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药调剂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及管理方法探讨
中药调剂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及管理方法探讨
【摘要】 目的:为了保证病人在用药过程中的安全、有效、经济,探讨中药调剂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管理方法。方法:选择脑中风患者中给予中药调剂的9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治疗组患者采用电子设备记录法,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写记录法。患者均采取定期随访,分析、调查调剂有误的原因。结果:治疗组49患者总体处方有效率为85.71%,高于对照组的61.22%。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调剂中的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药方质量偏差和人员专业素养不足,采用电子设备记录更能准确无误,同时调整药方质量,提高调剂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以保证病人在用药过程中的安全、有效、经济。
【关键词】 中药;调剂;存在问题;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R95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019(2014)03-0420-01
中药调剂系指按照医师临床处方所开列的药物,准确地为配制药剂的操作技术,通常分为审方、计价、调配、复核、包装、发药等六道程序。包括汤剂饮片的调配和汤剂的制备,中成药制剂的调配,以及根据医师处方为患者临时配制其他药剂等工作,所以中药调剂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康复,但中药调剂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能否正常的发挥疗效也有待考量。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脑中风患者中给予中药调剂后有效的98例患者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研究对象为我院自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脑中风中给与中药调剂治疗9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49例,男27例,女22例,年龄40-70岁,平均55岁。对照组患者49例,男23例,女26例,年龄42-71岁,平均55.5岁。两组患者为随机分配,其在年龄、性别、病情程度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2011年6月~2013年6月期间前来我院接受中药调剂治疗的脑中风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的49例患者采用电子设备记录调剂,对照组的49例患者采用传统的医生手记法调剂,所有患者均定期做出回访,若发现患者的处方出现问题时即立即停药。对收回的患者药方,所服用的药品进行对照分析,逐项检查药方的书写是否清楚准确,剂量是否超出正常范围,是否存在配伍禁忌,是否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用法、用量;检查药品的调配是否准确,特殊处理的药品是否注明处理方法,调配人员是否准确调配患者的药品品类和处方量,调配的药品是否有发霉虫蛀的问题,毒性药物是否标清注明;询问患者时候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正常剂量的服药,是否使用正确的煎煮和服用方式。
1.3 疗效评定标准:患者根据自己服用中药调剂后的治疗效果评分,若病情好转且身体无其他影响则被视为此次中药调剂无误;若患者服用中药调剂后病情持续甚至加重,则视为此次中药调剂存在一定问题。
1.4 统计学处理:本实验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分析,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中药调剂治疗后,治疗组49患者总体处方有效率为85.71%,高于对照组的61.22%。治疗组病患中治疗无效的共7例,其中人为调配误差3例(42.86%),处方质量偏差4例(57.14%),对照组病患中治疗无效的共19例,其中人为调配误差7例(36.84%),处方质量偏差12例(63.1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讨论
中药调剂历史悠久,因人而异,辨证用药,在中医治疗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药调剂的一般程序分审方、计价、调配、复核、包装、发药等六道程序[1]。中药药品的质量是中药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由于中药材本身的种类和成分的特殊性就大大的增加了中药调剂的难度,如中药在保存期间的发霉、虫蛀、泛油、变色、风化、粘连等问题都影响着中药的调配,在中药调配中,误将浙贝母当做川贝母进行配药,将柴胡当做银柴胡进行错误配药;中药调剂虽为药剂人员调配,但高强度的工作使得工作人员难免会产生错误,如将药名相近的药物错配,将炮制品和原药材错误选取,将药材外形相似的药物错误选取,称量过程中的不精确量取或是量错,调配过程中上斗药物会串到下面的斗中,这样的抓错药的现象也是时有发生;在发药之前需有核对人员进行核方发药,而由于患者较多,药剂人员有限,导致并不能对每一位患者进行详细的用药指导,而患者在中药煎煮和服用过程中的不全面的了解甚至误区都会导致患者治疗效果的打折[3];医生的处方的书写不规范和药剂人员的专业素养不高也是中药调配错误的根源。所以在中药调配的管理方法中我们应该做到如下几点:规范医生的处方书写格式,将处方药、处方用法和脚注书写清晰明了,杜绝错字别字的现象;全面加强调配人员的专业素养,提高相关人员的职业技能,充分掌握中药饮片鉴别能力,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做到“四查十对”,全面、认真、仔细的完成全部的调配工作;对于影响中药品质的各种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来全面治理,确保用药安全,如从合法渠道采购中药材并进行严密的质量检验,杜绝假药和劣药进入中药房和企业,相关政府部门采取监督措施,政府-原产地-药企三者合作监督正确从源头保证药品质量,为中药调配和中药管理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霞.中药调剂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及管理方法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质,2011,19(12):1146
[2] 熊小兰.中药调剂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及管理方法探讨[J].吉林医学,2013,9(34):1646-1647
[3] 姜建伟,芦柏震.中药调剂常见差错及新近问题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18(5):444-445
第二篇:浅谈中药调剂中的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药调剂中的存在问题及对策
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 郑细云
中药调剂是指根据医师处方将中药饮片配成供患者使用的药剂的过程,是一项负有法律责任的专业操作技能。调剂工作既要做到符合医师处方意图和调配准确无误,又要及时发现医师处方中不合理或错误的用药。目前,大部分医院面对中药调剂中出现的问题不太重视,导致患者治疗效果较差,甚至导致患者生命受到威胁。因此,根据本人在院中药房多年调剂工作的实践经验,就中药调剂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进行简单探讨,并浅谈自己对该问题的粗浅认识。
一、存在的问题
1、处方别名、全名的问题
中药治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药物的种类更是数不胜数,大部分中药在使用时考虑到种类较多、历史长久和记载的时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出现中药别名、全名等过于复杂,使调配人员容易发生差错,归纳为7种情况:完全是两种饮片如川黄连和胡黄连;同一种品种不同炮制规格,如生姜和炮姜;同一植物不同入药部位:如桑叶、桑枝;一种饮片的正名和全名之差,如白芍和杭白芍;一种饮片和并开的两种饮片,白芍和赤白芍;两种饮片并开,如桃红、生龙牡等;一种饮片的正名与别名,如大黄、川军、锦纹、生军等。
2、药材质量较差
质量较差药材的出现主要原因在于医院对中药质量监察不严格,缺乏对商家、厂家的了解,对供应商是否持正规营业执照经商缺少鉴别,药材质量较差的特点有:易长虫、发霉,使用时出现较多杂质,纯净度较低等。由于目前农药物的广泛使用,许多中药药材都受到化学元素和过量金属的污染。还有许多商家、厂家在买卖药材时为了自身利益,将劣质、发霉和过期药材实行有害加工,这些,严重影响中药材质量。
3、中药剂量、配伍及人员问题
中药调剂是工作人员是从现有处方准确的进行药物配臵工作。①剂量出现的误差:保证配臵中药重量和剂量的准确性是中药调剂的关键点,但是由于开处方的医疗人员书写笔迹潦草和配臵药物人员没有及时向其求证药物剂量、别名等在进行配臵,最后出现药物剂量配错和患者处理方法错误的现象。②配臵常出现的误差:医院中药配臵存在误差属于临床治疗较为常见的现象,形成这些误差的因素有很多,如医院在防止药物时位臵安放错误也可出现配臵问题。③素质欠缺出现的误差:一是医院中医师及调人员专业技术较差、道德素质较低、责任心较弱。有些医师为了简化处方,在处方中未注明饮片的生、熟、炒、灸,或者对需特殊处理品种未予注明先煎、后下、包煎、另煎、冲服、烊化、打碎、炒制等,给调剂造成困难,使调剂人员投药生熟不分,以生代制,方法不明,降低药效;有的调剂人员一边按照处方调剂中药一边聊天。二是部分人员对中药调剂禁忌了解不透彻,对药物配伍不明确。医生在为患者开处方时会忘记配伍禁忌“十九畏”与“十八反”,十八反包含有32种药物。这十八反包括32种中药的相反,如果相反药物合用,会增强或产生毒副作用,原则上应禁用;在调配剂量时部分人员会用眼睛是去度量药剂量,这样大大减少了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和标准性。
二、解决的对策
1、调整中药处方用药名
为确保中药处方用名的规范性,可和经验丰富、专业水平较高的医师为中药药材进行命名,不可使用历史长久的曾用药名。生产药材地区形式复杂,应根据药材生产地区进行用名和规范药物规格,还应要求重要调剂人员除了了解药材全名外,还应了解处方用名等。如:处方名、非处方常用名、药材全名等,确保因药材名称错误导致处方药剂调配失误。
2、加强中药质量监察力度
由于各种因素,大部分医院对中药市场了解程度较低,与其有关的法律、规章制度等存在明显缺陷。这就要医院市场监管部门完善中药市场规章制度,国家工商管理工作者应加大市场监管,做好本职工作。针对提供过期过质的商家、厂家应及时举报,避免危害药材流入市场,危害人们身体健康。除不断加强中药质量监察力度还应对制造伪劣、假冒药材人员追讨法律责任,针对情节较为严重者要加大惩罚力度。除此之外,医院可自行建立GAP规范的中药生产地,在较大限度中保证医院中药药材质量,确保治疗效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加强职业道德观,提高专业素质,完善规章制度 整个中药调剂工作中调配环节是最容易产生误差,同时也是最主要环节之一,所以,未经过专业中药调剂培训工作者和非中药调剂人员不能直接进入医院调配室和从事此类工作。一是制定奖惩制度。对忽略工作岗位、责任感较低的调剂人员应给予处罚批评,而对重视工作岗位、尽忠职守的人员应给予表扬赞赏,并把道德素养评定和工资、奖金向挂钩,提高药剂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自身素质教养。二是加强专业技术培训。在医院内部开设名师讲课、药剂培训等对所有中医人员进行培训授课工作,特别是工作经验较低的调剂人员应实行定期考察,提升医学文化知识,使其达到专业化、规范化。三是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医院对贵重中药材要实施专柜管理;调剂人员在岗期间应集中精神为患者配方,并保证工作环境干净,利于处方配臵;调剂人员必须掌握《中国药典》(2000年版)和《卫生部颁发药品标准》(1992年)中有关不宜同用药的规定,以其作为判断是否配伍禁忌的法定依据,对超量用药或有配伍禁忌用药提出疑问,并要求处方医师做出纠正。若病情需要时,必须经处方医师重新签字后方能调剂;调剂人员应熟练掌握本地区的处方的应用常规,掌握中国药典对需特殊处理的品种的规定,并应根据医师用药习惯和多年积累的经验,找到处方应用常规,如有疑问随时与医师取得联系,做到调剂准确。
中药调剂为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环节,中药调剂工作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临床医师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调剂人员必须了解和熟悉中医学基础、中药学等专业知识,还必须掌握中医处方常用术语,并严格执行调剂工作制度与操作常规及毒麻、中毒药物调剂与管理制度,做到仔细审方、计价、调配、复核,发药,对患者要详细交代和耐心解释,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中药调剂中出现差错,做到人性化服务,确保患者服药安全有效。
第三篇:中药处方调剂(本站推荐)
中药调剂业务管理
中药是在中医药学基本理论指导下进行炮制,加工用以防治疾病的药物,包括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石药三大类,其中植物药占大多数。中药调剂是一项具有多学科理论知识和综合性应用技术的工作,是按照医师处方,配方程序和原则,及时准确的调配和发售药剂并注以用法用量的重要药剂的调配操作。因此,调剂工作者不仅要有中药专业知识,而且要有中医理论基础知识。调剂的基本知识
中药的配伍禁忌所谓的配伍禁忌是指某些药物配伍使用后会产生或增强不良反应,或降低和破坏原有疗效,因此,临床应当避免配合使用。人们在长期临床实践基础上,把味药的应用同药与药间的配伍关系总结为七个方面,称为药物的“七情”,即单行、相须、相使、相杀、相畏、相恶、相反,其中除单行外,都说明药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单行:是指一种药物单独应用就会发挥治疗效果,如独参汤; 相须相使:是指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疗效,如党参配黄芪可增强补气之功效
相畏相杀:是指药物间能减轻或消除原有的毒性或副作用,如生姜与半夏同制可解除半夏毒性,并能加强半夏的止呕作用;
相恶:是指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如人参与莱菔子同用,可减少人参的补气作用;
相反:是指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加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如“十八反”、“十九畏”。十八反即“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其含义是川乌、草乌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芨、;甘草反海藻、大戟、甘遂、芫花;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等。“十九畏”即“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烘炙浸莫相依。”其含义是:硫磺畏朴硝(芒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子(黑白丑),丁香畏郁金(川、广郁金),牙硝畏荆三棱,川乌草乌畏犀角,人参畏五灵脂,官桂、桂枝、肉桂畏赤石脂、白石脂。妊娠禁忌
有些药材能损害胎儿,影响胎儿生长发育,造成堕胎,致畸作用,所以常作为妊娠禁忌药物。根据药物对胎儿的损害程度不同,一般分为禁用和慎用二类。禁用的大多数是毒性较强,药性猛烈的药物,如巴豆、大戟、商陆、蜈蚣、天南星、麝香等。
慎用的大多数是烈性或有小毒的药物,包括通经祛瘀、行气破滞以及辛热、滑利等药物。如桃仁、红花、乳香、生大黄、川芎、干姜、半夏、益母草、肉桂等。
中药调剂人员应牢牢掌握处方配伍禁忌,严守尽职,一旦发现有禁忌范围内的配伍处方应及时与医师联系,不可擅自处理。处方的药物别名、并开及脚注
中药除正名外,还有别名:如金银花又称忍冬花、双花;大黄又称川军、锦纹;在医师处方中,以一名代表两种以上药物的写法称为“并开”如青陈皮(青皮、陈皮)乳没药(乳香、没药)二冬(天冬、麦冬)苍白术(苍术、白术)赤白芍(赤芍、白芍)等。如果在并开药物的右上方注有“各”字表示每位药均按处方量称取,例如青陈皮各6克即青皮6克、陈皮6克,如果在并写药名未注有“各”字,或注有“合”字,表示每味药称取处方量的半量,例如乳没药6克或乳没药合6克,即乳香、没药各称取3克。
中医常有书写别名及并开的习惯:作为调剂人员应掌握并熟记药物别名及并开。
脚注:脚注是是医师在处方药名右上方提出的简单嘱咐和要求,“脚注”内容一般有:对煎服的要求,如先煎、后下、烊化、包煎、另煎、冲服等,配方时这些药物要单独另包。“先煎”的药物有介壳类或矿物类药,如生石膏、生龙骨,延长煎煮时间,可使有效成分充分煎出。“后下”的一般为芳香清解之品,花类、叶类等药多含挥发油成分,久煎会是其含量损失或失去疗效;如薄荷、生大黄。“包煎”含有较多粘液果实,种子类或细末状物质,如车前子。“另煎”一般为贵重药:人参、鹿茸、虫草等。另外,胶类药物一般烊化或另炖,如阿胶、鹿角胶。贵重药的粉末或易溶化的药味则一般要求“冲服”。在调剂时要仔细审核,并在有特殊要求的小包上逐一注明“先煎”、“后下”、“包煎”等字样,并对患者详细说明煎煮方法,不可遗漏,以免影响疗效。中药调剂程序 中药调剂是药剂科(中药房)面向临床,面向患者的第一线工作。中药调剂工作者不仅应对药材品种是否正确,计量是否准确,炮制是否得当负责,还应对医师处方是否准确具有监督和检查的责任,加强对调剂工作的业务管理,是保证病人安全用药的重要环节。审查处方
中药处方的格式、内容与西药处方大致相同,但中药处方正文内容一般更多,内容更加复杂。中药处方一般由“君臣佐使”(主药、辅药、佐药、使药)药物组成,有时因为各医师用药习惯不同,用药剂量也有差别,正确与否尚需靠中药知识和经验来判断,故收方审查工作一般应有中医中药理论和实践经验较丰富的药师或中药师来担任。药师应按规定进行处方审核,处方审核的内容有:1.首先查看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处方日期、医师签名盖章等,项目不全则不予调配;2.审阅处方药名、剂量、剂数、先煎、后下等书写是否规范,如有疑问立即联系处方医师,更改之处需医师再次签名3.如有相反、相畏药物不予调配,确属病情需要时经医师再次签名后方可调配;4.当处方剂量超量时,特别是有毒药物如制川乌、制草乌、制附子、麻黄、马钱子、细辛等超过用量,应与处方医师联系纠正或重签字后方可调配5.了解各种用药禁忌,如妊娠、哺乳、肝、肾功能不全、老年、体弱者等忌服中药,必要时提示医师及患者。划价
药物划价是按处方的药味逐一计算得出每剂的总额,填写在处方药价处。按国家规定价格划价,做到准确无误。由于中药的别名较多,划价工作宜由药学专业人员完成。划价时应注意做到:1.经审方合格后才能划价2.计价方法是将每味药的剂量乘以单价得出每味药的价格,再将全方相加即得总价,以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到分3.代煎药可加收煎药费4.划价完毕,药价填入处方规定栏目后,审方计价人员必须签字,以示负责。调配处方
处方经过审查、计价、确定无误后,即可配药。调配处方应注意1.调配前再次审查相反、相畏、禁忌、毒性药剂量等,确认处方没差错2.根据药物不同体积重量选用适当的戥子,一般用克戥,称取贵重或毒性药,克以下的要用毫克戥,保证剂量准确。称量前检查定盘星准3.一方多剂时用递减分戥法称量,每味药应逐剂回戥,特别是毒性药品禁止凭主观估量,更不可随便抓配;4.坚硬或大块的矿石、果实、种子、动物骨及胶类药,调配时应捣碎成小块或粗末入药5.不得将变质、发霉、虫蛀等药品调配入药6.便于核对,按处方药味顺序调配,顺序间隔摆放;7.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冲服等特殊煎煮方法的药品必须单独包装并说明8.配方完毕,配方人员需自行核对,全部无误后,根据处方内容填好中药包装袋,并在处方上签名以示负责。检查复核
为保证用药安全、有效。防止调配错误和遗漏,杜绝差错事故,对调配好的处方应有药师以上职称的中药调剂人员进行一次合理细致的核对。核对内容一般为:1.符合药品与处方所开药味、剂数是否符合,有无多配、漏配、错配、掺混他药或异物等现象2.有无相反、相畏、妊娠禁忌和超剂量等3.有无变质、发霉、虫蛀、鼠咬、泛油、以生代制、未捣碎等;4.是否将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冲服等特殊要求药品单独包装;5.抽查剂量准确程度,要求剂量准确程度,要求每剂重量差异不超过正负5%,贵重药和毒性药不超过正负1%。发药
发药是调剂工作中最后一个环节。将调配好的中药交给煎药人员或发给病人。给门诊病人发药时还要将煎法、服法、饮食禁忌等向病人交代清楚,以保证病人用药安全、有效。发药时应注意:1.核对处方姓名和取药号牌后,询问患者开药剂数以便再次核实。2.详细说明用法用量及用药疗程,药品外包装袋上印制常规煎药方法,对特殊煎煮方法如先煎、后下、另煎、布包煎等需要向患者特别说明和提示。3.耐心解释患者有关用药的各种疑问。另外,住院中药调剂室还担负病人煎药工作。住院病人的中成药由病区护士凭医师处方统一领取;中药处方由护士送至调剂室,调配后煎成汤剂,由调剂室专人送到病区或由病区派专人统一领取,汤剂的盛器外应表明病人所在的病区、床号、病人姓名、服用方法、煎剂数目、煎煮日期等,中药处方调剂后划价并通知住院处,病人出院时一起结账。
第四篇:中药调剂工作制度
中药调剂工作制度
1、调剂人员应由药师(士)或经过系统训练的具有一定药物只是的人员担任。重要调剂人
员工作时要严肃认真、精神集中,根据有处方权的仪式(士)签署的正式处方配方。调剂人员本人及其家属的处方需由其他调剂人员调配。
2、调配前要认真审查处方中的病人姓名、年龄、性别、药名、用量、剂量、服法、配伍禁
忌以及是否计价交费,无误后,方能调配。如有疑问,必须找处方医生问明,并及时更正。签名后再予调配。凡处方有短缺药品应经处方医师更改后才可调配。调剂人员不得擅自改动或代用。凡超过剂量,违反配伍禁忌的处方调剂师有权拒配。
3、调剂员必须按处方应付的统一标准去调配。配方时要按方称量,一放多剂者,分包要等
量,不得估量抓药更不能以手代称。除定量制成品的及只条尔为单位者外,一律用星戈子称取。
4、调配过程中,凡矿石、贝壳、过时种子类药品均需打(杵)碎配发。“先益”、“后下”、包益等药品均应按医嘱单包,并在小包上注明煎吸方法。
第五篇:中药调剂学总结
中药调剂学总结
中药调剂: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根据医师处方或患者需求,将中药饮片或中成药调配给患者使用的过程,它是一项富有法律责任的专业操作技术。
药品: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等。
现代药包括化学合成药物、抗生素、生化药物以及生物工程和基因工程在内的研发的新药。传统药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和民族药。
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和民族药的区别:
中药材:指药用植物、动物和矿物的药用部分采收后经产地初加工形成的原料药材。
中药饮片:指可直接供中医临床调配汤剂处方或供中成药生产调配处方所用的所有药物。中成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根据疗效确切、应用广泛的处方、验方或秘方,以中药材或饮片为原料配制加工成具有一定剂型的药品。
民族药:指我国某些少数民族经长期医疗实践的积累并用少数民族文字记载的药品,在使用上有一定的地域性。
处方药:指需凭执业医师和助理执业医师处方才能到药店或药房购买、调配和使用的药品,即需在医师或其他医务人员指导下使用的药品。
非处方药:指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公布的,无需执业医师和助理执业医师处方,消费者按药品说明书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非处方药的遴选原则:①应用安全;②疗效确切;③质量稳定;④应用方便。
非处方药专有标识图案的颜色分为红色和绿色,甲类非处方药专有标识为红色,乙类非处方药专有标识为绿色。
假药:
1、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假药:①药品所含成分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分不符合;②以
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的。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假药论处:①国务院药物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国家禁
止进口、疗效不确切、不良反应大或者其他原因危害人体健康的药品。②依照《药品管理法》必须批准而未经批准生产、进口,或者依照《药品管理法》必须检验而未经检验即销售的。③变质的;④被污染的;⑤使用依照《药品管理法》必须取得批准文号而未取得批准文号的原料药生产的;⑥所标明的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我国药品标准的分类为:国家药品标准和地方药品标准。在地方药品标准,取消中成药地方标准的工作已按国务院的规定时限胜利结束。
2005年版《中国药典》分为三部,一部仍收载中药材和中药成方制剂,二部收载化学药品、抗生素、放射性药品及辅料等,三部收载病毒类疫苗制品、生物技术制品、菌苗类规程及血液制品。
注意缩写形式:《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
药学职业道德------综合性题目
处方:从狭义上讲,是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药品调剂人员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发药凭证的医疗用药的医疗文书。从广义上讲,凡制备任何一种药剂的书面文件均可称为处方。
药品不良反应:为了预防、诊断或治疗,给人使用一定剂量药品后发生任何有害的和非预期的效应。
合理用药:运用医学综合知识及管理学知识指导用药,在充分了解疾病和药物的基础上,安
全、有效、简便、经济地使用药物,达到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医疗和社会利益。汤剂:指中药饮片用煎煮或浸泡去渣取汁的方法制成的液体剂型。
不合理用药的表现:①诊断失准,用药指征不明确;②重复、滥用药物;③违反或淡化用药禁忌或规定;④用药剂量或疗程失准;⑤给药途径、时间不适宜。
处方的意义:其法律意义在于因处方书写或调配错误而早餐医疗事故时,医师或药剂人员富有法律责任;其技术意义在于它写明了医师用药的药品名称、剂型、剂量、规格、数量及用法用量,是药师配发药品和指导患者用药的依据;其经济意义在于可作为患者已交药费的凭证及统计医疗药品消耗、预算采购药品的依据。
处方的种类:古方、经方、时方、验方、秘方、法定处方、协定处方。
处方的格式:①处方前记:包括医院名称,开具日期,病历号,患者名字,年龄、性别、婚否、住址等内容;②处方正文:中成药处方正文包括药品的名称、剂型、规格、数量和用法用量等。汤剂的处方正文包括饮片名称、剂量、剂数、一般用法用量及脚注;③处方后记包括医师签名、药师签名(包括计价、调配、复核及发药)、药价及现金收据单等。
处方书写规定:
①每张处方只限于一名患者的用药;②处方按规定格式用钢笔,要求字迹清楚,不得涂改;③处方内容填写应完整,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日期、门诊号、药名、剂量、剂数、剂型或规格、数量、用法等;④年龄必须写实足年龄,婴儿写日、月龄;⑤西药、中成药、中药饮片要分别开具处方。⑥中药饮片处方的书写可按君臣佐使的顺序排列,药物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注明在药名的右上方,并加括号,如布包、先煎、后下等;⑦一般应按照药品说明书中的常用剂量使用,特殊情况需超剂量使用是应注明原因并再次签名;⑧药品剂量与数量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⑨开具处方后的空白处应划一斜线,以示处方完毕;⑩处方为开具当日有效;⑾为便于药品调剂人员审核处方,医师开具处方时除特殊情况外,必须注明临床诊断。
中药饮片调剂工作制度:审方、计价、调配、复核、发药。
中药药品门市部的特点:
①中药药品门市部处于社会主义商业的第一线,是直接为人民服务的,所经营的商品具有一般商品的特性,但又是防治疾病的特殊商品。②中药药品门市部的经营业务是零售商品,因此,具有品种繁多、交易频繁、数量不大、交易金额大小不等的特点。
中药药品门市部的标志:中药药品门市部不分大小和类型,厅堂前有青龙牌,后有座牌,精致的直匾上写有该店服务宗旨和经营特点。青龙牌立于店堂调配柜台前部靠墙一端,座牌立于店堂后部,这是传统中药店的特有标志。现在的中药店按规定使用绿十字标志。中药斗谱:一组药柜中各斗及斗内前后格饮片存放顺序的规律。
斗谱编排原则:①常用饮片应放在斗架的中上层,便于调剂时称取。②质地较轻且用量较少的饮片应放在斗架的高层。③质重饮片和易于造成污染的饮片应放在斗架的底层。④质地松泡且用量大的饮片应放在斗架最下层的大药斗内。⑤形态相似、易于混淆的饮片不能排放在同一药屉内,以免发错药。
常用斗谱的编排方式:按药物配伍编排、按处方“并开”药物编排、按药物功用相似编排、按同一药物的不同炮制品编排、按常用方剂编排、按药用部位或来源编排。
中药的剂量:指处方中每味药物的分量,是处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需临时捣碎的常用饮片有:果实和种子类、跟和根茎类、矿物类、动物类、其他药(如儿茶、中药饮片临方炮制
一、清炒法
• 定义:药物置锅内加热,直接翻炒至所需程度。分类: 炒黄—文火—黄色或颜色加深—易粉碎 炒焦—中火—焦褐色—消食健脾 炒炭—武火—焦黑色—止血止泻
二、加辅料炒
• 定义:药物与固体辅料入锅同炒。
• 分类:
• 麸炒—黄色或老黄色—增效缓性矫味
• 米炒—微黄色或焦黄色—健脾止泻降毒
• 土炒—挂土色—增加健脾止泻
• 砂炒—发泡鼓起质脆—易粉碎降毒矫味
• 蛤粉、滑石粉炒—发泡质脆—易粉碎缓性
三、炙法
• 定义:药物加入液体辅料拌润后文火加热处理的方法。
• 分类:
• 酒炙—黄酒白酒—引药上行
• 醋炙—米醋—引药入肝
• 盐炙—盐水—引药入肾
• 姜炙—姜汁—和胃止呕
• 蜜炙—稀释炼蜜—增效缓性矫味
汤剂的分类
• 分类:
• 煮剂—药物煎煮去渣—吸收快、药效迅速
• 煎剂—煎煮去渣浓缩—浓度高、毒副作用小
• 泡剂—沸水浸泡去渣—浓度低、保健
• 煮散—粗颗粒煎煮去渣—节约药材便于煎服
一般汤剂制备方法和特殊煎服法
一般汤剂制备:
• 用水:自来水、矿泉水、纯净水不能用热水
• 用量:水面高出饮片2-3cm
• 浸泡时间:20-60min
• 火候:先武后文,保持微沸;每剂煎煮2次
• 时间:发表药、攻下药宜短;滋补药宜长
煎煮水量:
• 药物质地不同其吸水量有显著差别
• 重量相同的药物,质地轻松其容积必大,吸水量多;质地坚实其容积必小,吸水量
亦少。
• 花、叶、全草类及其质地轻松的药材,其用水量大于一般用水量;
• 煎煮矿物、贝壳类及其它质地坚实的药物,其用水量应小于一般用水量
• 药物饮片厚薄或粉碎粒径适宜,一般煎煮2~3次,• 煎煮次数太多,不仅耗费工时和燃料,而且使煎出液中杂质增多。
煎煮时间:
• 多数药物在煎煮前应加冷水浸泡适当时间,使药材组织润湿浸透,以利于有效成分的溶解和浸出。
• 解表药头煎10~15分钟,二煎10分钟;
• 滋补药头煎30~40分钟,二煎25~30分钟;
• 一般性药,头煎20—25分钟,二煎15~20分钟,• 汤剂煎得后,应趁热滤过,尽量减少药渣中煎液的残留量。
煎煮汤液的服用方法:
• 服药时间:一般饭后30-60分钟;
补益药早晚空腹;
润肠泻下宜饭前1小时服;
消食药饭后1小时;
发散解表饭后;
驱虫祛湿早晨空腹;
病在上焦(心、肺部),宜饭后服。
病在下焦(膀胱、肠部),宜饭前服。
• 服药禁忌:
服药期间不宜进食与药性相反或影响治疗的食物,注意服药与调养相结合。
书写要求:①药品名称;②成分;③性状;④药理作用;⑤功能主治;⑥用法用量;⑦不良反应;⑧禁忌等15项。
销售规定:⑪处方药规定:①不得开架自选销售;②零售处方留存2年以上。⑫非处方药规定:①超市、商场不得销售处方药和甲类非处方药;②超市、商场可以销售乙类非处方药; ③持证上岗、经营许可证等。
七情
单行:指仅一味药物单独应用的方剂。
相须:功能相近药味相互协同—相从性
相使:以增强主药作用—相使性
相畏:抑制或减轻烈性或毒性—相制性
相杀:降低或消除毒性或不良反应—相制
相恶:相互抑制使药效降低或消失—配伍禁忌
相反:合用产生或增加毒性—配伍禁忌
1.现存最早的医方书《五十二病方》
2.我国最早的医学专著《黄帝内经》
3.中国第一部中药药剂规范《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4.明代陈嘉谟著《本草蒙筌》,对中药调剂有一定的影响。
5.现代药:是指通过化学合成,生物发酵,分离提取以及生物或者基因工程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获得的药品。
6.传统药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民族药。
7.药品标准:是国家对药品质量规格及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和管理部门必须共同遵守的法定依据。
8.中药处方脚注:先煎、后下、包煎、冲服、烊化。
9.注意:18反、19畏。
10.麻醉药品:具有依赖性潜力的药品,滥用或不合理使用后易产生身体依赖性和精神依赖性。
11.中药药品门市部的标志:绿十字标志
12.中药贮存中常见的变异现象:霉变、虫蛀、变色、泛油、气味散失、风化、潮解、升华、粘连融化、腐烂。
14.中药养护技术:干燥养护、冷藏养护、埋藏养护、化学药剂养护、对抗同贮养护、气调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