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管理和平安建设工作要点4篇
第一篇
2014年,全县交通运输系统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工作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县委县政府部署,按照县综治会议精神要求,紧扣“巩固、落实、创新、提高”主题,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统揽,以人民群众满意为目标,以基层基础建设为重点,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稳定的“平安交通”这一目标,严格责任制落实,坚持项目化推进,切实解决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为建设富庶美丽幸福新创造和谐社会环境。
一、强化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和工作部署,制定工作计划和方案,将综治与平安建设工作纳入本单位目标考核和跨越发展考核(占比不低于10%)。党支部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以上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综治与平安建设工作。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明确责任科室具体负责,联络员要及时向县局综治办上报工作信息。要与下属单位签订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与平安建设责任目标状,签订率达100%。
二、坚持项目化推进和考核奖惩。把社会治理创新工程列为本单位重点督办事项,定期进行考评奖惩,通报考评结果,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到位,对不重视综治与平安建设工作,发生严重危害社会稳定问题的单位严格实施领导责任查究。抓好综治与平安建设工作在本单位的贯彻落实。承担具体重点工作任务的部门要明确序时进度,细化工作举措,把重点工作培育成政法综治工作先进典型。
三、加强单位内部安全防范。重视干部职工的法制教育,努力预防和减少干部职工违法犯罪行为。本单位内部安全保卫工作制度完善,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到位,做到领导、制度、人员和措施“四落实”。抓好本单位办公区、宿舍区的治安防范,组织开展单位内部治安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严格对本单位金融物资、机要室、财会室、仓库、保险箱等重点要害部位、重要场所和贵重物品的管理,全面落实技防、设施防措施,杜绝和减少被盗案件以及火灾和各类事故的发生。全力维护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完成县国安办下达的年度国安工作任务。
四、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在重大决策、项目、事项出台前,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在单位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解组织。部署在本单位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活动,完善定期排查、情况报告、信息共享、分析研判等工作制度,及时报送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情况半年和全年分析报告。积极参与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及时调处涉及本单位的矛盾纠纷,预防群体性事件、非正常上访等事件的发生。
五、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利用多种形式教育驾乘人员、运输业主和旅客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督促运输企业落实交通安全主体责任。继续推进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建设和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工作,突出抓好公路预防性养护并加强对水毁、病害事故的抢险处置。
六、落实齐抓共管责任。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县综治委专门小组和专项工作组工作。开展综治联系点共建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联系点共建帮扶计划,对单位挂钩联系点的基层综治与平安建设工作给予指导和帮扶,年内到联系点进行调研指导不少于3次,其中主要领导不少于2次。按照县综治委部署组织开展“综治宣传月”活动,积极参加综治好新闻竞赛活动。
七、大力开展“平安交通”创建活动。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加强公路、水路运输及交通重点工程的治安管理,打击危害交通运输安全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违法犯罪,大力开展“平安交通”创建活动。积极协助做好民工有序流动工作。充分发挥县综治委公路水路综合治理指导专项工作组职能作用,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制定工作计划,落实工作措施,加强工作指导和督促检查。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强车站、码头等窗口地区的治安管理,打击发生在车站、码头、汽车、轮船上的违法犯罪活动。第二篇
2014年,县交通运输行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以建设“勤廉交通”为目标,突出抓好纪律建设、作风建设和源头预防“四项任务”,扎实推进“八项行动”,力促发展环境更加优化、权力运行更加规范、干部队伍更加清廉、党风政风更加清明,为实施“12345”战略提供坚强保证。
一、加强纪律建设,服务经济发展大局
⒈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财经纪律和生活纪律。把严明政治纪律放在首位,督促广大党员干部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健全党政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重大问题、重要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强化纪律刚性约束。
⒉强化监督检查。坚持反腐倡廉工作与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同心同向、同频共振,全面履行党章和行政监察法赋予的职责,始终做到围绕中心不偏离、服务大局不犹豫、促进发展不动摇,切实加强对县委“12345”重大战略部署的监督检查,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
⒊实施“签字背书”问效行动。立足“监督的再监督”,以签字背书的形式,推动责任主体认真履职、敢于担当、落实责任。加大倒查追责力度,用好纪检监察“五书”,形成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纪要追究的层层执纪问责机制,确保中心工作执行有力、政令畅通。
⒋实施助推发展101%服务专项行动。全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效能提速,对接升级项目容缺(模拟)并联审批网络平台,积极探索优化项目建设过程服务体系,促进项目审批服务提速增效。
⒌加强软环境和效能建设。对接行政效能“6+x”标准体系,试行岗位职责的具体化、制度标准的系统化、流程控制的细节化、行政规范的标准化、监督评价的公开化、成果运用的绩效化,以个体服务特性延伸拓展“x”创新体系,全力提速行政效能。
二、落实八项规定,推进全行业作风建设
⒍坚定不移反对“四风”。认真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着力控制“三公”经费支出,严禁用公款互相宴请、赠送节礼、违规消费。规范并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和领导干部工作生活保障制度。重点纠正领导干部利用婚丧喜庆、乔迁履新、就医出国等名义,收受下属以及有利害关系的单位和个人的礼金等行为。
⒎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八项规定。建立党风政风定期评估工作机制,健全常态化暗访巡查机制,突出市“八个严禁”。加大惩戒问责力度,完善违规处理办法,对顶风违纪造成恶劣影响的,一律先免职再按规定调查处理,一律追究领导责任,一律通报和公开曝光。
⒏实施“荷都聚焦”全媒公开问政行动。注重深化电台、电视、网络、报纸“四位一体”政风行风评议活动,通过深入采访、明察暗访、民意调查、现场问答等方式发现和掌握部门存在问题,以面对面直播节目形式,接受群众质询,现场评议测评,并严格追踪督办,推动问题整改。
⒐推进公正执法“一路阳光”行动。加大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检查力度,督促查纠行政执法部门乱收乱罚、随意裁量、权力寻租等突出问题,构建执法评议压力传导机制,真正做到以群众的评判推动行政执法公平正义。
三、科学预防腐败,建立监督制约体系
⒑梳理权力清单,做到公开亮权。建立完善“三重一大”监管实施细则,明确具体范围标准和决策程序,实施“三重一大”事项“一把手”末位发言,实现制度限权。
⒒实施廉政风险防控行动。督促梳理职权目录,厘清权力边界,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完善“三重一大”监管实施细则。针对重点对象、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从职权定位、业务流程、岗位责任排查风险源点,建立健全风险预警、纠错整改、内外监督、考核评价和责任追究机制,形成行之有效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
⒓实施“植莲”廉政文化品牌提升行动,开展以“认清权力、敬畏权力、用好权力”为主题的教育月活动,评选践行“五德”模范者,展示践行“五德”优秀项目,深化“五德六进”活动,适时组织领导干部参观市“五德”教育馆、警示图片展,观看警示教育片,参加警示报告会,推动教育入脑入心、触及灵魂,切实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第三篇
2014年全县交通运输依法行政工作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创新创优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以落实行政体制改革为主线,加快交通运输职能转变,简政放权,推行交通运输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实施行政指导全覆盖,强化交通运输执法监督,全面提升交通运输行业管理水平,为加快推进交通运输法治政府部门和服务型政府部门建设,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加快交通运输行政职能转变
(一)深化交通运输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大审批事项的“减、转、放、免”力度,制定现有行政审批项目清单,做好上级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落实衔接。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规范管理,在全县交通运输系统推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将政府部门自己掌握的不能许可和审批等方面的信息提前公示给投资人,变许可和审批结果告知为提前公示,引导投资企业和个人减少盲目投入,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切实加强行政审批事项调整后的市场行业监管,营造并维护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交通运输市场环境。
(二)简化行政许可办事流程。改进审批方式,进一步优化交通运输行政许可事项的办理流程,完善网上运行系统。推行“外网受理、内网办理、外网反馈”的办理模式,提升交通运输行政审批效率。积极配合做好进驻县政务服务中心的对接工作,实现交通运输行政审批事项办理业务的顺利进驻。
(三)深化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进一步按照高标准、高要求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三级联网各项工作,完成县级平台与省市平台的对接建设。
二、推进交通运输行政决策规范化
(四)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行政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把听取意见、专家咨询、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交通运输重大行政决策的必经程序。研究明确交通运输重大行政决策的范围、具体事项和量化标准。
(五)加强重大行政决策规范化建设。建立并实施决策目录管理制度,对重大交通运输决策事项的提出、确定、调整、公布、备案进行规范。推行重大行政决策草案和听证、论证、评估、审查报告的格式化和规范化。建立重大行政决策档案制度,对交通运输重大行政决策的决定和实施过程中的文件资料及时整理归档。
(六)严格落实交通运输运输重大行政决策责任。建立决策评估机制,及时跟踪了解、适时评估重大交通运输行政决策实施情况,2014年要选取1-2件直接关系民生、对经济社会发展有较大影响的交通运输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开展后评估。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完善交通运输重大行政决策责任追究制度。
三、加强依法行政信息宣传和调研
(七)建立信息宣传联络员、信息宣传考评、信息采用通报等机制,强化行政指导典型案例报送及时性,时效性,全面加强依法行政信息宣传工作;围绕交通运输依法行政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分析现状,不断创新依法行政工作思路和方法;落实《全市交通运输依法行政信息报送、调研和创新工作考评办法》。
四、改进和规范交通运输行政执法
(八)开展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进一步理清交通运输内部上下级的管理职能,积极推进事权下放,执法权重心适当下移,减少执法层级。结合交通运输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现交通运输执法人员编制规范化。对改革后乡镇交通运输综合管理所的职责定位进行研究,细化明晰管理职能,充分发挥乡镇交管所在基层交通运输管理领域的作用。总结经验,开展调研,积极探索全面推行交通运输综合执法。
(九)切实做好第一轮“五项执法行动”各项工作。按照《全省交通运输五项执法行动计划》安排,全面推进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在抓好阶段性重点工作任务的同时,强化智能执法创新,创新交通运输执法手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执法监管手段,采用卫星定位、移动执法终端等科技手段提高交通运输部门执法调查取证、行业日常监管的水平,进一步提高交通运输执法信息化办案水平和快速反应、应急处理能力。积极推广非现场执法方式。加大运政执法装备的投入,在全县交通运输运政执法中开展无手写文书活动。开展行业技能竞赛活动。强化“五项执法行动”督查考核工作,加大推进力度,制定评价考核指标体系。认真做好总结表彰工作,探索并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固化工作成果,为新一轮“五项执法行动”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十)扎实开展交通运输执法专项整改。按照《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开展全省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专项整改工作的通知》要求,用6个月时间在全系统组织对交通运输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一次彻底的梳理和专项整改,把群众反映最突出、意见最大的问题作为开展执法专项整改的重要内容。通过整改进一步提升交通运输执法的规范、公正和文明水平。
五、加强交通运输执法队伍和站所建设
(十一)开展交通运输执法人员大轮训。按照《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工作方案》、《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培训考试大纲》的要求,从2014年下半年起,用3年时间,组织交通运输执法人员大轮训。坚持全面覆盖、分级负责、统一标准、保证质量的原则,制订培训具体实施计划,选定培训机构和培训师资,研究确定分层次、分类别制定教学方案,有效推进培训工作。
(十二)加强执法队伍管理。严把执法人员入门关,继续实施大专以上文化准入和岗前培训制度。进一步强化在岗人员的培训力度,坚持严格教学、严格军训、严格考试,不断提高在岗培训的质量。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的执法作风建设。以执法证件管理为抓手,进一步强化对执法人员的日常管理和监督。
(十三)推进执法站所标准化建设。加强交通运输基层执法站所标准化建设,统一内部标示,规范内部业务管理,健全业务工作制度和程序,研究基层执法站所标准化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
六、强化交通运输执法评议考核和执法监督
(十四)认真开展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做好迎接交通运输部和省厅、市局开展的2014年度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工作,县局将根据《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评议考核规定》,组织自评、互评、考评“三评”活动,对全县所有交通运输执法机构进行等级评定并公示。将执法考评内容纳入年度交通运输目标考核范围。
(十五)推进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监督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
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监督有关工作的意见》各项规定,进一步健全层级监督机制,加大制度执行专项工作的监督力度,委托第三方机构采取专题暗访,及时发现并纠正交通运输执法领域存在的违法或者不当行政行为以及执法作风建设方面的存在问题。对行政不作为或乱作为、滥用职权、粗暴执法的,严格责任追究。
七、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十六)做好行政复议和诉讼工作。实施行政诉讼模拟法庭制度和探索交通运输行政复议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受理模式,严格落实行政复议纠错案件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积极推行行政机关负责人参加复议听证及说理式复议决定书。深入开展行政复议工作规范化建设,全面规范复议受理、审查、中止、决定、执行等各项工作流程,完善档案管理、案卷评查等工作制度,落实复议经费、人员、场所等保障措施。
(十七)提高行政调解效能和改革创新信访工作。加强行政调解工作的调查研究、工作指导和监督检查,进一步完善行政调解工作机制、流程和保障措施,提升行政调解规范化水平。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信访工作,规范信访工作流程,通过以案说法、专项治理等方式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依法维护信访秩序。
八、落实依法行政保障措施
(十八)稳步推进交通运输法治政府部门建设。加强依法行政领导小组办公室建设,发挥其统筹协调、工作指导和组织推进作用。进一步加强交通运输法制机构的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法制机构在推进交通运输法治政府部门建设中的参谋助手和法律顾问的作用。
(十九)进一步增强全系统法治理念。加强对交通运输部门领导干部、机关公务员和执法人员学法制度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引领交通运输部门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牢固树立以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为基本内容的法治理念,自觉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交通运输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能力。组织2次中心组集体学法。组织举办全系统法制骨干培训班。
(二十)做好“六五”普法年度工作任务。制定《2014年全县交通运输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点》,完成“六五”普法阶段性工作任务。创新普法方式,运用微电影等形式进行普法宣传。通过不同载体,充分发挥法治文化在法治建设中的教育、熏陶、示范、引导作用。第四篇
为进一步强化市级机关单位的责任意识,形成齐抓共管局面,扎实推进综治与平安、法治建设深入开展,特制定本责任状。
一、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与平安建设工作
1.强化组织领导。把综治与平安建设工作纳入本部门(本系统)年度工作计划,将综治与平安建设工作纳入本单位综合目标考核(占比不低于10%);研究制定本部门、本系统深化平安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方案。党委(党组)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以上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综治与平安建设工作。认真落实市综治委会议制度和述职制度,落实部门综治责任制,与下属单位签订综治与平安建设目标责任状,签订率达100%。加强对本系统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的指导协调,在本系统选树综治与平安建设工作的典型,对本部门本系统开展的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进行指导和推广,督促本系统基层单位积极参与所在地的综治和平安建设活动。
2.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结合部门工作实际,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的源头工程,健全完善社会矛盾纠纷源头预防机制,实行矛盾纠纷排查月报、“零报告”和直报、分析研判、分级预警制度,构筑社会矛盾排查预警体系。健全领导干部下基层驻点常态化机制及定期接访下访制度。在重大决策、项目、事项出台前,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在本部门本系统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解组织,部署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活动。及时调处涉及本部门、本系统的矛盾纠纷,预防群体性时间、非正常上访等时间的发生。不发生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有重大影响的群体性事件。
3.认真组织开展“平安医院”创建活动。精心制定创建方案,层层落实创建责任,切实增强创建活力,扎实抓好创建督查,不断提高系列创建水平。指导督促各地和各医疗机构建立健全平安医院创建工作机制,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年内单位系列平安创建达标率达90%。开展综治与平安建设宣传工作。按照市综治委部署组织开展“综治宣传月”活动。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加强技防建设,年内二级以上医院全部建成技防单位。
4.切实加强对重点人群的服务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市综治委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专项工作组和易感染艾滋病病人服务管理专项工作组的职能作用。明确职责任务,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制定工作计划,落实工作措施,加强工作指导和督促检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推进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安康医院建设,落实对上述两类人群的排查管控收治措施。市、县要推进建立相应规模的收治中心、安康医院。
5.广泛开展医疗卫生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配合相关部门大力推进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有效预防、及时处置医患纠纷引起的群体性事件。
6.落实齐抓共管责任。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市综治委专门小组和专项工作组工作,会同有关部门深入推进平安创建工作。开展综治联系点共建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联系点共建帮扶计划,对本部门挂钩联系点的基层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给予指导和帮扶,年内到联系点进行调研指导不少于3次,其中主要领导不少于2次。开展综治与平安建设宣传工作,按要求组织开展“综治宣传月”活动。
7.加强单位内部安全防范。本机关和下属单位内部安全保卫工作制度完善,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到位,抓好本系统办公区、宿舍区的治安防范。严格对本单位金融物资、机要室、财会室、保险箱等重点要害部位、重要场所和危险品、爆炸品等的管理。全面落实技防、设施防措施,杜绝和减少被盗案件以及火灾和各类事故的发生。加强本部门本系统队伍建设,不发生干部职工违法犯罪情况;不发生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刑事案件、治安事件、火灾、泄密和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8.完成市委、市政府和市综治委(办)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法治建设工作
1.不断完善法治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及时调整本系统、本单位法治建设领导小组,确定主要负责人为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明确具体处室和人员承担法治建设的指导、协调、检查和督促等职能工作。制定本系统、本部门开展法治建设工作的年度计划和实施方案。加强对本单位、本系统法治建设工作的督查指导和考核评估,及时分解落实法治建设目标任务。与各职能处室、下属单位及县(区)对口部门签定法治建设目标责任书,签订率达100%。切实指导督促本系统基层单位积极参与所在地法治建设活动,对不重视法治建设工作,发生严重后果的下属单位严格实施领导责任查究。
2.扎实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宣传教育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党委(组)中心组年内集中学法不少于2次。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在主流新闻媒体开设法治建设宣传专栏专版,加强对部门法的宣传。全体职工学法活动制度化、正常化。积极参与五月份全市第九个“法治宣传月”和“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
3.深入推进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和依法经营。积极参与法治城市创建工作,全面落实法治城市创建各项要求。完善党务、政务、审务、检务、警务和企务公开,深入推进执法、司法信息化建设,不断畅通公民获知公开信息的渠道。健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贯彻落实领导班子决策的征询、听证、合法性审查、集体决定、实施情况评估和责任追究制度。推进公开、规范、文明执法,深入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公正司法示范点创建活动。加强执法监督,健全执法考评机制,开展执法专项检查,定期组织案件评查,落实执法责任,全面推行基层执法评议活动和执法、司法人员业绩档案考核制度,大力推进行政负责人行政诉讼出庭应诉制度,年内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到95%以上,探索建立法律顾问制度。依据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依法诚信经营,深入开展“依法管理诚信经营先进企业和履行社会责任优秀企业家”创建活动。建立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健全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
4.认真做好法治建设信息调研和情况报送工作。全年向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法治建设信息不少于4篇,调研文章不少于1篇;在市级以上主流新闻媒体刊用法治建设新闻(信息或调研文章)不少于1篇;组织优秀论文参加法治建设高层论坛及法制建设理论成果征集活动,报送相关论文不少于1篇。每半年向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工作情况,年底前向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当年工作总结和下一年度工作打算。
5.积极落实述法考评。严格按照省、市有关要求,落实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执法守法各项措施,扎实做好年度本单位中层干部及下属单位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述法考评工作。
6.认真完成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第二篇:2014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要点
2014年**镇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
工 作 要 点
2014年全镇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和省、泰州级市政法工作会议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平安创建“十连冠”目标,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以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为主要任务,扎实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治安防控、公共安全监管等重点工作,进一步夯实平安稳定根基,努力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健全完善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1、严密防范敌对势力渗透破坏。在上级部门的统一领导下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及时掌握重大社情。
2、全面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全面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将稳评工作列为必经程序、刚性门槛,提高预防预知社会稳定风险因素的能力。
3、建立依法维稳工作机制。进一步落实市两办《关于建立依法信访、调解、司法维稳工作机制的意见》,按照源头治理、依法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的要求,深入开展矛盾排查,积极构建“大调解”工作机制,学习借鉴枫桥经验,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4、完善大调解组织网络。扎实推进镇村调解组织规范化、实体化建设,确保人员、经费、制度、办公场所、办公设施“五落实”。年内,镇村调解组织规范化建成率85%以上。在环境整治、环境保护等领域及企业推广设立调解组织,年内100人以上企业调解组织建成率100%。强化调解员队伍建设,研究落实调解个案补贴制度。
二、全面构建现代治安防控体系,切实增强群众安全感
1、推进“大防控”体系建设。推进技防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场所,加大村(社区)、单位技防改造力度,年内通过技防镇验收。继续实施高清技防升级改造和技防入户率分别达到90%和70%。加强技防设施应用与维护,配备专职监控人员,落实24小时不间断网上巡逻,全面提升技防应用水平。加强镇30人巡防中队建设,做到管理规范、运转正常。推广“平安义工”经验做法,整治治安志愿者、离退休人员和社会力量,广泛开展“军警民大联防”、“红袖标义务巡防”等群防群治活动。
2、继续深化重点地区整治工作。以村(社区)、校园及周边、公共复杂场所为重点,采取集中排查与动态排查相结合,全面排查与专项排查相结合,实行重大隐患治理逐级挂牌督办、整改效果群众评价和包干问责机制。深入开展“打四黑除四害”等专项整治和“无四黑无四害”创建活动,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涉众型犯罪。
3、强化公共安全监管。深入实施交通安全生命保障工程和文明交通建设工程,实施消防安全进村(社区),不发生有影响的重大公共安全事故。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健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组织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和“拉网式”安全生产大检查,确保安全生产事故起数个死亡人数“双下降”,动员社会、企业和消费者积极参与食品药品安全标准实施工作。
三、着力解决影响稳定的突出问题,有效维护社会秩序
1、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实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在全镇范围内实现流动人口“一证通”。配齐配强专兼职协管员,加强流动人口信息社会化采集。加快流动人口集中居住区建设,推行流动人口“集中住宿、集中服务、集中管理”模式。
2、加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进一步加强安置帮教工作,落实帮扶帮教措施。强化社区矫正人员教育矫治工作,重点社区服刑人员监控定位率达100%。推进贫困家庭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免费救治,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率达80%以上。加强对吸毒人员、易感染艾滋病人员等群体的全面排查、分类管理和行为干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执行率、康复人员安置就业率分别达80%和70%。深入开展重点青少年群体“成长护航工程”、“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创建,有效遏制未成年人零犯罪。
3、加强社会组织服务管理。坚持引导和管理并重,大力发展基层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重点发展经济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和社区服务类等社会组织。推动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继续开展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加大政策扶持和资
金投入力度,提高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开展公益服务和中介服务的能力。
4、加强虚拟社会服务管理。落实网络舆情监测和分析研判制度,强化网络舆情引导,及时发现、封堵和删除有害信息,妥善处置网络突发事件。强化网络专项整治,积极构建网上网下结合的综合防控体系,严防境外敌对势力在网上勾结串联、煽动滋事,严防别有用心的人在网上制造谣言、恶意炒作,严防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在网上滋生蔓延、构成危害。
四、扎实推进基层基础建设,切实巩固长治久安根基
1、进一步推进社会管理服务三级平台规范有效运行。加快推进镇(村)社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的建设,注重系统信息采集录入,形成全面覆盖、动态更新、联通共享的区域性数据库。进一步推进镇级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的规范化建设,加强中心人员和入驻单位管理,实现实体化运转;民生服务、风险防范等职能。
2、进一步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按照“网格化、信息化、精细化、社会化”和“排查全覆盖、管理无缝隙、服务全方位”的要求,全面建立“一委一居一办一站”社区管理体制,培植推广新阳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基本做法,科学划分网格,明确网格长、网格员,并组建各类志愿者服务团队,为社区群众提供便捷服务。
3、进一步推进基层系列平安创建。进一步提升平安乡镇、平安村(社区)创建质效,深入推进平安企业、平安家庭、平安
交通、平安水域、平安市场、平安校园、平安医院、平安金融、平安电力、平安工地、平安通信、平安农机、平安文化娱乐场所、平安宗教活动场所、平安互联网和“无邪教地区”创建16项基层系列平安创建活动,积各行各业小平安为全镇大平安,打造精品工程,提升创建实效。
4、进一步加强综治平安创建宣传工作。认真开展“综治宣传月”、综治好新闻评选活动,扩大综治平安创建工作影响力和感染力。充分发挥电视、电台、报纸、网络、手机等媒体作用,开辟专栏、专版、专题,大力宣传中央和省市关于平安建设的决策部署。加强平安文化阵地建设,积极营造平安共建、和谐共享的良好氛围。加大信息报送和信息考核力度,及时反映工作动态、推广先进典型。
五、强化组织推进,切实增强综治创建工作合力
1、加强组织领导。把综治平安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观考评体系,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以项目化推进等方式推动任务落实。发挥职能作用,定期召开例会,定期述职点评,整合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
2、加强综治组织建设。加强镇政法委建设,全面推行镇政法委员制,明确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兼任镇级政法委委员,将政法综治工作触角延伸到村(社区)。加强镇、村(社区)综治办规范化建设,进一步调整充实人员力量,实体化运作。加强综治干部业务培训,不断提升综治队伍的职业素养、专业水平和履
职能力。
3、加强检查督办。完善综治平安建设考核评价体系,落实党政领导社会治理实绩档案和干部奖惩征求政法综治部门意见等制度。根据目标任务,实行动态督导、跟踪管理、严格考核,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并限期整改。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对因工作不力或渎职引发影响稳定重大问题的,坚决实行责任倒查和一票否决。
第三篇:社会管理及平安创建工作要点
乡镇2015年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要点
2015年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市、区X次党代会和X届X次、X次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市委和区委政法工作会议的总体安排部署,紧紧围绕全镇发展大局,以推进“十大专项”整治行动为牵引,以“三基建设”为重点,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纵深推进平安XX建设,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切实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为加快建设“四新XX”、“双五”小城市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工作目标是:努力实现“三个保持”(综合治理优秀、信访工作优秀、群众安全感保持在90%以上)、“两个提升”(司法公信力、政法队伍满意度提升)、“四个下降”(信访案件、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可防性案件、八类主要刑事案件数量主要指标下降)、“五不发生”(不发生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政治性事件,不发生严重暴力恐怖事件,不发生有重大影响的群体性事件,不发生大规模进京到市上访、进京非正常上访和重大个人极端事件,不发生重特大公共安全事件)
一、全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
一是切实加强对敌斗争。巩固完善国家安全人民防线体系,强化情报信息搜集,提升预知预警、预防预控能力;加强重点人员管控和教育转化,强化专案侦察和阵地控制,依法打击敌对势力捣乱破坏活动,坚决挫败各类“颜色革命”、“街头政治”图谋。深入开展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严厉打击“法轮功”、“全能神”等邪教组织及骨干分子的违法犯罪活动,强化巩固攻坚,反复率控制在2%以下;大力推进“无邪教社区(村)”创建活动,确保实现“四个零”目标。
二是强化网络安全防控。加强互联网舆情导控,及时处置有害信息并落地查人;加强对突发事件、热点问题的舆情引导,第一时间做出权威回应;强化舆情导控专业队伍建设,网评队伍及网络名人正面发声。
三是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加快镇级信访接待场所规范化建设;进一步畅通信访诉求表达渠道,健全完善视频接访,引导群众更多地以书信、传真、视频等形式表达诉求,实现村(社区)网上视频9158接访系统开通率100%以上。加大法制宣传和信访告知力度,积极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方式逐级表达诉求;健全完善处理违法上访行为的相关制度规定,适时开展集中整治。完善涉稳人员管控办法,落实利益诉求群体属事属地稳控责任,着力解决到市进京非正常上访问题。
四是加强应急处突建设。完善应急处置预案体系,强化应急物资及装备配备、实战演练,完善应急指挥、联动处置和舆论引导一体化机制,依法妥善快速处置各类突发群体性事件。
二、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
一是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以更快破大案、更多破小案、更好控发案为目标,探索创新打击犯罪新机制,坚决打击黑恶势力犯罪、八类暴力刑事犯罪;完善大要案件应急联动机制,快侦快破爆炸、杀人、抢劫等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大要案;实施区域警务合作,依法打击跨区域性、系列性、团伙性犯罪,着力消除隐患;坚持“有案必查、有案必比、有案必研”,切实增强打击“两抢一盗”、电信诈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严厉打击涉黄、涉赌、涉毒违法犯罪活动,强化打拐、追逃工作,确保全镇不发生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恶性刑事案件,可防性案件、八类主要刑事案件同比下降,破案率同比上升,群众安全感继续保持在95%以上。
二是深入推进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委政府主导、多部门参与的排查整治工作机制,扎实推进挂牌整治,将辖区内群众安全感相对较低、治安刑事发案量大、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地区纳入挂牌整治,整治地区治安、刑事案件立案同比下降20%,不因漏管失控引发影响恶劣的重大刑事、治安案件和重大治安灾害事故,群众满意率、安全感达到90%以上,群众知晓度、见警率达85%以上,确保一次性通过区上考核验收。
三是进一步健全社会治安防控运行机制。全面完成镇社区巡逻防控,实现对社区“全方位、全时空、全天候”防控,“点、线、面”全覆盖;深入推进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深化场镇视频监控建设,实现重点区域、重点部位视频监控全覆盖,着力提高治安实时动态管控能力;采取每个社区6-10人标准推进社区治安巡逻队建设;加强流动人口协管员、社区矫正协管员力量建设,按照每300-500名流动人口或100-200户出租房屋配备1名流动人口协管员,按照每20名社区矫正人员配备1名社区矫正协管理员。全面落实校园、医院等重点场所、大型活动的安全防范主体责任,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全镇治安保卫重点单位内部保卫机构设置和专兼职保卫人员配备率、中小学及幼儿园保安覆盖率、重点部位的入侵报警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覆盖率均达100%,严防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
三、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综合机制
一是健全矛盾纠纷排查预警机制。以化积案解难题办实事专项行动和“一线工作日”为载体,持续深入开展干部下访群众工作;严格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纪要月报告制度,按照每月,特殊敏感时期集中排查、研判、调处矛盾纠纷,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民转刑”案件发生。
二是健全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健全完善“大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围绕征地拆迁、环境污染、土地确权等重点领域,推进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建设,确保矛盾纠纷调处率达98%以上;充分发挥行政机关在法律、经济、行政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和积极作用,促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效衔接,构筑矛盾纠纷综合调处;坚持把调解优先原则贯穿于执法办案全过程,完善诉调对接机制,加大司法确认力度,调解成功率保持在95%以上。
三是着力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定期梳理调研带有倾向性、普遍性的突出问题,努力研究解决一批信访突出问题,确保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率达90%以上,其中重点不稳定因素调处率达100%;全面排查信访积案、上访老户、“三跨三分离”等疑难复杂问题,确保市集中交办的疑难信访案件化解率达80%以上,干部下访中受理的矛盾和问题化解率达90%以上,中央、市交办区交办信访事项办结率达100%;用足用活信访突出问题专项资金,推动特殊疑难问题解决。
四、预防和减少公共安全事故
一是大力提升安全生产水平。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高危行业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达100%;持续深化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大督查行动,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深化隐患排查整治,重大危险源监控率达到 100%;加快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加强突发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全镇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20%,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遏制较大事故发生,严防一般事故发生;加强对道路交通、消防、水域等方面的安全监管,消防、交通安全事故指数实现稳中有降。
二是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深入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理顺工作机制,统一监管食品药品生产、流通、消费环节;加快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建设,落实监管责任,提高监管能力;开展食品药品领域安全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加大对食品药品违法违规行为打击力度;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三是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强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监测;严格落实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监督项目业主履行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严防人为因素诱发地质灾害。以镇国土所为责任主体,健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组织体系。
四是加强铁路护路联防工作。狠抓铁路沿线的矛盾纠纷、治安、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全面落实安全监管责任,重点人群的安全监管及责任书签订达100%;大力开展铁路护路宣传,沿线群众的知晓率和满意度达80%以上,辖区无重大道口责任安全事故, 无火灾、爆炸、破坏事故,无治安问题引发的危及行车安全和拦车断道事件,无因涉路矛盾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无大牲畜和机动车上道事件,无重大恶性治安、刑事案(事)件,辖区线路沿线“零”破网、“零”发案、“零”伤亡。
五、创新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机制
一是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大力加强基层组织体系和协管员队伍规范化建设,稳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推行居住证制度,积极推进以身份证为唯一代码的人口信息系统建设;坚持“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完善实有人口、实有房屋管理机制,严格漏管失控责任倒查;创新公共服务方式,推动解决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建立健全关爱帮扶体系,切实保护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合法权益。
二是加强对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健全完善社区矫正领导体系和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社区矫正工作的主体责任,完善“13589”社区矫正工作模式,社区矫正人员再犯罪率为零。规范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刑释解教人员安置率达85%以上、帮教率达98%以上,重新犯罪控制在2%以内。建立对易感染艾滋病病毒危险行为人群的监测、预警机制,推动对易感染艾滋病病毒危险行为人群的综合干预工作,有效遏制艾滋病传播。以全面推进禁毒人民战争为切入点,深入推进社区戒毒和康复工作,新增吸毒人员控制在15%以内,涉毒人员出狱出所衔接率达100%,强制隔离戒毒执行率达95%以上,社区戒毒康复执行率达80%以上,就业安置率达75%以上。完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站建设。严格落实《XX区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管理办法》,出台严重精神障碍救治救助措施,强化源头防范、摸底排查、精细管控、分类收治,确保辖区新增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发现率,基本信息采集、完整率,病情评估、送治、建档率,监管责任均达100%,不发生因脱管漏管引发的重大治安案件、恶性刑事案件。
三是加强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管理工作。广泛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健全完善未成年人微罪不诉、重点青少年群体帮教管理工作长效机制,全面推行微罪不诉人员社区帮教管理工作模式。
四是加强对重点人员、特殊群体的稳控转化。坚持“属地负责、公安为主、综治协调、多方配合”和“教育、帮扶、疏导、稳控有机结合”的原则,进一步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切实加强对特殊群体、重点人员的教育帮扶疏导稳控工作。
六、切实加强政法综治“三基”建设
一是进一步加强基层建设。完善“期日法庭”工作新方法,有效整合便民诉讼网络;建立人民陪审员;推进警务室建设;提高基础侦查能力;基层警务室警力不少于总警力40%。加强和规范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和村(社区)社会服务管理站建设,年底前,全镇社区规范化建成率达90%以上,行政村规范化建成率达80%以上。
二是进一步夯实基础工作。每个村(社区)至少配备1名综治专干。深入开展基层平安创建活动,明确创建标准,扎实开展平安村(社区)、平安企业、平安校园、平安医院、平安商场、平安交通、平安家庭、平安边界等X大系列平安基层创建活动,2015年,创建平安镇、X个平安村(社区)、XX个平安细胞。
三是进一步提升基本素质。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和实践锻炼,提升整体素质。全年不少于X次对村级新任综治专干的教育培训,提高履职能力和专业水平。
七、提升社会治理科学化水平。
一是完善平安XX建设推进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平安建设领导、部门、单位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狠抓各项措施落实。加强组织和制度建设,发挥好统筹协调、指导督办、信息综合、参谋助手作用。健全和落实综治委成员单位情况通报等制度,整合力量,形成合力。
二是提升社会治理法治水平。认真实施“六五”普法,增强全民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识,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方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矛盾纠纷、维护合法权益。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深化法治示范创建工作,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自觉遵法守法。
三是强化考核督导。改进和完善考评办法,对发生重特大案事件,或出现突出问题、经反复整治仍得不到解决的地区,纳入一票否决。
四是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发展壮大平安志愿者、群防群治队伍等力量。鼓励公民见义勇为。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以综治宣传月活动为载体,以深化平安XX建设为主题,发动广大基层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积极营造平安共建、和谐共享的良好氛围。
第四篇:平安建设工作要点
胡湾村2018年平安建设工作要点
为了进一步落实董家河镇人民政府和镇综治办对平安乡村建设的指示和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感和安全感的重大使命,维护社会和政治稳定,提高驾驭社会治安的防控能力,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结合胡湾村实际情况,在平安建设工作中,我们将努力完成责任目标,同时力争有所创新,形成自己特色
一、加强“村支两委”领导,落实责任
我村能自觉地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放在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纳入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布局,做到统筹规划、统筹安排、统一部署、统一落实,切实把建设平安村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一是建立了以综治例会为形式的综治、平安创建工作汇报、研究制度。综治领导小组坚持每月度召开综治例会一次,主要是通报当月的本村社会治安情况;研究解决落实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动员部署下一阶段的综治工作。我村平安创建领导小组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平安创建专题会议,总结分析本村阶段性的平安建设工作开展情况,并对阶段性平安建设工作进行研究部署。
二是建立健全综治领导机构。按照上级综治部门的统一要求,我村以村书记为组长的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另村支两委成员为成员的团队,要求目标明确、思路清晰。今年以来,我村在合理制定综治任务、要求的同时,以具体量化为标准,通过与各小组网格长签订《综治目标管理责任书》、《治安安全责任书》等,真正把综治创安工作落实到具体人身上。
二、宣传教育,强化意识
村党委、村委会及时召开了平安创建动员大会,研究制定建设平安村的实施方案和宣传计划。我村在村主要干道路口设立了警示牌和有综治、平安建设内容的5幅固定标语,并充分利用标语、横幅标语等宣传工具,在辖区范围内,掀起了综治宣传月、平安建设 活动高潮;我村在综治平安宣传月活动开展中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活动、有总结。开展了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公民守法教育、依法治村等为内容的普法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公民的法制意识。
三、强化措施,落实防范
1、按照六有(即有一块牌子、有一个强有力的理事班子、有一个办公场所、有一套工作制度、有一支巡逻队伍、有一块宣传阵地)的标准,逐步抓好规范化建设。
2、积极开展无毒害村创建活动,坚持每季度召开本村治安形势分析会议一次,每月坚持开展以治安防范、法制教育、卫生清理等为内容的创建活动,使综治、平安建设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3、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认真落实排查调处责任领导,坚持每半个月开展一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4、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今年没有发生民房火灾、爆炸事故等,在节日期间,村两委人员坚持轮流值班,以全面加强本村节日安全保卫工作。
5、建立精神病人员信息管理系统,重点做好有精神疾病人员方面的帮教、管控工作。认真落实安置帮教责任制,层层签订安置帮教责任书,组织开展以包教育、包管理、包转化为主要内容的集中帮教活动。
6、加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积极开展遵纪守法户、平安家庭户等群众性评选活动。
7、加强未成年人学生违法犯罪预防工作,我村配备配齐了村小学综治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分别由村治保主任和调解主任担任。建立了预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以加强学校、家庭、村间的联系,便于掌握全村未成年人学生的情况,重点了解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全面情况,并进行登记造册,适时制定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和帮教计划,逐人落实帮教措施。
8、加强信访工作的处理效率,要及时把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建立有效的信访制度,处理和调解好每一位困难群众的矛盾和意见。
四、加强治安建设,营造平安环境
1、完善治安巡逻队配置。配置了保安服、警棍、手电、叉子、头盔等必要的器械和防护器材。这些经济、实用、完备的配置大大提高了我村治安巡逻队的战斗力,为创建平安工作奠定了物质基础,从而把我村的警务点建成了维护农村稳定的前沿阵地。并在此基础上,以警务室为中心,辐射周边地区,形成治安防控网络,有效推动了农村治安防控工作的全面开展。
2、强化治安巡逻队伍建设。我村按照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发挥效能的要求,健全村巡逻队组织、加大对治安联防队的培训力度。在队伍建设中,从周一到周五轮流安排人员在村各小组道路巡逻,组建了一支有较强凝聚力、威慑力和战斗力的治安巡逻队伍。
第五篇:平安建设及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情况汇报
以人为本 服务为先 扎实开展平安xx建设 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xx市平安建设及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情况汇报
2011年以来,xx市平安建设、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在省、郑州市政法委、综治委的精心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多策并举维护社会稳定,千方百计服务经济发展,以稳定促发展,以发展保稳定”的整体工作思路,扎实开展平安xx建设,深入推动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进程,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了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营造了公正、高效、权威的法治环境。全年没有发生一起重大不稳定事件。xx城乡群众安全感指数达到96.58%,位居全省第三位、郑州市首位,被河南省委、省政府授予“中原平安杯”,被中央综治委授予“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市)”称号。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整体联动,构筑平安建设责任体系
(一)领导高度重视。我们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把平安xx建设、社会管理创新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坚持把平安建设、社会管理创新与经济发展、党的建设同步安排部署、同步督促检查、同步考核验收。年初召开了全市平安建设工作总结表彰大会,签订了平安建设目标责任书,投入200余万元对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在干部调动、晋职晋级、组织任免、评先表彰、提拔任用时,要首先经过综治资格审查、听取综治部门意见,对违反相关规定的,坚决落实“一票否决”,增强了领导干部抓好平安建设、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强化综合保障。近年来,我市共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平
安建设的表彰奖励,投资8000多万元用于改善政法、综治、信访、稳定等部门办公条件,更新先进工作装备,使科技强警、人防队伍、技防覆盖率等指标始终处于郑州市前列。全面整合乡镇平安建设的资源和力量,全市15个乡镇(街道)全部高标准建成了综治工作中心,乡镇(街道)综治中心主任兼纪委书记,全部解决正科级待遇,信访办主任解决副科级待遇。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基层、建设基层,整合各类资源,建立了政法干警队伍、公安防暴队伍、治安巡防队伍、交通协管队伍、民调员队伍、“六护员”队伍、信访稳定队伍、技防监控队伍、保安员队伍、责任查究队伍等十支队伍,每年由市乡两级财政发放工资或补贴共计2150多万元,通过保待遇落实、保作用发挥,使他们真正成为基层平安建设的骨干力量。
(三)部门统筹配合。树立统筹思想、采取综合手段,着力构筑“党政统一领导、综合部门牵头、部门各司其职、上下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注重发挥政法委、综治委等部门的综合协调职能,切实加强对平安建设工作的指导监督,增强工作实效。政法、综治、信访、司法、宣传等部门建立了经常性的联系沟通制度,确保平安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同时,按照综治工作中心和便民服务中心“两套牌子、一个机构”的思路,我们在全市15个乡镇(街道)成立便民服务中心,所有行政村(社区)成立为民服务站,整合多部门资源,组成协作联动平台,通过统一工作模式、统一机构设置、统一制作版面、统一人员培训,形成了健全规范的基层平安建设、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体系。
二、源头预防,排查化解各类不稳定问题
我们坚持事前防范、事中疏导、事后处理“三位一体”工作模式,认真做好矛盾纠纷源头排查、苗头化解工作。
(一)“下访接访”早防范。坚持每月15日领导干部到村组、企业下访和定点接访、上门寻访制度,通过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变
干部下访为群众家访,变群众家访为息诉罢访,不仅使老百姓有苦有处诉、有难有人帮、有事有人办,而且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近年来,市乡两级干部走遍了全市所有行政村(社区),共接待处理各类问题3200多起。
(二)“三调联动”常疏导。我市创新工作理念,充分运用“三调联动”工作机制,在市级建立市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在市法院成立诉前调解中心,在市交警大队成立交通事故调解中心,在市住建局成立城建劳资纠纷调解中心,在市人社局成立劳动仲裁调解中心,在市卫生局成立医疗纠纷调解中心。各职能部门调解中心主要对诉讼纠纷、医疗纠纷、劳资纠纷、劳务纠纷、交通事故等进行调解,司法行政部门负责每个调解中心的业务指导,并派驻专职调解人员。在乡镇、街道建立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在公安派出所、中心法庭设立人民调解室。在村(社区)认真落实“一村一(律)师、一村一(民)警”制度,所有行政村(社区)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选聘1054名专职人民调解员,充分发挥矛盾纠纷调解作用。近年来,全市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6万余件,防止矛盾激化340余件,防止“民转刑”40多件,防止个访1200多人次,制止群体性上访27件400多人次。
(三)“案结事了”多救助。坚持解决问题是硬道理,对群众反映的实际利益问题,只要合理合法就毫不保留地解决,有困难的想方设法救助到位。在全省首家设立了300多万元的特殊疑难信访问题救助专项基金,在依法依政策开展工作的基础上,对诉求合理但无政策依据、涉案金额较小、确有实际困难的“无主案”、“钉子案”、“骨头案”,通过一次性救助、适度救助、个案救助等方式予以解决。截止目前,共使用信访救助基金236万元,化解疑难信访案件19起,均实现了息诉息访。
三、综合治理,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一)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深入开展“四严一创”、“扫黑除恶”、打击“两抢一盗”、“扫黄打非”等专项行动,对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做到露头必打,及时破获了一批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打击了违法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震慑了犯罪,教育了群众,全年我市共发生刑事案件1671起,其中侦破案件856起,打掉11个涉恶团伙,刑事拘留253人,抓获逃犯258人。同时,组织各乡镇、街道、管委会及公安局、法院、检察院、司法局、工商局、文化局、卫生局、交通运输局、规划管理局等单位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万名警民大清查活动、“百日会战”排查整治活动,对各类违法犯罪分子可能藏身的场所展开拉网式清查,有力震慑违法犯罪活动,确保了全市社会治安大局持续稳定。开展大清查行动、排查整治行动以来,共组织集中清理清查23次,突击清查登记流动人口32891人,通过清查抓获逃犯5人,抓获其他违法犯罪人员19人,破获案件30余起。深入推进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综合治理,治安乱点整治合格率达100%,“两抢一盗”犯罪案件较去年下降5.7%,无挂牌督办案件,现行命案破案率达到93.3%。
(二)加快推进防控体系建设。一是人防资源重整合。建立健全专职综治、信访稳定、公安防暴、治安巡防、交通协管员、民事调解员、农村六护员、技防、保安、责任查究等十支队伍,尤其是专门成立了460人专职巡防队伍、170人治安辅助员队伍、1000多人民调队伍、100人的专职应急队伍,确保应对突发性事件时拉得出、调得动、稳得住,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同时,围绕农村基层的长效管理,全市成立了1560人“六护员”队伍,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六护一站”管理模式。在管理体制上,出台了专门的管护办法,通过队伍培训、制度约束、奖惩兑现等,切实加强管理和考核。在待遇
保障上,每年由市财政出资1080万元,以购买公益性岗位的形式招聘“六护员”,每村安排3—5名“六护员”岗位。在监督考核上,通过暗访督查、定期考核、一岗多能、能进能出,走出了一条村级公益事业“时时有人管、处处有人管、事事有人管”的新路子。二是技防设施全覆盖。通过安装高清晰的视频监控设备和GPS卫星定位系统,在所有出入市口建立视频拍照卡点、在市区主要道路和繁华街道新增1000多个监控探头,实现市区视频监控技防全覆盖、联网一体化;所有乡镇均建立镇区视频监控平台,实现乡镇主要道路和重点部位视频监控全覆盖,在农村推广视频监控技防建设,农户实用技防设施安装接入率达到93.2%。全市构建传统的街面防控网、社区防控网、行业单位内部防控网、全视频防控网、区域警方协作网、虚拟社会防控网等社会治安防控六张网,实现技防全覆盖。三是物防工程建网格。把2011年作为社区建设年,加快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实现网格管理与物业管理全覆盖。在3个街道办事处建立社区综合服务管理站,根据辖区人口,遵循“完整性、便利性、均衡性、差异性”的划分原则,将辖区划分为若干个网格片区,明确网格责任人,实行“一岗多责”,全面承担本辖区治安巡防、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社区帮教和社保医保等综合性工作,使网格内的人、地、情、物、事、组织等因素更加细化,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屏障”和“第一道防线”。
(三)深入开展综治专项工作。一是加强铁路护路联防工作。深入开展法制宣传,通过设立护路宣传栏、开展法制讲座等形式,对广大群众开展宣传教育,增强了广大群众护路的责任感,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二是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广泛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组织公安、司法、工商、文化、卫生等部门对校园周边进行集中清理清查,全面排查整治各类治安隐患,进一步提高了
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维护了校园正常教学秩序。元月份以来,共排查学校213所,排查出安全隐患312处,已全部整改到位。三是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推行了“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以校管人”的流动人口管理模式,全市暂住流动人口17万人,登记率97.5%以上。截止目前,暂住人口录入信息8768条,系统预警152条,全部及时有效地进行了处置。四是加强刑释解教、社区矫正工作。建立健全监管场所与家庭、单位、社区帮教管理的衔接机制,对无家可归、无业可就、无亲可投的释解人员进行安置帮教。截止目前,共接收刑释解教人员242人,建立了安置帮教档案242份,帮教率100%,重新犯罪率控制为零。同时,与移动、联通等部门联合完善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加强了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矫正、监督管理和帮困扶助,避免了发生脱管、漏管等现象,防止重新违法犯罪。五是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为了切实搞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由团市委、教体局牵头,组织全市广大青少年进行法律法规学习,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从思想上帮助青少年构筑起预防违法犯罪的“防火墙”,进一步增强了青少年的法律意识。
四、以人为本,完善社会管理长效机制
社会管理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建立完善常态化、长效化的工作机制。我们结合事业单位改革,在编制不突破、机构不增加的前提下,整合职能相近的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资源,积极推进“一办十中心”建设。“一办十中心”即: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办公室;市“110”服务中心、矛盾纠纷调解中心、老年人服务中心、青少年及大学生服务中心、“两新”组织服务中心、残疾人服务中心、就业社保服务中心、信访接待服务中心、虚拟网络管理中心、特殊群体帮教服务中心。一是建立社会管理创新综合协调机
制。更名成立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办公室,作为市委市政府直属机构,调剂公务员编制和新增事业编制共15名,负责指导、协调、督查全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各乡镇、办事处成立由党(工)委书记任主任,乡镇长或街道办事处主任为第一副主任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二是拓展“110”联动服务机制。把市“110”指挥中心拓展为“110”服务中心,实现“警务110”向“民生110”转变。从与民生密切相关的职能部门抽调人员共同参与、共同监督,做到“六个统一”,即统一管理、统一接警、统一受理、统一交办、统一督查、统一反馈,畅通民生服务渠道,实现信息共享、综合联动、便民安民。三是探索虚拟与现实社会同步管理机制。成立各单位共同参与的虚拟社会综合管理机构,建立70人的专职网管队伍,把网民当暂住人口来管,把“论坛版主”当业主来管,建立健全网上舆情监测研判和快速反应机制,努力实现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同步管理。
尽管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相比,还有一些差距,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牢固树立“大平安、大综治、大和谐”理念,按照“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要求,进一步加强领导、积极创新、加大投入、勇于实践,切实巩固提高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市)成果,努力把我市建成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示范城市。