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困难及其根源分析

时间:2019-05-14 22:44: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有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困难及其根源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有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困难及其根源分析》。

第一篇:国有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困难及其根源分析

充分履行纪检监察职能,努力提高招投标监督水平

□曾道红近年来,随着我省环保能力建设财政支持力度的加大,物质设备采购量日益增多,为加强对政府采购工作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预防政府采购中违法违规现象的发生。去年,我厅制定了《关于规范和监督“环保八大权力”运行的实施意见》,把其中的“物资设备采购权”作为重点内容进行规范和监督,通过一年多来的实践,纠正了许多不规范、不科学、不合理、不公平的做法,使围标、串标、不公正评标现象明显减少,受到各方的好评,改变了以往对政府采购监督流于形式的状况。

一、主要做法

(一)认真分析研究,梳理监督重点环节

为了规范和监督政府采购行为,近年来,我们通过对近几年来发生在全国政府采购领域的违法犯罪典型案例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后发现,典型案例中的一些违法犯罪活动产生的原因和作案手段尽管多种多样,但纪检监察部门对政府采购监管缺位、错位尤其是监督重点不突出,监管手段单一是导致违法犯罪活动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防止典型案例中的教训不在我们单位重演,我们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制定了《江西省环境保护厅政府采购监督实施办法》,并针对物质设备采购过程中存在的弄虚作假,围标、串标、评标不公正和采购价格虚高等问题,组织有关人员和专家对政府采购活动的全过程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排序,疏理出了八个最有可能出现腐败问题的重点环节。于是,从去年开始,我们把“采购方式的选定、采购代理机构的选定、招标文件编制、招标信息公告、招标评标过程、合同签订与合同变更、资金拨付、项目验收”八个重点环节作为政府采购的监督重点进行规范。

(二)突出重点环节,实施全过程监督

以往纪检监察部门对政府采购招投标的监督,仅仅停留在到开标现场看一看、听一听,这种监督是一种典型的形式主义,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把关作用,而且还为某些不规范的行为提供了保护,甚至还要面临承担责任的风险。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从去年开始,我们加强了对八个重点环节全过程的监督,收到较好的效果。

1、加强对采购方式选定的监督和规范。我厅规定,厅机关和厅直属单位的任何政府采购活动,都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和《江西省省直单位政府采购管理实施办法》的要求进行,必须坚持以公开招标方式为主,以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询价招标方式为辅的原则,不管采取何种采购方式招标,投标人每次不得少于3家,凡符合公开招标条件的项目,都必须无条件进行公开招标;如个别项目确实需要以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或询价招标方式进行招标时,必须由厅采购主管部门提出书面报告并说明理由,报纪检监察室审批和备案,重大项目采购由厅办公会集体研究决定。

要求:厅政府采购主管部门在实施采购工作前,将采购计划(计划内容包括:项目名称、项目预算、采购方式、采购时间等)报监察室,监察室重点监督采购计划是否严格按照程序申报并按核准的采购方式进行采购;分散采购项目是否按《政府采购法》规定正确选择采购方式;应当公开招标的项目,是否实行公开招标,有无未经批准,擅自采用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询价方式采购的现象。

2、加强对招标代理机构选定的监督和规范。招标代理机构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物质设备采购的质量。我们的做法是:先由厅采购主管部门向具有政府采购招标代理甲级资质的公司发出书面邀请,要求其在规定的时间内作出招标代理服务方案,然后召开会议对招标代理公司递交的招标代理服务方案进行集体评审,选定一家招标代理机构并与其签定招标代理协议。

要求:厅政府采购主管部门在确定代理机构前,将采购代理机构选择的原则、拟选择的候选代理机构名单报监察室。监察室重点监督代理机构的选择方式是否公平、公正,被选择的代理机构收费是否合理,信誉是否良好,并于1天内将监督审查结果告知厅采购主管部门。对3年内有违法违规等不良行为的,不得推荐为候选代理机构。

3、加强对招标文件编制的监督和规范。能否顺利完成招标采购工作任务,招标文件的编制十分重要。招标文件的编制一般由招标代理机构负责完成,其中技术部分由我厅采购主管部门组织有关用户和专家集体研究确定后提供。招标文件编制好后,由厅采购主管部门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对招标文件进行集体讨论和修改,纪检监察部门参与讨论。评分尽可能采取客观评分方法和暗标评分方法,不给评委太多空间。重大项目采购招标文件报厅办公会审定。

要求:厅政府采购主管部门在招标文件发布前3天,将招标文件报监察室审查和备案,监察室重点审查招标文件是否规范,有无附加的倾向性、歧视性条款和指定单一商品的品牌。具体讲,要把好“四关”:一是把好项目“投标人资格”关。看投标人是否具有广泛性,有没有设立歧视性条款和不合理的限制性条款;二是把好项目“技术参数及要求”编制关。看所确定的“技术参数及要求”有没有倾向性或指向性指标出现,有没有为某种产品设定技术指标(单一来源采购方式除外),所确定的技术指标有没有满足3家以上商品的要求;三是把好项目“评分细则”编制关。看所编制的“评分细则”的客观分值和主观分值设定是否合理;是否采取定量指标作为评分标准,有没有设定模糊分值、有针对性的分值或不公正的分值;价格分权值、技术指标分权值及商务分权值确定是否合理。四是把好项目“特定要求”编制关。看所编制的文件是否单独成册,单独密封;是否隐去投标人单位名称、公章、密封章、法定代表人或其委托代理人签字。如果有上述现象存在,可视为不响应招标文件”(即暗标),必须修改或重新编制。

4、加强对招标信息公告的监督和规范。采购信息发布应遵循信息发布及时,内容规范统一,渠道相对集中,便于查找获取的原则。我厅规定,凡由厅本级组织实施的政府采购项目,必须严格执行招标信息发布制度,做到“内容、形式、要求和纪律”四公开。根据江西省政府采购办采购信息发布的要求,我厅的采购信息一般在江西省政府采购信息公告的专业网站和江西省环境保护信息网上发布。采购信息,主要包括公开招标公告、邀请招标资格预审公告、竞争性谈判公告、询价方式公告、中标公告、竞争性谈判、询价方式的成交结果及其更正事项等。为了更好地加强投标人之间的相互监督,对中标结果,不是只简单的公布中标单位的名称,而是要公布对结果有重要影响的信息,投标产品的彩页要求投标人相互交换。

要求:厅政府采购主管部门提前将招标公告的公布方式和内容报纪检监察室。监察室重点监督采购招标公告内容是否真实可靠,是否在规定的媒体上公开发布,公告期限是否符合规定。

5、加强对开标评标过程的监督和规范。为有效保证评标过程的科学性、保密性和公正性,我们重点把好“三关”:一是评标专家抽取关。开标当日,纪检监察人员参与从政府采购办专家库随机抽取数位专家组成评标专家组;二是开标关。开标时,纪检监察人员督促招标代理机构向采购人代表、投标人代表明确《评标原则》、《招标评标程序》、《政府采购招投标纪律》和《评标纪律》,并与采购人代表、投标人代表一道对投标文件进行密封性检查,然后监督代理机构按顺对各投标人的投标报价进行人工唱标;三是把好评标关。评标时纪检监察人员必须到现场监督,监督内容主要包括3个方面:(1)监督评标专家组成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关闭通讯工具并集中保管,控制人员外出;(2)监督评标专家组成人员依据《评分办法》对投标人进行综合打分,不得协商;(3)监督有关人员现场计分,并按综合得分高低排序推荐拟中标人。对数额较大的政府采购招标,在对投标人进行排序的基础上,采取集体讨论决定的方式,确定第一中标候选投标人。

为了避免个别评标专家错算、漏算或不公正打分的现象出现,要求每位评标专家对标书分“价格分值、技术分值和商务分值”三个部分,分段进行评审打分,并将分段分值输入计算机,以便于纪检监察人员比较出有可能出现的错算、漏算或不公正打分的情况。如采购项目采用暗标的,应先评暗标,评暗标时由纪检监察人员采取随机编号方式,将所有投标人的投标文件进行匿名编号,然后由评标专家按编号进行评审和打分。

要求:监察室必须到现场监督,重点检查有无干扰专家评审的现象,招投标过程中是否存在暗箱操作、弄虚作假等违纪违法行为。

6、加强对合同签订与合同变更的监督和规范。纪检监察人员必须参与合同的签定和合同的变更工作,合同条款与合同变更必须集体研究决定。

要求:厅政府采购主管部门和中标人必须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30日内,按照采购文件确定的事项签订采购合同。正式签订合同前,厅政府采购主管部门先将草拟好的合同文本报监察室,同时提交“合同与标书一致的声明”,监察室必要时审查合同的真实性和规范性。正式合同签订后,厅政府采购主管部门将正式合同复印件报监察室存档,并监督双方履行合同,防止出现以假充真、以次充好、虚报冒领,降低服务标准等违反合同的行为。如合同双方确实需要对已签订的合同进行变更,必须集体讨论决定,并向纪检监察室提交书面报告并说明理由。

7、加强对资金拨付的监督和规范。资金拨付通常采取分阶段的方式进行,具体按照合同条款执行。

要求:厅政府采购主管部门在资金拨付前,向纪检监察室提交书面报告,监察室重点审查其所提供的物质设备(安装、调试、试运行)验收合格证明、有关材料和合同文本是否真实,并视情提出是否拨付的意见。

8、加强对项目验收的监督和规范

抓好政府采购中标项目的验收工作,既是确保政府采购质量的关键环节,也是有效预防给采购人造成损失的有效措施。为了堵住项目验收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并从制度建设上提供可靠的保证,我们制定了“四项”制度。一是项目验收申报制度。凡专业性强,技术复杂,数量大,价格高的政府采购中标项目,在进行验收前,必须向采购主管部门进行书面申报。二是联合验收制度。采购主管部门受理项目验收申报后,从采购专家库或行业协会随机抽取或骋请相关的技术人员组成专家组,会同采购单位一起,共同进行项目验收。三是现场监督制度。纪检监察部门派人到项目现场验收,依据政府采购合同中的相关条款,对项目验收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四是签名备案制度。所有参加项目验收的人员必须在项目验收报告书上签字画押,以明确责任,并存档。

(三)公开运行过程,实行阳光操作

公开运行过程,实行阳光操作是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实行民主监督,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重要措施。一年多来,我们针对政府采购中的薄弱环节,大力推行阳光操作,凡是能够公开的事项要求在第一时间向大家公开;凡是涉及与政府采购中的招标公告、采购方式和采购代理机构的选定、招标文件编制、招标评标过程、开标预中标结果、资金拨付、重大决策等信息都必须向社会公开。此外,我们还大力推行了“四项制度”。一是推行网上报名制度。凡参加竞标的单位一律通过网上下载标书报名,取消投标现场报名环节,使投标人在开标前无法预先掌握参与投标企业的情况;二是推行资格后审制度。即在开标时对申请竞标单位资质实行审查,开标后组织有关人员对前三名投标人的业绩进行实地核查,使投标人难以弄虚作假;三是推行听证质询制度。为了让投标人、中介机构、有关专家和人员参与政府采购过程并行使监督权,我们要求重大政府采购项目在合同签订前和采购结束后召开 “听证质询”会,政府采购主管部门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必须对提出的问题当面释疑解惑;四是推行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对政府采购中的重大问题、原则性问题必须发扬民主,集思广益,集体决策,不允许权力滥用,个别人说了算。实践证明,运行过程公开了,群众知情了,暗箱就没有了,腐败就无处藏身。

(四)高度重视信访工作,认真查处投诉举报案件

为了确保政府采购工作的公正公平,防止腐败问题的发生,我们高度重视物质设备采购中的群众投诉与举报工作,做到了有投必查,有问必答,有惑必解。鼓励投标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对招投标活动进行监督,如果投标人对招标过程存有异议,可以向政府采购主管部门提出质疑并要求给予解释;如果投标人对招标人的解释不满意或发现招标人存在违法违规违纪等不良行为,可以向纪检监察室投诉,纪检监察室接到投诉后,在法定的时限内进行调查核实,并依法做出处理决定;如果发现投标人、招标代理机构、评标专家有违法违规等不良行为,建议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视其情节给予警告、罚款、取消执业资格等处罚,并将不良信息在网上公示。

二、主要体会

(一)要准确定位。按照职能,依法行政,既不缺位、也不越位,做到参与不干扰,监督不代替,帮忙不添乱,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参与中监督,在监督中服务,在服务中规范。

(二)要加强协调。督促有关部门建立健全有关制度并监督其严格执行,及时化解矛盾,总结推广经验,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做到牵头不当头,做事不主事,配合不包办,履责不怠慢,各负其责,切忌越俎代庖,单打独斗。

(三)要强化监督。既要加强对政府采购主管部门的监督,又要加强对中介机构和有关专家的监督,逐步完善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机制。做到重在事前防范,及时发现和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整合监督资源,实现监督到位,防止顾此失彼,不得要领。

近年来,尽管我们在推进惩防体系建设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在加强“环保八项权力”监督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上级要求和兄弟单位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我们将按照中央的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进一步创新监督形式,完善监管机制,确保招投标监管工作高效、安全、廉洁运行,为促进我省环保事业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作者系江西省环保厅纪检组副组长 浅谈纪检监察人员如何对招标投标活动实施现场监督

作者:闫省平

近年来,我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都分别不同程度的参与了各类工程项目的招投标活动的现场监督,从实际情况看,相当一部分纪检监察人员对招投标的法律法规理解的不深不透,对纪检监察人员在参与招投标活动中如何监督?监督什么?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如何处理等不够明确。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市纪委第十一届四次全会部署的反腐倡廉各项任务,促进西安工程建设领域的科学发展和廉政建设,本人将调研、学习招投标活动中监督工作的一点心得体会供大家借鉴参考。

参与招标投标活动的纪检监察人员,首先必须熟悉和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在坚持实事求是,依法维护公开、公平、公正、平等竞争原则的基础上,主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一、监督的主要内容

(一)行政主管部门是否依法履行监管职责,有无健全和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

(二)招投标行政管理人员是否严格执法、依法行政。

(三)招标人是否认真执行告知制度,应公开招标的项目是否进行公开招标,采用邀请招标等其它招标方式是否履行有关审批手续。

(四)是否执行有关招标投标监督管理规定。

二、监督的程序和方法

纪检监察机关对招投标活动现场监督,主要是对招标文件制定的合法性、标底编制的保密性,开标、评标、中标程序的合法性及贯彻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等情况进行监督。

(一)对开标过程主要应对以下方面进行监督检查:

1、开标程序是否合法、规范,是否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2、开标时间与接收投标文件的截止时间是否在同一时间,开标地点是否按招标文件中预先确定的地点。

3、是否按规定的投标截止时间终止招标文件的接收,是否当场检查投标单位投标文件的密封情况。

4、是否公开唱标,所有应公开的内容是否全部公开。

5、是否允许投标人当场提出异议,对提出的异议是否当场给予合法解释,仍有争议的是否提交评委会研究决定。

(二)对评标过程主要应对以下方面进行监督检查:

1、评标委员会组建和人员构成是否合法。

2、评标程序是否合法、与招标文件是否一致,评委是否客观公正地评标。

3、评委等工作人员是否遵守评标纪律,评标过程是否严格保密。(三)对招投标活动进行监督时可以采取下列方式:

1、检查项目审批程序、资金拨付等资料和文件。

2、检查招标公告、投标邀请书、招标文件,核查投标单位的资质等级和资信等情况。

3、参加招投标事项有关的重要会议。向招标人、投标人、招标代理机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招标公证机构等调查了解情况。

4、查阅招投标情况报告、工作记录、合同及其有关文件。

5、现场查验、调查、核实招标结果执行情况。

6、根据需要可以提请有关部门及专业技术人员予以协助。

三、监督中发现问题的处理

根据《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办法》的规定:“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各自的职责负责监督有关项目的招标投标活动”。“行政监察部门依法对有关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招标活动中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监督,并依法调查处理违纪违法行为”。因此对招投标监督中发现的违法违规和违纪问题,要按照职能分工的要求,由相关行政管理部门进行处理。其主要掌握以下两点:

(一)发现招标人、行政监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招投标过程中不符合法规的问题,纪检监察人员要及时提出监察建议,督促纠正;对出现违法违规问题造成后果的,按照有关规定追究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二)对投标人、社会中介机构的违法违规问题,参与监督的纪检监察部门应及时向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监察建议,由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彝良县纪检监察机关招投标和政府采购活动 监

督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充分履行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职能,规范纪检监察机关对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督检查行为,促进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履行法定监管职责,保证招投标和政府采购行为的公开、公平、真实、有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订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县纪委监察局负责本辖区内各类项目招投标和政府采购活动的监督工作。监督范围包括: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必须采取公开招标方式(含符合邀请招标条件的邀标方式)进行的建筑、城市基础设施、水利、电力、道路(桥、涵)、林(农)业等项目;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活动;国有资产产权转让出租等活动;非营利性医疗单位医疗设备、器械、药品采购;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涉及政府采购目录范围的货物类、工程类、服务类采购活动。

第三条 监督重点

(一)招投标和政府采购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情况及其下列相关环节:

1、招标人或招标代理机构(统称招标人)是否按规定时限和方式向社会公开发布招标(采购)信息,发布的招标(采购)信息是否真实,内容是否齐全;

2、招标方式、办法、标准、要求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3、招标活动有无歧视性、倾向性、排斥性行为;

4、开标、评标、定标的方式、办法、标准、程序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发标的种类、数量、规格等是否与招标文件中所载一致;

5、评标委员会、专家小组或询价小组组成人员的确定方式、资格预审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工作中有无违法违规行为。

(二)对承发包环节监督重点:

1、在无特殊情况下,合同价格是否高于中标价格;

2、是否存在设计变更,设计变更是否合理;

3、分包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三)对监理和施工环节监督重点:

1、在工程开工前核查工程项目监理机构的组成和人员资格情况;

2、监理单位是否严格履行监理职能;

3、施工过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是否得到及时整改。

(四)对重要物资采购环节监督重点:

1、采购项目是否合理、真实;

2、采购价格是否正常。

(五)参与招投标和政府采购活动的国家机关、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是否存在违法违纪问题。

(六)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活动中应当监督的其它环节。第四条 监督方式

采取事前、事中、事后三种监督方式。对具体的招投标和政府采购活动,除加强事前监督外,纪检监察机关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下述后两种或一种方式进行监督:

(一)事前监督:主要是监督招标人依法向社会发布招标(采购)信息、投标资格预审等情况。招标人必须在发布招投标(采购)信息之日前三日内将《招投标(政府采购)告知书》和招标(政府采购)有关文件送达县纪委监察局执法室(联系电话:5121269)。执法室应在收到《告知书》后,三日内对招标(政府采购)有关文件完成预审并给予答复。对招标(政府采购)有关文件中存疑事项,可通知招标人补送资料;对其中涉及违法违规的,要及时提出纠正意见。

(二)事中监督:主要是对发标、评标、定标各环节的监督。县纪委监察局执法室负责对招投标和政府采购执行机构送达的《招投标(政府采购)告知书》和有关资料进行预审,并根据招标(政府采购)有关文件预审结果提出是否对发标、评标、定标进行现场监督的意见,经分管领导审批后,派专人到场实施监督。

1、投标人的资格预审结果须在纪检监察机关指定地点进行公示。

2、投标入围企业的确定须在纪检监察机关派出的监察人员和相关人员相互监督下进行。

3、编制标底须在纪检监察机关派出的纪检监察人员和相关人员相互监督下进行。

4、评标、定标的全过程须在纪检监察机关派出的监督人员和相关人员相互监督下进行。

(三)事后监督:主要是对群众举报有违法违纪问题的招标(政府采购)活动进行调查,必要时对重点工程预决算情况进行跟踪调查。

第五条 招标人未按规定时限送达《招投标(政府采购)告知书》和招标(政府采购)有关文件的视为规避纪检监察机关监督。第六条 要加强对重大工程项目专项资金使用范围和拨付情况的跟踪监督,做到专款专用,防止资金拨付使用环节的挤占、挪用和贪污,督促有关部门依照合同约定及时拨付工程建设资金。

第七条 纪检监察机关公务人员未经批准,不得参加对招投标和政府采购有关发标、开标、评标、定标等环节的现场监督,更不得在相关文件上签名或者借工作之便干扰正常的发标、开标、评标、定标工作。违者,将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对在相关文件上的签字不予认可。

第八条 县纪委监察局执法室要对招投标(政府采购)活动做好分类登记,建立档案。

第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依法必须进行招标(政府采购)的项目(货物、服务)以任何方式规避招标(政府采购),违者将追究有关当事人员的党政纪或法律责任。

第十条 凡在招投标(政府采购)活动中,涉及国家机关、国家工作人员及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滥用职权、暗箱操作、明招暗定、规避纪检监察机关监督以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监管职责,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损害招标人或投标人合法权益等严重后果的,要立案查处,追究有关代理机构和责任人员的党政纪责任,对涉及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第十一条 监督人员要求

(一)参与招标投标活动监督人员必须熟悉和掌握与招标投标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

(二)监督人员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带头执行招投标的有关规定,遵守监督纪律,保守秘密,并应执行回避规定。

(三)监督人员不得参与评标或表决。

(四)监督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严格进行监督,对违反招标投标规定的行为要及时纠正,对有违纪行为的要报告其单位领导,提出调查处理建议,纪检监察机关要及时进行调查,按规定和程序严肃处理。

(五)监督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泄露秘密的,必须严肃处理,依法依纪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二条 本办法由彝良县纪委监察局负责解释。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第二篇:国有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困难及其根源分析

国有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困难及其根源分析

作者:丁朝霞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690更新时间:2005-12-16 14:13:0

5【摘要】国有单位的经济责任审计的开展是很必要的,但其执行的效果往往不如产权人格化的其他成份的企业。本文阐述了受托责任说是经济责任审计的基础,分析“委托-代理”理论在国有单位运用中的缺陷以及经济责任审计的困难及其原因,提出了优化经济责任审计的环境的思路。

【关键词】受托责任 委托-代理理论 公司治理结构 审计委员会

国有单位的经济责任审计在我国开展已有一定时期,但在工作中不是困难重重,就是点到为止,走过场,流于形式。本文希望从理论上寻找问题的根源,皆在为经济责任审计的困难扫除障碍,优化经济责任审计的外部环境,促进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

一、经济责任审计是受托责任说的高度体现

审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因此审计是建立在财产(资源)委托受托经营关系上的,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受托经济责任关系,体现了受托人和委托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委托人即出资人将资财的经营管理权授予与受托人,拥有财产的最终所有权;受托人接受了托付后承担托付责任,对出资人的财产拥有独立运作的经营权。委托人希望受托人能全面履行受托经济责任,受托人也期望通过完成受托责任而继续受到委托。但由于两者的目标不一致以及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容易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委托人需要对受托人进行监督,受托人也需要表明自己的诚实和履行情况,基于双方的需求,会计和审计应运而生。目前关于审计与受托责任关系已达成共识。“审计因受托责任的产生而产生,又因受托责任的发展而发展。”

受托责任关系可以说是无所不在,如经理对股东的责任,政治家对民众的责任,个人和组织对不同利益人的责任。从国家的层面上来讲,一个国家的资源、财富应属于全体人民所有,国家是受人民之托管理和经营这些资源和财富,国家必须对人民所托付的自己所经营的资源和财富负责。从各级组织这一层面来讲,由于下级管理部门对上级管理部门负有受托经济责任。如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的责任,企业对主管部门的责任,企业的基层管理层对高层的管理者的责任。某一级管理部门可能是受托人,把其授权与承担的责任再转授和分解给下属管理部门,而成为另一层面上的委托人。层层委托,而成为“委托-代理”关系上的链条。

经济责任审计的开展,是受托责任说的高度体现,说明了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意识的增强,作为出资人的委托意识加强了,从而使管理人的受托意识也加强了。本人认为,相对于财务审计目标在于

财务报表的公允性、合法性和会计政策的一致性来说,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应在于确认受托经济责任的是否全面有效履行。经济责任可以分为财务责任和管理责任,财务责任要求受托人尽最大的可能诚实经营,保护受托资产的安全完整,并且合乎各种法律和社会的要求。管理责任要求受托人有效经营、公平经营,按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甚至公平性和环保性来使用和管理受托资源。因此经济责任审计应该围绕这两方面的责任进行。

二、“行政委托人”是经济责任审计的困难的根本原因

(一)委托人分为“行政委托人”和“真实委托人”

上文以“委托-代理”、“受托责任说”阐述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基础,需更深层次的分析的是,真正的“委托-代理”理论并不完全适用于我国的国有单位。因为“委托-代理”关系以及审计的蓬勃发展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产权的人格化非常明显的时期,也就是说“委托-代理”理论的基本前提是有一个真正的所有者,这个所有者愿意并有能力约束代理人,以确保自身的利益不受损失。西方的“委托-代理”理论所关注的只是微观上即企业层次上的“委托-代理”,因为此时由于产权的人格化使得委托人和代理人的链条关系相当简洁和明晰。如果没有真正的委托者,简单地搬用“委托-代理”理论似乎没有考虑“本土化”问题。由于对中国大多数的产权来说,国有资产的人格虚拟化,加上委托链条长而复杂,使得“委托-代理”理论并没有达到在西方所获得的效果,产生了国有企业改革的老大难的问题。尽管在理论上每个人都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被称为所有者,但没有任何人能称得上真正的所有者。某个官员行使其法定的职权对公有产权进行委托经营时,可能是从事实上控制全民和集体的产权,但也只是充当代理人的角色,只是体现出不同的行政级别。由于不是真正的所有者,即使有能力约束代理人,不一定有意愿去约束代理人,因为资产的收益特别是在他离任后与其无直接的关联。因此我们经常听到“营利又怎样呢,与我有什么关系?”“查出问题又不是我的”这样的声音,由此产生了短期行为和事不关已的现象。为了区别于事实上经营企业的“代理人”和真正意义上的委托人相区别,可以将国有企业外部的官员称之为“行政委托人”。

指出“委托-代理”理论不完全适用于中国国有企业时,是不是说明了经济责任审计失去了理论基础,而无法进行或者是没有必要进行呢?当然不是。而是为了产生真正有意愿且有能力约束代理人的委托人,才有真正的动力去制定出相关行之有效的政策去推动经济责任审计,使之有效地开展。因为国有资产的“委托人”体现了各级政府的意志,代表着政府控制和管理企业或公有事业。但他们也会考虑到个人利益。

因此,委托人有两种情形:一种是行政命令而产生的“委托人”,实质是表现为“委托人”的代理人,可称为“行政委托人”,另一种是产生于自我积累或创业的“委托人”,这才是真正的委托人。后者对其资产的状况和经营成果非常关注,因为损益对他们来说,要么是受益,要么是切肤之痛,前者却缺乏关注的内在动机。

(二)经济责任审计困难的表现

经济责任审计的种种困难,与“行政委托人”的“形式”不无关系。笔者常与其他审计人员进行交流,总结经济责任审计实践中一些情况,最普遍的有以下问题:

1、审计的实际效果依赖于上级领导的素质。

上级领导重视,经济责任审计上一台阶,发挥作用。领导不重视,审了也白审,或者流于形式。经济责任审计的开展和实际效果,不是依靠良性循环的机制,而依赖于某个人的素质,甚至于良知。问题的关键在于委托人的“形式”。笔者曾接受到上级部门的口头委托对某一单位的领导进行离任审计,但在要求得到书面的委托书时,组织部一直不愿出审计委托书,要求党委部门委托,这是因为组织部意识到自己并不是真正的委托人。

2、审计流于形式或被利用为工具。

由于委托人的“形式”使他失去约束代理人的内在动机,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即使以法定的形式规定下来,对于“行政委托人”来说,只是不得不搞的一项工作,或者是通过进行得不彻底的审计使不合法或不合规的项目以已审计的形式合法化,甚至成为打击报复被审计干部的工具。

3、担心受到打击报复。

由于“行政委托人”与“代理人”间的默契,使审计人员在客观求是地审计后,得罚了被审干部的同时,不知不觉中得罚了“委托人”,从而给下次的审计带来更大的困难。有些“行政委托人”因为审计部门没有领会到自己的本意,大为恼火,甚至将审计部门的有能力的人员进行“冻结”,有些重大事项也避开审计部门。

4、审计结果不了了之。

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出来后,对于其报告执行和处理,各部门经常互相推诿,使得审计的结论无法得到实施,特别是退休下来的干部,等到退休时已在位十几年,审出问题已很严重时,反正不再聘用,所造成的损失也无法弥补,结果也不了了之。

(三)“行政委托人”是经济责任审计困难的根本原因

由于“行政委托人”的特点,产生了经济责任审计的困难:

1.“行政委托人”产生于行政命令。往往一纸令下,企业经营者成为政府资产管理部门的领导,而政府官员被调往企业成为老总也是常有的事。笔者在实际工作中曾有这样的经历:对一个企业的经营者进行经济审计时,发现存货不实而导致资产和利润虚增,由于当事人不服,双方不甚愉快。按理说报告应该成为干部作用的参考依据,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该经营者不仅没有受到任何影响,而且不久被任命为企业管理部门的主管领导,以资产所有者的代表的身份管理资产,并且经常委托审计部门对有关干部进行审计,审计部门不得不经常与其打交道。这是由经营者转变为“委托人”的典型的例子。

政府官员和企业经营者之间的轻易转换才是“政企不分”的本质含义,而不仅仅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政府与企业职能间的重叠交叉。这种转换的频繁使审计人员彷徨和无所适从,担心受到打击报复和产生审计风险,使审计部门的负责人及成员既要维护审计结论的严肃性,又要考虑是否危及官位,一旦处理不好之间的关系将带来审计风险。

2.“行政委托人”岗位调动或退休,原管理的企业业绩与其本人不相关。因此“行政委托人”对企业长期业绩虽不能说上“漠不关心”,但也无法谈上“切肤之痛”。委托审计部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动机和需求并不强烈,而使不少审计人员有这样的体会,领导是不断地强调要加强审计,但往往却停留在形式上。加上由于资产名义上人人有份,实际上人人都没有责任,从而使审计结果的执行不甚彻底。由于离岗后企业业绩与其收益不直接相关,“行政委托人”更加追求在职期间的利益,产生各种“短期行为”,而这与经济责任审计的本意和长期效益性的目标相违背。政府官员任职的变动,也影响到企业领导人的任职,也导致经营者的“行为短期化”,一旦预期到其控制权的丧失,国有资产私有化的进程会加快。

3.企业经营成果的好坏成为“行政委托人”晋升的筹码,也就是考核其政绩的指标。“行政委托人”热心于办企业除了职责所在外还有两种内在动机,一是可增加收入,属下企业业绩好,总会给主管部门带来一些的以管理费形式上交的公开收入和其他形式的隐蔽收入,还可以提供公益性的赞助和解决如就业等其他问题。二是对政绩的追逐。企业业绩成为政府官员年终总结的一项重点内容,也是其职位晋升的一个指标,他并不希望审计部门指出下属企业太多的问题。在这种制度下,企业经营者希望掌握企业控制权的前提是,让那些有权决定经营者人选的“行政委托人”满意,然后将企业的利润维持在一个能够应付日常开支需要的水平,也就是说,只要企业的收入维持自身人员的工资,维持上级部门的公开非公开的收入要求,“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保持自己的经营权就可以了。这给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带来困难,有些单位负责人在经营上取得很大的成绩,但在一些作法上不太规范,即使对其客观评价,肯定其业绩,但由于有问题的存在,其受领导重视的可能往往不如那些既无业绩和贡献,也无过错的单位负责人,在审计中,后者往往轻而易举过了关。

三、从制度上优化经济责任审计的环境

在我们为国有单位的经济责任审计的困难思考的同时,可以发现越来越多股份制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却进行得有声有色,及时对干部进行考核、激励和追究责任。有不少企业将经济责任审计日常化,建立起干部在位时受到监控,升迁靠竞争,届满轮岗的制度。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的结果,原因在于后者有着不同于国有单位的机制,有着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是一套制度安排,用以支配和调整企业中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团体,如投资人、经营者和职工的关系。它要解决配置和行使控制权,如何监督和评价董事会、经理人员和职工,如何设计和实施激励机制等问题。良性循环的公司应能使经营者有着足够的经营权,但又不至于使出资者失去对财产的最终

控制权。对于有人格化的股东来说,企业经营权的配置通常取决于获利能力。谁能够获得更多的盈利,谁就能获得公司的控制权。此时,利润最大化原则得到最大的体现和发挥,在这种情形下,经济责任审计才有得以发挥的环境。内部审计部门对董事会下属的审计委员会负责,审计委员会是董事会的一个分会,由非行政董事组成,是董事会、内部审计、外部审计的沟通中介。由于董事会需要对它所聘用的高级执行官进行评价,此时,内部审计部门所开展的经济责任审计才有开展的环境和必要性。

事实上,不断改革的国有企业管理体现使经济责任审计越来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如股份制改造和内部员工的股权分配,使产权不断地人格化。另一方面,成立资产营运公司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通过对非政府官员的资产营运者落实具体盘活资产的较为长期的目标,并结合相应的激励机制,使资产营运者有内在动机去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对于诸如学校的公共事业单位,可以在行业的主管部门成立资产管理机构,负责对资产包括无形资产进行管理,由其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这才使这项审计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李稻葵,1995:《转型经济中的模糊产权理论》,《经济研究》第5期

2.王光远采访记录,1999:《受托责任的发展与管理审计的建设》,《特区财会》第11期

3.桂文华,2000:《西方企业审计委员会制度》,《湖南财政与会计》第10期

4.蔡春,《论现代审计特征与受托经济责任关系》,《审计研究》

第三篇:经济责任审计案例分析

案例1 于细微处见真功夫,一窝挖出七个“小金库” 2005年,审计机关对某局领导干部实施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审前调查了解到该局本部下属5个单位中,除2个单位配备了合格的专职财务人员外,其余有的是聘用退休人员,有的是新接班的,还有的是业务人员兼职的,财务力量相对薄弱。因此,审计组决定将审计重点放在审查财经法规遵守情况,以及会计核算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审计过程中,审计组依据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重点,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合理运用各种方法与策略,细查深究,攻心攻虚,巧牵细节,破解疑点,成功查处了该局及下属单位的7个“小金库”。

一、小试牛刀,初显神威

审计人员在翻阅该局技协记账凭证时,发现凭证上制单人和审核人处填制的都是出纳员的名字。很显然,这是违反《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不相容职务分离”的 规定。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带着疑问,审计人员找到了出纳员。出纳员很坦率地告诉审计人员,由于单位人员编制紧张,请不到有职称的适龄会计人员,且从节约行政经费出发,就聘用了退休会计。近几年,会计年纪渐大,为照顾老人身体,他承担起技协的总分类账、明细账以及货币资金日记账的登记工作。经进一步询问,得知出纳员还掌控单位的保险箱、支票和印鉴章。

这一信息加深了审计人员的疑问,真的是为了照顾老人还是另有目的,掩人耳目?审计人员不动声色,接下来几天还是按计划实施审计。在本部审计临近尾声时,审计人员要求出纳员打开保险柜,突击盘点,结果发现长款1.22万元。出纳员无法说明原因,最后以个人私存的借口企图搪塞过去。这个理由显然无法让审计人员信服。审计组调整思路,对出现状况的各种可能性进行了推断与分析。针对技协资金量大且未纳入财政预算的情况,审计组决定再次查阅技协账簿。

经过一系列的排摸审查,最后将疑点锁定在上缴区总工会技协会费上。2003年和2004年,该局共上缴区总工会技协会费16.25万元。经分析,这里存在着2个疑点:一是上缴数额过大,偏离了正常范围。一般情况下,区级机关每年上缴额约在几千元左右。二是区总工会收取大额技协会费的理由是什么?作何用途?巧的是,审计机关此时同时实施了对区总工会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经区总工会审计组协助核实,答案水落石出:原来该局上缴技协会费后,区总工会以现金方式返还该局一定数额的会费,以达到所谓“双赢”的目的。在事实面前,该局出纳员不得不拿出记录着技协会费收支明细的资料。经核对,2003年至2004年,该局共收到返还的技协会费4.14万元。至此次审计,结余1.22万元。

顺藤摸瓜,审计组接二连三地查出了该局下属3个单位私设的“小金库”,合计金额8.82万元。

二、乘胜追击,扩大战果

初战告捷,大大助长了审计人员的士气。同时,审计人员也深深体会到,只有在审计过程中多留一个心眼,多问几个为什么,提高洞察事物的敏锐嗅觉和分析判断能力,才有可能在浩瀚如烟的会计资料和纷杂繁芜的会计事务中捕捉到有价值的审计线索,找到审计突破口,达到审计目的。

在对该局下属单位三产某服务部的审计中,审计人员发现该单位从2004年起,每个月都会造一张10个人的工资单,“领款人处”或盖着私人图章或由一两人代签。对照该下属单位人员名单,没有雷同。那这10人是何许人也?该服务部负责人解释,由于单位负责全区所有建设项目的竣工档案编制及保管工作,项目多,工作量大,人手少,这10个人是请来整理城建档案及归档的临时工。听起来理由很充分,可细细一琢磨,觉得相当可疑。审计人员商量后,准备随机抽取2名临时工问问情况。该负责人满口答应,谁知接下去没了动静。找该负责人却被告之生病了。问其他人都说此事由领导负责,别人不清楚。审计人员决定另辟蹊径,从档案入手,寻找突破口。通过参观档案室,查阅归档出借记录,询问区档案局的相关人员,审计人员得知该服务部归档工作只需2-3人。

等第二次与该负责人见面时,审计人员单刀直入,列举事实,提出质疑。该负责人的嘴角微微抖了一下,拿起茶杯喝水,水洒了一地。接着,审计人员发动政策攻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该服务部负责人终于承认这10人中只有2人是聘来整理档案的,其余都说编造出来套取现金的。经统计,一年间共套取现金10.2万元。

三、一鼓作气,收官告捷

还是在对该服务部的审计中,一笔“不同寻常”的支出引起了审计人员的注意。这是一笔支付给某私营经济中心的款项,金额只有1500元。翻阅后面原始凭证,发现一张该经济中心开出的发票,内容“2004管理费”。莫非是该服务部注册在经济中心?审计人员心头一动。联想到该服务部2003年和2004年的收入高达413.43万元,注册在经济中心,一方面,可享受代征税带来的优惠,以达到少缴税金的目的;另一方面,还可得到一定数额的扶持资金,说白了,就是返税,何乐而不为呢?为了印证这个猜想,审计人员立即动手查找税单。很快,一张由某税务所开出的税单摆在了审计人员面前,上面明确注明代征税率2%。看到这,审计人员心里更有了底。接下去要解决的是扶持资金的问题,一是有没有?二是如果有的话,哪儿去了?审计人员翻遍了整套帐薄,均未找到扶持资金的蛛丝马迹。于是,审计组决定前往经济中心调查核实。因为只有找到该笔资金,所有问题才会迎刃而解。没想到的是,该经济中心以保护客户权利为由,拒绝了审计组的要求。审计组立刻将这一情况向局领导作了汇报。在局领导的协调支持下,审计工作得以顺利进行。调查结果显示:2003年和2004年,该经济中心在服务部的授意下,将扶持资金汇到了某大酒店的账上,2年合计11.1万元。随后,审计人员追查至某大酒店,发现由经济中心汇入的11.1万元已大部分被该服务部人员消费掉。至审计之日,账面尚余2000元。

一鼓作气,审计组以同样办法把该局下属某单位将某经济城返还的3万元扶持资金转到帐外列支的违规事实查了出来。

至此,该局及下属单位的7处“小金库”全部被查清,累计总金额37.26万元。

针对该局及有关下属单位内控机制薄弱,违反财经法纪,私设小金库的问题,审计机关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作出了相应的处理处罚,并提出了健全内控制度、规范管理、依法做账的审计建议。

审计结束了,但审计人员善始善终,跟踪随访,督促该局整改落实,建章立制,制定了包括会计核算、资产管理等内控管理制度。同时,督促该局组建内部审计机构,定期参加审计机关组织的业务培训,从根本上强化会计队伍建设,促进提高全局财务管理水平。案例2 浙江省海盐县广播电视局原局长经济责任审计纪实 2003年10月,浙江省海盐县广播电视局原局长施某因犯受贿罪及玩忽职守罪、广联信息网络有限责任公司经理李某及镇广电管理总站站长钱某因犯贪污罪被海盐县人民法院分别判处11年半、6年半及10年的有期徒刑;2004年3月,海盐县广播电视局下属广告公司经理高某因犯贪污罪被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无期徒刑。日前,此案牵出的2名广告公司业务员又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和两年半,另有1人涉嫌犯罪正在接受法院调查。此案是如何发现的呢? 发现疑点

2003年5月,浙江省海盐县审计局根据县委组织部审计任务建议书对县广播电视局原局长施某2001年1月至2003年3月(离任)经济责任实施审计。随着审计的逐步深入,审计人员发现了多处疑点:

一、广视广告公司组稿问题。一是巨额组稿费(代理费)支出去向不明。广视广告公司2001年1月至2003年3月共列支组稿费85余万元,以现金方式支出的金额为76余万元。在支付时,以各广告客户的名义列支,由公司经理高某及有关人员代领,但无具体的收款人(单位)签字。组稿费支付对象应为广告客户单位有关人员或广告承接人,且按照该局与广告公司签订的《目标责任书》的规定,“组稿费应专款专用,不允许内部私分”。二是广告业务收入有入账不全的嫌疑。审计人员经常在电视中看到宣传某宾馆的广告,但账上却无该宾馆的广告费收入;同类业务的广告在同一时段、播出时间相同所收取的广告费收入不等,特别是几家通讯器材商店所支付的广告费从每年的2万元到8万元不等。三是业务招待费及礼品支出巨大。广视广告公司共有职工8人,2001年1月至2003年3月的招待费及会议费支出达111余万元,以礼品名义列支的款项近40万元,且单笔支出金额较大并以现金支付的较多。

二、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混乱。县广电大楼(广电技术中心)建安投资支出1113.53万元。经深入调查发现,有些工程结算上只有领导签字而无经办人员签字,且项目零散,存在肢解工程的情况;部分装璜工程未进行招投标且发包给无资质的施工单位施工;有多个项目未经决算审计直接进行款项结算。同时根据中介机构提供的广电大楼竣工决算审查结果报告表明,已审定的2个工程项目比审计结果多付2.94万元,未审计的7 个工程项目已超合同付款12.08万元。

三、设备、材料采购内控制度缺失。延伸审计广联信息网络有限责任公司发现该公司在设备及材料采购时,存在手续不全、部分材料无验收单等严重违反财经纪律情况。困难重重

针对以上疑点,凭着谨慎的职业判断和敏锐的洞察力,审计人员认为里面大有文章。为了进一步查明事实真相,审计人员要求相关人员作出合理的解释并提供相关的资料。

为了核查广告收入入账的全面性及组稿费的去向,审计组要求广告公司经理高某提供电视台播出节目单、广告协议及组稿费代领后支付的具体明细或业务台账。高某仅提供一部分节目单及广告协议,使审计人员无法与广告业务收入作进一步的核对;对组稿费代领后支付的具体情况,高某拒绝作出回答,不是对审计人员的多次要求置若惘闻,就是大谈自己的功绩,还多次谈到广告收入的年年增长,是因为自己“有许多小兄弟,黑道白道都通”。当询问原局长施某有关广电大楼的基建问题时,因当时分管基建的副局长已去世,施某更是一问三不知。外围突破

被审计者及相关人员的拒不配合,更增添了审计人员心中的疑问。面对困难,审计组毫不退缩,而是立即把情况向局领导作了汇报,经过研究,局长果断拍板,“以广告公司为突破口,外松内紧,有选择地进行外围调查,只要有确凿的证据证实我们审计人员的怀疑,立即移送检察院”。局领导亲自负责对广告公司组稿费的外围调查,通过一些信任的广告业务单位领导,从侧面了解组稿费的具体支付情况。了解中发现,有些业务单位的具体经办人员没有领到或所领到金额与账上提取的金额相差很大。审计组选择了某宾馆与某国际大厦展开外围调查,原因有三:一是两家单位曾是国有企业,虽已转制,但管理比较规范,便于核查;二是均在广告公司做过广告;三是广告公司在这两家的消费较多。据此,可以在较小范围内,取得最佳效果。在某宾馆,审计组发现了广告公司与该宾馆签订的广告合同。双方商定,2001、2002每年的广告费为5万元,抵广告公司在该宾馆的消费,至2002年末,广告公司共已消费97196元。通过对消费情况的进一步核查发现,2002年1月19日高某个人搬家的宴请费用8214元也列支其中。在某国际大厦,审计组通过广告公司消费账与该国际大厦业务账及财务账核对发现,广告公司账上反映,2003年1月29日,高某经手的广告媒体座谈会会务费现金支出10300元,而国际大厦账面反映,广告公司当日消费金额仅为1030元,至审计调查日(2003年5月21日)国际大厦也从未收到广告公司10300元现金,应收款账上也未反映,高某虚报支出贪污会务费10300元的事实得以掌握。至此,审计组终于揪住了高某的狐狸尾巴。及时移送

虽然,高某的犯罪行为已暴露无疑,但审计组所掌握的仅仅是冰山一角。鉴于审计手段的局限性,为了防止打草惊蛇,审计组根据改县审计局局长的指示,及时把所掌握的情况移送给了县检察院。县检察院根据审计提供的线索,通过进一步侦查,查实:原广电局局长施某收受高某6万元现金及基建设备业务单位贿赂的犯罪事实,广告公司经理高某等四人私分组稿费80.48万元(其中高某51.87万元)及采取虚报冒领、广告收入不入账等手段侵吞、骗取公款等犯罪事实,高某涉案总金额达100余万元;此外,还查实了广联信息网络有限责任公司经理李某及镇广电管理总站站长钱某(原广联信息网络有限责任公司副经理)收受业务单位贿赂的犯罪事实,上述人员均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原广电局局长施某还成为海盐县历史上被判处玩忽职守罪的第一人。案后深思

广播电视局一案的告破,在全县引起了较大反响,县政府为此召开了专题财经纪律教育和预防职务违法犯罪专题讲座,以加强对全县党政领导干部的警示教育。而作为审计组人员也从中受益匪浅:一是审计人员要以“认真细致”四字贯穿审计工作始终,二是要善于从经济活动的蛛丝马迹中寻找疑点,三是要讲究审计方法,业务审查与财务收支审计相结合,账面审查与外围调查相结合。四是审计机关与有关部门要加强联系协调,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确保审计成果的及时充分利用

案例3 挪用公款100余万元炒股,一次经济责任审计挖出单位3条“蛀虫”

2009年3月,某市经济责任审计局工作人员在对城区某单位负责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发现该单位收据票号有缺号现象。审计人员仔细甄别,从中发现该单位闲置房屋房租存在“鸳鸯”合同。经剥茧抽丝,最终查实该单位3名职工挪用大量公款购买基金、炒股票等事实。近日,茅箭区法院以挪用公款罪分别追究了3人的刑事责任。

核查千余份白条发现端倪

2009年3月,受市委组织部委托,市经济责任审计局对城区某单位负责人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审计组进驻该单位后,凭着多年的审计经验,决定从该单位自购的白条收据入手,寻找突破点。审计组将该单位1000多份白条收据全部输入电脑进行核对,通过排序,发现这些收据票号有部分缺号现象,这引起了审计人员的警觉。为进一步弄清情况,审计组找来该局相关人员要求说明情况。通过仔细询问,得知这些都是该局闲置房屋的房租费用。审计组进一步要求该单位提供与租房户签订的所有合同。从租房合同看,该单位每年房租总收入为3万元,而上交会计核算中心的房租收入每年有4万元,这多交的1万元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带着这个疑问,审计组又对该单位前两年的房租收入进行核对,发现实际收入和房租合同基本吻合,这说明该局没有全部提供房租合同,有可能存在“鸳鸯”合同。

“鸳鸯”合同牵出挪用公款案

在充足的审计证据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面前,该单位相关人员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最后不得不拿出了全部的房租合同。经过仔细核对,审计组发现该局3年来共收取房租收入20多万元,但有18万元房租收入没有在账面上反映。对此问题,审计组又挨家挨户对每个租房户进行调查询问。租房户表示,房租全部按照合同交给了该单位财务科。随后,审计组又到农行某分理处调查。该分理处表示,他们将2006年至2007年房租收入存入该单位原财务科负责人何某在农行开办的个人存折上……种种迹象表明,何某有重大嫌疑,这消失的18万元肯定与他有关。

审计组通过调查发现,该单位有17.12万元的房租收入未入单位法定账册,存放在何某的个人存折上;市内另一单位两次支付的养老金代发手续费9.62万元也没有上单位账册,也是存放在何某的个人账户上。此外,何某还先后将9个单位退管费5.27万元和物业管理费2万元存入个人账户上。经过仔细核算,几年来何某通过隐瞒收入、设置账外账等手段挪用公款34万元。而这些钱大部分都交给了其妻子,用于购买基金,进行营利活动。

继续深挖查处2起挪用公款案

在延伸审计该单位物业管理费时,物业办工作人员罗某进入了审计组的视线。通过查阅物业办会计资料,审计人员发现,罗某挪用公款数额巨大。审计查明,2007年,该单位安排罗某负责收取和保管该局职工缴纳的欠缴房款和办理房屋产权费用。2008年6月至2009年1月期间,罗某将其保管的83万元公款多次用转账、取现的形式予以挪用炒股。在大量的审计证据和审计人员强大的心理攻势下,罗某承认挪用公款炒股的事实。一石激起千层浪。审计组将战果进一步扩大,在与罗某交谈中得知,2008年9月,该单位办公室副主任兼物业办主任佘某,从罗某保管的公款中挪用10万元,借给其哥哥用于个人承包工程。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1个多月的苦战,审计组终于揭开了该单位3名职工挪用公款买基金、炒股等事实。经审计督办,已从何某妻子处追回被挪用的公款6.5万元,从某个体老板处追回了部分多支付的工程款。

案例4 河北农机补贴成“唐僧肉”,引发集体腐败坑害农民

2010年12月20日,河北省南和县农机局原局长尹尚文因单位受贿罪、受贿罪,数罪并罚,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尹尚文利用职务之便,伙同原副局长韩占其、王占国和会计黄建红非法收受农机经销商“农机推广费”43万元;以先缴费为购机条件,非法收取购机农户“培训、服务费”累计27万元不入账。此外,尹尚文个人还非法收受农机经销商张志强5万元现金。韩占其、王占国、黄建红犯单位受贿罪,被法院判处免予刑事处罚;张志强犯行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这是河北省邢台市检察院2010年以来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查办农机补贴领域贪污贿赂案件专项行动的一个典型案例。

农机补贴成为“唐僧肉” 官商勾结成就发财梦

“为鼓励和支持农民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国家每年投入大量资金补贴农机购置户。没想到,这些农机补贴资金却成了不法厂商和腐败分子的„唐僧肉‟。一些农机干部与农机经销厂商相互勾结,弄虚作假,从中套取和瓜分补贴,严重损害农民利益,破坏国家惠农政策。”河北省检察院反贪局负责人介绍说,去年以来,河北衡水、邢台、保定三市检察机关共立案查处农机补贴领域贪污贿赂犯罪39件78人,涉案金额达1080余万元。

“农机补贴领域的贪污贿赂犯罪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这位负责人分析说,衡水立案查办的12件案件中,涉及7个县(市)农机部门,占全市10个县(市)农机部门的70%;邢台立案的19件案件中,共涉及14个县(市),占全市17个县(市)的82%;保定5个县立案8件18人,检察机关在办案中发现还有4个县(市)农机部门存在类似问题,占全市22个县(市)的41%。可以说,农机补贴已成为贪污贿赂犯罪的易发多发领域。

一项调查分析数据显示:在三市查办的78人中,贿赂犯罪共60人,占76.9%。其中受贿48人,行贿12人。从犯罪形式上看,一人向多地多人行贿,一人收受多人贿赂比较普遍,单打一现象很少。如南宫市凤岗农机排灌经销处经理邢培须,自2006年至2009年,分别向邢台县农机局行贿15万元,向南宫市农机局行贿15万元,向临西县农机局行贿36.75万元。邢台县农机局副局长孟拉顺,县农技推广站站长赵二虎,2007年以来接受8家农机经销商回扣款47万元。柏乡县农机局长王胜田,在2008年、2009年两年内共收受30个厂家和60多个购机户贿赂达100余万元。有的受贿回扣定额还逐年提升,如临西县农机局局长王福信,2006年以来,将东方红牌拖拉机的回扣定额由2006年每台4440元、逐年升高为2007年每台5888元、2008年每台6666元。行贿受贿已成为推销农机获得国家补贴的重要非法手段。

集体腐败特征明显 单位受贿日益凸现

2007年,河北省农业厅、财政厅联合下文,由省财政拨款补助“节水精播”项目资金。安国市共补助50台节水精播机,补助金额10万元。因享受农机补助的节水精播机在市场销售不理想,该市原农牧局副局长霍立军和农机办管理科科长石永刚到河北农哈哈集团(以下简称农哈哈)找到集团负责人,经与负责人张某协商决定,农哈哈将用于补助50台节水精播机的10万元折合成40台玉米播种机给安国农机办。在霍立军的授意下,石永刚做出安国农机办按规定享受补助的节水精播机50台的假手续报送上级单位,从中骗取省财政拨付10万元补助款。

据办案检察官介绍,从目前查办的案件来看,一是窝案串案多,所办案件中,3人以上窝案22件,占56.4%;二是班子成员落马多,共涉及县农机(牧)局局长、副局长25人,占总人数的32%;连同15名农机站长、副站长共40人,占51.3%。如南和县农机局局长尹尚文,副局长王占国、韩占其等4人,2005年至2009年共收受经销商贿赂款43万元;深州市农牧局副局长骆奎清接受市农机公司贿赂款14.3万元。博野、临城、故城等8个县农机局正副局长均被立案侦查。主要班子成员的落马,充分反映出该领域贪污腐败的严重性。

“个人受贿与单位受贿交织,个体腐败与单位„创收‟相互依存。”检察官们在办案中发现,在农机补贴领域的贿赂犯罪中,个人受贿的背后多伴有单位受贿。由于单位从中获得很大利益,个人受贿很容易隐蔽其内不被发现,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掩饰。在查处的39件案件中,有11件涉嫌单位受贿犯罪。如深州市农机局受贿47万余元、枣强县农机局受贿54万余元、武邑县农机局受贿47万余元、故城县农机局受贿64万余元、武强县农机局受贿33万余元、安平县农机局受贿19万余元、南和县农机局受贿43万余元,广宗县农机公司受贿21万余元……而在单位受贿的同时,这些单位的领导均有个人贪污受贿的问题。单位受贿的共生,使一些人成了单位的“能人”,使农机补贴领域的行贿受贿成了公开的潜规则。

高抬机价巧列名目 农民未受益反受害

办案检察官对农机领域近年来贪污贿赂犯罪进行了专项调查。调查中发现,厂家为扩大销售额,经销商为获得更多的销售折扣,都在成本中扣除行贿费用。他们普遍的做法是高抬农机具价格,将行贿费用转嫁到应当由购机农户享受的补贴资金上。如山东淄博桓台巨明机械有限公司业务员郑某在负责石家庄、保定、沧州等地销售大型联合收割机过程中,通过每台农机抬高价格1万元,给对方回扣1万元的手段,两年内共向三地销售79台收割机,以回扣名义向三地农机部门行贿79万元,抬价利润全部抵用行贿。

办案人员发现,由于购机申请、签订协议、指定供货、上报补贴均由农机部门掌控和运作,且少数人甚至一人决定着农机在本地市场的准入。国家补贴直接补给经销厂商。为此,县级农机局就成为各地厂商不择手段的进攻对象。一些农机部门干部经不起“推广费”、“服务费”、“宣传费”、“回扣”等贿赂的诱惑,或收受贿赂后为厂商造假谋利,或收受贿赂后指定本地质次价高厂商经销,或收受贿赂后指定亲友、关系户经销,或收受贿赂后空卖购机协议使行贿人倒卖获利,甚至有的还公开索贿,讨价还价争取高比例分成。

据办案检察官介绍:农机购置补贴是国家重要的惠农政策,其惠及对象是农民,而实践中大量的补贴资金被农机干部与不法厂商所瓜分,农民一般情况下仅能得到不足30%的补贴。有的地方,甚至分文补贴都得不到,均被不法厂商和农机部门或5:5分成、或4:6分成所瓜分。如衡水、邢台等地,农民购买一台洛阳产收割机,按政策应得国家补贴3.69万元,但是经销商借机抬高销售价格1.25万元,而农民须给经销商1.4万元好处费后才能得到这个购机指标。这样,农民实际享受到的国家补贴最多只有1.04万元,只有政策规定的28%。安国市农牧局原副局长霍立军等人与不法厂家相勾结,于2007年伪造销售手续和发票,骗取节水精播机国家补贴后与厂家5:5分成,然后厂家将50台普通玉米播种机给农牧局销售。农民不仅没有享受到国家补贴,买到的全是不节水的普通播种机。农机补贴领域的贪污贿赂犯罪,不仅严重破坏了国家的惠农政策,损害了农民的切身利益,也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形象。

四大犯罪成因不容忽视 惠农补贴改革势在必行

办案检察官在对农机补贴领域贪污贿赂犯罪专项调查分析后认为,这一领域犯罪的突发多发,与农机购置补贴的制度设计和工作机制上存在的问题密切相关——

一是农机定价不合理。按照财政部、农业部《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补贴率不超过机具价格的30%,且单机补贴额原则上不超过5万元,同一种型号、同一种配置的机具全省执行统一补贴标准。但在实践中,农机部门往往不参照出厂价、市场价定价,人为制造价格空间,国家农机补贴政策在实际执行中并没有按理想的设计推进。

二是补贴方法不合理。办案人员发现,农机补贴之所以没有用到或很少用到购机农户身上,与补贴方法不合理有着重要关系。在当前几十种农业补贴中,农机购置补贴是农民受益金额最大的补贴,但也是不直接补给农民、而是转补给厂商。这样不仅不能使农民直接享受到国家的惠民政策,也势必引起厂商间的不正当竞争。这也是厂商甘冒风险、不惜血本进行行贿的重要原因。

三是提货方式不合理。根据政策规定,农户购机的提货方式有三种:农机生产企业直接到项目县农机管理部门供货;县农机管理部门组织农民到农机生产企业提货;农机生产企业指定经销商对项目县就近供货,农民可任选一种。但在实际操作中,无一不是农机部门指定购机者到指定经销处提货。农民并无真正意义上的自主选择。表面看,指定提货“方便”了厂商、“方便”了农民,但它为厂商争夺指定权提供了空间,也为本无多少决定权、以服务为主的县级农机管理部门提供了最终决定权的空间,并且成为农机管理部门易发多发贪污腐败的重要原因。

四是监督检查不到位。首先是群众监督不到位。目前,农民参与监督的渠道不多,利用法律、政策保护自身合法权益意识较弱,又缺乏对国家各种支农惠农政策的了解,很难参与对政策执行落实情况的监督。其次是内部监督不到位。在农机管理部门内部,项目申请、审查把关等关键环节往往是少数人说了算,缺少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个别班子成员甚至同流合污,内部监督有名无实。再次,系统监督和地方政府监管不到位。上级农机管理部门的监督主要是通过书面、报表等形式进行审查把关,缺少可操作性的监督措施。由于农机补贴资金来源于中央和省级财政,地方政府主要关心获得补贴的多少,农业机械化程度的表上数据,对农机补贴的监督检查几乎没有相应措施。而一旦有人案发,又担心上级削减补贴指标,从而宽容甚于监督,包容甚于制约。

为有效遏制和预防农机补贴领域贪污贿赂犯罪的高发势头,检察官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一要实行政务公开,加大补贴宣传力度。农机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农机补贴政策的宣传力度,一方面将补贴政策的内容、程序、要求等向社会公开,让农民了解政策;另一方面,也应将享受补贴标准、购机农户姓名、补贴机型、补贴数额等情况向社会公开,以保障农机补贴工作始终处于社会的监督之下;二要改进价格设定方式,引入招投标机制。在充分考虑产品质量,生产厂家及经销商合法利润的基础上,对列入国家产品目录的机具定价,应引入招投标机制,取消弹性价格,并在补贴产品目录价格公布后的内不允许向上浮动;三要改进产品名录指定方式,增加农民购机选择权。农机生产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应鼓励他们积极投入市场竞争,不应以行政手段直接或变相干预市场的公平竞争。在经销活动中,要严格执行补贴产品经销商由生产企业自主推荐而不是由农机部门指定的做法,并由农民自主选择经销商和补贴产品,切实保障农民的自主选择权;四要减少中间环节,堵塞流转漏洞。农机部门作为政府职能部门,不应成为农机产品流通环节中的合同主体,而应是监管主体。产品的流转也应从农户—农机局—经销商—农户的做法,改变为从农户—经销商的直通流转;补贴资金亦应从支付给经销厂商,改变为直补到购机农户。农机部门仅作为监督主体依法审查农户购机资格和补贴的发放,不得干预双方交易。案例5 紧盯疑点,深查细究,某市劳动保障局领导违规占用车辆案被查处

2007年上半年,我们在对某市五项社保基金审计时,发现该市劳动保障局部分领导存在利用职权,无偿占用企事业单位小汽车的行为,经过认真细致地审计调查,最终使这一严重违纪案件水落石出,真相大白,有关责任人受到了党纪政纪处理。

疑云重重 线索初现

审计人员在对某市劳动保障局进行审计时,发现该局在费用明细帐中每月都有几辆小汽车的费用支出,但核对其固定资产明细账中却发现没有几辆小汽车的购车登记。当我们询问原委时,该局有关人员均表示不了解详情,只说是领导同意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有车无账?还要支付有关费用?无独有偶,一天,我们在结束审计后,乘坐该局的一辆本田雅阁小车返回驻地(已按规定交费)时有心问到:“这么新的车啊,是不是刚买的啊?”,司机随口答到“买了一年多了”。于是,我们将车号默记后即与审计固定资产的情况进行核对,发现这辆车号为鄂F01776的广本雅阁轿车根本不在该局的固定资产账内,买了一年多的车却不入账,这是怎么回事?这里面难道隐藏着什么问题吗?而且从被审计单位的情况看,只要一涉及到车辆的问题,他们都闪烁其词,大有谈车色变的情形,这使审计人员疑问顿起,职业敏感及肩负的责任告诉我们,不能随便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线索,有责任把一切疑问通过审计查清楚。

顺藤摸瓜 深查细究

审计组经过认真分析研究,决定以此车为线索,将情况彻底查清楚。我们首先向该局有关领导和人员了解此车的情况,他们介绍,该车是局下属的基金结算中心找中国银行暂借的,因为基金结算中心与中国银行代扣代缴社保费的业务往来较多。果真如此吗?我们随后来到结算中心,要求提供该车的有关资料,出人意料的是,基金结算中心负责人矢口否认车是他们的,也没有任何资料。调查无果,使我们越发觉得可疑,决定就初步掌握的情况,立即对相关单位进一步展开调查。

我们首先来到市中行,据该行一副行长介绍:因工作需要,市中行某支行是给市劳动保障局提供过一辆工作用车。于是我们来到某支行,当我们出示了介绍信并说明情况后,该支行负责人惊讶地说:因为我们是业务往来单位,考虑到他们的车辆比较紧张,为方便工作,就提供了一辆车给他们用,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啊?这些我们都清楚,我们是想了解,中行到底提供了一辆什么样的车,是怎么提供的,经办人是谁?审计人员的态度可能使他意识到了什么?该负责人介绍说:大约在2005年3、4月份左右,该市劳动保障局向他们提出要借一辆小车使用,但他们自己车辆也比较紧张,没有多余的,但为照顾业务关系,就将****万元资金一次性存入该市劳动保障局指定的一张在中行开户的个人银行卡中,由他们自己去购买,具体购什么车,资金怎么使用,他说不清楚。该支行仅向我们提供了银行卡号,而此卡的详细信息则需要到市分行去查询。

审计人员分析发现两家的说法却大相径庭,一家说是因工作需要,暂借了一辆车;一家说是提供了购车的资金。事实到底如何呢?审计组经过反复研究,决定顺藤摸瓜,先凭中行提供的银行卡号查找银行卡的持卡人;然后再查找该车的销售公司。我们按照卡号在市中行信息中心查到了持卡人是饶某,2005年4月18日中行某支行向该卡存入了****万元现金,其他信息不祥。饶某是谁?在什么单位工作?具体负责什么?一连串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到该市公安部门了解到在该市几十万人中,与饶某同名同姓的就有六十多人,逐一查找,工作量太大。怎么办呢?我们又到该市工商部门了解到该市注册登记销售本田雅阁小车的公司有八家,其中专营本田雅阁的有两家,于是我们决定先调查这两家专营公司。根据工商登记地址,我们找到了某雅阁汽车销售公司,出示相关证件并说明来意后,该公司负责人向我们介绍,市劳动保障局2005年4月在其公司购买了一辆本田雅阁小车,购车资金是从饶某个人银行卡中支付的,提车人是张某,并提供了购车发票存根联和其它相关资料复印件,但购车发票上的金额和中行存入卡上的金额还相差****元。当我们询问饶某的情况时,他说饶某是公司当时的销售员,购车就是由她负责联系的,但她已经辞职两年多了,只知道她住在该市某区的烟草专卖局,其它情况不太清楚。为了彻底把情况搞清楚,我们又来到某区烟草专卖局,当我们向门卫打听到饶某是局里一个退休人员的女儿,在附近的区安监局工作,但全家现搬到市里去了。我们又马不停蹄地赶到区安监局,该局领导即找来饶某,她向我们介绍了该市劳动保障局当时购车的全部经过,并说明购车金额与存入银行卡金额的差额是用作了该车的精装修,经过深入细致的审计调查,疑云被层层拨开,案情逐步浮出水面。

短兵相接 真相大白

根据对外围查实的审计情况,审计组找该市劳动保障局主要领导及相关人员进行面对面谈话,在铁证如山的事实面前,他们不得不承认,本局利用工作之便,向银行索要资金购买了一辆本田雅阁小车,供该局副局长陶某使用,考虑到不好入帐,购车发票一直由司机张某保存着。在查清上述情况后,审计人员并没有沾沾自喜,就此收兵,而是乘胜追击,一举查清了该市劳动保障局其他多名领导利用职权无偿占用其他单位多辆小汽车的全部问题,进一步扩大了审计战果。一是该市劳动局局长李某2004年12月无偿占用湖北某公司新购广本雅阁轿车一辆(车号:鄂F01593);二是该市劳动局副局长龚某2005年6月无偿占用该市某区劳动局新购兰鸟小车一辆(车号:鄂FC7262);三是该市劳动局副局长李某2006年12月无偿占用该市某区劳动局新购天籁轿车一辆(车号:鄂FBB225);四是该市劳动局养老中心彭某2000年7月无偿占用湖北某公司新购富康轿车一辆(车号:鄂F31823)。2005年11月,彭某在退居二线前,个人出资5000元将该车购买。

该市劳动保障局部分领导无偿占用其他单位小汽车的行为,违反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实施办法》、中央纪委《关于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违反廉洁自律规定购买、更换小汽车行为的党纪处理办法》和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公务用车管理的意见》等有关规定。

根据审计查明的事实,我们及时将审计情况移交给省纪委。省纪委对此情况高度重视,立即组成专项调查组,对此情况进行了调查核实,并依纪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有关新闻媒体也进行了公开暴光,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

案例6 “穷庙”审出“富和尚”——江苏如东县某局经济窝案审计纪实

2005年5月,江苏省如东县纪委根据该县审计部门移交的案件线索,对该县某局11名工作人员严重经济问题进行立案查处,收缴违法违纪所得300余万元。这是该县审计局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以来,牵出的最大一桩窝案。

审计进点 阻力重重

2004年10月,受县委组织部委托,审计局对某局原局长方某实施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被审单位是在2001年机构改革中由三个职能部门合并组建而成,系统下属单位多,遗留问题多,群众上访不断,合并后矛盾突出,运转不顺,是全县穷得出了名的“老大难”单位。原局长方某已提前办理退休手续,离岗创业已达一年之久。可想而知,要完成这项审计任务是十分艰难的。果不其然,审计组进点时按照程序规定,要求方某写出任职期间负有主管责任的财政、财务收支等事项的书面材料,方某先以工作忙为借口推辞,之后就一直难寻其踪。审计组想方设法多次联系,方某干脆一口回绝:“没有时间写,随你们怎么审计”。审计组及时向局领导作了汇报,在组织部门多次沟通协调后方某才勉强答应撰写个人述职报告。按理,审计组可以顺利进点开展工作了,但审计组通知被审单位布置有关配合事项时,现任领导又以本县正举办“海鲜节”为由,不是当事人不空,就是机关无人接待……几经周折,审计组才艰难进驻。

初步审计 疑点显现

审计人员进点后,首先对内控制度进行调查测试,发现该单位账目多、往来多、调账多,账表不符、账证不符、账实不符。是财务人员的水平所限,还是有意浑水摸鱼?按照“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原则,审计组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对审计实施方案作了适当调整,决定从资金的结算、支付环节入手,加大对下属单位,重点是改制企业的延伸审计力度。随着审计的逐步深入,一些疑点浮出水面:

其一,所属物流市场支付给某房地产公司管理费20万元去向不明。该局下属的原有五大国有公司所在地,因靠近县城中心,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为了盘活土地,并解决有关企业的改制费用问题,经县政府批准,成立了县物流市场,隶属于该局。随后该局又注册成立了房地产开发公司,从事房地产开发。2001年7月2日,房地产开发公司出具收据1张,金额为20万元;同年7月28日又出具收据1张,金额为18万元;内容均是向物流市场收取二期工程开发管理费。其中:以现金结算方式付出20万元,其余18万元通过“应付账款”往来账户转账结算。物流市场将该公司开具的管理费共38万元,记入“开发成本—间接费”。经延伸核实,房地产开发公司,只将其中一笔转账的18万元,作了营业外收入。而用现金支付的20万元,账上没有反映,资金去向不明。

其二,物流市场支付给某国有公司改制费32.5万元去向不明。2003年8月,物流市场在征用所属系统某国有公司土地时,分两次以现金方式支付给该公司改制费合计32.5万元。副局长王某审核批示:经与方局长研究,同意借款,用于彻底解决木材公司前期改制遗留问题,列改制费用。该公司在付款凭证上只盖了单位公章,却无经办人。经延伸,核实某国有公司未将此两笔改制资金入账核算,资金去向不明。

职业敏感使审计人员疑问重重:

38万元管理费,缴纳依据是什么?为什么要缴给某房地产开发公司?为何开二张票据入账只一张?未入账的资金现在何处?

32.5万元改制费,这么大数额为何用现金结算?改制费用为何用借据?为何不入账?没有经手人而领导审批又为何这么详细……

追踪调查 显露端倪

为了进一步查明事实真相,审计组要求该局原领导及相关人员对两笔去向不明的巨款作出合理的解释并提供相关资料。

在核实某国有公司32.5万元大额现金去向时,因公司经理及有关当事人已外出,只好暂且搁置。

进而核查所属物流市场支付给某房地产公司38万元管理费的问题,审计组多次要求物流市场负责人提供有关支出依据,同时要求房地产公司提供20万元不入账的资金去向,对方均找各种理由拒绝提供。

被审计单位及相关人员的敷衍了事,拒不配合,更增添了审计人员心中的疑问。审计组坚定信心,排除干扰,步步紧逼,并决定以经办人员为突破口。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经办人员吱吱唔唔表示,因物流市场运作较好,效益可观,故支付了38万元的管理费,并强调是局党委集体研究决定的。至于用现金方式支付20万元,主要用于业务招待方面的费用,其原始凭证已经销毁。

事实果真如此吗?审计组严谨细致地认真分析每一个疑点,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突然发现一个关键之处:2001年7月支付两笔大额现金,发生在机构合并之时,且均属原系统。会计所说“集体研究”是不是话中有话,会不会乘机构改革之机,集体私分国有资产呢?审计组立即把有关情况向局主要领导作了汇报,局长果断决定:以支付房地产开发公司管理费20万元和某国有公司改制借款32.5万元的资金去向为突破口,外松内紧,封存账册,追踪调查,只要有确凿证据证实审计人员的怀疑,立即移送有关部门处理。有领导的支持,有明确的思路,审计人员信心培增。审计组组长主动找有关当事人了解情况,通过“聊天式”的旁敲侧击,获知2001年机构合并时原某局发放了部分“福利”,但说法不一,多者数千,少者数百。通过进一步政策攻心,陈明利害,经办会计终于说出其中内幕:对转移到某房地产开发公司38万元,除20万元在物流市场直接套出现金外,汇入开发公司的18万元,也通过虚列支出形式套出,主要用于原某局人员集体福利,每人1.5万元,共25.5万元,余额12.5万元用于业务接待费用。至此,问题总算有了说法。

凑巧的是要找的某国有公司经理周某,也外出回来了。审计组立即通知周某来谈话。原以为要经过一番较量,谁知周某却很爽快地承认32.5万元是自己经手拿回的,并声明一直存放在家中,分文未用。审计组认为,32.5万元现金一直放在家中,原封不动长达数年之久,这对搞经营的人是不可能的事。看来周某有备而来,审计组精心谋划,将计就计,为了国家财产的安全完整,先把钱拿来再说。于是责令周某回家取钱,同时指派一名审计人员随行,以防变故。周某只取来28万元现金,同时解释4.5万元用于公司其它开支了。这种说法不打自招:一是明明用了,还说原封不动;二是改制费用怎么用于日常开支呢?审计人员穷追不舍,在事实面前,周某不得不承认,此款并未真正用于改制……该局有关人员集体私分国有资产的狐狸尾巴,终于藏不住了!

发现窝案 及时移送

虽然,该局有关人员集体私分国有资产和侵占改制款的问题已暴露无疑,但审计组认为所掌握的问题仅仅是冰山一角。审计人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进一步深挖细查,发现了更多疑点:

其一,物流市场在2001年7月和2000年10月,两次在“开发成本”中列支返还某局人员工资12万元和10.2万元,合计22.2万元,经延伸审计,该局账上没有反映,资金去向不明;

其二,2002,物流市场以现金方式支付县国有公司原班子成员医疗保险、养老保险金等各种补贴24.1万元,支出依据不足;

其三,物流市场在“其他应付款”中将某总公司贷方余额8.99万元转出,经延伸审计,某总公司账面没有反映。

鉴于审计手段的局限性,同时为了防止打草惊蛇,审计组根据局领导的指示,及时将发现的问题移送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处理,此案目前已进入司法程序。

第四篇:经济责任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内部审计部门或社会审计机构,依据国家、湖北省有关规定和公司管理制度,对基层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及其所在基层企业资产、负债、损益和权益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及重大经营决策等有关经济活动,以及执行国家、省经济政策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情况进行监督、鉴证、评价的活动。经济责任审计包括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

一、审计目标

通过对被审计人员及其所在单位资产、负债、损益等情况的审计,实事求是地鉴定被审计单位及被审计人员任职期间资产管理、企业运营、经营成果以及资产保值增值等情况,客观公正地评价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人员任职期间履行各项经济责任的情况,以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为人事部门考核管理干部提供参考依据。

二、审计要点

(一)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经济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情况;

(二)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情况;

(三)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执行情况及其效果;

(四)有关目标责任制完成情况;

(五)重大经济决策情况;

(六)企业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以及资产负债损益情况;

(七)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和收益上缴情况;

(八)重要项目的投资、建设、管理及效益情况;

(九)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健全和运转情况,以及财务管理、业务管理、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等内部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情况,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和职务消费等情况,对所属单位的监管情况;

(十)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职责情况,以及本人廉洁从业情况;

(十一)对以往审计中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十二)其他需要审计的事项。

三、审计方法与技巧

(一)审计组在编制审计方案前,要调查了解被审计企业及被审计负责人的基本情况,了解、掌握与被审计企业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以及企业内部的规定制度等。

(二)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确认企业每一项经济业务是否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其执行程度与效果如何,能否有效地降低风险。

具体内容为:

1、现金和银行存款的业务控制制度:销售及收款的业务控制制度:包括订单处理、授权及责任管理、发货运送、开立销货发票、应收账款及记录、收款等制度。

2、采购预付款业务控制制度:包括请购、采购、验收、退货处理、应付负债及记录、付款、备用金等制度。

3、生产业务控制制度:包括领料、生产、质量管理、出入库手续、存货管理及记录。

4、融资业务控制制度:包括借款额度审核、借款合约签订、公司债发行、债券偿还及记录、抵押及记录、以及股票相关事务处理(例如,股票发行、过户、挂失及注销的授权、执行、记录及空白股票的保管)制度等。

5、固定资产业务控制制度:包括固定资产的取得、添置、清理、处置、报废、折旧、保管及记录等制度。

6、投资业务控制制度:包括有价证券、不动产及衍生性商品的投资决策、买卖、保管、记录、监督被控股公司等制度。

7、研发循环;包括基础研究、产品设计、技术研发、产品试制、研发信息及文件的记录与保管等制度。

8、电脑信息化处理业务控制制度:包括信息管理部门与使用者的部门权责划分、信息处理部门的功能及职责划分、系统开发及程式修改控制、编制系统文书的控制、程式及资料的存取控制、资料输入控制、资料输出控制、资料处理控制、档案及设备安全控制、硬件及软件的购告、使用及维护控制、系统复原计划及测试程序的控制等制度。

9、印鉴使用管理制度、票据领用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制度、财产管理制度、背书保证、负债承诺及或有事项等制度。

10、有无专人负责内部稽核或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资格、知识、能力、经验是否符合要求,独立性如何,方法是否得当,效果是否良好,企业管理人员对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接纳程度如何等。

(三)实施资产负债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审计,各资产负债项目的审计要点和技巧详见第一章财务审计章节。

(四)实施任职期间完成经济指标的真实性、效益性审计

1、企业资产营运能力指标有:资产增值保值率、总资产增长率、资产损失比率。

2、企业偿债能力指标有:资产负债率、所有者权益对负债比率、产权比率、举债经营比率。

3、企业发展潜力指标有:对新产品研制开发投入总额、新产品开发率、技术进步产品率、固定资产成新率、利润保留率。

4、反映企业完成利润情况指标有:利润总额、总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率、任职期间平均利润增长率、经营亏损挂帐比率。

5、企业产品销售指标有:销售收入、产品销售率、销售增长率、销售利润率。

6、企业资本资金运用效率指标有:资本保值增值率、资本周转率、资本积累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

7、企业经营效绩指标有:全员劳动生产率、上缴利税指标、人均利税额指标、总资产贡献率、资产收益率、所有者权益利润率、股本报酬率、长期投资收益率、社会贡献率、社会积累率。

8、企业职工收入指标有:职工收入增长率、职工收入与新增效益增长幅度比率。

9、其他专业性经济指标有: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资产保值增值审计

(五)实施资产保值增值审计。确认被审计人员任职初期和期末企业资产状况和盈亏情况,查明资产的保值增值状况,进一步确认其任职期间的经营业绩。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完成值的确定,需剔除任期内客观及非正常经营因素(包括增值因素和减值因素)对企业年末国家所有者权益的影响。

1、需剔除的增值因素为:

(1)国家直接或追加投资增加的国有资本金;(2)政府无偿划入增加的国有资本;(3)进行资产重估(评估)增加的国有资本;

(4)增加的国有资本;(5)住房周转金划入增加的国有资本;(6)接受捐赠增加的国有资本;(7)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债权转股权”增加的国有资本;(8)中央和地方政府确定的其他客观因素增加的国有资本。

2、需剔除的减值因素为:

(1)经专项批准核减的国有资本;(2)政府无偿划出或分立核减的国有资本;(3)按国家规定进行资产重估(评估)核减的国有资本;(4)按国家规定进行清产核资核减的国有资本;(5)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因素而核减的国有资本;(6)中央和地方政府确定的其他客观因素减少的国有资本。

(六)实施企业重大经营决策事项科学性、有效性的审计

确认重大决策程序的科学性,投出资金的效益性;确认被审计领导人员的决策水平和驾御经济管理工作的能力。

1、审查重大经营决策事项是否经过可行性研究、论证,是否经过企业董事会同意、或经过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

2、产品结构或经营方向调整、重大投资项目设备、工艺、技术、环保等是否先进,发展前景如何,产品性能、服务项目有无占领市场的可能;

3、投资协议有无损害本企业的条款,投资资金来源是否合规,有无足够的资金保证工程按时完成,并形成生产能力;

4、对亏损项目要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以确定该项目是否盲目决策的结果;

5、审查投资回收期和报酬率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投资效益是否真实、完整,有无“只投不管”的现象,有无截留投资收益不入账的问题;

6、企业举债投入是否超过其承受能力,是否将有限资金投放在关键项目上,有无在新建、扩建项目中搞重复建设等;

7、查明有无因决策不慎或决策失误而造成巨大的损失浪费或导致企业资金拮据、债台高筑、效益滑坡、濒临倒闭的问题。

(七)实施企业和企业领导人员遵守财经法纪情况审计和廉洁自律情况审计。确认企业遵守财经法纪的情况,查清企业领导人员有无侵占国有及集体资产和违反与财务收支有关的廉政规定及其他违法违纪问题。在审查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查明企业有无隐匿、截留、转移收人和滥支乱用、挥霍浪费资财等违反财经法纪的问题。

(八)方式方法

1、注重资料的查阅及利用

主要是查阅董事会会议记录、纪要、决议、前后任交接资料,办公会或经营工作会,各种委员会的会议记录以及反映决策过程和决策结果的相关资料,尽量取得原始记录。

可以充分利用企业近期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成果或被审计人员所在企业及有关部门的纪检监察工作成果。

2、与重要岗位人员的座谈

重要岗位人员包括:接任人及被审计单位的其他班子成员,与管钱管物有直接关系的部门人员,纪检、审计部门人员等。座谈是为了听取和了解有关人员对被审计者履行经济责任的意见和看法,座谈前应向参加座谈人员讲明经济责任审计的依据,目的和要点,要注意策略,讲究方式,做好引导工作,座谈的结果要经过审计查实,切不可偏听偏信,在取得其他可以证实的审计证据后,方可形成审计结论。

四、审计评价及责任界定

审计机构应当根据审计查证或认定的事实,依照有关规定、责任考核目标、行业标准等,对被审计人员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审计评价不应超出审计的职权范围和实际实施的审计范围。

(一)审计评价

1、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业绩比较法、量化指标法、环境分析法、主客观因素分析法、责任区分法等。

(1)业绩比较法。包括纵向比较法(即任期初与任期末业绩比较法,或先确定比较基期再将比较期与之进行对比的方法)和横向比较法(即将相关业绩与同行业平均水平进行比较的方法)。

(2)量化指标法。即运用能够反映企业内管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相关经济指标,分析其完成情况,总结相关经济责任的方法。

(3)环境分析法。即将企业内管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行为置于相关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中加以分析,作出客观评价。

(4)主客观因素分析法。即对具体行为或事项进行主客观分析,推究其具体的主客观原因,分析该具体行为或事项是因为企业内管干部的主观过错,还是由于客观因素的影响,进而作出客观评价。

(5)责任区分法。包括区分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等。

2、对被审计人员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评价,可以采取分类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1)分类评价即对审计关注的某一方面的情况分别评价,一般包括对企业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的评价、对经济效益真实性的评价、对企业制定和执行重大经济决策情况的评价、对内部控制建立健全情况的评价、对企业内管干部遵守廉洁从业情况的评价等。(2)综合评价即给出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人员的总体评价。对被审计人员进行综合评价时,应在前述分类评价的基础上,对其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作出“履行、基本履行、未履行”的总体结论。

(二)责任界定

审计机构对被审计人员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存在问题所应当承担的直接责任、主管责任、领导责任,应当区别不同情况作出界定。

1、被审计人员应承担直接责任的行为包括:

(1)直接违反法律法规、国家有关规定和企业内部管理规定;授意、指使、强令、纵容、包庇下属人员违反法律法规、国家有关规定和企业内部管理规定。

(2)未经民主决策、相关会议讨论而直接决定、批准、组织实施重大经济事项,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浪费、国有资产(资金、资源)流失等严重后果。

(3)主持相关会议讨论或者以其他方式研究,但是在多数人不同意的情况下直接决定、批准、组织实施重大经济事项,由于决策不当或者决策失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浪费、国有资产(资金、资源)流失等严重后果等。

2、被审计人员应承担主管责任的行为包括:

(1)对其直接分管的工作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经济责任。

(2)主持相关会议讨论或者以其他方式研究,并且在多数人同意的情况下决定、批准、组织实施重大经济事项,由于决策不当或者决策失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浪费、国有资产(资金、资源)流失等严重后果等。

3、除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外,对企业内管干部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经济责任的其他行为,应当界定为承担领导责任。

五、审计结果报告•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对经济责任审计事项实施审计后,就审计工作情况和审计结果向主要领导、董事会或委托机构提交的书面报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

(一)审计任务的说明。审计报告应对本次审计的任务进行说明,主要包括:执行审计的依据、被审计企业领导人员姓名、被审计企业名称、审计范围、内容、方式和时间、延伸、追溯审查重要事项的情况,以及被审计领导人员和企业配合与协助的情况等。

(二)审计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企业资产、负债、损益及所有者权益审计的情况,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资产保值增值情况、企业重大决策情况,企业和被审计领导人员遵守财经法纪情况;采用的主要审计方法等。

(三)审计发现的问题。审计结果报告应对审计发现的问题给予具体揭示,包括发现问题的事实,产生问题的原因,所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具体内容,存在问题所造成的影响或后果等。

(四)审计处理意见和审计建议。审计结果报告应当反映审计发现的违反财经法规的问题的处理、处罚意见,并提出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

(五)审计评价意见。综合评价被审计企业领导人员任职期间的主要业绩,指出应由其承担的主要经济问题及应当负有的责任,包括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

(六)需要反映的其他情况

第五章 基建工程项目审计

第五篇:经济责任审计

对新常态下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

浅析国家审计信息化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摘要: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环境下,国家审计能力的提升和发挥的根本途径在于信息化,国家审计信息化是国家审计的方法载体和实现路径。本文从信息化条件下国家审计的发展历程入手,分析国家审计信息化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并按照国家审计政务的基本职能和发展职能需求分析国家审计信息化未来的发展方向,希望对国家审计信息化的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国家审计;信息化;审计信息化;发展方向

一、引言

2014年5月,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时隔半年之后的2014年11月,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首次系统阐述了新常态。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描述了经济进人新常态的九大趋势性变化,提出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中国经济进人新常态,经济发展的体制、动力、模式和目标都将加速转变,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需要根据新的约束条件选择适当的发展战略,才能实现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转变。

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国家审计一项方兴未艾的重要审计类别,十余年来在监督制约权力运行、推动完善国家治理、维护财经秩序、预防抵御经济运行风险、促进依法行政和党风廉政建设等诸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也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随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不断深化,如何在经济新常态这一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推动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不断向前发展,就成为摆在审计部门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二、新常态下实施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的必要性

新常态下实施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是对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一种客观公正的审计鉴证,其审计结果不仅成为人事、组织部门对国有企业领导人进行奖惩、任免的重要参考依据,而且也为选拔、任用企业领导人提供导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0年印发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为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是新常态下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正逐步走向规

对新常态下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

范基础。同时,作为一项重要的制度保障,经济责任审计在国家审计顶层设计的大框架下不断深化发展,在全面建设“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经济责任审计是促进领导人员依法履职的“警示器”。

新常态下的经济责任审计通过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各个方面的监督评价,将有利于规范领导人员的经济行为,最大限度减少其在经济工作中的失误,避免“决策时拍脑袋,出了问题拍屁股”现象,以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帮助领导人员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同时,通过经济责任审计还可以使广大领导人员受到教育,有所警诫、有所镜鉴,从而提高依法履职的能力和水平。

(二)经济责任审计是正确考核和任用领导干部的“校正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施展才干提供了广阔舞台,同时也给干部考察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新常态下,经济责任审计通过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决策、内控管理、政策执行、自我约束等行为的审计,运用客观数据和经济指标评价其经济业绩和任期经济责任,能较好地德、能、勤、绩、廉等多方面为各级党委和上级人事部门正确考核、任用领导干部提供客观依据,有利于增强干部监督部门对领导干部考核的的透明度和准确性。

(三)经济责任审计是落实群众路线、深化反腐倡廉的“对照镜”。

在新常态下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是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勤政廉政、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举措。经济责任审计不仅立足于对资产、财务收支、业务经营情况进行审计,同时以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情况为重点,对干部个人经济责任进行界定。通过审计,“一言堂作风,一枝笔审批”现象得到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得以遏制,违规违纪人员和腐败分子受到惩治,领导人员依法履职、遵守和执行国家财经纪律、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自觉性得到提升。

(四)经济责任审计是推动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助跑器”。在新常态下,经济责任审计在对被审计企业资产、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做出评价并保护企业资金、财产的安全、保值、增值的同时,还为企业发展战略、内部治理、风险管理、生产经营等把脉,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

对新常态下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 的问题和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并运用独立、专业的眼光进行分析提炼,为促进国有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降低经营风险提供咨询和建议,有利于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强化管理控制、防范经营风险。

三、新常态下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的完善措施

目前,国家面临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新常态引领经济发展,稳增长与调结构成为首要任务。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作为我国国家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需切实发挥其职能作用,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因此从以下七个方面探究新常态下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完善措施。

(一)围绕全面深化改革,提升经济责任审计效能

新常态下,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全面深化改革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体部20署,涉及 15 个领域、330 多项重大改革举措。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需密切关注改革措施的协调配合情况,跟踪实际落实情况,推动改进和完善。

关注国有企业领导人简政放权的落实情况,监督检查行政审批权清理下放、机构改革推进、部门监管职责履行等情况,密切关注法律法规、发展规划、政策标准的约束和引导作用,促进理清企业和市场的关系,促进行政管理方式创新。持续关注国有企业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管理制度执行情况,把财政资金投入与项目进展、事业发展以及政策目标实现统筹考虑,把问效、问绩、问责贯穿始终,密切跟踪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决算等环节;跟踪国有企业“营改增”完成情况,对“营改增”推动经济发展的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国有企业消费税、资源税缴纳的具体情况。

同时加强有企业领导人对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认识和相应的制度建设,规范经济责任审计行为是不断全面深化改革经济责任审计的有效途径,审计部门要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抓手。现阶段,应深入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对审计工作的指示、《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中央两办《规定》等精神,制定和完善好与之配套的一系列制度和规定,为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夯实制度基础。

(二)围绕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推动可持续发展

新常态下,只有积极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才能有效实现稳增长的目标,对新常态下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

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对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需密切关注国有企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与出现的新情况,并及时予以反映。

关注国有企业产业升级,对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的各项措施进行评估;跟踪国有企业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使用情况,相关资金分配是否符合政策目标、使用是否合法、合规及政策执行效果等内容;关注国有企业科技创新,通过审计发现科技体制、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审计建议,促进政策落实,推动以体制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开展企业技术创新审计,通过对企业的创新活动进行评估定位分析,发现目前技术创新状况与期望状况间的差距,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

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机制。但就目前运行的工作机制而言还存在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不利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深入发展。因此,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机制势在必行。健全整改责任制,明确国有企业领导人作为整改第一责任人,强调审计整改结果在书面告知审计机关的同时,要向同级政府或主管部门报告,并向社会公告。

(三)围绕宏观经济政策部署,推动政策贯彻落实

新常态下,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更加注重预调微调,更加注重定向调控,重点支持薄弱环节。宏观经济政策着重以微观活力支撑宏观稳定,以供给创新带动需求扩大,以结构调整促进总量平衡。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应加强对经济政策的科学性及执行的有效性的审计监督,以促进国有资产在合理区间运行。

关注国有企业重大政策措施和宏观调控部署落实情况,对政策贯彻实施的过程进行动态监督,以保证其按照政策设计的要求执行,及时发现和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为;以宏观经济政策执行时资金投入的预算为起点,根据资金支出的流向,对国有企业领导人使用资金的情况按预算要求分期进行真实性、有效性的跟踪审计;关注政策“工具箱”的使用情况,对政策本身存在的不完善、不合理的问题,应及时予以揭示和反映,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在政策、机构方面,应出台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更具体的评价标准,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相对独立的经济责任审计机构,同时透明流程,借鉴美国保护法案,实行广泛监督。具体来说,由于不同领域的国企单位各自特点差异较大,所以评价相应指标确定不可过于机械,应结合实际行业特点选用不同指标、确定不同权重。同时,应将经济责任审计机构从双重领导体制下解脱出来,形成

对新常态下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

独立的上报负责体制,并赋予其相应的行政监督权,实现经济监督与行政监督的有机结合。在监督方面,应推行阳光审计,在审计结果公告上有所突破。

(四)围绕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科学发展

新常态下,以环境污染为代价的经济发展已难以为继。2015 年新的《环境保护法》实施,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应进一步拓展环境审计领域,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良性循环和科学发展。

关注国有企业领导人对新环保法的严格执行情况,是否存在对执法的干扰和法外施权情况,监督环保等执法部门是否存在工作不到位、工作不力的情况,推动“环保法的执行不是棉花棒,是杀手锏”的落实;结合环保需要不断扩大污染治理的企业专项环境审计,如水资源污染审计、土壤污染审计、生态环境建设审计等;以财务审计为环境审计的突破口,大力发展环境绩效审计,即对国有企业环保资金分配使用的经济性、环保投资项目的效益性和环保部门的业绩进行的审查;不断探索新的环境审计模式和创新审计的方式方法,整合审计资源。

面对新形势和新常态,要注重改进审计技术方法,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积极探索、研究经济责任审计领域的新问题、新情况,重点研究如何在大数据时代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数据挖掘和分析,提高审计查找案件线索的效率和能力,实现审计从单点审计向多点审计、从离散审计向连续审计的过渡。

(五)围绕经济风险隐患,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新常态,各项改革措施相继推出,稳增长成为重要经济目标,各种经济矛盾与风险隐患逐渐暴露。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应加强对国有企业经济运行中风险隐患的揭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关注经济“去杠杆化”,防控国有企业债务风险和金融风险,跟踪存量债务的潜在风险及化解情况,监督国有企业新增债务的举借和使用,跟踪影子银行情况,防范银行业坏账增加导致的风险;关注“去产能化”,防止相关行业形成密集性风险。

加强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是强化审计的监督职能、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是保证财政资金安全、加大经济风险监控、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促进依法行政的内在要求。应督促被审计国有企业领导人认真执行审计整改,把涉及国家重大决策部署、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方面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作为一项重要审计事项,并公示整改情况,推动被审计国有企业及时整改、规范管理。

对新常态下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

(六)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健全整改责任制

审计结果的运用是审计存在和发展的关键。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应当归入被审计领导干部本人档案。因此,必须加强审计结果的综合运用,一方面审计结果运用要服务“党管干部”的宗旨,要突出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职”重点。

对发现的国有企业被审计领导和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按照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制度及时通报情况、落实整改、责任追究;另一方面是对经济责任审计事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和分析权力运行中带有普遍性、规律性和倾向性的问题,提出标本兼治的审计意见和建议,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和更宽领域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建言作用,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合格的领导干部人才支撑。

(七)强化经济责任审计队伍建设

李克强总理最近在听取审计工作汇报时指出,要加强审计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一支素质高、业务精、作风优、能打硬仗的“审计铁军”。总理的指示为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和努力方向。根据目前经济责任审计队伍现状,当前宜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是从严管理队伍,始终坚持以品德为核心、作风为基础、能力为重点、业绩为导向,确保审计人员认真履职、无私奉献。

2.是要锤炼精湛的业务本领。经责审计工作专业性强、责任重大,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过硬的基本功。不仅要会查账,更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不仅要会审数据,更要通过数据找规律;不仅要精通财务,更要熟悉政策法规和被审计单位的业务;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更要善于推动解决问题;不仅要“一专”,更要“多能”。审计人员只有具备过硬的本领,才能充分发挥审计的功能和作用。

3.是要铸造铁的纪律作风。为此,要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守各项纪律,深入践行“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切实做到“实、高、新、严、细”。队伍强,则事业兴。一支对党绝对忠诚,对法律绝对忠诚,敢于审计、善于审计,纪律严明,勇于担当、无私无畏的“经济责任审计铁军”,必将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对新常态下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

三、国家审计信息化发展展望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组织模式架构审计业务和审计管理体系。因此,以实施电子审计体系为主要内容的“金审”三期工程是国家审计信息化的一个发展方向。电子审计体系是国家电子政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行政执法综合监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十二五”期间,要重点建设、完善和提升“一个中心”(数字化审计指挥中心)、“五大体系”(国家电子审计体系、计算机审计方法体系、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国家审计信息资源体系、信息安全保密体系)和“五大系统”(审计实施系统、审计管理系统、联网审计系统、移动办公系统、模拟审计系统),逐步形成涵盖决策指挥、现场实施、业务管理、质量过程控制、机关事务管理等各环节的审计信息化、数字化格局,推动审计能力和技术水平提升。

按照国家审计政务的基本职能和发展职能需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方式,打造信息化环境下的电子审计体系转型发展的技术支撑和发展模式,发挥电子审计体系在国家审计促进和完善国家治理中“免疫系统”功能的支撑作用。

(一)积极推进创新模式的持续发展

基于“云”的移动审计共享模式,总体分析、分散核查、整体研究模式,在线实时多级联动动态监测跟踪联网审计模式,以计划为主线的审计管理质量控制数字化模式。

(二)数字化综合分析和绩效评价模式建设

审计署“十二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指出,建立综合数据分析平台为总体分析、多级联动等发展模式提供支持,开展多专业融合、多视角分析、多方法结合、多层级联动的分析。同时,全面推进绩效审计,建立制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和其他审计绩效审计方法体系。为此,需要构建数字化综合分析和绩效的数字化审计分析评价模式。

(三)模拟审计和风险仿真预测模式建设

《审计署“十二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指出,建设模拟审计实验室为审计业务、审计管理和领导决策提供仿真预测等有效支持。为此,需要构建模拟审计和科学实验系统,一方面为数据分析和审计学习提供真实场景模拟的审计环境,另一方面对财政、社保等重要行业的突出矛盾、潜在风险的风险预测提供计

对新常态下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

算机多维分析、仿真分析的科学实验环境。

(四)电子审计组织指挥模式建设

审计署关于构建国家电子审计体系进一步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加快数字化审计指挥中心建设,包括组织指挥系统、信息展示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三大部分。其中组织指挥系统重点包括对全国性审计项目的统一组织指挥,以审计计划为主线的数字化审计管理和质量控制的统一组织指挥;信息展示系统重点包括全国性统一组织审计项目等各类信息的多方式交互和展示;决策支持系统是通过对全国性审计项目和审计计划管理的实施进度、重大问题的普遍性与倾向性、审计资源配置与调度、审计质量控制等内容的信息展示和分析,提供科学决策,及时下达指导意见的功能。

(五)信息系统审计将成为国家审计的重要内容

审计信息化建设,要经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开始的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对电子账表进行审计到计算机作为一个系统实施联网审计再到计算机作为一个对象实施信息系统审计,逐步实现审计手段的现代化。因此,随着会计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逐步加大对信息系统审计的力度,关注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信息系统的审计成为必然。综上所述,利用计算机审计技术将有效地发挥审计监督职能,全面提升审计能力和技术水平是审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必将对审计事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新技术、新产业、新应用不断涌现,国家电子政务得到快速发展,国家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也必须努力适应、快速跟进,以“金审工程”建设为依托,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同时要转变思想观念,加强管理体制、队伍结构、组织领导等方面的建设,才能使我国国家审计信息化迈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促进审计事业科学发展。

五、总结

在新常态下实现新发展,经济责任审计应主动作为,深入思考与积极谋划。当务之急是要认真学习,理清思路。深刻理解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上级确定的审计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原则,紧紧围绕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带着“大局”观念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用“全局”意识指导审计实践。

大力推进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审计监督全覆盖,把对重点

对新常态下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

地区、重点部门、重点单位和关键岗位领导干部任期内至少审计一次的要求落到实处。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中“把查处重大突出问题作为重要工作目标”,充分利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特点和优势,精准把握审计切入点,以点带面实现审计目标全覆盖。切实做到“五个高度关注”:高度关注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和宏观调控部署落实情况、高度关注公共资金安全高效使用、高度关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高度关注民生和生态文明建设、高度关注各项改革措施的协调配合情况,确保当好重大政策落实的“督查员”和人民利益的“守护神”。切实发挥审计反腐“尖兵”和“利剑”作用。为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发展发挥独特的促进作用,充分发挥审计的保障和监督作用。

参考文献

[1] 戴本骄.当前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商场现代 化,2013(7):95-96.[2] 倪剑平.略论经济新常态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创新与发展[J].审计与理财,2015(2):17-18.[3] 陈卫东.论新常态下国有企业负责人的责任担当[J].理论与当代,2015(5):21-23.[4] 张子洪.浅议新常态下审计监督[J].审计与理财,2015(5):29-30.[5] 游异.新常态下如何开展审计监督[J].中国集体经济,2015(16):32-33.[6] 殷洁雯.浅谈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J].财务与会计,2011(9):49.[7] 黄红梅.浅谈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J].现代经济信息,2013(3):126.[8] 李建华.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会计之友,2011(8):106-109.[9] 魏昕.新常态下国有企业改革给国家审计带来的挑战及对策研究[J].经济视角(上旬刊),2015(1):31-32.[10] 辜雅莉.新常态下国家审计职能实现路径探究[J].审计与理财,2015(4):19-21.[11] 郭宁.经济新常态下国家审计促进依法治国的实现路径[J].理财,2015(5):81-83.[12] 王铁肩.新常态下国有企业审计创新的三大方向[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4):172-173.[13] 王宇捷.国有企业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研究[J].河北金融,2012(6):47-48+58.[14] 李锋.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_[J].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2014-2015),2015.[15] 张慧莲.中国经济-新常态[J].银行家,2014.[16] 熊杉.国企领导人员经责审计与国企改革发展[J].理财,2013(5):89-90.[17] 赵夫.国有企业领导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思考[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2(3):56-57+68.[18] 蒲诗濛,孙博.国企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及其防范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1):143-144.[19] 田渊.国有企业领导人的经济责任审计[J].河南科技,2012(8):48.[20] 齐建国.中国经济_新常态_的语境解析[J].西部论坛,2015(1):51-59.[21] 赵爱玲,李洪杰.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J].财会通

对新常态下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

讯,2013(13):77-78.[22] 吴岚.国企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及其防范[J].财会通讯,2014(4):83-84.[23] 孙敏.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研究[J].上海企业,2014(8):73-75.[24] 张占斌.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趋势性特征及政策取向[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1):15-20.[25] 蔡鹏.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J].财经纵横,2015(03):211.[26] 李方静.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问题的探讨[J].东方企业文化,2014(20):167.[27] 余海军.以平衡记分卡为基础构建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初探[J].商场现代化,2013(14):170-172.[28] 郭楚忠.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难点及其对策[J].中国内部审计,2011(9):54.[29] 孙千惠.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思考[J].审计月刊,2014(2).[30] 郑志刚.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3(7):85-88.

下载国有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困难及其根源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有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困难及其根源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议经济责任审计.doc修改版

    浅议经济责任审计 摘要经济责任审计是对我国领导干部的一种有效的管理与监督方法。但是经济责任审计发展至今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依旧存在界定错误,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审计结......

    经济责任审计

    西北电力建设第三工程公司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办法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企业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正确评价经营者任期内的经济责任,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和改善企业经营管理,保证国......

    经济责任审计

    关于××监狱×××同志 任中(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报告 厅领导: 根据《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广东省地厅级以下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和......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分析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分析 摘要:消防部队经济责任审计是消防部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之一,是新形势下加强干部监督管理,促进领导干部全面履行经济职责而采取的一项重......

    分析根源

    二、问题根源不可忽视 涉农资金监管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涉农资金管理部门的职能交叉重叠。从目前情况看,涉及政府财政部......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及对策(精选5篇)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经责一科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审计工作无论在执法环境还是经费保障上,都有了明显改善,履职能力也大为增强,审计成果亦越来越引起......

    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主要职责(五篇范文)

    一、纪检监察部门的主要职责:研究经济责任审计的有关事宜,参与对审计中发现的重大问题的决策;受理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应当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问题,及时向审计部门反馈涉嫌经......

    2015经济责任审计实施方案

    2015经济责任审计实施方案 方案一: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保证质量并按时完成任务,统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规范和各项要求,根据《审计法》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