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建立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调查与思考[精选]
关于建立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调查与思考
旌阳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是省委九届四次全会立足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是改善我省发展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一项全局性重大工作。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把此项工作作为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农村大变样、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集中整治与日常管理相结合,多策并举,合力攻坚,强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乡村环境有了较大改观。近期,我们通过深入部分乡镇、村庄,对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发现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并未根本变化,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只有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促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制度化、常态化、科学化,才能确保农村环境长期干净、整洁、优美。
一、现状及主要做法
(一)现状情况
2009年,我区遵循农村生活垃圾实行“统一收集、统一运输、统一处理”的三统一原则,按照“户集、村收、镇运、集中处理”模式运营,以实现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全面实施垃圾收集网络建设,积极实施“优美乡镇项目”建设,投入2060万元用于完善农村环卫设施设备,为各乡镇配臵大型垃圾车14辆,洒水车7辆,各型三轮224辆,垃圾桶701个,建垃圾池1639个,填埋场4个,压缩式中转站2个,中转站18个。
2010年,区委、区政府将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决定从2010年起每年投入不低于1000万元作为我区农村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处理和长效管理专项补助资金,组织编制了《德阳市旌阳区垃圾收集、清运、处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暂行)》,初步构建了“户集、村收、镇运、集中处臵”农村垃圾收集处理长效机制。
截至目前,全区已实现了每个乡镇有中转站、垃圾清运车、每个村、组有垃圾收集房(池),全区100%行政村全面实施了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工作,基本改变了农村生活垃圾乱堆、乱放、乱焚烧等现象。垃圾定时、定点、规范有序的清运,有效地防止了二次污染。
(二)主要做法
在推进我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我们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统一思想,提高各级组织的认识。农村环境卫生是关系老百姓生产、生活环境、身体健康的切身问题,也是当前党委、政府能够解决的事情。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我们切实做好宣传发动,通过开展群众运动、义务劳动、知识讲座、新闻媒体报道等形式,开展环境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卫生素质,整合全社会力量和资源,全区上下树立一盘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强大合力,掀起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高潮,引起了区、乡镇(街道)、村各级高度重视。
2、完善设施,推进以“两建三清四改五通”为重点的村庄整治。农村垃圾收集需要各种基础设施配合,我们以“优美乡镇”工程为基础,以“两建三清四改五通”(即建庭园经济、建沼气池,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房、改厨、改厕、改圈,通水、通路、通电、通电话、通电视)为重点,高标准深入推进村庄环境整治,解决农民群众急需解决的村级道路、河道清淤等难点问题,完善农村村庄基础设施,为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夯实了基础。
3、增加投入,落实三个一点融资机制。针对农村环境卫生日常管理运行成本高、经费紧张的难题,我们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金”的作用,在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长效管理资金来源上,推行“三个一点”的融资机制。即区财政以奖代补补一点,乡镇配套一点,村庄通过“一事一议”的形式向在村的企业、商店和村民收一点。通过落实“三个一点”的融资机制,既落实了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长效管理经费,确保正常运行,更是一次农村环境治理宣传教育的过程,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管理和监督。
4、增强力量,建立保洁队伍。农村环境卫生长期以来缺乏管理力量,各乡镇进一步增强了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力量,通过组建专职保洁队伍或招投标、竞争性谈判的办法选择承担清扫保洁工作的单位或个人,目前,全区镇、村共配备保洁人员1257名负责垃圾收集、清运、处理和长效管理工作。
5、强化督查,健全督查机制。为促进推动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强化督促检查,我区组织了专门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督导组,对11个乡镇、4个街道、2个新区进行不定期地抽查,把考核督查机制长期坚持了下来,既督促了整治不到位的整改到位,也为各级工作政绩考核提供了主要依据。
二、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管理有待加强
1、一是有的乡镇领导认为《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标准》要求太高,根本不可能达到;二是有的镇村领导认为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经过环境卫生大整治,已经相当不错了;三是有的镇、村两级分管领导对《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标准》的规定不熟悉。
2、大部分村庄没有制定有清扫保洁内容的村规民约、村庄日常保洁制度、村委会监督机制以及清扫保洁人员不履行职责或履行不到位的处罚规定。
3、少数乡镇未组织人员定期对全镇环境卫生进行检查,部分开展检查乡镇对场镇、村社的环境卫生检查不仔细、不深入,未对检查情况进行记录。
(二)硬件设施建设亟待完善
1、部分乡镇应建设完成的地坑式中转站和压缩式中转站建设进度缓慢,导致该乡镇无法对村庄的垃圾进行集中收集。这些乡镇村庄的生活垃圾处理方法一是由村委会组织在本村辖区内的绵远河、石亭江两岸长防林附近、丘陵山地自行选地挖坑或利用河边采沙坑倾倒垃圾、填埋处理,二是由村上安排将垃圾直接倒入附近的废弃鱼塘、远离人居的河沟边。不规范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给我区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隐患,特别是少数乡镇的个别村倾倒、填埋垃圾的位臵靠近村居,严重影响了附近村民的生产生活,村民对此极为不满。
2、垃圾池建设不完善。一是部分乡镇早期建设的垃圾池无门,池内垃圾时常被狗拖到垃圾池四周;二是垃圾池周边及门口未进行硬化,不便于环卫人员装车和清洁垃圾池。三是部分村庄垃圾池不足,特别是还有些几十户的大院落附近无垃圾池。
3、部分现有地坑式中转站无围墙,无停车区域,无附属设施。沿主要道路修建的中转站对周围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三)清运保洁队伍不稳定,安全隐患较多
1、清扫、保洁人员在岗率不高。现场抽查仅有30%的村庄环卫人员在岗。
2、清扫、保洁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队伍不稳定。聘请人员多为50岁以上的老年人,部分年龄甚至已过70岁,少数清运人员签订有协议,多数清扫、清运、保洁人员由村书记(主任)临时口头安排,待遇低,没有签订协议或合同。
3、群众“乱吐、乱扔、乱倒”的现象随时随处可见,多数镇村环境卫生保洁人员配备不足,脏乱差现象极易回潮反弹。
(四)专项资金使用不规范
部分乡镇没有按我区《垃圾清运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规定使用专项资金,甚至没有制定本乡镇的《垃圾清运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对下拨到村(居)的专项资金缺乏有力的监管,部分乡镇无配套资金,部分乡镇的村(居)还未进行专帐核算。
(五)保洁效果不理想,脏乱差回潮反弹严重 1、90%垃圾池存在焚烧垃圾、垃圾不入池、垃圾池本身有“小广告”、垃圾池四壁特别脏等现象;部分设臵在场镇、村委会公共区域的环卫设施(如垃圾桶、果皮箱)也没有进行定期保洁。
2、垃圾清运不及时。少数乡镇村庄垃圾池中的垃圾2-3天清运一次,较多的是1周清运1次,有的乡镇个别村要10余天清运1次。
3、村庄的环境卫生不容乐观,路边、沟边、墙边、田边散在的、甚至成堆的生活垃圾时有出现。
三、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垃圾清运长效机制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本乡镇、本村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重新配臵,只有镇、村两级的一把手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才能得到有效推进。
(二)组织乡镇分管领导、具体工作人员交流经验,熟悉了解《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标准》中对场镇、村庄的要求,继续探索及推广垃圾清运长效机制的有效形式。
(三)加强检查和督导。定期对场镇、村社的环境卫生进行检查,针对存在的问题要进行通报,通报的结果与专项资金拨付挂钩,不要让区、镇、村三级检查流于形式。
(四)进一步加快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要加快地坑式中转站和压缩式中转站建设步伐,杜绝集中的生活垃圾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五)加强对专项资金使用的管理。一是对专项资金的收入和支出设立专帐或独立的科目,按专项资金使用范围设立明细账。二是尽快制定本乡镇的《垃圾清运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明确各村(居)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并制定有力的监管办法和措施。三是对不按规定使用专项资金的乡镇进行专项督导,对拒不整改的乡镇按规定处理。
(六)各乡镇要加快形成垃圾清运的检查、监督、奖惩机制,并严格执行;要加强对场镇、村庄环卫工作承包单位(个人)和环卫人员工作成效的监管,确保垃圾池定期清运,环卫设施设备定期保洁,保洁效果达到“清洁化”的标准。
二0一0年六月三十日
第二篇:如何建立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
如何建立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
当前,宜宾市 “五十百千示范工程”示范市创建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果,省委、省政府给予了充分肯定,广大人民群众也比较满意。但治理工作能否持久深入地开展?治理成果能否得到巩固而不反
弹?这都需要我们把握正确的工作方向,建立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
在集中整治中引入长效机制。宜宾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是在脏乱差问题突出、城市形象不佳、城市品位不高的基础上起步的,面临着起点低、功能弱、矛盾大等问题。迅速改变这一现状,必须整合执法力量,实行集中整治。在创建“五十百千”示范市过程中,市区联合执法支队在拆除违建,迅速改变城市面貌方面发挥了突击队、尖刀班的作用。实践证明,只有整合力量、集中整治才能形成强大的战斗力。当前,全市上下正全力以赴做好巩固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各项工作,特别是“拆”、“建”、“造”、“防”四项工作,尤其需要联合执法形成的强大力量。巩固治理成果、建立长效机制防止反弹,更是需要加大执法力量的整合力度,固化联合执法队伍,落实编制、经费等问题,使联合执法的力量在集中整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城市建设中跟进长效机制。城市建设是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基础。城市形象的整体提升不仅需要加强环境治理,更需要在城市建设中及时跟进,注重对城市布局进行统一规划、整体打造,既考虑功能布局,又考虑外观形象,打造独具特色的宜宾城市文化。在环境治理中,必须围绕 “治理脏乱差,建设洁齐美”的工作目标,按照“全
覆盖、全推进、全治理”的工作要求,扎实推进背街小巷、场镇村庄、集贸市场等薄弱环节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消除脏乱差死角;推进农贸市场、停车场、公厕、废品回收站、垃圾中转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基本功能;打造进出口通道,强力拆除违建,提高园林绿化水平和档次,进一步美化环境。必须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与推进新型城镇化、城乡统筹发展、打造酒文化特色街区等工作有机统一起来,不断跟进治理工作,通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助推城市建设,通过跟进城市建设建立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
在执法监督中推进长效机制。人是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决定性因素。建立长效机制,必须通过执法和监督,提升人的整体素质,确保环境得到真正的改善和提高。必须强化日常监督,变集中整治为常态管理,着力改变群众不良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加大对破坏环境行为的处罚力度,不能放松管理,更不能失之于软、失之于宽或放任不管;必须强化执法监督,着力改变群众思维定势,让大家明白是与非,对法律、法规、制度心存畏惧,做到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习惯,实现由不自觉到自觉的重大转变;必须强化责任监督,实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定期考核制度,坚持“红旗引路、黄旗问责”,对先进模范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让其从物质到精神、经济到政治上都有盼头和奔头;对工作不力、成效不够的责任人严格实施问责,坚决惩处,通过逗硬奖惩,形成奖勤罚懒的机制,起到鲜明的导向作用。
在舆论引导中促成长效机制。风正心齐的舆论环境对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坚持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行广泛宣传,做到电视有图像、报纸有文字、电台有声音、网络有报道,多层次、立体式宣传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重大意义、主要任务,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营造人人参与、社会支持的良好氛围。坚持表彰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先进典型,曝光不文明行为和破坏环境行为,充分激发广大群众的参与热情,让群众自觉支持环境治理,参与到环境治理中来,改善不良行为习惯,提高自身素质,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由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转化为广大市民的自觉行动,形成党委政府主导、新闻舆论推动、人民群众主动、社会各界联动的良好局面。
在上下齐动中巩固长效机制。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上下齐动,通力合作,才能取得实效。必须明确管理职权,按照“管理重心下移、政策向基层倾斜、工作在基层落实”的原则,明确市、区、街道、社区各级的管理职能和工作责任,努力营造齐抓共管、共创共建的氛围。市上在加强监管的同时,结合工作实际将人权、事权、财权向基层倾斜,将工作重心下移,适当赋予翠屏区城市规划审批前置许可权,让基层拥有更多的自主权,提高基层干事积极性;区上放手、放胆让街道办事处结合实际,创新举措落实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任务;街道办事处积极支持社区大胆开展工作,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特别是在城区车辆管理、市容秩序治理等方面进一步明确市、区责任划分,在体制上避
免推诿扯皮和“大家都在管、大家都不管”的弊端出现,形成“上面交任务、下面抓落实、中间强督查”的运行格局。坚持建立以公共财政为主导、以社会资金为补充、以经营资源为来源的全域达标资金保障体系,明确将市、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列入财政预算并逐年增长工作经费,把工作经费更多的用于街道、社区等基层,解决基层工作的后顾之忧,让基层有想头和盼头。
在查漏补缺中强化长效机制。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没有现成的经验可遁,必须及时对工作进行总结、梳理和评估,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充分发挥其作用,取得更大的胜利;必须不断吸取失败教训,避免重蹈覆辙。通过及时查漏补缺,建立健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规章制度,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实现由表及里,从治标到治本的转变,不断建立和完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坚持和完善 《宜宾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宜宾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绩效考核办法》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加强制度建设,将好的经验做法以制度的形式进行固化,建立起针对性更强、操作性更好的制度体系,推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不断走向制度化、规范化运行的轨道。
关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建立的思考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平台,是集聚发展环境优势的重要载体。为进一步纵深推进城乡环境治理的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形成城市管理上的常态化、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健全“一网”。强化社区网格化管理,按照区划布局、梯巷拼接、背街互联、无缝成网的原则,以社区居委会所辖行政区域为基本网格单元,网格设置负荷均衡、覆盖全面、不留盲区、不存空白、横向到边、纵向到坡、不交叉重叠,网格内人员定岗明确、责任主体明确、目标任务明确、量化标准明确、考核机制明确,网格外辐射城乡、统筹村社,人人参与。
完善“三联”。健全全民参与机制,一是楼院联治,落实居民院户、家属楼院长制,坚持院户联动、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困难互助、监督制衡、社区带帮机制,实行自家卫生单独搞,院户环境结对搞,公共区域统一搞。二是街巷联治,建立网格化信息反馈平台,做到部门之间信息互通、衔接顺畅、通盘评估、聚集能量、四员互动(环卫保洁员、文明劝导员、治理巡逻员、社区监督员)。三是校街联治,积极探索“社区评比进校园、学生监督进社区、环境秩序进课堂、行为习惯进家庭”的“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爱卫活动,广泛开展“一生带一户、一校连千家”的宣染效应,全民倡导“公德规范言行、文明美化心灵”的人文环境。
落实“四包”。完善县级领导包片、部门包段、干部包户、居民包干的城乡环境治理长效机制,实行片区总揽、段落主抓、院户自治、全民监管的运行机制,坚持片区政绩测评,段上目标考评,院户绩效考核,居民“五好”评比,完善三级目标管理,包片领导与包段部门、包户干部与居民小组、包干居民与社区居民委员会。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的建立,要坚持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结合,牢固树立统筹意识,大力开展治根治本,从源头上控制反弹,从制度上规范管理,从体制上支撑运行,从机制上保持常态,从根本上提升县域形象的核心竞争力和区域注意力,努力营造城乡环境优美、秩序优良、生态靓丽、风貌协调、市容整洁、乡风文明的县域新气象。
第三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长效机制探讨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长效机制探讨
优美的城乡环境,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是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作为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惠民工程,作为创造发展优势、增强竞争实力的环境工程,作为完善城镇功能、塑造品牌形象的管理工程,作为坚持执政为民、检验干部队伍的作风工程。自09年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以来,我镇认真按照省、市、区工作安排,制定和落实了各项有力措施,倾力投入、创新亮点,使城乡环境发生了明显改观,人居环境较大改善,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但我镇由于砂石开采等工程的开展,在城乡人居环境和容貌秩序方面造成了一些困难问题,“脏乱差”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为此,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探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长治之策对我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意义重大。
一、我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基本情况
自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开展以来,镇党委、政府在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指挥部的指导下,坚持把环境治理同解决群众最难、最盼、最怨的事结合起来。1、2009年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五乱”“三污染”和农村“四乱一清”活动,邀请社会各界人士进行环境综合治理座谈,对治理工作提意见。镇党委、政府投资30余万元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场镇3500米污水沟进行专项治理;在全区率先成立棚子专项整治组,对场镇400余户近3000平米违规搭建棚子进行拆除;投资60余万元对场镇1800米街道进行硬化;投资近余万元在场镇设立街道示意牌、文明提示语牌27处;开展以大学生村官和中小学生100人组成的文明礼仪劝导员队伍,引导规范大家的言行和爱护清洁卫生;投资近十万元新建垃圾处理池13处、新增转运车辆4辆,使全镇人民人居生活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大力开展示范村和合格村创建工作及“七进”活动,全面提升了老君的整体形象,在老百姓满意的同时也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肯定,将老君例为全区6个示范镇乡之一。2、2010年,我镇继续加大力度推进治理工作:全年我镇投入100余万元,以“五大工程”为抓手,切实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一是狠抓绿化工程,在场镇政中街、花子桥、君乐街等新增植树200株;二是狠抓净化工程,场镇新建垃圾填埋场5个,建垃圾填埋坑150个,建设150立方沉砂池2口;三是狠抓美化工程,彻底清除了小广告“牛皮癣”,坚决治理了违规搭建的遮阳雨棚(伞);四是狠抓亮化工程,在老君场镇新安装路灯21盏,并保证每天6小时以上照明;五是落实门前“四包”责任,签定责任书130份;六是狠抓居民行为规范工程,加强宣传力度,广泛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大力推行文明卫生公约,狠抓“七进”活动,着力抓好一月一活动,按季度进行场镇“十佳居民”和“十差居民”评选活动。通过这些努力,老君的场镇综合治理在全区名列前茅。3、2011年,按照老君镇党委、政府的决定,集中人居场镇环境改造,容貌整治和村庄、庭院美化、城乡结合部等专项治理工作,全面治理“五乱”,基本达到“场镇八好”,农村达到“四好”。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城乡居民素质,营造城乡环境优美、生态良好、风貌协调、庭院美化、村容整洁、民风文明的新气象。主要目标有:一是在老君镇青松村八组毛沟湾新建垃圾堆放场一处,包括沟口围墙100米,高1.8米;沟口污水排放渠50米,沉淀池、污水净化池2口,100立方;10米宽的绿化带栽植等项目,预计投入资金28万元,在2011年10月底完工。二是根据老君场镇实际,在邮政所旁边新建卫生公厕一座,预计在2011年11月底完工,投入资金25万元。三是加大清扫保洁队伍。新增保洁人员9名,工资1100元每人每月,并购买100元的意外人身保险,主要负责成安渝砂石开采运输途经场镇内1000余米主干道的保洁、洒水工作,并划分区域,落实责任。
四、为加快村容村貌的整治速度,老君镇2011年新申报通村水泥路20.13公里,预计在年底全部完工。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镇虽然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治理的目标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宣传教育力度还不够,思想认识不够到位。虽然在上级的指示下,我镇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摆在了仅次于抓经济发展的高度来抓,列入了各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并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但据了解,在具体工作中做表面文章的多,检查抓落实的少,应付上级检查的多,经常性抓的少。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一是存在畏难情绪,尤其是农村干部认为当前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工作困难重重,没有扩面提升的必要;二是少数领导干部认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唯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资金,产生“等、靠、要”的消极工作态度;三是部分群众卫生意识、环保意识淡簿,认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是政府行为,与己无关;四是部分领导干部产生了疲劳心理,认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是一项阶段性工作,没有必要无休止地长期治理下去,存在应付检查的心态。
(二)资金投入问题突出。虽然在区政府的支持下,我镇在资金安排上已向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倾斜,但由于历史原因,原有基础设施薄弱,与实际需求相比资金缺口较大。同时农村环境清洁问题、垃圾运输问题、生活污水处理问题,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致使经济困难的一些村根本无法配备足够的卫生保洁人员,根本无法很好地处理垃圾和污水问题,导致生活垃圾乱堆放、污水直接排放在城乡结合部和城镇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政府的有补、有奖,却没有真正帮助困难村走出困境,多数乡镇、村治理环境积极性不高。
(三)卫生死角依然较多。由于农村环卫设施不健全,许多地方保洁服务范围又仅限于乡镇、村庄建成区,村与村之间、道路沿线、河道水面等区域垃圾往往无人清理,有些村民还偏把垃圾倒入河道、沟渠、竹林、城郊结合部等地,造成卫生死角。
(四)空气粉尘污染问题突出。由于成安渝砂石开采,群众对空气粉尘污染反应比较大,虽然在区委、区政府的指示下,我镇采取了一系列治污措施,但由于重载车多,砂石开采任务重,道路两旁群众居住集中,粉尘污染问题依旧很严峻。
(五)管理上存在时紧时松的现象。乡镇和部门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偶尔还仅停留在应付的层面上,只注重突击性整治,没有把环境卫生整治当成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同时在长效监管力度和执法力度上存在罚款了事的现象。
三、长效治理城乡环境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总结两年多来我镇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和分析存在的问题,对我们积极探讨长效治理城乡环境非常重要,下面,就结合我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实际情况谈几点初略的意见和建议:
(一)统一思想,进一步认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性。搞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是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提升老君镇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同时也是一项长期复杂的任务。全镇领导干部要提高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长期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加强对涉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努力提高群众环保意识,形成人人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良好氛围。
(二)建立健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虽然我镇在抓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过程中建立了相关的制度和机制,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也签订了相关的责任书,但很多制度和机制随着环境治理发展的需要,还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要保障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持久开展,首先必须逐步建立“政府保障、项目带动、居民(农户)尽责、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投入保障长效机制;其次要进一步完善各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管理协调机构,进一步完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规划,明确治理目标,在巩固好已治理成果的基础上,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持久开展。
(三)强化监管,依法治理。镇社服中心要加大对污染源的监管力度,要制定出强有力的措施,加强对镇村的污染治理,;同时要明确城镇垃圾处置办法,杜绝生活垃圾乱倾倒现象。
(四)进一步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平衡城乡发展。要进一步加快老君镇垃圾处理场建设,使老君镇的生活垃圾得到妥善处理,减少对农村的污染。加快道路的改造,合理规划修建通村公路,尽快改变老君镇道路烂的状况,减少乡镇街道路面污染。同时在抓城乡风貌塑造方面,除重点老君镇场镇风貌外,农村方面要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倡导一镇一主题,一村一景观的乡村景观规划建设,每个村都应进行乡村景观风貌规划,保护一部分,挖掘一部分,开发一部分,最终达到城市景观与田园景观相互交融,城乡环境一体化,从真正意义上平衡城乡发展。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是一项长期艰巨而繁重的任务,要立足当前,放眼未来,把经济发展与环境综合治理有机结合起来,以努力改善城乡环境面貌的实际行动作为“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作风、加快发展”大讨论活动的重要抓手,持续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达到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
2011年7月25日
第四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长效机制探讨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长效机制探讨
优美的城乡环境,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是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作为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惠民工程,作为创造发展优势、增强竞争实力的环境工程,作为完善城镇功能、塑造品牌形象的管理工程,作为坚持执政为民、检验干部队伍的作风工程。自09年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以来,我镇认真按照省、市、区工作安排,制定和落实了各项有力措施,倾力投入、创新亮点,使城乡环境发生了明显改观,人居环境较大改善,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但我镇由于砂石开采等工程的开展,在城乡人居环境和容貌秩序方面造成了一些困难问题,“脏乱差”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为此,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探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长治之策对我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意义重大。
一、我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基本情况
自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开展以来,镇党委、政府在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指挥部的指导下,坚持把环境治理同解决群众最难、最盼、最怨的事结合起来。
1、2009年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五乱”“三污染”和农村“四乱一清”活动,邀请社会各界人士进行环境综合治理座谈,对治理工作提意见。镇党委、政府投资30余万元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场镇3500米污水沟进行专项治理;在全区率先成立棚子专项整治组,对场镇400
余户近3000平米违规搭建棚子进行拆除;投资60余万元对场镇1800米街道进行硬化;投资近余万元在场镇设立街道示意牌、文明提示语牌27处;开展以大学生村官和中小学生100人组成的文明礼仪劝导员队伍,引导规范大家的言行和爱护清洁卫生;投资近十万元新建垃圾处理池13处、新增转运车辆4辆,使全镇人民人居生活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大力开展示范村和合格村创建工作及“七进”活动,全面提升了老君的整体形象,在老百姓满意的同时也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肯定,将老君例为全区6个示范镇乡之一。
2、2010年,我镇继续加大力度推进治理工作:全年我镇投入100余万元,以“五大工程”为抓手,切实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一是狠抓绿化工程,在场镇政中街、花子桥、君乐街等新增植树200株;二是狠抓净化工程,场镇新建垃圾填埋场5个,建垃圾填埋坑150个,建设150立方沉砂池2口;三是狠抓美化工程,彻底清除了小广告“牛皮癣”,坚决治理了违规搭建的遮阳雨棚(伞);四是狠抓亮化工程,在老君场镇新安装路灯21盏,并保证每天6小时以上照明;五是落实门前“四包”责任,签定责任书130份;六是狠抓居民行为规范工程,加强宣传力度,广泛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大力推行文明卫生公约,狠抓“七进”活动,着力抓好一月一活动,按季度进行场镇“十佳居民”和“十差居民”评选活动。通过这些努力,老君的场镇综合治理在全区名列前茅。
3、2011年,按照老君镇党委、政府的决定,集中人居场镇环境改造,容貌整治和村庄、庭院美化、城乡结合部等专项治理工作,全面治理“五乱”,基本达到“场镇八好”,农村达到“四好”。进一
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城乡居民素质,营造城乡环境优美、生态良好、风貌协调、庭院美化、村容整洁、民风文明的新气象。主要目标有:一是在老君镇青松村八组毛沟湾新建垃圾堆放场一处,包括沟口围墙100米,高1.8米;沟口污水排放渠50米,沉淀池、污水净化池2口,100立方;10米宽的绿化带栽植等项目,预计投入资金28万元,在2011年10月底完工。二是根据老君场镇实际,在邮政所旁边新建卫生公厕一座,预计在2011年11月底完工,投入资金25万元。三是加大清扫保洁队伍。新增保洁人员9名,工资1100元每人每月,并购买100元的意外人身保险,主要负责成安渝砂石开采运输途经场镇内1000余米主干道的保洁、洒水工作,并划分区域,落实责任。
四、为加快村容村貌的整治速度,老君镇2011年新申报通村水泥路20.13公里,预计在年底全部完工。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镇虽然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治理的目标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宣传教育力度还不够,思想认识不够到位。虽然在上级的指示下,我镇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摆在了仅次于抓经济发展的高度来抓,列入了各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并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但据了解,在具体工作中做表面文章的多,检查抓落实的少,应付上级检查的多,经常性抓的少。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一是存在畏难情绪,尤其是农村干部认为当前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工作
困难重重,没有扩面提升的必要;二是少数领导干部认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唯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资金,产生“等、靠、要”的消极工作态度;三是部分群众卫生意识、环保意识淡簿,认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是政府行为,与己无关;四是部分领导干部产生了疲劳心理,认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是一项阶段性工作,没有必要无休止地长期治理下去,存在应付检查的心态。
(二)资金投入问题突出。虽然在区政府的支持下,我镇在资金安排上已向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倾斜,但由于历史原因,原有基础设施薄弱,与实际需求相比资金缺口较大。同时农村环境清洁问题、垃圾运输问题、生活污水处理问题,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致使经济困难的一些村根本无法配备足够的卫生保洁人员,根本无法很好地处理垃圾和污水问题,导致生活垃圾乱堆放、污水直接排放在城乡结合部和城镇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政府的有补、有奖,却没有真正帮助困难村走出困境,多数乡镇、村治理环境积极性不高。
(三)卫生死角依然较多。由于农村环卫设施不健全,许多地方保洁服务范围又仅限于乡镇、村庄建成区,村与村之间、道路沿线、河道水面等区域垃圾往往无人清理,有些村民还偏把垃圾倒入河道、沟渠、竹林、城郊结合部等地,造成卫生死角。
(四)空气粉尘污染问题突出。由于成安渝砂石开采,群众对空气粉尘污染反应比较大,虽然在区委、区政府的指示下,我镇采取了一系列治污措施,但由于重载车多,砂石开采任务重,道路两旁群众居住集中,粉尘污染问题依旧很严峻。
(五)管理上存在时紧时松的现象。乡镇和部门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偶尔还仅停留在应付的层面上,只注重突击性整治,没有把环境卫生整治当成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同时在长效监管力度和执法力度上存在罚款了事的现象。
三、长效治理城乡环境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总结两年多来我镇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和分析存在的问题,对我们积极探讨长效治理城乡环境非常重要,下面,就结合我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实际情况谈几点初略的意见和建议:
(一)统一思想,进一步认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性。搞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是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提升老君镇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同时也是一项长期复杂的任务。全镇领导干部要提高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长期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加强对涉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努力提高群众环保意识,形成人人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良好氛围。
(二)建立健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虽然我镇在抓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过程中建立了相关的制度和机制,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也签订了相关的责任书,但很多制度和机制随着环境治理发展的需要,还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要保障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持久开展,首先必须逐步建立“政府保障、项目带动、居民(农户)尽责、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投入保障长效机制;其次要进一步完善各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管理协调机构,进一步完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规划,明确治理目标,在巩固好已治理成果的基础上,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持久开展。
(三)强化监管,依法治理。镇社服中心要加大对污染源的监管力度,要制定出强有力的措施,加强对镇村的污染治理,;同时要明确城镇垃圾处置办法,杜绝生活垃圾乱倾倒现象。
(四)进一步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平衡城乡发展。要进一步加快老君镇垃圾处理场建设,使老君镇的生活垃圾得到妥善处理,减少对农村的污染。加快道路的改造,合理规划修建通村公路,尽快改变老君镇道路烂的状况,减少乡镇街道路面污染。同时在抓城乡风貌塑造方面,除重点老君镇场镇风貌外,农村方面要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倡导一镇一主题,一村一景观的乡村景观规划建设,每个村都应进行乡村景观风貌规划,保护一部分,挖掘一部分,开发一部分,最终达到城市景观与田园景观相互交融,城乡环境一体化,从真正意义上平衡城乡发展。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是一项长期艰巨而繁重的任务,要立足当前,放眼未来,把经济发展与环境综合治理有机结合起来,以努力改善城乡环境面貌的实际行动作为“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作风、加快发展”大讨论活动的重要抓手,持续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达到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
2011年7月25日
第五篇:翠屏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调查与思考(最终版)
翠屏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调查与思考
翠屏区政府副区长 张永红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人们思想观念、生活习惯、作风和制度等的变革。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是全面践行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着力推进“两个加快”、努力实现“两个翻番”的一项重大举措,是改善民生、优化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宣传翠屏、展示翠屏、提升翠屏的一张靓丽名片。为此,在全省如火如荼的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之际,笔者就翠屏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展开了调查与思考。
一、翠屏区城乡环境现状
自2008年初全省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以来,翠屏区领导重视,机构健全,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实施以奖代补,加大投入,硬件设施不断完善;广泛深入宣传,突出整治重点,加强综合治理;强化督查,严格奖惩,扎实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通过一年多的努力,翠屏区上下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认识有了明显提高,城乡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城乡管理也进一步规范,城乡环境面貌得到了明显改观。建立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五有”长效管理机制,即有管理机构、有环境卫生专业操作队伍、有环境卫生具体标准、有检查考核制度、有稳定经费保障。在2008年年终考核中,获得了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一等奖。但是城乡环境现状仍不容乐观。
(一)集贸市场建设严重不足。目前中心城区幅员面积3.3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25万人,正规的农贸市场只有洞子口和西郊石龙庵两个市场,其于市场都是以街为市的临时交易市场。按照农贸市场的规划布局配置,每2.5—3万人就要有一个3000—5000M2的市场,而且服务半径小于500米,按照这样配置,中心城区需要建设成规模的农贸市场8个左右,在现有基础上需再增加6个,才能满足目前城区人口日常生活的需要。因此,占道经营严重,以路为市、沿街叫卖等问题突出;以街为市农贸市场功能、设施不全,设置混乱,管理不规范,违章搭建棚伞较多,安全隐患严重,冒口经营较多。大部分乡镇也无规范的农贸市场,多数农贸交易都在场镇公路两旁进行,使原本并不宽敞的道路更是狭窄难行,严重影响道路畅通,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二)环卫基础设施建设非常滞后。城区除次主街、主干道以上设置有果皮箱,部分地方有垃圾收集屋外,多数小街小巷无果皮箱、无垃圾收集屋,居民小区内基本无环卫设施。据调查,翠屏区城市常住人口50万、城区面积近50平方公里、每天生活垃圾约500余吨,基本没有垃圾储存地点,垃圾的存放、收集全部集中在街面,目前城区街面垃圾临时堆放、收集点多达1200个,也就人为增设了1200个污染源,垃圾中转站、无害化粪便处理中心等大型环卫基础设施更是严重缺失;多数场镇环卫设施也比较缺乏。
(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和维护脱节。建设、管理、维护方面职能分属市、区各职能部门,环卫设施建设没有和其他市政公用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和同步验收,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严重脱节,造成了我区环境卫生设施条件非常滞后、新建城区多数无环卫设施,既给环卫管理带来不便,更给广大市民生活造成较大影响,严重制约了城区城市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四)城镇功能不健全。翠屏区主城区停车场、停车泊位严重不足,与国家规定的要求差距较大,城区除仅有的几家宾馆和部分单位有停车场外,缺乏大型的专业停车场,目前城区的车辆停放只能占用人行道、车行道解决,也远远不能满足停车需求,同时因属占道停车也给道路畅通带来较大困难,广大市民出行倍感不便,从城市秩序看,给人一种无序的感觉。多数乡镇集市也无固定停车场地,导致赶集群众的摩托车、自行车等各种车辆无序停放集镇道口上,使本来就狭窄的街道更加显得零乱。
(五)城市化进程较缓。绕城路还未形成,城区道路重复施工,“城中村”问题也较突出,城区烂街烂巷特别是部份进出口通道未硬化,如长江大道西段、两路桥一带的道路,造成了“晴天全是灰,雨天全是泥”,从而影响环境卫生质量,增加了环卫作业成本。
(六)环境污染较严重。翠屏区城乡环境污染广度、深度明显高于周边各县,一是辖区厂矿、企业较多,对周边土地、水域造成污染;二是过境车辆和流动人口多,人们将车上、手中的废弃物随意抛撒在街面或道路上,特别是一部分外来人口聚居的城中村(主要是出租房屋),其小区周围环境非常糟糕;一些城中村、纯居民小区及城郊结合部的环境卫生和秩序问题虽然经过多次整治,但反弹严重。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重视不够,工作发展不平衡。一是少数区级部门和乡镇、街道主要领导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重视不够,意识不强,对开展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及紧迫性认识不到位,没有将此项工作作为惠民利民的工程来抓;部分分管领导抓落实不够,工作力度不强,只停留在文件上、会议上,未深入现场查找问题、想办法实事求是解决问题。领导重视程度不一样,导致各乡镇、街道发展不平衡,有些乡镇、街道之间差距较大。二是长效机制不健全。一些部门、乡镇、街道工作长效机制不健全,工作时好时坏,时紧时松,未达到白天黑夜一个样、大街小巷一个样、赶集不赶集一个样、检查不检查一个样。
(二)宣传不够,营造氛围不浓厚。一是宣传机制不健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宣传工作没有进入常态化,宣传深度不够、广度不大、效果不佳,没有真正深入人心,部分市民、村民多年以来形成的一些卫生陋习、不文明行为未根本改变,良好的卫生意识、生活习惯和文明行为还还需进一步宣传和引导。二是媒体宣传不到位。目前翠屏区自己没有电视台、报纸等新闻媒体,在开展媒体宣传时,只能借助市上部门,因而宣传声势和力度上严重受限,难以营造良好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浓厚氛围。三是群众参与度不高。居民群众对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认识不够,参与配合意识有待提高,仍然有少数居民认为“环境卫生是责任区负责单位和环卫工人的事”。
(三)投入不够,基础设施较滞后。一是城区无物管纯居民小区卫生基础设施不配套;二是城区环卫基础设施非常滞后,垃圾中转站、无害化粪便处理中心等大型环卫基础设施还比较缺失;三是集贸市场建设严重不足;四是城区烂街烂巷特别是部份进出口通道未硬化;五是农村基本没有环境保护设施与保障措施,缺乏处置污染物的设备设施。
(四)职能交叉,市区一体未形成。翠屏区地处宜宾市委、市政府所在地,由于区域地理位置特殊性,决定了翠屏区城乡环境的多变性、治理的艰难性。一是城市管理职能分属市区不同部门,比如市政设施、绿化带、广场的环境卫生是市上相关部门在负责,比如噪音的监测权在市环保部门、执法权又在区城管执法分局。二是工地的管理还未完全到位,存在着已征待建土地未修围墙成为附近居民乱倒垃圾、一些工地倾倒建筑垃圾的场所和运输建筑弃土车辆不冲洗轮胎、不加蓬盖沿街撒漏等现象,从而影响城市环境卫生。三是以街为市的农贸市场管理不到位,市、区相关部门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此类市场的管理体制、机制问题。
三、下一步的措施与对策
2009年,翠屏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目标任务还非常艰巨,全区上下还需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标准、加强协调,克服一切困难和问题,严格按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五年规划要求,重点实施“城市环境改造工程”、“乡镇容貌治理工程”和“村庄庭院美化工程”,进一步强化场镇环境、公路沿线、城区纯居民区和城郊结合部环境卫生治理工作,进一步改善全区城乡环境卫生面貌,提高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生态的新翠屏,为宜宾市的四个文明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
(一)加强领导,完善制度,扎实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一是进一步深化认识。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是一项民心工程、和谐工程、环境工程、作风工程。各级各部门必须常思利民之举、善出利民之策、大办利民之事,以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切入点,推动干部转变作风,沉下身子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真真切切为群众谋利益、送实惠,为群众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有效提高广大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二是进一步充实工作机构,做到领导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确保工作任务有人抓、有人管。三是继续签定责任书。切实做到责任明确、任务层层分解,区政府与各乡镇、街道和相关成员单位签订责任书,各街道、乡镇与社区、村和辖区内的相关单位层层签订责任书,实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深入持久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四是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要继续健全并完善问责制、督办制、奖惩制、经费保障制等制度。进一步加大投入,建立各级财政经费增加与城市建设发展相适应的投入机制,确保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经费的落实。
(二)广泛宣传,积极引导,营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良好氛围。一是广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专题教育。各乡镇、街道及机关各部门设立专用宣传公示栏,充分利用各种现有的媒介形式,公益性演出等手段,集中宣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其人人知晓环境治理、人人支持环境治理、人人参与环境治理。二是开展科学知识、卫生知识和健康知识教育,引导城乡居民提高环境卫生意识,摒弃乱丢垃圾、随地吐痰等不良习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俗和卫生习惯。三是多渠道、多形式对未成年人卫生文明教育,建设卫生文明家庭和校园。四是加强市容环卫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力度,积极营造“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的良好氛围。五是新闻媒体要开辟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专题栏目,要敢抓善抓正反典型,每天都要有曝光的单位、区域、不良习惯、不尽责的人和事。要广泛开展家家户户讲卫生、个个动手搞卫生,努力形成“人人参与环境治理,环境治理惠及人人”的浓厚氛围。
(三)加大投入,完善设施,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奠定良好基础。一是进一步加快集贸市场建设。城区集贸市场建设应当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设计要求,做到功能齐全,设计科学,方便市民购买和菜农、菜贩交易,在规划设计时要充分论证,广泛听取相关管理部门、职能部门和市民的意见和建议,一旦规划定点后,就不能随意更改。中心城区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迁建、改建、扩建和新建等措施来解决;新建城区必须将农贸市场建设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并按规划实施。尽量将中心城区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迁至三桥以外的城郊结合部,疏散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人口压力及城市管理压力。场镇的集贸市场和客运站建设也必须提上议事日程,加快规划建设步伐,规建、商务、工商、交通等相关职能部门要做好相关协调服务工作。二是切实解决环卫基础设施滞后问题。城市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设计要求,做到功能齐全(有生活垃圾中转站、垃圾池、果皮箱、环卫职工工作休息场地、环卫车辆停放点),设计科学实用,具体必须按照市政府编制的《宜宾市城市环卫基础设施规划》要求进行建设。纳入城市建设、开发的必建项目,做到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城市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事前介入、事中管理、事后监督职能还要继续加强。各乡镇也必须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三是加快城市化进程。加速并高质量推进该维修、该硬化、该整治的道路建设;逐步改造城中村和棚户区。
(四)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有序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实施“三项工程”,即“城市环境改造工程”、“乡镇容貌治理工程”和“村庄庭院美化工程”。到2009年底,乡镇、村庄的“四化”达标率分别达到40%、25%。一是实施“城市环境改造工程”:首先是突出抓好市场尤其是现有以街为市的规范建设和管理、环境卫生问题,力争有明显的改观,其次是进一步深化城郊结合部环境卫生整治和纯居民小区环境卫生管理,逐步建立起长效管理机制,各街道要打造2-3个新亮点;第三是加强小街小巷的环境卫生管理,重点解决好清运和清扫脱节问题。二是实施“乡镇容貌治理工程”:主要抓好场镇基础设施规范化建设,继续开展对乱搭乱建有碍观瞻和影响镇容镇貌的治理工作,强化“门前五包(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包立面、包文明)”的落实,解决好场镇的清扫保洁问题,认真治理场镇进出口通道和连接线的环境卫生。搞好建成区场镇绿化和亮化。三是实施“村庄庭院美化工程”:主要抓好治理乱搭乱建和规划建设,使村庄整体风貌统一、协调美观;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村民较集中的地方,要配备一定的环卫人员;要加大村民房前屋后乱堆乱放治理力度,保持庭院整洁,搞好庭院绿化。各乡镇和郊区街道今年要按照“四化”要求,完成25%村庄庭院美化工程。
(五)明确责任,协调配合,整体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一是认真执行目标责任制。进一步明确乡镇、街道主体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充分发挥街道、乡镇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落实部门职责,充分发挥成员单位的作用。二是加强协调配合。各级各部门必须占在讲大局、讲配合、讲责任的时代潮流下,上下联动、互相支持、齐心协力、共同推进。
(六)加强督查,严格奖惩,确保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落到实处。一是强化效能督查。区纪委(区监察局)、区督查目标办、区效能办负责对各部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面督促检查;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各乡镇、街道开展情况进行全面督促检查。二是严格奖惩逗硬。严格执行奖惩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实行目标管理考核。加强不定期明查暗访量化打分,评出名次,在全区范围内通报,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全年目标考核内容。对取得明显成效的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重视、不努力、不作为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处理并全区曝光。
开展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同千百年来世俗习惯作斗争的一场革命,它不仅改变我们翠屏区的面貌,而且很大程度上将决定我们翠屏区的未来。这既是一份光荣,更是一份责任,唯有求真务实,埋头苦干,才能不辱使命。我们坚信,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翠屏区将以崭新的城乡环境面貌展示在全市、全省面前,向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献上一分浓重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