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治安,公共安全
先锋道办事处
开展整治社会治安维护公共安全
百日攻坚会战实施方案
春节、自治区“两会”、全国“两会”将至,为全力营造平安稳定祥和的社会氛围。按照市综治委要求,区综治委发【 】 号文件要求,从即日起至全国两会闭幕,在全街范围集中开展整治社会治安维护公共安全百日攻坚会战,为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各社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本次会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将安全隐患治理工作摆上重要议程,切实加强领导,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层层抓好落实。全面强化、固化、深化政府监管责任,落实安全生产和消防网格化管理,对排查出来的安全隐患,要落实网格责任人负责跟踪整改。
为加强此次百日攻坚会战的组织领导,确保排查整治工作落到实处,成立领导小组如下: 组
长: 副组长:
成员:
二、明确任务,压实工作责任
一是街道领导负责督促指导并带领各科室工作人员与社区一起开展排查整治行动。各科室负责组织实施本科室包片区域的公共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活动,同时加强对社区排查整治工作的业务指导。
二是各社区、各相关单位要强化对各类涉稳重点人员的核查登记和防范控制,凡是对国家安全、社会政治稳定、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的人员都要纳入工作视线,实施动态管控,努力将重点人员稳控在当地,严防漏管失控。要加强对刑满释放人员、社区矫正对象、吸毒人员、精神障碍患者等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落实教育、矫治、管理等措施,严防发生个人极端案事件。要做好防控打击教育转化各类邪教人员的工作,严防发生各种破坏和宣传。加强情报信息搜集、研判及时发现有进京滋事苗头的各类重点人员,并进行有效控制,妥善处置。
三是各社区、各相关单位要进一步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集中时间、集中力量深入居民区滚动式地毯式开展矛盾纠纷隐患排查,特别是针对工程建设领域涉及到的因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可能引起的各种矛盾隐患,要及时排查到位。对未化解的矛盾纠纷,进行认真梳理分类。逐案登记建立台帐。对排查到的矛盾纠纷隐患,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确定包案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确定化解措施和完成时限,做好化解工作,对存在进京到重点地区上访隐患的信访事项,及时向有关单位预警。
三、抓住节点分布有序,推进推进 各社区、各相关单位要抓住春节、十九届二中全会、全国和自治区“两会”等重要时间节点,常态化、基础性排查、整治、打击、防范、管控等工作与重大节点安保维稳工作统筹考虑、分级分布上人力、上措施、上手段。研究制定好周密的攻坚方案和应急预案,确保有战法、有章法,突出重点、抓住重关键点,分布有序推进。
四、畅通信息,抓好工作调度
各社区、各有关部门要迅速展开行动,对排查发现的一般安全隐患,督促指导即时整改,对排查发现的重大安全隐患,登记建档,及时上报。
第二篇:公共安全
校园公共安全管理
安全问题是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安全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化。除个人安全外,公共安全更多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成为个人、组织、国家乃至世界都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近年来,瘦肉精事件、三聚氰胺事件、马加爵、药家鑫事故、甲流、非典疫情等等,多年来类似这样的公共安全事情在中国层出不穷,屡禁不绝。这些事件与建设和谐社会格格不入,更危害着党和政府在公众中的形象。正确的处理好这些事件,是践行科学发展观 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党和政府的职责所在。
第一部分 前言
一、我国公共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持续保持GDP年均9.8%的增长率,政治和社会大局稳定,公共安全形势保持了总体稳定、趋向好转的态势。但是,中国公共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并面临着新挑战。
1、自然灾害严重。由于特有的地质构造和地理环境,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基本特征是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年均3亿多人次受灾,倒塌房屋300多万间,经济损失超过2000亿元。
2、事故灾难严重。由于经济快速发展,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一些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和技术落后、非法开采、违规操作等原因导致的煤矿、交通、化学品等事故频发。近十几年来,年均各类事故死亡10万人,其中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重特大事故年均近100起,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不断。
3、公共卫生事件频发。全球新发现的30余种传染病已有半数在中国发现,多种传染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职业病危害严重;农村卫生发展滞后,传染病、慢性病和意外伤害并存;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重大疫情的不时出现和公共卫生事件的不确定性及严重性已经成为一个新的重大问题。
4、影响国家稳定和社会安全的因素依然存在。一是人民内部矛盾凸显。由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和不平衡问题以及各类经济纠纷等,上访和群体性事件不断;二是刑事犯罪高发;三是国内外极端势力制造的各种恐怖事件危及我国安宁,如西藏、新疆的打砸抢烧等暴力犯罪事件和东突恐怖活动等。
5、受到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的挑战。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人们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明显增强,舆论监督、社会监督力度空前加大。高风险的城市和不设防的农村并存,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全因素不断增加。
二、目前公共安全事件的新特点
1、时间呈多频次,空间呈多领域。
2、非传统的公共安全隐患已成为公共安全的重要威胁。
3、单体的突发事件极易被放大为群体的社会危机。
4、公共安全事件国际化程度加大。
三、社会、经济背景
我国目前正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既是关键发展期,同时又是矛盾凸显期,是社会矛盾和各种冲突以及突发公共事件高发期。通过对一些国家安全生产形势的分析,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1000美元~3000美元)这个区间,是公共安全事故的高发期。中国目前正处在这个阶段。
第二部分:校园公共安全
一、校园公共安全的重要性
1、学校公共安全关系到教育事业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
学校公共安全是以实现学生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为基本目标,学校对学生生命安全的保障关系到社会稳定、家庭幸福和国家未来。因此,要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校园”的建设。学校的教育教学对象是学生,不同的学生来自于千家万户。学生的安全,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敏感事情:学生安全了,家长放心,学校顺心,政府安心;学生不安全,家长伤心,学校闹心,政府烦心。学校的安全工作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引起校园的波动、学校所在地区的社会局面的颤动。校园不是独立于社会之外的世外桃源,建设了一个和谐的校园,就为千家万户的和谐、社会的和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果校园都变成危险地带,社会也就难以和谐了。
2、学校公共安全事故现实问题严重令人担忧
据联合国专家统计分析,每年全球死于意外事故约200万人,其中青少年儿童接近100万人;我国每年死于意外事故的青少年儿童约8万人,其十万人事故死亡率约23人,是职业意外死亡率的4—5倍,我国每年死于交通意外事故的学生高达数千人。面对每一次残酷的事故,面对每一个鲜活的生命在瞬间逝去,我们每一个管理者和教师应该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发挥积极的作用。
3、国家领导和教育部高度重视学校公共安全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高校安全稳定工作,鲜明指出“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在《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等文件中也明确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结合各地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纲要》,切实加强学校公共安全教育,不断提高在校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能力,确保在校学生身心安全。
4、学校公共安全体现了学校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俗话说“医者父母心”,“教者”也有“父母心”,这个“父母心”就是学校与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教师的人文关怀,我认为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从教师的职业道德中我们也能体会出要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安全。现在学校教育提倡“以人为本”,我想“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安全”就是真正的“本”。学生是学校的教育教学对象,安全关爱是爱学生的基石与核心。学校没有关爱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安全,其它方面的关爱也难以落到实处。也就是说生命不保,又谈何教育呢!
5、学校公共安全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学校的发展,要有两条生命线的支撑,那就是校园安全和良好的教育教学质量。以前,我们在学校日常工作中只提“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现在我们已经知道这是有欠缺的说法。一个学校,如果经常有学生受损伤的情况,教职工、学生经常受到人身安全的挑战,那教职工又怎能安心工作,学生又怎能安心学习呢?家长能把自己的子女送到这样的学校吗?答案肯定是显而易见的。长期下去,没有学生的学校,能叫真正的学校吗?更不用谈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了。
二、当前校园公共安全现状
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报的学校各类安全事故中,事故灾难(溺水、交通、踩踏、一氧化碳中毒、房屋倒塌、意外事故)占59%;社会安全事故(斗殴、校园伤害、自杀、住宅火灾)31%;自然灾害(洪水、龙卷风、地震、冰雹、暴雨、塌方)占10%。其中,溺水占31.25%,交通事故占19.64%,斗殴占10.71%,校园伤害14.29%,中毒占2.68%,学生踩踏事故1.79%,自杀占5.36%,房屋倒塌占0.89%,自然灾害占9.82%,其他意外事故占3.57%。
目前高校主要存在着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重大治安刑事案件、盗窃和诈骗、社会交往以及大学生自杀等重大安全隐患。从全国来看,大学生遭遇交通事故、火灾事故逐年增多,大学生被抢劫、被伤害、被骗、被盗、被滋扰案件时有发生。这些情况与我们要实现的安全、文明、有序、和谐校园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
三、学校公共安全事件的一般特点
突发性,危机发生时学校原有的发展格局突然被打破,使人们感到非常突然;
破坏性,危机会造成了学校的损失,这种损失可能是有形的,也可能是无形的; 不确定性,人们很难判断危机是否会发生,也很难预测危机发生的概率,往往凭经验做出错误的预测;
紧迫性,危机的发展非常迅速,对时间的把握程度很大程度上坚定了危机事件管理的有效性;
信息不充分,危机破坏了学校原有的信息沟通渠道,无法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信息错综复杂又真伪并存;
资源严重缺乏,危机破坏了学校的常用和备用的资源配制秩序,尤其是对人力资源的负面影响较为明显。
四、高校公共安全事件的类型
学校公共场指的是供学校师生们使用的学习、用餐、休闲、娱乐、健身等场所。从广义上讲,校园安全事故是指学生在校期间,由于某种偶然突发的因素而导致的人为伤害事件。就其特点而言,责任人一般是因为疏忽大意过失失职而不是因为故意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根据公共安全事故的种类,我基本上将高校容易发生的安全事故分为以下八类:
1、交通事故。最著名的事件是发生在河北大学的李刚事件。2010年10月16日,在河北大学新区超市前,一牌照为“冀FWE420”的黑色轿车,将两名女生撞出数米远。被撞一陈姓女生于17日傍晚经抢救无效死亡,另一女生致重伤。
2、劳动或社会实践事故。2010年九月十七日,安徽水利水电的大三在校实习生,在合肥锻压集团实习时出现事故,被送往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3、校园暴力事故。2008年10月28 日晚,中国政法大学大四学生付成励因为其女朋友的原因,用一把菜刀,结束了教授程春明的生命。
4、消防事故。2008年12月,上海市中山西路上海商学院徐汇校区宿舍楼602寝室内起火,大火迫使4名女生从阳台跳下,当场死亡。上海市公安局对外发布消息称,火灾事故初步判断原因为寝室里使用“热得快”引发电器故障并将周围可燃物引燃所致。
5、挤压、践踏事故。2010年10月9日,为了抢占座位复习备考,武汉工程大学流芳校区数百名学生涌入通往图书馆自习室狭窄过道时,发生踩踏事故。
6、学生身心异常事故。2011年4月13日早上7点半左右,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信息学院数学系一名大一女生跳楼死亡,据称死者生前曾多次找学校心理辅导老师咨询过,曾向学校提出过休学请求,但一直未办理相关手续。
7、自然灾害事故。2007年,强台风“圣帕”袭击了福州大学城,导致上千名暑假留校和提前返校的大学生被洪水围困。
8、卫生事故。2009年10,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级新生军训期间出现甲型H1N1流感聚集性疫情,其中一名大一新生染甲流感后,病情恶化后送医,但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第三部分:高校公共安全事故的危机处理
一、高校危机事件的特点
高校公共安全事件往往指公共性质的危机事件,它首先挑战的是学校领导者的领域,决策者的层次。一般来说,危机事件具有十个方面的明显特点:
一是不确定性; 二是演变迅速; 三无法照章办事;
四是信息不全,小道消息流行; 五是资源准备不足; 六是社会反响强烈; 七是人员反应较慢; 八是信息阻塞; 九是心理恐慌; 十是声誉受挫。
二、高校危机处理的基本原则
1、时效原则。高校危机事件发生,必须迅速反应,立即采取有效积极回应措施,不可隐瞒、延误时机。
2、协调原则。高校危机事件发生,需要上下级及时沟通,互相支持与鼓励,同心同德,同舟共济,保持协调。
3、利益原则。高校危机事件的处理必须遵循“利取其大,弊取其小”的决策准则,努力化害为益。
4、透明原则。让全体成员了解事件的真相,切忌隐瞒实情,逃避责任。
三、高校危机管理的有效措施
1、减少危机的来源、范围和影响;
2、提高危机初始管理的地位;
3、改进危机冲击的反应;
4、完善修复管理,以能迅速有效地减轻危机造成的损害。
四、高校危机管理的理论模式
根据高校危机的发展过程,可将危机管理分为三个阶段:
1、危机防范。危机防范、危机管理的重点应放在危机发生前的预防,而非危机发生后的处理。组建组织内部危机管理小组;强化危机意识,观察发现危机前兆,分析预计危机情境;组织要从危机征兆中透视组织存在的危机,并引起高度重视,预先制定科学而周密的危机应变计划;进行危机管理的模拟训练。
2、危机处理
危机发生后,当事人应当冷静下来,采取有效的措施,隔离危机。不让事态继续蔓延,并迅速找出危机发生的原因。其次,以最快的速度启动危机应变计划。再者,要想取得长远利益,组织在控制危机时就应更多地关注消费者的利益而不仅仅是组织的短期利益。最后,随机应变。
3、危机总结。
第一、调查。对危机发生的原因和相关预防和处理的全部措施进行系统的调查;第二、评价。对危机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评价,包括对预警系统的组织和工作内容、危机应变计划、危机决策和处理等各方面的评价,要详尽地列出危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第三、整改。对危机旁及的各种问题综合归类,分别提出整改措施,并责成有关部门逐项落实。
第三篇:公共安全
公共安全
【背景材料】
近年来,在群众最关注的社会问题中,城市安全是其中之一。太平盛世是百姓心中的理想境界。只有太平未必就是盛世,然而盛世必须是太平的。否则,即使“食有鱼”、“行有车”了,但说不定哪天这“鱼”或“车”就被一场突发事故给毁了,也难称真正的好日子。
政府要抓经济,然而城市公共安全也要抓,也要抓紧抓好。城市公共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进程,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大局。如果说城市公共安全就是民生工程,那么人民群众对城市安全的满意度也正是检验政府政绩的重要标准。
【范文】
多措并举确保公共安全 齐心协力推动社会发展
近年来,我国公共安全事故频发,人民的安全和利益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公共安全事故成为阻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峻问题。上海市市委书记韩正曾在政府工作会议上指出:“让人们安居乐业是政府的重要责任,也是政府造福一方的重要内容。”而当前公共安全事故严重影响了人民安居乐业,因此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公共安全问题,为人民乐享发展成果创造良好的环境,保障社会和谐发展的大局势在必行。
政府是社会资源的分配者,是社会生产生活的组织者,也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在调集资源、组织力量等方面享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在保障公共安全建设中,也应当承担起责任,发挥好作用。
完善的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是社会公共安全的硬件保障。近年来,我国生产、卫生、交通等公共安全事故频发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公共基础设施配置不足和保障不及时造成的,这就在无法控制的天灾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人祸的因素,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牵涉面广、投资量大、收益小,因此,政府不但应在财政预算及税收政策等方面加大帮扶力度,同时还应有效调集、调控社会资源,组织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安全事故防范的屏障。
各类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因此,要从根本上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还要做好企业的安全能力建设。要鼓励和督促企业依法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投入,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在现实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很多企业或面临着严重的生存竞争压力,或没有足够的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对安全生产的管理和投入都不到位,这就要求政府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适当扶持,增加投入。同时要求或帮助企业做好领导干部和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生产技能的培训。
公共安全的实现,离不开健全、完善、及时、有效的监督机制建设。政府既要强化自身公共安全执法监察能力建设,强化行政部门安全监管职能,又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尊重广大群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权利,为社会监督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做到对于群众和媒体反映的问题深入调查、及时反馈、妥善处理。
公共安全建设关系到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它由诸多方面组成,由多种力量维系,由多个体系保障,绝非一人一时之力可达成。因此,只有全社会共同行动,将公共安全建设作为一项必须始终紧抓和重点建设的工作进行下去,我们的公共安全才能得到保障,社会也必将更加和谐。
第四篇:公共安全
公共安全:
原因:
其一,体制转型期内产生的社会震荡。我国正处于由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向新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期,在此过程中,价值观的多元化,客观上增加了社会控制的困难。
其二,收入差距拉大产生的变态利益需求取向,使社会心理出现失衡,产生了各种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利益冲突的加剧必然使违法犯罪行为增多。
其三,大规模社会人口流动产生的附带性社会治安问题。当前,除了农村民工潮之外,某些城市人口也加入了人口流动大军,给人口管理和治安带来巨大困难。在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中,不可避免出现某些社会犯罪现象。
其四,政府职能转换期内产生的社会调控能力弱化。政府职能转换还没有完全到位,在某些方面造成社会调控能力弱化,从而影响社会治安的调控和整治。
其五,国际犯罪活动对国内产生的冲击。
对 策:
第一,健全体制,明确责任。各地区各部门要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第二,居安思危,预防为主。要健全公共安全管理机制,健全监测、预测、预报、预警和快速反应系统,全面提高国家和全社会的抗风险能力。
第三,强化法治,要用法治来确保公共安全,即加快规章制度建设,健全与完善关于维护公共安全的法律法规,严格依法办事。第四,依靠科技。高度重视运用科技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把科技产品运用到维护公共安全上面去。用高科技对安全高发区进行监控、警报等预防。
第五,协同应对,快速反应。建立公共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制定公共安全应急预案,搞好安全技术培训,提高安全防范和管理水平。
第六,加强基层,全民参与。提高基层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能力,提高群众应急能力和自救能力。
第七,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的安全意识。广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增加全民的危机意识、社会责任意识。
第五篇:公共安全
公共安全是指通过检测、监测、预警、防护和应急处理等手段,预防和减低各种突发事件、事故和灾害,实现人民生命健康安全,避免国家、企业和家庭财产损失,减少社会和社区危害。公共安全产业既包括自然灾害防减、交通安全、生产安全、食品安全、社会安全、核安全、国境检验检疫等传统安全领域的产业,也包括经济安全、信息安全、生物安全、防恐反恐等现代安全领域相关产业。为提升我省公共安全产业技术水平,培育新型公共安全产业,促进和保障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特编制本指南。
一、发展现状及趋势
公共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保证。当前我国正处于公共安全事件高发期,但公共安全产业发展还处于小、散、低的初级阶段,从事公共安全的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缺乏核心技术和品牌产品;公共安全技术空心化,核心部件依靠进口,重要的应急信息平台、决策指挥平台、监测预警技术等还没有取得突破或形成标准。
近年来,我省公共安全产业发展较快,在矿山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火灾安全、信息安全等领域技术和产业基础相对较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38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实力雄厚,拥有量子通信技术、应急信息技术等一些国际、国内领先的公共安全产业领域科技成果;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公共安全科技研发平台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逐渐培育了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专利产品、市场开拓能力强、成长性好的公共安全产品制造企业;公共安全产业区域特色初步成型。因此,通过进一步强化技术创新和产业集聚,我省有望在国家公共安全产业发展中抢占先机、领先一步。
二、发展思路
1.总体思路
面向国家公共安全重大需求,瞄准世界公共安全科技前沿,以民生安全需求为导向,以关键和集成技术创新为动力,以企业为主体,以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借助我省丰富的科教资源优势,构建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以技术创新推进产业集聚和产业升级,催生具有爆发性增长潜力的产业集群,努力把我省打造成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公共安全产业基地。
2.发展目标
到2015年,在公共安全领域,建成3-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或工程技术中心和10-15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吸引50名以上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落户我省,实施30个以上重大科技项目,获得60个以上发明专利授权,转化100个以上科技成果,形成100个以上新产品,制定10个以上国家和行业标准,实施5-10个产业技术示范工程,形成以合肥为核心的公共安全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以技术创新实现全省公共安全产业新增产值400亿元。
3.技术路线
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平台建设为载体,以技术攻关为具体抓手,开展公共安全科学预测、预防、预警与应急管理等关键技术创新,以信息技术为先导、光机电技术集成为主体、先进制造技术和生物应用技术为基础,形成公共安全关键特种装备与专用设备的开发和标准化能力,突破公共安全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促进我省公共安全产业从被动应付型向主动保障型、从传统经验型向现代高科技型的战略转变。
三、优先领域及发展重点
1.煤矿安全领域产业关键技术
重点研究煤矿安全检测与监控技术、巷道围岩失稳防治方法、瓦斯突出机理与防治技术、深部煤层开采防治水关键技术、深部煤层群卸压抽采瓦斯新技术、高瓦斯矿井安全高效开采技术与装备标准、矿井通风系统评价标准、移动目标安全监控技术等。
重点开发煤矿生产安全预警系统、深部煤层多灾源条件安全高效开采保障系统、煤矿安全仿真培训与事故演练系统、基于光网和物联网体系的矿井先进自动化综合信息平台、基于WI-FI的矿山救援通信平台、高瓦斯矿井用抽采钻机、水环式真空泵、沿空留巷充填材料及输送泵和管路、高浓度瓦斯发电机等瓦斯治理与利用装备。
2.交通与运载安全领域产业关键技术
重点研究智能交通系统管控集成技术及标准、城市交通实时分析与区域控制技术、运载安全监控关键技术及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关键技术、铁路智能运调指挥与物流技术、高速公路特大交通事故预防技术、数字化大桥技术、高智能电子警察技术、驾驶人安全驾驶行为监测技术、空管雷达国产化关键技术等。
重点开发城市实时交通信息发布与动态导航系统、视频辅助行车安全系统、非接触式酒后驾驶和疲劳驾驶监测装置、“一体化”交通快速救援系统、危险品运输安全全程监控装置、基于物联网的铁路物流自动化系统、高精度道路交通事故模拟再现分析模型、飞机雷电火焰抑制器等。
3.食品、医药安全领域产业关键技术
重点研究食品安全控制技术、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风险预警和溯源技术、食品中病原生物和有毒有害残留物快速检测技术、食品中农药残留去除技术、医药和保健品生产质量控制标准、新药安全性评价(GLP)关键技术、中药材种植与加工GMP关键技术及标准、毒性中药材及其制剂毒性成分的定性与定量检测技术、安全用药监测与预警技术等。
重点开发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设备、果蔬农药残留去除专用设备、食品中违禁添加物检测方法、数字化X光异物检测机、数字化广泛用途色选机、食品辐照加速器、药品生产管理数据库、药品毒性成分化学对照品、毒性中药材质量评价和管理体系等。
4.区域安全与反恐领域产业关键技术
重点研究应急指挥通信技术、卫星导航通信技术、微波遥感成像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关键技术、物联网在公共安全领域的应用技术、海量视频检索与管理技术、视音频辅助刑事侦查技术、生物识别(人脸识别)技术、新型技侦技术等。
重点开发“动中通”卫星通信系统、城市与农村安全视频监控综合平台、智能视觉监控终端设备与系统、无线移动图像数据自组网系统、基于远红外智能成像的应用系统、治安内保安全信息平台、快速反应车辆、搜寻及调查器材、新型技侦装备等。
5.防灾减灾领域产业关键技术
重点研究建筑物防震检测技术及其标准、工程结构抗震减灾加固技术、坝体、尾矿和市政工程安全监控技术、气象监测预警技术、大空间室内外安全早期探测技术、高效细水雾灭火技术、智能电网电力安全技术、城市防灾减灾设施能力的提升与综合利用技术等。
重点开发防震减灾应急决策信息系统、建筑物结构抗震实验系统、早期视频火灾图像探测报警系统、隧道型紫外火焰探测器、工业场所自动消防炮灭火装置、电网安全监控与保护装置、农业气象灾害性天气预测专家系统、地震救援用手持式内燃破碎镐、新型爆炸断路器等。
6.环境安全领域产业关键技术
重点研究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安全监测预警技术、重要排放源有毒有害可挥发性有机物光学在线监控技术、高致病性生物气溶胶云团光学/光谱学在线监控技术、水体环境安全控制关键技术、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等离子体垃圾处置技术、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置技术、环境安全应急预案等。
重点开发窑炉气体光学监测系统、可视化污染气体排放扫描监测系统、汽车尾气光谱学监测及净化装置、蓝藻污染应急处理材料及工程装备、油污染应急处理材料及工程装备、环境电磁辐射污染安全检测产品、真空箱检漏回收系统、化学危险品罐体泄露在线监控系统等。
7.信息安全领域产业关键技术
重点研究网络信息安全监控技术、规模化新型认证鉴别关键技术、认证鉴别中间件/构件库技术、病毒防治技术、不良信息(文字、图像、视频)识别和过滤技术、基于骨干通信网络的信息截获与追踪技术、无线网络安全技术、实用化网络量子保密通信技术等。
重点开发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系统、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系统、无线自组网多媒体传输系统、安全测试评估工具、自主安全电子政务系统、指定主题文本(长、短)技术和产品研发、信息系统痕迹检测及取证产品、公安警情信息研判分析系统、移动应用信息安全产品、基于人工免疫的入侵预警系统、音频监控信息安全产品等。
四、技术创新平台
1.构建产业技术研发体系
整合我省公共安全信息技术领域的相关优势资源,创新科研体制,加大研发投入,大力支持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建设,开展公共安全技术基础研究、应用技术开发和系统集成,打造国内一流的公共安全技术研究机构,使之成为吸引海内外公共安全领域人才创新创业平台、推进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示范平台;选择产业基础较好、具有一定自主创新能力的骨干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共建煤炭安全、应急信息、热安全(消防)、交通安全、环境安全、食品安全、技侦技术等一批实体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促进成果的工程化和配套化,形成专有系统化产品。构建我省公共安全产业研发体系,提高我省公共安全产业核心竞争力。
2、打造技术转化服务平台
以合肥公共安全产业园为核心,建设公共安全创新技术产品产业化应用示范平台,支持相关公共安全技术产品在平安城市数字城市建设、智能交通、市政工程建设的示范应用;在省内芜湖、蚌埠、马鞍山、淮南、淮北等地布点一批专业孵化器,形成产业化服务平台网络;根据区域特色,配套公共安全检测、研发、服务、金融投资机构,形成完善的产业发展综合服务体系,促进市场前景良好、技术水平较高的研发成果迅速转化,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成长性企业,加速成熟技术和产品的产业化步伐,催生具有爆发性增长潜力的产业集群。
3.建设产业技术共享平台
建设一批公共安全产业发展迫切需求的信息数据库、专业人才信息库,建设一批公共安全专业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推动公共安全产业技术研发中所需的技术需求、科技成果、专利技术、仪器设备、专业人才等资源信息的共享。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提供产品、成果、专利技术的展示交易、投融资服务,促进公共安全产业共性和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