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应对行政相对人不配合执法情况
一、拒绝签收办案文书
由于对调查处理的惧怕或是不屑一顾等原因,当事人不愿或拒绝在办案人员送达的各种文书上签收的,可以根据不同情况予以变通处理,以保证送达行为的合法有效。如遇抱惧怕心理,不愿签收的,我们可以与之做耐心仔细的思想工作,告知他行政执法是代表国家和人民利益,以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的国家行政管理行为,对案件的处理不可能任意加重或减轻,签收办案文书是一项司法要求,是尊重违法者权利义务,是保障知情权、法定程序、公开、公正办案的具体体现。如果你拒不签收办案文书,我们还是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使送达文书合法有效的。使之消除惧怕心理或抵触情绪而签收。对那些通过做思想工作仍然拒不签收的,我们可以在送达回证书注明拒绝签收的原因及当时情形,找一些有特殊身份的人,如:警察、法官、基层组织的领导、单位负责人、当事人的直系亲属到现场见证送达,并在其送达回证上签名,办案人员在送达回证上记下见证人员的有效证件号码及联系方式。再有,如对于那些重大案件,办案文书送达事关办案程序和结果的重要文书,如拒不签收的,我们不妨采用送达公正的方法,通过出据合法有效的公证书,保全证据,申请当地公证处派两名公证员陪同监督送达,以公正送达行为。
二、拒绝提供证据
在办案过程中,需要当事人出具各种有关证据,而当事人不愿配合或是怕办案人员了解了更多的违法事实,而加重对他们的处罚,不愿提供相关证据,我们可采取不同方法依法收集,以达到真实了解案情的目的。
1、拒绝提供办案依据 当事人对执法人员的调查,拒绝提供各种办案所需的如合同、帐册、发票等资料或提供虚假材料的,可以采取下达询问通知书的方式,指令其向办案人员提供材料,通知一次不行的,再通知两次,再如不行的,可对送达询问通知书要求提供的资料的行为进行公证,或是办案人员多次电话或书面通知当事人,这样当事人可能预见到我们的工作韧性和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并由此可能也会影响自己业务的正常开展,而愿意提供材料接受调查处理。如更有甚者,不妨以不具备生产、经营资格、不遵守行业规范为由,暂且回收行政许可,迫使其提供材料,接受处理。
2、抽样检查不到场 在执法过程中,不免会涉嫌到某些假冒伪劣、疫染货物,在立案处理时有必要进行抽样取证。这时如果当事人不到场或无法找到当事人的,可以请质量检验机构派人抽样,也可邀请当事人的主管部门、所在地乡(镇)村领导、行业协会、当事人亲属到场见证,并让见证人在抽样取证凭证上签名或盖章。
3、拒绝扣留违法财物 在某些场合当当事人知道执法人员要扣留处理违法财物、疫染货物时,将会给他们造成一定的损失,便可能会负隅顽抗,甚至可能是又吵又闹,煽动不明真相者围观阻挠的,我们应做耐心的解释,使当事人和围观者明白事理,明了违法事实将会产生的后果,以期获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如真是劝解不通,不予理解支持的,可以拨打110,请公安机关介入配合执法。还有,如果当事人在当地具有较大影响,怕不法行为曝光,给自己带来不利影响的,可以请当地电视台派记者摄录现场,予以公布曝光,这样不仅为日后的案件处理提供视听证据,并可推动案件处理的快速有序进行。
4、运输中违法货物检查 在查处办案中,面对当事人运载的违法运输货物,要想使其接受检查,而根据《公路法》的规定,农业行政执法又不能自行上路拦车检查,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可以将运输工具的型、牌号、所载货物的名称通知有权上路检查的交警部门协助扣留违法货物,在辖区内的由辖区内执法人员进行检查,出辖区的通知该辖区的执法人员进行检查,以免违法事实的过失和不良后果的产生。
5、转移、隐匿、销毁有关财物、证据 如当事人不愿提供证据,拒不执行证据保全、暂停生产销售听候检查等行政措施,违法转移、隐匿、销售、销毁有关财物的,可以通过部门协作的形式,向公安机关提请搜查建议,申请对当事人上述违法行为进行检查,或是以证据保全证据依法进行行政处罚。
6、不知违法货物隐藏何处 在办案人员对违法事实已有一定线索,但对大量违法物品不知隐藏何处的情形下,如若直接通知当事人进行检查,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因我们不知货物隐藏何处,情况不了解,当事人拒不接受检查;另一种是可能会打草惊蛇,当事人会将货物转移。我们不妨可以着便装走访当事人周围经营同类产品的经营单位(户)或搬运工以及下级零售商等知情人,让他们协助找出违法货物的存放地点,再择机随同提货人员进入仓库进行检查,或是提请公安机关对其进行搜查,办案人员随同作好勘验笔录,以真实掌握违法事实。
三、拒不履行生效的处罚决定书
面对已经生效的处罚决定书,当事人不予理采,不闻不问,拒不履行的,我们总不能等闲视之,无动于衷,让处罚决定书成为一纸空文,应该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以达到行政处罚的最终目的和维护执法尊严。对那些已责令停业生产经营,限期整改,而拒不执行的,可以采取封存、暂时扣留等强制措施。对已送达罚款通知书,限期缴纳,并告知当事人依据《行政处罚法》逾期不缴纳罚款按每日3%加处罚款的规定,逾期再不缴纳的,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如果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觉得强制执行有不便的,可以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申请上一级人民法院指定异地强制执法。对那些注重公众形象,有能力履行,而拒不履行处罚决定的劣行进行曝光,让其受到社会的舆论谴责,不得不使其得以履行处罚决定。
第二篇:行政相对人案例分析
行政相对人的程序参与权之反思
——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不服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某分局行政处罚案
【案件事由】
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不服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某分局行政处罚,提出行政复议,复议机关维持了行政处罚决定。
【基本案情】
原告北京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登记住所地为北京市平谷区某镇某村,2002年该公司将公司住所地迁至北京市海淀区。2007年3月,被告以原告擅自变更公司登记事项为由,向其作出《责令改正通知书》,限其30日内改正。原告并未按期改正,被告认为原告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之规定,属于擅自改变公司登记事项的行为,拟对原告作出行政处罚,在作出处罚前,被告告知原告享有陈述申辩的权利,原告向被告提交了书面陈述意见,但被告执法人员以该陈述与案件无关当场未接受。2007年10月,被告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并向原告送达。原告不服,提起行政复议,复议机关维持了被告的行政处罚决定,原告仍不服,提起行政诉讼。
【案件焦点】
1.本案的焦点在于行政机关行政处罚决定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正确,但在执法中未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严格遵守法定程序,该处罚是否有效?
2.是否对于相对人的任何陈述意见都需接受并进行复核?
【裁判要旨】
根据法院审查,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十七条第二款第(三)项之规定,判决确认被告所作行政处罚无效。双方当事人均未上诉。
【法理分析】
一、裁判依据及案例评析
法院认为,原告自2002年10月起,未在登记住所地从事经营且未经核准变更登记的情况下擅自迁址,已经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二十六之规定,应当受到处罚。被告行政处罚决定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正确。但是被告在执法中应该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严格遵守法定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
十二、第四十一条之规定,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前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若行政机关拒绝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行政处罚决定不能成立。本案中,被告在庭审中承认原告在收到被告的行政处罚告知书后即向被告提交了书面陈述意见,被告承认当场以该陈述与本案无关为由未接收,在被告提供的档案材料中亦没有对原告书面陈述意见进行复核的证据,且在被告的行政处罚决定书中亦未表达对原意见采纳与否的意见,此行为即为拒绝接受原告陈述、申辩,属重大程序违法,故被告所作行政处罚决定依法不成立。
程序正义原则要求做出对其不利的决定时应允许对方发表意见,并对其意见加以充分考
虑。《行政处罚法》以立法形式对该原则加以肯定,该法第三十一条规定:行政机关在做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告知当事人做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该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行政机关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行政机关应当采纳。据此行政机关在做出行政处罚前必须履行告知和复核程序,告知程序保证了被处罚人的知情权,复核程序则保证了被处罚人的参与权。告知程序和复核程序虽然同等重要,若从实际影响行政处罚结果的角度讲,复核程序对被处罚人更有意义。告知程序只是被处罚人参与行政处罚程序的前提,而通过复核程序,行政机关对被处罚人陈述、申辩理由充分加以考虑,可能改变行政处罚的结果,从而有利于被处罚人。若从自我监督的角度看,复核程序对行政机关更有意义,通过复核程序,行政机关可以掌握调查过程中尚未掌握的事实、证据,有助于更全面考虑案情,防止错误行政处罚的作出。实践中,从行政机关提供的案卷材料看,行政机关基本上能够履行告知程序,在做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告知相对人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给相对人陈述申辩的机会,但听取相对人的意见常表现为若相对人有陈述、申辩的则记录在卷,或者从行政处罚的结果上减少一些拟作出行政处罚的幅度,鲜有反映行政机关对相对人陈述、申辩内容认真进行复核的材料。由此可以看出,行政机关偏重于告知程序的履行,而忽视对被处罚人陈述、申辩意见复核现象的存在,行政机关应该对履行复核程序引起足够的重视,应清楚地认识到复核程序与告知程序同是行政处罚中保障被处罚人权利的重要程序,充分听取被处罚人的陈述、申辩意见并非仅仅是“听取”,而是当被处罚人提出的陈述、申辩意见中存在需要复核的理由、事实或者证据时,行政机关应通过谈话,向有关机关调查等方式进行复核,且将复核结论告知被处罚人并说明理由,或者在行政处罚决定中载明复核的情况,否则,行政机关将构成程序违法,在行政诉讼中将面临败诉的法律后果。如本案中,被告案卷材料中没有对原告陈述意见提出的事实进行复核的材料,法院最终认定被告拒绝听取原告陈述、申辩,确认其行政处罚决定无效。在本案中,原告某房地产公司在提出申辩意见后,被告工作人员未经复核即以其申辩与本案无关为由而拒绝接受。出现这一状况,可能有如下原因:一是多数被处罚人亦“重实体,轻程序”,在通常情况下,更看重行政处罚决定认定的事实,对行政处罚程序比较忽视;二是被处罚人确有违法事实存在,多数案件中被处罚人不进行陈述、申辩或者只进行简单的恳请减轻处罚的陈述、申辩,不提供相应的证据,使行政机关无需复核成为一种常态;三是目前相关立法中没有关于如何履行复核程序的具体规定。
二、行政相对人行政程序参与权的内容
行政程序参与权是指行政相对人为维护其自身的合法权益而参与到行政程序过程中, 就涉及到的事实和法律问题阐述自己的主张,从而影响行政主体作出有利于自己行政决定的一种权利.在法律制度中, 实体法总是通过相应的程序法律制度而实施的, 实体性权利义务也总是通过程序性权利义务而得到落实的。行政相对方通过一定的方式、步骤、手续去实现和保障某个实体结果, 这就需要法律程序给行政相对方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 赋予相对方相应的程序权利,从而实现程序的价值。
(一)行政相对人程序参与权的界定
在涉及国家行政管理的问题上,从各国的法律规定和具体实践来看,行政相对人参与的程序主要是行政程序和救济程序。行政程序是行政主体做出涉及行政相对人权益的行政决定过程,是形成行政决定的“事前程序”,大体上又可分为行政立法程序和具体的行政处理程序。救济程序是对违法行政决定造成损害予以的补救过程,为“事后程序”,主要包括行政申诉程序、行政复议程序和行政诉讼程序。行政相对人的程序性权利, 就是行政相对人在上述两类程序中所享有的权利。
行政程序参与权是指行政相对人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而参与到行政过程中, 就涉及的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公开阐明自己的主张, 从而影响行政主体做出有利于自己权益的行政决定的程序性权利, 这是最具代表意义的公法权利。行政程序的运行必须有公民的参与。参与权实质上就是个人或组织在行政管理中分享的对公共权力的控制力,这种控制力不仅有利于行政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对行政主体权利的控制,也有利于行政执法过程中个人或组织权益的保障和实现。通过参与, 公民有机会主张自己的权利, 并在行政参与权的行使中实现自己作为权利所有者的利益。通过对行政权运行的参与,公民可以随时随地以国家主人公的姿态和精神关注、监督、控制行政权的运行,从而使行政主体做出的决定建立在较为公正的基础之上,有力防止行政权的滥用。
(二)行政相对人参与权的权利基础
行政相对人的程序参与权来自英国普通法上的自然公正原则。自然公正原则包括两个最基本的程序规则:其一,任何人不应是涉及自己案件的法官; 其二, 任何人都不能在不给予公平的审判机会之前受到惩罚。在美国,它表现为正当法律程序,在行政法意义上是指要求一切权利的行使剥夺私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时,必须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当事人具有要求听证的权利。参与权是在行政法领域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保障。虽然在行政法研究中有许多学者论证行政法律关系的不对等性, 却极少有人主张行政法律关系的不平等性,因为法治的基本要求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从法理学角度而言, 不对等性也是人们对行政法律关系的误读, 不对等性仅仅是行政法所调整的行政关系的实然状态。而行政法所追求建立的行政法律关系是对等的、平等的,平等和对等必然是法律上的平等和对等,而非现实社会的平等和对等。行政程序法确立和保障的公民程序性权利就是行政法上平等的重要体现,尤其是参与权。参与权的行使不仅充分体现了行政相对人与行政主体平等的程序主体地位,而且改变了行政行为单方意志性,使最终的行政决定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可见, 参与权不仅表明了行政相对人的程序主体地位,而且也表达了其对行政行为的实体决定地位。
从另外一个层面而言, 参与权也是行政相对人享有的受平等对待权利的必然要求。受平等对待的权利是指行政相对人个体在行政活动中应当受到行政主体的平等对待的权利。行政相对人是以个体身份与行政主体发生关系的,而行政相对人个体之间在法律面前是平等的地位。在同一行政法律关系中有可能涉及利益冲突的双方行政相对人,这两方行政相对人基于公民之间的平等权利而平等地参与到行政程序中, 从而要求作为执法者的行政主体给予平等的参与权,平等地适用法律。
如果社会期望一个法律程序能够有效地促进实体权利的实现, 能够有效地制约程序主
持者权力行使的恣意, 能够促进和保障程序的公平和个人在程序活动中的尊严,那么,个人作为程序的参与就应当具有相应的程序参与权利。这些程序参与权力至少应包括: 行政相对人的了解权;相对人提出申请的权利;被告知的权利;法规和规章提出建议和发表意见的评论权利;申请回避的权利;质证及辩论权;程序抵抗权以及陈述的权利。
【现状反思】
参与权作为一种权利形态在行政活动过程中具有自身的价值,这种价值表现为多方面。其中之一即是以参与权为起点形成程序性权利体系,对行政权力进行了控制。这是符合现代民主政治要求的,它体现了直接民主的精神。同时,这种制约方式最能符合行政相对人的心理特征。然而,纵观我国已有的行政程序规范,对行政相对人参与权的规定及保护存在诸多弊端,具体表现为:
1.宪政精神贫乏。我国目前尚未制定统一的行政程序法,行政相对人的程序性权利规定主要体现于个别法律、法规及行政规章中。其中,体现着宪政精神的行政程序规则较少,对行政相对人参与权的规定更是凤毛麟角。宪政精神贫乏,行政程序法的无存,最终影响了
1行政程序实际上成为行政主体的工法律、法规中有关行政程序规范的质量。具体表现为:○
2参与权作程序及办事手续,这样就容易形成“暗箱操作”,极可能侵犯行政相对人的权利。○
保障机制不健全。即使行政相对人参与了行政活动,但保障其参与所要达到行政程序所要求──控制行政权力的相应措施不多,使参与流于形式。
2.在已有的行政程序立法中,往往重事后程序,轻事前和事中程序。通常强调的是行政监察、申诉、复议和诉讼等,而忽视事前、事中的诸如资讯公开、告知权利和听取意见等程序要求。
3.参与权利意识淡薄。现有的法律、法规规定行政相对人的参与权犹同行政主体对其一种施舍,把参与行政程序中的行政相对人摆在客体的地位上。另一方面,行政相对人自身把参与也看成是一种“被动”的参与,没有树立“自主性”、“对抗性”的参与意识。
4.法律责任不明确。大多数法律、法规虽然规定了程序规范,却没有规定行政机关违反法定程序、侵害相对人程序参与权的法律责任,这就使得执法人员有恃无恐,法定程序得不到严格执行,肆意侵害相对人程序参与权的现象屡禁不绝,相对人的程序得不到保障。
【本案启示】
通过此案例,我们了解到目前在我国加强对行政相对人程序参与权的保障的必要性。为此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行政相对人的程序参与权的保障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
“有权利必然有保障救济”。这句古老的法律格言也可以从反面来理解, 即没有保障救济就没有权利。对当事人的程序参与权利保障, 可以从行政程序立法的制度化健全外部主体对当事人权利的保护以及当事人自身对权利的维护这三方面加以考虑。
(一)行政相对人的程序参与权的立法保障
行政相对人的程序参与权利是公众参与权的具体体现, 这在我国现行宪法中可以找到依据。如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 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 有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宪法的规定蕴含了行政相对人申诉、控告、行政赔偿请求等程序权利。
我国1996 年颁布的行政处罚法和2003年颁布的行政许可法是我国行政法制建设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其重要意义就在于规范了行政主体实施行政处罚和行政许可行为的程序, 确立了行政相对人参与行政程序的权利, 如陈述申辩权、申请权、救济权等, 彰显了以权利制约权力的功能。但是, 要真正将宪法确认公民的行政程序参与权具体化, 就必然通过制定统一的行政程序法来予以确认和保障, 行政程序立法中关于行政相对人参与权的程序规范的设计, 应具有正当性, 便于行政相对人行使权力。
(二)行政相对人的程序参与权的司法保障
司法保障应当是程序性权利的保障充分而有效的救济途径。长期以来,关于行政相对人程序参与权利的救济制度尚不完善,通常情况下,行政相对人的程序性权利受到侵犯不能单独提起法律救济,只能在对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提起救济时,作为一个否认行政为合法性的理由附带提出。在现代行政法中,应当建立保障当事人程序权利的救济制度,就行政活动构成来看,这些保障途径包括行政系统内部的救济和司法审查。其中,司法审查对程序参与权利的保障而言有更为重要的意义。法院经审查确认行政机关有侵犯行政相对人的程序参与权利的行为, 无论属于违反法定程序还是滥用自由裁量权,都应当撤销通过该程序而做出的行政行为, 并要求行政机关重新做出行政行为。
(三)行政相对人的程序参与权的自我保护
权利意识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法治水平。当前,虽然我国公民的权利意识有所增强,但与西方法治国家相比,仍然比较薄弱,使得现今的行政相对人被完全置于客体地位而浑然不觉,大多数情况下的参与都是被动的,没有自主性与对抗性的参与意识,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要大力进行法制宣传,使行政相对人明确自己在行政程序中的地位,另一方面,对于行政相对人在行政程序中提出的意见要依法予以尊重,使参与权的行使不流于形式,也才能提高行政相对人参与的积极性。
在行政法中, 行政相对人不可能完全了解自己的所有实体权益,相对而言, 其程序参与权利就容易被了解和把握, 从而也能达到维护实体权益的目的。因此, 赋予当事人一定程度的程序抵抗权是落实其参与权的现实保障。
实际上, 抵抗权作为一种程序参与权利的手段,主要就在于对程序的主持者和决定者违反法定程序要求当事人履行某项程序义务的行为进行抵制。通过行政程序法确认肯定行政相对人一系列程序性权利,可以使行政相对人提高权力主体意识,全程参与行政程序,实际摆脱权力客体的地位,与行政主体的地位趋于平等,成为行政程序的主要主体之一。
在现代社会中,行政权不仅是最强大的国家权力,而且行政权主要是自由裁量权。行政相对人的程序权利作为影响行政权力理性运用的外在力量, 确认行政相对人的行政程序参与权,使行政相对人能够进入行政程序注视着行政主体行使行政权的主要环节,及时抗辩行政主体违法或不当地行使行政权。确认行政相对人的行政程序参与权实际上是增加了一股驱使行政主体公正行使行政权的外在力量,行政主体认真履行行政程序中的听取意见、及时告知等法定义务,避免违法或不当行使行政权力,从而增强行政决定的可接受性和权威性。【小结】
行政程序参与权是行政相对人在行政程序法中一项重要的程序权利。虽然行政相对人参与行政程序并不以享受程序参与权为最终目的,但确认行政相对人的行政程序参与权仍具有很重要的法律意义:
第一、程序参与权的行使有助于实现依法行政。保障行政相对人的程序参与权, 是依法行政的体现。只有当权力的行使符合法律规定的时候, 才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否则必然对社会和个人产生巨大的侵害。行政相对人进入行政活动, 通过行使程序参与权,可以对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进行监督和制约,从而有效遏制行政权的滥用。既然行政相对人参与了行政过程, 公民权利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介入行政权力, 被公民权利充分渗透的行政权力将是使行政权力沿着法制轨道运行的内在保证。
第二、程序参与权的行使可以促进对行政决定的认可和尊重。公平正义不仅应当实现, 而且应当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这就是程序公正的重要意义所在。正当的法律程序,对于限制随意性、化解矛盾、缓解冲突、满足需求、补救权利、防止权力滥用, 都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依法治国的重要目标就是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仅有完善的法律体系并不是法治的全部,法治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公平正义的精神和价值通过法的适用与实施,得到实现、彰显和弘扬。只有贯彻保障行政相对人的程序参与权, 让公平正义的精髓渗透在法治实施的全过程, 使公平正义成为人们看得见、感受得到的结果,社会主义法治才能真正成为吸引并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深刻实践。
第三篇:第六章 行政相对人(讲稿)
第六章 行政相对人(讲稿)
在整个行政法律关系中有两个重要的主体:一个是前面讲过的行政主体,另外一个就是今天咱们要学的行政相对人。首先一起来回顾一下.行政主体的三个要素:享有公共行政行政权力,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并能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包括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今天咱们要讲的行政相对人就是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一方主体。在以前旧的行政法治中,是行政主体始终扮演着主导性角色,他对应的另一方主体只是被管理者,处于被动地位.所以长期以来老百姓就这样一种认识,认为“行政就是政府管理百姓”。大家想想在一个法律关系中,这种双方地位不平衡的状态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呢?就是在行政法治的很多环节,相对人的权益得不到保障.但是咱们可以感受到,在现代行政法治中行政相对人的地位越来越得到提升,行政相对人在行政程序、行政监督和救济等行政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咱们国家乃至国际上依法行政的法治建设的整体趋势。那么学习这章的要求就是:要全面掌握行政相对人的概念。从含义、类型、范围、权利义务等方面入手,然后运用这些知识辨别行政相对人与其他相关概念(与行政主体、行政机关、公务员等)的关联。
第一节行政相对人概述
在学习任何法理知识之前,前门都要先明确他的概念,因为概念是基础,只有借助科学的概念,才能正确认识法律、研究法律。
概念: 行政相对人(也称行政相对方)是指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参与各种行政法律关系,并享有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权利或履行相应的义务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简言之就是行政机关的行为所指向的一方当事人。
例如,在税收征管中,税务机关是行政主体,纳税人是行政相对人,在工商管理中,工商部门是行政主体,企业、个体工商户是行政相对人等。
一、行政相对人的含义
虽然说相对人制度是国家行政法制的重要内容,行政相对人是行政法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但目前对于行政相对人的定义却并未达成一致。各国对它的表述也有所不同。如美国的“私方当事人”(administrative counterpart),德国的“相对人”等。
咱们有必要从学理上把关于政相对人的概念进行一下总结,通常有以下三种定义模式:
1.最狭义的行政相对人,也被称为直接相对人,即认为行政相对人就是在行政管理关系中行政行为所直接指向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德国即采这种定义模式。这种定义下的行政相对人的特点就是它是在行政管理关系中,行政行为所指向而且是直接指向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比如行政处罚中的被处罚人,行政强制中的被强制人等等。
2.狭义的行政相对人,也是在行政管理关系中,包括上述最狭义行政相对人,同时还包括因行政行为的第三人效力影响而涉及的利害关系人。狭义的行政相对人将直接相对人与称利害关系人均界定为行政相对人,比如行政处罚中的其他受害人、申请独占许可的若干申请人中未获许可者等。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均具有通过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获得救济的权利。
3.广义相对人,最狭义和狭义的行政相对人概念都仅局限于外部的行政管理关系之中来下的定义,而广义相对人的概念则突破了这一束缚,涵盖了各种行政法律关系,包括:行政管理关系、内部行政关系、行政法制监督关系
和行政救济关系。公民、法人与其他组织主要就是通过参与几种行政法律关系,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扮演行政相对人的角色的。所以它涵盖的范围非常广了。
比较思考: 以上哪种定义模式更有利于保障行政相对人的权利? 为什么?
分析:随着行政民主化的进程,国家的行政已不能再仅仅是行政官员及工作人员的特有事务,而是涉及所有社会成员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务领域。所以行政法理论应当以最广泛的人民为核心来架构,就必须重视研究行政相对人所处的地位,使行政相对人不再被单纯地看成是管理的对象。这里广义的行政相对人的概念能够将行政相对人放在各种行政法律关系中加以研究,它有利于更充分地保障其广大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也是基于这一理由,我们采用了广义相对人的概念。
二、行政相对人的范围
究竟哪些人或者可以成为行政相对人?
引例:哈尔滨铁路局牡丹江分局诉鸡西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行政处罚决定案
原告: 哈尔滨铁路局牡丹江分局被告: 鸡西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另一主体:牡丹江铁路分局鸡西车务段西麻山站(西麻山站)
2001年,被告以原告所属的牡丹江铁路分局鸡西车务段西麻山站利用其独占地位,向托运人强制收取保价费及延伸服务费,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为由,对西麻山站作出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罚款15万元的行政处罚决定。
原告诉称:西麻山站是其下属部门,不具有《行政处罚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相对人资格。而且西麻山站收取保价费和延伸服务费,是严格按照铁路法及省物价局的规定收取的,并不存在强制收取的问题,也未排挤经营者的公平竞争。被告对原告下属西麻山站作出的行政处罚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所作行政处罚决定是错误的,请求法院予以撤销。被告辩称:被告所作行政处罚决定的对象是西麻山站而不是原告,故原告无权起诉。且西麻山站向托运人强行收取保价费和延伸服务费事实清楚、证据充分,西麻山站作为限制竞争行为的实施者,应当作为行政处罚的当事人。被告所作行政处罚决定是正确的,请法院依法驳回原告的起诉。
问题:
谁是这个案例里的行政相对人?西麻山站能否作为行政处罚的对象?
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能够成为行政相对人。在特殊情况下,在我国的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也可成为行政相对人。
(一)公民
公民是最主要、最经常、也是最广泛的行政相对人。根据宪法第33条第1款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是指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公民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一般以行政相对人身份出现。行政主体实施行政管理的绝大多数领域,都将公民纳入行政管理的对象。因此,公民是行政法律关系中最常见的主体之一。
(二)法人
法人是与自然人相对称的一个法律概念。它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法人也是行政法律关系中的主体,可以成为行政相对人,而且是重要的行政相对人。
(三)其他组织
其他组织是由主管机关批准成立的,能够从事一定的生产、经营或其他活动但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社会组织或经济组织。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国家都出现了一些介于公民个人和法人之间的组织形态,被称为“非法人组织”、“非法人单位”、“其他经济组织”等,我国行政法律制度将其称为“其他组织”。其他组织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作为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主体,也是行政法律关系中的行政相对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40条规定:“其他组织是指合法成立,有一定组织机构和财产,但又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组织。“
其他组织的类型主要有:(1)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或认可的从事一定生产或经营活动的经济实体。主要有私营独资企业、合伙组织、合伙型联营组织、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等。(2)经主管机关批准或认可的正处于筹备阶段的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
(四)外国人、无国籍人和外国组织
外国人、无国籍人和外国组织成为我国的行政相对人通常以其在我国境内为前提条件,都必须遵守我国的宪法和法律,服从我国政府的管理和监督。作为行政相对人的外国人,与作为行政相对人的我国公民相比,他们在享受具体的行政法权利和承担行政法义务方面是不完全相同的。这主要表现在:外国人不享有我国公民所享有的所有权利,如担任公职的权利。外国人也无须承担我国公民必须承担的所有义务,如服兵役的义务;外国人必须履行附加的特别义务,如外国人在中国境内旅游必须经过特别的法律程序;对外国人可以适用某些特别的行政处罚措施,如公安部门可以对犯有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入境出境管理法》的外国人处以限期出境或驱逐出境的处罚等。
确立外国人在我国行政法上的行政相对人地位,其意义在于:一方面意味着他们必须服从我国政府的管理,体现了我国的主权原则,另一方面,意味着我国政府对外国人在中国境内的合法活动和合法权益负有保护的职责,体现了对他们合法权益的保护。
前案例总结: 法院判案理由:经查,牡丹江铁路分局已依法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取得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西麻山站隶属于牡丹江铁路分局,但未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其收取的费用统一上交至牡丹江铁路分局。西麻山站虽然是被诉行政处罚决定外罚的对象,但既不是公民、法人,亦不属于其他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条
规定,行政处罚对象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西麻山站不符合此条件,因此不能作为行政处罚的主体。而其主管单位牡丹江铁路分局系法人,如果认为其合法权益受到行政处罚决定的侵犯而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即已具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行政诉讼原告主体资格,应有权作为本案的原告提起行政诉讼。被告将西麻山站作为行政处罚的对象予以行政处罚是错误的,属行政处罚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因此,应认定被告所作行政处罚决定违法,应予撤销。
三、行政相对人的分类
由于行政相对人具有广泛性,为了把握各类行政相对人的特征及相关行政法原理,有必要对各种不同的行政相对人加以区分。对行政相对人可以从不同角度作不同的分类。
1、首先可分为内部相对人和外部相对人。与内部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当事人属于内部相对人,即上下级行政机关之间、行政机关内部组成之间以及行政机关与其公务员之间发生的为行政法所调整的关系;与外部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当事人属于外部相对人。划分内部行政相对人与外部行政相对人的重要意义在于这两种行政相对人构成不同行政行为的对象,同时他们享有行政法权利和承担的行政法义务不尽相同。内部行政相对人只服从内部行政机关的管理,不能成为外部具体行政行为的对象;外部行政相对人也只对外部行政机关履行服从和协助义务。同时,根据行政诉讼规则,只有外部行政相对人有起诉权,内部行政相对人一般没有行政起诉权,不能构成行政诉讼中的原告。
内部相对人和外部相对人的区别
2境内的外国组织、其它非法人组织等属于组织类行政相对人。公民和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属于个体相对人。
划分个人类行政相对人与组织类行政相对人的重要意义在于,在一定条件下,不同类型的行政相对人对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具有对应关系,如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行为只能针对个人,而不能针对组织。
3.行政相对人还可分为法人相对人与非法人相对人。法人相对人是具有法人资格的组织相对人,非法人相对人是不具有法人资格的组织和个人。我国大多数行政法律规范既适用法人相对人,也适用非法人相对人,但某些行政法律规范只适用法人相对人,或只适用于非法人相对人。
4.基于当事人的涉外因素,行政相对人可划分为国内相对人和国外相对人,前者指中国的公民和多种组织,这是最基本的一类行政相对人;后者指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无国籍人和外国组织。划分国内行政相对人与国外行政相对人的意义在于,但在个别情况下,有的行政行为是针对国内行政相对人,而有的行政行为针对国外行政相对人,如驱逐出境只适用于外国行政相对人。在某些情形下,外国行政相对人的行为还受到特殊约束,如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外国法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组织的行政诉讼权利加以限制的,人民法院对该国公民、组织的行政诉讼权利,实行对等原则”。“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行政诉讼,委托律师代理诉讼的,应当委托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机构的律师。”
四、行政相对人身份的确认
要正确认定和辨别行政相对人的身份,必须划清以下界线:
1.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的界线。行政组织是我国行政管理的主要承担者。但是,行政组织在一定条件下能成为行政相对人,非行政组织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具有行政管理职能。而行政机关的特征在于能以自己的名义(代表国家)实施行政管理活动,其管理行为可以强制而直接地影响相对人的权利和义务;而行政相对人没有行政职权,不能直接强制行政机关的行为。因此,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界线可以划分为:如果当事人享有行政职权并且正在行使行政职权,这时的当事人属于行政机关;如果当事人没有行政职权,也没有行使其他国家权力,这时的当事人便属于行政相对人。
2.公务员与行政相对人的界线。由于公务员具有公务人员和普通公民的双重身份属性,因此在实践中如何区分公务员与行政相对人往往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当是:当公务员以普通公民身份出现时,成为外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行政相对人,享有相应的权利,履行相应的义务;而以公务人员身份出现,履行公职时,则成为行政职务关系的一方,享有相应的职权,履行相应的职责。
第二节 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
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是行政相对人对行政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的综合体现。
一、行政相对人的权利
行政相对人的权利是指由行政法律规范规定的,在具体的行政法律关系中能为一定行为和要求行政主体履行一定义务的权利,这种权利是宪法赋予当事人的基本权利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具体表现。在具体的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同时表现为行政主体的义务。因此,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和行政主体的义务是相辅相成的。
根据我国有关行政法律规范以及行政法的发展趋势,行政相对人享有下列行政法的权利:
(一)行政参与权行政相对人有权依法参与国家行政管理,并有权依法参与相应的行政程序活动。如公民经考试程
序可进人公务员队伍参与行政管理,公民有听证的权利等。
(二)行政知情权(了解权)行政相对人有权通过行政公示、告知、询问等渠道了解行政主体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制度、程序规则等等(政府信息公开制度)。除非法律、法规有特别的规定。
(三)行政申请权行政相对人有权依法向行政主体提出实现其法定权利的各种申请,如申请办理许可证、抚恤金、补助金等。
(四)行政获益权。行政相对人可以依据法律从行政主体中获得利益。如公民因科技发明,有权依《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明奖励条例》获得奖励。
(五)行政保护权行政相对人的人身和财产有权获得国家行政机关的合法、正当、平等的保护。例如,公民财物失窃报告公安机关,公安机关有义务侦查、破案。
(六)行政监督权行政相对人有权依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提出建议、批评、控告、揭发。不服具体行政行为有权申请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七)行政救济权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具体的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有权依法申请行政
复议、提起行政诉讼,并有权依据《国家赔偿法》申请行政赔偿。即使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合法,而使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失,行政相对人也有权依法获得相应补偿。
二、行政相对人的义务
是依法应对行政主体所履行的义务。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相对人享有权利,同时亦要承担义务。关于行政相对人的义务及违反义务的责任,根据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行政相对人在行政程序中的义务包括以下几方面:
1.协助公务执行的义务。行政相对人有义务协助行政主体及工作人员执行公务。比如配合行政主体的调查,为执行公务提供便利条件和设施和工具等。
2.提供真实信息的义务。尤其是在依申请的行政行为中,申请人有义务提供真实的信息。由于许多行政许可或行政登记只进行形式审查,行政主体不可能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查,因此如果申请人提交材料虚假,则行政许可或登记必须予以撤销,且申请人不得主张行政赔偿。我国《行政许可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申请人申请许可,应当如实向行政机关提交有关材料和反映真实情况,并对其申请材料实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3.遵守行政程序的义务。法定的行政程序不仅行政主体应当遵守,行政相对人亦应遵守,包括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手续、期限等等。如果不遵守法定的行政程序,比如不按时纳税,不在法定期限内申请商标权的续展,不提供法定的申请材料等,还可能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滞纳金或其他形式的行政处罚)。
4.接受行政监督的义务。行政主体为了对案件进行调查,可能会进行询问、检查、勘验、鉴定以及抽样调查等,行政相对人对合法的调查行为应当予以配合,如实提供情况说明及有关材料。
以上这些义务并不是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相对人所要承担的全部义务,实际上现实生活中行政相对人承担的义务是非常多样化的,行政主体也可以在法律的框架内为行政相对人设定一定的义务,但必须符合法律保留原则,即这种义务的设定不能侵害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违反程序中的义务主要会产生以下几种法律效果:(1)作出对其不利的行政决定。(2)直接课以行政处罚。(3)行政强制。在行政法学研究中,行政相对人与行政主体作为一对基本范畴,拥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我们不能厚此薄彼。对行 政相对人的科学概念进行探讨,有助于完善我国行政法治,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认识,确保行政执法的准确性;同时对开拓和完善我国的行政诉讼制度起到推动作用。
第四篇:如何处理与执法相对人之间的关系
如何处理与执法相对人之间的关系
(许腊梅)
(高安市公路分局路政巡查大队)
摘要:主要针对半年来在路政岗位上的所见所闻,由感而发。应用“换位思考”和“换位体验”的方法,进一步让相对人心悦诚服、支持和理解我们的路政管理工作。
关键词:执法为民、求真务实、和谐关系、人性化、亲情化 前言:执法相对人简称相对人,是指在国家执法关系中处于被管理地位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执法相对人在执法管理中既是被管理对象,又是执法权利义务的主体。其特点是:(1)执法相对人是在执法法律关系中与执法主体相对应共同构成执法法律关系的主体;(2)执法相对人在执法法律关系中负有服从管理义务,同时也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3)执法相对人只有在某一具体的执法法律关系中成为相对人,并非在所有执法关系中始终处于相对人的地位,也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法律主体资格。
如何处理与执法相对人之间的关系呢?
一、转变观念是执法为民的前提
人的行动是受思想支配的,认识不到位,难以见行动,有部分执法人员素质不高,执法过程中重处罚,轻管理,轻服务;重实体,轻程序的倾向还存在;执法过程中执法不严,有时办关系案,人情案的现象,个别人员对待群众还不够热情,不细心。要打牢“执法为民”的思想根基,一要通过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二是在转变认识基础上,必须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二、换位思考、推行人性化、亲情化管理、构建和谐社会
要实现这一目标时,必须进一步端正执法思想、转变执法理念:在日常路政管理工作中,应贯彻“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推行“人性化”、“亲情化”服务,从而进一步密切与相对人之间的关系,实现路政管理工作的新跨越。所谓“人性化”执法,是指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体现了人文关怀的精神,只有把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人的潜力挖掘出来,把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放在第一位,路政管理工作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4月14日晚在320国道K895+685附近发生了一起案子,当时接到报案电话巳是十点多了,赶到事故地点时,当看到车主一车的石棉瓦翻在高填方坡下时,路政员们没有犹豫,一边维护交通,一边帮助货主搬运石棉瓦,一直到凌晨三点多,车子终于吊起来了,大家这才勘验现场,第二天车主到大队万分感谢,并心悦诚服地接受了处理。
管理是一门艺术,管理与被管理本身就是一对矛盾,当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产生矛盾或者被管理者的行为方式不理解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时,这就需要管理者从善如流,善于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管理者的诚心,体现对被管理者的关心,让被管理者心平气顺,心悦诚服。在纠正交通违章,处理交通事故等具体执法工作中,不仅要善于“换位思考”,更要善于“换位体验”。2月28日,在320国道K876+950处发生的一起案子,损坏公路路产上万元,可是这辆车巳破烂不堪,去修理也就和路产损失费用差不多,车主迟迟不来处理,要是我们自己碰到了这种事,可能也不知怎办…但是为了保护路产路权,维护法律的尊严,我们对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为这起案子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所以这里又说到了“亲情化”,不难理解,亲情即真情,真情是一种巨大的力量,人们因真情而容易理解和沟通,社会因真情而显得温暖与和谐。只要我们牢牢把握“以人为本”的原则,把人的工作做到家,就会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就会产生巨大的管理效应。“人性化”和“亲情化”是构建和谐社会关系的需要。
三、求真务实是执法为民的关鍵
路政管理是窗口行业,要着重提高窗口单位的服务质量,要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思想意识,从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工作效率入手,对来办事的群众笑脸相迎,主动询问,耐心解释,让群众感到温暖舒心,绝不能出现漠视不管,相互扯皮等现象…对路政人员处理案件而言,要在做到以上要求同时,还要确保执法的廉洁与公正,把提高办案质量作为执法为民的一个重要指标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去,切实以“严格执法,热情服务”为宗旨,以优质,高效,公正的执法形象赢得执法相对人的满意。
第五篇:行政执法
行政执法
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查处四起港口航运环节乱收费案件
为落实国务院第103次常务会议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开展进口环节收费紧急检查的通知》(发改电[2015]551号),部署在沿海、沿江等20省市开展进口环节收费检查。为震慑乱收费行为,现将浙江宁波大港引航有限公司多收引航费等四起港口航运环节乱收费案件予以公布。
一、浙江宁波大港有限公司不执行政府定价多收一行费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收费规则》规定,对航行国内航线船舶,引航距离在10海里以内,引航费为每净吨美海里0.2元;超出10海里部分,每净吨每海里0.02元;超出各港口引水锚地以远的引领,其超出部分按每净吨0.2元的标准加收30%。浙江宁波大港引航有限公司违反上述规定,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期间,按照每艘次6000元的标准收取引航费。
二,江苏南通友邦港口服务有限公司擅自改变计费方式收取拖轮费
2015年1月8月,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收费规则》的规定,航行国内航线船舶拖轮费实行政府定价,标准为0.35元/马力小时,航行国际航线船舶拖轮费实行上限管理,标准为0.48元/马力小时,江苏南通友邦港口服务有限公司违反上述规定,擅自改变计费方式,按照外贸船舶每艘次12万元,内贸船舶每艘次8万元的标准收取拖轮费。
三、浙江台州鼎安海运服务有限公司擅自改变计费方式收取拖轮费
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浙江台州鼎安海运服务有限公司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收费规则》关于拖轮费的上述规定,不执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擅自改变计费方式,按照每次1万元的标准收取拖轮费。
四、辽宁丹东德海船舶服务有限公司超标准收取倾倒垃圾费
2014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收费规则》的规定,“倾倒垃圾内贸船运50元/次、陆运20元/次;外贸船运100元/次,陆运40元/次”,丹东德海船舶服务有限公司在辽宁省丹东港提供倾倒垃圾服务时,违反上述规定,擅自按照200元/次~1000元/次不等的标准收取垃圾倾倒费。
国家发展改革委指出,对于上述违规收费问题,价格主管部门已责令有关单位将多收费用限期退还给企业,并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国家发展改革委重申,严禁自设立收费项目、自定收费标准、重复收费、扩大范围收费、超标准收费,利用行政权力、垄断地位指定服务、强制服务并收费。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将继续深入开展进出口环节收费专项检查,对性质恶劣、情节严重的乱收费案件,将在新闻媒体公开曝光。遇到乱收费问题,企业可以通过12358价格举报平台及时向价格主管部门反映,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将依法查处。行政执法
推进药品价格改革
强化市场监管
为规范药品市场价格行为,维护市场价格秩序。从去年6月份以来,文山州、市发改部门在文山市城区范围内联合开展药品价格专项检查工作,采取边检查、边宣传药品价格改革政策、现场指导和提醒,告诫等方式进行检查。截止目前,共出动检查人员24人次,重点检查州医院、市医院、州、市疾病疫防控制中心、血战及各大药店等36个医疗单位及药店,抽查药品及一次性耗材600多个。
检查结果显示,个医疗机构销售的药品和一次性耗材价格均没有突破规定的加价率,医疗服务价格上
公示,收费票据使用规范,各大药店严格执行明码标价制度未发现借药品价格改革之机实施哄抬价格、串通操纵价格、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高价销售、价格欺诈、变相涨价等扰乱市场价格秩序的价格违法行为。全市药品价格秩序稳定,未出现价格异常波动现象。
(文山市发改局物检所蒙雪华供稿)
行政执法
查国家发改委价监局通报七件典型案例
各级价格主管部门高度重视价格投诉举报工作,快速查处举报案件,有效维护了群众的正当价格权益。近日,国家发改委价监局通报了七件典型案件。
(一)盐城市某协会违规收取私营企业主会费案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一市民反映,该市某经济协会利用工商执照年检、验照之机,强制向部分私营和个体经营业主收取会费。经查,举报人反映的问题属实,该行为违反了《关于严禁借年检验照之机强制收取个私协协会会费的通知》(工商办字[2010]243号)的规定。价格主管部门依法将该协会违规收取的会费共计1812539元予以没收,并责令其整改。
(二)合肥市某房产总监机构违规收费案
安徽省合肥市一市民反映,其在购买二手房时被房产中介机构收取高额中介费,举报人认为收费不合理。经查,举报人反映的情况属实。检查人员检查时发现,该二手房成交价71万元,中介机构收取中介费1.4万元。根据《关于降低我市房地产中介服务收费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合价房[2009]228号)规定,“存量商品房买卖经纪服务费收费标准为成交价总额的0.8%~1.6%”。价格主管部门责令该中介机构退还超标多收款项2500元,举报人致电表示感谢。
(三)菏泽市某热力公司违规收取采暖费案
山东省菏泽市多位市民反映,该市某热力公司为按规定收取采暖费用,要求查处。经查,举报人反映情况属实。该热力公司违反《菏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物价局关于菏泽市区集中供热管网建设费收取标准的意见的通知》(菏泽办发[2008]89号)“居民采暖户每平方米15元按套内面积收取”的规定。该公司以35元每平方米的价格按建筑面积向某小区七户业主收取了采暖费,多收价款共计17378元。当地价格主管部门责令该公司全额退还当事人多收款项,并处以罚款17378元的行政处罚。
(四)岳阳市某停车场违规收费案
湖南省岳阳市一市民反映,其于节假日在该市某停车场提车时,该停车场收费公示标明小车10元/(5小时)次,但工作人员却要收停车费20元/次,认为不合理。经查,该举报人反映的情况属实,停车场在节假日内未按公示的停车收费价格,擅自将小车10元/次的停车费提高至以20元/次的标准向停车车主收取停车费。该行为违反了《湖南省停车场管理办法》(湖南省人民政府2013年第265号令)“收费公共停车场应当在标明的收费标准范围内收取停车费”的规定。当地标明主管部门责令该停车场退还举报人多收价款,并处以1000元的行政处罚,要求立即整改。
(五)佳木斯市某4S店违规收取车贷手续费案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一市民反映,其在该市4S店贷款购车时,被要求收取2000元贷款手续费,而店内对此收费没有任何标价。经查,举报人反映情况属实,该4S店并未对此项收费进行公示。根据黑龙江省物价监督管理局《关于在全省统一汽车销售及维修行业明码标价方式的通知》(黑价反垄[2014]299号)的规定“商品和服务标价签、价格公示板、价目表价格手册、电视屏等明码标价载体须放置于营业场所醒目位置”。当地价格主管部门要求该店立即整改,并退还违规收取的全部款项。
(六)金华市某银行支行违规收取账户年费案
浙江省金华市一市民反映,其2011年在该市某银行支行办理企业网银账户时,被告知不收取年费,且协议上也没有明确收取年费。但从2013年开始,该账户被银行连续三年直接从账户里扣除年费,且每年费用不一。经查,举报人所反映的情况属实,根据《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国家发改委2014年第1号令)第20条“使用电子银行等自助渠道提供服务的,应当在收取服务费用之前,提示客户相关服务价格,并保证客户对相关服务的选择权”的规定,相关价格主管部门责令银行将已收取的年费款项全数退还。举报人表示很感谢,并专门来电表扬工作人员。
(七)兰州市某便利店不执行使用盐政府定价案
甘肃省兰州市一市民反映其在该市一便利店购买了两包深井海藻碘盐(320g),每包单价2.5元。举报人认为该店未执行食用盐政府定价。经查,举报人反映的情况属实。根据《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公布<甘肃省食盐定价目录>的通知》(甘发改商价[2013]1859号)规定,“320g装深井海藻碘盐暂定售价为2.0元”。当地价格主管部门责令该店严格执行食用盐政府定价,向举报人退还多收价款1元,并对该店处于行政处罚款500元,举报人来电表示满意。
两烟(110)
文山州近期查获5万元以上无证运输烟叶案件27起
自去年11月份以来,不法烟贩活动频繁,运输烟叶从州内过境。文山州始终保持打击涉烟违法犯罪高压态势,以323国道线、广昆高速为查缉重点,充分发挥公安警务站、禁毒、边防等职能部门的查缉优势,加强与广西百色市有关部门协作,以提高打击非法经营烟叶的工作力度。
据统计,从2015年11月1日至12月15日,全州共查获无证运输烟叶案件36起,其中五万元以上的大要案件27起,查获烟叶423.86吨,涉案金额达1081.81万元。
(文山州烟草专卖局专卖部钱龙供稿)
价格信息
省发改委印发《云南省定价目录》(2015年版)
2015年12月22日,省发改委应发了《云南省定价目录》(2015版)。并从2016年1月1日起执行。列入该定价目录的定价项目包括电力、燃气、供排水、交通运输、教育、医疗服务、养老和殡葬服务、保障性住房和物业服务、文化旅游、公共设施及重要专业服务共计11个类别49种价格,定价部门包括省物价局、卫计厅、财政厅、住建厅、司法厅、环保厅、新闻出版局、运管局、地震局和气象局,以及授权的州市、县人民政府。
省发改为要求各级各部门切实做好组织实施工作,对下放和移交的定价事项,要认真履行管理职责,确保接得住、管得好。在实施过程中,要规范定价程序,加强成本管理和信息公开,努力做好舆论引导和宣传工作,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文山州发改委价格认证中心田勇供稿)
案例分析
广南县价格认证中心完成首例涉案虚拟物品价格认定工作
201512月31日,县公安局委托广南县价格认证中心对颜某被诈骗的虚拟物品价格进行认定。据了解,此案涉及价格认定表的物为被诈骗的网络游戏虚拟装备,游戏名为《热血传奇》,由腾讯公司代理盛大公司的手机游戏,游戏服务器为安卓微信124服“众志成城”。该虚拟装备于2015年12月26日23时45分至24时许,被一个注册昵称与颜某一游戏朋友昵称相似的玩家,以参加游戏活动为名骗取。经价格鉴证人员向委托方和颜某收集了被盗虚拟装备的有关情况后,根据国家发改革委价格认证中心《关于对网络游戏虚拟财产价格鉴定请示的复函》(发改价证函[2005]186号)等有关文件规定,及时予以受理。
在接受委托后,广南县价格中心成立了价格认定小组。根据网络游戏实际,安排工作人员下载腾讯《热血传奇》安卓微信版,利用业余时间登陆124服“众志成城”进行试玩。通知游戏试玩和网络资料查询,掌握了涉案网络游戏装备的制作过程,核实装备制作各阶段所需材料和背景。
经调查,在游戏中设有“金币”、“礼券”和“元宝”等三种游戏货币形式,其中“金币”和“礼券”可以通过游戏任务和活动获取,主要用于游戏人物日常消耗,不具备兑换人民币价值;“元宝”是游戏汇总玩家之间相互交易和从游戏平台购买稀有材料和道具的主要币种,需要通过游戏平台以人民币价值兑换,兑换比例为1元人民币兑换10元“元宝”。除此之外,持有人民币的玩家也可以通过向持有“元宝”玩家发送微信红包或银行存款方式,以1元人民币兑换11-12元“元宝”的比例,兑换游戏所需“元宝”。该虚拟装备属于游戏中稀有装备,可通过游戏中的装备锻造、熔炼、强化和鉴定等功能,使新生虚拟装备与被认定虚拟达到相似游戏使用功能。而锻造、熔炼、强化和鉴定装备所需材料和道具在游戏中均可通过游戏币(元宝)从游戏平台购买,部分材料和道具也可通过玩家公开拍卖交易和完成特殊游戏任务获取。价格鉴证人员结合认定目的,决定在认定基准日,采用重置成本法和市场法进行价格认定。
在认定过程中,结合游戏中公开虚拟市场,锻造、熔炼、强化和鉴定装备所需的材料和道具认定值,在“交易行”有公开交易行为的,选取交易中准值;没有公开交易的,选取“云游商人”NPC明码标价值。“元宝”和人民币之间的兑换比例选取玩家之间公开的交易中准则比例。
经认定,颜某被诈骗的虚拟物品价格为2166310元“元宝”(游戏币),按照人民币与“元宝”的兑换比例(1:11.5),共折合人民币188375元。
(广南县发改局价格认证中心王建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