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徽省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实施办法
安徽省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实施办法(试行)
一、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目标 到2010年,建立比较完善的城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具体目标是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服务的责任明确、功能完善、制度健全、人员素质较高、技术规范、考核监督到位,居民在社区逐步免费得到安全、有效、便捷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二、健全城市公共卫生服务网络
(一)城市公共卫生服务网络主要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组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城市公共卫生服务网络的基础。市、区(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应当按直接服务人口明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责任区域。
(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规划、计划、监督和管理。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机构负责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管理和指导,负责制订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技术规范、服务流程和程序、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质量监督、效果评价、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主要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负责提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站有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责任。
(三)适宜社区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以街道为单位,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设置预防接种、妇女保健、儿童保健服务点,方便群众。逐步将预防接种、妇女保健、儿童保健等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交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建立适宜服务流程和程序。
(四)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服务的用房、科室设置、设备配置要达到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标准和预防接种、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康复等技术规范要求。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配齐专兼职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技术人员。兼职社区公共卫生技术人员必须获得全科医师资格,从事预防接种人员须获得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预防接种资格证书。采取措施鼓励社区公共卫生技术人员进修学习、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学术活动。加强社区护士的公共卫生知识培训,以配合公共卫生技术人员工作。努力提高社区公共卫生技术人员待遇,保证其工资、福利水平不低于同单位、同期毕业的临床技术人员。
3、加强规章制度建设,落实技术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国务院颁发的《疫苗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落 实卫生部、安徽省卫生厅卫生信息、健康教育、传染病预防控制、社区慢性病管理、精神卫生、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老年保健、康复服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等技术规范,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保证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提高效率和效益。
(五)建立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密切协作关系。在当地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疾病控制、妇幼保健机构要建立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制度,帮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培训人员、建立规章制度、落实技术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积极完成疾病控制、妇幼保健机构交给的社区公共卫生任务。
三、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根据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结合安徽省公共卫生工作需要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际能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必须逐步免费提供以下公共卫生服务:
(一)社区卫生信息管理:社区卫生诊断,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卫生统计信息管理等。
(二)社区健康教育:普及卫生保健常识,重点人群、重点场所健康教育,协助政府、健康教育、疾病控制、妇幼保健机构开展对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和健康促进活动等。
(三)社区传染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疫情报告和监测,预防接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重点传染病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监测,爱国卫生指导。
(四)社区慢性病预防控制:逐步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恶性肿瘤、慢阻肺等慢性病的管理。
(五)社区妇女保健:孕产妇保健,更年期保健,妇女常见病预防控制,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与咨询。
(六)社区儿童保健:新生儿保健,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保健,协助上级妇幼保健机构做好托幼机构卫生管理等。
(七)社区老年保健和康复服务: 60岁以上老人实行专案管理,残疾人管理。
(八)其他公共卫生服务:高危人群和重点慢性病筛查,重性精神病患者社区管理,特困人群健康体检,以及其他由卫生行政部门另行规定的公共卫生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执行惠民医疗,药品低差率或零差价销售等造成的政策性亏损,比照社区公共卫生项目纳入政府补助范围。
四、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补助
(一)逐步实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免费提供,所需经费由政府予以补助。各级政府要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辖区非农业人口数)、流动人口和进城务工人员数量,安排社区公共卫生专项补助经费。计划生育补助经费的来源和管理按有关文件执行。
(二)补助对象。
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同时具备以下条件可享受专项经费补助:(1)依法注册、符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2)房屋、设备、人员、技术、管理等达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标准;(3)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功能完善,提供了本办法规定的公共卫生服务,且质量达到国家或省规范要求。
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根据国家规定,免费开展预防接种的注射费、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妇幼保健机构根据国家规定免费提供儿童系统保健开支也可补助。
3、政府和社会力量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补助项目、标准等,一视同仁。
(三)补助项目和补助标准。
坚持以筹定补、专款专用、购买服务、效率优先的原则。
1、补助项目:由各区(县)根据辖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需要、补助资金筹集、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成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力状况等,参考本办法第三条确定的项目,确定本区(县)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补助项目。
2、补助标准:各区(县)参照《安徽省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考核办法》确定。社区卫生信息管理、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爱国卫生运动指导等按服务人口、质量和效果补助,其余项目按服务次数、成本、质量和效果补助。预防接种补助不含儿童计划免疫疫苗费用。
3、补助额度:没有提供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机构不得补助,完成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机构按本区(县)社区卫生服务平均补助经费额度补助,完成任务好的机构可给予不超过平均额度20%的奖励。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总额 人均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
社区卫生服务人口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平均补助经费额度=人均补助经费 X 直接服务人口
4、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项目和标准须报市卫生、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执行,报省级卫生、财政部门备案。
(四)严格补助资金管理。
1、严格执行《安徽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强化资金管理。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补助机构名称、额度要张榜公布。
2、补助资金拨付:区(县)可采取预拨付和核拨付的办法进行,补助经费的60%一次性预拨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年终区(县)卫生会同财政部门按照《安徽省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组织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考核,按考核结果确定最终补助金额并核拨补助经费差额。本年度补助经费有节余的,可转下年度使用。
3、财务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必须设立独立帐户,并设立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总帐、分类帐、明细帐进行管理。补助资金必须用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支出,其他支出不得列支。
五、严格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提供和效果考核
(一)考核机构。
1、各级城市社区卫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考核的领导,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考核组织工作。
2、省、市、区(县)三级分别建立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评专家组,由卫生、财政行政管理和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其中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专家占50%。
3、市、区联合组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技术指导专家组,由市、区(县)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专业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按每街道1人配置,指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公共卫生服务。
(二)考核内容。列入财政补助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依法执业表现等列入考核内容。
(三)考核标准。省级考核执行《安徽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考核标准》(暂行),市、区(县)级考核标准由市、区(县)参照省级标准制订,报上一级卫生行政、财政部门批准后执行。
(四)考核安排。
1、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技术指导专家组负责对所辖区域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公共卫生工作的技术指导、日常监督和业务考核,按月或季度撰写评价报告,报市、区(县)考核领导小组。
2、区(县)通过日常考核与集中考核相结合方式,每年至少于6月和12月组织一次集中考核,对照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标准,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完成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情况进行全面考核,撰写评价报告上报市、区(县)考核领导小组。
3、省、市级每年年终组织一次考核,省对各市、市对各区县15%的社区卫生 服务机构进行抽查考核,其考核结果作为核拨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的依据。
(五)考核结果。考核结果分为四个档次,低于60分为不及格、60分—79分为及格、80分—89分为良好、90分以上为优秀。其中考核不及格的,补助经费不得超过平均补助额度的30%;及格的按平均补助额度补助;良好的给予不超过10%的奖励;优秀的给予不超过20%的奖励。在考核中,发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非法行医、弄虚作假、严重医疗事故等问题,视情节轻重,将给予通报批评或取消享受政府财政补助经费资格等方面的处理。
六、强化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监督管理。(1)依法严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从业人员和技术服务项目的准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监管,保证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和效果。
(2)严格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补助经费的监管。必须遵循专款专用、专帐核算的原则。各级财政、卫生部门应会同审计、监察等部门定期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补助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区(县)财政、卫生部门应加强经费监督管理,建立财务约束机制和经费补助公示制度,努力增加工作透明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对截留、挤占、挪用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的,将按违反财经纪律严肃处理。
(3)建立社会民主监督制度。将接受服务居民的满意度作为考核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公共卫生服务效果的重要标准。发挥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居民的监督作用。
七、积极开展社会宣传和群众动员。充分发挥宣传部门、新闻媒体作用,卫生行政部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更要积极主动,广泛宣传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有关政策、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信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免费提供的公共卫生项目,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提高广大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信任度,扩大社区卫生的影响。
第二篇:安徽省城市住宅区物业管理服务收费实施办法
安庆市城市住宅区物业管理服务收费实施办法
第一条为规范物业管理服务收费行为,维护业主、非业主使用人(以下统称使用人)和物业管理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城市物业管理事业健康发展,根据《安徽省城市物业管理服务收费暂行办法》(皖政〔2001〕27号)、《安徽省城市住宅区物业管理暂行办法》(省政府令第92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物业管理企业接受业主委员会(业主委员会成立前为房地产开发单位,下同)或者使用人委托,对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住宅区的物业提供日常管理、养护、维修及其他相关社会化和专业化服务的收费行为。
第三条物业管理服务收费属于经营性服务收费,遵循合理、公开及既要合理补偿物业管理成本费用又要与使用人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的原则,按照物业管理服务等级和服务标准实行分等定价,禁止价格垄断、牟取暴利和价格欺诈行为。
第四条市、县人民政府价格行政主管部门是所辖行政区域内物业管理服务收费的主管部门,负责审核制定物业管理服务收费标准,会同同级物业管理主管部门对物业管理服务收费进行协调、监督和指导。
第五条物业管理服务收费根据提供服务的性质和特点,分别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
住宅区内普通住宅的公共性综合服务和公共性专项服务的收费,实行政府定价;住宅区内高级公寓、别墅、写字楼和商业用房等经营性物业的公共性综合服务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提供特约服务的收费实行市场调节价。
第六条实行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的物业管理服务收费标准,由市、县价格行政主管部门按国家规定的成本构成,结合本地经济发展水平与物业管理市场发展程度制定,经本级人民政府物业管理主管部门会签后公布。
物业管理服务收费标准应根据物业管理费用的实际变化作适时调整。
实行市场调节价的物业管理服务收费标准,由物业管理企业与业主委员会或者使用人协商确定。
第七条物业管理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公共性综合服务。包括住宅区内共用设施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住宅区内房屋共用部位的日常养护与管理;卫生保洁;环境绿化管理;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安全防范、消防协助管理服务等。
(二)公共性专项服务。主要包括车辆停放及进出管理、二次供水、转供电、电梯运行的专项服务等。
(三)代办性服务。主要包括:水费、电费、煤气费、电话费、有线电视费的代收代缴等。
(四)特约服务。主要包括:家政服务、家教服务、护理服务、礼仪服务、代购代管物品服务、对使用人的物业自用部位、自用设施的修缮等服务。
第八条物业管理服务收费分为以下四类:
(一)公共性综合服务收费
公共性综合服务收费以独立住宅区为单位,执行等级标准,分为甲、乙、丙、丁和临时五个等级,由价格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物业管理主管部门按规定标准综合考评定级,依其所定等级核定收费标准。物业管理服务内容和标准发生变化的,其收费等级应予重新核定。
公共性综合服务收费按每户建筑面积收取。
(二)公共性专项服务收费
按专项设施运行成本、维修费用、管理人员经费支出之和核定。
(三)代办服务收费
在自愿委托的基础上,按收费单位费用标准代收,代办手续费用由当事人双方商定。
(四)特约服务收费
由双方当事人自行商定。
第九条物业管理公共性综合服务收费的成本由以下项目构成:
(一)管理人员的工资和按规定提取的福利费;
(二)办公费用;
(三)共用设施设备日常运行、保养费及公用水电费(包括各专业服务人员的工资和按规定提取的福利费,以下第(四)、(五)、(六)项同)。
(四)绿化管理费;
(五)卫生保洁费;
(六)安全防范费;
(七)用于小区内物业管理的固定资产折旧费;
(八)法定税费;
(九)利润。
住宅区内普通住宅的公共性综合服务收费本着保本微利的原则确定,成本(指上述(一)至(七)项,下同)利润率不超过3%。
第十条实行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的,由物业管理企业根据实际提供的服务项目和费用支出情况,以住宅区为单位向价格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并提供以下资料:
(一)物业管理收费申请书;
(二)业主委员会或房地产开发单位委托书(合同);
(三)物业管理资质证书、工商营业执照;
(四)物业管理服务收费等级相关材料。
实行政府指导价的,由当事人双方按规定的基准价及其限幅商定具体收费标准,报价格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价格行政主管部门在核定物业管理服务具体收费标准时,应会同物业管理主管部门审查住宅区管理服务收费等级,并就物业管理服务内容、服务质量、服务层次和服务收费等内容举行听证会,听取各方意见。
收费等级变更的,其具体收费标准应根据收费等级考评结果重新核定。
第十二条物业管理企业应与业主委员会或者使用人签订物业委托管理合同,明确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合同中服务内容、服务质量的约定,应与服务收费等级一致。合同中有关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的服务收费的约定,应不超出价格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标准或标准范围。
服务收费具体收费方法应在合同中明确,但公共性综合服务收费预收期最高不得超过六个月。使用人在预缴费期间内搬迁的,物业管理企业应退还尚未提供实际服务但已预收的费用。
第十三条使用人装饰(修)房屋,应与物业管理企业就房屋安全和装饰垃圾清运费达成协议,房屋不装饰不收费。
第十四条暂未入住的房屋,业主应按规定标准的50%缴纳公共性综合服务费用。第十五条房地产开发单位按规定移交给业主委员会并由业主委员会委托给物业管理企业使用的商业用房和其他共用设施、设备、场地等,在保证为使用人服务
需要的前提下,经营所获收益应用于住宅区物业管理,并接受业主委员会的监督。第十六条房地产开发单位扫尾工程的费用、房屋交付使用前房地产开发单位委托物业管理企业进行管理所需费用、由房地产开发单位承担的在规定期内的保修费用,不得由使用人负担,不得动用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第十七条人为造成共用设施设备损坏或损失的,由责任人负责修复或赔偿。第十八条物业管理服务收费实行明码标价制度。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及收费办法应在物业管理企业经营场所或服务地点公示。
物业管理企业收取的服务费应按收费项目分科目建帐,统一核算。每半年向业主、非业主使用人和业主委员会公布收入和支出情况,接受他们以及价格、物业管理和税务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
第十九条物业管理服务收费实行收费许可证制度。
第二十条物业管理企业已接受委托对物业实施管理并收取服务费的,其他部门和单位不得再行重复征收性质和内容相同的费用。
第二十一条使用人应按合同约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向物业管理企业缴纳物业管理服务收费,除市场调节价的服务收费外,未经价格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物业管理服务收费,使用人有权拒交。使用人不按规定缴纳服务费的,物业管理企业有权按照合同的约定予以追偿。
对住宅区五保户和生活水平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住户,经业主委员会与物业管理企业协商,可以减缴或者免缴公共性综合服务费用。
第二十二条业主委员会、使用人对物业管理企业提供的低于合同约定要求、质价不符的服务,可以提出限期改进意见,逾期仍不履行约定要求的,可以向价格行政主管部门投诉要求降低其收费等级;或者按照合同法规定追究其违约责任,直至改聘物业管理企业。
第二十三条物业管理企业与业主委员会、使用人之间发生收费纠纷的,可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由价格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调解处理,也可依法提起民事诉讼。第二十四条物业管理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价格行政主管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一)擅自制定属于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范围的价格的;
(二)擅自设立收费项目、自定收费标准,强行收费、乱收费用的;
(三)不按规定执行明码标价的;
(四)只收费不服务或提供的服务质价不符的;
(五)其他违反本办法的行为。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由市物价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本办法自2002年2月1日起施行。
第二十七条本办法施行前已实施物业管理的,其服务收费按本办法逐步规范。
第三篇:城市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免费项目及服务内容(模版)
城市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免费项目及服务内容
一、社区卫生诊断
(一)调查了解掌握居民总体健康状况,分析健康问题及影响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针对问题及危险因素制订健康促进规划。
(二)社区卫生诊断每3年开展一次。
二、健康档案及健康管理
(一)对辖区内60岁以上老年人、低保等贫困人群、在社区接受连续治疗的确诊慢性病病人,统一免费建立健康档案。
(二)对以上人员健康状况及其工作、生活方式和居住环境等相关信息进行收集,评价健康问题及影响因素,依据个人和群体健康问题及影响因素,制定健康管理方案。
三、健康教育
(一)普及卫生常识,开展健康咨询和不良行为干预。
(二)免费对辖区居民开展个体及群体健康教育。举办群体性健康知识讲座,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不少于12次,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每年不少于6次;开办专用健康教育宣传栏,每年不少于4次;常规开展门诊个体健康指导、咨询服务,提供健康教育处方等宣传资料。
(三)免费对辖区内的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及重点疾病高危人群等重点人群和中小学校、托幼机构、社区居委会、休闲娱乐场所等重点场所,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为重点人群提供健康处方或健康指导或行为干预。
四、预防接种
一类疫苗实行免费接种。
五、结核病社区访视及督导治疗
(一)对发现的可疑结核症状者免费进行登记并及时转诊。
(二)在结核病防治机构指导下,对辖区内非住院结核病人协助实行规范化治疗管理,督导治疗。
六、艾滋病社区防控
(一)协助有关部门免费开展艾滋病患者(感染者)及其家庭的社区关怀,开展心理和健康行为干预。
(二)对辖区居民开展艾滋病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提供咨询服务。
七、传染病疫情监测和报告
(一)按照传染病访视规范,免费对可访视的法定传染病病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观察病情恢复情况。
(二)指导恢复期传染病患者定期复查,指导消毒隔离和观察密切接触者有否续发。
八、高血压、糖尿病病人管理
(一)对辖区内60岁以上且建立了健康档案的高血压、糖尿病病人,免费建立高血压、糖尿病管理专案,按技术规范进行随访。
(二)对病情相对平稳的病人每两个月随访一次,询问病症,监测血压,进行物理检查,鉴别合并症,观察指导用药和饮食,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九、其他慢性病筛查及建档
(一)实施高危人群和重点慢性病日常筛查。免费对辖区内60岁以上老年人中的超重及肥胖、临界高血压、空腹血糖偏高、器官受损等高危人群进行筛查登记。
(二)重点对心血管疾病、脑卒中、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炎、精神异常等患者进行登记,建立健康档案,至少每半年指导一次,给予针对性指导,督促坚持治疗。
十、康复指导
(一)免费对辖区内残疾人情况进行登记,定期指导残疾人进行家庭康复训练以及生活环境改造。
(二)对双向转诊的患者,在出院后的疾病恢复期,进行至少一次家庭随访,指导康复。
十一、孕产妇保健服务
(一)免费为孕妇建立保健卡。根据孕产妇孕早、中、晚期特点,开展产科检查(测血压、体重、宫高、腹围、胎位、胎心率等)和辅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等。孕产妇孕期免费检查至少5次。
(二)孕产妇产后免费3次家庭访视。
十二、儿童保健服务
(一)免费建立儿童保健手册。
(二)为3岁以下儿童免费进行体格测量和体格发育评价。体格测量包括测身高、体重、头围、胸围、坐高、上臂围等6项;结合生长发育监测图,进行个体纵向评价。
(三)为3岁以下儿童免费进行体格检查(按4、2、1系统管理要求进行),重点是营养状况(包括皮下脂肪厚度)、贫血、佝偻病体征和眼、耳、口腔(牙齿)、心、肺、腹部检查。
(四)为3岁以下儿童每年免费检查血红蛋白一次。
(五)免费为体弱儿建立专案管理,每季度及时追访和指导健康行为。
十三、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免费为育龄妇女以及有需求者提供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咨询和指导,免费发放避孕药具。
十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
(一)做好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和报告。
(二)配合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第四篇: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计划(共)
社区要把公共卫生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全面提升中心核心竞争力,促进中心的基本医疗、预防保健管理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制定好计划,以助社区工作的顺利有序地开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计划,欢迎大家阅读!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计划(一)
根据涿州市20xx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为了确保十一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顺利实施,更好地落实和完成目标,制定本计划。
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以孕产妇、0-6岁儿童、65岁及以上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和重性精神病人为重点人群,为辖区常住居民建立统一的、规范的健康档案,并逐步实行信息化管理,年内目标,城市居民建档率达60%,农村居民建档率达50%。
二、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和健康教育咨询
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定期更换内容,每年不少于6次,健康教育咨询、讲座乡级每年不少于12次,村级不少于6次,每年播放不少于6种健康教育音像材料,组织不少于9次面向公众的健康教育咨询活动。
三、预防接种
按要求为辖区内适龄儿童接种乙肝、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腮风疫苗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和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疫苗。以处为单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95%以上。
四、传染病防治
做到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早期发现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要及时上报,做到不迟报、不瞒报、不漏报,主动搜索疫情,积极消灭疫情,配合上级卫生部门做好疫点处理和流调工作,疫情报告率、及时率100%,积极开展传染病知识宣传和咨询。
五、儿童保健
为辖区0—6岁儿童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和健康档案,开展新生儿访视和儿童保健管理,实施体格检查,生长发育监测与评价,开展母乳喂养、辅食添加、常见病防治等健康指导,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率城市95%,农村85%。
六、孕产妇保健
按要求为辖区孕产妇建立保健手册和健康档案,做一般体格检查、孕期营养心理健康指导等。开展至少5次孕期保健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孕产妇管理率城市95%,农村85%。
七、老年人保健
为辖区65岁以上老人建立健康档案,每年做一次体格检查,并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意外伤害预防等健康指导,老年健康管理率城市50%,农村30%。
八、高血压管理
对辖区高血压人群进行指导干预,为35岁以上的初诊患者测量血压,确诊的高血压、患者建立健康档案,纳入慢性疾病管理,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并定期随访,同时做好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高血压管理率城市≥50%,农村≥30%。
九、糖尿病管理
对辖区糖尿病人群进行指导干预,每年为辖区内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纳入慢性疾病管理,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并定期随访,同时做好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糖尿病管理率城市≥60%,农村≥30%。
十、重性精神疾病管理
对辖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建立健康档案,在专业机构的指导下,对其进行随访和康复指导,并做好相关记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率≥50%。
十一、卫生监督协管服务
对辖区内食品安全信息、职业卫生、饮用水卫生安全、学校卫生、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每年进行四次巡访,发现相关信息及时向卫生监督机构报告。协管报告率100%。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计划(二)为进一步加强我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公共卫生管理和服务水平,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本社区实际特制定工作计划。
一、着力完善健康档案信息。
按照《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培训和指导,发挥好项目办的作用,统一驻村医生工作台帐目录,继续对城乡居民健康档案中的家庭、个人信息和建档体检等进行补充和完善,力求健康档案信息完整、真实、准确。
定期开展健康档案信息的更新和维护,确保健康档案时效性、连续性。重新调整城关镇城区社区卫生服务责任区块,解决城区社区卫生服务难题,全面规范开展城区社区卫生服务,力争全县城镇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85%。
二、着力加强村卫生室紧密型一体化管理。
继续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改造提升工程,根据规划全面完成建设任务。进一步完善村卫生服务室一体化管理,整合乡村卫生资源,加强对村卫生室的督查,严格执行统一人员准入与执业管理,统一业务管理,统一药械管理,统一财务管理,统一绩效考核的“六统一”管理原则,巩固乡村卫生服务机构紧密型一体化管理。
村卫生室全面启用HIS系统,实现看病有登记,取药有处方,收费有收据,进药有凭证的目标,确保百姓得到优质、价廉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
三、着力做好第五轮参合体检和老年人健康管理。
继续开展以重点人群为主的城乡参保居民健康体检工作,60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检查和规范管理率在65%以上;中小学生、儿童体检率达到90%以上;各地要制订适合当地的操作性强的参合农民健康体检工作计划,在当地政府、村委会支持配合下,以下村体检为主,到院体检为辅,保证体检项目和质量,及时书面反馈体检信息,体检结果全部纳入居民健康档案并实施动态管理。
四、着力拓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模式。
根据“关口前移,重心下沉”的原则,加强对驻村医生的管理,积极开展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和巡回医疗,加强对驻村医生的培训和现场指导,提高驻村医生的服务技能和服务质量,提高慢病患者对驻村医生随访的依从性、主动性,提高服药率和控制率。继续拓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团队服务模式为基础的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在上年的基础上,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率提高10%以上。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计划(三)为了进一步加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管理,扎实推进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有效保障农民健康水平,特制定20xx年公共卫生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加强直接面向农民的公共卫生服务,充实服务内涵,提高服务质量,减轻农民负担,全面落实农村公共卫生责任,保证农民享有基本卫生服务,保证农村重点人群享有重点服务,保证农民享有基本卫生安全保障。
二、建立健全村级公共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和服务管理组织
1、社区把公共卫生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社区公共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在本镇公共卫生工作明确后,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和充实人员,设立办公室,负责落实上级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2、社区公共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和卫生所人员要确保我社区共卫生工作顺利进行。
三、落实社区公共卫生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保证农民享有基本卫生服务:包括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基本医疗惠民服务、合作医疗便民服务、防疫、保健等。
(一)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课每季度开课一次,内容要有季节性、针对性,每次参加人员必须达到50人或以上,宣传栏内容要实用,每季要有照片存档。
(二)健康管理。
1、家庭健康档案建档率要求90%,健康档案册中内容必须完整准确、无缺项。
2、按时做好健康体检、儿童预防接种、儿童体检、孕产妇系统管理、常见妇女病检查、重点管理慢病、上门访视内容以及因病住院、门急诊等诊疗情况记入健康档案中,要求完整准确,建立动态、连续的家庭健康档案。
3、每季度开展一次免费上门访视服务,访视率必须达到95%或以上,随访和干预情况及时记入健康档案中,重点疾病的访视内容要求详细,完整清楚,真实可信,并及时进行汇总准确上报。
(三)基本医疗惠民服务。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合理收费,按规定执行医疗优惠政策。
(四)合作医疗便民服务。
1、卫生所医生必须熟悉合作医疗政策,并进行大力宣传,使各种人群对合作医疗政策的知晓率达85%。
2、每季度公示本村参合人员报销情况,负责并保管好本村参合人员名册,登记项目要齐全、准确。
(五)妇幼保健。
1、认真做好妇幼保健工作。特别是孕产妇系统管理及6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
2、每月按时管理上报孕产妇及出生儿童,并及时纳入系统管理。
3、每月进行4次下乡入户工作,根据情况按时进行孕产妇、儿童访视。
4、做好妇幼保健宣传,每两月一期,全年6期。
(六)防疫工作。
1、做好各项卫生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和突发事件的预防工作,提高全民防范意识。
2、尽职尽责开展工作,按时完成儿童预防接种、结核病筛查、疫情调查上报、疫苗冷链管理、卫生所消毒管理、安全注射工作。每月29日做好预防接种,平时根据实际情况按时接种。
3、开展适宜的疾病防治宣传,特别是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防疫宣传每两月一期,全年共6期。
(七)慢性病管理。
1、做好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心脑血管病、精神病等慢性病病人建档和管理。做好老年人体检登记工作。
2、做好每季度一次慢性病随访工作,做好慢性病防治知识宣传。每月一期,全年共12期。
(八)食品安全工作。
加强对农村食品、饮用水卫生的监督和指导与管理。提高农村公共卫生信息报告及时率,减少损失。
(九)及时上报各种报表、数据。
(十)按时完成上级安排的临时工作。
第五篇:《安徽省城市老旧小区整治实施办法》
安徽省城市老旧小区整治实施办法
2016-06-12
省住建厅
省财政厅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中发〔2016〕6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2016年实施33项民生工程的通知》(皖政〔2016〕25号)要求,有序推进城市老旧居住小区整治改造,改善老旧居住小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制定本办法。
一、总体目标
从2016年起,分5年时间,对各地纳入城市老旧小区整治改造项目库中的5100个小区,150万户居民住户进行改造提升。2016年计划整治改造老旧小区总建筑面积1835万平方米,涉及项目小区660个、居民住户19.7万户。
二、实施内容
城市老旧居住小区整治改造按照基本型和提升型两类组织实施,其主要内容包括:
(一)基本型整治改造主要内容。改造水、电、气三表出户,确保水、电、气收费直收到户;疏通、翻建地下管网,修整、翻建小区道路;修整、规范杆管线设施;改造、复建停车设施,更新环卫设施。改造提升绿化,配套休闲设施,规范文化宣传设施。整修屋面,改造提升外观,整修楼道内墙、扶手、栏杆等。完善公建配套,改造提升配套用房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物业管理用房。增设电子防护系统等技防设施,完善楼宇安全系统。疏通消防通道等。
(二)提升型整治改造主要内容。2016年,进行提升型改造试点,主要内容为:一是节能保温屋面、墙体改造,更换具有节能保温性能的门窗。二是居住小区道路、游园、公共场所增设无障碍通道等设施,住户楼栋增设电梯或坡道楼梯等“适老化”改造。
三、项目及资金管理要求
各地在城市老旧小区整治改造过程中,要建立健全政策机制、审核机制、实施机制、拨款机制、资金监管机制和验收机制等一揽子管理机制,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一)明确政策机制。从2016年起,各地分5年时间,对纳入省级城市老旧小区项目库的5100个小区、150万户进行改造提升,省级给予适当奖补,范围不得突破。项目重点支持老旧小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老楼危房加固改造、老楼节能改造、“适老化”改造等方面。
(二)加强项目审核。各地要建立项目审核机制,年初各市县从省级城市老旧小区整治改造项目库中确定当年整治改造计划,并对项目实施条件、项目入库情况等进行审核确认后上报,省级对各地上报的项目计划进行复核,确认后列入实施计划。
(三)严格项目实施。城市老旧居住小区整治改造坚持以块为主、块抓条保的推进实施机制。各地要严格按照建设改造项目管理程序实施,完善项目前期,编制项目建议书,按规定程序报批,委托设计单位编制项目初步设计或设计文件,编制项目概算,按规定程序组织审查论证及批复。要规范招标采购、勘察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监理、竣工验收等程序,加强施工过程监督和跟踪审计,落实市场主体责任,注重发挥街道、社区、居民群众的积极性,确保工程质量。各地要有计划地确定一批基本型、提升型整治改造示范项目,不断总结经验,扩大推广。老旧小区改造整治项目原则上应在每年12月底前基本完成整治任务,省级在年底前完成验收考核等相关工作。
(四)规范拨款程序。项目实施计划确定后,省级按照任务量等因素预下达奖补资金,并根据项目验收情况对省级奖补资金进行清算。对于各地根据情况提前实施的项目库中城市老旧小区整治改造项目,省级奖补资金在次年拨付。各地要建立拨款机制,明确资金拨付程序和依据,根据项目进展及验收情况,按照国库集中支付有关规定,及时拨付资金。
(五)加强资金监管。各地应加强专项资金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监管机制,确保专款专用。省级奖补资金要全部用于老旧小区整治改造工程建设项目支出,不得用于人员经费、办公经费、交通工具和办公设备购置等方面支出,不得用于平衡本级预算。
(六)规范组织验收。工程竣工后,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建立健全验收机制,按照规定程序和步骤规范组织开展工程验收,注重发挥街道、社区、小区居民的积极性,促进共治共管、共建共享。
四、实施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各市县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协调,健全机制,切实承担起老旧小区整治改造主体责任。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认真抓好落实,规范建设管理程序,强化实施监督管理,督促参建单位严格落实工程安全、质量安全管理责任,做好项目验收和绩效评价等工作。财政部门要落实老旧小区整治改造项目政府补助资金,加强对项目资金的预算管理和使用监管。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协同配合,共同推进老旧居住小区整治改造提升工作。各街道、社区居委要落实属地管理责任,确保老旧居住小区改造提升工作顺利推进。
(二)实行目标管理,提高改造绩效。老旧居住小区整治改造坚持“统一组织、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加强目标管理、计划管理,积极创新招标采购、过程监管模式,严格实施过程的监督评估,确保取得实效。
(三)积极筹措资金,确保任务完成。城市老旧小区整治改造以市、县投入为主,省级给予适当奖补,每年安排2亿元奖补资金。市、县政府要通过财政投资、水电气和通信等专营单位设施改造资金等多渠道筹集整治改造资金,积极引入社会资金投资和信贷支持。
(四)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改造成果。加强老旧居住小区改造提升后续管理,引入物业服务企业促进小区管理规范化、常态化。
(五)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各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老旧居住小区改造提升的重要意义,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大力营造改造提升方案群众支持、过程群众参与、成果共同维护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