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儿童保健管理常规(小编推荐)

时间:2019-05-14 22:28: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宁波市儿童保健管理常规(小编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宁波市儿童保健管理常规(小编推荐)》。

第一篇:宁波市儿童保健管理常规(小编推荐)

附件2:

宁波市儿童保健管理常规

一、目的

根据儿童不同时期的生理特点和保健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对儿童进行系统的保健管理,降低儿童常见疾病患病率和儿童死亡率,促进儿童生长发育,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二、项目

(一)新生儿期保健(出生至28天)

1、新生儿出生前应常规做好窒息复苏准备,县及县以上医院设立新生儿抢救监护中心(室),儿科医生进分娩室,对高危新生儿实行全面的监护。有产科的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新生儿抢救室和抢救小组,配备必要的抢救设施和药物。

2、新生儿出生后应立即进行生命体征评估,记录Apgar评分。生命体征平稳后测量并记录体重、身长和头围。产后母婴应尽早进行肌肤接触,早吸吮、早开奶,实行24小时母婴同室,指导母乳喂养,接种卡介苗和乙肝疫苗。

3、在知情选择的原则下,积极做好新生儿疾病筛查和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对可疑阳性病例应及时通知复查、追踪随访。

4、做好新生儿尤其是高危新生儿访视。新生儿住院期间访视应由医院医师进行,并做好访视记录。新生儿出院后,儿保医师应在3天内作初次访视,并在出生第14、28天分别进行第2

—1— 和第3次访视。如遇异常情况,酌增加访视次数。

5、新生儿访视内容

(1)初访时:①了解新生儿出生方式,有无难产、产伤及窒息史,出生时体重、接种史及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询问小儿喂养、睡眠、大小便及健康状况。②观察新生儿一般情况并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注意有无出生缺陷、脐部感染、口腔鹅口疮及肤色改变。准确称体重,必要时测量体温。③宣传并指导母乳喂养、正确护理、保暖及预防感染的知识。④建立儿童保健册,列入儿童保健系统管理。

(2)复访时:①观察新生儿一般情况及体重增长情况,对喂养、护理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②观察脐带脱落及黄疸消退情况。

(3)满月访:①测量体重,增长不足600克者应寻找原因,按体弱儿进行管理。②进行全身体格检查,做好访视记录和评价小结。③进行合理喂养、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缺铁性贫血等预防指导,并告知定期进行儿保门诊检查、系统保健管理及常规预防接种程序等有关事项。

6、对胎龄及出生体重异常、出生时有重度窒息、颅内出血、缺血缺氧性脑病、病理性黄疸、抽搐、各种感染、先天性畸形等高危新生儿,列入专案管理,填写《宁波市高危新生儿登记表》,及时记录访视情况。根据高危新生儿的类型,按新生儿管理要求,酌情增加访视次数。对黄疸持续不退、体重不增或增长缓慢和患 —2— 各种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应及时转医院诊治。

7、高危新生儿接受保健管理后,症状体征消失,达到正常儿童发育标准者要及时结案,资料存档备查。若新生儿期满,高危因素仍未消除,应转为体弱儿进行管理。

(二)婴儿期保健(出生至1周岁之前)

1、定期健康检查和生长发育监测,出生后第1、2、4、6、9、12月时各进行一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6年推荐的《0-6岁儿童身高体重评价标准》,按年龄的体重、按年龄的身高及按身高的体重三项指标全面评价,正确使用并指导家长使用《儿童生长发育图》监测生长趋势。

2、每次健康检查应包括问诊、体格测量、体格检查、发育评价和宣教指导,并做好检查结果记录,输入电子监测系统。各年龄段儿童的检查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予以纠正或转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

3、开展体弱儿童筛查,对活动性佝偻病、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运动发育落后及较严重影响小儿健康的慢性病和先天畸形等体弱儿童,按《宁波市体弱儿童管理办法》要求进行管理。并按《关于开展儿童常见营养性疾病监测工作的通知》(甬卫发〔2007〕21号)和《关于印发宁波市婴儿先天性心脏病个案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甬卫发〔2008〕74号)文件要求,做好儿童常见营养性疾病和先天性心脏病监测工作。

4、初次检查详细询问婴儿出生时体重、身长、分娩方式、—3— 分娩情况(顺产或难产),有无窒息史及新生儿期患病情况,询问喂养、睡眠、大小便情况及黄疸消退时间等。每次健康检查时都要询问喂养方式、辅食添加、睡眠情况、动作发育情况(如在何月龄会微笑、发音、辨别母亲与陌生人、抬头、坐、翻身、站、走等),询问患过何种疾病及预防接种史等。

5、每次健康检查应测量婴儿头围、身高、体重。

6、体格检查重点为头部的外形、骨缝的闭合、前囟大小,若前囟已闭合,要注明闭合的月龄。乳齿数目、有无龋齿,外耳道有无分泌物等。胸部外形,要注意有无漏斗胸等胸廓畸形,若有要区别是佝偻病体征还是先天畸形。心、肺听诊,注意有无心音心律变化、心脏杂音,触摸肝脾大小。外生殖器,注意有无鞘膜积液、疝气、包茎和尿道下裂等。四肢肌张力、肢体活动情况,注意有无先天性髋关节发育异常、脑性瘫痪等症状与体征。神经系统发育情况,如观察儿童的视觉、听觉、发音及对人、物的反应,观察儿童抬头、坐、爬、站、走等姿势。

7、生后6个月、9个月、1周岁时作血常规检测和发育行为筛查,异常情况可增加检测次数并及时干预。

8、宣教指导重点:(1)向家长普及母乳喂养、辅食添加、合理断奶等科学喂养知识,指导家长对儿童进行合理喂养,6个月内提倡母乳喂养。辅食添加的时间有个体差异,若单纯乳类喂养的婴儿出现体重增长不良、频繁喂乳婴儿仍表现饥饿、对泥糊状食物表现出明显兴趣等现象时,可视具体情况酌情在4-6个月时 —4— 添加辅食。(2)预防佝偻病,指导家长正确照射及加喂浓缩鱼肝油等维生素D制剂。(3)预防接种、意外窒息防范和常见疾病防治知识。(4)指导促进儿童早期发展方法。

9、每次检查结束应对婴儿进行体格发育、神经精神发育的评价,1周岁时对该婴儿作出健康小结,包括体格发育、神经精神发育、喂养、睡眠及生活情况和患病情况。

(三)幼儿期保健(1岁至3周岁)

1、定期健康检查和生长发育监测,每半年一次,并做好检查结果记录与评估,输入电子监测系统。正确使用并指导家长使用《儿童生长发育图》监测儿童生长发育趋势。对体重、身高增加未达标的儿童,应帮助家长寻找原因,制订针对性干预措施,指导干预措施的落实,必要时转诊。

2、按《宁波市体弱儿童管理办法》和《关于开展儿童常见营养性疾病监测工作的通知》(甬卫发〔2007〕21号)及《关于印发宁波市婴儿先天性心脏病个案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甬卫发〔2008〕74号)文件要求,做好体弱儿童筛查与管理及儿童常见营养性疾病和先天性心脏病监测工作。

3、每次检查应询问儿童喂养情况、生活习惯的培养、运动及语方发育情况和患病情况。

4、除常规体格检查和生长发育评价外,注意有无生长发育迟缓、先天性髋关节异常、视听障碍、语言发育落后、神经精神发育迟缓、脑瘫、等症状体征,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干预或转上级

—5— 医院进一步诊治。

5、每年一次血常规、尿常规检测和发育行为筛查,异常情况可增加检测次数,并及时干预或转诊。

6、指导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如睡眠、饮食、卫生习惯等)和促进运动及语言发育的方法,宣传预防传染病、意外伤害的科普知识。

(四)学龄前儿童保健(3周岁至入学前)

1、定期健康检查和生长发育监测,每年一次,并做好检查结果记录与评估,输入电子监测系统。指导家长应用评估标准监测儿童体重、身高等生长趋势。

2、除常规体格检查和生长发育评价外,注意有无生长迟缓、缺铁性贫血、肥胖等营养性疾病的症状体征,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干预或转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

3、开展常见眼病(如视力不良、弱视等)、耳病(如听力障碍、中耳炎症等)和口腔疾病(如龋齿、牙列不齐等)的筛查及干预。

4、每年一次血常规,建议家长每年一次尿常规检测和发育行为筛查,必要时可作肝功能、血糖、血脂及微量元素等检查,异常情况及时干预或转诊。

5、指导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如睡眠、饮食、卫生习惯等)和促进运动及语言发育的方法,宣传预防传染病、意外伤害的科普知识。

—6—

第二篇:儿童保健工作常规

儿童保健工作常规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实施办法》、卫生部《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浙江省妇幼保健机构儿童保健门诊标准(试行)》、《浙江省乡(镇)卫生院规范工作标准(试行)》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规范。

第二条 本管理规范适用于本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

第三条 6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是指医疗保健机构对7岁以下儿童进行的定期检查、保健指导和追踪

管理。6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对象为本市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7岁以下儿童。

第四条 6岁以下儿童保健服务以保健为中心、保健和临床相结合,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第二章 工作内容

第五条 6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的内容

(一)散居儿童保健管理工作

常规系统检查、管理,体弱儿、高危儿筛查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儿保门诊承担,42天建册、检查、体弱儿管理、智力筛查,市区和城镇由妇幼保健院承担,乡村、镇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承担。

工作内容:

1、新生儿访视

在新生儿期应访视3次,时间为出院后3天、生后14天、28天,由产后访视人员承担。

(1)初访(出院后3天):了解新生儿胎产时情况、喂养方式、大小便、睡眠情况;观察新生儿一般状况并进行相关检查(精神状态、哭声、体温、呼吸、心率、口腔、皮肤、脐部、生殖器、肛门等),重点对先天缺陷、高危儿进行初步筛查;指导新生儿护理和母乳喂养方法。对高危新生儿,注意新生儿的各种生命指征和生理状态及喂养情况,并做好《高危儿访视记录》。

(2)第二次访视(生后14天):主要观察脐部有无感染、脱落情况,黄疸是否消褪,生理性体重下降后的恢复情况;指导母亲预防小儿佝偻病的方法;强调并指导母乳喂养。

(3)第三次访视(生后28天):测体重,若增磅不足600克及高危儿转入体弱儿管理。对新生儿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指导户外活动,做好常规儿童系统管理宣传,对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转高危儿、体弱儿管理,预约42天儿童保健门诊建册、检查。

2、42天检查和建《婴幼儿保健册》

婴儿出生后42~56天建立《婴幼儿保健册》,一人一册。对象为辖区内7岁以下散居的常住和流动儿童。

检查管理内容:

(1)一般情况、母婴产前、产时、新生儿情况记录,喂养、睡眠、大小便、护理等情况询问、记录。

(2)身高、体重、头围、皮下脂肪测量,营养发育评价、全身体检,注意眼注视、俯卧抬头、四肢活动、肌张力、肌力、对称性等观察、检查。

(3)注意先心、先天性髋脱位、腭裂、21三体等先天缺陷、畸形、遗传性疾病等筛查,体弱儿和高危儿筛查登记。

(4)对出生未进行听力筛查者、出生初筛未通过者和有高危因素的婴儿进行听力初筛或复筛。

(5)喂养咨询、指导,疾病预防、处理。

3、定期健康检查

对辖区内7岁以下散居儿童进行定期健康体检并认真做好记录,重点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时间为0~1岁:42天~56天、3个月、6个月、9个月、1岁(每次体检日期不超过预约检查日期前后两周),农村6~9个月可以检查一次;1-3岁每6个月一次(每次体检日期不超过预约检查日期前后一个月),3岁以后每年一次(每年的第二季度)。

管理内容:(1)喂养情况:喂养方式,辅食添加的情况。

(2)生活情况:询问有关佝偻病发病因素,如服用维生素D制剂情况、户外活动时间、佝偻病早期神经精神症状等;大小便情况;睡眠情况;目前的神经精神发育情况(掌握关键年龄段的动作、语言、适应能力发育);小儿的生活卫生习惯等。

(3)体格测量和评价:必须测量的指标有体重、身长、头围和皮下脂肪。根据需要可增加胸围、上臂围、顶-臀长等。评价方法对照卫生部推荐的参考值进行评价。

(4)体格检查:

①全身各系统、器官检查:包括精神状态、皮肤、淋巴结、心、肺、肝脾、生殖器、有无佝偻病的骨骼改变等。

②口腔检查:主要是检查小儿牙齿发育情况是否正常,有无龋齿或其它口腔疾病。(包括检查牙齿萌出数、萌出次序、龋齿数、牙颌畸形、口腔疾病、龋齿预防)。

③视力发育检查:42天和4个月检查视觉发育情况,可用红球追随、人脸晃动的方法测试;6个月-2岁采用婴儿选择注视观看法;2-3岁小儿可采用儿童屈光度筛查仪筛查;3-4岁采用幼儿视力表或标准国际对数视力表(也可用儿童屈光度筛查仪筛查);4岁以上采用标准国际对数视力表(也可用儿童屈光度筛查仪筛查)。

④听力检查:初筛或42天筛查正常者根据婴幼儿听觉及言语发育规律进行观察或询问家长,发现异常或可疑的小儿应及时进行复筛,复筛可疑者转入专科检查,并予以记录及追踪随访。对有高危因素者,3周岁内需每半年随访筛查一次。

⑤智力筛查:每次体检时进行神经精神发育询问、观察,必要时可采用丹佛发育筛查测试(DDST或DST),也可在儿童1岁、3岁时可各测试一次。发现异常或可疑的小儿应及时转入专科或上级保健机构检查,并予以记录及追踪随访。

⑥血常规或血红蛋白检查,要求0-1岁2次(6-9个月、12个月各一次),1岁后每年一次,如发现贫血,在矫治期间,应增加检查次数。

(5)处理记录:在健康检查中发现的疾病或问题,其诊断或处理意见应详细记录在“处理记录”中。对筛查出来的体弱儿立即按分级分类管理要求转入体弱儿管理。

(6)喂养指导、健康宣教:对家长进行科学育儿知识宣教,如小儿喂养及护理、常见病预防、体格锻炼、早期教育、生长监测、意外伤害防范等知识的宣教、指导。

(7)资料统计、汇总、上报:定期对儿保工作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汇总,并及时上报上级保健部门。对汇总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为工作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

4、小儿生长发育监测

应用小儿生长发育图对小儿生长发育进行监测,动态地观察婴幼儿生长发育趋势。将每次体检数据

标在生长发育图上,然后画出体重曲线,评价曲线变化趋势,分析引起小儿体重曲线变化的趋势和原因,指导家长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5.体弱儿、高危儿的筛查和管理

儿保门诊筛查出的体弱儿、高危儿进行分级管理。

杭州市:城区儿保门诊筛查出的体弱儿,要求做好体弱儿、高危儿筛查登记、上转市妇幼保健院管理,上转时填好上转联系单,并填好体弱儿、高危儿上转名单表,每月一次报杭州市妇幼保健院。农村由各儿保门诊点管理,区妇幼保健院定期下基层进行指导,较严重者上转市妇幼保健院管理。

县(市):城镇由妇幼保健院管理,农村由各儿保门诊管理,妇幼保健院定期下基层进行指导,较严重者上转妇幼保健院管理。

体弱儿管理范围: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中度以上体重低下、生长迟缓、消瘦、佝偻病活动期、中度以上贫血、先天性心脏病、肥胖、运动、语言发育迟缓。

高危儿管理范围:早产儿、足月小样儿;新生儿黄疸、新生儿窒息、新生儿ABO溶血病、新生儿低血糖、巨大儿、脐部感染、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颅内出血、败血症、肺炎、硬肿症;胎儿、新生儿巨细胞病毒、弓形体、单纯疱疹病毒、肝炎病毒、衣原体、梅毒等感染;有抽搐、颅内感染史、脑瘫、先天缺陷、畸形。

随访:一般要求每月随访,转为正常后再观察3-6个月,巩固者结案。

6.3岁儿童系统管理小结

城市儿童系统管理在3岁管理结束时,要求根据3年儿童健康情况,做好3岁儿童系统管理小结卡,转入幼儿园集体儿童管理。

7.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

掌握本辖区内活产数,5岁以下儿童数、死亡数;对5岁以下死亡儿童进行监测,及时、准确填报;每年进行死亡监测质控、漏报调查。

(二)集体儿童保健管理工作

城镇由所属的妇幼保健机构承担,乡村由属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儿童保健科管理。工作要求按照卫生部《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和《浙江省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执行。包括对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相关培训、指导、检查、考核与卫生保健合格单位验收,进行儿童入托入园体检、“六一”体检、儿童眼保健、口腔保健、听力保健及儿童常见病防治等。

第三章 分级管理和职责

第六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职责:

1、负责制定本地区儿童保健管理实施细则,并组织实施。

2、加强辖区内规范化儿保门诊的建设,提高儿童保健质量。

3、负责辖区内儿童保健管理的检查、监督和协调。

4、健全儿童保健协作组。

5、督促辖区内医疗保健机构按时上报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监测资料。

6.参与市妇女儿童保健事业发展规划制定。

第七条 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职责:

1、参与妇女儿童保健事业发展规划和计划的实施。

2、负责辖区内儿童保健管理与业务指导工作,按时完成本地儿童保健相关报表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相关资料的收集、汇总、上报,每年应组织漏报调查与质量控制。

3、协助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儿保协作组活动,组织辖区内5岁以下儿童死亡评审(主城区由市级统一组织)。

4、每季度召开辖市(区)、乡(镇)级各类儿保工作例会,组织业务学习、人员培训。

5、开展儿童保健科研活动。

6、负责上转的体弱儿、高危儿管理和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

第八条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职责:

1、承担辖区内儿童保健管理(包括流动儿童)。

2、定期总结辖区内儿童保健管理情况,在规定时间内将儿童保健管理报表上报至所在辖区妇幼保健机构。

3、做好辖区内5岁以下儿童(包括流动儿童)儿童生命质量监测工作,及时上报监测情况,并定期进行自查。

4、参加所辖市(县、区)级工作例会。每季度召开乡村医生例会。

5、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儿童保健知识。

第四章 监督与评估

第九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儿童保健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制度,每年开展监督和评估工作。

第十条 充分发挥儿童保健协作组作用,定期对儿童保健工作进行检查评比或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研讨对策和措施。每年组织1-2次5岁以下儿童死亡评审和疑难病例儿童死亡评审,分析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提出干预措施,提高儿童保健管理质量。

第十一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将儿童保健工作作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妇幼保健机构考核的重要内容。

第十二条 儿童保健收费标准按照物价部门文件规定执行。

第三篇:增城市儿童保健工作常规

增城市儿童系统保健管理内容

一.新生儿期保健(一)新生儿疾病筛查

按照《广州市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规定》(穗卫妇[1 9 9 9]5号),由产科医院负责对活产新生儿进行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包括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苯丙酮尿症(PKu)、葡萄糖一6一磷酸脱氢酶缺陷症(G6PD))筛查的采血工作并及时上送血片。(二)新生儿访视:

1.访视次数:出院后3天内、产后1 4天、2 8天各访视一次。高危新生儿酌情增加访视次数。2.访视内容:

①了解产妇孕期、分娩时情况按产后访视常规。

②新生儿情况:按孕产妇保健手册中新生儿访视内容进行。

基本内容包括: 〃一般情况:

精神:有无烦躁、嗜睡、易激惹;

睡眠:奶后能否安睡2—3小时;

哭声:是否响亮,有无沙哑;

吃奶情况:是否母乳喂养,每日吃奶量及吃奶次数,奶后有无呕吐;

大小便情况:颜色、性状、量以及次数。〃测体温、称体重,了解其生长情况。

〃全身检查:头颅、前囟、皮肤、五官、心肺、腹部、脐部、臀部、四肢、外生殖器,重点查以下几个方面:

呼吸:是否平顺,有无呼吸急促或暂停;

面色:是否红润,青紫或苍白,口周有无发绀;

皮肤:色泽、弹性及厚度;有无黄染,如有,了解其出现时间及消退情况;

前囟:大小、是否平软,或是饱满、凹陷;

脐部:局部有无红肿,有无渗血、渗液、流脓;

臀部:有无红肿、皮肤破损,有无皮疹。

〃 指导新生儿护理及新生儿计划免疫程序。

③按《广州市儿童五官保健常规》要求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

对于可疑听力异常者,应进行登记并建立专案管理档案,填写转诊表,并将其转送到广州市卫生局指定的医疗保健机构耳鼻咽喉科确诊及治疗。

④按《广州市儿童五官保健常规》要求对新生儿进行视力和先天性眼疾筛查。

具体方法如下: 1)视力观察:

新生儿平卧安静房间内,处在浅睡状态,反复用手电筒照射其眼晴,最多1— 2次。评定标准:观察是否出现瞬目反射;无反应者为可疑视力异常。2)常见眼病早期发现:如果发现以下情况,挺示该儿童可能有眼病。

〃不能注视眼前物体或不会追随灯光转动眼球;

〃遮盖一眼时小儿无反应,而遮盖另一眼时可弓I起小儿烦躁、哭闹;

〃两眼互相位臵不正常,如:斗鸡眼(内斜视),外斜视,上斜视眼球不自主晃动;

〃畏光;

〃流泪.眼屎多;

〃红眼;

〃白瞳症:即原应为黑色的瞳孔区显现白色、黄白色反光,俗称“猫眼”

〃睑裂和眼球大小异同异常;

对于可疑视力异常或可疑患眼病的新生儿,应进行登记并建立专案管理档案,填写转诊表,并将其转送到专科医院确诊及治疗。

5根据围产卡内容,对存在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进行登记,并建议○发以上妇幼保健网进行新生儿2 0项行为神经测定(NBNA),有条件的正常新生儿也可在新生儿期进行1次NBNA检查。

高危因素:

〃胎膜早破>24小时; 〃宫内感染;

〃患甲状腺功能亢进、癫痫、糖尿病、有药瘾史的母亲分娩们的 新生儿;

〃胎儿宫内发育迟缓; 〃脐带绕颈;

〃胎龄≤32周,或出生体重<1500g; 〃钳产、吸引产、剖腹产儿; 〃Apgar评分,一分钟≤7分; 〃双胎、多胎儿; 〃出生体重≤4000g;

〃曾经持续机械给氧(等于或大于10天)患儿;

〃曾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颅内出血、缺血缺氧性脑病、颅内感染住院治疗的新生儿;

〃较大先天畸形。3.分类指导:

1产妇对新生儿进行护理、○新生儿抚触。母乳喂养、常见病防治、预防接种、早期教育等;

2发现有疾病的新生儿,及时进行诊疗或转诊; ○3按《广州市体弱儿管理办法》对新生儿进行筛查,对已确诊的○体弱儿进行专案管理。

④《广州市儿童五官保健常规》

〃对听力异常的新生儿进行专案管理;

〃对患有先天性眼病的新生儿及时转诊治疗;

⑤对行为神经测定异常的、或者具有上述高危因素的新生儿,纳 入体弱儿管理和高危儿管理,并应及时转诊到上级妇幼保健院、追踪确诊情况和检查结果; 二.散居儿童保健(一)定期健康检查 1.检查次数

1岁以内儿童每3个月检查1次,间隔时间大于2个月且小于4个月;1-2岁儿童每6个月检查1次,间隔时间大于3个月;3岁以上儿童每年检查1次。2.检查内容

①询问:儿童睡眠、喂养、患病、计划免疫、近期疾患、精神运动发育情况;

②体格检查:测量儿童身高、体重、坐高、头围、胸围、前囟,检查皮肤、淋巴、五官、心肺、腹部、四肢、外生殖器;

③体格发育评价:按WHO推荐儿童生长发育评价标准,评价儿童体格发育状况;

④视力筛查:按《广州市五官保健常规》,每半年1次,1岁半以下进行视力行为观察,1岁半以上可用图形视力卡,3岁以上用目准E字视力表、视力筛查仪;

⑤听力筛查:按《广州市五官保健常规》,每半年1次;

⑥口腔保健:按《广州市五官保健常规》,在4:2:1体检时间进行;

⑦实验室检查:每年检查1次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转氨酶乙 肝表面抗原检查;

⑧精神运动发育筛查:对0岁组儿童每半年筛查1次,对1儿童每年筛查一次,3—6岁儿童三年内检查一次即可。除根据儿童知觉、动作、言语发育规律进行筛查判断外,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采用以下方法对儿童精神运动发育进行测试:52项检查、丹佛发查测验(DDST)、绘人试验、图片词汇试验(PPVT)、盖塞尔发育等。3.分类指导:

①根据具体情况,指导家长对儿童进行护理、营养、体格锻练、常见病预防、计划免疫、早期发展与保健;

②对无异常的儿童预约下次健康检查保健的时间,对患病儿时进行诊治,必要时转诊上一级医疗保健机构;

③按《广州市体弱儿管理办法》对体弱儿进行专案管理,对的贫血患儿应进行地中海贫血疾病筛查;

④按照《广州市五官保健常规》对听力异常的儿童进行专案管理。对视力筛查异常或眼疾患儿,即使转诊治疗,并追踪确诊治疗情况,追踪高危儿检查确诊情况,定期进行早期干预。

(二)其他保健服务

1、健康教育:在社区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如发放宣传资料、开展义诊咨询、举办专题讲座;

2、社区儿童疾病的普查普治等保健服务。

三、集体儿童

(一)入托(园)前健康检查 按《广州市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要求进行。

(二)定期健康检查

1.检查次数

1岁内儿童每3个月检查1次,间隔时间大于2个月且小于4个月;1-2岁儿童6个月检查1次,间隔时间大于3个月;3岁以上儿童每年检查1次。

2.检查内容

1体格检查:测量儿童身高、体重、皮肤、淋巴、五官、心肺、○腹部、四肢、外生殖器;

2视力检查:按《广州市五官保健常规》○,每学期1次,1岁半以下进行视力行为观察,1岁半以上可用图形视力卡,3岁以上用国际保准E字视力表、视力筛查仪。

3听力筛查:按《广州市五官保健常规》○,每学期1次。④口腔保健:按《广州市五官保健常规》,每学期1次,对儿童进行龋齿防治;

⑤学前儿童学习能力评估:根据实际需要,对大班儿童进行评估,可采用方法有:丹佛发育筛查测验(DDST)、绘人试验、图片词汇试验(ppvt)、盖塞尔发育量表、幼儿韦氏量表等;

实验室检查:每学期1次,检查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转氨酶、肝表面抗原;

3.指导托幼园所保健医生对幼儿进行专案管理

①按《广州市体弱儿管理办法》,对体弱儿进行专案管理; : ②按照《广州市五官保健常规》,对听力异常的儿童进行专案管理;对视力筛查异常或有眼疾患儿童及时转诊治疗,并追踪确诊治疗情况。

③对幼儿精神运动发育测试异常的儿童,应建体弱儿卡,进行专案管理。

④对特殊儿童进行专案管理。4.疾病预防

①每学年秋季开展集体口服驱虫药一次;

②预防接种:按计划免疫要求。

5.对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消毒隔离等业务督导。(三)其他保健服务

1.健康教育: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如发放宣传资料、开展义诊咨询、举办专题讲座;

2.集体儿童疾病的普查普治等保健服务。

3.每学期对辖区内托儿所、幼儿园进行卫生保健工作业务督导一次,并有书面总结和整改意见。

四.资料管理

(一)建册:根据地段儿童情况,建立“广州市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花名册”(过录册);

(二)登记:将定期健康检查的情况填写到“广州市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登记表”;

(三)资料交换:凡是跨区、跨地段进行儿童保健的,填写“广州 市儿童体检交换卡”,交由区妇幼保健院负责区内、市内资料的交换。

(四)资料整理、汇总、统计:将“广州市儿童体检交换卡”过录到“广州市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登记表”(表1),根据“广州市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登记表”(表1)和“广州市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统计表”,定期对本地段(散居+集体)儿童保健管理情况进行汇总,填写“广州市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情况汇总册一分年龄汇总”(表2)、“广州市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情况汇总册一分地段汇总”(表3),填报广州市7岁以下儿童保健工作年报表”,并按照妇幼信息系统要求及时上报。托儿所、幼儿园儿童传染病管理和消毒隔离工作常规 托儿所、幼儿园是学龄前儿童主要的生活、学习和被保护的场所,儿童集中、相互接触密切,一旦传染病传入,易引起爆发、流行。因此,严格做好托儿所、幼儿园传染病管理和消毒隔离工作,对预防传染病扩散、蔓延具有重要作用。【一】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广州市托幼机构集体儿童传染病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在集体儿童中爆发与流行,保障儿童健康安全,提高托幼儿机构卫生服务质量,制定本常规。

第二条 本常规适用于广州市的各级各类托幼机构。

第三条 各级各类托幼机构必须将集体儿童传染病管理作为幼儿园卫生保健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托幼机构管理工作。第四条 各级各类托幼机构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附件一)、《中华人民传染病实施办法》(附件二)和《广东省传染病实施办法》(附件三)。

【二】基本卫生要求

一.设臵园(所)卫生保健室,并由专职保健人员负责卫生保健工作(托儿在5 0人以下的可以兼职)。卫生保健人员必须接受市级妇幼保健院上岗前培训以及区(县)级以上卫生防疫机构消毒灭菌技术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获得合格证书。

二.根据本单位条件建立隔离室或观察床(寄宿制幼儿园、托儿所必须建立隔离室)作为传染病患者临时隔离观察之用。三.园(所)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患急慢性传染病(包括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不宜从事直接接触食品、食具和婴幼儿的工作。痊愈后,持区(县)级以上医疗单位的健康证明方可恢复工作。

四.新入园(所)儿童必须持健康体检合格证明后,方可入园(所);在园(所)儿童每半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五.持有《广州市儿童计划免疫接种证》并按规定接种者方可入园(所)

六.有严格的晨间检查和全日健康观察制度、健康检查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缺席儿童家访制度以及家长联系制度等。

七.一旦发生传染病,应作好传染病等级报告工作,及时向托幼单位所在地的区卫生防疫部门、区妇幼保健院报告,并及时隔离病人;对患儿所在班进行医学观察,在观察期间不得并班和接受新生。

八.工作人员或幼儿家中发现传染病人时应报告园(所)领导,必要时应将工作人员暂时调离接触食品和儿童的工作,应隔离、并密切观察儿童。

【三】消毒隔离工作要求:

一.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人员要负责作好本园(所)消毒隔离工作,并负责班级的消毒技术指导。

二.要认真做好预防性消毒和卫生工作,在发生传染病时,应根据不同病种及时严格地做好消毒隔离工作。消毒方法按附表要求进行,并接受所在地卫生防疫站和妇幼保健院的监督和指导。三.托幼机构内餐具、毛巾、玩具、室内空气等必须按规定定期消毒处理,并达到有关卫生要求。

【四】托儿所、幼儿园重点部门的传染病防治卫生要求: 一.营养室消毒卫生工作要求:详见《广州市托儿所、幼儿园营养与饮食卫生管理常规》

二.隔离、观察室消毒要求:

(一)隔离、观察室设臵不得紧靠教室和营养室、以及儿童易到达的场所。

(二)同一隔离观察室内不能同时隔离两个病种,患儿离室后须彻底消毒。

(三)隔离室必须配备下列物品:隔离衣(或以专用工作服代替)、体温表、压舌板、面盆、毛巾、肥皂、流动洗手设施、手电筒、便器、消毒药物、清洁用具、病情记录本、儿童玩具等。

(四)室内一切物品用具必须专用,并按要求进行消毒,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得带到室外、(五)隔离观察室内应有专人负责,做好观察护理及消毒工作,并做好记录。

(六)进入隔离观察室的工作人员必须穿隔离衣,出室时脱下挂在固定处,并做好手的消毒。

【五】发生传染病的消毒要求:

一.立即隔离传染病(或疑似)患者,并做好发病登记后在规定时限内(城镇于六小时内、农村于十二小时内)以最快通讯方式上报 区疾病控制中心和区妇幼保健院,同时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二.对发病班级应进行终末消毒,同班儿童、保教人员要进行医学观察;在观察期间如有出现应从最后一例算起重新给予观察至期满。在医学观察期间对各种物品和污染物(或可疑污染物)进行严格消毒(详见附件)。

三.发生肠道传染病班级的餐具应与其他班级分开消毒和存放,强化食具消毒(即:消毒――清洗――再消毒);并加强粪便管理,消除垃圾、污物。

【六】幼托机构消毒卫生标准

一.班级空气细菌总数不应超过2500CFU/m3.二.环境物体表面、玩具表面、工作人员表面细菌总数不得超过10CFU/cm2,并不得检出致病菌。

三.食具、餐具、饮具、熟食盛器等表面细菌总数不得超过10CFU/m2,并不得检出大肠菌群与致病菌。

四.托幼机构浸泡体温表,便器过程中细菌总数不得超过10CFU/m1。

增城市卫生局

二○○八年八月二日

第四篇:儿童系统保健管理

儿童系统保健管理:

对儿童进行整体的、全面的、连续性的健康管理,即为系统管理。在

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进行定期的监护与指导,目的是保护和促进儿童身心健

康,减少疾病及死亡。

管理程序:

1、新生儿出生后,新生儿父母到县妇幼保健院办理《出生医学证明》时,县妇幼保健院为每位新生儿办理《泸西县儿童保健手册》。

2、新生儿父母返回休养地后将手册交给当地的村保健员,村保健员造册登记,进入儿童系统管理程序。

3,村保健员按管理规定定期对儿童进行体检,提出相关指导意见。

4、儿童三岁时系统管理程序结束,儿童父母将手册交给当地村保健员,由村保健员进行结案,管理资料上报乡镇卫生院。

5、城区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子女由县妇幼保健院负责儿童系统管理工作。

服务内容:

1、儿童1岁以内每年体检4次,2岁以下每年体检2次,3岁以内每年体检1次。

2、新生儿期询问母亲妊娠期健康状况、分娩前后情况,发现先天畸形、产伤、脐炎、硬肿症等,注意保暖、早开奶、母乳喂养、护理、防感染。

3、婴儿期了解喂养情况,辅食添加月龄,断奶时间,有无佝偻病早期症状,出牙月龄,头颅、胸腹、四肢、脊柱发育情况,添加维生素D的情况,基础免疫种类及次数,注意合理喂养,促进感知觉发展,体格锻炼,预防接种等。

4、幼儿期重点是营养状况,注意神经、精神、智力发育是否正常,促进动作和语言的发展,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传染病及意外事故,发现疾病的早期症状。

5、通过体检,向家长普及科学育儿、防病治病知识,达到治病育人的目的。

(一)儿童系统保健的内容:

1、新生儿管理:出生至不满28天为新生儿期,正常新生儿出生第3,7,14,28天歌方式一次,至少访视2-3次。

2.婴幼儿管理:满28天至不满一周岁为婴儿期。满一岁至不满三岁为幼儿期。婴儿期出生第3,6,9,12个月各监测一次,幼儿期出生第18,24,个月时各监测一次,满3岁检测一次。定期体检,检查全身各系统,体格发育及健康状况进行评价,指导科学喂养,婴儿体格锻炼,喂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3.体弱儿管理:体弱儿指低出生体重,早产,佝偻病活动期,中度以上缺铁性贫血,中度以上营养不良,先天性畸形等婴幼儿。通过家庭随访,保健门诊,即爱能够监护和会诊或转诊进行管理。

4.高危儿管理:高危儿指以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的新生儿。包括以下情况.(1)有异常分娩史,包括妊高征,羊膜早破,羊水污染,各种难产,手术产。

(2)新生儿出生时异常,如产时窒息,脐带绕颈,早产儿,巨大儿。(3)有出生缺陷的新生儿。

管理:指导家长随时注意小儿神志,面色,呼吸,皮肤,大小便情况等,避免与外人接触,以防感染。访视过程与有疑难病情及异常情况及时转送上级医疗保健机构。

第五篇:儿童保健管理流程

儿童保健管理流程

根据市卫生局相关规定,对本辖区内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流程要求如下:

新生儿出生满月到预防接种科打乙肝疫苗后 妇幼保健科体检室登记建卡

42天或首次必须到市或区妇幼保健院体检

满3个月后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体检

(注:必须持儿童医保卡或市民健康卡(非临时卡),或市、区妇幼

保健院发放的内、外卡及儿童系统保健管理联系卡。)

3岁以下儿童定期体检要求:3个月、6个月、8个月、12个月、1岁

6个月、2岁、2岁6个月、3岁。

(注:先到身高体重测量室,再到体检室。)

注意事项:

入园入托或外迁,取内卡或打印内卡,必须携带由家长保管的儿童健康手册到体检室办理相关手续。

开元街道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下载宁波市儿童保健管理常规(小编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宁波市儿童保健管理常规(小编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集体儿童保健管理

    集体儿童保健管理 集体儿童卫生保健工作的意义 •幼儿及学龄前儿童正处于体格和神经心理不断生长发育的阶段,全身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尚不完善,机体免疫力低下,适外界环境的能......

    妇女保健和儿童保健管理

    妇女保健和儿童保健管理 2013年8月 • 四个部分 • 文件依据• 管理要求• 相关技术• 信息要求 •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文件依据 • 卫生部关于印发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

    009集体儿童保健工作常规

    集体儿童保健工作制度 一、生活安排 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有计划地合理地安排儿童主要的生活内容,能保护儿童神经系统正常发育,增进身心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各托幼园所应按......

    儿童系统保健管理实施方案

    兖州市儿童系统保健管理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提高全市儿童系统保健管理水平,确保儿童健康成长,有效降低婴幼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及卫生部、财......

    2010年儿童保健管理工作总结

    2010年儿童保健管理工作总结 我于2010年6月份接手儿童保健这项工作,在此期间,我严格执行“4:2:1”体检制,重点建立“规范化”儿童保健手册370本,加强对0-3岁儿童系统管理和儿童......

    福建省儿童系统保健管理规范

    福建省儿童系统保健管理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儿童保健服务,提高儿童健康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实施办法》及《全国儿童......

    儿童保健工作计划

    2018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工作计划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及工作计划,结合我院工作实际,以提高我院儿童生存质量,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加强儿童保健工作管理,特制定......

    儿童保健工作计划

    儿童保健工作计划15篇 儿童保健工作计划1 20xx年在我院领导的支持下,通过不断努力完成了上级部门下达的各项任务,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20xx年我们将更加努力,争取在各个方面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