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全省民办养老机构安全检查及进一步加强清
【发布单位】吉林省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吉政明电 〔2009〕16号 【发布日期】2009-09-03 【生效日期】2009-09-0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吉林省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全省民办养老机构安全检查及进一步加强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
(吉政明电 〔2009〕16号)
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
近年来,随着社会养老问题的日益突出,民办养老机构迅速发展,对于缓解社会养老需求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受发展条件的制约,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和管理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未经注册登记的非法民办养老机构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直接威胁着收养对象的生命安全。近期辽源市发生的火灾事故,教训十分惨痛。为进一步加强全省民办养老机构管理,确保其规范发展,有效保障入住老人的合法权益和生命安全,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在全省范围内,对所有民办养老机构进行一次全面安全检查和清理整顿
各地要在9月20日前,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对所属区域内所有民办养老机构(即在民政或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和未经工商或民政部门注册登记的),逐一进行检查,全面掌握情况。特别对基础设施、收养条件、消防安全及经营资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要逐项查清查实,依据相关法规,提出处理意见,落实整改措施,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收养对象生命财产安全。
在落实省民政厅 《关于对全省民办养老机构进行清理整顿的紧急通知》和 《关于开展养老机构 “两规范、一标准”落实情况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精神的基础上,各地要结合此次安全检查发现的问题,进一步深化民办养老机构的清理整顿工作,强化清理整顿效果,促进各类民办养老机构的规范发展。
二、各地要加强领导,明确任务,落实安全检查和清理整顿相关责任
民办养老机构的安全检查和清理整顿,事关民生,事关稳定。民政、工商、消防等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谋划,积极争取当地政府支持,切实落实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在安全检查过程中,民政部门要对照 《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重点检查民办养老机构的环境设计、建筑设计、建筑设备与室内设施是否符合要求;对照 《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重点检查服务、管理、设施设备是否达到要求;对照 《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重点检查护理员的培训、技能鉴定、资格证书发放是否符合相关要求。工商部门要重点检查民办养老机构是否具有合法经营资质、民办养老机构是否依法经营。消防部门要重点检查民办养老机构场所是否依法通过消防验收和进行消防竣工验收备案情况;房屋使用情况是否与验收或验收备案时确定的使用性质相符;是否定期检验、维修消防设施、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状态是否完好;建筑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是否随时保持畅通;是否经常组织员工和老人进行防火检查、消防演练和消防安全教育及培训;是否有完善的消防安全制度,并制定了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在落实清理整顿中,民政、工商部门要依据相关规定,对消防部门确认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短期内无力整改的民办养老机构予以撤销登记;对管理混乱、服务质量差的,要限期整改,逾期或拒不整改的,予以撤销登记;对非法民办养老机构符合条件的,要督促其履行注册登记手续,对不符合条件的,坚决予以取缔。对民办养老机构管理服务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要加强具体指导,逐个研究对策,逐项落实整改。
三、掌握政策,注意方法,确保安全检查和清理整顿工作平稳有序
民办养老机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应老龄化趋势应运而生的社会福利组织。但因其民办性质,决定了其初始阶段的市场化、经营化和营利性特征,特别是目前普遍存在的小型家庭式养老机构(包括老年公寓、护理院、托老所等),其存在与否,不仅关乎到已入住老人的切身利益,也与经营者的生计息息相关。因此,在安全检查和清理整顿工作中,既要依法依规依政策办事,又要顾全稳定大局,注意工作方式方法,坚持以人为本,具体做好相关法规政策的宣传和解释工作,最大限度地争取社会和当事老人及经营者的理解支持。涉及民办养老机构撤销、取缔后老人转移安置问题,一定要审慎行事,稳妥处置。对于情况复杂、影响重大的问题,要及时向当地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共同研究处理,提出解决办法,谨防引发新的社会矛盾,影响社会和谐。
四、以此次安全检查和清理整顿为契机,强化民办养老机构监管的长效机制
规范民办养老机构管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各级民政、工商、消防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落实相关监管责任。民政部门是民办养老机构的业务主管部门,与工商部门一道,分别对营利或非营利民办养老机构进行注册登记。民政、工商部门要从维护入住老人根本利益出发,严把关口。同时要尽快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的具体规定,指导民办养老机构规范发展。消防部门要对民办养老机构的安全,从设施建设到防范措施落实,实行全程监管,并结合养老机构特点和难点,加强具体指导督查,谨防隐患。各级民政、工商、消防等部门,要建立健全定期检查制度、专项工作负责制度,落实包保责任。要扩大相应法规政策宣传,帮助各类民办养老机构建立健全自我约束的行为规范及承诺,并加强监督,促其落实。对因监管不力造成收养对象人身伤亡等重大事故的相关责任人,要实行严肃的责任追究。
此次安全检查和清理整顿实行属地管理原则。时间为9月1日至9月20日。由于时间紧迫,任务较重,各地民政、工商、消防部门要投注精力,抓紧落实人员,落实责任。民政部门要切实发挥牵头作用,具体做好工作方案设计和组织协调,工商、消防等相关部门要积极参与,主动工作,共同完成任务。在安全检查和清理整顿期间,省民政厅、省工商局、省消防总队和省老龄办要组成联合检查组,深入各地检查指导。
各地要根据省里的统一部署,抓紧落实,务于9月25日前,将安全检查和清理整顿工作总结及所属每一所民办养老机构的基本情况及问题,以书面形式报省民政厅。
吉林省人民政府
2009年9月3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吉政发〔2010〕29号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范文
吉政发〔2010〕29号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 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
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
为全面贯彻落实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 〔2010〕23号),切实促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确保全省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把经济发展建立在安全生产有可靠保障的基础上;坚持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加强企业安全管理,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安全标准,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二)按照省政府 《落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暂行规定》和 《吉林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暂行规定》要求,进一步落实政府部门安全监管责任,创新工作机制,强化监管措施,严肃查处企业违法违规生产经营行为,进一步推动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实现全省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
二、主要任务及职责部门
(一)以煤矿、非煤矿山、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冶金等行业(领域)为重点,全面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
1、煤矿:省安监局、省发展改革委、省国土资源厅、省能源局、吉林煤监局负责(排序第一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2、非煤矿山:省安监局、省工信厅、省国土资源厅负责。
3、交通运输:(1)公路运输:省公安厅、省交通运输厅、省环保厅、省农委、省质监局、省安监局负责;(2)铁路运输:沈阳铁路局、省工信厅、省安监局负责;(3)水路运输:省交通运输厅、省工信厅、省水利厅、省安监局负责;(4)航空运输:民航吉林监管局、省安监局负责。
4、建筑施工:省住建厅、省安监局、省工信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国资委、省质监局、东北电监局负责。
5、危险化学品:省安监局、省公安厅、省交通运输厅、省环保厅、省质监局负责。
6、烟花爆竹:省安监局、省公安厅、省交通运输厅负责。
7、民用爆炸物品:省工信厅、省公安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安监局负责。
8、冶金:省安监局、省工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质监局负责。
(二)通过更加严格的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采取更加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政策措施,集中整治非法违法生产行为,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省安监局、省发展改革委、省公安厅、省监察厅、省公务员局、省总工会、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厅、省住建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工信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厅、省农委、省国资委、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省广电局、省旅游局、吉林煤监局、省政府法制办、省能源局、东北电监局、沈阳铁路局、民航吉林监管局负责)
(三)尽快建成完善全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在高危行业强制推行一批安全适用的技术装备和防护设施,最大程度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省安监局、省政府应急办、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工信厅、省公安厅、省监察厅、省财政厅、省环保厅、省住建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厅、省农委、省质监局、省旅游局、吉林煤监局、省能源局、沈阳铁路局、民航吉林监管局、东北电监局负责)
(四)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推进重点行业的企业重组和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彻底淘汰安全性能低下、危及安全生产的落后产能。(省工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厅、省住建厅、省商务厅、省林业厅、省国资委、省工商局、省安监局、省能源局负责)
(五)以更加有力的政策引导,形成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省安监局、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工信厅、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厅、省住建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厅、省农委、省国资委、省质监局、吉林煤监局、省能源局、沈阳铁路局、省政府法制办、吉林银监局、吉林证监局、吉林保监局负责)
三、严格企业安全管理
(一)进一步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
1、企业要健全完善严格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坚持不安全不生产。煤矿企业要按照 《关于加强国有重点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煤矿 〔2006〕116号)和 《关于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煤调 〔2007〕95号)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各行业主管部门、省安监局、省能源局、吉林煤监局负责)
2、加强对生产现场监督检查,严格查处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 “三违”行为。(各行业主管部门、省安监局、省总工会、吉林煤监局负责)
3、凡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的,要责令停产停工整顿,并对企业和企业主要负责人依法给予规定上限的经济处罚。对以整合、技改名义违规组织生产,以及规定期限内未实施改造或故意拖延工期的矿井,由地方政府依法予以关闭。(各行业主管部门、省安监局负责)
4、要加强对境外中资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和管理,严格落实境内投资主体和派出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督责任。(省商务厅、省外办、省发展改革委、省国资委、省安监局、省能源局、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
(二)及时排查治理安全隐患。企业要健全隐患排查制度,经常性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并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 “五到位”。建立以安全生产专业人员为主导的隐患整改效果评价制度,确保整改到位。对隐患整改不力造成事故的,要依法追究企业和企业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对停产整改逾期未完成的不得复产。(各行业主管部门、省安监局负责)
(三)强化生产过程管理的领导责任。建立企业领导现场带班制度。企业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成员要轮流现场带班。煤矿、非煤矿山要有矿领导带班并与工人同时下井、同时升井。煤矿企业要认真落实 《煤矿领导带班下井及安全监督检查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33号),明确带班领导职责、权力和任务,并报当地煤炭行业管理、煤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备案。对无企业负责人带班下井或应带班而未带班的,对有关责任人按擅离职守处理,同时给予规定上限的经济处罚。发生事故而没有领导现场带班的,对企业给予规定上限的经济处罚,并依法从重追究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各行业主管部门、省安监局、省工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监察厅、省国资委、省总工会、省能源局、吉林煤监局负责)
(四)强化职工安全培训。
1、建立职工安全培训和高危行业从业人员资格检查制度。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殊工种人员一律严格考核,按国家有关规定持职业资格证书上岗;职工必须全部经过培训合格后上岗。企业用工要严格依照劳动合同法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凡存在不经培训上岗、无证上岗的企业,依法停产整顿。(各行业主管部门、省安监局、省人社厅负责)
2、没有对井下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或存在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的企业,情节严重的要提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关闭。(省安监局、省公安厅、东北电监局、吉林煤监局负责)
(五)全面开展安全达标。
1、深入开展以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为内容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凡在规定时间内未实现达标的企业要依法暂扣其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责令停产整顿;对整改逾期未达标的,地方政府要依法予以关闭。(各行业主管部门、省安监局负责)
2、煤矿企业凡在2011年年底前仍达不到省级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最低等级的,生产矿井一律停产整改,在建矿井不能进行联合试运转。(省安监局、省国土资源厅、省监察厅、省总工会、省公安厅、吉林煤监局、东北电监局负责)
3、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要与建设项目安全设施 “三同时”、安全生产许可以及日常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相结合。2011年1月1日以后换发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必须达到安全标准化最低等级,否则不予办理延期换证手续;大中型露天矿山、地下矿山和尾矿库,必须在2011年年底前达到安全标准化最低等级;2013年年底前,所有金属非金属矿山要达到安全标准化最低等级。(省安监局、省国土资源厅、省监察厅、省总工会、省公安厅、东北电监局负责)
4、2012年年底前,使用危险工艺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以及涉及易燃易爆、剧毒化学品的重点企业必须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规定标准,其他危险化学品企业也要力争按期达标。(省安监局、省工信厅、省质监局负责)
5、冶金机械等行业凡达到二级以上安全生产标准化的企业在项目安排、资金支持、各类评先创优上给予优先考虑。(省工信厅、省安监局负责)
四、建设坚实的技术保障体系
(一)加强企业生产技术管理。
1、强化企业技术管理机构的安全职能,按规定配备安全技术人员,切实落实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技术管理负责制,强化企业主要技术负责人技术决策和指挥权。(各行业主管部门、省安监局负责)
2、因安全生产技术问题不解决产生重大隐患的,要对企业主要负责人、主要技术负责人和有关人员给予处罚;发生事故的,依法追究责任。(各行业主管部门、省安监局负责)
3、煤矿企业要切实加强技术基础工作,建立健全以总工程师(主要技术负责人)为首的技术管理体系,矿井开拓巷道布置、采掘部署,生产系统调整,技术规范、标准、措施的制定,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应用等重大技术问题必须由总工程师(主要技术负责人)负责决策。要认真执行 《煤矿安全规程》、《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煤矿防治水规定》等规章标准,结合实际制定并落实企业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和相关安全技术措施。及时淘汰落后工艺和装备,积极应用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优化采掘部署,合理集中生产,提高机械化水平。(省安监局、省能源局、吉林煤监局负责)
(二)强制推行先进适用的技术装备。
1、煤矿、非煤矿山要按照国家生产技术装备标准,安装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等技术装备,并于3年之内完成。逾期未安装的,依法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其中:2010年年底前,全省所有煤矿要完成监测监控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省属煤矿企业的所有煤矿要完成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2011年年底前,其他所有煤矿要完成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2012年6月底前,所有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省属煤矿企业的高瓦斯、开采容易自燃煤层的矿井,要完成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2013年6月底前,其他煤矿要完成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省安监局、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工信厅、省能源局、吉林煤监局负责)
2、下列专用运输车辆2年之内全部完成安装使用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1)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的道路专用车辆(省公安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工信厅、省质监局、省安监局负责);(2)旅游包车和三类以上的班线客车(省交通运输厅、省公安厅、省旅游局、省安监局负责);(3)法律规定的其他剧毒、爆炸、易燃、放射性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省交通运输厅、省公安厅、省工信厅、省质监局、省环保厅、省安监局负责)。
3、在三等以上尾矿库安装全过程在线监控系统。(省安监局、省国资委、省工信厅负责)
4、积极推进露天矿山采用中深孔爆破、机械铲装、机械二次破碎等技术及装备,并在2011年年底前完成;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安装地压和采空区监测监控系统、高陡边坡稳定性监测系统,应用非电起爆、干式排尾、尾矿充填等安全关键技术和油气长输管道泄漏检测等技术(工艺)装备。(省安监局、省国资委、省能源局负责)
5、采用危险工艺的化工生产装置和高危险化工储存装置,必须实现自动化控制和安全联锁装置技术改造;外部安全距离不符合要求的加油站应采用阻隔防爆技术或油气回收系统进行改造。(省安监局、省工信厅、省质监局、省住建厅负责)
6、大型起重机械要安装安全监控管理系统。(省质监局、省住建厅、省安监局负责)
7、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努力提高企业安全防护水平。(省工信厅、省政府应急办、省科技厅、省安监局、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
8、完成全省安全监管系统专网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实现国家与我省及各市、县安全监管系统的互联互通;加快应急指挥平台指挥大厅和地面站建设,实现与移动指挥车和事故现场的远程调度指挥;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各项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事故调度、应急救援和重大危险源监控等主要业务应用系统和数据库。(省安监局、省发展改革委、省政府应急办、省工信厅、省财政厅负责)
(三)加快安全生产技术研发。
1、企业在财务预算中必须确定必要的安全投入。(各行业主管部门、省财政厅、省国资委、省安监局负责)
2、鼓励企业开展安全科技研发,加快安全生产关键技术装备的换代升级。进一步落实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等,加大对高危行业安全技术、装备、工艺和产品研发的支持力度,引导高危行业提高机械化、自动化生产水平。(省工信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国资委、省安监局负责)
3、合理确定生产一线用工。企业必须依法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保证职工在安全生产上具有相应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省人社厅、省工信厅、省总工会、省安监局、省能源局、吉林煤监局、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
4、“十二五”期间要继续组织研发一批提升我省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保障能力的关键技术和装备项目。(省科技厅、省工信厅、省财政厅、省质监局、省安监局、省能源局、吉林煤监局负责)
五、实施更加有力的监督管理
(一)进一步加大安全监管力度。
1、强化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对安全生产的综合监管,全面落实公安、交通运输、国土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工商、质监等部门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及工业主管部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和指导职责,形成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指导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加强协作,形成合力。(省安监局、省工信厅、省公安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住建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工商局、省质监局、沈阳铁路局、东北电监局、民航吉林监管局、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
2、在各级政府统一领导下,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等影响安全生产的行为,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和行业管理部门要会同司法机关联合执法,以强有力措施查处、取缔非法企业。对拒不执行监管监察指令的企业,要依法依规从重处罚。(各行业主管部门、省安监局、省公安厅、省监察厅负责)
3、对重大安全隐患治理实行逐级挂牌督办、公告制度,重大隐患治理由省政府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挂牌督办,其他相关部门加强督促检查。(省安监局、省工信厅、省公安厅、省监察厅、省住建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厅、省商务厅、省民政厅、省教育厅、省农委、省国资委、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省旅游局、省能源局、沈阳铁路局、吉林煤监局、东北电监局负责)
4、进一步加强监管力量建设,提高监管人员专业素质和技术装备水平,强化基层站点监管能力,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现场监管和技术指导。高危行业尤其是危险化学品企业必须建立严格准确的安全生产情况监管档案。(各行业主管部门、省安监局、省编办、省财政厅、省公务员局负责)
5、2010年年底前,要全面落实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安监局关于加强全省安全生产监管系统基层基础建设工作意见的通知》(吉政办明电 〔2008〕29号)规定的任务目标。各级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均要制定并落实监管人员监管业务和专业知识培训计划。各级财政预算每年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安全监管技术装备建设。(省安监局、省编办、省人社厅、省财政厅、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
(二)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属地管理。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有关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要按职责分工,对当地企业包括中央、省属企业实行严格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管理,组织对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进行安全标准化分级考核评价,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并向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担保业等有关单位通报,作为企业信用评级的重要参考依据。(各行业主管部门、省安监局、省国资委、省财政厅、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省工商局、吉林银监局、吉林证监局、吉林保监局负责)
(三)加强建设项目安全管理。
1、企业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必须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未做到同时设计的一律不予审批,未做到同时施工的责令立即停止建设,未同时投入使用的不得进行生产和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并视情节追究有关单位负责人的责任。(各行业主管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省安监局、省监察厅、省总工会、省能源局、吉林煤监局负责)
2、小煤矿新建、改扩建和整合技改项目,自安全设施设计批复之日起半年内不开工的,2年内(特殊情况经批准3年内)不能完成施工工程的,其批复自动失效;对限期未实施改造、拖延工期的,以及在建设、改造、整合区域违法生产的煤矿,取消建设、改造、整合资格,提请县(市、区)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关闭。(省安监局、省能源局、省公安厅、省监察厅、省总工会、吉林煤监局负责)
3、严格落实外包工程安全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监管等各方安全责任。凡是将生产经营建设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的单位,应与承包(承租)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发包单位履行统一协调管理职责,承包(承租)单位对承接工程负直接责任。外包工程发生的责任事故,同时纳入发包单位和承包(承租)单位进行考核。未对承包(承租)单位履行安全生产统一协调管理职责,或是签订免除自身安全管理职责协议发生事故的,追究发包(出租)单位的责任。(各行业主管部门、省安监局、省发展改革委、省监察厅、省国资委、省总工会、省能源局、吉林煤监局负责)
4、严格执行挖掘作业安全确认制度。建设施工、维修施工企业在挖掘地面前,要认真查阅有关资料,全面摸清项目涉及区域地下管道的分布和走向,制定可靠的保护措施,并严格按照安全施工要求进行作业,严禁在不明情况下开挖作业。管道业主单位要对地下管道情况进行现场交底,并作出明确的标识,必要时在作业现场安排专人监护,确保地下危险化学品输送等管道安全。(各行业主管部门、省住建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工信厅、东北电监局、省安监局负责)
(四)加强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
1、要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的作用,依法维护和落实企业职工对安全生产的参与权与监督权,鼓励职工监督举报各类安全隐患,对举报者予以奖励;对企业严重违法行为的举报人,要按照所举报违法事实依法被处罚金的一定比例给予重奖。(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省政府法制办、省财政厅、省安监局负责)
2、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要进一步畅通安全生产的社会监督渠道,设立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接受人民群众的公开监督。对群众举报事项,必须要逐条核查,严肃处理,向社会公布查处结果,并严格保守举报人身份等信息。(省安监局、省监察厅、省总工会、省政府新闻办负责)
3、要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有关部门和单位对舆论反映的客观问题要深查原因,切实整改。(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省监察厅、省广电局、省安监局负责)
4、要开展创建 “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活动,增强职工安全意识。(各行业主管部门、团省委负责)
六、建设更加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
(一)加快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基地建设。
1、按行业类型和区域分布,依托大型企业,在省级预算内基建投资支持下,先期抓紧建设矿山应急救援队,配备性能可靠、机动性强的装备和设备,保障必要的运行维护费用。发挥公安消防部队骨干作用,加强应急救援专业力量建设。推进油气田、危险化学品等行业(领域)救援基地和队伍建设。(各行业主管部门、省安监局、省政府应急办、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吉林煤监局负责)
2、推进公路交通、铁路运输、水上搜救等行业(领域)救援基地和队伍建设。(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省政府应急办、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委、省工信厅、省水利厅、沈阳铁路局、省安监局负责)
3、鼓励和支持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依托大型企业和专业救援力量,加强服务周边的区域性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各行业主管部门、省安监局、省工信厅、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省环保厅、省交通运输厅、省质监局、沈阳铁路局、民航吉林监管局、东北电监局负责)
(二)建立完善企业安全生产预警机制。
1、企业要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动态监控及预警预报体系,每月进行一次安全生产风险分析。发现事故征兆要立即发布预警信息,落实防范和应急处置措施。(省安监局、省政府应急办、省工信厅、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
2、对重大危险源和重大隐患要报当地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有关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备案。(省安监局、吉林煤监局、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
(三)完善企业应急预案。
1、企业应急预案要与当地政府应急预案保持衔接,并定期进行演练。(各行业主管部门、省安监局、省政府应急办负责)
2、赋予企业生产现场带班人员、班组长和调度人员在遇到险情时第一时间下达停产撤人命令的直接决策权和指挥权。因撤离不及时导致人身伤亡事故的,要从重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各行业主管部门、省安监局、省工信厅、省总工会、省能源局、吉林煤监局负责)
七、严格行业安全准入
(一)加快完善安全生产技术规程。对实施许可证管理制度的危险性作业要制定落实专项安全技术作业规程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各行业主管部门、省工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安监局负责)
(二)严格安全生产准入前置条件。
1、把符合安全生产标准作为高危行业企业准入的前置条件,实行严格的安全标准核准制度。(省安监局、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省公安厅、省住建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质监局、省能源局、吉林煤监局、沈阳铁路局、东北电监局、民航吉林监管局负责)
2、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应当分别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评价,严把安全生产准入关。(省安监局、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省公安厅、省能源局、吉林煤监局负责)
3、凡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违规建设的,要立即停止建设,情节严重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主管部门实施关闭取缔。降低标准造成隐患的,要追究相关人员和负责人的责任。(各行业主管部门、省安监局、省工信厅、省住建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农委、省能源局、吉林煤监局负责)
4、“十二五”期间对全省烟花爆竹批发企业按现有规划数量实行总量控制;烟花爆竹生产企业要有步骤的退出生产领域。(省安监局、省公安厅负责)
(三)发挥安全生产专业服务机构的作用。
1、依托科研院所,结合事业单位改制,推动安全生产评价、技术支持、安全培训、技术改造等服务性机构的规范发展。(省编办、省科技厅、省工信厅、省民政厅、省人社厅、省质监局、省安监局、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
2、制定完善安全生产专业服务机构管理办法,保证专业服务机构从业行为的专业性、独立性和客观性。(省安监局、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
3、对违法违规、弄虚作假的,要依法依规从严追究相关人员和机构的法律责任,并降低或取消相关资质。(省安监局、省监察厅、省人社厅、省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
八、加强政策引导
(一)制定促进安全技术装备发展的产业政策。
1、要鼓励和引导企业研发、采用先进适用的安全技术和产品,鼓励安全生产适用技术和新装备、新工艺、新标准的推广应用。(各行业主管部门、省工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质监局、省安监局、省能源局负责)
2、把安全检测监控、安全避险、安全保护、个人防护、灾害监控、特种安全设施及应急救援等安全生产专用设备的研发制造,作为安全产业加以培育,纳入省政府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政策支持范畴。(省工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安监局、省能源局、吉林煤监局、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
(二)加大安全专项投入。
1、建立安全生产专项投入制度。(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省安监局、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
2、切实做好尾矿库治理、扶持煤矿安全技改建设、瓦斯防治和小煤矿整顿关闭等各类中央资金的安排使用,落实地方和企业配套资金。(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安监局、省能源局、吉林煤监局负责)
3、加强对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的监督检查,进一步完善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制度,研究提高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下限标准,适当扩大适用范围。高危行业企业探索实行全员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国资委、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省安监局、省能源局、吉林保监局、吉林煤监局、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
4、依法加强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制度建设。(省财政厅、吉林保监局、省公安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卫生厅、省农委负责)
5、加快建立完善水上搜救奖励与补偿机制。(省交通运输厅、省财政厅、省水利厅、省安监局负责)
6、积极稳妥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省安监局、吉林保监局负责)
(三)提高工伤事故死亡职工一次性赔偿标准。从2011年1月1日起,依照修订后的 《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对因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职工死亡,其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调整为按全国上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计算,发放给工亡职工近亲属。同时,依法确保工亡职工一次性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的发放。(省人社厅、省财政厅、省安监局负责)
(四)鼓励扩大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培养。进一步落实完善校企合作办学、对口单招、订单式培养等政策,鼓励高等院校、职业学校逐年扩大采矿、机电、地质、通风、安全等相关专业人才的招生培养规模,加快培养高危行业专业人才和生产一线急需技能型人才。(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省安监局、省能源局、吉林煤监局负责)
九、更加注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一)制定落实安全生产规划。
1、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把安全生产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在制定省、各地区发展规划时,要同步明确安全生产目标和专项规划。(省发展改革委、省安监局、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
2、企业要把安全生产工作的各项要求落实在企业发展和日常工作之中,在制定企业发展规划和生产经营计划中要突出安全生产,确保安全投入和各项安全措施到位。(各行业主管部门、省安监局、省工信厅、省国资委、吉林煤监局负责)
(二)强制淘汰落后技术产品。
1、对不符合有关安全标准、安全性能低下、职业危害严重、危及安全生产的落后技术、工艺和装备,要按照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予以强制性淘汰。省政府有关部门也要制订相应的目录和措施,支持有效消除重大安全隐患的技术改造和搬迁项目,遏制安全水平低、保障能力差的项目建设和延续。(省工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财政厅、省质监局、省安监局、省能源局、吉林煤监局、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
2、对存在落后技术装备、构成重大安全隐患的企业,要予以公布,责令限期整改,逾期未整改的依法予以关闭。(省安监局、省工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质监局、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
(三)加快产业重组步伐。
1、要充分发挥产业政策导向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大对相关高危行业企业重组力度,进一步整合或淘汰浪费资源、安全保障低的落后产能,提高安全基础保障能力。重点确保 “十一五”小煤矿关闭整顿任务完成。(省工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国资委、省安监局、省能源局、吉林煤监局负责)
2、研究制定重点矿种最低开采规模,制定吉林省矿产资源开发总体规划,严格按照规划颁发采矿证、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定本地区金属非金属矿种最小开采规模和最低服务年限政策,对达不到要求的坚决不予批准建设和生产。(省国土资源厅、省安监局、省能源局、吉林煤监局负责)
十、实行更加严格的考核和责任追究
(一)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目标考核。
1、对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企业完成生产安全事故控制指标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并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省安监局、省公务员局、省工信厅、省监察厅、省财政厅、省国资委负责)
2、加大重特大事故的考核权重。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要根据情节轻重,追究县级分管领导或主要领导的责任;后果特别严重、影响特别恶劣的,要按规定追究地市级相关领导的责任。(省安监局、省监察厅、省检察院、省公务员局、省政府法制办、省质监局、吉林煤监局负责)
3、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考核,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省安监局、省工信厅、省财政厅、省国资委、省政府法制办、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
(二)加大对事故企业负责人的责任追究力度。
1、企业发生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追究事故企业主要负责人责任;触犯法律的,依法追究事故企业主要负责人或企业实际控制人的法律责任。发生特别重大事故,除追究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实际控制人责任外,还要追究上级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责任;触犯法律的,依法追究企业主要负责人、企业实际控制人和上级企业负责人的法律责任。(省安监局、省公安厅、省监察厅、省公务员局、省国资委、省政府法制办、省总工会、吉林煤监局、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
2、建立重大、特别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企业负责人任职资格终身否决制度。对重大、特别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负有主要责任的企业,其主要负责人终身不得担任本行业企业的矿长(厂长、经理)。对非法违法生产造成人员伤亡的,以及瞒报事故、事故后逃逸等情节特别恶劣的,要依法从重处罚。(省安监局、省公安厅、省监察厅、省国资委、省政府法制办、省能源局、吉林煤监局,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
(三)建立企业安全生产信用挂钩联动制度,加大对事故企业的处罚力度。对于发生重大、特别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或一年内发生2次以上较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并负主要责任的企业,以及存在重大隐患整改不力的企业,由省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会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向社会公告,并向投资、国土资源、建设、银行、证券等主管部门通报,一年内严格限制新增的项目核准、用地审批、证券融资等,并作为银行贷款等的重要参考依据。(省安监局、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厅、省住建厅、省交通运输厅、省质监局、沈阳铁路局、东北电监局、民航吉林监管局、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吉林证监局、吉林煤监局负责)
(四)对打击非法生产不力的地方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在所辖区域对群众举报、上级督办、日常检查发现的非法生产企业(单位)没有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查处,致使非法生产企业(单位)存在的,对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以及为非法生产提供火工品、电力、运输、仓储等服务的相关责任人,根据情节轻重,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的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省安监局、省监察厅、省检察院、省政府法制办、吉林煤监局,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
(五)建立事故查处督办制度。
1、依法严格事故查处,对事故查处实行各级安全生产委员会层层挂牌督办,重大事故查处由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挂牌督办,较大事故查处由省安全生产委员会挂牌督办。(省安监局、省监察厅、省总工会、省公安厅、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
2、事故查处结案后,要及时予以公告,接受社会监督。(省安监局、省监察厅、省公安厅、省总工会、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各部门和各有关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抓紧制定本部门、本单位的实施方案,并在落实过程中进一步细化、实化,完善配套措施。要加强相互配合,及时做好沟通和协调,牵头部门要积极推动并主动协调相关部门;相关部门要按照自身承担的职能积极配合,明确实施步骤和时限要求。省安委会办公室要加强对各项重点工作任务的指导推进和综合协调,建立健全部门统筹协调推动安全生产责任落实的机制,督促检查各项工作进展和落实情况,及时向省政府报告。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强督促检查,对各项工作明确责任、周密部署,做到有布置、有督促、有检查,不折不扣地把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要根据安全生产形势的变化和发现的问题,不断完善有关政策措施,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二○一○年十月二十八日
第三篇:鞍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开展尾矿库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
【发布单位】鞍山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鞍政办发[2009]1号 【发布日期】2009-01-19 【生效日期】2009-01-1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鞍山市
鞍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开展尾矿库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
(鞍政办发[2009]1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深化尾矿库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尾矿库,确保尾矿库安全使用,按照省政府尾矿库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调度会议要求,经市政府同意,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坚决关闭不具备安全条件、污染环境的尾矿库
以2008年12月31日为截止日期,凡下游有居民且未作坝体稳定性分析或经分析达不到安全条件的山谷型、傍山型尾矿库,以及其它未履行环保审批手续的各类型尾矿库,要立即予以关闭。请各县(市)、区政府以政府文件形式将需要关闭的尾矿库名单于1月23日前上报市安委会办公室,然后统一上报市政府。
二、认真抓好闭库工作
对决定关闭的尾矿库要区分不同情况,抓好闭库工作。对于山谷型、傍山型尾矿库必须按照《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和《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的要求履行闭库手续,消除事故隐患。对尾矿池和平地型尾矿库,可聘请专家制定方案,予以推平、覆盖,恢复植被。鉴于需要关闭的尾矿库数量较多,上述工作由各县(市)、区负责审查和批复,于6月15日前,各县(市)、区政府要将闭库情况以政府文件形式上报市政府并抄送市安委会办公室。
三、抓紧进行违规尾矿库的限期整改治理工作
对未执行相关规定的尾矿库要严格审查,补办相关手续。对拒绝整改和未按期整改合格的要依法予以关闭。各县(市)、区政府要抓紧初审工作,合格一个,上报一个,经市政府常务会议批准后方可恢复生产运行。初审、上报工作必须于5月底前完成。
四、切实制定和完善应急预案
对存在隐患的尾矿库,在下游居民搬迁或者尾矿库闭库没有完成之前,各县(市)、区政府要制定和完善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安全,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五、落实责任,严肃责任追究制度
对每一个尾矿库(包括目前停产整顿的、已经和将要关闭、闭库的以及正常生产运行的),都要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人、安全监管责任人。请各县(市)、区安监局认真填报《鞍山市尾矿库安全生产和监管责任落实表》,于1月23日前报到市安委会办公室备案。
对在尾矿库专项整治行动中,工作不认真、走过场、失职、渎职、弄虚作假的地区、单位和个人,要依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和相关领导的责任。
附件:鞍山市尾矿库安全生产和监管责任落实表(略)
二○○九年一月十九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关于做好全市养老机构安全检查及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甬政办发〔20
【发布单位】宁波市
【发布文号】甬政办发〔2009〕303号 【发布日期】2009-12-31 【生效日期】2009-12-3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宁波市
关于做好全市养老机构安全检查及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
(甬政办发〔2009〕30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全市养老机构管理,消除安全隐患,确保规范有序发展,缓解社会养老需求,市政府决定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养老机构安全检查及清理整顿工作。现将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突出重点,落实责任,进一步加强养老机构安全隐患整改力度,强化清理整顿,推进规范管理,切实保障社会养老对象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安全检查及清理整顿范围及主要内容
(一)安全检查及清理整顿范围
全市范围内所有的养老机构。重点为以下四类对象:
1.七、八十年代以前建造的养老机构;
2.没有依法登记的养老机构;
3.存在消防安全隐患的养老机构;
4.30张床位以下小规模的养老机构。
(二)安全检查及清理整顿的主要内容
1.养老机构消防安全情况。重点检查养老机构是否依法通过消防验收和消防竣工验收备案;是否定期检验、维修消防设施、器材;消防安全标志状态是否完好;建筑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是否随时保持畅通;是否经常组织员工和老人进行防火检查、消防演练和消防安全教育及培训;是否有完善的消防安全制度,并制定了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等。
2.养老机构房屋安全情况。主要检查房屋使用情况是否与验收或验收备案时确定的使用性质相符;使用的房屋是否属于危旧房及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等。
3.养老机构食品安全情况。主要检查是否取得食品安全许可证;食堂工作人员是否有健康证;食堂食品卫生是否符合有关要求;是否有完善的食品卫生安全制度等。
4.养老机构内部管理情况。对照《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重点检查养老机构的环境设计、建筑设计、建筑设备与室内设施是否符合要求;对照《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重点检查服务、管理、设施设备是否达到要求;对照《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重点检查护理员的培训、技能鉴定、资格证书发放是否符合相关要求等。
三、时间安排
(一)调查摸底阶段(至2010年1月10日结束)。对属地范围内的养老机构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对排查情况进行分类建档。
(二)督促整改阶段(至2010年1月20日结束)。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养老机构限期进行整改;对没有登记的养老机构,督促其履行注册登记手续或备案手续。
(三)清理整顿阶段(至2010年2月5日结束)。对确实存在安全隐患,短期内无力整改的养老机构,或管理混乱、服务质量差、无法办理登记(备案)手续的养老机构,依法予以责令关停或取缔。
(四)总结阶段(至2010年2月10日结束)。各地对养老机构安全检查及清理整顿工作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并将总结报告上报到宁波市民政局救灾救济处。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这次养老机构安全检查及清理整顿工作,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明确责任,层层抓好落实,确保这次养老机构安全检查及清理整顿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促进我市社会养老的健康发展。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建立养老机构安全检查及清理整顿工作领导小组,民政部门要主动做好民族宗教、建设、卫生、消防等部门的协调工作,周密安排部署,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养老机构安全检查及清理整顿工作取得预期成效。
(二)加大工作力度。各地、各部门要加大对本地区的养老机构安全隐患检查的力度,特别是要集中力量检查没有登记、安全隐患严重的养老机构以及利用宗教场所举办的养老机构;在对养老机构内部进行安全隐患检查时,重点检查消防、食品卫生、房屋安全等方面。要通过全面检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养老机构,及时督促限期整改;对未登记或一时无法整改的养老机构,依法予以责令关停或取缔。
(三)注重工作实效。本次养老机构安全检查及清理整顿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地要按照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实际,精心组织、落实到人、边查边改、务实求效,确保做到不留死角。在此基础上,市政府将成立由市民政局、市民族宗教局、市建委、市卫生局、市公安消防支队等单位组成的联合督查组,对各地养老机构安全检查及清理整顿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指导、督查。
(四)讲究工作方法。在养老机构安全检查和清理整顿工作中,既要依法依政策办事,又要顾全稳定大局,注意工作方式方法,做好相关法规政策的宣传和解释工作,最大限度地争取社会和当事老人及经营者的理解支持。涉及养老机构撤销、取缔后老人转移安置问题,一定要审慎行事,稳妥处置。
二○○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托幼机构常规管理及开展学校食宿专项检查整治工作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托幼机构常规管理及开展学校食宿专项检查整治工作的通知
各中小学、托幼机构:
为进一步增强各中小学、托幼机构依法治校的意识,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不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现将本通知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宣传学习,并根据文件要求,认真查摆问题,积极进行整改。县局将组成专项督查组进行认真检查,对执行不力、整改不彻底并造成严重后果的学校,将严肃追究责任。
一、教育教学常规管理
(一)行政及德育管理
1、建立岗位目标责任制。学校常规工作由校长全面负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
2、完善学校管理规章制度。学校应结合实际制订长期和短期的发展计划,有、学期、月、周工作计划和一日工作安排。平时工作有布置、有检查、有评比、有记录。坚持使用各种簿记表册,包括《校务日志》、《行政日志》、《教师考勤簿》、《政治理论学习记录》、《德育工作记录》、《教研活动记录》、《班主任工作手册》、《教师工作检查考核记录》、《日查周评记录》、《团队活动记录》等。文档资料完整,建档规范。
3、坚持政治业务学习制度。坚持每周一次政治业务学习制度,加强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教育,提高业务水平。
4、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学校领导以身作则,起带头作用。要求校长一律兼课。
5、建立领导干部值班制度和检查考核制度。学校领导要坚守工作岗位,轮流带班值周,定点联系年级组、教研组等。坚持定期检查,学区校长每月深入辖区内的学校检查工作4次以上。分管副校长切实履行职责,每日到校到班检查指导工作。教导处坚持每月开展“四查”工作(查备课、查上课、查作业批改、查听课笔记)。建立“教师日常工作月量化考核”制度,做好一日巡检工作。
6、建立健全团队组织,充分发挥团队作用。定期开展班、团、队主题教育。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娱乐活动。
7、建立学校、家庭和社区三结合教育网络。定期家访或召开家长座谈会,举办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讲座。
(二)、一般常规管理
1、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品行有缺陷、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特殊帮助,不得歧视。
2、加强教学质量管理,严格规范教学行为。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学校要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对教学计划的制定、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课内外辅导、质量检测和总结评价等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都要有明确具体规范化的要求;要特别重视建立课堂教学规范,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质量。要建立健全听课制度,每学期校长听课不少于20节,分管教学的校长和教导主任不少于30节(音、体、美、劳占30%),教研组长不少于20节,教师不少于15节;每次听课都要有记录、有评议、有交流。
3、规范办学行为,依法办学。(1)、严格执行国家和省颁课程方案,落实课程标准,按照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学活动,按规定开齐开足课程,不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严禁随意提前结束新课。高度重视信息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课等项课程的开设,并纳入学生学业水平考试评价中。
(2)、确保节假日师生的法定休息日。严禁中小学校以任何名目(包括家长委员会)利用寒暑假、双休日组织学生有偿补课。高三毕业班因大型活动耽误课时完不成教学计划,确需补课,报县教体局批准后,学校可安排适当的时间进行补习,但补习的时间不得超过因大型活动耽误的课时。
(3)、教师不得在工作日中午饮酒,不得在课堂上抽烟、使用通讯工具,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4)、严格教学辅助材料选用。进入学校使用的学生印制作业必须经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印制作业每生、每学期、每学科不超过一套,普通高中学生印制作业根据实际情况每生、每学期、每学科可以选用1—2套。幼儿园不得使用教材、课本以及以操作材料等名义出版的变相教材、课本;幼儿园园长和教师不得参加涉及幼儿教材、课本等幼儿用书宣传、推销、推介等的研讨、培训、考察、交流等活动。
(5)、认真执行学籍管理规定。学生入学、转学、休学、毕业手续要完备,按规定时间及时准确上报学校变动学生月报表,资料要分门别类归档。义务教育阶段均不实行留级制度。
(6)、加强教师队伍管理,严禁教师对学生实行有偿家教、有偿补课,不私自在校外兼课、兼职,不组织学生统一征订教辅材料。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不歧视学生,不体罚、变相体罚学生,关心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提倡教师利用课外时间免费为学生补缺补差,其教学时间可计入教师的工作量,作为工作、考核内容之一。
(三)其它方面管理。
1、每学年至少要召开一次大型全校性的运动会,因地制宜,有条件的可举办一次有主题的校园科技文化节。
2、档案资料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记录,学校要有专人负责分类、立卷、登记、编目、装订等管理工作,做到资料规范和完整。
三、每日常规
1、科学安排作息时间。走读生每天在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时间,小学不超过六小时,初中不超过七小时,普通高中不超过八小时。晚间、双休日和其他法定节假日不上课。学生每天集体体育锻炼不少于一小时。睡眠时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少于九小时,高中不少于八小时。寄宿制学校学生晚自习结束时间,初中不晚于21点,高中不晚于22点;早上统一起床时间,初中不早于7:00,高中不早于6:30。保证学校开展团队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时间。
2、每天应当安排课间操(天气允许)和眼保健操,大课间时间不得少于25分钟,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含体育课)。学校要有组织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3、要建立每日两次(上午、下午)的教育教学检查制度,检查当天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学校要成立检查考核领导机构,成员由校领导和相关处室人员组成,检查人员要做好记录工作,定期汇总评比一次,作为年终考核的一部分,记入工作人员业务档案。
4、要充分发挥图书馆和阅览室的作用,实行开放式管理,合理安排借阅时间,尽可能给广大师生提供借书、阅览的机会和时间。
5、学校要建立每日一次的校园、教室的卫生清洁及卫生检查制度,加强对学生个人卫生、环境卫生以及教室、宿舍卫生的管理,保持校园的整洁。四、一周常规管理
1、每周一早晨要举行升旗仪式(寒暑假或遇到恶劣天气除外),重大节日或纪念日也要举行升旗仪式;举行升旗仪式时,全体师生整齐队列,面向国旗,肃立致敬,唱国歌,并进行国旗下的讲话。每日傍晚静校前,由旗手和护旗手按规定降旗。
2、每周要安排一次专题教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优秀传统文化、心理健康、公共卫生、法制、安全、国防、环境、禁毒、时事、诚信等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每周学校要安排一次全校性的卫生大扫除,清洁校园,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4、每周学校要召开一次班主任例会,汇报、交流各班的情况,便于学校掌握学生的最新情况。
二、食堂管理
1、严查学校食堂是否建立食品安全责任制。认真核查学校是否将食堂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学校日常管理中,对食堂是否有管理方面的规定和要求。
2、严查是否具有餐饮服务许可证。认真核查学校食堂餐饮服务许可证是否过期,是否存在超范围、超能力经营问题,是否存在不具备条件后未及时注销许可证等问题;对新开办的食堂,严格按照《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规定办理许可,对设计布局不合理、设施设备不具备、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配置不到位、不具备相应条件的学校食堂,一律不发《餐饮服务许可证》;对因许可条件发生变化,未及时办理变更、延续、不发或注销手续的,责令其及时办理;对未经许可从事餐饮经营的,严格依法进行查处。
3、严查环境卫生是否整洁。认真核查学校食堂环境是否定期清洁和保持良好;是否具有消除老鼠、蟑螂、苍蝇和其他有害昆虫及孽生条件的防护措施;是否具有足够的通风和排烟装置。
4、严查从业人员健康证明是否有效。认真核查是否具有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措施;从业人员是否健康合格证明;健康证明是否在有效期;是否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从事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人员患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时,是否及时将其调整到不影响食品安全工作岗位。
5、严查索证索票制度是否落实。认真核查学校食堂采购食品及原料、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品是否验收,是否具有进货台账,库存食品是否在保质期内,原料贮存是否符合管理要求。重点检查食品及原料、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品是否存在国家禁止使用或来源不明的情况,严查食用油脂、散装食品、一次性餐盒和筷子的进货渠道和索证索票情况。
6、严查清洁消毒是否到位。认真核查学校食堂是否配备有消毒设施;消毒池是否与其他水池混用,消毒人员是否掌握基本知识;餐饮具消毒是否符合相关要求。
7、严查加工管理制度是否落实。认真核查原料清洗是否彻底,粗加工是否达到要求,是否生熟分开,是否存在交叉污染;四季豆、豆浆等是否烧熟煮透,是否存在违规制售冷荤凉菜;凉菜间是否具有空气消毒和专用冷藏设施,操作人员是否穿工作服、佩戴口罩。严查是否按规定留样,是否具有留样设备,留样设备是否正常运转。
三、住宿管理
1、建立严格科学的宿舍管理制度,建立寄宿生信息卡,制定寄宿学生“宿舍公约”、“作息时间”等管理制度,及时认真填写《寄宿生管理日志》,做到住宿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寄宿学生宿舍实行分时段管理,外来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进入学生宿舍,来客和非本室学生不得留宿,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并按规定程序及时上报有关部门。
2、按标准配备生活老师,小学低年级寄宿生,按规定配备保育员。生活老师和保育员要严格履行工作职责,24小时轮流值班,切实加强学生宿舍的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确保学生正常学习、生活,做到管理无空白。
3、对寄宿学生宿舍实行夜间巡查、值班制度,督促学生遵守住宿纪律,规范作息制度。针对女生宿舍安全特点,要有男、女生相对独立的住宿,一人一床,安全方便,确保女生宿舍的安全管理。
4、宿舍保持通风、透光、无异味,室内外整洁、卫生。定期开展卫生大扫除和文明卫生寝室评比。
5、宿舍楼安全出口、疏散通道要达标、畅通;宿舍外窗不得安装金属护栏,消防设施、器材要完好,楼梯走道要有安全标识,按规定安装应急灯,火源电源管理要规范,定期进行疏散演练。
6、宿生的床铺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家具(床类)主要尺寸标准》(国家技术监督局1997年5月28日批准,1998年1月1日实行)的要求,尺寸:单位:mm;单人床,长:1980,宽:990,高:610。双层床,长:1970,宽:800,底床面高:400-440,层面净高:980,安全栏板缺口长度:500-600,安全栏板高度:200。未达到标准的床铺立即进行改造与更新。
7对寄宿学生进行卫生教育,教育学生讲究个人卫生,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指导学生整理内务,保持宿舍清洁。
8、服务人员配备。
小学1—3年级每30名学生配备1名生活教师(男女职数按学生性别比例设置),4—6年级每50人配备1名生活教师,负责学生生活起居工作。寄宿人数达到600人,应配备1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医疗中级专业职称并具有资质的熟练医疗业务、能胜任日常保健和预防工作的专兼职医务人员,配备1位洗浴管理人员,1位洗洁管理人员。食堂每40人名学生配1名炊事员,每200名学生配备1名宿舍卫生管理人员和1名保安人员。
9、宿舍各类用房应经有关部门鉴定不属D级危房,老房子达不到抗震6度的,要按要求加固。新建房屋必须按抗震6度设防设计建造。
10、据住宿学生数量,学生住宿面积按每生2.5—3平方米计算(应有水源和厕所),达到标准。
此次中小学托幼机构常规管理及学校食宿专项检查整治工作是在市局年终督导考核后,针对我县学校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的一项专项整治活动;是响应县委县政府关于砀城文明创建吹响的号角,是进一步强化学校常规管理作出的一项重要部署。为使新学期开局良好,决定在元月份对学校专项整治工作进行检查。
附
1、砀山县中小学托幼机构食宿情况专项检查安排表
附
2、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检查表
附
3、学校学生宿舍管理专项整治检查表
砀山县教育体育局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附件1:附件1 点击下载 附件2:附件2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