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领导深入推进纪律检查体制改革

时间:2019-05-13 23:24: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领导深入推进纪律检查体制改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领导深入推进纪律检查体制改革》。

第一篇:如何领导深入推进纪律检查体制改革

9月4日,省纪委监察厅召开深入推进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会议传达了中央纪委领导的指示精神和中央、省委纪律检查体制改革方案内容。会议要求,省纪委监察厅机关和派驻机构全体干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上来,从具体问题抓起,扎扎实实推进纪检体制改革。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王怀臣出席会议并讲话。纪委作为我国约束权利的重要组织,要充分发挥纪委的监督责任,身为纪委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担当起责任,要勇于和腐败势力作斗争,随着时代的进步,纪检监察机关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进一步改进工作方式,增强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要落实党委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一方面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班子其他成员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领导责任,既要管住自己,更要敢于担当,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另一方面,落实纪委监督责任,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把不该管的坚决交还相应责任部门,该管的抓住不放,一抓到底,抓出出成效。

深入推进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的召开有利于进一步加强监察工作的进行,改革的路还有很远,希望纪委部门积极推进改革攻坚。把纪委打造成约束权利贪腐的一把利剑

第二篇:论我国领导体制改革

论我国领导体制改革—— 公共管理系 09711107 贾萌

摘要: 领导体制是在领导活动中为完成领导职能、实现领导意图所设置的机构体系、运作机制和规章制度的总称,领导体制是领导活动的载体。当前,改革我国领导体制中与社会不相适应的方面和内容,对于实现领导活动科学化,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字:领导体制改革

领导体制是在领导活动中为完成领导职能、实现领导意图所设置的机构体系、运作机制和规章制度的总称,领导体制是领导活动的载体。当前,改革我国领导体制中与社会不相适应的方面和内容,对于实现领导活动科学化,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逐步建立了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领导体制。随着改革开放的展开和深化,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我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改革的大潮中,我国的领导体制也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

一、我国领导体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领导体制伴随着社会的变迁,从古代社会的原始民主制、中央集权制到现代社会的一长制、民主集中制,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特别是以民主集中制为代表的现代领导体制,是我国历史上截止目前最为先进的一种领导体制。

但是,领导体制也有个不断完善和不断发展的过程。我国现今的领导体制虽然是历史上是最为先进的一种体系和制度,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领导体制中的一些缺陷和不足也开始逐步暴露出来,它们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领导职能相互混淆。在当前,我国领导体制中领导职能划分不清是一个突出问题,比如党委,政府,人大这三个机构,它们之间的职能究竟应该如何区分,长期以来没有一个科学严格的说法和做法。再如党政不分、政企不分的问题,理论上尽管洋洋洒洒多有呼吁,但在体制上这些年一直是似分不分,以至于时至今日我们一方面大力倡导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另一方面对企业负责人的任免,还仍要以代表党委政府的组织人事部门认可为准。

2、领导权力过于集中。领导权力是领导体制的核心,权力实施以权限划分为前提。权限划分包括党政权限的划分、国家机关横向与纵向权限的划分,以及政府与企业、事业和其它社会组织之间的划分等。当前,我国领导权限的最大弊端是权力过于集中,即领导权过分集中于领导机关和领导部门,在领导机关和领导部门中,又过于集中在为数很少的几个主要负责人身上。由于权力下放不足和过于集中,使基层单位和基层群众缺乏工作上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也由于权力过于集中,在我国,掌权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就成为一种十分普遍的社会现象。

3、领导机构高度膨胀。领导机构是实现领导职能的组织实体,是领导体制的组织表现形式,机构设置合理,领导工作才能完整有序地运转,达到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统一。长期以来,我国领导机构尽管历经多次精简,但每一次精简过后又迅速膨胀。因此可以说,在当前,机构臃肿仍然是我们当今领导体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顽症。

4、领导管理严重滞后。这里的“管理”,主要指对领导者和领导机关的管理。我国领导

体制中一直缺乏对领导机关、尤其是领导者有效的权力约束机制,领导者一手遮天,唯权为

大的情况在不少地方程度不同地存在着。由于领导管理制度严重滞后,以权谋私、贪污腐化

等权力异化现象时有发生,涉及领导者的各类刑事案件无论在职务级别上、案件数量上还是

案件影响上,这几年都呈逐步上升的趋势。

5、用人制度缺乏活力。干部人事制度是我国领导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工作活力,提高工作效率,离不开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然而在目前,我国的用人制度改革却远远落后

于社会其它领域的改革,尤其在干部选拔任用上,主体上仍然沿用的是几十年一贯制的做法,由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这种社会意见很大的问题仍然没有多大改变,公开、公平、公正这些现代用人思想和观念在人事制度上仍然没有成为基本的操作行为。用人制度缺乏活

力会严重挫伤人的积极性,会阻碍人才的正确选拔、培养和使用,对社会经济建设和社会全

面发展的负面影响更是不言而喻。

我国领导体制存在的上述弊端,从根本上说是由于我们没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民主与集

中的关系所造成。民主集中制包含着民主与集中两个方面,它们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

制约,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就是要把民主和集中很好地结合起来,使民主与集中达到相

互呼应。但是,由于我们在领导思想上长期存在着把人管得越紧越好,把权握得越死越牢这

样一种极左认识,因而在领导实践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把权力高度集中起来,而现代社会的开

放性特点,客观上却要求扩大社会成员和社会组织的民主化成分,使权力适当分流或下放。

这样一来,我国领导体制中民主不够、集中有余的情况便不可避免地表现出来了。

二、我国领导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建立起的领导体制具有三个特征:一是人民的主人地位;二是共产

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三是高度集权式的领导和管理。这种领导体制基本上适应了我国当时的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但也逐步暴露出一些弊端。在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领导体制改革的任务被提上了日程。我国领导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主要是:

第一,领导体制改革是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治本之策。我国领导体制存在的权力过分集中等弊端,影响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导致了官僚主义的存在和发展,以及

家长制和搞特权、特殊化等现象。为了防止“文化大革命”一类错误重演,切实加强社会主

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对领导体制进行改革。

第二,领导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紧迫要求。我国的改革是全面的,包括经济体制

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其他方面的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紧迫需要和

切实保障。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通,因为首先遇到

人的障碍。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应大体同步,两者相互依赖、相互配合。

第三,领导体制改革也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需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毫

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改革党和国家领导体制,改革社会基层单位的领导体制。

三、如何对我国领导体制改革

对我国的领导体制改革,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着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1.领导体制的宏观层面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完善领导职能分工,理顺各种

关系;二是合理设置机构,克服机构臃肿;三是进一步健全法制,实行依法治国。

首先,要完善党委、人大、政府三个不同机构的关系。我国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党组织、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府机构,是我国的不同领导机关,这三者的领导职能和工作方式是不一样的,但三者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并不十分明确。党委、人大、政府三者之间关系不明,权力

运行上必然会相互交叉。因此,改革中应该明确:第一,党委与人大的关系,既是一种领导

关系,也是一种工作关系,党的各项决议和政策要按科学的程序提交人大讨论和建议实施,坚决克服过去那种不讲程序,不尊重人大,使人大仅仅成为“举手机器”、“橡皮图章”的情

况。第二,党委与政府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分工负责的关系,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

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党不要过多地干预政府工作,而应在如何充分发挥监督和保证作

用上下功夫。第三,人大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决策和执行的关系,政府对人大

定期报告工作应成为一种制度,人大对政府工作的监督与检查不能留于形式。第四,人民代

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权力组织形式,要进一步加强立法、监督、考稽职能,要逐步创造条件,扩大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范围。在不违背现有法律前提下,加强和完善“普

选制”,逐步扩大对民意代表和政务领导的“直选”范围,真正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

利。

其次,坚持政企分开。通过2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现在国有企业一般的经营自主尽

管已经实现,但政府干预企业经营活动的情况仍时有发生。政企分开是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发展市场经济的根本要求,政企不分,企业对政府的依附关系就必然存在,企业自主经营、自我管理就不可能真正实现。所以,政企不分在当前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

题。只有政企真正分开了,政府把属于企业的权力完全交给企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

有可能真正建立起来。

2.领导体制的微观层面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组织人事制度,二是权力制约

与监督。

首先,在用人制度上,当前应重点抓好这样几个方面的改革:一是在公务员序列之外全

面推行聘任制。二是减少关卡,允许干部自然流动。三是坚决打破论资排辈,实行干部能上

能下。四是增加透明度,体现“三公开”,即除少数特殊职位以外,要把任职岗位、条件、拟选拔对象的情况向群众公开,并接受群众的评议与监督。五是实行竞争式选拔,提高群众的参与程度,达到好中选优。

其次,关于权力制约改革。在政治理论中,权力制约是一条重要的纪律原则。人类政治

史早已证明,权力不受制约必将遭致滥用,而权力一旦滥用,必然会产生政治腐败和作风专

横。因此,为了加强对领导者手中权力的管理,在人事制度上还应把权力制约提到议事日程,通过一系列约束机制的建立和实行,把领导者的权力确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权力制约可以从静态与动态两方面进行考察。在静态上主要是从空间结构,即来自社会的各种力量上进行考察。在动态上主要从权力的产生与运行上进行考察,这又包括三个环节:

一是权力获得制约,主要表现为各种不同方式的选举、考试及限任;二是权力运行制约,主

要表现为通过各种规定性限制,使领导者在掌权中不出现权力“越位”的情况;三是权力废

除制约,主要表现为弹劾、罢免和法律惩处。在三个环节上,无论哪种形式的制约都应突出

群众性、社会性、自下而上性,也就是说,权力制约不仅是一种组织或制度制约,更主要的它还是一种群众制约和社会制约。这样,领导者真正置身于群众和社会的监督之下,权力滥

用的情况才有可能大为减少。

四、我国领导体制改革应体现四个原则

领导体制改革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这项工作,我们要坚持以下

四个原则:

第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自然它也是我们进行领导

体制改革的基础和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如果放弃了四项基本原则,不加分析地盲目照搬西

方领导体制上的一些做法,改革就会偏离轨道,偏离由我国政治制度所决定的政治属性。所

以,我们所进行的领导体制改革,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前提下的改革,离开了这个前

提,改革不可能成功。

第二,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可见,民主集中制不仅是我国的根本组织制度,也同时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改革我国的现有领导体制,并不是要削弱这一根本的领导制度,而是要更加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真正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民主,实现领导目标与各种社会利益、社会目标相一致的集中。同时,由于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还可以使我们的各级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组成团结一致的整体,以保证领导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第三,坚持持续稳妥原则。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安定,这是各项事业发展的保证。领导体制改革触及政治上层建筑,一着不慎就有可能全盘皆输,引起社会不稳,因此,改革必须要有领导、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所谓有领导,就是改革要在党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离开统一领导,把握不住改革的方向,领导体制改革就会改变性质;所谓有步骤,就是改革部署必须周密考虑统一安排,改革措施分轻重缓急逐步实施;所谓有秩序,就是在时机和方式上,既大胆又慎重,做到及时总结经验,稳步推进前进。

第四,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原则。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党对国家生活的领导,最本质的内容就是组织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领导体制的改革,同样要把保证全体人民充分享受政治民主、领导民主,保证人民群众能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如果改革不能赋予领导者在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上新的内容,领导者仍然高高在上,颐指气使,那么这种改革就很难获得群众的认可,也不可能真正成功。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321-343.[2]陈丽凤.中国共产党领导体制的历史考察[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21-136.[3]闫颖.邓小平对党和国家领导体制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1):14-18.[4]贺善侃.党的领导体制改革: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关键[J].领导科学,2010:4-6.

第三篇: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最终版)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将到干货这一名词。

要谈政府自身,要尊法学法守法,依法全面履行职责,所有行政行为都要于法有据,任何政府布恩都不得法外设权。腐败现象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权力寻租,要以权力瘦身为廉政强身。

“有权不可任性”

报告原文:

地方政府对应当放给市场和社会的权力,要彻底放、不截留,对上级下放的审批事项,要接得住、管得好。

经观说:

近两年,随着简政放权的力度加大,一些地方和部门少数人表现出了“懒政”、“怠政”的情况,“不能为”、“不敢为”和“不愿为”这些观念仍然存在。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后对干部的考核与以往不一样,原来是靠审批来管,简政放权之后怎么审,不审批了怎么办。总体来说,这是政府放权后如何管,怎样履行政府职责的问题。

法治政府

报告原文:

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所有行政行为都要于法有据,任何政府部门都不得法外设权。

经观说:

作为中国最高行政机关的“年报”,尽管对另一分支的司法改革鲜有着墨,但法治精神 贯串全篇,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到“把信访纳入法制轨道”,从“坚决打掉寻租空间”到“加强行政监察”,都在强调建设法治政府。今后,各级政府不仅要面 临廉政监察(整顿乱作为),还要面临效能监察(整顿不作为)。各级官员不仅不能“以权压(司)法”,也不能在自己职权范围内搞“立法部门化,部门利益化” 了。

既反腐,也追究“为官不为”

报告原文:

政府工作还存在不足,有些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少数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乱作为,一些腐败问题触目惊心,有的为官不为,在其位不谋其政,该办的事不办。我们要直面问题,安不忘危,治不忘乱,勇于担当,不辱历史使命,不负人民重托。

经观说:

十八大以来的反腐高压态势,已经根本改变了中国的官场生态,在风气明显好转的同时,一些政府和官员不作为、怠政懈政的现象明显抬头。治国先治官,应对新形势,亟需对症下药,在持续反腐之下,推动政府高效运转,追究官员“为政不为”的责任。

第四篇:深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情况汇报

深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情况汇报

今年来,按照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深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严格机构编制监督管理,努力为阳谷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体制保障,现将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1、稳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在保持阳谷事业单位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深化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突出抓好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事业单位选用人制度的完善。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维护和保障各类人才的合法权益,维护人才人事公平正义。

2、深化职称评聘制度的改革,真正实现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评价和职务聘任相分离,大力推进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价的科学化、专业化、社会化进程,完善个人申报、社会评价、单位聘任的管理模式。

3、完善政务公开制度。进一步规范政务公开的内容和形式,着力解决公开随意性大、流于形式等问题。对行使人事行政权力办理的各项事项,除涉及国家机密、工作秘密和依法受保护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以外,一律予以公开。建立并不断完善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责任追究等制度,保障人事政务公开的有序推进。

4、切实维护机构编制管理的严肃性,规范机构编制管

理。进一步健全完善机构编制管理协调制约机制,加强实施编制实名制管理。

阳谷县人事局

2008年6月19日

第五篇:以人为本推进政治经济体制改革

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上)

2011-05-11

邓小平讲过两句话很重要,他的第一句话是,中国改革最终能否取得成功,取决于政治改革;第二句话是,中国改革深度和广度的标志是政治改革。

政治体制不变,仅有经济体制变革,想退回去很容易,改革仍有半途而废的可能,这是一个归结。

政治体制改革之所以没能大踏步前进,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着力点的把握上一直拿不准,即什么样的经济发展形态才是属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

30年来一直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究竟是不是属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本质要求呢?

经济决定政治,在经济发展的形态上把握不准,势必造成政治上的混乱,造成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政治。

这一政治体制反作用于经济形态,决定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形态就要有别于资本主义的经济形态。才能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但在体现政治本质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这一经济形态要更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代表更先进的生产力。

那么先让我们看看资本主义的经济形态是怎样的:

一。完全的、自由的市场调节生产要素及商品的分配,市场起到决定性作用,否定计划调节手段。美国这场金融危机,要不是美国的经济专家们过于迷信自由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能力,而拖延了美国政府救市的时机,也不至于落到如此不堪收拾的下场。

二。在企业组成中实行全面私有化的经济,连美联储这样的金融机构都是美国大财阀集团私有化的产物,美国政府在经济政策制定上也要看美国资本集团的脸色。

三。资本在生产活动各要素中起主导作用,人才、资源、能源、技术、产品等生产要素都围绕资本进行市场优化组合。以资本为中心正是资本主义的政治体现。

四。分配中拥有财富多寡是造成收入差别的第一原因,和财产差别相比,个人能力的差别是微不足道的。在企业组成中谁钱出的多,占的股份就多,相应获得的利益财富就多。

五。在生产关系中,劳动者与资本拥有者之间是被雇佣与雇佣的关系。劳动者只是作为一种工具存在于企业生产中,只是一种生产资料而已,更不用提是什么企业的主人。当我们看清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形态,那么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又该是什么样的呢?在谈论社会主义经济形态前,应先看一看社会主义的政治目的或目标是什么?总的说便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以人为本实现人人平等、共同富裕。人民民主专政是手段,以人为本是着眼点,人人平等、共同富裕是目标。

这里以人为本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他不是以资为本,因为以资为本必然代表私有制,私有制是不可能实现人人平等、共同富裕的。

以人为本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是不可能有样本的,因为社会历史还没有发展到这一进程。现如今人类所能看到的、最好的社会状态就是以资本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社会形态。资本主义社会形态,虽然成为目前为止解放、发展生产力最快、民主政治形态最优的体制形态。

但他并不代表是人类历史进程中最好、最优、最合理的社会形态。

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形态是跨越以资为本的社会形态之后的社会形态形式。

他代表更高的生产力,是更优、更合理的社会形式。

所以社会主义经济形态应该是在对资本主义经济形态改良、完善、发展了以后才形成的经济形态。二者之间不是对立的不可调和的,而是继承并发展、完善了的关系。

认识到这一点,一些困扰了我们多年的问题便有了答案。

认识到这一点,我们便可以跳出原有的思维模式,全新的设计社会主义经济形态。而不是只局限于在人家的经济框框中寻找本不属于我们的经济发展规则。

那么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又该是怎样的呢?

首选在计划与市场这一问题上,我们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便以讲清,“资本主义有计划,社会主义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市场经济不姓”社“也不姓”资“,没姓,就是个手段。”这一已经不是问题的问题竟然还在困扰美国的经济精英们,可见他们的好日子已经不多了。

其次在公有制与私有制的问题上,美国与中国同样是面对这场经济大危机,中国的表现游刃有余,不但未出现衰退反而完成保8的任务,反观美国面对危机的到来,不但未得到控制反而愈演愈烈形成失控。这不正是中国国有经济全国一盘棋共进共荣的结果吗。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不正是对以全部私有化为特征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完善与发展吗。

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下)

2011-05-11

第三个方面,在以资为本还是以人为本上:

以资为本必然代表私有制,私有制是不可能实现人人平等、共同富裕的,因此以资为本不符合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

这就需要我们转变思想,探索出一条属于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之路,以落实社会主义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

目前我们对以人为本是这样定义的,即它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目的地位;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历史的尺度,也要坚持人的尺度。

既然我们已经认识到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是不是我们的经济就可以这样定义:人在生产活动各要素中起主导作用,资本、资源、能源、技术、产品等生产要素都围绕人进行市场优化组合。以人为中心正是社会主义的政治体现。

而这里的“人”广义上泛指全人类,狭义上是指每个人。

人的存在作用于社会就表现为每个人的劳动,即成为了劳动者,这里的劳动者包括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

人类的劳动从内在本质上可分为:不断重复前人知识的程序性劳动和在运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发明及创造的创新性劳动。(比如鲁班通过草把手划破而得到启发发明了锯,这一过程便是创新性劳动。而后人在制造锯、使用锯便是重复前人知识的程序性劳动。现代人将锯与电结合形成了电锯,这又是在前人知识的基础上创新性劳动的表现。)

从这样一个简单的示例便不难看出,在人类改造世界,发展商品生产的过程中,真正起到推动生产力前进作用的,是哪些不断革新、创造新知识、新科技、新产品、新文化、新艺术、新思想、新理论的创新型劳动者。

创新型劳动者可以是农业生产者、可以是工厂工人、可以是知识分子、可以是文艺工作者、企业领导及政府官员等。

创新型劳动者不存在泛指某一群体,而是存在于各行各业,存在于各个人群之中。创新型劳动的表现形式:可以是一项新技术、一款新产品、一套新理论、一首好的歌、一本好的书或是一个好的企业策划等。

创新型劳动的形成过程是在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再创新、再完善的过程。

我们将这一劳动过程定义为智慧思维劳动。

思维是劳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作为人类有别于动物和智能机器的一种特殊的能力。

所谓智慧,就是产生新思想、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智慧思维也是一种劳动,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

智慧思维就是思维活动中创造新思想、新价值的过程。

这里我们认识了智慧思维的劳动特点,但又如何将智慧思维产品商业化,形成有价值的产业呢?

资本发展到今天,已不是大工业生产时期的稀缺性生产要素,而成为了过剩的资源。发生在美国的这场金融危机,起因便是国际资本的泛滥。

资本找不到好的实体经济投资渠道,而变向投资虚拟经济,钱炒钱的结果。

市场稀缺的是具有市场投资价值,能够赚到钱的项目和产业。

在这个年代,谁有了具有市场投资价值的项目或产品,谁便拥有了开启财富的钥匙。这样一来,人们的大脑便成了产生财富的金矿。

谁能设计出具市场投资价值的项目、产品,谁便拥有了财富。

资本有了赚钱的投资渠道,便会蜂拥而至,在整合能源、资源、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而形成产业。

这样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便浮现在我们眼前,即以智慧思维产品为中心,不断优化组合生产要素的过程。

我们将这一经济形式定义为智慧经济。

智慧经济:就是通过智慧思维劳动所形成的经济。

在智慧经济形成的各要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不再是工业文明时代的资金、资源、人力、土地、实物等,而是知识、信息、是聪明的主意和科学的方法。

智慧思维劳动处于支配地位,资本退让到了次要的地位。

人脑得出的智慧,也可以看做是一种资本即智本。

智慧经济的生产方式:是以智本为中心,不断优化组合生产要素的过程。

智慧经济产生的方法:通过智慧思维劳动得出某产品(可以是一首歌、一部戏、一项新科技、一款新产品、一个新创意、一套新理论),结合市场进行生产要素组合,形成商品,服务社会。

智慧经济的表现形式:

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与升级;

新文化、新艺术的创作;

新理论、新战略的研究。

智慧经济的案例:

如:《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林通过她智慧的大脑低成本的完成这一着作,被市场认可后通过资本运作得以出版发行并拍成电影,实现名利双收。

美国华尔街的创新工厂企业孵化模式,不也是大智慧的表现吗?只要你有好的、能被市场认可的产品、技术甚至只是某个想法,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就会与之优化组合,如谷歌、苹果、IBM等世界级的大公司无不是通过这一平台得以起步并迅速发展壮大的,这也将是我国未来需要大力扶持的产业,为技术立国创造良好环境。

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的诞生,肯定会伴随着生产工具的变革,那么智慧型经济的生产方式要求的生产工具又是怎样的呢?

智慧经济使用的工具:

与工业经济使用机械、复杂工具相比,智慧经济使用的是以计算机及其互联网为代表的智能工具。

以计算机及其互联网为代表的智能工具的出现和广泛应用,解放的是人类的大脑。计算机使人类的大脑在空间上,从繁琐的知识记忆中得以解放。

互联网使人们在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时间上,变的易如反掌。

这些都为大脑的智慧思维劳动创造了条件,为大规模智慧思维产品的诞生提供了环境。智慧经济使用的资源:

这一时代,人类除了学会使用自然资源和能源,还将学会使用信息资源。

正是互联网的普及,使这一资源直接进入了千家万户,而千家万户又成为了信息资源的发布者,二者相互作用的同时,又得以相互补充、完善。

信息虽然也是一种资源,但它与自然资源、能源这两种资源相比,有一个更显着的特征:信息是一种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本身不但未被消耗,反而会成几何倍数增加的资源。(我吃掉了唯一的一个苹果,你就吃不上了。但是,我告诉你我吃了一个苹果,“我吃苹果”这一信息的量就增加了一倍,若这一信息再使用一次,就有四个人知道“我吃苹果”了,信息量增加到了4倍。)

信息资源的这一特征作用于生产,信息不但未被消耗反而会成倍的产出。

信息资源的普及为智慧思维劳动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使获取知识更加便捷,为更好的智慧思考创造了条件。

信息资源经过人脑的加工、整合,得出某个好的、有价值的产品、项目,以供投资市场使用。

在这里,设计得出思维产品只需要消耗极少的能量,所以它表现出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

这时候聪明的大脑成为了每个人的财富,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对信息资源的再处理,运用智慧思维为社会的发展、文化的丰富、技术的创新、产业的升级、环境的改善贡献才智。智慧经济实现的条件:

1.以电脑为代表的智能工具的普及。

2.以互联网为特征的信息传媒工具的普遍使用。

3.对知识、智慧产权的保护、开发及产业化。

4.充分发展完善了的市场经济。

5.与之配套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体制的建设。

智慧经济的特征:

1.智慧型劳动者成为经济发展的主体,通过调动每个劳动者的智慧潜能,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飞速发展。

2.智慧的大脑成为每个人创造财富的工具,进而从劳动关系上真正实现了人与人的平等,消除了阶级产生的基础。

3.信息资源成为了人人都拥有的生产资料,实现了生产资料的集体所有。

4.经济发展上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实现能源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5.经济发展方式上更加注重政府宏观上的调控,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平衡的发展。

6.在企业所有制组成形式上,国家除了掌控关系国际民生的的重要行业(如:银行、电信、石油等),其它行业都应放开发展,因为这时每个智慧型劳动者都是企业生产的主体,每个劳动者所有即是真正意义上的国有。

综上所述对应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就是:

智本在生产活动各要素中起主导作用,资本、资源、能源等生产要素都围绕智本进行市场优化组合。以智本为中心正是社会主义的政治体现。

第四:社会主义的分配方式:

人的能力大小,拥有智慧的多寡是造成收入差别的第一原因。在企业组成中谁的贡献大,创造的价值多,相应获得的报酬就多。

第五:。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

领导与员工之间是各尽所长,相互协作的关系。劳动者在企业生产中,通过劳动得到价值体现,通过创新劳动促进企业整体发展,这时的劳动者才是企业真正的主人。社会主义经济形态确立以后,对应的政治形态也就浮出了水面。

在智慧经济时代,聪明的大脑是每个人的财富,如何使每个人的财富通过某种制度得以发挥、得以释放、得以保护。

由于智慧经济的生产方式是以智本为中心的,所以它的上层建筑,必然是一套保护智本利益的意识形态。

以智本为中心,在这种生产方式之上建立起来的政治、法律、哲学、道德、文化、宗教等等意识形态,都是为了维护智本的权利、创造智本发展的条件而服务的。

与智慧经济生产方式相适应的政治形态是社会主义制度,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与智慧经济生产方式是指同一种生产方式,前者是政治表述,后者是经济表述。社会主义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得到确定,政治体制的改革就有了方向,有了着力点,改革大幕将在以人为本的指引下得以全面拉开。

下载如何领导深入推进纪律检查体制改革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领导深入推进纪律检查体制改革.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

    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 强国必先强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伸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教育的发展,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

    论稳步推进监狱体制改革

    警示教育杂文:当前,随着监狱系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产业逐步结构调整,各项新制度、新要求、新标准、新目标的出台,各项活动的开展,使部分基层民警感到不适应,不习惯、不踏实,从而出现......

    着力推进新华书店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着力推进新华书店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主要观点] 1、作为国有 企业 ,新华书店有国有企业共同的诟病,政企不分、政资不分、权责不分,严重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 发展 ,既得利益集团则......

    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5篇

    文章标题: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十五”时期,财税体制改革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了新的进展。继续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以体制改革推进新农村建设

    与“十一五”规划对新农村建设提出的五个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相比,胡锦涛12日的讲话和昨天温家宝的讲话中都增加了改革方面的内容。我......

    浅谈医药分家,推进医疗体制改革

    浅谈医药分家,推进医疗体制改革摘要: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明确指出“医药分开,建立基本药物制度是关键,要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目前......

    推进文化创新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探讨

    2007年12月21日,辽宁出版传媒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首发a股大获成功。截至2008年3月,全国有11家文化企业在a股市场上市、2家文化企业在h股市场上市;组建全国性出版物连锁总部26家......

    深入推进XXX投资体制改革工作总结

    深入推进xXXX投资体制改革工作总结2009年以来,我局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会同交通、水务、经商等相关部门,紧紧围绕服务于“三区建设”战略实施的工作要求,不断推进我区投资体制改革,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