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以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全南县发改委 钟泽灵
年初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重大战略举措.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增强农业竞争力以及与国际接轨的有效措施,也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的必然选择。
一、我县农村产业化经营发展现状及特点
1、以骨干产业为重点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速度加快。形成了蔬菜、优质稻和生猪养殖为重点产业的生产格局。2009年6月底全县商品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8110亩,早中稻播种面积达到81790亩,生猪出栏59247头.据全县70户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今年2季度,我县农村居民人平期内现金收入733.65元,比去年681.17元增加了52.48元,同比增长7.70%,在期内现金收入中,其中:转移性收入中的家庭非常住人口寄回和带回的现金收入增长幅度最大,由去年的人平15.2元增长为今年的人平40.35元,增加了25.15元,增长了1倍多;在期内现金收入中家庭经营现金收入也有一定程度的增长,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8%;家庭经营收入中增幅较大的是农业现金收入和牧业现金收入。
2、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得到大力发展,为农产品顺畅流通架金桥。近几年来,我县把培育农村经纪人,发展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搞活农产品流通作为促进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帮扶措施,对申请从事个体和农业龙头企业,从事农产品经纪活动的组织简化办证手续,并免收部分的规费。为引导农村经纪人做强做大,全县各地鼓励扶持发展高山蔬菜、蚕桑、瓜果、药材等当地优质产业,注重在打造特色农业、壮大规模、提高质量上下功夫,积极支持农村经纪人依托优势产业,组建规范运作的农村经纪组织,并引导区域、行业经纪人按照“自愿组合、专业协作”的原则,组建经纪人协会、专业销售协会和产供销一体化协会,走规范化、集约化发展的路子,使农村经纪人队伍由松散型向紧密型、合作型方向发展。
农村经济组织为全县的农产品流通架起了产销金桥,到目前为止,全县共有各类农村经纪组织131个,执业经纪人员1000多人。今年1—8月,全县经纪活动成交额2.37亿元。经纪人队伍已经成为推动当地新农村建设的一支生力军。
3、农业项目建设作为农业发展的主要载体。今年来,以乡村为单位,着力推广“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业项目建设,全县示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资金项目3万亩,优质水稻推广项目8万亩,标准化高山蔬菜示范区项目10万亩,无公害绿色瓜果食品基地项目6万亩。这些农业项目的开工建设,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科技含量,增强了农业产业发展的后劲。与此同时,充分发挥区位和环境优势,以招商引资推进农业产业发展进入新领域。由广东客商投资300多万元在龙源坝镇的全南虹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已发展蔬菜种植500多亩,辐射带动200多农户参与种植无公害蔬菜。
今年以来,共实施国家级农业投资项目4个,省市农业科技项目8个,农业招商引进项目20多个。一至七月份,全县新增农业增加值8000多万元,同比增长18%。
4、标准体系建设完备,树立了自有品牌。推广蔬菜标准化种植。示范效果明显,全面达标。
我县“国家级高山无公害蔬菜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是2005年经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批准的第五批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目前示范区规模已由2005年的600多亩发展到11250亩,示范农户达到3800多户,单产由2004年的每亩2300公斤增加到2007年的每亩2619公斤,增长了13.9%。通过示范带动使全县蔬菜产业得到提升,85%的蔬菜销往珠江三角洲地区,蔬菜产业已成为全南农村经济优势产业、支柱产业。我县“全南高山蔬菜”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通过考核验收。
二、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与现代农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全南县农业经济发展很快,但农业经济运行中一些问题并未得到很好解决,如数量简单扩张问题、粗放生产问题、小农生产问题、综合产能问题等等,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极不协调。
一是现代农业建设主体数量减少素质低下。我县普教极为发达,全县上下非常重视普教教育,加之计划生育政策落实好,家长往往全身心倾注于子女的教育上学。因此,我县初、高中毕业回乡青年很少,再者这些回乡青年基本都通过“阳光工程”培训后又被转移出去,也就是说,我县近年来,农林牧渔业基本没有新增劳动力。我县农业种植业劳动者目前不仅年龄大、素质低,而且将后继无人。可以说年龄较青、文化较高的能转移的基本都已转移,留下来的基本是年龄大、能力差、素质低,还有一部分“留守”妇女,根本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很难适应新技术的推广。
二是产业化有待加强。大部分农产品只重产量不重品质,重实用不重加工、销售与包装,加工技术落后、加工水平低,销售方法原始、销售人员缺乏等,致使农产品基本上以初级产品的形态进入消费领域,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
三是市场供求信息不灵。由于相应的集贸市场、专业批发市场和销售中介组织的缺乏,市场供求信息不灵、销售渠道不畅,使生产效益难以提高。一些地方创办的龙头企业大多属于生产型和示范型企业,只能向农户提供一些良种、农资、技术、管理等产前、产中方面的服务,提供不了或很少提供产后服务。产品基本是随行就市,即使已经形成订单,但由于政策支持不够、签约合同不规范、合同履约率不高等原因,吃亏的仍然是农产品生产者。一旦市场出现波动,他们就显得极为被动,缺乏抗风险能力,在一波又一波的涨跌大潮中,那些无市场分析能力的人也势必会被淘汰。
三、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对策
现代农业建设,核心是借助现代手段和方式方法促进生产发展,根本是增加农民收入。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生产发展的有效载体,也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实现形式。在实施现代农业建设中,必须从改进、改善农业产业化要素形成的条件入手,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突出农业资源优势,全力打造并做强做大蔬菜、生猪养殖等特色产业,以骨干产业的发展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整体推进。按适度、适宜、相对集中的原则,抓好产业规划布局。促使产业布局合理,增效增值能力增强,产、加、销衔接完整,全面提高产业效益和水平。
加快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建设,降低农民风险。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经济主体,意味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们可以告别了过去一家一户的传统生产形式,成为合作社里的产业工人。这样能有效解决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与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之间的矛盾,从而实现土地效益的最大化,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要发展品牌农业。以农产品质量为中心,借鉴工业质量标准理念,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进品牌农业快速发展。推进农产品品牌战略,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产业,培育若干国内外知名的农产品品牌。
着力培育现代农业新型农民。一要鼓励农民回乡创业。要制定各项优惠政策,鼓励有志青年立足农村扎根农村,在农村干一番事业,闯出一片天地。二要全面提升农民素质。深入开展科技、文化、卫生、法律、政策等进农村活动,努力提升农民群众的文明素养,激发农民群众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要加强技能培训。充分利用农业教育资源,加强对专业农户、合作社成员、农业企业经营者的培训。加大对致富带头人、科技带头人、经营带头人等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力度,重点培养一批长于经营、精于管理、勇于创业、能够带领群众致富的复合型人才。
着力强化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一是加强科研及科技应用体系建设,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整合资源,创新机制,构建以公共科技机构、企业研发为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健全完善的科技体系。加强科技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引进及示范、推广应用速度,使重点产业的科技覆盖面达到100%。二是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以公职人员服务农业产业化的能力和水平、企业管理人才和研发人才培养、营销企业国际国内贸易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加快各级各类人才的引进、选拔和培养。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载体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系统工程。推进该项工程的实施,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总体要求和部署,认真研究解决产业化经营的长久机制问题。我们坚信,在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指导下,农业产业化及现代化建设,一定会迈向新的征程,取得更大实效,造福全县广大农村百姓。
第二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最终版]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
【摘 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农业建设的基本途径在于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本文围绕新时期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的措施展开论述。
【关键词】现代农业 农业产业化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党中央、国务院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决策;是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业竞争力、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措施;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建设现代农业的现实途径
党的十七大指出: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实现价值取向从自给型向市场型的转变;产业结构从分割型向联动型转变;经营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劳动者技能从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而推动上述转变基本的途径在于实现农业产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利益为纽带,以科技为支撑,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及合作经济组织的联动而形成的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有机结合的一体化经营方式。总之,农业产业化经营能有效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载体,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在新阶段面临的问题
1.产业化经营组织整体竞争力弱
我国农业产业化竞争力弱,不仅体现在单项产品、单个市场主体上,而且体现在龙头企业规模和实力、科技和产品质量、品牌与价格以及经营方式在内的整个产业化体系的综合竞争力上。虽然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已达66000多个,但龙头企业没有摆脱“小、散、低、弱”状态。大部分组织的龙头企业还是小企业,经营规模小,经济实力弱,辐射面狭窄,带动能力不强,缺乏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能力。龙头企业的科技含量普遍较低,目前我国农业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80%处于20世纪70—80年代的世界平均水平,15%左右处于90年代水平,只有5%左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农产品精加工、包装、营销、品牌管理等方面缺乏有力的技术支撑。龙头企业的弱小直接影响了农产品的加工转化率。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率一般在90%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重为3:1至4:1,而我国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只有40%—50%,其中二次以上的深加工只占到20%,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重为0.8:1。总体来看,产品加工深度不够,加工转化和增值率低,缺乏有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品牌效应尚未形成。
2.利益连接机制不完善
完善的利益机制是农业产业化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现在农户和企业还都缺乏制度约束和风险保障机制。一方面,龙头企业扶持生产的机制没有健全,加工、运销企业不能自觉地扶持生产,不能自觉地为生产环节提供资金、技术等各项服务,不能自觉地让利于农;另一方面,龙头企业与农户双方普遍没有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互助协作、联动发展的关系,因而不能做到同甘共苦,不能形成长久的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
3.主导产业缺乏长远发展能力
主导产业是指能支撑区域经济状况和有鲜明特色的产业,是农业产业化的源头和基础。尽管各地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时,都确定了一些主导产业,但多是小规模、不成批量的产业,规模较大、竞争力强的支柱性的主导产业较少。
4.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
强有力的中介组织的缺失是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中至关重要的瓶颈问题之一。中介组织是将松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实现规模化经营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较为成功的国家,中介组织往往由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组织担当。目前,我国大多数专业合作组织规模较小,服务内容单一,主要限于技术、信息咨询和市场销售服务,而真正进行深加工、精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则很少,缺乏适应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在市场竞争中大部分合作组织生存较困难,因而很难做到积极有效的带动广大农户,服务农民。
三、进一步加快和推进新形势下的农业产业化经营
适应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把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建设现代农业的总抓手。工作的重点放在优化区域布局、培植主导产业和扶持龙头企业上;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上;进一步加大力度,强化措施,完善配套政策,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健康发展。我认为农业产业化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以壮大规模和增强带动能力为重点,把龙头企业的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龙头企业实力强弱和牵动力大小,决定着产业化经营的规模、水平和成效。发展龙头企业,一方面要树立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和名牌意识,采用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以及出口目标国的标准组织生产、加工农产品,并在包装、储运方面狠下功夫,提高产品质量档次。企业要对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等环节进行严格的标准化管理,尽快推进标明农产品产地、质量、等级的标识。另一方面要加大对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正确发挥政府作用,从市场体系的建设,金融支持和法律支持等方面对龙头企业的发展给予政策和财政支持。同时在资金投入上,要引导各类资本向龙头企业集中,做大做强做优龙头企业,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其他社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要打破地域、行业和所有制界限,积极鼓励和引导各类资本兴办龙头企业。
2.培育农业主导产业,建立商品基地
选择农业主导产业是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内容,选择合适的主导产业应该按照“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突出本地特色、符合市场需求、形成生产规模”的原则。这样可以达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产品结构的目的,还可以有效避免农业产业地区趋同的问题,防止某些农特产品生产能力过剩,有利于开发特色农业、开发特色农产品,创出名优特新产品,确立市场优势地位。
3.完善利益连接机制,促进产业化健康发展
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核心。要用市场经济的方式把龙头企业与农户联结起来,实现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大力推行“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通过发展订单农业、股份合作和各类行业协会等多种方式,建立产业化各经营主体的利益共同体,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分配机制。
4.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农民是自主选择经营方向、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但要改变农民抵抗自然和市场风险能力弱,法制观念淡薄,市场竞争意识、诚信理念缺乏的状况,必须把农民组织起来,成立农民自己信得过,对农民生产经营具有支持力、约束力的农民合作组织。一方面为农民生产经营、市场销售、科技服务、信息采集进行全程的社会化服务,办一些单个农户需要而又难以办到和办好的事情。另一方面又可以代表农民处理与企业的关系,提高农民的谈判地位,争
取更多的利益。
参考文献:
[1]王伟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论与实践.[2]党的十七大报告.
第三篇:以规模化经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以规模化经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周顺增
现代农业的本质是集约农业,要求生产资料、科学技术、金融资本、农业装备的集中使用和有效管理,藉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近年来,唐海县抢抓曹妃甸港区建设机遇,以打造临港城市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为目标,以四个集中”即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种养大户(农业公司)集中、项目向园区集中、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集中为总揽,大力推进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生产进程,积极向规模化要效益,向专业化要产出,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业增效、农工增收。
一、加快土地流转,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充分发挥国有土地“统”的优势,以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各场镇农业公司为平台,加速土地经营权流转,2010年土地流转面积8万亩,流转率达到30%,位于全市乃至全省前列。彻底打破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小生产观念,让更多土地(资源)向规模经营户和农业公司、专业合作组织集中,培育优势产业基地。目前,全县有100亩以上的种养殖户510户,200亩以上的种养殖户175户,500亩以上的规模种养殖户67户,1000亩以上的种养殖大户36户,其中有龙头带基地、园区加农户、科技种养加、全程机械化、休闲农家游、农机服务类等十余种基地建设类型,有力促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二、实施科技管理,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按照“区域设置、综合建站,科技引领、辐射带动”的原则,在全县建成了一、四、八、十、十一农场五个基层区域农技推广站,每个推广站下设农业站、林业站、水产站、农机站、新能源站、土地流转站和农产品质量检测站7个专业分站,区域农技推广站建设位于全省前列。我县与河北省农科院合作建设的滨海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面向曹妃甸港区建设需要,大力实施科技攻关,现已培育出耐盐碱苗木、蔬菜、耐旱作物以及水稻优新品种四大类、50余个,通过积极示范推广,达到了一个品种成方
连片经营,一种养殖模式千亩以上示范,全县水稻优新品种覆盖率达到70%。今年农业部对我县国家级水稻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组织验收,平均亩产达720.52公斤,超额完成国家水稻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田700公斤/亩产量指标。
三、培育龙头企业,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在巩固唐丰米业、三旺食品、京东鸡场等龙头企业基础的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一批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建设,狠抓国际绿色农产品加工生产基地、万亩有机水稻生产加工基地、农业高科技生态园区、唐山红日畜牧养殖加工等一批新上项目规划开发,以龙头带动基地建设,现已培育出千亩以上的优质稻米种植基地11个,年存栏5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园区42个,年存栏万只以上的蛋鸡养殖园区19个。特别是顺应曹妃甸发展大势,积极引导设施农业纵深发展,九农场依托场内果菜批发市场,带动棚菜种植达10000亩左右,农工年人均增收8000元;唐海镇立足城郊优势,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工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吸纳民间资本6000多万元,吸引种植大户建设千亩设施棚菜种植项目,推动循环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园区内智能温室、日光温室、生态餐馆、千方沼气示范区、休闲垂钓区、新型猪场示范区、污水处理示范区、农技培训中心以及花卉交易市场、蔬菜批发市场等功能区全部投入使用后,将以公司加专业合作组织的经营管理机制,建设龙头,带动基地,创建品牌,培育产业。
四、加强农业装备,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围绕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我县每年都要投资数千万元实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都要争取上级资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发,尤其是抓好水稻规模化经营、高效旱作农业发展区内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近两年来,我县抓住国家加大农机购置补贴的政策机遇,广泛宣传,因势利导,掀起农机购置热潮。全县现有各类农机具2.7万台,累计购置插秧机223台,联合收割机33台,通过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近两年争取市以上补贴资金1100万元,拉动农工投资4000余万元。四农场、唐海
镇两个场镇实现了水稻全程机械化,全县机械化综合作业率达到60%,机收割达到80%以上,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河北省唐海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周顺增
第四篇: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现代农业建设
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现代农业建设
现代农业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其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农业产业化经营,不仅是现代农业的根本标志,也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经之路。早在1997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姜春云同志就把乐山市确定为联系点和农业部农业产业化试点市,并多次来乐山指导农业产业化工作
。近年来,乐山市紧紧抓住农业产业化经营这个切入点,以现代农业来指导农业产业化,以农业产业化来推动现代农业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有益的实践概括我市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现代农业建设所做的各项工作,主要采取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措施。
(一)培育龙头,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龙头企业的发展状况决定了农业产业化的推进速度、推进质量和推进效果,影响着现代农业的建设进程,为此我们狠抓了龙头的建设。一是打破行业、区域界限培育龙头。我们坚持“谁有实力谁当龙头”的原则,多形式创办龙头企业,重点培育一批经济实力雄厚、产业关联度大、技术装备新、科技水平高、带动能力强和跨县、市、省的高科技型龙头企业。二是围绕主导产业壮大龙头。畜牧、林竹、茶叶、蔬菜、中药材等是我市的优势主导产业,我们围绕这五大产业,发展壮大了永丰纸业、井研食品有限公司、竹叶青公司、哈哥兔业等一批加工型龙头企业,鼓励它们提高加工水平和科技含量,让“田野”变成了“车间”,使农民成为了工人。三是对外招商引进龙头。我市着力拓展投资渠道,加大市场融资力度,引进、嫁接、催生了吉象木业、天成实业等一批龙头。目前,全市共有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25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11家,市级龙头企业32家。实现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达到40家。龙头企业的迅速发展,为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奠定了基础,在推动现代农业建设、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创新机制,激活农业产业化经营。创新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是实行集约化,而实行农业集约化经营又有赖于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高。我市以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载体,通过创新机制,促进了农民与龙头企业的联结,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创新利益联结机制。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稳定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在产前和产中环节,鼓励龙头企业和农户双方共同投入;在产后的收购、加工、仓储和销售等环节,鼓励农户入股龙头企业,逐步形成了以产权要素联接的紧密型的经济利益共同体。二是创新利益分配机制。,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鼓励龙头企业实行多形式、多环节的分红、让利、返利的分配制度,逐步建立了盈余按农户交易量返还的分配机制。龙头企业将企业加工增值部分对农户进行“二次返利”,让生产环节的农户分享到农产品加工、仓储和销售等环节的利润。同时,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产供销合同、利润返还合同等,以契约或合同的形式,固定双方的责权利,使二次返利规范化、制度化。三是创新风险保障机制。我市通过进一步扩大和规范“订单农业”,采取按保护价收购农产品等办法,降低农户的市场风险,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龙头企业通过建章立制、完善公积金、风险基金等提留积累制度,增强抗风险能力。通过机制创新,培育壮大了一批龙头企业群体,农民专合组织成为农民连接企业、进入市场的桥梁和纽带。目前,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60个,会员总数达到11.45万人,带动农民54.49万人,有力地推进了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三)依靠科技,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强大动力。在农业产业化经营各个环节普遍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整个农业产业链的科技含量和最终产品质量档次,形成强有力的科技增效机制,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一是以农业园区为载体推广农业科技。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以乐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载体,采用“一区多园”,一个专业园、一个特色、一个产业,实行“政府引导、业主开发、市场化运用、产业化经营”的运行机制,采取激励政策,鼓励和支持园区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加快技术改造,引进、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积极引导园区企业与中科院系统、四川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省林科院、省畜科院等30多个院校和研究所建立了院企、所企科技合作关系。井研食品公司的出口产品开发,使川农大专家的科技成果转化成为生产力。省畜科院养兔研究所和成都大学与“哈哥兔业”技术合作,使产品迅速走向市场。川农大与“竹叶青”多年的合作,使不同风味的名茶走向了世界市场。二是依靠科技进步实施标准化。我市以现代科技为手段,狠抓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制定并发布了9个农业质量标准体系、51个农业生产技术规程,逐步形成了以国际、国家、行业、地方标准为主,企业标准为辅的种植养殖、生产管理、加工包装的质量标准体系。全市已建立8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17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共计80多万亩,已获得省级以上认证的无公害种植、养殖基地62个,认证面积达44万亩,被认定为省级以上无公害农产品78个、绿色食品10个、有机食品2个。三是加大科技人才引进和科技推广。聘请300多名各类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科技人才来我市讲课、传授技术,培训基层农技干部1300多人,培训示范农民2.62万人次,培养了2537个农民技术员。截至目前,全市共转化应用科技成果156项,科技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
(四)强化服务,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搞好服务,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保障。在实践中,从三个方面着手,引导和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大力实施政策扶持。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牢固确立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观念,出台了《关于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加速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关于加大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关于做好信贷支农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制定和落实了国家关于促进龙头企业发展的用地、用电、税费、资金、环境等政策措施,采取多种形式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真正做到“扶强龙、兴小龙、育新龙、引外龙”。2002—2003年,井研食品公司、国强丝绸公司、天成实业、永丰公司、吉象公司、竹叶青公司享受税收优惠达6600多万元,新增贷款达2.8亿元。二是建立健全服务体系。近几年,我市转变政府职能,变管理为服务,为产业发展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大力培育中介服务组织、农民经纪人队伍,建立了良种繁育、技术推广、产品销售等服务网络,既解决企业不能解决、千家万户不能解决,也解决不好的问题,又做长、做宽了产业链条,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还狠抓了法制和社会信用建设,在全市建立了一批信用乡镇和信用村,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健康推进。三是大力开展现代信息服务。充分发挥我市农经网的作用,积极为龙头企业和农民提供市场信息、种植栽培技术等服务。目前,全市农经网已延伸到了乡、村、重点龙头企业和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003年,全市通过农经网销售农产品超过3亿元,占到了四川省网上农产品销售量的五分之一。峨眉山市新坪乡蘑菇协会通过农经网发布销售信息引来外地客商上门收购,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的充分肯定。
二、深刻的体会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现代农业的进程中,乐山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体会和深度的思考。
(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十分重视对龙头企业的培育和扶持。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龙头企业是关键环节,没有龙头企业就没有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强弱和牵动能力大小,直接影响产业化经营的规模与成效。当前,扶持龙头企业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切实采取措施为他们提供贷款、担保服务,增强龙头企业融资能力。在税收、土地、融资、贷款贴息、科技应用和标准化建设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扶持龙头企业发展。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千家万户直接对一个企业和市场,无论从经营管理和对话地位,都难以形成有效的沟通渠道。因此,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必须要在农户和企业及市场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大力培育各类以农民为主体的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探索建立合同约束、服务合作、利益分配和风险保障等机制。通过推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和建立风险基金,实行利润返还等办法,建立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关系,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实施农业标准化。农业迫切需要实现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换,其转换的方向正是现代农业的方向,而这种转换,首要呼唤的就是农业标准化。实施农业标准化,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基础。农业产业化是实施农业标准化,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的重要手段。在目前的条件下,单纯依靠增加农产品数量或提高农产品价格来增收的余地很小,必须强化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通过实施标准化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培育优质高效名牌农产品,从而不断提高农产品效益和市场占有率。
(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重视发挥政府作用。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农户、龙头企业等都是行为主体,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则是服务主体。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行为主体的主动性、自主性、积极性,另一方面又要发挥好各级政府的宏观决策的指导作用。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运用市场经济的思维和办法,适应发展新要求,创新引导方式,从规划、体制、政策、环境等方面入手,通过环境吸、政策扶、宣传促、金融配等措施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
三、探索的问题立足实践,在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探索与实践中,也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并切实加以解决。
(一)龙头企业带动能力问题。我市农业产业化中的龙头企业除永丰、竹叶青、蓝雁三家国家级龙头企业具有一定的带动力和竞争力外,其他龙头企业自身规模小,带动能力比较弱。由此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资本积累慢、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很难形成产品规模和提高产品质量。因此,各级政府应充分认识龙头企业在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上的重要作用,通过各项政策措施和有效的服务,促进龙头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增强实力和带动力。
(二)风险保障机制问题。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由于农业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并存,商业保险机构还未完全介入,绝大多数龙头企业未提取风险保障金,一旦农产品价格、销路或出现如非典、禽流感这样的疫情风险,龙头企业自身无法抵御。虽有部分发展较好、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对农户实行了多形式的分红和返利,但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采取何种分配方式、如何分配,还没有作明确规定。二次返利的比例,一般是龙头企业说了算,没有进行较为科学的成本核算,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同时,龙头企业也认为,目前的二次返利,对农户体现了“利益均沾”,如有风险却是“企业独担”。为此,需要抓紧探索研究怎样在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真正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的问题。
(三)订单农业履约问题。由于目前部分农民法律意识、守信意识还不强,虽然与龙头企业签了订单,但如果出现价格波动,特别是外来收购者扰乱市场,部分农民就只顾眼前利益而毁约,使订单农业的另一方既蒙受过去开展各项服务的损失,又蒙受当前经营利益的损失,使龙头企业经营计划和分配返利计划难以实施。为此,一方面要规范整顿市场,另一方面要规范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龙头企业之间的各类合同,监督合同的执行,提高履约率。
(四)农产品深加工能力问题。目前,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不够大,工艺技术装备水平不够高,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能力不够强,制约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体制性、技术性和政策性障碍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导致深加工产品产量不高,品种也不多,农产品附加值不高,企业效益、农民增收提高缓慢。因此,要加大投入,引进先进设备和新工艺,加强市场调研,细分市场,用现代工业的理念、方式和方法指导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提高农产品开发及深加工能力。
第五篇: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汇报
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为实现向经济强县的跨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作,把工业的理念注入农业,抓龙头企业发展,抓农业生产基地建设,抓服务体系建立,抓农业专业协会组建,将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起来,以农业产业化带动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带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了农民的增收。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我县把发展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的首要工程,精心打造,全力推进。目前,全县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龙头企业有**家,其中年销售收入***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家;现有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家。2004年全县重点龙头企业年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创利税****万元.出口创汇***万美元,带动农户**.*万户,农民人均来自农业产业化经营收入***元。
2、规范建设产业化基地。坚持走以龙头带基地的路子,鼓励适度规模经营和特色经营,形成一乡一品或一乡多品。已建成了优质水稻、特色蔬菜、蛋鸭、肉鸡、肉鹅等**个优势农产品基地,其中种植业生产基地**个,养殖业生产基地*个。**、**等乡镇已成为全国双季稻良种繁育示范基地,**乡成为全国闻名的荸荠生产基地,**镇成为全省最大的芹芽生产基地,**镇、**乡分别成为全市重要的肉鹅生产加工基地和蛋鸭养殖基地。
3、建立健全服务体系。把握当前农村劳动力的现状和素质,我们从服务入手,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已初步形成了技术、供应销售和信息传递等三大服务体系,为基地农民提供大量有效的产前、产中、产后系列服务。特别注意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组织农民互帮互助,相互服务,共同提高。现在全县以产业协会为主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发展到**家,规模以上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家。如**县蛋鸭协会拥有会员***人,蛋鸭养殖遍及**个乡镇,饲养规模近***万只,创产值*.*亿元,利润****万元。
4、加快农贸市场建设。我们坚持走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发展之路,加大农产品贸易市场建设力度,让农产品货畅其流,实现增值。近年来,已建成具有一定规模、档次的农副产品市场、专业市场和专业批发市场**个,年交易额**.**亿元。如**农产品批发中心成为周边半径**公里内的农副产品主要集散地;小乔水果批发市场的辐射面已延伸到周边县市。
5、合力创建农产品品牌。我们一手抓农业的外延扩张,一手抓内涵改造,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开展创品牌工程。牌大米、牌芹芽等*个产品被认证为“绿色食品”;葡萄、牌花香藕等*个产品获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定;牌黄酒、牌荸荠、牌面粉等*个产品先后荣获“安徽省名牌农产品”称号。安徽**黄酒有限公司的“**”牌商标和**芹芽公司的“**”牌商标被评为安徽省著名商标。这些品牌的创立,增强了龙头企业的辐射力和市场竞争力。
农业产业化是提升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举措。为进一步推进我县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第一,突出主攻重点,抓好龙头企业。继续把龙头企业建设作为农业产业化的重中之重来抓。鼓励支持多层次、多成份地发展,采取联产、联营、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地推进。一是围绕基地建龙头,围绕已经形成的**个基地的主导产业,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二是调整结构当龙头,从调整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入手,增强企业功能,变成带动基地生产的“龙头”。三是扶优扶强壮龙头,选定若干个龙头企业作为县级龙头,实行县干包扶责任制,给予重点扶持,以期“强龙壮龙”,以此不断扩大企业规模,增强带动力。
第二,实行区域布局,建好生产基地。本着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相对集中的原则,重点抓好圩区乡镇的水产、优质粮油、棉花,山区乡镇的茶叶、山菜,丘陵地区乡镇的畜禽,交通干线沿线乡镇的蔬菜等基地建设。通过示范引导、农业综合开发、招商引资、科技进步和“订单农业”等举措,不断推进农业生产基地的发展和壮大。
第三,完善运行机制,提高一体化经营程度。一是推行合同联结机制,依照市场经济运行法则,本着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规范经营主体行为,谋求共同发展。二是建立生产要素流转机制,制定和完善优惠政策措施,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形成生产要素的合理流转机制。三是实行考评奖惩机制,按照责任书目标,分级分段进行量化考核,对目标任务完成好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完成差的予以处罚。
第四,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服务体系。一是健全组织领导体系。按照主导产业的规划布局,成立连接县、乡(镇)和村的领导机构,形成纵横相联的组织领导体系。二是健全责任目标体系。建立近远期相结合的目标责任机制,融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建设、优质名牌产品创建、为农服务和生产基地农民收益等指标为一体的目标体系。三是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技术、供应销售和信息传递等三大服务体系,为基地农民提供了大量有效的产前、产中、产后系列服务。四是健全市场体系。加强调研,积极建设有形农副产品市场、开辟流动市场、鼓励参与期货交易、逐步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并探索建立农村土地、劳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建立健全覆盖整个农村的市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