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以人为本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调查

时间:2019-05-12 19:39: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市以人为本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调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市以人为本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调查》。

第一篇:*市以人为本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调查

如何尽快地更多地将农民从传统农业生产中转移出来,转变生产方式,增加经济收入,改善生活环境,提高内在素质,是我国加快现代化进程的重大课题,*市以人为本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调查。近年来,**市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的特点,积极推进“化”农民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

基本做法

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生产方式,实现劳动力转移。“化”农民应立足于“富”农民。只有农民收入增加了,经济地位提高了,才能从根本上缩小城乡差别,加快城镇化进程。张家港市“化”农民是从兴办工业开始的。在农村兴办工业的过程中,张家港市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注重提高农业的产业化程度。坚持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在耕地适当向种田大户集中、进一步提高机械耕作水平的基础上,实施品牌经营、市场营销和资本运营三大战略,变农产品为工业品,变农民为农业工人,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产量农业向效益农业的转变。全市形成了一批特色龙头企业,打造出一批“中国名牌产品”或“中国著名商标”。龙头企业拉长了农业产业链,带动种植、养殖业快速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

改善人居条件,完善服务体系,优化自然生态。一是优化镇村布局,引导居民适当集中。推进行政区划调整,实行新建与改造并举的方针,加快建造居民新型住宅区和撤并自然村庄的规划与建设。凡不承包责任田,从事二、三产业的村民,以及在集镇规划区内的村民,逐步引导其住进镇区新建的公寓区。二是加强社区建设,完善服务体系。把城市社区建设的成功经验逐步推广到农村,集聚服务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每个镇都建有中心社区,每个行政村都建有村级社区,形成了市、镇、村、企业四级社区一体联动的“1890(一拨就灵)社区服务网”。医疗保健、种养殖培训等十大系列、60多个服务项目,基本满足了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三是维护自然生态,美化生活环境。全市每年投入10亿元用于环境设施建设。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80%、60%以上。实施饮用水改造、气化普及、改水改厕等工程,建立起农产品、肉类检测网络,保障城乡居民都能“喝上清洁的水,呼吸新鲜空气,吃上放心食物”。大搞绿化,努力营造良好的绿色居住环境,近两年全市城乡新增绿地超过建县40年来的总和。

普及教育,增强法制意识,提高道德修养。一是着力发展教育事业。张家港市1996年实现了基本普及高中教育。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和毕业率均达100%,初升高比例多年来都在95%以上,高等教育正在逐步普及。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工作汇报《*市以人为本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调查》。二是着力增强法制意识。从完善基层民主、健全规章制度、吸引群众参与入手,提高广大农民的法制观念和自治能力。依托社区、企业、学校等载体,运用各种形式开展法制教育,并把法制教育的内容和要求渗透到社区管理的各项制度中。同时,广泛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增强群众的民主观念和维权意识。三是着力提高道德修养。常年开展“五爱、四有、三德、三礼”教育,围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要求,在农村老年群体中倡导破除迷信、科学健身;在中年群体中倡导爱岗敬业、勤俭持家;在青少年中倡导爱党爱国、奉献进取;在工商界人士中大力倡导诚实守信、文明经营;在党员干部中大力倡导勤政廉政、为民造福的理念。

改变陈规陋习,规范举止行为,丰富文化生活。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把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家庭等一系列创建活动与农家的生活用水、垃圾处理、厕所卫生等生活细节紧密联系起来,通过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来促进农民文明行为的养成和生活方式的转变。通过“人人动手,洁美家园”、“改陋习,树新风”等活动,整治环境,美化家园,并把是否改变陈规陋习、规范文明行为、追求科学生活方式等与家庭的荣誉和经济利益挂钩,实现“人造环境、环境育人”的良性互动。同时,投入数亿元新建和改造了市博物馆、图书馆、大戏院、广电中心、电影广场等文化体育设施,每个镇都建立健全了文化服务中心,大大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主要启示

“化”农民应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农民谋利益。只有时刻把农民利益放在首位,并加以引导,农民才会成为城镇化进程中的促进派、主力军。张家港市坚持从创新城乡管理体制入手,着力解决束缚农村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建立了一系列造福农民、保护农民的制度:实行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投入方式,形成了较为合理的GDp二次分配机制;建立城乡公平税负制度,取消了农业特产税、农业税,农民每年因此减负数千万元;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在全国率先突破了城乡二元的户籍管理制度,建立了按居住地登记户口的制度,让农民成为可以自由流动的“社会人”;率先在农村实现养老、医疗、生育、工伤、失业“五保合一”。

“化”农民离不开中心城市的辐射、引导、接纳和熏陶。经过三次行政区划调整,张家港市形成了较为科学的“一城四片区”市域城镇布局。中心城区规划面积由16.8平方公里扩展到80平方公里,形成了核心商贸区、暨阳湖生态园区、城东物流集散区等七大功能区。城市核心的做大做强,对全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金港、锦丰、塘桥、乐余四大片区的划分,使农村有限的资源趋于集中,片区中心镇通过规划扩张和功能提升,显现出较强的区域带动力。与之相辅相成的“两区两园”的产业布局,更使社会经济空间结构趋向科学合理,促进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化”农民应坚持城乡统筹、全面进步、科学发展。“化”农民不是单纯的农民进城和人口转移,也不是单纯的城镇规模扩张,它既是一个城乡地域之间各种要素的交融和优化组合的渐进过程,又是一个城乡空间、人口、社会、经济、生态复合演化的结果,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张家港市努力在加快物质文明建设中富民强市,突出以人为本、富民优先;努力在推进政治文明建设中增强动力,充分调动各级干部和全体市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努力在深化精神文明建设中提升素质,逐步完善以经济为中心、以卫生为基础、以文化为内涵、以育人为根本、以服务人民为宗旨的“五句话”创建思路,推动城乡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

第二篇:*市以人为本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调查

如何尽快地更多地将农民从传统农业生产中转移出来,转变生产方式,增加经济收入,改善生活环境,提高内在素质,是我国加快现代化进程的重大课题。近年来,**市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的特点,积极推进“化”农民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

基本做法

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生产方式,实现劳动力转移。“化”农民应立足于“富”

农民。只有农民收入增加了,经济地位提高了,才能从根本上缩小城乡差别,加快城镇化进程。张家港市“化”农民是从兴办工业开始的。在农村兴办工业的过程中,张家港市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注重提高农业的产业化程度。坚持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在耕地适当向种田大户集中、进一步提高机械耕作水平的基础上,实施品牌经营、市场营销和资本运营三大战略,变农产品为工业品,变农民为农业工人,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产量农业向效益农业的转变。全市形成了一批特色龙头企业,打造出一批“中国名牌产品”或“中国著名商标”。龙头企业拉长了农业产业链,带动种植、养殖业快速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

改善人居条件,完善服务体系,优化自然生态。一是优化镇村布局,引导居民适当集中。推进行政区划调整,实行新建与改造并举的方针,加快建造居民新型住宅区和撤并自然村庄的规划与建设。凡不承包责任田,从事二、三产业的村民,以及在集镇规划区内的村民,逐步引导其住进镇区新建的公寓区。二是加强社区建设,完善服务体系。把城市社区建设的成功经验逐步推广到农村,集聚服务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每个镇都建有中心社区,每个行政村都建有村级社区,形成了市、镇、村、企业四级社区一体联动的“1890(一拨就灵)社区服务网”。医疗保健、种养殖培训等十大系列、60多个服务项目,基本满足了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三是维护自然生态,美化生活环境。全市每年投入10亿元用于环境设施建设。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80%、60%以上。实施饮用水改造、气化普及、改水改厕等工程,建立起农产品、肉类检测网络,保障城乡居民都能“喝上清洁的水,呼吸新鲜空气,吃上放心食物”。大搞绿化,努力营造良好的绿色居住环境,近两年全市城乡新增绿地超过建县40年来的总和。

普及教育,增强法制意识,提高道德修养。一是着力发展教育事业。张家港市1996年实现了基本普及高中教育。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和毕业率均达100%,初升高比例多年来都在95%以上,高等教育正在逐步普及。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二是着力增强法制意识。从完善基层民主、健全规章制度、吸引群众参与入手,提高广大农民的法制观念和自治能力。依托社区、企业、学校等载体,运用各种形式开展法制教育,并把法制教育的内容和要求渗透到社区管理的各项制度中。同时,广泛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增强群众的民主观念和维权意识。三是着力提高道德修养。常年开展“五爱、四有、三德、三礼”教育,围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要求,在农村老年群体中倡导破除迷信、科学健身;在中年群体中倡导爱岗敬业、勤俭持家;在青少年中倡导爱党爱国、奉献进取;在工商界人士中大力倡导诚实守信、文明经营;在党员干部中大力倡导勤政廉政、为民造福的理念。

改变陈规陋习,规范举止行为,丰富文化生活。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把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家庭等一系列创建活动与农家的生活用水、垃圾处理、厕所卫生等生活细节紧密联系起来,通过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来促进农民文明行为的养成和生活方式的转变。通过“人人动手,洁美家园”、“改陋习,树新风”等活动,整治环境,美化家园,并把是否改变陈规陋习、规范文明行为、追求科学生活方式等与家庭的荣誉和经济利益挂钩,实现“人造环境、环境育人”的良性互动。同时,投入数亿元新建和改造了市博物馆、图书馆、大戏院、广电中心、电影广场等文化体育设施,每个镇都建立健全了文化服务中心,大大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主要启示

“化”农民应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农民谋利益。只有时刻把农民利益放在首位,并加以引导,农民才会成为城镇化进程中的促进派、主力军。张家港市坚持从创新城乡管理体制入手,着力解决束缚农村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建立了一系列造福农民、保护农民的制度:实行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投入方式,形成了较为合理的GDP二次分配机制;建立城乡公平税负制度,取消了农业特产税、农业税,农民每年因此减负数千万元;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在全国率先突破了城乡二元的户籍管理制度,建立了按居住地登记户口的制度,让农民成为可以自由流动的“社会人”;率先在农村实现养老、医疗、生育、工伤、失业“五保合一”。

“化”农民离不开中心城市的辐射、引导、接纳和熏陶。经过三次行政区划调整,张家港市形成

第三篇:*市以人为本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调查

如何尽快地更多地将农民从传统农业生产中转移出来,转变生产方式,增加经济收入,改善生活环境,提高内在素质,是我国加快现代化进程的重大课题。近年来,xx市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的特点,积极推进“化”农民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

基本做法

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生产方式,实现劳动力转移。“化”农民应立足于“富”农民。只有农民收入增加了,经济地位提高了,才能从根本上缩小城乡差别,加快城镇化进程。张家港市“化”农民是从兴办工业开始的。在农村兴办工业的过程中,张家港市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注重提高农业的产业化程度。坚持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在耕地适当向种田大户集中、进一步提高机械耕作水平的基础上,实施品牌经营、市场营销和资本运营三大战略,变农产品为工业品,变农民为农业工人,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产量农业向效益农业的转变。全市形成了一批特色龙头企业,打造出一批“中国名牌产品”或“中国著名商标”。龙头企业拉长了农业产业链,带动种植、养殖业快速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

改善人居条件,完善服务体系,优化自然生态。一是优化镇村布局,引导居民适当集中。推进行政区划调整,实行新建与改造并举的方针,加快建造居民新型住宅区和撤并自然村庄的规划与建设。凡不承包责任田,从事二、三产业的村民,以及在集镇规划区内的村民,逐步引导其住进镇区新建的公寓区。二是加强社区建设,完善服务体系。把城市社区建设的成功经验逐步推广到农村,集聚服务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每个镇都建有中心社区,每个行政村都建有村级社区,形成了市、镇、村、企业四级社区一体联动的“1890(一拨就灵)社区服务网”。医疗保健、种养殖培训等十大系列、60多个服务项目,基本满足了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三是维护自然生态,美化生活环境。全市每年投入10亿元用于环境设施建设。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80%、60%以上。实施饮用水改造、气化普及、改水改厕等工程,建立起农产品、肉类检测网络,保障城乡居民都能“喝上清洁的水,呼吸新鲜空气,吃上放心食物”。大搞绿化,努力营造良好的绿色居住环境,近两年全市城乡新增绿地超过建县40年来的总和。

普及教育,增强法制意识,提高道德修养。一是着力发展教育事业。张家港市1996年实现了基本普及高中教育。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和毕业率均达100%,初升高比例多年来都在95%以上,高等教育正在逐步普及。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二是着力增强法制意识。从完善基层民主、健全规章制度、吸引群众参与入手,提高广大农民的法制观念和自治能力。依托社区、企业、学校等载体,运用各种形式开展法制教育,并把法制教育的内容和要求渗透到社区管理的各项制度中。同时,广泛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增强群众的民主观念和维权意识。三是着力提高道德修养。常年开展“五爱、四有、三德、三礼”教育,围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要求,在农村老年群体中倡导破除迷信、科学健身;在中年群体中倡导爱岗敬业、勤俭持家;在青少年中倡导爱党爱国、奉献进取;在工商界人士中大力倡导诚实守信、文明经营;在党员干部中大力倡导勤政廉政、为民造福的理念。

改变陈规陋习,规范举止行为,丰富文化生活。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把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家庭等一系列创建活动与农家的生活用水、垃圾处理、厕所卫生等生活细节紧密联系起来,通过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来促进农民文明行为的养成和生活方式的转变。通过“人人动手,洁美家园”、“改陋习,树新风”等活动,整治环境,美化家园,并把是否改变陈规陋习、规范文明行为、追求科学生活方式等与家庭的荣誉和经济利益挂钩,实现“人造环境、环境育人”的良性互动。同时,投入数亿元新建和改造了市博物馆、图书馆、大戏院、广电中心、电影广场等文化体育设施,每个镇都建立健全了文化服务中心,大大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主要启示

“化”农民应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农民谋利益。只有时刻把农民利益放在首位,并加以引导,农民才会成为城镇化进程中的促进派、主力军。张家港市坚持从创新城乡管理体制入手,着力解决束缚农村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建立了一系列造福农民、保护农民的制度:实行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投入方式,形成了较为合理的GDp二次分配机制;建立城乡公平税负制度,取消了农业特产税、农业税,农民每年因此减负数千万元;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在全国率先突破了城乡二元的户籍管理制度,建立了按居住地登记户口的制度,让农民成为可以自由流动的“社会人”;率先在农村实现养老、医疗、生育、工伤、失业“五保合一”。

“化”农民离不开中心城市的辐射、引导、接纳和熏陶。经过三次行政区划调整,张家港市形成了较为科学的“一城四片区”市域城镇布局。中心城区规划面积由16.8平方公里扩展到80平方公里,形成了核心商贸区、暨阳湖生态园区、城东物流集散区等七大功能区。城市核心的做大做强,对全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金港、锦丰、塘桥、乐余四大片区的划分,使农村有限的资源趋于集中,片区中心镇通过规划扩张和功能提升,显现出较强的区域带动力。与之相辅相成的“两区两园”的产业布局,更使社会经济空间结构趋向科学合理,促进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化”农民应坚持城乡统筹、全面进步、科学发展。“化”农民不是单纯的农民进城和人口转移,也不是单纯的城镇规模扩张,它既是一个城乡地域之间各种要素的交融和优化组合的渐进过程,又是一个城乡空间、人口、社会、经济、生态复合演化的结果,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张家港市努力在加快物质文明建设中富民强市,突出以人为本、富民优先;努力在推进政治文明建设中增强动力,充分调动各级干部和全体市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努力在深

化精神文明建设中提升素质,逐步完善以经济为中心、以卫生为基础、以文化为内涵、以育人为根本、以服务人民为宗旨的“五句话”创建思路,推动城乡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

第四篇: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黄莉新

农业现代化是具有先进的科学技术、现代的物质装备、高效的组织方式、完善的服务体系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拥有较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的现代农业发展形态,也是从根本上改造传统农业,把农业建成具有显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的过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是江苏作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客观要求,是全省实现“两个率先”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江苏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全省连续六年保持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好势头。粮食持续增产,2009年全省粮食总产达到646亿斤,实现连续六年增产的历史性突破,单产创历史新高;高效农业比重持续提高,全省高效农业面积超过2400万亩,高效农业占耕地面积的比重提高到30%以上,农业增加值位居全国前列;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4元,提前一年实现省定小康目标。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为江苏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要充分发挥江苏经济发达、产业基础较好的优势,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实现“五个转变”。

一是农业增长由主要依靠土地和劳动力要素投入向依靠科技和资本投入转变。传统农业主要依靠土地和劳动力等资源要素实现增长,现代农业必须依靠科技和投资实现新增长。我省土地资源紧缺,人均耕地不足1亩,仅为全国人均耕地的三分之二,但经济发达、科技力量雄厚,必须依靠科技、人才、资本的优势,创新

农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土地集约型、科技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农业,走出一条集约型农业发展道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是农业生产由主要依赖自然生产向发展可控的设施生产转变。设施农业打破了季节、时空的界限,产出效益相当于传统农业的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是一种典型的高效农业形态。江苏是全国人口密度最大的省份,要确保粮食稳定发展、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必须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口,综合运用生物技术、环境技术、工程技术,发展壮大高效设施农业产业群,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

三是农业经营由分散的家庭经营向专业的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第二个飞跃”的重要途径。要加快发展合作经营型规模经营,培育农民合作组织,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分散的作业统一起来、分散的经营联合起来,解决一家一户做不了、做不好的问题,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加快发展土地集中型规模经营,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鼓励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形式,促进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集中。加快发展统一服务型规模经营,积极鼓励兴办种苗、植保、农机、农资等专业化服务组织,实行统一种子种苗、统一技术推广、统一机收机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植保服务,提高家庭经营集约化水平。

四是农业发展由注重农业的一产向促进农业的一产、二产、三产协调发展转变。推进农业一、二、三产协调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是提升农业整体效益、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着力做强一产,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出效益;做大二产,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做活三产,构建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突破农产品流通,积极发展农业服务业。

五是农业功能由以农产品生产为主向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并重转变。依托农业绿色特质和农村特色地域文化,以农业景点、农事体验、农展节庆等为载体,利用人文历史、民俗古迹、旅游景观,整合农业生产要素、农耕文化、田园风光和山水资源,积极挖掘农业文化内涵,加快发展都市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生态旅游农业,充分发挥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功能,拓展农业发展空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把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江苏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力争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全省农业产出效益、农业科技进步、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物质装备、农业生态环境、农业支持保障水平有显著提高。到2020年,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3300亿元左右,高效设施农业面积比重提高到20%,高效设施渔业面积比重26%,高标准农田比重60%,主要农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8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70%,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80%,农户参加各类合作经济组织比重80%,农民人均纯收入18000元。

为此,我们在工作举措上,要突出推进“两个化”、加强“三大载体”建设。推进“两个化”,即粮食高产技术普及化,提高粮食单产,稳定粮食生产;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务农收入。建设“三大载体”,一是现代农业园区。加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创新管理机制和模式,大力发展产业特色鲜明、科技含量高、产出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二是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引导农产品加

工企业集中、集聚、集群发展,培育一批带动农业产业发展,有特色、有规模的农产品加工集中区。三是农产品市场体系。根据优势特色产业布局,建设一批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积极发展连锁配送、专卖直供、网上销售等现代流通业态,加快构建完善的农产品市场体系,促进农产品流通和销售。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必须突出工作重点,加强政策扶持,加大推进力度,狠抓措施落实,确保取得实效。我们要继续加快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提高农业产出效益;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强农业产业竞争力;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升农业科技贡献份额;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业发展条件;强化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我们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增强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率先发展的责任感,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更大力度地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努力实现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跨越,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基础保障。

第五篇:加快推进农业基本现代化建设意见

县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基本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

各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为加快推进农业基本现代化建设进程,力争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业基本现代化,现就2014年农业基本现代化发展提出以下政策意见:

一、鼓励向雅周农业园集聚发展

(一)上级支农项目优先支持雅

周农业园。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土地复垦整治、财政“一事一议”奖补、高效农业、农业产业化等项目资金申报时,优先雅周农业园项目申报。

(二)支持雅周农业园融资。江苏丰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所融资金不少于70%用于雅周农业园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

(三)雅周农业园资金重点用于项目建设、基础设施配套、农业高校及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基地建设。

二、鼓励台资项目向苏台园集中

落户苏台农业合作园并符合园区产业规划的台资项目,按同类项目补助标准上浮20%。

三、夯实粮食生产基础

鼓励各区(镇)创建省级以上稻麦万亩高产示范片。对参加省部级高产创建获得A级示范片的奖励2万元。

四、做大做强三大支柱产业

(一)扶持蚕桑产业发展

1.扶持小蚕共育。按标准全面使用小蚕饲育自动加温补湿器,春蚕、中秋蚕各共育60张以上的,每个共育主体补助2000元。

2.培育养蚕大户。年养蚕规模100张以上的蚕桑经营大户,每户补助10万元。

(二)转型升级现代畜牧业

1.种羊场建设。对新建存栏经产种母羊500头以上养殖场,符合县农委认定的品种特征,且有效开展选种、选育工作。并鼓励养殖场不断做大,通过2—3年努力,达到常年存栏经产能繁种羊800—1000只的规模,年向社会提供苗羊2500只以上,当年补助50万元。

2.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新建设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对县农委指定范围内所有的病死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理后达到安全、无害、无污染、并能有效利用的项目,在争取到省级补助项目的基础上,一次性补助40万元。

(三)加快发展现代渔业

1.新建3000平方米以上,投资在600万以上,发展集约化、循环水、高密度设施渔业养殖,奖励20万元。

2.新(改、扩)建连片标准化鱼池300亩以上,且四周用水泥护坡,补助20万元。

3.在苏台农业园新建连片200亩以上的土池温室钢架大棚养殖南美白对虾,每亩补助2500元。

支持安全信息系统终端运营费用、实施渔业互助保险、鼓励进行渔船更新改造,进一步加强渔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的政策县财政另行安排。

五、支持设施农业发展

(一)鼓励在“三区六景”发展连片设施大棚

1.新建连片100-200亩、200亩以上标准钢架大棚,每亩分别补助1500元、2500元。

2.新建连片50亩以上省标钢架连栋大棚,每亩补助1.2万元。

(二)鼓励在南莫镇农业园发展食用菌

新建工厂化生产食用菌2000平方米以上,标准厂房每平方米奖励200元、一般房屋每平方米奖励100元。

(三)鼓励在里下河区域发展优质稻米基地

鼓励品牌大米企业在里下河区域流转连片农田,严格按照国家有机生产技术标准,运用稻鸭共作、频振式杀虫灯诱杀、生物农药防治等技术种植优质稻米,视规模档次给予奖励。

以上奖补资金按5:3:2的比例分三年兑付到位,如三年期间发生迁建或拆除的,取消拆除后当年及以后奖补资金。

六、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一)奖励农业龙头企业

1.对首获国家、省级、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称号的,分别奖励5万元、3万元、1万元。

2.鼓励企业提升产能和销售规模。按照企业年开票销售能力,首次突破1亿元、5亿元、10亿元、20亿元以上的,且增幅在20%以上,一次性分别奖励5万元、10万元、20万元、30万元。

3.鼓励企业创建产业基地。农业龙头企业(含农产品专业市场)在各区(镇)规划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建高效设施农业(渔业)基地,除享受已有奖励政策外,面积达200亩奖励10万元。

4.鼓励企业提升综合竞争能力。对全县所有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按照固定资产规模、开票销售、合作带动水平和能力、品牌建设、参与企业动态监测报表数据质量和时效等进行综合考评打分,依排名高低,对获得综合竞争能力“前十强”的企业,1-2名分别奖励5万元,3-5名分别奖励3万元,6-10名分别奖励1万元。

(二)奖励“一村一品”特色村(镇)。获得全国示范村镇称号的,每村奖励10万元;获得省级示范村镇称号的,每村奖励5万元。奖励资金用于扩大特色村专业特色经营的生产规模,提升专业村建设档次,不得列入镇、村财政开支。

(三)奖励农产品

下载*市以人为本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调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市以人为本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调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共5篇)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一、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树立现代农业发展新理念。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发展观念,坚持以新型工业化理念引领现代......

    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

    XX镇XX小学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 2015年3月13日 为贯彻落实《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纲要(2004—2020年)》、《中共XX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决定》精神和《......

    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决定

    中共临夏州委临夏州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决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省州党代会精神和全州经济社......

    乡镇农业现代化建设调研报告

    农业现代化建设调研报告一、农业现代化建设情况 去年以来,我镇始终按照“建设规模农业、特色农业、科技农业,打造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的战略构想和发展定位,围绕加快城乡一体......

    全区农业现代化建设情况汇报(精选五篇)

    全区农业现代化建设情况汇报 江夏区农业局 2015年5月 尊敬的各位党外朋友,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区农业局向大家一直以来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关心、关注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近......

    以人为本 推进发展

    以人为本 推进发展 ----重庆市丰都县第二中学 丰都二中创办于1939年夏。2006年秋举校搬迁,新校占地200余亩,现有65个教学班,学生4225名,教职工212人,2009年1月创建为重庆市重点中......

    以人为本推进城镇化

    以人为本推进城镇化—— 城市,不仅仅是高楼大厦(两会进行时) 人民日报记者 陆娅楠 卞民德 杜榕把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特大......

    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实施意见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市委六届三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