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综合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原因分析与护理策略(写写帮整理)
综合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
[摘要] 目的 分析综合ICU多重耐药菌感染(MDROS)的特点,并探讨综合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护理策略,为综合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护理提供一定指导。方法
选取20例综合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MDROS感染类型及部位等情况,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干预效果。结果
22例患者中,MDROS感染主要有鲍曼不动杆菌5例,铜绿假单胞菌6例,肺炎克雷伯菌5例,醋酸不动杆菌2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感染部位:呼吸道12例,血液4例,泌尿道5例,伤口1例。以上患者均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均康愈,未发生MDROS暴发。结论MDROS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多重耐药菌(简称MDROS)是指有多重耐药性的病原菌,综合ICU是医院收治病情危重患者的场所,患者多为免疫力低下、容易受病菌入侵的患者,是多重耐药菌产生和传播的场所,因而综合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给临床治疗带来严峻威胁,需要医院加强感染的控制[1],本文选取22例综合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其MDROS感染类型及部位情况,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取得满意效果。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6月本院综合ICU患者22例,其中男15例,女7例;年龄62~88岁。样本主要来源于患者痰液、血液、尿液及伤口分泌物。1.2 护理干预方法 1.2.1 多重耐药警示牌
1.2.1.1 出现多重耐药菌时,护士应及时落实接触隔离,明示隔离标记,我科采用多重耐药警示牌挂在病人床头,标明患者为多重耐药,由获知患者培养结果的当天管床护士在第一时间挂在病人床头,同时配备床边隔离措施,提醒医护人员做好标准预防,待患者连续3次培养结果阴性后,仍由当天管床护士第一时间撤走警示牌。
1.2.1.2 发现多重耐药感染患者,医生需开医嘱标明“床旁隔离”。1.2.1.3 在发生多重耐药感染的患者病历夹上应注明“接触隔离”,起提醒和警示作用,避免将该患者病历带入病房或房间,若带入房间,需消毒后方可带出。
1.2.1.4 多重耐药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应单间隔离,也可将同种多重耐药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禁止将其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有开放性伤口及免疫力低下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2]。
1.2.2 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让医务人员掌握MDROS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和预防处理措施,提高防范意识;其次医院要实现严格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考核,并定期对医院的环境进行清理,尽可能避免MDROS不必要的产生和传播。1.2.3 重视手卫生及职业防护
有研究显示,综合ICU医务人员手部MDROS的带菌率为68.9%,为医院感染传播的主要途径[3]。因此,综合ICU应配置完善的手部消毒设施,要求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操作和侵入性操作前必须做好手卫生。此外,要重视职业防护,护理操作结束后,应及时去除防护设备并洗手。
1.2.4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为患者进行诊疗护理时,如静脉穿刺、导尿等,其感染风险增加,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避免污染。在实施诊疗护理中,尽量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不能专用的物品及医疗器械每次使用后须及时消毒。在日常护理中,加强对患者引流管、气管插管、皮肤、口腔及会阴部的护理。1.2.5 加强科室环境卫生管理
加强诊疗环境的卫生管理,对收治MDROS感染的患者或定植患者的病房,地面清洁的拖布要单独使用;床、床头桌等使用的抹布每个病房单独使用,清洁桶单独配置;使用过的抹布、拖布应按要求每天进行清洁、消毒。1.2.6 加强患者耐药性监测
对新入住综合ICU及长期使用抗生素患者进行耐药性监测,及时采集标本行病原学检查,一旦发现MDROS感染,应立即采取消毒、隔离等措施,以防感染扩散。2 结果
22例患者均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均痊愈出院,未发生MDROS感染暴发。3 讨论
综合ICU患者因病情危重,住院时间长,机体抵抗力差,介入性检查和操作多,易导致MDROS的感染扩散[4]。因此,此类患者很容易出现院内感染,MDROS是较为常见的病原菌。本组22例患者中,病原菌主要以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多见,MDROS分布于呼吸道比例最多,推测与ICU患者多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相关;其次是泌尿道与血液,主要与日常护理操作不规范或消毒不到位有关。
在日常治疗过程中,恰当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本研究中,对MDROS感染患者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并对护理人员加强教育培训、手卫生、职业防护、耐药性监测及无菌操作监督等,能有效预防MDROS的交叉感染及传播,防止院内感染暴发。同时,强化卫生管理,定期对病房进行巡视和卫生检查,以确保环境卫生符合无菌要求。
综上所述,MDROS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采取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可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靖,赵应兰,杨爱芝.重症监护病房控制多重耐药的感染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9):860-861.[2]林冠文,刘瑛,刘婷,等.医院多重耐药菌监控系统的建立与管理[J].中华现代管理杂志,2009,7(1):35.[3]郝香玲,梁佩伦.综合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2):443-444.[4]周健,孟军,江淑芳.综合ICU多重耐药感染的分析与护理干预[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3,12(3):198-198.
第二篇: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措施
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措施
一、1、多重耐药感染的监测与报告
各临床科室应尽可能、尽早地对感染病人送检病源菌培养,要求送检病源菌培养率达到感染病人的70%以上。
2、送检科细菌室发现耐药病历应及时通知临床科室和院感办。
3、临床医护人员发现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等应在院内网上报告医院感染病例上报卡(或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并尽早就地隔离管理。
二、多重耐药菌患者的隔离与预防
1、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1)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2)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不能与多重耐药菌感染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3)医护人员诊疗、护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时,应当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诊疗、护理操作完成后,应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
(4)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周围物品、环境和医疗器械需每日清洁、消毒。
(5)多重耐药感染的患者到其他科室与部门进行检查与治疗时,所在科室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做好预防隔离准备工作。
(6)接受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检查的其他科室与部门应积极的实施预防隔离措施,对用后的器械设备需清洁消毒。
(7)一般诊疗器械如听诊器、体温表、血压计等固定使用。(8)共用轮椅、推床在每次使用后需及时消毒。
2、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
(1)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应当洗手。(2)接触患者体液、血液等分泌物以及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应洗手。(3)脱掉手套与隔离衣后应洗手。
(4)诊疗、护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后,无明显污染时,每诊查一个部位应使用快速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三、加强抗菌药物的应用管理
各科室应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卫办医发(2008)48号)文件精神,正确、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四、加强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的学习和培训
1、各科室应做好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交、接班。
2、在诊疗、护理查房时,应准备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的内容,组织科内学习相关知识,强化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重视。
3、加强本科室实习生、进修生管理,使之掌握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控制方法,共同保障医院及患者医疗安全。
五、监督与管理
1、各科室应认真落实多重耐药菌的隔离预防措施,配齐相应物品,如手套、口罩、隔离衣,快速手消毒剂,院感办将定期组织检查多重耐药隔离预防措施的落实情况,并纳入院感综合质量考评。
ICU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一:置管时
1:深静脉置管时应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插管部位应铺大无菌单,操作人员应带帽子、口罩,穿无菌手术衣;认真执行手消毒程序,戴外科手套,置管过程中手套意外破损应立即更换。2:权衡利弊后选择合适的穿刺点,成人应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股静脉。3:宜采用2%氯已定乙醇制剂消毒穿刺点皮肤。4:宜采用内层含有抗菌成分的导管。
5:还有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感染或携带有MRS(耐甲氧西林金黄的葡萄球菌)工作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进行插管工作。二:插管后
1:应用无菌透明专用贴膜或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但多汗、渗血明显的患者宜选无菌纱布。
2:应定期更换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无菌纱布为2天,专用贴膜可至7天,但敷料出现潮湿、松动、玷污时应立即更换。
3:接触导管接口或更换敷料时,应进行严格的手卫生,并戴检查手套,不能以手套代替手卫生。4:保持三通锁闭清洁,如有血迹等污染应立即更换。
5:患者洗澡或擦身时应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要把导管浸入水中。
6:输液管更换不宜过频,但在输入血或血制品、脂肪乳剂或停止输液时应及时更换。7:对无菌操作不严的紧急置管,应在48h内更换导管,选择另一穿刺点。
8:怀疑导管相关感染时,应考虑拔出导管,但不要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导管。9:应每天评价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尽早拔出导管。三:培训与管理
1:置管人员和导管维护人员应持续接受导管相关操作和感染预防相关知识的培训,并熟练掌握相关操作技能,严格遵循无菌造作原则。
2:定期公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率。四:询证医学不推荐的预防措施
1:常规对拔出的导管尖端进行细菌培养。2:在穿刺部位局部涂含抗菌药物的药膏。3:常规使用抗菌药物封管来预防CR-BSI。4:全身用抗菌药物预防CR-BSI。
5:为了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6:为了预防感染而常规通过导丝更换非隧道式导管。7:常规在中心静脉导管内放置过滤器来预防CR-BSI。
导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一:插管前
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症,应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使用。
3:根据年龄、性别、尿道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尿管口径、类型。成年男性宜选16F,女性宜选14F。4:对留置导尿患者,应采用密闭式引流系统。二:插管时
1:使用0.05%~0.1%的聚维酮碘(碘伏)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每一个棉球不能重复使用,程序如下:
(1)男性: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注意擦净包皮及冠状沟。
(2)女性:先清洗外阴,其原则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然后清洗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肛门。
三:插管后
1:悬垂集尿管,不宜刚与膀胱水平,并及时清空尿袋中尿液。
2:保持尿液引流系统通畅和完整,不应轻易打开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
3:如要留取尿标本,可从集尿袋采集,但此标本不应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4:不应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生理盐水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来预防尿路感染。5:疑似导尿管阻塞应更换导管,不得冲洗。
6:保持尿道口清洁,日常用肥皂和水保持清洁即可,但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以后应消毒。
7:患者洗澡或擦身时应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把导管浸入水中。8:导尿管不慎脱落或导尿管密闭系统被破坏时,应更换导尿管。
10: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没有充分证据表明定期更换导尿管可以预防导尿管相关感染,不提倡频繁更换导尿管。建议更换频率为两周一次,普通集尿袋2次/周,精密集尿袋1次/周。11:应每天评价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尿管。四:其他预防措施 1: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宣教。
2:定期公布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的发生率。
医院内肺炎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流程
医院内肺炎(HAP)是我国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是其中的重要类型,预后较差。
1、对存在HAP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使用含0.2%氯已定(洗必泰)漱口或空腔冲洗,每2-6小时一次。
2、如无禁忌症,应将床头抬高30度。
3、鼓励手术后患者(尤其是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4、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
5、提倡积极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在80-110mg/dl。
6、不应常规采用选择性消化道脱感染(SDD)来预防HAP(VAP)。
7、对于使用呼吸机的患者,还应考虑以下几点。
(1)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适应症,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2)如需插管,尽量使用经口的气管插管;
(3)有建议保存气管插管气囊压力在20厘米水柱以上。
(4)吸痰时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应做手卫生;
(5)呼吸机螺纹管和湿化器应每周更换1-2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倾倒,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湿化器添加水应使用无菌用水,每天更换;
(6)每日停用镇静剂,评估是否撤机和拔管,减少插管天数。
8、应对医务人员包括护工,定期进行有关预防措施的教育培训。
第三篇: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护理与控制
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护理与控制
ICU
郭静
【摘要】目的:探讨ICU多重耐药感染患的护理与控制,针对其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以有效预防以及控制了MDRO感染的传播,有效保障了医疗护理及患者的安全。方法:通过制定预案,加强培训,加强消毒隔离强调个人防护及相关制度的落实干预多重赖药菌感染的发生与控制。结论:护理干预在多重耐药患者的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护理问题;护理干预;感染控制 一般资料
1〃1 多重耐药是指一种细菌对两类或两类以上的抗菌药物产生耐药,入住ICU后通过血液,痰液,小便,大便等的检验了解病人的感染情况。
2护理干预
2.1 科学落实隔离和防护措施 一旦发现多重赖药菌感染患者无论是院内还是院外感染,都应该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尽量将患者安臵在单间病房,若受条件允许,应实施床旁隔离,建立隔离标志。每日对病房进行清洁与消毒。保持病房的通风,定期做好病房空气监测。患者的日常生活用品要做到专人专用,定期和终末严格消毒处理,避免探视者使用患者的日常用品和随意将患者用物带回家的现象。生活垃圾要放入指导的容器中,防止排泄分泌物污染周围环境。处理感染部位后要及时洗手或使用快速手部消毒剂擦拭消毒双手。探视人员接触患者时按标准预防穿戴防护用品,离开病房时认真清洗双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防止多重耐药菌株的社会传播。
2.2 落实手卫生 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接触病人 后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消毒,接触病人带手套,但不能以手套代替手卫生。病房的保洁人员由于大多文化程度较低,不了解手卫生的重要性,应该对其进行培训,督促洗手,使他们充分认识手卫生的重要性,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并防治交叉感染。
2.3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长期卧床,气管切开,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病人,应该定时按需吸痰,吸痰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吸痰钱应先湿化气道,带无菌手套,吸痰动作时要轻柔,由下向上旋转提拉,严禁反复在气道内插吸,每次吸痰不超过15秒。尽量吸尽气囊处及口腔,咽部的分泌物。
对需要保留导尿的患者 在留臵尿管和更换尿管时,应严格无菌操作技术,留臵的尿管要妥善固定,导尿管和尿袋应低于膀胱水平,尿袋应低于尿管水平位臵。非必要时无需更换尿管。每天应进行会阴护理至少Bid。倾倒尿液留取标本时,应防止尿液逆流。
对需要留取深静脉臵管的患者 臵管时应该严格无菌操作技术,选择合适的臵管部位,应首选锁骨下,尽量避免股静脉臵管,覆盖深静脉臵管的敷贴应每天更换,更换时应无菌操作。
2.4 加强探视人员的管理 严格执行探视制度,入ICU必须更换隔离衣,戴口罩帽子,更换专用鞋。确诊MDRO感染患者,只允许一名家属探视,并强调家属不允许与患者有任何接触,做好床边隔离。家属出入ICU时必须经过双手的速干手消毒剂的处理
2〃5 配合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优化抗菌药物应用策略,树立使用抗生素之前先采集病原学标本。加强根据病原学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意识。遵循抗生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有计划的进行轮换使用。研究显示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和滥用,既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浪费医疗资源,还能导致菌群失调,使细菌耐药率增加,同时也增加医院感染的风险[5]。在临床输注上,护士应掌握合理用药知识,注意抗菌药物的后效作用(PAE),严格掌握执行给药时间。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和药物使用后的反应及抗生素的配伍禁忌,以最大限度提高抗生素使用效果,减少耐药菌的感染发生率。
2〃6 提高机体抵抗力 对于年老体弱、有严重基础疾病、免疫力低下清醒的患者,鼓励他们在不影响疾病治疗的同时多进食营养丰富的食品、保持开朗乐观的心态,以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通过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护理干预,加强消毒管理,及时有效的落实消毒隔离措施,严格有效的手卫生管理,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ICU内MDRO的交叉感染及暴发,从而保障患者及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 杨平满,周建英.常见多重耐药菌的耐药机制及防治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12):1434-1437.[2] 张润香,冯伟.临床医务人员洗手现状与方法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6,16(10):1138-1139.[3]李毅萍,张景利,刘典浪,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8):1079-1080.[4]许瑞宝,叶丽娟,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流行的护理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0.9(5)215-216
[5]梁翠玲,车红英,庞晓军,等.562例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调查分析[J].广西医学,2009,31(8):1144-1145
第四篇:神经内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护理
神经内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护理
【关键词】神经内科;多重耐药菌;护理
【摘要】[目的] 通过对神经内科例多重耐药感染病人的分析及护理,探讨降低医院多重耐药菌的发生率的有效防控措施。[方法]通过适时监控耐药菌和药敏试验,有针对性地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采取有效控制和护理措施。[结果]制定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护理措施,建立病人接触隔离卡,加强病房环境卫生和医护人员手卫生管理,对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尿管等操作的患者专门护理,提高了感染控制效果。结论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护理重点在于搞好消毒隔离,预防和控制传播。
多重耐药菌(MDR)主要指行细菌培养鉴定后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的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1]。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细菌耐药日益增多,多重耐药菌不断出现,神经内科危重、老年瘫痪患者多,机体抵抗力差、长时间使用抗生素、开放性气道和侵入性操作的增加等因素增加了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机会。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12年10月至2013年7月共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17例,都是通过细菌学检测得出,其中肺炎克雷伯菌1例,大肠埃希菌12例,鲍曼不动杆菌属2例,铜绿假单胞菌1例,奇异变形杆菌1例;病人的基础病脑梗塞8例,脑出血2例,感染病人中气管切开1例,留置尿管4例,留置胃管7例 护理
1、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当确诊病人为多重耐药菌感染时,及时落实好隔离措施,并做好隔离标记,在病人的床头卡和住院病人一览表处贴上明显标志,在病历牌附有并注明隔离的方式、目的、措施等注意事项。尽量安排病人住单间,如没有单间则安排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且做好床边隔离,控制室内温度在22~24℃,湿度在60%~65%,室内通风换气2~3次/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清洁;严格控制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2、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
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09)[2],在对多重耐药菌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或者接触患者体液或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都应当实施手卫生。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当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从而切断传播途径,避免感染其他病人。为了保证手的清洗和消毒,手卫生的设备尤为重要,我们配备了感应式水龙头,并将洗手示意图张贴在洗手池上方以推广七步洗手法,在治疗车上放置速干手消毒液,让医务人员养成自觉手卫生的习惯。
3、医院感染上报
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人,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及医务科,给予高度重视,启动多重耐药菌管理机制。
4.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在护理气管切开、留置尿管、吸痰等操作时,极力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3],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正确、合理地实施抗菌药物给药方案,尽早正确取痰标本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并根据痰培养及药敏结果合理选择药物,减少或者延缓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5..严格探视制度
为切断通过病人家属传播的途径,在探视上做到定时间、定人数,进入病室
时穿隔离服,戴帽子、口罩,床旁备手消毒剂,并告知家属接触病人前后都要进行手卫生。
讨论
神经内科危重、老年瘫痪患者多,机体抵抗力差、长时间使用抗生素、开放性气道和侵入性操作的增加等因素增加了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机会,因此对我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人全部进行隔离治疗和护理,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
耐药菌的传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避免了院内交叉感染,保障了其他患者的安全,本次对17例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采取隔离治疗和护理。治愈15例,除2例自动出院外无1例多重耐药菌感染出现交叉感染。
【参考文献】
[1]贺金梅神经内科多重耐药菌感染护理对策[J].全科护理,2012,15(5):3001.[2]崔嫣,董振红.医院管理在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中华医院感染管理杂志,2009,19(1):82.[3 ]赵红梅,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的护理体会[J].全科护理,2009,7(8):2023.
第五篇: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 文档
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
为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卫生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及有关规定,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1、制定并落实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防控措施。
2、建立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合作机制,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定期召开多重耐药菌管理联席会议,对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改进措施。
3、积极开展常见多重耐药菌监测。定期分析、反馈临床常见分离细菌菌株及其药敏情况。
4、发生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可能时,按工作程序启动《突发医院感染事件应急预案》。
5、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6、加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管理,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的有关规定、基本原则,避免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细菌耐药的产生。
7、建立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知识培训制度,定期开展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教育培训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