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推进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大全]

时间:2019-05-13 13:21: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人为本推进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人为本推进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大全]》。

第一篇:以人为本推进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大全]

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上)

2011-05-11

邓小平讲过两句话很重要,他的第一句话是,中国改革最终能否取得成功,取决于政治改革;第二句话是,中国改革深度和广度的标志是政治改革。

政治体制不变,仅有经济体制变革,想退回去很容易,改革仍有半途而废的可能,这是一个归结。

政治体制改革之所以没能大踏步前进,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着力点的把握上一直拿不准,即什么样的经济发展形态才是属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

30年来一直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究竟是不是属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本质要求呢?

经济决定政治,在经济发展的形态上把握不准,势必造成政治上的混乱,造成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政治。

这一政治体制反作用于经济形态,决定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形态就要有别于资本主义的经济形态。才能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但在体现政治本质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这一经济形态要更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代表更先进的生产力。

那么先让我们看看资本主义的经济形态是怎样的:

一。完全的、自由的市场调节生产要素及商品的分配,市场起到决定性作用,否定计划调节手段。美国这场金融危机,要不是美国的经济专家们过于迷信自由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能力,而拖延了美国政府救市的时机,也不至于落到如此不堪收拾的下场。

二。在企业组成中实行全面私有化的经济,连美联储这样的金融机构都是美国大财阀集团私有化的产物,美国政府在经济政策制定上也要看美国资本集团的脸色。

三。资本在生产活动各要素中起主导作用,人才、资源、能源、技术、产品等生产要素都围绕资本进行市场优化组合。以资本为中心正是资本主义的政治体现。

四。分配中拥有财富多寡是造成收入差别的第一原因,和财产差别相比,个人能力的差别是微不足道的。在企业组成中谁钱出的多,占的股份就多,相应获得的利益财富就多。

五。在生产关系中,劳动者与资本拥有者之间是被雇佣与雇佣的关系。劳动者只是作为一种工具存在于企业生产中,只是一种生产资料而已,更不用提是什么企业的主人。当我们看清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形态,那么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又该是什么样的呢?在谈论社会主义经济形态前,应先看一看社会主义的政治目的或目标是什么?总的说便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以人为本实现人人平等、共同富裕。人民民主专政是手段,以人为本是着眼点,人人平等、共同富裕是目标。

这里以人为本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他不是以资为本,因为以资为本必然代表私有制,私有制是不可能实现人人平等、共同富裕的。

以人为本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是不可能有样本的,因为社会历史还没有发展到这一进程。现如今人类所能看到的、最好的社会状态就是以资本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社会形态。资本主义社会形态,虽然成为目前为止解放、发展生产力最快、民主政治形态最优的体制形态。

但他并不代表是人类历史进程中最好、最优、最合理的社会形态。

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形态是跨越以资为本的社会形态之后的社会形态形式。

他代表更高的生产力,是更优、更合理的社会形式。

所以社会主义经济形态应该是在对资本主义经济形态改良、完善、发展了以后才形成的经济形态。二者之间不是对立的不可调和的,而是继承并发展、完善了的关系。

认识到这一点,一些困扰了我们多年的问题便有了答案。

认识到这一点,我们便可以跳出原有的思维模式,全新的设计社会主义经济形态。而不是只局限于在人家的经济框框中寻找本不属于我们的经济发展规则。

那么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又该是怎样的呢?

首选在计划与市场这一问题上,我们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便以讲清,“资本主义有计划,社会主义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市场经济不姓”社“也不姓”资“,没姓,就是个手段。”这一已经不是问题的问题竟然还在困扰美国的经济精英们,可见他们的好日子已经不多了。

其次在公有制与私有制的问题上,美国与中国同样是面对这场经济大危机,中国的表现游刃有余,不但未出现衰退反而完成保8的任务,反观美国面对危机的到来,不但未得到控制反而愈演愈烈形成失控。这不正是中国国有经济全国一盘棋共进共荣的结果吗。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不正是对以全部私有化为特征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完善与发展吗。

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下)

2011-05-11

第三个方面,在以资为本还是以人为本上:

以资为本必然代表私有制,私有制是不可能实现人人平等、共同富裕的,因此以资为本不符合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

这就需要我们转变思想,探索出一条属于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之路,以落实社会主义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

目前我们对以人为本是这样定义的,即它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目的地位;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历史的尺度,也要坚持人的尺度。

既然我们已经认识到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是不是我们的经济就可以这样定义:人在生产活动各要素中起主导作用,资本、资源、能源、技术、产品等生产要素都围绕人进行市场优化组合。以人为中心正是社会主义的政治体现。

而这里的“人”广义上泛指全人类,狭义上是指每个人。

人的存在作用于社会就表现为每个人的劳动,即成为了劳动者,这里的劳动者包括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

人类的劳动从内在本质上可分为:不断重复前人知识的程序性劳动和在运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发明及创造的创新性劳动。(比如鲁班通过草把手划破而得到启发发明了锯,这一过程便是创新性劳动。而后人在制造锯、使用锯便是重复前人知识的程序性劳动。现代人将锯与电结合形成了电锯,这又是在前人知识的基础上创新性劳动的表现。)

从这样一个简单的示例便不难看出,在人类改造世界,发展商品生产的过程中,真正起到推动生产力前进作用的,是哪些不断革新、创造新知识、新科技、新产品、新文化、新艺术、新思想、新理论的创新型劳动者。

创新型劳动者可以是农业生产者、可以是工厂工人、可以是知识分子、可以是文艺工作者、企业领导及政府官员等。

创新型劳动者不存在泛指某一群体,而是存在于各行各业,存在于各个人群之中。创新型劳动的表现形式:可以是一项新技术、一款新产品、一套新理论、一首好的歌、一本好的书或是一个好的企业策划等。

创新型劳动的形成过程是在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再创新、再完善的过程。

我们将这一劳动过程定义为智慧思维劳动。

思维是劳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作为人类有别于动物和智能机器的一种特殊的能力。

所谓智慧,就是产生新思想、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智慧思维也是一种劳动,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

智慧思维就是思维活动中创造新思想、新价值的过程。

这里我们认识了智慧思维的劳动特点,但又如何将智慧思维产品商业化,形成有价值的产业呢?

资本发展到今天,已不是大工业生产时期的稀缺性生产要素,而成为了过剩的资源。发生在美国的这场金融危机,起因便是国际资本的泛滥。

资本找不到好的实体经济投资渠道,而变向投资虚拟经济,钱炒钱的结果。

市场稀缺的是具有市场投资价值,能够赚到钱的项目和产业。

在这个年代,谁有了具有市场投资价值的项目或产品,谁便拥有了开启财富的钥匙。这样一来,人们的大脑便成了产生财富的金矿。

谁能设计出具市场投资价值的项目、产品,谁便拥有了财富。

资本有了赚钱的投资渠道,便会蜂拥而至,在整合能源、资源、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而形成产业。

这样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便浮现在我们眼前,即以智慧思维产品为中心,不断优化组合生产要素的过程。

我们将这一经济形式定义为智慧经济。

智慧经济:就是通过智慧思维劳动所形成的经济。

在智慧经济形成的各要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不再是工业文明时代的资金、资源、人力、土地、实物等,而是知识、信息、是聪明的主意和科学的方法。

智慧思维劳动处于支配地位,资本退让到了次要的地位。

人脑得出的智慧,也可以看做是一种资本即智本。

智慧经济的生产方式:是以智本为中心,不断优化组合生产要素的过程。

智慧经济产生的方法:通过智慧思维劳动得出某产品(可以是一首歌、一部戏、一项新科技、一款新产品、一个新创意、一套新理论),结合市场进行生产要素组合,形成商品,服务社会。

智慧经济的表现形式:

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与升级;

新文化、新艺术的创作;

新理论、新战略的研究。

智慧经济的案例:

如:《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林通过她智慧的大脑低成本的完成这一着作,被市场认可后通过资本运作得以出版发行并拍成电影,实现名利双收。

美国华尔街的创新工厂企业孵化模式,不也是大智慧的表现吗?只要你有好的、能被市场认可的产品、技术甚至只是某个想法,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就会与之优化组合,如谷歌、苹果、IBM等世界级的大公司无不是通过这一平台得以起步并迅速发展壮大的,这也将是我国未来需要大力扶持的产业,为技术立国创造良好环境。

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的诞生,肯定会伴随着生产工具的变革,那么智慧型经济的生产方式要求的生产工具又是怎样的呢?

智慧经济使用的工具:

与工业经济使用机械、复杂工具相比,智慧经济使用的是以计算机及其互联网为代表的智能工具。

以计算机及其互联网为代表的智能工具的出现和广泛应用,解放的是人类的大脑。计算机使人类的大脑在空间上,从繁琐的知识记忆中得以解放。

互联网使人们在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时间上,变的易如反掌。

这些都为大脑的智慧思维劳动创造了条件,为大规模智慧思维产品的诞生提供了环境。智慧经济使用的资源:

这一时代,人类除了学会使用自然资源和能源,还将学会使用信息资源。

正是互联网的普及,使这一资源直接进入了千家万户,而千家万户又成为了信息资源的发布者,二者相互作用的同时,又得以相互补充、完善。

信息虽然也是一种资源,但它与自然资源、能源这两种资源相比,有一个更显着的特征:信息是一种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本身不但未被消耗,反而会成几何倍数增加的资源。(我吃掉了唯一的一个苹果,你就吃不上了。但是,我告诉你我吃了一个苹果,“我吃苹果”这一信息的量就增加了一倍,若这一信息再使用一次,就有四个人知道“我吃苹果”了,信息量增加到了4倍。)

信息资源的这一特征作用于生产,信息不但未被消耗反而会成倍的产出。

信息资源的普及为智慧思维劳动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使获取知识更加便捷,为更好的智慧思考创造了条件。

信息资源经过人脑的加工、整合,得出某个好的、有价值的产品、项目,以供投资市场使用。

在这里,设计得出思维产品只需要消耗极少的能量,所以它表现出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

这时候聪明的大脑成为了每个人的财富,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对信息资源的再处理,运用智慧思维为社会的发展、文化的丰富、技术的创新、产业的升级、环境的改善贡献才智。智慧经济实现的条件:

1.以电脑为代表的智能工具的普及。

2.以互联网为特征的信息传媒工具的普遍使用。

3.对知识、智慧产权的保护、开发及产业化。

4.充分发展完善了的市场经济。

5.与之配套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体制的建设。

智慧经济的特征:

1.智慧型劳动者成为经济发展的主体,通过调动每个劳动者的智慧潜能,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飞速发展。

2.智慧的大脑成为每个人创造财富的工具,进而从劳动关系上真正实现了人与人的平等,消除了阶级产生的基础。

3.信息资源成为了人人都拥有的生产资料,实现了生产资料的集体所有。

4.经济发展上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实现能源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5.经济发展方式上更加注重政府宏观上的调控,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平衡的发展。

6.在企业所有制组成形式上,国家除了掌控关系国际民生的的重要行业(如:银行、电信、石油等),其它行业都应放开发展,因为这时每个智慧型劳动者都是企业生产的主体,每个劳动者所有即是真正意义上的国有。

综上所述对应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就是:

智本在生产活动各要素中起主导作用,资本、资源、能源等生产要素都围绕智本进行市场优化组合。以智本为中心正是社会主义的政治体现。

第四:社会主义的分配方式:

人的能力大小,拥有智慧的多寡是造成收入差别的第一原因。在企业组成中谁的贡献大,创造的价值多,相应获得的报酬就多。

第五:。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

领导与员工之间是各尽所长,相互协作的关系。劳动者在企业生产中,通过劳动得到价值体现,通过创新劳动促进企业整体发展,这时的劳动者才是企业真正的主人。社会主义经济形态确立以后,对应的政治形态也就浮出了水面。

在智慧经济时代,聪明的大脑是每个人的财富,如何使每个人的财富通过某种制度得以发挥、得以释放、得以保护。

由于智慧经济的生产方式是以智本为中心的,所以它的上层建筑,必然是一套保护智本利益的意识形态。

以智本为中心,在这种生产方式之上建立起来的政治、法律、哲学、道德、文化、宗教等等意识形态,都是为了维护智本的权利、创造智本发展的条件而服务的。

与智慧经济生产方式相适应的政治形态是社会主义制度,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与智慧经济生产方式是指同一种生产方式,前者是政治表述,后者是经济表述。社会主义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得到确定,政治体制的改革就有了方向,有了着力点,改革大幕将在以人为本的指引下得以全面拉开。

第二篇:毛概论文-政治经济体制改革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雨筝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关于我国政治经济改革的思考

从一九七八年起,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迈上了改革开放的康庄大道,逐步走向社会主义的辉煌。但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国在这条创新的道路上摸索着,前进着,也坚持着。

从领导干部终身职务制的废除到党与政府重叠的对口部门的取消;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到村民自治制度和基层民主制度的创新;从人事制度的改革到公务员制度的初步建立,再到行政机构的多次改革;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循序渐进、卓有成效。首先,政治体制整体格局优化,积极体察了解民意,切实落实民主思想,关注解决民生问题;其次,将振兴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作为振兴民族一大战略,提高公民素质,培养高科技人才;再次,政治经济改革相结合,人均总收入增加,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社会保障制度也逐步完善。从农业税的免收到三农问题的热点关注和解决,再到建立农民工保障制度;从全社会医保制度的建立到九年义务教育学杂费全免,再到大学生就业的指导机制,政治体制改革所带来的利益,遍布各个方面,渗入生活的点点滴滴。

从战略和策略相结合的角度讲,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至少有八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把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结合起来,并且以经济体制改革的名义推进。

二是把发展民主与健全法制结合起来,强调民主要制度化、法律化,坚持依法治国。

三是把政治体制改革与尊重和保障人权结合起来,依法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

四是把发展民主法制与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和改善民生结合起来,让人民群众在改革中享受到直接的实惠。

五是把执政党依法执政与参政党依法参政结合起来,完善了中国特色的政党政治。

六是把共产党的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结合起来,以党内民主来带动人民民主。

七是把党内监督、行政监督、法律监督与公民直接监督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了公民舆论监督和信访制度。

八是把选举票决民主与协商民主结合起来,完善了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形式。

在政治体制改革的基础上,中国同时进行着经济体制改革。经济改革所带来的利益,我在这里不用枚举,中国人民有目共睹,世界人民见证着奇迹的发生。下面我分析经济体制改革的三大特点:

第一,将市场机制与社会主义经济有机融合是我国的伟大创造 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们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就是实现了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当本世纪初国有经济的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经济框架基本建立起来后,政府的职能转变也加快了速度,以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建设型财政向服务型财政的转变

为标志,我国政府在最近的6年里基本实现了由全能型向效能型的转变。但是应该看到,由于中国的工业化、市场化和城市化的任务还没有完成,资源匮乏、环境脆弱、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发展仍然不平衡,国际竞争激烈,以及贯彻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原则和共同富裕的目标,使得政府在未来经济发展中仍然会发挥着主导作用。

第二,社会主义的所有制结构不能脱离现实生产力水平

从微观经济层面来看,30余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实现了从单一公有制向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的所有制结构转化。改革开放以后就将单一公有制作为改革的对象。一开始,我们是为了解决当时的农业经济困境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为扩大青年就业门路而鼓励个体经济发展,但是这两个方面的改革成效明显,使得长期困扰我国经济的农业和就业问题大大缓解,从而使得改变单一公有制结构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识,并最终走上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合作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这种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的局面,不仅适应我国经济落后和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产业之间发展不平衡的国情,而且成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来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制度载体。

第三,利用国外资源和市场是中国发展的必要条件

改革开放30余的历史证明,我们作为一个经济落后、人口众多、资源匮乏的大国,完全依靠自己国内的资源、市场和技术是不可能实现赶超型发展,走到世界经济前列的。而且世界各国的工业化历史也证明,没有一个国家,尤其是大国是完全依靠自己国内的资源和市场

实现工业化的,即使像美国这样一个人均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而要充分利用国外的资源和市场,我们的经济体制就必须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从1978年我国开始建立经济特区,到1992年以后的沿海与内地全方位开放,再到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最近几年的人民币汇率改革、对外投资公司的建立和资本市场的培育,从经济体制来看,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一个开放型的、与经济全球化趋势相适应的外经外贸体制。

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在战略和策略上其实是互相结合的,具体表现在,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结合起来,并且以经济体制改革的名义来推动;民主与法制结合起来,强调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政治体制改革和改善民生与保护公民权利结合起来,让人民群众在改革中享受到实际的实惠;基层民主制度和依法治国结合。

此外,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还将执政党依法治政和参政党依法参政结合起来,完善中国式的政党制度;把共产党的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结合起来,以党内民主来推动人民民主;把法律监督、行政监督和公民直接监督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公民舆论监督;把选举投票与协商民主结合起来等。

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中国没有例子效仿,没有友情援助,有的却是虎视眈眈、各方觊觎,但是我们却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逐步强壮起来,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大胆的带领中国进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国每迈出坚定的一步,终将成就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的历史积淀,终将成就所有中国人民的梦想!字数:2250

第三篇:以人为本 推进发展

以人为本 推进发展

----重庆市丰都县第二中学

丰都二中创办于1939年夏。2006年秋举校搬迁,新校占地200余亩,现有65个教学班,学生4225名,教职工212人,2009年1月创建为重庆市重点中学。学校各功能室等设施设备健全,2007年秋在每个班级配置了微机和多媒体投影仪,实现了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过程现代化和办公设备数字化。如今的二中校园环境舒适,人文情怀充分彰显,设施设备先进,独具特设的育人环境已悄然形成,是广大学子修业的佳处,圆梦的摇篮。

多年来,在丰都县委、县政府以及县教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兄弟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二中人宏扬“负重创业,创优争先”的奉献精神,在艰难完成移民搬迁与创重的同时,教育教学质量不降反升,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个奇迹: 2OO4年高考上线552人,上线率88.1%;2005年上线704人,(重点本科上线68人),上线率为84.8%;2006年上线719人(重本上线60人),上线率为82%;2007年上线706人(重本上线62人),上线率为76.1%;2008年上线759人(重本上线70人),上线率为88.9%;2000年至2008年七次被丰都县人民政府表彰为“高考工作先进集体”; 用心血和热汗谱写了一部部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的壮美乐章,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份满意的答卷。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丰都县第二中学的历史其实是这样谱写的。

1.努力打造学校精神特区

二中人自我加压,锐意改革。在“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改革活校、质量强校”的办学思路上创导四种精神:奉献精神、求实精神、进取精神、创新精神;追求四个目标:和谐 的人际关系、温馨的人文环境、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充满激情的工作状态;要求领导以事业为重、从大局出发、为师生着想、对未来负责;要求教职工忠诚、奉献、正直、向上、追求事业、爱生如子。

2.弘扬不怕吃苦、乐于奉献精神

七十年的风雨历程,铸就了“琢璞成玉“的办学理念;一代代二中人薪火相传、弦歌不辍地牢记“为人类谋幸福而努力做人”的校训,践行“负重创业、创优争先”的奉献精神。面对移民迁校、创重、教育教学中的重重困难,二中人没有“等、靠、要”,更没有坐以待毙,始终牢记 “ 发展才是硬道理”与“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的古训,大家心齐、气顺、劲足,周末与节假日加班加点抢时间、赶进度、抓质量,以超人的意志和智慧,以无私奉献的精神,负重创业拼命干,创优争先战犹酣。

3.以人为本 加强管理(1)坚持以学生为本

育人先育心,即培养一个有心之人(能思考),用心之人(会思考)。学校注重学生早期的责任心培养,早期的爱心培育,早期的耐心训练,早期的细心打磨。学校把热爱学生、关爱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以活动促养成,以习惯促学习,培养学生具有“四自五讲”(自觉、自爱、自主、自立;做人上讲诚信,行为上讲规范,学习上讲勤奋,校内外讲形象,社会上讲公德)的思想行为,引导和帮助学生走向成功,作为学校和全体教职员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坚持以教职工为本

学校在管理制度制定和管理过程中都体现了“以教师为本” 的理念,牢固树立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思想,把教师作为立校、治校的基础和根本,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是吸引教职工参与认同管理。学校充分发挥教代会、工会的作用,密切学校与教职员工的关系,吸引教职员工参与学校的目标决策,激活全校教职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增强了学校的内聚力。二是注重与教职工的情感沟通管理。学校遵循尊重人、理解人、温暖人、体贴人的原则,努力为全体教职员工办事实,努力提高大家的福利待遇,努力改善大家的工作条件。在日常工作中,与教职员工注重意见沟通、情理相通、心理相容,使全校教职员工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团队规范,同心同德地完成学校办学目标。

4.坚持“制度化”管理

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坚持强化制度管理意识,用制度规范全校教职员工行为,切实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在“创重”目标完成后,针对课时与福利分配这一焦点问题,学校在充分征求广大教职工意见,教代会三上三下修订完善了《丰都县第二中学课时津贴方案》,围绕分配方案为主,又及时完善了干部、教师、职员、工人、临时工等各项制度职责,并严格按制度职责进行督导检查与奖惩兑现,形成了以制度管人、职责管事 的良好局面,进一步调动了广大教工的工作激情。

5.切实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

一是大力开展教研教改。学校教师积极参加课题研究,采取多种方式,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和研究,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开展全校性说课、教案设计、优质课、公开课等竞赛活动,教师跨学科听课。选送部分教师参加市、县教研活动,及时召开教师大会或教研组会进行传达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二是扎实搞好帮扶工程。学校开展新、老教师“一帮一”接对子活动,指定有经验的老教师指导青年教师钻研教材、研讨教法、进行教学改革,提高业务能力,促进新教师尽快成熟。双方与学校签订合同,并按月考核。

6.充分发挥年级管理委员会的作用

学校制定了年级管理、考核方案,落实了目标责任制,分管校长、年级正、副主任天天与班主任一道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等进行督查,定期召开了班主任、学科教师和学生会议,管理到位,效果良好。

7.关注课堂教学,抓好教学质量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学校把教学目标任务分配各年级,各年级对目标任务向班级和学科教师进行分解并考核。学校对每期全县教学质量监控考试的质量情况向全校老师进行通报,各年级、各学科组召开总结会,及时插漏补缺。老师们向课堂要质量,大力进行教学改革,各备课组教师精心设计教案,合理安排教学各个环节,利用好教材中所蕴涵的思维发散点,充分展现学生的知识构建过程,培养学生乐思、善思的学习习惯。习题精选,题量适中,评讲及时,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8.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职能作用

加强教研组建设,规范教研组活动,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教研组管理制度化、科学化,教研组长担负起组织本学科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教学业务管理等职能的作用。重点抓集体备课、教法研讨、命题研究、质量分析。做到有针对性,有实效性。同学科教师加强沟通,充分发挥团队作用。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各备课组认真制订活动计划并积极实施。强调备课组长是第一责任人,抓细抓实集体备课各个环节,探索提高集体备课实效的新路子。学校按月对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进行量化考核。9.强化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教学行为

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细化教学管理,着力抓好教学六认真。进一步完善和修订教学常规的要求,以加强教学六认真工作的常规管理为重点,不断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将教学常规工作落到实处。针对调研和巡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将情况向全体教师进行通报分析并督促改进。

10.积极加强校际交流

二中和铜梁一中等九所重庆市重点中学结成了“九校联盟”,签订了资源共享协议,定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为学校干部、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了崭新的平台。

回顾历史,我们充满自豪与骄傲;展望未来,我们深感任重而道远。我们将继续弘扬“敬业、爱生、奉献”精神,努力实践“为人类谋幸福而努力做人”的庄严承诺,立足实际,负重自强,扎实工作,把二中建设成为教育思想先进、管理高效、总体水平高、特色鲜明的巴渝名校。

第四篇:以人为本推进城镇化

以人为本推进城镇化——

城市,不仅仅是高楼大厦(两会进行时)

人民日报记者 陆娅楠 卞民德 杜榕

把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特大城市要合理控制人口规模,大中城市要加强和改进人口管理,继续发挥吸纳外来人口的重要作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要根据实际放宽落户条件。

坚持以人为本、节地节能、生态环保、安全实用、突出特色、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原则,科学编制城市规划,健全城镇建设标准,强化规划约束力。

——摘自“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

连日来,代表委员对“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关于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的讨论不断深入。城镇化进程中,钱往哪儿投,人往哪儿走,劲儿往哪儿使,利为谁谋?代表委员们集思广益,始终离不开一条主线——以人为本,让更多人更幸福地生活。

规划切忌“大跃进”

不搞“表面化”,实现质的升级,提高幸福指数

“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到2015年,城镇化率由“十一五”末的47.5%提高到51.5%,提高4个百分点。很多代表委员注意到,这4个百分点的预期性目标比“十一五”时期的实际速度要慢0.5个百分点。

“这个目标意义深远,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要以人为本,追求科学发展。”作为一线执行者,江西省宜春市市长龚建华代表认为,城镇化进程离不开对人的服务。“„积极‟就是要顺应工业化加速发展、农业机械化率提高的大趋势,主动为人口就业结构调整做好服务;„稳妥‟就是要解决好城镇化快速发展带来的民生、环境等问题,提升百姓的幸福指数。”

“十一五”,城镇化为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重速度、轻质量的问题也开始显现。代表委员纷纷表示,“十二五”关键要在“人的城镇化”上实现质的升级,加快从“土地的城镇化”向“人口的城镇化”转变。

要转变,必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城镇吸纳就业能力,城镇化不能“表面化”。“城市空间的扩张、人口的单向集中,只是城镇化的表面特征,生产方式的变更才是城镇化的内在动力!”山西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复明代表注意到,一些地方被征用土地长期闲置,进城

农民却很难充分就业。“新型城镇化必须与新兴工业化有机结合起来,让失地农民能就业敢创业。”

要转变,必须重视资源环境保护,夯实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城镇化切忌“大跃进”。“城市是为人而建的,水源、土地的承载能力与食品供应的保障能力,都是最基本的宜居指标。高楼大厦工业园不是城镇化的全部内容,相对于经济总量增速,群众满意度更应成为城镇化评价指标!”江苏徐州市委书记曹新平代表说。

方式杜绝“假大空”

放宽落户条件,改善公共服务,走中国特色城镇化之路

“农民都进城了,那农村的土地山林谁来种?老弱病残的生活谁来管?不想进城的农民怎么办?进城的„农二代‟怎么算?”山西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党总支书记张家胜代表提出一连串的问题。他呼吁,城镇化必须充分考虑三农问题,对农民利益的保障决不能说空话、说大话。

城镇要发展,尊重农民意愿、兼顾农民利益的理念不能弱。进不进城,农民说了算;进城之后,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政府要实打实地办。“十二五”时期,探索出一条切实维护农民利益、统筹城乡发展的中国特色城镇化之路,刻不容缓。

城镇要发展,破除制度障碍、改革人口管理的步伐不能慢。城镇化的实质是农民转化为市民,动力在改革。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陈立昶代表说,户籍制度在城市捆绑了养老、医疗、教育等利益,在农村捆绑着宅基地、承包地、林权等权益。如果流动人口既得不到城市户籍的利益,又要失去农村户口的利益,城镇化很难有质的飞跃。“„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把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作为重要任务,放宽落户条件,这是户籍制度改革的破冰,将促使我国城镇化进程取得突破性进展!”

城镇要发展,改善公共服务、加强权益保护的政策措施不能少。“要让农民获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进而调动其参与城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农民工及其子女的教育机会、职业技能、居住条件等都应作为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涵。”江西师范大学校长梅国平委员说。

“城镇化过程中最难把握的是均衡,必须实现的也是均衡。只有让农业转移人口与城镇居民各得其所、共建共享,城镇才更有生命力!”宁夏回族自治区发改委主任袁进琳代表说。

功能预防“城市病”

强化规划约束力,提高城市管理服务能力,重视小城镇建设

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考验着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然而,一些大城市已经染上了“城市病”:马路宽了,交通堵了;街道宽敞了,生活不便了;人口进城了,垃圾围城了;旧城拆掉了,千城一面了……

“真正的城镇化建设不仅要有城市的规模框架,还要有社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等综合指标。”龚建华认为,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政府必须拒绝浮躁,“要坚持规划先行,把城市建设的„宪法‟做扎实,形成坚强的产业支撑和服务管理支撑,否则再漂亮的城市都只是一座空城。”

与发展速度相比,更应强化规划的约束力,绝不能“规划墙上挂,建设打哈哈”。“城镇化归根结底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过程,每个城市的规划,都应把居民满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居民因城市而自豪。”梅国平去过国内外很多城市,最深切的感受是每个城市都必须找准定位,走特色之路。“城市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才是城市的灵魂。”

与设施建设相比,城市管理服务能力亟待提升。“城市„三分建、七分管‟。目前很多城市的管理还是项目制、短期式、多头管。例如交通拥堵、小商小贩的治理,都是以„堵‟代„疏‟,忽视群众需求,无法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因此,推进精细化、信息化、动态化的城市管理服务迫在眉睫。”曹新平说。

与扩张大城市相比,发展中小城市与小城镇更应受到重视。“现阶段应将小城镇作为重点,改善公共资源配置,构筑新型城镇体系。”陈立昶建议,借鉴国外经验,把高等学府转移至小城镇,加速当地要素聚集能力。“让年轻学子服务小城镇,爱上小城镇,留在小城镇,也许是城镇化的另一条路径。”

降低进城的三道门槛

(两会时评)

蔡继明

在“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战略摆在了重要位置。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十二五”时期,我国的城镇化率要从47.5%提高到51.5%。这些战略部署,标志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将向历史新高度进发。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从1978年的17.92%提高到2010年的47.5%,但仍然远远低于发达国家80%的水平,甚至低于50%的世界平均水平。目前47.5%的城镇化率“成色”还不是很足:其中既包括了1.45亿左右在城市生活6个月以上、但没享受到和城

市居民同等公共福利和权利待遇的农民工,也包括约1.4亿在镇区生活但仍然从事农业生产的户籍人口。总体上说,我国的城镇化进程还滞后于经济发展速度和工业化进程。

“十二五”时期,要把我国城镇化率提高到50%以上,不仅意味着我们要把庞大数量的农民工及其家属转变成城市居民,也意味着要让他们享受与城市原有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和各项权利。这无疑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也将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壮举。大量“农村人”成为“城里人”,就必须大力降低农民进城落户的门槛。

深化改革是铺平进城之路的根本力量。应该通过推进土地制度和住房制度改革,打破政府对土地资源配置的垄断和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建立统一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逐步缩小行政性征地的范围,使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做到与国有城市建设用地同地同权同价。这样,就不仅可以使农民分享到工业化和城镇化所带来的土地增值,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还能促进保障性住房惠及进城务工的农民,从而降低农民进城落户的第一道门槛。

制度完善是保障农民权益的关键所在。应该进一步完善农地和宅基地的退出机制,一方面赋予农民承包地和宅基地完整的用益物权,使进城务工多年并有了稳定劳动关系的农民能够通过土地市场将承包地和宅基地有偿转让,从而获得一笔进城落户的安家费或创业资金;另一方面可以采取宅基地换房、承包地换社保的方式,降低农民工进城落户的第二道门槛。

充分就业是解决生计问题的基本条件。事实证明,中小企业能大量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就业。在融资、税收、土地、准入、政府采购等方面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就能为进城务工的农民提供充分的就业岗位,这就降低了农民工进城落户的第三道门槛。

此外,还要使进城务工的农民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医疗保障权利、最低生活保障权利、失业救济权利等。

以人为本而不是以高楼大厦作为衡量标准的城镇化,才是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城镇化,也才是名副其实的城镇化。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

第五篇:浅谈以人为本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浅谈以人为本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摘 要]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工作理念,是实现高校培养目标的需要,是建立和谐、平等的人际关系的需要,是对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变革的需要。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是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教学管理中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一切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一切要从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出发,真正保护学生的利益,为学生服务。本文探讨了现行高校学生管理体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阐述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坚持“以学生为本”思想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贯彻“以学生为本”思想的有效途径。

[关 键 词] 以人为本 高校学生管理 自我管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国内高校的教育体制日益僵化、教育管理理念渐趋落后,已难以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的发展要求。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高校的普遍扩招,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与日俱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亟须一系列改变。现代教育的特征和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要求作学生管理者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做好管理育人工。

一、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问题,提出了新要求。当前,普通高校大学毕业生已经完全自主择业,困难学生的资助由原来的发放助学金、困难补助向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勤工助学、社会资助转变。一系列的转变,都需要有新的学生管理理念来保证实施。而目前与之相适应的机制尚未完全在普通高校范围内形成。另外,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使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有单一模式的学生教育管理体制,已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就要求,管理工作者必须增强学生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改革原来的管理模式,建立起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以学生为本的管理体制

其次,因特网的普及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给传统学生管理提出了挑战。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网络极大地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乃至语言习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阵地和领域,对加强和改进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条件。另一方面,也给传统学生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使高校教育者所要传达的信息很难在学生头脑中积淀,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发挥。

再者,学分制和弹性学分制的实施使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变革。目前,全国范围内的高校已普遍实行了学分制。在学分制下,学生管理打破了学年制整齐划一的教学管理模式,学生班级观念淡化,形成了以课程为纽带的多变的听课群,不同专业甚至不同学校的学生可以在一起学习,学生管理工作不再局限于本专业的学生,同时还要管理其他专业甚至其他学校的学生。而且还要指导学生选课,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学科知识结构,并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定向学习变为自主选择的学习,学生管理工作由学年制下的指令性管理变为指导性管理。

二、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作为未来人才的培养基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对象是学生,这种管理是对人的管理,对一群生理成熟但思想尚未完全成熟的人的管理,同时也是对一群还未自立,仍处于学习阶段的学生的管理,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极为必要的。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和管理,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

第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就是要抓好抓实学风建设。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一系列活动,是培养活生生的、能动的、个性化的全面发展的学生。高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的孵化器,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人才是高校的主要任务。要实现高校培养目标,关键是要抓好学风建设,因为学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的高低。为此,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和素质方面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成才观,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积极进取、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并把就业教育融入整个教育过程中,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推荐工作,努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第二,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就是要是建立平等互爱的相互关系。师生关系应当是互学互敬的平等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道德主体意识、主体精神和主体能力,以促进学生主体人格的形成。这就要求教育者要按照社会道德规范要求和个体道德发展要求,让学生学会自主地进行道德选择,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为此,在学生管理中必须开展一些学生参与积极性高、喜闻乐见的活动。比如,经常开展一些朗诵比赛、知识抢答赛、篮球比赛、辩论赛等活动,这些活动使学生真正投入到交流、对话、讨论中来,使他们从中受到启发,得以充分的发展。

第三,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就是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意识。以人为本就是要把管理作为一种完全服务于人的手段,对学生进行道德和心理关怀。所谓道德关怀,就是道德教育者从关怀出发,使道德教育真正达到促进道德接受者的和谐发展。它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者必须从偏重于空洞说教向道德关怀转变,从功利驱使向培养学生自觉转变。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群体不断壮大,在校大学生在生活、学习上的问题也屡屡出现。高校管理者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展心理咨询等活动,让学生表达自己压抑的情感,再经过心理专家的教育和帮助,从而可以让学生能够拥有健康的心理。

三、在管理工作中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途径。

一是要强化服务意识,转变管理者的角色认知。要认识到学生管理不仅是对人的管理,更是对人的培养,学生管理工作必须坚持“教育、管理、服务”三结合的原则,管理的过程就是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过程,做好每一项工作都是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成才发展提供服务,也是从不同角度营造和创造促进学生成才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可以说,学生最需要的“服务”是为他们的全面素质提高和个性自由创造一个激励的环境和良好的条件。

二是增强管理针对性,加强对学生的情感辅导。学生管理者应善于利用科学的道理和有说服力的典型事例,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由事入理、由浅入深地向他们讲清道理,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其次要动之以情,以情感人。思想上热情地关心学生,学习上细心地指导学生,生活上热心地照顾学生,遇到困难能耐心地帮助学生。要科学地处理好“情”与“理”的辨证关系,既不要“有情无理”也不要“以情代理”,而是要情理有机地结合,作到情中有理、理中含情,情景交融。

三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管理为自我管理。做好学生管理工作,要注意调动学生自身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改变学生在管理工作中的从属和被动地位,降低乃至消除大学生对被管理者的逆反心理,实现他们的自我管理。学生管理宜推行在学生处指导下的,以辅导员管理和学生自治管理为中心的相对的学生管理模式。在这种方式下,学生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在这种角色互换的过程中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制能力,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又锻炼了自己。

四是要因材施教,体现人文关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人是有理性的,也是有情感的,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人的发展也是多层次的。管理不应采取死板的、僵死的、统一的管理模式,而应该充分肯定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他们创造理性和科学约束下的自由发展空间,创造各种潜能发展的机会。在管理过程中采取“因材施教”的模式。在管理中体现人文关怀,为学生创造宽松的、自由发展的空间。充分发扬学生科学素质较高的优势,带动并向人文素质的劣势领域渗透,实现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的融合。

下载以人为本推进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人为本推进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以人为本,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以人为本,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以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发展的、带有本企业特征的企业经营哲学,即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为核心所生成外化的企业行为规范、道......

    以人为本推进新型城镇化[范文模版]

    以人为本推进新型城镇化 近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发布。按照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新要求,《规划》明确了未来一......

    以人为本,推进教育公平

    以人为本,推进教育公平(回眸篇) 毛安中学 吴金泉(教科室副主任) 改革开放30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教育工作,教育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国民素质显著提高,素质教育的全面实......

    政治经济论述题材料

    1)“一带一路”首次写入澳门特区行政长官施政报告: 特区政府将把握国家“十三五”规划、“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以及内地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契机,提升特区在国家经济发展,进一步......

    1、政治经济

    《政治经济》题库 一、填空题(70道): 1、国家不是从来就有,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国家的出现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发展的结果。P4 2、国家性质,亦称(国体)。P6 3、(人民代......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题目:姓名: 班级: 完成日期:任课教师:课程考核论文论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许广人学 号: ***1级生物科学2013年12月10日王罡安顺学......

    政治经济常识

    ~价值规律的作用 1、 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的分配 2、 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舍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3、 导致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国有经济主导......

    如何领导深入推进纪律检查体制改革

    9月4日,省纪委监察厅召开深入推进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会议传达了中央纪委领导的指示精神和中央、省委纪律检查体制改革方案内容。会议要求,省纪委监察厅机关和派驻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