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资源配置及人员管理规划
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资源配置及人员管理规划
1.政策
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医院规模及患者数量、活动的复杂性、环境风 险水平及员工情况对医院感染预防及控制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及人员资格管理。
2.目的
促进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对感染控制项目监测指 标获得数据支持,不断改进医院感染控制的质量,促进患者医疗服务安全。
3.标准
3.1感染预防和控制项目的人力资源
3.1.1 感染预防和控制项目的医务人员由医院领导根据医院规模、活动的复杂性、风险水平以及项目的范围决定设专职工作人员1人。每个科室设感染控制兼职人员1人(感控小组成员)。
3.1.2医院领导确保参与监测院感预防与控制的员工接受相应的及教育与培训。经过国家或省级相关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具有一定工作经验。
3.1.3掌握最新的医院感染进展、有良好的沟通协调和管理能力。3.2感染预防与控制项目物质资源
3.2.1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每年根据医院感染控制办公室的报告增加感控设施设备投入。
3.2.2医院对消毒供应室、口腔科、手术室、药剂科、检验科消毒隔离设备进行重点保障。
3.2.3 医院所有一次性使用的消毒、灭菌器械、材料,植入性材料及高值耗材一律不重复使用。
3.2.4 医院采供部对所有一次性使用的消毒、灭菌器械、材料及植入性材料、消毒剂、微生物监测试剂的产品及厂家资格进行认证。
3.2.5手卫生设施及物品的投入
3.2.5.1各卫生间、诊室、检查室、治疗室、护士站均按照《手卫生规范》进行设施、设备的配置包括洗手设备、洗手液、干手措施(擦手纸)、手消毒液等。洗手池旁张贴标准洗手流程图。
3.2.5.2每个病房外走廊、医疗治疗车上都挂放有速干手消毒剂。3.2.5.3每位医生口袋都配备小瓶装速干手消毒剂。3.2.6职业防护用品的投入
3.2.6.1医院在客服分诊台备有外科口罩,综合门诊部、发热门诊、住院部病区备有医务人防护设备包括:口罩、手套、隔离衣裤、隔离鞋、护目镜、防护面罩等。工作人员在进行可能发生污染物气溶胶吸入或喷溅的操作时必须佩带防护面罩和护目镜、口罩、加长加厚防水手套、穿防护衣或防水胶鞋。
3.2.6.2检验科安装洗眼装置,并装贴操作流程示意图。
3.3 信息管理系统支持感染预防和控制项目,可为跟踪医疗相关感染中的风险、感染率和趋势提供支持。感控办每月从HIS系统外挂报表中获取当月住院患者器械使用日数,根据医务人员报告或者感控办人员主动监测发现感染病例,计算出每月住院患者器械相关性感染发病率。汇总分析后通过OA系统反馈至质控办、护理部。
第二篇:医院感染预防控制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 标准操作规程
病区环境清洁消毒SOP
一、空气
1.开窗通风,降低空气微生物密度。每日上、下午开窗通风1~2次,每次20~30分钟;
2.不宜开窗通风(如室外尘埃密度较高或极度寒冷时),必要时(如收治了肺结核患者)可使用动态空气消毒器(有自动显示累计消毒时间的不需要单独登记),并正确估算仪器的数量,必要时行效果评价;
3.不建议紫外线照射或消毒剂喷洒方法消毒空气。
二、墙面、门窗和地面
(一)墙面和门窗
1.应保持无尘和清洁。
2.通常使用清水擦洗即可,但有血液或体液污染时,应立即使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3.各室抹布应分开使用,用后清洗消毒,晾干分类放置;
(二)地面
1.所有地面包括走道、污物间、洗手间、储藏室、器材室,每天用清水或清洁剂湿式擦拭,每个拖布清洁面积不超过20m2;
2.地面被呕吐物、分泌物或粪便污染时,应立即使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3.不同区域(污染与半污染区、清洁区)使用的清洁工具,分开放置,每天500mg/L含氯消毒剂消毒1次,清洗后悬挂备用。
三、医疗与生活物品
(一)使用中的医疗器械如呼吸机、监护仪、输液泵、微量注射泵、听诊器、血压计、心电图机,每天清水擦拭1次;频繁接触的表面如仪器的按钮、操作面板,每天清水擦 拭1次。
(二)护理站桌面、患者的床、床栏、床旁桌、床头柜、治疗车、药品柜、门把手等,每天清水擦拭。且一人一巾,用后抹布可采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剂消毒30分钟。
(三)病人出院、转科(院)、死亡等离开后,对床单元应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终末消毒。
(四)电话按键、电脑键盘、鼠标等保持清洁,必要时使用75%酒精擦拭消毒。
1.物体表面没有明确污染时,只需用干净的清洁用具,清水擦拭即可;有明显污垢时,如血迹、痰迹、呕吐物、排泄物、分泌物等,先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覆盖作用30分钟,然后对整个区域进行有序的擦拭消毒。
2.每日清洁消毒应按顺序进行:从治疗室即清洁区开始,依次为办公室、值班室、病房、走廊、厕所,最后是盥洗间即污染区。拖把应分类分色分室使用。
四、多重耐药菌流行或有医院感染暴发时,地面及物品应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每天至少2次;频繁接触的表面如仪器的按钮、操作面板每天采用75%酒精擦拭。
注:使用腐蚀性的消毒剂如含氯制剂,擦拭作用30分钟后应使用清水擦拭。医院常用物品清洗消毒SOP
一、手术器械及其相关物品
(一)清洗:全自动清洗消毒机清洗;手工清洗按照去污六步骤清洗;复杂及管腔器械使用超声清洗机加酶清洗;
(二)灭菌:压力蒸气灭菌或环氧乙烷灭菌或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或采用2%戊二醛溶液浸泡10小时,(浸泡器械必须经无菌水冲洗干净后方可使用)。
注:锐利器械(含剪刀、刀片、穿刺针等)及缝线严禁戊二醛浸泡灭菌。
二、病区常用物品
(一)病区换药碗、弯盘等:在病区处置间流动水冲洗,去除明显血液等污染物后密闭;由供应室集中清洗后压力蒸汽灭菌;
(二)杯钳罐:用后密闭;由供应室集中清洗后压力蒸汽灭菌;有消毒液的每周更换2次;干式保存则每4—6小时更换、有污染时随时更换。
(三)体温表:集中使用的体温表每次使用后需进行清洗消毒处理。
1.清洗:流动水清洗擦干,使用手工或甩表机甩表后浸泡消毒;
2.消毒:含氯消毒液500mg/L盖盒浸泡30分钟,流动水冲洗,纱布擦干,使用前质检同时75%酒精棉球擦拭后使用。消毒液每日更换。
(四)各种盛消毒液的玻璃瓶:弃去消毒液,密闭;由供应室集中清洗压力蒸汽灭菌;每周灭菌2次。
(五)吸引瓶、引流瓶:
1.清洗:流动水冲刷洗、干燥(可以自行选用不同方法,减少水分,目的是保证浸泡消毒的消毒液不被稀释,确保消毒效果);
2.消毒:热力消毒90℃5分钟或含氯消毒液500mg/L浸泡30分钟,清水冲净,晾干备用。
(六)餐具
1.清洗:用洗涤剂擦洗,清水冲洗干净;
2.消毒:煮沸10-20分钟或流通蒸汽消毒20分钟。
(七)痰盂、便器:
1.清洗:流动水冲刷洗、晾干;
2.消毒:含氯消毒液500mg/L浸泡30分钟,流动水冲洗或热力消毒90℃3分钟。
(八)塑料及橡胶类(含超声雾化器、呼吸机管路、湿化瓶):
1.清洗:流动水冲刷洗、干燥;
2.消毒:自动清洗消毒机90℃5分钟或新生成氧化电位水冲洗浸泡10-15分钟或含氯消毒液500mg/L浸泡30分钟后,新鲜蒸馏水冲净消毒液,置于灭菌容器干燥保存备用;
(九)气管内套管:
1.清洗:流动水清洗、干燥;
2.消毒:自动清洗消毒机90℃5分钟或煮沸消毒10-20分钟或新生成氧化电位水冲洗浸泡10—15分钟或洗必泰醇消毒液浸泡30分钟或过氧化氢浸泡30分钟。
(十)止血带:
1.清洗:流动水清洗、擦干;
2.消毒:送供应室集中处置或含氯消毒液250mg/L浸泡30分钟,清水冲净擦干一用一消毒或酒精擦拭。
(十一)热水袋、冰袋、橡皮气圈及橡皮中单:
1.流动水清洗、晾干;
2.必要时用含氯消毒液250rng/L擦拭,作用30min后,流动水冲净,晾干备用。
(十二)血压计、袖带、听诊器袖带:
1.清洗、晾干;
2.血压计及听诊器适时用75%乙醇或25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
三、麻醉用具处置
(一)一次性用具如:牙垫、气管插管、各种穿刺包、穿刺针、换能器等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置。
(二)麻醉喉镜片清洗擦干后浸泡于500mg/L含氯消毒剂中消毒30分钟或热力消毒(90℃5分钟)或压力灭菌。
(三)呼吸囊:用清水洗净晾干备用。
(四)硅胶螺纹管:
1.上清洗机按管道清洗流程清洗后备用。
2.流动水清洗后经氧化电位水或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或低温等离子或环氧乙烷灭菌。
(五)可视喉镜、支气管镜用后按消毒内镜处理。
注:消毒设备(床单位消毒机、内镜清洗消毒机等)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使用,并定期维护。
手卫生SOP
一、手卫生设施
(一)采用流动水洗手,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室等重点部门应当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
(二)肥皂或者皂液:固体肥皂应保持肥皂及皂盒的清洁与干燥;皂液宜使用一次性原装的挤压式液体皂,如使用分装液体皂,容器必须保持清洁,并每周至少消毒一次。皂液有浑浊或变色时应及时更换,并清洁、消毒容器。
(三)干手设施:提倡使用一次性纸巾,或用于手毛巾(一用一消毒,并干燥),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四)配备合格的快速手消毒剂,并放置在医务人员便于取用的位置,包括流动使用诊疗车上。
二、卫生洗手
(一)洗手用品:洗手液(皂液)、可拆卸重复使用的皂液容器、固体肥皂及有筛孔皂盒、一次性抽纸巾或干手毛巾、护肤用品。
(二)洗手指征
1.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
2.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穿脱隔离衣前后;
3.戴手套前、脱手套后进行卫生洗手(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
4.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
5.处理药物及配餐前;
6.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体液等蛋白性物质污染后;
(三)洗手方法
1.湿手:用水打湿双手;
2.涂皂:取适量皂液涂抹所有手部皮肤;
3.揉搓:认真揉搓双手,按照六步法洗手,时间不得少于15秒;见图1.
4.冲洗:用流动水冲洗、清洗双手; 5.干手:用纸巾或干手毛巾干燥双手。6.护肤:适量护肤用品护手。图1 六步洗手法:
三、卫生手消毒
(一)消毒用品:符合规范的一次性使用速干手消毒剂(二)消毒指征
1.检查、治疗、护理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之前;
2.出人隔离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等重点部门前后;
3.需双手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
4.为不同病人进行诊疗之间;从同一病人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手部无明显污染物时。
5.接触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6.双手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人污物之后;
(三)消毒方法
1.取2—3ml的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
2.涂抹手的所有皮肤,揉搓方法参照六步洗手法,揉搓时间至少15秒;
3.揉搓时,保证手消毒剂完全覆盖手部皮肤,直至手部干燥;
4.符合上述消毒原则每5、6条者,应先洗手,然后再进行卫生手消毒。
四、外科手消毒
(一)卫生用品:指甲剪、消毒皂液、非手触式清洗液出液器、一次性外科手消毒剂、无菌巾、灭菌洗手刷、计时钟
(二)外科手消毒原则:
1.先洗手、后消毒;
2.进行各类手术前均应进行外科洗手和外科手消毒;
3.手术中和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洗手和外科手消毒。
(三)外科手清洗、消毒方法
1.洗手方法
①洗手之前应当先摘除手部饰物,并修剪指甲,长度应不超过指尖;
②取适量的清洗液清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清洁双手时,应清洁指甲下的污垢和手部皮肤的皱褶处;
③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④使用无菌巾彻底擦干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2.消毒方法
取适量的免冲洗手消毒剂涂抹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直至消毒剂干燥,至少消毒二遍。(手消毒剂的取液量、揉搓时间及使用方法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四)注意事项
1.在整个手消毒过程中应保持双手位于胸前并高于肘部,使水由手部流向肘部;
2.洗手与手消毒双手相互揉搓要充分;
3.术后摘除外科手套后,应用清洗液清洁双手;
4.用后的清洁指甲用具、揉搓用品等,应放到指定的容器中;揉搓用品应每人使用后消毒或者一次性使用;清洁指甲用品应每日清洁与消毒。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及处理SOP
一、职业暴露的预防
1.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实验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2.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双手重新盖帽,如需盖帽只能用单手盖帽,禁止用手直接接触污染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3.手术中传递锐器建议使用传递容器,以免损伤医务人员。
4.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人耐刺、防渗透的利器盒中,以防刺伤。
5.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护理和实验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或进行手消毒。
6.在诊疗、护理、实验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7.处理污物时严禁用手直接抓取污物,尤其是不能将手伸入到垃圾袋中向下压挤废物,以免被锐器刺伤。
8.所有被血液、体液污染的废弃物均焚烧处理。
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报告及处置SOP
一、医院感染暴发的报告
1、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流行趋势时,临床科室经治医师立即报告科主任,同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确认后及时报告分管院长,并通报相关部门。
2、经医院调查证实出现以下情况时,医院应于12小时内报告本市医院感染质控中心、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控制中心。
①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②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3、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于24小时逐级上报至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4、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组织专家进行调查,确认发生以下情形的,应于24小时内上报至卫生部。
①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②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⑧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5、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报告。
①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②发生特殊病原体或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③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二、医院感染暴发的处置预案
1.临床科室发现3例或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包括症状相同或病原体相同等),应及时上报感染管理科。
2.医院感染管理科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到现场核查,在确认医院感染暴发时应立即报告院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
3.查找感染源及传播途径,隔离相关病人,加强消毒,必要时关闭病房。
4.制定控制措施,分析调查资料,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三、医院感染暴发的具体调查步骤
1.成立调查小组
调查小组由分管院长、感染控制人员、医院流行病学专家、感染发生部门科主任及护士长、微生物学专业人员、药物学专业人员、后勤保障部主管等。
2.对医院感染暴发病例进行查看,了解病史、核查实验室检查结果,开展相应的流行病学调查。
3.进行核实会诊,确认是否为真正的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的存在。
4.调查感染暴发流行的起始时间及医院感染传播方式,列出潜在的危险因素。
5.根据调查情况,制定临时控制措施。如隔离感染源或可疑感染源或保护性隔离其他患者等。必要时可采用停止手术或关闭病房等措施。
6.根据感染暴发或流行的调查和控制情况,实时调整相应控制措施并及时完成调查报告。
7.调查小组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递交书面报告。
注:
医院感染暴发的定义: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医院感染暴发传播方式:共同来源、带菌者传播、交叉感染、空气传播或其他方式。
医疗废物管理SOP
一、分类收集
1.各医疗废物产生地设有放置医疗废物区域,并以文字标明医疗废物名称。
2.将医疗废物分别放入带有“警示”标识的专用包装物或容器内,损伤性废物放入专用锐器盒内,不得再取出。
3.医疗废物收集容器盛装量达到3/4时,应有效封口。
4.病原体培养基、标本、菌种和毒种保存液,应先消毒,再按感染性废物处理。
5.隔离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及生活废物,应用双层专用包装物,并及时密封。
二、运送
1.运送医疗废物人员在运送时,应穿戴防护用品(防护服、防护鞋、口罩、帽子、手套,必要时戴防护面罩)。
2.运送医疗废物人员每天按规定的时间、路线运送至暂存地。
3.运送前应检查医疗废物标识、标签、封口,防止运送途中流失、泄漏、扩散。
4.运送车辆要有防渗漏、防遗散设施,易于清洁、消毒。
5.运送结束,及时清洁消毒运送工具。
三、暂存、登记
1.各医疗机构应有医疗废物暂存地,暂存地远离医疗、食品加工、人员活动区;防鼠、防蚊蝇、防蟑螂、防盗、防渗漏;易于清洁消毒。
2.医疗废物暂存地应专人管理,应有“警示”标识和“禁止吸烟、饮食”的标识。非专业人员不得接触。
3.病理性废物应低温贮存或防腐保存。遇有手术切除的残肢时由殡仪馆火化,或作为病理性废物收集。胎儿遗体、婴儿遗体纳入遗体管理,依照《殡葬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妥善处置,严禁将胎儿遗体、婴儿遗体按医疗废物实施处置。
4.医疗废物在暂存地存放不得超过2天。
5.医疗废物转出后对暂存地及时清洁、消毒。
6.产生和运送医疗废物的部门,对医疗废物来源、种类、重量、时间、去向、经办人签名进行登记,登记资料保存3年。
四、处置
1.医疗废物应由县级人民政府环保部门许可的医疗废物处置单位进行处置。医疗废物不得自行处理,禁止转让、买卖。
第三篇: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基本措施
一、消毒、灭菌原则
重复作用的诊疗器械,使用后应先清洁,在消毒或灭菌
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
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在消毒;当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
实用的消毒产品应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符合相应标准技术规范,并应遵循批准使用的范围、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对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的要求
·进入人体组织的、无菌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粘膜的诊断器械以及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接触完整皮肤、完整黏膜的诊疗器械应进行消毒 ·审核实用的消毒产品相关证明,以符合国家有关证明 审核证件
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 《医疗器械产品经营企业许可证》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 消毒剂:
《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 《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报告》
1、低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
·诊疗用品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等,保持清洁,遇有污染应及时先清洁,后采用中、低效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治疗车、诊疗工作台、仪器设备台面等物体表面使用清洁布巾或消毒布巾擦拭
2、中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
1、口腔护理用具等耐热、耐湿物品,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的物品如体温计采用高水平消毒或中水平消毒
2、通过管道间接与浅表体腔黏膜接触的器具如氧气湿化瓶、胃肠减压器、吸引器、引流瓶等
·耐高温、耐湿的首选湿热消毒
·呼吸机和麻醉剂的螺纹管采用清洗消毒剂进行清洗与消毒,无条件的医院,可采用高效消毒剂浸泡消毒
三、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
1、碘伏消毒液原液:局部擦拭2遍
2、碘酊原液:直接涂擦2遍以上,作用时间~3min,待干后用70﹪~80%乙醇
3、有效含量≥2g/L氯己定-乙醇溶液:局部擦拭2~3遍 4、70%~80%乙醇溶液:擦拭消毒2遍,作用3 min
5、复方季铵盐消毒剂原液: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5 min
6、其他合法、有效的皮肤消毒产品,按照产品的使用说明书操作 ·消毒范围
肌肉、皮下及静脉注射、针灸部位、各种诊疗性穿刺:以注射或穿刺部位为中心,由内向外缓慢旋转,逐步涂擦,共2次,消毒皮肤面积应≥5㎝×5㎝ 中心静脉导管:消毒范围直径≥15㎝
四、地面与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
·地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有明显血液、体液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
·物体表面:如桌子、椅子、凳子、床头柜等的表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有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然后再清洁和消毒。擦拭不同患者单元的物品之间应更换布巾。各种擦拭布巾及保洁手套应分区域使用,用后统一清洗消毒,干燥备用 ·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地面和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进行消毒,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清洁与消毒。地面消毒采用400㎎/L~700㎎/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 min.物体表面消毒方法同地面或采用1000㎎/L~2000㎎/L季铵盐类消毒液擦拭
五、清洁用品的消毒、手工清洗与消毒
·擦拭布巾
清洗干净,在250㎎/L有效氯消毒剂中浸泡30 min,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地巾
清洗干净,在500㎎/L有效氯消毒剂中浸泡30 min,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2、自动清洗与消毒
·使用后的布巾、地巾等物品放入清洗机内,按照清洗器产品的使用说明进行清洗与消毒,一般程序包括水洗、洗涤剂洗、清洗、消毒、烘干,取出备用
六、使用消毒剂的要求
应根据消毒对象选择消毒剂的种类。严格按照消毒剂使用说明书的适用范围、方法、注意事项正确使用,医务人员应掌握消毒剂的使用浓度、配置方法、消毒对象、更换时间、影响因素等,保证消毒效果的可靠
七、手卫生要求
治疗、护理病人等操作前后严格洗手或手消毒,在手术、分娩等操作前做好外科手消毒 注意事项:掌侧面、指尖、指甲缝等部位彻底清洗,戴戒指的部位应多揉搓,随时清洁水龙头开关,干手时不要来回晃,手向上防止再次污染,盛装肥皂或皂液的容器每周进行清洁,肥皂应保持干燥
重点部门管理——手术室
1、手术室三区划分明确:手术区每24小时清洁消毒一次,连台手术之间、当天手术全部完毕后,应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
2、凡进入手术室的人员更换手术室专用的衣、帽、口罩、鞋,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无菌手术和感染手术应分开进行,如在同一手术间进行,应先安排无菌手术,再安排感染手术。手术器械、器具及物品应“一人一用一灭菌”,在有效期内使用
3、麻醉用具定期清洁、消毒。可复用喉镜、螺纹管、面罩、口咽通道、简易呼吸器等须“一人一用一消毒” 产房人流室
1、区域相对独立、分区明确,临近母婴室和新生儿室;建议产房(人流室)使用面积不少于20㎡,每间产房至多摆放二张产床
2、凡进入产房(人流室)人员应更换专用衣、帽、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鞋,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接触产妇所有诊疗物品应“一人一用一消毒或消毒”,产床上的所有织物均应“一人一换”
3、刷手间水龙头采用非手触式,擦手毛巾一人一用一灭菌
4、对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产妇及未进行经血传播疾病筛查的产妇,应采取隔离待产、隔离分娩,按消毒隔离制度及规程进行助产,所有物品做好标识单独处理。分娩结束后,分娩时应严格进行终末消毒
5、接生或助产前进行外科手消毒、戴无菌手套
6、医务人员患有手臂部皮疹、腹泻、呼吸道感染等感染性疾病时应暂时调离接触病人的岗位
7、保持空气清新,每日通风2次,每次大于30分钟,每日至少空气消毒2次,地面与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每日用500㎎/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与消毒,清洁用具专室专用,标识清楚,使用后清洗消毒
8、每季一次空气培养(细菌菌落总数4cfu/15min *90㎝平皿,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受细菌总数5cfu/c㎡)
消毒供应室
·对所有需要灭菌后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进行回收,集中清洗、消毒、灭菌和供应 ·清洗、消毒、干燥、检查、包装、灭菌方法、程序正确 ·清洗消毒设备及设施与工作量相匹配并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供应室条件不具备的可委托经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进行清洗灭菌
·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
针灸科
1、针灸科做到通风良好,保持物体表面及诊疗床清洁,定期更换床单、枕套等,如被污染应及时更换。配有手卫生设施用品
2、进行针灸穿刺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正确进行创此部位的皮肤消毒;针灸针具(梅花针、三棱针、小针刀)做到“一人一针一用一灭菌”
3、一次性使用针灸针不得重复使用,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理;可重复使用针灸针使用后按规定进行清洗、灭菌
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
1、清洁、污染区分区明确,通风良好,保持室内物体表面、地面清洁。室内应设手卫生设施,手消夜应标启用时间,有效期内使用
2、治疗车、换药车分层使用,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室时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
3、各种治疗、护理按照先清洁伤口、后感染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等不得进入换药室应就地(诊室或病房)处置 重点环节----安全注射
1、严禁在非清洁区域进行注射准备
2、“一人一针一管一用”包括皮试、胰岛素注射、免疫接种等,禁止只换针头不换注射器
3、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开启日期和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开启的各种溶媒不得超过24小时,灭菌物品(棉球、纱布)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4、盛放用于皮肤消毒的非一次性使用的碘酒、酒精的容器等应密闭保存,每周灭菌2次,同时更换灭菌容器。一次性小包装的瓶装碘酒、酒精,启封后使用时间不超过7天 超声检查
一、探头
1、凡经患者完整皮肤、黏膜或食道、直肠、阴道等体腔进行超声诊疗探头应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
2、发经皮肤黏膜进行穿刺、活检、置管、注射药物、手术等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的探头、光源、导线等超声医疗用品,使用前应达到灭菌
3、每班次检查结束后,应对超声探头进行彻底清洁、消毒处理,干燥保存 探头使用注意事项
1、断电插拔
2、禁止撞击
3、保持干燥、洁净环境
4、使用合适的耦合剂
5、软物擦拭清洁(75%的酒精)
6、避免外界仪器的振动损坏
7、禁止浸入液体
8、避免在强电磁干扰的地方使用
二、物体表面:
诊疗床、仪器表面应保持清洁,当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采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污染物,再进行清洁和消毒。诊疗床可用含有效氯500㎎/L的消毒液进行擦拭;超声诊疗仪采用一起说明书允许使用的消毒液进行擦拭
三、皮肤、黏膜:
1、患者完整皮肤进行超声时,无需皮肤消毒
2、患者有开放性伤口、皮肤病或者皮肤感染性疾病或经皮肤粘膜穿刺、活检、置管、注射药物进行超声时,要对受检部位进行皮肤消毒
四、消毒方法
1、接触患者完整皮肤的超声诊疗探头声透镜部分,每人次使用后75%的酒精消毒
2、接触患者破损皮肤、黏膜或经食道、阴道、直肠等体腔进行超生检查的探头声透镜部分,使用时外套隔离膜,用后75%的酒精消毒
3、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的探头、光源、导线等超声医疗用品,使用前必须采用低温灭菌方法进行灭菌,使用后进行清洁和消毒
·物体表面:诊疗床、仪器表面应保持清洁,当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采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污染物,再进行清洁和消毒。诊疗床可采用含有效氯500㎎/L的消毒液进行擦拭;超声诊疗仪采用仪器说明书允许使用的消毒液进行擦拭 ·皮肤、黏膜
1、患者完整皮肤进行超声时,无需皮肤消毒
2、患者有开放性伤口、皮肤病或皮肤感染性疾病或经皮肤粘膜穿刺、活检、置管、注射药物进行超声时,要对受检部位进行皮肤消毒
留置尿管
·细菌入侵机制
1、污染导尿管或尿道外口细菌种植于膀胱 ·使用合格的导尿管、导尿包
·置管时做好尿道外口的消毒、无菌技术操作 ·留置尿管期间,注意尿道外口的清洁消毒
2、沿导尿管内腔上行感染膀胱 ·医护人员在维护导尿管时,要严格执行手卫生
·最大限度的保持密闭系统的完整、通畅,任何时候均应保持尿袋低于膀胱水平防止尿液逆流
·尽量避免膀胱冲洗(前列腺或膀胱手术后列外)
·无需频繁更换导尿管,若导尿管阻塞或不慎脱出时,以及留置导尿装置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环和出现尿路感染时,立即更换导尿管
·清空集尿袋时,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碰到收集容器
·正确采集尿标本-----小量标本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时,消毒导尿管后,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标本送检。留取大量尿标本时(此法不能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集尿袋中采集,避免打开导尿管和集尿袋的接口
3、导尿管与尿道粘膜间细菌生长繁殖并上行感染膀胱 ·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
·尽量减少更换尿管次数,特别是不要定期更换,若导尿管阻塞或不慎脱出时,以及留置导尿装置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坏和出现尿路感染时,立即更换导尿管 ·每日清洁或冲洗尿道口 ·细菌生物膜:是指附着于有生命或无生命物体表面被细菌胞外大分子包裹的有组织的细菌群体。绝大多数细菌是附着在有生命或无生命物体的表面,以生物膜方式生长,而不是以浮游方式生长
第四篇: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方法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方法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方法是护理人员需要了解的,属于基础护理学范畴。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虽然多种多样,但只要加强管理,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将近2/3的医院感
(一)改进医院建筑与布局
医院建筑布局合理与否对医院感染的预防至关重要。对传染病房、超净病房、手术室、监护室、观察室、探视接待室、供应室、洗衣房、厨房等,从预防感染角度来看,为防止细菌的扩散和疾病的蔓延,在设备与布局上都应有特殊的要求。
(二)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制度是人们长期工作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和处理、检查各项工作的依据。包括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探视制度等。隔离旨在将污染局限在最小范围内,是预防医院感染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无菌操作规程是医护人员必须遵守的医疗法规,贯穿在各项诊疗护理过程中。每一个医护人员都应从医院感染、保护病人健康出发严格执行制度、常规及实施细则,并劝告病人与探视者共同遵守。
(三)做好消毒与灭菌处理
消毒与灭菌是控制医院感染的一项有效措施(内容见本章第三节)。
(四)加强清洁卫生工作
清洁卫生工作包括灰尘、污垢的擦拭和清除,也包括对蚊虫、苍蝇、蟑螂、鼠类等的防
制。
进行清洁卫生工作时,必须注意不要扬起灰尘,避免播散污染。医院内不应使用扫帚与掸子,拖布的头最好能卸下以便消毒。病房的清洁卫生工作,宜在污染后立即进行。其顺序应由污染较轻的病房开始,逐步进入污染较严重的区域,最后处理病人公共活动场所。医护
人员工作地点亦应进行清洁卫生打扫。
(五)采取合理的诊断治疗方法
使用抗菌药要有的放矢,应用抑制免疫疗法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如先治疗慢性病灶防止自身感染,定期检查白细胞动态与其他监测,提供药物预防等。对易于将微生物引入体内的诊断治疗要切实做好消毒、灭菌工作,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六)及时控制感染的流行
控制感染流行主要包括寻找传染来源与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与消毒措施。
(七)开展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
医院感染监测的目的是通过监测取得第一手资料,分析医院感染的原因,发现薄弱环节,为采取有效措施提供依据并通过监测来评价各种措施的效果。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环境污染监测、灭菌效果监测、消毒污染监测、特殊病房监测(如烧伤、泌尿科病房、手术室、监护室等)、菌株抗药性监测、清洁卫生工作监测、传染源监测、规章制度执行监测等。监测工作应作为常规,定期、定点、定项目地进行医学|教育网整理搜集。对感染的记录要求详
细具体,并以病房为单位定期统计分析。
(八)改善工作人员的卫生与健康条件
所有医院工作人员均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若有不适或疑为传染性疾病,应立即报告,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并根据需要注射有关疫苗,必要时还可进行被动免疫或药物预防。
医护人员还应做好个人防护,一是防止将病菌传给自身或带出病房;二是防止将病菌传给房内的易感者。个人防护中主要是穿戴个人防护装备(衣、帽、鞋、手套、口罩)以及洗
手消毒。
第五篇:医院感染控制五年规划
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规划
为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制定的 13 个《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2015 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版)、国家院感质控中心指定并推行的《清洁的手,呵护健康(2015-2018 年)》和《阻断院感注射传播,让注射更安全(2015-2018 年)》等专项工作指导方案,结合我院实际,医院感染管理部特制定 2016—2020 年的“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目标任务
1、总体目标
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多渠道提高院感专兼职人员技术水平,搭建全院医务人员充分认识院感,提高感控意识和行动的平台,积极、自觉参与感控工作,增强社会责任感。以信息化建设为基础,将感控工作转向精细化的管理运行模式,用数据说话,重点指标控制,重点部门、人员风险控制,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协调联席机制,提高工作效率,使我院的感控工作向着法制化、规范化、精细化的方向迈进。
通过监测实施相关防控措施,有效控制医院感染侵袭性因素,最大限度保证患者及医护人员等的健康,到2020年感染管理控制指标达到以下标准:
1、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监测率100%;
2、医院感染发病率≤8%;
3、医院感染漏报率≤20%;
4、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知晓率达100%,手卫生依从性≥80%,洗手方法正确率≥80%。
5、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0.5%;
6、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7、安全注射执行率100%;
8、标准预防使用率100%;
9、医疗废弃物处置规范化;
10、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参训率率达90%,考核合格率100%;
11、传染病疫情报告及时,无漏报、迟报、错报;
12、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符合《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消毒卫生标准》的要求。、具体目标
(1)健全感控主体及体系:按照二级综合医院等级评审要求,逐步完善科学合理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建立一支包括由临床医学、护理、流行病学、检验学等不同专业人员组成的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队伍,感控主体从以护理人员为主体转变为医、护、技并重,真正实现“全员感控”,感控体系上应从以院感科职能部门为主转变为三级感控组织联动,从决策-服务协调指导监督-落实。做到不折不扣的执行,临床一线科室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尤其重要。
(2)贯穿培训演练工作:随着住院病人数量上升,医务人员的各种
医疗、护理、院感、医保等培训任务将更加繁重,我们将结合共性和个性,计划和弹性合理安排各项培训工作,使临床真正学会他们需要的,补充还需要强化的内容,重视过程,聚焦结果,持续改进。
(3)感控工作信息化 :新形势下医院感染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必将是引入医院感染实时监测平台,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实时监控与有效防控医院感染风险。使目标性监测具体、更全面;重点科室、重点环节、重点人群的院感防控工作实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各种报卡的信息化管理流程更规范;用数据说话,使各种统计、分析、反馈更科学、准确和及时。
(4)转变观念,服务临床:坚持一切为临床服务的理念,明确自己的职能定位,提升院感专兼职人员专业素养,有效借助医院感染实时监测平台,准确、及时地帮助、指导、查漏补缺,控制好各项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指标,减少院感不良事件、避免暴发性院感事件的发生,减少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
三、主要任务、完善组织管理体系建设
(1)随着医院临床科室的增加、重点科室如 ICU、新生儿科、手术室、等以及如血透等新技术、新项目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体系将进一步扩大,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组织须及时更新并投入工作。医院感染管理科根据国家、省、市县卫生计生委等上级部门相关文件指示,制定我院感控工作计划。
(2)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制定的 13 项医院感染质控指标、国家院
感质控中心制定并推行的 2 个专项工作指导方案,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确定感控工作的方向和重点工作,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并在诊疗工作中推广落实。
2、加快信息化建设,提升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在原有工作基础上,引入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软件,通过信息化手段,结合 13 项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进一步规范监测工作,逐步建立医院感染基线数据,以实时反馈、月运行分析、季度分析报告等形式提供干预和评价,真正做到从经验感控转向精准感控、循证感控,持续提升感控工作实际效果和效率,提升临床执行力的落实。、全面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开展目标性监测。医院感染监测从全院综合性监测转向目标性监测,利用信息化技术在原有基础上开展更加细化 的目标性监测。按照等级医院评审院感要求,开展重点科室、重点环节、重点人群的监测,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力争医院感染率控制在 8%以下,医院感染漏报率控制在 20%以内。
4、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每季度联合药剂科、微生物实验室发布全院细菌耐药分析报告,给临床科室提供参考依据。根据国家抗菌药物使用控制相关规定,逐步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争取抗菌药物各项指标符合要求。
5、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一切没有涉及或不能具体到微生物的感控活动,只能算是基础感控或低级别的感控!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首先亟需提高微生物实验室多重耐药菌的鉴定能力,对多
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病例加强清洁、消毒灭菌、接触隔离、手卫生、抗菌药物管理、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加强医院感染防控多学科协作医院感染管理涉及感染病学、临床微生物学、流行病学、消毒学、护理学、药学等多学科,在医院内涉及医院感染管理、医务、护理、临床检验、药事、消毒供应以及各临床科室多个部门。须逐步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的多学科、多部门合作机制,加强学科、部门间协调沟通,明确分工职责,落实工作责任,共同形成合力推进医院感染各项防控措施的有效落实。、加强宣传和培训以循证依据为支持,结合相关传染病、医院感染质控指标等政策要求,计划性和弹性相配合,开展多种形式、多层次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宣传、演练、考核,全员培训覆盖率力争 100%,以提升全员感控意识,提高感染防控措施的依从性和执行力。、落实《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内容,吃透标准,想办法,增措施,落实条款。争取医院评审中感染性疾病管理、医院感染管理等涉及传染病、院感的所有条款达标,顺利通过各项检查。
9、加强医院感染专项研究。逐步深入我院感染管理领域的科学研究,积极开展基于临床实践的医院感染防控措施与策略的研究,提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科技支撑能力,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和利用,科学指导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加强在医院感染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业务技术、科学研究、管理和教育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我院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