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质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

时间:2019-05-15 12:51: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银质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银质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

第一篇:银质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

银质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

【摘要】[目的]探讨银质针疗法 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密集型压痛点银质针针刺疗法。[结果]治愈5例。显效:16例。有效:28例。无效:1例。治愈显效率42%。[结论]银质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确切。

1一般资料

50例患者均为我院针灸科病人,就诊前都经过外院腰椎CT或MRI检查均有腰椎间盘突出,经过一段时间中西药物治疗或传统针灸、推拿治疗而未见好转。采用脊柱侧弯试验、俯卧位脊柱伸曲位加压试验和胫神经弹拨试验排除椎管内软组织损害性病变,所选病例符合传统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伴有典型“坐骨神经放射痛”或不典型下肢传导痛,按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痛的检查方法,判断患者疼痛区域、肢体活动范围,以便确定治疗方案。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最小32岁,最大67岁。病程三个月至半年3例,半年至1年7例,1年至2年13例,2年以上7例。银质针部位包括骶部、臀部、腰背部、内收肌耻骨附着处、髌下脂肪垫、股骨内侧髁、内外踝等。

2治疗方法

采用宣氏密集型压痛点银质针针刺疗法,针刺前询问病史,显性或隐性糖尿病、血友病、血管硬化症患者不宜针刺;对有高血压或冠心病病史的患者经服药病情稳定可在严密观察下施行。做血常规、出凝血功能检查,严格掌握适应症,向患者告知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针感及反应,取得患者的配合,以便医生完成操作,令病人平卧位或侧卧体位,依据患者查体情况确定损害疼痛区域的压痛点群,正确选准进针点群并作上标记,在无菌操作下,对每个进针点用0.25%利多卡因皮内注射一个皮丘,而后选择1至4号长度合适的无菌银质针对准深层病变区方向直刺或斜刺,直达肌肉、筋膜附着的骨面,通过针尖探刺引出强烈的酸胀、麻或痛的针感。针刺完毕后,在针与针的皮肤空隙铺垫足够紧实的纯棉布条,再在每根银质针的针柄上套上用桑皮纸裹的艾球,用适量95%酒精滴湿半个艾球表面,燃烧至完全熄灭,待针 自然 冷却后就可取针,偶有针眼渗血者按压1~2min,便可止血,这是由于针尖刺破浅表毛细血管所致。针眼用安尔碘消毒。稍作休息后鼓励患者下床行走,至恢复正常功能。嘱3天内针眼勿接触水,禁用手摸或指搔。开始治疗会出现相关部位反而更酸痛的情况,这是治疗过程中系例补偿调节的正常反应,需向患者说明。每次针刺数量在20~50枚间,可根据患者情况适当调节,个别患者承受能力较差可分批进行银针针刺治疗。

3治疗结果

治愈:自觉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恢复原工作和劳动。检查无敏感的压痛点。计5例。显效:自觉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恢复原工作和劳动,仅在气候变化或过度劳累后感腰腿酸胀不适。检查有敏感的压痛点残留。计16例。有效:自觉症状及体征自觉症状部分改善,但仍有某些征象小发作或时有较重的征象突发,能从事一般工作和劳动。检查有敏感的压痛点。计28例。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或与治疗前相同。计1例。所选病例中有1例无效,该例经进一步确诊是胸椎椎管内良性肿瘤。其它各例随访2年至3年,疗效稳固,治愈显效率42%。

“腰椎间盘突出症”慢性腰腿痛传统发病机制是建立在神经根受单纯机械性压迫致痛的理

论基础上,这一理论深刻的影响着众多医生和患者,这50例病例中就有曾被建议作椎间盘摘除术者。而软组织外 科学 的理论和实践证实椎间盘退变属生理性改变的 自然 规律 不是疼痛因素;只有当椎管内鞘膜外脂肪患无菌性炎症病变时,才会出现椎管内疼痛,临床通过腰脊柱“三种试验”来检查鉴别。若上述试验阴性,虽有突出物的阳性依据,其疼痛主要病理基础仍是椎管外软组织(骨骼肌、筋膜、韧带、关节囊、滑膜、椎管外脂肪)等骨胳附着处所产生的无菌性炎症反应,炎性化学物质刺激末梢神经引起疼痛,特别在骨胳肌附着处痛继发反射或保护性肌痉挛,而后形成不同程度的炎性组织变性和挛缩。软组织疼痛引起的肌痉挛会破坏身体的动力性平衡,机体为了保持重新平衡以补偿性肌痉挛进行调节,从而引起一系列相关的功能障碍和功能失调,即所谓椎管外软组织损害的相关征象,而非传统的“脊柱相关疾病”。

银质针针身长15~18cm,粗1.1mm,由80%白银加20%铜、锌、镍溶化的合金拉丝制成。银质针针身长,能正确地刺到深层软组织病变区域,并可深达骨面的软组织附着处,这些部位正是软组织的原发损害部位,以深层压痛点群作为针刺区域,起到类似软组织松解“以针代刀”的作用,有效地 治疗 原发性疼痛。再则针身稍粗,可有效导热且不易弯折变形。针身有适度柔软性,可随着骨膜的骨凹面弯曲继续推进至主要的发病部位以扩大治疗面,能进一步提高疗效。针刺手法上针尖作小幅度提插探刺,找到骨面病变软组织附着处特强针感的压痛点,也就是治疗到病变最严重的原发部位;针尖在操作中有压毁、压伤末稍神经,起到消除疼痛,阻断疼痛传导的作用;当艾球燃烧,银质针良好的导热性可致针尖升温达40℃左右,热能传导深入到痛点并扩散到周围疼痛病变部位,可使微循环血流量逐步增强,改进代谢,消除或减轻肌肉和筋膜等骨胳附着处的原发性无菌性炎症病变,促使放松相关痉挛的肌肉,起到“去痛致松、以松治痛”的作用。

【 参考 文献 】

[1] 宣蛰人.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3:44.

第二篇:三联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3 例

期刊文献

三联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3例

(广东省深圳市平乐骨伤科医院 针灸科,广东

深圳 518010)

廖中堂

孙 斌

许 烁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电针;穴位注射;磁振热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也是青壮年的多发病,是引起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自2008年10月以来,笔者采用电针、穴位注射配合磁振热治疗仪三联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3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53例,男31例,女22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72岁;病程最短2周,最长20

a,1a以内30例,2a以上23例。53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腰腿疼痛、麻木症状,其中左侧23例,右侧27例,3例仅表现为腰部疼痛。经CT检查诊断,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腰椎问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

治疗方法

2.1 电针疗法

取穴:肾俞、大肠俞、关元俞,均为双侧;环跳、承扶、委中、阳陵泉、飞扬、绝骨、昆仑、阿是穴,均为患侧。腰部腧穴采用斜向脊柱方向进针,行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采用电子针疗仪,其中腰部按正、负电极接同名穴原则,臀(腿)部则两两相连接,均采用连续波,频率为60次 ~80次/min,强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度,留针30min。

2.2 穴位注射

针刺完毕患者继续取俯卧位,患侧肾俞、大肠俞、关元俞、环跳穴常规消毒后,用5ml注射器套上7号针头,吸入复方当归注射液5ml,迅速直刺入皮下,进针1.5cm~2cm。用提插法得气回抽无血后注射药液,其中环跳2mL,余穴各1ml。

2.3 磁振热疗法

最后采用磁振热治疗仪治疗。患者取仰卧位,选用标准温热导子(面积约20cm×15cm)垫于腰椎间盘病变节段处,接通电源,开启开关,采取M1模式,温度控制在40℃~60℃之间,感觉迟缓者采用低温进行治疗,时间30min。

2.4 疗

上述疗法相互配合,1d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d~3d。疗效分析

3.1 疗效标准

参照《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腰椎问盘突出症的疗效标准判定。痊愈:症状、体征消°失,直腿抬高达70以上,恢复原工作,随访半年未复发;显效:症状、体征明显减轻,残留轻度腰部不适或小腿麻木,功能活动可,能从事原工作;有效:症状、体征有不同程度减轻,尚需进一步辅助治疗,不能坚持原工作;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期刊文献

3.2 治疗结果

本组53例,治疗时间15d~45d,平均32d。结果:痊愈32例,占60.38%;显效15例,占28.30%;有效6例,占11.32%。总有效率100%。

典型病例

王×,男,29岁,2009年4月3日初诊。自述:腰痛2a多,伴左下肢放射痛1个月,在当地医院检查CT示:L 4~L5、L5~S1椎间盘突出。建议其手术治疗,因恐惧手术,遂前来我院要求保守治疗。查体:左直腿抬高试验小于30°,L 4~L5、L5~S1椎旁压痛(+),叩击痛(+),伴下肢放射感,左臀梨状肌可触及条索状肌索。按上述方法取穴电针刺激,患侧穴位(大肠俞、关元俞、环跳)注射以及腰部磁振热理疗,配合“飞燕”式功能锻炼。经 2个疗程近1个月的治疗,症状消失,能从事原工作。随访至今未复发。

本病属中医“腰腿痛”、“痹病”范畴。《诸病源候论·腰脚疼痛候》曰:“肾气不足,受风邪之所为也,劳伤则肾虚,虚者受于风冷,风冷与正气交争,故腰脚痛。”本病中患侧腰部及下肢大部分为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的循行路线,针刺以疏通和激发膀胱经和胆经之经气为主。针刺肾俞、大肠俞、关元俞可调益肾气、壮腰固本;环跳为足太阳、少阳二脉之会,能通调二经之经气;膀胱之脉,挟脊抵腰络肾,针刺承扶、委中、飞扬、昆仑可疏通足太阳之经气;阳陵泉为筋之会、绝骨为骨之会,均有通经脉、健筋骨之功效。诸穴合用,使阴阳调和,气血畅通。电针可加强对穴位的刺激,同时也具有消炎止痛、解痉、恢复肢体功能、促进炎症产物及代谢产物吸收的作用。

“复方当归注射液”功善活血化瘀、祛湿、止痹痛,用其进行穴位注射,既可刺激腧穴,激发经气,调和气血,同时还可使药物以经络为渠道,到达发病部位,充分发挥针灸和药物对穴位的渗透刺激的综合效能,相得益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病理改变是纤维环的退变和破裂,突出的髓核压迫神经根,急性期神经根呈充血、水肿等炎症反应,后期可发生粘连、变性和萎缩,因此治疗的关键是消除神经根水肿、充血、粘连等无菌性炎症。磁振热治疗仪是采用磁场、振动、温热三种物理因子相结合的治疗仪器。交变磁场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加速血液流动,促进致痛物质的水解,降低神经末梢兴奋性和肌肉紧张度,提高痛阈,同时,其电动按摩和温热效应也有助于炎症产物的排除,起到消炎消肿作用,从而减轻神经根水肿、粘连和压迫,达到缓解和治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目的。

第三篇:腰椎间盘突出症自我疗法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自我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武术界和体育运动者容易发生的一种觉见病。(现在办公白领人仕由于长期坐姿不对也很容易引起)。它是由于外伤或其他多种原因造成椎盘间纤维环破裂,使髓核突出于椎间盘,从而压迫神经根引起的腰腿痛。上海曙光医院推拿科医师范兴发,参考了以往惯用来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的鱼跃势和治疗腰椎病的踩桥法,设计了一种沉腰斜板组合手法。此法对治疗腰椎间突出症有很好的疗效,它的优点是:病人治疗时基本没有痛感,见效快,方法简便,宜于推广。经几千次临床观察,严重的一般治疗三十多次,轻的几次就能使症状消失。

沉腰锻炼法有两种:

(1)俯卧沉腰法:病人俯卧在胸前三个枕头与大腿部三个枕头上,腰部不加任何压力自然下沉十至十五分钟,这种姿势可以使腰椎后缘间隙变小,把突出的骨髓核推入椎间盘间隙内。(见图1)图1:伏卧沉腰法

(2)仰卧沉腰法:病人仰卧在高枕上,臀尾骨部垫一个枕头,双腿屈在胸前,双手抱住,腰部自然下沉十五分钟以上。这种姿势可以使腰椎后缘间隙增大,利用韧带的动力,把突出的骸核推入椎间盘间隙内。(见图2)

图1俯卧沉腰法

图2仰卧沉腰法

上述两种姿势作为主要锻炼方法,一天至少两次,每次做一至二势,根据自己病情与体质条件掌握时间,有高血压、心脏病等严重慢性病者不宜使用此法。患者经过自我治疗,腰腿痛基本消失后,再做加强腰背肌功能的两种姿势。

(1)俯卧鱼跃势:病人俯卧在平板床上,腰部挺在板床上,头、足两头向上翘起十次以上。(见图3)

图3俯卧鱼跃势

图4站立搁腿

(2)站立搁腿:站立势(手可扶杆),患腿伸直搁起五分钟以上。(见图4)

范医师说,如果有条件的话,严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做完俯卧沉腰法和仰卧沉腰法以后,请别人帮助,再做一次“斜板”(见图5),使椎体旋转,更有助于突出的髓核回纳到椎间盘内。对于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老年人或体弱病人,无力做俯卧沉腰法和

仰卧沉腰法者,可采用病人仰卧在高枕上,臀尾骨部垫一个枕头,使腰部自然下沉的方法进行治疗,也能收效。(见图6)

图5:斜板

图6:仰卧沉高枕。

腰部的绕环运动以及倒步走,对治疗和预防腰椎疼痛疗效非常明显

北京体育大学教授、运动学专家窦文浩教授说,对于长期久坐的人,腰椎疾病是很常见的,表现为时重时轻,劳累时则疼痛加重,理疗虽然能减轻疼痛,但却无法除掉病根。根据运动医学的研究,腰部的绕环运动以及倒步走,对治疗和预防腰椎疼痛疗效非常明显。

所谓的绕环运动,基本动作如下:

两腿略微分开,两手叉在后腰部,以腰为轴心绕圈转动身体,若疼得厉害的话,可以动作缓慢一点,先往左边转,再往右边转。这个方法虽然简单,但是很管用,建议大家试一下。

还有一个办法,是目前国际上较为推行的一种治疗腰椎疾病的运动疗法,那就是倒步走。倒步走时两腿交替向后迈步,增强了大腿后肌群和腰背部肌群的力量,可使腰部韧带的弹性增强,腰椎的稳定性增强,使骨骼、肌肉、韧带的功能得到恢复,因此能使腰椎疼痛减轻甚至消失。倒步走现在已广泛用于健身,它还适于腰伤、腰部肌肉疼痛以及小脑平衡能力差的人。

倒步走疗法动作简单,容易掌握,不论年龄大小都可以进行锻炼。倒步走应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20~30分钟,要循序渐进。腰椎疼得厉害时若能立即进行倒步走锻炼,可起到良好的止痛作用,慢性腰椎患者若能长期坚持倒步走,两个月便可见到良好效果,有些患者甚至可以治愈。

需要提醒的是,倒步走时,人们对空间的知觉能力明显下降,容易摔倒,因此步速不宜太快,力求走得稳,两眼要平视后下方以便掌握方向。为了安全,倒步走时,最好前脚掌擦地交替后退。还可采取结伴而行的办法,一人往前走,另一人倒步走,两人交替轮换,互相照应。窦文浩教授在提到倒步走的速度和运动量的掌握时说,他建议开始时以每分钟60步为佳,健康人应控制在每分钟90~100次,腰痛者的脉搏,应控制在比自己安静时增加10次以上为最好。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注意什么?

(1)急性期及症状发作期应立即对卧床休息,避免下地活动,以减少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刺激。床铺最好为硬板床,褥子薄厚、软硬适度,床的高度要略低一些,最好能使患者刚坐起时,双脚就可着地。同时应避免施行作用于腰椎骨关节的椎拿手法。

(2)症状缓解期应注意减少刺激,避免受寒冷和潮湿,避免劳累及腰部外伤。

感觉腿疼查查腰

人到中年,腰腿不好的人越来越多,笔者在临床就遇到过不少这样的人。45岁的王先生几天前出差乘火车,睡了一夜的硬卧,早晨起来腰痛、腿也痛,根本不能动。稍微动一下,疼痛就由臀部沿大腿外侧向小腿和踝关节延伸,还伴有小腿和足的无力和麻木。有人告诉他,“这是坐骨神经痛”,而另一位同行的老者说,“说不定还有腰的毛病”。果然,去医院一检查,王先生得的是腰椎间盘突出症。

所谓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就是因为腰椎间盘各个部分,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的组织,如脊神经根脊髓等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并产生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坐骨神经是全身最粗大的一支周围神经,由部分腰、骶神经在盆腔内汇合构成坐骨神经。当相应阶段的脊神经根脊髓遭受刺激或压迫时,就会出现坐骨神经痛的症状。约有98%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出现有腿疼的症状,其疼痛的部位与性质,因间盘突出的部位不同而不同。

职业因素引起腰痛

以前腰椎间盘突出是老年人常见病,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年人也得上了这种病。从职业上讲:腰椎间盘突出症原多见于劳动强度较大的产业工人。到了今天,伏案工作人员及经常站立的售货员、纺织工人、学生、司机、编辑等较多见。他们长期体位固定,姿势较少变化,腰部肌肉常处于某个方向的紧张状态,均可造成腰椎间盘突出症。

另外,过于肥胖或过于瘦弱的人易得腰椎间盘突出。腹部过于肥胖的人,除了本身脂肪组织较多、肌肉组织较少外,腹部重量的增加开可使腰部负荷增大,从而增加了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几率。而身体过于瘦弱的人则因为肌肉组织太少,力量较弱,也易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纠正姿势很重要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最好的方法就是绝对卧床,但此病很难根治。因此,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重在预防。那么,怎样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呢?主要方法就是注意平时的站姿、坐姿、睡姿以及劳作姿势的合理性,纠正不良习惯。

站姿:正确的站立姿势应该是两眼平视,下颌稍内收,胸部挺起,腰部平直,小腿微收,两腿直立,两足距离约与骨盆宽度相同。这样整个骨盆就会向前倾,使全身重力均匀地从脊柱、骨盆传向下肢,再由下肢传至足。此时,人体的重力线正好通过腰椎椎体或椎间盘后部,可有效地防止髓核突出。站立不应太久,要适当进行活动,尤其是腰背部活动,以解除腰背肌肉疲劳。

坐姿:正确的坐姿是上身挺直,收腹,下颌微收,下肢并拢。如有可能,最好在双脚下垫一踏脚或脚凳,使膝关节略高出髋部。如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则应在上述姿势的基础上尽量将腰背紧贴椅背,这样腰骶部的肌肉不会太疲劳。

睡姿:较好的睡眠体位应该是仰卧和侧卧位。仰卧时在双下肢下面垫一软枕,以便双髋及双膝微屈,全身肌肉放松,椎间盘压力降低,减小椎间盘后突的倾向。这样的睡姿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最佳体位。另外,在挑选床铺的时候要尽量选择稍微硬一些的床,席梦思之类的软床难以使身体各个部分的肌肉得到充分的休息。有些睡席梦思的中年人早晨起来总感觉腰酸腿疼,就很可能是这个原因。

还有,要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尤其要加强腰背肌的功能训练。适当的锻炼能改善肌肉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达到良好的治疗及预防效果。

一、夏季失水多,应多喝水

喝多点水,而且是温水比较好,每天要喝七八杯白开水。身体要随时保持水分和补充水分,水在人体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明,维持着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器官、肌肉、血液、头发、骨骼、牙齿都含有水分,夏季失水会比较多,若不及时补水就会严重影响健康,易使皮肤干燥,皱纹增多,加速人体衰老。另外矿泉水、冷茶,牛奶,苹果汁是理想的解渴饮料。

二、应时起居

夏季则宜晚睡早起,中午尽可能午睡。切记不能在楼道、屋檐下或通风口的阴凉处久坐、久卧、久睡。更不宜久用电风扇,因夏令暑热外蒸,汗液大泄,毛孔大开,易受风寒侵袭,吹的时间过久可能会引起头痛、腰肌劳损、面部麻痹或肌肉酸痛等。

三、保健要“养阳”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生之道也。”炎热夏季,很多人会患空调病,人们白天夜里都开着空调,室内外温差可以达到十几度,加上大量食用冰品冷饮,肯定会伤阳气。因此,要注意居住环境不要过于潮湿,不要过多吃冰冻及凉食,夜间空调的温度不要开得太低,最好在26度以上,不要在露天及阴冷的地方过夜。

四、饮食清补,多吃“苦”

在饮食滋补方面,热天以清补、健脾、祛暑化湿为原则。肥甘厚味及燥热之品不宜食用,而应选择具有清淡滋阴功效的食品。

甘凉清润的食物:小麦、高梁、青稞、豆腐、白扁豆、黑芝麻、马铃薯、白菜、莴苣、龙须菜、菠菜、冬瓜、西瓜等。健脾养胃、滋阴补气的食物:菠菜、藕、茭白、西红柿、胡萝卜、鸡蛋、苹果、牛奶、葡萄、莲子、桑椹、蛤蜊,鹅肉、青鱼、鲫鱼、鲢鱼、大麦粉等。

祛暑利湿、清热解毒的食物:蚕豆、赤小豆、黄豆、生萝卜、茄子、白菜、芹菜、荸荠、薏苡仁、菜瓜、西瓜、冬瓜、丝瓜、黄瓜、甜瓜、苦瓜、菊花、荷叶、茶水等。

苦味食品中所含有的生物碱具有消暑清热、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等药理作用。热天适当吃些苦味食品,不仅能清心除烦、醒脑提神,且可增进食欲、健脾利胃。苦瓜:取其未熟嫩果作蔬菜,成熟果瓤可生食,既可凉拌又能肉炒、烧鱼,清嫩爽口,别具风味。苦瓜具有增食欲、助消化、除热邪、解疲乏、清心明目等作用。此外,苦菜、茶叶、咖啡等苦味食品亦可酌情选用。应注意的是,食用苦味食品不宜过量,否则可能引起恶心、呕吐等症状。

五、补充盐分、钾和维生素

暑天出汗多,随汗液流失的钾离子也比较多,由此造成的低血钾现象,会引起人体倦怠无力、头昏头痛、食欲不振等症候。热天防止缺钾最有效的方法是多吃含钾食物,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含有较多的钾,可多吃些草莓、杏子、荔枝、桃子、李子等;蔬菜中有大葱、芹菜、毛豆等也富含钾。茶叶中亦含有较多的钾,热天多饮茶,既可消暑,又能补钾,可谓一举两得。人体夏季大量排汗,氯化钠损失比较多,故应在补充水分的同时,注意补充盐分。每天可饮用一些盐开水,以保持体内酸碱平衡和渗透压相对稳定。营养学家还建议:高温季节最好每人每天能补充维生素B1、维生素B2各2毫克,钙1克,这样可减少体内糖类和组织蛋白的消耗,有益于人体健康。故在夏日应多吃一些富含上述营养成分的食物,如西瓜、黄瓜、番茄、豆类及其制品、动物肝脏、虾皮等,亦可饮用一些水果汁。

六、尽量穿浅色衣服

深色衣服会吸收阳光,使人体温升高燥热;同时蚊子有趋暗的习性,深色容易吸引蚊子,特别是黑色。

七、皮肤瘙痒注意事项

夏季出游,因日晒而导致皮肤瘙痒、干疼时,可涂少量肤轻松等软膏,不要用热水烫洗,也不宜用碱性大的肥皂清洗,以免刺激皮肤,加重症状。

八、做些养心运动

夏季运动量不宜过大、过于剧烈,应以运动后少许出汗为宜,以免运动量过大、出汗过多损伤心阴。对于夏季依然坚持锻炼身体的人可以选择练太极拳、太极拳动静相兼,刚柔相济,开合适度,起伏有致,身端形正不偏倚,正气存于内而风邪不可侵,与自然的阴阳消长相吻合,可谓夏季最佳的养心运动之一。

中医养生十六法,是通过我们的肢体来完成的养生,在平时办公室里也是可以做的,那么今天小编就具体的给大家讲下养生十六法。

十六法首先见于明代冷谦所撰的《修龄要旨》。这套养生法,动作轻缓,简便易学,不受条件的限制,若能坚持实施,定能强身健体、预防早衰、防病祛病、延年益寿。

养生十六法的具体内容及操练方法如下

1.发宜常梳

方法 用梳子轻轻梳头100—300下,或将两手十指插入发间,从前发际梳至后发际,反复数十遍,以头皮有温热感为宜。早晚各梳一次。脑力劳动者,当用脑疲劳时,亦可随时运用此法,以解除脑疲劳。

功效 梳发可刺激头皮的神经末梢,促进血液循环和头皮的新陈代谢,并可改善大脑和脑神经的血液供应,增强脑部的生理机能。因此,常梳发可起到提神醒脑、消除疲劳、聪耳明目、乌发等作用。

2.面宜多擦

方法 站立或取坐位,两眼微闭,将两手掌相互搓热后,覆于两腮及下颌部,五指并拢,手小指贴于鼻侧,掌指上推,经眉间印堂,上推至额部发际,然后向两侧擦至两鬓(掌指部经眉头、眉腰、眉尾),再向下搓擦,经面颊(十指沿耳根进行)至腮部、下颌。如此反复,搓擦至面部有热感为止。早晚各搓擦面部一次。

功效 面部毛细血管丰富,常搓擦可促进面部的血液循环,滋润皮肤,增加颜面的光泽和增强面部皮肤肌肉的弹性,有利于除皱消斑和延缓面容的衰老,并有提神明目和预防感冒、眼疾、耳疾等作用。

3.目宜常运

方法 取坐位,两眼微闭,缓缓转动眼球。先按左、上、右、下方向连续转动9圈,再向右、上、左、下反方向转动9圈。然后,将眼睛缓缓睁开。每天早晚各进行一次,或在用眼疲劳时进行。

功效 运动眼球可以锻炼眼外肌,增进睫状肌对晶状体凸度的调节能力,改善视力,消除视疲劳,推迟眼的老花。另外,运动眼球还能促进眼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增强视神经、动眼神经及眼肌的功能,对眼球能起到保护、滑润作用,而不易发生眼疾。

4.耳宜常弹

方法 取坐位,将两手掌相互搓热后,以手掌的掌心分别掩紧两耳,手指并拢贴于枕部,食指叠在中指上,然后让食指着力下滑弹击枕部,使耳能听到鼓鸣的声响。每次弹击20-40下,每天早晚各进行1次。

功效 耳常弹,可增强听神经的功能,可使退化的耳膜、耳咽管的功能得到恢复,促进耳部血液循环,起到提神醒脑,聪耳助听的作用,对耳鸣、眩晕、失眠、头痛、神经衰弱等病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5.齿宜常叩

方法 取坐位或卧位,全身放松,闭目,静心凝神,口唇轻闭,然后上下牙齿有节奏地相互轻轻叩击。先叩臼齿36次,再叩门齿36次,要使每个牙齿都相互叩击到。可在晨起和睡前进行,亦可在半夜或早晨睡醒后取卧位进行。

功效 叩齿产生的冲击波不仅能促使牙根血管扩张,加速牙龈部的血液循环,而且还能改善牙齿、耳朵及脑部的血液循环,从而起到防治牙齿松动、耳鸣和健脑的作用。6.舌宜舔腭

方法 经常用舌尖轻轻抵住上腭,或用舌尖轻轻地舔上腭。每次从左向右和从右向左各舔20—30下,每天进行2—3次。

功效 舔腭能产生唾液,防止口舌干燥,增进食欲。此外,常舔腭还能起到宁心安神、防治神经衰弱的作用。

7.津(唾液)宜常咽

方法 将舌伸出齿外,用舌尖搅动上下牙龈数下,再舔上腭数下,然后鼓腮用产生的唾液漱口数次,分三小口咽下。咽时要稍用力,以能听到“汩汩”的声音为宜,同时可用意念将唾液送至丹田(脐下3寸处)。

功效 常咽唾液能滋润咽喉、清润肠胃、帮助消化,对咽干喉燥、厌食、腹胀、腹痛、便秘、肠胃功能紊乱等有防治作用。

8.腹宜常摩

方法 取仰卧位,将两手掌相互搓热后,以左掌心按于肚脐部,右手叠放在左手背上,按顺时针方向按摩36次,然后再按逆时针方向按摩36次。按摩的力量要适度,速度宜缓慢,呼吸要自然。一般宜选择在晚上睡前、早上醒来时进行,按摩前要排空小便。

功效 摩腹可使胃肠及腹壁肌肉强健,增强胃肠的蠕动,增加消化液的分泌,促进血液循环,从而具有顺气消积、健脾和胃的作用,对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糖尿病及肾炎等疾病亦有辅助治疗作用。

9.浊宜常呵呵

方法 闭口,用鼻深吸气,鼓胸腹,待感到气满时,抬头张口,呵出浊气,每天数次。

功效 吐故纳新,有助于人体生理功能的调整,久之能强健身体。

10.胸宜常护

胸部为人的重要脏器心、肺所居之处,其下为胃腑。因此,平时应注意保护胸部,避免外伤的发生。带肚兜有防风寒、护胸腹的双重意义。11.背宜常暖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背部保暖,避免背部受寒邪侵袭,尤其是气候变冷时,应及时添加衣服。老人、儿童和体弱者,最好能随着季节的变冷穿上毛质或棉质的坎肩,即便在夏季,也应穿上汗衫或背心,避免背部直接让风吹袭。患有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胃溃疡和心血管疾病的人,更应注意背部的保暖,以避免旧病复发或病情加重。

功效 注意背部保暖,能预防背痛、落枕及感冒等病症。

12.皮肤宜常干浴

方法 睡前,将两手掌相互搓热后摩擦全身皮肤。先从头顶百会穴(头顶正中心)开始,然后摩擦面部、颈部、两肩、两臂、胸部、两肋、腹部、腰部下至两腿,自上而下擦遍全身。

功效 常摩擦皮肤可使全身气血畅通,改善皮肤的呼吸功能和汗腺与皮脂腺的分泌功能,增强皮肤的光泽度和弹性,有利于强壮体魄,预防感冒。

13.肢节宜常摇

方法 站立,右手叉腰,左上肢以肩关节为轴,顺时针摇转10周,再逆时针摇转10周,然后以同法摇转右上肢肩关节 接着双手叉腰,做腰椎环转运动,左右各转10次 最后,双手叉腰,双脚并拢,呈半蹲位,以踝关节为轴,顺时针旋转10次,逆时针旋转10次。

功效 常旋转这些关节,可舒筋通络、滑利关节,预防肩周炎、增生性腰椎炎及下肢膝关节、踝关节疼痛。

14.足心宜常搓

方法 每晚睡前先用温热水洗脚,把脚擦干后坐在床上或方凳上,将两手掌搓热,以左手握左足趾,用右手的小鱼际或掌心缓慢地搓擦左脚的足心部,以产生温热感为度,然后再以同法换搓右脚足心。

功效 常搓足心可补肾强腰、滋阴降火、聪耳明目、颐养五脏六腑,对眩晕、头痛、头昏、失眠、神经衰弱、高血压等病症有一定的疗效。

15.谷道(肛门)宜常提

方法 站立或取坐位、卧位均可,深吸一口气,同时有意识地上提肛门及会阴部,保持5秒钟左右后,再缓慢呼气放松肛门,同时内收小腹,以助浊气排出,反复做10次。每天可进行数遍。

功效 有意识地反复做收缩肛门的运动,可促进肛门周围的血液循环,避免静脉淤血,对预防痔疮、脱肛、子宫脱垂、遗精、遗尿等均有作用。

16.大小便时宜闭口

方法 大小便时要闭口,咬紧牙关,用心排便,不讲话。

功效 大小便时紧闭口齿,可使精气不随大小便外泄,有补肾、健齿的作用。

结语:中国古代没有像现代的运动器械,所以都有一套类似于养生操的运动,可以达到养生的目的,上面的十六种方法完全可以满足你的需要。

第四篇:腰椎间盘突出症按摩治疗(视频)

腰椎间盘突出症按摩治疗(视频)

腰椎间盘突出症按摩治疗(视频)

2011-08-22 22:24:53| 分类: 健康生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本文引用自lfmckw123456《【引用】腰椎间盘突出症按摩治疗(视频)》

家庭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推拿按摩

腰椎间盘突出症按摩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运动叮咛

相关: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刮痧治疗国医养生智慧

中医中药

中医刮痧

中医拔罐

中医针灸

脏腑养生

心理养生运动养生

自然疗法

足道养生

气功养生

经络养生

导引养生

茶道艺术起居养生

四季养生

长寿有道

糖尿病

高血压

心脑血管

历史回顾中老年养生

疾病防治

排毒养生

医疗保健

妇幼保健

民间偏方

家庭教育手诊面诊

饮食疗法

饮食养生

烹饪美食

生活窍门

女性频道

音画欣赏男性世界

减肥塑身

美容护肤

博客代码

博客技巧

博客素材

音画教程人物花卉素材

实用教程

相框素材

背景素材

Flash素材

影音欣赏

U5教程日志边框素材

office办公

网页制作

软件下载

电脑应用

營銷管理

PS教程分割线素材

两性文化

佛道经典

传统文化

相术命理

周易风水

Flash教程背景素材

情感话题

摄影知识

黄梅戏

生肖星座

周易八卦

会声会影

第五篇:浅谈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浅谈中医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各种原因导致腰椎间盘中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从而压迫神经根或脊髓而产生的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症。

中医学中并无“腰椎间盘突出症”之名。而是归属于中医“腰腿痛”,“痹症”之范畴。中医认为本证发病原因为外感六淫之邪,跌扑损伤,而导致气血瘀滞,经脉闭塞不通或因肝肾亏虚而导致筋脉失养而引发。正如《医学心悟.腰痛》中说:“腰痛拘急,牵引腿足,脉浮弦者,风也;腰冷如水,喜得热手熨,脉沉迟,或紧者,寒也,腰痛如坐水中,身体沉重,腰间如带重物,脉濡细者,湿也,若腰重疼痛,腰间发热,痿软无力,脉弦数者湿热也,若因闪挫跌扑,淤积于内,转侧如刀锥直刺,脉涩或芤者,淤血也,走著刺痛,忽聚忽散,脉弦急者,气滞也,腰间肿,按之濡软不痛,脉滑者,痰也,腰痛似脱,重按稍止,脉细弱无力者,虚也”。其发病部位多在第4、第五腰椎或腰

5、骶1椎间隙。

一 中医分型:

(1)气滞血瘀型:腰背痛如刺,痛有定处,痛处拒按,日轻夜重,轻者俯仰不便,重者不能转侧,可有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感。行走或咳嗽加剧,舌质紫暗或有淤血斑,脉涩,或有外伤史。

(2)风寒湿痹型:腰部冷痛,转侧不利,逐渐加重,静卧不减,遇阴天或遇风寒加重,得温则减,患侧下肢冷凉麻木,舌苔白腻,脉沉或迟缓。(3)肝肾虚型:腰部隐隐作痛,腰腿麻木,腰膝无力,喜揉喜按,遇劳加重,卧则减轻,反复发作四肢不温,面色晄白,神疲乏力,舌淡脉沉细,有些患者可见口燥咽干,面色潮红,手足心发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二 中医治疗原则:根据《中医基础学》治则一篇中所讲,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可将本病分为急性期,恢复期。急性期当以祛风、散寒、除湿、活血通络止痛为治疗法则。恢复期当以补肝肾,通筋脉为治疗法则。三 中医综合治疗方法:(1)急性期治疗方法:

牵引:一般采用仰卧屈髋屈膝60度体位,可尽量减小脊柱应力。牵引力通常以自身体重的一半作为起始牵引重量,根据情况逐步增加,最多可加至相当于患者体重。但是笔者通过临床观察,以上牵引力往往超过了患者的耐受力,这样在牵引的过程中患者疼痛不说,还容易发生意外,特别是中老年人。笔者认为每个人的体质,年龄,胖瘦等不同,所以每个人的承受力也不一样。因此笔者认为牵引力应以小剂量开始,男性牵引力为自身体重的20%-35%,女性牵引力为自身体重的18%-30%。以间断性牵引为主,每次牵引持续 20-30min,每日牵引 1次,5天为一疗程,休息三天,可进行下个疗程。推拿:让患者采取俯卧位,术者册立患者一旁,掌揉膀胱经自上而下,用肘尖部点按双侧肾俞穴、大肠俞、关元俞、秩边穴、环跳穴,拇指点按承扶穴、委中穴、承山穴、昆仑穴、太溪穴,每穴按压时间不能少于30秒。掌揉八髎穴,弹拨点按脊柱旁压痛点。最后术者一手按压患者腰椎,另一手端起患者双腿用力向上抬起,使腰部过伸,做3-4次旋转动作。让患者平躺20分钟,每天一次,7天一疗程。中药熏蒸:中药熏蒸方:桃仁 红花 海桐皮 透骨草 伸筋草 乳香 没药 当归 川穹 防风 川乌 草乌 牛膝 威灵仙 独活 羌活 千年健 白芷 海风藤 鸡血藤等

把上述药物放入熏蒸锅内,加入3L水,浸泡20min,然后打开开关设定温度,要让被熏部位的皮肤温度保持在50—55℃,每次熏蒸40min,每天一次,5d为一疗程。穴位注射疗法:

穴位:肾俞 大肠俞 关元俞 承扶 殷门 委中 太溪 次髎 会阳 秩边 环跳 腰4-腰5夹脊穴 承山 药物:红花注射液

方法:患者俯卧于床,穴位常规消毒,垂直快速进针,得气后回抽无回血,将药物先深后浅注入。每次任选四穴,交替使用,每穴1-2ml,每2d一次,5次为一疗程。注意事项:患者要睡硬板床,注意保暖。

治疗效果: 以上述治疗方法,治疗32例患者,31例患者治疗一个疗程不便进入恢复期,1例无效。(2)恢复期治疗方法:

中药熏蒸:中药熏蒸方:桃仁 红花 海桐皮 透骨草 伸筋草 乳香 没药 当归 川穹 防风 川乌 草乌 牛膝 威灵仙 独活 羌活 千年健 白芷 海风藤 鸡血藤等

把上述药物放入熏蒸锅内,加入3L水,浸泡20min,然后打开开关设定温度,要让被熏部位的皮肤温度保持在50—55℃,每次熏蒸40min,每天一次,10d为一疗程。穴位注射疗法:

穴位:肾俞 大肠俞 关元俞 承扶 殷门 委中 太溪 次髎 会阳 秩边 环跳 腰4-腰5夹脊穴 承山 药物:红花注射液

方法:患者俯卧于床,穴位常规消毒,垂直缓慢进针,得气后回抽无回血,将药物注入,快速出针,每次任选四穴,每穴1-2ml, 每3d一次,10次为一疗程。

中药汤剂:肝肾虚者,以六味地黄汤为主方随症加减。注意事项:患者要睡硬板床,注意保暖。

(3)功能锻炼:患者每天早上起床做拱腰运动,又叫五点支撑,每次做20个上下运动,进行腰部肌肉锻炼,另外换要进行直腿抬高运动以锻炼腿肌。锻炼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逐步增加次数和时间。

四 治疗结果:上述31例患者,以以上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不同情况,治疗时间长的为3个疗程,时间短的为1个疗程,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制定《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9例治愈,12例好转,总有效率96%。

五 分析:通过对上述患者的治疗,笔者体会到,大多数患者有扭伤史,而扭伤可以损伤经络致使经脉不通,又如《内经》中所说“邪之所凌,其气必虚”,若肝肾亏虚,风寒湿邪则趁虚而入,痹阻经络,致使脉络受阻,经脉失常,不通则痛。综上所述,内虚,外伤,风寒湿邪是导致本病的原因。而物理牵引法具有缓解肌肉痉挛,松解粘连的功效,推拿手法具有祛风散寒,舒筋活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矫正畸形的功效,熏蒸则具有通经活络,消肿止痛,消瘀散结,祛风散寒除湿的功效,而穴位注射也同样具有祛风散寒除湿,活血化瘀,消肿止痛,通经活络,消瘀散结的功效,但是穴位注射止痛优于其他疗法。然而这四种疗法相互结合又可增强各自的功效,如 牵引结合推拿手法既可增强自身功效又可帮助矫正畸形,推拿手法 结合熏蒸,穴位注射可以增强祛风散寒除湿,活血化瘀,消肿止痛,通经活络,消瘀散结,舒筋活络 的功效,而内服中草药又可促进疾病恢复,使疾病疗程缩短,巩固疗效,减少疾病的复发率。总之,笔者通过治疗观察认为中医综合疗法具有创伤小,方法简便易行,疗效显著的优点,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的方法之一。

下载银质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银质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研究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中医的基本方法卧床,推拿按摩,牵引,针灸和西医的穴位注药,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结果......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论文综述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进展姓名:杨睿 学号:10412049 班级:10中西结合全科班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进展 【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导致腰......

    针灸康复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分析(共5则范文)

    针灸康复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分析 【摘 要】目的:研究与分析针灸康复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根据不同治......

    银质针治疗的原则及银质针针刺治疗程序

    银质针治疗的原则及银质针针刺治疗程序银质针疗法是宣蛰人教授发明的软组织外科学治疗慢性疼痛的三大利器(压痛点强刺激推拿、密集型压痛点银质针针刺疗法及软组织松解手术)......

    摇摆旋转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摇摆旋转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正骨 2000年第12期第12卷 临床报道 作者:逯庆义 王海涛 单位:河南省安阳市西郊医院 455004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摇摆旋转手法;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循证医学综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循证医学综述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导致的坐骨神经痛,有几项随机对照试验(RCTs)和前瞻性的观察队列研究对手术和保守治疗进行了比较。尽管目前还没有RCT能对手......

    腰椎间盘突出症教案

    教 案 教学目标与要求: 1、熟悉腰腿痛诊断及鉴别诊断以及常用的治疗原则。 2、了解腰腿痛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3、了解腰腿痛的治疗方法 主要知识点、重点与难点: 腰椎间盘突出......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10例临床总结 论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10例临床总结 论文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医的腰腿痛范畴,是指始发于椎间盘的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使纤维环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