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 才 培 养 工 作 评 估
人 才 培 养 工 作 评 估
评 报 告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
目录 自
第一部分 学院概况 „„„„„„„„„„„„„„„„3 第二部分 人才培养工作情况 „„„„„„„„„„„„3
一、准确定位、科学规划,创建和谐校园环境 „„„„„„3
二、重视师资保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5
三、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不断推进课程建设与改革 „„„„„7
四、强化实践教学,重视实训基地建设„„„„„„„„„„„9
五、围绕特色(重点)专业建设,提升专业建设水平„„„„9
六、强化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0
七、注重规范管理,构建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 „„„„„„11
八、做好就业指导,提升社会声誉 „„„„„„„„„„„12 第三部分 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13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二、整改措施 „„„„„„„„„„„„„„„„„„14 第四部分 自评结果 „„„„„„„„„„„„„„„15
宣城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
第一部分 学院概况
宣城职业技术学院于2002年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正式成立,是宣城市唯一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院校。当时由原宣城师范学校、宣州教育学院和宣城广播电视大学分校组建而成,2006年10月市技工学校正式并入。学院现占地面积830亩,全日制在籍学生4103人,拥有一批学术造诣较高、教学和科研能力较强、曾赴国外参加交流合作的专家学者,已发展成为一所初具规模专业结构合理的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党委曾多次被安徽省教育工委授予“优秀基层党组织”和市直“优秀理论学习中心组”等称号。学院文化气息浓厚,环境优美,是五、六、七、八连续四届省级文明单位。
学院2009届毕业生人数为978人,2009——2010新学期在校生人数为4103人。学院高职层次开设了旅游管理、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建筑工程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25个专业,其中旅游管理是省级特色专业.截止2009年8月底,学院有在编在岗教职工 228 人(不含外教2人),专任教师130人;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28人,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 30 人。近几年来,学院在各级教科研立项中共获45 项。三年来,全院共发表论文 38篇,出版专著 4 部,主编或参编教材19部。
学院现有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拥有适应教育教学需求的各类设施设备,建有现代化的计算机中心、学院网站、招生信息网、就业指导网和完善的校园局域网,是全国网络教育系统示范单位。
学院图书馆有馆藏图书36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1万册,电子图书25万册,期刊416种。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的新图书馆正在建设,2010年投入使用。
第二部分 人才培养工作情况
一、准确定位、科学规划,创建和谐校园环境
学院成立以来,全院深入学习现代高职教育理论,更新教育理念,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在深入分析全省及宣城市区域发展的基础上,明确了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及目标定位,突出教学中心地位,努力营造有利人才成长的和谐校园环境
1、明确指导思想、准确办学定位
(1)办学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质量求生存,“面对学生实际、面对市场、面对资格证”。创新特色求发展,立足宣城,服务地方经济,面向全省,辐射长三角。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
(2)发展目标定位:立足宣城,服务地方经济。注重发展适应行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以旅游、汽车、计算机、建筑、会计等专业为主干,以旅游商贸、汽车电子、计算机技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为优势,相关专业协调发展。规模适度,特色鲜明的示范职业学院。
2、突出教学中心、保障经费投入
学院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改善办学条件,完善教学设施,努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注重对各教学环节的检查、监督,建立了院党政领导班子联系系部制度。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励教师提高学历和职称层次,强化“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聘请行业企业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实践课程的教学工作,促进学院“双师结构”合理化。本着“教学优先投入”的原则,不断加大对教学设备、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等教学基础投入,确保各项教学经费及时、足额到位。2008—2009学年,日常教学经费投入640万元,投入1000万元购买实训设施。2007--2008年学费收入用于教学经费的比例均高于35 %。学院通过不断深化人事、分配、教学、管理、资产等方面的改革,积累了一定的办学基础。目前,新校区全面投入使用,已由过去单一的师范类学校发展为拥有6个教学系(部)、25个应用型专业,具有一定水平的高职院校,各项工作呈现出开拓发展的蓬勃生机,逐步迈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3、凝炼校园文化,营造和谐环境
和谐的校园环境是学生成人成才的重要条件,我院始终把和谐校园建设放在首位,积极开展校园文化、精神文明建设和学风校风建设。
(1)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和学生干部在学生政治思想素质培养中的积极作用。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和文明个人和集体的评比活动等。在学生中开展评优活动,在教师中开展师德教育,促进了校风教风学风的建设。
加大选修课学习,开展人文知识讲座等。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全面增强学生身心健康。比如组织学生参与篮球、羽毛球、田径活动,健美操以及每天的兴趣体育锻炼活动等,学院每年举行一次运动会和其它的单项比赛,使体育锻炼蔚然成风。
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和法制讲座,由于工作到位,我院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位学生由于心理上原因出现过问题。
(2)加强“平安校园”建设,做到校园稳定、和谐有序。多年来,院党委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把治安综合治理和创建“平安校园”列入学院管理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取得了显著成绩。实现了“五无(无违纪犯罪案件、无交通事故、无火灾、无中毒、无重大人员伤
亡和财产损失)”。
加强组织建设,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学院制定了《宣城职业技术学院预防和处置突发性群体事件的预案》和《宣城职业技术学院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预案》等预案及《宣城职业技术学院门卫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做到制度健全。
明确各级管理组织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职责,把责任落实到个人(与部门和系签定安全责任书),学院成立由书记任组长,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的宣城职业技术学院创建“平安校园“领导小组。加大防范力度、确保校园安全稳定。为加强学生的安全管理和防范意识,学院制定了《宣城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管理手册》等文件。
建校以来,校园稳定,治安秩序良好,师生安居乐业,从没有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
二、重视师资保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加大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从而使学院的师资队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明显提高,基本满足学院规模扩大的需要。
1、专业带头人建设。学院多次组织召开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专题会议和人才工作大会,进一步明确了以“人才强校”作为学校发展的首要战略,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动专业建设。相继出台了《学院师资队伍“十一五”建设和发展规划》、《学院专业带头人推荐、选拔和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文件。这些文件,从规划、任务、制度、措施等方面规范和保证了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的落实。
对专业带头人的培养,一是注重本专业发展前沿理论和实际技能的掌握;二是积极地选送校际间的学术交流;三是以专业、课程建设为核心,强化优势专业,培养创新能力,造就一批拔尖人才和名师。现有院级专业带头人23名。争取到2012年,多人获得省级专业带头人。
2、青年教师队伍建设。青年教师是学院发展的中坚力量,学院重视对青年教师的教育培养。学院对青年教师和新入校的教师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进行教育培养:
(1)岗前培训。每年对新进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就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规范、企业文化等方面进行教育,通过配备院内教学名师进行“传、帮、带”,“结对子”等活动,迅速提升青年教师业务水平。
(2)岗位练兵。举行青年教师说课、公开课比赛、教坛新秀评选、选派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技能实训、组织青年教师参加企业和全省组织的技能大赛、担任学生技能培训指导教师、兼任学生辅导员等,激励青年教师“比、学、赶、帮”,提升整体教学水平。
(3)总结交流。组织青年教师座谈会,青年教师总结交流教书育人工作经验及体会,学院领导、专家、老教师讲授青年教师成长成才的正确道路,引导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3、“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具有一定规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保持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必然要求。几年来,学院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是对专业教师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二是鼓励专业技能教师参加省市组织的技能考核。仅2006-2008年组织教师参加职业技能鉴定、业务培训、专业技能等级训练61人次。现有省级考评员21人、技师以上15人;三是实施教师企业锻炼计划,组织专任教师到企业开展与本专业相关的技术服务,2007年选派3名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2008年选派了9名教师深入行业企业挂职锻炼、顶岗实践。2009年,又选派14名教师深入行业企业挂职锻炼。
目前,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96人,占专任教师的74%。另有由各专业技术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组成的较为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74人。力争到2012年,使我院“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专业基础课教师比例达到80%以上。
4、师资队伍制度建设。完善的制度建设是师资队伍建设的保障。学院在全面建设发展的基础上始终突出教学中心地位,从组织机构、人事制度改革、教学经费投入等方面予以切实保障。
(1)机构健全,制度完善。学院始终将教学放在学院工作的首位, 凸显教师的主体地位。学院设立了健全的教学组织机构、激励机制和用人机制,构建了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和评价体系。
学院通过人事制度和公资福利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不断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学院还在职称评审、评优选先、津贴福利等方面向教学一线教师倾斜,突出了教师在办学中的主体地位。
(2)开源节流,注重投入。自2002年学院正式成立以来,院领导想方设法,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坚持把教学基本建设放在首位,确保每年拿出学费收入的 20%以上用于教学经费以及教学专项资金。设立了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重点专业、精品课程、教学改革等专项经费。在编制年度预算时,优先保证新上专业、重点专业、精品课程、师资队伍、教学实习(实训)、教学改革、学生技能竞赛等项目的经费需要。高度重视学生奖助学金制度的落实,近几年学院用于学生助、补、奖、贷方面的资金呈逐年递增趋势,良好的工作环境,促进了教师队伍的持续发展。
三、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不断推进课程建设与改革
1、创新课程体系。根据行业和产业对人才的要求,确立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的教学计划开发思想,全面构建以工作过程导向的公共基础课、技术平台课、专业方向课和选修课“四位一体”的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形成了“课堂教学+课程教学实习(实训)+顶岗实习+毕业实习(设计)”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并推行“双证书”制度。公共基础课主要针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身体素质,满足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和“高等性”的要求而设置。专业基础课坚决贯彻以“必须、够用为度”的指导思想,敢于打破原有理论体系和教材体系,坚持以基础知识、基本能力为主、强调与职业岗位的核心能力对接、强调解决实际问题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职业素质的养成的思路来构建。技术平台课是根据职业岗位所需要掌握的技能结构而设置,开设有专业技能实训、综合实训、企业顶岗实训、毕业设计(论文)和答辩、职业技能等级考证等课程(环节),使学生形成过硬的职业技能。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实践教学环节占50%左右。在每年的教学计划修订和开发中,通过专业负责人制订、企业和行业专家预审、系部初审、教务处三审、专业建设委员会四审、主管院长终审签字公布,并严格执行,从而保证了专业教学计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2、建设精品课程。多年来,我院按照“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相结合,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分阶段、分层次地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建设思路,在课程内容上注意充分体现现代社会对职业人才的素质要求;在教学方法上注重贯彻“教、学、做一体化”的要求;在教学内容上突出岗位需求、以必须、够用为度。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在课程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探索。通过《学院精品课程建设实施与管理办法》的实施,我院现有《旅游学概论》、《高等数学》、《网页制作》三门院级精品课程。目前学院正在积极申报《旅游学概论》、《高等数学》省级精品课程,努力建立国家、省、学院三级精品课程建设体系。
3、改革教学方法。(1)开展职业教学法培训。面向全体教师尤其是专业教师,广泛开展专业教学法控制。立足院内面向省内其他高校培训教师,分别采取教学比武、教学观摩与示范,推广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先后3次请专家教授来校作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的专题报告,传授最新教学理念和方法,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践行“教学做合一”的理念。
(2)实践参与、互动式教学理念。学院要求和鼓励教师根据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学生和教学场所的实际,积极探索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过程导向教学、情景教学、示范模拟训练等教学方法,努力形成师生双向互动的良好氛围,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实际操作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方法和手段正在由单一向多种形式发展。
(3)推进教学手段现代化。学院注重加大多媒体教学设施的建设,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推进教学手段现代化。学院自行研制和引进多种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教室利用率达95%以上。学院还建设了若干专业的仿真模拟实训室,学生可以通过仿真模拟进一步加强技能的训练。通过现代教学手段的广泛运用,增加了课堂教学的知识容量,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效率。
4、开发校本教材。根据专业需要,各门课程优先选用省部级以上规划教材或能够反映先进技术发展水平、特色鲜明、满足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要求的优质高职教材。使用教材中,近三年出版的高职教材达到80%左右。同时,在校本教材开发中,主动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积极联系企业技术人员参与相关教材的编写。为了加快教材建设步伐,近年来,由我院教师主编(参编)并已出版的各类教材19本,其中国家级、省级规划教材4本,院内实验实训教材与讲义10余本。
四、强化实践教学,重视实训基地建设
1、实践教学贯穿始终。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实践课贯穿学生学习过程始终,专业实践性教学学时数达到总学时的50%左右。实习实训的时间均超过了半年以上,学院的多数实验(实训)室充分向学生开放,平均利用率达90%。学院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现场教学和顶岗实习的时间逐步达到了6-12个月,学生经过一个大轮换(学校教育与企业教育轮换)、两个小轮换(院内理论课与实训课的轮换、企业中不同岗位的轮换),有效提高实践技能,同步发展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
学院的实践教学整体上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各种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课程内容穿插于日常教学和生活中。社团活动,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第二类是课内的验证性实验和基础技能实训,以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消化、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第三类是毕业前的职业岗位实践,比如旅游专业的酒店管理,迎宾礼仪实战训练,汽车专业的驾驶证考核等,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经营和服务工作,亲身感受企业大生产和大管理的氛围,进一步强化职业技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缩短了就业适应期。
2、重视实训基地建设。学院重视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一方面以重点专业为龙头,以旅游、汽车、计算、建筑等专业群为依托,建设四个校内实训中心(下设38个校内实验实训室)。同时,学院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 20个虚拟的实训项目。各实训中心建设过程中学校给予大力支持而且还得到市财政的有力支持;另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租赁、有偿服务等方式建立了一批校外实习基地。积极探索校外实习基地运行机制,引导各专业建立能满足实践教学要求的相对稳定、运行良好的校外实习基地。目前,学院与40家企业合作建立的校外实习基地有50个,为学生顶岗实习创造了良好条件。
五、围绕特色(重点)专业建设,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1、重视专业设置。我院专业设置始终紧跟企业、产业、市场和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以我市旅游商贸迅速发展和长三角产业转移对接需要为导向,以现有办学能力为基础,不断调整专业设置,使之能始终动态地适应社会需要。以旅游管理、汽车技术、计算机技术、建筑工程等相关专业为支撑,相继设置开办了旅游管理、导游、景区开发与管理、应用电子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技术与服务、数控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筑工程管理、物流管理等专业。
2、加强专业建设。优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适应不断发展的职业岗位需要。以培养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聘请行业、企业专家与学院组成教学改革与专业建设工作委员会,指导学院专业设置的论证、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
3、切实抓好重点专业建设。学院根据宣城市所在的邻近长三角区位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经过充分调研,确定以服务于旅游业和汽车技术为主体专业大类的重点建设方向,将这两大专业群中的核心专业作为建设的重点,从而带动和引领整个专业群的建设,形成了以旅游、汽车、计算机、建筑为专业群。现已将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成为省级特色专业。通过深化(1+2+3)(1个面向即面向宣城及周边地区旅游业,2个基础即基本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3个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校与社会的结合、生产性实训与顶岗实习的结合)“多证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专业建设初步形成了“专业+企业+师生”共同参与,对接产业、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订单式培养的特色和模式。
六、强化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和重要切入点。学院领导非常重视这项工作,成立了由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组成的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和各专业建设委员会。目前学院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共聘请校外行业(企业)专家11人,正式签约的校外实习基地50个。专业建设委员会进行广泛的人才市场调查,明确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和岗位群,在此基础上,进行职业岗位分析,明确毕业生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从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与方案。
近年来,我院按照“共享共用”的校企合作机制,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以此引导专业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
顶岗实习是工学结合的最主要形式。按照计划规定,我院所有专业均有不少于6个月的顶岗实习,并落实在专业教学计划中。我院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集中与分散实习相结合的办法,即从第5学期第2个月开始,经过批准,由学校推荐与学生寻找就业单位结合起来,既能最大限度保证学生的“顶岗”,又能解决学生的就业。大部分专业还与毕业设计(论文)结合
起来,要求学生就自己顶岗实习的主要内容作调查和论述,并结合所学专业知识作出评价,从而将教学与顶岗实习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工学交替”的改革目标。
七、注重规范管理,构建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
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是推动高职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多年来,学院坚持“树立服务意识,体现办学特色,提高管理水平,探索教育模式”的管理理念,强化质量意识,努力建立与完善由学生、家长、用人单位、行政管理部门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1、构建科学、规范、先进的教学和学生管理体系。
(1)科学的教学管理体系。这是教学工作有序运行的保证。我院实行院系两级教学管理体制,现已初步形成一套完整实用的管理模式。同时,学院还充分利用校园网、教学管理软件、图书管理软件等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在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上,院系两级教学管理机构职权明确,分工科学,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形成了一个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管理团队。
(2)在学生管理方面。学院一方面努力构建院、系、班级三级学生管理体系;一方面加大辅导员队伍建设力度。通过制定完善管理制度(如“6S”管理模式)以及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建立有效的素质教育机制,促进了教与学的相得益彰。主要做法是:第一、树立大德育理念。一是坚持德育首位,思想政治工作到位。二是机构人员到位。学院组建了学生工作委员会,成立了学生工作处和团委,各系(部)成立学生工作办公室,形成了院、系(部)两级学生教育管理体系。按1:200配备学生辅导员,全院现有专职学生辅导员17人,初步形成了一支综合素质好、作风过硬、责任心强、热爱学生工作、专兼职结合的学生辅导员队伍。第二、构建三结合网络。学院积极探索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互动育人网络,第三、实施双培养工程。学院十分重视和长期坚持把学生中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骨干培养成为党员、团学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把学生党员、团学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等学生骨干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习标兵,形成以骨干为榜样,带动全体学生进步的新格局。两年来,我们先后举办了12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学生干部培训班,开展了一系列创先争优活动,成立了15个学生社团,充分发挥学生骨干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近三年来,共涌现出一批安徽省“三好学生” “优秀学生干部”、学院“三好学生” “优秀学生干部”,在全省第一、第二届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大赛上我院多名学生获二、三等奖,在全省大学生羽毛球比赛团体第二名,单项第一名、第二名。第四、推行全关爱教育。学院推行全体、全面、全程的关爱教育,关爱一切学生,关爱学生的一切。一是建立“奖、助、贷、减、免”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二是建设规范化心理辅导与咨
询网络。三是做好帮、促工作。对某些班级少数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进行摸底并了解其原因,采取“一帮一”、“主题活动”、“学生心理辅导”、“师生面对面”等活动,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使他们思想稳定、学习兴趣提高,感受到学院大家庭的温暖。
2、完善多元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为保障教学监控体系的实施,我院建立了专业调研制度、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教学检查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听课制度、评教评学制度、教学信息反馈制度、教师考核制度、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制度等一系列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建立了包括院学术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考试中心,教学督导室、系部(部门)信息员、学生信息员等在内的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保障机构。近年来,我院还通过对学生学业的考核、技能培养情况的调查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反馈信息,加强对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监控。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全面实施,使我院的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和质量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更加规范,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教风、学风得到不断改善,教学质量在稳定中得到提高。
八、加强就业指导,提升社会声誉
招生就业工作是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学院成立后,即组建了 “招生就业处”,“就业指导中心”,成立了由院长挂帅,院办、招就办、学生处及各系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招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各系成立了就业工作组,从制度、机构、经费等各个方面对招生就业工作给予保障。坚持以教学为主渠道,充分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将就业工作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选派有丰富经验的领导、专家、老师讲授《就业指导》课程,定期邀请行业、企业相关人员举办各种讲座和就业形势报告,鼓励教师进行创业研究,对学生进行择业、就业、创业教育,增强求职意识、调整求职心态、提高求职技能;每年独立或联合举办市级大型就业招聘会1--2次,提供省内外就业信息,为毕业生介绍、推荐或提供就业岗位,使我院毕业生得到充分就业。学院近三年的实际录取学生人数分别为:1057、1256、1661,报到率分别为:74.5%、82.8% 和 87.4%,逐年上升;近三年就业率分别为:99.20 %、98.02 % 和98.75 %,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招生就业工作形成了出口通畅、进口旺盛的良性循环。
第三部分 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尤其是学院开展“迎评促建”工作以来,学院各项改革建设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人才培养工作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是,由于我院是从师范类学校
转制而设置的,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时间较短,学院发展速度较快且资金短缺,在人才培养的部分环节上仍然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
1、职业教育理论学习需进一步增强。
虽然我院高职办学摸索了一些办学经验,但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工作的要求相比,与上级和行业及社会各界的期望相比,与兄弟院校相比,我们在许多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在扩大办学规模和提升办学质量上还要加大改革和创新力度。
2、师资队伍水平需进一步提高
学院是从师范类院校合并组建而成,部分教师的教学虽然有意识改进,但师范模式痕迹依然存在。近几年从高校大规模招聘的应届毕业生和从企业引进的部分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虽然经过学院的培训走上了讲台,但距离高职教育对教师队伍的结构、水平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双师型教师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队伍建设任务依然迫在眉睫,亟需加强。
3、工学结合需进一步深入
近两年,在产学结合工作上,我们逐步做了一些事情,但与省内外先进的高职院校相比,我们在这方面的差距还非常明显,我们的思想意识还需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的主动性还不够,深广度还需大力增强;工学结合的模式还需进一步探索;学校服务社会的功能还待进一步挖掘。
4、教学设施设备投入需进一步加大
随着新校区建设一期工程的完工和二期工程的展开,我院的硬件建设有了质的飞跃,师生员工的教学实训生活娱乐条件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社会及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学院的硬件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如图书资料及馆舍还显不足,实验实训室及设备数量有待大量增补等。
二、整改措施
1、指导思想
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全面推进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系统总结评建工作的基础上,对照自评中找出的主要问题,认真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目标,加快整改步伐,落实整改行动,提高整改效果。
2、具体措施
(1)解放思想,深入学习职业教育理论。
在全院教职工中继续深入开展职业教育理论和政策的学习研讨活动,深入探讨职业教育和企业办学中的深层次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认真做好专业建设对接产业、课程建设对接职业两篇文章,使学院下一步的教学改革更符合职业教育规律。(2)加强教师引进与培养力度,促使教师队伍水平快速提高。
以项目为载体,以全员聘任为机制,进一步加强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创设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采取优惠政策,加大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以及企业的能工巧匠的力度,争取用较短时间充实和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加强现有教师培养力度,制定激励政策和硬性分配培训指标的办法,抓紧对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同时,加大选派中青年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锻炼的力度。到2010年底,力争中青年教师有硕士学位的达35%以上,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达70%以上。
(3)借鉴省内外先进职教经验,进一步促进工学的深度融合。
学习借鉴省内外先进职教理念与模式,结合我院的实际,完善具有我院特色的工学结合模式。主动紧密联系行业企业,进一步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改善实训实习条件,使顶岗实习以及生产性实训比例逐步加大。通过与企业合作办学、校企双方共建实训基地、与政府有关部门及行业协会共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开发与技术咨询服务等途径,增强学院的社会服务功能。
(4)多渠道筹措资金,逐步改善办学条件。
按照地方财政资金、学校筹集和国债贷款相结合的建设原则,积极采取措施,确保建设经费的足额到位。同时,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和主办单位专项建设资金的支持,加大对学院的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并为学院多渠道筹措经费等提供政策支持,切实满足我院迎评促建、加快发展的需要。拓宽建设经费融资渠道,构建多元化的投资体制,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面向社会积极开展技术培训,技能考证等有偿服务,本着资源共享、互利多赢的原则,广泛吸引企业和社会机构的资金注入。通过多方筹措建设经费,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第四部分 自评结果
学院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教高〔2008〕5号)的精神和安徽省教育厅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要求,对照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逐项认真自评,7项主要评估指标自评全部合格,在22项关键评估要素中22项自评全部合格,其中9个重要评估要素自评全部合格。
自评结果为:通过。
第二篇: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整改方案
艺术设计系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整改方案
按照伊职院发【2012】57号文件,关于印发《伊春职业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整改方案》的通知的指示精神,先将艺术设计系人才培养工作整改方案汇报如下:
一、加强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学习。继续组织教师学习国家关于高职教育的有关政策和规定,布置教师进一步学习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多多借鉴相关专业的先进经验,认真的了解了他们的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课程体系改革、实训基地建设模式与管理经验、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和教学团队建设等情况,学习兄弟院校相关系部的先进办学经验和理念,加强与兄弟院校相关系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开辟教师学习、培训的新途径,提高办学质量。
二、完善人才培养合作办学机制。按照评估整改意见中提出的“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指示精神,我系将与现有的合作办学单位进一步完善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加强与伊春光明股份公司合作的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工作职能,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及市场需求,合理制定招生标准及招生规模,加强专业调研,研究修订实施性专业教学计划,推进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建设较为稳定的专业实训实习基地,提高专业技能训练水平,为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奠定基础。
三、加强对教学质量管理、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1、对学生上课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关班级,当场整改,促进良好教风和学风的形成。经过努力,从每天反馈的情况来看,美术系学生旷课情况较少,教师能够在严格执行学院有相关教学规定,无违纪行为。
2、加强晚自习检查力度。对学生的晚自习出勤情况进行严格管理,并对各班晚自习质量进行监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3、继续举办全系技能大赛和学生作品展,如:每年一次的学生技能大赛大赛、艺术节大型综合美术类比赛。通过比赛,吸引学生投入到专业技能的训练中去,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4、每学期坚持举行教师互评、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活动,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师清楚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促进了师生的融合。
5、加强对常规性教学文件的检查和存档工作,保证各项教学文件完备,注意系统地积累原始性支撑材料和教学档案,在档案管理过程中,分门别类,管理责任明确。做到材料翔实、详尽,全方位反映教学实力和办学水平。如各项教学活动、各项党团活动等材料,以及所有的实训教学等材料在结束后的一周内必须上交,及时存档;教师的教案、教学日志的准备和填写要规范,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认真等;
四、开展项目化教学服务地方经济。艺术设计专业具有自身的特点,技能性、技艺性、表现性、实践性较强,我系根据学院确定的“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总体目标,确定了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从原来的培养“艺术型”设计师转向培养“市场型”设计师,依托现有的艺鼎装饰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专业特点,以平面广告设计、影视动漫制作和环境艺术设计为主要方
向,教学与实践充分结合,为伊春地方经济与文化建设服务。
五,按需培养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结构,优化基于人生发展历程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根据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科学优化课程,明确课程定位。基础课依据学院有关要求进行设置,着力培养高职学生的基本素质,专业课设置在实践专家访谈法基础上,进行更高层次和水平的课程开发,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准确把握课程性质与类型,清理核心课程与一般课程的关系,以专业为起点,推论以专业发展带动下的专业群相关课程,并加大实践教学体系下的课程标准建设力度。
接下来的一年,我系将在学院整改要求的指引下,通过评估整改工作,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准确把握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和发展趋势,进一步加强系部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进一步加强系部的教学与管理工作,全面提升我系的办学水平;进一步加快教学建设与改革的步伐,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陪伴学院共同发展。
第三篇:人才培养工作预评估欢迎辞
**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工作预评估欢迎辞
尊敬的杨应崧组长、各位专家、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在这秋枫落尽,冬意渐浓的季节里,我们满怀热情地迎来了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各位专家,我谨代表学院党委、行政和全院师生员工,对各位专家和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崇高的敬意!对***(省教育厅?)长期以来对我院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近年来,学院秉承自勉自奋,祁通中西的校训,以国家骨干高职院项目建设为契机,在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与领导能力建设、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办学实力明显增强,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示范和辐射作用日渐突出,2013年11月更是以优秀等级通过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项目验收。
在教育部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二十字方针的指导下,学院在迎评促建的过程中,先后多次召开全院性宣传动员大会,按照指标体系组织开展了多轮的自评自查和整改建设活动。这些工作进一步强化了教学的基础地位,增强了全院师生的主人翁意识,给学校各项工作带来了新的变化,为学院下一步的建设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2012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1.新一轮评估的全称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答:(1)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促进学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提高质量。
2.新一轮评估的核心是什么?
答: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3.《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有哪几条? 答:(1)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3)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4)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5)大力推进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6)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7)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8)加强教学评估,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9)切实加强领导,规范管理,保证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4.新一轮评估的目的是什么?
答:随着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加快改革,强化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开展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旨在促进高等职业院校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教育行政部门完善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宏观管理,逐步形成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5.新一轮评估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这次评估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要求,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引导高职院校按照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进行改革与建设,引导学校把注意力集中到内涵建设上来,引导学校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实现“目标评估向过程评估转变”、“硬件建设评估向软件建设评估转变”、“被动评估向主动评估转变”;建立健全校内质量保障体系并有效地发挥作用,完善多元化的外部质量保障体系。通过评估,促进高等职业院校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管理模式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办学机制,创建办学特色,形成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机制。
6.新一轮评估对学院发展的意义是什么?
答:(1)有利于我们更好总结办学经验,丰富办学特色。近年来,我们大力推进改革和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没有能系统地去进行总结,也没有
很好地思考我们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有哪些?今后如何更好地、可持续地发展?评建工作的开展,将会促进学院教学和管理工作上档次、教学质量上水平,也有利于我们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深化改革、激发活力、提升内涵、丰富特色、增强核心竞争力。
(2)有利于我们全面深化、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近年来,学院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多标志性成果,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许多新的教育理念还没有深入人心,不少改革的成果还没有真正让学生得益,而且改革本身还存在一个完善与推广的过程。迎接新一轮评估,本身就是一个强化学习,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规律的过程。通过评估提高素质成为应有之义,更何况评建工作为我们每个人都搭建了展示自己才能的平台。因此,评建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我们全面深化、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尤其是促进中青年教师不断提高;有利于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
(3)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推进学院更好更快发展。虽然新一轮评估不给学校定级(是优秀,还是良好、合格),评估的结论只分为“通过”和“暂缓通过”。但是,一方面通过评估,我们要给专家留一个好印象,为我院顺利进入教育部、财政部即将启动的新一轮高职院校建设工程奠定基础;另一方面,通过专家组的“诊断”和“开方”,能够帮助我们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主要原因,推进学院更好更快发展。
7.新一轮评估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答:(1)诊断。根据《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和相关文件要求,依托《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围绕影响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被评院校必须做出实事求是的自我评判,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发现自己的特色亮点,找准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提出对策措施;评估专家组通过对被评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数据的分析,辅以现场考察,对被评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方面进行分析,对其人才培养工作的现状做出客观、科学的评判,发现或发掘被评估院校的成功经验、创新之处、特色亮点;发现被评估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产生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2)推广。被评院校要在校内总结推广不同院系、专业、教师创造的新鲜的教改经验和教学质量保证的成功做法;评估专家组要总结推广评估中发现的改革创新和特色鲜明、成果显著的先进办学经验,特别是校企融合、工学结合、产学研一体的人才培养的成功做法;总结推广被评院校建立健全校内质量保障体系并有效运行的成功经验。
(3)创新。学校自评和专家组评估都要带着问题,边评估、边研究、边总结、边完善,创新评估的方法、手段,完善评估的标准和程序,提高评估工作水平和公信度。
8.新一轮评估的原则是什么?
答:(1)学校自评与专家评估相结合原则。以学校自评为基础,专家评估相配合,建立和完善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
(2)静态与动态相结合原则。既要考察人才培养效果,又要注重人才培养工作过程,还要关注学校发展潜力。
(3)全面了解与重点考察相结合原则。既要把握人才培养工作全局,又要抓住关键要素进行重点考察。
(4)评价与引导相结合原则。既要对人才培养工作状态做出科学诊断,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更要分析问题的成因,开出“处方”,为学校的改革发展提出建设性思路与办法。
(5)分类指导原则。根据不同高职院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目标以及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评估工作,指导各高职院校通过评估实现自己的办学目标,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6)科学与效率原则。客观、科学、民主、公正,简化工作程序,减轻学校负担,提高工作效率,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
(7)评建成效与政策激励相结合原则。对于在评估过程中领导重视、认识到位、参与积极、评建成效明显的院校在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教学建设项目评审、招生信息发布中给予政策激励;对于评建成效不理想的学校,省教育厅将通过限制招生规模、暂停教学建设项目申报等手段督促参评院校尽快改善人才培养工作。
9.新一轮评估的方法有哪些?
答:这次评估主要采取“平台分析+现场考察”的方法。专家组进校前对《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数据进行(分析)预审,提出初步分析意见,确定现场考察重点,并将预审意见发给专家组长。现场考察的主要方式是听取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情况汇报、实地考察(重点考察实验、实习、实训的硬件与软件;产学合作、工学结合进展情况)、专业剖析、说课、深度访谈、查阅原始资料等。
10.新一轮评估指标体系的内容有哪些?
答:新一轮评估指标体系的内容涉及7个方面的22个要素。具体是:
(1)领导作用。1.1)学校事业发展规划;1.2)办学目标与定位;1.3)对人才培养重视程度;1.4)校园稳定。
(2)师资队伍。2.1)专任教师;2.2)兼职教师。
(3)课程建设。3.1)课程内容;3.2)教学方法手段;3.3)主讲教师;3.4)教学资料。
(4)实践教学。4.1)顶岗实习;4.2)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计;4.3)教学管理;4.4)实践教学条件;4.5)双证书获取。
(5)特色专业建设。5.1)特色。
(6)教学管理。6.1)管理规范;6.2)学生管理;6.3)质量监控。
(7)社会评价。7.1)生源;7.2)就业;7.3)社会服务。
11.新一轮评估关注的基本要点有哪些?
答:(1)基本办学条件;(2)双师素质比例;(3)双师结构;(4)专业带头人;(5)剖析专业;(6)说课。
12.新一轮评估为什么要建设《状态数据采集平台》?
答:《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是《新评估方案》的核心和基础。各高职院校依据《新评估方案》和《评估实施细则》开展评估,是建立在《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相关数据的真实性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之上。《状态数据采集平台》不仅具体展现了各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概况、教学状态、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和办学特色,也记录了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发展轨迹,更重要的是揭示了学校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
《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建设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学校实现管理科学化、现代化、规范化的需要,是深化改革、强化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
《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是教育行政部门对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实施宏观管理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建立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保证。
《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需要。高职院校要逐步做到信息公开,教学状态数据要逐步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13.《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建设有哪些要求?
答:(1)明确目标。各高职院校按照教育部要求尽快建设好、管理好、应用好《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根据各自的特点,进一步开发、完善《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功能,逐步做到向社会开放;最终实现教职工满意、校领导满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满意、教育部满意、社会有关各方满意。
(2)落实到位。各高职院校根据教育部《新评估方案》的具体要求,把《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列为学校办学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加以落实。
(3)加强培训。各校应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领会相关文件精神,积极宣传《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对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意义,统一全体教职工的思想认识。
(4)及时准确。各校要从提高质量的高度,本着诚实守信的态度,实事求是地采集填报原始数据,确保《状态数据采集平台》信息的原始性、即时性、独立性、写实性和公开性,实现信息源头到校级平台的直接对接。要健全专业、课程、项目、教职工等代码体系,确保《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建设的规范有序和健康发展。
(5)健全机制。各校要建立健全《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管理和奖惩制度,建立从数据产生源头和一线岗位进行信息采集填报的运行机制;建立信息采集责任制,明确每一位教职工都是每条信息源头的具体责任人,并落实学校总体汇总责任人,做到《状态数据采集平台》上所有信息的源头,均来自于信息发生人或信息发生地,确保《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原始性和独立性。
(6)逐步公开。《状态数据采集平台》上的相关信息应通过校园网等途径在校内公开,并向教育部、省教育厅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专家组开放浏览权限。同时应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的统一部署,逐步向社会公开《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接受社会的监督。
1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职业教育提高质量有哪些要求?
答: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制定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标准。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开展职业技能竞赛。
第五篇:学校人才培养评估工作实施方案
学校人才培养评估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xx省教育厅《关于做好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评估工作的通知》(琼教高[2008]130号)精神,以及《xx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评估总体规划》的统一安排,我院将于2013年年底前接受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为了切实做好迎评促建工作,推动学院又快又好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总结办学经验,查找问题和薄弱环节,积极更新高等职业教育观念,进一步梳理和细化学院发展思路和办学理念,进一步加强xx人才培养模式及运行机制的改革创新,进一步适应xx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旅游岛建设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推动学院全面、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以教育部提出的“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二十字评估方针为指导,要让其核心要求“评建结合,重在建设”在学院领导层及全体师生员工中形成共识并落到实处,保证评估工作健康发展;要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精神,切实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切实把工作重心放到内涵建设上来。
二、评建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迎评促建,使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的内涵真正得到充实,人才培养的基本条件真正得到改善,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学院综合办学实力不断增强,为在“十二五”期间将我院建设成为办学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xx院校奠定坚实基础。
(一)通过迎评促建,进一步明确学院办学定位的顶层设计,推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xx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努力培育和提炼学院办学特色和专业特色,大幅度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
(二)根据评估指标体系和数据平台信息,全面、客观、深入查找分析我院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针对薄弱环节进行全面整改建设。通过一年半的迎评建设,务必实现全部7项主要评估指标、16项以上的关键评估要素以及7项以上的核心评估要素达到合格以上标准,确保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三)进一步强化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xx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构建为切入点,整合资源,加大对教学基本建设的投入和推进力度,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加快内涵建设进度。确保在接受正式评估之前,学院内涵建设重点项目和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基本达到或接近评估要求。
(四)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建设,规范教学管理,充实院系(部)两级教学管理队伍、教辅队伍和督学队伍,建立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长效机制;通过评建,促进全院教风、学风、管理水平、校园文化等方面的建设迈上新台阶。
三、评建工作原则和保障机制
1、要处理好建设与评估的关系。按照“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核心要求,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点放在扎扎实实地促改进、促建设、促教学质量的提高上,求真务实,力建内涵。
2、要处理好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的关系。既要切实加强完善基本办学条件,更要重视学院教风、学风、管理水平、文化氛围等软件环境的改善,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创新xx人才培养模式。
3、处理好重点建设与全面改进的关系。在自评建设中,既要突出重点,对“关键评估要素”特别是“核心评估要素”要大力建设,加强对重点考察项目的整改力度,也要着眼于整体改进人才培养工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要处理好领导重视和群众参与的关系。学院领导班子对评建工作要精心组织,靠前指挥,推动评建方案落实到位;同时要广泛动员,组织全员参与,确保学院人人了解评估指标,人人参与评建工作,人人明确人才培养工作的内容、要求和职责。
5、建立“组织到位,责任到人,时限明确,工作到位”的评估指标(任务)责任人制度。各项目小组和各系(部)、处(室)要坚决服从学院评建领导小组的指挥,不折不扣地接受学院布置的任务,按时、按量、按要求完成预定的建设项目,不拖学院评建工作后腿,不影响学院评建工作大局。
6、建立院领导督办和评建工作例会制度。院领导分工督办项目小组及各系(部)、处(室)的评建工作;学院评建领导小组工作例会每月召开一次,评建办工作例会每两周召开一次,各项目小组和各系(部)、处(室)也要建立评建工作例会制度。
7、实行评建工作检查制度和评建工作一票否决制度。因自身原因导致工作延误或失误,将追究其领导责任和工作责任,造成重大不良后果的单位或个人,将取消年终评优资格;对评建工作优秀单位和个人,学院将给予表彰奖励。
8、在今明两年学院经费预算中编列内涵建设重点项目专项资金和评建工作专项经费。把当前制约我院人才培养质量的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两大瓶颈作为建设的重中之重,以 “校企合作”平台建设作为全面开展内涵建设和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突破口,成立学院“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加大领导力度,加强政策导向,落实资源保障。
四、评建工作步骤
根据我院实际情况,拟按以下五个阶段实施评建工作:
(一)学习动员及前期准备工作阶段—2012年3月至4月
本阶段主要任务是组织全院教职工认真学习《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xx省教育厅《关于做好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评估工作的通知》(琼教高[2008]130号)等重要评估文件,深刻领会教育部新一轮xx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精神实质和二十字评建方针,准确理解新评估指标体系的内涵,统一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评估观念;建立评建工作机构,分解下达评建任务。主要工作包括:
1、学院成立评建领导小组及相关工作机构,各系(部)成立评建工作小组(3月下旬前完成)。
2、3月20日,召开全院迎评促建动员大会。
3、制定学院评建工作实施方案和考核奖惩办法,根据指标体系将评建任务分解到各项目工作小组和各系、部、处、室(3月下旬前完成征求意见稿)。
4、建立学院评建信息网,设立评建工作宣传栏,编发评建简报(3月下旬前完成)。
5、邀请省内外评估专家来我院做辅导报告,到兄弟院校学习考察(4月上中旬)。
6、数据平台工作人员培训(4月上旬)。
7、编发《xx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学习手册》和评估学习资料参考目录(4月上旬前完成)。
8、组织全院师生员工进行xx人才培养工作主要文件和评估知识的学习讨论(3月下旬至4月中旬),4月下旬组织考试。
(二)自查自评,全面整改建设阶段—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
本阶段历时一年,是决定我院评建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阶段。其工作任务是在全面自查,摸清学院和本部门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制定整改方案;以内涵建设为重点,全面进行整改建设,确保各项评建任务在本阶段基本完成,预定确保的评估指标达到合格或合格以上标准,并通过学院内部验收。
1、各项目工作小组和各系(部)根据评建任务分解表,分别召开研讨会,对照评估指标体系和数据平台信息,联系实际,对各项指标项目及其对应的“说明”和“重点考察内容”进行自查自评,总结成绩,查找差距和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本项目工作小组或本系(部)整改建设方案(时间跨度为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并于2012年5月25日(周五)前报送学院评建领导小组。
2、各系(部)应制定本单位的评建任务分解表,将任务详细分解,责任落实到人。按照“边查边改边建”的工作思路,整理、充实、完善自2010年3月以来的各级各类文件、课程教学基本资料、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并妥善建档备查。学院评建办将于2012年6月中旬停课前组织检查评比。
3、学院“十二.五”建设发展规划及其他重大项目规划是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和指导性的文件,是组织实施整改建设的重要依据,必须在2012年6月上旬前制定并正式颁发,包括:
(1)xx工商职业学院“十二.五”建设发展规划
(2)xx工商职业学院“十二.五”专业建设规划
(3)xx工商职业学院“十二.五” 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4、教务管理部门根据评建要求和专业、课程建设的实际需要重新组织修订《xx工商职业学院教学管理制度汇编》、《xx工商职业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出台xx工商职业学院教师教学工作考核评价标准等重要教学管理文件,为2012试行开展学院全员评教提供工作标准。上述工作应于2012年11月底前完成。
5、5月上旬前,学院确定内涵建设重点项目和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并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抓落实,抓质量。
6、加快专任教师“双师素质”培养和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步伐。5月上旬前学院出台专任教师“双师素质”达标的认定标准和程序、专任教师到企业一线挂职锻炼以及聘请行业企业技术专家、管理骨干、能工巧匠到学院兼职的相关政策,制定每个学期的培训计划,安排挂职锻炼指标。
各系于5月中旬前制定2012—2013学本系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并报送人事处和评建办;各系(部)、各相关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密切合作,努力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和外聘兼职兼课教师工作力度,力争通过一年半的建设,使全院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得到基本改善: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比例达到50%以上,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任务的20%以上由企业行业的专家或业务、管理骨干承担,实践教学任务的40%以上由企业的技术骨干或能工巧匠承担。
7、各系整改建设方案应包括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内容,根据专业特点和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考核鉴定的基本要求和程序,科学合理地制定各专业、各年级参加职业资格鉴定或职业标准达标要求的计划,将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与职业资质获取紧密衔接;努力扩充产学合作的范围和深度,力争在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共同开发课程、教材方面取得实效。
8、加大对特色专业(重点建设专业)和精品课程(重点建设课程)建设工作的指导和扶持力度,按照评估要求的“就业导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突出实践性;加快特色专业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配套的校内实验、实训软硬件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
9、2012年10月前,完成2012年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数据填写、审核和报送;各项目小组和各系(部)负责人必须熟悉和分析更新后的平台数据,有针对性地改进和加强整改建设工作。
10、2012年12月下旬,进行全院整改建设工作中期检查评比,结合2012年工作考核,总结经验、表彰先进。
(三)总结验收,重点整改、完善深化阶段—2013年5至8月
2013年5月上旬,各项目小组和各系(部)、处(室)向评建办报送“整改建设阶段工作情况总结报告”(项目小组还须提交项目自评报告初稿),学院组织检查验收,分析评估前阶段工作进展及确保建设项目完成情况,提出进一步整改的意见。评建办根据专家组意见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要求,并下达《整改任务书》。
2013年5月中旬,各项目小组和各系(部)处、室向评建办报送“重点整改,完善深化阶段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2013年6月,评建办组织编写学院自评报告和分项目自评报告,6月底完成初稿呈学院评建领导小组审改。
2013年8月前,学院自评报告、分项自评报告、学院建设发展规划、专业建设规划和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定稿付印;自评报告、支撑材料完成最后的补充完善及归档建档工作。
2013年8月,在接受正式评估前3个月,接受省教育厅对我院进行的评估基本条件检查。
2013年8月下旬,评建办组织检查相关责任单位准备“专家现场考察”、“特色专业剖析”、“精品课程建设汇报”、“说(听)课”、“深度访谈”、“教师(学生)座谈会”等准备工作情况,8月底前全面完成自评建设工作。
(四)预评估及巩固、提高阶段—2013年9月
组织好专家对我院人才培养工作的预评估,并根据专家组模拟评估的意见和建议,组织讨论研究并进行最后整改,以巩固提高前面两个阶段自评建设的成果,同时对薄弱项目和前段遗留的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倾注全力攻坚克难,务求突破。
高质量地完成2013数据平台信息填报工作。
按评建规程要求,在专家组进校前30天将自评报告、数据采集平台最新信息及相关材料及时提交省教育厅和评估专家,并通过校园网向社会公布。
(五)接受专家组进校评估阶段—2013年10月至11月
全院动员,全力投入,高质量地完成11月专家对我院进行现场考察评估的各项工作准备。
迎接专家组进驻我院进行正式评估。
评估后整改阶段—2014年上半年或全年
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评估文件的要求,xx院校在接受正式评估后,不论评估结论是“通过”还是“暂缓通过”,都必须继续实施半年至一年的整改。
学院将根据专家组评估过程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明确不足,确认差距,拟订整改方案,报省教育厅备案后实施整改建设,以巩固评建成效,弥补工作弱项;继续强化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