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下降的几点思考
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下降的原因
我们的学校教育发展到今天,这种对未来生产力的培养活动似乎陷入了一个困境: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真的不可兼得吗?学生在学习的同时真的要以牺牲身体的健康发展为前提吗?这就引出了一个热议已久的话题――中学生体质下降原因的讨论。对该问题的归因,可以说是众说纷纭。据教育部中学生进行的体质健康监测显示,我国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发育指标呈增长趋势,但肺活量、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等体能素质却持续下降,眼睛近视的比例更不容乐观。增强学生体质已刻不容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如今学生身材出现两个极端,一个是“胖墩型”,另一个是“竹竿型”,怎能不让人担忧?到底是那些因素影响了中学生的身体健康呢?
一、素质教育仍形同虚设,应试教育导向影响学生体质的提高 多年以来,我国一直努力要将应试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要求学校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均衡发展的全面型人才。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对素质教育的理解都还存在片面性。一些中学为了提升自己的知名度或是影响力,自觉不自觉地将主要精力放在追求升学率上面,甚至有的时候,主科的课程代替了本应有的体育课、健康课。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无形中也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学习压力。而在家庭方面,家长们仍然对孩子望子成龙,学习成绩代表一切,为了孩子的未来,别无选择地将孩子往中考高考升学的独木桥上赶,忽视了孩子的身体健康,学生们也就更无暇顾及“身外之物”的体育锻炼了。
二、学校管理者的理念制约着学生体质的提高
如果把学校比做生产人才的特殊工厂,那么,德育搞不好要出危险品,智育搞不好要出次品,体育搞不好要出废品。毛泽东说,身体“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如今,世界风云变幻,竞争如此激烈,国力日渐强大,“龙的传人”岂能虚弱不堪?领导者的喜好决定着学校发展方向。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没有强健的体魄哪来强大的祖国。虽然政策法规如何如何强调,但基层领导观念还没有转变,落实不到位,措施不得力。政策法规变成一句空话,没有执行力,体育课形同虚设。体育课为文化课让路,在很多地方这是天经地义的。体育器材少的可怜,只有几个球,场地更不用说。这不仅制约了学生的活动,也影响了学生兴趣的提高。“为了学生一切,一切为了学生”,我们这些领导应站在更高层次去审视一下自己的观点,不能以牺牲学生的身体为代价来抓政绩。
三、体育教师的责任影响学生体质的提高
体育教师首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现有一种现象:宁愿坐死,不能跑死。宁愿不上,不能出事。家长怕孩子运动时受伤,学校怕担责任,体育教师怕担责任,为了避免所谓的“体育安全事故”,所以就不断取消一些竞技性、对抗性项目。学生在校稍有个磕磕碰碰,家长就不依不饶。为了安全起见,教师不敢给学生安排强度稍大或安全系数较小的运动项目。如,铅球,山羊,跳箱等。“稳稳当当”地上体育课,现已成为一种时尚。这也许是学生 体质下降的另一个原因吧。体育教学改革多少年,体育教学模式多种多样,“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快乐学习”,确立了学生在体育课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管什么教学模式,笔者认为,在体育教学中都不能忽略技与能的教学和正确的评价,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忽视了学生的体能发展,完全放开就是放羊式教学,统的过死,禁锢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学生自主性的发挥。每节课还需要一定的练习密度。体育教学就是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协作”的过程。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与体能的提高,主要取决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这条经验是万万不能丢的!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水平,是我们每位体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国家之需要,民族之需要。实际上体育不仅强壮了身体,而且也健康了心理,和谐了关系。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健康人格自然要以健康体质为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应该把“身体好”确定为教育的第一目标。
四、学生的片面认识影响学生体质的提高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都很喜欢体育课。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体育课看法也有所不同,有的认为自己“体质不借”没有锻炼的必要;有的认为体育课“毫无意思”不想上;还有的认为“长大了还在蹦蹦跳跳不象样子”怕丢人等等;另外,独生子女增多,家庭、学校对他们的意志品质、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有所忽视,致使他们缺乏刻苦锻炼的意志,怕苦、怕累的思想较为普遍。在体力劳动明显减少的同时,体育活动时间在减少,体育活动的强度也不够。体育课上,天 气稍热不愿意动,天气稍冷便不出来,以各种理由请假。体育锻炼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要想有强健的体魄,并非一朝一夕。教师应该让学生树立运动强身的观念,将运动融入生活中的细微之处。体育老师还应该从自身的专业素养出发,认真的执行学校交给的任务,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专业水平。体育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是学生兴趣的激发者。体育教师丰富的理论知识,高超的运动能力,优美的示范姿势以及恰当的教育语言,都能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另外,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形式多种多样也能唤醒学生对体育课的重新认识。
《体育与健康》实施已6年了,学生的体质则一降再降,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值得广大教师和教育行政领导深思。课程的目标是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增强体质,兴趣和体质的增强不是一对矛盾,而是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关注学生的健康状况,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不能只是口头上的、形式上的,而应该落到实处。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让广大青少年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充分展示新时期青少年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第二篇:浅谈学校体育学生体质下降及思考
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这份文件被称为中央7号文件。它的目的在于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以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中央七号文件中共提供了三种主要指示和思路,第一是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第二认真落实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各项措施;第三点就是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形成全社会支持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合力。
文件中所指出的解决方法及途径正式针对了发生在当今学校体育中受教育群体学生亟需解决的问题,即当今青少年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问题。
2011年,中国进行了第6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本次体质监测覆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7个民族、995所学校,参加调研人数为348495人。检测项目包括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健康状况等4方面24项指标。
1.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缓慢下降,但下降幅度明显减小。
调研结果显示,19-22岁年龄组除坐位体前屈指标外,爆发力、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但与前一个五年相比(2000年-2005年),下降幅度明显减小。
与2005年相比,19-22岁城市男生、乡村男生立定跳远成绩分别平均下降1.29、0.23厘米,引体向上成绩分别平均下降1.44、1.45次,1000米跑成绩分别平均下降3.37、3.09秒;城市女生、乡村女生立定跳远成绩分别平均下降2.72、0.92厘米,仰卧起坐成绩分别平均下降3.02、2.48次/分, 800米跑成绩分别平均下降3.17、1.87秒。另外,城市男生、城市女生握力分别平均下降0.18、0.35千克;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女生50米跑成绩分别平均下降0.06、0.10、0.05秒。
2.视力不良检出率继续上升,并出现低龄化倾向。
调研结果显示,各学段学生视力不良率仍然居高不下。7-12岁小学生为40.89%(其中城市为48.81%,农村为32.98%),比2005年增加9.22个百分点;13-15岁初中生为67.33%(其中城市为75.94%,农村为58.74%),比2005年增加9.26个百分点;16-18岁高中生为79.20%(其中城市为83.84%,农村为74.59%),比2005年增加3.18个百分点;19-22岁大学生为84.72%(其中城市为84.14%,农村为85.30%),比2005年增加2.04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低年龄组视力不良检出率增长明显,如:7岁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32.17%、36.43%、24.12%、26.95%,比2005年分别增加8.71、8.76、10.56、10.32个百分点。3.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
调研结果显示,学生肥胖和超重检出率继续增加。7-22岁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3.33%、5.64%、7.83%、3.78%,比2005年分别增加1.94、0.63、2.76、1.15个百分点;超重检出率分别为14.81%、9.92%、10.79%、8.03%,比2005年分别增加1.56、1.20、2.59、3.42个百分点。4.龋齿患病率出现反弹。
调研结果显示,与2005年相比,多数年龄组学生乳牙龋齿患病率、恒牙龋齿患病率出现反弹。如: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7岁年龄组乳牙龋齿患病率分别为55.84%、57.48%、62.10%、62.55%,比2005年分别上升8.04、8.78、3.70、3.95个百分点;12岁年龄组恒牙龋齿患病率分别为19.80%、18.64%、18.64%、23.85%,比2005年分别上升8.90、3.94、6.64、8.05个百分点。
青少年体质下降的原因有许多,众多的原因背后隐藏了更加复杂的问题,诸如社会问题、教育问题、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将就此一系列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层层破解,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一、学校方面原因。
首先,传统教育观念“重文轻体”
学校是中小学生健康发展的理想的殿堂,但传统的教育思想和制度使中小学生成为教育的奴隶,有碍于中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学,而优则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观念根深蒂固。通过学习改变命运,改善生活状态的愿望一直是国人在学海中挣扎的动力。
其次,繁重的课业负担挤占课余锻炼时间
学生的家庭生活同样笼罩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之下,小太阳始终难以见到“太阳”。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中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及睡眠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由于学生普遍在校学习时间过长,学业负担过重,近七成中学生每天睡眠不足7小时。长期的加压加码,使学生不堪重负;长期的睡眠缺乏,导致学生体质下降;夜以继日的埋头学习,导致学生视力减退。
再次,体育经费、场地设施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投入严重不足,而学校体育的经费投入更是少得可怜,很多学校体育的硬件设置不够齐全,场地、器械等达不到标准,影响了课程的质量和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最后,师资力量匮乏
许多中小学尤其农村中小学,在教师的引入上有着重智轻体的现象,没有专职体育教师,或专职体育教师改教其他学科,或小学语文老师、数学老师兼职体育课的现象特为普遍。
二、社会方面原因。
第一,政府管理缺位。社会管理职能是法律赋予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其内容包括经济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方面,我国青少年体质近些年持续下降之现状严肃反映了政府管理的失责。政府管理的缺位体现在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方面,主要表现为政府的不作为即对社会的消极管理,管理行为的缺位导致学校权力超出应有边界以及学生权利的无法保障,直接破坏了学校教育的秩序和平衡发展。
第二,社会环境对体育教学影响。体育教学虽说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贯彻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部分,但是体育在学校的“五育”教育中成为所谓的副科。人们普遍认为,要想取得高的学术成就和高的社会经济地位,主要靠在科学知识上勤奋努力。所以体育课的学科课程地位低,不受重视。由于体育课程得不到重视,有些学校的管理者,认为搞体育的人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轻视体育教学,看不起体育教师的工作。在一些学校体育课的课时费是其他课的60%。在职称评定,考评奖励等方面也和其他学科存在不平等现象,这些都严重挫伤了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第三,法规的落实难以保障。体育活动时间是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最基本的重要保证。《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学生每天要保证1h的体育活动时间。全国学校体育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李永亮在《对中小学生体质下降的七大原因及五项对策》中讲到:学生参加体育动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8%的学生能达到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42%的学生能达到每天半小时体育活动。随着年级增高,达到每天1h体育活动的学生逐渐减少。这样的调查数据在那些条例和指导纲要面前显得很渺小,由于缺乏有效的严密的监督机制,责任不明确,规定成了一纸空文。
三、家庭方面原因
第一,家长缺乏正确的健康观和教育观。脑力劳动为上,体力劳动为下,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传统社会文化观念,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受传统社会文化观念的影响,受一考定终身,以分数论英雄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受社会竞争加剧,就业压力增大的社会现实影响。许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普遍具有重智育轻体育,重营养轻锻炼,重文化素质轻心理素质的倾向。对孩子培养不顾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拔苗助长”热衷于早期“智力开发”。周末假期,本来是孩子放松的好机会,可是一些家长还要孩子参加各种辅导班,考试班或给孩子请家教,让孩子学钢琴、学绘画。从而剥夺了孩子玩耍的权利,锻炼身体的权利。
第二,家长缺乏必要的营养科学知识。许多家长尤其是独生子女家长不仅对孩子娇生惯养,而且缺乏必要的营养科学知识,在饮食方面,太放纵孩子,孩子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致使孩子过多摄入了含高糖、高脂、高蛋白、高热量的垃圾食品,造成孩子“营养过剩”,或者致使孩子养成了挑食、偏食习惯,使营养物质摄入不全,缺少必要的微量因素,造成孩子“营养不良”,因此,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及不良的饮食习惯是导致“土豆型”和“豆芽型”孩子即“小胖墩”“豆芽菜”比比皆是的原因。
四、学生自身原因
首先,缺乏健身意识。对于体育运动对于体质健康的认识不够。从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调查来看,目前大部分学生的体育课时间安排是每周一节,在仅有的一个半小时的运动时间里,部分学生不积极配合锻炼、偷懒、早退的情况时有发生,充分反映出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忽视态度。而且在每天的课余锻炼时间,男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比较多,进行篮球、足球等项目的锻炼,女生基本上除了体育课外用于锻炼的时间几乎等于空白。学生并没有认识到体育运动对体质健康的重要意义,主动进行体育锻炼的比例偏低。
其次,生活方式不健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也随之发生变化,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青少年接触网络的比例迅速增加。这种生活方式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学生将有限的闲暇时间主要用于玩电子游戏、浏览互联网、看电视等活动,而运动时间明显减少。交通工具日趋发达,学生上学放学运动量大幅度减少,这些生活习惯的改变必然造成学生体能下降。现在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日常事务不会做也不愿做,更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身体长期得不到充分的活动肥胖自然增多。
最后,饮食习惯不健康。饮食和营养是保护和增强学生体质与健康、提高活动能力和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帮助人们改善体能和保持良好的体态。由于中小学普遍开有早读课,一些中小学生为了赶时间不吃早餐或吃不好,而在中午,一些中小学生嫌学校的饭或家里的饭不合自己的口味,随便在校外的小摊上吃一些不合卫生标准的垃圾食品等。不良的饮食习惯也是造成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针对相关问题,我们从当今社会的专家所采取的方向入手,寻找解决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对策,分别有以下几点。
一、从学校方面。
首先,学校应摆正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把体育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切人点。认真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其次,学校要认真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新课程标准,开足上好体育课,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弱占用体育课,更不得出于安全的理由,因噎废食,使体育课“空壳化”、“休闲化”、“走过场”。要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有效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学校要实行科学规范的作息制度,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形成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生气勃勃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有效地促进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甲.。要积极开展早操、课间操和下午的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4,时的体育锻炼时间,让“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深入人心。此外学校还要加强学生体育社团和体育俱乐部的建设,广泛开展学生体育集体项目的竞赛。
再次,学校应合理分配办学经费,增加体育经费在办学经费中的比重,改善体育场地、设施条件,为青少年学生的体育锻炼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同时学校要根据课时计划,增加体育教师的编制,加强 体育教师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和水平,努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使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
最后,学校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合理安排学生在校的学习时间,控制作业量,确保学生有足够的睡眠时间、体育锻炼时间,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增加授课时间和作业量,加重学生学习负担。
二、从家庭方面
首先,家长要深刻地认识到体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健康观和成才观;
其次,家长要掌握必要的营养科学知识,注意改善孩子的膳食结构,矫正孩子的偏食习惯,有意识地让孩子多劳动、多运动,要走出重智育轻体育、重营养轻锻炼、重技能轻体能的误区,不能以牺牲孩子的健康为代价,进行“课业加餐”。
最后,家长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作息习惯和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让孩子远离“电子鸦片”——电子游戏。
三、从社会方面
青少年体质健康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教育、体育部门及共青团、新闻媒体要共同构建一种健康的生活理念,坚持不懈的抓好青少年的体质健康,营造一种全社会都重视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社会氛围。
首先,教育部门要加强完善学生体质与健康监测,网络建设,定期公布监测结果,并且根据监测结果反映出来的学生健康状况,指导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同时教育部门要尝试在高中毕业学业考试中增加体育考试,使体育成绩成为全面评价学生质量、选拔人才条件的需要,将体育考试成绩作为高考录取新生的重要参考依据,以此提高学校、学生、家长对体育工作和学生身体健康的认识,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教育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学校体育的监督制度,成立学校体育工作指导委员会或督导组,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各级各类学校体育进行评估检查,建立目标责任制,确保学校体育工作各项措施落实到实处。
其次,体育部门要把增强人民的体质,群众体育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在社区建一些必要的体育设施,同时要把青少年儿童作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开放社会体育设施,为青少年的体育锻炼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
再次,共青团要利用迎奥运的契机、利用青少年组织程度较高的特点,推进青少年体育锻炼和健身计划,积极开展“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活动,如青少年夏令营、冬令营等。
最后,新闻媒体要多关注青少年体质健康,加强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社会氛围。
四、从学生方面
要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关键还在于青少年本身。青少年学生应树立随时随地都可以运动的观念,即“体育生活化”的观念。而不能以没有场地、器材、设施、时间为借口而放弃运动,青少年学生应该把体育作为一种生恬方式,要知道体质好,学习才会好,身体是学习的“本钱”。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体质增强了,思维才会更敏捷,学习效率才会更高。因此,无论学习有多紧张,青少年都应每天抽点时间 活动一下身体,哪怕是做家务也是一种锻炼。综上所表达,我们可以得知如今学校体育中存在的受教育群体体质下降问题的来源及原因,也摸索并尝试出了一些针对发生根源的解决手段,但是这些问题并未真正和完全的解决掉,仍然值得我们去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寻更加适合学校体育乃至体育学发展的最佳道路。
第三篇:学生体质下降之我见
学生体质下降之我见
九龙街道穆村小学 唐新光
虽然现在学校里每堂体育课都按时上,但学生对于体育课没有足够的认识,认为上体育课就是玩的,没有把心思放在锻炼上,导致体育课天天上,学生体质却在下降。通过这一段时间的体育教学,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原因:
一、学生及家长不够重视,认为不生病就是好体质,殊不知这是极其错误的认识。现在卫生条件好了,只要不是流行性的疾病,我们是不容易染上的。再加上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吃得饱吃得好,许多孩子成了肥胖症患者。
二、学生有过多的负担,这些不仅是学习上的,还有其他方面的。致使学生不但有老师布置的作业,还有家长布置的,参加这个培训班,那个辅导班,这种现象非常的普遍,导致学生没时间运动,学生个体体质下降,形成了恶性循环,无力参加体育运动。
三、学生营养不均衡,劳动减少,体质下降,不能参加较大运动量的体育锻炼。目前,我国中小学生膳食营养摄入存在很多问题,大量的饮料、膨化食品食用、学生的挑食、偏食等等都造成了营养不平衡。学生的体质令人堪忧。
四、学校紧抓安全教育不放,导致体育教师上体育课时,尽力追求安全,不敢进行一些运动量较大的锻炼项目。课间活动时学校领导为了安全不让孩子去练习单双杠之类的体育器械。
我们不能为了安全而置学生的体质健康于不顾,而是想方设法加强学生的身体锻炼,增强他们的体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培养小学生的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且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切实开展每天的 “阳光体育活动”。通过保证每天1小时的体育锻炼活动,充分使孩子动起来,将孩子“赶”到操场上去,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一些趣味性浓的运动项目,真正让学生的身体运动起来。
3、与家长合作共同搞好学生体育锻炼。我们可以定期给家长一份运动情况表,把学生的在校锻炼情况告诉家长,使家长了解其子女的体质状况,知道其子女哪些方面的不足,共同找出
改变这一现状需采取的措施。
只要我们多方面行动起来,学生的体质会逐渐提上来的。
第四篇:学生体质健康状况通报制度
水母小学学生体质健康情况通报制度
为建立科学有效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与公告制度,为规范我校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保证获取客观正确的学生体质健康资料,推动全体学生健身活动的开展,促进我校教育教学的发展,特制定本规定。
1.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的任务是:对监测对象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建立与上报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库;统计与分析监测数据;公布监测结果,为教育教学工作决策和研究提供服务。
2.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应坚持科学、统一、系统的原则,做到组织严密、取样客观、操纵规范、结果正确。
3.教科室负责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学校总务室协同各班班主任共同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领导小组,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协同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
4.学校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
5.体质健康测试必须严格执行工作程序,遵守操纵规定,使用国家指定的测试器材和数据汇总方式,实行技术监视和医务保障制度。
6.对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实行由学校统一公布。
7.学校学生可以通过监测结果公告和监测报告等获取有关信息。
8.按规定时间及时将本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数据,报送至 “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
化处镇水母小学 2014年3月1日
第五篇:学生体质健康状况通报制度
XX小学学生体质健康情况通报制度
为建立科学有效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与公告制度,为规范我校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保证获取客观正确的学生体质健康资料,推动全体学生健身活动的开展,促进我校教育教学的发展,特制定本规定。
1.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的任务是:对监测对象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建立与上报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库;统计与分析监测数据;公布监测结果,为教育教学工作决策和研究提供服务。
2.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应坚持科学、统一、系统的原则,做到组织严密、取样客观、操纵规范、结果正确。
3.艺体组负责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学校教导处协同体育教师、各班班主任共同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领导小组,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协同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
4.学校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
5.体质健康测试必须严格执行工作程序,遵守操纵规定,使用国家指定的测试器材和数据汇总方式,实行技术监视和医务保障制度。
6.对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实行由学校统一公布。
7.学校学生可以通过监测结果公告和监测报告等获取有关信息。
8.按规定时间及时将本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数据,报送至 “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
XXXX小学
20XX年X月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