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延边大学正门浮雕设计方案说明
延边大学正门浮雕设计方案说明
延边大学自建校以来共修复了五次校门,在这次的正门整改中增高了围墙高度,从原先的3米改成了6米,并加入了五幅浮雕。其意义在于以东亚六国文化交流为前提,充分反映我校始终贯穿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办学理念、特色及地域特点。
浮雕规格:东、西主墙面各13×3.2米,东、西门洞浮雕各0.9x3.86米。从建筑物的高度和宽度考虑,浮雕设计内容明确、线条明朗,具有直观性和欣赏性,侧重以写实主义的艺术手法来设计。它结合了“物我一体”的东方哲学思想与“和谐为美”的美学思想。浮雕以现代表现主义技法为手段,采用了行云流水般的绘画性——点,线,面,立体手法。具体设想内容如下:
一、东面浮雕:
主题:人才培养、社会服务
内容:主体为大学生高举毕业证欢庆的场景,反映了延边大学以人才培养为主,内容寓意大学生毕业后服务于社会,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两边分别以身穿民俗服装进行教学和学习的人物,体现出延边大学以教学为主的办学特色。底纹采用水图案代表了图们江,背景建筑是韩国的首尔大学、日本的东京大学、蒙古的国立大学等。
二、西面浮雕:
主题: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和谐
内容: 主要画面表现了身穿五种民俗服装的大学生欢快的大学生活,反映出我校各国学生和睦相处的友谊关系。其中从左到右是:身穿韩服的朝鲜族姑娘、身穿汉服的汉族姑娘、身穿蒙古袍的男孩、身穿和服的日本姑娘和身穿俄罗斯服装的男孩。
底纹和背景建筑与东面墙面采用同样的水图案代表了鸭绿江,背景建筑分别是反映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北京大学西门、朝鲜的人民大学习堂、俄罗斯的莫斯科大学等。
东西两面主体墙面背景中再现的建筑是各国具有代表性的大学建筑,主要想表现的是延边大学是东亚地区六国文化交流与学术研究的高级学府,并寓意了高校之间的友好、交流与合作,对美好未来的共同探讨与研究。
三、正门上方浮雕:
主题:长白山
内容:利用形象化的图形,表现出了长白山的宏伟与壮观。大门整体就像母亲,用她的双臂拥抱着大地,寓意延边大学是坐落在长白山下,喝着长白山的母亲河的水,研究和发展着延边文化,孕育着成千上万的学术人才的高级学府。
四、西面门洞上方浮雕:
主题:朝鲜族的迁入
内容:这幅浮雕采用水图案、金达莱和木筏等图案因素想反映的是朝鲜族的迁入史,想表现的是在辽阔富饶的长白山脚下定居的朝鲜民族与周围的各个民族和睦相处的美好生活,水图案代表的是图们江,伴随着美丽的金达莱,反映出了延边大学的地理位置和地域特点。
五、东面门洞上方浮雕:
主题:扬帆出海
内容:这幅浮雕通过长白山脉、水图案、松树和帆船等图案,反映了延边文化的发展和对外交流,水图案代表图们江,伴随着长白山脉典型松树和富于古韵色彩的帆船,反映出了延边大学的学术研究来自于文化的交融,又意味着延边大学的人才在各国各地承担着促进文化发展的历史使命。通过古船寓意延边大学的骄子们学业有成,奔向四面八方的美好前景。
综上所述,通过在学校正门添加这组浮雕来表现和反映出了延边大学的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通过地域性显著的图案元素,让世人更容易去理解其内涵,更容易去接受它。同时通过浮雕反映出世人对延边大学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
第二篇:墙面浮雕材料说明及单价
墙面浮雕材料说明及价格
墙面浮雕所用材质主要分为:化学类(树脂类)、石材类和金属类三种。
一、化学类主要有喷沙玻璃钢和纯玻璃钢两种。
喷沙玻璃钢有仿真性强,成型效果好等优点,但容易脱沙、脱色,易老化,一般不适用于室外工程,使用年限为3至5年。纯玻璃钢仿真及成型效果不如喷沙玻璃钢,但不易脱沙、脱色,使用年限为10至15年。二、石材类主要有黄沙岩和汉白玉两种石材。
天然石材浮雕成型后色泽自然,不老化、不脱色,经久耐用,但造价偏高,使用年限为30至50年。三、金属类主要有铸铜和锻铜两种。
浮雕价格表
材
质
数量(m2)
单价
(元/m2)
总价(元)
备
注
纯玻璃钢
215.5
2000
431000
喷沙玻璃钢
215.5
2200
474100
黄沙岩
215.5
2200
474100
板材厚度5CM,雕刻深度2CM
汉白玉
215.5
2700
581850
板材厚度4CM,雕刻深度2CM
铸铜
215.5
11000
2370500
产品厚度2CM以上
锻铜
215.5
6500
1400750
产品厚度0.1CM,纯手工制作
第三篇:设计方案说明
设计方案说明
一、环境设计方案的创意理念:
以“师生、自然、历史、文化、科技、人文环境、景观雕塑与时代”为时钧园景观设计的创意源泉,它定位于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新区校园的文化景点;
在景观设计的内容上的追求自然、现代与人文,通过当代植物造景来营造时钧园的景观氛围,既有时先生的铜像融于园中,又让时钧园融于自然山水之间。以达到校中有园,园中有校的景观效果。
在时钧园的景观设计之中,景观设计师娴熟地运用了当代景观的设计要素及特殊技法,成功地将时钧园设计成非一般主轴线的、非过于肃穆的,而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活跃的、按人流流线及景观要素,便于师生课余时进行交往的文化精品景点。
应用了国外当代心理学中“格式塔理论”与“拓补原理”,以人为本,把师生在园中多重感受与校园中山水的气势的研究成果用于本专题设计之中。
时钧园通过景观设计师、环境设计师、园林设计师、造景设计师、心理学家、规划设计师及国家一级注册建设师等的团队合作,共同打造出一个典雅的、现代的、交往的、教育的、文化的、纪念的校园精品景点——时钧园。
二、时钧园外部空间的设计思想:
空间设计师力求使时钧园外部空间与校园山水环境相柔化;把开敞的时钧园与道路、东部及北部起伏的山峦的半围合灰空间相融合。 富有步移景移多趣味空间及变化多端的交通流线;打破了传统的、强调非主轴线的设计方式,根据时钧西路这条校园主入口的主人流方向,在其时钧南路与时钧西路交汇处,选定为时钧园主入口为序曲→采用化工分子结构的六边形构图,并加以抽象提炼而成的平面形式→通过动态的思源泉造型,引发师生们想起了“饮水思源”与“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叠落式喷泉池景的引导区使我们联想起南京工业大学的主要创始人时钧院士的谆谆教导。→时钧桥:过渡空间→主要活动区,平1
面也采用化工分子结构的抽象六边形形式,时钧铜像,对中国古代吉祥图案进行抽象的动态行水“如行云流水”及四块绿色花坛、“教学讲坛”等→时钧园的跋:时钧亭、院士山、院士溪流等,院士题字石、弟子亭等形成了时钧园那颇具气势的自然背景山水与亭阁。
三、时钧园的环境设计构思
造景设计师采用了依山就势的独特手笔——借景与对景,创造出了与众不同的时钧园景观空间,把自然叠水、起伏的山峦、树林草坡、亭台楼阁、凳山信步、林间鸟语的景观作为时钧园的背景,气势非凡。 园中有水,水中有园,动态、静态水景形成了既有师生参与,又富有观赏性的视觉功效——“看人与被人看”。
丰富的步行景观:通过不强调主轴的、多层次、颇具变化的步行小道,各种硬质景观的有机搭配,可休憩小品的巧妙设置,达到步移景移的意境。
在时钧园景观内容的设置上强调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多层次性与丰富表达性,使之在形体、尺度上更加符合师生们的视觉感受与心理体验。
成功地改造了原有简陋、单调的、围合性差的街头小地,使时钧园成为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新校区中一流的师生活动的精品场地与文化景点,并使之由二个密不可分的大小室外精品空间。有机地构成,达到二者视觉比例的最佳性和景观的均好性,一改以前散、大、空、乱、单调的现状。
四、时钧园景观的表现
以“山、水、石、林、铜像、大学校园”为表现的元素。
功能及活动的丰富性:时钧园具有多种活动功能,变原有空旷有余的场地为历史、文化、教育、休憩、集体纪念、散步、交往等于一体。 在丰富的景观中,小品设计师专门围绕著名雕塑大师吴为山教授的精品雕塑——传神的“时钧先生走向讲坛”,既具有交往型、可坐性、休闲型与学习型,又具有时钧园室外空间组成之必要要素与可控制的、可行的经济性。
景观设计的可坐性,又是它的一大特色,打破了传统手法中的单调的长串式,而采用与绿化、花坛、广场、园林相结合的条型光面的红色黄山石的坐椅与坐凳,尺度十分宜人,使主次园中可分别供80人与40人同时就座,增添了师生集体学习——纪念的又一大特色。
园林设计师认为:立体植被应具有层次感与季节性。那些长绒草的草坪、彩色灌木的坡形花坛,顺着山势的弯曲小径都营造出一个符合园中行走师生的视觉、人行流线、山峦、风景、道路景观的绿色环境,时钧园与校园道路、人行道之间由草坪绿化的灰空间分隔开来,使其园中有绿化,绿化中有园就是对这个园之特色要求,与市民广场、传统中国园林、纪念广场等有着很大的区别。其中1/3为耐荫开花灌木、1/3为常绿乔木,以营造出浓郁的和层次丰富的沿道景观。时钧园四周背景绿化为主要景观背景植物,如桃树、李树、雪松、冬青、槐树及常绿调叶、高大、成材性的树木为首选等植物,并塑造出不同的季节景观,使观景与观花植物分布于其间,并用水生植物来丰富水系景观,并象征着时钧先生的高尚品德。
水景设计师认为,动态的、静态的与声、光、电上结合的水景是时钧园的精华所在之一。
城市规划师认为,时钧园周边道路是根据校园规划及现状广的设计改造的,是一个校中之精品园,符合规划设计的五大要素:
1、用水景提升时钧园的设计品质和项目的文化价值,达到园中有水,水中有园;
2、规划与设计模式中传承了化工分子结构的科学特质,以有形(六边形)胜无形;
3、注重师生多种文化、教育、纪念等活动的参与性,适合多种人流不同规模的不同活动,考虑到机动性、预留性与发展性;
4、结合狭长用地的特点,化整为零,变不利为有利,讲求园的空间与平面之最佳比例,子母园合二为一的场地设计,增强了强调性、类似性、韵律感的划分及协调,采用了轴线的转化及旋转,使时钧园标志性与个性十足;
5、围合、半围合及灰空间的形成,使师生在其中有一种场所的归属感,以小见大的借景与对景的利用又是其主要设计手法之一。
五、时钧园主要设计师认为:
时钧园交通方便,闹中取静,其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建设有地,南京工业大学若能采纳本独具匠心的设计方案,必将使时钧园的建设及发展拥有鹏程似锦的美好未来。
六、设计的象征性:
从2005年11月初至今,设计师们在时钧园的创作期间,真可谓天天无眠,为时钧先生这个深受师生欢迎的著名学者、第一代院士、我国化工业泰斗、及南京工业大学鼻祖的曲折人生及诲人不倦的事业所感动,在此引用巴金先生的一句名言就再合适不过了:“我愿化作泥土,来温暖你们每一个脚印”。院士山上涓涓细水就象征着时钧先生一生的创新精神永不止尽,溪流旁一块块(20块)红色黄山石,刻着既是时钧先生的院士学生们之感言,又是时钧先生的院士学生们被时钧先生温暖——培养的、踏实创新做学问的一步步脚印。在园中铜像附近的那一块块红色黄山石做成的石椅,也仿佛每时每刻告诉我们时钧先生之辛苦勤劳,在教学、科研及做人等领域中的一步步坚实的脚印。时钧先生仿佛正在走向讲坛,走进师生们的生活之中。南京工业大学师生们可以每天选派各年级、各班级的学生代表到时钧园中开展各种学生会、团委的集体活动,集体宣誓、文化活动及集体学习等,时钧先生的爱也是一面永远不倒的旗帜和永远不老的精神——“南工大之魂”。
时钧园是一个校园文化之精品,以小胜大,以巧胜拙,也是中国院士旅游开展之中的一个重要景点。
时钧园的设计风格别具一格,深受立体主义的影响,颇具时代感,讲求体与块的元素,挑战过时的传统手法。笔者相信其建成后必将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它也为校园师生的精神生活提供了一个文化呼吸的新空间,对校园文化生活势必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本设计讲求自然的精神,把石块、植物、水系等有机的柔化于一体,并注重形式和功能的结合,也是现代与传统的对话,力求在反映出时钧先生精神永存的手法中予以探索与创新。在“场所精神”与“文脉主义”上都围绕着时钧先生所从事的化工事业,溪流与流水上都利用了循环水、保留已存的一棵参天与优质的桂花树等都是生态设计的特质。
第四篇:延边大学征文比赛
延边大学“XX杯” 大学生文学征文大赛
活动策划书
主办单位:
2012年XX月XX日
一、活动简介:
征文比赛是延边大学传统文化活动之一,随着全校师生的关注度增加以及参与人数越来越多,征文大赛的品牌影响正逐步加大。为进一步扩大其影响力,系统规范的将这一传统赛事传承发扬下去,沧浪文学社联合人文学院记者团和读书协会,将举办延边大学首届“XX杯”大学生文学征文大赛。
2012年延边大学首届“”大学生文学征文大赛整体融入了多元化的气息,以征文大赛为主、举行文艺颁奖晚会,为以后我们的文学活动的开展增加影响力,并调动更多的同学加入到比赛中来。
二、活动背景及目的:
随着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尘埃落定,莫言成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籍作家,中国文学在世界上的影响越来越大,文学界掀起新的热潮。
为了丰富大学文化生活,培养文学青年,同时为激励我校大学生的对文学的热情,提高文学涵养,特举办以“”的主题征文比赛。
三、活动名称:
四、活动对象:
五、主要流程:
(一)宣传动员
1、宣传海报
2、条幅:一个
3、上传综合信息门户网
(二)、稿件征集
1、日期:
2、具体方案:见附件
(三)、评选
1、日期:2012年XX月XX日至XX月XX日对征文进行评选
2、具体方案:见附件
(四)、颁奖仪式
日期:
地点:
详情见文艺颁奖晚会活动策划书。
附件:
延边大学首届“读协杯”大学生征文大赛
征 稿 启 事
延边大学首届“XX杯”大学生文学征文大赛以振兴文学精神,培养文学新人为宗旨。本着丰富我校学生的精神生活,创造浓郁的校园人文氛围;繁荣高校的大学生文学创作,提携和奖励大学生中的文学新人。旨在打造属于大学生自己的原创文学园地,形成一个新的校园文学品牌。
一、组织单位
二、活动主题关键词:
三、奖项设置:
本次大赛设
一等奖名,二等奖名,三等奖名,优秀奖若干名,并举行颁奖仪式,颁发荣誉证书及奖品。
四、征文要求:
1、凡,创作的格调清晰,内容健康,能够反映“”的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均在欢迎之列。倡导真实情感,尊重艺术探索,题材风格不限。但须是未经公开发表过的作品。
2、每人限投一篇作品,诗歌限100行以内,散文限3000字以内。
3、本次活动邀请我校知名教授组成大赛评委会,对参赛作品进行认真公正的评审。
4、所有参赛作品必须打印稿和电子文档两种形式上交。①打印稿要求:A4纸,在封面左上角注明“校园征文大赛”字样并标注作品类别;标题用三号字、宋体,正文用四号字、宋体,稿件概不退还,作者本人自留底稿)②电子稿要求:来稿主题栏注明“征文”,正文以附件形式发送。为方便联系作者,请在正文开始注明学院、专业、年级、姓名和联系方式。
5、欢迎我校各专业同学投稿。
五、大赛评委
待定。
六、截稿日期:即日起至2012年XX月XX日止,自留底稿,来稿不退。
七、投稿方式:
联系电话:
延边大学
第五篇:延边大学校徽
说明:1.本校徽已按比例缩放,请点击图片在新窗口中查看清晰原图。
2.www.xiexiebang.com整理的系列中国大学校徽,旨在为您制作简历时提供方便。
3.“延边大学校徽”的版权归属原设计者、学校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