求剑

7、历史故事:完璧归赵 程门立雪 三顾茅庐 四面楚歌 负荆请罪 画龙点睛

8、含人体器官:铁石心肠 指手画脚 画龙点睛 唇齿相依 肝胆相照 别具匠心 含有“手”:手舞足蹈 得心应手 爱不释手 手足无措 心狠手辣 情同手足

1、描写房间干净、整洁的成语:

一尘不染、窗明几净、焕然一新、雪白无瑕、面目一新、井然有序

2、动物成语:鸡飞狗走 虎头蛇尾 生龙活虎 鸡鸣狗盗 羊落虎口、狼狈为奸

3、描写人物慌张:心慌意乱、惊慌失措、惶恐不安、慌不择路、落荒而逃

4、与读书有关:韦编三绝、一目十行、过目不忘、走马观花、博览群书

5、运动场面: 针锋相对、汗流浃背、争先恐后、大汗淋漓 生龙活虎

6、形容关心的: 无微不至 体贴入微 抑强扶弱 急公好义 嘘寒问暖、7、描写态度和蔼的:平易近人 和蔼可亲 合声细语 笑脸可掬 笑脸满面

8、比喻义:胆小如鼠 引狼入室 刀山火海 一贫如洗 料事如神 视死如归

9、夸张构词:怒发冲冠 一目十行 一日千里 一字千金 一泻千里 一触即发

1、二四反义:弃暗投明 取长朴短 厚今薄古 七上八下 九死一生 三长两短

2、一三反义:里应外合 小题大做 上行下效 大材小用 苦尽甘来 上窜下跳

3、近义词:胡言乱语 呼风唤雨 龙腾虎跃 胡思乱想 日久天长、扶危济困、4、有意思相近和相反: 欢天喜地、开天辟地、惊天动地、瞻前顾后、南腔北调、南征北战

5、ABCC: 波光粼粼 忧心忡忡 气势汹汹 忠心耿耿 神采奕奕 死气沉沉 喜气洋洋 风尘仆仆 虎视眈眈

6、AABC:欣欣向荣 夸夸其谈 人人皆知 井井有条 斤斤计较 历历可数 滔滔不绝 人人自危 心心相印 历历在目

7、讨论场面:议论纷纷 各抒己见 七嘴八舌 争论不休

8、战斗场面:战鼓雷鸣 千军万马 浩浩荡荡 枪林弹雨

第三篇:三国演义(按谚语、成语分类)

三国演义(按谚语、成语、歇后语分类)

谚语:

1、既生瑜——何生亮

2、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3、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歇后语: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倒霉透了)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曹操败走华客道--不出所料(兵荒马乱)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曹操下宛城--大败而逃 曹操遇马超--割须弃袍 曹操转胎--疑心重 曹操用人--唯才是举

吃曹操的饭,干刘备的事--吃里爬外(人在心不在)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孔明七擒孟获--要他心服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孔明挥泪斩马谡--执法如山(明正军纪)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诸葛亮的锦羹--神机妙算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假仁假义、不是真心)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孔明练琴--老生常谈

诸葛亮焚香操琴--故弄玄虚 隔门缝瞧诸葛亮--瞧扁了英雄 司马夸诸葛--甘拜下风 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孔明皱眉头--计上心头 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孔明的锦囊--用不完的计 诸葛亮玩狗--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孔明弹琴退仲达--临危不乱(好沈著)诸葛亮要丑--不知

死诸葛-吓死生仲达(司马懿)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诸葛亮(比喻请的就是你)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比喻来之不易)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刘备编草鞋--内行 刘备三顾茅庐--好难请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 张飞抓耪子--大眼瞪小眼 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张飞摆屠案--凶神恶煞 猛张飞舞刀--杀气腾腾 张飞讨债--声势凶 张飞上阵--横冲直撞曹 张飞戴口罩--显大眼 张飞捉蚂蚱--有劲使不上 张飞战马超--不分胜负 张飞吃秤砣--铁了心 张飞睡觉--不闭眼 张飞耍杠子--轻而易举 张飞拆桥--有勇无谋 张飞卖豆腐--人强货不硬 关公开凤眼--要杀人 关羽卖肉--没人敢来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

关公射黄忠--手下留情 鲁肃宴请关云长--暗藏杀机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关帝庙夫人--慌了神 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 关帝庙里挂观音像--名不符实 关胜战李遣--大刀阔斧 关云长刮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 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 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比喻直截了当,不绕弯子)关羽进皇宫--单刀直入

关公门前耍大刀--表错了情(如同班门弄斧)关云长放屁--不知脸红 关羽降曹操--身在曹营心在汉 关羽开刀铺--货真价实 关羽守嫂嫂--情谊为重 关羽做木匠--大刀阔斧 关帝庙里找美髯公--笃定 关羽看《春秋》--一目了然 关羽流鼻血--红上加红

关羽打喷嚏--自我吹嘘 关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 关羽走麦城--末日来临(大难临头)关羽赴宴--有胆有魄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关羽赴宴--有胆有魄 单刀赴会-胆识压人 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阿斗当官--有名无实 阿斗的江山--白送 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

董卓进京--来者不善(不怀好意)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吕布见貂蝉--迷上了 吕布戏貂蝉--英雄难过美人关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聪明反被聪明误)蒋干过江--净干失着事 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周喻打黄盖--装样子 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 周瑜谋荆州--陪了夫人又折兵

周瑜病倒在芦花荡--气煞 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鲁肃上了孔明船--糊里糊涂 鲁肃服孔明--五体投地 鲁肃宴请关云长--暗藏杀机 黄忠射箭--百发百中 黄忠叫阵--不服老 黄忠交朋友--人老心不老 黄忠抡大锤--老当益壮 黄忠射关公--手下留情 马谡用兵--言过其实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孙权杀关羽--嫁祸于人 司马炎废魏主--袭用老谱 许褚斗马超--赤膊上阵 赵子龙出兵--回回胜 赵云大战长坂坡--大显神威 庞统当知县--大材小用 后主降魏--不知羞耻 煮豆燃豆萁--自家人整自家人 看三国掉泪--替古人担忧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三国成语:

1、一手包办

【出处】三国志魏志典韦传:「韦一手建之」

2、一举两得

【出处】三国志魏志臧洪传:「将以安社稷,一举两得。」

3、一臂之力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愿助兄一臂之力,共诛国贼。」

4、一亲芳泽

【出处】曹植洛神赋:「芳泽无加,铅华无御。」

5、七步成诗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6、三顾茅庐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7、下笔成章

【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

8、不出所料

【出处】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丰在遇中闻主公兵败,抚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9、不由分说

【出处】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李傕随后掩杀,郭汜兵退,车驾冒险出城,不由分说,竟拥到李傕营中。」

10、不知所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11、不容偏废

【出处】三国志蜀志魏延传:「不忍有所偏废。」

12、乘虚而入

【出处】魏志袁绍传:「将军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

13、五内如焚

【出处】蔡琰悲愤诗:「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

14、人生如寄

【出处】魏文帝善哉行:「人生如寄,多忧何为?」曹植仙人篇:「俯观五岳间,人生如寄居。」

15、仰人鼻息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鼓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

16、伯仲之间

【出处】曹丕典论:「傅说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17、位极人臣

【出处】吴志孙綝传:「因缘肺腑,位极人臣。」

18、作奸犯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19、偃旗息鼓

【出处】三国志蜀志赵云传注:「偃旗息鼓,曹军疑有伏兵,引去。20、出言不逊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逊,何不杀之。」

21、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22、初出茅庐

【出处】据三国演义所载,诸葛亮初出茅庐,佐刘备用兵,观与张飞不服,行事诸多困难。

23、刮目相待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24、危在旦夕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回:「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与阉宦共饮耶?」

25、危急存亡之秋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6、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出处】司马昭在曹髦在位时,为大将军,专管国政,自封为相国,不久封为晋公,昭还假装不接受。髦很生气地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27、名不虚传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兵精粮足,名不虚传。」

28、同符合契

【出处】三国志吴志孙传注:「一与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

29、吴下阿蒙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0、敝帚千金

【出处】曹丕?典论论文:「里语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见自见之患也。」

31、廊庙之器

【出处】三国志蜀志许靖传:「虽行事举动,未悉允当,蒋济以为大较有廊庙之器也。」

32、才高八斗

【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享一斗。」

33、手不释卷

【出处】曹丕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34、指日可待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35、探囊取物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

物。」

36、文思泉涌

【出处】文选曹植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涌泉。」

37、旦夕之危

【出处】三国志蜀志孟光传:「旦夕之危,倒悬之急。」

38、明眸善睐

【出处】文选曹植洛神赋:「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39、月明星稀

【出处】文选魏武帝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40、土崩鱼烂

【出处】陈琳?与魏文帝书:「焉肯土崩鱼烂哉!」

41、如入无人之境

【出处】三国演义第七回:「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42、如鱼得水

【出处】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43、妄自菲薄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意,以塞忠谏之路也。」

44、孑然一生

【出处】三国志吴志陆瑁传:「孑然无所凭赖。」

45、对酒当歌

【出处】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46、屈指可数

【出处】三国志魏志张合传:「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

47、周郎顾曲

【出处】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顾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48、呼风唤雨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

49、品头论足

【出处】三国志魏志何晏传注:「晏方用事,自以为一时才俊,常为名士品目。」 50、回肠荡气

【出处】魏文帝大墙上蒿行:「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51、舌战群雄

曹操大军沿江结寨,准备并吞江东。东吴君臣惊疑忧惧,是和是战难以定夺。诸葛亮运用谋略,与东吴群臣纵论天下大事,巧舌辩驳,说服他们和孙权要与刘备联合抗曹。才有后来的赤壁之战。此成语原指与众多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指与很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52、锦囊妙计

孙权用公瑾之计,引刘备入东吴招亲,要挟刘备交还荆州。诸葛亮在他临行前交给赵云三个用锦做成的袋子,吩咐说:“内封三条神妙计策,到时依次打开行事。”赵云和刘备、孙乾率五百军士到南许,依锦囊妙计破了公瑾计策,娶了孙权之妹孙尚香逃回荆州。让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这成语是比喻及时解救危急的好办法。

53、羽扇纶巾

诸葛亮积劳成疾,临终与众将诀别,并安排了军国大事。他死后虽秘不发丧,但司马懿见蜀兵后 退已知真相,故催军速追。突然五丈原上炮响旗飘,诸葛亮端坐四轮车出现,他羽扇纶巾。魏军见诸葛亮尚在,弃甲逃命,溃不成军。两日后,司马懿方知车上是木人。此成语形容诸葛亮的装束,也形容谋士镇定自若的潇洒风度。

54、鼎足三分

赤壁一战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魏、蜀、五三方激烈斗争,最后却“权归司马”结束了三国纷争局面。所以,《三国演义》的结尾两句是:“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射是以鼎的三足比喻三方分立相持的局面。

55、过五关斩六将、乌合之众、缓兵之计、死心塌地、虚张声势、步步为营、桃 园 三 结 义、捉放曹操、温酒斩华雄、小霸王孙策、青梅煮酒论英雄、草船借箭、赤壁大战、大意 失荆州、火烧连营、三国归晋、温酒斩华雄、割须断袍、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第四篇:《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小结

励志小语

是什么支持我浪迹天涯?是求知欲,是自信,更是〈万物静观皆自清〉的对大地万生物的那份欣赏。

当我们面对一个害怕的人,一桩恐惧的事,一份使人不安的心境时,唯一克服这些感觉的态度是面对着它,勇敢的去面对,而不是逃避,更不能干脆将自己关起来

一般性的快乐往往可以言传。真正深刻的快乐,没有可能使得他人意会。快乐和忧伤都是寂寞。快乐是不堪过问的鬼东西,如果不相信,请问自己三遍——我快乐吗?

 以上选自《三毛全集》

judge your success by what you had to give up in order to get it. 用你所必須付出的代價來衡量成就.考研政治热身之(5)――《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小结

在前面的四个帖子中,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的基本知识点做了介绍,今天这个帖子是把他们做个简单的小结,是以框架的形式列出,目的是帮助大家更加明确的了解马哲的体系结构,框架建立好了,理解也就不难了。

还是那句话,能给大家带来帮助,如果你看了能有一点收获,我感到很高兴!大家有什么问题或建议或意见、批评,欢迎提出(cking2003@sina.com),我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马克思主义哲学总共有四部分,分别是:

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论

我的前面的四个帖子说的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他们的知识要点可简要勾勒如下:

先说唯物论吧,唯物论包括三个要点: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3、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和能动作用

1、对于第一个要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又有四个问题:

(一)世界观和哲学的概念

a、世界观的定义

b、哲学的定义

c、世界观和哲学的关系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个方面

a、哲学的基本问题: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原因

c、讨论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

(三)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对立

a、唯物主义的根源、基本观点和历史形态

(1)唯物主义产生的根源:从历史、阶级、认识几个方面去理解

(2)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

(3)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

b、唯心主义的根源、基本观点和主要形态

(1)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从历史、阶级、认识几个方面去理解(2)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3)唯心主义的主要形态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a、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特点:

(1)定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2)特点:阶级性、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b、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c、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意义

2、对于第二个问题:世界物质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有两个要点: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及其意义:

a、科学物质范畴的形成是个历史过程

b、物质范畴和物质结构理论即有区别,有又联系

c、哲学上的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的关系

d、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的意义

(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a、一元论、二元论:

(1)、一元论:

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统一于物质);唯心主义一元论(世界统一于精神)

(2)、二元论:特点、实质

b、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基本原理是什么、意义是什么

3、对于第三个问题又有四个方面

(一)意识的起源:a、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是社会的产物

(二)意识的本质:a、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动

b、是人脑的机能

c、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印象

(三)意识与人工智能的关系

(四)意识的能动作用: a、意识的能动性及其表现

b、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途径与条件

前面列出的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的主要框架,这里有很多的一、二、三和a,b、c呵呵象个药铺店。如果大家能对号入座,在里面添上具体的内容,我想唯物论我们已经过关了!

说完了唯物论,接着说辩证法,辩证法有三个主要问题,分别是:

1、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2、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3、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下面具体分析

1、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有四个要点:

(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 a、普遍联系的含义和特征:

(1)含义。。,(2)特征:具体性、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

b、普遍联系原理的实践意义

(二)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过程:

a、世界的永恒发展及其意义

b、联系、运动和发展的关系:

(1)区别、(2)联系

c、永恒发展内在的不可分割的统一性:

(1)运动〔运动、静止及其关系〕

(2)物质存在方式〔时间、空间〕

(三)事物发展的规律

a、规律的含义及其特点:

(1)含义

(2)特点:客观性、深刻性、必然性、普遍性、重复性

b、决定论和非决定论



(四)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a、普遍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

b、运动、发展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的对立

c、全面的观点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

d、承认事物的矛盾与否认事物矛盾的对立

再看 辩证法的第二个要点: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三个基本规律(三大规律)

(一)对立统一规律(事物发展的动力源泉):

a、矛盾:把握三点

(1)同一性、斗争性

(2)普遍性、特殊性

(3)不平衡性

b、事物发展的动力:把握两点

(1)、同一性、斗争性的作用

(2)、内因、外因及其辩证关系

c、矛盾分析法

(二)量变质变规律(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a、什么是量、质、度

b、由量变到质变

(1)量变与质变的含义及其基本形式

(2)量变与质变的相互关系:辩证的(三)、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发展的方向与道路)

a、两种否定观:辩证的否定观、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b、否定之否定规律:否定之否定的含义、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特点

第三个问题关于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即四个对子

(一)现象与本质: a、现象与本质的含义

b、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

c、现象与本质的相互转化

d、现象与本质的实践意义

(二)原因与结果

a、。。含义

b、。。辩证关系

c、。。相互转化

d、。。实践意义

(三)必然性与偶然性

a、。。含义

b、。。辩证关系

c、。。相互转化

d、。。实践意义

(四)可能性与现实性

 a、。。含义

b、。。辩证关系

c、。。相互转化

d、。。实践意义

上面说的就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框架,(即唯物论、辩证法)现在有点 感觉了没?

下面再说认识论,如果你对辩证法、唯物论、认识论的关系不太清楚的话,赶快到本文的开头再看看吧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可分为五个部分:

1、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

2、认识的辩证运动

3、辩证思维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4、真理

5、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下面同上面一样具体分析

关于第一个问题“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有四个要点: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a、能动的反映论与唯心主义的先验论的对立

b、能动的反映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能动的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根本区别

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辩证的实践观

a、实践的含义

b、实践的基本特点

c、实践的基本新式

(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a、认识的本质

b、认识的主体与客体的含义及其相互联系

(四)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第二个问题 认识的辩证运动,有五个要点:

(一)认识的过程是充满矛盾的过程

(二)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有五点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形式及其特点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基础是实践

d、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会导致唯心主义和经验论的错误

e、原理的意义

(三)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a、必要性与意义

b、条件和途径

c、原因

d、认识对实践的能动作用

(四)认识的不断反复与发展

(五)认识运动的辩证原理是无产阶级党政群众路线的哲学基础

a、党的群众路线的建立

b、人民群众是认识的主体

c、贯彻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意义

下面是认识论 第三问题“ 辩证思维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的要点:四点

(一)辩证思维的实质:

(二)辩证思维的意义

(三)辩证思维的基本原则是考察的客观性

(四)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a、归纳与演绎,b、分析与综合,c、由抽象上升到具体

d、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下面是认识论 第四个问题 “真理”的要点:六点

(一)真理及其客观性:

(二)真理与谬误的对立统一

a、对立

b、统一

(三)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a、含义

b、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四)真理是具体的(五)真理与价值

a、含义 b、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

c、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六)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a、实践标准:客观性,确定性

b、逻辑证明

关于认识论的最后一个问题:“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要点,有三点

(一)必然王国

(二)自由王国

(三)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自觉活动

至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和认识论就说到这里,明天说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论”

第五篇:专题十 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教学设计

二轮复习课案

专题十 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

一、唯物论

考情聚焦(1)从知识的考查看:近三年试题聚焦于哲学的基本派别、按客观规律办事、意识的作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真理及其认识的过程。其中意识的作用、认识过程是考查的重点,特别是2011-2012年有关意识作用的试题较多。

(2)从试题类型上看:试题多以体现类为主,时事类材料题明显减少,具体案例类试题增多。选择题多以体现、表明等设问词出现,考查对具体概念和哲理的理解。材料题多以辨析类和措施类、体现类为主,考查对哲学原理的理解与运用。

重点要点备考策略(1)立足专题复习:可以分为三部分——哲学的基本知识、唯物论和认识论。哲学的基本知识要把握两对关系,认识两种派别,明确一项作用。两对关系是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两种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项作用是真正哲学的作用。唯物论要认识一种方法、两个概念、三对关系。一种方法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两个概念是物质和意识。三对关系是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认识论要明确实践与真理两个概念,明确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理解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2)立足整个教材:合理区分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明确物质与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立足可持续发展主线;认识规律、意识的作用、联系、发展和矛盾的观点。

识记:意识(实践、认识、真理)的特征

考向预测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美丽中国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和目标,围绕这一重点,我们必须把握如下几方面。

(1)结合教材和现实生活中的名言警句,区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并认识唯物主义的基本派别。(2)结合人工降雨、环境改造、经济调节等现象,认识物质世界的客观性,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合。(3)结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人类重大发明和文化繁荣,认识意识的作用。(4)结合人类实践活动,特别是重大科技活动(国防、神舟九),以及应对自然灾害的具体活动,理解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明确人类认识和追求真理的过程。

错题笔记

易错点 人们可以改变规律为人类造福。D 纠错心得:规律具有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 律,但可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易错点 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颠倒。A 纠错心得: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求我们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因此,主观要符合客观,而不是客观符合主观。

基础探究

例近日,成都大邑新场镇、崇州怀远镇、浙江高速、广西来宾、江西南昌也相继出现“天坑”。材料告诉我们(C)A.人与自然界是难以和谐相处的 B.人在自然界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D.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例[2011·全国卷] 某农牧区由于长期滥垦草原、超载放牧,不仅没有改变经济落后的面貌,反而导致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草原承载力急剧下降。践行科学发展观以来,农牧民改变以往的经济发展方式,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种植沙柳资源林,大力发展沙柳加工业,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也保护了生态环境。农牧民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取得明显成效,得益于他们()①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积极促进沙柳产业发展 ②尊重自然规律,完整地保护当地的自然面貌 ③从该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沙柳种植业 ④发挥自觉能动性,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错题笔记

易错点 鬼神观念不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纠错心得: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神灵观念是对客观存在的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易错点 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纠错心得: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而错误的意识起阻碍作用。

易错点 人们可以改变规律为人类造福。

纠错心得:规律具有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但可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例[2011·海南卷] “非洲屋脊”埃塞俄比亚自然条件恶劣,长期以来无人成功种植蔬菜。我国某农学专家坚信,粮食作物能生长的地方一定能种蔬菜。他在总结前人失败教训的基础上,采取收集雨水、提高土壤墒情、选择抗寒性较强的品种等措施,在埃塞俄比亚成功种植了大白菜、茄子、辣椒等蔬菜,创造了“里程碑式的”奇迹。他的 成功从一个侧面表明()①意识活动的创造性是认识外部世界的重要条件 ②意识活动的能动性是改造外部世界的可靠保证 ③尊重客观规律是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 ④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总是统一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C 【解析】 此题凸显了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的体现。

二、认识论

考情聚焦近两年高考中,认识论主要考查了人类认识的发展。立足认识论,回答认识发展我们必须把握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二是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三是追求真理的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四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重点要点探究 1.实践观。(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2.真理观。(1)真理是客观的(即真理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对于同一个确定对象的真理性认识是唯一的)。真理是有条件的(即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是具体的(即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追求真理是无止境的过程。

3.认识观。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例[2011·山东卷]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山东省委、省政府将进一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努力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为进一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2010年10月,山东省委组织专家分赴全省17市进行了实地调研。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新问题,山东省委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的建议,深化了对转方式调结构的认识。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分析山东省委开展调研工作的合理性。

【解析】 本题集中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非常简单直白,主要考查学生平时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回答本题时要注意做好观点与材料的衔接。

【答案】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山东省委通过实地调研获得了 认识;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山东省委通过调研发现新问题,推动了认识的深化;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山东省委通过调研获得认识的目的是推进转方式调结构。

【时政要闻】时政热点链接 科学探索谱新篇

2011年7月27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第九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从2000年到2003年,我国建成由3颗卫星组成的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第二步,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于2012年前形成我国及周边地区的覆盖能力。第三步,于2020年左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形成全球覆盖能力。

视角:用“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知识,分析我国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工程的实施过程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我国导航卫星的不断进步和认识总结,源自导航卫星的研发,并经过发射实践的检验。(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其使用的范围,导航卫星的研发实施三步走,推动了人类真理性认识的发展(3)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导航卫星三步走战略,体现了人类在实践中总结认识,通过认识指导实践,再通过实践推动认识发展的过程。(4)认识的发展要求我们与时俱进,不断解放思想,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三步走的过程就是人类立足实践,推动认识发展的过程。

时政热点滚动链接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如果让你组织一次有关北斗导航卫星先进事迹的宣传,你将如何去做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立足团队协作,突出对卫星发射中心特有的环境宣传。

(2)道德模范人物具有先进性和导向性,可以立足先进人物的宣传,通过先进事迹感染人、影响人,引导人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3)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可以立足研发过程,总结这一过程孕育的民族精神,发挥其精神动力的作用,增强民族凝聚力。

备用习题 课后反思:

下载谚语成语诗词分类(唯物论、认识论部分)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谚语成语诗词分类(唯物论、认识论部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唯物论认识论原理及典型例题(最终五篇)

    唯物论认识论原理及典型例题 答哲学问答题的技巧: 1、审清设问的角度。如果要你运用唯物论分析材料,你首先要清楚唯物论有哪些哲学原理,然后按照前后顺序一个一个在头脑里过一......

    第一部分唯物论知识框架

    哲学 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自然界是客观的世界的客观性 方法论 哲学各门具体科学 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世界统一于物质 意识是客观......

    2011年哲学主观题典型例题(唯物论、认识论)答案2011.8

    2011年哲学主观题典型例题解读(唯物论、认识论) 1.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的知识说明,怎样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好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源头。 解析:原理知识要求“唯物论”,设问主......

    诗词分类

    分类 时节 春 立春 立春偶成张轼 白雪却嫌春色晚韩愈 立春日感怀于谦 立春日辛弃疾 立春偶成张轼 雨水 夜来风雨声孟浩然 春夜喜雨杜甫 滁州西涧韦应物 渭城曲王维 春雨李商......

    和雪有关的谚语、诗词、成语(范文)

    相关谚语1、入冬头场雪大,入伏头场雨大(冀)。 2、头场雪小一冬小,头场雪大一冬((黑)。 3、头场雪,雪花大,冬天雪大(吉)。 4、头雪盖瓦,年岁不假(鄂)。 5、头雪盖地,一粒收两粒(鄂)。 6、雪应......

    分类谚语格言

    分类谚语格言 一、做人: 责人之心责己,爱己之心爱人。 你付出了多少爱,你就收获了多少爱。二、理想: 一个人的理想越崇高,生活越纯洁。 理想是启明星,没有理想,就没有生活。 三、读......

    成语与谚语

    一、写出与这些成语相关的人物 卧薪尝胆——()乐不思蜀——() 洛阳纸贵——()三顾茅庐——() 鞠躬尽瘁——()吐哺握发——() 图穷匕见——()围魏救赵——() 破釜沉舟——()入木三分——() 望梅止......

    成语和谚语

    洞若观火:形容看得清楚明白。 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怨天尤人 天:天命,命运;尤:怨恨,归咎。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报怨天,责怪别人。 怨声载道载:充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