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看病难看病贵的根源分析 任凌云
看病难看病贵的根源分析 任凌云
2011-01-18
一、看病贵看病难的主要表现
1、药价虚高让政府和患者都不堪重负。
据统计,从2000年到2003年,中国医院的收入增加了70%,但实际上治疗的病人却在逐年减少。只有25%的城镇居民和10%的农村居民拥有某种形式的医疗保障,全中国约一半的人口在生病时无力接受医疗救助。中国卫生部对116个农村地区进行的调查显示,因疾病死亡的5岁以下的农村儿童中,约一半的人没有到医院接受救治,其中28%的人是因为无力预先支付医药费而被医院拒绝收治。新医改后的随着城市医保和新农合推行,城市居民和农民看不起病的情况有所缓解,但是药价虚高的问题没有解决,看病吃药仍然是很多人不能承受的负担,很多人在重病面前选择放弃治疗。
2、好医院是稀缺医疗资源
北京妇产医院号贩子搞兼职,孕产服务一条龙。对此,中国之声特约观察员曹景行认为:号贩子搞兼职背后反应出,当前社会中,有某些需求正规的行业还是不能够满足公众的需求,这就给了号贩子以活跃的空间,也证实社会当中优质的医疗资源仍然十分稀缺。山西省人民医院日平均门诊诊疗人次为2457人次,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为2919人次,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达到了3258人次。枯燥的数字折射出的是真实的场景:门前拥堵的车流,院内穿梭的人流,楼里候诊的人群……在有限的几所省内知名大医院里日复一日呈现着这样的场面。
二、看病贵看病难原因的收集
1、药价虚高的原因收集
专家学者、人大代表、政府官员等各类人群都对药价虚高的问题进行分析,给出了原因并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方法,归纳起来就有这些。
⑴政府的原因。今年两会期间,药价“虚高”再次成为热点问题。卫生部高强副部长面对记者说到:“尽管涨了几十倍,但你去查查,肯定没有超过国家的最高限价,也就是说,再贵也是合法的!……这说明药价不合理首先是政府定价太高……”。这说明现行的药品价格管理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运行规律要求,是造成药品价格虚高的重要原因。
⑵药品生产企业的原因。我国目前现有制药企业6700多个,大型企业只有314家,许多企业是低水平重复生产,品种趋同、市场竞争激烈等原因,并且国内创新药品不多,生产企业在销售中缺乏产品竞争力,只能通过给回扣等手段促销,这就为各种不合理费用提供了空间,也直接导致药价虚高。
⑶医院与医生原因。目前我国医院是药品销售的最主要渠道,占药品市场的75%~80%。对于患者而言,医院是卖方市场,但药品与一般商品不同,对于药品患者没有选择权,只能听医生的,这使得买方丧失了一般商品消费者享有的自由选择权,加之信息不对称,那么卖方(医院、医生)便很容易销售高价格药品。对于药厂,医院又是买方市场,它有极大的选择权。由于目前同类品种的药较多,医生的选择范围很大。另外以“大处方”为代表的医院过度提供药品服务行为,也会导致药品价格“虚高”不下。由于我国目前医院、医生在药品销售环节中所处的特殊地位,是导致药价虚高的又一原因。
⑷药品流通环节的原因。据业内人士分析,药品从生产厂家到消费者手中都逃不过9大流通环节的层层“盘剥”和加价:生产企业—买断总经销权的大型批发企业―全国各大片区或省级代理―地市级代理―医药公司经销商―医院药事委员会认定采购计划―医院药剂科科长―医生―医院药方统计员。据业内人士透露,有一种药新出厂就虚定零售价每盒88元,以此层层“回扣”倒推,药品零售价回扣5%左右给医生处方,回扣35%左右为医院回扣,35%左右为经销商,整个流通环节回扣64元,药品生产企业还有24元,而这种药品实际生产成本不足12元,经过层层回扣盘剥,药品生产厂家仍有较大的利润。在药品购销环节中的大量“回扣”,通过暗箱操作,进入了单位的小金库和个人腰包。在这种利益驱动下,医院乐意进高价药,医生喜欢开高价药,患者被迫吃高价药的现象就不言而喻了。
⑸以药养医“的补偿机制也对药价”虚高“产生推波助澜的作用。随着医疗体制改革,国家对医院的财政支持不断下降,医院每年的财政支持仅为其每年营运费的10%~15%,剩余的85%~90%要通过医院的药品销售和医疗服务来获得。由于医院的补偿机制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所以”以药养医“便”合情合理“地成为医院经营的法则。药品销售越多,医院收益越多,一些医院甚至还将各科室的个人收入与药品销售挂钩,这进一步强化了医院多卖药、卖高价药的机制,这自然也就会间接促进药价增高。
⑹进口药的原因。国外药价本来就高,加上高额的进口关税,进口药品的价格自然要比国产的贵许多。随着近年来进口药、合资药和国产新药这三种高价药大量进入市场,无形抬高了国内药价的总体水平,以致许多国产新药纷纷以进口药或合资药价格作为定价的参照,从而造成药价虚高。
鉴于上述医药环节出现的问题,人们也从不同侧面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不少解决方法。一是整顿治理药品市场,如药品招标、合理制定零售价等;二是治理整顿医院,如提出医药分家,提高医务人员的思想觉悟,加强医疗系统的管理,加快卫生体制改革,引入竞争机制等;三是加大政府对卫生事业的补偿机制。政府为解决药价”虚高“,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如医药分营、药品招标等,但政策执行效果并非十分理想。
2、好医院稀缺的原因分析
山西省卫生厅王峻副厅长坦诚地分析认为,医疗服务体系不健全,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足,不能满足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直接使庞大的患者群体集中流向了”好医院“,加剧了在”好医院“里”看病难“的现状。因此省卫生厅医政处李和平处长认为。”如何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使患者真正„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实现患者合理分流,这是有效缓解大医院看病难现实问题的重要途径。“
三、看病贵看病难的根源分析
之所以政府在医疗领域推出的政策失效,就是因为没有抓到问题根源,提出的政策都是些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隔靴搔痒,想当然的好政策。改革三十年来我们医疗体制市场化改革的失败,实际上不是市场机制的失败,而是政府管制的失败,应该说医疗改革的舵手——国家发改委和卫生部是看病贵看病难的真正罪魁祸首。为什么呢?
1、药品政府定价行为本身就是违背价值规律的行为
马克思的价值规律告诉我们,商品的价格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而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且商品的必要劳动时间也会随着技术进步不断发生变化。而政府定价都是以对具体企业的成本进行监审为依据,结果就是用企业成本代替了社会成本,定出的商品价格也就是不科学的。发改委对药品的定价也不可能定得准,结果就经常出现这两种情况:一种是药价虚高,让患者和政府不能承受;一种定价过低让好药没有企业生产,患者无药可医。但是发改委就是抓住药品定价权不肯放手。不仅如此发改委还制定了一个医院药品固定毛利率价格监督机制,使得这些价格虚高假新药在医院大受欢迎,因为价格越高利润越高,并且还可以吃回扣。为什么发改委要抓住一个危害百姓利益的权力不放呢?关键放弃了手中权力,就是放弃了部门既得利益。
2、公立医院虚假的公益性是导致好医院稀缺的根源
王峻副厅长坦诚地分析认为,医疗服务体系不健全,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足,不能满足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直接使庞大的患者群体集中流向了”好医院“,加剧了在”好医院“里”看病难“的现状。但是实际上,公立医院的虚假公益性才是导致好医院稀缺的根源。公立医院的假公益性使得医院赚钱再多都只能装着没有赚钱,不敢扩大再生产,结果使优质医疗机构不能像其他企业一样扩大规模,使得优质医疗资源成为了稀缺资源。例如湖南的湘雅医院赚的钱早可以再开100个湘雅了,但是领导们宁愿把钱烧掉也不能把钱拿出来开新医院,因为这样就会危害公立医院不能赚钱的虚假公益形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已经成为了市场竞争的主体,但是采用是行政事业单位的治理模式,就是一个四不像。医疗事业的公益性应该通过政府建立全覆盖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来体现,但是卫生部就是强烈要求保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其实质就是想保留卫生部门对公立医院的绝对控制权,就是守着自己的既得利益不肯放手。
3、其他原因都是上面两个根本愿意引发的⑴政府的原因我就不分析了,政府的原因当然是价格管理者发改委和行业主管部门卫生部的错误行政行为。
⑵关于药品生产企业。我国目前现有制药企业6700多个,市场竞争激烈应该会让中国的药价成为世界最低的地方,但是正好相反成为了世界上药价最高的地方。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发改委的给医院制定的固定毛利率加价政策扭曲市场规律。因为利润率是固定的,医院要追求利润最大化,就必然造成医院花费的成本越高,医院获得的利润也就越大,就是医院
进的药越贵赚钱就越多,而不是进的药越便宜赚的钱就越多。正是这种发改委的给医院制定的固定毛利率加价扭曲市场机制的政策造成了药品生产企业通过提高价格送回扣风气。⑶关于医院与医生原因。目前我国医院是药品销售的最主要渠道,将来医院也是药品销售的最主要渠道。确实对于患者而言,对于药品患者没有选择权,只能听医生的,使得买方丧失了一般商品消费者享有的自由选择权。但是医生为什么这样做呢?难道所有的医生都是良心变坏了,当然不是,除了极少数的医生外,多数都是以治病救人为宗旨的,甚至可以这样说很多人之所以选择医生这个行业就是因为自己有救死扶伤的理想。而且实际上我国的私立医院的药品价格比公立医院的价格更低。造成这个问题根本原因在卫生部要求公立医院保持虚假公益性和发改委政府定价政策造成的。公立医院因为其虚假的公益性,是不能名正言顺赚钱的,但是医院和医疗工作者吃回扣是没有办法监督的,如果硬要监督,只会多一个分赃的而已(市县级纪委和反贪局基本上都是分赃的,没有任何作用)。一般公立医院都有两套账,一套合法收入帐,一套灰色收入帐,药品销售利润除了15%是发改委允许的合法利润,更多的35%是灰色收入。
⑷关于药品流通环节的原因。在药品购销环节中的大量”回扣“,通过暗箱操作,进入了单位的小金库和个人腰包。这种局面是卫生部要求公立医院保持的虚假公益性和发改委的违背价值规律的价格管制政策造成,前面已经分析的很透彻了。
⑸”以药养医“的补偿机制正是市场机制得以发挥的前提,如果没有了”以药养医“的补偿机制,那么私下的红包就会更加泛滥。
⑹关于进口药。市场告诉我们商品价格越高,市场需求会越少,但是发改委的医院药品固定加价率政策使药品价格越高越受欢迎。大家想一想,同样治感冒,用1元钱的青霉素,还是300元成分一样进口药呢,1元青霉素不要成本,医院也只能赚1元,300元进口药取15%利润就是45元。如果你是医院,你愿意用什么药。
综上所述,新医改的正副舵手——发改委和卫生部正是看病贵看病难的罪魁祸首,如果他们不从自己的手中权力开刀,他们推出的各种改革政策方案都只能是想当然的好政策,一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政策,一些隔靴搔痒越改越乱的政策。
第二篇:看病难看病贵探讨
探讨“看病难、看病贵”
“看病难”难在基层医疗卫生资源匮乏
“新医改方案出台实施以来,人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得到一定的缓解,但长期存在的卫生资源缺乏及分布不均衡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目前基层医院人才短缺、技术薄弱的问题十分严峻,尤其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医改的瓶颈。”魏武、梁先平代表建议,应尽早解决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问题,否则将影响基层三级医疗网络建设。
有代表建议,要加大对基层医院、农村医院的支持力度,督导和支持三级甲等医院等大医院对基层医院的对口支援工作,提高基层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避免一有小病就涌入大医院,几管齐下将有效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看病贵”的根本出路是全民医保
“中草药效果好,价格较低;抗生素价格昂贵,副作用大,剂量也难以掌握。”赵晓宇代表是万荣中医院院长,关于“看病贵”,她有不同见解,认为西医动辄花费几万几十万,贵在药而不是贵在医,贵在中间环节而不是贵在治疗手段。选择中医药固然价低效果好,但也还不是解决“看病贵”的最有效办法。
“惊喜地看到,政府将城镇医疗保险的补助标准在去年基础上,每人再提高40元。” “虽然我国的城乡合作医疗水平近几年发展得很好很快,但离人们的期望值还是有一些距离。”关毅代表希望,尽快实现全民医保,尽早能看到全民实现公费医疗,这才是解决 “看病贵”的终极路线。
医患关系紧张的破解之道是人性化服务
“人和人之间究竟怎么了?”近来,医患关系紧张的例子不胜枚举,代表们认为,医疗问题不仅仅是专业技术水平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关乎道德,关乎诚信。不少代表长期在一线工作,非常了解患者,也能体会医生的艰辛。关于医患关系紧张的问题,关键在转变从医人员的工作作风,改善医院的医疗服务,提供更加贴近群众、更加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第三篇:浅谈“看病难,看病贵”
浅谈“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近年来,“看病难,看病贵”的呼声不绝于耳,那么什么是“看病难,看病贵”?“看病难”可分为两种。第一是“绝对性”看病难,是由于医疗资源绝对不足无法满足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看病难”,这往往发生在我国中西部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地广人稀的偏远农村地区。第二是“相对性”看病难,是指由于优质医疗资源相对于居民需求的不足,造成患者去大医院看专家“难”。突出表现为许多人看小伤小病也涌到大医院,大医院人满为患。这是目前“看病难”的主要表现形式和特征。看病贵”的概念更复杂,涉及到看病就医的价格、费用以及医疗费用对家庭个人的经济影响等方面的情况。第一种是“个人主观感受的看病贵”。患者主观认为看病就医所花的钱超过了自己的预期水平,或者认为所花的医疗费与看病的效果相比不太理想,钱花得不是“物有所值”。第二种是“家庭无力支付的看病贵”。是看病就医的总花费超过了家庭支付能力而影响了家庭正常生活,甚至因此花掉存款,卖掉家产,造成“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问题。第三种是“社会无法承受的看病贵”。
“看病难,看病贵”是大家普遍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个问题呢?第一,国家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国家财政对医疗行业投入不足,导致公共卫生领域和百姓的基本医疗得不到有效保障,让医院自生自灭,医院为了自身正常运营,不得不走“以药养医”的道路,这直接造成了患者看病费用高的现象。第二,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医学生毕业后首选三甲医院,大多数即使考研深造,也不愿意到基层医院,这使得基层医院医疗水平普遍低下。而患者生病后,只要有能力,不论大病小病都要到好医院挂专家号,使得医疗资源严重浪费。好医院的就诊人数多,利益大,有资金购买先进的医疗器械,而基层医院则不行,如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好医院越来越好,基层医院越来越差。第三,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流通和管理秩序混乱。目前,全国有400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8000多家药品批发企业,还有12万家药品零售企业。这些企业都需要经营、收费、加价来维持,所以药品价格节节攀生。同时药品生产企业大量生产替代药品,国家降低药品价格,企业就会马上停产这种药,再生产新药,结果还是高价药,所以老百姓感觉不到实际的效果。医院购买新的医疗器械后,必定要从中获利,于是便出现了不管需不需要都做检查的“过度医疗”现象。第四,政府相关部门监管不力。政府相关部门没有对医疗机构的规模、药品的采购和售价、大型仪器的购置及使用和新技术的采用等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监督办法。
那么应该怎样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呢?第一,国家应该加大对医疗行业的财政投入,负担医生的工资,减少病人开支。第二,健全分级诊疗制度,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制度,鼓励医学人才到基层中为人民服务,加大医疗资源向基层医院倾斜力度。第三,加大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流通和管理秩序整改力度,让老百姓能够用上便宜药、放心药。第四,加强政府相关部门监管力度,杜绝开高价药和“过度医疗”现象的滋生。
我坚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用中国式的方法解决这个世界性的难题。
第四篇:看病难看病贵自查报告
医务科关于看病难看病贵的自查报告
检查规范诊疗服务行为,推进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情况(20分)
一、严格执行同级医院检查结果互认制度
按照《卫生部办公厅加强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建设推进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工作的通知》,在加强医疗质量控制的基础上,我院与安岳县中医院达成检查结果互认协议,其中互认项目有:
1、临床检验(临床生化12项、临床免疫13项、临床微生物1项、其他1项)
2、医学影像(普通放射检查1项、大型设备检查2项、超声检查6项)
3、心电图检查2项。通过推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促进合理检查,降低患者就诊费用。
二、认真推行双向转诊工作
根据省市县关于双向转诊工作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印发了《...人民医院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分级诊疗领导小组;建立了双向转诊机制、标准及流程;充分发挥我院区域龙头引领作用。2015年我院下与全县中心卫生院、部分乡卫生院、民营医院;上与华西医院、省医院、重医附二院等共计50家医院签订了双向转诊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与义务,遵循分级诊疗和资源共享的原则。建立有双方转诊绿色通道,宣传渠道多样,内容详实易懂。专人负责双向转诊病人审核、登记、统计及网络上报等工作,并定期评价和持续改进。
三、加强大型设备的临床应用管理
严格遵循大型医疗设备检查的适应症、禁忌症,提高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率。医务人员严格按照各种设备的特点,进行最优化选择,以最少的检查达到较明确的诊断,减少不合理的检查和重复检查的现象。同时科室对医疗检查结果有具体的记载、分析以及改进措施,促进了大型设备使用的规范化管理,杜绝了短时间内无指征重复检查和多项检查。我院2015年一季度 CT 检查阳性率为79.35%、MRI检查阳性率为86.75%、DR检查阳性率为64.67%,彩超检查阳性率为83.2%。DR诊断符合率79.67%,CT诊断符合率79.70%,MRI诊断符合率84.39%。
四、加强处方管理
制定了《处方点评制度》以及《处方点评管理实施办法》,建立了点评流程,落实专职人员负责处方管理工作。定期抽查处方,对处方中的各类用药信息进行汇总,汇总登记不合格处方,对不合格处方予以通报、干预和跟踪整改,促进医师临床合理用药。开展处方点评,促进合理用药,保护患者利益,重点对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泮托拉唑、左卡尼汀、活血化瘀等药物进行点评,并将点评结果进行通报。2014年共抽查门急诊处方1350张,其中合格处方1299张,合格率96.2%;抽查住院医嘱1680份,合格医嘱1566份,合格率93.2%。
五、严格执行知情告知制度
制定了知情告知制度,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尊重病人的选择权和知情权,维护医院和病人的合法权益,严格落实患者接受大型检查、使用贵重药品、高新技术、高值医用耗材等知情告知制度,坚持因病施治,按照合理检查、合理用药的原则,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选择具有诊断参考价值的辅助检查和疗效肯定的药物并且按照规定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须履行告知义务。
六、逐渐增加临床路径病种,探索费用控制途径
截止2015年一季度,我院已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科室11个,实施病种22个,同时新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睾丸鞘膜积液”2个病种已在实施,其余新增病种也已在推进当中,预计到2015年底病种达30个。各病种均可通过信息化平台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一季度实施病例1504例,进入临床路径的病例数为1310例,完成1219例,入组率为88.0%,入组完成率为93%。并且根据《...人民医院关于修订单病种质量控制及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和《...人民医院关于印发单病种质量控制及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补充规定的通知》文件规定,实行对临床路径完成情况的奖惩,促进了临床路径的正规实施。存在的问题:
个别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率和诊断符合率偏低。整改措施:
加强各种大型医疗设备的适应症的学习,提高检查水平,同时也要加强对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提高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率和诊断符合率。
自查评分:(医务科相关项目)
总分:12.5分;扣分:1分;得分:11.5分 五-1:1分 五-2: 4分(个别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率不达标扣0.5分,大型设备诊断符合率不达标扣0.5分)五-4: 1.5分 五-5: 1分 五-8: 2分 五-11: 2分
第五篇:“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1、“看病难、看病贵”的表现
(1)看病难在哪里
“看病难”比较确切的意思是,病人看病就医要走很远的路、花费大量的时间、耗费很大的心血,才能来到比较满意的医院或看上比较认可的好医生。用卫生经济学的概念表示,“看病难”就是看病就医的地理可及性较差。从其成因及其表现形式看,“看病难”可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绝对性”看病难。这是由于医疗资源绝对不足造成的“看病难”,是因“缺医少药”而无法满足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看病难”。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覆盖城乡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现在这种“看病难”往往发生在中西部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地广人稀的偏远农村地区。
第二种是“相对性”看病难。是指由于优质医疗资源相对于居民需求的不足,患者去大医院看专家“难”的问题。突出表现为:许多人看小伤小病也不去基层医疗机构就医,而是纷纷涌到大医院。大医院车水马龙、人满为患,专家号一“号”难求。门诊看病“三长两短”:排队挂号、交费和拿药的时间长,但医生问诊和检查时间较短。病人入院、检查、手术排长队,抱怨连连;医生连续工作、经常加班,苦不堪言。结果是患者不满意,医生不满意。这是目前“看病难”的主要表现形式和特征。很多人把这种现象称为“全国人民上协和”。
(2)看病贵在哪里
第一种是“个人主观感受的看病贵”。患者主观认为看病就医所花的钱超过了自己的预期水平,或者认为所花的医疗费与看病的效果相比不太理想,钱花得不是“物有所值”。这种认识和感受来源于生活经验。比如,30年前,在县医院做一台阑尾炎手术只需要几十元钱,但是,现在则要花几千元,医疗费涨了几十倍,病人当然抱怨“看病贵”了。
第二种是“家庭无力支付的看病贵”。是看病就医的总花费超过了家庭支付能力而影响了家庭正常生活,甚至因此花掉存款,卖掉家产,造成“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问题。这类“看病贵”的实质是疾病的经济负担过重而缺乏有效的社会医疗保障问题,反过来说,如果有很好的医疗保障,看病不用自己掏腰包,病人就不会抱怨“看病贵”了。比如,儿童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可通过骨髓移植治愈,但其总花费高达四五十万元,普通城市工薪家庭和广大农村家庭一般无力承担。
其实,儿童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发病率很低,一般在每10万个儿童中,可能仅有3—5个孩子患病。如果采用医疗保险的机制,由每个家庭都拿点钱形成一个互助共济的基金,补助那些有患儿的家庭,就可以帮助这些家庭渡过难关。第三种是“社会无法承受的看病贵”。从社会发展角度看,全社会医疗费用的总水平有一种不断增长且增速居高不下的趋势,但如果不能有效控制,当它超过了整个社会的承受能力时,就会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
(1)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
现有卫生资源多集中在城市,其中优质资源又多集中在大中型医院,城乡和区域之间差距不断加大。同时,公共卫生和城乡基层医疗机构资源不足,服务能力较低,服务质量不高,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
(2)医药流通领域混乱
药品流通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缺少规模经营效益。我国的药品批发企业主要是从传统的三级批发体系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批发企业数量庞大,分散经营,各自为政,规模化不够,集约化不够,网络化不够,经营范围能够覆盖全国的批发公司数量极少。
(3)公立医院趋利化
目前,我国71%的医院都是公立医院,承担的服务量占全国医院服务量的80%以上。由于政府长期投入不足,公立医院公益性淡化,形成了“以药补医”的模式,导致医院和医务人员忽视基本药物和适宜技术的应用,倾向于开大处方,争相使用大型设备,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费用,致使医疗费用大幅攀升,还严重损害了患者的健康。我国剖腹产比例远高于正常水平,抗生素滥用情况十分严重,就是这种机制带来的后果。加之一些医院就医流程缺乏人性化设计,少数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存在“冷、硬、顶、拖、推”等现象,医院之间的检查结果不能共享,恶化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强化了患者对看病难的感受。
(4)医疗保险事业落后
截至2009年年底,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已经覆盖了12亿多人口,但仍有1亿多人没有任何形式的基本医保。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仍然偏低,个人自付比例仍占总费用的一半左右。加上我国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和商业医疗保险起
步较晚,覆盖人口和保障力度也不大。因此,很多群众仍然需要自费就医,承受着生理、心理和经济三重压力。
(5)物价指数长期走高
人们感觉医疗费用上升过快。医疗费用也受物价指数的影响,如果除去物价指数的因素,人们对医疗费用增长的感觉也就没有那么明显。
(6)医学技术进步带来医疗费用增加
新的诊疗设备要消耗更多的物质资源,还要由技术高超的医务人员提供,由此带来医疗服务成本的快速增长,也是不可避免的合理增长。
(7)治病模式转变引发医疗费用增加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我国居民面临传染性疾病和慢性病双重负担,慢性病就意味着长期治疗、终身服药、费用高昂。
3、如何破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1)建立和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政府通过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群众个人负担得到减轻。从全国范围看,由于政府不断加大卫生投入以及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不断健全,政府和社会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已经从2001年的40%提高到61.8%,个人卫生支出占总费用的比例则从2001年的60%多降到了2009年的38.2%,人民群众看病就医个人负担过重的问题正在得到缓解。
(2)建立和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地区,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使药价平均下降30%左右。一些地方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为抓手,配套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出现了门诊和住院费用下降、门诊人次和住院人数上升的可喜现象。
(3)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加快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全面覆盖。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大力改善民生的有利时机,增加政府投入,进一步加强县医院标准化建设,切实发挥县医院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龙头作用。完善政府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基层卫生人员经费。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加强收支管理与绩效考核。逐步扩大乡镇卫生院收支两条线管理范围,推进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
(4)加强公共卫生保健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和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完善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体系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建立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促进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5)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和推广
鼓励在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等重点难点问题方面大胆探索,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人事分配、绩效考核、补偿、价格等体制机制改革,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力争取得突破,形成成熟经验,逐步推广。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工作,坚持以病人为中心,重点推动医院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促进因病施治,加强成本核算和控制,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同时,总结推广流程再造、方便结算、错峰诊疗等公立医院便民惠民措施,着力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