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红旗岭农场2014年推进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实施方案
红旗岭农场
2014年推进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总局、管理局两级党委(扩大)会议和管理局农业工作会议精神,以建设安全食品生产基地为重点,以实现全面积标准化生产为目标,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促进现代化大农业健康快速发展。按照农场党委部署和要求,结合实际,制定红旗岭农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促进农工持续增收为主要目标,以提升农业标准化为重点,着力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强大基础支撑。
二、主要目标
计划农作物总播面积29.8万亩,实现粮豆总产18万吨,粮豆单产647.9公斤。其中粮豆面积29.2万亩,水稻面积21万亩、玉米7.0万亩、大豆1.2万亩、经济作物0.6万亩。绿色、有机食品监测比重达到80%。
三、主要任务
从全面提升现代农业标准的关键环节入手,重点落实六项工作任务,加快推进现代化大农业建设。
(一)强化惠农政策支撑 抢抓改革试验机遇,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抢抓“两大平原”现代
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机遇,积极争取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等农业重大工程项目,加大投入力度,组织建立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推进深化农业改革、增加农工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等政策措施落实。
(二)强化结构体系支撑 调优粮食作物结构
一是调优粮食作物结构,稳定水稻面积21万亩,玉米面积7万亩,适当增加经济效益较好的杂豆作物面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探索优质生产优价销售运行模式,争取高效益。二是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打造千鸟湖观光农业、低碳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三是调早品种结构,增强作物安全生产能力,坚持全面积早熟品种,禁止越区种植。水稻、玉米向早熟、密植、均质化方向发展,玉米早熟品种比例达到100%。水稻均选用11片叶品种,主栽品种为龙粳
31、龙粳39搭配绥粳4号;玉米为早熟品种德美亚1号搭配北种育1号;大豆为早熟品种垦丰十七号;加强种子统供力度,实现种子统供、良种覆盖两个100%。
(三)强化设施装备支撑 提升农业生产标准
进一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高农机装备水平,提升农业抗灾能力。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全面积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着力加大重点水利工程、老稻田改造、集中育秧基地、种子加工、农机装备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统筹田、水、路、林、渠的协调发展,持续提升农业生产标准。
继续加大农机更新投入,提升农机装备能力。2014年农场计划农机具更新投入240万元。
旱田田间作业要求“七统一”,消灭“小四轮”从事旱田作业现象,推广大型拖拉机及相关配套农机具;积极推广高性能插秧机和侧深施肥插秧机等先进农业机械。
做到动力机械大、大中型相结合,水稻收割机大中小型相结合,旱田整地翻、耙、旋、耢、平机具相结合,收获机谷物干燥机械相结合。水稻智能化浸种催芽、旱田作物精密播种、GPS自动导航起垄三个100%。提高农机田间作业标准化管理水平和农机装备水平。
实施高标准良田建设项目1个(第九作业站),建成高标准农田1.3万亩;计划水利投资600万元,完成工程量200万立方米。计划低产老稻田改造4.7万亩(其中第十作业站1.02万亩、第十一作业站1.17万亩、第十五作业站0.91万亩、第十六作业站1.2万亩、第二十一作业站0.4万亩),推进水田条田方格化、路渠林网化、灌排智能化。集中秧基地地标准化管理达标。
2014年新建、扩建集中育秧基地5处,完成标准大棚400栋。加快良种加工建设提档升级。
推进水稻育秧“五化”建设,做好收获机械和接粮车履带式装置的组装配套,加大70马力以上水田用拖拉机、秸秆还田、耕翻犁等机械更新力度。力争2014年水稻分段收获面积达10%,秸秆还田达到50%。更新和配套适应大垄(垄距1.1米)窄行栽培模式的播种、中耕、收获等关键环节的机械,加快高地隙喷药机械引进,推广应用玉米下棒、籽粒自然风干与烘干等抗灾、提质、增效机械,实现玉米秸秆还田100%。
(四)强化科技人才支撑 配套技术推广应用
强化培训,切实提高农业管理、技术人员素质。围绕科技入户工程和水稻高产创建活动,推广应用水稻“三化两管”技术模式、玉米“四精两管”技术模式,综合配套应用水稻智能化浸种催芽旱育壮苗、旱田GPS卫星自动导航起垄精密播种、测土配方施
肥技术、水稻节水控灌技术,水肥一体化配套技术、水稻叶龄诊断技术,玉米叶龄诊断技术,秸杆还田技术等生产先进技术。农业、农机、农艺相结合,示范、带动、促进大面积均衡增产,实现专业化统防统治,各单位新技术推广使用率应达到70%。
(五)强化管理体制支撑 探索合作经济模式
一是大力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实现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健全合作社综合服务平台。加强对各类合作社的公共服务,支持合作社与国家涉农项目有效对接。鼓励和支持各类合作社参与承担国家财政扶持农业项目建设,创新农业基本经营制度。完善经营模式,坚持实行“两田”基本制度。夯实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用合作经济组织实现措施统一,进一步提高土地经营规模化、生产过程机械化、服务管理组织化,保障农时、技术等标准到位率有明显提高。场县共建以“代耕、代种、代收”为主,努力提升共建层次和水平。依托依饶、三江高速沿线打造百公里农业科技示范带,建设水稻万亩高标准示范区。
(六)强化生态农业支撑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严格规范生产标准,实现所有地块标准统一,全面积农业生产标准化。
着重抓好投入品监管、质量追溯等关键环节,坚持航化投入品比价采购制度,加大长残效农药管理力度,应用绿色植保技术,扩大配方肥施用面积,促进绿色产业快速发展。加强现代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灾害监测预警、人工增雨防雹、应急防灾等服务能力。加大农产品安全生产,在农场全面积实现无公害食品产地认定基
础上,实施绿色食品监测水稻全面积21万亩,有机食品监测面积2万亩,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产品数2个,无公害食品产品认证数1个,有机食品产品认证数 4个。农业部农产品质量追溯水稻面积8万亩。
(七)强化农时标准支撑
(1)水稻播种4月16日前完成。(2)水稻插秧5月25日前完成。(3)玉米播种5月15日前完成。(4)大豆播种5月20日前完成。(5)经作播种5月30日前完成。(6)水稻收获10月15日前完成。(7)玉米收获10月25日前完成。(8)水、旱田黑色越冬11月5日前完成。
四、保障措施
现代化大农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各单位要高度重视、通力合作,协调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各作业站管理人员要管理到位,技术人员要技术服务指导到户。农场机关各职能部门要发挥作用,明确职责,制定具体配套政策和措施,加强政策指导和工作支持,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确保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共同推进现代化大农业建设顺利实施。
农场成立推进现代化大农业建设领导小组。组 长:张晶华(农场场长)
孙中胜(农场党委书记)副 组 长:崔吉臣(农场副场长)
李中秋(农场副场长)
鄢建宾(农场副场长)
成 员:柏立秀(农场农业生产管理部部长)
蒋启军(农场水务局局长)崔建东(农场财务办主任)韩立胜(农场项目办主任)王兴奎(农场经管办主任 王金奎(国土资源所所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业生产管理部。主任:柏立秀(兼),成员:李金、吴芳、黄强、陈静、鄢庆新、宋文生、侯建英、张柏宁、吴祥、刘丽双、李海英。工作联系电话:0469-5560297。
农业生产管理部 2014年3月25日
附件:1 2014年红旗岭农场农业生产目标考核办法
一、春夏阶段(50分)
1、扣棚增温3月18日完成(3分),秧田播种4月16日前完成(2分),水田插秧5月25日前完成(3分),玉米播种5月15日前完成(3分),大豆播种5月20日前完成(2分),经作播种5月30日前完成(1分)。
2、旱田GPS卫星自动导航起垄100%(2分),玉米精播100%(2分)。
3、水稻按叶龄诊断技术进行肥水管理并按叶龄进程记录,每个单位至少在示范带上设置两处叶龄诊断标志牌。(2分)。
4、优良品种应用面积100%、无越区种植(1分)。100%种衣剂包衣(1分)。玉米100%种植早熟品种(2分)。
5、水田航化健身防病两遍(2分),玉米化控比例占种植面积的50%以上(1分)。
6、培训班、现场会按要求参加人数参加(2分)。
7、技术指导员手册、科技示范户手册填写准确、规范物化补贴发放及时,配方肥施肥建议卡发放指导及时到户(2分),生产进度、信息平台数据填报真实及时(1分)。
8、农田及四周环境无农药包装物,田内清塘无杂草,本田池埂、渠道三边一杆一头无超过15厘米大草(8分)。
9、大棚管理综合利用,不草荒(2分)。
10、外地引进种子要申报检疫,严防检疫对象及新病、虫、草随种子引入我场(2分)。
11、长残效农药使用规范,全年无严重药害现象发生(2分)。
12、农具场内常年无杂草,房屋、库棚、围栏常年维修保持完好,场面平坦、干净(2分)。农机具停放位置设置有标牌,有停放线,农机具停放达到规定标准,管理规范,村庄中无农业机械停放(2分)。
二、秋冬阶段。(50分)
1、水稻收获10月15日前完成(5分),水稻分段收获比例达50%以上(3分)。玉米收获10月25日前完成(5分)。
2、黑色越冬面积达到100%(3分),水、旱田黑色越冬11月5日前完成(5分),10月25日前完成秋起垄任务(2分)。
3、秧田地秋整地、秋做床、秋备土肥准备100%(3分)。
4、农机内业管理规范、标准,内业管理登记簿和台帐健全,记录填写及时规范(3分)。推广新型农机具、机械作业工作量达标(2分)。
5、农机具检修、康检、复检复修工作按时按标准完成(3分)。
6、层层签定农机安全生产责任状(3分);有农机重大、特大事故应急预案、消防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2分);农机具明显位置上粘贴反光贴,粘贴该机械安全操作规程(2分);机具年检率达到100%以上,检验合格率达到100%(2分)。清黑车、机车落户率100%,驾驶员持证率100%,机车挂牌率100%(3分)。
7、及时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布置安全工作,组织安全生产检查整改达到农机安全要求,进行安全教育并签字,安全教育签字100%(4分)。
8、全年无农机重大事故发生,如发生则一票否决全年工作成绩。
考核奖罚办法
考核分为春夏、秋冬两个阶段,每阶段50分,各阶段评比排名,年终总分排名通报。
加分项:(5分)
工作态度积极、各项任务率先完成(2分);较以往进步明显(3分)。
第二篇:红旗岭农场当前农业重点工作情况汇报
红旗岭农场
当前农业重点工作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按照管理局《关于召开当前农业重点工作会议的通知》精神,结合红旗岭农场工作实际,现将有关秋收、秸秆禁烧和非洲猪瘟防治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秋收工作扎实稳步推进
2018年,红旗岭农场总收获面积28.2万亩,其中:水稻21.9万亩,玉米2.9万亩、大豆3.1万亩,经济作物0.3万亩。为确保今年秋收工作的顺利完成,我场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立足“三早”,早宣传、早发动、早落实;突出“三抢”,抢秋收、抢整地、抢起垄;注重“三实”,干实事、出实招、重实效,多措并举全力抓好当前秋收各项工作。
一是做好秋收前的准备工作。农场早在8月中旬就开始部署秋收准备工作,要求各单位加大宣传力度,引导职工群众把秋收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做到早动员、早准备、早动手,打好秋收提前量。截至目前,全场各类机械2542台(套)均检修完毕,全部达到随收随用状态;各作业站田间道路、晒场均已整修完毕,保障粮食拉的出存的下;农场3家烘干塔企业满员在岗,日处理能力达到800吨,仓储能力约10万吨的运营状态,能够充分发挥粮食烘干和存储优势,能够有效 1 保障秋收期间粮食安全和质量品质。
二是抢抓农时确保颗粒归仓。农场立足“早、抢、实”三字方针,针对秋收期间容易出现连续降雨及霜冻天气等不利现象,农场生产科和作业站主要负责人要做到全面、清晰、准确的掌握每个地块成熟度,在割晒、收获顺序上做到科学决策,有效推进秋收进度。在水稻收获上,采取割晒和直收相结合,全场按照1:2的比例配备割晒机和拾禾设备,对符合割晒条件的地块坚决预于割晒,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水稻割晒面积40%以上。利用晒场暂无其它作物上场的有利时机,全力抢收倒伏地块进行直收晾晒,参与直收的机械全部进行拨齿改装,降低粮食损失率。同时,农场及时联系商家对打道收货的青粒做到即收即销,防止因水分大而发生霉变造成粮食损失;在豆类收获上,根据豆类成熟度,成熟一块、抢收一块;在玉米收获上,对倒伏地块优先进行抢收,采取下棒和直收协同推进加快收获进度。同时,农场搭桥牵线积极联系周边地区仓储企业来场收购或收储玉米,加快粮食变现,降低存储风险。
三是严格落实收获与整地协同作业。在秋收期间,做到收获与整地不脱节,形成“收获、整地、起垄”一条龙作业。各作业站班子成员成立巡视小组,强化两秋作业巡视验收,确保作业质量。
四是制定抗灾预案全场动员促秋收。农场针对可能出现的灾害性天气,统一制定了抗灾预案,并实行农场党委包片,机关科室包点,作业站抓落实的三级体系,确保秋收期间领导靠前指挥,深入一线,帮助解决秋收难题,保障秋收工作顺利推进。
五是强化安全意识提升管理水平。农场成立安全生产小组,并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在秋收前农场集中开展了安全教育,提升各单位和种植户安全责任意识,并严格落实安全签字制度,做到不落一人;强化秋收期间车辆管理,本地和外来车辆一律在农场备案后方可从事农业生产工作,严禁未贴反光贴和无证无牌车辆从事秋收作业活动,一经发现从严从重处理。
秋收不仅是完成全年农业目标任务的最后一场硬仗,也是奠定明年农业丰收基础的关键环节。我场将统一思想、扎实工作,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全力抓好秋收工作各项任务落实,保证秋收工作的顺利完成。
二、坚决打赢秸秆禁烧攻坚战
为打好秋季禁烧攻坚战,有效遏制秸秆焚烧行为,我场早宣传、早准备,本着“标本兼治,疏堵并举”的原则,坚持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相结合,全面防控与重点防控相结合,扎实做好秋季秸秆禁烧工作。
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分工。按照“定区域、定人员、定职责、定任务、定场所”的“五定”要求,农场制定了《红旗岭农场2018年秸秆禁烧工作方案》,成立了秸秆焚烧工作领导小组,细化建立了农场、各相关科室、作业站三级管理 网格,进一步明确农场党委主要负责人、机关科室和基层作业站负责人的网格化管理,做到“空间覆盖无空白,职责落实无盲点,监督管理无缝隙”,形成了“责任明确、上下联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农场、机关科室、基层作业站三级网格监管体系;召开全场动员大会,逐级签订秸秆禁烧责任状,做到任务层层分解到位、责任层层压实到人,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和具体职责。
二是加强执法,严格责任追究。在秸秆禁烧重点时期,农场成立督查组,对全场11个基层作业站禁烧工作实行督查,发现火点即追究当日值班领导干部责任;各作业站相应成立禁烧巡防应急小分队,配备消防器材及交通工具,执行白天巡逻夜间值班制度,保证全天24小时,全天候、全方位监控检查,一旦发现焚烧现象,快速制止处理;严格经济处罚制度,对发现火点处以2000元罚款,并没收种植户当年20元/亩农时保证金,情节严重,取消第二年土地承包资格;将秸秆禁烧工作纳入党员干部考核,施行奖惩制度,对秸秆禁烧工作不力、出现严重焚烧现象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追究问责,始终保持高压态势。
三是多措并举,宣传落实到位。充分利用农场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张贴宣传标语、悬挂横幅、流动宣传车巡回宣传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秸秆焚烧的危害及全面禁烧秸秆的重大意义,及时曝光农场焚烧秸秆行为的反面事例,4 提高种植户禁烧和综合利用秸秆的自觉性。开办秸秆禁烧、秸秆综合利用培训会,提高种植户禁烧秸秆和综合利用的自觉性。同时,设立群众投诉举报渠道,并保障渠道畅通。截至目前,农场开展禁烧秸秆和综合利用培训班2期,悬挂横幅40余幅,宣传单发放5000张,并深入农户、田间地头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做到禁烧秸秆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四是变废为宝,助推绿色发展。农场现有耕地28.2万亩,每年秸秆量在13.7万吨,秸秆资源丰富。我们将充分利用秸秆资源优势开展秸秆还田和商业化运营,通过加大对秸秆抛撒器、秸秆粉碎还田机、高柱犁等秸秆还田农机补贴力度,提高种植户秸秆还田的积极性;农场计划通过招商引资建设一座有机肥料加工厂,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建设一座新型秸秆燃料加工企业,以水稻秸秆为主要原料进行加工打包,作为农场冬季取暖燃料使用,变废为宝。目前已同2家有意向的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秸秆禁烧工作是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我们将牢固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把秸秆禁烧工作摆上农场重要的战略位置,举全场之力做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
三、多措并举做好非洲猪瘟防控 为了积极应对当前非洲猪瘟防控的严峻形势,按照省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加强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及管理局非洲猪瘟防控的指示精神,我场迅速行动,全面展开了非洲猪瘟防控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疫情防控方案。农场于8月和9月两次召开全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会议,迅速研究制定了《红旗岭农场突发非洲猪瘟疫情应急预案》,严格执行主要领导是防控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要求,成立了以农场党委为主导,业务科室为中枢,基层防疫站为执行的多级联动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明确防控工作任务,并收集整理最新非洲猪瘟疫情动态及相关信息,全力以赴做好非洲猪瘟防范工作,确保我场不发生疫情。
二是扎实做好检疫监管。农场深入推进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不断规范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确保屠宰检疫申报受理率、产品检疫率、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及检疫证明率达到100;农场按照上级要求落实了重大防疫物资资金,并成立2处防控非洲猪瘟监督消毒检查站,每个站点配备公安人员3人,兽医防疫人员3人,实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轮值制;严格查证验物,对过往运载生猪及生猪产品车辆的监督、检查、消毒和登记等工作,禁止跨场、县调运生猪。
三是认真抓好疫情监测。充分发挥基层畜牧兽医站和作业站工作人员及职工群众的监督作用,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加强对生猪养殖、屠宰环节的巡查力度,特别是农场生猪养 殖场、屠宰场等重点区域进行排查,对疑似病例要迅速采样送上级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开展实验室检测。严格落实疫情报告和举报疫情核查制度,一旦发现异常,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立即上报,并采取有效措施,果断处置,严防疫情扩散蔓延。
四是充分做好应急准备。根据《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和《红旗岭农场突发非洲猪瘟疫情应急预案》等规定,强化应急值守,切实做好储备物资、应急队伍等应急准备工作。严格落实24小时专人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保证指挥系统有效运转,确保一旦出现突发疫情,能够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及时有效处置。
五是积极开展宣传培训。发放告知书及宣传材料,加大非洲猪瘟防治知识宣传普及力度,指导养猪场(户)做好生物安全管理;加强对生猪养殖、经营、屠宰等相关从业人员的宣传教育,增强自主防范意识,积极营造群防群控的良好局面。及时发布风险提示,严禁养猪场(户)从高风险区调入生猪。切实做好非洲猪瘟防治技术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农场兽医人员对突发疫情的鉴别诊断、早期报告和规范应对能力。
目前,我场已对39家生猪养殖场(户)、1个生猪定点屠宰场和7个生猪交易场所行了排查,共排查生猪5929头,未发现非洲猪瘟可疑情况。
当前,正处于农业秋收关键时期,在保障秋收进度,严 格管控秸秆禁烧的同时,加大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力度,确保职工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们将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全力保障三方面工作齐头并进,为促进农场社会和谐稳定、经济繁荣发展保驾护航。
我的汇报完毕,不足之处请领导批评指正!
第三篇:“红旗班组”建设实施方案
“红旗班组”建设实施方案
“红旗班组”建设工作紧紧围绕凝聚力、竞争力、执行力、创新力“4-POWER”核心内容,分四个阶段逐步开展,采取分主题进行、分阶段总结、集中评选的方式实施。
一、长期性活动
全年共开展四项长期性活动,在每个阶段分不同主题进行实施,主要活动内容及主题如下:
1、班组沙龙
四个阶段主题分别为:“我为班组提建议”、“我与班组共成长”、“我向班组出点子”、“我为班组做贡献”。
2、班组服务创新活动
四个阶段主题分别为:“服务质量提升”、“执行效率”、“节能减排”、“领先小妙招”。
3、班组长能力建设
四个阶段主题分别为:“班组例会”、“班组帮带”、“班组学习”、“班组总结”。
4、读书活动
推荐以手机阅读方式作为读书活动的载体,四个阶段主题分别为:“沟通篇”、“能力篇”、“思考篇”、“能力提升篇”。
二、阶段性活动
(一)以“沟通”为主题,提升班组凝聚力。活动主题:“沟通” 活动时间:5月-6月
活动目标:初步建立“红旗班组”架构,通过各项活动加强班组成员沟通,营造班组的和谐氛围,提升班组凝聚力;
活动内容:
1、各班组:
(1)建立班组信息库:由县公司工作组负责收集各班组及成员信息,待班组信息门户上线后统一导入;
(2)开展员工关怀活动:切实关注员工心灵成长,注重员工家属关怀,用实际行动来提升员工凝聚力和归属感。如开展员工家属参观工作现场、开展员工心理辅助讲座、员工心里援助等;
(3)“安全月”活动:以“安全” 为主题,结合市公司“安全月”活动开展一次安全自检、演练和案例学习,重点加强“五项禁令”的宣贯工作。
①根据市公司下发的《关于下发〈…..〉的通知…)文件要求展开全生产工作。
②根据“五项禁令”的工作要求,开展学习、自查工作。
2、基层班组
(1)温馨家园:班组成员共同参与讨论,树立共同的目标、共同的理念和远景,为班组发展提供内在的精神动力。
①给班组取一个响亮好记的名字
②为班组设计一个与名字对应的LOGO ③为班组开辟一个园地:通过班组文化墙将班组名称、logo、员工风采等融为一体,充分展现班组风采。
(2)班组沙龙:以“我对班组提建议”为主题,搭建班组交流平台,调动班组成员主动性和积极性。
(3)“小能豆”创新活动:以“服务质量提升”为主题,开展创意征集工作;
(4)班组长能力建设:建立班组例会制度,组织员工每天进行10分钟的当天或当班工作点评,重点对当天工作的情况进行回顾,交流心得,找出差距,提出第二天工作目标。
(5)读书活动:以“沟通”为主题,统一指定书籍,撰写读书笔记。
(6)组织一次团队日活动。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班组联谊、社区义工等多种形式的班组活动,增进班组成员间的友谊和信任。
(二)以“高效”为主题,提升班组执行力 活动主题:“高效” 活动时间:7月-8月
活动目标:推进班组成员业务能力的提高,提升班组执行力 活动内容:
1、根据年初制定的流程穿越计划,完成多种形式的流程穿越活动,加强营销政策及流程的理解,提升员工执行力。
2、基层班组:
(1)班组沙龙:以“我和班组共成长”为主题,搭建班组交流平台,调动班组成员主动性和积极性。
(2)“小能豆”创新活动:以“执行效率”为主题,开展创意征集工作;
(3)班组长能力建设:建立班组帮带制度,熟练员工要积极帮扶新进人员,快速提升新进人员的业务服务技能水平。
(4)读书活动:以“执行”为主题,统一指定书籍,撰写读书笔记。
(5)在班组内建立标准化工作流程模板。根据班组工作特点,针对某一项工作制定标准化流程,提高班组工作执行力。
(三)以“学习”为主题,提升班组创新力 活动主题:“学习” 活动时间:9月-10月
活动目标:增强员工学习积极性,激发创新意识,提升员工的创新思路和意愿。
活动内容:
1、县公司:(1)开展班组讲堂,通过班组讲堂互相学习、交流观点、分项经验。公司领导通过班组讲堂与一项员工进行对话、交流。
(2)开展班组长培训及“走出去”交流等形式,加强班组长能力提升工作。
2、基层班组:
(1)班组沙龙:以“我向班组出点子”为主题,搭建班组交流平台,调动班组成员主动性和积极性。
(2)“小能豆”创新活动:以“节能减排”为主题,开展创意征集工作;
(3)班组长能力建设:建立“互动式”学习方法,由班组长组织业务学习、案例讨论、内部小竞赛等活动,提升班组成员学习能力。
(4)读书活动:建立班组“藏书阁”,以“思考”为主题,统一指定书籍,撰写读书笔记。
(5)尝试一种新做法。班组内成员每人在日常工作中都尝试一种新的做法,改变思路,总结经验和成效。
(四)以“卓越”为主题,提升班组竞争力 活动主题:“卓越” 活动时间:11月-12月
活动目标:培养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打造高绩效的班组团队,提升企业竞争力。
活动内容:
1、各县公司:
(1)组织年底会战公关活动,号召各班组为全面完成全年指标而努力;
(2)组织建设班组知识库,收集整理班组各项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通用知识等。
2、基层班组
(1)班组沙龙:以“我为班组做贡献”为主题,搭建班组交流平台,调动班组成员主动性和积极性。
(2)“小能豆”创新活动:以“领先小妙招”为主题,开展创意征集工作;
(3)班组长能力建设:班组长对全年班组建设与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包括各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班组建设与管理情况,进一步提升的方向等。
(4)读书活动:以“能力”为主题,统一指定书籍,撰写读书笔记。
(5)开展“交叉式”培养工作。在班组内实行员工多岗位演练,培养班组成员综合能力。
四、评选原则
(一)2010年“红旗班组”建设目标
根据《中国移动安徽公司班组建设实施方案(实行)》的统一要求,2010年宣城移动红旗班组建设目标为:
1、“达标班组”:70%;
2、“优秀班组”:10%(达标班组中的10%);
3、“卓越班组”:5%(达标班组中的5%)
(二)评优标准
《2010年宣城分公司红旗班组建设评估表》(附件2)内涵10大类管理内容。各项对应分值,如“有”则得分,“无”则不得分,总分为100分。
1、“达标班组”(1)班组建设评估总分为80分以上(含80分);(2)班组绩效成绩在称职及以上;(3)班组员工满意度85%以上;
(4)无重大生产差错,如安全事故、重大投诉、网络故障等。
2、“优秀班组”
(1)满足达标班组的各项要求;
(2)班组建设评估成绩位于“达标班组”10%以内;(3)班组绩效成绩为良好以上;(4)班组员工满意度95%以上;
(5)制定并较好地执行各项班组管理制度。
3、“卓越班组”
(1)满足优秀班组的条件;
(2)获得省级及以上荣誉(如优秀QC成果、青年文明号、工人先锋号、巾帼文明岗等);
(3)班组长通过《中央企业班组长岗位管理能力资格认证》
(三)评选方式
1、阶段性总结
(1)各阶段结束后各班组形成总结报告,附带各项活动成果、图片、视频等材料,提交给各 “红旗班组”建设工作组;
(2)各阶段结束后1周内形成总结报告上报市公司市场经营部,由市场经营部形成全市总结报告。
2、年底评优:(1)“达标班组”:由县公司市场经营部牵头,综合办配合根据《2010年宣城分公司红旗班组建设评估表》开展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及材料上报市公司备案。
(2)“优秀班组”:由县公司市场部牵头、综合办配合,按照优秀班组标准和比例评选,报市公司市场经营部;
(3)“卓越班组”:由市公司在全市范围内从“优秀班组”中选定。
第四篇:现代化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现代农业产业是通过现代科技、现代物质装备、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组织起来的产业体系。建设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基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抓手和载体。为加快发展优势特色种植业和林产业,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按照《xx县农牧和科技局2012年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xx农科【2012】13号文件精神和要求,制定如下的实施方案。
一、充分认识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快基地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迫切需要。以基地建设为载体,形成小农户大基地、小业主大园区的发展格局,改善农业物质装备条件,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有效转变农业经营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
(二)加快基地建设是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我乡农业仍处于初级产品生产阶段,产业链短,加工率低,竞争力弱。以基地建设为载体,整体推进良种繁育、标准化生产、储藏保鲜、精深加工、创建品牌 1
和市场开拓奠定基础,能有效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加快基地建设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迫切需要。以基地建设为载体,聚集土地、资金、人才、科技、信息等生产要素,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优化农业区域布局,能有效改变农业粗放经营状况,提高土地产出率。
(四)加快基地建设是持续稳定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种植业在农牧民家庭经营纯收入中举足轻重,以基地建设为载体,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能有效增加农民经营土地收益和产业延伸增值收益,为新农村建设培育支柱产业奠定经济基础。
二、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总体要求和指导原则
(一)总体要求
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要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依靠科技,创新机制,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产业区域布局,大力推进现代农业规模化、良种化、科技应用、质量安全、品牌化组织化“六个水平”,使农牧民获得土地经营收益和产业延伸增值收益,实现持续稳定增收。
(二)指导原则
1.坚持市场导向。面向国际国内大市场,用市场化手段调整农业结构,着力培育壮大比较优势明显、市场前景广、产业覆盖面大、农民增产增收的优势特色产业。千方百计开拓市场,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
2.坚持区域合理分工。按照全县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把基地布局到最适区域,着力优化种植结构、品种结构、品质结构,引导生产要素向基地集中,促进优势区壮大规模、提升效益。
3.坚持科技引领。必须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研发、引进、集成和推广,良种良法良制配套,构建产业技术体系,实行标准化生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4.坚持产业化经营。必须强化产前、产中、产后衔接,突出精深加工,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推进农工贸一体化,形成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运行机制。
5.坚持尊重农民意愿。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生产经营主体地位,强化引导和服务,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基地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严禁违背农民意愿搞“一刀切”。
三、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加大规划引导力度。按照我县优势特色效益农业发展规划,抓紧制定和完善符合本乡实际的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规划,集中力量打造优势产业带和专业乡。
(二)加大机制创新力度。推进组织形式创新,大力引导农民开展多渠道、多领域联合与协作,提高基地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规范和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实行相对集中连片开发和规模经营。
(三)强化科技支撑。加强农科教、产学研结合,围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立区域性技术创新与应用试验站和技术创新团队。支持农业科技人员以技术入股、技术承包等形式参与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加快培养科技示范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办人。
(四)强化市场拓展。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在优势特色产业集中发展区建设功能齐全、设施先进、辐射能力强的批发市场,培育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和农产品经纪人队伍。促进超市、农业企业、基地的有效对接,在超市设立特色农产品专销区、专卖点和专柜,降低流通成本。
(五)强化服务保障。加强基地强县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健全乡农业技术推广、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快构建多元化、多形式、多层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基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各个环节,提供优质高效的物资、技术、物流、信息等全方位服务。
四、切实加强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组织领导
建立分级负责、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把基地建设工作纳入乡党委政府目标管理,定期通报工作进度。充分发挥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牵头作用,积极作好规划编制、协调服务、督促检查等工作。
xxx乡人民政府
二0一二年四月四日
第五篇:建设家庭农场,推进农村文化产业
建设家庭农场 推进农村文化产业
建设家庭农场,发展农村文化旅游,推进农村文化产业发展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速推进,乡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已是势所必然,农村文化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的同时,如何加速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增强农村文化发展后劲,是很多文化人都在思考的问题。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开展农村文化工作的关键是紧扣农民的文化需求,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农村文化旅游资源,发展农村文化旅游,大力推进农村文化事业的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发展后劲。
背景回顾: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这是中央文件中首次提出“家庭农场”土地经营模式。“家庭农场”土地经营模式的提出和确认,对于我国目前刚刚走上规模化发展阶段的乡村与农业旅游的提升转型来说,正是一个具有广阔创新空间的发展机会。
2014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2014年2月24日,农业部下发了关于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指导意见,从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重要意义,把握家庭农场的基本特征、工作指导要求、管理服务制度、相关扶持政策、社会化服务、人才支撑政策、家庭农场的联合与合作等十个方面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
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广大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绝大多数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有相当一大部分已经迈上小康之路。许多地方的农民群众已经不满足于吃饱穿暖,他们想享受与城里人一样的精神文化生活,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农村的文化建设从总体来说还比较薄弱,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还难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突出表现在: 第一,农民的文化生活枯燥、单调,文化消费偏低。农民劳作之余,除看电视外最主要的消遣活动是串门、聚众喝酒、打麻将、打牌和从事封建迷信活动。一些娱乐项目是“带彩”的便是对输赢几个小钱来消遣时间,农闲时节,赌博现象比比皆是。一些农民在封建迷信上花费了大量时间,耗费不少钱财,多数农民没有文化消费概念。
第二,农村文化队伍力量薄弱。农村专业文化干部人员少、待遇低、水平不高。尽管乡有文化站,但专职干部不专用,经常被抽调去做其他应急的工作。在机构改革中,有些文化站面临被取消编制的危机,致使专职干部人心慌慌。而村里的文化室多是为创建而设,一室多功能,随上级部门的检查而改变。这严重制约了农村文化工作的正常开展。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第三,领导重视不够,财政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农村文化活动设施匮乏。农村文化土壤荒漠化,关键是因为缺乏能够提供健康休闲的场所和配套设施。人力、财力、物力供应不足是目前许多农村文化建设中难以逾越的障碍。农村文化的贫瘠我们政府要负不可推卸的责任。第四,目前的乡镇文化活动缺乏吸引力。纵观全国各地的新农村精神文化建设,我们发现很多地方把新农村的精神文化建设简单的看成给农村多送几场慰问演出,给农民多放几次电影,等等,却没有考虑送出去的文艺给农民到底能带来多大的效应,能多大程度促进当地的精神文化 1
建设? 这样的送文艺能解决农民一时的胃口,却不能解决农民一世的胃口。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农村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的顺利发展。
第五,近年来,青壮年大都外出务工,农村只留下老少两头,发展动力不足。农村的老年人虽对当地人文历史熟悉但难以有精力将其发扬,不可能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儿童更不可能,而能够承上启下的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不仅不能使当地优秀文化发扬光大反而会导致农村优秀文化难以传承从而消亡,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家庭农场建设有益于提升乡村旅游
“家庭农场”,是一种土地集中、集约经营和农业经济多元、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也是国际上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的新方向,特别是进入工业化阶段之后,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农业都市化”趋势正引领着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转型,即由传统的单一农作物生产模式向为城市生活服务的定制化“生产——服务一体化”模式转变。德国于1983年对其1919年制定的《市民农园法》进行修订,着力促进传统农业由生产型向以农耕体验与休闲度假为特征的农业旅游转变;日本也在1990年实施了《市民农园整备促进法》,通过立法的形式,推动50至100公顷的大面积体验型休闲农园的旅游化发展。
中国自1982年开始实施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的三十多年来,一直在不断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特别是关于土地承包制度的稳定、改革与科学化,一直是各级政府关注的核心问题。
2008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7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提出了“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这些政策使长期制约我国农业产业发展对土地集中、集约化经营与土地所有权、承包经营权分散的矛盾得到了根本性解决。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对“家庭农场”经营模式的提出和确认,也正体现了中央在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思路上的长期一贯性和连续性。
“家庭农场”是以土地种植大户为基础、在不改变农地性质的前提下实现集中、集约化经营的土地经营模式,从我国乡村和农业旅游发展的需求上看,也从根本上解决了乡村和农业旅游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对土地集中需求与土地使用权分散的矛盾,为乡村和农业旅游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奠定了资源基础。
在此基础上的乡村和农业旅游,可以土地流转为手段,以相对集中的规模性土地资源为基础,向三个方向来进行提升和转型发展。
一是观光农场。是以农业生产为基础,通过对特色农业、景观农业、设施农业资源的旅游开发形成的以观光旅游为主导功能、辅以乡村餐饮、家庭或乡村酒店住宿、农特产购物等综合服务为一体的农业旅游产品。这种农业旅游借助农作物自身的花期、专门设计的农业种植景观以及从乡村中提炼的景观元素(如传统民居、溪水、麦垛、粮囤、稻草人)等为资源,把传统农业与现代旅游和服务业有机结合,融合发展,能够大大提高单位土地的产出效益。
二是休闲度假农场。是以传统或现代农业资源为基础,开发以体验农耕文化为主导功能的休闲、度假农业旅游产品,多以具有农耕文化体验和科普意义的林果采摘园、农耕体验园、租赁农场(私家采地)、度假农庄等为产品特征,通过旅游服务的综合配套,构建农业观光、休闲娱乐、农耕文化体验、科普教育、餐饮、住宿等一体化的旅游服务体系,是农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的一种模式。
三是创意农场。是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理念的影响和引导下,通过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第三产业(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其他服务业)的高度融合,以农业资源为基础,以农产品为原料,通过第二产业的深加工,将农产品转化为食品、饮料、创意工艺品等加工产品,再通过创意策划和文化包装,并与农场的乡村环境、旅游服务设施相结合,打造成一个具有时尚感、服务功能齐全的现代农业旅游园区,最终出售的是经过两次产业升级的高附加值农业旅游产品。
从我国乡村和农业旅游的发展过程中来看,我们经历的是一个从农民小业户经营的城郊“农家乐”起步、逐步过渡到以土地承包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础的规模化发展模式。乡村和农业旅游要克服初期阶段的规模小、经营分散、产业化程度低等问题,进入具有集约效益的产业化发展阶段,“家庭农场”这种新的土地集中经营模式,无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具有广阔创新空间的发展机会,对于我国刚刚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的乡村和农业旅游的提升、转型发展来说,意义十分重大。
家庭农场的经营范围已经涵盖了谷物种植业,蔬菜种植业,水果种植业,园艺作物种植业,水产养殖业、家畜家禽饲养业等农业生产行业。从总体上看,以谷物种植业和蔬菜种植业为主。各地区特色明显,如宁波慈溪市逍林镇,重点发展“设施农业”型家庭农场;嘉兴海盐县沈荡镇重点发展以蔬菜种植为主的家庭农场;金华金东区主要是借发展“四季水果”采摘旅游业的契机,重点鼓励支持水果种植型家庭农场
发展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制度
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服务平台,鼓励农户通过承租、承包、转让、入股等形式进行土地流转。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结合起来,加强对土地承包经营的规范与管理,及时有效调解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的产生的土地纠纷;通过平整土地,采取相互置换的办法把土地调整连片,因地制宜的扩大土地经营面积,逐渐实现土地向拥有较高生产技术能力的家庭集中,合理引导剩余劳动力转移;改变现有土地制度中的土地承包期短、土地不固定、统得过多、管得过死的现实状况,同时将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赋予家庭农场主,促进家庭农场真正成为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济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二)进一步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通过制定奖励标准,优先支持较大规模农场的发展,提升农场主的积极性;通过加大对农场借贷资金的贴息比率,减轻农场主的借贷压力;通过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以“优惠贷款”,“专项资金”等形式加大对农场资金需求的支持力度;在现有的补贴支持政策的基础上,增加对农技培训费用和生产配套设施的补贴力度,特别是对农场参保费用的补贴力度,降低市场风险。
(三)进一步加强协作互进建设
推广农场发展的先进经验,将多个家庭农场组合起来,成立家庭农场联合会,以合作经营和共同经营等方式,促进家庭农场之间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特别是在种植、农技、资金信贷、配套设施利用等方面的合作;支持发展农户间合作型家庭农场,以共同利益为合作基础,实行联合生产和经营,扩大家庭农场规模优势,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益;积极鼓励农场协会发展,政府可以赋予农场协会一定职能,并由政府列出专门预算,通过向农场协会提供农技支持、融资信贷、市场信息等服务,提升其自我管理与营运能力。
(四)尽快明确家庭农场认定标准
在总结各地家庭农场发展的实践经验基础上,确定合理的家庭农场的参照标准,对农场的经营规模、经营条件、注册资金、用工状况、农机数量等方面做出详细而量化的规定,建立家庭农场准入和退出机制,提高家庭农场的运作效率。根据家庭农场生产类型的不同,结合其生 3
产经营特点,分别制定相应的认定和规范标准,运用“目标管理”方法,将建设现代农场的目标层层分解,即家庭农场在建设时要“有规模、有标识、有场所、有配套”,在农场的经营管理中实施“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化、营销市场化、产品品牌化”,在此基础上,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最终目标。
(五)促进家庭农场经营结构的多样化
加大宣传力度,转变农场主的经营理念,推广新型集约化农业经营结构。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介向农场主介绍诸如“循环经济”、“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等新型农业生产模式,鼓励家庭农场开展多种经营;加快创建示范性家庭农场,通过政策支持,鼓励农场在现有经营结构的基础上,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农场生产的生态效益;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借助农业生产特有的人文景观,以兴办“农家乐”“休闲农场”的方式,开展多样化经营,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六)提升农场主的综合素质
建立健全培训中介机构,按照实用、先进、高效的原则,积极实施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培养家庭农场主的产品意识、竞争意识和品牌意识,提高家庭农场主的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大力提升家庭农场主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加强对年轻家庭农场主的培养,为家庭农场的发展储备力量;采取多种培训方式,鼓励家庭农场积极引进新品种、采用新技术,增强农技支撑能力;加强与国内外拥有较强科研实力的涉农高校的合作;鼓励大学生兴办家庭农场或者进入家庭农场工作,为家庭农场的发展注入新鲜活力。
(七)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积极推进农技部门与家庭农场结成“一对一”服务机制,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提供农资购销渠道、传播市场化信息。完善农技推广体制,推进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引导家庭农场采用先进农业技术,开展规模经营和标准化生产。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农机社会化服务,拓展农资连锁经营覆盖范围,依托农业信息网、“农民信箱”以及其它网络系统,为农场经营提供市场信息服务;鼓励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的发展和壮大,以家庭农场为主体,建立农场协会,促进农场之间在资金、技术、管理上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完善农业保险制度,针对农场经营特点,设置不同险种,降低因市场价格波动、自然灾害等造成的经济损失。
(八)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在资金、项目安排上,除了保障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核定的农业补贴、补助、开发资金、奖励资金以及贷款以外,建立和完善农业风险保障制度、农产品最低收购价制度,以降低家庭农场市场经营风险。在税收政策上,对新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进行税收减免,特别要加大对农副产品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农场自产自销的农副产品,其政策待遇要与其他经营主体相同。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农业、水利、国土、交通、农技等部门要以家庭农场发展需要为目标,优先安排重点项目,保障农场发展有一个较好的外部环境。在奖励政策上,可以实行以奖代补政策,设立土地规模经营奖励基金。对全部将土地流转出去的农户给予适当的补助和就业信息服务,引导其从事二、三产业。对经营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的家庭农场给予重点扶持,鼓励其与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进行联合经营。
结 语
家庭农场与农业旅游融合发展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路径,它既是一种农业新业态,又是一种旅游新业态。它既可以提高农业的现代化、规模化、专业化程度,保持农村青山绿水与民俗文化、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又可以丰富城市居民的旅游休闲生活方式。最重要的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下列目标:依托现有山水田园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融入现代时尚、舒适、便利、健康元素,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促进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而是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 4
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