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循证医学综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循证医学综述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导致的坐骨神经痛,有几项随机对照试验(RCTs)和前瞻性的观察队列研究对手术和保守治疗进行了比较。尽管目前还没有RCT能对手术和非手术治疗进行没有任何组间交叉的比较,多项RCT和观察研究都认为与非手术治疗相比,手术可以获得更快、更大程度的改善。然而,在这些研究中很多患者通过非手术治疗也获得了改善,并且没有导致不良的后果。本文对文献进行审慎的综述,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和非手术治疗进行比较。
坐骨神经痛是指小腿的放射性疼痛,该区域由起源于腰骶部的单一神经支配,并可伴有运动或感觉障碍。腰椎间盘突出(IDH)是导致成年劳动者坐骨神经痛最常见的原因,据估计成人每年的发生率约为5‰[1,2]。椎间盘切除术是最常用的腰椎手术,在美国每年要实施超过250000例选择性的腰椎手术[3]。随着时间过去,很多患者的坐骨神经痛也可自行缓解,然而,对于症状持续或症状严重的患者,通常考虑手术治疗。大多数脊柱外科医生都认为,坐骨神经痛的患者只有经过系统的非手术治疗失败后,方可选择手术治疗。至于最有效的类型和合适的保守治疗期限,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意见,且各种观点差异很大[4]。在美国,脊柱手术的比率高出其他11个国家约40%,是英格兰和苏格兰的5倍余[1]。美国和国际上椎间盘切除术的比率也都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这提示各地手术适应证上的差异也很大[3,5]。考虑到手术率上明显的差异,很显然,要确定适当的手术时机和手术适应证是不太现实的。众所周知,背痛与坐骨神经痛可对经济产生明显的影响,荷兰学者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其结论认为腰痛导致的工作时间缺失以及劳动能力的丧失比任何其他疾病都要多[6]。考虑到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相关结果的不确定性,本文旨在综述相关文献,帮助脊柱外科医生向他们的患者提供循证医学建议。
983年,来自挪威一个转诊中心的Weber[7]发表了比较手术和非手术治疗伴有根性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的研究,这是针对该问题发表的第一个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排除了伴有“无法忍受”的疼痛的患者,以及没有手术干预指征的患者,文章共纳入了126例“指征不明确的”患者。这些患者随机进行手术和非手术治疗,1、4、10年是进行随访复查。在1年随访时,按照疗效评价标准(好、一般、较差、差),与非手术治疗的患者相比,进行手术的患者改善更明显。手术治疗的患者65%治疗结果为“好”,而非手术治疗者仅为36%。4年随访时,手术患者仍然显示出更好的治疗结果(70%为“好”,非手术治疗者为51%),但此后两组的差异不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该研究的最后6年中只发生了很微小的改变。
Weber的研究第一次对IDH的手术和非手术治疗进行了前瞻性的RCT,与后来的RCT类似,该研究由于较多患者从非手术治疗改为手术治疗,而受到了一些影响。在随机化后的第一年内,66例安排进行非手术治疗的患者中,17例(26%)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同时也有1例分配到手术组的患者拒绝手术也进行了非手术治疗。Weber进行了意向治疗分析(ITT)和接受治疗分析,这两个分析的结果类似。按照现在的标准,这一研究还是存在一些局限性,主要由于其纳入标准较含糊、影像学方法较陈旧(接受评估的患者并没有常规进行MRI检查),且缺乏有效的效力分析。然而,后来的任何研究也没有对一个类似的RCT进行10年的随访,并且其研究结果与很多现代的研究都很相似。
在最近的一项短期随访的小规模RCT中,Osterman等[8]试图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椎间盘切除的有效性进行评价。56例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临床上有神经根受压的表现,根性疼痛持续6-12周,纳入研究后随机分配接受微创椎间盘切除术或等长理疗计划。在该研究中,从两年随访时记录的腰或腿痛、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DI)及生活质量等数据来看,两组间没有任何明显的临床或统计学差异。与非手术治疗的患者相比,6周时手术组腿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改善更为明显,与1年时不同,这一点可能使患者在整个随访过程中都对其治疗感到满意。在其亚组的分析中,L4-5椎间盘突出的患者(n=28),与非手术治疗相比,手术后治疗结果各项指标的改善都更为明显。而L5S1突出的患者(n=28)手术与非手术改善的程度类似。这一研究的不足主要包括样本含量较小,36%的患者从非手术治疗改为手术治疗。作者报告其研究中将VAS
存在15点的变化视为是有意义的,两年时,观察到的差异腿痛为9点,背痛为10点。而这些差异也许是具有临床意义的,但该研究无法充分说明这一点。此外,对照组的28例患者中有10例(36%)改而行手术治疗,作者按照ITT的原则进行了分析。同样地,由于这种变换,手术治疗有利的治疗效果也被模糊化了。作者没有注意到接受治疗分析显示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然而,这些患者变换治疗方式后非手术组仅剩下17例患者,则更进一步限制了其效力。
Peul等[9]近来的一项RCT对早期微创椎间盘切除术与延期非手术治疗后如果须要再行手术进行了比较(表1)。该研究随机对283例患者进行早期手术或延期非手术治疗。患者年龄18-65岁,纳入研究前坐骨神经痛持续6-12周,MRI证实存在与症状相对应的椎间盘突出。对治疗结果的主要评价指标包括Roland功能障碍调查问卷以评价坐骨神经痛,VAS评价腿痛,7点Likert标尺评价感觉功能恢复情况,恢复是指症状完全或几乎完全消失。被分配进行早期手术的患者中89%实施了手术,接受手术的时间其中位数为1.9周。另外16例患者最初分配进行手术,而实施手术前痊愈。在分配进行延期非手术治疗的患者中,39%进行了手术,手术时间的中位数为14.6周。所有患者均随访了52周。
经ITT分析,1年时主要治疗结果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不出意料,与延期非手术治疗组相比,早期手术组改善更快。在52周的随访过程中,对Roland功能障碍调查问卷和腿痛VAS的曲线下面积进行量化比较。分析结果显示,Roland功能障碍调查问卷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而早期手术组腿痛的结果则更好一些。通过Kaplan-Meier曲线对恢复时间进行比较也显示,虽然各组95%的患者在1年时都恢复了,但早期手术组恢复得更快(早期手术组恢复时间的中位数4周,延期非手术组为12.1周,p<0.001)。值得注意的是,非手术组大约10%的患者直到50-52周才恢复,因此在最终随访之前,曲线一直存在显著的差异。在其亚组分析中,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在早期手术的患者中,唯一没有获得较好疗效的亚组,便是坐着时没有激发坐骨神经痛的患者。
该研究是一项高质量的RCT,对纳入和排除标准都进行了明确的定义,结果有效,丢失也很小。然而,该研究并不是比较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差异,而是比较早期手术与延期保守治疗后如果须要再行手术的治疗结果。这一研究主要评价的是最佳的手术时机,并份额手术的有效性。这一研究很有说服力,提示对于有手术指征的很多患者,椎间盘切除术都是可以避免的,并且没有任何长期损害。相反,该研究也指出,对于期望快速恢复的患者,最好的办法便是早期椎间盘切除术。该研究的局限性主要包括对于接受的治疗,无法对患者或研究者实行盲法,保守治疗缺乏统一的标准,治疗方式组间变换率较高。
表1 坐骨神经痛手术与延期保守治疗的比较
——————————————————————————————————————————————————
研究设计■多中心RCT,ITT分析
患者 ■总共283例患者(早期手术组141例,保守治疗组142例)。手术的患者平均年龄41.7岁,非手术的患者平均43.4岁(范围在18-65岁之间)。
纳入标准■年龄18-65岁,“导致功能障碍的腰骶神经根综合征”6-12周,MRI显示与症状相符的椎间盘突出。
排除标准■马尾损伤表现,肌肉麻痹,肌力下降不足以抵抗重力,既往12个月内有类似的神经根症状,脊柱手术史,骨性狭窄,腰椎滑脱,妊娠,或伴有严重的合并病症。
治疗比较■2周内行微创椎间盘切除术与延期保守治疗(教育、如果须要给予止痛药、对于害怕运动的患者给予理疗)
失访 ■手术组141例中有4例失访,保守治疗组142例有3例失访
结果评价■主要的:Rowland功能障碍调查问卷评价坐骨神经痛,100mmVAS评估腿痛,7点
Likert自我评定标尺对整体的感觉功能恢复程度进行评价。将恢复定义为完全或几乎完全恢复,2、4、8、12、26、38、52周进行评估。
次要的:SF-36,焦虑指数,100mmVAS健康感知,神经系统查体,8、26、52周进行评估。研究结果■初始数据没有组间差异。早期手术组接受手术的时间中位数为1.9周,早期手术组11%的患者在接受手术前恢复,而没有进行手术。延期保守治疗组39%的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中位数时间14.6周。52周时两组患者主要指标评价的结果没有显著的差异。早期手术组恢复的时间中位数为4.0周,而延期保守治疗组为12.1周(p<0.001)。早期手术组腿痛的改善更早,早期手术组中除了坐着时不能激发坐骨神经痛的亚组以外,都显示出较好的有效性。可信度 ■多中心,前瞻性,应用有效结果评价的RCT。
研究缺陷■对手术的最佳时机进行比较,而不是评价手术的有效性。非手术治疗没有特异性,无法应用盲法,随访时间限于1年。
基线 ■早期手术可使患者更快恢复,但1年时的结果没有差别。
—————————————————————————————————————————————————— 缅因州腰椎研究
尽管RCT被认为是最为有效(可信度)的研究设计,缅因州腰椎研究(MLSS),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针对腰椎间盘突出导致坐骨神经痛的患者,也为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比较提供了一些长期随访的数据(表2)[10-13]。MLSS纳入了507例患者(235例手术,272例非手术),这些患者来自缅因州的25位外科医生和5为职业病学专家的门诊。如果患者存在坐骨神经痛,一般指膝部以下的放射痛,即使没有获得确切的影像学证据都纳入研究。由于这是一项观察研究,治疗方式取决于主治的医师和患者的意愿。评估结果的主要指标为主要症状(腿痛或腰痛)改善程度的自我评价。对于“改善”的确切定义在3个报告(1,5,10年随访)中存在差异,在1年随访的研究中,患者认为其主要症状“好得多”或“完全消失”则归为“改善”,而5年和10年随访的报告中,患者称其“较好”也归为“改善”。很多其他的治疗结果评价包括背痛和腿痛的频率和焦虑,坐骨神经痛的频率和焦虑指数,Roland功能障碍等级,SF-36评分,以及工作状况都记录在案。1、5、10年都报道了相关的结果,应用统计模型方法以控制两组间显著的基线差异。两组间治疗方式的变换较多,15%的患者起初选择非手术治疗3个月内进行了手术治疗,余下的非手术治疗患者25%在3-120个月之间进行了手术治疗。作者将3个月内变换治疗方式进行手术的患者直接分配到手术组,而对3个月以后非手术治疗组变换治疗方式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分析。
MLSS显示,1年和5年时,与非手术的患者相比,手术患者报告其主要症状的改善更为显著(1年时,71%vs43%,P<0.001;5年时,70%vs56%,p<0.001)。10年时,治疗结果的这一评价指标不再有明显的差异(69%的手术患者报告改善,而非手术患者为61%,p=0.2)。然而,如果针对主要症状的改善情况,只将回答“好很多”或“完全消失”的患者归入“改善”(与1年时结果评价类似),则手术组与非手术组相比,在10年仍然具有更好的结果(手术组56%的患者“明确地改善”,而非手术组则为40%,p=0.006)。在所有的随访时间点,手术组在很多次要的结果评价指标上也有明显更好的结果,包括腰痛的改善、腿痛的改善、坐骨神经痛的频率、焦虑指数、改良的Roland等级等。在所有时间点,两组患者恢复工作的比率和接受劳动能力丧失补偿的比率都相似。2组患者病情改善的时间差异较大,手术组改良Roland等级达到最大改善的时间出现在第一年内,而非手术组接近这一结果的时间要延迟至2-10之间。10年时,25%的患者经历了至少1次额外的脊柱手术,而非手术组3个月至10年间进行手术的患者也有类似的百分比。总的来说,手术的患者疼痛、功能和满意度等的改善更大,而两组间的工作状况则没有明显的差异。
MLSS是第一个比较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结果的大样本研究。其优势主要体现在样
本量、前瞻性、多中心、长期随访且缺失相对较小、应用了有效的结果评价指标。然而,也应该认识到它的局限性,其观察性的设计使得手术与非手术组的基线存在显著的差异,手术组通常症状更严重,且与非手术组相比接受职工补偿的患者更少。虽然应用统计模型能控制这些基线评估上的差异,但仍然存在一些无法测定的变量导致潜在的混杂。此外,与临床表现相符的特异性的影像学表现并没有将其作为纳入标准,因此,没有确切的椎间盘突出的患者也纳入了本研究。最初选择非手术治疗的患者有较大一部分(25%非手术治疗的患者)3个月后变换治疗方式,进行手术治疗,这些患者仍被归入非手术组进行分析。10年时进行的接受治疗分析显示,除了手术组Roland等级有较大的改善外,两个接受治疗组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非手术组的患者3个月后进行手术治疗没有低估手术的效力。事实上,最初选择非手术治疗后来进行手术的患者在所有患者中治疗结果最差,10年时这些患者仅有40%报告其主要症状“改善”。最后一点顾虑则是该研究通过邮寄调查问卷而不是进行实际的临床随访,这样并没有进行反复的体格检查。尽管有如此多的局限,MLSS还是提供了目前最好的长期随访资料,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进行对比。脊柱患者治疗结果研究试验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进行比较的最大的研究便是脊柱患者治疗结果研究试验(SPORT)(表3)[14-17]。该研究的独特之处便是其包括随机性和观察性两种方式,这样即使患者不同意进行随机化研究也可以将其纳入进来。纳入的患者来自美国11各州的13个多学科脊柱外科临床中心,这些患者都具有根性疼痛,神经病学改变,MRI上有与症状相符的明确的椎间盘突出,并且症状持续至少6周。手术干预采用标准的开放椎间盘切除术,非手术治疗主要为“常规处理”,通常至少包括健康宣教与建议、理疗、如果能耐受的话给予非甾体类抗炎药。很多非手术患者还接受了麻醉药和硬膜外注射等治疗。该研究认定治疗结果的主要评价指标在其初始值基础上改变10个点视为有变化,这些指标包括SF-36躯体疼痛和运动功能等级评分[18]和ODI[19]。评价结果的次要指标包括患者自我报告的改善程度、对症状和治疗的满意度,工作状况和坐骨神经痛焦虑指数。其初步报告详细介绍了前两年的随访结果[15,17],最近则发表了4年随访的数据[16]。另外的亚组分析则评价了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形态和椎间隙水平对治疗结果的影响[20, 21]。
SPORT RCT最为意外的结果便是无法坚持既定方案(即从被分配的治疗组变换到另一治疗组)的比率很高。在最初2年,分配进行手术的患者40%没有进行手术,而分配进行非手术治疗的患者45%进行了手术治疗。虽然从非手术治疗变换为手术治疗是意料之中的,但另一个方向的变换(即手术变换为非手术治疗)则并非如此。如此高的变换率使得无法应用ITT分析方法对数据有效的分析,因为2年时,两组接受治疗的情况非常相似。尽管如此,ITT分析还是被当作主要的分析方法。同预期的结果相似,无论主要的还是次要的评价指标,两组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虽然两组间治疗方式的变换存在均一性,在最初2年,手术治疗组坐骨神经痛焦虑指数的改善还是更为明显(两年时分别为-10.1和-8.5,P= 0.003)。同时还进行了次要的接受治疗分析,以调整可能的混杂。结果显示,在3项主要的评价指标上,手术治疗具有很大的有统计学意义的优势(手术组1年时ODI的改善比非手术组多15点)。
与RCT的接受治疗分析结果类似,对潜在的混杂进行控制后,观察性试验中,2年时所有主要和次要的评价指标都显示手术治疗具有很大的明显的优势。例如,2年时手术治疗的患者比非手术者ODI的改善多13点。2年时工作状况是唯一一个手术组患者没有明显改善的评价指标。考虑到ITT分析存在上述的问题,将RCT研究中4年时的数据与观察性队列研究结合,校准后进行了接受治疗分析。2年随访时显示出的差异,至4年时仍然存在,除了工作状态以外的其他主要和次要评价指标,手术组的改善程度比非手术组更明显。与MLSS不同,两组间的差异并没有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减小。
对亚组进行的接受治疗分析,评价了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形态和椎间隙水平对治疗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虽然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的患者背痛程度比侧方突出的患者更显著,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初始症状相比脱出或游离的患者要轻一些,而相对初始状况而言,背痛评分的改变与突出部位、和形态学等亚组无关[21]。另一项亚组分析显示高位腰椎间盘突出(L2-3或L3-4)的患者手术治疗的结果比L5S1突出的患者更好[20],而L4-5突出的患者其疗效居中。
SPORT是迄今为止比较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样本量最大的研究。该研究的优势主要包括采用了较为严格的纳入标准,应用了有效的脊柱特异性和一般健康结果评价方法,有效的统计模型对组间初始状况的差异进行了处理,纳入的患者来自13个不同的脊柱临床中心。SPORT RCT的局限主要是未能坚持预定方案的比率较高,从而无法对数据进行有效的ITT分析。虽然应用接受治疗分析进行谨慎的调节可解决2组间基础状况差异的问题,但却削弱了随机化的优势。最终仍然无法得到比较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Ⅰ级证据。考虑到不可能控制那些无法预测的混杂,接受治疗分析则可能会夸大手术的治疗效果。SPORT和所有其他关于椎间盘突出的研究都具有的另一个不足之处,便是无法对患者接受的治疗实施盲法,为了克服对有效性的干扰,假手术是唯一的途径,虽然有这样的观点,但不太可能实施,因为患者可能不愿意加入这样的研究,抑或伦理委员会不会批准[22]。考虑到没有实施盲法,或许手术治疗的安慰剂效应也会使手术治疗的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结果。
各种非手术治疗的研究者也批评类似SPORT这样的研究,没有对非手术治疗进行明确的限定[23]。限定非手术治疗为“常规处理”的好处在于,这些措施很多患者正在应用,这样更加容易推广应用。然而,患者可能应用某种特异性的非手术疗法可以获得更大的改善,尤其是某些纳入研究之前应用“常规处理”较长时间仍未能得到改善的患者。遗憾的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好的非手术治疗方式并没有严格的定义,因此参考现有的文献,选择一项更为明确的方法是不太可能的。
讨论
综合所有比较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主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相比非手术治疗,手术通常能更快更大程度地改善症状;(2)手术是安全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低;
(3)起初具有手术适应证的患者,选择进行非手术治疗,最后其疼痛与功能也可获得改善,达到可接受的水平;
(4)与非手术治疗相比,手术不能改善患者恢复工作的比率;(5)非手术治疗也是安全的。
SPORT和MLSS的患者手术结果非常相似,但非手术治疗的结果并不像MLSS那样好,SPORT的结果显示手术还是具有较小的治疗效果。对于纳入的所有具有手术指征的患者,SPORT RCT中55%的患者分配到非手术治疗组,没有进行手术治疗;而在Peul等[9]的研究中61%的患者分配进行了非手术治疗。这提示很多患者对于他们存在的症状,在其日常生活中是可以容忍一段时间的,如果他们选择非手术治疗的话,通过这段时间,他们的功能也可改善到可以接受的程度。虽然各项研究都一致认同手术治疗的优势,但这种优势能够持续的时间目前仍不清楚。Weber的研究和MLSS认为随着时间延长,手术治疗的效果有下降的趋势,而SPORT的数据则显示在2至4年间手术治疗的效果并没有下降。可以预料,SPORT将继续对这些患者进行随访至10年以上,然而,MLSS和Weber的研究都提示,5至10年间的治疗结果发生的变化非常小。
所有这些研究跨越40余年,具有另一个惊人的相似之处:患者最初选择或随机分配进行非手术治疗而后变换为手术治疗的比率相对较高。Weber报道有26%的变换率,Osterman等为36%,Peul等为39%,MlSS40%,SPORT高达45%[7-9]。这些结果提示,为了比较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要实施一个非常有效的RCT似乎是不太可能的。同时,考虑到这些患者非手术治疗失败后不可能再继续进行无效的治疗,而导致这样的结果也并不令人意外。如SPORT所预期的一样,从非手术治疗变换为手术的患者起初的症状更严重,并且他们认为其症状会变得更糟糕;而从手术治疗变换为非手术治疗的患者,症状严重者较少,并且认为可以得到改善。
基于以上证据,大多数脊柱外科医生目前都认同,平均来看,椎间盘切除术可以获得更快更大程度的改善,然而非手术治疗则可在一大部分患者中取得成功。遗憾的是,我们预测哪些患者通过非手术治疗可以获得成功的能力非常有限。研究人员接下来就要着手应用现有的数据,开发预测模型,以改善我们的决策能力,决定哪些治疗方法是最适合某些个体的。这些研究应该提供一个共享决策模型,患者可以根据他们的症状、价值取向以及现有的证据决定他们所喜欢的治疗方案[24]。这样一个工具可使很多患者避免不必要的手术,而使另一部分患者避免延长无效的非手术治疗的期限。通过对本文中所有研究的综述,为“一般”患者提供了答案,我们接下来将着手应用证据治疗个体患者,他们中没有谁是“一般”患者。
magnet:?xt=urn:btih:03E0D5050F3035FA5A5413818B5FEE04B02801B9&dn=%E5%8E%9F%E7%B4%97%E5%A4%AE%E8%8E%8934%E9%83%A8%E5%90%88%E9%9B%86&tr=udp%3A%2F%2Ftracker.openbittorrent.com%3A80&tr=udp%3A%2F%2Ftracker.publicbt.com%3A80&tr=udp%3A%2F%2Ftracker.ccc.de%3A80&tr=http%3A%2F%2Ftv.tracker.prq.to%2Fannounce
magnet:?xt=urn:btih:074abe5e57d89d54cde1dc75c2507a4ae4ce271e(乱龙)
第二篇:浅谈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浅谈中医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各种原因导致腰椎间盘中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从而压迫神经根或脊髓而产生的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症。
中医学中并无“腰椎间盘突出症”之名。而是归属于中医“腰腿痛”,“痹症”之范畴。中医认为本证发病原因为外感六淫之邪,跌扑损伤,而导致气血瘀滞,经脉闭塞不通或因肝肾亏虚而导致筋脉失养而引发。正如《医学心悟.腰痛》中说:“腰痛拘急,牵引腿足,脉浮弦者,风也;腰冷如水,喜得热手熨,脉沉迟,或紧者,寒也,腰痛如坐水中,身体沉重,腰间如带重物,脉濡细者,湿也,若腰重疼痛,腰间发热,痿软无力,脉弦数者湿热也,若因闪挫跌扑,淤积于内,转侧如刀锥直刺,脉涩或芤者,淤血也,走著刺痛,忽聚忽散,脉弦急者,气滞也,腰间肿,按之濡软不痛,脉滑者,痰也,腰痛似脱,重按稍止,脉细弱无力者,虚也”。其发病部位多在第4、第五腰椎或腰
5、骶1椎间隙。
一 中医分型:
(1)气滞血瘀型:腰背痛如刺,痛有定处,痛处拒按,日轻夜重,轻者俯仰不便,重者不能转侧,可有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感。行走或咳嗽加剧,舌质紫暗或有淤血斑,脉涩,或有外伤史。
(2)风寒湿痹型:腰部冷痛,转侧不利,逐渐加重,静卧不减,遇阴天或遇风寒加重,得温则减,患侧下肢冷凉麻木,舌苔白腻,脉沉或迟缓。(3)肝肾虚型:腰部隐隐作痛,腰腿麻木,腰膝无力,喜揉喜按,遇劳加重,卧则减轻,反复发作四肢不温,面色晄白,神疲乏力,舌淡脉沉细,有些患者可见口燥咽干,面色潮红,手足心发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二 中医治疗原则:根据《中医基础学》治则一篇中所讲,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可将本病分为急性期,恢复期。急性期当以祛风、散寒、除湿、活血通络止痛为治疗法则。恢复期当以补肝肾,通筋脉为治疗法则。三 中医综合治疗方法:(1)急性期治疗方法:
牵引:一般采用仰卧屈髋屈膝60度体位,可尽量减小脊柱应力。牵引力通常以自身体重的一半作为起始牵引重量,根据情况逐步增加,最多可加至相当于患者体重。但是笔者通过临床观察,以上牵引力往往超过了患者的耐受力,这样在牵引的过程中患者疼痛不说,还容易发生意外,特别是中老年人。笔者认为每个人的体质,年龄,胖瘦等不同,所以每个人的承受力也不一样。因此笔者认为牵引力应以小剂量开始,男性牵引力为自身体重的20%-35%,女性牵引力为自身体重的18%-30%。以间断性牵引为主,每次牵引持续 20-30min,每日牵引 1次,5天为一疗程,休息三天,可进行下个疗程。推拿:让患者采取俯卧位,术者册立患者一旁,掌揉膀胱经自上而下,用肘尖部点按双侧肾俞穴、大肠俞、关元俞、秩边穴、环跳穴,拇指点按承扶穴、委中穴、承山穴、昆仑穴、太溪穴,每穴按压时间不能少于30秒。掌揉八髎穴,弹拨点按脊柱旁压痛点。最后术者一手按压患者腰椎,另一手端起患者双腿用力向上抬起,使腰部过伸,做3-4次旋转动作。让患者平躺20分钟,每天一次,7天一疗程。中药熏蒸:中药熏蒸方:桃仁 红花 海桐皮 透骨草 伸筋草 乳香 没药 当归 川穹 防风 川乌 草乌 牛膝 威灵仙 独活 羌活 千年健 白芷 海风藤 鸡血藤等
把上述药物放入熏蒸锅内,加入3L水,浸泡20min,然后打开开关设定温度,要让被熏部位的皮肤温度保持在50—55℃,每次熏蒸40min,每天一次,5d为一疗程。穴位注射疗法:
穴位:肾俞 大肠俞 关元俞 承扶 殷门 委中 太溪 次髎 会阳 秩边 环跳 腰4-腰5夹脊穴 承山 药物:红花注射液
方法:患者俯卧于床,穴位常规消毒,垂直快速进针,得气后回抽无回血,将药物先深后浅注入。每次任选四穴,交替使用,每穴1-2ml,每2d一次,5次为一疗程。注意事项:患者要睡硬板床,注意保暖。
治疗效果: 以上述治疗方法,治疗32例患者,31例患者治疗一个疗程不便进入恢复期,1例无效。(2)恢复期治疗方法:
中药熏蒸:中药熏蒸方:桃仁 红花 海桐皮 透骨草 伸筋草 乳香 没药 当归 川穹 防风 川乌 草乌 牛膝 威灵仙 独活 羌活 千年健 白芷 海风藤 鸡血藤等
把上述药物放入熏蒸锅内,加入3L水,浸泡20min,然后打开开关设定温度,要让被熏部位的皮肤温度保持在50—55℃,每次熏蒸40min,每天一次,10d为一疗程。穴位注射疗法:
穴位:肾俞 大肠俞 关元俞 承扶 殷门 委中 太溪 次髎 会阳 秩边 环跳 腰4-腰5夹脊穴 承山 药物:红花注射液
方法:患者俯卧于床,穴位常规消毒,垂直缓慢进针,得气后回抽无回血,将药物注入,快速出针,每次任选四穴,每穴1-2ml, 每3d一次,10次为一疗程。
中药汤剂:肝肾虚者,以六味地黄汤为主方随症加减。注意事项:患者要睡硬板床,注意保暖。
(3)功能锻炼:患者每天早上起床做拱腰运动,又叫五点支撑,每次做20个上下运动,进行腰部肌肉锻炼,另外换要进行直腿抬高运动以锻炼腿肌。锻炼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逐步增加次数和时间。
四 治疗结果:上述31例患者,以以上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不同情况,治疗时间长的为3个疗程,时间短的为1个疗程,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制定《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9例治愈,12例好转,总有效率96%。
五 分析:通过对上述患者的治疗,笔者体会到,大多数患者有扭伤史,而扭伤可以损伤经络致使经脉不通,又如《内经》中所说“邪之所凌,其气必虚”,若肝肾亏虚,风寒湿邪则趁虚而入,痹阻经络,致使脉络受阻,经脉失常,不通则痛。综上所述,内虚,外伤,风寒湿邪是导致本病的原因。而物理牵引法具有缓解肌肉痉挛,松解粘连的功效,推拿手法具有祛风散寒,舒筋活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矫正畸形的功效,熏蒸则具有通经活络,消肿止痛,消瘀散结,祛风散寒除湿的功效,而穴位注射也同样具有祛风散寒除湿,活血化瘀,消肿止痛,通经活络,消瘀散结的功效,但是穴位注射止痛优于其他疗法。然而这四种疗法相互结合又可增强各自的功效,如 牵引结合推拿手法既可增强自身功效又可帮助矫正畸形,推拿手法 结合熏蒸,穴位注射可以增强祛风散寒除湿,活血化瘀,消肿止痛,通经活络,消瘀散结,舒筋活络 的功效,而内服中草药又可促进疾病恢复,使疾病疗程缩短,巩固疗效,减少疾病的复发率。总之,笔者通过治疗观察认为中医综合疗法具有创伤小,方法简便易行,疗效显著的优点,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的方法之一。
第三篇:腰椎间盘突出症按摩治疗(视频)
腰椎间盘突出症按摩治疗(视频)
腰椎间盘突出症按摩治疗(视频)
2011-08-22 22:24:53| 分类: 健康生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本文引用自lfmckw123456《【引用】腰椎间盘突出症按摩治疗(视频)》
家庭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推拿按摩
腰椎间盘突出症按摩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运动叮咛
相关: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刮痧治疗国医养生智慧
中医中药
中医刮痧
中医拔罐
中医针灸
脏腑养生
心理养生运动养生
自然疗法
足道养生
气功养生
经络养生
导引养生
茶道艺术起居养生
四季养生
长寿有道
糖尿病
高血压
心脑血管
历史回顾中老年养生
疾病防治
排毒养生
医疗保健
妇幼保健
民间偏方
家庭教育手诊面诊
饮食疗法
饮食养生
烹饪美食
生活窍门
女性频道
音画欣赏男性世界
减肥塑身
美容护肤
博客代码
博客技巧
博客素材
音画教程人物花卉素材
实用教程
相框素材
背景素材
Flash素材
影音欣赏
U5教程日志边框素材
office办公
网页制作
软件下载
电脑应用
營銷管理
PS教程分割线素材
两性文化
佛道经典
传统文化
相术命理
周易风水
Flash教程背景素材
情感话题
摄影知识
黄梅戏
生肖星座
周易八卦
会声会影
第四篇: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论文综述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进展
姓名:杨睿 学号:10412049 班级:10中西结合全科班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进展
【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导致腰腿痛的重要的原因之一,占腰腿痛病人的60%以上,是困扰临床医生和病人的一大顽疾。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种作用机制,在预防和控制腰椎间盘突出、提高病人生存质量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因此,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加强中医药抗腰椎间盘突出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研究,研制安全高效的抗腰椎间盘突出症天然药物,是目前药学工作者的重要研究领域。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 中医 综合疗法 针灸 推拿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导致腰腿痛的重要的原因之一,占腰腿痛病人的60%以上,是困扰临床医生和病人的一大顽疾,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其主要为腰椎间盘发生退变以后,在外力的作用下,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马尾神经、神经根等组织所引起的腰痛,并且伴有坐骨神经放射性疼痛等症状为特征的一种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4-
5、腰5-骶1发病率最高,约占95%。因此,积极防治腰椎间盘突出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近年有关中医专家对腰椎间盘突出的研究报道,并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从综合疗法、中药方剂、针灸、推拿以及针灸配合推拿等各方面揭示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研究进展。一发病病因 1.1基本病因
1.1.1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是基本因素
髓核的退变主要表现为含水量的降低,并可因失水引起椎节失稳、松动等小范围的病理改变;纤维环的退变主要表现为坚韧程度的降低。1.1.2损伤
长期反复的外力造成轻微损害,加重了退变的程度。1.1.3椎间盘自身解剖因素的弱点 [1]椎间盘在成年之后逐渐缺乏血液循环,修复能力差。在上述因素作用的基础上,某种可导致椎间盘所承受压力突然升高的诱发因素,即可能使弹性较差的髓核穿过已变得不太坚韧的纤维环,造成髓核突出。1.1.4遗传因素
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家族性发病的报道,有色人种本症发病率低。1.1.5腰骶先天异常
包括腰椎骶化、骶椎腰化、半椎体畸形、小关节畸形和关节突不对称等。上述因素可使下腰椎承受的应力发生改变,从而构成椎间盘内压升高和易发生退变和损伤。1.2诱发因素
在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基础上,某种可诱发椎间隙压力突然升高的因素可致髓核突出。常见的诱发因素有增加腹压、腰姿不正、突然负重、妊娠、受寒和受潮等。二中医治疗
2.1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周拥军[2]选取义乌市后宅中心卫生院2007年12月~2009年12月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活血通络方+腹针+牵引治疗,1周为1疗程,共进行2疗程。同时,中药内服,自拟方“活血通络方”加减。而对照组采用单纯接受牵引治疗,方法及疗程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50例患者中,显效(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40例,有效(症状有所减轻)9例,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无改善)1例,有效率为98%。对照组50例患者中,显效25例,有效11例,无效14例,有效率为72%。得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疗效优于单纯牵引治疗。
周成文等[3]将31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共173例,采用三搬推拿复位,中药内服,外治的中医综合疗法;对照组共144例,采用卧床休息、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静点七叶皂苷钠、甘露醇及地塞米松,骨盆牵引等常规保守疗法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820,P=0.006)。得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
李士茂[4]将采用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温热牵引、推拿按摩、针刺治疗。结果:对照组腰腿痛缓解时间4.6±1.6天,消失时间52.6±17.9天,观察组腰腿痛缓解时间2.3±0.5天,消失时间32.5±12.3天,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得出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疗程短、疗效高。
杨自国等[5]将120例合格受试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观察组予以手法治疗、针灸治疗、中药辨证施治及功能锻炼,对照组予以腰椎电动牵引、口服非甾体镇痛药、功能锻炼,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较对照率为好,具有统计学意义,得出中医综合治疗在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上具有较明显的优势。
傅煌黎[6]选择120例腰推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分6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和腰推牵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推拿和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7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得出结论:综合方法治疗腰推间盘突出症具有明显效果。
赵长安[7]对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病程分为四组,均采用牵引、推拿、针灸与TDP灯照射、中药治疗、腰背肌功能锻炼等综合疗法,30天后观察疗效。结果大多患者的病症都得到了治愈或改善,而且,患者病程越短,治疗效果越好。得出采用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
凌代兴等[8]对12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腰椎牵引、针灸、穴位注射、静脉输液、中药内服外敷、腰肌功能锻炼综合治疗。10日为一疗程,间歇3天,治疗3个疗程。结果,临床治愈65例,好转53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92.19%。得出采用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改变神经根与压迫物的位置关系,促进突出的椎间盘水肿消退,改善局部微循环,排除代谢产物,缓解粘连组织,减轻炎性反应而缓解疼痛,疗效满意。2.2中药方剂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2.2.1利水通络方
范中旗等[9]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骶管注射黄芪、脉络宁及服用活血通络的中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利水渗湿的药物,组成利水通络方,对治疗前后腰腿疼痛、椎旁压痛及直腿抬高试验的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症状与体征均能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愈显率86.7%,有效率93.3%,对照组愈显率60%,有效率76.7%,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二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水通络方能明显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腰腿痛的症状与体征,提高近期临床疗效。2.2.2身痛逐淤汤
孙明星等[10]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4例予以非甾体类抗炎药、神经营养剂、腰椎牵引等治疗,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身痛逐淤汤加减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4%,对照组为88.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得出结论:身痛逐淤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疗效。2.2.3腰骨痹痛汤
陈焕龄等[11]将266例辨证为寒湿瘀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临床观察。治疗组应用中药腰骨痹痛汤治疗,对照组以西医常规保守疗法:牵引配合扶他林、腰痛宁、布洛芬口服。观察治疗前后疼痛及功能障碍改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及两组间临床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133例:优:69例,良:46例,可:16例,差:3例,总有效率97.7%;对照组133例:优:26例,良:34例,可:41例,差:32例,对照组总有效率75.9%。中药治疗组疗效显著,疼痛及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优于西药对照组,经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的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医辨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中药腰骨痹痛汤治疗寒湿瘀血型腰间盘突出症有很好疗效,用药安全无副作用,临床疗效显著。2.2.4独活寄生汤
夏松[12]将2010年1月—2011年12月就诊于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独活寄生汤治疗。结果:治疗组疼痛改善程度及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方剂。
2.2.5腰痹舒汤
夏铎[13]等选择门诊及住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3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241例和对照组(B组)194例。治疗组口服腰痹汤(125ml/袋),1袋/次,2次/d,15d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牵引、按摩法,配合西乐葆200mg口服,1次/d。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均有改善。治疗组坐骨神经放射痛等6项症状和体征的疗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的治疗仅对直腿抬高试验等4项症状和体征的疗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比较,治疗组有7项症状、体征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中药腰痹舒汤剂治疗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较西乐葆配合理疗按摩疗法疗效更佳。2.3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许建峰等[14]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艾灸组、针刺组各30例。艾灸组使用艾条温和灸关元穴,距皮肤2cm,每次1h,每天1次;针刺组取腰椎相应的华佗夹脊穴,肾俞、大肠俞、环跳、秩边、委中、阳陵泉、悬钟,每次留针30min,每天1次。2组均以3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VAS评分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显著降低,评分均显著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且艾灸组作用优于针刺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关元穴灸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优于针刺治疗,且具有无创痛简便易行无不良反应患者乐于接受等诸多优点。
杜震等[15]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选取病变节段患侧的华佗夹脊穴施以电针治疗,对照组予以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并进行相关量表评分。结果在首次治疗和疗程治疗后,治疗组的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直视模拟标尺(VAS)评分的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除腰痛和下肢痛外其他各项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电针华佗夹脊穴与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能即刻起效,长期改善,但电针疗法具有更好的整体疗效。
陈文等[16]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42例)、B组(39例)和C组(38例)。三组针刺方法相同,均取夹脊穴配委中、承山等穴,针刺后加电针,在此基础上,A组采用俯卧位持续牵引同时配合电针方法治疗,B组则先仰卧牵引再行电针治疗,C组单纯进行电针治疗,观察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A组有效率为95.2%,优于B组的79.5%与C组的65.8%(P<0.05,P<0.01)。结论:持续俯卧位牵引下电针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较佳方法。
魏文著等[17]将例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芒针组、隔药灸组,每组37例。针灸组取穴大肠俞、关元俞、环跳等,采用芒针透刺针法治疗,并于针后隔药灸神阙、腰阳关等,每日1次;芒针组及隔药灸组单独采用相应芒针或隔药灸治疗方法。治疗21次后观察各组疗效,并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数值并进行分析。结果针灸组有效率为97.3%,优于芒针组的75.7%和隔药灸组的73.0%,(均P<0.05)。各组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直腿抬高幅度及腰椎活动度等指标均较前改善(均P<0.05),且治疗后针灸组较其他两组改善更加明显(均P<0.05)。得出结论,芒针结合隔药灸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单纯芒针或隔药灸治疗,在免疫作用机制上有调整患者体液免疫的作用。
蔡仲逊等[18]将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采用前后配穴法,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取穴法。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视觉模拟评分(VAS)与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腰椎疾患综合评分(JOA)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治愈率与愈显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VAS评分与JOA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0.01),且治疗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后配穴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
吴艳荣等[19]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18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温针齐刺组和普通针刺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根据MPQ疼痛询问量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积分、治疗的镇痛时效、即刻和远期镇痛效应。结果温针齐刺组在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后MPQ评分、镇痛时效、即刻和远期镇痛效应以及复发率方面与普通针刺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得出温针齐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镇痛起效时间短、镇痛维持时间长,具有较好临床疗效。
陈莉秋等[20]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予以浮针、毫针结合心理治疗法和毫针结合心理治疗法。2个疗程(20d)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13例,好转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治愈8例,好转1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毫针结合心理治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较好。
韩予飞等[21]将13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66例。治疗组采用经行感传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垂直进针治疗,进行疗效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经行感传针刺治疗方法,在背俞穴和特定神经支配区穴配合选穴,对比常规针刺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其治疗达到更好的临床效果。
2.4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曾荣[22]采用动静结合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结果:动静结合治疗组70例,治愈61例,有效7例,未愈2例,治愈率为87.1%,有效率97.1%。
马昌旗[23]采用中医推拿手法:扌衮、揉、按、压、弹、拔等治疗本病376例,总有效率为100%,提示本法有活血化瘀,舒筋壮骨,通络止痛的功效。
徐丽哲等[24]将100例桦甸市中医院门诊和疗区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推拿组)和对照组(针灸组)进行治疗,每组50例。治疗前后两组结合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30.00%%和94.00%,对照组临床控制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14.00%和84.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操作简便,且疗程短、见效快、费用低、痛苦少,病人易于接受。
黄开元等[25]将74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推拿配合牵引理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1例,对照组采用电针“脊椎九宫穴”配合牵引理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4例。结果:治疗组痊愈率51.48%,对照组为35.56%;治疗组总有效率98.65%,对照组为83.96%。两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明显优于电针治疗。2.5针灸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周金平[26]将127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完全随机分为联合组45例、针灸组41例和推拿组41例。联合组采用推拿联合针灸进行治疗,针灸组仅用针灸,推拿组施以推拿手法,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痊愈率均明显高于针灸组和推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组痊愈率略高于推拿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均无明显不适症状。得出推拿配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疗效更加显著。
韩枫[27]运用针刺、艾灸、推拿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次/d,10次为1个疗程。结果12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针刺、艾灸、推拿疗法后的总有效率为96%,得出结论:针灸结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大部分患者经治疗后痊愈,效果显著。
赵正中[28]用传统中医针灸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2例。结果:82例患者,其中治愈11例,显效52例,好转16例,无效3例。疗程最长30次,最短10次,平均15次。总治愈率76.8%,总有效率96.3%。得出结论:针灸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操作简单、安全、患者容易接受,两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功能恢复快。
陈文等[29]采用针推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A组)并与常规针刺组(B组)、常规推拿组(C组)各40例比较,观察其临床疗效。3组疗效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张文忠[30]通过针刺腰椎间盘突出节段的夹脊穴及其相邻节段的夹脊穴,配合推拿旋转复位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总有效率达93.96%,治疗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中医治疗在临床中应用较多,具有方法简便、安全,费用低,疗效高的特点。然而,目前中药治疗仍局限于临床病例的观察,治愈标准尚缺乏定量的客观指标,局限于模糊概念。缺少科学的权威的和定性定量的客观指标,远期疗效观察还有待加强,临床分型也未统一规范化因此。[31]因此,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只有坚持继承和发扬特色优势,同时不断吸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紧跟科技发展前沿。将传统的特色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相互促进、不断创新,使中医骨伤科学现代,化她才能保持青春和活力。[32]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推动临床骨科学的发展,也必将使骨伤科学向更大的飞跃迈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药临床治疗也将更加完善,必将取得更加显著的疗效。【参考文献】
【1】吴国林,何元诚.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进展[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0,18(05):70-72.【2】周拥军.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分析[J].求医问药,2012,10(1):435-436.【3】周成文,牟永山,胡正强,马慧章,马义明,胡临燕,李光辉,周海莲,马鹤云,刘兆杰,赵云龙,李秀海,赵董.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1,3(17):28-30.【4】李士茂.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观察[J].社区中医药,2012,15(14):249.【5】杨自国,王寿强.中医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6):23-24.【6】傅煌黎.综合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3,5(10):59-61.【7】赵长安.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例[J].光明中医,2013,28(5):926-927.【8】凌代兴,凌攀,牟爱君.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8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27(1):32-33.【9】范中旗,宋胜川,吕杭州,宋志武.利水通络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9,17(2):34-35.【10】孙明星,曹斌.身痛逐淤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3,19(2):59-61.【11】陈焕龄,张辉耀,何云贵.腰骨痹痛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瘀血型266例[J].中医临床研究,2013,5(10):12-14.【12】夏松.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2):169-170.【13】夏铎,李晓声,陈铁柱.腰痹舒汤治疗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241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3,19(4):19-21.【14】许建峰,林瑞珠,牛子瞻,张跃全,武永利.关元穴灸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疗效观察[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2,29(6):55-58.【15】杜震,邵萍,何永淮,戴琪萍,裘敏蕾,郑晓,忻志平.电针华佗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2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09,50(7):617-619.【16】陈文,杨艾堂,戴美堂,付琴丽.持续牵引下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9,29(12):967-969.【17】魏文著,阮永队,宁晓军,郑智,文胜,谢炎烽,洪潇挺,蔡章健.芒针结合隔药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2013,33(8):673-677.【18】蔡仲逊,刘云霞.前后配穴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4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09,50(8):716-718.【19】吴艳荣,张海山,高希言,丁宁,朱敬云,王燕,范雅丽,吴毅明,陈新旺,谭仁飞.温针齐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3例临床研究[J].中医杂志,2009,50(12):1096-1099.【20】陈莉秋,张娜,马庭秀.浮针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临床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0,8(6):741-742.【21】韩予飞,赵为军.针刺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9):531-532.【22】曾荣.动静结合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江西中医药,2005,36(8):35-36.【23】马昌旗.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6例[J].陕西中医,2004,25(8):711.【24】徐丽哲,恭庆.中医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的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1,3(21):39-40.【25】黄开元,夏惠明.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1例[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42-45.【26】周金平.推拿联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13,20(10):45-46.【27】韩枫.针灸结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95-96.【28】赵正中.针灸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体会[J].求医问药,2012,10(3):494.【29】陈文,陈尚杰,梁立安.针推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03,21(10):80.【30】张文忠.针刺配合手法旋转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2例临床报告[J].针灸临床杂志,2003,19(3):15.【31】杨芳滔.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0,6(10):146-147.【32】谭远超,刘峻.中医骨伤科学的特色优势与现代化[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4.
第五篇: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研究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中医的基本方法卧床,推拿按摩,牵引,针灸和西医的穴位注药,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结果及结论:用以上的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切实有效。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卧床,推拿按摩,牵引,针灸,穴位注药,手术,治疗 1.腰椎键盘突出症的发病原因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原因在于外伤,多数病人在弯腰时突然扭转所致。例如抬重物滑倒,弯腰用力过猛,负重突然闪腰都可以造成。
少数病人没有明显是我外伤史,而引起了腰椎间盘突出症。这种病人大多数早40岁左右,很少从事体力劳动和不喜欢参加体育锻炼的患者。2.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与诊断
多数病人有明显的外伤史,也有少数病人无明显的外伤史,但一般年龄在中年以上。
腰痛并有放射性下肢串痛腰痛一般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发症状,可在劳动、激烈运动扭伤等明显外伤后出现,也可以没有明显的诱因,而有较长时间的慢性腰痛病史。在此基础上突然疼痛加重,或者表现为逐渐加重。疼痛性质多为持续性钝痛亦有痉挛性剧痛。腿痛一般出现在腰痛一段时间之后,也有与腰痛同时出现。疼痛的性质主要自腰骶部起始:沿坐骨神经走行向下肢放散性疼痛。下肢痛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部位的有关系,根据椎间盘突出部位的不同,疼痛的路线亦略有变化。如S3 —S1椎间盘突出,放散至大腿后侧经 咽窝到小腿后侧,踝部及小趾;L4-L5 椎间盘突出则放散至大腿后外侧,经月国窝外侧到小腿外侧,足背及大脚趾;而L3一L4 椎间盘突出,放散至大腿前方,下行小腿前内侧,至足背前方。
有不正常的生理曲线改变。
假性肿胀
特殊检查
2.5.1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2.5.2直腿抬高加强试验阳性 2.5.3伸拇指试验阳性 2.5.4曲颈饰试验阳性 2.5.5膝反射减弱或消失 2.5.6X线检查 3.治疗
3.1非手术治疗
对初次发作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首先应采用非手术的综合治疗方法。
3.1.1 卧硬板床休息作用是解除体重对椎间盘压力,使患部静止,从而加速炎症消退及椎间盘回缩。此法需绝对卧硬板床3周以上,即使进餐和大小便,也不能坐起, 3 周后可起床捆腰围3个月。半年内不屈腰,不做中等以上体力劳动。此法可使早期病变及轻度患者得到治愈或减轻。
3.1.2针刺疗法【4】 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分为传统针刺疗法、电针疗法和特种新针疗法。传统针刺疗法同样运用中医辨证,循经取穴与局部取穴为基础。3.1.3牵引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以突出物的大小分为膨出、突出和脱出三种类型。以临床症状的轻重分急性期和缓解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在第一次发病时,一般的医院均建议病人首先使用牵引治疗,牵引主要以机械的力度牵拉椎间隙,而减轻椎间盘的内压,使突出物对神经的压迫稍减轻,从理论来讲是比较正确的,但临床的治疗效果的确不太理想。这主要是由于牵引的力度因人而异,难以撑握;另一个是适应症的选择难以准确区分;再者是病人的配合问题。对于腰椎间盘膨出的患者,这时椎间盘内压力很高,通过牵引可以治愈,但牵引时应绝对卧床较为理想。如果牵引之后马上行走、坐车等又会恢复椎间盘内高压状态,造成牵引无效。牵引只适用于椎间盘膨出患者,如果椎间盘已造成突出和脱出,进行牵引完全无效,并且有可能加重病人症状。在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者中,牵引为禁忌症。因为病人在急性期时,由于神经根的水肿和炎症刺激,会引起腰背肌肉紧张、痉挛,如果这时牵引就会拉伤腰肌纤维,造成腰痛而加重临床症状。综上所述,牵引只适合于单纯的腰椎间盘膨出患者,而且必须在症状不重时采用,以缓解临床症状为目的,禁用于腰椎间盘突出、脱出,伴随椎管狭窄的病人,和腰突症急性期的病人。牵引疗法治疗具有缓解患部的肌痉挛,纠正患椎小关节紊乱,拉开患椎间隙从而促使突出髓核还纳。或使其形态改变而减少或消除对神经根的刺激而取得疗效。患者仰卧位于硬板床上,胸部用腰椎牵引带固定于床头,腰部也用牵引带固定,床尾用两个滑轮,牵引重量13~15 kg,行腰椎持续牵引,每次30--40分钟,每天1次,14天为一疗程。
3.1.4手法治疗【1】 手法治疗分为传统推拿疗法与新医正骨疗法,以中医学的经络和现代医学解剖为基础,具有定位准确、治法简捷的特征,手法治疗疗效确切,为广大患者所喜好。俯卧位,先行腰部擦法做预备手法,然后顺序行腰部穴位点按法,穴取肾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承扶、环跳、委中,再行骶棘肌滚揉、按压、拍击法及下肢牵拉后伸等手法。最后侧卧位行斜扳手法,左右交替进行。每次20~30分钟,14天为一疗程。3.1.5理疗物理疗法具有改善患处组织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的作用.急性期选用超短波、微波等高频电疗,慢性期宜,选用低频脉冲电疗、经络导平、电脑中频电疗。3.2药物治疗
3.2.1中药内服【2】 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药众多.应用基本方化裁、辨证施治、分期治疗,其用药特点主要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病机使用药物,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缓解了患者的疼痛和下肢麻木等症状。根据临床症状辨证分为三型。(1)瘀血阻络型:治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方用活络效灵丹加味。(2)肾虚血瘀型:采用补肾活血汤。(3)风寒湿痹阻型:治以祛风散寒,除湿通络。通过上述不同治疗,达到消除神经根炎症、水肿、粘连,促进髓核还纳的目的。
3.2.2西药治疗【3】 西药治疗主要以对症支持处理,运用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激素和肌肉松驰药,解除患者疼痛。根据椎间盘突出的部位不同采用不同的穴位,L4~5突出选大肠腧、臀部阿是穴、委阳、阳陵泉、绝骨。L5~S1突出选关元腧、臀部阿是穴、承山、昆仑。取2%利多卡因5 ml+强的松龙75mg+VitBl2 1 000 ug+VitB1 200 mg+生理盐水5ml混悬液,每穴注药2~5 ml,每隔5天注药1次,3次为一疗程。
3.3综合疗法【8】是指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治疗方法。其目的是各种疗法可以取长补短,从而提高有效率和治愈率,且起效迅速,疗程缩短。常用的有牵引加手法、骶管注射加手法、手法加中药内服、手法加理疗、针灸加理疗等。3.4手术治疗
如果初发病人经过认真严格的非手术综合治疗,效果不明显,甚至继续加重。就应该考虑手术治疗。对于那些症状反复发作、迁延日久,影响工作和生活,非手术治疗效果较差的病人,也应进行手术。
3.4.1传统手术治疗【5】传统的椎间盘切除术有:开窗法、半椎板及全椎板切除等。优点是手术视野大,便于操作,对神经根充分减压.术后疗效肯定。缺点是创伤大,易发生神经根粘连,产生并发症。
3.4.2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6】是在型光机监控下。用18号穿刺针穿刺到椎间盘的髓核部分。通过针腔导入纤细的光导纤维,接通激光治疗机。在微电脑的控制下将椎间盘汽化的一种微创手术方法,通过对纤维环钻孔并用激光汽化一定量的髓核后,间盘内压可显著下降,甚至减少突出之椎间盘的内容。从而可缓解对神经根的压迫,获得部分类似手术直接减压的 效果。此术式创伤小,出血少。
3.4.3显微椎间盘镜下腰椎盘突出髓核摘除术【7】此技术由Smith和Floey开展,它是光纤技术、成像技术和腔镜技术的发展与现代医学结合的产物。显微内窥镜下间盘摘除术分为经后外侧途径、经椎间孔途径和经椎板间隙途径3种术式。本术具有很大的优点,但并不能代替传统手术,它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视野小、椎板增厚及关节突内聚增生时用显微枪钳咬除困 难和减压范围不如传统手术彻底的缺点。4.结果: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手术和非手术治疗中均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手术是直接去除压迫神经的髓核,而非手术疗法常是通过手法按摩、针灸、理疗或药物等改善局部血循环、减轻炎症性水肿、缓解局部肌肉痉挛等以达到缓解或消除疼痛的目的。穴位注射的目的在于将有消除炎症作用的药液直接注射到炎性灶区,使其局部形成较高的药物治疗浓度,进而使炎症不断减轻直至消除。
5.讨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诊疗器械的进步,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生物力学、病因病机的认识和诊断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由于椎问盘突出症的发病、症状和体征的不一.在选择治疗方法的同时一定要考虑适应证。目前临床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多种多样,其评估标准也不尽相同,也有待完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的康复训练对预后起着关键作用,髓 核摘出术后,椎间盘其余部分的愈合,棘上韧带、棘间韧带、竖棘肌的恢复,神经粘连是否有效的消除,决定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术后效果,系统、正规、合理的康复训练能够明显的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术后效果,要坚持腰背肌训练,避免腰部负重,带腰围。不易久坐久站,避免闪挫等诱因。注意保暖、防寒、防潮,适当休息,嘱病人继续进行住院期间教会的锻炼方法,如:哑铃操、倒走、直腿抬高及屈髋屈膝蹬腿等活动。
参考文献
[1]刘洪奎.急性腰扭伤并发椎间盘突出的诊断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1993(5):332. [2]毛毅刚.强筋壮骨祛风汤治疗老年人慢性腰腿痛62例叨.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4.24(3):242—243 [3]汪红书.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6):761 [4] 张建立.长短针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58例[J].中国针灸,2007,27(6):434 [5]周光林,杨俊波,赵德军。等.手术治疗3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分析【J】.黑龙江医药,2007,20(4):385 [6]董生.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的进展【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99.22(5):27-272 [7] 孙宝玲.陈林林,张波,等.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80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20(2):108 [8] 15]赵国强,胡佰文,李纯志.5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体会[J].颈腰痛杂志,2003,24(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