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根源

时间:2019-05-15 12:25: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分析根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分析根源》。

第一篇:分析根源

二、问题根源不可忽视

涉农资金监管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涉农资金管理部门的职能交叉重叠。从目前情况看,涉及政府财政部门、计划管理部门及扶贫办、农业综合开发办;行业主管部门又涉及农业、林业、水利、畜牧、农机、民政、科技等部门。这些部门对同一类型资金或项目实行多头管理,如果协调不好、缺乏科学统筹,就成了“都管都不管”的空白地带,造成资金投入分散、难以集中办大事,影响使用效果。

二是地方财政困难,农业投入力量不足。目前,大多数农业专项资金都规定了各级财政配套资金的比例,而很多市级以下财政,基本上是吃饭财政,运转困难,难有财力配套。地方政府为了争取上级对农业的投入,只得采取虚报地方财力、编制虚假报告。为应对上级的检查和验收,也只得搞虚假配套、虚假自筹、虚列工程支出等活动。

三是资金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由于政府管理部门自身资金不足,基础设施建设等投入都依赖于上级财力,部分单位想方设法争取项目,取得资金。一旦争取资金成功,就挤占、挪用来弥补机关经费不足,导致管理出现问题。这主要在于没有建立严格的资金或项目管理的监督检查机制,缺乏一整套全程的监控措施。

四是行政干预影响监管执法的独立性。涉农资金监管工作中所涉及的问题,也是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各级政府、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极为关注。但由于受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影响,过多考虑当地利益,怕给当地政府和领导捅漏子,对问题不能如实上报和公开,往往内部消化、内部处理。或者是对违法违纪问题不以为然,认为“法不责众”,只要截留、挤占挪用的资金不落入“个人腰包”便不予处理处罚,即便做出处理也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缺乏力度,影响执法的公正性、严肃性。

三、方法对策值得探究

涉农资金监管中存在着矛盾和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在各地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解决的方法和对策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应着力强化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强化思想认识,确立涉农资金监管工作的基础地位。涉农专项资金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解决“三农”问题、实施强农惠农政策的具体体现,做好涉农专项资金的安排使用,确保涉农资金切实发挥效益和安全运行,不仅仅是简单意义上的经济问题,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政治问题。这就要求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高度重视涉农资金,严格按照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强化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确立涉农资金监管工作的基础地位。

二是强化前瞻性,填补涉农资金监管的“空白”地带。对涉及国家农业资金的非国有经济组织,只要存在涉农资金分配

制约关系和涉农项目审批监督制约关系的,必须开展延伸监管。要从涉农资金分配拨付的源头查起,或从资金使用的基层单位、个人逐级核查,资金运行到哪里,就追查核实到哪里。同时还可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按照政府的要求进行监管,或者委托社会中介组织进行查证,填补涉农资金监管的“空白”地带。三是强化源头管理,拓展涉农资金监管领域。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以源头为抓手,按照分级负责和条块管理的原则,分别建立涉农资金和项目档案,对其实行备案制、公示制和责任追究制;涉农项目、资金的管理部门应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切实加强系统内的层级管理和监督,形成监管合力。同时,针对涉农资金结构性变化的新情况,要以国家预算安排的农业专项资金为主线,延伸监管其他涉农资金。在确保监管覆盖面的基础上,要抓住资金源头,从“大”处做文章,在“细”上下功夫。要按照使用范围和流向跟踪,对那些掌握涉农资金数量多、项目多、资金活动频繁,与农村农业关系密切的部门和单位,进行重点监管,促使涉农资金的安全正常运行。

四是强化督办力度,确保涉农资金的安全完整和规范高效。对涉农资金中发现的违法违纪行为要加大查处力度,做到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各级政府对查出的问题要不捂不漏不袒,必须坚决纠正,整改到位,防止屡查屡犯。如对挤占挪用涉农资金的必须如数追回;对查出问题未落实或未完全落实的,应要求有关部门收回国家投资、核减下年拨款或取消扶持;对个人行为、长官意志造成的决策失误、损失浪费等,必须追究个人责任。同时,还要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从根源上找原因、查漏洞,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尽量减少资金运行中的“跑冒滴漏”。同时,建立健全审计与财政、监察等有关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协作,进一步发挥合力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广泛开展警示教育,逐步完善涉农资金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从而提高涉农资金监管的规范性和实效性,确保涉农资金真正发挥作用。

第二篇:腐败的思想道德根源分析

[题 名]: 腐败的思想道德根源分析 [责 任 者]: 王 莹

[发表时间]: 2001-06-01 [原文出处]: 求是《内部文稿》2001年第6期 [秘密等级]: 公开 [字 数]: 2689 [主 题 词]: 腐败/思想道德根源 [正文]: 腐败的思想道德根源分析

 河北师范大学副校长王 莹 

近些年来,干部腐败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引起广大群众的强烈不满。能否有效清除腐败,已经成为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能否顺利进行,社会能否健康发展,党的执政地位能否巩固,社会主义国家能否长治久安的大问题。我们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反腐败斗争,多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反对腐败,也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腐败现象仍然在蔓延滋长,特别是近年来,腐败的势头发展很快,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且越来越由隐蔽到公开,由个体向集体腐败方向发展,腐败分子的胆子越来越大,贪污受贿的金额也越来越大。更为严重的是,许多人对此已经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一些普通群众往往遇事就托门子、找路子,找个当官的给自己说话,形成了“私事公办”、公事反倒“私办”的社会不良风气。那么,如何解释这些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呢?许多学者对此进行过探讨,如体制不顺、管理不严、监督不力、法制不健全、惩治力度不够等等,在这些方面大家都有共识,笔者也同意这些看法。但笔者认为,这些都是腐败产生的外因,“物必自腐而后虫生”,腐败产生还有其重要的内因,也就在于一些干部的思想出了问题:动摇了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深受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影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偏差,道德情操蜕化、堕落等等。

首先,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发生错位。作为领导干部,应当竭力维护和追求社会整体利益,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腐败行为却往往都是以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维护和追求个人私利为特征的。当然,并不是说追求个人利益的所有行为都是不道德的。而只是说对个人利益的追求是有范围、有界限的。腐败分子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则超出了正当个人利益的范围,是极端自私的追求,是以损害社会、人民的利益为代价的。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引入,强调遵循物质利益原则,注意利益导向,这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是,这也刺激了人们物质欲望的迅速膨胀,不少人推崇实惠、好处、功利,处心积虑、挖空心思地捞钱发财,甚至有的人为了金钱不惜坑蒙拐骗,以身试法。一些干部同样也会受到物质利益的诱惑。他们看到一些人先富起来了,心理上便产生了不平衡。他们便把手中的权力视为是获得利益、金钱的便捷途径,大肆进行钱权交易。

其次,权利义务观发生了蜕变。权利与义务是紧密相连的,行使一定的权利就要履行相应的义务。领导干部居于一定的工作岗位,便获得了运用该岗位权力的权利,这个权力是因这个岗位而具有的,并不是个人的权力。随着履行权力的权利而来的便是运用好这一权力的责任,履行好对人民负责的义务,当好人民的公仆。这是一个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权利义务观。但是在一些领导干部那里,这种权利义务观蜕变为利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谋取个人私利,肆无忌惮地侵吞、挥霍国家和人民的财富。他们把自己看作“民之父母”,以“官贵民贱”、“官大为尊”为行为准则,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把弄权、谋私看作自己的本事,甚至宣扬什么“有权不使,过期作废”等错误观念。

再次,人格发生了分裂。这是当前一些腐败干部典型的道德特征。腐败干部的人格分裂表现为这些人表面上冠冕堂皇,讲得头头是道,实则阳奉阴违,口是心非。在人们面前,他们道貌岸然,表面上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俨然是一个为党为公的好干部;而背后却是我行我素,不顾党纪国法,为了自己的私利,什么集体主义、爱国主义,通通不顾。他们嘴里讲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心里却处处想着谋一己之私利;他们在表面上对腐败表现出深恶痛绝,私下里却心存侥幸,大肆腐败。

最后,深受封建道德观念的影响。我国曾经有过漫长的封建社会的历史,封建道德观念在社会上根深蒂固,对现代社会仍然发生着这样那样的影响,其中一些观念对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起了一定的助长作用。以上情况说明,一些干部的思想道德观念的滑坡、扭曲是腐败产生的重要内因,因此,治理腐败的一个着重点就是要加强领导干部道德建设。

首先,要教育干部先做人,再做官。领导干部要做一个人民群众称道的好官,首先要堂堂正正地做人,要具有良好的道德风范和崇高的人格。中国古代就有“立德为先”的说法,认为立德、立功、立言三者之中,立德居于首位。因为只有道德高尚,立功、立言才能对社会具有积极作用。江泽民同志在1995年《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一文中指出:“领导干部首先要堂堂正正做人。做什么人?建议大家重读毛泽东同志的《纪念白求恩》。毛主席要求共产党员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环境和战争年代不大一样了,毛主席这些话是不是过时了?没有过时,应该说更有现实性。”在今天,如果我们的领导干部能够达到当年毛泽东同志所要求的精神境界,就不会过不了权力关,就会成为人民群众真心拥护的领导干部。因此,这就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一定要在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上下功夫,自觉进行道德修养,不断升华自己的道德境界,“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筑牢抵制腐败的思想道德长城。 其次,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干部牢固树立起人民公仆的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领导干部道德的核心。腐败现象的主要思想道德根源,就是有的干部忘记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加强干部的教育是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应当教育我们的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一刻也不放松对自己主观世界的改造。应当教育干部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人民才是权力的主人。领导干部应该牢固树立“人民公仆”的思想观念,把人民的利益切切实实放在首位,把自己的权力用于服务于人-民,造福于人民,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要公正用权、廉洁用权。 求是《内部文稿》2001年第6期 创建时间: 2001-08-01 修改时间: 2001-08-04 操 作 员: CN=sz/O=notescert

第三篇:大学生自查自纠报告 根源分析 整改措施

自查自纠报告自从踏进大学校门以来,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大学生活与高中生活的不同。自身的思想行为方面也在不知不觉的发生变化,高中时期养成的勤劳、守时、严谨、少说多做等一系列的好习惯渐渐淡去,身上多了懒散、拖拉的坏毛病,说话也渐渐不分场合。一直到我班整风活动我才意识到自己竟变了这麽多。并且在上一次检讨后情况并未明显改善。存在的问题1.不能严格的遵守纪律,不能很好的约束自己。上课前讲话,交头接耳,无视纪律,放纵散漫。2.未尽到一个学生干部应尽的责任。未很好的督促作用,未能以身作则,提高整各班级的纪律性。3.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过程中有太多敷衍了事的成分,违背了自己上大学的初衷。根源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是学习上不够深入和全面;二是态度不够端正、行为散漫。三是自己对自己的认识不到位,没有很好地进行规划和整理。整改措施、努力方向通过这次自查自纠,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认识,增强了决心,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决心在今后努力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解决认识问题,树立紧迫感,增强自觉性。通过自查自纠,敲起警钟,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和不学习的危害性。做到学有所长、学有所专。二是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不做学习上的糊涂虫。学习好自己的知识。努力提高政治素质和学习素质,提高学习水平,改进学习方法,拓展学习领域。三是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有所用,学能致用,活学活用。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将理论与工作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自己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增强组织纪律性。严格按照老师制定的行为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端正态度,从思想到行动,都严格执行此标准。坚决杜绝不该说话的时候说话,这一不良现象。以及其他不该出现的行为。

五、加强自身建设,严格要求,自我加压。始终保持积极向上、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在学习中自觉地服从、服务于大局,自觉地把自己的行为和班级的全面改进联系起来,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六、从严律己,学习上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自觉执行班级的规章制度,切实通过这次自查自纠活动提高自己的素质,提升自己在这次的自查自纠的活动中,我对自己的行为态度进行了深层的剖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决心改正,在此次自查自纠以后的我定是全新的我。

第四篇:剖析根源

剖析根源

以上方面存在的问题,静下心来分析存在的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说到底还是自己的私心杂念在作怪,归根结底,还是自己党性观念不强、党性修养不够。

1、思想上放松了学习。没有认识到学习是提高理论水平、提高工作水平、增强政治观念和大局意识的根本所在,所以造成被动学习,马虎应付,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2、对自身要求还不严。尽管自己工作比较勤恳,但总认为自己农村工作时间比较长,思想上有所滑坡,平时工作偏重依赖分工,主动工作的积极性不够。在做完工作之余,做为人大主席、党委副书记和纪委书记,没有能够很好的关心协作其他班子成员完成其他工作任务。同时对村干部的日常管理还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3、开拓进取心还需加强。满足于已有的成绩,思想上有等待和观望的情绪,主动打开工作局面的意识需进一步增强,遇着问题还存在推着干的思想,工作上采取新思路、新方法方

第五篇:中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根源的经济学分析

中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根源的经济学分析

主讲人:吴培贵

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中学教师参加持续教导的动因能否由外在压力转化为内在需求,这是中学教师持续教导能否保持永久生命力的要害。而这一转化的实现取决于中学教师对持续教导的偏好程度、支付能力及投资收益率等因素。因此,政府部门须确保并增长持续教导经费的投入,在教导这一行业切实引进市场机制,从推动素质教导评价系统的建立及摸索多种持续教导模式等方面去解决这一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中学教师持续教导在我国开展已有十多年,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其中之一便是中学教师参加持续教导的动因问题。现在有许多观点认为,一些中学教师对持续教导的认识不够及培训方所供给的持续教导的质量问题是导致中学教师参加持续教导动因有偏差的重要原因。然而,笔者认为,可以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中学教师持续教导这一运动。我们知道,教导具有鲜明的经济属性,它会生产劳动力,是一种产业,是一种消费性产品,更是一种生产性投资。作为新的教导实践情势的持续教导,虽然行政属性浓重,不能以市场行动视之。但仍旧具有经济属性,是一种经济运动。中学教师则是这种经济运动的主体,作为经济主体,他们具有完整的理性,他们参加持续教导的动因是由他们对持续教导的需求程度决定的。需求程度越高,内在动因越明显;反之,则外在动因越明显。经济学中,需求既包含消费需求也包含投资需求,故本文拟运用一般消费需求规律和投资需求规律,对我国中学教师参加持续教导的动因做出经济学分析。

二、中学教师对持续教导消费需求的分析

经济学上,消费需求简称需求,是指消费者在必定时代内愿意并能购置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由此可见,需求是指既有购置愿望又有购置能力的有效需求,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影响需求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1.消费者偏好(即购置愿望)。1

“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加强时,就会增长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反之则相反。而消费者的偏好取决于商品满足消费者需要的程度或商品对于消费者效用的大小。某种商品越能满足消费者需要,其效用就越大,则消费者偏好越强,对该商品需求就越旺。2.消费者支付能力。所谓消费者支付能力是指消费者收入程度与商品价格之差。一般来说,消费者收入越高,商品价格越低,消费者的支付能力就越强,对商品的需求越大,反之则相反。对中学教师而言,他们对持续教导的需求程度受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

第一,中学教师对持续教导的偏好程度。与高级教导相比,持续教导是一种非学历教导,它虽然使受训者的知识得到更新,技巧得到加强,但并不能给受训者带来高学历。在当前文凭主义还风行的条件下,持续教导并不能给中学教师带来社会地位的明显提升,也不能给中学教师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同时,由于平时工作紧张,压力大,对中学教师而言,参加持续教导不仅不是一种精力上的享受,反而成为一种心理上的累赘。正因为如此,有些教师才会发出“持续教导是给教师增负”的慨叹。而且,如果培训方所供给的持续教导的质量不过硬,使中学教师参训后并无获益,还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排挤心理。当然,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中学教师,对持续教导的偏好是有差别的。来自于城市的大多数教师,由于他们面临的竞争更激烈,教导教学改革的压力也更大,危机意识浓重,因此有着较为强烈的进步教导教学能力的需要。持续教导对他们而言,有着更大的效用,他们对持续教导的偏好也就强烈一些。相反,经济欠发达的边远、农村地区,教导教学改革的力度相对较弱,竞争压力相对较小,教师们对持续教导的需求也就弱一些。高级中学的教师和初级中学的教师相比,中级职称的教师和初级职称的教师相比,由于其处境、素质不同,前者比后者对持续教导的偏好更强烈一些。但从总体上来说,中学教师对持续教导是缺乏强烈偏好的。

第二,中学教师对持续教导的支付能力有差别。持续教导的收费可能不算高,但加上食宿和交通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因此,需要中学教师具有必定的支付能力。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持续教导是一种准公共物品。它具有竞争性,即持续教导供给服务的增长所引起的边际成本并不为零,每增长一个教师来培训,2培训方就要多累赘一笔费用,这阐明它不是纯粹的公共物品。但它能产生宏大的外部经济,即社会效益,表现为通过持续教导从整体上进步了中学的师资程度,从而增进我国基础教导的发展。在经济学中,对于产生外部经济的产品供给者,须由政府部门付费予以补偿。但在实践中,绝大部分教师是自费或累赘大部分费用的。如据对杭州中学教师持续教导的一次调查中得知,有40.5%的教师经费完整或基础自理,只有5.5%的教师全部报销,其余的报销一部分。杭州还是经济发达地区,其他地区就可想而知了。这时,支付能力就完整取决于教师的收入了。而不同地区教师收入的差别是非常大的。城市中学教师比农村中学教师的收入(包含工资和福利)一般高出三分之一;经济发达地区与边远地区的中学教师收入差距更悬殊,有些边远地区甚至还存在着拖欠教师工资的问题。并且前者比后者的培训费用往往更有可能得到报销。因此,支付能力的差别就更加凸显出来,不同地区的教师对参与持续教导的积极性也就大为不同了。

三、中学教师对持续教导投资需求的分析

众所周知,教导不仅是一种消费需求,更是一种投资需求,即消费者不仅从这种消费中得到享受,同时也以此作为一种投资手段。投资是为了赢利,寻求利益最大化。所以,投资需求重要取决于投资的预期收益率。预期收益率越高,投资需求就越旺,反之则相反。假定投资成本为c,投资收益为y,投资预期收益率为R,则 R=(y-c)/c×100%。

可见,投资预期收益率与投资收益成正相干,与投资成本成负相干,投资成本越小,投资收益越大,投资预期收益率就越高,投资需求就越旺。同样,持续教导是中学教师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道路,中学教师对其投资需求的强烈程度取决于持续教导的收益率,或者说其成本和收益的比较。

首先,我们来考核一下中学教师吸收持续教导的成本。其成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际成本,包含持续教导的学费、各种材料费、住宿费和交通费;二是机会成本,即如果不来参加持续教导而能挣到的额外收入。虽然,教师参加持续教导,工资和基础福利照发,但是某些补贴可能会失去。同时,持续教导大都放在双休日或寒暑假,有些中学教师本来可能会在此期间挣一些额外收入,如

3给学生补习、兼课,甚至带学生;还有一些农村教师,平时要兼顾家里的农活现在也兼顾不上了。三是心理成本,由于中学教师平时工作量大,心理压力重,一周工作下来,都盼望能好好休息一下。现在要去参加持续教导,就得以就义闲暇为代价。即使持续教导放在工作日,但学校里落下的工作,照样要在空余时间补上,所以这个代价无论如何都是要付出的。此外,城市教师与农村教师在实际成本的支付上也是有差别的。一般来说,培训地点重要集中在城市,导致后者在住宿费和交通费的支出上明显高于前者。因此,正如有些农村教师提出来的那样,在参加持续教导的经济累赘上,二者是不平等的。这也是导致农村教师参加持续教导不如城市教师积极的原因之一。

其次,我们来考核吸收持续教导所获得的收益。按理说,中学教师参加了持续教导,其人力资本增值了,收益必定会进步。但实际上,在我国存在着一个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低下的问题。中学教师持续教导的投资收益率也不可能很高。我们假设培训方供给的持续教导的质量相当高,态度积极的中学教师明显地进步了自身的教导教学能力和教导科研能力,在教学中如鱼得水,进步了教学效果,也可能在教导教学改革上有了必定的创新。但是即使这样,教师最多早一点评上职称,比别的老师多一点工资收益。据笔者懂得,同一所学校中学教师之间收入的差别并不是很大,即使有差别,也重要是由于教师所带的班级考入重点高中或大学的学生人数不同,因而获得的奖金数额不同而导致。也就是说,对初中教师而言,所教的学生考取重点高中的越多,其所获得的嘉奖就越多;对于高中教师而言,谁教的学生考入大学的人数越多谁的收入就越多。因此,在目前应试教导、全部教导教学评价体制未有根本性变更的情况下,衡量教师程度的标准仍旧是学生的分数,而学生的分数靠大批的辅导材料及教师和学生大批时间的投入也能获得。因此,那些态度消极的教师、甚至不参加持续教导的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强化训练、题海战术照样能进步学生的分数,照样能获取高额的嘉奖。因此,惟一迫使他们参加持续教导的理由就是行政压力、评职称。假若培训方供给的培训质量不尽如人意,则教师从中获得的收益就更小了。

综上所述,中学教师参加持续教导的投资收益率总体上是低下的,有时甚至是负的收益率,在这种情况下,中学教师对持续教导的投资需求状态也就可想而知了。

四、对策建议

由上述分析可知,目前持续教导尚未由中学教师外在被动的需求转化为其内在自觉的需求,是由中学教师对持续教导的偏好程度、支付能力及持续教导的投资收益率所决定的。要增进这一动因的转化,也须从这几个方面去努力。具体对策如下:

1.教导行政部门必须确保并增长对持续教导经费的投入。据笔者懂得,持续教导的经费原则上是由政府部门调拨一点,中学教师所在学校累赘一点,教师自负一点。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政府部门累赘的那一块经费不到位,更不用说增长了。然而,充分的培训经费是确保持续教导顺利开展并真正吸引教师自觉参加的重要保证。因为只有培训经费充裕,才有可能降低中学教师参加持续教导的成本,才有可能改良培训基地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进步培训质量和效果,从而加强中学教师对持续教导的偏好程度。

2.在教师这一行业引入市场机制并建立全面、合理的中学教师评价系统。公平竞争、优越劣汰是市场经济的不二法门。虽然我国教师这一行业早已履行聘请制,但只是流于情势,很少有教师因不能胜任教学工作而遭解聘,除非其有违法犯法行动。因此要切实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真正的聘请制,合格者留用,不合格者下岗。同时,建立全面、合理的中学教师评价系统,定期对中学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进行考核,以此为据,不仅从精力上,更从物质上奖优罚劣,拉开不同程度教师的收入差距。只有这样,才会大大增长中学教师不参加持续教导的成本,从而增长参加持续教导的收益。为此,须进一步进步教师待遇,并全面推动教师资格证制度,让更多的人愿意并有机会参与教师岗位的竞争,迫使现任教师为全面提升自身素质而自觉地参加持续教导。

3.推动教导教学评价体制的改革,加快素质教导评价系统的建设。应试教导评价仅指向学生及学生的学业程度,进而以分数作为重要评价指标。这种评价

5系统造成的成果便是教师和学生都缭绕着分数转。校方和中学教师本人为了进步学生的分数,不惜挤占学生的自习时间和假期。据笔者懂得,中学毕业班的学生在假期里几乎没有多少可以供自己自由安排的时间,因为被各种补习挤得满满当当的。与此相对应,中学教师的休闲时间也被压缩,少得可怜,这必定增长教师参加持续教导的机会成本和心理成本。同时,应试教导只要教师多花点时间,多让学生做些习题就能取得效果,因而较难考量出教师的真实程度,助长了某些教师进步自身业务素质的惰性。而素质教导则不同,其目标是使每一位学生都具备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巧和身材心理等方面最基础的素质。其评价强调基础性,重要评价学生是否已经具备最基础的素质。素质教导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请求,对中学教师来说,将是一个极大的寻衅。为了迎接这个寻衅,中学教师将自觉自愿地参加到持续教导的行列中来。

4.摸索中学教师持续教导的多种模式。模式的不同会影响中学教师参加持续教导的成本,基地培训有其明显的优越性,但持续教导各方面的成本都难以降落,不易解决中学教师持续教导中存在的工学抵触。校本培训模式、自学为主的持续教导模式,虽然有必定的缺点,但都将降低中学教师参加持续教导的成本,可以较为有效地解决工学抵触,并且校本培训模式针对性、实效性更强,从而进步了持续教导的效用,也就能够进步中学教师对持续教导的偏好程度。

因此,在持续教导的实践过程中,应尝试多种模式联合,机动多样化,以增进中学教师参加持续教导动因的转化。

下载分析根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分析根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风问题的根源分析思想汇报

    尊敬的党支部:早在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同志就严厉指出过党内存在的各种不好风气,并通过整风运动成功地净化了全党,不仅为革命的胜利提供了精神支撑,而且开创了执政初期的一代党风......

    看病难看病贵的根源分析 任凌云

    看病难看病贵的根源分析 任凌云 2011-01-18 一、看病贵看病难的主要表现 1、药价虚高让政府和患者都不堪重负。 据统计,从2000年到2003年,中国医院的收入增加了70%,但实际上治疗......

    我国乳品产业链危机产生的根源分析

    乳品产业链分析及基本对策乳品产业链整体涉及原料奶生产、乳品加工及贸易和终端消费三大环节。未来如何使中国乳业保持健康、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是亟待需要解决的理论与现实问......

    病--根源解析

    善人讲讲---病根源 一、两位大善人简介 王凤仪先生(1864——1937)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民间教育家,伦理道德宣传家,女子教育的开拓者。早年是农村长工,未曾读书,因笃行忠、孝,自诚而明......

    安全之根源

    安全之根源作为一名煤矿工作者,我们要深知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发展的重要性,所以我们要时刻记着“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生命对于我们来说是沉重的,这种沉重源之于生......

    “四风”问题的根源分析和破解设想

    摘录 “四风”问题的根源分析和破解设想早在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同志就严厉指出过党内存在的各种不好风气,并通过整风运动成功地净化了全党,不仅为革命的胜利提供了精神支撑,而......

    国有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困难及其根源分析

    国有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困难及其根源分析作者:丁朝霞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690更新时间:2005-12-16 14:13:05【摘要】国有单位的经济责任审计的开展是很必要的,但其执行的效......

    分析经济危机根源(可用于制作PPT)(精选五篇)

    序(引言)自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世界资本主义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这个阶段不同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分析的自由资本主义阶段,也不同于列宁在《帝国主义论》中所分析的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