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

时间:2019-05-12 16:54: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

第一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

新余市农业产业化“1010工程”建设

第二次调度会召开

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1010工程”建设,7月8日,市“1010工程”领导小组召开了全市农业产业化“1010工程”建设第二次调度会,商讨解决农业产业化“1010工程”推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市政协主席黄国钧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常委、农工部部长张荣生主持会议。市政协副主席陈文华、欧阳长城、侯硕,市政协秘书长江立明出席调度会。

会上,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地税局等11个帮扶部门汇报了江西恩达家纺公司、市金土地公司、市科农公司、江西信诚纺织公司、艾格菲公司、市百乐公司、市天欣源公司、市润合公司、江西珊娜公司和喜耕田公司等10家龙头企业发展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和措施。涉及龙头企业困难和问题的县区及相关部门做了表态发言,10家龙头企业代表均对会议所取得的效果表示满意,认为会议开得及时,将对企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认真听取了大家的发言后,黄国钧在讲话中说,要进一步强化对农业产业化“1010工程”的认识。市委、市政府对“1010工程”非常重视,决定由政协领导来挂点帮扶,市“1010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明确了11个部门进行跟踪帮扶,其中喜耕田公司由两个部门共同帮扶。做好这项工作对做大做强我市龙头企业,做大农业产业规模,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全面提升我市农村经济发展水平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需要。二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需要。三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需要。四是转变机关作风的需要。

黄国钧在讲话中指出,要从切实解决问题入手,加大农业产业化“1010”工程工作力度。帮扶部门、企业都谈了许多问题,这些都是目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各级各部门要按照表态情况,回到单位后,一是要向单位主要领导汇报,二是要认真负责地把问题落实到位。同时,企业要加强管理,加大项目投入。一是要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二是要加项目投入力度;挂点领导、各帮扶部门工作队要积极主动帮扶;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做好协调服务。黄国钧在讲话中强调,“1010工程”工作任务繁重,这就要求全市各挂点领导、帮扶部门、成员单位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把市委、市政府交给的任务圆满完成。一是要强化督导考核。二是要加强宣传。三是要严肃工作纪律。

张荣生就落实会议精神提出了几点要求。他认为,要进一步强化对农业产业化“1010工程”重要作用及其意义的认识;各县区和帮扶部门要以帮扶企业为宗旨,加大农业产业化“1010工程”的工作力度,要切实帮助各农业龙头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为龙头企业搞好服务,特别是各帮扶部门工作队要积极主动帮扶,不要流于形式。对全市各农业龙头企业,张荣生同样也提出了明确要求,他要求各企业要以全市农业产业化“1010工程”建设为契机,切实加强企业管理,不断加大项目投入,千方百计把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第二篇:资料:大力推进和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

大力推进和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

——关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调查报告

农业部副部长 万宝瑞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实现农业规模经营和带动农民进入市场的有效途径,也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要大力推进和扶持。前不久,我到河北、四川、重庆、山东和浙江等地,就各地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八部委农业产业化会议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进一步感到农业产业化是事关农村改革和发展大局,事关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长远发展的一件大事,中央关于农业产业化问题的判断和决策是非常正确的,必须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推进和发展。

一、充分认识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中央的重视和各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各地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一些地区把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要“抓手”,作为解决农业发展问题的“牛鼻子”,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不久前闭幕的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高度评价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明确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农村经济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指明了发展方向,极大地调动了各地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农业产业化经营正展现出蓬勃发展的可喜局面。

(一)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

新阶段如何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近两年大家在工作实践中普遍感到缺少抓手,比较困惑。许多地方的实践表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对于促进农业向广度和深度进军,实现小规模经营农户同大市场的对接,促进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全面推进农业运行机制、管理体制和技术创新,都具有重要意义。农业产业化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带动作用体现在,一是可以告诉农民种什么。通过“合同”、“订单”等形式,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农民的卖难问题,规避市场风险,而且可以解决农民普遍不知道该种什么的问题,使他们能够比较放心地进行调整。二是可以使农产品实现多次增值增效。发展农业产业化,对农产品进行加工特别是精深加工,可以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三是可以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龙头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不仅有利于农业科技的推广,而且有利于引进和吸收消化新品种、新技术和新工艺,促进提高农产品质量,把农业增长方式真正转到主

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四川光友薯业有限公司自创建以来,在开发研制方便粉丝生产方面共获得19项国家专利、20多项国际国内大奖,不仅使红薯增值23倍,而且培训了全国各地4000多名薯农。四是可以完善和创新农业经营机制。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市场化行为,它能够促进市场机制和社会中介组织的发育,有利于形成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化要求的组织体系、运作机制和管理体制,对于完善和创新农业经营机制,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和体制转轨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如何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加快农业市场化进程,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武装农业,大幅度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而我国农业经营规模小的国情决定了实现这一目标,走以欧美为代表的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发展大农场的路子不现实;走以日本为代表的高补贴、高投入的路子也行不通,而必须立足国情,在坚持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逐步实现区域化种植和专业化生产,扩大农业的外部规模,进而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显然,这是一条既符合世界农业发展规律和趋势,又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农业产业化这种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突破了产业、社区和所有制的界限,改变了农业单纯从事原料生产的地位,改善了农业的投入机制,可以使资本和先进技术、农艺措施、现代装备有机地融入农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有效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农民素质。

这很可能是一项具有全新制度创新意义的探索,将成为我国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模式。

(三)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途径

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困难,增幅逐年递减。在较低的平均增幅之下还存在着三个掩盖:一是部分富裕户增收掩盖了普通农户减收;二是非农兼业户增收掩盖了纯农户减收;三是东部农民增收掩盖了中西部农民减收。这种情况是多年来没有的,说明农民增收形势已非常严峻。这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乃至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大问题。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增加农民收入放在今年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对我们农业部门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发展农业产业化,既可以解决农产品的卖难,使农民的初级农产品卖个好价钱,又可以通过多次加工增值,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和综合效益,还可以通过企业实行保护价收购或返还一部分利润等二次分配方式,给农民直接带来一些实惠。有些地方的龙头企业对农民的承包地实行“反租倒包”,租地时间农民支付一定租金,雇农民劳动又付给一份工作报酬,使农民收入有了很大提高。据统计,1998年,全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农户3900多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15%左右,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户均增收800多元。此外,农业产业

化经营组织除直接吸纳了500多万农村劳动力外,还为城市下岗职工再就业提供了新的出路。

(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措施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日益加快,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将面临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和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趋利避害,应对挑战,根本出路在于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首先,要培育出有竞争力的经营主体。农户是我国农村经济长期不可改变的微观基础,也是我国农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基本依靠力量。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不仅不动摇农户的经营主体地位,而且还有利于增强他们的市场竞争能力。山东潍坊市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实现了农业国际化,目前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已达到80%以上,70%的农户通过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的带动进入了国际市场。同时,有了稳固的农户作基础,生产原料有保障,龙头企业自身也会不断扩大规模,提高素质、效益和竞争力。随着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分工分业日益深化,龙头企业还势必进行重组,走向联合与合作,最终形成实力强大的“航空母舰”。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国内农业的竞争力,而且有利于国内农业企业“走出去”,主动参与国际竞争。不仅如此,有了龙头企业,还为我国大规模引进外资,提供了有效的组织载体。其次,要生产出高质量、低成本的优质农产品。在产业化经营方式下,农户按照龙头企业要求进行生产,其产品质量和成本效益远远高于传统分散条件下生产的农产品。如果产品以出口为导向,其质量标准和卫生要求也大多符合国际水准。

但总体上看,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还刚刚起步。主要表现在,各地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很不平衡;龙头企业普遍规模偏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组织形式和利益机制还不够完善和规范,大面积带动农户的能力不强;管理体制不适应,扶持政策不到位,人才、技术、资金缺乏仍然是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瓶颈”。这些问题,迫切需要在今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研究解决。

二、认真总结各地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践经验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和农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基础上的重大创新。及时总结各地农业产业化的经验,正确把握其特点和规律,对于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培育主导产业,搞好基地建设。形成有市场、有规模的主导产业,是农业产业化发展最重要的基础。产品没市场不能发展,有市场而没规模也不能形成气候。产业化发展比较成功的地方都十分注重以市场为导向,根据本地资源和区位优势,不断培育和开发拳头产品,逐步形成有竞争优势乃至核心竞争优势的主导产业。许多地方立足现有生产能力,把基地建设、优化区域布局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东部沿海地区面向国际市场,发展外向型农业,建设一批创汇农业基地;中部地区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和农产品精深加工;西部地区围绕发展特色农业,加

强专业生产和基地建设;大中城市郊区根据自身特点,以发展都市型农业为主攻目标,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二)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科技含量。龙头企业的科技开发和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带动农户能力的大小,也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龙头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不断增加技术开发投入,大力提高其产品的科技含量。在农业部等八部委筛选出的151家重点龙头企业中,绝大多数都把技术创新视为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

线”,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投入了很多的资金。一些有条件的龙头企业组建了科研和技术开发机构,还通过多种形式与农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技术推广部门等建立稳定的协作关系,共同开发和推广新产品、新技术。少数龙头企业还通过技术入股和股权转让等形式,组建了农工科贸综合集团,走上了产学研结合的道路。黑龙江金玉集团公司应用高新技术搞玉米深加工,开发出4个系列10多个新产品,年销售收入10.2亿,利税1.5亿,带动农户8000多户。

(三)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搞单一模式。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对市场进行细分,依据不同产业、不同地域和不同经营方式的情况,走各具特色的路子。据我部调查,各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带动方式不同。加工、流通企业带动型占总数的66%;中介组织带动型占26% ;其他带动型占8%。二是利益连接机制不同。合同契约和书面协议两种类型占80%;股份合作制占11%;合作制占9%。这说明许多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连接还较为松散。三是产业分布不同。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产业化经营发展较慢,但粮食主产区近两年发展加快;畜牧、水产、蔬菜、水果等发展较快;新兴产业和名特优新产品发展恨快。四是地区发展不平衡。东部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数量占全国的48%;中部占45%,西部占7%。

(四)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服务功能。各地反映,扶持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需要多部门的配合与支持。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农业部等八部委组成协调会议,共同研究和解决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扶持政策,这是一个很有效的工作机制,对于发挥各部门优势,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据我部统计,目前全国有20多个省、区、市人民政府成立了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主管部门。特别是在这次地方机构改革中,各省都强化了农业产业化工作组织机构。有24个省的党委、政府制定了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措施,从财政、信贷、税收和科技进步等多方面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给予具体支持。

三、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家庭承包经营的关系。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家庭承包经营并不矛盾,而是与家庭承包经营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基础上的发展、完善和创新。这种经营形式不改变农户的土地承包关系,不影响农户的生产经营自主权,通过合同契约等多

种方式,使分散的农户成为龙头企业的原料基地、“生产车间”,成为整个产业链条中的一个基础环节,以外延扩大再生产的方式,实现了专业化生产、区域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大大推进了农业的现代化进程。有的地方龙头企业在不改变农户土地承包权的前提下进行“反租倒

包”,不仅没损害农民利益,而且还增加了他们的收入。当然,有个别地方强制把农民的承包地收上来或打乱承包关系,搞所谓的产业化和规模经营是错误的,要坚决反对并加以纠正。因此,要努力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把家庭承包经营与龙头企业的各自优势结合起来,并不断丰富和完善,使之成为新世纪推动我国农村经济进一步繁荣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是处理好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关系。农业产业化的实质是要建立一种有效的机制,使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能够得到比单纯搞初级产品生产更多的收益。否则,发展产业化经营就无异于从事一般的加工工业和商业。建立比较稳定的利益关系应该是龙头企业和农民共同的需要和要求。从长远看,龙头企业也只有让农户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其自身才能不断发展壮大。泰国著名的正大集团之所以历经八十年发展长盛不衰,最根本的“精髓”就在于这一点。对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连接关系,要根据所处的发展阶段、从事的产业以及当时的市场情况不同而区别对待。产业化经营处于起步阶段的地方,要重点发展和规范合同契约、“订单农业”,加强产销衔接,规范产销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产业化经营基础较好的地方,可以通过建立风险基金、实行最低收购保护价、返还一定利润,以及提供良种设备,资助周转金,进行技术培训等形式,使企业与农户建立比较紧密的利益连接机制。此外,还要积极探索,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行农民用土地使用权、产品、技术和资金入股等多种形式,与企业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三是处理好农业产业化经营与乡镇企业改造升级和小城镇建设的关系。乡镇企业能否适应新阶段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完成战略性调整的任务,实现二次创业,关键在于必须尽快调整产品结构,推动产业升级。从当前和今后我国市场供求情况和工业发展现状看,乡镇企业今后重点发展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加工业,包括贮藏、保鲜和运销业,最具有竞争优势,应作为结构调整的一个基本方向。在经营形式上,则应当大力推行产业化经营,通过带动农业,辐射农户,实现新的“以工补农”、“以工建农”、“以工带农”。发展小城镇,关键是培育小城镇的经济基础。农业产业化经营无疑是发展小城镇经济最重要的增长点,也是连接周边农户最有效的组织形式和联系纽带。

四是处理好政府和龙头企业的关系。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体是企业和农户。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政府的主要职责应是制定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为产业化经营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维护产业化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因此,政府既不能包办代替,搞行政命令,也不能撒手不管,无所作为,而应当用市场经济的办法引导和调控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帮助企业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自身难以解决的实际困难和问题。龙头企业要强调多样性,可以是加工企业,也可以是中介组织和流通企业,只要经济效益好,能够开拓市场,带动农户,增加农民收入,都应当鼓励和扶持。龙头企业自身要强

化内部管理,加快技术进步,降低经营成本,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对农户的带动力。新上项目,一定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是处理好农业产业化经营与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的关系。龙头企业要得到稳定和优质的加工原料,必须强化对农民的技术指导和服务,这已成为农业技术推广中一支富有活力的重要力量。国家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也要适应市场经济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在稳定政策的同时,加大改革力度,转变机制增强发展活力。要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契机,似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为龙头,国家农业技术部门积极参与,依托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各种专业合作组织,逐步建立起一种功能互补、网络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新体系。

第三篇:大力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大力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农业产业化步伐缓慢、现代农业发展滞后、农民增产难增收已成为当前制约我县经济增长的突出问题。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现实选择,是促使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是统筹城乡发展,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方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快富民强县步伐的重大举措。本文从东安实际出发,针对我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我县农业产业化建设取得的初步成效

我县是农业大县,总人口60.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2.68万人,农村劳动力27.2万人。现有耕地面积51.34万亩,其中水田面积45.65万亩,旱土面积

5.69万亩,人均耕地面积0.85亩。近年来,我县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 “重农固本”的工作方针,把加强农业产业化建设作为全县农村工作的重要抓手,不断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培育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1、农业区域化、特色化经营日益明显。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在全县建立了以东大线为主的柑桔产业基地,以井芦线为主的优质稻产业基地,以紫溪、大盛等乡镇为主的优质烤烟产业基地,以芦洪市、石期市、白牙市等乡镇为主的蔬菜产业基地,以南桥、大盛等乡镇为主的早熟梨产业基地,以川岩乡为主的楠竹产业基地,以石期市、横塘等乡镇为主的油茶产业基地,以大庙口鸭白片为主的银杏产业基地,以芦洪市、大庙口等乡镇为主的良种生猪产业基地,以井川片和芦新片为主的东安鸡产业基地,以横塘、水岭等乡镇为主的山羊产业基地,等等各具特色的产业基地20多个,逐步形成了以优质稻、柑桔、烤烟、银杏、楠竹、生猪、东安鸡等七大农业支柱产业,农产品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农业区域化、特色化经营日益明显。

2、农业产业化规模不断扩大。到2008年底,全县共新建和改造农业示范基地23个,基地总规模达到32万亩。在此带动下,我县优质稻已稳定在40万亩,柑桔发展到17.5万亩,银杏发展到7.6万亩,楠竹发展到24.5万亩,东安鸡发展到1000万羽,良种生猪发展到85万头,良种山羊发展到10.5万只。舜皇米业、金源米业、金叶米业、吉祥食品、芦江罐头食品、和立罐头食品、银杏公司、东安鸡养殖公司、汇源竹板厂等一批规模较大的农业龙头企业落户东安。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25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15家,0已培育省级龙头

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年加工产值达到5.98亿元,利润4889万元,上交税金1522万元。全县各类农村经济专业合作组织已发展到83个,会员达到

7.6万人,如东安养猪协会、群山葡萄生产合作社等已成为农民发展生产、销售产品的重要桥梁。同时,粮食、水果、蔬菜等农产品运销大户和各类经纪人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已达到1300多人(户),为促进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3、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有了根本改观。通过推行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深加工层次,全县农产品质量显著提高。近三年来,我县以水稻、生猪、柑桔、早熟梨、蔬菜等主导产业为重点,制修订地方标准12个,申请认定了无公害水稻产地42万亩,无公害柑桔产地16万亩,无公害蔬菜产地5万亩;申请认证了舜峰牌柑桔、舜峰牌蜜梨、东安紫皮大蒜、东安鸡、舜皇大米等无公害农产品23个,并获得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品认证证书》,其中绿色食品3个。2008年对全县农产品基地和市场抽检,合格率达97.9%。

4、农业发展基础逐步夯实。近两年来,全县共投入资金6500多万元,用于农村道路、水电以及农业生产建设,大大改善了农业生产生活环境。截止2008年底,全县共完成通乡公路改造275公里,实现了“乡乡通油路”,修建和改造农村通畅、通达公路1076公里,改造组道325公里、户道392.7公里,新修和改造机耕道235公里,整修生产基地公路215公里;新建和改造渠道195公里,修整山塘958口,新建22千瓦抽水机台埠、电排28座,新增农机设备600台。目前,全县机耕面积已达67.08万亩,机械化脱粒面积达64万亩。全年总蓄引水提水量达3.45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达38万亩。

二、我县农业产业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虽然我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255家,但大部分企业规模小,产品类同,而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只有4家,作为龙头企业所应具备的引导生产的导向功能、占领市场的拓展功能、加工增值的开发功能、扶持基地的服务功能、联结农户的带动功能均不强。我县大部分涉农企业的投资者就是管理者、技术工和销售员,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市场营运水平都非常低,再加之缺乏对科技创新、扩大市场和基地建设的投入,企业生产规模难以扩大,企业档次难以提升,不少企业仍停留在小打小闹的基础上。

2、农业结构不合理。一是农产品品质结构不合理。表现在一些低质量、低档次的大宗农产品供过于求,销售不畅,造成社会浪费。优质专用品、无公害和绿色食品农产品总量不足,规模偏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二是农业内部结构不合理。林牧渔三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49.1%,70%的山地只取得5.7%的农业总

产值,与农业资源构成极不相称。三是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全县三次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为28.7%、29.7%、41.6%,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仍然偏低。

3、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程度不高。一是优势主导产业规模化程度仍然不高。一地多业、一业多品,各乡镇集中连片专业村组和专业农户不够,有基地无市场、有市场无基地问题同时并存,制约了农产品生产和企业规模效益提高。二是企业与农户之间没有结成紧密的联合体。龙头企业重加工、流通,轻培育、服务;农户重生产、数量,轻市场、流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尚未形成。三是农业经营组织机制脆弱。一些企业和农民诚信意识差,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农民处于弱势地位,利益难以保障,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推进。

4、农产品品质和品牌不优。全县虽培育出了几个有一定知名度的本地农产品品牌,但由于企业、农民以及政府的观念、资金、技术等因素影响,全县农产品科技含量、内在品质、附加值都不甚高,农产品品牌不够响亮,影响了农业基地和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难以抵御日益多变的市场。如我县是一个粮食生产大县,但水稻优质率仅为42%;作为全县支柱产业之一的柑桔生产面积已达17.5万亩,优质蜜桔、脐橙品种只占38.7%;生猪中良种洋杂猪和三杂猪只有60%左右。

5、农业发展基础不牢。从硬环境来看,我县农业基础设施还比较滞后,如村级道路状况等级低,有的地方车辆通行难;农村水利设施脆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当前的耕地经营制度和农民的亲土固农观念,制约了耕地经营权的流转,实现规模经营的难度较大;小城镇建设步伐不快,农村教育、医疗、文体设施滞后;过度使用农药化肥,导致土壤酸化、水质污染等等,都不利于现代农业所要求的大市场、大流通、大农业经营体系的形成。从软环境来看,还存在着农业科技服务、信息服务、销售服务不优,农村土地保护政策不严格,农村金融政策缺乏和金融资源配置偏离“三农”方向,农村坑农骗农行为不断发生等问题,影响了农业的健康发展和农村的社会稳定。

三、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必须立足县情,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集种养加、产供销、内外贸、农科教为一体的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结合我县实际,应重点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硬功夫。

1、要在转变思想观念上下硬功夫。一是强化“两线引领”的观念。“两线

引领”是今年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城乡一体化示范试验区,要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加快进度抓突破,务求年内将永东公路公路和S217线沿线建设成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先行区,发展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样榜区,带动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二是强化“以产业化抓农业”的观念。发展现代农业的目标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突破了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为家庭经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走向专业化、集约化和现代化开辟了广阔前景。我们要树立“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观念,对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产供销、贸工农、农科教一条龙的经营体制。二是强化市场观念。进一步提高和深化对市场农业的认识,坚持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摸清市场供求状况,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同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农民多发展一些具有市场潜力和远期收益的新品种,由被动供给转变为诱导市场需求,不断拓宽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农业的路子。

2、要在培育主导产业上下硬功夫。农业产业化的基础是主导产业的形成,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首先要从培育主导产业做起。一是实行区域布局。要立足资源优势,围绕“稳粮、优果、扩菜、造林、兴畜”的发展思路,按照东菜、南草、西果、北烟、中部养猪(鸡)和产优质粮的战略构想,搞好农业区域化产业布局,推进农业规模化生产,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格局。我县北部丘岗区的花桥、南桥、大盛、新圩江等镇,水稻耕作的条件相对差一些,应以发展烤烟、玉米等旱作为突破口;南部的横塘、紫溪等镇,草场资源丰富,重点发展良种羊、牛等草食动物养殖;西部山区的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黄泥洞林场、川岩乡,山场资源丰富,要狠抓白果和楠竹等林果业;中部的芦洪市、石期市、白牙市镇,交通便利,重点发展蔬菜、高效经济作物;西南部的紫溪市、大庙口镇,柑桔面积较大,以发展柑桔生产为主;芦洪市、鹿马桥、端桥铺、井头圩、大江口等乡镇,畜禽养殖有较好基础,应以发展东安鸡、良种猪和优质稻为重点。二是明确发展目标。按照“品种调新、品质调优、规模调大、科技调高、成本调低、流通调活、产业链调长”的要求,以优质稻、柑桔、烤烟、银杏、楠竹、生猪、东安鸡等七大主导产业为重点,以构建产业集群为目标,加大资金、市场、科技、信息服务等方面的支持。按照集中连片、板块推进的思路,力争用三年的时间使全县的优质稻播面稳定在80万亩以上,单产突破450公斤;通过改造低产劣质桔园和新扩桔园,建立起25万亩优质柑桔基地,使我县柑桔面积由17.5万亩增扩至25万亩,产量由5~8万吨增加到20万吨以上,并与熙可罐头食品有限公司联营,开发加工柑桔系列产品,扩大出口创汇能力;以鸭白片为核心,建成10万亩银杏生产基地,并创办银杏系列加工龙头企业,开发银杏茶、银杏保健枕芯和银杏酒等系列产品;抓好25万亩楠竹低改和笋竹两用林示范,确保全县年产竹笋稳定在2000吨以上,产商品用竹稳定在60万根以上,并正确引导竹木加工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楠竹产品向精、深、细加工方向发展,扩大规模创品牌,不断提高楠竹加工产品的附加值;在芦洪市、端桥铺、大江口、大庙口等

乡镇建立东安鸡原种场和扩繁场,使全县年出笼东安鸡突破1500万羽,通过创办东安鸡加工企业实现产值过亿元,打响东安鸡品牌。同时,要继续加大生猪、蔬菜、烤烟等优势主导产业的培育力度。

3、要在培育龙头企业上下硬功夫。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强弱决定了农业产业化的规模、进程和效益。我们要紧紧抓住“龙头”不放松,按照“巩固粮、竹、菜,开发果、畜、鸡加工企业”的原则,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创办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龙头企业,以“龙头”带动舞活农业产业化一盘棋。一是围绕主导产品,催生一批。要以县域工业园区为平台,围绕柑桔、银杏、楠竹、优质稻、生猪、东安鸡等优势特色产业,每年培育高档次、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5家,并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二是倚大联强,提高一批。引导扶持舜皇米业、金源米业、吉祥食品、吴氏禽业、芦江罐头等现有农业龙头企业扩大规模,提高档次,尽快做大做强;对部分长期处于粗放经营状态的企业,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伙经营等多种经营机制与实力强的大企业合作,对现有企业进行嫁接改造。三是着眼县外,引进一批。着眼于县外广阔的大市场,开展招商引资、引智,在用地、服务等方面提供充足的便利条件,为外商提供施展才能的平台,实现外地资金、技术、信息优势与我县劳力、土地资源优势的对接。积极引进外商兴办优质稻、东安鸡、柑桔及银杏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4、要在提升档次树品牌上下硬功夫。一是要加速优质农产品品种引进推广。必须大力引进和推广适合本地环境条件和市场需要的品种好、档次高的农产品,保证从一开始就为农产品的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对本地原有特色的优良品种,不能丢弃,应通过选育使之品质更优、产量更高、市场更俏、消费者更欢迎。二是要加快标准化体系建设。抓好无公害农产品及绿色农产品产地环境、评估认定和基地建设。对未制定标准的特色优势农产品要加快系列技术标准制订。对已制定的标准,要积极研究,结合国际标准,进一步进行修订和提升。同时,要加强对产区农民标准化技术培训和应用指导,积极组织创办标准化示范园区和生产、加工基地。三是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一方面要从生产的角度推进标准化,严格按标准生产;另一方面要从技术层面加大标准化监管力度,加强农产品检验检测,保障质量安全。四是要加大农产品品牌营销化力度,提升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加大各类农产品品牌申报认证力度,合力创建农产品品牌。利用各种媒体加强我县绿色、有机食品和特色产品品牌的宣传,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同时鼓励支持企业到大中城市建立直销网点,推进特色产品进超市,着力开拓农产品市场。

5、要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上下硬功夫。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是有效整合生产要素,节约生产成本,增强农业的整体竞争力,促进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对接的需要。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是一个地区农业发

达状况的重要标志。我县要以各类中介服务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抓手,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原则,积极鼓励基层农技部门、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和贩销大户等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辐射带动周边农民参与生产和销售,形成市场促营销、农民搞贩销、政府抓展销的立体模式。同时,建立和完善“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紧密型联结机制,提高订单履约率。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关系,努力把松散性基地建设成紧密型、可控型基地,培育和发展依托龙头企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6、要在优化农业发展环境上下硬功夫。一是抓硬件建设。一方面要继续抓水、电、路、通讯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除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瓶颈”。另一方面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等二、三产业,吸引更多的农民进入小城镇,有效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二是抓科技提升。建立健全县、乡、村农业部门技术推广机构,大力实施科技入户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就业技能,让农民的增收路上走得更快、更稳。三是抓信息服务。要通过各方面有效途径,及时、准确地收集、分析、预测国内外市场供求信息,为全县农业发展服务,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能力。四是抓购销服务。要大力发展各类专业市场,专业流通企业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地搞好农产品产品流通,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五是抓执法服务。加强动植物防疫防治体系、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体系和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重点抓好种、苗、药、肥等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市场的监督管理,维护广大群众权益。

第四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来源:2013-1-11 经济日报

众所周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在农业,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现阶段,我国仍然是一个有13亿人口、农民实际仍占大多数、城乡发展很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农村发展依然滞后,农业现代化仍然是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短腿。为此,要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充分发挥工业化的支持反哺作用、信息化的武装服务功能和城镇化的辐射带动效应,形成“一化”支撑“三化”、“三化”带动“一化”、“四化同步”的发展格局。

经过30余年的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已成为对接分散小生产与社会化大市场的重要途径,成为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的重要依靠,成为推动城乡工农互动和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重要力量。我们要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按照“四化同步”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总体要求,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出发,科学认识农业产业化面临的新的时代使命和发展要求。

——适应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的深刻变化,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在培养职业农民、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中的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经过长时间、大规模的转移,尽管在总量上仍处于过剩状态,但结构性、季节性、区域性短缺矛盾日益显现,青壮年劳动力紧缺、劳动力素质结构性下降的问题十分突出,关键农时缺人手、现代农业缺人才、新农村建设缺人力问题日益普遍。大力培养适应农业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显得尤为紧迫。发展农业产业化,以企业为龙头,以专业合作社为龙身,以广大农户为龙尾,是培育和带动新型经营主体的有效形式。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将农户生产作为“第一车间”,通过建设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基地,辐射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

庭农场发展生产、进入市场,可以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管理能力、市场意识和法制观念,培育造就一大批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为解决今后“谁来种地”难题做出实际贡献。

——适应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加快转变的大趋势,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提供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中的重要作用。随着农业发展形态的变化和农业市场化程度加深,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农业生产领域加快向产前、产后延伸,规模经营比例明显上升,全国土地流转面积占比已超过20%,种养大户、专业农户明显增多。今天的农业早已不是十年前、二十年前的农业,过去适应小规模分散经营、传统种养为主的农业经营体系,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生产力发展新的要求。另外,由于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不可改变,土地流转在一定时期内不可能太快,经营规模也不可能太大,规模化经营与小规模生产并存、“大农”与小农并存的格局将长期存在。这就迫切要求建立与新时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不断提高生产经营服务水平。发展农业产业化,能够依托龙头企业将分散农户组织起来,采取多种方式,为农户提供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标准化生产、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技术服务;为农户提供农产品收购、仓储、保鲜、运销等市场服务;为农户发展生产提供贷款担保,资助农户参加农业保险;对农户开展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等培训,引导技术、资本、管理等先进生产要素向农业集聚,引导农户发展优势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实现龙头企业与农民共舞、共进、共富,切实提高农业发展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水平。

——适应农业成本提高、比较效益下降的挑战,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在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中的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正从低投入、低成本向高投入、高成本转变,加上农业劳动生产率不高,严重制约农民增收,影响

农民生产积极性。近年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攀升,农业土地租金不断上涨,农业生产经营所需物化投入、设施投入、社会化服务投入明显增多,原来忽略不计的人工成本也因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而快速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特别是种粮比较效益过低问题日益突出。发展农业产业化,可以通过提高生产经营技术水平、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业产出增加、劳动效率提高和生产成本降低;可以使农业产业链条向上游延伸、向下游拓展,促进产加销、贸工农各环节有机结合,拓展农业增值空间;可以通过各产业链条把农民组织起来,扩大就业,分享经营收益。这里需要指出的是,龙头企业要带动农户发展,而不是代替农民生产。我国发展现代农业,不仅要提高劳动生产率,还要提高土地产出率;不仅要解决农业问题,还要解决农民问题;不仅要提高农业效益,还要稳定粮食生产,避免“非农化”、“非粮化”。

——适应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在推动城乡改革联动、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与合理配置中的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依然较大,工农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仍然是最大的社会结构性矛盾。尤其是在当前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时期,资源要素受趋利性影响,更容易从农业转向工业、从农村流入城市。新世纪以来,全国耕地平均每年减少1000万亩左右,每年新增大约500万农民进城务工,近年来农村资金存贷差超过3万亿元。应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加快城乡改革联动,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与合理配置,推动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发展农业产业化,可以将工业和城市的先进生产要素、经营理念、管理方式引入农业,与农村的土地、劳动力、原料等资源有效结合、优势互补,促进农产品加工、储藏、运销等行业的兴起,从而有效突破工农脱节、城乡分割的体制机制障碍,搭建一个工农城乡之间资源要素平等交换的有效平台,打通资源要素导入农业农村的通道,促进资源要素在工农城乡之间良性互动,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

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农民与市场之间的纽带和桥梁,把资金、技术、人才带入农业农村,把农产品、农民带入市场带入城市。可以说,农业产业化是促进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城乡交流、互动、融合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城乡改革联动的推动力量。

(作者系农业部部长)

第五篇:大力推进道县农业标准化建设

大力推进道县农业标准化建设

农业标准化推进建设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工作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的系统工程。从2006年我县被列入农业部脐橙标准化示范县,我县实施了脐橙标准化建设项目;2013、2014年我县被省农业厅列入全省标准化试点示范县,借助项目我县加大力度实施了以脐橙、粮食、蔬菜等为主导产业的农业标准化整体推进示范建设。近年来,我县在推进全县标准化建设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制定实施方案。在省农业厅、市农业局的指导下,我县根据全县农业标准化发展5年规划及现有农业产业布局,制定了《2013年、2014年道县农业标准化整体推进建设工作方案》,确定了实施内容、示范区和实施措施,报省农业厅审批通过后及时组织实施。

二、健全标准体系。近年来按照国家无公害、绿色食品及其它强制性标准的要求进一步制定或修订完善了脐橙、粮食、蔬菜栽培管理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15项。

三、完善和落实标准化生产工作制度。着重完善了六项工作制度。一是建立标准化推广制度。“四区”建设都以省厅“四区”实施标准进行实施。并将农业标准转化为操作卡、明白纸等,近年共印制农业标准化简易操作卡、明白纸等3万份分发到各标准化基地。在标准化推广上全县按8个农业生产区域划分,每个区域由县农业局1名副局长任技术总负责人,另合理安排农技人员分片负责农业标准的推广实施。二是建立清洁生产制度。积极组织标准化基地申报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或绿色食品基地认定认证。建立村规民约等农业清洁生产制度。引导了燕山脚村建立了村规民约共同执行农业清洁生产;在祥霖脐橙等基地水源相对集中点按30-80亩设置了农业生产垃圾桶30个,收集因打药等农事操作产生的废弃物。三是建立标准化农药规范使用制度。监管农资经销商从源头上控制规范使用农药,并要求基地农药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病虫草害统防统治。标准化基地要按规定规范使用农药,在村口、主路口等显要位置设立警示宣传牌,明确禁止使用农药品种、农药安全使用方法及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和休药期的规定。四是建立标准化档案制度。对标准化基地生产主体进行登记造册;核心示范区的生产主体100%都按要求建立了田间管理档案,对生产环境、物候期、农业投入品来源及使用、技术措施、灾害发生与对策、产品去向等都作了详细记载,技术员经常抽查档案,发现有影响生产环境和产品质量等问题,及时指导生产主体改正。五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制度。对标准化基地所有农产品生产者都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农产品质量安全实行社会承诺。六是建立农产品标识追溯制度。依托我县优势农业品牌“橘源”、“谷源米业”等品牌,在主要农产品销售包装上贴标签标识,实行可追溯管理。

四、强化基地监管。一是健全监管体系。所有乡镇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每个站明确2名监管人员。二是建立监管制度。制定了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投入品管理办法、农业投入品公告等制度。定期公布基地允许使用、禁用或限用的农药名单。对基地周围的农资经营网点实行拉网式巡查指导,从源头上有效控制投入品的使用。各脐橙基地实行农业投入品统一供应制度,严禁使用国家禁用农药、肥料等,同时对农业投入品包装物实行分拣集中处理,生产上不使用生活垃圾,以免污染生产环境。三是加大检测力度。加大了对脐橙、粮食、蔬菜等农产品的安全检测力度。近年水果、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随机抽样5500个以上,合格率达98 %以上。在祥霖铺等脐橙基地还建立了“标准化生产基地自检室”,并制定了严格的检测、检疫制度及准出制度。

五、开展宣传培训。近年,在全县共悬挂脐橙标准化生产宣传横幅60条,张贴宣传标语1500多张,散发宣传资料10万多份,制作永久性大型宣传牌14块,印刷标准化生产永久性墙体标语50条。同时利用电视、报刊和电脑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农业标准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宣传培训,增强了农户的标准化生产意识,在全县营造了浓厚的标准化生产氛围。按照“层层培训、分级负责”的方式,每年组派人员参加了省农业厅、市农业局举办的相关培训班;以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监督员、协管员为重点对象,以法律法规、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知识、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为重点内容,抓好标准化骨干培训;对全县农产品生产者进行集中培训与分散指导。近年来,标准化骨干班成员以标准化基地农产品生产主体为重点对象,结合“阳光工程”和“科技下乡”等项目的实施,按农时、季节,分期分批采取集中培训、座谈、单个指导等形式将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普及到农户,印发培训资料10万多份,发放技术服务便民卡3万多张,培训人数达到10万人次以上。

六、强化技术报务。每个基地安排2-5名技术员常驻基地指导,以村为单位,以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为中心,向全县推广集中育秧、新品种、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等。在脐橙示范区全面推广树盘秸秆覆盖、生草栽培等保湿抗旱,种三叶草1万亩,改善了土壤结构;推广脐橙大苗高堆移栽促进根系健康生长;推广物理、生物杀虫技术,各脐橙基地共安装频振式诱蛾杀虫灯200盏,悬挂粘虫板40余万张,挂捕食螨20万包,挂性诱剂1万包,减少了农药用量。同时严禁使用高毒、剧毒、高残留农药;推行“猪—沼—果”生态种养模式1万亩,现已建沼气池1800多口,通过沼液浇灌,减少化肥用量;推广测土配方施肥140万亩,每亩节本增收30余元以上;推广大枝修剪、因叶定果技术2万亩。使脐橙标准示范区的每个果农都能很好地掌握脐橙标准化生产技术,能生产出标准果、优质果、放心果,让果农真正得到实惠。通过示范区辐射,带动了全县其他脐橙种植户也积极实施脐橙标准化生产技术。

七、加大资金投入。一是加大投入财政资金。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大对粮食、脐橙、蔬菜等产业的扶持力度。县财政安排资金用于脐橙产业、粮食产业、蔬菜产业等建设,并安排了专项资金用天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二是大力整合部门资金。大力整合农业开发、移民开发、能源开发、水利设施建设、国土整理等相关农业项目资金投入脐橙产业发展,每个基地由财政出资高标准统一规划撩壕、统一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在祥霖铺等乡镇创建了5个万亩基地,在下汶等村组创建19个千亩以上基地。三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积极引进上市公司亚洲果业、湖南原地现代农业、香港良记果蔬配送中心等投资商,完成投资3亿余元,兴建了一些集育苗、大田种植、加工与销售、储藏运输、交通水利、农产品交易等于一体种植外向型标准化生产基地2万余亩,全部实行现代化、农业机械化生产。

八、培育标准化实施载体。大力发展和培育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标准化实施载体。依托龙头企业“亚洲果业”、“原地公司”、“绿源果业”、“谷源米业”,“盛农特色农产品有限公司”等及“旺红脐橙专业合作社”、“鑫脐专业合作社”等专业合作社,发展培育壮大“谷源”优质米、“橘源”等优势农业品牌品牌,以品牌为纽带,加强企业之间、合作社之间、企业与合作社、企业与家庭农场、合作社与家庭农场的联合,推进农产品产销全程标准化;以实施载体为龙头,推进农业标准化由政府主导向市场引导发展,实现实施载体与市场的对接、与基地的对接,不断提升农业标准化的规模化、组织化、产业化水平,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通过近年来的大力推进,我县农业标准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标准制定进程加快。参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省级标准,结合本地实际,先后制(修)定了以脐橙、粮食、蔬菜等农业地方标准15项,初步建立了一套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农业地方标准体系。二是农业标准化的实施稳步推进。建立了2个国家级脐橙标准化示范核心区和10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脐橙、粮食、蔬菜),面积10.17万亩;6个农产品获得了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个农产品获得了绿色食品认证;重点培育了绿源果业“橘源”牌脐橙品牌。培养了一大批生产基地推广、实施技术人员,通过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宣传、培训、指导,保障了标准集成转化。三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健全农业标准化生产质量控制制度,落实各级政府、部门及监管人员、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监管职责,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质量安全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农业标准化基地实现了生产操作有规范、投入品使用有监管、生产过程有记录、产品上市可追溯。形成了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生产经营者自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机制,农产品生产各关键环节质量安全做到有效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四是农业标准化工作机制逐步完善。加大推进力度,要求按“核心区、推动区、引导区、启动区”“四区”分层滚动发展,实行整体推进;确保质量安全,全面落实“标准推广、清洁生产、农兽药规范使用、生产档案、质量安全承诺、标识追溯”“六项”基本制度。形成了“政府推动、市场拉动、宣传促动、项目带动”的良好推进氛围。

尽管我县农业标准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存在几个突出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基层单位,特别是镇(乡)村,没有对农业标准化工作引起足够重视,工作缺乏具体措施。部分农产品生产者农业标准化意识不强,传统的农作意识根深蒂固,有的认为搞不搞农业标准化无所谓,有的认为农业标准化高不可攀,实施农业标准还未成为自觉行动。部分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缺乏长远目光,对实施标准求低不求高,仅仅满足于眼前过得去。这些,都给我市农业标准化建设带来了不利影响。二是经费投入不足。目前,农业标准化推进建设工作经费主要依靠农业部、省农业厅农业标准化项目经费支撑。由于经费不足,我县在农业标准制定、专家审定、宣传培训、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及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等方面推进力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标准化工作向更深层次的发展。三是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够壮大。全县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够多,已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入社生产者比较少,合作生产规模不够大,影响农业标准化承载实施。未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及生产基地的散户,未实施农业标准或实施农业标准程度较低的情况相当普遍。

下步,我们将按照现代农业的理念和市场需求谋划农业、转变农业工作方式,将农业由重产量转向质量产量并重,以我县脐橙、粮食、蔬菜等优势产业为重点,在全县整体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将道县脐橙、优质稻、蔬菜等优势产业培育成国内外市场上的知名品牌,以品牌引导我县农业产业发展。

下载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的经营主体。农业龙头企业的竞争优势和辐射带动能力如何,直接反映了一个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区域经......

    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农业产业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 在我国农村中建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党在农村的一项基本政策,应当长期坚持。......

    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共5则)

    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 作者:赵 燕 来源:经济日报 来源日期:2008-12-12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重要内容,农业信息化建设是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在经济全球化进......

    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建设的一点思考

    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建设的一点思考2009-12-11 16:42:18 作者:姚成山 浏览:352 次六安是个农业大市,农产品品种多、产量高、质量优。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全省......

    以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以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全南县发改委 钟泽灵 年初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重大战略举措.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升农业生产......

    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 建设幸福农村

    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 建设幸福农村——在2011年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农村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0年和“十一五......

    (崔桂芹)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2011.5]全县村(社区)书记、主任培训材料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崔桂芹(一)什么叫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是通过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经......

    农业产业化推进会汇报材料[★]

    农业产业化推进会汇报材料 今年以来,菜园镇按照“巩固、提升、发展”思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狠抓落实,全镇农业产业化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先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取得的主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