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
安徽省蚌埠市中级人民法院
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2009年7月2日院审判委员会第16次会议讨论通过)为了正确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统一裁判尺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国务院•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参照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结合我市民事审判工作实际,制定以下指导意见。
一、关于保险理赔的医药费范围问题
依据法律规定或被保险人与保险人在合同中的约定,保险人只承担医保报销范围内的医疗费的,按照法律规定或约定确定保险人赔偿的数额。
保险人主张应剔除非医保报销部分医药费的,由保险人负举证责任。
二、关于误工费问题。
(一)受害人是农村居民的,参照上一年度农林牧副渔业职工平均工资计算。
(二)受害人在遭受人身损害时已年满60周岁,赔偿权利人请求赔偿误工费的,一般不予支持。但有证据证明受害人有劳动收入且该劳动收入是其主要生活来源的,应予支持。
(三)误工时间,应当按照医疗机构的证明确定,但有相反证据证明医疗机构的证明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除外。
三、关于护理费计算标准问题 护理人员没有收入或雇佣护工的,参照上一年度护工劳务报酬标准计算。政府统计部门没有公布该项统计指标的,参照上一年度职工平均工资标准计算。
四、关于营养费问题
营养费根据受害人伤残情况参照医疗机构的意见确定,参照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出差生活补助费标准计算。如医疗机构没有关于加强营养的意见,则一般不支持赔偿权利人关于营养费的请求。
五、被扶养人为多人时,被扶养人生活费如何计算的问题 被扶养人有数人的,年赔偿总额累计不超过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额(一人)或者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额(一人),即:累计超过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额(一人)或者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额(一人)的部分,不予支持。对于被扶养人中有的因被扶养条件消除(如被扶养人年满十八周岁)而不再是被扶养人,其余被扶养人的生活费仍应当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八条的规定计算,对此,应当作出确定的判决。
数被扶养人中既有城镇居民又有农村居民的,被扶养人生活费均按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标准计算。
六、被扶养人生活费计算标准的问题 赔偿权利人能举证证明,赔偿权利人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地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受诉法院所在地的相关标准的,可以按照赔偿权利人举证证明的较高的标准计算。受害人仅受伤未死亡的,受害人所在地标准高于受诉法院地标准的,被抚养人生活费按照受害人所在地标准计算;受害人死亡的,被抚养人所在地标准高于受诉法院地标准的,被抚养人生活费按照被抚养人所在地标准计算;数被抚养人不在一地生活的,按被抚养人所在地较高标准计算。
七、残疾赔偿金是按照劳动能力丧失程度计算还是按照伤残等级计算的问题
残疾赔偿金按照受害人的伤残等级计算。如果没有依法对受害人的伤残等级进行司法鉴定,则向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释明,告知其依法申请对受害人的伤残等级进行司法鉴定。
八、关于两处以上伤残,确定残疾赔偿金比例问题
参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2002年12月1日发布施行的•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中的计算公式确定。对每增加一处伤残,按其伤残等级,从一级至十级,分别取附加指数10%,9%,8%,……,1%。但附加指数之和不超过10%,赔偿指数总和不超过100%。
(具体计算方法见附件1)
九、关于精神损害抚慰金标准问题
(一)自然人身体权、健康权遭受轻微伤害,不支持赔偿权利人的精神损害抚慰金请求;
(二)自然人身体权、健康权(没有构成伤残等级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遭受一般伤害的,精神损害抚慰金的数额一般为1000元至5000元,有医疗费支出的,原则上不超过该自然人已支出的医疗费用数额;
(三)自然人身体权、健康权遭受伤害构成伤残的,精神损害抚慰金数额可以结合受害人的伤残等级确定,以50000元至80000元为基准幅度,乘以伤残等级所对应的百分比,得出的幅度为确定该等级伤残抚慰金的幅度。
(四)造成自然人死亡的,精神损害抚慰金的数额一般不低于50000元,不高于80000元;
(五)精神损害抚慰金总额确定后,计入受害人损失总额,再根据赔偿义务人应承担的责任比例,确定义务人实际应承担的赔偿数额。
十、燃油助力车性质认定的问题 燃油助力车按照机动车对待。
十一、关于机动车所有人投保了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的,保险公司应否参与诉讼及如何承担责任问题
机动车投保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的,发生交通事故后,受害方起诉要求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的,应将保险公司和投保人列为共同被告;受害人起诉加害人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通知保险公司作为第三人参与诉讼。在投保人与保险人未约定保险人对被保险人给第三者造成的损害由保险人直接向该第三者赔偿保险金的情况下,可以判决保险公司承担替代责任。
十二、机动车交强险与第三者责任险的赔偿顺序问题 机动车交通肇事致人损害,若机动车所有人为该机动车同时投保了机动车交强险和第三者责任险,受害人请求保险公司在交强险和第三者责任险赔偿限额内予以赔偿时,保险公司应首先在交强险赔偿限额内赔偿,不足部分由交通事故责任人在其责任范围内承担,其中被保险人应当承担的部分,可以由保险公司在第三者责任险赔偿限额内替代被保险人赔偿。
十三、未投保机动车交强险的法律后果问题
未投保机动车交强险的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第三人损害的,除损害后果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之外,由车主在机动车交强险责任限额内承担赔偿责任,不足以赔偿的部分,由相关责任人在其责任范围内承担。
十四、关于保险条款的举证责任分配问题 受害人或被保险人仅提供保单没有提供保险合同文本的,可以认定保险合同关系存在及最高保险限额的事实。
保险机构辩解其在保险限额内,依据合同约定具有减、免责事由的,由保险机构负责举证证明,提供具体保险合同文本。对保险人提供的合同文本内容有异议的,由异议人举证。
十五、关于非营运车辆进行营运造成交通事故保险机构是否赔偿的问题
非营运车辆进行营运,造成交通事故的,交强险承保机构应当在交强险赔偿限额内赔偿,不足部分,根据第三者责任保险合同的约定确定保险机构是否承担赔偿责任。
十六、驾驶人员醉酒驾驶、无证驾驶、肇事后逃逸或车辆证照超过有效期限,被保险机动车肇事致第三人损害的,保险公司是否应当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范围内减免赔偿责任的问题
(一)、保险机构依据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保险合同约定主张减免责的,从其合同约定;
(二)、当事人对减免责任格式条款有效性发生异议的,保险人应就其已履行法定告知义务举证。认定保险人是否履行了法定告知义务,参照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机动车辆保险条款‣的性质等有关问题的批复(附件二)及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对•保险法‣第十七条规定的“明确说明”应如何理解的问题的答复(附件三)予以审查。
十七、机动车投保人向赔偿权利人支付的数额超出了其应当承担的部分,该超出的部分依法应当由保险公司赔偿,对此应如何处理的问题
赔偿权利人应当获得的赔偿数额扣除投保人已经支付的数额后,其余的部分由保险公司在保险限额内赔偿(支付)赔偿权利人;对于投保人已支付(依法应当由保险机构赔偿)的款项,不能直接判决保险公司给付投保人,但可以在认定事实及判决理由中确认投保人已经支付的数额,以及保险机构应赔付投保人的款项数额。
十八、关于诉讼费承担的问题
在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侵权人(被保险人)应当根据其承担的民事责任承担相应的诉讼费。除保险合同另有约定外,由被保险人支付的诉讼费用,应当由保险人承担。
附件一:多处伤残残疾赔偿金计算方法。
计算公式:C=Ct×C1×(Ih+∑Ia,i)(∑Ia,i≤10%,i=1,2,3……n, i=1 i=1 对该公式的解释:
C——伤残者的伤残实际赔偿额,元;
Ct——伤残赔偿总额,元;
C1——赔偿责任系数,即赔偿义务主体对造成事故负有责任的程度,0≤C1≤1;
Ih——伤残等级最高处的伤残赔偿指数,即多等级伤残者,最高伤残等级的赔偿比例,用百分比(%)表示;
Ia——伤残赔偿附加指数,即增加一处伤残所增加的赔偿比例,用百分比表示,0≤Ia≤10%;
n
Ih +∑Ia,i≤100%
i=1
∑这个符号读“西格玛”,在数学上是指数连加的意思。指伤残赔偿附加指数连加,即增加一处伤残所增加伤残赔偿附加指数。
从一级至十级,分别取附加指数10%,9%,8%,……,1%。附加指数合计不超过10%,赔偿指数合计不超过100%。
附件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机动车辆保险条款‣的性质等有关问题的批复(保监办复[2003]92号)太原保监办:
你办•关于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太原分公司与太原市北晨综合开发公司保险合同纠纷案有关问题的请示‣(保监晋发„2003‟30号)收悉。经研究,批复如下:
一、中国保监会•关于印发†机动车辆保险条款‡和†机动车辆保险费率规章‡的通知‣(保监发„2000‟16号)中的•机动车辆保险条款‣是中国保监会根据修订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一百零六条第一款的规定制定的基本保险条款,经保险公司采用,对机动车辆保险合同当事人具有约束力。
保单中的特别约定条款是保险合同当事人在不违背•机动车辆保险条款‣和机动车辆保险费率的前提下,就某些事项作出的个别约定。保监发„2000‟16号文中的•机动车辆保险条款‣并不涵盖该类条款。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在规定有关说明义务的同时,并没有具体规定说明义务的履行方式,但一般来说,仅仅采用将保险条款送交投保人阅读的方式,不构成对说明义务的履行。保险公司应当根据保险合同签订的具体情况,采用适当、充分的方式明确提示投保人,尽量使其明确合同中责任免除条款的内容,确保投保人的利益不受损害。保险公司的行为是否构成了对说明义务的履行,由司法机关或仲裁机构依法认定。
三、在保险经营中,保险公司并不是对保险标的所发生的所有风险都予以赔偿,而往往基于相应的价格,约定予以赔偿的特定风险范围。因此,和一般合同中的责任免除条款不同,保险合同条款中的责任免除条款是从外延上对承保风险范围的具体界定,是保险产品的具体表述方式,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的免除己方责任,加重对方责任的不公平条款。
四、为了防范道德风险,促使投保人尽到应有的谨慎和注意义务,在保险合同中设定一定比例的绝对免赔额和约定保险金额的条款并无矛盾,两者共同构成对风险保障范围和保险公司赔偿限额的约定。
2003年5月20日
附件三: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对•保险法‣第十七条规定的“明确说明”应如何理解的问题的答复(2000年1月24日法研[2000]5号)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甘高法研„1999‟06号•关于金昌市旅游局诉中保财产保险公司金川区支公司保险赔偿一案的请示报告‣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十七条规定:“保险合同中规定有保险责任免除条款的,保险人应当向投保人明确说明,未明确说明的,该条款不发生法律效力。”这里所规定的“明确说明”,是指保险人在与投保人签订保险合同之前或者签订保险合同之时,对于保险合同中所约定的免责条款,除了在保险单上提示投保人注意外,还应当对有关免责条款的概念、内容及其法律后果等,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向投保人或其代理人作出解释,以使投保人明了该条款的真实含义和法律后果。
第二篇:福建高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精选)
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
一、起诉与受理
1、受害人在刑事诉讼中未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在刑事诉讼结束后提起损害赔偿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受害人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已经明确表示放弃赔偿的实体权利,在刑事诉讼结束后提起损害赔偿诉讼的,不予受理。
受害人在刑事诉讼中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无论被告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附带民事诉讼都应由审理刑事案件的同一审判组织审理;刑事案件正在一审审理中,受害人又单独就损害赔偿提起民事诉讼的,应告知当事人向审理刑事案件的人民法院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坚持单独起诉的,不予受理。
2、因治安案件致人损害的,在公安机关处理后,当事人仅就民事赔偿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按民事案件受理。
3、加害人行为存在合同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时,受害人有权依有利于自己利益的原则,选择一种诉因提起诉讼。受害人不能以两种诉因提起诉讼,或以一种诉因提起诉讼后,又以另一种诉因起诉。
4、因道路交通事故致人损害,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时,除诉状外,还应提交公安机关制作的责任认定书、调解书、调解终结书或该事故不属于任何一方当事人违章行为造成的结论。当事人不愿调解的,经公安机关记录在案,可以不提交调解书、调解终结书,在公安机关作出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后,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5、公安机关作出的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和伤残评定,是公安机关作出行政处罚的依据,当事人仅就责任认定和伤残评定不服,提起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6、民法院受理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不仅包括按《医疗事故处理办法》规定已构成医疗事故而引起赔偿纠纷的案件,还包括虽未构成医疗事故但因医务人员确有过错造成损害而引起的赔偿纠纷案件。
7、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所作出的医疗事故鉴定结论,系卫生行政部门认定和处理医疗事故的依据,人民法院受理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不以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是否作出医疗事故鉴定结论为条件。
8、当事人对医疗事故鉴定结论有异议,可以向上一级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申请重新鉴定,如因对鉴定结论有异议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9、人身损害赔偿案件审结以后,如果受害人以其伤势加重或者引起其他病变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应作新案受理。
二、赔偿范围和标准
10、因侵权行为致人伤害,尚未造成残疾的,侵害人应当赔偿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伙食补助费。
因侵权行为致人残疾的,侵害人应赔偿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伙食补助费、残疾用具费、残疾者生活补助费和残疾者丧失劳动能力前所扶养的人必要的生活费。
因侵权行为致人死亡的,侵害人应赔偿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伙食补助费、丧葬费、死亡赔偿金、死者生前所扶养的人必要的生活费。
11、医疗费的赔偿,应以医疗机构的诊断证明、处方以及医药费、住院费的单据为凭。受害人应根据损害情况和治疗需要就近就地选择医疗机构接受治疗。未经治疗医院同意擅自另找医院治疗的费用,不予赔偿。治疗与损害无关的其他疾病的费用,不予赔偿。因人身损害引起其他疾病复发的医疗费,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适当赔偿。
受害人尚未完全康复,需要继续治疗的医疗费,按以下情况处理:医疗费能够确定的,可以一并处理;不能确定的,人民法院可根据治疗需要指定受害人今后治疗的医疗机构,发生的费用在一定时间内由侵权人据实支付,或者由受害人待实际损失发生后另行起诉。
12、误工费应根据受害人的实际收入,按照误工时间计算。
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但固定收入高于侵权行为地的县(市、区)居民上一平均收入三倍以上的,按三倍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或无收入的按照侵权行为地的县(市、区)居民上一平均收入计算。
误工时间一般应以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或法医鉴定为准,也可以按照受害人的实际损害程度、恢复状况等情况确定。致人死亡的误工日期,从确定的误工之日起计算至死亡之日止。
13、护理费的赔偿,按照误工费的计算方法计算,侵权行为地的县(市、区)形成护工市场的,也可参照护工市场的费用标准计算。经医院批准,治疗期间确需护理的人数为一人,最多不超过二人;护理费包括定残以后生活不能自理,确需护理所支出的费用。
14、交通费的赔偿,一般根据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以正式票据为凭,并与前往就医的地点、时间、人数次数相一致。护送人员以安全护送为限,对不适当使用交通工具而支出的高额交通费,超出部分不予赔偿。
15、受害人需要到外地就医治疗,因客观原因不能住院或者需要等待检查结果,确需要就地住宿的,住宿费应予赔偿;住宿费的赔偿应当根据住宿费有效凭证来确定,但超过侵权行为地的县(市、区)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住宿标准的,超过部分不予赔偿。
16、住院治疗期间伙食补助费的赔偿,应按侵权行为地的县(市、区)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给予赔偿。未住院治疗的,不赔偿伙食补助费。
17、残疾用具的赔偿,应当凭医院证明,按照国产普及型残疾用具的费用给予赔偿。
18、残疾者生活补助费的赔偿,根据伤残等级,按照侵权行为地的县(市、区)居民平均生活费计算。自定残之时起,赔偿二十年。但五十周岁以上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最低不少于十年;七十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19、死亡赔偿金的赔偿,应按侵权行为地的县(市、区)居民平均生活费计算,赔偿十年。对不满十六周岁的,每减小一岁减少一年;对七十周岁以上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最低不少于五年。
20、丧葬费的赔偿,按照侵权行为地的县(市、区)有关部门规定的标准计算,没有规定标准的按3000元计算。
21、被扶养人生活费的赔偿,按照侵权行为地的县(市、区)居民的生活困难补助费标准计算。对不满十六周岁的人抚养到十六周岁。对无劳动能力的人扶养二十年,但五十周岁以上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最低不少于十年;七十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对其他的被扶养人扶养五年;被扶养人有数个扶养人的,各扶养人之间按比例承担被扶养人的生活费。
22、人身损害赔偿的赔偿范围和赔偿标准,若有关单行法律、法规有特别规定的,应按照单行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赔偿。
三、精神损害赔偿
23、人身损害赔偿的受害人、死者近亲属有权提出精神损害赔偿的诉讼请求。
未造成受害人死亡的,提起精神损害赔偿之诉的主体仅限于受害人本人;造成受害人死亡的,受害人近亲属有权提起精神损害赔偿之诉。受害人近亲属为受害人的父母、配偶、子女。
24、对受害人或死者近亲属提出精神损害赔偿的诉讼请求是否支持,应视受害人或死者近亲属在精神上是否受到严重伤害而定。
造成受害人容貌受到伤害而留下不良后果、人体功能受损,或者虽未造成容貌、人体功能受损,但确实给受害人在精神上造成长久、深刻痛苦的,受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应予支持。
造成受害人死亡,其近亲属提出精神损害赔偿的,应予支持。
受害人因精神上遭受一般的痛苦而提出精神损害赔偿的,不予支持。
25、根据侵权人的主观过错程度、侵害手段、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侵权行为分为一般侵权行为、严重侵权行为、特别严重侵权行为。
一般侵权行为的精神损害赔偿在1000元—10000元之间酌情判定;严重侵权行为的精神损害赔偿在10000元—50000元之间酌情判定;特别严重侵权行为的精神损害赔偿在50000元—100000元之间酌情判定。
26、《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中规定的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及《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中规定的死亡补偿费等,均具有精神损害抚慰金的性质,在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时,已判决支付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或死亡补偿费的,一般不再判精神损害抚慰金。但所判的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或死亡补偿费明显低于上述标准的,不足部分可加判精神损害抚慰金。
27、侵权人已受到刑事处罚的,不再判精神损害抚慰金。
四、因高压电造成人身伤亡的损害赔偿
28、因高压电造成他人损害的,电力设施的产权人或从事高度危险作业的作业人依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的无过错责任原则,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29、电力设施由非产权人依法律规定合法占有的,电力设施的实际占有人为从事高度危险作业的作业人。
30、电力设施由非产权人依合同约定合法占有的,电力设施的实际占有人为从事高度危险作业的作业人,电力设施的产权人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但双方在合同中另有约定的,则应依其约定;如果产权人明知电力设施有缺陷而不告知对方,或者明知对方没有从事高度危险作业的能力而仍转移占有的,则产权人与占有人共同对损害负连带责任。
31、电力设施由他人非法占有,发生高压电致人伤亡的,由非法占有人承担赔偿责任;产权人在非法占有人无力赔偿时,承担赔偿责任。
32、电力设施产权人将有关电力设施维护、管理委托他人负责,发生触电伤亡事故,受托人有过错的,应当承担相应责任。
33、高压电致人伤亡事故依法应由两人或两人以上承担责任的,按照各自责任大小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高压电致人伤亡是由第三人的过错造成的,由电力设施产权人与第三人承担连带责任。电力设施产权人向受害人承担赔偿责任后,依法可以向第三人追偿。
34、高压电致人伤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电力设施产权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一)不可抗力;
(二)受害人以触电方式自杀、自伤;
(三)受害人盗窃电能或盗窃、破坏电力设施。
35、受害人或受害人的监护人对高压电致人伤亡事故有过错的,应当相应减轻电力设施产权人或从事高度危险作业的作业人的责任。
五、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
36、人民法院在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时,经审查认为公安机关所作出的责任认定书、伤残评定不当,则不予采信,以人民法院认定的案件事实作为定案依据。
37、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处理;公安机关作出事故不属于任何一方违章行为造成的结论后,当事人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经济损失的,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处理。
38、驾驶员在执行职务中或在进行雇用合同规定的活动中发生交通事故并负有赔偿责任时,由驾驶员所在单位或雇主承担赔偿责任。单位或雇主承担赔偿责任后,可向驾驶员追偿。
39、借用或租用他人的机动车期间发生交通事故并负有赔偿责任的,由借用人或租用人
承担赔偿责任;若借用人或租用人不具备使用、驾驶机动车资格和技能的,借用或租用关系双方当事人为赔偿主体,承担连带责任。
40、借用人或租用人未经车主同意将机动车转借或转租他人使用,借用人或租用人对发生交通事故负有赔偿责任的,由借用人或租用人与转借人或转租人共同作为赔偿主体,承担连带责任。
41、承包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并负有责任的,由承包人、发包人作为赔偿主体,由承包人承担赔偿责任,发包人承担连带责任。
42、承包人将机动车转由他人承包的,如经原发包人同意,由转承包人负赔偿责任,原发包人负连带责任;未经原发包人同意的,由转承包关系双方当事人共同作为赔偿主体并负连带责任。
43、属私人所有的机动车挂靠单位并由单位收取管理费的,若发生交通事故,应追加被挂靠单位为赔偿主体,由车主承担赔偿责任,被挂靠单位在收取管理费限额内,承担连带责任。被挂靠单位未收取费用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44、买卖机动车未依法办理机动车过户手续,出卖人仍是车主,买受人在使用机动车时发生交通事故并负有赔偿责任的,买卖双方作为赔偿主体,由买受人承担赔偿责任,车主承担连带责任。
45、被抢劫或盗开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抢劫或盗开的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车主不承担赔偿责任。
46、对无偿乘车人在交通事故中遭受损害的,车主应承担赔偿责任;若无偿乘车人明知机动车有缺陷或驾驶员无证驾驶,仍要乘坐的,可减轻车主的赔偿责任;若无偿乘车人强迫驾驶员运送的,车主不承担赔偿责任。
47、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中所指的“道路”,应限于《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中规定的“道路”范围。除此以外道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造成人身损害的,应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按一般人身损害赔偿案件处理。但损害赔偿的范围和标准可参照《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的规定。
六、医疗损害赔偿纠纷
48、医疗损害赔偿案件中的医疗单位是指经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成立的各类医院及个体诊所。
49、人民法院审理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的依据是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医疗事故处理办法》是处理医疗事故纠纷的行政法规,其与民法通则未抵触的规定可以适用。医疗损害赔偿纠纷的赔偿标准和范围按照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和本意见的相关规定确定。
50、人民法院在审理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时,如当事人对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所作的鉴定结论无异议,该结论可作为定案的依据;如当事人对鉴定结论有异议,经审查确有不当的,可以不予采信,人民法院可委托上级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或其他有资格的鉴定单位对医疗单位是否有过错进行重新认定。
51、人民法院在审理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时,如果医疗单位对损害结果发生不能证明自己无过错,应认定医疗单位有过错。
七、校园人身损害赔偿
52、本意见所称的校园人身损害赔偿案件是指由于学校的教学设施不安全造成学生伤害以及学校组织的教学活动和其他活动中造成学生伤害而引发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但不包括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托儿所发生的伤害。
53、校园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确定学校的民事责任。具体按以下原则处理:
(一)由于学校教学设施不安全以及学校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因学校和教师的过错造成伤
害的,学校和教师应承担全部民事赔偿责任。
(二)在学校组织的教学活动或其他活动中因学校、学生或第三人共同过错而造成的伤害,学校根据其过错大小承担相应民事责任。
(三)损害结果完全由于学校、受害人以外的第三人过错造成的,则学校不承担民事责任。
(四)在学校组织的教学活动或其他活动中,学校、学生、第三人对损害的发生均无过错的,学校应按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二条规定的公平原则,适当给予赔偿。
54、学校与未成年学生之间的关系不是监护人与被监护人关系,法律、法规有关监护人责任的规定,不能适用于学校。
八、其他
55、雇工在从事雇用合同规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造成他人损害的,雇主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如果损害是由于雇工过错造成的,雇主在承担民事责任后,有权向雇工追偿。
56、雇工在从事雇用合同规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受到损害的,雇主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57、学艺工在学艺过程中致人损害或自身受到损害的,参照适用第55、56条的规定。
58、在履行服务合同过程中,如提供服务者自身受损害或致他人损害的,按照过错责任原则确定各方当事人民事责任;若各方当事人均无过错的,可责令受益人给受害人一定的经济补偿。
59、义务帮工人在帮工活动中,因帮工人的过失致人损害或者自身受到伤害的,受益人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如果损害是由受益人过错造成的,则由受益人承担全部民事责任;如损害是由第三人造成的,由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
第三篇: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的若干指导意见》
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的若干指导意见》
[ 修改时间:2009-6-27 18:26:06 浏览次数:1279]
2007年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的若干指导意见》
(本指导意见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为规范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的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及相关司法解释,参照外地法院作法,结合我市民事审判实践,就审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中的若干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交通事故发生后,经过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处理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或事故认定书)或者就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达成协议的,当事人应当提交交通事故认定书(或事故认定书)或协议书。
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制作的交通事故认定书(或事故认定书)一般应作为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依据。人民法院有充分证据足以证明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做出的交通事故认定与事实不符的,可以根据查明的事实对交通事故的赔偿比例进行划分。
三、当事人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主持调解达成的协议或自行协商达成的协议,是各方当事人为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问题签订的民事合同。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时,经审查该协议不具有无效、可撤销情形的,可依法认定有效,并据此作出判决。
四、赔偿权利人与机动车方或保险公司其中一方达成协议的,除非未参加签订协议的一方事后予以认可,该协议对未参加签订协议的一方没有约束力,赔偿权利人要求按该协议履行的,可将与其签订协议的一方作为被告。
五、投保人自行允诺或支付的赔偿金额高于法定赔偿标准的,对于超过部分,保险公司提出异议的,人民法院应依法定标准计算赔偿数额。
六、2006年7月1日以前投保的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为商业保险,发生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后,应当依照保险合同的约定,确定保险公司的赔偿责任。
七、2006年7月1日以后投保的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人民法院应严格区分强制保险与商业保险。
在审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时,人民法院不将承保商业险的保险公司作为被告。
对于承保强制险的保险公司,赔偿权利人起诉将保险公司列为共同被告或者赔偿义务人申请追加保险公司为共同被告的,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经法院行使释明权,赔偿权利人不将保险公司列为共同被告,赔偿义务人也不申请法院追加保险公司为共同被告的,人民法院不依职权追加保险公司为共同被告或第三人。
七、在有关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法规实施前,对于投保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非强制保险的,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所规定的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处理。
八、审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区别以下情形适用归责原则:机动车之间实行过错责任,非机动车之间实行过错责任,非机动车与行人之间实行过错责任,机动车对行人、非机动车实行无过错责任。
机动车与行人、非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有过错的,实行过失相抵,可以相应减轻机动车的赔偿责任。
九、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未参加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由机动车方按照该车应当投保的最低保险责任限额予以赔偿。对超过责任赔偿限额的部分,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损害赔偿责任;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发生交通事故,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但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应当按照以下规定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
(一)非机动车、行人负事故全部责任的,减轻百分之八十至百分之九十;
(二)非机动车、行人负事故主要责任的,减轻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七十;
(三)非机动车、行人负事故同等责任的,减轻百分之三十至百分之四十;
(四)非机动车、行人负事故次要责任的,减轻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三十。
十、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当事人有条件报案、保护现场但没有报案、保护现场,致使事故基本事实无法查清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范围内先行赔偿,超出责任限额的部分,按照下列标准承担赔偿责任:
(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一方当事人有上述行为的,承担全部责任;两方或两方以上当事人均有上述行为的,平均分担责任;
(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发生交通事故,机动车一方有上述行为,又没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行人有交通安全违法行为以及机动车驾驶人采取了必要处置措施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
(三)非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非机动车与行人发生交通事故,一方当事人有条件报案、保护现场但没有报案、保护现场,致使事故基本事实无法查清的,承担全部赔偿责任;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均有前述行为的,平均分担赔偿责任。
十一、车主将车辆挂靠在他人名下,被挂靠人从挂靠车辆的运营中取得了利益的,应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
十二、借用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出借人对借用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十三、车辆承包、租赁经营的,发包人、出租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十四、客运出租车发生交通事故的,原则上应由客运出租车所属单位承担赔偿责任。
十五、实际车主与名义车主不一致的,根据运行支配原则及运行利益归属原则确定赔偿责任主体。
十六、在下列情形下买卖车辆未过户的,名义车主对交通事故的赔偿权利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一)买卖报废车辆的;
(二)买卖年检不合格车辆或买卖未经年检车辆的;
(三)其他应由名义车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情形的。
十七、未经机动车的所有人或保管人同意擅自驾驶的,如果该机动车的所有人或保管人存在过错的,所有人或保管人与擅自驾驶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如果该机动车的所有人或保管人不存在过错的,所有人或保管人不承担赔偿责任。
十八、负有赔偿责任的一方死亡的,其继承人应作为被告参与诉讼,在所继承的遗产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
十九、两辆或两辆以上的机动车对交通事故的发生负有责任的,人民法院在明确机动车各自责任份额的基础上,判定各机动车对赔偿权利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二十、被盗抢的车辆在被盗抢期间发生的交通事故,机动车所有人、车辆实际支配人不承担赔偿责任,但机动车所有人或实际支配人必须提供被盗抢的相关证明。
二十一、车辆被送交修理、委托保管及扣押、出质、留置期间,承修人、保管人或者扣押人、质权人、留置权人擅自驾驶车辆造成他人损害的,承修人、保管人或者扣押人、质权人、留置权人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二十四、本指导意见自2007年5月1日起参照施行。2007年5月1日后审理的一、二审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本指导意见的规定。已经作出生效裁判的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依法再审的,不适用本指导意见的规定。
第四篇:新疆高级人民法院兵团分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
新疆高级人民法院兵团分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已于2004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兵团各级法院在审理这类案件时,就如何适用《解释》的相关规定遇到了不少问题,尤其是兵团农牧团场职工作为赔偿权利人的案件,适用何种赔偿标准,难以掌握。实践中认识不同、判决有别,直接影响到法律的严肃性和判决的一致性。为了规范兵团各级法院正确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商自治区高级法院、兵团统计局、兵团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有关部门,结合兵团实际,提出以下指导性意见。
一、属于工伤保险赔偿的,适用《工伤保险条例》
《解释》第十一条第三款规定“属于《工伤保险条例》调整的劳动关系和工伤保险范围的,不适用本条规定”。第十二条第一款规定“依法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统筹的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因工伤事故遭受人身损害,劳动者或者其近亲属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用人单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告知其按《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处理”。也就是说,只要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了劳动关系,劳动者所受伤害属于工伤,依法应当给予工伤保险赔偿的,不适用《解释》的规定。对因工伤事故遭受人身损害的,应当按照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的相关规定请求工伤保险赔偿,不能直接对用人单位提起人身损害赔偿的民事诉讼。即使用人单位没有给劳动者建立工伤保险关系,只要该单位依法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统筹,皆适用《工伤保险条例》予以赔偿。劳动者或者其近亲属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用人单位承担民事损害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告知其按《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处理。劳动者不服用人单位赔偿的,先经劳动仲裁解决,后才能提起诉讼。经过仲裁提起的诉讼,人民法院仍应按《工伤保险条例》处理,不适用《解释》中的赔偿规定。
《解释》第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因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权造成劳动者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请求第三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该规定赋予了受害人(赔偿权利人)对于第三人有独立的赔偿请求权,不再规定保险机构享有代位求偿权。因第三人侵权赔偿与工伤赔偿机制目前在法律上是并行不悖的,一个属于私权力范畴,一个属于公权力范畴,二者不能混用,也不能相互替代。所以,劳动者因第三人的侵权行为造成的工伤,比如交通事故,除按《工伤保险条例》获得赔偿外,向第三人主张损害赔偿的,人民法院应当支持。
二、医疗纠纷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法律适用应区别对待
实践中因医疗纠纷发生的人身损害赔偿案件屡见不鲜,而《解释》并未对这类案件如何适用法律作出直接的规定。2003年1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审理医疗纠纷民事案件的通知》规定“条例施行后发生的医疗事故引起的医疗赔偿纠纷,诉到法院的,参照条例的有关规定办理;因医疗事故以外的原因引起的其他医疗赔偿纠纷,适用民法通则的规定”。《解释》是对《民法通则》的细化,所以从法律的衔接和《解释》的精神来看,今后对构成医疗事故纠纷的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人民法院应当适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不适用《解释》;不构成医疗事故的其他医疗纠纷的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解释》的规定。
三、属于《国家赔偿法》赔偿事由的,依照《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处理
《国家赔偿法》所规定的国家赔偿责任的调整范围是明确的,它只负责调整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执行公权力所引起的侵权责任。对立法机关、党政组织、政协机关、军事机关以及享受国家机关待遇的国办大学、科研机构(如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教学研究机构、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以及其工作人员的职务侵权行为的赔偿问题,不能适用《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应当适用《解释》的规定。
四、关于赔偿标准和依据问题
(一)兵团各级法院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按照受诉法院地的标准进行赔偿。按照受诉法院地的标准进行赔偿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受诉法院地标准指的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经济特区和计划单列市政府统计部门公布的上一的统计标准。依据国家统计局《关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计划单列后有关统计问题的通知》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管理条例》的规定,兵团统计局是国家统计局的计划单列单位,受国家统计局和自治区统计局的双重领导,负责兵团的统计工作。因此兵团各级法院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要按照兵团统计局公布的上一的统计数据作为赔偿标准。兵团农牧团场职工作为赔偿权利人的案件,适用兵团统计局公布的上一团场职工(农牧工)的各项统计数据,不适用农村居民标准;兵团城镇居民作为赔偿权利人的案件,适用兵团统计局公布的上一城镇居民的各项统计数据作为赔偿标准。
(二)赔偿权利人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标准高于兵团受诉法院地的标准时,可以按照其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标准进行赔偿。实践中有两种情况:一是兵团受诉法院审理的非兵团城镇居民和农牧团场职工作为赔偿权利人的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二是兵团受诉法院审理的兵团城镇居民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在农牧团场,或者农牧团场职工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在兵团城镇的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不管哪种情况,只要赔偿权利人举证证明其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兵团受诉法院地标准的,可以按照其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相关标准予以赔偿。但按照赔偿权利人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相关标准予以赔偿只适用于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和被扶养人生活费的赔偿。如果赔偿权利人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标准低于兵团受诉法院地标准的,按照兵团受诉法院地的标准赔偿,即通常所说的“就高不就低”的原则。
对赔偿权利人住所地和经常居住地的理解,要根据《民法通则》、《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和《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等相关规定来判定。
五、关于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问题
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的赔偿,适用《工伤保险条例》和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颁布的《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不适用《解释》。兵团各级法院审理的参加兵团社会统筹的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赔偿案件,确定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金的赔偿基数,应当按照《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第七条“单位所在地工伤保险统筹地区上职工年平均工资”的标准确定。兵团范围的工伤保险统筹地区,是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伤保险办法》第三条规定的师级统筹。今后兵团各级法院确定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金的赔偿基数,应当依照《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伤保险办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的精神,按下列标准执行:兵团所在乌鲁木齐地区的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金的赔偿基数,适用乌鲁木齐地区的标准;农一师适用阿克苏地区的标准;农二师适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标准;农三师适用喀什地区的标准;农四师适用伊宁市的标准;农五师适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标准;农六师适用昌吉回族自治州的标准;农七师适用奎屯市的标准;农八师适用农八师地区的标准;农九师适用塔城地区的标准;农十师适用阿勒泰地区的标准;农十三师适用哈密地区的标准;农十四师适用和田地区的标准。
第五篇: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地方司法规范
综合法律门户网站
法律家·法律法规大全提供最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的查询服务。
法律家http://www.xiexieb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