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的调查与思考(精选)

时间:2019-05-14 23:30: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建立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的调查与思考(精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建立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的调查与思考(精选)》。

第一篇:关于建立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的调查与思考(精选)

关于建立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的

调查与思考

为进一步推动我县农村“家园清洁行动”深入开展,探索建立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长效机制,县人大办公室组织相关单位和人员,通过走访、座谈、征求意见等方式,对我县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情况进行调研,据此提出一些思路和建议。

一、我县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所取得的成效。我县现有农村人口约70万人,据统计,全县农村日均垃圾量约490吨,人均日垃圾量为0.5—0.8kg。农村垃圾主要成份有:食品包装袋、厨房残渣、塑料废品、破旧衣被、家庭旧废品、果皮、木屑、尘土、杂草、茶叶、家禽(畜)粪便等。

2006年以来,我县深入开展以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污染为主要内容的“家园清洁行动”,有7个乡镇和75个村被列入垃圾治理示范镇、村。从整治情况看,各有关乡镇、村基本能按照“六个有”的要求,积极探索并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机制。一是通过“一事一议”的办法,建立保洁费筹措制度。大部分村是按每人每月壹元标准收取保洁费。二是按每千人配备一个卫生保洁员和一辆保洁车,保洁员每月工资在300—400元不等。三是开展村容村貌大清理活动,包括清除陈年垃圾、改圈、改厕、清障、排水、建设若干个垃圾堆放点等,要求各家各户配备垃圾桶。四是成立理事会,由村两委干部、老人协会有关人员、村民小组长等组成,负责收取保洁费、监管、协调等工作。五是制订卫生公约,广泛宣传,上墙公布。从整治的效果看,各整治村的村容村貌均有了较大的改观,保洁队伍基本能保证日常运作,村里垃圾大部分能集中收放,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顺利通过了省市“家园清洁行动”验收组的验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认识不到位。有些村民环保意识淡薄,认为“垃圾风一吹就跑了,污水太阳一晒就干了”,不愿“花冤枉钱”;有些村民认为环境卫生整治是政府部门的事,与己无关,存在“政府要我整治,政府就会出钱”的思想;有些村民舍得花钱盖别墅却不愿交每月壹元的保洁费,特别是在拆迁、改路、改厕、改圈、建垃圾池时,一旦牵涉到自身利益,往往以各种理由加以抵触,或要求巨额赔偿。

2、规划滞后。目前全县大部分村还没有编制总体规划,抢建、乱建、偷建行为大量存在,建设用房没有按规划也“无规划可依”,导致“村容整洁”难以落到实处。此外,村民建新不拆旧的现象普遍存在,新房建在自家地块上,错落不齐,缺乏统一规划,新旧宅基地没有依法置换,浪费了土地资源,环境卫生整治比较困难。

3、资金短缺。资金短缺是困扰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突出难题。在我县,大部分的行政村没有集体收入,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需各级政府和村投入一定的配套资金,很多村难以落实,即使有投入也是负债整治。据了解,一个行政村单做测量和规划就得3—6万元,开展改路、改水、改圈、改厕、垃圾处理等基础性工作,每个村至少需要30万元以上,大部分村难以承受,环境卫生整治、日常保洁、后续管理因缺乏资金支撑而难以长期坚持。

4、垃圾难处理。目前,我县各整治村对农村垃圾处理主要采取“户集、村收、镇处理”的方式,这种方式除了运输等运营成本较高之外,每个环节均存在一些困难,包括村保洁员经费保障困难;垃圾清运车没有封闭,运载时垃圾“一路飘扬”,极易造成二次污染;村道、乡道、县道等主要道路成为环境整治的盲区;乡镇中转站或处理场一般是简易堆放,没有处理设备、没有垃圾分类,容量也有限,垃圾堆积成山,产生新的污染源。有的乡镇垃圾堆场没有固定位置,造成村内整治,村外继续污染。

三、几点建议

1、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必须坚持政府引导和农民的积极参与相结合。要切实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教育引导农民群众真正认识到农村环境整治的根本目的是造福农民自己,正确处理好既是参与者又是受益者的关系,从而变“要我整治”为“我要整治”,变“等、靠、要”为“自身努力为主,政府帮扶为辅”。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农民讲求的是经济实惠、节俭办事。在农村环境整治过程中,政府部门要注意换位思考,结合农村实际,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设施,尊重群众所创造的切实可行又经济的做法,防止不切实际的大拆大建,要以中心村整治为重点,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2、做好农村建设规划,必须坚持政府推动、镇村主动、部门指导相结合。建设新农村,规划要先行。目前,我县镇、村建设规划严重滞后,全县尚有200多个行政村未完成村庄规划,而且由于镇、村财力比较紧张,要全部完成这200多个村庄的规划,任务十分的艰巨。建议出台推动镇村建设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或实施方案,县财政每年拨出专款用于村级建设规划补助经费,采取分期分批实施的办法,争取再用三年的时间完成全县所有乡镇及行政村规划。县建设局等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镇村规划、建设的督促和指导,在规划内容上,要注意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不搞一刀切。要结合各村人文环境和历史特征,充分体现村民民主自治原则,在广泛征求广大村民意见的基础上通过专家论证,制定符合各村实际的建设规划。

3、解决整治资金短缺问题,必须坚持政府投入与农民投劳筹资相结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确保“村容整洁”的关键,而核心问题是资金问题。在这一问题上,不能简单地把农民理解为“主体”,政府应当主动承担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主体责任,按照中央关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的执政理念及积极扩大内需的经济政策,建立积极有效的投入机制,解决农村环境整治中改水、改圈、改路、改厕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才能有效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各乡镇也要在农村建立相应的投劳筹资机制。凡是可以用劳力解决的投入问题,都要用农民投劳的方式解决,允许一些有经济能力而无条件投劳的农民实行以资代劳,确保农民投入落到实处。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还可以实行农民有限筹资,拓宽筹资渠道。

4、做好农村垃圾处理,必须坚持循环经济理念。要根据村庄的经济状况、交通情况、环境容量来分类指导农村垃圾处理工作,探索多样化垃圾处理模式。可采取“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方式。而位于山区、海岛等交通不便的边远村庄则可利用地形、环境容量的优势采取填埋、焚烧的就地处理方式;还可以在村庄内建立垃圾分捡场、有机垃圾堆沤场、无机垃圾填埋场和建筑垃圾堆置场,由农村保洁员将统一收集的垃圾分为建筑垃圾、可回收废品垃圾、纯垃圾和有机垃圾等类别处理,建筑垃圾回填机耕路面,可回收废品垃圾销售给回收公司,废电池、医疗废弃物等有害垃圾采取县或乡定期巡回收集的方法处理,纯垃圾进行堆集焚烧,有机垃圾发酵后当农田、山林的有机肥。通过分类处理垃圾,不仅可做到垃圾不出村,省去一笔可观的运输费用,还可解决垃圾填埋场地的紧缺和土壤退化问题。塑料、酒瓶等可回收废品,可以增加村集体的收入。“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我们认为,无论是采取哪种方式,都应该树立循环经济理念,根据“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探索垃圾分类处理办法,把垃圾变为可再生资源。

5、落实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必须坚持坚强有力的领导。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组织领导是关键。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全面落实领导责任制,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抓,班子成员协作配合,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建立任务明确、分级负责的工作机制,县直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挂钩村的政策指导和工作支持,乡(镇)、村两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切实把这件工作抓紧抓好。要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卫生管护制度,制定切实有效的奖惩措施,提高专职管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之长久保持高涨的工作热情。同时,要强化村民小组和理事会的督促作用,避免出现“一人不管就无人问津”的现象。要进一步加强对村民爱国卫生意识的宣传培训和教育,强化定期评比和新闻曝光,实现由“要他们这样做”到“他们主动这样做”的转变,确保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的落到实处。

第二篇: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调查与思考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调查与思考

“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农村文明程度、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方面。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虽然高度重视农村环境卫生工作,每年都要开展集中整治,但受农村人口居住密集、环卫人员和设施短缺以及卫生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全县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的现象比较普遍。不仅影响了农村群众的生活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我县对外形象,制约了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

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从提高城乡文明程度、树立良好对外形象、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高度出发,把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作为全县09年的“五大突破”性工作之一,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同安排、同部署,以清理“三堆”(土堆、粪堆、柴堆)、治理“三乱”(垃圾乱倒、污水乱流、沿街乱建)、美化“三口”(村口、路口、家门口)、加快“四改”(改房、改灶、改厕、改圈)、实现“五化”(路街硬化、村庄绿化、环境净化、村容美化、街巷亮化)为重点,整合力量,强化措施,狠下功夫,举全县之力深入广泛整治,使农村环境卫生面貌得到明显改观。

一、工作成效

一是健全机构,夯实责任。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和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农工部、卫生局、文明办及10个乡镇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全县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文明办,具体负责全县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的检查、指导、督促、协调等工作。制定了《全县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整治活动的重点、任务和措施,并确定了30个村由30个县级部门包抓。同时,各乡镇和有关部门也分别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抽调专人组建了整治办公室,结合实际制定了整治方案,层层细化分解工作任务,逐级夯实工作责任,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二是广泛发动,氛围浓厚。年初,县委、县政府召开了全县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动员大会,对全县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和动员。各乡镇和各村也分别组织召开了动员安排会,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组装宣传车、发放宣传资料、电视台开设专栏等多种方式,深入广泛宣传动员,迅速在全县掀起了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热潮。全县共悬挂横幅210多条,张贴宣传标语350余幅,办卫生专栏120处,召开座谈会230多场次,发放卫生知识简明读本3万多本,制作电视专题节目46期,做到了人人皆知,家喻户晓。同时,4月底召开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现场会,由县级四大班子领导带队,组织10个乡镇的乡镇长和分管领导,深入全县10个乡镇的20个村,现场查看了各乡镇整治活动进展情况,对做好今后工作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进一步激发了基层的热情和干劲。

三是加大投入,硬件改善。各乡镇和村组通过列支整治经费、收取卫生费、村集体补助和“一事一议”等方式,多渠道筹集整治资金,加快建立垃圾台点、垃圾箱、垃圾填埋点,配备保洁人员和清运车辆,努力改善农村环卫设施基础条件。整治活动开展以来,各乡镇累计投入资金160多万元,新建垃圾台847座、垃圾填埋点181个,新设置垃圾筒、垃圾箱245个,添置垃圾收集车1200辆,落实保洁人员735人,为长期搞好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是突出重点,初见成效。各乡镇突出县城、镇区、西宝南线、西宝中线、姜眉路、河营路、槐汤路、眉齐路、南环线、北塬环线、齐第路、青果路等县乡主干道路和通村水泥路、新农村建设重点村等重点区域,下功夫治理“三堆”、“三乱”现象。截止4月底,各乡镇共清理主干道路26条,清运垃圾3860余吨,清理“三堆”2100多处,填埋暴露垃圾5900多处,拆除乱搭乱建893处,整治主干道路两侧露天粪坑920多处,清理卫生死角35处。同时,采取建高墙、栽大树等措施,对姜眉路沿线的乱搭乱建、坟地以及310国道沿线的废品收购站进行了专项整治,共治理废品收购站13座,绿化公路两边坟地1290座,效果比较明显。

二、存在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还不是很到位。全县大多数乡镇都高度重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领导有力,行动迅速,措施过硬,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有个别乡镇和村组从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认为环境卫生只是小事,经济建设才是大事,行动迟缓,力度不大,还停留在讲困难、没人干的状态,脏乱差面貌依旧,导致乡镇、村组之间的工作进展不平衡。同时,广大农村群众是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主力,大家虽然期盼有好的卫生环境,也积极参与整治活动,但要改变群众长期遗留的卫生陋习,教育引导群众养成健康文明的卫生习惯,还需长期不懈努力。

二是资金比较短缺。在我县,县乡财力和经费都十分紧张,除过保工资、保运转之外,很难再拿出大量资金用于环境卫生整治。今年县财政专门列支了50万元专项整治经费,但每个乡镇平均也仅有5万元。虽然县委、县政府决定可通过“一事一议”解决卫生整治资金不足问题,但全县123个村目前只有42个村收取了卫生费,大部分村还没有收取卫生费;加之全县大部分行政村都没有集体收入,用于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落实保洁队伍的资金十分紧缺。三是“三堆”整治难度较大。由于我县农村村庄规划最早始于80年代初,当时的规划理念不是十分科学,只是因地形、因环境进行了简单的规划,多数村没有规划卫生街,导致“三堆”特别是柴堆没有集中固定堆放点,村民只是从方便适用的角度出发,在门前杂乱堆放,使“三堆”问题成为农村环境卫生的一大顽疾。目前,全县123个村,有卫生街的村有30个,仅占总村数的24.4%。

四是长效机制还不是很健全完善。通过近期集中整治,全县绝大多数村及时成立了3-5人的保洁队伍。但整治经费没有筹措到位的81个村保洁人员的待遇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加之一些村日常保洁制度和村规民约还不是很健全完善,致使保洁人员的作用发挥的还不够充分,影响了整治保洁效果。

三、对策及措施

1、坚定信心,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环境卫生整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稍有放松就容易反弹,贵在持之以恒。县环境卫生整治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要定期召开会议,及时分析研究解决全县整治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切实做好各项组织、协调和督查工作,推动全县整治活动顺利开展、快速推进。各乡镇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每月召集各村书记、主任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全面掌握各村最新进展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各村遇到的突出问题,真正把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抓在手上、盯住不放、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2、多方筹集,加大经费投入力度。资金问题是制约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瓶颈,关系到环境卫生整治的长久和成败。根据我县实际情况,要按照“政府拿一点、群众集一点、集体补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集整治资金。一是充分发挥好县上50万元专项整治经费的作用。要严格标准,对乡镇整体工作开展认真扎实,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能按标准建成3个样板村,辖区主干线两侧无垃圾、杂物堆放,在全县形成亮点且整治面达到全覆盖,经考核验收达标的,年终以奖代补给予补贴,充分发挥激励引导作用,激发调动各乡镇加大配套投入力度。二是各乡镇要多渠道筹资。各乡镇在克服困难、加大直接投入的同时,要积极参照县城区卫生管理办法,按照县物价局出台的乡镇镇区卫生费征收办法和标准,分类向镇区各单位和门店收取卫生整治费,确保有更多的资金投入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三是农村要加大筹资力度。各村要依照有关规定,组织群众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每人每年收取6元以上的卫生费,对于贫困人员可以劳代费,对于低智、残疾人员可免交卫生费用;凡是有集体收入的村,每年从集体收入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环境卫生整治;同时,灵活利用公益岗位和低保政策,解决保洁人员的费用问题。

3、突出重点,集中扎实进行整治。“三堆”和垃圾问题是影响农村环境卫生的顽疾,整治好坏直接关系到整治活动的成效。一是要划定专门区域,集中整齐堆放“三堆”。有卫生街的村,要在卫生街集中整齐堆放;无卫生街的村,要结合村庄布局和村民居住情况,按照“方便群众、便于管理、杜绝污染”的原则,以村或组为单位,划定专门位置集中堆放。二是要设置固定填埋点,定期统一清理垃圾。各组要建立一些远离路口和村道的垃圾台、垃圾筒,做到集中处理,定期清理;各行政村或自然村要在远离公路和村落的地方,利用天然壕沟、废旧大口井等建立固定垃圾填埋点,四周予以绿化处理,安排专人定期进行灭蝇、消毒、除臭、覆盖;各乡镇在镇区街道要设立一定数量的果皮箱、垃圾收集点,建立一处远离镇区的固定垃圾填埋点,添置卫生清运工具、车辆,健全保洁队伍,做到垃圾日产日清。三是要全力以赴,抓好主干道路沿线整治。对公路沿线三乱和坟地进行专项整治,坚决杜绝乱搭乱建、乱埋乱葬现象;特别是对靠近公路沿线、有碍观瞻的坟地,要进行统一规划,全部密植龙柏、塔柏、火棘和柳树予以绿化、美化。四是集中人力物力,打造整治亮点。各乡镇积极选择2-3个基础条件较好的村,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率先整治,努力打造整治亮点,为其他村作出示范,带动整治活动深入全面开展。

4、分类实施,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是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重要保障。各乡镇要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加快形成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确保环境卫生工作有人干、有人管。一是要夯实责任。镇区各单位、各门店在做好内部环境卫生的同时,要落实门前“四包”责任,做到门前环境、卫生、绿化、秩序责任到人,负责做好门前环境卫生清理保洁工作;村庄农户要在做好自家院落环境卫生的同时,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定村规民约,做到门前无垃圾、无柴堆、土堆和粪堆。二是要健全环卫队伍建设。各乡镇镇区、各村组在成立保洁队伍的基础上,要及时落实兑现保洁人员的待遇,充分调动保洁人员的积极性;要制定保洁制度,划定区域,明确责任,做到全天候保洁。三是要完善管理机构。各乡镇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工作机构,抽调业务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经验丰富的同志充实整治办公室力量,专职负责农村环境卫生的日常检查管理工作,督促各村组做好整治工作。

5、强化督查,严格考核奖惩。勤督查、严考核,是做好环境卫生工作的重要手段。县整治办要切实履行职责,通过明察暗访、电视曝光、公开报道、重点巡查、现场办公、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视察等方式,定期不定期的深入乡镇、村组一线,全程督促检查和指导整治情况。县考核办要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在目标责任考核中的分值,经常深入乡镇一线,现场检查工作进展情况,详实记录检查结果,将结果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引导乡镇积极扎实做好整治工作。县电视台每天开设至少5分钟的环境卫生整治专栏节目,宣传先进,曝光后进,充分发挥媒体监督作用。同时,各乡镇也要通过定期召开流动现场会、公开通报、命名卫生示范户等方式,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督促各村组抓好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努力推动全县农村环境卫生面貌大变样,全面提升农村文明程度和新农村建设水平。

第三篇:武安市建立农村环境卫生清洁长效机制的调查

武安市建立农村环境卫生清洁长效机制的调查

来源:河北日报网-河北日报

编者按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我省经济发展较快,实力较强的县级市,武安从农村最需要解决、农民最期盼解决、政府眼下又能够做到的治理农村环境“脏乱差”抓起,用管理城市的理念整治农民居住环境,探索建立了“财政资金保障+城市化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卫生清洁新机制,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办好一件事关农民健康的实事

--武安市建立农村环境卫生清洁长效机制的调查

“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这曾经是武安市,也是目前我省大多数农村的环境写照。由于没有建设排污管网,没有垃圾存放池、填埋场,农村日益增多的垃圾无法处理。

农村环境问题事关农民身体健康。今年以来,武安市按每村平均1万元的标准,每年为全市502个村安排资金502万元,建立专业卫生清洁队,建设垃圾集中堆放池和垃圾填埋场,农村环境卫生清洁的长效机制正在逐步完善起来。

财政埋单 村村设专职清洁员

12月4日下午,记者来到武安市午汲镇格村,刚走进村口,就看到身穿橘色环卫服装的清洁员正在清扫街道。宽敞整洁的道路和城市的小街巷毫无两样。村党支部书记李刘用告诉记者,这些清洁员就是本村村民,服装是村里专门为这些清洁员配备的。

格村是武安市城郊较大的一个村落,全村3100多人。今年,他们利用武安市财政提供的农村环境卫生专项资金,又从村集体经济收入中拿出一部分,建起了卫生清洁队、清运队,每天两次清扫街道垃圾,定时将垃圾拉到填埋场。村民高兴地说:“以前过年的时候才集中打扫一回街道,还扫不彻底,现在每天都是干干净净的,比过年还好哩。”

同行的武安市农工委书记王来斌告诉记者,从今年开始,市财政按平均每个村1万元的标准设立的农村环境卫生专项资金,按季度拨给乡镇。各乡镇根据辖区各村的人口数量、面积大小、村集体经济实力等情况,统筹分配到村,主要用于支付农村环境卫生劳务费用。

整治农村环境由财政“埋单”,这一政策对武安农民来说,还是头一次。而对于如何保证专项资金专款专用、“阳光操作”,武安市建立了一整套监督机制。

“一方面,我们要求各乡(镇)、村把资金使用情况作为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的重要内容,按季度公开明细,接受群众监督;另一方面,市纪检监察、财政、审计部门,每季度都会对全市1/3以上的乡村进行一次专项审计监督。”王来斌说。

在格村村委会外墙上,记者看到,今年第三季度村委会各项开支明细情况已经上了公开栏。李刘用还给记者拿出他们和清洁员签订的“卫生清扫协议”,工资发放标准、职责义务、奖惩措施等情况一目了然。“这些都是日后接受审计监督而必须要留存的材料。”

王来斌表示,各村经济实力不同,规模大小不一样,因此,专项资金发放不搞一刀切。午汲镇、石洞乡经过征求农村干部群众意见,按照“大村多给、小村少给,穷村多给、富村少给”的原则,对专项资金进行了分配,并和各村签订了责任状;贺进镇按一般村每150人、居住较集中的村每200人配备1名清洁员的标准,组建了专职清洁队伍,专项资金按清洁员的数量分配到村。从各乡镇对专项资金的分配使用情况看,基本做到了科学合理。

创新思路 耕牛住进集体宿舍“

从某种意义上说,把文明的生活方式、管理方式移植到农村,比给钱给物更重要。武安市参照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方式,按照定人、定点、定时的”三定“原则,指导每个村组建一支卫生清洁队,建设一批垃圾堆放池,自建或与邻村联合建设一个垃圾填埋场,做到垃圾定时清扫、定点倾倒、集中填埋、日产日清。

在武安开展农村环境整治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各乡镇基层积极应对,摸索出一系列切合农村实际的解决办法。

武安农村的一些农户养着耕牛,夏天牛比较怕热,拴在空气流通不好的棚里容易生病,一些农户便习惯将牛拴在街上的阴凉处。养牛的农户方便了自己,却让牛粪污染了街道环境。

为此,格村创新思路,为养牛的农户专门设置了牲畜集中圈养棚。在格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出口,记者看到有村委会为农户设置的牲畜集中圈养棚,养牛户白天把牛牵过来,晚上再牵回去,很方便。该村还制定了家禽、牲畜的圈养制度,安排人员定期清理牲畜集中拴养点的粪便用于积肥,有效解决了禽畜粪便污染街道问题。

以往,农村环境缺乏整治,塑料垃圾满天飞,有的还挂在树梢上,取下来颇费功夫。午汲镇南白石村党支部书记李为刚说:”调动起农民美化家园的积极性,必要时也要用些“物质刺激”。“为此,由村集体出资回收塑料袋,每公斤兑换两袋洗衣粉,塑料垃圾很快就被村民”扫荡“一空。

平均每村1万元的专项资金,如果分配到每个清洁员身上,是每年1500元至3600元不等的一笔收入。这笔收入不多,但对于某些特殊的人群来说,却能够起到雪中送炭的效果。武安市各村在清洁员的选用上,坚持优先招用有劳动能力的困难户,优先选择责任心强、身体健康的老党员。

在武安西土山乡西马庄村有一对贫困夫妇,上有年迈的母亲卧病在床,常年吃药打针,下有刚满5岁的儿子,而且丈夫又患病在身,不能干重活,生活十分困难。今年,村里安排夫妻俩当上了清洁员,每月增加收入近400元,还不耽误做农活和简单务工。夫妻俩现在干劲特别大,每天早晨,他们早早地就把卫生区打扫得干干净净,被当地村民称为”夫妻清洁员“。

据统计,在全市2600多名专职卫生清洁员中,近60%是家庭较为困难的村民,一半以上是老人和妇女,他们通过自己每天3至4小时的辛勤劳动,缓解了生活困难,同时也赢得了村民的尊重。

综合整治 从源头上减少垃圾”产量“

”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治,我们发现,农村最主要的垃圾源是生活煤渣,占到农村垃圾总量的70%至80%。“王来斌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人口1500人的中等村,春、夏、秋三季每天产生的废煤球就有2000多块,每天清运一次需要两辆三马车,而冬季几乎是其它季节的两倍。如果这一问题能够解决,将大大降低农村垃圾清扫、清运成本。

为此,武安市将农村环境卫生工作与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相结合,推广沼气、秸秆气等清洁能源的使用,发展循环农业,通过财政补贴、技术服务等方式,引导农民大力发展沼气建设。

”我已经3年没有买过煤球了。“谈到沼气给生活带来的变化,武安市贺进镇水沟村的王海山一脸笑容。自从2005年他家建了沼气池以来,做饭就没有烧过煤,算下来,王海山家一冬天至少能省300多元的买煤费用。”最重要的是生活垃圾也减少多了。“一旁的水沟村村党支部书记王增书插话说,他们全村30%的农户都用上了沼气。

据统计,目前,武安市已建成庭院沼气池2万多个,大型沼气池、秸秆气化站11个,2.8万农户用上了清洁能源,垃圾”产量“随之大大减少。

武安市委书记王俊祥认为,有”堵“更要有”疏“,整治农村环境不仅要靠各种制度约束农民保持环境卫生,更要靠政府部门创新工作思路,为农村提供保持环境卫生的配套服务,引导农民尽快改变不良的卫生习惯。

”接下来,我们不仅要加快沼气等清洁能源的推广,还要把农村环境卫生工作与加强农村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起来,进一步推进农村街道硬化“户户通”工程。“王俊祥说。

从武安整治农村环境的实践看,农村已硬化街道一般都比较整洁,容易清扫,而没有硬化的街道比较脏、乱,即使每天清扫也是在刮地皮,一层层扫土。为此,武安市决定每年安排3000万元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村容村貌基础设施建设。

王俊祥表示,目前,武安市已经实现了道路硬化”村村通“,80多个村的村内街巷全部实现硬化,但还没有完全实现硬化道路”户户通“。接下来,该市将加快硬化道路”户户通"建设,与排水设施建设配套实施,有效解决农村污水乱流问题。

第四篇:论文-关于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调查与思考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五条标准。其中,村容整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村容整洁主要体现在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围绕 “ 村容整洁 ” 这一目标要求,2012年6 月至9月,陇西县通安驿镇组织人大代表采取集中视察、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抽取了8个样本村,对农村环境卫生状况进行了调研,现就调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目前农村环境卫生的现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尤其是近年来,农村经济快速增长,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与城市相比,农村村居环境的建设还相对滞后,村民环境意识相对薄弱。绝大多数农村中的 “ 脏、乱、差 ” 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如下:

1、垃圾随处乱丢。由于受传统陋习和落后观念影响,很多村民存在随地乱丢垃圾的 不良习惯或丢在村前的渔塘边,或丢在村前的路边,或丢在屋前屋后的空地上。过去演戏、放电影、开社员大会、打篮球的的空旷地方,现在居然成为倒垃圾的场所,垃圾足有一米多高,日晒雨淋,臭气熏天,村民无不掩鼻而过,这是很多农村的卫生状况的一个缩影。

2、建筑余物乱堆乱放。目前不少农村村民新屋建成后,由于缺乏自觉性,缺乏管理和监督,余物没有做到及时清理,乱堆乱放,有的一放就是半年、一年有的甚至是几年。既影响村容村貌又阻碍交通,并逐渐成为藏污纳垢之处。

3、露天厕所建在村前屋后。由于历史、习惯、观念的原因,不少农村厕所建在渔塘边或村前屋后,部分还是露天的,虫蛆乱窜,臭气难闻。

4、住宅与禽畜圈舍混杂。目前,除了养猪大户外,少数农户偶尔会养上几头猪,但多数的猪舍都是建在屋前屋后,猪舍的粪便,冲洗猪舍的污水,流出露天排水沟渠,极不卫生,繁殖细菌。部分村个别农户的牛栏也是建在村前屋后,苍蝇乱飞。村民养的狗和家禽(如鸡),几乎没有圈养,狗粪和禽粪随处可见。

5、村中坑渠污水横流。据调查,绝大多数村的坑渠都是明渠,家家户户排出的生活污水直排村中鱼塘或小河小溪。有一个村,村边几口鱼塘,家家户户流出的污水,以及塘边堆积的垃圾,致使塘水发黑,不能养鱼,只能养水浮莲。不少村的坑渠,由于疏于管理,垃圾堵塞,臭水长期积压,滋生的蚊虫乱飞,既难看又难闻。

6、随着农村生活方式的改变,现代工业产品的不断渗入,农村的生活垃圾正日益“城市化”,而农民生活习惯却还没有改变。一些老农民说,过去种田,牛栏、猪圈里铺稻草,一年三五回,大家争着挑去放田里当肥料,就是路上见了猪粪也要捡回去当肥料,现在这些活都没人干了,如农家肥、运秸秆,挖淤泥、除草等基本没人干,出现了“家家户户忙挣钱,不问怎么种好田”的局面。

农村中上述 “ 脏、乱、差 ” 的存在,造成村容不整洁,还滋生 “ 四害 ”(蚊子、苍蝇、蟑螂、老鼠),传播疾病,污染环境,严重影响村民的身体健康,这种落后的环境卫生必须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尽快根除。民间流行的顺口溜夸张又形象地反映了乡村污染日趋严重的历史:“六十年代淘米洗菜,七十年代饮水灌溉,八十年代水质变坏,九十年代鱼虾绝代,到了今天,癌症灾害.”

二、造成农村“脏、乱、差”的根本原因

1、村民环境卫生意识差。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习惯和落后观念的影响,以及缺乏宣传教育,村民公共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普遍比较差,与城镇居民有一定的差距。村民不但垃圾乱丢,杂物乱放,而且对村中的 “ 脏、乱、差 ” 长期视而不见,这种观念和陋习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

2、管理机制缺失。一 是村 级没有 公共卫生管理机构,长期无人抓、无人管、放任自流;二是缺少一支公共卫生保洁队伍;三是缺乏先进科学技术的指导。

3、资金投入缺乏。多数村虽然搞了村级公路硬化建设,解决了村民 “ 行路难 ” 问题,村民出行环境有所改善,由于长期缺乏资金投入,“ 脏、乱、差 ” 依然存在。与此同时,县、乡两级政府对农村环境卫生建设长期缺乏应有的资金扶持。

4、极少数乡、村干部的思想认识还没有真正到位。认为这都是上级政府的责任,与己无关;甚至认为搞环境卫生吃力不讨好,只有付出,没有收益。这些观念就导致表面应付、得过且过,甚至熟视无睹,不愿化大力气改善环境卫生。

三、切实搞好农村环境卫生工作的建议

“ 村容整洁 ” 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一件十分艰巨的工作,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以及农村基层组织,必须高度重视,动员广大村民,以解决 “ 脏、乱、差 ” 为突破口,全面优化农村生活环境,建设富裕文明美好家园。加强乡村环境卫生建设管理是创建文明卫生工作的迫切任务。创建文明卫生工作涉及面广,要求高,环境卫生建设管理状况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由于长期重视不够,环卫工作基础薄弱,存在的问题很多,乡村既是工作的重点,也是工作的难点。加强乡村环境卫生建设管理,就是要解决垃圾出路问题,破解环卫基础设施落后,环境卫生“脏、乱、差”等难题。因此,加强乡、村环境卫生建设管理,实现环卫工作规范化,已经成为当前的一项迫切任务。建议采取如下措施,切实加强农村环境卫生建设:

(一)坚持抓点带面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典型带路是最有效的示范作用。每个乡必须作出全面规划,并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有重点地选择群众基础好、环境设施好的村,从现在起,再用1 至 2 年时间,每年抓出 5 至10个示范村,实行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在此基础上,力争到2011 年有30%的村达到“省卫生村”的标准;2012年有 70%的村达到“省卫生村”的标准;2013年100% 达到“省卫生村”的标准。环境卫生示范村的经验,可通过现场交流会、组织参观考察、印发资料、制作VCD、通过网络、电视大众传媒等形式进行推广。

(二)广泛宣传发动

建设环境卫生村,村 民是主体,关键是村民思想觉悟的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全力提供精神上的支持,强化宣传教育,大力倡导文明新风,教育引导 村 民增强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自觉革除陋习,养成文明习惯,大力营造人人讲究卫生,人人爱护环境、爱我家园的良好氛围。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村民代表,可以直接到 村 民中去宣传,点燃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从而自觉投身到建设环境卫生村的实践活动中去,尽快改“变脏、乱、差”面貌,提高生活质量。

(三)落实具体措施

在推进农村环境卫生建设的进程中,必须抓好如下几项重点工作:

1、改建 村 道。凡村道未实现硬化建设的,要求在今年底前全部铺上水泥路,这是重要的基础设施。

2、改造排污渠。村中所有排污渠,要把明渠改为封闭的暗渠,排污渠连接千家万户,定期疏通。有条件的村,可以建造环村总排污渠和一个排污储水池,接通村中纵横交错的暗渠,通过科学化处理,变污水为无害化水。

3、改造厕所。厕所的改造,要因地制宜,不能千篇一律。旧房屋的农户,能改造入户的则入户,推广水冲式卫生厕所;不能入户的,要在村边适中位置统一建造若干个有上盖的标准的无害化公厕。坚决消灭露天厕所。

4、改建远离人居的猪牛舍。要把屋前屋后的猪牛舍改建在远离居住地的村边,并处理好猪牛舍的排污物,避免污染水源、田园。提倡向养猪大户集中,养猪大户及生猪宰杀加工地,有关部门应指导、帮助建造沼气池和污水净化池,尽量减少废物排放量。狗和家禽也不能放养,尽量减少排泄物对村道的污染。

5、改建垃圾池(屋)。农村垃圾主要包括村民生产、生活垃圾、牲畜粪便、柴草秸秆、建筑工程垃圾,所含成分复杂,数量巨大。对这些 垃圾的处理是农村环境卫生建设的关键环节。参照先进地方的经验,建立“保洁、收集、转运、处置”的工作机制,落实单位、部门和村民的工作职责,配足垃圾收集、清运人员,保证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创新管理方式,大力推行生活垃圾袋装化和上门收集等方式,大力推行垃圾分类收集,按照可回收利用和不可回收利用两大类,对垃圾进行初步分类,尽可能将农作物废料作为有机肥回用于农田,其它废弃物集中处理,逐步实现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垃圾处理网络:一是户聚。各家各户在门前设置简易垃圾桶,将每天的生活垃圾用塑料袋装好放在桶内;二是村收。再由村级垃圾收集专业队按规定时间收集,先集中放在村前垃圾池(屋),然后运送到乡中转站;三是乡中转。乡设置垃圾中转站,经就地分类后转送到县级垃圾集中处理场。四是县处理。各乡送来的垃圾,统一集中在县设置的垃圾场进行科学处理,综合利用。

视村 级 规模大小,在村民聚居地方,设置若干个垃圾箱,由村保洁队伍定时收集。村道由村保洁队伍负责清洁,各家各户门前清洁实行包干制。村民新建或改建住宅,动工时间和完工时间必须向村委会报告,完工后,余物必须在一个月内自己负责清理,送到指定垃圾点。通过户、村、乡、县互动,形成一个良好的垃圾收集处理机制。

6、改善饮用水。充分发挥乡自来水厂的重要作用,尽量扩大乡自来水对村民的覆盖面。比较边远的农村,可借助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项目,接、引山泉水至各家各户饮用。

7、改造臭水塘。村前凡由于污水影响而不能养鱼的塘,建议改种莲藕,生长荷花,美化村前环境。

(四)给予政策扶持

1、拓宽资金渠道。农村环境卫生建设,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较多的资金作保证。如日常保洁专业队的经费,运送垃圾工具的添置费(含运费),聚居地方垃圾箱的设置,村道建设,暗渠建设,消灭 “ 四害 ” 药物的购置费等等。首要的问题是,政府要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财政支出格局,反哺农村,逐年增加对农村环境卫生建设资金的投入,逐步形成政府主导,部门支持,社会筹集的多元投入格局。或 大胆引入市场机制。建立财政补一点、村集体经济挤一点、受益群众出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政策优惠省一点的“五个一点”资金筹措机制。其次,村民是农村环境卫生建设的主体,人人有责。村民既 是垃圾的产生者,也是垃圾污染环境的受害者,更是环境卫生治理的受益者。村委会有收入的要出资部分,农户也要适当征收部分,清理垃圾费的收取标准由村民自定。但不能增加农民负担,农村环境卫生建设专项资金及多渠道筹集到的资金,必须建立专帐,专款专用。

2、制定相关政策。由县相关部门协助制定,以县政府名义出台诸如《科学处理农村垃圾,改善农村生活环境》的文件,以及《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等。使之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规范行为,从制度上提供法规和政策保障。村级也可以结合实际,制订行之有效的村规民约,形成村容治理的长效机制。

3、建立激励机制。从根本上说,环境卫生管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人的素质的高低,所以必须把对村民的教育摆在首要位置,运用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抓好文明素质教育。村两委要与每户家庭签订卫生保洁责任书,提出一些硬指标,促使家庭这个细胞做好保洁工作。为加快卫生村建设的步伐,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凡建成并通过省一级验收为 “ 省卫生村 ” 的,由乡奖励1 万元,大村可适当增加奖金。奖励资金可由县、乡按 8 : 2 的 比例分担,以县为主。

4、提供优质服务。进行新农村建设的村,村民进行新住宅建设,县有关部门应免费提供规划和经济安全适用、节能节材的住宅设计图样。农村进行改厕、改水、改道、改人畜分居等方面,县有关部门要给予帮助和技术指导。对农村保洁队伍,县也应适时进行培训和技术指导,定期开展除 “ 四害 ” 活动。

(五)切实加强领导

实施 “ 村容整洁 ” 工程,是一项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一项事关广大村民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加强乡、村环境卫生建设管理是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净化环境卫生,改善人居环境,这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是个重大的民生问题。抓好乡、村的环境卫生工作事关广大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可以让广大 村民 共享文明建设成果,提高 村民 的生活质量。

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切实加强领导,成立领导小组,把 “ 村容整洁 ” 列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党委和政府的任期目标,与经济社会一起部署、一起实施。各级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加大工作力度。按照树立正确政绩观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完善考核指标体系,纳入各级领导年终实绩考核。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相关部门要紧密配合,社会力量应广泛参与。特别是 农办、卫生(爱卫办)、公安、工商、城建、国土、发改、环保、财政、交通、精神文明办、新闻 等相关部门 要积极支持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对重点内容、重点部位要强化措施,一抓到底,不留死角,确保实效。

同时,县乡政府要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经常研究,分析情况,解决存在问题,加快工作进展。要强化考核,要层层建立目标责任制、督促协调机制和动态管理制度,并严格依据卫生村标准采取明查暗访、互查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综合考核挂钩,推动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长期有效开展。

最后要充分发挥村“两委会”班子在农村环境卫生建设工作中的关键作用,切实加强村 “两委会”班子建设,选好带头人,为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各村 “两委会” 及村民组织,既要借助上级党委政府的力量,又要依靠自身的力量,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动员和带领广大村民开展环境卫生建设,切底改变 “ 脏、乱、差 ” 面貌,优化村居和生活环境,建设文明美好幸福家园。

第五篇: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

崇文街道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

当前,为切实巩固前段时间环境卫生整治成果,彻底改变辖区的环境卫生状况,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环境,加快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实现乡村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结合我街道实际,制定崇文街道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

一、目标要求

以新农村建设“村容整洁”为总体目标,以“洁净、亮绿、清新、有序”为标准,以健全环卫队伍、完善环卫设施为重点,以强化检查评比和实行奖优罚劣为手段,全面提高全街道环境质量和管理水平

二、健全机制

(一)建立环卫队伍

我街道进一步建立健全环卫队伍,全街道主干道都有环卫人员,清扫保洁实行定人定岗定责定路段的办法,落实环境卫生清扫保洁任务。各村环卫人员按市委要求配足配齐,要结合实际制定出相应的长效保洁机制,完善好垃圾清倒协议,明确垃圾场及清运队,建立组织机构,尽快进入长效保洁运营阶段。

(二)完善环卫设施

我街道配备一台密封式垃圾清运车、一台密封式垃圾收集车和一台洒水车,主要街道每50米安装一个果皮箱;规划建设2个垃圾中转站;各村每个片区要设立2个以上垃圾收集点(池、房、桶);全街道环卫工人每人配备一个人力三轮车或其它保洁清运工具。

三、健全管理制度

1.清扫保洁制度

主干街道实行“一日两扫、全天保洁”,乡、村道路实行“一日一扫、全天保洁”的卫生清扫制度。

2.垃圾清运制度。全街道范围内的生活垃圾、道路垃圾要及时日产日清,生活垃圾要及时清运到垃圾处理场。渣土、渣石、杂物要及时清运到规定的垃圾填埋场。

3.“门前三包”制度。街道要与沿街经营门市、单位建立“包卫生、包秩序、包绿化”的“门前三包”的责任制,并加大监督和管理力度,确保“门前三包”责任的落实。

4.督查评比制度。要建立健全卫生督查评比制度,加强对环境卫生的监督管理和检查考核,把日督查、周检查、月评比制度作为经常化管理的重要措施,确保环境卫生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村要明确一名副职具体分管此项工作,加强对环境卫生的组织指导、监督管理和检查考核,使我镇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真正实现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

(二)严格评比制度。

为使我街道的环境卫生制度落到实处,由街道卫生监察队对各村进行月检查评比、季小结讲评、半年和全年总结考评。对月检查评比情况排出名次,每月得分情况作为季度、半年和年终评先的依据;对每季度评比排在前三名的村颁发环境卫生红旗,对排在最后一名的村给予黄牌警告;对月评比、季小结、半年总结和年终考评情况以通报形式予以公布。

2010年8月5日

下载关于建立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的调查与思考(精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建立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的调查与思考(精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和建立长效(推荐)

    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和建立长效 管理机制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镇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农村环境面貌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协调......

    关于建立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调查与思考[精选]

    关于建立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调查与思考 旌阳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是省委九届四次全会立足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出的......

    关于加强我镇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调查与思考(最终5篇)

    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工作建议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我叫李志勇,是兴隆县蓝旗营镇镇长,作为新当选的市人大代表,我倍感荣幸和骄傲。听完赵市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我深......

    关于建立维护稳定长效机制的调查思考

    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稳定压倒一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建立维护社会稳定......

    关于建立维护稳定长效机制的调查思考

    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稳定压倒一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建立维护社会稳定......

    关于建立关心下一代工作长效机制的调查与思考(最终版)

    关于建立关心下一代工作长效机制的调查与思考 建立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长效机制,是确保各级关心下一代工作顺利开展和稳步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各级关工委组织长期思索和研究的重......

    久长中学建立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

    久长中学建立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为切实巩固“校园环境建设月”成果,长期保持环境清洁卫生,久长中学立足学校实际,建立了系统的环境卫生工作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组织,明确责任......

    关于建立维护稳定长效机制的调查思考(推荐阅读)

    关于建立维护稳定长效机制的调查思考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稳定压倒一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和全面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