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维修业管理制度1
安全生产责任制
山西利民汽修厂 2010年元年
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职责
1、协助厂长抓好全面安全生产工作,对安全生产负直接领导责任,具体领导和支持专业安全部门开展工作。
2、组织实施上级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规定和技术规范。
3、协助厂长做好召开安全生产例会的准备工作,对例会决定的事项,负责贯彻落实。
4、组织并落实安全生产方面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不断修改完善,适应安全生产需要。
5、组织编制安全生产规划、计划和安全生产技术措施计划,并组织实施,有计划组织解决重大安全隐患和职业危害。
6、协助厂长并具体组织定期的安全生产检查,对查出的重大安全问题、隐患制定整改措施,并限期检查落实。
7、按周组织分析安全生产情况,及时研究解决生产中的不安全问题。
8、协助厂长组织重大伤亡事故的调查、分析处理,拟订改进措施,组织落实。
9、负责具体实施企业灾害的预防和应急计划。
10、负责组织对职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奖励先进班组和个人。
11、检查各班组长安全生产职责履行情况和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情况。
从业人员安全生产职责
1、严格遵守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违章作业,并制止他人的违章作业行为。
2、精心操作,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
3、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岗位不能消除的要及时向领导反映,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发生事故如实反映,参加班组的有关事故调查、分析,查明责任,提出防范措施。
4、严格执行持证上岗操作制度、遵守岗位操作法,有权拒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险情严重时,有权停止作业,采取紧急防范措施。
5、爱护和正确使用岗位设备、工具、防护器具和消防用具。
6、参加班组安全活动,积极提出有关安全生产合理化建议,搞好作业现场卫生,环境要整洁,实现文明生产。
班组安全生产职责
1、根据企业的安排和要求,经常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让职工了解企业的安全制度和安全规定,使职工掌握一定自救、自护技能,提高安全意识。
2、经常对企业的设备设施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并抓紧时间解决。
3、及时传达、落实企业有关安全工作的通知、要求。
各岗位安全生产职责
各岗位工种要严格按照本工种规范要求,工作时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工作,以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山西利民汽修厂 2010年元年
安全管理员工作制度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自觉执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
2、认真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落实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3、按规定设置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并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安全有效。
4、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熟练掌握安全技术性能,始终保持技术状况良好状态。
5、积极参加安全技术培训和各项安全活动,不断提高安全业务知识。
6、发生安全事故时,保护好现场,积极抢救伤者和财产,迅速向当地相关部门报告,主动配合相关部门做好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制度
1、负责人培训制度。包括厂长、副厂长、主管安全生产负责人都必须接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举办的安全培训班,经考核获得厂长安全资格证。
2、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制度。安全管理人员要摆正安全与生产经营等各项活动的关系,学习和掌握安全管理知识,取得安全资格证书。
3、各种作业人员培训制度。特种作业人员除进行一般安全教育外,还必须由有关专业部门对其进行专门技术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已经取得证书的特种作业人员,按要求参加专业部门组织的培训、考试和考核,对操作证进行年审。
4、新工人的安全培训制度。新进企业的工人接受安全教育、培训的时间不少于40小时,考试合格后,在有安全工作经验的职工带领下工作满4个月,然后再次考试合格,方可独立工作。
5、全体职工安全教育制度。所有生产作业人员,每年接受在职安全教育培训时间不少于20小时。
6、复工工人安全教育制度。凡休假7天以上返岗必须经过班组进行复工安全教育,工伤休假1个月,其他休假3个月以上者,必须经企业、班组两级复工安全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7、换岗工人安全教育制度。调换工种的工人必须经过安全教育,包括本岗位操作规程、危险因素等。
8、“四新”安全教育制度。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进行生产,对从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管理及隐患整改制度
为加强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保证企业生产正常运行,维护企业财产安全,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创造一个文明的维修行业环境,特制定以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管理及隐患整改制度:
一、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内容
1、配备的安全应急处置器材和防护设施(消防保险装置等)是否完善;
2、是否严格按照岗位操作规程维修车辆,有否违规操作;
3、是否按要求在防护设施下进行作业,维修设备是否安全有效;
4、维修人员的劳动防护用品是否齐备及正确使用;
5、安全事故隐患是否存在;
6、安全计划措施是否落实和实施;电、氧气焊及钣金、喷漆等的安全距离、消防设施、应急预案和应急器材是否符合要求;仪表、安全附件是否齐全有效;防雷、防雨、防汛、防倒塌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是否落实等。
二、安全排查的形式
1、经常性检查:如班组月查、周查、日查和抽查等,安全员或车间负责人应每天检查厂区安全生产状况1-2次,做好记录,指导整改;
2、安全领导小组(安全员)每月对厂区安全全面检查不少于1次,并及时开展专项检查,落实整改,建立安全检查(台帐)记录;
3、节假日前的例行检查和安全月、安全日的安全大检查;
4、自我安全检查:企业全体职工应养成时时重视安全、经常注意安全的习惯,自我检查。
三、隐患整改制度
1、通过检查所发现的安全隐患,应及时予以消除。
2、对安全隐患实行分级管理,重大安全隐患的整改方案要实行实时跟踪制度。重大隐患及整改情况应及时汇总并存档。
3、对查出存在安全事故隐患的应立即停止作业,采取防护措施,责任到人、措施到位,不得拖延,及时上报主管领导。
安全生产逐级监察及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制度
1、企业专职安全员要每天对企业进行安全检查,主要做好监督企业执行安全法规的情况、隐患整改的情况、及时纠正和制止现场的违规行为等工作,并做好巡检情况记录。
2、企业必须每月进行一次由企业负责人参加的联合安全大检查,做好检查情况汇总分析,对查出的隐患下发整改通知书,落实责任,逐一整改,归档备查。
3、企业重点岗位人员按照自己的职责,对设备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每天巡查工作。确保各种设施、设备正常运行,并认真做好运行、巡查情况的记录和上报工作。
4、检查应填写检查记录,检查人员和被检查负责人应当在检查记录上签名。
5、各级生产管理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要坚持经常深入现场进行巡回检查,对设备、安全防护装置、生产及检修现场状况、员工劳动防护用品的佩戴和使用情况及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6、各种安全检查要根据检查要求配备力量。尤其是全面性安全检查,要明确检查负责人,抽调专业人员参加,并进行分工。
7、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1)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否健全、完善;(2)重要危险作业场所安全生产状况;
(3)职工是否具备相应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特种作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
(4)职工在工作中是否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5)职工是否正确佩带劳动防护用品;(6)设备、设施是否处于正常的安全运行状态;
(7)现场生产管理、指挥人员有无违章指挥、强令职工冒险作业行为;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1、发生工伤事故后,负伤者或最先发现的人员,必须立即报告班组长,班组长必须立即转报厂长,并在1小时内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如实报告事故情况。
2、发生伤亡事故后,要组织抢救伤员,防止事故发展和扩大,保护好现场,对事故现场的处理,必须经过当地公安、安监、运管等部门同意,方可进行。
3、按国家规定,给予受伤或死亡的职工一定的经济补偿,抚恤职工家属。
4、协助安监部门搞好事故调查取证工作,分析事故原因,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处理好生产安全事故。
5、由于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给国家或他人造成损失的,按规定予以赔偿。
应急救援预案
山西利民汽修厂 2010年元月
33、应急救援队伍的职责和训练方式:
(1)职责和任务:担负企业各类重大事故的处置任务,包括事故现场的救护、伤员的救治,重要资料、票证、物资的抢救等。
(2)训练:根据上级统一安排,结合企业训练计划,适时地有针对性地进行经常化的训练。
4、预防事故的具体措施:
(1)组建领导机构,统一负责企业的安全措施的落实、操作规程的制定、人员的培训等。
(2)制定切实可行的各项防范措施。
(3)根据上级规定,落实检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清除。(4)制定“职工培训计划”,根据计划对企业职工进行安全培训,并记录在案。
(5)各班设兼职安全员,负责本班的安全工作,发现隐患,及时报告。(6)设备的使用坚持科学管理、正确使用、预防为主、及时维修的原则,坚持责任到人的管理原则。
5、事故处理过程及结果:
(1)火灾事故:以企业消防预案的各项规定措施组织实施处置。(2)水灾事故:以企业防汛预案的各项规定措施组织实施处置。(3)治安事故:以企业治安防范预案的各项规定措施组织实施处置。(4)地震事故:本企业所属地区发生高强度地震的概率很小,所以企业结构、建筑物倒塌的可能性很小。
应急处置原则:
发生地震时,将引发企业各岗位的全方位事故发生,因此要求指挥员要全面地考虑企业及周围环境的统一救援行动的展开。此时,救援队伍要及时赶赴各个事故现场,可能发生人员少而不能全面顾及的情况,此时救援队伍要听从指挥员的统一调度和指挥,应首先去处理最严重、危害性最大的事故,并组织员工有序地撤离危险地带。
震灾时的特殊情况:
一是紧急停止作业。震灾发生时,总指挥在安排职工进行有序撤离时,应迅速做好各岗位的紧急停止作业工作,以防事态的进一步扩大,并安排人员留守,做好防护工作,在得到指挥员命令或个人生命将受严重威胁时,才可撤离岗位。
(2)消防灭火组: 分工:备有灭火器、铁锨、石棉被。
职责:在灭火现场总指挥的指挥下,负责火场的灭火。灭火组全体人员在灭火现场一定要听从指挥员的指挥,坚持“救人重于救火,先控制,后扑灭”的原则,贯彻“速战速决,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思想。
(3)物资抢救组: 职责:负责在火灾发生时,抢救可能抢出的物资,并对伤员进行救护。(4)现场保卫组: 职责:负责重点部位和火灾现场的警卫工作,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火场,并告知附近车辆、来客及四邻远离现场。发现问题立即报告,并根据指挥员指令,采取警卫措施。
(5)通讯联络组
职责:负责在火险发生时保障通讯联络的畅通。负责向上级报告,向消防部门报警,同时负责指挥员命令的传达及外援力量的接待工作。
(6)后勤保障组
职责:负责向火场运送灭火器材,调动运输工具,切断电源,关闭阀门,并同时负责灭火人员的后勤保障工作。
2、火灾的扑救(1)报警信号的规定 A报警器连续报警五分钟。
B在特殊情况下,可电话报警或喊火警。
当发生火灾时,当事人应迅速就近报警。通讯联络组的成员应迅速判明火灾发生的区域,报告指挥员,电话报火警,并上报企业。应人人牢记火警电话“119”,并保证企业电话畅通。
(2)组织方法及分工
当接到火灾警报后,指挥员应冷静沉着,首先组织抢救组人员迅速准确地弄清起火区域和部位,了解燃烧的物质,火灾的大小,然后根据掌握的情况,分析判断调动力量配置灭火器,下达灭火指令。
各小组应根据指挥员指令和自己担负的职责,迅速准确、有条不紊地展开工作。
(3)外援力量的组织协调
当有外援力量到达后,通讯联络组应负责接待工作,应弄清外援力量的
(3)灭火战斗中一定要贯彻“速战速决,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思想,坚持“救人重于救火,先控制,后扑灭”的原则。
(4)火灾现场。各小组应各司其职,听从命令。先侦察火情、火源位置、燃烧物质、火势蔓延的方向。是否有人员受到火势的威胁,如有则弄清人员的位置、人数,研究出抢救的通道、方法。判断有无爆炸、毒害、触电或房屋倒塌等危险。火势是否威胁重要的物资、设备、档案资料等。弄清建筑物的构造特点及毗连情况。火情侦查应不少于两人,在此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人身安全。
4、灭火后的情况处理
(1)清理现场,清除残火,防止复燃,临时划定危险区域。并派人对现场进行监控。
(2)企业进行讲评,总结经验,吸取教训。(3)分析事故原因,写出材料上报厂部。(4)根据有关规定对责任人进行处罚。(5)根据灭火战斗情况适时修改灭火计划。
5、其它
(1)加强消防预案的学习和演练。企业人员要掌握初期火灾的扑救方法,熟悉人员分工和各自主要任务,定期进行演练,使企业职工都能达到“四懂”、“四会”的要求,力争使火灾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2)加强消防器材的管理。认真落实消防器材管理制度,企业各种消防器具应登记造册,并注明配备数量、摆放地点、检修日期、责任人、主要使用场所等内容,加强定期维护保养,确保消防器材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3)加强明火管理。认真执行明火管理要求,加大监督检查,确保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三、治 安 防 范 预 案
一、企业设安全小组和治安联防组织。(1)安全小组职责及分工
职责:负责本站安全及治安工作,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对员工进行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分析本企业的安全形势,改进和完善预案。组织预案的实施及演练,分析典型案例,讨论事故抢救与应急措施,总结经
A员工要保护好自己的财物。仓库、宿舍所存放物品要及时清点,建立实物登记账,要有专人负责。
B宿舍及仓库没人时,要及时锁好门窗。
C宿舍、仓库等地闲杂人员不得入内,形迹可疑的要立即盘问清楚。D夜间值班应严格遵守值班制度,严禁脱岗、误岗、睡岗和酒后上岗,禁止值班期间喝酒下棋和私留他人居住。
E夜班值班人员不能睡觉,要密切注视和检查企业的动向,发现问题及时处理。(3)防破坏: 重点部位:设备区。防范措施:加强巡查检查。
A员工应熟悉周围邻居的治安情况,了解当地治安重点人员情况,对可疑人员重点防范。
B每次工作结束后,对重要设施要及时上锁,预防破坏。C夜间值班,要对重点部位加强巡查,发现可疑情况及时处理。D注意观察企业外情况,预防突发情况的发生。
三、善后处理:
(1)在突发事件中,如有伤亡,应迅速将伤者送医院救治。(2)把事件情况向公安机关汇报。(3)保护现场,以利破案。(4)清查损失,列出清单。
(5)分析讨论事件的前因后果,完善预案。
四、防 汛 预 案
一、防范措施:
(1)汛期企业员工应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做到防患于未然。(2)汛期的巡查工作应加强,时刻注意企业的所有设备及重点部位,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处理。
(3)汛期如果上级发出险情通报或本厂出现险情,企业员工全力以赴参加抢险。
(4)防汛物资企业设专人负责,任何人不得挪作他用。
1第八部分
3第九
维修质量管理制度
5第十
维修设备管理制度
7第十一部分
维修配件管理制度
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山西利民汽修厂 2010年元月
行车安全操作规程
1、行车应由持操作证的同志操作,操作时精力应集中。
2、每班运行前进行一次空载试验,检查各部位有无缺陷,安全装置是否灵敏可靠。
3、行车运行时,应先鸣信号,禁止吊物从人头驶过。
4、吊物接近额定负荷时,应先进行试吊,即在距地面不太高的空中起落一次,以检查制动系统是否可靠。
5、当行车发生危险时,无论何人发出紧急停车信号,均需停车。
6、工作中必须遵守“十不吊”,即指挥信号不明或多人指挥不吊,超过负荷不吊,工件捆扎不牢不吊,吊物上站人不吊,安全装置失灵不吊,物体埋在地下不吊,照明不足不吊,斜拉斜吊不吊,物体锐角处不垫软物不吊,物体下有人不吊。
7、当吊运重物降落到最低位置时,卷筒上所存的钢丝绳不得少于两圈。
8、在行车停止使用时,不得悬挂重物。只有将重物卸下后,并将吊钩升到适当高度,控制手柄停在零位上,再切断电源停用。
车床安全操作规程
1、开机前应检查机床各部情况,按规定加注润滑油,手动检查大、中、小拖板,挂完档用手转动主轴。
2、低速运转检查床头箱和走刀箱,检查各个控制手柄和自动润滑系统,确认正常后方可进行工作。
3、装卸校正较大工件时,床面必须垫盖木板。校正工件时不得用大锤敲打工件,以免损坏主轴精度,加工不对称工件时应配装夹具。
4、上机操作前,应检查衣服纽扣和袖口是否扣紧,并配戴工作眼镜,女同志还应配戴工作帽,操作时严禁戴手套。
5、严禁直接用手清除切屑和擦拭工件,不得用棉纱去擦拭旋转工件,不得用油壶直接在内孔加注润滑油或冷却液。
6、不得在床面上放置工具、夹具、待加工件及其它杂物。
7、机床运转时人不得离开机床。
8、人离开机床时、退出刀具,必须切断电源。
9、工作完毕后,必须擦净机床,加注润滑油,将各手柄拨至合适位置,溜板箱要摇至床尾,最后断开总电源。
压床安全操作规程
1、使用前应检查压力缸,压力表,操纵手柄,支架等技术状况是否良好,安全保护装置是否正常,工作台是否清洁。
2、工件应放置平稳后方可施压加工。在加压过程中发现工件松动滑移应立即停止加压,松压校正后再继续加工。
3、在施压状态下,严禁调整、敲打工件,谨防工件弹出伤人。
4、不得超负荷使用压力机;不准对长条形工件直立进行施压加工,以免工件弹出伤人。
5、工作完后应将支撑垫块放回适当位置并清除杂物,清洁润滑压床各部位,必要时加注液压油。
氧气瓶使用安全技术要求
1、操作者的手、工作服及所用工具均不得沾有油污。
2、必须可靠连接减压器、皮管及割炬(焊炬),在确认一切正常后,方可使用。工作中注意压力表的读数。
3、开启瓶阀时,人应站在侧面缓慢开启,以防丝扣滑脱而冲击伤人和产生静电火花。
4、瓶内气体不能用尽,必须留有剩余压力(大于98Kpa)并关紧瓶阀,以防混入其他气体或杂质。
5、冬季瓶阀、减压器冻结时,严禁用明火或赤热金属烘干,不准敲打或撞击。可以用热水、蒸气来解冻。
6、若氧气瓶着火,应迅速关闭氧气瓶阀门,停止供氧,待火自行熄灭。如邻近其他可燃物起火,应尽快将氧气瓶搬至空旷地点,以防高热影响而爆炸。
7、氧气瓶要禁止敲击、碰撞和沾染油污,瓶体上两只防漏阀应完全、完好。
8、瓶帽必须完整无损,瓶帽上必须有泄气孔,充装完毕后,存放和搬运过程中,均应戴上瓶帽。
9、应经常检查减压器的性能是否正常,如发现有漏气或失灵时,应及时更换。
10、氧气瓶应远离高温、明火和易燃易爆物品,与明火的距离不小于10米。夏季要防止烈日曝晒。
11、氧气瓶应直立使用。
12、氧气瓶要轻装轻卸,严禁烟火。
第二篇:机动车维修业治安管理制度
机动车维修业治安管理制度
为了维护特种行业治安秩序,预防、制止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机动车修理业、报废机动车回收业治安管理办法》、《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江苏省特种行业治安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机动车维修业经营者必须认真落实以下制度:
一、从事机动车维修业的经营者必须符合法定治安安全条件,在取得营业执照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备案。经营者停业、转业,变更名称、经营场所、布局设施、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的,应当在十五日内向所
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备案。
二、机动车维修业经营者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是治安责任人,负责做好治安管理和安全防范工作。因承包、受聘等实际负责特种行业经营的,该经营负责人为共同治安责任人。
三、机动车维修业经营者应当建立从业人员名薄,如实登记从业人员姓名、住址、身份证件种类和号码等身份信息,留存从业人员的居民身份证复印件、外国人就业许可证复印件等备查。从业人员在营业时间内,应当佩戴明显的工作标志。
四、机动车维修业经营者及其从业人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参加法律、法规知识和治安安全防范培训,接受公安机关的治安监督检查和治安安全防范指导,配合公安机关开展执法工作。
五、从事机动车维修业经营活动,服务对象为个人的,应当严格查验其身份证件,如实登记姓名、住址、身份证件种类和号码以及服务时间等信息。从事特种行业经营活动,服务对象为单位的,应当查验并留存单位开具的证明材料,如实登记单位名称、地址和服务时间等信息,并按照前款规定查验、登记经办人的身份信息。
六、从事机动车维修业经营活动,除应当如实登记交易物品或者承揽物品的名称、数量、规格、新旧程度等信息外,应当登记车辆的品牌、车型、颜色、牌照号码、发动机号码、车架号码等。
七、机动车维修业经营者应当安装特种行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并将登记的信息、留存的照片,实时传输报送公安机关;暂不具备实时传输条件的,应当于每日下午六时前将《机动车修理登记簿》送至辖区派出所审核。
八、经营者及其从业人员发现违法犯罪嫌疑人员和形迹可疑人员,以及公安机关查缉的物品和有赃物嫌疑的物品,应当立即报告公安机关;对发生在本经营场所的违法犯罪活动,应当及时报告公安机关。
第三篇:湖北省机动车维修业管理办法
(2004年5月24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2004年8月1日湖北省人民政府令
第264号公布自2004年8月1日起施行)
湖北省机动车维修业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加强机动车维修业管理,规范经营行为,提高机动车维修质量,维护维修业经营者及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和《湖北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机动车维修业、实施对机动车维修业的监督管理,应当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机动车维修业,是指对由动力装置驱动或牵引、在道路上行驶的供人员乘用或用于运送物品、进行工程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进行维护、修理以及综合性能检测经营活动的行业。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机动车维修业的管理工作,具体工作由相应设置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以下简称运管机构)承担。
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机动车维修业的治安行政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税务、物价、劳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共同做好机动车维修业的管理工作。
第四条从事机动车维修业的单位和个人(以下简称维修业户)可依法成立机动车维修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协助管理部门进行行业管理,规范行业经营行为,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并为会员提供业务培训、技术交流、技术推广、信息发布、政策咨询等服务。
第五条维修业户应当具备与其经营类别及项目相适应的场地、设备、设施、专业技术人员、健全的机动车维修管理制度、必要的环境保护措施等条件。具体条件,由省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参照国家标准制定,并向社会公布。
第六条申请从事机动车维修业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向所在地县级运管机构提出申请,并提供:
(一)作业场所使用权的合法证明文件;
(二)从业人员的从业资格证书和技术人员的技能证书;
(三)与申请类别相适应的设备明细表及有关计量检测设备的检定、校准证明;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资料。
申请从事机动车维修业的单位和个人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消防、治安等安全管理规定。
第七条维修业户符合规定条件的,运管机构应当按照规定的管理权限,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5日内审查完毕,核发机动车维修经营许可证明,并颁发机动车维修标志牌或机动车检测标志牌;不符合规定条件的,不予许可,并书面告知申请人。维修业户应当持许可证明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有关登记手续。
从事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的维修业户还须按照规定通过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计量认证。被吊销机动车维修经营许可不满1年的单位和个人,不得重新申请从事机动车维修业。
第八条维修业户自取得经营许可之日起180日内未从事机动车维修经营的,其经营许可自行失效。
第九条维修业户合并、分立、迁移、设立分支机构、改变经营类别及项目、变更经营场所的,应当到作出许可决定的运管机构办理变更手续。维修业户名称、法定代表人等事项发生变更的,应自变更之日起30日内向作出许可决定的运管机构备案。
第十条维修业户歇业前,应当妥善处理善后事宜,并向社会发布公告。公告发布后30日内,向作出许可决定的运管机构办理注销许可手续并缴销机动车维修标志牌或机动车检测标志牌。
第十一条从事机动车维修业的技术人员、质量检验员和价格结算员,应当按国家规定参加专门业务培训,并考核合格。
第十二条维修业户应当按照机动车维修经营许可证明核定的类别和经营范围开展经营活动,不得超类别经营和超范围经营。
维修业户承修交通事故车辆、改装在用车辆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定。
禁止不具备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维修资质条件的维修业户承修危险货物运输车辆。
第十三条维修业户应当在许可证明核定的作业场所进行作业,并在经营场所的醒目位置悬挂机动车维修标志牌或机动车检测标志牌。
第十四条维修业户在进行机动车大修、总成大修、二级维护以及其他维修预算费用超过1000元的维修作业时,应与托修方签订维修合同。
维修合同参照国家规定的机动车维修合同示范文本订立,并应包含合同示范文本中的主要条款。
第十五条维修业户应当实行明码标价。
结算维修费用时,应分项计算工时费、材料费,并将工时清单与材料清单一并交付托修方。结算工时不得超过省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机动车维修工时定额。
维修业户应出具税务部门监制的结算凭证。
维修业户不按规定出具结算凭证的,托修方或送检方可以拒绝支付费用。
第十六条维修业户所使用的维修检测设备、计量器具应保持技术状态良好,并按照规定到技术检定机构进行周期检定或校准。
第十七条维修业户在维修作业中所使用的零配件和材料必须符合国家产品质量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第十八条维修业户应当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及工艺规范维修、检测车辆,做好维修、检测记录,按规定建立车辆维修、检测技术档案和登记台帐。
尚无维修、检测标准和规范的,应当参照车辆出厂使用说明书、维修手册和有关技术资料进行维修、检测作业。
第十九条维修业户必须建立承修登记、查验和可疑情况报告制度,并接受公安机关的监督检查。
维修业户承修更换发动机或车身(架)、改装车型、改变车身颜色等项目的,必须查验公安机关出具的机动车变更、改装审批证明。
各级公安机关逐步建立全省机动车维修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
第二十条车辆进厂和维修作业时,必须由质量检验员进行质量检验,并填写检验记录。车辆维修竣工出厂前,维修业户必须按有关技术标准进行竣工检测,检测合格的,由质量检验员签发《机动车维修竣工出厂合格证》,方可准予出厂。
维修业户具备竣工检测能力的,可以自检;不具备竣工检测能力的,应当委托具有检测资格的单位进行竣工检测。
第二十一条机动车维修实行维修质量保证期制度。在质量保证期内,因维修质量问题造成车辆故障或者损坏的,维修业户应当无偿返修。质量保证期的具体期限可以由承托修双方在维修合同中约定,但最低标准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期限标准;合同中没有约定的,按国家规定的质量保证期标准执行。
第二十二条县级以上运管机构应加强对机动车维修业的指导和服务,经当事人申请,可对承托修(检)双方当事人因维修质量或者检测结果等发生的纠纷进行调解,并根据需要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或委托具有检测资格的单位进行技术分析和鉴定。
第二十三条禁止维修业户从事下列活动:
(一)承修、回收、拆解应报废或已报废的机动车和拼装机动车;
(二)明知是盗窃、抢劫所得机动车而予以改装、拼装或倒卖;
(三)无公安机关出具的机动车变更、改装审批证明而更换发动机、车身(架)、改装车型、改变车身颜色;
(四)更改机动车发动机号码或车身(架)号码;
(五)明知是交通肇事逃逸车辆未向公安机关报告而进行修理。
第二十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行政手段强制或变相强制机动车车主到指定地点进行维修和检测。
第二十五条县级以上运管机构依法对机动车维修业户实施监督检查时,有权要求维修业户提供有关文件和资料,进入作业现场进行检查,依法收集相关证据材料,并可对涉案机具设备、维修零配件和材料予以登记保存;在处理违法行为时,可将违法行为向社会公布。维修业户应当如实提供有关资料和情况,接受监督检查。
检查人员执行公务时,应当出示行政执法证件。
第二十六条维修业户违反本办法规定的,法律、法规、规章已经对行政处罚作出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七条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运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管理过程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当事人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依法申请复议或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起诉,又不履行具体行政行为的,由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机关依法申请强制执行。
第二十九条本办法自2004年8月1日起施行。
第四篇:泰山区农机维修业现状及对策
泰山区农机维修业现状及对策
农机维修行业是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对农机的维修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希望,如何加强管理,提高我区农机维修行业水平,更好的适应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农机化工作的要求。为此,我们对全区的46处农机维修网点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工作,对业主开业持证情况、维修项目、经营条件,从业人员资质以及遵守国家农业部、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颁布的《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了解。
一、泰山区农机维修业现状
1、农机维修网点分布不均且规模场地小、设备陈旧落后,农机维修质量难以保证。泰山区耕地面积7万亩,农业人口25万人。截止2009年,全区各类农业机械保有量达4946余台套,农机总动力为13万千瓦。其中,大中型拖拉机343台,小型拖拉机733台;耕、播、耙、收、脱等机械3870台套;农机维修网点46个,其中一星级维修点6个,二星级维修点2个,三星级维修点2个,农机维修从业人员121人。农机维修经营业务范围大多数以修理变形拖拉机和电动机为主,规模普遍较小,经营效益一般,且分布不均,不适应农机化快速发展的需要。大多数维修点场地较小、设备陈旧落后,修理全凭眼看、耳听、手摸,专用设备缺乏。有的修理业主对送修的农机夸大“病情”,“小病”说成“大病”,“—病”说成“多病”;本可以继续使用的零件,却说报废不能使用,造成农机手多花钱,机具维修质量又不能保证的现象。
2、农机维修管理不到位。农机维修行业业主对有关农机维修行业管理的法规政策了解不够,总觉得只要领取了“工商营业执照”就可开业,而对农机维修的行政许可却不清楚;农机维修开业的行政许可、农机与工商部门没有形成完全协调配合的机制,故而存在农机维修开业,只是在工商部门申请开业许可,而不到农机部门办理行政许可。
3.无大型农业机械维修点和维修人才。近年来,随着我区农民收入的增加,以及政府对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的顺利实施,我区大型、高新农机具的保有量也逐年增加。例如近几年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获机、秸秆综合利用机械等大幅增加。这些新农机具结构复杂,一次性投资大,农民购置后使用风险较大。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技术故障,得不到及时维修,就会耽误农事,造成损失,严重地挫伤农民购买和使用新型机具的积极性。从目前来看,这些农机具的维修主要以农机生产企业售后服务为主;其中一般故障都由农机手自己进行换件修理,配件主要是通过经销商或直接联系厂家修理,本地农机维修点从业人员大都没有经过相关维修业务的培训,缺乏从事相关维修业务的能力。4.农机维修管理存在的不足。农机维修网点由于规模小,多数修理店一般是一人一店,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在维修质量和收费标准上一般都受到农村市场经济和维修网点的相互竞争的影响,没有一个明确的质量标准,价格标准,往往造成有的维修质量不保证、收费不合理、容易产生纠纷,给农机维修管理带来了新的课题。另外,农机维修网点的管理又涉及到多个部门,主要是农机、工商、质监和财税,由于各部门的利益所在,管理上都关注自己一方的责任,如《技术合格证》和《营业执照》那一个前置的问题来说,往往《营业执照》已经下发,但维修网点尚未经过农机部门的行政许可,另外附带经营汽车零配件与维修、焊接、金属加工等,又常与交通、安监等部门发生交叉管理、多头管理的问题,使维修网点业主无所适从,也给我们农机维修管理带来了诸多困难。
二、农机维修管理的对策
如何加强农机维修的管理,我们提出如下规范维修市场的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培训。农机主管部门应坚持以服务于大农机发展的宗旨加强对农机维修和维修配件销售从业人员职业培训和鉴定工作的指导,培训工作不走过场,严禁不培训发证,并且按照国家颁发的技术等级标准进行考核鉴定,合格者发给《职业资格证书》。
二是结合星级文明维修网点创建工作,大力实施农机维修网点以维修质量为主的服务承诺制度,对经过维修的主要零部件要有规定的保用期限,并用合同形式明确维修点和用户双方的责任。
三是以乡镇农机站为依托,联合生产销售企业、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建立区域性高性能维修服务中心,解决大中型及高新农机具的修理问题。
四是积极主动地加强与工商、质监等部门的联系和协调、互通信息、争取支持、互相配合。
第五篇:济宁市农机维修业现状调查
济宁市农机维修业现状调查
农业机械维修行业是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机作业市场的蓬勃兴起以及国家购机补贴惠农政策的实施,农业机械的使用已逐步扩展到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已成为广大农民群众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和增加经济收入的重要手段。农业机械的大量广泛使用也带动了农机维修市场的繁荣发展,农机维修行业已成为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服务产业,在维持农业机械的正常作业,保障农业机械化的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济宁农机维修业基本情况
农村经济和农机化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农业机械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大大推动了济宁农机维修市场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农机维修专业户,形成了以个体经营、专项修理为主的市场格局。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8年底,济宁市共有各类农机维修网点973个,农机配件经营点339个,农机修配从业人员合计达2784人;年维修拖拉机9.52万台次,维修运输机械10.48万台次,维修联合收获机1.2万台次,维修其他农机具11.81万台次,实现农机维修收入1.69亿元。
二、济宁农机维修业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机维修行业已成为推动农机化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服务产业,在服务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应看到,农机维修市场的发展是在自发和无序中进行的,发育尚不完善,存在着许多问题。
1、维修网点生产力水平低下。大部分维修点设施简陋,技术力量薄弱,一部分维修厂点具有车、铣、刨、钻床也是一些工厂早期退役的设备,缺少新型、大型的维修设备,多数网点把换件修理做为主要修理工艺,维修工艺简单,造成修理成本偏高,维修质量偏低;“科班”出身的修理工很少,有相当一部分从业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技术水平和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修理技术主要是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传承而来,还有一部分纯粹是凭着热情和点滴经验摸索着修理。这种状况使得农业机械的维修质量难以保证,制约整个农机维修服务行业整体素质的提高。
2、维修网点结构不合理。从维修网点档次来看,现有的维修网点多数以个体经营为主,基本上都属于家庭作坊式经营形式,大都只能承担大中型农用机械的零修和一般保养以及小型机械、半机械化农机具修理,专项维修点又以电气焊、补胎充气等专项修理为主,能够承担大型拖拉机、内燃机、联合收获机械和作业机械恢复性大型修理的厂(点)很少。从维修网点布局来看,当前农机维修市场还处于分散化、简单化的初级阶段,没形成专业化、集团化、分工协作的农机维修服务体系,难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
3、维修网点经济效益低。很多维修点大多属于微利状态下维持经营,有许多乡村路边维修点属于季节性维修点,农忙季节到来时开门营业,挣取一部分收入,农忙季节一过,就关门歇业,农机维修市场的经济效益远低于农机销售市场和农机作业市场。
4、农机维修配件质量差。假冒伪劣农机产品和配件充斥市场,它不但影响了农机维修质量,而且大大降低了修后农机具的使用寿命,保证不了农业生产的需要,有的还危及到农机用户的人身安全。
三、进一步推进农机维修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农机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好农机维修管理职能。农机维修管理是农机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国家法律法规赋予的一项重要行政职能。各级农机管理部门特别是县级农机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农机维修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将其列为全局的一项重点工作,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顺利进行。要进一步明确负责农机维修管理的机构和人员,保障工作条件和经费,落实责任和任务。要努力创造条件,推动电子化审批和微机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不断提高农机维修管理工作水平。要按照农业部、国家工商行政总局下发的《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和农机维修质量责任倒查的要求,规范农机维修行政许可行为,对符合农机维修开业技术条件的,按类别和等级颁发《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对技术条件不达标的,要做好业主和修理工的培训服务工作,提高其技术装备水平和维修质量,尽快达标升级。要继续深入开展“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创建活动,总结经验,完善做法,加大力度,规范程序,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农机维修市场行为,树立社会信誉,打造农机维修行业服务品牌。要切实加强农机修配市场监管。积极主动与工商、质监部门协调,按照各自职责,密切配合,加强农机维修市场日常监管,强化对农机维修经营者从业资质、维修人员职业资格、维修质量、维修设备和检测仪器技术状态以及安全生产情况的监督检查。积极开展农机市场打假活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机产品、零配件及使用次、旧、不合格农机零配件进行维修以及利用维修零配件和报废机具部件拼装农机整机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坚决取缔未经许可擅自从事农机维修业务的企业,严厉查处无资质资格擅自从事农机维修服务的人员。
2、农机管理部门要强化服务职能,通过服务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要积极为农机维修经营者提供新技术培训、解决技术难题、提供法律咨询、维护经营者合法权益等多种服务,培育和引导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指导农机维修行业建立行业协会,促进农机维修市场向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增强农机维修行业的市场竞争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加强农机维修人员的技能培训,开设多形式多层次的农机维修培训班,培养一大批有技术、会经营、懂管理的农机维修工。
3、建议研究制定优惠的扶持措施,在政策、资金方面对农机维修行业进行扶持。建议结合当前农机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拿出专门资金,对农机维修行业的技术改进和设备更新等进行扶持,使维修网点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幅提高。
4、建议政府财政部门尽快解决农机维修管理工作业务经费来源问题,使农机管理部门能有效地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引导农机维修市场的发展方向,促使农机维修管理工作持续、稳定、有效地开展。
5、建议出台农机维修管理实施细则。通过出台细则,进一步明确附带经营汽车零配件和从事焊接、金属加工、小型机加工等维修点的归口管理问题,避免出现与交通、安监等部门发生交叉管理、多头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