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发射塔安全管理规定

时间:2019-05-14 22:04: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播电视发射塔安全管理规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播电视发射塔安全管理规定》。

第一篇:广播电视发射塔安全管理规定

广播电视发射塔安全管理规定.txt等待太久得来的东西多半已经不是当初自己想要的了。一层秋雨一阵凉,一瓣落花一脉香,一样流年自难忘,一把闲愁无处藏。幸福生活九字经:有希望,有事干,有人爱。女人和女人做朋友,要之以绿叶的姿态,同时也要暗藏红花的心机。广播电视发射塔安全管理规定

2003年8月17日14:43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做好广播电视发射塔的安全保卫工作,确保广播电视发射塔的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广播电视发射塔的治安、消防安全管理。

第三条 广播电视发射塔的安全管理工作,贯彻预防为主,确保重点,维护稳定的工作方针,切实履行治安、消防安全管理职责,确保安全。

第四条 广播电视发射塔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是塔的安全责任人,全面负责本塔的治安、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第二章 安全管理责任

第五条 广播电视发射塔的安全责任人,应当履行下列治安、消防职责:

(一)掌握本塔治安、消防安全情况,严格贯彻执行治安、消防政策法规和上级有关规定。

(二)统筹安排治安、消防工作,确定逐级治安、消防安全责任。

(三)确保本塔治安、消防安全经费,提供组织人员保障。

(四)批准实施治安、消防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以及年度治安、消防计划。

(五)组织治安、消防安全检查,督促落实隐患整改,及时处理治安、消防重大问题。

(六)确定本塔的治安、消防管理负责人。

第六条 广播电视发射塔的治安、消防管理负责人,对本塔的治安、消防安全责任人负责,组织和实施下列治安、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一)拟定年度治安、消防工作计划、安全制度、资金预算,制订治安、消防应急方案并组织演练。

(二)保养本塔的治安、消防设施、灭火器材和安全标志,确保其完好、有效;确保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

(三)组织实施治安、消防巡查、检查和安全隐患的整改工作。

(四)对员工组织开展防火知识、灭火技能的宣传教育和培训;组织、管理训练义务消防队。

(五)定期向安全责任人报告治安、消防安全情况,及时报告治安、消防重大问题。

(六)协助公安、消防机构查处有关治安、消防安全事故。

第七条 岗位安全责任人,贯彻落实本塔有关治安、消防安全的各项规章 制度,切实履行岗位安全职责。

第八条 保卫人员应当按有关规定配备必要的安全检查、自身防护和交通、通讯等装备。

第三章 消防安全管理

第九条 广播电视发射塔是消防重点部位,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及当地公安消防机构的有关规定,实行严格管理。

第十条 广播电视发射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各项消防安全制度。

消防安全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二)防火巡查、检查;

(三)安全疏散;

(四)消防(控制室)值班;

(五)消防设施、灭火器材维护管理;

(六)火灾隐患整改;

(七)用火、用电安全管理;

(八)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

(九)义务消防队的管理,消防演练;

(十)与消防安全有关的燃气和电气设备的安全检查和管理(包括防雷、防静电);

(十一)消防安全工作考评和奖惩;

(十二)其他必要的消防安全内容。

第十一条 广播电视发射塔的装饰、装修、内部改建等建设工程项目,应当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按照国家有关消防技术标准及《广播电视工程建筑设计防火标准》进行设计。开工前,应将消防设计图纸及有关资料报送公安消防机构审核,经审核同意,方可施工;工程竣工时,必须经公安消防机构进行消防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十二条 广播电视发射塔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塔区施工管理规定。进入塔区的施工人员,必须遵守有关安全管理规定。

第十三条 在广播电视发射塔或者塔周围举办集会、焰火晚会、灯会等有可能发生火灾危险的大型活动,举办或者承办单位应当在具备消防安全条 件后,向公安消防机构申报,经公安消防机构检查合格后,方可举办。

第十四条 塔的公众聚集旅游场所在营业活动期间,禁止动火施工。

第十五条 塔的公众聚集旅游场所,在营业活动期间应当通过张贴宣传图画、广播、闭路电视等方式向公众宣传防火、灭火、疏散逃生等消防常识。

第十六条 广播电视发射塔应保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设置符合国家规定的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设施,保持防火门、防火卷帘、机械防排烟、送排风、火灾事故应急广播等消防设施处于良好正常状态。

严禁可能影响消防安全的下列行为:

(一)占用疏散通道。

(二)在安全出口或者疏散通道上加装栅栏等影响疏散的障碍物。

(三)将安全出口加锁、遮挡;将消防安全疏散指示遮挡覆盖。

(四)其他影响安全疏散的行为。

第十七条 广播电视发射塔应建立每日防火巡查制度,确定巡查人员、内容、部位和频次,并填写巡查记录。

巡查内容应当包括:

(一)用火用电有无违章 情况。

(二)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畅通,安全疏散标志、应急照明设施是否完好。

(三)消防设施、灭火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是否在位、完整。

(四)常闭式防火门是否处于关闭状态,防火卷帘门周围是否堆放物品,影响使用。

(五)其他消防安全情况。

第十八条 对下列违反消防安全规定的行为,应当责成有关人员当场改正,并督促落实:

(一)违章 存放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

(二)违章 使用明火作业或者在禁烟区吸烟的。

(三)对安全出口遮挡、上锁,占用或者堆放物品堵塞疏散通道的。

(四)消火栓、灭火器材被遮挡影响使用或者挪做它用的。

(五)常闭式防火门处于开启状态。

(六)防火卷帘下堆放物品的。

(七)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和防火巡查人员脱岗的。

(八)违章 关闭消防设施,切断消防电源的。

(九)其他可以当场改正的违章 行为。

违反前款规定的情况以及改正情况应当有记录,并存档备查。

第十九条 广播电视发射塔应定期进行消防检查,检查的内容应当包括:

(一)火灾隐患整改情况以及防范措施落实情况。

(二)安全疏散通道、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和安全出口情况。

(三)消防车通道、消防水源情况。

(四)灭火器配置及有效情况。

(五)用火、用电有无违章 情况。

(六)重点工种人员以及其他员工消防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管理情况。

(八)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场所防火、防爆措施落实情况以及其他重要物资的防火安全情况。

(九)消防(控制室)值班情况和设施运行、记录情况。

(十)防火巡查情况。

(十一)消防安全标志的设置及其完好、有效情况。

(十二)消防设施设备按有关规定和规程进行维护保养的情况。

(十三)有自动消防设施设备的塔,还应按照有关规定,由取得公安消防机构资质认证的机构对自动消防设施、设备进行全面检查测试,并出具检查报告,存档备查。

(十四)其他需要检查的内容。

防火检查应当填写检查记录;检查人员和被检查部门负责人应当在检查记录上签名。

第二十条 对存在的火灾隐患,应当及时予以消除。

第二十一条 对不能当场改正的火灾隐患,应当向消防安全管理人和消防安全责任人及时报告,并提出整改意见。在火灾隐患整改之前,应当落实防范措施,确保安全。

第二十二条 对公安消防机构责令限期整改的火灾隐患,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改正,并填写火灾隐患整改复函,报送公安消防机构。

第二十三条 广播电视发射塔的管理机构,应当根据灭火、应急疏散预案,定期组织消防演练。

第二十四条 发生火灾时,应当立即报火警,并迅速组织力量疏散人员,扑救火灾;不得阻拦报警;未经公安消防机构同意,不得擅自清理火灾现场。

第二十五条 广播电视发射塔应当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防火宣传教育的内容包括:

(一)有关消防法规、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

(二)本岗位火灾的危险性和防火措施。

(三)有关消防设施的性能、灭火器材的使用。

(四)报火警、扑救初期火灾以及自救逃生的知识和技能。

广播电视发射塔应当组织新上岗和进入新岗位的员工进行上岗前的消防安全培训。

第二十六条 自动消防设施的值班、操作人员,应当持证上岗。

下列人员应当接受消防安全专门培训:

(一)塔的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员;

(二)专、兼职消防安全管理人员。

(三)自动消防设施的值班、操作人员。

第二十七条 广播电视发射塔应当建立健全消防档案,统一规范管理

第四章 治安、警卫工作管理

第二十八条 广播电视发射塔的治安工作,根据属地公安机关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塔实际,严格管理。

(一)塔外应设存包处,塔入口处应设安检门。

(二)严格控制上塔观光旅游人数。

(三)严禁携带易燃易爆危险物品、枪支、弹药及管制刀具、剧毒和放射性物品上塔。

(四)塔区内应建立巡查、清场制度。

(五)对于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 例》的行为要坚决制止,并报告当地公安机关,必要时及时疏散游客。第二十九条 广播电视发射塔设计安装的安全技术防范设施须报公安机关审批,同意后,方可施工。

第三十条 省级以上(含省级)的广播电视发射塔,应当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有关规定,由中国人民武警察部队内卫执勤。

第三十一条 地市级(含地市级)以下的广播电视发射塔,应当设保安、民警或者内保机构。

第三十二条 武警部队的设施、设备配备,依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重要目标执行设施建设标准与管理办法》(国办发[1997]14号)的通知要求执行。

第三十三条 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外宾到广播电视发射塔;本塔举办大型、重大活动,应按《广播电影电视警卫工作管理暂行规定》、《广播电影电视大型重大活动安全管理办法》执行。制定相应等级的警卫保卫方案,对参与警卫工作的人员应进行严格的审查,确保政治可靠。

第五章 奖惩

第三十四条 广播电视发射塔的管理机构,应当将治安、消防安全工作作为内部主要工作,统一进行检查、考核、评比。对在治安、消防工作中成绩突出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未依法履行治安、消防安全职责或者违反塔区治安、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的,应当依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和其他处理。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五条 本规定自2002年1月1日起实行。

第三十六条 广播电视发射塔管理机构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塔的治安、消防工作管理的实施细则。

第二篇: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

微波传输电路实施细则

(试行)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二〇一〇年五月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1

第一条

编写目的...............................................................................................................1 第二条

适用范围...............................................................................................................1 第三条

微波传输电路的分类...........................................................................................1 第二章 运维体系...........................................................................................................................1

第四条

运维管理体系.......................................................................................................1 第五条

运行机制保障.......................................................................................................1 第六条

维护机制保障.......................................................................................................1 第七条

人员队伍保障.......................................................................................................2 第三章 系统配置要求...................................................................................................................2 第一节

传输网络系统.............................................................................................................2

第八条

传输体制和组网...................................................................................................2 第九条

波道设置...............................................................................................................2 第十条

微波传输设备.......................................................................................................3 第十一条

网络管理系统...................................................................................................3 第十二条

应急通讯...........................................................................................................3 第二节

电源系统.....................................................................................................................3

第十三条

外部电源...........................................................................................................3 第十四条

供配电...............................................................................................................3 第三节

信号系统配置.............................................................................................................4

第十五条

信号的接入和输出...........................................................................................4 第十六条

信号处理...........................................................................................................4 第四节

自台监控系统.............................................................................................................4

第十七条

播出信号监视...................................................................................................4 第十八条

设备运行监测...................................................................................................4 第十九条

电力和环境监测...............................................................................................4 第五节

无人值守站.................................................................................................................5

第二十条

运行环境...........................................................................................................5 第二十一条

远程监控系统...............................................................................................5 第六节

维护器材.....................................................................................................................5

第二十二条

备品备件.......................................................................................................5 第二十三条

维护工具.......................................................................................................5 第七节

环境要求.....................................................................................................................6

第二十四条

站房传输环境...............................................................................................6 第二十五条

安全防范.......................................................................................................6 第八节

灾害防护和应急传输.................................................................................................6

第二十六条

灾害防护和应急传输...................................................................................6 第四章 系统运维管理要求...........................................................................................................7 第一节

运行管理.....................................................................................................................7

第二十七条

运行指标.......................................................................................................7

第二十八条

技术指标.......................................................................................................7 第二十九条

规章制度.......................................................................................................7 第三十条

运行流程...........................................................................................................8 第二节 维护管理.....................................................................................................................8

第三十一条

维护计划.......................................................................................................8 第三十二条

维护操作规程...............................................................................................9 第三十三条

维护分工、分界...........................................................................................9 第三十四条

抢修管理.......................................................................................................9 第三十五条

线路组巡.......................................................................................................9 第三十六条

备件管理.......................................................................................................9 第三十七条

代维管理.......................................................................................................9 第三节 技术管理...................................................................................................................10

第三十八条

电路的频率和路由保护.............................................................................10 第三十九条

试播期管理.................................................................................................10 第四十条

技术改造.....................................................................................................10 第四十一条

应急预案.....................................................................................................10 第四十二条

重要保证期.................................................................................................11 第四十三条

临时停传管理.............................................................................................11 第四十四条

运行变更管理.............................................................................................11 第四十五条

施工管理.....................................................................................................12 第四十六条

事故管理.....................................................................................................12 第四十七条

报表管理.....................................................................................................13 第四十八条

技术资料管理.............................................................................................13 第四十九条

技术安全管理.............................................................................................13 第五十条

检查与考核.....................................................................................................13 第五十一条

安全播出风险评估.....................................................................................14 第四节 信息安全管理...........................................................................................................14

第五十二条

网络和信息安全.........................................................................................14 第五章 附则................................................................................................................................15

第五十三条

本规定下列用语的含义.............................................................................15 第五十四条

规范性引用文件.........................................................................................15 第五十五条

本实施细则由广电总局科技司负责解释.................................................16 第五十六条

本实施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6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微波传输电路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指导和规范微波传输电路安全播出管理工作,根据《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制订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广播电视微波传输电路的技术系统配置及运行、维护、技术管理工作。

第三条 广播电视微波传输电路分为两类:省际干线、省内干线的微波传输电路为干线微波传输电路,其它微波传输电路为支线微波传输电路。

第二章 运维体系

第四条 微波传输电路,应设相适应的职能管理机构(微波总站、微波管理中心等,以下称微波总站)负责全电路的运维管理工作。干线微波电路可根据运维需要设置路段中心站承担相应路段的部分维护管理职责。

第五条 微波总站应组织各微波站建立“系统管理、统一调度、协调配合、各司其职”的运行保障机制。

(一)微波总站应负责全电路的运行调度,及时掌握电路运行情况,指挥处理运行中出现的各种安全播出事件/事故,并负责统一向广播影视行政部门上报;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微波传输电路实施细则

(二)各微波站负责本站的运行保障,完成微波总站的各类指令。发现电路运行异常时,应及时处置,并向微波总站汇报。无人值守站的运行应由微波总站远程监控管理。

第六条 微波总站应组织各微波站建立“科学计划、统一标准、责任明确、防护到位”的维护机制。

(一)微波总站应根据全年维护任务科学编制全年维护计划,并组织各微波站落实维护责任制,明确维护标准和维护任务,落实维护组织、维护人员;

(二)各微波站应负责本站的日常维护,按照计划和统一标准完成维护任务。无人值守站应由路段中心站定期维护;

(三)各微波站应按照“预防为主”的维护原则,做好系统日常维护和微波路由保护工作。

第七条 微波站应结合本站的任务定岗定责,建立相适应的运行维护队伍。

(一)从事安全播出运行、维护的人员应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满足岗位要求,并通过岗位培训和考核;

(二)应定期进行安全播出教育,定期组织培训、演练、考核;

(三)应对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和新技术培训,提高安全播出保障能力;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微波传输电路实施细则

(四)与播出相关的供配电等保障部门及其从业人员应统一纳入安全播出管理。

第三章 系统配置要求

第一节 传输网络系统

第八条 广播电视微波传输电路应采用同步数字系列(SDH)制式。干线微波传输电路应以 N+1方式配置保护波道。

干线微波传输电路宜按环路传输方式组网,或在可能的节点与光缆干线传输网连通,形成互为备份的传输网络。支线微波传输电路宜以树形或星形方式组网。

第九条 电路的波道设置应符合《1-30GHz数字微波接力通信系统容量系列及射频波道配置方案》(信部无[2000]705号)的相关规定。

第十条 微波传输设备的平均无故障时间应大于30万小时;N+1备份系统应采用无损伤切换开关;应选择采用空间分集、自适应均衡、时域均衡、自动发射功率控制(ATPC)等提高传输性能的技术手段。

第十一条 干线微波传输电路应在首站设置网络管理中心,并在适当的节点设备份网络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的功能配置应符合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微波传输电路实施细则

《广播电视微波电路运行维护规程》(GY/T XXX),以下简称《运维规程》)的有关要求。支线微波传输电路应在首站或端站配置网络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主要设备应有备份。

网管信息应安排在优先级最高的主业务信道,随主业务倒换。第十二条 微波总站应使用公用通信网建立连接全电路各站的应急指挥通讯系统。指挥中心设置在首站,应配置安全播出预警信息接收终端,并配置与安全播出指挥调度机构互联的计算机终端和专用通信设备;各微波站应至少配置一路外线电话。

第二节 电源系统

第十三条 微波站宜接入两路不同路由的外电,干线微波传输电路的首站应接入两路不同路由的外电。

第十四条 供配电系统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低压供配电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标准和规范;

(二)播出负荷供电宜设与其它负荷供电分离的独立低压回路;

(三)微波电路首站及只有一路外电的微波站应配置自备电源,保障全部播出负荷、机房空调等相关负荷连续运行;无自备电源的微波站应配置应急移动发电设备的接入端口;

(四)微波总站、路段中心站应配置移动式发电机组,为全电路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微波传输电路实施细则

或路段各站应急备用;

(五)微波站直流电源设备应设置冗余,蓄电池组后备时间应满足设计负荷工作8小时以上;交流供电播出负荷应采用不间断电源(UPS)供电,UPS电池组后备时间应满足设计负荷工作30分钟以上,无自备发电机组的, UPS电池组后备时间应满足设计负荷工作8小时以上。

第三节 信号系统配置

第十五条 上节目的微波站每套节目应配置不少于两路不同路由的信号源,下节目的微波站每套节目应向信号使用单位输出两路信号。

第十六条 上、下节目的微波站应按1+1热备份方式配置信号分配、切换、编解码、复用及适配等设备。并在相关节点配置应急人工跳线端口。

信号切换设备应具有主备路自动选择功能和告警功能,分配、切换设备应具有断电直通功能。所有信号处理设备应具有本机数据管理接口。

第四节 自台监控系统

第十七条 上、下节目的微波站应对发送信号的分配、切换,《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微波传输电路实施细则

接收信号的输出等环节设置具备故障自动声光报警功能的监听监看系统。首站应设置对信号码流的监测。

第十八条 微波站应配置对本站信号系统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测系统。监测系统应具备故障自动报警、运行状态数据记录、查询等功能。

第十九条 电力和环境监测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微波站应配置电力和机房环境的集中监控系统,对供配电设备的分合状态、电压、电流等相关参数进行监测,对机房温度、湿度等相关参数进行集中处理和告警;

(二)微波站宜设置对天线、铁塔、蓄电池室等设施的视频监视系统。

第五节 无人值守站

第二十条 无人值守站的运行环境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应采用封闭式空间设计,满足无人值守条件下良好的防火、防盗、防尘、防漏、防虫、保温等防护条件;

(二)应配置具有远程遥控功能的空调等设备;

(三)应配置可远端管理的防雷自动保护系统、消防自动控制系统及安保监控系统。《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微波传输电路实施细则

第二十一条 无人值守站应建立远程监控系统,实现对站内信号源、供配电等系统的远程监控和管理。远程监控系统应具备运行状态实时监测、主要参数实时记录、运行异态实时报警、自动和远程控制、以及数据管理等功能。

第六节 维护器材

第二十二条 对干线微波电路,微波总站应按一定的比例配置全电路所需的备份单元和抢修材料。路段中心站应配备主要设备的备份单元和抢修材料;对支线微波电路,微波总站应参照干线微波电路路段中心站配置备品备件。

第二十三条 各微波站应配置系统设备常用维护工具、检修专用工具、安全保护工具、现场应急抢修工具和相关材料;微波总站的仪器仪表配置应符合《运维规程》的有关规定,各微波站应配置必要的仪器仪表。

第七节 环境要求

第二十四条 站房环境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微波电路的空间通路和电磁环境应符合《广播电视微波工程线路设计规范》(GYJ 30)的有关规定;

(二)机房温度、湿度、防尘、静电防护、布线及外部环境等应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微波传输电路实施细则

符合《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的有关规定;

(三)微波站的防雷接地应符合《广播电视微波站(台)工程设计规范》(GYJ 31)、《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的相关要求,微波站的配电线路及信号线缆不得采用架空线方式进出机房;

(四)机房消防设施的配置应符合《广播电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Y 5067)的规定。

第二十五条 机房安全防范应符合《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广播电影电视系统重点单位重要部位的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GA 586)的有关规定。

第八节 灾害防护和应急传输

第二十六条 微波电路的灾害防护和应急传输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各微波站应具有一定的防御自然灾害能力,应根据当地地质、气候特点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并配置必要的防灾物资;

(二)宜建立应急传输机制,当发生特别重大灾害或突发事件,正常系统短时间内无法恢复传输时,应能够应急传输重要节目。《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微波传输电路实施细则

第四章 系统运维管理要求

第一节 运行管理

第二十七条 安全播出的运行指标应满足:

(一)干线微波业务可用度应不低于99.99%,支线微波业务可用度应不低于99.97%;

(二)微波总站应将停播率指标按年分解到各微波站,作为对各微波站运行维护的考核指标。

第二十八条 系统技术指标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微波电路的传输差错性能指标应符合《运维规程》的相关要求;

(二)微波传输设备及天馈线等附属设备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运维规程》的相关要求;

(三)编解码设备的技术指标应符合《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编码器、解码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GY/T 212)的相关要求,复用器设备的技术指标应符合《数字电视复用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GY/T 226)的要求;

(四)节目的TS流指标应符合《信息技术 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息的通用编码》(GB 17975.1)的要求。

第二十九条 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要求,结合本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微波传输电路实施细则

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各项运维和技术管理制度。

(一)机房管理制度应包括机房出入人员管理、机房禁止性规定等;

(二)值班及交接班制度应包括交接班要求、值班内容、纪律要求、监听监看要求等;

(三)安全制度应包括技术安全、施工安全、消防安全规定等;

(四)用配电管理制度应包括用配电规范、安全规范、主要运行参数及关键设备运行情况巡查规定等;

(五)播出变更管理制度应包括播出变更的启动条件、播出变更前的各项准备措施、播出变更的检查确认规定等;

(六)运行配合制度应包括对微波电路统一调度指挥的原则、对微波总站指令的落实、对站间配合的规定等;

(七)事故报告制度应包括不同等级事故的报告原则、报告内容(事故原因、影响范围、处理过程等)、报告要求等;

(八)维护检修制度应包括维护检修的项目和周期、检修规范、责任分工、重要数据存储与备份规范、维护记录规范等;

(九)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应包括技术档案的范围、存档要求、分类明细、出入库管理、销存时限规定等。

第三十条 应结合播出系统和播出任务,制订和完善各项运行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微波传输电路实施细则

工作流程和设备操作流程。

(一)运行工作流程主要包括:交接班流程、巡机流程、节目调度流程、播出事故处理流程、报告流程等;

(二)设备操作流程主要包括:信号切换操作流程、传输设备操作流程、网管操作流程、供配电设备操作流程等;

(三)各项操作应符合国家、行业相关操作规范,节目调度应按调度单的要求执行;运行工作和设备操作应做好记录并存档;跨单位、跨部门的业务调度、操作指令应有书面通知,相关通话联络应有录音和文档记录。

第二节 维护管理

第三十一条 各微波站应参照《运维规程》的相关要求,针对不同系统和设备分类制定周检、月检、季检、年检等周期性维护计划,并按计划组织实施;维护工作应做好记录并存档。

第三十二条 各微波站应根据自身承担的维护任务及各类设备设施的特点制定电源设备、传输设备、网管系统、天馈系统、信号源系统等的维护操作规程。维护操作规程应符合相关行业的操作规范。

第三十三条 维护分工、分界管理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微波总站应确定各微波站的维护任务和维护标准,明确站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微波传输电路实施细则

间维护界面,以及应急抢修、故障查询和电路调测中的跨站配合要求。应做到界面清晰、责任明确;

(二)应与上、下游相关播出单位划清维护分界,并签订维护协议,协议主要内容应包括:维护分界图、各方保障责任、联络电话等。

第三十四条 微波总站应规定定型故障的抢修时限,并根据抢修时限要求制订抢修预案和应急抢修流程,组织各微波站落实各类故障的抢修、配合责任,落实参与抢修的人员、器材、通讯及交通工具。

第三十五条 微波总站应参照《运维规程》的相关要求每年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微波传输电路进行线路组巡,检查、测量、调试系统设备的技术指标,检查维护计划的执行情况,重点检查天馈线、电源等易引发重大播出事故的设备。

第三十六条 维护所需的各种工具和器材应妥善放置、专人管理,定期检查补充、定期标校;备品备件应进行登记造册,放置于满足器件存储环境要求的指定位置,并定期加电检测和维护。

第三十七条 代维管理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委托其他单位承担运行维护任务时,应选择具有相应安全保障能力的代维单位并签署有效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应指定专人对代维单位的运行维护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和管理;在代维单位进行维护操作时,应安排相关人员监护;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微波传输电路实施细则

(二)设备所在地的单位应承担设备运行监测、故障应急处置等代维任务,并与委托方签署有效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应严格履行协议范围内的相关责任和义务,及时向委托方反馈运行维护情况。

第三节 技术管理

第三十八条 各微波站应按规定办理频率使用手续,并向当地规划部门提出电路的空间路由保护申请。

发现本电路频率受干扰或被盗用,应立即报告当地无线电管理部门,并协助开展干扰源查找、排除工作。微波总站应每季度组织路由巡查,发现空间路由被侵占或将被侵占应及时报告当地规划部门。

第三十九条 新建微波电路需要试播的,应提前7个以上工作日逐级报请省级以上广播影视行政部门批准。其中,涉及广电总局直属单位的,以及播出影响范围涉及全国或者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应当逐级报请广电总局批准。

试播期审批部门应及时回复意见;批准试播的,应同时将批复意见告知广播电视监测、指挥调度机构。

第四十条 涉及站址迁移、扩容、更新的技术改造,国家干线应报国家广电总局批准;省内干线应报省级广播影视行政部门批准,《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微波传输电路实施细则

并报国家广电总局备案;支线微波电路应报上级广播影视行政部门批准。

第四十一条 应急预案管理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微波总站应针对技术系统的特点和自台实际情况,组织各微波站制订突发故障应急预案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包括:供配电故障应急预案、播出重要环节故障应急预案以及非法破坏事件应急预案、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其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并报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备案;

(二)各相关部门和岗位应根据应急预案制定具体的应急处置流程;

(三)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应急预案和流程,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并组织演练。

第四十二条 重要保障期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一)应制订重要保障期预案,预案应包括重要播出前的准备、重要播出中的保障措施和突发故障、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等内容;

(二)应做好技术系统的全面检修、测试工作;应对备品备件、应急工具进行全面检查并及时补充;

(三)应提前协调电力供应、通信联络、设备生产商、系统集成商等相关单位、部门,为播出提供必要的保障支持;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微波传输电路实施细则

(四)各微波站应增加值班人员配备,实行定时汇报,应加强对无人值守站的巡视和监控。

第四十三条 临时停传管理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临时停传涉及广电总局直属单位的,以及节目影响范围涉及全国或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应提前5个以上工作日逐级报至广电总局批准;其它临时停传的申请程序、管理要求由省级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另行规定;

(二)申请临时停传前应做好与相关单位和部门的沟通协调;

(三)临时停传申请材料应说明申请原因、起止日期和时间、涉及的节目、影响范围、操作方案、应急措施等;

(四)临时停传批准后,申请单位应在操作前通知相关播出单位,相关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应通知监测、指挥调度机构。

第四十四条 凡节目传输技术参数(传输通道号、传输流参数等)变更,有可能影响下游播出单位接收的,变更前应通知下游播出单位做好配合,变更后经双方测试通过方可投入运行。

第四十五条 施工管理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施工安排应以减少对播出影响为原则,尽量安排在例行检修时间进行,需要临时停传的,应做好临时停传申请和操作通知等工作;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微波传输电路实施细则

(二)施工前,应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应明确:施工的目的和要达到的效果、施工内容和施工区域、详细操作步骤和时间进度、各项安全措施、相关责任人和需要协调配合的部门、对安全播出可能造成的影响及应急操作处理流程等内容;

(三)施工时,应遵守相关安全规范,并做到:严格划分出施工区域,放置警示牌;安排熟悉安全播出的人员监督整个施工过程,发生威胁安全播出的行为,立即予以制止;在播出机房内施工,应与播出运行设施隔离,并加强对播出设备的巡视;施工用电应与播出用电分离。

第四十六条 事故管理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安全播出事故的界定、分类、分级、统计和上报应按广播影视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和行业标准执行;

(二)应根据上级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和安全播出要求,制定本单位的事故管理制度;

(三)对于重大事故应成立分析检查组,对事故原因、处置过程进行调查,对处置方式、方法进行分析,形成分析报告;

(四)应根据事故的分析调查,编写事故案例,并及时组织召开案例分析会,通报情况,总结经验教训;

(五)应按照有关规定对事故责任人予以处理,对排查发现的播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微波传输电路实施细则

出事故隐患应及时进行整改。

第四十七条 报表管理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按照广播影视行政部门的要求,汇总分析技术指标、播出运行、事件/事故等情况和数据,按时填报相应报表;

(二)上报数据应准确真实,并由专人进行审核;

(三)应根据报表类型分类整理报表档案。第四十八条 技术资料管理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技术资料管理应符合《运维规程》的有关规定;

(二)应建立技术资料库,有条件的应建立电子化技术资料库。资料库应包括:建站档案、技术审批文件、运维与技术管理制度、设备档案、运维档案、应急预案、事故档案、系统方案、系统图纸、系统重大技改资料、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及安全播出文件、报表等;应由专人负责对技术资料及时更新整理。

第四十九条 技术安全管理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中有关技术安全的规定,遵循《广播电视中心和台、站天线工作安全规程》(GY 62)、《广播电视中心和台、站电气工作安全规程》(GY 63)、《运维规程》等行业标准中的有关技术安全要求;

(二)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和细化相关的管理制度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微波传输电路实施细则

和操作流程,强化广播电视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教育,落实安全责任和措施,加强监督检查,避免发生技术安全事故;

(三)天线和微波塔的维护人员应熟练掌握设备的电气基本知识和高空作业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中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第五十条 微波总站应建立安全播出检查和考核制度,定期对各微波站的运行和维护情况开展检查和考核。检查和考核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系统配置:检查技术系统的配置及验收情况,评估播出系统的可靠程度;

(二)系统指标:检查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评估技术指标达标等级;

(三)规章制度:检查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情况,评估规章制度的完善和落实情况;

(四)预案流程:检查应急预案和操作流程的制定和演练情况,考核值班人员的掌握程度,评估各播出系统应急预案和关键操作流程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五)文件资料:检查值班日志、运行记录,播出运行文件、维护计划、维护记录、安全播出报表、安全播出事故处理和分析报告、设备器材档案等资料,评估技术资料的管理水平。《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微波传输电路实施细则

第五十一条 应对技术系统和播出管理进行安全播出风险评估,对评估出的不足和薄弱环节应及时整改。

第四节 信息安全管理

第五十二条 网络和信息安全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应针对本单位网管、电力和环境监测系统等与播出相关信息系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网络信息安全制度,明确日常操作、运行维护中的信息安全要求;

(二)播出相关信息系统应与其他网络物理隔离,封闭主机不必要的外部数据接入端口,采取病毒防护、授权认证、数据备份等安全措施,并定期对病毒库及操作系统等进行更新和升级。

第五章 附则

第五十三条 本规定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业务可用度指所有广播电视传输业务正常传输时长占业务传输总时长的百分比,单位:%。公式:

各业务累计传输中断时长(小时)事故次数100%业务可用度1各业务传输总时长(小时)某业务累计传输中断时长(小时)受影响的接收节点站数1事故次数业务数某业务传输总时长(小时)接收节点站数业务数100%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微波传输电路实施细则

其中,每项业务传输总时长按24小时/天计,某项业务的“接收节点数”按该业务下节目站数计算。如某业务在某下节目站接收时只有部分节目中断,则该站“受影响接收节点数”统计时按中断节目数与业务所有节目数的比值计算;

(二)技术系统指微波站与安全传输有关的系统、设备、线路及其附属设施的统称,包括:传输网络系统、信号源系统及监测、监控系统,相关供配电系统,相关附属设施(含机房空调、消防、防雷接地、应急照明、天馈线防护等);

(三)支线微波电路,是指由固定设备传输的微波电路,移动微波设备传输的微波电路不在其内;

(四)自台监控系统,是指微波站对本站信号源及下载信号质量、供配电及环境监测系统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

(五)本细则中“应”表示必须达到相应要求;“宜”表示建议达到相应要求;

(六)如无特殊说明,本细则中“以上”含本数。

第五十四条 以下规范性引用文件的最新版适用于本实施细则: 《1-30GHz数字微波接力通信系统容量系列及射频波道配置方案》(信部无[2000]705号)《广播电视微波电路运行维护规程》(GY/T XXX)《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微波传输电路实施细则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

《广播电影电视系统重点单位重要部位的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GA 586)

《广播电视微波站(台)工程设计规范》(GYJ 31)《广播电视微波工程线路设计规范》(GYJ 30)《广播电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Y 5067)

《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编码器、解码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GY/T 212)

《数字电视复用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GY/T 226)《信息技术 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息的通用编码》(GB 17975.1)

《广播电视中心和台、站天线工作安全规程》(GY 62)《广播电视中心和台、站电气工作安全规程》(GY 63)第五十五条 本实施细则由广电总局科技司负责解释。第五十六条 本实施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推荐]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2月6日起实施

听广播看电视有了维权依据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颁布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于2月6日起开始施行(以下简称《规定》)。这是我国广播电视业的一部新行政法规,该《规定》由总局局长王太华以总局令的形式于2009年12月16日正式对外公布。近日,本报记者就《规定》实施相关问题采访了地区广播电视局局长王德义。

记者:出台《规定》的目的和依据是什么?

王德义:为了加强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保障广播电视信号安全优质播出,维护用户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权益,是依据《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广播电视设施保护条例》而制定的。

记者:《规定》明确了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范围,具体包括哪些?

王德义:从事广播电视播出、传输、覆盖等业务的单位(以下简称安全播出责任单位)为保障安全播出开展的技术维护、运行管理、应急处置及其他相关活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广播影视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督管理工作。任何组织、个人不得实施干扰广播电视信号、危害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行为。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实行分类分级保障制度。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应当符合本规定和国务院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关于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有关要求;不符合的,不得从事广播电视播出、传输、覆盖活动。同时,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应当加强制度建设,采取多种措施保障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安全播出责任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对本单位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全面负责。

记者:安全播出责任单位中的安全播出人员与技术系统配置如何管理?

王德义: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播出技术维护和运行管理的机构,合理配备工作岗位和人员,并将其他涉及安全播出的部门和人员纳入安全播出管理,落实安全播出责任制。

安全播出责任单位的安全播出人员管理,应当符合下列规定:参与节目播出或者技术系统运行维护的人员,应当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并通过岗位培训和考核;

新系统、新设备投入使用前,应当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务院广播影视行政部门的规定或者其他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相应资格证书。

安全播出责任单位的技术系统配置,应当符合下列规定:符合国家、行业相关技术规范和国务院广播影视行政部门规定的分级配置要求;针对播出系统特点采取相应的防范干扰、插播等恶意破坏的技术措施;采用录音、录像或者保存技术监测信息等方式对本单位播出、传输、发射的节目信号的质量和效果进行记录。记录方式应当符合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人民政府广播影视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记录信息应当保存一周以上;使用依法取得广播电视设备器材入网认定的设备、器材和软件,并建立设备更新机制,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省级以上广播电台、电视台、卫星地球站应当配置完整、有效的容灾系统,保证特殊情况下主要节目安全播出。

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技术维护、运行管理等安全播出管理制度,应当保障技术系统运行维护、更新改造和安全防范等安全播出所需经费。同时,鼓励开展对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技术的研究和创新,不断提高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水平。

记者:《规定》中,如何管理安全播出责任单位的广播电视节目?

王德义:安全播出责任单位的广播电视节目源管理,应当符合下列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在节目制作、节目播出编排、节目交接等环节应当执行复核复审、重播重审制度,避免节目错播、空播,并保证节目制作技术质量符合国家、行业相关标准;广播电台、电视台直播节目应当具备必要的延时手段和应急措施,加强对节目的监听监看,监督参与直播的人员遵守直播管理制度和技术设备操作规范;从事广播电视传输、覆盖业务的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应当使用专用信道完整传输必转的广播电视节目;不得擅自接入、传送、播出境外广播电视节目;发现广播电视节目中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内容的,应当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消除或者停止播出、传输、覆盖,保存有关记录,并向广播影视行政部门报告。

记者:《规定》中,对新建、扩建或者更新改造广播电视技术系统的工程项目如何管理?

王德义:对新建、扩建或者更新改造广播电视技术系统的工程项目,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在实施前应当组织相关专家或者委托专业评估机构对技术方案进行安全播出评估;在工程项目完工后应当组织验收,并向广播影视行政部门报告验收情况。

新建广播电视技术系统投入使用前,试运行时间不得少于一个月。

新建广播电视播出、传输、发射系统需要试播的,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应当报请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人民政府广播影视行政部门批准。

申请材料应当包括申请书、播出保障方案等内容。

试播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对安全播出责任单位试播期间的安全播出工作评价纳入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考核,但非责任性停播事故除外。

记者:《规定》中,对安全播出责任单位的技术系统运行与维护是怎样管理?

王德义:安全播出责任单位的技术系统运行管理,应当符合下列规定: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人民政府广播影视行政部门批准的节目、传输方式、覆盖范围以及相关技术参数播出、传输、发射广播电视信号,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停止或者变更服务;播出质量、技术运行指标符合国家、行业有关标准;制定完善的安全播出保障方案和播出、运行工作流程,安全播出保障方案应当报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备案;对主要播出环节的信号进行监听监看,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置播出故障;广播电视重点时段和重要节目播出期间,在人员、设施等方面给予保障,做好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的防范和应急准备;定期对安全播出风险进行自评估。

安全播出责任单位的技术系统维护管理,应当符合下列规定:遵守国家、行业有关标准,建立健全维护管理制度;安全播出责任单位之间、播出环节之间做到维护界限清晰、责任明确;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委托其它单位承担技术维护或者播出运行工作的,应当选择具备相应技术实力的单位,并与其签订委托协议。

记者:《规定》中,对广播电视技术系统的检修、施工管理是如何界定的?

王德义:对技术系统定期进行例行检修,例行检修需要停播(传)广播电视节目的,应当将停播(传)时间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人民政府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备案;在例行检修时间之外临时停播(传)广播电视节目进行检修、施工的,应当按照国务院广播影视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报请批准;更新改造在播系统、设备、线路及其附属设施,应当制定工程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与施工单位签订安全协议,落实安全措施。

记者:《规定》对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事故如何管理?

王德义: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事故分为责任事故、技术事故、其它事故三类,事故级别分为特大、重大和一般三级;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发生特大、重大事故后,应当立即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人民政府广播影视行政部门报告;特大安全播出事故由国务院广播影视行政部门组织事故调查,重大事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以

上人民政府广播影视行政部门组织事故调查;发生安全播出事故的,安全播出责任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应当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予以处理。

记者:发生安全播出突发事件时,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应当遵循怎样的处置原则?

王德义:发生安全播出突发事件时,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应当遵循下列处置原则:播出、传输、发射、接收的广播电视节目信号受到侵扰或者发现异常信号时,应当立即切断异常信号传播,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倒换正常信号;发现无线信号受到干扰时,应当立即报请所在地人民政府无线电管理部门排查干扰发生危及人身安全或者设施安全的突发事件时,应当在保证人身安全、设施安全的情况下,采取措施尽快恢复播出;恢复节目信号播出时,应当遵循“先中央、后地方;先公益、后付费”的原则。

同时,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应当根据安全播出突发事件的分类、级别和处置原则,制定和适时修订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并将预案报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备案。应当投入必要的资金用于应急资源储备和维护更新,应急资源储备目录、维护更新情况应当报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备案。特别是在紧急状态下,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应当服从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对应急资源的统一调配,确保重要节目安全播出。

记者: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对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督管理有哪些职责? 王德义: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履行下列6项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督管理职责:组织制定并实施运行维护规程及安全播出相关的技术标准、管理规范;对本行政区域内安全播出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发现的安全播出事故隐患,督促安全播出责任单位予以消除;组织对特大、重大安全播出事故的调查并依法处理;建立健全监测机制,掌握本行政区域内节目播出、传输、覆盖情况,发现和快速通报播出异态;建立健全指挥调度机制,保证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和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组织安全播出考核,并根据结果对安全播出责任单位予以奖励或者批评。

记者:广播电视监测、指挥调度机构主要做什么?对这个机构有什么要求? 王德义:按照广播影视行政部门的要求,负责广播电视信号监测、安全播出保障体系建设、安全播出风险评估等安全播出日常管理以及应急指挥调度的具体工作。

广播电视监测、指挥调度机构应当安排专人24小时值班,了解与安全播出有关的突发事件,及时向广播影视行政部门报告;建立健全技术监测系统,避免漏监、错监;建立健全指挥调度系统,保证快速、准确发布预警和调度指令。

记者:出现哪些行为,可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王德义: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发生安全播出特大、重大责任事故造成恶劣影响的;造成广播电视技术系统严重损害的;对特大、重大安全播出事故、事件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的。

记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对哪些行为可进行处罚?怎样处罚呢?

王德义:违反本规定,有下列九大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广播影视行政部门给予警告,下达《安全播出整改通知书》;逾期未改正的,给予通报批评,可并处三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机构和人员设置、技术系统配置、管理制度、运行流程、应急预案等不符合有关规定,导致播出质量达不到要求的;对技术系统的代维单位管理不力,引发重大安全播出事故的;安全播出责任单位之间责任界限不清晰,导致故障处置不及时的;节目播出、传送质量不好影响用户正常接收广播电视节目的;从事广播电视传输、覆盖业务的安全播出责任单位未使用专用信道完整传输必转的广播电视节目的;未按照有关规定向广播影视行政部门设立的监测机构提供所播出、传输节目的完整信号,或者干扰、阻碍监测活动的;妨碍广播影视行政部门监督检查、事故调查,或者不服从安全播出统一调配的;未按规定记录、保存本单位播出、传输、发射的节目信号的质量和效果的;未按规定向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备案安全保障方案或者应急预案的。

记者:《规定》中多次提到“安全播出、“技术系统、紧急状态”术语,您能否解释一下?

王德义:安全播出——指在广播电视节目播出、传输过程中的节目完整、信号安全和技术安全。其中,节目完整是指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完整并准确地播出、传输预定的广播电视节目;信号安全指承载广播电视节目的电、光信号不间断、高质量;技术安全指广播电视播出、传输、覆盖及相关活动参与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广播电视设施安全。

技术系统——指与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有关的系统、设备、线路及其附属设施的统称。包括:广播电视播出、传输、发射系统以及相关监测、监控系统,相关供配电系统,相关附属设施(含机房以及机房内空调、消防、防雷接地、光电缆所在杆

第四篇:广播电视发射塔增挂天线实践(范文)

武守民:广播电视发射塔增挂天线实践

科讯网信息中心 胡彩莲录入

2010年04月19日

濮阳电视台发射部工程师武守民 讲述在一座设计安装四副广播电视发 射天线的塔上又增加四副发射天线的工程实践过程,有利于全面推进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的实施、推广和应用,可供同行借鉴。

1、基本情况介绍

濮阳电视台于1996年建成228m高的广播电视发射塔是,为热浸锌钢管结构的大型发射塔。该塔156m平台以下为六边形结构,以上的桅杆段为四边形结构。根据当时工作的需要,发射塔桅杆段设计安装四副发射天线,天线布置(桅杆段由下至上)为:

(1)标高160.0~176.8m(边宽为4.2m)为调频四层四面双偶极板天线。(2)标高179.8~202.2m(边宽为3.2m)为电视2频道四层四面双偶极板天线。(3)标高204.3~218.3m(边宽为2m)为电视9频道四层四面双偶极板天线。(4)标高219.8~228.0m(边宽为0.7m)为电视19频道六层四面四偶极板天线。

四副天线均为水平极化,其中调频天线是濮阳人民广播电台三套调频节目共用,三副电视发射天线各发射一套模拟电视节目。2006年中央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在全国展开,濮阳电视台承担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套节目“中国之声”调频信号的转播任务,发射机功率为1kW。由于电视塔上的原有调频天线已经是三频共用,并且天线及馈管功率容量已满负荷,不能使用四工器的办法供新增加的发射机使用,只好再架设一副天线。广播电视塔的桅杆段按照原来的设计,四副天线已经全部安装到位,无空余桅杆段安装新增加的调频天线,必须另想办法架设。增加新的发射天线,有两个问题必须考虑:一是新增加的天线不能与原有天线发射的信号产生干扰;二是新增天线的重量和风负荷及馈管重量不能超出广播电视塔的设计负荷。

2、增挂天线实践

为了确保广播电视塔的安全,避免发生倒塔事故,一般情况下不要改变广播电视塔的塔架结构,如增加桅杆的高度。虽然采用加高桅杆的办法来增加天线,可以使发射的信号覆盖范围增大,但是由于增加的桅杆部分和加挂的天线位于广播电视塔的最高处,使广播电视塔顶端风负荷增加很多,在遇到强阵风时有可能会发生桅杆段折断的危险。尤其是在加高的桅杆段加挂分米波段的面包板天线时,风负荷增加更大。而加装分米波段的缝隙天线时风阻则会小一些。如果决定用增加桅杆的高度的办法来增挂天线时,最好与广播电视塔的原设计单位联系,请他们核查原设计方案,根据发射塔的设计负荷余量多少来决定能否再增加桅杆高度来加挂天线,以确保广播电视发射塔的安全。由于增加桅杆高度来加挂天线而造成倒塔事故的事例并不鲜见,因此一般不要采取这种办法来增加新的天线。

我国模拟电视及调频广播以前大都使用水平极化发射天线,现在垂直极化的发射天线使用在逐渐增多。地面数字电视大都采用垂直极化的天线发射。一般情况下调频收音机、各类便携式多媒体接收设备及移动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接收天线大都垂直使用,结果是垂直极化天线发射的信号,接收效果更好一些。由于垂直极化发射天线结构的特点,在电视发射塔上的安装位置可以更灵活,比如可以把垂直极化的天线架设在桅杆的四个立柱上。由于水平极化和垂直极化的天线极化方式不同,两副不同极化方式的天线在同一桅杆段工作而不会相互影响。发射塔上调频天线是安装在桅杆段的最低位置,此桅杆段的钢管较粗,新安装的垂直极化调频天线增加的风阻对广播电视塔架的安全影响不大。经与天线厂家联系共同探讨认为此方案可行,最后决定采取使用四层两面双偶垂直极化调频天线,与原来水平极化的调频发射天线装在同一桅杆段。由于是采用四层两面双偶垂直极化天线,只需在该桅杆段的东边的两根立柱上架设,实际收测表明,新安装的垂直极化天线与原来的调频天线相互之间无影响,同是使用输出功率为1kW的调频发射机,垂直极化天线发射的信号实际收听效果好于原来水平极化天线发射的信号。至今已经正常使用了近两年时间。

根据广电总局对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工作的统一部署,由广电总局科技司、无线局、广科院、设计院(规划院)组成的CMMB工程调研组与省、市广电部门和我台共同制订了技术实施方案。采用DS-31频道发射CMMB信号,发射功率为数字功率1kW,天线增益为11dB。为保证移动多媒体广播覆盖效果,考虑现在塔上已经基本没有空间,采用在发射塔第三层平台2频道电视天线处(185m)的塔柱上新增四层四面面包板天线(数字1kW),极化方式为垂直极化,来发射CMMB信号,该方案已经实施。

分米波垂直极化四偶极板发射天线(面包板天线)外形尺寸小(1060mm×480mm×210mm),重量轻(12kg),增益高(11dB),在发射塔上安装容易。地面数字电视一般都使用分米波段频道。本台筹划中的地面数字电视,计划在标高204.3~218.3m的桅杆(与9频道电视天线同段)的四个塔架立柱上,加挂2副UHF波段六层四面垂直极化四偶极板天线,并采用多工器的方式供多部1kW数字电视发射机来发射地面数字电视节目。该方案正在实施过程中。

广播电视发射塔增挂天线,节省了再次建塔的巨大投资,节省了漫长的施工时间,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应当大力推广。

第五篇:“十三五”重点项目-广播电视发射塔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十三五”重点项目-广播电视发射塔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0 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此报告为个性化定制服务报告,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及不同行业的项目提出的具体要求,修订报告目录,并在此目录的基础上重新完善行业数据及分析内容,为企业项目立项、申请资金、融资提供全程指引服务。

可行性研究报告 是在招商引资、投资合作、政府立项、银行贷款等领域常用的专业文档,主要对项目实施的可能性、有效性、如何实施、相关技术方案及财务效果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求确定一个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和最佳时机而写的书面报告。

可行性研究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 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财务的盈利性,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及建设条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投资可行性报告咨询服务分为政府审批核准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融资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核准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侧重关注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影响;融资用报告侧重关注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具体概括为:政府立项审批,产业扶持,银行贷款,融资投资、投资建设、境外投资、上市融资、中外合作,股份合作、组建公司、征用土地、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可行性报告。

报告通过对项目的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调查,在行业专家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项目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进行科学预测,从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客观的、可靠的项目投资价值评估及项目建设进程等咨询意见。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关联报告:

广播电视发射塔项目建议书 广播电视发射塔项目申请报告 广播电视发射塔资金申请报告 广播电视发射塔节能评估报告 广播电视发射塔市场研究报告 广播电视发射塔商业计划书 广播电视发射塔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广播电视发射塔投资风险分析报告 广播电视发射塔行业发展预测分析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根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第一章 广播电视发射塔项目总论 第一节 广播电视发射塔项目概况 1.1.1广播电视发射塔项目名称

1.1.2广播电视发射塔项目建设单位

1.1.3广播电视发射塔项目拟建设地点

1.1.4广播电视发射塔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1.1.5广播电视发射塔项目性质

1.1.6广播电视发射塔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1.7广播电视发射塔项目建设期

第二节 广播电视发射塔项目编制依据和原则

1.2.1广播电视发射塔项目编辑依据

1.2.2广播电视发射塔项目编制原则

1.3广播电视发射塔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4广播电视发射塔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

第二章 广播电视发射塔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第一节 广播电视发射塔项目背景

2.1.1广播电视发射塔项目产品背景

2.1.2广播电视发射塔项目提出理由

第二节 广播电视发射塔项目必要性

2.2.1广播电视发射塔项目是国家战略意义的需要

2.2.2广播电视发射塔项目是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2.2.3广播电视发射塔项目是当地人民脱贫致富和增加就业的需要 第三章 广播电视发射塔项目市场分析与预测

第一节 产品市场现状

第二节 市场形势分析预测

第三节 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第四章 广播电视发射塔项目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第一节 广播电视发射塔项目建设规模

第二节 广播电视发射塔项目产品方案

第三节 广播电视发射塔项目设计产能及产值预测

第五章 广播电视发射塔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第一节 广播电视发射塔项目选址

5.1.1广播电视发射塔项目建设地点

5.1.2广播电视发射塔项目用地性质及权属

5.1.3土地现状 5.1.4广播电视发射塔项目选址意见

第二节 广播电视发射塔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5.2.1交通、能源供应条件 5.2.2政策及用工条件

5.2.3施工条件

5.2.4公用设施条件

第三节 原材料及燃动力供应

5.3.1原材料 5.3.2燃动力供应

第六章 技术方案、设备方案与工程方案 第一节 项目技术方案

6.1.1项目工艺设计原则

6.1.2生产工艺

第二节 设备方案

6.2.1主要设备选型的原则 6.2.2主要生产设备 6.2.3设备配置方案 6.2.4设备采购方式 第三节 工程方案

6.3.1工程设计原则

6.3.2广播电视发射塔项目主要建、构筑物工程方案

6.3.3建筑功能布局

6.3.4建筑结构

第七章 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 第一节 总图布置

7.1.1总平面布置原则

7.1.2总平面布置

7.1.3竖向布置

7.1.4规划用地规模与建设指标

第二节 给排水系统 7.2.1给水情况

7.2.2排水情况

第三节 供电系统

第四节 空调采暖

第五节 通风采光系统

第六节 总图运输

第八章 资源利用与节能措施

第一节 资源利用分析

8.1.1土地资源利用分析

8.1.2水资源利用分析

8.1.3电能源利用分析

第二节 能耗指标及分析

第三节 节能措施分析

8.3.1土地资源节约措施

8.3.2水资源节约措施

8.3.3电能源节约措施

第九章 生态与环境影响分析

第一节 项目自然环境

9.1.1基本概况

9.1.2气候特点

9.1.3矿产资源

第二节 社会环境现状

9.2.1行政划区及人口构成 9.2.2经济建设

第三节 项目主要污染物及污染源分析

9.3.1施工期 9.3.2使用期

第四节 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标准

9.4.1国家环保法律法规

9.4.2地方环保法律法规

9.4.3技术规范

第五节 环境保护措施

9.5.1施工期污染减缓措施 9.5.2使用期污染减缓措施

9.5.3其它污染控制和环境管理措施

第六节 环境影响结论 第十章 广播电视发射塔项目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

第一节 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10.1.1安全防护 10.1.2劳动保护 10.1.3安全卫生 第二节 消防

10.2.1建筑防火设计依据

10.2.2总面积布置与建筑消防设计

10.2.3消防给水及灭火设备

10.2.4消防电气

第三节 地震安全

第十一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第一节 组织机构

11.1.1组织机构设置因素分析 11.1.2项目组织管理模式

11.1.3组织机构图

第二节 人员配置

11.2.1人力资源配置因素分析 11.2.2生产班制 11.2.3劳动定员

表11-1劳动定员一览表

11.2.4职工工资及福利成本分析 表11-2工资及福利估算表 第三节 人员来源与培训

第十二章 广播电视发射塔项目招投标方式及内容

第十三章 广播电视发射塔项目实施进度方案

第一节 广播电视发射塔项目工程总进度 第二节 广播电视发射塔项目实施进度表 第十四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第一节 投资估算依据

第二节 广播电视发射塔项目总投资估算

表14-1广播电视发射塔项目总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 第三节 建设投资估算

表14-2建设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

第四节 基础建设投资估算

表14-3基建总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

第五节 设备投资估算

表14-4设备总投资估算单位:万元

第六节 流动资金估算

表14-5计算期内流动资金估算表单位:万元

第七节 资金筹措

第八节 资产形成第十五章 财务分析

第一节 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 第二节 营业收入、经营税金及附加估算

表15-1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估算表单位:万元 第三节 总成本费用估算

表15-2总成本费用估算表单位:万元

第四节 利润、利润分配及纳税总额预测

表15-3利润、利润分配及纳税总额估算表单位:万元 第五节 现金流量预测

表15-4现金流量表单位:万元 第六节 赢利能力分析

15.6.1动态盈利能力分析

16.6.2静态盈利能力分析

第七节 盈亏平衡分析

第八节 财务评价

表15-5财务指标汇总表

第十六章 广播电视发射塔项目风险分析 第一节 风险影响因素

16.1.1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

16.1.2主要风险因素识别

第二节 风险影响程度及规避措施 16.2.1风险影响程度评价

16.2.2风险规避措施

第十七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广播电视发射塔项目结论 第二节 广播电视发射塔项目建议

下载广播电视发射塔安全管理规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播电视发射塔安全管理规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