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政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实施意见
民政部
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 养老服务领域的实施意见
民发„2012‟12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
养老服务是党和政府高度关切、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人民群众迫切需求的重大民生问题,在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对于实现养老服务投资主体多元化,缓解养老服务供需矛盾,加快推进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13号)精神,民政部结合当前养老服务发展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
(一)采取政府补助、购买服务、协调指导、评估认证等方式,鼓励各类民间资本进入居家养老服务领域。
(二)支持民间资本拓展居家养老服务内容,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精神慰藉、康复护理、居家无障碍设施改造、紧急呼叫、安全援助和社会参与等多方面服务。
(三)鼓励民间资本在城镇社区举办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老年之家、老年活动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支持社区养老服务网点连锁发展、扩大布点,提高社区养老服务的可及性。
(四)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农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重点为向留守老年人及其他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短期托养、配餐
—1— 等服务。支持村民自治组织发展农村互助养老模式。
二、鼓励民间资本举办养老机构或服务设施
(五)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举办适宜老年人特别是失能、半失能、高龄老年人集中照料、护理、康复、娱乐的养老院、养护院、老年公寓、敬老院等多种形式的养老机构。
(六)民间资本举办的养老机构或服务设施,可以按照举办目的,区分营利和非营利性质,自主选择民办非企业单位和企业两种法人登记类型。
(七)对于民间资本举办的非营利、营利性养老机构或服务设施,支持其根据市场需求,丰富服务形式和服务内容,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性服务。
(八)鼓励民间资本举办的养老机构规模化、品牌化、连锁化和网络化发展,支持其跨区联合、资源共享,发展异地互动养老,推动形成一批具有知名品牌和较强竞争力的养老机构。
(九)鼓励民间资本对闲置的医院、企业厂房、商业设施、农村集体房屋及各类公办培训中心、活动中心、疗养院、旅馆、招待所等可利用的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和改造,使之用于养老服务。
(十)按照《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要求,鼓励境外资本在境内投资设立养老机构。对境内养老机构现有的税收等优惠政策,同样适用于符合条件的境外投资者。港澳地区服务提供者在内地举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按有关规定执行。
三、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提供基本养老服务
(十一)对于政府举办的尤其是新建的养老机构或服务设施,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提倡通过公开招投标,以承包、联营、合资、合作等方式,交由社会组织、企业或有能力的个人等民间资本运营或管理。
(十二)鼓励民间资本举办的养老机构接收安置政府供养对象,政府按照规定标准拨付相关生活、医疗、照料等费用。
—2—
(十三)各级民政部门要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民间资本在为孤老优抚对象、“三无”、五保及低收入的高龄、独居、失能等困难老年人提供的基本养老服务中,发挥积极作用。
四、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产业发展
(十四)积极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发展老年生活服务、医疗康复、饮食服装、营养保健、休闲旅游、文化传媒、金融和房地产等养老产业。
(十五)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开发老年保健、老年照护、老年康复辅具、老年住宅、老年宜居社区等产品和服务市场。
(十六)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建设各类专业化养老服务机构或组织,承接政府或社会委托,提供养老服务评估、咨询和第三方认证等服务。
五、落实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优惠政策
(十七)将民间资本举办养老机构或服务设施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合理安排用地需求,符合条件的,按照土地划拨目录依法划拨。
(十八)对民间资本举办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或服务设施提供养老服务,根据其投资额、建设规模、床位数、入住率和覆盖社区数、入户服务老人数等因素,给予一定的建设补贴或运营补贴。
(十九)对民间资本举办的养老机构或服务设施提供的养护服务免征营业税。对符合条件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或服务设施自用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其免税收入不计入所得税应纳税收入。
(二十)民间资本举办的各类养老机构或服务设施按有关规定,要与居民家庭用电、用水、用气、用热同价。
(二十一)对民间资本举办的养老机构或服务设施所办医疗机构已取得执业许可证并申请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定点机构的,经审查合格后纳入定点范围。
(二十二)民间资本举办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或服务设施提供的
—3— 养老服务,其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营利性养老机构提供的服务,根据其提供的服务质量,实行企业自主定价。
(二十三)鼓励社会向民间资本举办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进行捐赠,按规定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六、加大对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资金支持
(二十四)争取建立养老服务长效投入机制和动态保障机制,不断增加对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财政支持。
(二十五)争取设立多种形式的专项投资,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在安排中央专项补助资金支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中,要将民间资本参与运营或管理的养老机构纳入资助范围。
(二十六)各级民政部门福利彩票公益金每年留存部分要按不低于50%的比例用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并不断加大对民间资本提供养老服务的扶持力度。
(二十七)鼓励金融机构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通过创新信贷品种、增加信贷投入、放宽贷款条件、扩大抵押担保范围等方式,加大对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金融支持。
七、加强对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指导规范
(二十八)完善养老服务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养老服务监督和管理,为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二十九)制订养老服务资格认证、建筑设施、人员配备、分类管理、安全卫生、等级评定等标准,建立养老服务需求与质量评估制度,推动各级各类养老服务标准的贯彻落实,规范民间资本养老服务提供行为。
(三十)开展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专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提升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业务水平,推行院长岗前培训和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制度,提升民间资本提供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4—
(三十一)指导民间资本举办的养老机构或服务设施加强管理服务,健全规章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实现安全、健康、有序发展。
(三十二)培育和发展养老服务行业协会,发挥其在行业自律、监督评估和沟通协调等方面的作用,促进民间资本投资主体行业自律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十三)地方各级民政部门要发挥好宏观管理、行业规范和业务指导职能,进一步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工作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请及时报部。
民政部 2012年7月24日
—5—
第二篇: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领域
、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领域
(五)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交通运输建设。鼓励民间资本以独资、控股、参股等方式投资建设公路、运输场站、水运、港口码头、民用机场、通用航空设施等项目。允许民间资本参股建设城际轨道交通、煤运通道、客运专线、集装箱站场等项目。
(六)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电力、电信和石油天然气建设。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建设和垃圾回收、资源再利用项目建设。支持民间资本以独资、控股或参股形式参与水电站、火电站建设。按照国家部署,鼓励民间资本以参股方式进入基础电信运营市场。支持民间资本与国有石油、天然气企业合作开展油气勘探开发,参股建设原油、天然气、成品油的储运和管道输送设施及网络项目。
(七)鼓励和吸引民间资本参与水利工程建设。支持民间资本以承包、租赁或拍卖、出让等形式参与盘活现有农田水利工程资产。选择一批优质农田水利工程、跨流域调水、水资源利用等项目,通过制定鼓励扶持政策吸引民间资本投资建设和经营。从事农产品加工的民营企业投资水利灌溉工程的,可视为固定资产,允许进入企业成本核算。民间资本在水土流失区承包治理荒山、荒坡、荒丘、荒滩水土流失,按照“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给予资金等方面的扶持。在承包治理合同有效期内,承包治理的土地由承包者使用,所种植的林木及其果实归承包者所有。
(八)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土地整治和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支持民间资本通过招投标方式参与土地整治、开发复垦等工程建设。鼓励民间资本投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地质灾害防治,建立“谁投资、谁受益”的激励机制。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省、市、县矿业权市场,参与矿业权交易。
(九)鼓励民间资本投资竞争性产业领域。引导民间资本向我省有色冶金新材料基地、新能源基地、特色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机械装备制造基地中的竞争性产业项目投资。鼓励民营企业进入我省工业集中区、绿色经济区、循环经济示范区和各类产业园区发展创业。各地要在投资核准、财税政策、土地使用、融资服务、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给予民营企业与其他所有制企业同等待遇。
四、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市政公用事业和政策性住房建设领域
(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市政公用事业建设。进一步开放城市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和垃圾处理、城市园林绿化等领域的资本市场、经营市场和作业市场,鼓励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采取多种形式参与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经营。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市政公用企事业单位的改组改制,对具备条件的市政公用事业项目采取市场化的经营方式,向民
间资本转让产权或经营权。
(十一)建立健全市政公用事业合理投资补偿机制。各地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市政公用事业等公共服务领域。要充分考虑市政企业的盈利性和企业、居民的可承受能力,逐步调整供水、供气、公交、垃圾污水处理等市政公用事业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市政维护、园林绿化、清扫保洁及环卫等公用设施养护维护的费用按实际成本定额核算,列入当地财政预算,以经济合同方式拨付。供水、供气、公交等企业以及垃圾污水处理等行业因承担法律、法规及政府规定的指令性义务形成的政策性亏损,当地政府应给予适当补助。
(十二)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支持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民间资本可以通过直接投资或投资入股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享受相关税费和金融扶持政策,当地政府优先提供基础设施服务,并在规划、土地、项目审批等方面给予支持。
五、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社会事业领域
(十三)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发展医疗卫生和社会福利事业。支持民间资本通过重组、兼并、购买国有产权等方式参与公立医院转制改组,兴办各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疗养院、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室)等医疗机构,对符合区域卫生发展规划、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基本标准的民营医疗机构,优先准予设立。民营医疗机构申请执业登记,与公立医疗机构同等对待。民营医疗机构可申请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资格。民营医疗机构在人才引进、职称评定、参加学术组织及学术活动、科研课题招标及成果鉴定、临床重点专科及等级医院评审、医学院校实习医院资格、评优选优、政策知情等方面享有与公立医疗机构同等待遇。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发展社会福利事业。通过用地保障、信贷支持和政府采购等多种形式,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建设专业化的服务设施,兴办养(托)老服务和残疾人康复等各类社会福利机构。
(十四)鼓励民间资本以多种形式兴办各类教育机构。大力支持民间资本按照区域教育发展规划、教育机构设置规划和基本标准,以多种形式兴办各类教育机构,特别是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中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和社会培训机构,发展壮大一批民办学校,新建一批民办学校,升格一批民办学校,扩大民办教育规模。民办教育机构学历教育的学费、住宿费标准,要按照补偿成本并适当考虑投资合理回报等因素制定,公共财政应给予适当资助。
(十五)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发展文化产业。支持民间资本以股份制、合伙制等多种形式投资文化市场,相关部门及时编制、发布文化产业项目目录,为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提供项目引导。通过落实有关税费减免、资金补贴政策,推进民间投资发展创意设计、数
字制作、会展广告、印刷复制、演艺娱乐、工艺美术等具有较大发展空间和潜力的文化产业。通过运转费用补贴、民办公助、公建民营、给予冠名权等方式,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电影院等文化设施建设。
(十六)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投资旅游和体育产业。积极探索旅游资源开发权、经营权转让的方式,鼓励民间资本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全面参与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参与国有旅游企业改制重组。鼓励民间资本投资生产体育用品,参与各类体育场馆及健身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组织体育赛事和活动,投资体育运动项目俱乐部,经营体育中介、健身、培训服务业,促进我省体育产业全面发展。
六、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
(十七)允许民间资本兴办金融机构。支持民间资本投资全省金融市场、金融组织机构和金融产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构建“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多元化投融资格局。鼓励民间资本参股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地方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信用担保公司、股权交易所、典当行等金融机构。发挥民间资本在小额贷款公司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改革试点中的重要作用,支持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社区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资金互助社等适应“三农”需要的新型农村金融组织。支持民间资本发起设立地方法人保险公司和金融中介服务机构。
(十八)进一步放宽民间资本投资金融的准入门槛。在规范经营、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全面落实中小企业贷款税前全额拨备损失准备金政策,简化中小金融机构呆账核销审核程序。放宽民间资本小额贷款公司单一投资者持股比例。放宽村镇银行或社区银行中法人银行最低出资比例。建立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国有股本减持机制,降低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商业银行增资扩股的准入标准。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合作)银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证券、信托、租赁、保险等金融机构的改制改组,从事相关金融业务。
(十九)引导民间资本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民间资本采取公司制、合伙制、信托制等方式设立创业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各种股权投资基金,建立政府引导基金,通过参股、跟进投资等方式,扶持民间资本股权投资机构发展。采取政府补贴担保费用或贴息的方式,鼓励民营企业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小额贷款公司的涉农业务及新设村镇银行、农村资金合作社执行与农村信用社同等的优惠政策。完善民间投资的融资担保制度,设立全省中小企业再担保机构,并建立全省担保再担保风险补偿机制。工商部门要积极开展股权出质登记、商标权出质登记和动产抵押登记工作,为民营企业提供新的融资担保渠道。
七、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领域
(二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现代服务业领域。支持民间资本投资物流园区、科技创业园、创意产业园、信息与服务外包基地、商贸综合体、新型专业市场、综合性生产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投资现代商贸、金融服务、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等服务业重点行业建设,投资守护、押运、门卫、护卫等保安服务,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服务等新型流通业态,支持中小民营企业协作发展共同配送,促进网络化经营。
(二十一)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现代农业领域。支持民间资本依托各类农业园区、开发区、特色产业基地等平台集聚发展,引导民间资本围绕“五化农业”(规模化、设施化、有机化、品牌化、循环化)、特色产业、优势项目加大注资力度,投资参与农、林、牧、渔产品精深加工、标准化栽培技术开发、高效节水、农业生物质产业开发、保障性耕作技术、生态种(养)技术开发、机械化生产技术等现代农业建设项目。
八、鼓励民间资本重组联合和参与国有企业改革
(二十二)鼓励民间资本重组联合。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利用产权市场,以资产、资源、品牌、技术和市场为纽带,通过债务重组、股权收购、资产收购、合并等方式进行联合重组,发展成为特色突出、市场竞争力强的集团化公司。工商部门对联合重组的民营企业提供便捷服务。
(二十三)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鼓励国有独资企业推出优良资产,积极引入战略合作者和民间资本,加快产权多元化改革,力争“十二五”期间改制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鼓励国有控股企业进一步优化股权结构,积极吸引民营企业和混合所有制企业入股,合理降低国有资本比例。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通过参股、控股、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资产收购等多种方式,依法有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要认真执行国家有关资产处置、债务处理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要求,依法妥善安置职工,保证企业职工的正当权益。对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和民间资本发起设立的混合所有制企业,简化注册登记手续。
九、加快推动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和品牌创建
(二十四)推动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支持民营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鼓励民营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支持民营企业和研究机构合作申请国家科技开发项目、创新能力建设项目,设立国家级和省级技术中心,增加技术储备,搞好人才培训。积极发展技术市场,加快分析测试、检验检测、创业孵化、科技评估、科技咨询等科技服务机构建设和机制创新,为民营企业购买、转让、推广技术成果提供平台。推动信息服务外包、知识产权、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等技术领域的市场竞争,支持民营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活动。
(二十五)支持民营企业创建品牌。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树立品牌意识,积极注册商标
和争创甘肃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在境外注册商标和申报知识产权。
十、鼓励民间投资转型升级和外向发展
(二十六)促进民间投资优化结构。鼓励民营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加大产业升级投资力度,由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传统制造等低端行业向研发设计、咨询服务、信息技术等高端行业转移,通过开展技术改造,加速从高耗能、高污染、低技术、低水平领域退出。引导民间资本加大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与服务外包、物联网、节能减排、节水降耗、环境保护以及资源综合利用等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投资力度,广泛应用各项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在参与全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实现转型升级。
(二十七)支持民间投资外向发展。鼓励民营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支持企业利用自有品牌、自有知识产权和自主营销,开拓国际市场,不断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独立或与其他各类所有制企业组成联合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境外投资,共同开拓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市场,提高跨国经营能力。健全民营企业境外投资促进和保障体系,在融资保险、外汇管理、质检通关等方面为民营企业境外投资提供便利。
十一、加大对民间投资的政策支持力度
(二十八)投资政策。各地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专项建设规划和项目计划时,要充分吸纳有关行业协会(商会)和民营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安排财政预算内资金、专项建设资金、创业投资引导资金等政府性资金以及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外国政府贷款时,要落实“公平待遇”的原则,逐步增加支持民间投资的项目和资金数量。要积极引导民间投资参与重点项目建设,民间投资项目在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和重大前期项目中要占一定的比例,并与其他同类项目享有同等土地、融资、建设环境保障等扶持政策。
(二十九)财政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民间投资项目按规定申请各类财政专项建设资金、政府补助性资金。各级财政预算安排的技术改造、自主创新、节能环保等专项资金,优先扶持发展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符合产业政策及申报国家各类补助资金条件的民营企业。产业引导、装备制造等引导资金要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
第三篇:文化部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
文化部召开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座谈会,破解政策“玻璃门”
如何让民资爱文化
本报记者 杨雪梅
《 人民日报 》(2012年07月17日 12 版)
文化部16日召开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座谈会,邀请专家和民营文化企业代表共同探讨民营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玻璃门”或者“弹簧门”问题。
日前下发的《文化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实施意见》一大亮点,就是推进民资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一视同仁”难落实
王红丽(小皇后豫剧团团长):很多民营院团在夹缝中求生存,中央的政策虽然说要一视同仁,但是落实起来却仍有距离。河南“政府买单、文化下乡”的扶持项目对国有院团上不封顶,一年演好几百场,一场1.5万元。但这些扶持,民营院团要不断争取才能分到一杯羹。
孙小娟(北京环铁时代美术馆馆长):民营文化企业的从业人员,看重的不仅是赚钱,还有身份和名声。很多民营企业的人才流失率是非常高的,培养了一两年的人才,说不定哪天就跳槽了。留不住人的窘境,不仅跟企业内部的管理有关,也是民营企业的身份缺失所致,如果能够给他们一个与国企员工同等的职称评定,这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将是颗定心丸。点评:虽然近年政府逐步开放了投资准入门槛,国有文化企业和民营文化企业在占有文化资源和享受国家政策等方面仍不平等。文化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和主体在民间。因此,要按照《意见》的要求,清理各种对民营文化企业进入文化领域的限制性法规,创造平等的政策环境。
——齐勇锋(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
政策链接:对民营文化企业在立项审批、投资核准、项目招投标等方面,要与国有文化企业一视同仁,不得对民营文化企业设置任何附加条件、标准和程序。
支持民营文化企业、民办机构及民间文化团体人才队伍建设,在评定职称、参与培训、申报项目、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国有文化单位同等对待,带动民间文化人才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恶性竞争难止戈
周立(红樱束女子打击乐团团长):国内文艺团体在国际市场中的恶性竞争问题已经不容忽视,甚至可以说 “惨不忍睹”。曾经看到文化部的一份资料,提到一场杂技在国外的平均票价是50欧元,即便销售火爆、座无虚席,中国的团体可能连1000欧元都拿不到,利润的大头全部被中间商截取了。这是我们“自相残杀”的结果。在这方面希望政府部门能制止不当竞争,稳定价格。
朱克宁(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副主席):确实,许多国家演出行业之间都是互相合作、彼此保护,中国团体更多是通过压价赢得市场。希望通过行业协定来规范这种乱象。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行业协会由于缺乏处罚权而缺少约束力,更像是文明公约,应当强化行业协会的作用。
点评:市场经济在本质上是法制经济。恶性竞争的问题表明,我国文化市场还存在着法制不健全、政府主管部门监管缺位、行业组织和市场中介机构发育不良的问题。为此,要加快文化立法,积极培育行业组织和市场中介机构。
——齐勇锋
政策链接:鼓励和引导民营文化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努力开拓国
际文化市场,扩大我国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规模。
加强文化行业协会、促进会、商会、学会、联盟等行业自律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为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提供法律、政策、咨询、财务、金融、技术、管理和市场信息等方面服务的积极作用。
融资规模难达到
赵永庄(中国木偶艺术剧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人兼总经理):与中石化等垄断型企业相比,文化企业肯定都是些小微企业,如果通盘考虑的话,文化企业要达到上市的规模肯定难之又难。所以在上市融资的标准上,可以给文化产业一个特殊的标准,不一定非要跟那种大企业去比。符合资本市场融资的企业,建议文化部向证监会进行推荐和请求支持。
傅谨(中央戏曲学院教授):文件里提到要鼓励民间资本、引进民间资本做转企改制,这是很有想象力的事,但也隐藏着问题。许多人认为文化体制改革是最后一桶金,都有兴趣参与其中。对资本来说这种冲动是正常的,但是对文化来说这是个悲剧,引入民间资本时需要警惕不要让它挫伤了文化。
点评:文化产业作为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业,具有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居多、资产结构轻型化的特点。当前,应当按照《意见》的精神,在小额贷款、风险投资、上市标准等方面进行探索。
——齐勇锋
政策链接:不断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加强“文化产业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等投资信息平台建设,及时发布国家政策、发展规划、准入标准、行业动态、项目招标、产品和服务采购等信息。
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加快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和征信体系,加
强和改进对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服务和管理,引导其在依法投资、依法经营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树立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主动承担和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税收减负难协调
杜岩(一千零一剧场机构创办人兼董事长):虽然相关部门屡发文件,但是对于文化企业减免征税的政策落实效果一直不理想。其中有部门间协调不畅的问题,也有宣传不到位的原因,很多民营企业不知道减免税收的项目。对于民营文化主体,剧场跟夜总会的税收应予区别,如何区别,这是跨部门协作的问题,应当设立时间表,并向媒体公布。
实质上,文化领域99%的主体不应该按照企业注册,而应按照非营利主体的身份进行注册,这也就解决了税收优惠99%的问题。对于1%经营良好的主体,可以参照卫生领域给医院定性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的方法进行操作。
点评:由于文化发展溢出性、公共性的特点,世界各国一般都给予市场主体税收优惠政策,并积极扶持非营利市场主体发展。《意见》在这方面的表述还比较笼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齐勇锋
政策链接:会同有关部门逐项落实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各项政策措施,针对不同领域,研究制定具体扶持办法,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用地等方面的扶持力度。(政策链接摘自《文化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实施意见》)
第四篇: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市政公用事业领域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直辖市建(交)委,北京市市政市容委、园林绿化局、水务局,天津市市容园林委、水务局,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水务局,重庆市市政委、园林事业管理局,海南省水务厅,各计划单列市建委(建设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有关单位:
为了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13号)要求,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市政公用事业建设,促进市政公用事业健康发展,现将《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市政公用事业领域的实施意见》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市政公用事业领域的实施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〇一二年六月八日
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市政公用事业领域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13号)要求,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市政公用事业建设,深化市政公用事业改革,促进市政公用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现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民间资本进入市政公用事业的重要意义
市政公用事业是为城镇居民生产生活提供必需的普遍服务的行业,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是有限的公共资源,直接关系到社会公众利益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关系到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市政公用事业,是适应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需要,是加快和完善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推进市政公用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需要。
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市政公用事业,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有利于充分发挥民间资本的积极作用,加快形成市政公用事业多元化投资格局,完善市场竞争机制,进一步增强企业活力,提高运行效率和产品服务质量;有利于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建设质量,改善人居生态环境,更好地满足城镇居民和社会生产生活需要。
二、进一步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市政公用事业建设
(一)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市政公用事业领域的基本原则。坚持公平竞争。民间资本参与市政公用事业建设,应与其他投资主体同等对待,不对民间投资另设附加条件。凡是实行优惠政策的投资领域,其优惠政策同样适用于民间投资。
实行分类指导。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业务环节的实际,采用合适的途径和方式,有序推进民间资本进入市政公用事业领域。
强化政府责任。确保政府对市政管网设施、市政公用公益性设施和服务等领域的必要投入。加强行业监管,切实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和投资者利益。
(二)民间资本进入市政公用事业领域的途径和方式。要进一步打破垄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开放市政公用事业投资、建设和运营市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允许跨地区、跨行业参与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与运营。
鼓励民间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作、资产收购等方式直接投资城镇供气、供热、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等项目的建设和运营。鼓励民间资本以合资、合作等方式参与城市道路、桥梁、轨道交通、公共停车场等交通设施建设。
鼓励民间资本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进入城镇供水、污水处理、中水回用、雨水收集、环卫保洁、垃圾清运、道路、桥梁、园林绿化等市政公用事业领域的运营和养护。
鼓励民间资本通过购买地方政府债券、投资基金、股票等间接参与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和运营。鼓励民间资本通过参与企业改制重组、股权认购等进入市政公用事业领域。根据行业特点和不同地区的实际,政府可采取控股或委派公益董事等方法,保持必要的调控能力。
(三)营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各地要严格贯彻执行《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26号),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及时、广泛、充分发布特许经营项目的相关信息,在招标、评标等环节中,平等对待民间资本,严格按照招投标程序,择优选择特许经营者,为民间资本创造良好的公平竞争环境。
(四)完善价格和财政补贴机制。逐步理顺市政公用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形成机制,制定合理的价格,使经营者能够补偿合理成本、取得合理收益。研究建立城镇供水、供气行业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实行煤热联动机制,全面推行按用热量计价收费。建立并规范城镇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处理运营费按月核拨制度。对民间资本进入微利或非营利市政公用事业领域的,城市人民政府应建立相应的激励和补贴机制,鼓励民间资本为社会提供服务。
(五)加强财税、土地等政策扶持。坚持市政公用事业公益性和公用性的性质,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享有同样的税收和土地等优惠政策。市政公用行业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的,按照国家税收政策的有关规定,享受既有优惠政策。政府投资可采取补助、贴息或参股等形式,加大对民间投资的引导力度,降低民间资本投资风险。要保障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用地,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应准予划拨使用。
(六)拓宽融资渠道。深化市政公用事业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支持民间资本投资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积极利用地方政府债券用于市政项目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市政公用企业发行企业债券。
(七)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各级政府要发挥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国有企业的科研、人才、技术等优势,为进入市政公用事业领域的民营企业提供技术推广、技术咨询、员工培训等服务,提升民间资本公平竞争的能力。各级市政公用行业学会协会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吸纳民营企业入会,建立民间资本反映诉求和信息沟通渠道。
(八)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充分发挥行业信息对投资的导向作用,积极为民间资本投资者提供宏观政策和国内外市政公用事业领域的市场信息,及时发布行业政策、市场需求、建设项目、行业发展规划、国内外行业动态等信息,增加政策透明度,保障民营企业及时享有相关信息。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际竞争,承揽国外市政公用设施工程和服务,提高国际知名度和竞争力。
三、落实政府责任,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
(九)完善法规政策体系。各地要加快制定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市政公用事业领域的实施细则和相关政策,进一步清理和修订不利于民间资本发展的法规和政策性规定。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要充分听取民间资本投资者的意见建议,反映其合理要求。积极研究《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条例》等立法工作。
(十)确保政府投入。要加大对市政公用事业的必要投入,加快完善基础设施,确保对城市供水、供气、供热、污水管网以及生活垃圾处理、园林绿化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和维护的投入。充分发挥
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引导民间资本健康有序发展。对国有企事业单位改组改制的,涉及转让、出让市政公用企业国有资产的价款,除用于原有职工的安置和社会保障费用外,应主要用于市政公用事业的发展。城市人民政府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保障城市低收入家庭和特殊困难群体享用基本的市政公用产品和服务。
(十一)落实政府监管责任。各地要严格贯彻执行《关于加强市政公用事业监管的意见》(建城〔2005〕154号),切实加强对市政公用事业的投资、建设、生产、运营及其相关活动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市政公用产品与服务质量。
健全市政公用产品、服务质量和工程验收等标准规范,组织有关部门定期对市政公用产品和服务质量进行检验、检测和检查。严格按照有关产品和服务质量标准的要求,对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质量实施定点、定时监测。监测结果要按有关规定报上级主管部门,必要时应通过适当的途径向社会公布。
完善特许经营制度,严格组织实施。要严格按照特许经营制度的要求,规范市场准入,完善退出机制,认真签订和执行特许经营项目协议,加强项目实施和运行情况监管,确保项目运行质量和服务水平。组织编制市政公用事业近、远期发展规划和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计划,组织并督促有关方面和相关市政公用企业予以实施。
加强对市政公用产品和服务的价格、成本监管,通过产品和服务成本定期监审制度,及时掌握企业经营成本状况,为政府定价提供基础依据,形成科学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防止成本和价格不合理上涨。城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生产运营和作业单位安全生产的监管,监督企业建立和完善各项安全保障制度,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消除各种安全隐患。
(十二)建立预警和应急机制。要建立健全安全预警和应急救援工作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妥善应对重大安全和突发事件,防范和及时化解运营风险。要制定特殊情况下临时接管的应急预案。实施临时接管的,必须报当地政府批准,并向上一级主管部门报告。必要时,上一级主管部门可跨区域组织技术力量,为临时接管提供支持和保障,确保市政公用事业生产、供应和服务的连续性、稳定性。
(十三)健全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制度。按照政务公开的要求,鼓励公众参与监督,完善公众咨询、投诉和处理机制,建立及时畅通的信息渠道,尊重公众的知情权。有关主管部门和企业要将特许经营协议执行情况、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信息、企业经营状况等关系公众利益的重要信息,以适当的方式予以公开,自觉接受公众的监督。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建立诚信管理体系和诚信信息发布平台,建立黑名单制度和失信惩戒机制,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
(十四)加强组织领导。城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管理部门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对民间资本进入市政公用事业领域投资、建设、生产、运营活动的管理和监督,抓好有关扶持政策的落实。理顺管理体制机制,落实管理机构和人员,维护市场秩序,保障社会公众利益和民间资本的合法权益,确保市政公用行业安全高效运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政公用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相关工作的指导和监管。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市政公用事业领域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相关引导和扶持政策。
第五篇: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进入物流领域的实施意见
发改经贸[2012]1619号
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进入物流领域的实施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公安厅(局)、财政厅(局、财务局)、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交通运输厅(局、委)、商务主管部门,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部、各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各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工商行政管理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银监局、证监局,各铁路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13号)精神,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进入物流领域,各地要在切实抓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办发„2011‟38号)文件各项政策措施落实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民间资本投资物流领域的支持力度,为民营物流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为做好此项工作,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引导民间资本投资第三方物流服务领域
(一)积极支持民间资本投资从事社会化物流服务。为民间资本投资参与承接传统制造业、商贸业的物流服务外包创造条件,鼓励民间资本投资从事为商贸流通企业服务的共同
配送业务,降低配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鼓励民间资本加强与制造企业合作,投资参与制造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或与制造企业共同组建第三方物流企业。
(二)支持民间资本进入物流业重点领域。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快递、城市配送(含冷链)、医药物流、再生资源物流、汽车及家电物流、特种货物运输、大宗物资物流、多式联运、集装箱、危化品物流、供应链管理、国际物流和保税物流等重点物流领域。鼓励民营企业和国铁企业开展多种方式的物流合作,提高铁路物流运输服务水平。鼓励民间投资开展厢式货车运输以及重点物资的散装运输等。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
(三)支持民间资本进入物流基础设施领域。支持民间资本投资运输、仓储、配送、分拨、物流信息化以及物流园区等领域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商贸功能区领域,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参与铁水联运、公铁联运、公水联运等转运中心设施建设。鼓励民间投资参与建设铁路干线、客运专线、城际铁路、煤运通道和地方铁路、铁路支线、专用铁路、企业专用线、铁路轮渡及其场站设施等项目。
二、加快形成支持民间资本进入物流领域的管理体制
(一)打破阻碍物流设施资源整合利用的管理瓶颈。鼓励目前只为本行业本系统提供服务的仓储、运输设施向社会开放,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参与现有物流基础设施的整合利用,开展社会化物流服务。
(二)完善资质审批管理。进一步清理针对物流企业的资
质审批项目,逐步减少行政审批,积极为民营物流企业设立法人、非法人分支机构提供便利,鼓励民营物流企业开展跨区域网络化经营。进一步规范交通、公安、环保、质检、消防等方面的审批手续,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对于法律未规定或国务院未批准必须由法人机构申请的资质,由民营物流企业总部统一申请获得后,其非法人分支机构可向所在地有关部门备案获得。
(三)简化注册经营手续。民间资本投资设立物流企业,在总部统一办理工商登记注册和经营审批手续后,其非法人分支机构可持总部出具的文件,直接到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登记注册,免予办理工商登记核转手续。
三、为民营物流企业创造公平规范的市场竞争环境
(一)切实减轻民营物流企业税收负担。完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符合条件的民营物流企业同等享受营业税差额纳税试点政策。民营物流企业同等享受已经出台的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半征收政策。
(二)加大对民营物流企业的土地政策支持力度。鼓励民营物流企业利用旧厂房、闲置仓库等建设符合规划的物流设施,涉及原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或租赁的,经批准可采取协议方式供应。对于以物流业为主的城市功能区和园区,细化规划功能分区,按国家标准确定土地用途,严格按照不同地类和土地使用标准分宗供地,防止以物流中心、商品集散地名义圈占土地和实施整体供地,增强民营物流企业的土地市场竞争能力,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三)优化民营物流企业融资环境。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适合民营物流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对符合条件的民营物流企业积极提供必要的融资支持,提高对民营物流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平。进一步拓宽民营物流企业融资渠道,完善民营物流企业融资担保制度,发展物流业股权投资基金,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物流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
(四)促进民营物流企业车辆便利通行。各地在制定本地区促进城区物流车辆便利通行的管理办法时,要关注民营物流企业发展的需要,对民营物流企业的物流车辆享受同等的通行证发放、进城停靠等便利通行政策。要依法维护民营物流企业生产经营秩序,促进其健康发展。
四、鼓励民营物流企业做强做大
(一)推动民营物流企业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鼓励现有单一从事运输、仓储、货代、船代、无船承运人、联运、快递服务的民营企业整合功能、延伸服务,加快向具有较强资源整合和综合服务能力的现代物流企业转型。鼓励中小民营物流企业加强联盟合作,支持大型优势民营物流企业加快兼并重组,不断创新合作方式和服务模式,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水平,提升民营物流企业竞争力,加快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国际竞争力的民营物流企业。
(二)积极支持民营物流企业开展国际合作。支持民营物流企业同国际先进物流企业的合资、合作与交流,引进和吸收国外促进现代物流发展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方法。积极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民营物流企业“走出去”。鼓励民营物流企
业为国内企业海外投资提供配套物流服务,加快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服务网络。
(三)发挥行业协会在支持民营物流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物流业社团组织要充分发挥政府与企业联系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为民营物流企业发展提供服务支撑,及时向有关政府部门反映民营物流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切实引导民营物流企业加强行业自律,健全完善内部安全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安全管理责任,促进民营物流企业健康发展。
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物流领域,推动民营物流企业加快发展,对于促进物流业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政策,切实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民间资本投资物流领域。同时,注意跟踪了解本地区物流领域利用民间投资的情况、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将有关情况和意见建议及时反馈发展改革委。
国家发展改革委 公
安
部 财
政
部 国 土 资 源 部 交 通 运 输 部 铁
道
部 商
务
部 人 民 银 行 税 务 总 局 工 商 总 局 银
监
会
证
监
会
二〇一二年五月三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