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平市罗秀镇第一书记发展种植中药材

时间:2019-05-14 22:02: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西桂平市罗秀镇第一书记发展种植中药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西桂平市罗秀镇第一书记发展种植中药材》。

第一篇:广西桂平市罗秀镇第一书记发展种植中药材

2015年初,时任桂平市罗秀镇凤村第一书记王志荣通过实地考察南宁市益生源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武鸣县陆斡镇基地后,结合罗秀镇东界村地形,通过土地承包给益生源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按照股份制形式,以山地发展种植鸦胆子、香砂仁,平地、旱田发展种植小叶牛大力的种植模式,不仅带动了当地劳动力发展,更给罗秀镇的扶贫村带来了希望。通过免费提供种苗给种植户种植,提供技术指导服务,成立合作社,按照股份制进行合作种植,充分调动了当地农民的种植热情。

王书记说:罗秀镇距离玉林药材市场100多公里,通过多次到药材市场考察,了解药材的市场价格和需求量,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才选择发展种植中药材。罗秀镇外出劳动人多,劳动力少,山地,水田荒废多年。感谢韦总大力支持国家扶贫政策,到罗秀镇发展中药材种植项目,把土地利用起来,未来要把罗秀镇打造成广西玉林药材市场的后花园。目前在东界村建成鸦胆子基地60亩,砂仁基地60亩,牛大力基地50亩,计划到2017年,药材种植面积要达到500亩以上,到2020年药材收成将带领100多户贫困户脱贫。

韦总说:到2016年止,公司自行承保土地药材种植已达800多亩,扶贫种植面积已达1000多亩。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集中力量建立规范化GAP种植基地示范区,充分发挥其指导、监管、种植和销售为一体作用。解决了药农分散零散种植自产自销的落后的小农经营形式,形成了规模种植,后期收成再扣除种苗款按照股份进行分成,打造生态药材种植基地。目前基地分布在广西桂平市,南宁市周边各个乡镇,定期开展种植培训课,派技术员实地解决药农种植技术性问题,保证药农的种植利益。公司计划2017年筹备200万资金,规划在桂平市社步镇,石龙镇,石咀镇打造生态药材基地,各地政府有合作种植意可到基地详谈,共同发展,互利共赢,扶贫道路任重而道远,还需大家共同努力。

第二篇:广西适合种植的名贵中药材

广西适合种植的名贵中药材

首先 金银花在广西不能种 罗汉果(广西桂林产): 现在是论个卖 大个的能卖到一元 多,小个的也要四五毛一个。菊三七

【异名】土三

七、金不换、紫三

七、血当归、血三

七、血

七、血 格答、水三

七、紫蓉三

七、艾叶 三

七、铁罗汉、乌

七、菊叶三七、狗头三七

【来源】为菊科植物三七草的根 原文报价不准 现在的价格是六百 至七百一公斤

这是两种比较名贵的中药材 经济 价值比较高的 而且适合广西种植 的药材 至于引种你可以去广西玉 林药材市场去一下 那里一定有秧 苗和树苗的 希望你能满意!

第三篇:中药材种植示范镇申请

关庄镇中药材种植示范镇申请

关庄镇位于耀州区北部15公里处,与铜川新区毗邻,耀柳公路穿行而过,辖区25个行政村,96个村民小组,4836户,1.9万余人,总面积16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3万亩。平均海拨1080米,属暖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半湿润易旱区,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12.3℃,年平均降水量410毫米,无霜期228天,光照好,是中药材的优生区。目前,种植中药材已成为我镇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新路子之一。

一、基本情况

目前,我镇现有中药材5000余亩,年产值1000余万元,形成了主要以黄芹、柴胡、黄姜、丹参为主的中药材种植产业。为了做大做强药材产业,今年镇党委、政府结合实际,按照科学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发展思路,经过广泛宣传动员,进一步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建成了柏树塬村、涝池村、支前河村、杨塬村、北窑村、虎河村六个百亩中药材种植村,共涉及农户1000余户、3900余人,总面积达到2700亩。

二、具体措施

在创建中药材种植示范镇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组织领导到位。为了抓好中药材示范镇创建工作,镇上成立了特色产业开发领导小组,明确了任务,靠实了责任,抽调得力人员全力以赴抓好工作。二是宣传动员到位。坚持早动员、早安排、早部署,去年秋播期间就开始规划,落实了地块。三是技术服务到位。春播期间,镇上邀请专家,深入田间地头,采用现场培训等方式,手把手教农民种植中药材技术,进一步提高中药材品质和产量。

三、发展目标

今年,我们将以创建中药材种植示范镇为动力,将柏树塬村、涝池村、支前河村、杨塬村、北窑村、虎河村等六个百亩中药材种植示范点作为主阵地,辐射带动周边村组,大力调动周边农户种植中药材积极性,进一步扩大中药材产业规模。预计到年末全镇中药材种植面积将达到7260亩,预计年产值1300万元,比上年提高30%。

现申请我镇为中药材种植示范镇,请审批。

二〇一二年五月十四日

第四篇:巴中中药材种植现状与发展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巴中中药材种植现状与发展

一、调查时间:2012年7月——2012年8月

二、调查地点: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

三、概述:

巴中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大巴山系米仓山南麓,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和首府。幅员面积12325平方公里,辖三县一区。全市具有丘陵、中山、低山等地貌,最低海拔208m,最高海拔2507m,地形多样,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1℃,年平均降雨量1117.9mm,年平均日照462.1小时,无霜期长达272天。土地植被保护较好,有利于中药材的生产和种植。巴中市共有植物类药材1500余种,动物类药材50余种,矿石及其他类药材20余种,中药材品种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在国家规定的364种重点中药材中,巴州区内有280种,中国药典收集的580个主要品种之中,巴中有316种,中国药典收载的珍稀濒危动植物药名录中巴中就有36种,通常收购经营的400余种中药材巴中就有280种,中药材年蕴藏量近6万吨。其中,大宗常用中药材80余种,名贵中药材10余种,稀少中药材80余种。巴中素有“药材之乡”、“生物基因库”的美称,主要盛产金银花、川明参、银耳、杜仲、天麻、虎杖、栀子、猪苓等上千种中药材,其中通江银耳、南江金银花闻名全国。近年来,巴中市中药产业持续发展,已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体系,成为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项具有较强发展优势和广阔市场前景的战略性产业。

四、中药材种植与开发前景:

中药是我国人民长期以来防病、治病、保健的物质,有着极为深厚的历史基础。随着中药饮片、中成药用量的不断增加,对中药材的需求量也必将大幅度上升,很多中成药生产企业大力发展原料药材生产基地,以满足企业的需要。我国中成药生产企业较多,所需原料药材绝大多数靠从市场购进,因此,发展既与市场需求接轨,又能形成产业规模的中药材生产基地,是发展我市经济,帮助农民增收的重大项目。

五、中药材种植的现状:

我市中药材大多数品种是以野生为主,自古就有百姓上山采药的传统习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上山采药的人是越来越多,很多品种都能形成批量上市销售。据调查,全市一年采收野生中药材大约上千吨,如天麻、夏枯草、霪羊合、乌贝子等。由于采挖过度,使野生的中药材资源逐渐匮乏。

虽然我市采收野生中药材占据了中药材市场的一定份额,但这远远不能满足市内外中药材市场的需求,还必须种植大量成片的中药材以满足中药材市场的需求。这样就促使在我市形成了无数中药材成片种植基地。据调查,2011年已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单品种中药材基地主要有:川明参、金银花、栀子、虎杖、猪苓、银耳、杜仲等。其中巴州区渔溪镇积累了川明参种植的丰富经验,常年种植5000亩,产量约2000吨以上,带动该片区农户规模化种植总面积近1万亩,年产川明参3000多吨,实现产值近2000万元。南江县大河镇、兴马乡、赤溪乡等历年盛产金银花,种植20万亩,投产8万亩,年产金银花300多万公斤,实现产值1亿多元。巴州区平梁乡青包山村建有栀子种植基地400亩,年产栀子约5万斤,产值近10万元,带动该片区农户规模化种植总面积达2000亩,实现产值30多万元。巴州区南阳乡成片种植虎杖约60亩,年产虎杖2万斤,产值约10万元。南江县沙坝乡草坝村建有猪苓种植基地700亩,现还未投产。南江县的“三木”药材每年产量也有上百吨。前几年,巴中市的中药生产加工初具规模。全市有中药生产企业一家,中药饮片加工企业三家,以普瑞药业和正华药业为代表的中药材生产加工企业被列为全市重点培育的“十大龙头”企业和“20户”亿元企业。正华药业已被列入全市“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五户“五亿元”企业之一。普瑞药业和科伦药业于2011年分别通过国家GMP、GSP认证,普瑞药业形成了年处理原生药材500吨、生产固体制剂5.1亿片(袋、粒)的规模。科伦、百顺、百顺三家中药饮片加工企业年加工中药饮片700多个品种近100万公斤。

据调查,2011巴中市中药材产值突破4亿元。今年,政府明确提出大力培育地道中药材,发展生物制药产业,打造“秦巴药乡”品牌。巴中出台了《巴药发展行动计划》,力争建成川东北规模最大的中药材种植基地、重要的中药生产加工基地和秦巴中药物流集散中心。预计到2015年,全市新增中药材重点品种面积20万亩,实现年产值20亿元以上。

六、巴中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

我市中药产业发展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从总体上看,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优势品种不明显,存在“三低四缺”,即生产水平低、技术含量低、经济效益低;缺乏品牌优势、缺乏规模优势、缺乏市场优势、缺乏生产优势等。

一是缺乏科学规划,生产管理粗放。我市中药材品种多,但自然存量少,在中药材品种引种、选育上和发展布局上,缺乏总体规划和科学论证,在药材栽培上缺乏技术支撑,种植方式零星分散,生产管理粗放,单产低,质量差,效益低。

二是规模化程度低,地道药材产量不大。虽然野生中药材品种不少,但大多生长在荒山野岭,山高路远,生长分散,不便于采收,加上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除少数品种外几乎无人采摘。一些珍贵的资源品种不能得到充分保护,优质中药材缺乏种植推广。现有的集中种植规模也较小,多为农户分散种植,品种杂乱,产量较小。

三是标准化程度低,中药材品质不高。在我市,国家《中药材质量管理规范》(GAP)推进缓慢,药材质量难以保证。如南江金银花虽已有一定规模,但由于品种基源复杂,未进入《中国药典》,属地方传统的药食两用品种,使用范围受到一定的局限。目前,我市还没有一个地道药材品种或在全国叫得响的知名地产药材品种。少数种植基地虽初具规模,但管理跟不上,离GAP规范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四是产业化程度低,中药材产业效益不高。由于技术人员缺乏,加之生产工艺和设施设备相对落后,中药材生产加工附加值低,难以形成品牌优势,市场竞争力不强。

五是龙头带动弱。中药材生产水平低、技术含量低、经济效益低,缺乏大企业、大资本、高技术的有效介入,尚未引入全国知名的大企业来巴开发,缺少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的拉动。全市唯一1家通过GMP认证的药品生产企业和3家中药饮片加工厂,由于企业规模小、改制不彻底、资金投入不足,生产加工能力不强,对中药原材吞吐量小,中药材产业发展带动力量弱。

六是市场信息缺。企业和药农对市内外、省内外和国内外的中药材资源状况、天然药物工程技术最新成果、中药产业技术水平、大型知名生产企业的需求等,缺乏整体资讯资料,获取的信息往往不全面、不准确、不详实,增加了中药材种植的盲目性。一些经营药材的个体户获取的信息更窄,收购资金有限,受眼前利益驱动,能赚钱的就收购,数量多了就压价,起不了市场的导向作用,更谈不上带动作用,甚至出现“烂市”、“缺市”现象。

七是发展速度慢。尽管我区中药材产业发展起步早,历史悠久,但是近几年来,周边市和外省发展步伐加快,发展势头咄咄逼人,如果再不奋起直追,我们的资源优势将会丧失贻尽,这块药材富集地将会因为没有市场准入证而被淘汰,将直接影响到我市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步伐,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七、中药材种植的几点建议:

一是抓规划制定,合理产业布局。根据国家、省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巴中现有产业基础、地域特点、自然环境和市场条件,找准巴中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搞好种植规划和加工企业规划,大力推进特色优势中药材产业发展,搞好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产业链延伸,努力形成差别化竞争的产业集聚与区域分工发展布局。

二是抓基地建设,夯实产业基础。要把中药材生产作为产业来抓,以中药优质种源繁育、野生资源开发、人工种植技术为重点,充分利用新农村示范片、农业产业园区、连片扶贫开发项目区等优势区域,集中发展适宜品种,搞好规范化、规模化种植。

三是抓加工流通,提升产业效益。大力扶持中药材加工企业,通过技改投入,逐步提升企业加工水平。同时,要狠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发展“公司(药材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支持药农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药农经纪人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建立以销定产的产销体系,逐步形成中药材生产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格局。

四是抓招商引资,打造产业集群。着眼招大引强,积极引进有实力的大企业,搞好中药材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要重点依靠招商引资来增加生物医药产业投入和新药材、新药品的开发。要积极争取国家对中药材基地建设的投入和国家扶持农业的多种专项资金,打捆使用,发挥财政资金的集成效能和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形成生物医药产业聚集规模效应,打造中药材产业发展集群。

五是抓部门统筹,形成发展合力。要明确部门职责,强化工作分工,形成合力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格局。农业部门要搞好中药材的规范化、规模化种植,林业部门要加强野生中药材、木本中药材的管理,经信委要加强对中药材加工企业的规范发展,招商部门要大力引进实力强的大企业落户巴中,药监、卫生等部门要强化质量监管,完善质量体系标准,提升我市中药材的品质。

六是抓人才培养,强化产业支撑。把人才作为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予以高度重视,像寻求资本、技术一样,积极引进中药材产业发展急需人才。大力培养一批中药材产业链各个环节上的专业人才,充分调动专业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加强对药农技术培训,提高药材质量和产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增加药农的收入。

七是要科学论证,合理筛选,确定大宗地产中药材品种。要根据中药材资源状况和《药典》药物含量指标,研究预测市场需求前景,认真筛选,确定立县强市的中药材大宗地产品种。从全区情况看,应定位在金银花、川明参、丹参、桔梗、红花、虎杖、木瓜、桅子、芍药、白芷、天麻、杜仲、黄柏、银杏、厚朴、玄参、淫羊藿、猪苓、川芎、玄胡等品种;聘请有关中医药专家、环保专家、土壤气候专家进行考察论证,形成可行性论证报告和相关权威资料,作为争取项目、建立基地、招商引资的重要依据;要按照“因地制宜、集中连片”的原则,加强地域专业化种植基地建设。根据确定的重点品种的生长条件要求、农民种植习惯等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建立集中连片基地,形成规模种植带。引导农民规范化、科学化种植,提高集约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避免盲目发展、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

八是要加大投入,严格监控,实施地道药材品种保护。中药材的生产讲求品种优良、产品地道和无污染。这实际上是对整个药材生产的宏观要求,单个的药农和药材企业都很难满足这些要求,只有政府才能担当这个任务。政府应该投入一定的科研资金和人力对我区的中药材品种认真排查、保存和选育,防止药材品种灭绝和污染;严格监控药材种植地的周边环境,防止药材在生产过程中遭受农药和重金属污染,以及药材生产对周边环境和植被的破坏;积极推广药材种植技术,防止由于药农的种植和采摘方法不当造成品质退化和经济损失。九是农企合作,退耕还药,走好公司加农户的经营路子。“退耕还林”政策是我市发展中药材的绝好机会。应将退耕还林规划与中药材发展规划结合起来,在坡比25度以上的还林坡地和荒山荒坡重点发展多年生大宗地产木本药材,如杜仲、黄柏、枣皮、木瓜、厚朴、桅子等。积极开展和认真监督“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既可以避免药农的盲目生产,又可以防止公司欺诈和无辜刁难药农。鼓励扶持医药企业与农户签定种、管、购经营合同,发展基地,把农户利益和药企利益联结在一起,确保资金、技术、信息、服务到位。

十是专兼结合,注重培养,抓好中药材人才队伍建设。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方向是走以现代生物技术、化学技术、中医药理论和基因技术为主导的高科技企业,要把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作为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来抓,加快中药材经营、销售和研发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建立与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咨询关系,掌握中医药最新发展的动态,避免生产种植和企业扩张的盲目性;把原医药公司、医院和民间的老药工组织起来,建立业务指导和技术服务机构,对全区中药材种植、技术、经营、管理等献计拿策、指导服务;招聘中医药专业大中专生到政府管理部门和生产经营企业,培养新型专业人才和后继人才队伍;注重培养和选拔专业型领导干部,搞好中药材基地乡(镇)村干部的业务和管理知识培训,把中药材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作为党员干部学习的重要内容;鼓励组建名老中医门诊部,对场地租用、费税缴纳等出台优惠政策,当成一种社会公共事业来办,既解决群众看病难,又弘扬了传统中医事业,有利于促进中药的发展和中药材种植。

最后,还要搞好服务,强化监管,优化中药材产业发展环境。成立中药材产业行业协会,为中药材种植生产经营企业和药农提供技术、市场、信息、咨询服务,开展技术培训和发展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与评估,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品种繁育等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工作。要与在全省、全国各大药材市场经营药材的大户加强联系,收集各地市场信息,及时掌握市场动态,根据市场变化来引导药农调整药材种植结构,发展药材生产。加强对药农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药农的科学种药水平,提高产量,增加药农收入。要建立中药供应链系统、电子商务系统、中药材品质检验系统及中医药咨讯资料库,充分发挥市县药检所的职能作用,实现我市中药材资源社会化。合理布局中药店。要严格条件,控制总量,体现便民、利民、惠民的原则;要纠正“各自为阵”和“恶性竞争”等问题,解决我市中药网点布局不合理、生产经营规模小、经济效益差、市场秩序较乱等问题。严格GMP、GSP认证企业的跟踪管理和日常监管。要对已认证的生产经营企业实行生产经营不良行为记录、通报制度,加快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步伐,实现对企业的动态管理。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支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要广泛宣传中医药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优势企业和支持医药经济发展的先进典型,大力表彰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家、经营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通过评选“诚信中药店”和“优秀中医”等措施,树立良好的中医药商业信誉,促进中医药事业加快发展。建立监督惩戒机制。设立有奖举报电话和信箱,加大打假治劣力度,规范市场秩序,净化中药材产业发展环境,促进全市中药材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第五篇:抓住农业改革历史机遇发展道地中药材种植产业

抓住农业改革历史机遇 发展道地中药材种植产业

发展中华民族医药产业,道地药材产业化势在必行。

中药材产业是我国的传统文化遗产和中药产业的精华,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更是加速了中药产业国际化的进程。怎么才能在新形势下让我们的中医药产业再次领航于世界?道地药材产业化的发展是根本,只有实现“药材好”才能做到“药才好”。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的基础行业。进入新世纪中国农业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旧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以家庭承包为主体的小农生产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农业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同时小农经营者没有足够的的实力和资源参与到市场经济的竞争中来,所以导致农民在参与农业市场经济的实践中出现和市场的严重脱节。

中药材种植产业化的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密不可分,在过去的一段时间正是由于小农经济模式的存在,导致中药材种植产业很难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化,出现了药农不了解市场需求,没有销售渠道,没有市场信息,出现跟风盲目种植,以至于出现药农种什么赔什么的怪象。也是由于小农经济模式的局限性使中药材出现硫熏、重金属超标、农药超标等现象,影响了我国中药材走向国际化的进程。

今天我国农业正进行着一场改革,这个改革可以称之为“第三次土地革命”,也就是这个改革为我国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和市场化指明了方向,也就是这个改革为实现我国道地中药材种植产业化、规模化和市场化提供了条件。随着这次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农业出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个新型经济主体,正是由于这两个新型经济主体的出现为道地中药材种植产业化提供了发展平台。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济南正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过长达五年的探索和总结得出了公司+合作社的新型农业产业经济模式。这个模式主要的优点有三点;

1、通过公司+合作社的平台整合了农村的土地资源,解放了劳动力,降低了管理成本。

2、通过公司的平台整合了农业服务资源,可以实现农资、农业技术指导等农业服务性资源直接和合作社对接,减少了各种中间环节,降低了合作社基地的管理成本投资,增加社员收益。

3、通过公司+合作社的平台可以实现中药材种植基地直接和原材料需求企业的结合,减少了原材料从基地到企业的中间环节,在降低了企业的原材料采购成本的同时,使原材料的质量和品质更加有保证,也是实现“药材好”才能做到“药才好”的关节环节。更是实现了原材料需求企业不用投资承包土地和基地管理的情况下让企业拥有了自己的原材料基地。也让企业的社会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造福了一方百姓。

二十一世纪中国农业发展变革的重大历史机遇已经到来,实现中国中医药产业实现国际化的历史机遇已经到来,济南正丰农业诚邀有志于为实现中国中医药产业和道地中药材种植产业国际化的所有个人、企业、社会团体、科研机构共同创造中国中医药产业的再次辉煌!

济南正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总经理:张跃忠

2014年11月

下载广西桂平市罗秀镇第一书记发展种植中药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西桂平市罗秀镇第一书记发展种植中药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