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区农业现代化建设情况汇报(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3 17:19: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区农业现代化建设情况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区农业现代化建设情况汇报》。

第一篇:全区农业现代化建设情况汇报

全区农业现代化建设情况汇报

江夏区农业局 2015年5月

尊敬的各位党外朋友,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区农业局向大家一直以来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关心、关注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农业现代化建设紧紧围绕“一个率先,三个示范”和“三个江夏”建设总体奋斗目标,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农民增收为落脚点,突出深化农村改革,突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突出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现代农业“接二连三”,保持了农业发展好形势,为新常态下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现汇报如下。

一、工作成效

通过近年来的努力,全区现代农业呈现出较好发展势头:农业基础条件不断改善,生产能力逐步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功能品味逐步提升;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发展活力逐步增强;精准农业不断深入,生态环境日益美化。省级粮食生产大区、蔬菜主产区、水产大区、畜牧大区地位进一步巩固。

(一)农业经济保持较快发展。2014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38.68亿元,农业增加值87.55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15101元,较上年增长12.25%。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11年保持二位数增长,稳居全省80个县域经济 1

考核县市第一名。在宏观经济环境趋紧,农产品价格波动频繁的复杂形势下,农业经济总量快速增长,为全区经济社会平稳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保供给能力稳步提升。大宗农产品有效供给充足。2014年实现粮食总产29.24万吨,连续十一年实现稳定生产。全区蔬菜基地保有量目前已经达到34万亩,2014年实现蔬菜总产150.26万吨,出栏商品猪102万头,商品家禽1950万只,水产品产量9.2万吨,菜篮子产品年总产值有望突破100亿元。主要农产品在总量不断组长的同时,精细菜、特色菜等高端农产品占比明显增加,生产比较效益稳步增长,建设全市最大菜篮子的基础逐步夯实。

(三)发展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坚持区域布局、适度规模、集约高效和功能转型四个发展方向,全区现代农业产业空间布局不断优化,“三纵一横” 四个功能区初具雏形。中部107沿线现代农业示范区(含铁贺线)以设施农业基地为支撑,形成设施农业示范长廊;西部金水河沿线农业标准化生产保护区先后建成水稻、水生菜、水产、水禽板块基地;东部梁子湖大道(天子山大道)沿线依托梁子湖赏花大道、天子山休闲采摘等资源优势,形成都市农业生态休闲区;北部新老南环线现代农业创新服务区集聚多家省、市农业科研机构和海吉星、菜鸟网络等大型农产品物流项目落户,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和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

(四)农业经营方式加快转变。从政策引导、机制创新、2

主体培育、资金扶持等多方面入手,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不断健全。全区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3000多个,共计流转面积42万亩。去年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达16家,达48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6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安山农产品加工园建设稳步推进,海吉星完成投资3.39亿元,预计一期将于今年8月建成。新引进小田园、国储米业2家农业龙头企业。2014年实现规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112亿元,同比增长16.7%。

(五)传统农业“接二连三”。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持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区农业产业从传统的生产型向多功能服务型开始转变。加快推进休闲农业,全区乡村游经营单位发展到111家,从业人员3000余人,辐射带动面积10余万亩,年接待游客5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逾10亿元。加快推进订单农业,促进企农融合发展。全区订单面积达30余万亩,涵盖水稻、菜薹等数十个品种,年产值近10亿元。注重发展特色产业,设施蔬菜、水生蔬菜、优质稻、两瓜(南瓜、西瓜)等特色基地规模档次不断提高。

(六)农业可持续发展态势逐步增强。一是设施化水平显著提高。全区设施蔬菜基地3万亩,其中钢架大棚面积8750亩,亩平效益超过5000元,是传统农业2倍以上;二是农业减量化技术广泛应用。测土配方施肥年应用面积45万亩次,水稻集中育秧、水稻轻简栽培等农业三新实用技术年应用面积近百万亩次,农作物病虫害年实现统防统治150万亩次以上;三是良种应 3

用面积不断扩大。年推广蔬菜、水稻等农作物新品种50余个,全区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四是农机化水平稳步提升。截止去年底,全区有各类农业机械66673台套,农机总动力39.84万千瓦,综合农机化水平达到62.8%。五是两型农业态势强劲。建设金林、金龙、怡山湾等一批循环农业示范基地,三沼利用示范面积5万亩,年消纳畜禽粪便10万吨。全区共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20处,年处理畜禽粪便能力20万吨,推广太阳能热水器2万台,农村户用沼气6000户,太阳能路灯400盏。2014年全区农药、化肥施用量较上年分别下降50吨、2400吨,降幅分别达到5.8%、3.2%。

(七)农村改革深入推进。2014年新增并完成5个试验街改革试验工作,全区调查摸底实行全覆盖,确权做到能确尽确,符合条件的权属已开始颁证。区-街-村三级农房登记查询信息数据库走在全市全省前列。农村房屋实现了以图管房,农村房屋“人、房、图”综合信息数据相关联。组建了1个区级和11个街级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全区涉农贷款余额达74.16亿元,全区农改工作在全市领先。

(八)农业安全水平不断提升。全区已成功创建金口、郑店等三处国家级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建立健全了覆盖区、街、村、农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四级监管体系,连续8年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全区建设自检机构31个,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四项制度”(产地准出、市场准入、标准化生产、可追 4

溯体系)的企业、市场、超市和生产基地总数达到41家,覆盖基地面积40万亩。规模以上蔬菜生产基地、养殖场全部实行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信息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全区三品认证总数达136个,其中无公害24个,绿色食品87个,有机食品25个。国家原产地保护标志和农产品地理标志4个(梁子湖螃蟹、法泗大米、舒安藠头、五里界界豆);湖北名牌产品8个,武汉名牌产品10个,农产品品牌认证数量位居全省前列。去年12月,我区被省农业厅确定为全省4家单位之一,参加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目前创建工作已经顺利通过省级验收,申报至农业部审核,通过创建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九)农业社会化服务功能逐步增强。基层农业科技服务环境条件不断改善,技术干部专家联系点、技术干部包村、农业专家热线、农业科技手机短信平台等服务方式不断创新,全区现有专业从事农业机械作业、病虫防治、农产品销售、农村劳务中介等职业经理人500多个,各类服务组织300多家,年经营额超过20亿元。2014年开展农村实用人才、绿色证书、阳光工程等培训活动128期,培训农民9000人次。受理并办结农业行政执法案件6起,开展农资市场巡查整顿10余次。争取投入老区各项扶持资金4146万元,新增脱贫人口2018人,老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106元,增幅高出全区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

二、农业重点工作进展

按照全区“一个率先,三个示范”的战略目标和全区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农业现代化立足于服务工业化、融合城镇化、功能多样化,突出科技示范,彰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推进城乡统筹,在产业结构上,按照“优一进二强三”的思路,优化种植业,压减畜禽水产养殖;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二产业;做强观光休闲第三产业。在规划布局上,全域打造“三纵一横”四个功能区,中部107沿线(含铁贺线)依托设施农业基地和郑店蔬菜产业示范园、安山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力争形成百里示范长廊;西部金水河沿线依托传统农业优势,发掘农耕文化,突出打造四水农业示范区(水稻、水禽、水产、水生菜);东部梁子湖大道(天子山大道)沿线依托梁子湖赏花大道、天子山休闲采摘等资源优势,做大赏花经济,打造都市农业生态休闲区;北部新老南环线依托省、市农业科研机构,突出农业科技成果创新转化,打造现代农业创新服务区。围绕上述思路,当前我们突出推进了以下几个重点工作。

(一)郑店农业示范园项目。现代都市农业园项目从去年开始启动,去年10月市发改委对下发了项目批复,明确项目选择郑店街劳四村、段岭庙村,建设总规模1.7万亩,核心区1万亩。项目总投资5.13亿元,建设期限为3年(2016年底完成),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及配套设施、园区生产设施等。按照2014年实施方案,园区主路和桥梁的地勘已完成,详规已制作,企业土地流转基本到位,农业集团正在进行项目招 6

投标工作,项目建设正在筹备之中。2015年度园区建设主要包括园区次路、联通路、配套绿化、供电给水、桥梁、三湖泵站渠系改造、配套道路的排水渠、园区景观步行道、停车场、污水处理系统、太阳能路灯、连栋大棚、农业信息平台、农产品检测平台、园区管理中心等,目前丛霖完成5108平方的温控大棚基础设施和骨架建设。

(二)农村改革。经过三年的艰辛探索,江夏区基本完成了农村改革试验八项工作任务,农村改革工作得到基层组织和群众的广泛认可,年度综合考评连续三年保持全市第一。试验区农村“十项”产权调查摸底实现全覆盖。精准测绘、定位农房(含附属用房)8.09万户、14.3万栋,总建筑面积1534.6万平米,采集信息900.5万条。全区1005宗农村集体土地都有了“身份证”。区街两级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全面建成并与市农交所实现互联互通,实现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养殖水面使用权抵押、农村集体股权分配等多种资产资源资本转换途径,创新开发了“富农贷”、“助农贷”等农村产权融资产品,累计发放农村“三权”抵押贷款457笔,累放金额7.37亿元。2015年是我区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的收官之年,省市和中央有关部委拟定于9月份前后验收。今年农村改革重点是:在试验区全面开展查漏补缺,全力做好迎检准备工作,梳理总结,健全规范档案,打造亮点,完善制度。着力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完善农村产权确权登记和数据库;二是健全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功能;三是建立健 7

全农村资产评估制度,稳妥开展农村产权抵(质)押贷款业务;四是创新农业和农村经营模式;五是有效加强风险防控;六是做好迎检准备工作。在工作推进上,目前全区查漏补缺等日常业务工作已经全面展开。

(三)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去年底,我区被入选全省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四家试点单位之一。能够入选创建试点单位,对于我们来说,是机遇,是荣誉,更是考验和挑战。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创建工作,先后召开了区长办公会、全区动员会等专题会议,明确了相关责任,并将创建工作纳入全区绩效考评。截至目前,创建工作圆满完成了创建宣传、实施、整改阶段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区新建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相关制度44项;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品种扩大到67种,监测范围涵盖全区12个街道、5个开发区;监测参数增加到168个,定量检测技术更加成熟。3月30日,省农业厅考评组到江夏检查评估,结果显示我区农产品质量抽查合格率100%,满意度测评超出标准,资料台帐齐全合乎要求,顺利通过省农业厅组织的考核评价。下一步,省农业厅将我区创建工作资料台帐报送农业部审查认定。农业部认定后,我区创建工作将转入完善提高与示范推广阶段。

(四)现代农业百里观光长廊项目。现代农业百里长廊项目是打造现代农业大型园区的重大创新。项目设想自去年提出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全区三级干部会议明 8

确要求,要全面启动建设。按照区领导提出的“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工作思路,今年以来,我们成立了专门的工作专班,启动了项目前期调查和规划等相关工作。专班先后深入郑店、乌龙泉、安山、山坡四个街二十多个村实地踩点调研,并主动和四个街道沟通协调,对项目规划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初步明确了项目构架,长廊建设北起海吉星物流园,南至山坡街山新村,涉及四个街道二十多个村,区域面积20多平方公里,建议分三个区域三个阶段分步规划实施。三个区域内观光长廊总长约87公里,其中已经列入示范园项目规划11公里,基地间需要新修建的联结道路约16公里,需要维修的约13公里,其余为现有水泥道路。(长廊还需配套建设错车台、指示牌、指示图、停车场、公厕等辅助设施,初略概算需错车台36处,岔路口指示牌56块,指示图12处,停车场3处,公厕7处。总建设费用约需2000万元)。

(五)农业信息化。现阶段农业信息化已经成为农业产业中最活跃的生产力要素,成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关键推力,成为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为了主动适用这一新常态,我区于去年启动了农业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建设。平台总的构想是:立足于加快推进全区现代都市农业建设,以服务农业2.0,促进农业3.0为目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全方位系统地建设集决策参谋、政务办理、远程管理、在线服务、信息分析、资源监测、市场对接等多功能于一体,覆盖全域、涵盖全程的现代农业政务管理信息服务平台,打造全市领先、全省一流的现代农业信息化综合示 9

范样板,引领和加快全区现代农业发展转型升级。平台建设目前已经完成系统初步设计,部分功能模块已经编码实现。已建立十七类农业专题数据库。包括全区277个行政村的农业基本情况、农改数据库、农业气象数据库及预报、32家农产品基地建设情况、48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相关资料、72个农村能源点建设情况、18家乡村休闲游、136家农业专业合作社、20个农产品交易市场、3425个土肥检测数据、耕地统计数据、粮食统计数据、18个专题地图服务等。下一步主要建设区级平台展示指挥中心,完善街、村(企业、基地)二个层级系统软硬件建设和功能延伸拓展,推进街村信息收集发布全覆盖,开展互联网+农业、农业物联网技术试点,力争在发展农业新业态有重大突破。

(六)设施蔬菜基地建设。设施蔬菜基地建设项目是市政府2013年度十件实事主要内容之一,我区先后组织17家企业申报全市设施蔬菜基地建设项目,申报设施面积15100亩,综合体建设项目12个,市累计下达资金计划17641万元。截止目前,17家企业完成土地流转面积近3万亩,基地建设面积2万亩,建设钢架大棚8000亩。为了充分发挥设施蔬菜基地设施基础优势,促进和提高基地生产效益,我们积极协调省、市土肥专家和武汉市设施蔬菜专家服务团成立专班,对17个设施蔬菜基地建设进行了取样分析,提出土壤改良方案。积极协调市农科院等科研机构,通过技术合作的形式解决企业技术难题,目前已经有10家企业与科研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采取承包等形式,从外地组织 10

种植能手到企业基地落户,丰富企业生产方式,带动生产快速起步。目前17家企业生产已经初步形成规模,正常生产面积达70%以上。下一步重点是围绕设施蔬菜基地品牌特色和种满种足,实施一批设施蔬菜基地提档升级和农产品销售物流项目,促进基地生产良性运转,不断提升基地生产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

三、问题建议

现阶段,农业现代化在“四化”中是短板,是弱项,这其中有着“先天不足”的客观原因,同时也有“重工轻农”的现实因素。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现实要求。就当前而言,我们在推进农业现代建设中还面临经费不足、项目支持力度不大、扶持政策不强等困难和问题。

(一)关于农业扶持政策。在农业扶持政策上,还存农业项目用地矛盾比较突出,土地流转非农化和不规范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农业项目实施办理程序较为繁琐,金融扶农政策配套力度不强等问题。建议一是研究解决农业项目用地办法,每年拿出适当的用地指标逐步缓解农业企业用地矛盾;二是规范土地流转,探索建立土地流转准入、风险金保障、退出经营等制度;三是强化金融支持,金融部门针对农业特点针对性地推出系列产品,简化手续降低门槛。探索农民资金合作社等新的农村金融业态,丰富农业融资渠道;四是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加大农产品加工企业招商引资力度,降低准入门槛,简化相关手续程序,加大基础建设扶持力度,加快推进安山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等;五是 11

扩大农业保险范围,探索农产品价格行情保险等新产品,提高保险补贴比例,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

(二)关于项目支持力度。整体上看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对于农业项目的支持力度是不断加大的,但相比于其他行业,农业项目的支持力度还是显得不强。主要一是在一些国家省市农业项目的配套资金落实上存在着不到位,二是产业化支持政策滞后,区委区政府支持农业产业发展的主要是区政府【2009】10号文,扶持力度为1000万元,去年调整到2000万,但很多是项目整合,新增加的不多,且目前还没有出台正式的文件;三是项目整合力度不大,农业项目涉及多个部门,在项目整合上研究出台了一些政策,但在实施中还不很到位,没有最大限度发挥项目效应。建议一是建立正常的农业项目投入增长机制,按照全区财政收入增幅逐年增加;二是落实项目配套资金,对于国家、省、市农业项目要求地方配套的项目资金财政优先予以考虑,当前重点解决设施蔬菜基地建设、农业示范园区等重点项目区级配套资金;三是进一步强化涉农项目整合工作力度,建立完善农业项目整合机制体制。

(三)关于农业工作经费。客观来说这几年农业工作经费有较快增长,但随着机构改革的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加快,农业工作任务也日益繁重,很多工作依然面临工作经费不足的现实问题。一是农业执法和农产品质量监管经费不足。农业行政执 12

法工作承担着全区种子、农药、化肥、农膜、饲料等投入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监管工作,全区农资经营门点近300家,正常监管工作需要的设备尚不齐全,每年工作经费仅为35万元。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承担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和检测,基本上每天都需要到生产基地实地抽检,年检测批次在7万批次以上,特别是今年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区以来,工作量大幅增长,但工作经费目前还不足100万元,仅够检测耗材和仪器设备更新维护。二是专项工作经费欠缺。农村改革、农业信息平台建设等工作都需要较大经费支持,目前还有很大缺口。经过我们初步概算,今年全局工作经费缺口在500万元左右,恳请区委、区政府予以解决。

(四)关于农业人才引进。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起,原大专院校统招统分机制中断,农业局就没有新增一个农业院校毕业生,农业技术人才青黄不接现象突出,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区植保站5名专业技术人员中,最年轻的48岁,其他人员3年之内全部到龄退休;土肥站、推广中心、基层农业服务中心等农业技术业务单位15年来没有进入一个专业院校毕业生。建议一是区政府在事业编制、财政供养名额上适当调剂,建立稳定的农业专业人才引进机制,每年解决2-3个事业、财政编制指标;二是建立优秀人才激励机制,对于成绩突出的农业技术人才,采取特事特办,解决编制及财政供养。

各位领导、各位党外朋友,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加快农业现代进程是广大农民朋友的愿望,是实现“一个率先、三个示范”“三个江夏”建设的具体要求,尽管近年来全区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在全市乃至全省位列前茅,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全区农业现代化建设还存在着很多不足,距离领导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还有很长的距离,农业现代化之路任重道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中心大局,进一步发扬农业人敢于攻坚、善于创新、不怕吃苦的优良传统,坚定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方向,全力推进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实现“率先在全市乃至全省实现农业现代化”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决定

中共临夏州委

临夏州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决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省州党代会精神和全州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思路,加快推进全州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意见》,作出如下决定。

一、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

(一)发展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产业富民、农牧稳州”战略,牢固树立“为牧而农、为工而牧、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理念,坚持打绿色牌、产业化推进、链条式开发,按照夯基础、调结构、强科技、育龙头、攻难点、抓劳务、促增收的思路,着力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着力强化政策、科技、人才、设施装备和体制支撑,着力发展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农业,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特色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努力实现全州农业超常规、创新型发展,为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提供重要的基础支撑。

(二)目标任务

到2016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75万吨以上,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8%以上;把临夏建成西部地区清真牛羊肉生产加工基地、牛羊及产品交易物流中心和面向兰州的优质奶源生产基地,全省高效旱作农业综合示范基地、全省重要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和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业结构更加合理,装备水平明显提升,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生产经营方式不断优化,农业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到2020年,全州基本形成技术装备先进、组织方式优化、产业体系完善、供给保障有力、综合效益明显的现代农业建设新格局。

二、优化农业生产布局

围绕全州经济发展“三大基地、三大产业带”的布局,立足川塬区、干旱半干旱区和高寒阴湿区区域特征,种植业重点发展高效农业、旱作农业、特色农业,养殖业重点发展肉牛、肉羊、奶牛“三大产业带”和猪、鸡、渔“三大基地”,林果业重点发展花椒、啤特果、核桃产业,促进特色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布局合理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三)粮食产业。大力发展旱作农业,调整优化结构布局,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主攻玉米、马铃薯两大高产作物,稳定小麦

生产,在广河、永靖、东乡、临夏县等干旱半干旱区建立玉米产业带,在北部干旱山区、东西部阴湿区建立马铃薯产业带。

(四)草畜产业。深入实施国家天然草原生态保护奖励补助政策,加大草场围栏建设,提高草原生产性能,支持农户种植多年生优质牧草,稳步扩大粮饲兼用玉米种植面积;加快农作物秸秆饲料科学化利用,实现重点农作物种植区域饲草资源向养殖重点区域的有效输转。依托全省牛羊产业大县建设,重点发展肉牛、肉羊和奶牛养殖,稳定发展猪鸡生产。

(五)经济作物产业。以设施农业为方向,优化品种结构,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发展壮大临夏县北塬灌区、沿黄灌区、大夏河流域、广通河流域四大蔬菜产业基地。以双低油菜为重点,建立和政、积石山县油菜产业带。以康乐县、和政县高寒阴湿区为重点,建立道地中药材产业带。依托兰州百合品牌优势,在永靖县建立百合产业片。

(六)林果产业。围绕“三河三麓三带”经济区建设,以黄河、洮河、大夏河沿岸为重点,大力发展以花椒为主的产业带和以阔叶树为主的育苗产业;以太子山、积石山、南阳山一带为重点,大力发展以啤特果为主的林业产业带和以针叶树为主的育苗产业;在河谷川塬区加快发展以核桃为主的林果产业和以高档城镇绿化树种为主的育苗产业,形成花椒、啤特果、核桃三大产业

引领,大接杏、红枣、苹果、油桃、枸杞等产业补充,林木育苗、森林旅游、林下经济多点开花的新格局。

(七)水产养殖业。依托州内丰富的水域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名优特水产品养殖,加快建设以刘、盐水库及沿岸地区为重点的水产养殖基地;加大州内冷水资源开发,积极发展冷水鱼养殖,建设以太子山、积石山、南阳山一带为重点的冷水鱼养殖基地。

三、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八)基地规模化。加快种养结构调整,扶持发展特色种植、草食畜牧业为主的稳州传统产业,壮大种养基地规模。积极推进农村土地合理有偿流转,实现土地资源利用的规模化、合理化和效益最大化。继续实施粮食增产工程和“菜篮子”工程,对旱作农业、规划区域内的设施农业、高效节水设施建设给予补助。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对新建的养殖专业村、养殖场(小区)按照以奖代补形式给予补助。到2016年,形成150万亩的旱作农业、25万亩双低油菜、10万亩中药材、10万亩设施蔬菜、94万亩花椒、38万亩啤特果、21万亩核桃和52万亩其它特色林果的种植规模;规模养殖户达到3.8万户,专业养殖村达到210个,养殖场(小区)达到1500个以上,规模养殖饲养量占全州总量的60%以上,畜禽饲养总量达到1400万头(只)。

(七)生产标准化。加快建立本州农业生产规程和内控质量标准,积极推进蔬菜标准园和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对每年新改造规范达标的州级、省级和部级蔬菜标准园和养殖场,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一次性给予补助。全面推进农产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质量体系认证和清真食品体系认证,积极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

(八)加工特色化。培育壮大重点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园区集中,打造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加大对清真肉乳、马铃薯、玉米、啤特果、花椒加工企业的扶持,扶持发展一批地域特色显明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西部地区清真牛羊肉及系列熟食品加工基地,打造中国皮革毛纺手工地毯加工产业集群。到2016年,建成国家级龙头企业4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5家,农产品加工率达到60%以上。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州财政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农业产业化扶持项目优先向重点龙头企业安排。

(九)产品品牌化。依托清真品牌优势,加大对清真牛羊肉、无公害农产品、林果产品、皮革等产品品牌和“东乡手抓”等地域品牌的宣传推介力度,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到2016年,打造3—5个国内知名品牌、10个以上省内著名品牌。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参加全国和国际农博会等推介会、展销会,州财政和企

业所在县财政分别给予一定比例的参展补助;对新获得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的企业或组织,一次性奖励20万元,获得省级名牌或省级著名商标的,一次性奖励10万元。

(十)经营产业化。加快农业园区建设,在全州逐步建成一批产业、技术、资金、服务、管理相对聚集的现代农业园区。扶持发展农产品专业市场,重点支持区位优势明显、辐射范围广的市场改造升级,形成州级有区域性市场、县(市)有骨干市场、乡镇有产地市场、基地有田头市场的市场体系。加快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严格执行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免征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龙头企业+基地+农合组织+农户”的经营格局。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奖补资金,鼓励种养大户、农产品营销户、养殖专业村、农机专业户等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专业合作社与超市、龙头企业、学校、城市社区等开展产销衔接;对评为州级、省级和国家级合作社示范社的,按照以奖代补形式一次性给予补助。到2016年,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600个,入会农户达到15万户。

四、加强支撑服务体系建设

(十一)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落实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耕地质量评定制度,开展大规模地力提升和农田设施完善相结合的

中低产田、土地整理、标准梯田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到2016年底新修梯田70万亩。实施灌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争取临夏市、和政县、广河县、东乡县列为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因地制宜兴建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加大公益性小型水利工程管护力度。

(十二)提高农机化装备水平。优化农机装备结构,积极推进养殖业、设施园艺、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进一步拓宽农业机械作业和服务领域。到2016年,综合农机化率达到42%,农机总动力达到116万千瓦。积极争取国家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提高州、县(市)农机具购置补贴配套资金。对作业面积达到5000亩以上的农机户、农机合作社由县(市)财政给予适当补贴。

(十三)强化项目支撑能力。全力实施“4+5+5”行动计划,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做实项目谋划和前期工作,建立科学的项目库。全力争取省上和国家支持,实施一批现代农业建设项目。加大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的投入,州、县(市)财政对农业重点项目安排一定的前期经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一批能推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项目。

(十四)强化人才支撑体系。加强科技人员队伍建设,强化科技人员继续教育,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对考核连续3年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在评聘高一级技术职务时不受岗位限额

限制。鼓励科技人员深入产业一线指导生产,对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公益性技术服务的科技人员,晋升技术职称时不受岗位限额限制。充实乡镇农业服务机构科技人员,每年招录一批农业类高校毕业生到乡镇农业服务机构工作;对服务期满,工作业绩突出的,择优选调到州、县农业服务机构工作,解决州、县两级技术人员断档的问题;在乡站或农业生产一线设置公益性服务岗位,每年招聘一批人员加强基层技术服务力量。通过创办田间学校、培训基地,开展大面积农民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提高务农务工技能水平。按照国家和省上有关标准落实农业、林业有毒有害保健津贴和畜牧兽医卫生津贴。

(十五)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加快良种良法和先进技术的组装配套和集成示范,积极推广旱作节水、设施栽培、良种繁育、畜禽标准化养殖、动植物疫病防控、保护性耕作、秸秆综合利用等先进适用技术,筛选推广一批优质、高产、高效种植品种;加快“康乐肉牛”、“河州奶牛”、“东乡肉羊”地方品种核心类群培育步伐;鼓励养殖户、养殖场(小区)建设青贮窖池、购置大型铡草机械,支持企业和个人兴办青贮饲料配送中心,加快农作物秸秆饲料科学化的利用。到2016年,主要农作物良种化率达到98%以上,经济林果良种化率达到98%以上,牛羊良种率达到70%以上,猪鸡实现良种化,秸秆科学利用率达到80%

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2%。实行能繁母牛养殖补贴政策和引进奖励政策,对奶肉牛冻配改良所需液氮、冻精全免费,对地方品种核心群、新建牛羊良种繁育场、人工授精站点建设、1000立方米以上永久性青贮窖,按照以奖代补形式给予补助。

(十六)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按照“巩固提升州一级、充实完善县一级、理顺健全乡一级、拓展延伸村一级”的原则,建立健全农技推广、农机服务、农经管理、农业执法、水利管护、扶贫工作服务体系,配备必要的办公场所、仪器设备和试验示范基地。在州级农口有关部门设副县级的总工程师(总经济师),将部分农口科级事业单位升格为副县级单位;县(市)对应州级健全机构、配备人员;进一步理顺乡镇农业服务机构管理体制,人财物统归县(市)业务主管部门管理。在各行政村设置农技员、林技员、动物防疫员、草原管护员、水管员,县级财政按照社干部报酬标准给予补助。

(十七)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坚持重大动植物疫病预防控制和因病设防相结合,健全完善重大动植物疫病应急预案,州级财政每年列支20万元,县级财政列支30万元,充实州县两级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提高处置突发动植物疫情的能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动植物疫情。建立健全州县乡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杜绝有毒有害投入

品进入生产环节,在重点农产品批发、零售市场设立检测点,实现农产品抽检常态化,同级财政每年保障检测经费10万元,确保不发生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十八)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实施“绿色发展、生态立州”战略,以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州和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过渡带以生物多样性建设保护为主的国家级示范区为目标,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大力实施林业重点生态工程,着力建设西南部水源涵养型安全生态屏障、中部经济防护型安全生态屏障、东北部植被恢复型安全生态屏障。建设刘家峡库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二期工程,实施以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库区为重点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开展洮河、大夏河、湟水河流域水保生态治理,实施易灾地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大力推进农村户用沼气、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提高补助标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建立健全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体系,完善以奖代补、以新换旧等机制。到2016年,全州森林覆盖率达到20%,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70%以上,适宜地区基本实现沼气化,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0%以上。

(十九)提升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完善农业防灾减灾制度和应急预案,加大执法力度,强化制度和预案的落实。完善农业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强化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加密雹灾多发区和特

色农业集中区的防雹设施,利用先进手段增雨雪和开展防雹作业。加强对山洪、滑坡、泥石流等次生衍生灾害的查险排险工作,强化防灾减灾信息共享,对旱、涝、病虫害等各类自然灾害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会商、早处置。

五、健全现代农业发展保障机制

(二十)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党政主导,农工办综合协调,发改、财政、农业、畜牧、林业、扶贫、水利、农机、商务、供销、国土资源、农业科研、金融等部门分工负责的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协调推进领导机构。领导机构定期分析研究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各成员单位要结合自身职能,密切协作配合,推动工作落实。各部门要主动服务“三农”,在制订规划、安排项目、增加资金时切实向农业农村倾斜。

(二十一)加大资金投入。州级财政设立扶持农业现代化建设专项资金3000万元,其中种植业1000万元,畜牧业1000万元,林果业500万元,农机装备500万元,并逐年增加。严格落实耕地占用税税率提高后新增收入全部用于农业的政策,执行新增建设用土地有偿使用费全部用于耕地开发和土地整理,落实土地收益出让金的10%用于水利管护的规定。健全完善农村融资担保平台,用财政投入撬动金融资金和民间资本投入现代农业建设。加大惠农贷款财政贴息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小额惠农贷款。

大力发展村级扶贫互助基金会,到2016年,建立扶贫互助基金会500个以上。

(二十二)深化农村改革。积极推进农村土地制度、集体林权制度、草原生态补偿改革,有序推进耕地、林地、草场经营权依法流转,培育多元化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发展农业保险,完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加大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力度,集中财力、集成项目、集约资金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二十三)完善考核办法。把粮食生产、农民增收、耕地保护、投入保障等内容纳入县(市)党政领导班子效绩考核内容,建立健全督促检查和考核评价制度,每年对全州农业现代化发展情况进行考核通报,对成绩突出的县(市)和单位进行表彰奖励。

县(市)党委、政府和州直有关部门按照《决定》精神,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三篇:乡镇农业现代化建设调研报告

农业现代化建设调研报告

一、农业现代化建设情况

去年以来,我镇始终按照“建设规模农业、特色农业、科技农业,打造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的战略构想和发展定位,围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坚持以工业化理念抓农业,以产业化经营促发展,以市场化运作创效益,以生态化要求增优势,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了全镇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农业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2011年,我镇以项目建设为平台,加强乡间道路、农田林网、村级渠系配套建设、重点实施节水改造工程、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综合整理、农村安全饮水等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2、积极引导农民走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之路

2011年,全镇有生猪规模化养殖大户3个,建设年出栏头数4万头;生猪年存栏2.8万头;规划完善的标准化畜禽养殖大户2个,建设年出笼37.4万只,家禽存笼26.8万只,全镇大牲畜总数达到600头。

3、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特色种植业发展

2011年,全镇温室大棚200亩,绿色水稻种植面积3.8万亩,马铃薯种植面积50亩,蔬菜、瓜果种植面积1.1万亩,水产品淡水养殖面积1.7万亩。

4、搭建营销平台,走品牌化产销路子

2011年,我镇充分利用交通、基地、资源三大优势,做大做强“丹宇”牌粮米加工企业,加快“三袁”、“渔口子”牌大米的市场化动作,走“农户+基地+企业”的产业发展格局,打造具有全区品牌性的农牧业产业加工企业,走品牌化产销路子。

二、“十二五”工作思路和重点

按照强项提升、弱项突破、整体推进、全面发展的原则,重点实施四项工作,全力开启我镇发展现代农业新局面。

1、逐步发展新型农业合作社,促进农民合作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夯实“三农”工作的重要基础,是维护龙头企业和农民利益的重要组织形式。切实落实好扶持政策,开展示范社建设活动,加强资金支持、法律宣传和人才培训。鼓励龙头企业创办或领办各类合作组织,推进龙头企业与合作社有效对接,为合作社和农户提供信息、技术、资金等服务。全面推进订单农业,鼓励龙头企业和农民以入股、产权联合等方式,形成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依托龙头企业,吸纳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大户,积极发展行业协会,建立有序的行业自律机制,规范行业竞争,增强服务功能,维护行业内企业和农户的合法权益。

2、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依托地缘优势,在产业结构调整上,我镇走“特色+规模+效益”的路子,培植特色农业主导产业,走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道路,着眼于大农业、大市场,特色产业要向规模化发展,积极培育以绿色产品为重点的特色农业,重点发展有机水稻、瓜果、蔬菜、水产品等绿色、有机、高效、无公害特色产品。

3、组建劳务公司,引导农民就业。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出现了一些失地无业农民,因此,应结合实际,让有那些有能力的农民组建农民自己的劳务公司,充分发挥现有劳动力的作用,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公司负责联系工程、培训农民、监督质量、结算工钱,农民们只管干活挣钱。这里所说的公司是指有一定资质、具备各种专业技术人员的公司,比如一些个体打工队不能承包的大工程它都可以承包,可以承接难度较高的技术工程。这样,农民们就不用到处联系,就有干不完的工程,打工中出了问题由公司出面交涉。

4、加快新农村示范点建设,突出示范带动。坚持“科学规划、以点示范、点面结合、成片推进”的思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首先,在村组建设上,应由县规划局拿出统一建设规划方案,坚决制止私搭滥建,无序化建房。第二,突出示范带动。大力实施新农村示范点创建工程,以“三化同步”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方针,科学谋划、合理布局。第三,组织农业部门,整合现有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形成一套固有的发展模式。第四,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基础上,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合理引导失地农民参与养老保险。第五,大力开展争创文明村、文明户、卫生之家、守法之家等活动,培养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第五,加大扶贫力度,整合扶贫资源。大力开展农民技术员培训、科技推广等科技扶贫项目,以扶贫开发为载体,大力整合部门项目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参与扶贫开发。

三、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1、存在的问题:一是农民思想观念较为落后;二是农业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薄弱;三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仍需加强。农业龙头企业规模不

大、精深加工企业较少、品牌带动能力不强。三是农业科技推广缓慢,表现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用、推广能力还不强等。四是农业机械化程度低;五是农业信息化建设滞后。

2、对策建议:一是加强农民培训工作;二是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四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五是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

2012年4月18日

第四篇:南墅现代化建设汇报材料

南墅中学现代化学校建设汇报材料

学校基本情况简介:

南墅中学是一所具有优良办学传统的学校。学校于1995年1月,从原南墅中学的旧址搬迁至现址。学校校园占地面积70亩,现有20个教学班,学生856人,教职工80人。学校规模、生均占地面积、校舍建筑生均使用面积及各种功能室均达到省定标准。

学校拥有一支团结、开拓、进取的领导班子和一支政治素质良好业务水平突出的教师队伍。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育首位依法治校,围绕素质这个中心,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学校管理科学化,教育思想现代化的工作思路,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中考水平逐年上升。2011、2012年连续两年中考居全市前五名;2013年中考,普通高中录取率突破了50%,优秀率全市第一,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实现了打造南墅教育强镇的目标。

自现代化学校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学校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对现代化创建以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组织得力

学校在创建之初便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为副组长的现代化学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根据青岛市现代化学校实施方案和指标体系,结合我校具体情况,制定《莱西市南墅中学现代化学校建设实施方案》、《南墅中学现代化学校建设三年规划》、《南墅中学现代化学校2013年建设规划》,对建设工作和长期规划作出了明确安排,明确了责任,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展开。

二、创新思路,更新教育理念。

随着学校日新月异的发展,尤其是办学体制的变化,曾经确立的办学思想、校风、教风等,需要与时俱进,重新提炼。学校成立了专门的办学理念工作小组,从研究学校的文化积淀入手,结合当今教育的发展趋势,通过开展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访谈,教代会研讨,专家指导,校委会审定等,提出了“创新思路,民主管理,个性特长,终身发展”的办学思想;以“尚志、明理、善思、毅恒”为校风;“爱心、恒心、博学、严谨”为教风;以“学之以恒,习之以德”为学风的创新办学要求和标准;确立了“恒心”为主题的文化特色。

三、营造浓厚文化氛围,着力打造文化校园。

近年来,我校致力于打造“恒心教育”品牌。将校园文化建设与办学特色有机结合,提高办学品位。为此,学校集思广益,对校园文化进行统筹规划,力争让每一面墙壁每一层楼道每一片绿地都“动”起来,“活”起来。如今的教学楼富有层次的楼道文化正日益显现出它潜在的教育功能,真正体现了“楼楼有主题,层层有特色”。教室内外黑板报、书法展示栏、学习园地定期更新,教室内墙的班风学风更是各具风格,展现出了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也展现了“恒心教育”为主的学校特色。所有校园文化时时在向全体师生昭示着学习、工作、做人的准则,发挥着重要的教育作用。充满自然气息和人文特色的校园环境,对规范学生行为、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人格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收到了良好效果。

四、加大投入,落实现代化建设标准

一是加大校园信息化投入,构建信息化的硬环境。截止到目前,无线网络覆盖全校园,其他信息化装备达到全市一流水平。投资近20万元新铺校园主道2500平;投资40万元,新上55寸智能式交互平板电脑8台;投资30多万元新上电子白板10套,同时投资170余万元新建了学生宿舍楼。

为建设“数字化”校园,我们积极与莱西市教体局仪器装备站联系,整体规划设计、分步组织实施。根据教育现代化要求,为教师更新电脑,全面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为师生提供先进的数字化网络平台。同时完善网站建设,构建系统化的教学资源,进一步发挥校园网的管理功能、学习功能和教育功能,为教师提供丰富的备课、上课资料。多样化的教案模板、素材和灵活有效的编辑方式,辅助教师制作出图文声并茂的电子教案和教学软件。

五、以人为本,民主决策,提高学校科学管理水平我校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重新建立了以学校章程为核心的制度,如《南墅中学3年发展规划》、《教学常规要求》、《南墅中学导学案编制规定》、《南墅中学教职工考评制度》、《南墅中学教职员工量化考核办法》、《南墅中学班主任考评办法》等各种规章制度,并获得了教代会的一致通过,并汇编成册,逐项抓好落实,把制度的要求转化为师生自觉行为,保障了全校师生规范科学地工作和学习。坚持民主决策,发挥教代会、工会和校务委员会的作用,注重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做到依法保障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同时健全家长委员会制度,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通过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加强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成果的宣传,让家长教师们把安全、健康、科技等知识传递给学生,不断提高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另外,学校严格执行省规要求,建立定期主动向学生、家长、社会各界征求规范办学的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打造高素质的现代化教师队伍。

一是确立核心价值观,切实加强师德建设。把提倡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作为师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在思想提升上,把尊重和要求相结合,改善教师的心智模式,以正确的理论武装人;进一步完善学校各项规范,以严格的制度约束人;大树典型,弘扬正气,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以先进的典型带动人;将教师、学生、家长三级评价纳入评价主体,以完善的机制评价人。学生、家长对我校的师德建设满意率为95%。

二是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促进内涵发展。学期初讨论制订了学校骨干教师培训考核制度,并据此从课堂教学、教学论文、教学实绩、课题研究等方面对中青年教师进行考核,并与年终绩效考核挂钩、与职称评审、评先选优、干部提拔挂钩。结合青岛市教育局“十万教师大练兵”活动,提高教师基本素质,开展校级普通话演讲赛、说课比赛、课件设计比赛等;积极引导教师养成经常读书、勤于读书的好习惯。建立读书学习“五个一”制度:即每天了解一条教育信息,每周精读一篇文章,撰写一篇读书笔记,每月搜集一个教育案例,每学期读一本教育专著。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校教师的师资素质的整体提升。近年来,我校教师获得区市级荣誉的人数占学科总数的85%以上。

三是加强名校交流,助推教育现代化。为适应新时期办学多元化的需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思想、办学理念和管理经验,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际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学校成立对外交流合作小组,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在对外交流方面做了很多积极的探索。学期初,我们通过中国经济日报社驻韩国首尔首席记者积极联系,与首尔大明中学达成了全面交流意向,并计划在年底或春节后派出10左右的访问团到大明中学开展交流学习活动;同时,我们积极与青岛高校联系,聘请有相应资质的外教到我校进行每周一次的培训。重点在欧美文化、国外教育、英语口语、情景教学等方面给予培训帮助。

七、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率。

近年来,我校始终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以“学案导学—交流展示—巩固提升”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依托,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为中心,结合莱西市教体局精神和我校的课改实际,提出了以“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课堂理念。同时,借鉴即墨二十八中经验,探索出了“一帮一,一对红”“和谐互助”拔尖和学困生差异化培养模式,大面积、大幅度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2011年4月,莱西市教体局组织的高效课堂现场会在我校召开,我们的导学案、错题本、教师课堂反思等得到了与会学校的一致称赞。

八、依托课程建设,全面推动学生全面而个性的发展。我校构建了科学的课程体系,开足开齐三级课程,加强了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在学校课程建设方面始终坚持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道路,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个性化的课程选择。

1.选课走班,张扬学生个性。为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我校已从2012年开始,在教学中尝试学校课程的研究、开发与实践,实施学校课程“选课走班”制。将培养合格加特长的人才作为我校近几年学校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努力构建学校课程特色发展之路。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同时发展个性特长,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施展和提高才能的广阔空间,快出人才、出好人才。

2.广开学校课程资源,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近几年来,我校学校课程的开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恒心教育为主线,注重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不断加强和完善各种学校课程的管理措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充分发挥,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校自选课程,满足学生多元发展的需求。每逢重要节日、重大事件及时跟进活动课程,如,教师节的尊师重教专题课程,六年级新生入校习惯养成的专题课程《生活讲义》;开展“阳光体育”、“声满乐园”、“社会实践行”等系列活动,内容包括“我的青春我的歌”、“趣味运动会”等活动类课程。

3.控制学校规模,均衡分班,推进小班化教学。由于我校校风正、学风浓,教育教学质量优异,每到新学年开学,要求入学的学生络绎不绝,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始终努力控制学校规模,坚持均衡分班,到2015年,我校起始年级班额将控制在40人以内。

九、体育卫生艺术工作

学校成立了舞蹈队、合唱团、书画社、美术组等,使学生在欣赏和享受艺术之美的过程中,人格素养得到了提升,活动能力得到了培养。

为保证学生身心健康,我们结合学校特点,积极有效的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坚持每天阳光运动一小时。每学期举行一次的校运动会,不但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还提高了班级的凝聚力、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为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还为学生编排了韵律操,成立了田径队、篮球队、乒乓球队等多个训练队,在莱西市中学生运动会上,我校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校的舞蹈队、合唱团和书法美术队在青岛市和莱西市的各种艺术比赛中屡获大奖,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十、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

我们在现代化学校建设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还存在一些不足:

1、特色课程开发内容还不够丰富,下一步将根据恒心教育的学校主题,重新开发恒心教育课程,让学生真正做一个有恒心的人。

2、办学特色不够突出问题。我们将加强学校育人特色培养力度,争取在艺术体育、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做出自己的特色。

3、教师培训力度有待加大。我们将积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有效措施,让老师们走出校门、国门,开阔眼界,开拓视野。

资金投入方面,我们将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硬件建设力度,争取硬件达到创建标准。

各位领导,我们将借青岛市现代化学校建设的东风,创新工作方法,开拓工作思路,加大投资力度,为把我校建设成为现代化学校而继续努力。

莱西市南墅中学

2013年10月

第五篇:定稿 第三轮学校现代化建设汇报材料

新安镇中学

第三轮学校现代化建设验收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新安镇中学全体师生,对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我就本校现代化建设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和专家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新安镇初级中学位于宝坻区东部的新安镇工部村,是一所公办的农村学校,2011年8月由原新安镇一中和新安镇二中合并搬迁至此。学校占地面积29000平方米,规划布局合理,拥有综合教学楼一栋,学生食堂一座,建筑面积10300平方米。功能室等各种配套教学设施齐全。有300米跑道和包括两个篮球场、两个排球场在内的12058平米的运动场所。

学校现拥有教学班24个,在校学生836人,在岗教职工76人,专任教师75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72人,具备高级职称的教师17人,中级48人,区校级265骨干教师10人,天津市教师培训千名计划5人。市优质课1人,区优质课5人,区双优课10人。

目前,我校已经顺利通过了2011年和2015年两次学校现代化建设验收。形成了艺体双赢,一静一动的办学特色。已建设成天津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天津市“学雷锋 树美德 做新人先进集体”、天津市“落实《行为规范》示范校”、天津市“交通安全示范校”、天津市“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天津市“绿色学校”、宝坻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宝坻区“文明单位”、宝坻区“平安校园”。

二、优化资源配置,改善育人环境

按《天津市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优化资源配置部分)的要求,已建成了信息技术与语言合用教室2个总间数6间,面积218.4平米。学校设有理、化、生实验室各1个三间面积均为69.7平米,仪器室各各一个2间,面积34.6平米。实验设备、标本品种齐全,每个实验室配备了灭火器,多媒体移动小车,可升降屏幕等达到了市教委的相关标准要求,能按课程标准开出全部实验。理、化、生实验符合实施新课程的需要。教师的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开出率为100%且规范操作,实验记录填写齐全。

学校设有音、美、史地和劳技专用教室。其中音乐教室2个6间面积144.9平米,配有钢琴、电视机、音响设备及声乐辅导等教具;美术标准教室2个6间面积144.9平米,配有展示台、静物台、写生灯、石膏像、画板、画架等教具;有劳技教室1个4间88.4平米。各实验室设置专人管理,为保证日常的规范管理各种制度健全,仪器拆包入柜摆放合理,账物卡相符。我校充分利用实验室、功能教室的资源开展学校社团活动、兴趣小组活动,目前共有8个项目活动小组积极开展活动,成效显著。

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布局合理,使用面积260.5㎡。图书馆藏书总量为36221册,生均藏书43册。学校现有师生阅览室1个,座位数66个。图书馆、阅览室均实行全天候开放借阅,图书系统管理实行信息化,学生借书实现刷卡借阅。为充分利用馆藏图书资源,图书馆在各班级设置图书角,在每天中午由值班教师组织学生对图书角的书籍进行阅读,并做好记录。通过阅读我校成功开展了“读好书学国学的诵读比赛”活动成效显著。校长每学期向全体教师推荐150本馆藏阅读书籍,教师每月读一本校长推荐书目并写出读书笔记,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读书的积极性,提高了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文化素养。

经过多年建设,整个校园划分为教学、运动和生活三个区域。教学区内教学楼设施先进,功能完备;运动区内,标准的田径运动场、篮球场;生活区内师生食堂清洁卫生。学校以合理的布局、优美的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优越的办学条件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给学生、家长、社会各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学校信息化建设

学校已配置多媒体设备24套,校际网络同步教学系统一套。学校机房办公室电脑共计86台,有专门的备课室,实现了教师办公、备课信息化。接入48千兆宽带网、建立局域网、连接WiFi;使我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搞好培训、建章立制。

1.制定了学校信息化发展的工作规划和培训方案,工作规划的制定保证了信息化建设有章可循。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硬件是基础,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是关键。实施高水平的素质教育,就必须有一支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培训方案的制定保证了教职工不落伍。学校还组织人员成员分别到宝坻一中参加校际网络同步教学系统的培训,两位教务主任参加暑期区教育局举办的教务主任的信息化工作培训。学校还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了由三通两平台公司业务员来校讲解如何使用的培训,由乐教乐学宝坻站王强老师进校园的乐教乐学云平台的培训。学校在此基础上又相继举办了三通两平台的操作、维护,乐教乐学的应用的培训。这些活动的举办对老师们成功应用多媒体教学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校园网络的全覆盖。我校无线网、有线网、局域网能满足师生的需求。100兆校园网,校园网络接入点达到153个。

3.提升教学和办公设备,拓宽教育资源、能满足信息化教学要求。每位教师配备一台电脑,24间教室多媒体设备能满足上课需要,设备使用规范真正做到有人用、有人管。教师坚持每周固定时间电子备课,并做到资源共享。学校资源库课时资源丰富。

4.制度健全、措施完善。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能做到专人管理、制度健全,能为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设备有使用维护记录教室内软硬件能得到及时的更新。设施使用有专人负责。教室大屏幕各班有学生专人负责。

(二)、加快信息化应用

1.全校教师充分利用一睹先知教育云平台和乐教乐学云平台建立实名制网络空间,并上传自己教学心得、资源,达到资源共享。

2.师生网络交流不是神话。师生通过一睹先知教育云平台和乐教乐学云平台可以交流、互动。学生利用空间可以简单地总结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读书感受等

3.家校联系多元化。家校联系不再是单纯的家访、电话。微信、云平台的交流在不断提升。家校联系更实惠、更便捷。

(三)、拓展信息化应用,促进深度融合

1.开发本地的校本资源并实现数字化。我校根据年级特点开发了六年级剪纸、七年级安全伴着你我他、八年级的篮球技术、九年级书法的校本课程。

2.创新模式,改变方式。我们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的途径和方法,微视频的开展还是初见成效的。为每一位教师拍摄课堂实录并进行交流研讨。已初显效果。3.依托网络,提高实效。利用网络空间、网上论坛,建立教研新模式,我们安排教师定期开展利用网络空间开展网上教研活动和积累教师专业发展资源活动。反思自己教学中的存在问题,并进行交流研讨。

4.学校管理网络化。学校网站栏目新颖,更新及时。

(四)、提高素养、提升能力

1.搞培训、参评比,提能力。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并做到培训有记录。同时积极参加区级的各种评比活动。教研活动中,组织播放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让教师进行研讨并谈自己的想法,教学中让教师进行模仿和创新。鼓励教师撰写电教论文、课题研究、多媒体课件制作评选活动、电教观摩课、中小学电脑制作比赛、教师技能大赛等。各种电教活动的开展,调动了广大教师学习和应用电教手段的积极性,提高了电教设备利用率,电教在课堂上的应用,更新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拓宽了视野,转变了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2.合作交流,共同提高。

我们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课开展作品的制作及交流活动。学生在网上能做到文明交流、自主学习。

四、全面促进学生素质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一)广泛开展育人活动,促进学生素质发展

1、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广泛开展育人活动

按照德育工作计划、安排开展德育活动。我们通过校本培训提高教职工育人水平,发挥团队作用开拓活动载体,通过课堂主渠道挖掘育人素材,将德育教育无痕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

2、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我校严格落实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各类课程。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摸索适合本校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了问题导学、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展示提高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开展同学科教师互听互评的“听评课找不足”教研活动,通过教师间“揭短”既提高了教师个人课堂教学水平,也使这一教学模式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同时我们常年坚持集体备课,将集体备课这一看似老生常谈的教研形式,做到了坚持和创新。

为了减轻学生负担,检验教师对校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际操作能力,我们建立了家长微信群,每天通过孩子与家长交流,家长与教师交流的反馈,不断完善,不断纠正教师的教学行为,把家长对教师的反馈评价作为学校对教师业务考核的依据之一。

3、开足开齐体育与健康课程,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我校有体育教师5名,开设了12项大课间活动,每天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在一小时以上。学校每学期都举办一次全员参与的运动会。并校5年来在区运会上有3年获得冠军,两年获得亚军。区级篮球赛女子组连续四年获得冠军。连续几年的市运会中有多人代表宝坻区参加比赛并获得好成绩。我校的传统项目是田径,长跑项目已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之一。

4、开展艺术教育,提升学生艺术素养

艺术教育是我校的又一办学特色,我校积极开展艺术教育活动,开齐开足艺术课程。目前我校有专任美术教师1名,兼任美术教师4名。专任音乐教师1名,兼任音乐教师2名。班级每月都要开展一次文艺演出、艺术作品展示活动,为学生搭建发挥特长的展示平台。学校每年五月份举办校园艺术节,并积极参加区级和市级文艺汇演和美术作品展览。12年、15年和16年我校舞蹈队表演的舞蹈节目三次被选拔参加展演。美术作品连续6年均获区级集体和个人一等奖。在14年第八届《枫叶杯》全国青少年儿童书画艺术大赛活动中,我校有六幅作品参赛,其中一幅绘画作品荣获特等奖。五幅作品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李文翠老师荣获辅导教师特等奖,我校荣获集体二等奖。

(二)创新育人特色,整合育人资源

1、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育人体系,实现德智体美诸育融合 我们创新沟通方式,通过家校圈、微信圈、乐教乐学等现代化信息手段,随时随地与家长进行及时性的图文并茂的交流沟通,同时我们联系社区、派出所为学生提供教育资源。

2、开展特色教育,开发校本课程

本学期把我校“阳光长跑”的办学特色与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相结合,开展了“百日长跑忆长征”体验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查找长征资料追忆长征史实中受到教育,在体验长征百日长跑中强健体魄。

根据学生的需要开设了38个社团和小组,学生参与率100%,学生在自主选择的社团中尽情发挥特长。我们还聘请中书协会员、宝坻区书协副主席吴新宇老师为学生指导书法,与学生零距离互动,为学生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

(三)全面落实学生素质发展要求,育人成效显著

1、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学习,学生能自觉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体现了责任心和强烈的主人翁意识。踊跃参加社区及公益活动,表现出了社会责任感和爱心。

2、通过新课程改革,高效课堂和校本课堂模式的实施,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能广泛的利用网络等现代化手段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学习效率显著提升,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上课状态,作业完成较以前明显优化。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3、艺术教育已成为我校办学的又一特色,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一项艺术特长和爱好。艺术社团活动取得了显著效果,我校的舞蹈队并校五年有三年参加了市级舞蹈节演出,美术社团作品获得了国家级各种等级奖项。合唱、书法、粘贴画、剪纸、编织等社团已成为大多数同学喜爱的艺术形式。学生们在艺术的氛围中不断受到熏陶,艺术素养不断提高。

4、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劳动技能。我校学生在劳动实践活动中掌握了基本的劳动技能,自理能力较强。每位同学都有家庭劳动岗位和班级劳动岗位。我们每学期都举办以班级为单位的劳动技能竞赛。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以上是对我校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全面促进学生素质发展工作的简要总结,与先进学校相比,我们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将以这次验收为发展契机,虚心汲取各位领导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调整工作思路,不断创新和完善,为进一步提高学校现代化建设水平做出更有效的工作。

谢谢大家!

下载全区农业现代化建设情况汇报(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区农业现代化建设情况汇报(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现代化建设达标复查汇报材料

    现代化建设达标复查汇报材料刘志宏尊敬的各位专家: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全校师生对各位领导、专家来我校莅临指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蓟县实验中学前身为蓟县第五中学,1995......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黄莉新 农业现代化是具有先进的科学技术、现代的物质装备、高效的组织方式、完善的服务体系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拥有较高土地产出率、劳动......

    农村小城镇发展与农业现代化建设

    农村小城镇发展与农业现代化建设 喻国华 1.当代国际农村小城镇发展的特点 综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小城镇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按其特点可分为两种类型: 1.1 发达国家......

    加快推进农业基本现代化建设意见

    县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基本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 各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为加快推进农业基本现代化建设进程,力争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业基本现代......

    学校现代化建设督导检查汇报材料(合集)

    学校现代化建设督导检查汇报材料 ——蓟县尤古庄镇大龙卧中心小学 尊敬的各位督学、各位领导: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我校全体师生感谢各位督学、各位领导到我校莅临指导工作。 大......

    边城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汇报

    边城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汇报一、学校基本情况 边城九年一贯制学校坐落在美丽的唐港河畔,地处兴化、姜堰两市的交界处。学校现有小学、初中两个校区,现有教学班28个,在校学......

    农业汇报材料

    西平县农业生产情况汇报 中共西平县委西平县人民政府 (2012年3月13日)西平县地处黄淮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是一个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的传统农业大县,是河南省粮食生......

    *市以人为本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调查

    如何尽快地更多地将农民从传统农业生产中转移出来,转变生产方式,增加经济收入,改善生活环境,提高内在素质,是我国加快现代化进程的重大课题,*市以人为本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