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伴发低血钾的研究与对策

时间:2019-05-14 22:45: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伴发低血钾的研究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伴发低血钾的研究与对策》。

第一篇: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伴发低血钾的研究与对策

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伴发低血钾的研究与对策

摘要:目的 研究精神病患者经过长期的住院治疗后,出现低血钾症状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86例住院精神病伴发低血钾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低血钾可能与患者的住院时间、季节气候、精神病种、饮食状态等情况密切相关。其中,出现低钾血症的患者入院时间均超过6个月,且住院时间越长,发生的数目越多;中老年人是发生低血钾的主要人群;夏、秋两季最容易出现低血钾,分别是33例、29例;精神分裂症是最主要的病种,63例,占73.26%;且患者大部分合并有心血管、消化系统疾病。结论 为了降低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合并低血钾的频率,应该加强对其进行血清钾的复查,并在多发季节强化监测,加强对临床特征的观察,及时发现和治疗。

关键词: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低血钾当人体血浆中钾离子浓度低于3.5mmol/L时称为低血钾,常见原因为摄取减少、流失过多,如腹泻、呕吐等及钾离子由细胞外液转移至细胞内液[1~2]。当人体发生低血钾时,将影响人体的心脏血管、中枢神经、消化、泌尿及肌肉系统。精神病患者在住院长期治疗过程中常常伴发低血钾,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乏力等,易被基础疾病掩盖,且精神病患者表述能力差,缺钾情况易被工作人员忽视,若不能及时发现将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后果,从而引发极其危险的情况。基于此,对入住我院的长期住院精神病伴发低血钾症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旨在找出原因,提高对该临床征象的认识,引起工作人员高度重视,并探索干预对策。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血清钾45岁71例;入院时间均超过6个月。(统计于2013年)

1.2 方法

1.2.1 统计项目 回顾性分析病例的病史及化验单,统计患者发病时住院时长、发病季节、精神病种、合并其他躯体疾病等因素,探讨其与低血钾的关联性。

1.2.2 低血钾判断方法 行电极法做常规血清钾含量检测,以3.5~5.5mmol/L作为血清钾正常含量范围,若是低于3.5mmol/L,则认为患者伴随有低血钾症。仪器为美国NOVA?CRT-16+电解质分析仪,试剂为NOVA?CRT-16+电解质分析仪专用试剂包,检测方法严格按仪器操作规程开展。

1.3 统计学方法以SPSS19.0软件统计以上各项目患者病例数,数据按数量(百分比)的形式表示,为了挑选影响最大的因素,对相关数据行χ2检验,若P<0.05,指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结果

2.1 低血钾与住院时长的关系统计显示,所有出现低血钾情况的患者,其入院至发病时间均在6个月以上,且入院时间越长,发病例数越多,具体统计如表1所示。显然,随着入院时间的延长,患者出现低血钾的比例越高,且入院超过3年的患者发病率,明显要比其它任何阶段的发病率,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2.2 低血钾与季节的关系统计显示,夏、秋两季是出现低血钾症最多的季节,其数据要明显高于其它两季,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低血钾与精神病种的关系统计显示,86例患者中,最主要的精神病种为精神分裂症,共63例,占73.26%;随后依次是情感性精神障碍,共10例,占11.63%;精神发育迟滞,共7例,占8.14%;癫痫性精神障碍,共6例,占6.98%,无其他类型精神疾病。

2.4低血钾与合并其他躯体疾病的关系统计显示,所有出现低血钾情况的患者,大部分合并有心血管及消化系统疾病,其中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51例,占59.30%;合并消化系统疾病30例,占34.88%;合并糖尿病4例,占4.65%;其他疾病1例,占1.16%。

2.5低血钾与饮食的关系统计显示,86例患者中,饮食障碍者68例,正常18例,可见饮食下降与低血钾的发生关系密切。

3讨论

3.1 低血钾特点分析低钾血症是各种原因引起机体血清中钾浓度下降至正常水平以下而出现的一组综合征,属于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常见疾病。从本文的研究可以发现:

3.1.1出现低钾血症的精神病患者主要是中老年人,可能与该人群消化功能衰退、消化吸收能力下降、进食差,合并躯体疾病增多,精神异常等因素有关。

3.1.2住院的时间越长,越可能导致低血钾,可能与患者长期住院、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有关。有文献报道[1],可能与抗精神病药物干扰了糖代谢,致糖原在肌细胞内堆积,通过渗透作用,使钾移入细胞内,造成血钾降低,或药物干扰了血钾代谢,或药物影响肠道功能,致钾丢失过多有关。

3.1.3虽然各种类型的精神疾病都有可能合并低血钾,但以精神分裂症为主,86例出现该合并症的患者中,有63例是精神分裂症患者,这可能是极易导致患者认知功能下降所致,同时,其他研究也表明,罹患该类精神疾病的患者,更容易出现院内感染或营养障碍[3,4],从而导致低血钾的发生。

3.1.4从发病季节看,夏、秋两季是高发期,分析原因是气温升高,人的新陈代谢加快,大量出汗,汗液中除了水分和钠以外,还含有一定量的钾离子;而且夏、秋季人们的食欲减退,从食物中摄取的钾离子相对减少。

3.1.5低血钾与饮食障碍有关,国内梁绮美、曹九英[5,6]研究发现,饮食不良是精神病患者发生低钾血症的主要原因。人体钾来源全靠食物提供,而精神病患者受幻觉、妄想支配、抑郁、违拗等症状的影响,常发生饮食障碍,如食欲降低、摄食不规律、偏食、拒食等而导致低血钾。

3.1.6从合并的躯体疾病来看,心血管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属于高发人群。分析原因是躯体疾病容易导致患者食欲或摄食能力下降,吸收障碍,且治疗躯体疾病所用的部分药物能造成血钾下降。

3.2对策

3.2.1由于精神患者存在知觉、思维、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障碍,对躯体症状和躯体不适缺乏主诉和正确表达,同时低血钾患者在早期症状多不明显,故容易被临床忽视。文献报道[7],血清钾低于3mmol/L时,可发生严重心律紊乱,并导致猝死。因此,对住院精神病患者应定期复查血清钾,以便早发现,早治疗。针对低血钾高发人群,包括长期住院中老年患者、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心血管或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等,需要更加密切地关注其生命体征数据、临床表现、心血管症状、消化道症状等,加强病情的观察,避免低血钾的发生。

3.2.2做好患者的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口味调配口感好、易消化、富含电解质的食物,少食多餐,鼓励多饮水,保持体内酸碱平衡,保证钾的摄入。观察患者进食情况,防止患者漏食、倾倒食物或藏食,对有厌食、拒绝行为的患者专人护理,想法设法鼓励、劝导患者进食,劝说无效时给予喂食、鼻饲营养或静脉补液,保证患者得到充足的营养。患者居室要经常通风,透气舒适,尤其是夏季,防暑降温措施要落到实处,夏、秋季加强对住院精神病患者血钾的检测。加强生活护理,防止患者出现肠道、上呼吸道等感染,一旦出现发热、腹泻、呕吐要及时处理,防止钾丢失。最后,一旦发现患者缺钾,按医嘱进行补钾治疗,对症处理。

参考文献:

[1]徐裕,程祥光.住院精神患者伴发低血钾症31例临床分析[J].中原精神医学学刊,2002,8(2):78-79.[2]吴连喜.住院精神患者伴发低血钾症41例临床分析[J].四川精神卫生,1998,01:81.[3]林翠绿,程航,孙继军等.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院内感染危险因素探讨[J].浙江临床医学 ,2013,(10):1513-1514.[4]伍淑芳,邓育银.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营养障碍原因分析及对策[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3,(7):93-93.[5]梁绮美,林建葵,张蔚茹.住院精神病患者伴发低血钾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护理研究,2004,18(11):2001-2002.[6]曹九英,曹克慎.精神科住院患者低血钾情况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05,17(3):159-160.[7]江开达,奚惠清,徐亚平.抗精神病药所致阿一斯综合征.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89,22(2):69.编辑/王海静

第二篇: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研究

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研究

摘要:目的 分析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因素研究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内科病房住院治疗的患者7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基础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住院期间跌倒情况以及跌倒的原因,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跌倒例数(4例)及次数(4次)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例与16次;对防跌倒护理的满意度(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74.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科住院患者跌倒有很多方面因素,给予充分的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消除诱发跌倒的因素,预防跌倒发生。

关键词:内科住院患者;跌倒;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17)20-0129-02

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是指在平地行走时或从稍高处摔倒在地的现象,可能造成骨折、创伤、出血、脑震荡等症状,加重患者病情,延长康复时间,增加治疗成本,引起医疗纠纷[1]。因此,分析掌握可能引起患者跌倒的因素,有效预防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在护理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本次研究着重分析可能造成内科住院患者跌倒相关因素,研究护理对策,采取预防措施,防止患者跌倒并造成严重后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内科病房住院治疗的患者7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54~93岁,平均年龄(74.52±7.56)岁;住院时间7~26 d,平均住院时间(15.9±2.7)d;其中10例患有阿尔茨海默症,8例高血压,7例脑梗塞,4例糖尿病,6例脑卒中康复期;服药情况:12例服用降压药,10例抗精神病药物,9例镇静类药物,4例降血糖药物。观察组中男17例,女18例;年龄53~92岁,平均年龄(74.62±7.76)岁;住院时间7~27 d,平均住院时间(16.1±2.8)d;其中11例患有阿尔茨海默症,7例高血压,6例脑梗塞,5例糖尿病,6例脑卒中康复期;服药情况:11例服用降压药,11例抗精神病药物,8例镇静类药物,5例降血糖药物。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常规基础护理,包括健康宣教、用药指导等。

1.2.2观察组 在给予常规基础护理基础上增加综合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包括: ①跌倒风险评估:详细了解患者既往病史、跌倒史等情况,根据患者所患疾病种类、肢体活动能力、精神状态、心理状况、用药情况等,对可能发生跌倒的风险进行评估,将存在跌倒高风险患者列为重点监护对象[3]。②心理护理干预: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并掌握其真实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疏导其心理压力,缓解因害怕跌倒而产生的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③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可能发生跌倒的原因及其严重后果,提高患者的自我防范意识及家属的监护能力,指导其采取措施防止跌倒,叮嘱老年患者下地行走时一定要有人陪护,要随身携带拐杖,行动不要过快、过急,尽可能消除诱发跌倒的因素[4]。④病房环境护理:保持病房地面平整、清洁、干燥,通道走廊畅通无阻,各类指示标识清晰齐全,照明光线充足。室内物品摆放整齐,不能随意乱丢,卫生间内及门口应放置防滑垫。⑤预防跌倒护理:为存在跌倒高危因素患者设立管理档案,详细记载其综合信息,指定专门护理人员进行特护。与家属沟通交流,提醒其24 h近身陪护。叮嘱患者在服用降压药、镇静药后保持卧床休息,指导其注意防止体位变化时引起跌倒,要求老年高血压患者掌握3个30 s,即从床上醒来30 s后再坐起,坐起30 s后再站立,站立30 s后再行走[5]。⑥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定期组织内科护理人员进行防跌倒专业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增强对可能引起跌倒相关因素的预警能力,掌握应对相关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强化职业道德及责任心教育[6]。

1.3观察指标[7]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跌倒的例数、次数。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统计两组患者对防跌倒护理的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满意率=[(满意+一般)/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采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以(x±s)表示和百分率表示,分别采用t检验和?字2检验,以P<0.05为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跌倒的例数、次数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跌倒例数为10例,占比28.57%;跌倒次数16次,占比45.71%。观察组患者跌倒例数为4例,占比11.43%;跌倒次数4次,占比11.43%。观察组患者跌倒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对防跌倒护理的满意度

经过问卷调查,对照组患者对防跌倒护理满意例数为26例,满意率为74.29%;观察组患者对防跌倒护理满意例数为33例,满意率为94.29%。观察组患者对防跌倒护理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住院患者跌倒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突发性的、非故意的、不由自主的体位改变行为,防止住院患者跌倒是医院科室患者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防止患者跌倒是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中护理人员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次研究中,护理人员首先对住院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充分掌握住院患者的综合信息,为存在跌倒高危因素的患者设立专门的护理档案,指定专职人员进行近身陪护。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及健康教育护理干预,了解跌倒所产生的严重后果,讲解可能诱发跌倒的原因及相关注意事项,进而缓解患者对跌倒所产生的紧张、恐惧的心理压力,和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对策。对病房环境进行整改,消除跌倒诱发因素;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相关业务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及技能。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在患者跌倒例数及次数方面明显低于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而观察组患者对跌倒护理的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综合性护理干预对于消除跌倒诱发因素,提高住院患者安全管理质量,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长英,林代琼,荣桂芳.33例住院患者跌倒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5,25(12):32-34.[2]刘颖.内科住院老年患者跌倒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4):172-173.[3]王雪仙.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原因分析及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7):59-60,76.[4]张金兰.住院老年患者跌倒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J].上海医药,2014,35(4):34-38.[5]薛彩云.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4):188-189.[6]倪娜.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1):347-348.[7]赵敏丽,华青芬,黄惠君.住院患者跌倒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医院管理论坛,2014,31(11):19-21.?辑/王海静

第三篇:低碳新农村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

1调查过程

本次研究调查过程共分为三个阶段。

1.1文献整理和理论研究

通过对河北省农户参与低碳新农村建设相关理论的研究,确定本次调研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向,并对研究内容进行了初步的框架设计。

1.2进行预调研

在保定周边地区,团队成员运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随机选取若干农户进行调查。调研结束后,记录和修改问卷中出现的问题。

1.3正式调研

考虑到河北省各地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以及低碳新农村建设现状各异等因素,团队成员在保定、石家庄、邢台三个城市中,选取了若干经济发展水平与低碳新农村建设水平分别处于不同阶段的行政村落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对象为河北省农村地区18岁以上的居民;调查内容主要为低碳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和制约因素两大方面,其中,制约因素分别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方面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共访谈63人,发放问卷368份,收回问卷362份,剔除无效问卷11份,共收回有效问卷351份,回收比例为95.4%。

2低碳新农村建设的可行性及现状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能耗、排放和污染等资源环境问题也日益严峻,生态环境面临很大挑战。目前,低碳城市建设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工业方面,节能减排,绿色生产;生活方面,提倡低碳生活,采用低能耗、低排放的生活方式。但低碳新农村建设的受重视程度较低于低碳城市建设,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够、农民低碳发展意识不足等问题,使得牺牲环境发展经济的发展模式长期存在。这种落后的发展模式,使得农村资源日渐枯竭,农村环境日趋恶化。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目前新农村建设面临的根本问题,低碳城市建设为低碳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模板。在低碳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要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牺牲环境发展经济等旧的经济发展模式。在低碳模式下,快速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保护和改善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从而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低碳发展理念是评价低碳新农村建设的理念标准。在低碳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能源的开发利用、农业生产、农村工业化以及农民生活方式等方面,都要注重这一理念标准。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河北省农村的低碳新农村建设也取得了一定成效。部分新农村建设先进村大力推广生态农业,通过轮作耕种、秸秆还田等多种生产方式,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效率,增加产量。部分行政村落大力发展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满足农户需求的同时,降低了碳排放量,保护了自然环境。同时,专业集群的特色农业和农村旅游业也在河北农村地区得到积极建设和发展[3]。但河北的低碳新农村建设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亟待完善,如低碳建设较晚、低碳进程落后等因素,使部分农村地区特别是落后地区,仍然普遍存在土地利用浪费、生产生活碳排放量较高等问题。

3低碳新农村建设的制约因素

3.1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户收入增长缓慢

河北省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第二三产业先天不足、后天缓慢;农业经营模式多为粗放式经营,农业总产值的增加主要依靠耕地面积的扩大;产业集约化和机械化程度相对较低,难以形成规模经济,生产力较落后。河北省的农业产业结构相对单一,抵御外界风险能力较差,而华北地区又是虫害、寒潮、冰雹等自然灾害的多发区,因此,每年造成的农业损失严重,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4-6]。同时,由于农村地区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农业专业生产和研发能力较弱,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低,产品的附加价值不高。另外,河北省农产品的供给层次较为单调,主要为粮食作物,难以在市场上取得比较优势,市场占有率较低,农户收入增长缓慢。这些经济发展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低碳新农村建设。

3.2政府对农村环境保护的扶持力度有待加强

河北省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迫在眉睫。一方面,受城市地区城市规划、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大量高污染产业从城市转移至农村地区。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引发了农村地区大量的环境问题,例如土地的严重污染、水源致病率的提高、物种多样化的大幅减少等;另一方面,农村建设缺乏远见,仅注重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过度开发资源,滥用化肥农药,就地排放污染水源。这种以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增长的发展,使农村环境污染愈加严重,低碳经济的发展受到阻碍。政府对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任重道远。农村地区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缺乏重视,缺少专业的环境治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环境管理效率低下。同时,由于农村环境治理缺乏经验,多套用城市环境治理措施,“以一法治两案”无论是技术上还是模式上都存在障碍。由于环境治理属于公益性事业,资金消耗大,收益的回报期长、见效慢,农村地方政府资金投入相对较少。另外,农村地区执法整治力度较弱,环境监管力量不足,缺少健全的行政机构进行严厉治理。

3.3农户受传统生活观念束缚,低碳意识薄弱

农户传统的生活观念根深蒂固,传统的农村生活方式及其思想观念很难被改变。大多数农户并没有考虑到传统生活方式带来的后果,低碳意识薄弱。例如,当前河北省农村有国家实行的低碳家电下乡政策,但受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农村低碳消费需求不足[7]。在低碳经济推广和运行过程中,河北省农村的高碳生活方式成为低碳建设的一大制约因素,由于农村自身粗放型的生活方式而导致的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等问题日益严重。农户生活能源结构单一,除了普遍使用煤炭以外,还存在一些直接燃烧薪柴的方式,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在河北省农村的使用率很低。此外,在部分农村地区,露天堆放的草堆柴垛、路边的粪堆以及垃圾堆随处可见,这“三堆”便反映出农户薄弱的低碳意识和环保意识。

3.4低碳新理念在农户中的宣传力度不足

在低碳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城市和农村的“二元低碳”现象。在城市,低碳政策被很好地落实和执行,低碳城市建设进程突飞猛进;但在农村,政府的宣传和知识普及不够深入、全面,宣传方式简单、宣传力度小、宣传面窄,这使得农民对低碳知识不够了解,低碳意识较薄弱[8]。实际上,河北省的低碳农村建设是积极主动的。但由于政策未能及时宣传到农村中去,很多优惠机制没有被农民了解,低碳农村的建设进程受到阻碍。在宣传方式上,大多数农民通过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来了解低碳环保知识,宣传方式相对单一,无法满足当前农民对低碳新农村知识的需求。

4低碳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对策

4.1提高农村的城市化水平

大力发展河北省的农村经济,有利于小乡镇企业的相对集中和健康发展,满足富裕农民进城创业的愿望,可以极大地调动农户的积极性,促进小乡镇企业的相对集中,提高乡镇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推动河北省传统农区第三产业的发展,也就是加快传统农区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又为农村土地逐步向种地能手集中、发展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可以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同时,随着农村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农户的收入将进一步增加。更重要的是,农户的消费模式和消费观念也会随之改变,将会有助于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促进城乡市场的繁荣。在上述前提下,提高农村的城市化水平将间接影响农户的生活模式和生活理念,低碳理念将更加深入到农户的思想中,对于更好地推进农村低碳化进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2以政府为主导,优化财政

在低碳新农村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河北农村的经济体系应向低碳经济方向转型,政府需要在财政方面给予大力扶持丰富河北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在这项工作中,政府应充分发挥其在低碳新农村建设中的核心作用,加强行政管理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建设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融资机制,为低碳新农村的建设提供资金支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丰富河北农村地区产业结构,帮助农户打破自身限制,实现家庭收入来源的多样化,提高生活质量。政府加大财政预算支出,对农户采取低碳消费补贴政策,鼓励农户购买更换节能设备,促进节能环保产品的使用,让清洁能源走进农户的家中。

4.3加大低碳理念的宣传力度,增强农户低碳新生活的意识

农户是农村生产活动中的主体,更是低碳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者与参与者,他们对待低碳新生活的态度是建设低碳新农村的关键。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农户传统生活观念根深蒂固,低碳意识不够强烈,若想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户这种传统的生活观念,必须要有针对性的加强低碳理念的宣传力度。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农户更多专注于低碳新生活带来的切身利益,一旦自身利益有所损害,他们将拒绝做出改变。因此政府应做好引导者的角色,切实从农户利益出发,加大对各个地区的宣讲力度,让宣讲走进基层,使农户深入了解低碳新农村建设的目的和进程。丰富宣讲内容,在宣讲中突显出优惠机制,让农户从根本上意识到低碳经济的益处,进而强化农户心中的低碳理念,调动农户参与低碳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增强农户自信心和环保责任感。

4.4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立法工作,完善环保法制

目前我国关于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制还不够健全,没有专门针对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尤其是土壤污染、生态补偿等方面还存在法律空白。在低碳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部分农户环保意识淡薄只注重眼前利益、一些执法部门管理混乱,这些现象需要相关的法律去约束去规范,但农村法律法规的建设不能满足现代低碳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求,不能为相关的政策提供完整的法律保障甚至会损坏农户的合理利益。因此,切实保护农户合理利益并有效制约农户不合理的行为,充分考虑农户的参与诉求以及低碳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求,出台具体的低碳新农村建设的法律法规,填补农村环保方面法制的空白,推进低碳新农村建设的法制化进程。

参考文献

[1]周建发.我国建设低碳农村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640-5642.[2]高成全,赵玉凤.基于农民意愿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农业经济,2015(2):61-62.[3]于瑞卿,刘倩.河北省农户参与低碳新农村建设现状与问题分析[J].经贸实践,2015(14):5-6.[4]刘倩,马宇博,于瑞卿,等.农户参与低碳新农村建设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河北省464户农民的调查数据[J].经济研究参考,2016(40):75-80.[5]王祥峰,杨萍,李明辉,等.低碳农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及发展对策[J].山东农业科学,2012,44(1):138-140.[6]武玉安.基于低碳经济的新农村建设发展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2(3):337.[7]闫晓静.低碳经济背景下的新农村建设刍议[J].科技经济市场,2015(2):192-193.[8]赵晓芬.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农村建设的低碳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15(7):87-88.

第四篇:关于低碳经济的发展思路与对策研究.综述

关于某某低碳经济的发展思路与对策研究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的创新。发展低碳经济与我国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环境保护和节能降耗等既定目标相一致,是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同时,也是优化能源结构、开展国际合作、参与国际“游戏规则”制定的途径。2009年12月,中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上郑重向世界承诺:到2020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及其后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加以落实。既要发展又要低碳,这是经济发展模式和社会生活方式革新的倒逼机制,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一、我市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发展低碳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短期内我市发展低碳经济将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我市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能耗大碳排放多。随着我市综合实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在全社会生产和生活方面消耗的能源资源势必越来越多。世界各国的发展历史和趋势表明,人均CO 2排放量、商品能源消费量和经济发达水平有显著正相关关系。我市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能源结构不合理、能源技术装备水平低和管理

水平相对落后,导致单位GDP能耗和主要耗能产品能耗都高于主要能源消费国家平均水平。从我市“十一五”情况看,虽然强力推进节能减排,万元GDP能耗由2005年的1.12吨标准煤下降至2009年的0.977吨标准煤,年递减3.4%,但能耗水平仍然比全省平均水平的0.761吨,高出28.4%;CO 2排放总量更是快速攀升,从2005年的525.2万吨上升至2009年885.9万吨,年递增14%(详见下表)。未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结构的惯性推动之下,CO 2排放量必将不可避免地持续增长。

某某市2005年—2009年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情况估算

指标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174.31 207.47 255.5 290.17 337.07 14.5 15.5 16.1 13.5 13.7

1.12 1.14 1.065 1.055 0.977

1.8-6.6-0.9-7.4

195.2 236.5 272.1 306.1 329.3

21.1 15 12.5 7.6

525.2 636.2 732.0 823.5 885.9

21.1 15 12.5 7.6 绝对值增幅

绝对值

增幅

绝对值

增幅

绝对值

增幅地区生产总值

万元GDP能耗

能源消耗总量

CO 2排放总量

(亿元)(%)(吨标准煤)(%)(万吨)(%)(万吨)(%)

备注:因CO2排放量难以准确测量,且现阶段CO2排放监测体系尚未建立,暂按能源消耗总量来推算我市经济发展所应承负的CO2排放量。

通常估算CO2排放量,一般按一吨标煤排放CO2为2.66-2.72吨估算,我们取中间值2.69吨估算。

2、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提高能源效率短期难以实现。虽然我市近年来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但产业仍然很不合理,能耗大、

拉开序幕,可以预期,今后一个时期伴随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发展而兴起的新产业和新商机将迅速步入快速增长阶段,这将为我市发展低碳经济提供新引擎、开辟新空间。从全国看,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已纳入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政策取向,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从我市看,促进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成为我市中长期发展的主题,转方式、调结构、抓创新已经成为全市共识,发展低碳经济的思想基础不断巩固,内在动力明显增强,社会氛围日益浓厚。

二、我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思路

从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进程看,“高碳”型工业经济仍然有相当长时期的快速增长,碳排放大量产生仍不可避免。但从未来和大背景看,向低碳经济转型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人们越来越关注以此获得更好发展的历史机遇,越来越重视发展低碳经济带来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效益。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符合某某实际的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发展路径、发展方式、发展机制。

在发展战略上,把发展低碳经济与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结合起来。发展低碳经济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通过培育发展低碳产业及新兴产业,促进经济的新一轮高增长,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要赋予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低碳内涵,推进发展观念、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生产技术和管理体制的创新和转变,形成低碳绿色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在发展路径上,把发展低碳经济与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有一定的承继关系和交叉重叠,

融业、商贸流通业、科技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为重点,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旅游业、房地产业、卫生事业、家庭服务业、住宿餐饮业为重点,提升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以文化产业、教育培训产业、服务外包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突出服务业重点集聚区建设,加快培育具有较强辐射力、竞争力的专业市场,加快化工、金属材料、火车站、农产品四大物流园区建设;大力推进黄桥、古银杏森林公园、城区、沿江四大旅游板块建设,完善旅游业发展规划,加快构建大旅游格局;加大型工业企业主辅分离推进力度,引导和支持制造企业将服务环节外包,鼓励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向制造业企业的前端及其全过程渗透,加快实现现代制造业与生产服务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

大力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做大做强高技术产业和优势支柱产业。大力实施主导产业“强体”工程,着力推动化工、机电、医药等主导产业高端化,注重产品开发和后道产品的延伸,鼓励企业进行强强联合和上下游一体化经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形成系列化深度开发和集约经营,提高经济效益,减少废物排放。大力实施传统产业“提升”工程。鼓励和支持传统产业积极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加快改造提升,着力提高技术装备、品牌经营和集约发展水平,提升传统产业内涵发展水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实施新兴产业“倍增”工程。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环保产业、碳汇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低碳型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政策扶持,要素倾斜,围绕市场前景广阔、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综合效益好等要求,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推动相结合,坚持壮大规模和调整结构相结合,坚持自主创新和开放集成相结合,引导和支持现有新兴产业生产企业

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经过“十一五”强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空间收窄、难度加大,需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一是着力抓好落后产能淘汰。把淘汰落后设备的目标任务,迅速落实到企业,落实到设备上,并采取强制性措施限期淘汰到位。同时,提前指导和帮助企业做好新设备的选型及购进工作,确保淘汰落后设备和保障企业正常生产两不误。二是着力抓好小化工生产企业的关停。对所属明令关停并转的小化工生产企业,及时做好职工安臵、资产盘活等工作,确保按期关停到位。三是着力抓好重点耗能企业监控和市场准入。切实加大对重点耗能企业的预测预警和监控分析,及时了解掌握重点耗能企业的耗能动态情况,指导帮助企业加快开展节能减排工作。进一步提高项目准入门槛,严把项目环评审核关,从源头上杜绝高耗能项目的建设。

2、推进技术创新,建立以低碳技术为导向的创新体系。技术创新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核心。研究表明,技术进步(包括终端用能部门技术进步和能源工业技术进步)对温室气体减排的贡献度将长期保持38%左右,到2050年贡献度将达50%左右。为此,要加强对节能降耗技术、控污减排技术、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等关键技术攻关,突破技术瓶颈,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在节能减排中的支撑作用。结合某某来实际,要实施多层次技术创新战略模式:

原始创新战略模式。重点引导和支持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企业,依靠自己的研发力量,率先研发出关键低碳技术,并使其产品商品化,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获得能源利用、产品成本、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竞争优势,在不断提高产品市场的占有率的同时减少碳排放。综合实力较强的中丹、济川等大型企业集团以及宏大、泰隆、锦鸡等10家省创新型企业,应该说已经具备了原始创

行有偿交易。

加快建立市场机制。目前,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还不能充分发映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和供求关系,“污染者付费”的原则还没有全面落实,资源环境标准还没有成为市场准入的重要门槛,资源环境成本还没有成为价格形成机制的重要因素。要深入推动资源环境方面的市场化改革,形成内在激励机制:一是切实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加大差别电价实施的行业范围和调节力度。强化对节能产品、可再生源产品的差别定价,以扶持低碳产业的发展。扩大污水处理费征收范围,继续提高征收标准。二是逐步建立排放指标交易制度。进一步完善排放指标有偿使用政策,探索建立规范的交易平台。三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研究解决开发区域对保护区域、受益区域对受损区域的利益补偿,逐步建立生态保护转移支付制度。

加强宏观政策引导。政府各有关部门相互配合,制定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导向的扶持政策。一是税收政策。提高对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设备和产品研发费用的税前低扣;对经认定的技术、产品和进行相关研发、技术推广的企业实行一定的地方税收返还。二是财政政策。加大对技术研发、示范、推广,教育培训、基础能力建设的投入;扩大绿色、低碳产品政府采购范围。三是金融政策。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的贷款审批,对低消耗、低排放的技术设备研发和产业投资实行差别利率政策;鼓励各类社会资本运用各种金融工具,满足绿色、低碳企业和项目的资金需求。

4、建设生态某某,倡导以低碳绿色为主导的生活消费方式。建设低碳生态市。城市交通和生活能源消耗碳排放是仅次于工业活动的碳排放源。城市的空间结构、功能、产业特性和运行

0

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介,面向社会公众进行低碳经济、低碳社会方面的宣传活动,鼓励和倡导节约用电、用水,增强垃圾循环利用和分类意识。完善信息发布制度,增加公众参与和监督的途径,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和导向作用。通过宣传、教育和引导,不断增强全民低碳意识,养成节能减排的生活习惯,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改变固有的生活习惯,做一名“低碳生活”的践行者,并落实到吃、穿、用、住、行等各个消费领域。

第五篇: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建设规模的拓展和产业培育进程的加快,建设用地需求不断扩大,加快低丘缓坡资源开发已成为金华市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平台。如何发挥市区低丘缓坡资源优势,有效拓展开发区发展空间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和突破的问题。基于此,从土地管理工作实际出发,针对国土部提出的低丘缓坡综合开发试点工作,结合金华市区的具体情况,对目前的工作效果和开发情况进行阐述,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低丘缓坡;开发;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5-0190-02

一、引言

自低丘缓坡综合开发试点工作开展以来,金华市区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目前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工作处在试点阶段,在法律衔接、政策处理和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

二、问题分析

(一)指标限制规模开发

从实践看,要实现低丘缓坡资源的有效利用,规模开发不仅可以降低开发成本,而且有利于合理布局。但林地和建设用地等各类指标管理对低丘缓坡规模利用形成了制约。

从2008年开始,国家对林地征用实行定额管理。今年十月浙江省林业厅下达金华市区的调剂使用林地定额指标为198.59公顷。从实施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需求看,存在指标不足的问题。

低丘缓坡开发为建设用地还受建设用地指标控制。按国家土地管理现行政策,低丘缓坡开发的建设用地必须纳入用地计划管理,实行总量控制。按照目前全省用地指标的分配情况,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主要按各地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解,金华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十分有限,利用低丘缓坡开发非农建设用地受指标限制,特别是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的开发区影响更大,降低了开发的经济合理性和综合效益。

(二)零星农田开发难

低丘缓坡成片开发利用会涉及其中的零星基本农田,处理难度非常大。从金华两区反映情况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调整,成片开发的低丘缓坡就不能搞建设。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修改和调整有着严格的要求,有周期性,时间会很长。

(三)规划之间整合困难

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规划、林地调整规划等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等相衔接。但规划与规划之间衔接比较困难。一是各类规划各有其编制周期,且编制的时间不一致,不同的规划在前后时间点衔接上存在困难;二是规划之间的关系不明确,在用地指标、空间布局、建设时序上缺少衔接;三是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规划本身缺少明确的编制规范和审批程序规定,缺少统一标准、科学合理的低丘缓坡适宜性评价,给规划之间的衔接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四)涉及面广,协调难度大

规划开发区块一般都具有一定规模,往往会涉及到不同的乡镇和村以及众多农户,利益调整和政策处理难度较大。其中既有降低开发成本与保护群众利益的关系问题,也有开发过程中乡镇与村之间因道路走向、渠道排水及土地调整等需要协调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影响工程进度,甚至会引发不稳定因素,矛盾的协调处理难度很大,开发中补偿等费用也相对较高。

三、对策研究

(一)科学编制规划

编制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的目的是摸清低丘缓坡资源,做好适宜性评价,并作出开发利用的时空布局,以避免盲目、无序开发。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规划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相衔接。要借助市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调整的有利时机,加大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力度,科学合理布局开发区域,努力拓展经济发展空间。

(二)突出重点建设

针对目前低丘缓坡开发利用障碍较多,而低丘缓坡又适宜于成片开发的特点,要充分利用省市相关政策,重点选择抓好一批重点区块。对于规划确定的重点区块,对适宜开垦耕地的林地规划调整、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衔接可以同步进行,为重点区块的规划建设创造条件。重点区块主要包括两类,一是非农建设开发区块,一是农业开发区块。在开发空间上则可更多地满足建设用地之需。每个重点区块一旦确定,还需单独编制开发利用规划,明确功能定位、空间布局和开发时序,经审核批准后加快实施,以确保科学合理、高效利用。

当前技术条件下,金华市区低丘缓坡适宜成片综合开发的重点区块规划为六个,即:金西开发区东区块、婺城区宾虹路产业带区块、金东开发区区块、金东区金南开发区块、汤溪九峰农场区块、澧浦镇下徐村区块。其中,前四个区块为非农建设开发区块,规划面积1685.57公顷,规划区内耕地面积383.02公顷;后两个区块为农业开发区块,规划面积515.65公顷。

(三)提高项目准入标准

要特别珍惜和合理使用低丘缓坡资源,争取以较少用地形成较多产出,充分挖掘低丘缓坡的经济效益。根据目前金华市企业产出水平,应该说,到2012年,平均每亩工业产值200万元以上,是一个能够达到、而且完全可以超越的目标。建议市政府在、推行工业用地招拍挂工作的同时,根据市区开发区的发展水平,制定一整套科学可行的项目用地准入标准,提高低丘缓坡非农建设用地利用水平,实现开发区(园区)可持续发展。要加强行业控制和工艺技术审核,提高入园企业门槛,积极选择具有高科技含量、高成长性的新兴产业,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入园企业必须符合产业发展规划,项目引进以技术含量高、低污染的工业为主,严格禁止对环境有严重干扰和污染的工业。

(四)实施用地绩效考核

设立强制转让和自主转让的双重机制,增强土地使用权属的流动性,对超期闲置并多次协商仍不能开发利用的地块,应实施强制公开拍卖。制定用地考核制度,闲置率超过一定程度的开发区(园区),应冻结其供地资格。要合理控制单个企业的土地受让面积,对于长期闲置工业用地的项目单位,应按一定标准收取罚金。对已投产项目未达到土地产出率标准的应加征土地出让金。

(五)确保群众合法权益

做好群众工作,取得农民群众的支持,是搞好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工作的基础。在开发过程中,首先要重视农民群众合法权益的保护问题。在土地征用、附着物补偿等政策性处理工作中,要依法补偿、及时到位,要做好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落实工作。其次,要尊重农民意愿,在低丘缓坡开发规划、垦造耕地分配方案等方面,多听当地干部和群众意见,取得农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第三,要重视群众思想工作,做深做细群众工作,提高广大群众对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的认识,充分调动群众参与低丘缓坡综合开发的积极性,减少开发工作中的不稳定因素,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

下载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伴发低血钾的研究与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伴发低血钾的研究与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