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力营销信息化条件下的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
电力营销信息化条件下的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
摘 要:电力营销信息化发展为供电企业创造了全新的发展机遇,获得了更加广阔的用户市场,供电服务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这其中的配网线损问题也随之产生,传统的线损管理虽然已经初步走向精细化模式,然而,未能同电力营销信息技术有效配合。文章分析了电力营销信息条件下的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策略。
关键词:电力营销;信息化条件;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
配网线损问题一直是配网系统面临的一项关键问题,随着电力营销信息化进程的逐步加快,用户数量增多、用电规模也逐步扩大,供电企业的供电服务范围也在持续拓展,配网线损问题也随之产生,在供电需求量日益增加,供电服务规模不断发展的形势下,只有积极利用电力营销信息化条件,带动配网精细化管理,提高配网精细化管理水平,才能更好地提高线损管理水平。配网线损发生原因与影响因素
电力电能资源在实际的输送中会出现线损问题,配网线损一般由以下因素导致。
1.1 电阻影响
配网系统中的各种电气设备,例如:变压器、电动机、导线等都具有电阻,会对电流的传输形成一种阻碍作用,电能在被传输过程中要克服重重电阻,其中必然伴随着一定的损耗与消耗,从而形成线损,该线损来自于电气设备的电阻。
1.2 磁场的作用
变电设备电压改变过程中要交变磁场,在这一过程中,各项设备运转必然伴随着做功生热的现象,从而带来一定程度的电能损耗。电力营销信息化条件下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现状
电力营销信息化背景下,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依然问题重重,具体体现在:缺少牢固、坚实的线损管理基础,例如:配网的相关信息没能准确、及时地进行记录,线损问题未能得到及时有效地处理,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线损管理的相关制度、对策也未能得到充分、有效地落实,一些供电单位依然没能创建规范合理的配网线损管控系统,没能形成健全、完善的线损管理监督与考核机制,多数供电企业却忽视了监督与考核机制在推动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中的作用,线损问题出现后,找不到负责人,问题得不到处理和解决,在没有一套严格、严厉的奖惩措施的监督和约束下,线损管理工作人员的各项工作也得不到有效落实,精细化管理无法发挥作用。
电力营销虽然已经走向信息化、网络化,然而,线损管理依然未能从中受益,电力营销与线损管理各自为政,未能发挥对线损控制支持性作用,导致实际的配网运行过程中,线损问题依然得不到有效地治理和控制,对整个供电企业的经营效益、经济利益都带来了巨大的损害。电力营销信息化条件下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
3.1 创建营销信息系统,辅助线损管理
(1)创建科学的营销管理系统。利用营销管理来支持线损管理,以营销系统为平台来收集配网线损的相关信息,例如:线损量、单元考核数据、线损异常统计等,以此来提高线损管理的精确性、准确度,推动线损精细化管理走向信息化、智能化。(2)依托于营销信息系统,来科学处理相关数据,这其中必须做到准确、适时、更新,既要保留客观、真实的历史记录,又要按照实际情况来对数据及时加以更新,系统数据要覆盖全面、科学精准、又要具有完整性和系统性。要确保这些数据能够为线损管理提供依据,打造出一个完善的数据系统,为推动网损的精细化管理。(3)创建营销系统维护制度,时刻维护系统安全,保证系统数据的安全性,从而为线损精细化管理提供牢固的平台。
3.2 积极应用信息采集技术
电力营销信息化系统是建立在信息、数据基础上的系统平台,然而,信息、数据的采集与收录又需要信息采集系统的支持,所以,积极利用信息采集技术,引进信息采集系统。信息采集系统可以发挥积极的监控功能,能够围绕被监控范围内的线路、配网等的用电情况、运行状态等实施有效的监控。数据信息采集系统发挥全面的信息采集功能,从客户表数、应抄户数、实抄数量等要进行统一的整体、统计与分析,确保于不同时段,例如:用电低谷期、高峰期等都能获得更加精准的数据。同时,也要积极采集重要的数据,例如:电压合格率、线损率、三相不平衡等,因为这些都是同线损密切相关的数据信息,采集这些数据信息,对于配网线损的精细化管理十分必要。系统所采集的数据要具有客观性、实时性,但出现非法用电、服务异常等问题时,要通过数据分析、总结、计算等来找到问题,并作出有效处理,例如:可以通过对比统计数据,应抄户数、实抄表量之间数据的对比,最终得线损异常的根源,找到解决的办法。
3.3 加大监督与考核工作力度
目前,配网线损管理问题出现的根源在于线损管理监督与考核工作不到位,供电企业忽视了监督与考核机制的应用,利用该机制激励工作人员,首先让他们意识到线损对于供电企业整体发展、员工的经济收入、个人发展等的破坏性影响,从思想意识上自觉重视线损管理,主动配合精细化的线损管理。其次,要在监督机制与考核制度方面下功夫,监督机制方面要形成内外同步监督的机制,内部监督体现为供电单位线损管理部门对线损精细化负责人工作的检查与监督,外部监督则主要是指线损管理人员之间的相互约束、彼此监督,通过这种共同监督、全方位管理的模式推动线损精细化管理的顺利开展,内外监督机制实施的基础上还要实行考核制度,所谓的考核制度是对监督机制的补充、完善与校验,因为只有通过严格的考核,才能确保监督机制切实发挥作用,供电企业应该实行定期的线损精细化管理考核制度,形成考核结果与薪资待遇直接挂钩的关系,以此来监督并约束线损精细化管理的有效开展。
3.4 科学采集电能量数据
根据配网采集系统之间的通讯模式来科学采集电能量数据,具体要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采用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变电站、K型电站等可以引入微机保护设备来采集配网线路的相关数据信息,例如:电流信息、电压信息等,利用内部积分来核算得出实时的电能量,再途径自动化监控系统前置机、后台工作站等,将所采集电能量传输到主站系统。第二,如果变电站安装了RTU自动化设备,则应配置电能数据采集终端,利用这一装置的通讯接口来采集所需的数据,例如:配网系统中三相数字式电能表中的电压、电流等数据,再凭借网络延伸的策略,将这些数据信息传输至主站系统。
3.5 积极运用营销稽查监控系统
(1)电力营销信息化背景下,应该创建并应用营销稽查监控系统,利用该系统来监控整个配网的线损问题,并对相关的线损信息及时作出科学、细致的分析与处理,计算出一个线损指标,根据这一指标展开线损管理。让线损管理同电力销售工作共同开展起来,重点利用稽查监控系统来监督配网运转过程中的抄核收数据、线损损耗状态等,为配网运行创造一个安全环境。(2)营销稽查监控系统不仅能为线损管理创造信息技术条件,还能有效监督抄核收工作流程,例如:对于抄表的健康,确保抄表员及时、准确地抄表,保证电费能够被及时、精准地统计、计算,同时,也能及时发现非法作弊的抄核收人员,对于非法窃电用户也能做出初步的判断。结束语
电力营销信息化条件下,必须加大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力度,善于利用营销信息条件,依托于营销信息系统来支持配网线损的精细化管理,从而提高线损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莹,刘俊海,余潞.线损精益化管理之道-记国家电网公司线损管理标杆单位获嘉县供电局[J].农电管理,2011(1):101-102.[2]戚正强,史国东.影响配变台区线损的主要因素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33):91-92.[3]周瑜菲.配电网降损措施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11):215-216.
第二篇:基于电力营销信息化的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
基于电力营销信息化的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
摘 要:电力行业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适应我国经济的发展需要,近几年电力行业也在进行不断地改革。比如说加强电力营销的信息化发展,特别是配网线损的管理,这对我国电力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就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电力营销;信息化发展;精细化管理;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电网系统越来越庞大,这就大大增加了电网管理的难度。在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对于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会产生巨大阻碍,所以必须要采取适当的措施解决。在电力营销的信息化发展过程中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能够解决客户更新不及时、维护不当、系统信息不完整、系统异常等问题。所以,我们有必要重视这一问题,并且不断采取措施提高管理水平。
一、电力营销配网线损的具体内容
在电力营销配网线损管理过程中主要有两个内容:一是电阻损耗。所谓的电阻损害具体指的就是在电能传输过程中电动机的变压器以及绕组等导体由于自身存在一定的电阻,所以会耗费一定的电能;二是由于变压器导致的电磁损耗,变压器在运行过程中必须要依靠磁场,才能完成降压和升压。为了维持磁场必须要做功,从而产生热能,也会耗费电能和电流。另外电磁转换造成的涡流现象也会耗费一定电能。这两种损耗就是构成配网线损的主要部分,所以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必须从这两部分入手。
二、目前电力营销信息化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存在问题
(一)在信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的基础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记录和维护新架设的线路;二是更新和维护新增加的客户信息和台区信息;三是调整电负荷。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经常存在客户信息更新不及时,配网变化信息更新错位或滞后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电力营销的正常运行。
(二)存在异常情况时不能立即发现和处理。通常在电力营销电网管理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异常情况:一是不能准确记录和发现电量存在问题。一般导致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错误的连接电表,或者不合理配置电表。也有可能是由于工作人员错查造成的。二是一些客户会出现偷电窃电问题,如果管理部门不能及时发现,就会造成电力企业的损失。
(三)处理问题不及时不到位。在电网线损管理过程中由于对线损的原因不能正确分析所以会出现处理不及时现象,特别是在一些台区已经出现连续几个月都偏高问题,但是由于未查出原因所以不能及时解决。此外当台区出现线损异常时,一些部门没有及时发现,或者发现后未采取措施解决也是问题所在。
三、造成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一)工作人员责任感差。目前在电力管理过程中由于一些工作人员没有树立应有的责任感,认为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与自身无关,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不能承担相应责任,及时解决问题。对于电线损坏、电量耗费、电费损失等损害电力企业利益的事与自身利益区分开。另外,在工作过程中一些工作人员存在偷懒现象,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经常出现失误现象。
(二)管理存在疏漏。(1)尚未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目前各电力企业并没有针对配网线损问题设置独立的管理部门,也没有专人来负责管理,尚未建立完善的管理标准和考核管理制度,使得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受到阻碍。(2)管理措施不当。供电企业在处理线损问题时不会主动探究问题原因和解决方式,而是通过调整电量的价格来解决。对于电表存在问题、工作人员疏漏等现象不能采取适当的方式解决,从而不能从根本上杜绝这一现象,大大降低了管理水平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三)缺乏基本监督。对于配网线损管理缺乏基本监督,使得存在的问题不能被及时解决。如果哪一个电力企业的配网线损问题多,那么一定是相关的防范措施比较差,监督力度弱,导致了线损问题的持续出现。
四、解决电力营销信息化的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问题的方式
(一)构建营销业务管理系统。在管理配网线损问题时,要将其与营销业务管理系统绑定,深度控制配网线损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具体工作。这样才能保证营销业务信息的及时性和完整性,也为管理配网线损问题奠定一定基础。在管理过程中要构建统一的管理制度和标准,及时更新相关信息,确保各类信息的准确性。这样才能从基础上解决配网线损问题,提高配网管理的水平。
(二)构建电能信息采集系统。通过构建电能信息采集系统可以实时监控各台区的用电状况,在管理过程中要确保相关的电量数据能够准确控制在三个阶段,分别为高峰、平台和谷底。这样才能够确保电压达到相关标准、三项保持平衡、线损出现间断采集等。这样才能够有效杜绝漏电和偷电问题的发生,还可以防止其他异常现象。还可以根据客户要求,提供他们的电能计算形式和电量采集时间。台区内用电出现异常时可以迅速找到发生问题的用户,还可以确定到底是抄表出错,还是电表计量出错,还是用户窃电的问题。这样就可以避免电表接线错误,电表配置错误或者电表不工作,查表人员错查、漏查电量等错误,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
(三)使用营销稽查监控系统。在电力管理过程中营销稽查监控系统发挥着重要作用。保障营销稽查监控系统可以对全部的线损情况进行分析及处理,还能确定线损的指标。在对于经营成果的监督管理中,要使得线损和售电量能够同步管理,同时进行,还要对系统的抄表、查表、线损、变更等情况进行全程监督控制,保证用电数据的正确性。营销稽查对线损指标的监督控制管理就是对配网线损管理的第二道关卡,能够从根源上解决配网线损异常的发现和处理不及时的相关问题,使得电力营销信息化的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工作更加顺利地进行。
近几年电力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为了促进电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电力工作人员必须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及时发现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且采取适当的措施解决,提高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解决电力营销信息化过程中配网线损精细化存在的问题,提高管理水平,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杨成.电力营销信息化条件下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J].大众用电,2012(05).
第三篇:电力营销条件下的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论文
1配网线损
配网线损指以配网系统为前提,基于热能形式作用下,所散发的能量损失,即电阻与电导消耗的有功功率。针对线损的分析,主要包括定额线损、管理线损、统计线损、理论线损和经济线损。
1.1定额线损
亦被称之为线损指标,指以电力网实际线损为依据,结合下一考核期内的电网结构、负荷情况、降损情况等,在测算基础上,以上级批准为基准的线损指标。
1.2管理线损
基于管理因素诱发的电能损耗,其是统计损耗与理论损耗的差值。
1.3统计线损
指以电能表指数计算出的数值为依据,是供电量与售电量间的差值。其中线损率计算公式如下:线损率=[(供电量-售电量)/供电量]×100%。
1.4理论线损
以供电设备的参数和电力网运行方式、负荷状况等为依据,基于理论作用下,计算出的线损。
1.5经济线损
在固定线路设备基础上,理论线损并非为固定不变的数值,其随着供电负荷大小而变化,但其存在一个最低线损率,该最低线损率则是经济线损。
2配网线损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在电力电能输送过程中,易出现配网线损问题,其中造成配网线损的原因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即电阻因素与磁场因素。
2.1电阻因素
针对配电系统中的各类电器设备,均具有电阻,例如变压器、导线、电动机等。基于电阻作用下,对电流传输造成一定的阻碍,在电能传输过程中,电能需克服来自不同设备的电阻,进而产生一定的损耗与消耗,形成线损。换言之,电气设备的电阻是该部分线损的主要来源。
2.2磁场因素
在改变变电设备电压过程中,需交变磁场,基于此,各项设备在运转基础上,因做功出现生热现象,而造成电能损耗。
3电力营销条件下配网线损精细化的管理现状
基于电力营销信息化条件下,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面临诸多方面的困难,阻碍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的实现。首先,线损管理基础不够牢固、坚实。针对配网的相关信息,缺乏及时准确的记录,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增加难度。一旦出现配网线损问题,由于未及时、有效地进行线损问题处理,导致电力企业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其次,未有效落实线损管理的相关制度和措施。针对部分供电单位,仍沿用传统的配网线损管理方式,未构建健全的配网线损管控系统,缺乏对应的配网线损管理监督和考核机制。针对配网线损管理监督与考核机制,是诸多供电企业易忽视的部分,影响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的发展。在此情况下,若出现配网线损问题,难以准确找到相对应的负责人,致使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最后,奖惩政策不明确。奖惩政策是调动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的有效措施,是实现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但诸多供电企业存在奖惩政策不明确的问题,致使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忽视工作中的细节,导致精细化管理的作用未能得到有效发挥,阻碍配电线损精细化管理向前发展。目前,网络化、信息化成为电力营销的基本特征,但其在线损管理中效果并不显著,电力营销与线损管理以各自为中心,致使线损控制支持性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发挥。因此,在配网运行过程中,线损问题仍旧得不到控制和治理,进而影响供电企业的经济利益,限制供电企业发展。
4电力营销条件下配网线损的精细化管理措施
4.1完善营销信息系统,指导线损管理
首先,构建健全的营销管理系统。以营销管理为手段,优化线损管理方式,借助营销系统平台,及时收集配网线损的信息资源,包括线损量、线损异常统计、单元内考核数据等,为线损管理提供可靠性依据,保证线损管理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促使线损精细化管理朝着信息化与智能化方向发展。其次,以营销信息系统为媒介,实现数据科学化、合理化处理。在坚持准确、适时、更新的基本原则基础上,确保历史记录的客观性与真实性,以实际情况为依据,及时更新相关数据,扩大系统数据的覆盖面,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基于此,为线损管理提供具有使用价值的数据,促使线损数据系统得到完善,推动线损经济化管理发展。最后,制定切实可行的营销系统维护制度,确保系统的安全性,维护系统数据不受侵害,为线损精细化发展搭建可靠平台。
4.2合理利用信息采集技术
电力营销信息化系统在信息、数据的基础上,构建系统平台,信息采集系统是采集与收录信息、数据的重要支持。因此,为实现配网线损的精细化管理,应合理采用信息采集技术,适当引进信息采集系统,提高信息采集效率。基于信息采集系统作用下,充分发挥其监控能力,对被监控的线路和配网进行有效监督,包括线路和配网的用电情况、运行状况以及是否发生异常等。以数据信息采集系统为基础,利用其全面性的信息采集功能,统一规范整理客户表数、应抄户数以及实抄户数等数据信息,并分析确保不同时段下的数据均精准无误,其中包括用电低谷期与用电高峰期。与此同时,注重重要数据的采集,其中包括电压合格率、三相不平衡以及线损率等。针对重要数据而言,其与线损密切相关,若能及时、准确地采集此类数据,则有助于配网线损实现精细化管理。虽然客观性与实时性是系统数据采集的基本特征,若基于非法用电、服务异常等状况时,需在分析、计算、总结有效数据基础上,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例如,若系统所采集的数据出现异常状况,可采用对比分析应抄户数和实抄表量的方式,探究导致线损出现异常的根源所在,进而找到解决措施。
4.3加大监督力度,完善考核制度
目前,线损管理监督力度不够且缺乏完善的考核制度是导致配网线损管理存在问题的重要因素。经济效益是供电企业的最大目标,致使诸多供电企业对线损管理监督和考核制度的构建未引起应有的重视。因此,为促使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的发展,供电企业应加大监督力度,完善考核制度,激发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推动供电企业发展。一方面,引导供电企业认识到配网线损的危害,了解其可能对供电企业整体发展、企业经济效益、员工经济收入以及员工个人价值的实现等方面的影响,以思想意识层面为出发点,指导供电企业重视配网线损管理工作的开展,从而认可并积极配合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另一方面,加大监督力度,完善考核制度。监督包括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针对内部监督而言,即供电企业线损管理部门监督、检查线损精细化负责人工作,确保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理念深入每一工作环节。针对外部监督,即配网线损管理人员之间的相互制约、彼此监督。基于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作用下,体现监督的作用,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为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的落实奠定基础。与此同时,完善考核制度,将考核结果视为薪资待遇的重要指标,激发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迫使其秉承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投入工作,更好地为供电企业服务。
4.4优化电能量数据采集
以配网采集系统的通讯模式为依据,优化电能量数据采集,保证电能量数据的可靠性。一方面,以蕴含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变电站或K型电站为媒介,适当引入微机保护设备,科学采集配网线损的有效数据信息,如电流信息和电压信息,在内部积分作用下,对实时电能量进行核算,再利用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前置机和后台工作站等,将所收集到的电能量直接传送至主机系统中,以供备用。另一方面,若将RTU自动化设备安装至变电站中,则需配置对应的电能数据采集终端,利用该装置的通讯接口,以达到采集有效数据信息的目的。例如,基于三相数字式电能表中的电流数据与电压数据等,利用网络延伸功能,将相关的数据信息输送至主站中。
4.5科学应用营销稽查监控系统
基于电力营销信息化条件下,科学应用营销稽查监控系统,达到监控整个配网线损问题的目的,并科学、细致地分析、处理相关的线损信息,进而得到有效的线损指标,以该指标为依据,指导线损管理工作的开展。共同开展线损管理工作与电力销售工作,借助稽查监控系统,对配网运行中的线损损耗状况等信息进行监察,为配网营造一个安全、可靠性的运行环境。与此同时,利用稽查监控系统,将信息技术应用至线损管理中去,规范抄核收流程。针对抄表环节,要求抄表人员及时、准确抄表,为计算电费打下基础,为发现违法作弊的抄核收人员提供保障,避免其对供电企业造成的威胁。
5结语
总而言之,电力营销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人们用电的保障。配网线损是影响供电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易导致供电企业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基于电力营销信息化条件下,供电企业应借鉴、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与经验,结合供电企业实际情况,完善营销信息系统,科学应用信息采集技术,加大监督力度,完善考核制度,优化电能量数据采集,积极采用营销稽查监控系统,为配网线损实现精细化管理奠定基础,促进供电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付晓斌.刍议电力营销信息化条件下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J].信息系统工程,2014,(11).
[2]李田英.基于电力营销信息化的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7).
[3]李琼.电力营销信息化条件下配网线损的精细化管理[J].山东工业技术,2015,(16).
[4]李仕儒.电力营销信息化条件下的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36).
[5]贾探喜.刍议电力营销信息化条件下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3).
[6]任婷婷,郭亮.电力营销信息化条件下配网线损的精细化管理分析[J].信息系统工程,2014,(7).
[7]邓向辉.浅析电力营销信息化背景下的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J].致富时代,2014,(3).
第四篇:10kV及以下电网线损精细化管理
10kV及以下电网线损精细化管理
作者:刘志良 国网嘉祥县供电公司 2016年《工程技术》文摘版第7期
摘要:电网线损是电力企业的一项重要综合性技术经济指标,它综合反映了电网的规划设计、生产技术和运营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随着10kV及以下配电网建设及应用规模的不断扩大,目前电网总体损耗的60%以上都在10kV及以下配电网环节。因此,对10kV及以下配电网采取精细化的线损管理措施已经成为电网降损的一个关键所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10kV及以下配电网;线损;精细化管理
前言:作为供电企业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经济综合性考核指标,线损不仅是电网规划设计、生产技术以及运营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同时对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对10KV及以下配电网采取精细化的线损管理措施已经成为电网降损的一个关键所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影响10kV及以下电网线损的因素
1.1技术线损的影响因素及其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配电变压器、CT、PT、无功补偿电抗器以及消弧线圈等电气设备的铁损和铜损等固有损耗;配电线路以及用户专线的线路损耗;电缆、无功补偿电容器以及绝缘子等电气设备的介质损耗与电晕损失。(2)电气设备的绝缘失效而造成的泄漏损失;变电所、开关房中各种二次设备、保护和控制装置以及通风消防等设备的损耗。(3)配电网中电气设备陈旧、老化现象比较严重;早期建设的配电线路的线径不合理,普遍偏小;电源点不足导致配电线路供电半径普遍偏大;配电网中一些应该淘汰、退运的高损耗配电变压器仍在运行。1.2影响管理线损的因素
管理线损具有不可预知的特点,其并无固定规律可循。供电企业对电网的管理不力以及计量设备误差等是产生管理线损的主要原因。10kV及以下配电网管理线损的主要影响因素有[2]:(1)由于电能计量装置自身精度问题而引起的计量误差,以及计量装置安装位置和安装工艺存在问题所造成的计量损失。(2)在电力营销的管理环节中,由于抄表和核算过程的差错所导致的损失,以及供电端与售电端抄表结算时间不统一所导致的误差。(3)在用电管理过程中,电力用户的窃电、不规范用电行为以及电网漏电等原因所导致的损失。
2、10kV及以下配电网线损精细化管理的实现 2.1完善线损管理机制
要实现线损的精细化管理,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线损管理机制。供电企业可以通过成立由高层领导直接挂帅、主要生产部门归口管理、各相关部门及单位共同组成的线损管理专项领导组和工作组,建立起“牵头管理、分头负责、上下联动、全员参与”的线损管理组织体系,从思想层面和组织层面做到协调统一。其次,还要结合实际制定出合理、可操作性强的线损“四分”管理工作方案,2.2规范线损精细化管理
(1)加强基础档案管理。要建立10kV及以下配电网完整的10kV线路以及380V台区设备台账,及时更新客户档案资料。可以说,线损“四分”管理的基础就是以闭环控制的台账管理来保证台账与实际配电网的一致性。为保证记录资料与电网建设以及电气设备变更保持一致,要对资料档案进行动态管理和闭环控制,最终确保基础档案资料的准确性与完整性。
(2)对理论线损的计算要加以重视。作为评估电网自然线损水平的依据,要把计算理论线损当成是实现管理降损的一项重要 工作来完成。不仅要对计算过程和结果进行严格的审核,还要 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以制定出下一 步的降损措施。
(3)明确线损指标的考核责任制。要将线损指标的考核责任层层落实,一方面要从供电公司层面对相关部门以及下属各分公司进行考核;另一方面要将考核指标进行分解,将责任下达到部门内部的各班组及个人,以进行内部考核。
2.3引入信息技术以提高计量管理水平
可以通过推广应用多功能电子表、安装环网计量点、定期对电能计量装置进行轮换等方法,有效提高计量精度和计量管理水平。此外,利用计量自动化系统可以实现实时抄表管理,也能够有效提高抄表管理水平。而且计量自动化系统还能够避免传统手工抄表所造成的错抄、难抄和漏抄等问题,在技术上保证了“四分”管理的实现。
3、线损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措施
要通过明确电力营销系统管理线损工作定位,加强管理线损工作,提高管理线损工作质量,努力推进管理线损统计分析规范化、精益化[4]。
(1)依托信息化手段固化管理线损工作流程,实现线损异常分析与处理、线损基础资料维护管理、设备异动变更管理等规范化、精益化。
(2)加强计量管理工作,切实提高计量装置配置水平和计量自动化水平。积极推进计量装置改造工程,全面核对计量档案,消除计量差错,提高计量准确度;加强计量运行管理,建立电能计量装置运行现场检查的常态化工作机制。
(3)加强抄核收管理,利用营销信息系统加强抄表例日管理,提 高计量自动化系统自动抄核电量覆盖率,减少因抄表不同步造 成的线损异常现象。
(4)强化用电检查和营业稽查管理工作。加大反偷查漏工作力度,建立常态化的反偷查漏机制,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反偷查漏的工作效率。完善营业稽查制度,堵塞工作漏洞,将事前预防手段和事后补救措施结合起来,有效减少电量的不明流失情况,实现营销管理效益最大化。
(5)加强用户侧无功管理。加大对用户功率因数的考核力度,提高线路功率因数和末端电压,降低电网企业的综合线损率。(6)研究新形势下的功率因数奖惩体系,建立新的无功价格机制,引导并促进用户侧功率因数的提高,降低线路损耗。
(7)加强站用电管理,规范站用电考核标准,降低站用电损耗。(8)加强谐波监测和治理。完善谐波技术监督制度严格把关非线性设备入网;加强研究谐波对计量装置的影响,积极防范其对计量准确性的影响。
结语:线损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10kV及以下电网线损管理一直是国内各供电企业尽力攻克的难题。因此,通过对全网线损的精细化分析,找出影响线损率升、降的因素,从而使降损措施更具针对性、实效性,使上海电网的线损管理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贺锡强.线损精细化技术管理在上海电网的实施[J].华东电力,2009(1):1-3.[2]胡培顺.浅谈10kV及以下配电网降损措施[J].天津电力技术,2006(4):47-49
第五篇:加强营销精细化管理 努力实现节能降损
加强营销精细化管理 努力实现节能降损
--**县供电公司节能降损先进经验
**县供电公司严格遵循“综合体系原则、科学管理原则、公众参与原则”,落实线损三大体系即“管理体系、技术体系、保证体系”。成立了以经理为组长,公司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为副组长,公司营销部、生技部、变运工区、调度室、供电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县供电公司线损管理领导小组”,明确了各部门的工作任务和目标。营销部为6-10KV线损、低压线损、35KV线损管理责任单位的日常管理部门,生技部为线损管理技术管理部门,供电所为6-10KV和低压线损管理责任单位,使公司线损管理工作形成了层层有人管理,层层有人负责的良好格局,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使线损管理逐步实现规范化、精细化。
**年累计综合综合线损率为8.49%,较去年同期8.51%,降低0.02个百分点。高压累计线损率为5.45%,同比降低0.08个百分点。累计低压线损完成8.25%,同比降低0.14%。
一、电网降损技术措施 1、35KV电网
(1)向重点负荷区,新建或35KV变电站,导线采用大截面,严格根据技术规程,使新建35KV线路不出现超半径现象,保证电压质量。2、10KV电网
(1)对于新出10KV线路,尽量缩短10KV线路供电半径。
(2)淘汰高能耗配变,大力推广低能耗配变,部分有条件的工业用户更换低损配变,新增用户提倡使用S9、S11型系列节能型配变,为降损节能提供有利的保障。
(3)根据线路和配变变动情况增加和合理调整线路电容器,并根据负荷变动情况及时投切电容,提高线路功率因数。
(4)加强计量装置技术管理,定期对10KV配变电能表和互感器按计划进行轮换与效验。
通过采取以上技术措施,实现我县电网35KV站“密布点”、10KV线路“短半径”、10KV配变“深入中心”的目标。
二、降损管理措施 1、35KV线损管理措施:
(1)各变电站根据负荷情况及时调整主变运行方式,保证主变经常处于经济的运行状态。
(2)值班员根据《电压质量和无功管理办法》、负荷和电压波动情况,及时向上一级调度汇报,减少主变和配变运行损耗。
(3)值班员要根据无功负荷变化情况及时投切电容
器。作好电压质量的分析,认真搞好电压无功工作。2、10(6)KV线损管理措施:
(1)营销部每年搞一次线损理论计算,每月进行一次线损分析,搞好线损统计工作,提出降损接点措施或意见。
(2)营销部安排好变电站和高压用户表计周期效验工作,供电所要落实好低压表计轮换工作。
(3)营销部安排好各10KV线路电容器安装、调试和运行工作。
(4)营销部、各供电所加强线路基础管理,建立完善《配变台帐》、《电能计量器具台帐》、《10KV线路电容器台帐》。
(5)加强表计运行管理,做好三抄表、三加封工作,及时查纠问题。
(6)营销部和稽查队组织好营业普查,各供电所要作好夜查联查,积极打击偷窃电分子,严防偷电漏电不良现象的发生。
(7)积极做好安全用电的宣传工作,为规范供用电秩序,营造良好的用电环境,大力拓宽电力市场,为公司赢得效益创造一个优越的条件。
三、科技进步
对我公司所属35KV变电站6—10KV主进及各分路计量
安装远抄系统,大力推广6—10KV客户安装远抄系统预付费,实施对用户负荷和计量状况在线监测和从技术上防止用户拖欠电费现象,减少因抄表误差和计量故障处理不及时等因素的影响,以达到计量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
四、开展理论线损计算,为线损指标提供科学、合理依据
积极推广省局提倡的理论线损计算软件,定期进行线损理论计算,分析电网中的薄弱环节,为科学、适时确定线损指标和考核提供依据。定期对6-10kv线路进行线损理论计算和分析;低压配电台区选择负荷变化大、用电类别多、用电户数多的典型台区进行计算和分析。
五、加强无功管理,全面提高功率因数,降低无功损耗
全面加强电压无功管理,合理配置无功补偿设备,提高电压质量。及时调整电网运行方式,调整无功、电压,保证电能质量;坚持集中补偿与分散补偿相结合,以分散补偿为主;高压补偿与低压补偿相结合,以低压补偿为主,调压与降损相结合,以降损为主。做到无功电力分级补偿、就地平衡,从而改善电压质量,降低损耗。对100KVA以上的工业配电变压器按国家有关规定加收力率调整电费,激励其安装无功补偿装置,同时及时停运轻空载变压器,减少轻载和空载运行,做好低压三相负荷就地平衡工作。
六、开展内部线损同业对标,完善考核办法。
在公司内部的**个供电所、**座35KV变电站之间开展线损同业对标活动,各单位选定情况相似的对标标杆单位进行小指标评比分析,评比,查找原因,看是那一个小指标出现问题,影响了降损工作,就有那个主管部室负责牵头解决,对因管理不善、工作不到位造成的线损偏高现象,给予有关责任人严肃处理。
七、搞好人员培训,提高专业人员素质。
公司建立完善的线损培训计划,确定适时的线损培训内容,对线损管理人员、抄表人员进行多层次、针对性培训,组织理论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提高计量员和抄表人员的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将考试结果纳入供电所考核中,提高专业人员业务学习的自动性和积极性,在公司范围内掀起学习业务的高潮。
线损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在开展“优质服务是电网企业的生命线”的同时,要以建设国网一流供电企业标准为指导,以公司经济效益为核心,完善管理。采取有效措施,保障降损节能工作扎实有序地开展,为我公司降损增效而努力工作。
****年*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