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 建设幸福农村
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 建设幸福农村
——在2011年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农村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0年和“十一五”时期“三农”工作,分析当前形势,谋划我县“十二五”农业农村发展,全面部署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刚才,我们一起观看了“三农”专题片,令人倍感振奋;谷香同志认真总结了我县2010年和“十一五”农业农村工作,全面部署了“十二五”和今年“三农”工作,我完全赞同,大家要认真贯彻,抓好落实;铁场镇、县农业局、县水利局、穗丰公司分别作了一个很好的发言;会议还对去年被国家、省、市、县认定的农业龙头进行了表彰,在此我们表示热烈的祝贺!下面,我讲五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增强“三农”工作信心
2010年,面对各种自然灾害、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的影响和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的挑战,全县各级各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三农”工作,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各项惠农强农政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体系不断完善,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稳步提升,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完全可以说,“十一五”时期的五年,是我县农业形势发展最好的五年,是农村面貌发生变化最大的五年,也是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县农业总产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分别为
7.1%、7.6%,有3.6万人实现稳定脱贫。
“三农”工作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县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广大干部群众苦干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全县“三农”战线干部职工和科技人员,向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向所有关心和支持“三农”工作的各界人士,致以亲切的慰问,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把握形势,强化“三农”工作责任
2011年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大兴水利强基础、狠抓生产保供给、力促增收惠民生、着眼统筹添活力”的要求,突出稳粮、增收、强基础、惠民生,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为首要任务,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以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要准确把握形势要求,增强做好“三农”工作责任感。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十二五”时期“三农”工作的重大任务,为我们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年初召开的县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提出“四化并举”的发展战略就涵盖了“三化同步”的理念,这再次说明县委提出的发展思路是正确的,是符合龙川实际的,是科学发展观在龙川的具体实践,我们必须矢志不移的推进落实。今年2月底召开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要求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核心,突出建设现代农业强省、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四个重点,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不断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3月中旬召开的全市农村工作会议,要求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强市、不断增进百姓福祉这个主题,大力提升科技装备水平、培育完善产业链条、实施名牌带动战略、积
极拓展农业功能,四个重点工作,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完善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健全农民增收机制,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着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不断构建统筹城乡发展格局,着力加强农村管理,不断推进和谐农村建设。省、市这些要求和举措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准确把握中央和省、市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新要求,特别是要吃透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责任感,按照这次会议工作部署,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二)要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增强做好“三农”工作信心。一是国家政策好。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指导“三农”工作的新理念、新举措,连续8年下发1号文件指导农业农村发展,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继续保持了政策、项目、资金的递进式扩增,为我们向上争取政策、项目、资金和项目,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二是发展机遇好。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全省区域协调、“双转移”和“双到”扶贫开发等发展战略,以及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等利好政策的全面实施,为我县“三农”工作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从我们自身来看,我县经济社会已经步入科学发展的快车道,已进入“四化并举”的新阶段,一批农业主导产业的培育、农业专业基地的建设、“三农”重大项目的推进,农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三是自身基础好。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每年投入大量资金扶持农业发展,全县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随着“全国油茶示范县”和“全国特色农业加工基地”的加快建设,全县农业发展的基础不断优化。社会各界支持和参与“三农”工作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全县上下形成了谋大发展、干大事业的浓厚氛围。特别是“中央苏区县”的成功申报,将为我们下一步的大发展提供更优惠的政策扶持、更多的财政支持。
(三)要正确把握新挑战,增强做好“三农”工作危机感。从外部宏观环境来看,一是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仍然艰难曲折,我国宏观经济运行面临复杂形势,影响“三农”工作的不稳定因素不断增多。二是极端天气事件频繁,自然灾害多发,农业生产面临严重的自然风险。三是农产品价格短期下行压力和长期上行推力并存,生产成本上升,比较效益下滑,农业生产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从我县内部环境来看,一是农业内部结构、产业区域布局、产品结构不尽合理,土地集约化经营的规模偏小,体制机制还不健全,存在主导产业不强、特色产业不优等问题。二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是我县经济发展的一块短板。主要农产品在深加工、储藏、包装、品牌建设以及市场营销等方面相对滞后,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加工层次低,产业链条短,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较弱,农村专业合作社组织带动性较弱,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三是农业基础还比较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水利化程度较低,靠天吃饭的格局还未得到根本改变。四是城乡发展不够协调,农村教育、文化、科技及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水平有待提高,与农民群众的需要还有很大差距。对这些困难和问题,如果没有明确的导向、过硬的措施,农业农村发展的好形势就可能出现滑坡,农民持续增收的局面就可能出现逆转,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就可能陷入被动。
总的来看,“十二五”是我县“三农”工作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时期。我们一定要把握发展大势,顺应发展要求,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危机感,坚定发展信心,坚持加强“三农”的决心不动摇、扶持“三农”的力度不减弱、强化“三农”的工作不松懈,切实做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准备,不断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良好的发展势头。
三、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农业产业化
我县推进“四化并举”、“三化同步”的重点、难点都在农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加快农业产业化这块短板。
(一)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推进农业产业化。一要加快构建现代水利体系。抓住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颁布实施的有利时机,抓紧谋划,上报和储备一批重大水利基础设施项目,积极争取上级更大支持,加快推进我县城乡水利防灾减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综合治
理和灌区改造配套工程建设,继续组织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快解决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二要加快全国特色农业加工基地建设。创新建设模式,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参与基地建设,推动项目加快开工建设,着力提升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三要加快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和装备体系建设。全面实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三新”工程,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建设,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落实农民购机补贴政策,大力推广使用农业机械,提升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四要加快推进农村实现通路、通水、通电、通电话、通有线电视和实施农房改造、农田水利设施改造等“五通两改”工程,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五要加强农村防汛、防风、防旱等气象服务体系和地质灾害、森林防火、农机安全、农村消防、动植物防疫等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防震减灾能力。六要着力抓好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使信息网络覆盖整个农村,成为农民获得农业信息和服务的重要途径。
(二)以完善产业链条为导向加快农业产业化。以加快建设“全国特色农业加工基地”为动力,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按照“市场引导、产业支撑、能人带动”的指导思想,着力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组建等工作,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实施名牌产品带动战略,以龙头企业为依托,运用市场化手段,积极推动同类品牌整合,增强优势农产品的品牌竞争能力,逐步形成一批规模大、市场占有率高、在省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加强农业对外合作,积极引导各类资金投资农业发展项目。加大农产品推介销售力度,提高农副产品包装水平,积极参与或举办各种类型的农业博览会、展销会,积极开拓、培育我县优势农产品面向珠三角的市场。依托良好生态和悠久历史文化,积极挖掘农业文化内涵,加快发展都市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生态旅游农业,充分发挥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功能,拓展农业发展空间。
(三)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主线推动农业产业化。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农业生产补贴惠农政策,支持和保护粮食生产,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加农民种粮收入和维护粮食安全。大力实施“双转移”战略,加快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旅游产业化,增强工业、旅游业、小城镇等吸纳和承载农民从事二、三产业能力,保证农民充分就业,增加劳动性收入。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林权抵押等市场,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四、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建设幸福农村
建设“富裕、人文、和谐、秀美”龙川,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最需要关注的群体是农民。要坚持“四化并举”发展思路和“三化同步”原则,大力发展农村社会各项事业,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实现农业产业化,建设富裕、和谐农村,不断增进农民福祉,让群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一)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推进年”主题活动,结合实施“十项惠民工程”、办好“十件实事”,大力提高政府为农民提供公共服务的水平,深入推动新农村建设健康持续快速发展,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一要加大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力度。今年是扶贫开发“双到”的决胜之年,要将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与村庄整治、农田水利、饮水安全、危房改造、通自然村道路改造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全力以赴打赢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攻坚战。二要扎实推进宜居乡村建设。省政府从今年起,连续5年每年安排
1.5亿元用于打造特色名镇名村。我们要抓住机遇,加强与省直有关部门的沟通,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建设名镇名村。深入推进宜居村镇“六个一”、生态文明村等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农村垃圾、生活污水、禽畜污染、河沟池塘、农村住房等“五整治”,建设一批具有客家风情和地方特色的宜居镇村示范点。三要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加快推进“文化龙川”建设。深入实施行政村文化室、电影进村、农家书屋等惠民文化工程建设,完善农村文化、体育、娱乐等设施。加快创建“教育强县”,建立完善农村教育、医疗、文化和社会保障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规范化建设,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发展。四要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力度,扩大农村社会保障范围,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五要健全农村医疗卫生体系。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加快农村医疗机构标准化改造,重点扶持中心镇卫生院建设发展。推进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大幅度降低农民看病就医费用。巩固人口与计生工作主体年活动成果,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构建和谐农村。加强以社会维稳为重点的农村社会管理,各镇、村党政“一把手”要切实履行维稳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强化基层信访维稳工作责任,落实领导包案责任,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要进一步发挥“公仆信箱”、手机短信信访系统、微博等网络信访平台和县、镇、村(社区)三级综治信访维稳平台的作用,将“大接访”活动延伸到社区、村组和农家,及时化解矛盾纠纷。要推进普法教育向农村延伸、向农民覆盖,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基层平安创建活动,确保农村社会安定和谐。
(三)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完善农村科学发展机制体制。加快农村综合改革,既抓住了“三农”工作的关键,又顺应了广大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热切期盼,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建设幸福农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必须围绕建设“富裕、人文、和谐、秀美”龙川这个战略目标,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按照《关于推进山区县农村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粤府【2011】20号)要求,扎实推进全县农村综合改革,完善农村科学发展机制体制,推动我县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1、划分主体功能区定位,明确各镇发展职能定位。要以农村群众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一,根据各镇资源禀赋、综合承载力、经济发展水平、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在我县原有“三大经济板块”的基础上,对全县24个镇进行统筹划分为优化开发镇、重点开发镇和生态发展镇三类具有明确主体功能的镇,以主体功能区规划划分引领全县协调可持续发展。第二,明晰镇一级政府职能和村级组织职责,着重推进基层政权建设。根据主体功能区定位,进一步明晰各镇政府职能定位,着力增强镇级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促进农民增收、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基层建设等基本职能作用,并形成与主体功能区定位相适应的经济社会发展差异性目标。第三,建立科学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引导各镇政府分类调整工作重心,按照功能区定位和发展目标,进行分类考核。
2、转变政府职能。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和发展目标要求,着力从三个方面转变镇级政府职能。第一,为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包括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益,组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第二,为农民提供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加快发展农村社会各项事业。第三,为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条件,加强社会管理的薄弱环节,化解农村社会矛盾,保持农村社会稳定。
(四)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强化组织保障。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不断提升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要扩大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进一步推行城乡党组织的结对帮扶,把党的工作覆盖到农村各个领域。健全农村基层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和民主议事等制度,提高坚持科学发展、民主管理和为民办实事的水平。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为重点,探索农村有效预防腐败的治本措施,确保党的农村政策落到实处、损害农民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五、加强组织领导,奋力开创“三农” 工作新局面
“十二五”时期全县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三农”工作的任务十分繁重。我们必须结合新的发展形势和发展任务,切实加强对“三农”工作领导,为农村综合改革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要把“三农”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各镇、各部门要始终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坚持巩固和加强“三农”工作一刻不放松,不仅分管领导要直接抓,党政一把手还要亲自抓,在工作部署上
给予重点支持,在政策制定和资金投入上给予重点倾斜,在干部力量配备上给予重点加强,确保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县委农村工作综合部门要加强对“三农”工作重点难点问题的研究,围绕农民持续增收、农业产业化、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等重大任务,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和办法。各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相互支持,进一步形成“三农”工作的强大合力。二要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建立健全抓好“三农”工作的目标责任制度和激励约束制度,紧紧围绕农业农村各项重点工作,逐个量化分解,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不折不扣地推动落实。要把粮食生产、农民增收、耕地保护、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等任务目标作为考核党政主要领导的重要内容,细化考核指标,完善考评体系,严格考核,兑现奖惩,加大激励约束力度,调动各方面做好“三农”工作的积极性。
三要着力改进工作作风。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眼睛向下看,身子向下沉,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基层去、到一线去搞调查研究,向农民群众问政、问需、问计,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中培养和增进爱民、亲民、为民的感情,提高工作本领。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特别要扭转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漂浮风气,扎扎实实地把每一项工作抓实抓好。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敢于较真碰硬,敢于触及矛盾,敢于承担责任,创造性地开展好“三农”工作。
四要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认真做好村(社区)换届后的组织建设,做好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和选聘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落实好激励村干部发挥作用的各项政策。要紧密结合农村实际和农民需要,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提高基层干部的素质,增强基层组织领导发展、管理社会、化解矛盾和维护稳定的能力。要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一岗双责”,着力扩大基层民主,广泛开展勤廉双述、村民质询和民主评议活动,着力解决好发生在农民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以反腐倡廉的坚强决心和实际行动取信于民。要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健全矛盾纠纷预防排查调处机制,切实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同志们,农业丰则基础稳,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三农”工作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肩负新的使命重任,我们要保持昂扬的斗志,开拓进取,奋发有为,奋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为全县科学发展、后发崛起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农业产业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 在我国农村中建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党在农村的一项基本政策,应当长期坚持。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家庭经营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弱点也日益表现出来:一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经营分散形式,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二是农户受文化水平、科技知识的制约,农产品科技含量低、产品质量差,缺乏市场竞争力;三是农户生产的农产品受交通条件、产品包装、保鲜等限制,即使有批量产品也很难进入国内、国际市场。因此,在坚持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长期不变的前提下,探索多种形式的合作和联合经营,发展产前、产中、产后的合作,实行农商、农工、农业生产经营一体化,组成一个利益共同体,走农业产业化路子,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农业经营体制的必然选择。所以,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市场经济对农业发展的要求,又是农业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在中国加入WTO后,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尽快提升农业的国际竞争力。走农业产业化路子,也是农 1
业、农民在市场经济大海中学会游泳的必由之路。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发展的几个问题
农业产业化经营在促进长寿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业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举措。但是,现阶段农业产业化发展还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和探索。
(一)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
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关键所在。根据长寿区农业发展的现实情况,一方面要吸引有技术、有市场、有资金的企业投资长寿农业发展;另一方面要扶持鼓励有一定经济规模、一定技术含量、农产品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农业专业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农场和专业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同时,要创新机制,制订扶持政策,加快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和集体农业企业的转型。在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同时,推进长寿区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
(二)规范土地流转和推进适度规模经营
中央制定的家庭联产承包制是我国一项长期的“三农”政策,我们必须遵照实行;但是重庆有经济实力,可以先行先试地开展土地流转,推进农业规模经营。要在进
一步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实行连片开发,规模经营,推进农业生产基地化、规模化和商品化。一是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实行连片开发,大户经营,统一服务。也可以采取股份合作,村户联合,企户联合等形式。二是适度调整土地,对外出务工者、外出经商者、老年农民等自愿流转给集体的土地,集体要作出合理安排,并有意识地向能人倾斜,逐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目前,长寿区规模化经营可以考虑推进家庭农场发展,首先要推进果树种植家庭农场。根据调研分析,初步确定种粮适度经营规模为100一150亩左右;择优选定扶持一批有技术、有经验、懂市场营销的本地专业农民和生产队长等来经营家庭农场;在发展果树种植家庭农场形成一定经验的基础上,再稳步推进蔬菜生产、畜禽养殖等家庭农场的发展。
(三)引进和培养农业专门人才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必须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农业专门人才。没有高素质的农业从业人员,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就不能得到推广应用,先进的农业经营理念就难以发展。因此,一方面要加大对农业从业人员的培训,使他们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高就业能力,深化农村内部就业。另一方面,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需要具有现代经营与管理知识,有开拓精神,懂经营、会管理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中,应以发展家庭农场为契机,培训和引进一批农业专门人才,改变农业从业人员年龄过大、素质低、能力弱等现状,实现农业从业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的年轻化、知识化,使长寿区农业更适应发展需要,适应市场的需要,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水平。
(四)完善农业生产服务体系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必须推进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而专业化生产必须要与社会化服务体系相配套。现代农业服务体系是适应农业规模化、市场化生产经营要的农业服组织,具有专业化、社会化的服务特征。虽然长寿区在农业、农资服务上有了较大改善,但产前信息对接、产中技术服务、产后加工销售只是局部,没有一个完善的服务体系。对于刚刚起步的专业农民、专业农场迫切需要农机、植保、农资和农产品营销的社会化、专业化服务。因此,要研究为农业产业化发展配套的农业服务体系建设问题,实现一定区域内农机、植保和农产品收购销售的服务资源优化配置。例如家庭农场只要一个电话、一份传真或一个电子邮件,就能解决产前、产中和产后等各种服务。
农业服务部门和社会有关部门及单位要研究这个课题,提出方法思路并加以实践。
(五)继续加大政策扶持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扶持。2008年,长寿区积极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市、区财政大力扶持。一系列的扶持政策,有力地推进了长寿区农业产业化发展。因此,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各级财政的支农资金要向农业产业化发展倾斜,并纳入财政专项预算,确保扶持政策的持续性。要对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优惠的税收、信贷等政策支持,切实推进农业产业化不断发展。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探索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在这样一个重要时期,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党的十七大精神,在农业产业化推进工作中,不仅要有新思路、新战略,还要有新举措、新政策,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不断发展,实现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篇: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黄莉新
农业现代化是具有先进的科学技术、现代的物质装备、高效的组织方式、完善的服务体系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拥有较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的现代农业发展形态,也是从根本上改造传统农业,把农业建成具有显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的过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是江苏作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客观要求,是全省实现“两个率先”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江苏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全省连续六年保持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好势头。粮食持续增产,2009年全省粮食总产达到646亿斤,实现连续六年增产的历史性突破,单产创历史新高;高效农业比重持续提高,全省高效农业面积超过2400万亩,高效农业占耕地面积的比重提高到30%以上,农业增加值位居全国前列;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4元,提前一年实现省定小康目标。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为江苏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要充分发挥江苏经济发达、产业基础较好的优势,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实现“五个转变”。
一是农业增长由主要依靠土地和劳动力要素投入向依靠科技和资本投入转变。传统农业主要依靠土地和劳动力等资源要素实现增长,现代农业必须依靠科技和投资实现新增长。我省土地资源紧缺,人均耕地不足1亩,仅为全国人均耕地的三分之二,但经济发达、科技力量雄厚,必须依靠科技、人才、资本的优势,创新
农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土地集约型、科技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农业,走出一条集约型农业发展道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是农业生产由主要依赖自然生产向发展可控的设施生产转变。设施农业打破了季节、时空的界限,产出效益相当于传统农业的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是一种典型的高效农业形态。江苏是全国人口密度最大的省份,要确保粮食稳定发展、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必须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口,综合运用生物技术、环境技术、工程技术,发展壮大高效设施农业产业群,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
三是农业经营由分散的家庭经营向专业的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第二个飞跃”的重要途径。要加快发展合作经营型规模经营,培育农民合作组织,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分散的作业统一起来、分散的经营联合起来,解决一家一户做不了、做不好的问题,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加快发展土地集中型规模经营,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鼓励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形式,促进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集中。加快发展统一服务型规模经营,积极鼓励兴办种苗、植保、农机、农资等专业化服务组织,实行统一种子种苗、统一技术推广、统一机收机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植保服务,提高家庭经营集约化水平。
四是农业发展由注重农业的一产向促进农业的一产、二产、三产协调发展转变。推进农业一、二、三产协调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是提升农业整体效益、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着力做强一产,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出效益;做大二产,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做活三产,构建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突破农产品流通,积极发展农业服务业。
五是农业功能由以农产品生产为主向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并重转变。依托农业绿色特质和农村特色地域文化,以农业景点、农事体验、农展节庆等为载体,利用人文历史、民俗古迹、旅游景观,整合农业生产要素、农耕文化、田园风光和山水资源,积极挖掘农业文化内涵,加快发展都市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生态旅游农业,充分发挥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功能,拓展农业发展空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把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江苏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力争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全省农业产出效益、农业科技进步、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物质装备、农业生态环境、农业支持保障水平有显著提高。到2020年,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3300亿元左右,高效设施农业面积比重提高到20%,高效设施渔业面积比重26%,高标准农田比重60%,主要农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8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70%,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80%,农户参加各类合作经济组织比重80%,农民人均纯收入18000元。
为此,我们在工作举措上,要突出推进“两个化”、加强“三大载体”建设。推进“两个化”,即粮食高产技术普及化,提高粮食单产,稳定粮食生产;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务农收入。建设“三大载体”,一是现代农业园区。加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创新管理机制和模式,大力发展产业特色鲜明、科技含量高、产出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二是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引导农产品加
工企业集中、集聚、集群发展,培育一批带动农业产业发展,有特色、有规模的农产品加工集中区。三是农产品市场体系。根据优势特色产业布局,建设一批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积极发展连锁配送、专卖直供、网上销售等现代流通业态,加快构建完善的农产品市场体系,促进农产品流通和销售。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必须突出工作重点,加强政策扶持,加大推进力度,狠抓措施落实,确保取得实效。我们要继续加快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提高农业产出效益;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强农业产业竞争力;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升农业科技贡献份额;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业发展条件;强化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我们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增强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率先发展的责任感,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更大力度地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努力实现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跨越,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基础保障。
第四篇:加快推进农业基本现代化建设意见
县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基本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
各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为加快推进农业基本现代化建设进程,力争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业基本现代化,现就2014年农业基本现代化发展提出以下政策意见:
一、鼓励向雅周农业园集聚发展
(一)上级支农项目优先支持雅
周农业园。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土地复垦整治、财政“一事一议”奖补、高效农业、农业产业化等项目资金申报时,优先雅周农业园项目申报。
(二)支持雅周农业园融资。江苏丰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所融资金不少于70%用于雅周农业园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
(三)雅周农业园资金重点用于项目建设、基础设施配套、农业高校及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基地建设。
二、鼓励台资项目向苏台园集中
落户苏台农业合作园并符合园区产业规划的台资项目,按同类项目补助标准上浮20%。
三、夯实粮食生产基础
鼓励各区(镇)创建省级以上稻麦万亩高产示范片。对参加省部级高产创建获得A级示范片的奖励2万元。
四、做大做强三大支柱产业
(一)扶持蚕桑产业发展
1.扶持小蚕共育。按标准全面使用小蚕饲育自动加温补湿器,春蚕、中秋蚕各共育60张以上的,每个共育主体补助2000元。
2.培育养蚕大户。年养蚕规模100张以上的蚕桑经营大户,每户补助10万元。
(二)转型升级现代畜牧业
1.种羊场建设。对新建存栏经产种母羊500头以上养殖场,符合县农委认定的品种特征,且有效开展选种、选育工作。并鼓励养殖场不断做大,通过2—3年努力,达到常年存栏经产能繁种羊800—1000只的规模,年向社会提供苗羊2500只以上,当年补助50万元。
2.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新建设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对县农委指定范围内所有的病死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理后达到安全、无害、无污染、并能有效利用的项目,在争取到省级补助项目的基础上,一次性补助40万元。
(三)加快发展现代渔业
1.新建3000平方米以上,投资在600万以上,发展集约化、循环水、高密度设施渔业养殖,奖励20万元。
2.新(改、扩)建连片标准化鱼池300亩以上,且四周用水泥护坡,补助20万元。
3.在苏台农业园新建连片200亩以上的土池温室钢架大棚养殖南美白对虾,每亩补助2500元。
支持安全信息系统终端运营费用、实施渔业互助保险、鼓励进行渔船更新改造,进一步加强渔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的政策县财政另行安排。
五、支持设施农业发展
(一)鼓励在“三区六景”发展连片设施大棚
1.新建连片100-200亩、200亩以上标准钢架大棚,每亩分别补助1500元、2500元。
2.新建连片50亩以上省标钢架连栋大棚,每亩补助1.2万元。
(二)鼓励在南莫镇农业园发展食用菌
新建工厂化生产食用菌2000平方米以上,标准厂房每平方米奖励200元、一般房屋每平方米奖励100元。
(三)鼓励在里下河区域发展优质稻米基地
鼓励品牌大米企业在里下河区域流转连片农田,严格按照国家有机生产技术标准,运用稻鸭共作、频振式杀虫灯诱杀、生物农药防治等技术种植优质稻米,视规模档次给予奖励。
以上奖补资金按5:3:2的比例分三年兑付到位,如三年期间发生迁建或拆除的,取消拆除后当年及以后奖补资金。
六、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一)奖励农业龙头企业
1.对首获国家、省级、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称号的,分别奖励5万元、3万元、1万元。
2.鼓励企业提升产能和销售规模。按照企业年开票销售能力,首次突破1亿元、5亿元、10亿元、20亿元以上的,且增幅在20%以上,一次性分别奖励5万元、10万元、20万元、30万元。
3.鼓励企业创建产业基地。农业龙头企业(含农产品专业市场)在各区(镇)规划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建高效设施农业(渔业)基地,除享受已有奖励政策外,面积达200亩奖励10万元。
4.鼓励企业提升综合竞争能力。对全县所有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按照固定资产规模、开票销售、合作带动水平和能力、品牌建设、参与企业动态监测报表数据质量和时效等进行综合考评打分,依排名高低,对获得综合竞争能力“前十强”的企业,1-2名分别奖励5万元,3-5名分别奖励3万元,6-10名分别奖励1万元。
(二)奖励“一村一品”特色村(镇)。获得全国示范村镇称号的,每村奖励10万元;获得省级示范村镇称号的,每村奖励5万元。奖励资金用于扩大特色村专业特色经营的生产规模,提升专业村建设档次,不得列入镇、村财政开支。
(三)奖励农产品
第五篇:创建幸福社区,推进社区现代化建设管理
创建幸福社区,推进社区现代化建设管理
——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我们怎么办?鹤溪社区大讨论
根据区委宣传部转发的《关于在全市城乡开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我们怎么办”大讨论暨“家在苏州----互看互学”三创三先主题教育的实施意见》的要求,望亭镇鹤溪社区党支部组织党员乘坐地铁一号线感受苏州城市发展、参观常熟沙家浜革命教育基地活动。
2012年4月28日上午,由中国铁建铁四院设计的苏州地铁一号线正式通车。这是苏州开通的首条地铁,也让苏州成为中国首个开通地铁的地级市。一号线西起天平山脚下的天平车辆段,东到工业园区钟南街站,沿线共设24个站点。线路东西走向串起了苏州高新区、古城区和工业园区。标志着苏州正式步入“地铁时代”,“标志着一个城市的建设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里程碑”。
沙家浜镇不仅是旅游强镇,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为中心的革命传统教育区是全国“红色教育游”著名景点。更是人居新镇、和谐富镇,沙家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保护与建设结合,努力营造安居乐业的人居环境;始终坚持服务至上,开发与管理并重,努力营造公平公正的经营环境;始终坚持利民优先,维权与执法并举,努力营造称心放心的人居环境。
亲身体验了苏州地铁一号线,亲眼目睹了常熟沙家浜镇社会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给了我们巨大的震撼和启发,也振奋了我们团结务实、真抓实干促发展的精神。
鹤溪社区座落于望亭镇新镇区,于2010年1月26日批准
质有待提高。居民集体居住后,虽然人进了镇,但其素质还停留在原有基础上。如将车库用于住人或改作他用,车辆不入车库,随意停放路边;小区绿化带内种菜现象屡禁不止,损坏绿化,影响环境美观;楼道内杂物堆放较多,造成楼道不畅通,存在消防安全隐患等等。三是基础设施有待完善问题。小区基础配套设施情况同社区居民反映的要求有差距,如小区停车位问题、公厕问题。四是居民就业问题。大部分农民拆迁后,离开了土地,没有技术,没有技能,就业渠道狭窄,再就业比较困难,特别是“4050”人员,就业压力较大。
早在2005年苏州已率先完成省定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指标,2011年,苏州GDP突破10000亿元,人均突破15000美元。30多年来,苏州经历了“农转工”、“内转外”的重要发展阶段,现已进入“量与质并举”的发展新征程。2011年4月9日公布的苏州市“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明确提出,要在2015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此,苏州市委组织开展“大讨论”暨“互看互学”主题教育,目的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和省、市党代会精神,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群众以坚持科学发展、建设“三区三城”为己任,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上来,凝聚力量、共筑幸福新家园,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我们怎么办?
首先,我们要认真学习党的有关文件,要了解苏州“十二五”规划重要内容,要看到市委在原“五大战略”基础上,将苏州的发展战略提炼拓展为“六大战略”,这种调整和优化是科学发展意义上的内涵深化,同时也是对中央、省委部署的衔接和创新。学习方法可以采用各种形式,尤以自学为主。只有学习好了,才能在
口和计划生育服务室,宣传政策法规,普及科学知识,及时为社区内育龄群众提供优生优育服务和生殖保健服务。积极利用好0—3岁早教中心,为0-3岁婴幼儿家庭提供亲子活动场所,提供科学育儿亲子服务,促进婴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三是健全弱势群体服务体系。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有效落实各项社会救助政策,以解决辖区内弱势群体的实际困难为重点,着力加强对弱势群体的管理与服务工作,保障其基本生活。四是健全为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培育和发展老年群众组织,以社区为依托,民间服务组织为实体,社会各界及志愿者广泛参与”的养老服务模式,逐步提高适度普惠性老年福利水平。五是健全优抚对象服务体系。以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国防建设、融洽军民关系为目标,落实好各项优抚优待政策,维护优抚对象合法权益;依托社区资源,为各类优抚对象优先提供服务;切实解决优抚对象,特别是困难优抚对象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六是健全日常便民服务体系。积极动员辖区内企业、服务网点加盟区“968895”便民服务热线,充分发挥热线便民、利民的作用。开展水电费代缴、房屋出租、物业维修等服务。
(二)综治平安工程
通过深入开展系列平安创建活动,确保社区不发生邪教、敌对势力渗透破坏、恐怖袭击事件,不发生严重的治安和刑事案件,不发生严重的火灾、交通、生产等安全事故,不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一是强化综治组织网络建设。健全以社区党组织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和社区居委会主要负责人为主任的社区综治办。发挥好社区民警“进班子”工作的作用,做精做实社区警务。配齐配强调委会、治保会人员、确保工作有人抓、室、社区市民学校、社区广场、公园等现有文化活动设施,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科普、娱乐等活动。利用社区内的各种宣传栏,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五)环境美化工程
在加强社区基础配套设施、绿化、广告宣传栏等硬件设施建设与更新的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社区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做优、做美、做亮社区环境,为居民提供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一是开展社区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切实解决社区内乱搭乱建、乱拉乱挂、乱堆乱放、乱涂乱贴、破坏绿化等不文明现象,加强对拆迁小区的重点整治和形象打造,突出社区环境成效展示。二是开展专项评比活动。定期开展文明卫生小区、文明卫生楼道、文明卫生家庭、等评选活动。三是加强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社区公开栏、图书室、社区广场等宣传平台,引导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环境自治管理,积极营造社区“洁净家园、美化环境”的良好氛围。
望亭镇鹤溪社区 二〇一二年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